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一: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经济中的体现

农业经济Nongyejingji

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经济中的体现

闫宝芳

1

刘芳1宫文明2

(1.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必斯营子乡政府;2.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石佛信用社)

[摘要]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主要对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经济中的体现、信息不对称可能导信息不对称

农村经济

后果

对策

销售渠道上。对于各地市场的供需状况,农户不了解,从而使得不能根据市场信息对各地市场的供求平衡进行及时地调整。

致的后果以及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开拓农村经济市场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而目前信息不对称已经成为我国农村市场经济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分析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寻求降低信息不对称的方法是当务之急,本文就上述问题,提出对农村的信息不对称的观点和对策。

一、信息不对称在农村经济中的体现

(2)农业信贷的发放和农户资金的需求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农户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所需要的资金,农户是无法获得的,没有原始资本的积累,从而也使得产业结构不能进行调整,形成恶性循环,而银行对于农户的信息是不了解的,因此,银行不会盲目的提供贷款给农户的。因此,对于农户来说,困难在于没有资金,从而劳动生产率不能得到提高;而对于银行来说,拥有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贷款需要有效的途径,因此,款贷不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农户和银行两方没有必要的信息沟通渠道,从而导致许多的发展机遇都浪费掉了。

1.信息不对称的根源

(1)社会中每个人的分工的不同,造成了信息的区域性

信息不对称是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直接受到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推动,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随着社会专业化分工而增强,由于每个人所从事行业的不同,他所了解的社会领域也有所不同,信息量就不同。因此,每个人所拥有的信息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就存在于其他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科技

由于信息渠道的狭窄,使得在农村不能将农业科技成果与技术项目得到迅速的推广,甚至利用假农业科技信息欺骗农民的事情普遍存在。

(2)信息成本的投入

每一个行业由于社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他所了解的信息量有限,对其它的行业具有一个行业盲区,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为了补偿付出的信息成本,生产者就利用信息投入差异来获得利润。

(4)政策

近些年,我国政府对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的优惠政策,而对于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一些政策,大部分的农民都不了解,都利用不上。并且对于这些有效的信息,各级基层政府没有给农民提供引导和扶持。另外,由于农民组织化和社会化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地表达他们的愿望,从而导致不能充分体现他们的利益。

二、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的后果

(3)农业生产的特点

现化的农村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经营,他比较分散化,受地域的控制。对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的信息不敏感,缺乏有效的激励作用,从而使农村的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扩大。生产出来的产品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在销售的环节里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销售价格相对于市场较低。农民的粮食就是增产了也不会卖到好的价钱。

1.供给与需求背离

首先,由于老百姓不了解市场,不知道市场需要什么,盲目的种植农产品,致使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不符合市场的要求,最终导致供大于求。其次,消费者的需求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得不到满足。产品的供求关系失衡必然会使得资源造成极大浪费。

(4)信息传播渠道狭窄

农村一般情况下处于边远山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低,网络的发展更是比较落后,致使农民的信息量来源渠道变窄,造成信息不灵通。这也是农村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2.农村经济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1)市场经济下的农业种植的产前和产后的信息不对称

首先,农产品种植信息不对称,市场信息传导机制没有建立使得农户很难根据市场需求对种植结构与产品产量进行及时地调整,从而导致生产的盲目性较大,同时低水平重复或压价竞争比较容易造成,进而使得交替出现农产品供给短缺和过剩现象。其次,信息不对称还体现在农产品运输和

2.市场信用退化

市场经济的根基是诚信,健康有序的市场经济就是拥有良好诚信资源的市场经济,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经济中存在欺诈行为的可能性增大,伪劣商品的销售商利用虚假的市场,通过欺骗的促销手段来进行产品销售,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同时对于同类产品整体质量,消

75

农业经济Nongyejingji

加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的管理工作

(辽宁省种子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下称《种子法》)及《辽宁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等有关的规定,辽宁省又制定了《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办法》。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工作中,严格按着《种子法》及《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管理办法》规定要求操作,并认真贯彻和落实。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由限制性的品种审定中放开,规定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自愿登记、备案制度。全省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登记工作在领导的重视下、相关科研单位及企业的配合与支持下,使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并顺利进行。

一、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备案的意义

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引进实行的登记备案,是对该品种的适用性、一致性及先进性进行鉴定试验。经过试验、示范,确定新品种适宜推广区域。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维护品种选育者和种子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便于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保护农民合理利用农作物种子,确保农民安全用种。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登记,较好的维护了企业和科研单位经济效益和经营利益。使各类种子企业认识品种备案是在维护企业自身的品种利益,树立争取自身的品种资格的观念,对自己选育的品种尽早进行品种登记备案,然后进行品种保护。

二、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备案工作特点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备案属自愿行为,是对选育、引进品种进行区域性、稳定性、先进性的评价与认定,品种备案

既改变品种的放任自流现象,又为农民选用品种把关定向,可避免不适宜品种给农业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进行宣传,使规模较大的科研育种单位更加积极主动参加品种登记备案,让规模小的蔬菜企业认识到品种保护和企业品牌可通过品种登记备案来实现,从而调动全省蔬菜企业参加品种登记备案的积极性。

三、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备案管理建议

1.领导要切实加强对非主要农作物的登记管理工作重

视,对所报材料认真核对,确保申请备案品种的真实性,使登记备案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在生产中充分发挥其作用。

2.建立非主要农作物种类的品种备案立会制度,使品种

备案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与科学性。

3.品种备案登记工作做到不积压,及时向申报单位反馈

品种备案情况。

4.根据作物生长的特点及适应性情况采取不同形式的

专家现场鉴定,对特类品种可在品种备案指定的试验场地进行观察试验,以备专家现场鉴定之用。

5.建议品种备案委员会成员定期调整。专家库成员要建

立推荐、评选及档案管理制,根据不同作物种类成立不同的专家组,定期搞好专家轮换工作。

6.对从事品种试验和申请品种备案的单位弄虚作假的,

三年内取消申报品种备案资格和承担试验任务。

7.已经通过备案的品种在使用过程中,如发现有不可克

服的缺点,由省品种备案委员会提出建议,经省品种备案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撤销备案,取消品种备案号。

费者也产生了质疑,最终导致整个市场诚信的质疑被引起。

三、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技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大动力。

农村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正是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只要信息不对称问题解决,那么农村经济将会顺利且快速的发展,并且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参考文献:

1.宏观上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调控力度

由于农村所处的地理位置的限制,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影响,所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就会因为不是市场所需要的,而受到价格的影响,这样政府部门就应该首先加大对农村网络渠道的投入,使农民坐在自己的炕头上就能了解现在的市场。根据市场所需来生产农产品。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农业,农村,农民的保护制度,在适应市场经济的同时,制定最低的农产品保障制度,让农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损失减到最少。

[1]杜延军,叶勇.农业信息不对称的分析及解决途径[J].甘肃

农业,2006,(01).

[2]杨树青,史少华.基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农村市场监管方

式的完善与创新[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

2.微观上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作用

首先,对农业的扶持力度从加强广播、电视和报纸等方面进行。为农民提供一个专门的信息平台,而且这些传媒的成本比较低,能够很好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网络已进入到了社会市场中的各个行业,那么农业也是如此,农业信息

[3]周权.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的影响[J].中国信息导报,2002,(01).

[4]兰萍.农户面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及对策[J].农业经济,2000,(12).

76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二:旅游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与解决对策

目 录

中文摘要 „„„„„„„„„„„„„„„„„„„„„„„„„„„ (Ⅳ) 英文摘要 „„„„„„„„„„„„„„„„„„„„„„„„„„„ (Ⅴ) 1 引言 „„„„„„„„„„„„„„„„„„„„„„„„„„„„ (01)

1.1 研究现状 „„„„„„„„„„„„„„„„„„„„„„„„ (01)

1.2 主要理论基础 „„„„„„„„„„„„„„„„„„„„„„ (02)

2 旅行社与游客间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原因 „„„„„„„„„„„„„ (02)

2.1 旅行社的信息优势 „„„„„„„„„„„„„„„„„„„„ (02)

2.2 旅游者的信息劣势 „„„„„„„„„„„„„„„„„„„„ (03)

2.3 旅游产品的特性 „„„„„„„„„„„„„„„„„„„„„ (03)

2.4 旅游信息的特征 „„„„„„„„„„„„„„„„„„„„„ (04) 3 旅行社与游客间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 (04)

3.1 旅行社对游客的信息不对称 „„„„„„„„„„„„„„„„ (04)

3.2 游客对旅行社的信息不对称 „„„„„„„„„„„„„„„„ (07) 4 信息不对称对旅行社经营的负面影响 „„„„„„„„„„„„„„ (07)

4.1 导致旅行社决策者失误 „„„„„„„„„„„„„„„„„„ (07)

4.2 增加旅游者的后悔值,降低游客的满意度 „„„„„„„„„„ (08)

4.3 导致旅行社的信任危机 „„„„„„„„„„„„„„„„„„ (08)

4.4 打击潜在旅游者的积极性,减少旅游市场需求 „„„„„„„„ (08)

4.5 旅行社之间不正当竞争,影响旅行社正常经营和发展 „„„„„ (08)

4.6 严重阻碍旅行社业的发展 „„„„„„„„„„„„„„„„„ (09) 5 降低旅行社与游客间信息不对称的对策 „„„„„„„„„„„„„ (09)

5.1 建立健全旅游行业政策法规,创建良好的法律支持环境 „„„„ (09)

5.2 政府转换职能,规范市场经济 „„„„„„„„„„„„„„„ (09)

5.3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 (10)

5.4 旅行社加强行业自律,诚信经营 „„„„„„„„„„„„„„ (10)

5.5 加强旅行社信息化,促进旅游信息公众化 „„„„„„„„„„ (10)

5.6 充分发挥第三方的力量 „„„„„„„„„„„„„„„„„„ (12) 6 结语 „„„„„„„„„„„„„„„„„„„„„„„„„„„„ (12) 注释 „„„„„„„„„„„„„„„„„„„„„„„„„„„„„ (13)

参考文献 „„„„„„„„„„„„„„„„„„„„„„„„„„„ (14)

旅游信息不对称的危害与解决对策

摘 要

旅行社与游客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旅游者权益受侵害的原因之一,也是导致旅行社信誉缺失、阻碍旅行社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分析旅行社与游客间信息不对称的原因着手,列举了旅行社与游客间的多种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了信息不对称会对旅行社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降低信息不对称的主要途径,以消除旅游信息不对称给各方面带来的危害。

【关键词】:旅游信息 信息不对称 旅行社 游客

Discussing on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 of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between Travel Agencies and Travelers

Abstract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between travel agencies and travelers is one of the reasons why tourists’ rights and interests are invaded, but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that lead to reputation lapse of travel agencies, and it could counteract the development of travel agencies themselves. This article begins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reason of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between travel agencies and travelers, then enumerates various phenomena of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between the travel agencies and tourists, and analyzes negative influence on travel agencies caused by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At last, it brings up the solutions to the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between them, in order to negative influence.

【Keywords】 tourism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non-symmetry; travel agencies; travelers

1 引言

1.1 研究现状

旅游发达国家的旅游业已经进入成熟期,旅行社全球化发展,大公司进行跨国兼并及强强合作。发达国家的旅游监管部门分工明细,法律法规健全,旅游网站发展迅猛,旅游者可以使用互联网自由支配时间、不必外出、享受折扣价、获得详尽资料并进行比较。因此,发达国家旅行社与游客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表现不突出,其信息不对称的研究重点在金融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对旅行社与游客间的信息不对称研究较少见。

由于国内政府监管作用有限,法律体制不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未建立,因而国内旅行社间不正当竞争加剧,而旅游网站又始终脱离不了旅行社的传统模式,不能给旅游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因此国内旅行社与游客间信息优劣势比较突出,形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从数量上看,国内学者对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的研究及对旅游业的影响等方面是研究的热点;从对象上看,多数研究对象在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概括分析类的文章中都有涉及,但较少学者将其中的一些对象单列出来进行具体分析,如对旅游地、旅行社、酒店、旅游商品市场及旅游者权益保护的研究。在对策研究中,政府行为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对这方面的论述较多。

本人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发现,涉及到旅行社与游客间信息不对称的文献主要包括:吴锡勇在2003年《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浅议旅行社与游客间旅游信息不对称现象》,分析了“免费泰国游”现象出现的原因,重点列举了信息不对称在旅游业中的表现;王晶在《科技信息、博士专家论坛》上发表的《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研究进展》,从文献分析的角度,对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形成的原因、表现、危害和应对措施进行了总结分析;李俊民在2007年《安阳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分析》,重点研究了信息不对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以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从加强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管理方面论述了降低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对策等。

1.2 主要理论基础

1.2.1 旅游信息

关于旅游信息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在国内还没有专家明确提出。在《旅游信息学》(陈志辉、陈小春编著)一书中,在对信息理解的基础之上,先对旅游信息进行分析,得出了比较科学的定义:旅游信息是对旅游活动运动、变化、发展的状况、特征、本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三:行政沟通中信息不对称

98企业家天地#2010年2月号

行政沟通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陈 瑶

摘 要:行政沟通中的信息常以不对称的状态分布,减少这种现象是公共行政管理必然要求。社会分工与知识专业化、现代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官僚型的政治组织结构、技术上的障碍与获取信息的成本等是行政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所在。加强信息公开的法律建设,建立扁平式行政机构,有效实施电子政务,强化双向沟通,是避免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关键词:行政沟通;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政府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43-1027/F(2010)02-098-02

作 者: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行政沟通,亦称行政信息沟通或行政意见沟通,是行政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之间通过一定的媒介传递推行政务所需的观念、情感、消息、情报、资料等信息,并借以增进相互了解、协调行动的过程和方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在沟通的各方中必有一方是行政机关或行政人员,且这种沟通有极明显的目的性、规范性、层次性和广泛性。行政沟通通常包括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行政沟通是指行政组织内部机关之间和人员之间以及行政机关及其人员与外部机关、团体、人民群众之间的行政沟通;狭义的行政沟通仅指行政组织内部机关和人员之间相互间的行政沟通。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相互对应的组织或个体之间呈现不均匀、不对称的分布状态,即有些组织和个人对关于某些事情的信息比另外一些组织和个人掌握得多一些。

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一些地方政府进行了跨区域合作治理,如:大上海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等。但是受行政区划的限制和地方政府间利益的博弈等因素的影响,信息不对称问题在地方政府进行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表现的十分突出。它不仅直接制约着地方政府跨区域合作治理的范围、深度、效率和效果,而且影响到跨区域合作治理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二、行政沟通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分析

11社会分工与知识专业化是信息不对称的根本原因。可以说,人类所取得的巨大的进步,都是分工的功劳。/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0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细,/渐渐地成为了社会秩序最重要的基础0。不仅如此,/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0在社会分工高度发达的情况下,个人只是庞大机器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零件。公共行政组织的主要职能就是实现社会分工,/根据纯粹的技术因素,把任务分配给经过专业训练、在永恒的实践中继续增加其经验的专职人员,在行政中实现劳动分工原则。0在韦伯关于官僚制的经典表述中,各级行政人员均为技术上训练有素的公务员。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由于社会分工的不同,更强化了专门知识。每个公务员、每个公民所具有的不同的知识,成为公共行政组织中信息不对称的根源。

21现代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本身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可能。从本质上讲,政府是一个代理组织,而民众是委托人,政府官员是代理人,那么,就有关政治代理人的能力、素质及其工作努力程度和政治与行政的专业技术、所面临的客观形势等方面的知识和信恧而言,政治为头人似乎总处于劣势地位。也就是说,政治代理人拥有其委托人所不拥有的/私人信息0。因此,有此感叹:/与官僚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相比,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越来越少。0

再者,组织的收益大致可以分为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在企业治理结构层次上,剩余索取权主要表现为在收益分配有限序列上/最后的索取者0,表现形式为货封收入,控制权主要表现为/投票权0,也就是契约中没有说明的事情的决策权。表现形式如指挥别人带来的满足感,可享受到的有形或无形的种种在职消费,以及控制有关信息的大权在握感等。公共行政组织从理论上说并不产生货币收入,即使有货币收入,个人也不拥有所有权,只是事实上的占有权,如车、高档消费、更多的雇员等。而这种占有权只能通过控制权来实现,失去了控制权,就失去了一切,而不仅仅是控制权收益。这称为公共行政组织中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因此,在公共行政组织中,不存在剩余索取权的问题,位置就是一切。而由于其选举和任期的固定性和周期性,控制权共选

一、行政沟通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信息资源一般未均匀分布的,存在着差异性和不对称性。其表现主要为以下3类:

11政府部门和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政府部门对于公众信息的了解滞后或不全面。基层群众的想法、现实情况和要求均需要层层上传才能到达决策者手里,这样导致信息相当滞后。若是传输通道不畅,公众的信息甚至不能到达政府手里,这样就造成了政府部门对于公众信息了解得不够全面。另一方面,公众对于政府的各种信息不很了解。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公共信息,是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者,相对于公众而言,它处于信息强势地位;而政府的信息要经过层层下达的方式或通过新闻到达公众的手里,很多公众对于政府的各种办事流程不很了解,而且公众在没有涉及到自身的切实利益的时候不太愿意去了解政府部门各方面的信息。这样就造成了公众对政府信息了解的局限。

21政府内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很多政务活动都需要不同部门之间的协作来完成,在政务处理过程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各自规定,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这种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政府办公效率。

31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和,

公共管理/99

择理论,行政人员也是理性经济人,这使得他们往往控制信息,透露对他们有利的信息,而封锁对他们不利的信息。

31官僚型的政治组织结构导致行政信息不对称分布。现代行政组织结构大多是韦伯的官僚型组织结构。从纵向看,行政信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单向流动。在这种单向流动过程中行政信息常常遭到孛选、节流和阻滞?其结果是行政信息逐渐减少和失去价值。这必然导致行政信息在上下级行政组织之间呈不对称状态分布。从横向看行政信息在平行阻滞之间是不直接流动的,这必然导致平行组织之间行政信息不对称。从整体上看,官僚制的行政组织是封闭的,它很少与外界交流,这就导致组织与社会之间的政务信息不对称。马克思曾深刻揭示了政治过程的极端封闭性和封建官僚政治这对孪生体的密切关系,他说,/官僚机构的普遍精神是奥秘,保守这种奥秘在官僚制内部是靠等级制组织,对于外界则靠那种闭关自守的公会性质,因此,公开国家的精神及国家的意图,对官僚机构系统就等于出卖它的秘密。0

41技术上的障碍导致的行政信息不对称分布。行政沟通的技术障碍,是指行政信息传递过程中由于难以克服的技术因素而造成的信息耗损或失真,由于公共政策本身的不确定性及话语上的高度概括性,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极易产生增减或改变的自然耗损,从而造成信息接受方的不解或误解,特别是在传统的行政沟通方式中,信息传递与公开的方式的局限,沟通方式的单一,信息渠道不健全,这就造成了行政沟通中信息在时空上呈不对称分布状态。

这一障碍虽然在网络时代下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同时又引发出新的问题。网络信息传递为行政沟通提供了全新的信息通道,但与传统传递途径相比,网络传递在减少传递环节的同时,增加了无法控制的无规律传递环节的可能性,同时,网络的虚拟空间也造成了信息来源的隐蔽,信息量激增和信息传递的无序性。如何在繁杂的信息中准确了解信息源,获取高质量的信息,规范信息传播通道成为新的问题。

51获取信息成本的限制。信息的获得是有成本的。虽然人类社会中信息是大量存在的,但是各种活动中所需要的一些信息必须通过一系列活动获得,如收集、加工、整理、鉴别等。这些活动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人工、金钱等成本。由于时间、金钱等诸多限制,行政沟通的一方不可能对另一方所有的信息都进行收集检验。即使能够承受所有的成本,也不能说明所搜集的信息是完善的,因为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后,所得到的信息已经不能反映事物本来的状态。这样最终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形成。

穿政府信息公开和有利于政治沟通的原则和精神。行政程序在总体上具有效率性、公正性、准确性和可接受性的基本价值。程序保护有助于在公众与政府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而信任关系能从根本上消除抵触与冲突,增进支持与合作。

21构建扁平式的行政组织结构,提高行政沟通效率。我国的行政组织采用的是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组织形式,这样高耸型的组织结构,容易导致信息传递速度缓慢,效率低下,甚至信息失真。而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可以放宽管理范围,增加管理幅度,使上行沟通和下行沟通通畅。此外,组织层次的减少还可以使行政权的纵向委托减少,这不仅有利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减少过多的层次信息过滤的现象的产生,保持信息真实性,提高行政沟通效率。同时有利于上级更为直接、快速的了解到具体的行政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31有效地实施电子政务,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效实施,就是说我们的电子商务决不能是/豆腐渣0工程、/面子工程0,而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利民工程0。然而目前在我们的电子政务模式下往往存在信息公开程度不够,适用信息不多、针对性不强,信息流向单一,获取信息代价较高,甚至出现行政信息商业化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的实施效果。因此有必要探讨如何有效实施电子政务,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信息所固有的属性,在商业系统中是这样,在政务系统中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就能够完全解决这些信息不对称。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采取合理的措施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现状。

41强化双向沟通,使行政沟通尽快由单向式向双向式转变。这种双向沟通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行政信息的发出能够自上而下,行政信息的反馈由下而上的流动。鉴于我国公民对政治/敬而远之0的态度至今没能得到总体性转变的现实,加之近年来行政沟通中出现了政治核心群体与边缘群体二元化的趋势,在发挥政治核心群体作用的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边缘群体的沟通主体意识,让他们发挥积极的作用。党和国家除对其加强教育、引导和组织,提高其文化水平、政治素质和现代组织程度外,还应建立健全的援助制度,对边缘群体及个人的行政沟通提供支持,以降低其行政沟通的成本,增强行政沟通的效力,使各行政沟通主体利益得到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曹满云.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治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初探[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01)

[2][4]邓湘树.试论公共行政组织中信息不对称的原因[J].理论月刊.2002.(07)

[3]李春成.信息不对称下政治代理人的问题行为分析[J].学术界,2000.(03)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302[6]缪国书.政务信息不对称的成因、后果及治理措施[J]行政论坛.2002.(09)

[7]王洪涛,薛明.论行政组织上行沟通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08)

(责任编辑:谢 嵩)

三、行政沟通信息不对称的对策分析

11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相关法律和制度建设。信息即是一种权利,公开信息实际等于是一种权利的社会分享过程。这种权利的分享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都需要制度和机制来保障。当前,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构建的标志最终都表现为专门的政府信息公开法律。首先,尽快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比较完善的政府信息公开法,把信息公开和政治沟通纳入法治的轨道。其次,建立必要的行政程序,即在行政程序各环节、各制度中贯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四:3.信息不对称与市场失灵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五:信息不对称分析

东华理工大学高职学院

信息经济学

题目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所在专业: 计算机信息管理

任课教师:

网络中的信息不对称研究

目录

摘要

关键字

正文

一、信息、信息不对称。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三、网购中的信息不对称。

四、解决途径。

五、参考文献。

摘要: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社会劳动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互联网作为一个分布世界范围的信息网络,为人类提供了获取网络化资源的可能性和极低的信息应用成本是企业、政府、债权人、客户之间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趋于对称。

关键字:信息不对称、信息网络、产生的原因 The real world filled with all kind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asymmetry is the existence of soci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ization. The Internet as a distribution worldwide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provide mankind get the possibility of network resources and low cost information application is enterprise, government, creditors, between the customer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tend to be symmetrical.

正文

一、信息、信息不对称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曾经有人断言信息优势决定竞争优势。在当今信息经济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下,这充分表现说明了信息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无论你是专业人士还是普通民众,在一天24小时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都离不开信息。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的本质上就是一种市场参加者的市场知识与经济环境中的时间状态(主客观不确定)之间概率性构成的知识差。 然而,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但在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某些信息不对称的状况。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呢?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显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经济学认为,信息不对称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并且提出了种种解决的办法。但是,可以看出,信息经济学是基于对现有经济现象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对于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还处于尝试性的研究之中。

信息不对称有多种表现形式。一是信息源的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既有买房又由卖方,在交易活动中,买方和卖方既对立有统一,某些交易者既是出售该商品的信息持有者和制造者,同时又是该商品的交易者,进而形成信息源在公开信息时就存在着某种不完全性。由于交易者在市场上处于信息位势不同,进而必将影响其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二是信息时间的不对称,市场交易的同方在同一市场上需要买进或卖出同一商品时,由于在接收该商品信息时间的差异,往往容易导致较早获取商品有关信息的交易者,能够主动或较准确、较早的做出交易决策而获得交易优势。获取信息较迟的交易者则被动的在交易中处于劣势,甚至蒙受损失。三是信息的数量不对称,在市场交易中的同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的信息量不同,也导致交易者在交易位势的差异和成本、利益的差异。四是信

息质量不对称,市场交易的同方由于在同一市场上获取交易对象信息质量的差异,即信息的真伪不同势必影响交易者的交易利益和交易成本。五是信息混淆,市场交易的同方获得交易对象的信息中,一个可观察值是由两个或多个混合在一起的并且不可直接辨别的分量合成的信息,造成信息混淆,交易者很难识别。

二、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是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在劳动分工不明显、专业化程度不高的低级经济形态中,社会成员的信息差别并不十分明显,因而信息差别导致的经济利益上的差距还没有被人们普遍认识和重视。随着社会分工和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发现信息差别是社会生产与分配中不可忽视的基本经济因素。

一方面,信息不对称有其客观上的原因,由于企业内外各单位、部门、个人之间所处的社会地位、周围环境的不同及空间上的距离等原因,它们所获知或取得的各方面信息存在差异,包括信息数量、质量上的差异,信息不对称是绝对的、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又有其主观上的原因,为追求己方利益最大化有关各方采取种种合法的或非法的封锁消息甚至散布假消息的手段,如保守商业机密和私有信息,使自己在竞争和交易中处于有利的地位,是造成信息不对称的常见而又合法的主观原因。而当前颇为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报喜不报忧、虚假广告等等问题,则是以不合法手段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在商品交易中,占有信息是交易主体在交易中获利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三、网购中的信息不对称

在最近几年,2007年1月7日淘宝网发布统计数据显示, 在刚刚结束的圣诞、元旦购物月中,我国消费者日均网上消费超9000万元人民币。(每日经济新闻《网 购交易额月近30亿同比增长80%》2007-1-9网络购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网上购物,足不出户坐就能搜索到全国各地商品。由于网上的卖家不用支付摊位费和营业税,其价格普遍比实体商家便宜。网购价格排序功能也帮助人们免于奔波各商铺间以挑选出价格最优惠的卖家,避免了额外花费。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所有行为都可以虚拟身份掩盖, 容易滋生欺诈等现象。这几年来国外的网上支付业务迅速发展,国内也从政府到电子商务企业都开始重视这一问题,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交易安全即使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是网购信息不对称的本性缺陷也是不可避免的,即使网上有图片和产品介绍,但是这些信息相对于真正的实物是有偏差和不完整的,对于买家来说没有接触实物而仅仅凭借这些信息来决定交易是存在风险的。同时卖家作为一个以营利为主要目标单位,往往容易隐瞒商品的不良信息来欺骗消费者。下面我们来谈谈网购中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欺骗问题。

(一)网购买家易受欺骗的原因

以网购中某件既容易被仿冒,同时又不易在网购过程中辨别真假的商品为例,如某品牌的进口香水。这种商品的商场售价高,同时市面上的仿冒品多。部分卖者会欺骗消费者说他的香水是专柜的正品, 以高价出售。因为可以接触到实物真假容易辨别。而另一部分卖者则会诚实的告诉顾客他的这些香水是仿制品,会以比真品便宜很多的价格出售。这种情况下,一件“假货”的售出并不存在欺骗行为。但是在网购中,这种情况就会复杂得多。假货卖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精致的香水瓶和包装盒图片表达商品信息。然而买家了解到实物的正真情况。

(二)参与网购的买家和卖家对价格的不同利用

1.卖家通过价格获取最大化利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卖家有可能给出虚假的信息欺骗买家。为了简化分析过程,假设网上所有的卖家,无论卖的是假货还是 真货,都将被看作只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而抛除其他一切感情因素不加以考虑。

2.买家通过价格获取商品质量信息

网络中买家无法接触到商品,仅能够凭借卖家披露的信息来鉴别商品的好坏。因 此买家基本上没有特别有效的避免上当的相应措施,但是人们往往相信“便宜无好货”,认为价格越便宜的,是假货的概率越大。当然,如果价格与商场售价相当,也会很少有人网上购买,原因是既不能省钱,反而需要支付邮费,同时又有买到假货的风险。假设大多数买家都是风险中性的,即对于网购买到假货的风险既不过分厌恶,也不过分喜好,表现在买家不会由于价格过于便宜而愿意冒很大风险去购买,也不愿意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而去购买价格高得接近于商场价格的商品。

四、解决途径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不确定性、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快速多变的“风险经济”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市场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比比皆是, 谁先掌握更多的信息,将引领发展的潮流,速度是新经济的自然淘汰方式。信息不对称势必造成了市场交易双方的利益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的原则以及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因而为了保证交易双方成本、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例如风险定量,使交易双方的信息地位大致平衡,避免任何一方拥有并利用垄断信息获取暴利。或是想方设法降低信息的传递、交换、使用成本,使企业和个人都能够较为容易地获取充分的信息,并且以较低的成本使用公共信息,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总结了如下几点:

1、 多种方式展示商品:视频展示;3D虚拟模拟体验;线下体验店等。

2、 三重实名认证制:身份证+银行卡+个人信息,真实有效的确认身份。

3、 即时通讯工具:倡导有记录的沟通方式。

4、 商品管制:完善合理的商品分类,严格控制商品的属性,紧密结合商品的评

价管理。

5、 树立网上品牌:品牌观念的树立,提升信任度,促进中小经销商树立重质量、

讲信誉的品牌形象,针对各品牌实体店全面开展。

五、参考文献

黄梅。每日经济新闻[J]2007-1-8,网购交易额月近30亿同比增长80%

陈建斌,郭彦丽主编.信息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7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六: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原理

所谓的人生三大定律就是:不对称定律,守恒定律还有递减定律。前两个定律都是正常人可以自己把握的,唯独递减定律是你所不能完全控制的,但是只要你愿意,你还是可以改变它,惬意的享受生活。

不对称律

我们习惯认为世界是对称的。其实,人生、世事大多是不对称的。 成功需要100%的努力,失败只需要1%的破绽;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人生,退步容易,进步难;

婚姻,离婚容易,结婚难;

身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生活,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对称的,就像人的两只眼睛不一样大,两只脚不一样大一样,所以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完美,寻找那个所谓的平衡点。

就像目前的生活,不可能是两天幸福快乐,两天不尽如人意。所以不要太在意那些快乐与悲伤的感觉,所有的感情都只是凭一时的情绪制造出来的。 守恒定律

自然界有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守恒律,人生、世事也大体如此。如常见一些残疾人,眼睛失明,耳朵灵;身体残了,大脑灵。

常言道:天地之间一杆秤,世间得失、成败、荣辱、祸福,是平衡的。或说世事像一副扑克牌,无论怎么玩,总是54张。拥有之中便有失去,匮乏当中又有获取。

二,守恒定律。这个你应该知道吧,看起来好像是和第一个矛盾,但是仔细想想,应该是我们先有不对称感,然后等我们慢慢成熟的时候,才知道,原来某个阶段的不对称,到最后加在一起就变成了对称。所以你要坚持,到了最后,所有的经历都会变成幸福和美好的回忆!

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律”,是西方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之一,意思是“人们从获得单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感,会随着获得物品的增多而减少”。干渴时,第一杯水给你带来满足和幸福,喝第二杯水时,这种感觉就减少了很多,第三杯、第四杯会依次递减。表面上看,我们得到的越多会越满足、越幸福,“递减速律”认为,其实不是如此。获得越多,往往越不满足。

信息不对称是经济学原理,指的是买家和卖家对商品的信息和了解程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卖家比买家更了解商品的相关信息和使用情况。因此买家在交易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交易中对买家是不公平的,于是买家对商品只愿付出平均价格,而不会按商品实际状况和质量付价钱,买卖双方都由此可能承担损失。卖家有好的商品也很难卖不出好的价格,买家可能会买一个不好的商品。为了改变这种信息不对称,人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如质量保证书、鉴定书,售后服务等方式增加相关信息。

商品的挑选存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作为社会的人则是更为复杂更为繁多。在人际关系、社会生产、生活中处处表现出强烈的信息不对称。获得关键信息或传递关键信息的人容易成功,而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容易出现失败。做一个比

喻,人本身就是一个“商品”等着机会表现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的价值。基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选择结果往往就表现出成功、失败的区别。

中国古代有句名言:“朝中无人莫做官,朝中有人好做官”。这是对信息不对称的一种通俗描述。中国古代交通落后、信息闭塞,人与人之间的了解相对很少。选举人才的方式有很多种,禅让、举孝廉、科举等这些都是在部分地评价一个人的能力。即使到了现代社会,各种信息、测评手段、考核手段等已经非常丰富,也无法完全鉴定一个人才。所以选用人才就有很大的风险性。用了一个不好人才,轻则造成损失,重则破国亡人。最为有名的例子就是赵括,赵括对兵书样样精通,在赵国无人能比,后来秦国用计让赵王启用赵括领兵作战。赵括只会纸上谈兵,导致几十万赵兵全军覆灭,赵国从此一蹶不起。

美国通用公司的用人制度是比较成功的,保证了公司百年来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集团之一。通用总裁的筛选,从培养、激励、考核都要十几年之久。这是从单个个人评选开始,先是部门确定准候选人,经过筛选,确定培养对象,再根据培养情况找出正式候选人,之后进行使用、考核最终确定。这是一个过程,中间还有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错用人才,但是还不能100%保证任用了真正的优秀人才。

就人才选拔这个问题,我们用信息的观点分析一下这些过程,即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第一步是成为候选人。相对职位、职务,人总是多的,所以出现竞争。那么怎样成为候选人呢?先了解,谁来确定选择标准,谁来评价,选择候选人呢?一般情况都是由相关负责人推选。这时候就出现了信息不对称现象。

负责人的职责就是找到最合适的候选人。但一方面他无法了解所有具备要求能力的人数,芸芸众生了解起来难度超大。另一方面也无法对所有能找到的人选的所有能力全面了解。第三他对自己推选人员还承担风险性,那就是选错了人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可能是对自己本身,也有可能是对所在单位或者系统。在这些因素的影响制约下,在人员间能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甚至一定距离情况下他必然推荐自己熟悉的人作为候选人。甚至能力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他都选择熟人,因为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而他自己则把风险降到了最低,

第二个环节是确定候选人进行培养。这一环节一般由相关需求部门或者更上一级部门负责人来评选。这里面更表现了信息的不完全性。首先评选是在既定的候选人范围内进行的,哪怕别的地方有更优秀的人才,除非特别情况都不会进入这个资格圈。这就是限定条件下的选择。经过第一阶段的挑选,候选人具备挑选所具备的条件或能力,并且各具所能。上级部门负责人也无法全面掌握所有人的能力和特点。于是和该负责人熟悉的人在同等条件下更具备优势:因为负责人对其有一定了解。所以考察时只需要对不了解的方面进行了解就够了。这样同等时间下,熟人具备更多展示自己的信息优势。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之间的能力是接近的,谁能更好、更多突出自己的特点成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出于对自我保护的考虑,降低风险也是优先用熟悉的人。还有就是,人员的能力很多是用过之后才能得到定论,是对未来能力的一个判断。

第三个环节对重要人员的任用,这也存在同样的情况。到这一层级或环节,

公司考察业务能力已经是次要的了,实际上也是如此。当一个人的地位到达一定层级,业务能力已经不是影响个人发展的主要方面。更多的是权衡决策、人际关系和驾驭、使用人才的能力。这一期间是对这些重要人员的品格、魄力、管理风格以及对公司管理风格等的延续性作为重点考察对象。这一层次更难用定量指标去衡量。于是考察者的眼光、性格、需求等成为确定人选重要决定因素。能够多和考察者熟悉的被考察者在长时间内在这些方面是符合考察者要求的,那么在潜意识中他已经成为准被任用者。只要没有特别优秀,特别情况,他的胜算要高出陌生者一筹。

审美疲劳的一个相对的意思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人与人之间相处时间长了以后很自然会产生一种亲情和友情。这个会自然而然地左右和影响决策者的选择。各项实践和资料表明,高层管理者基本是内部提拔或者是和考察者有深厚关系的外来人员担任的。

前面是从选拔者角度分析的,现在换个角度从被选拔者方面分析。被选拔者非常了解自己的现状,对自己了解得比较充分。但是他们怎么传递这些信息呢?能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能力是指做各项活动的效率。能力还具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随着实践锻炼它会发生变化;再有一个特殊现象就是,人的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关系很大。近水楼台先得月,在领导身边工作的人,能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可以锻炼自己的能力。人与人之间有一种互相适应性,就是脾气相投,这需要长时间的磨合。这样作为完全相同的新人,由于和领导距离远,一开始大家的起点是一样的,但在以后的工作中传递信息不通导致领导对其了解程度不同,于是获得的机会也不同。人还有一个使用习惯问题,用惯左手的人突然用右手会不习惯。

从两方面分析,加上人的能力特殊性,也就是人的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使用会增加,所以信息展示得越多,可以获得的机会就更好。根据马太效应(后讲解释)他成功的可能性就更大。

展示自己的能力需要机会,机会是找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多数人才具有清高的性格,很看不起领导交代的小事,认为自己被大材小用,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溜须拍马,这是极大的误解。实践出真知,理论和实践是一个互相影响互

人们要全面看待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每个人了解自己的信息也是不完全

的,即人们不可能全面了解什么是机会,机会对自己是否合适,什么机会自己需要把握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经常人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另一方面讲很少有一见钟情的,要用数量保证质量。

刘备说过:“不以善小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领导安排的小事,表层看只是工作业务,鸡毛蒜皮,而十有八九领导在安排工作时就在逐步了解考察人员的品质、能力和作为。领导的时间是有限的,领导的工作又是非常的多,彼此了解和交流的时间和机会不多,于是利用这些小事,实际上就是把握机会的一种。领导通过小事观察下属,下属通过小事展现自己良好素质。

领导也是人,他必然具有信息、认识的局限性。工作需要人去做,他不可能掌握所有人才的信息,随时随地找到合适的人才从事这些工作。领导只能在自己了解的人才数据库内寻找,那么他首先找到的是自己熟悉的人才,他对谁的印象越深,对谁的了解越多则会将机会给到这个人才。

微软中国前总裁吴士宏刚入职的时候是一个小小的打字员,真正从最小的事情做起,通过不断的成长,最终变为中国第一打工女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没有微软就没有今天的吴士宏。当然没有吴士宏自己的努力也不会有自己的辉煌。很多人喜欢那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境遇。这完全是从自己角度看问题,有一种一厢情愿的感觉。从领导角度来看,因为对人才能力不了解,尤其是对思想品德的不了解,领导承担了很大的风险,用人不当会给单位带来损失。除非特殊情况,每个单位都追求稳健发展。这种突击提拔的可能性很小,更多的是按部就班的培养选拔。实践也表明长远看,稳健发展比大起大落的效果要好。所以我们看到国家提出,快速、稳健、健康发展的口号。

这个不是说在这种信息不对称上面我们就无所作为,我们是可以通过方法改善信息不对称提高成功率,加快成功速度。

那么如何客服或者减少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呢?

首先是利用一切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深刻理解吃亏就是占便宜的正面意义。多实践多工作实际上就是一方面传递信息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不断增强,提高自己能力的过程。其次是通过各种合适的方式、途径接近领导和领导进行沟通,交流。这并不是说脱离群众,而是增强信息传播质量和效率。百闻不如一见,这种沟通是将领导作为前辈、师父和朋友,要和溜须拍马分开。酒香也怕巷子深!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不进则退。沟通也是提高自己本身见识和能力的一个很好方式。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第三,积极参加培训或者认证,利用权威认证表明自己的各项能力,切忌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处境。 另外就是要充分利用信息不完全的缺陷,使自己成为局域优胜者。在竞争中绝大多数都是在局部范围内进行的,因为信息传递成本和实际运营成本太高很难实现全局的竞争,突出了自己的优势。有点矮子里挑高个的感觉。这个也是一种很好的手段。田忌赛马就是这个道理。

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军队人数比袁绍要少得多,经济实力也低很多,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战。曹军的军粮不足支持三天。而袁军依然兵多粮广。这时曹操是处于风浪尖头,基本从实力上讲败局以定。正在曹操危难之际,袁绍营中谋士许攸叛逃到曹营,指点曹操去剿乌巢的袁军粮库。曹军成功的火烧袁军的粮库。这样双方军将知道的信息就是袁军没有军粮了,三军无粮则军无士气,这就沉重打击了袁军。如果袁绍知道曹操军粮也所剩无几的话,那么战争局面则又是另一个结果。

陈李记酱油刚上市的时候就巧妙的利用了信息不完全的技巧。他没有立即

去找渠道网点推销测评,而是请了一批家庭妇女、老人到零售店去询问是否有陈李记的酱油卖。不同的人每天轮流去不同的零售店询问,造成了零售店老板认为这种酱油非常畅销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零售店主动找陈李记大量进货。如果零售店知道这是陈李记的计谋,那么则没有今天成功的陈李记。

这里实际的重点是自己掌握更多的信息并且定向发布对自己有用的信息,造成局部信息优势,等竞争对手明白的时候,已经错失了时机。这就是各国和各单位非常重视情报工作的原因。可以不夸张的说,对信息的驾驭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的表现。成也信息,败也信息。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七: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

[投资技巧]对我国股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看法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4-17 17:29 共 8人浏览[大] [中] [小]

我国股市由于种种原因,经三年来长期低迷,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由于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双方对要交易的对象或内容拥有的信息在数量与质量上不相等。通常表现为交易一方拥有较多的甚至完全的信息,而另一方只拥有较少的信息,从而可能导致信息弱势方交易决策失误,或信息优势方做出不利于信息弱势方的行为。在市场活动中,由于交易者知识的有限性,搜寻信息需要花费成本,以及信息优势方对信息的垄断,造成信息不对称是一种普遍并长期存在的经济现象。

一、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市场运行所固有的及滋生出的信息不对称:

(一)首先,一个非完美的、充满纷繁复杂信息的经济现实使得搜集与获得信息需要花费成本,同时,信息的传递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这两方面因素使投资者要优先获取信息,就必须付出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的代价,从而导致不同实力的投资者获取信息多寡的不同。同时,"搭便车"问题的困扰也使许多人在能无偿利用他人信息的基础上,不愿花费成本去搜集信息,而花费成本去搜集信息的人也得不到完全的好处,从而削弱搜集信息的积极性。其次,在得到信息后对信息加工判断做出决策等方面,不同投资者会存在基于自身条件的差异。这样,即使能获得相同的信息,也由于处理能力的差异而使信息获取各方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

(二)市场流动性是维持市场存在的一个基本前提,而要保持这种流动性,就必须存在对交易的未来判断不一致的交易双方,即掌握着准确信息的市场理性投资者和与之相对的受错误信息引导的非市场理性投资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噪声交易者"。适量噪声交易者的存在(正如适量投资者一样),对维系市场流动性有着基本润滑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就是靠这种不对称的信息环境来维系自身的存在的,但须以必要的"度"为前提。

(三) 内幕交易的存在构成了市场运行中的人为信息不对称因素。交易人利用内幕(如与上市公司或政府部门的密切联系)提前获得比一般投资者更快或其难获得的信息,再将信息公开,从证券价格的异常波动中牟取非正常超额利润。这种扭曲信息正常传递渠道的行为在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同时,还会使得投资者花费大量的精力打探内幕消息,形成信息资源的滥用,弱化甚至扭曲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四) 上市公司与证券机构处于明显的信息不对称的相对优势地位,这也是产生信息不对称的一个主要原因。对于谋求通过上市发行筹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来说,其对于所筹资金的投向、投资风险、收益的了解显然多于证券机构,后者只能通过公布的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等外在渠道了解发行公司的内在信息。即使证券机构拥有强大的搜集能力,花费巨额的搜集成本也不能完全了解上市公司的各种真实类型和战略意图。这样,在排除两者相互勾结的基础上,在信息占有方面,上市公司处于明显的相对优势地位。

(五)我国金融体系预算软约束、体制漏洞严重、立法执法滞后,本应在政策信息对称的环境下进行的金融活动,往往由于一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银行、证券公司、上市公司通过不正当渠道事先得知政策动向,使交易性质发生逆转,成为不对称信息条件下的交易,这时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能够利用重大信息公布的时间差操纵市场,进行内幕交易,将风险转移给市场交易的另一方(主要是处于信息劣势的中小投资者),使其承担额外损失。

二、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我国证券市场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发行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发行者作为证券的出售方和市场信息源,对自身经营财务状况、信用能力、实际盈利水平等影响证券质量的信息有着最真实的了解,在一级市场上的交易中拥有几乎完全的信息。但投资者作为证券的购买方拥有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对外公开的各种资料和报告。在我国这些信息在其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等方面均不足以使投资者对政权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判断。首先,公开的信息有多少虚假成分,不少公司为了实现股票价格高价发行、上市,为了保留配股、上市资格,在中介机构的配合下虚拟包装,操纵利润,蒙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其次,公开的信息有严重的误导倾向。这表现在发行人及有关中介机构在信息披露时对成绩大肆宣扬,对风险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导致投资者对发行人财务状况、信用能力及未来发展前景产生重大误解。最后,公开的信息在数量上不充分、时间上不及时,存在大量的信息黑幕。大量的信息并未被发行人公开或及时公开,欺瞒和延迟披露信息的情形相当普遍。

(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这表现在两个方面:1、首先机构投资者由于持股量大,与发行人联系比较紧密。有的机构能够直接参与发行人内部的经营管理决策,有的机构如证券公司为发行人提供过证券承销、并购重组、资信评估等相关服务。因而,比一般的公众投资者更了解发行人真实的经营财务信息。其次,机构投资者资金实力雄厚,对搜集信息的成本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而个人投资者因付不起搜寻费用,或因搜寻费用可能超过了其所获收益,通常放弃对相关信息特别是内幕信息的搜集。第三,在证券市场上,由于交易者拥有的信息越多越有利,因此,作为信息获得的优势方,机构投资者必会试图隐藏、垄断信息,或向市场提供虚假信息,这必然阻碍或延缓个人投资者获得有效信息。在我国,大多数个人投资者获知的信息都是过时无效信息。大多数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更会处理信息。信息并不都是一目了然的,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需要接受者具备一定的真实内涵作为正确地解读。这方面,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三 对减弱股市信息不对称的看法

股票市场是非常活跃的市场,市场的特性决定者股票市场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我们不能彻底消除股市上的信息不对称,而只能减弱股市上的信息不对称性,将其控制在一个范围内,是股票市场健康

有序的发展。下面主要从股市的信息披露、信息监管、规范中介服务和建立信用体系四方面提出对减弱信息不对称的看法。

第一,分析不对称信息的产生,主要是信息的披露不能及时完整地通知到投资者那里,所以信息地披露机制是减弱股市信息不对称性地最主要,也是有效手段。具体地说来信息披露有一下几个要求。

(一)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信息披露真实性是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根本或最基本的要求。信息披露只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准确无误地反映公司的经营与财务状况,才能发挥信息披露的作用。信息失真,会伤害所有者和债权者的利益:公众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和公司自身的利益;

(二)信息披露的时效性。信息的时间价值是信息价值的核心,失效的信息从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称为信息。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信息披露必须及时,对定期报告要按照规定时间披露;对临时报告应及时披露,防止由于信息不及时产生的误导,使信息使用者受到伤害:

(三)信息披露的公正性。信息披露公正性是指公司披露的信息应经过社会公证机构或组织的公证,如会计报表信息、资产评估信息等,应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查鉴定。信息披露公正性是信息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保证;

(四)信息披露的完整性。信息披露的完整性是指公司公布的信息,必须在内容上符合各种信息报告的要求,不能缺项、漏项,更不能有意回避公司的一些弱项。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对正确分析公司状况是十分重要的。否则,将会产生错误的分析结论。

第二,要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把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作为政府和法律监管的重点。信息披露本身的要求并不能保证其在证券市场得到实施,这就需要证券的信息监管。信息监管应当以完善信息披露的目标,建立一种动态的信息披露机制。健全信息披露的有关法规制度,建立和完善一套以《证券法》为核心的法规制度,包括会计准则等,吸取国外的经验并建立一套与国外接轨的信息披露准则。此外,还要建立和完善证券监管的组织结构体系,建立一套包括国家证券监管部门、市场交易组织部门、行业、中介机构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组织在内的证券监管组织体系。另外,要建立惩罚制度,提高失信成本,把制造虚假的失信的机构和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提高失信的成本,甚至绳之以法。

第三,要规范中介服务市场,中介组织要做到独立、公正,不做假帐。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中介组织的自律,同时要加强外部的监督,包括政府和舆论的监督。

第四,要建立信用文化,这里所说的信用文化包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个人操守和法律制度。这是市场主体诚实守信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重要条件。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八: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保险市场

在经济学中,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交易的各方所拥有的信息不对等,买卖双方所掌握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质量等信息不相同,即一方比另一方占有较多的相关信息,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另一方则处于信息劣势地位.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经典博弈论中有一个著名的“囚徒悖论”,讨论了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个体的决策行为方式。问题是这样的:两个合伙犯罪的人被隔离审讯。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二人都不招供,警方就没有足够的证据判他们重罪,只能判每人关上2年;如果他们都分别招供了,则每人都将被判9年;若其中一个人招供了而另一个人不招的话,招供者将获释放,而不招供者将被判10年。在这种情况下,这两名囚犯应该怎样做才对自己更有利?其中一名囚犯会这样想:“对方不招时,我也不招要被判2年,如果我招了将被释放,显然我招了有利;如果对方招了,我也招供了要被判9年,但不招则要被判10年,所以不论对方招还是不招,我还是招了对我有利。”于是这个囚犯决定招供,而另一名囚犯出于同样的理由,当然也招供了,结果是两人都同时被判刑9年。显然从简单的逻辑推理上看,两人都不招供时,两人各被判2年,将是更好的结局。但招供却是唯一的进化稳定选择,而不是合乎逻辑的选择。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例如乘公共汽车时的“乱挤”现象,就相当于多人的囚徒博弈。如果大家都按序排队,就会很快地坐上车出发,这是全局最佳选择,但不是进化稳定选择。只要有少数几个乱挤的人就可以破坏整个秩序,形成大家一拥而上的局势,结果是所有的人都多花了力气和时间。

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提供保险商品的保险人与需求商品的被保险人各自对对方的保险服务与保险标的相关信息了解的差异。在保险市场上, 提供保险商品的保险人了解的市场信息比需求商品的被保险人要多一些,在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而需要商品的保险人则处于劣势地位.从理论上讲引入保险中介后的保险市场,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效率,减少信息不对称等应有积极作用。但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成份的复杂、各自不同的利益目标使机会主义倾向增强,监管不严使市场信息不对称性更加复杂和严重。如一些保险代理人为了自身利益对被保险人一方错误解释保险条款,隐瞒保险条款的责任免除事项等;而对保险人则隐瞒保险标的真实情况,虚构保险标的信息,并与双方中的一方串通欺骗另一方。

通常情况下,信息不对称会直接导致两个结果,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在风险投资中,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是同时存在的。现代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任何一种融资活动均可视为一种契约安排。如果把风险投资理解成一种新的金融契约,那么在中小型创新技术企业融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表现得更加突出。

在保险市场上,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同样也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谓逆向选择是由人错误报告信息引起的问题,它是交易双方拥有的信息不对称,拥有信息不真实或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倾向于做出错误的选择. 保险市场逆向选择(事先信息不对称)来自保险公司事前不知道投保人的风险程度,从而使保险水平不能达到对称信息情况下的最优水平。当保险金处于一般均衡价格时,低风险类型的消费者群预期投保后得到的效用小于他不参加保险时的效用,这类消费者会退出保险市场,只有高风险类型的消费者预期投保的潜在收益大于潜在成本会愿意投保。低风险消费者退出后,如果保险金和赔偿金不变,会由于赔偿概率的上升而使保险公司可能亏损。这种条件下,为了不出现亏损,保险公司将不得不提高保险金。这样,那些次低风险的顾客群认为支付这笔费用不值得,从而不再投保,高风险类型消费者不会在意保费的提高而踊跃进入保险大军。这样一来,高风险者就会把低风险消费者“驱逐”出保险市场。看来,靠提高保费的办法,对保险公司是不管用的。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重要观点出现了:我们不能用通过提高保费的办法来使保险市场的逆向选择现象和道德风险消

失。相反,提高保费,会加剧该来的不来,不该来的来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保险人可以通过提供不同类型的合同,将不同风险的投保人区分开,让买保险者在高自赔率加低保险费和低自赔率加高保险费两种投保方式之间选择,以防止被保人的欺诈行为。即不是使保险处于混同均衡,而是出现分离均衡。分离均衡已经成为微观经济学中一个广泛运用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所谓道德风险是指代理人签订合约后采用隐藏行为,由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信息不对称,给委托人带来损失。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后,降低对所投保标的的预防措施,从而使损失发生的概率上升,给保险公司带来损失的同时降低了保险市场的效率。在保险市场上存在道德风险(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险公司难以确切的知道投保人的真实情况和行为。保户在与保险公司签订合约存在着隐藏行为,则导致道德风险,一旦人们和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约,他们往往会不再像以往那样仔细看管家中的财产了,当出门的时候,他可能不再像没有保险以前那样仔细地检查煤气是否关好,因为现在屋子着火了,他将获得保险公司的赔偿。作为极端的例子,有人甚至自己故意造成火灾来骗取保费。在这里,因为保险公司无法观察到人们在投保后防灾行为而产生“隐蔽行为”。保险公司面临着人们松懈责任甚至可能采取“不道德”行为而引致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会使保险公司关门。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我国保险中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缺陷,给保险市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首先,信息不对称将会加剧保险中介的机会主义行为。机会主义行为是指人们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使中介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这一特点会助长这一行为的发生。其次,阿克罗夫的“逆向选择”理论指出,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能使伪劣商品将好商品挤出市场。而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同样将使中介人为了自身利益进行“逆向选择”,从而增加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风险,进而对市场造成损害。再次,道德风险是保险中介市场最为普遍的现象。它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力,代理人得到的收益远大于他所付出的努力的“搭便车”偷懒、机会主义行为等问题。我国保险市场中介人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隐瞒和欺诈,它对保险市场的损害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由于市场上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所以投保人为了使自己的了解更多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必定会进行搜寻,经过搜寻找到令他满意的保险公司进行交易.这样必定会增加搜寻成本.投保人进行信息搜寻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收益增加,怎么样来平衡收益的增加和搜寻成本之间的关系是进行信息搜寻的关键. 首先信息不对称将增加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指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交易过程产生的费用,包括谈判、签约、监管执行和维护等费用。保险中介市场的交易成本包括代理,经纪或公估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费用。保险市场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性使内部化的外部收益趋小,必然导致交易费用不合理增大,并呈上升趋势。因此,在建立和完善中介制度时,应认真比较考虑交易费用的客观性,尽量减少交易费用,提高制度效率。其次,克鲁格的寻租理论认为寻租活动是一种维护既得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它也是有成本的。保险中介市场的寻租活动主要是指一些人通过权利之便从事保险中介活动,造成保险中介市场利益分配机制失调,降低其资源配置效率,而保险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对称,将使某些领域的寻租成本过小,会导致寻租活动猖獗。而保险中介制度在建立和完善中应通过加大寻租成本来减少寻租活动。

正常情况下,尽管存在信息不对称,但根据通常所拥有的市场信息也足以保证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与销售有效进行;在另一些情况下,信息不对称却导致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政府进入市场.市场本身有一定的克服信息不对称功能。信息市场不完善好似一头又高又壮的水牛身上长了一个肉赘,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整体的强健。但是仅靠水牛的强壮就能驱除自身的肉赘吗?显然不能,克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政府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

作用.

在保险市场上人们购买保险是因为他们想抗拒风险,但如果所有投保人都因为投保而掉以轻心,那么被保险事件将会频繁发生,保险金的数额也将增加。假设投保事物毁于火灾,而造成火灾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床上吸烟。原则上,保险公司可以在保险契约上要求不要在床上吸烟,但不能被强制执行。保险公司可以在每个保户卧室都安装上电视监视器,但这会被认为是对个人隐私权的侵犯。对于类似的规范,政府可以通过对香烟征税的方式减少人们在床上吸烟。通过征税如果使“道德风险”减少而获得的福利抵消或大于由征税带来的负效应,政府能够通过征收税收而减少或禁止香烟生产,其他任何私人或私人集团不能作到这一点。而任何保险公司都不能通过强制性的向香烟生产企业征税的办法来实现减少因吸烟造成火灾的损失。

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中介制度的措施。第一,在保险中介模式选择上,寿险业务应选择以保险代理人为主体,辅之以保险经纪人的中介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我国寿险市场的现状与发展需求,而产险则应采取以代理人为主体,经纪人与公估人并重的中介模式,以符合我国产险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第二,在保险中介企业组织形式上采取以小型有限责任公司为主,其他形式为辅的模式,在完成入世过渡期后逐渐通过兼并重组过渡到较大型的股份有限公司这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第三,完善保险中介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对保险中介机构准入应实行许可证制度,对其退出制定合理的强制性退出与自动退出条件,而对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准入应由《公司法》、《保险法》以及相关中介管理条例从严控制并坚决贯彻执行,其退出制度则可由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依法规做出并制定出终身禁入条件,加大其违规成本。第四,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保险中介人行为规则。应由监管部门和中介协会及保险公司共同来进一步完善包括中介人的业务范围、执业规则和行为准则在内的各种行为规范并严格执行。第五,建立和完善保险中介人报酬支付规则及惩罚规则,应尽快实行差别佣金制,界定佣金管理权限及支付方式。惩罚方式应包括罚款、停止执业、永久取消中介人资格、民事赔偿,直到追究刑事责任。第六,健全保险中介制度实施机制。应该说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在现实中仍出现的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制度实施不力。应进一步增加保险监管机构设置与人力,加强保险中介协会的自律管理;建立保险中介人网络信息档案,接受客户投诉和社会公众的查询。第七,建立保险中介机构资信评级制度,对保险中介机构的资信评级,可由社会上权威的信评估机构业进行。评估的重点应围绕企业信誉,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素质,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履约情况,业务量,市场占有率,道德品质,被处罚情况等来进行,以别于一般企业。

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增强了非价格机制(人格化交易)在配置资源中的作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给我们的基本启示是:承诺可信是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市场效率之根本。而承诺可信机制的建立仅靠政府规制是远远不够的,更远非经济学家就能找到的治愈缺乏诚信的灵丹妙药。

邱利玲

信管Q0341

信息管理学院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九: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篇十:信息不对称与人的经济行为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1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