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阅读答案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一
《第七周阅读练习 石壕吏 (附答案)》

第七周阅读练习

姓名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字迹_______

一、基础部分

1、 默写。

⑴吴楚东南坼,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⑶周公恐惧流言日,_________________。 ⑷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___。 ⑸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________。 ⑹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 ⑺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⑻时挑野菜和根煮,_______________。

2、 解释加点词语。

凭轩涕泗流 ( ) 赠君一法决狐疑( ) ...

卖炭得钱何所营 ( ) 市南门外泥中歇( ) ..

二、课内文言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 .

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

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作者是__________,世称“__________”,他的作品被称为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字。逾( )已( )唯( )从( )

3、翻译句子: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说说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文言文

我们在《石壕吏》中学习了通过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内心感受的方法,可以在《新婚别》的阅读中尝试运用。 菟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暮 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誓欲随君往,形势反苍黄。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划线处运用了比喻,请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人物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以人物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新娘子悲诉丈夫应征从军的惨痛事。请你在文中 划分层次,依次说出新娘子内心的感受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外现代文

牵牛

在我还住在三合院的童年,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牵牛花的藤蔓总是把竹篱织成一道花墙,在春天时,好像在竹篱上点燃的焰火,爆开!竹篱外的坡地,牵牛花的焰火,爆得更灿烂。

那被一般人认为卑贱,毫不起眼的牵牛花,其实有着极美丽的颜色,有白、粉红、浅紫与宝蓝;也有着极动人的姿态,花藤婉转、优雅、修长。可惜的是,它不能久放,只要被采下。来,刹时便枯萎了。

我时常想,如果要票选一种可以代表台湾的花,我会投票给牵牛花,因为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牵牛花的美丽则使辛苦劳作的人,在看见时得到安慰。

牵牛花的名字也宜于联想,是引导牵牛的农夫迎向美丽的希望吧!

牵牛花又叫“朝颜”,因为它清晨盛开的缘故,这名字,使我想起“透早就出门,天尾渐渐光”的台湾农村父老的背影。

“朝颜”便是早上的脸,你看,台湾大地早上的脸是多么美,朝颜上还留着昨夜晶莹的露珠哩!

1、圈划文中描写牵牛花的语句,说说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出牵牛花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认为牵牛花是可以代表台湾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牵牛花的另一个名字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平凡的牵牛花也是美好的。你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请写出事物名称与蕴含的美好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略。 2、靠着楼窗 判定 经营 集市

二、1、杜甫;诗圣;诗史。 2、翻过;停;只有;跟从。 3、略。

4、对暴吏的做法不满,忧虑国事,也同情百姓的矛盾心态。

三、1、第一处比喻写出新娘对嫁给即将当兵的丈夫的怨恨,第二处比喻写出新娘决定与丈夫共患难的决心。2、第一层从开头到“何以拜姑嫜”,主要是写新娘子诉说自己的不幸命运。第二层“从父母养我时”到“形势反苍黄”,她关心丈夫的死活,要和他并肩作战。其余为第三层,写新娘鼓励丈夫,要满怀希望地去杀敌,也表达自己的忠贞。

四、1、“后院的围篱几乎被牵牛花包覆……爆得更灿烂。”比喻,写出牵牛花生机勃勃的特点。或“有着极美丽的颜色……花藤婉转、优雅、修长。”排比,写出牵牛花的美。 2、牵牛花虽平凡但富有生机,也很美丽能代表台湾的民众,所以作者说它“从北到南,自西至东,牵牛花的藤蔓像丝线一样,紧紧包覆这个美丽之岛”,是可以代表台湾的花。 3、“朝颜”是早上的脸,代表台湾如同清晨的脸充满希望,表达作者对台湾的热爱。 4、入:百合,圣洁的象征。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二
《《杜甫诗三首》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

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 ) 决眦( ) 溅泪( ) 簪( ) 逾墙( ) 戍守( ) 老妪( ) 幽咽( )

2.杜甫,字子美,“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和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

⑵造化钟神秀(钟: )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

⑸家书抵万金(抵: )

⑹浑欲不胜簪(浑: )

⑺老翁逾墙走(逾: )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

⑼有孙母未去(去: )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

二男新战死(新: )

死者长已矣(已: )

室中更无人(更: )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2)搔:

(3)浑: (4)烽火: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18.颔联寄于,表达之感,运用了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20.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第二部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韵脚是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虚写景物的诗句是

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

26、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第三部分

27.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

⑴接天 无穷碧 ⑵映日 别样红

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⑷驿路 处处开

⑸几处 争暖树 ⑹谁家 啄春泥

⑺西塞山前 飞 ⑻ 依旧笑春风

28.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 )

A、燕语似讥人 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 D、郝郎明月夜

29.请举出三名唐代著名诗人并各写一篇作品。

30.杜甫被誉为“诗圣”,请写出下列作者的雅号:

李白 李贺 王维

第一至三部分答案

1.略 2.唐、《新安吏》《潼关吏》 3.⑴山色不尽⑵聚集⑶心胸摇荡⑷终要,终当⑸值⑹简直⑺越过⑻多么⑼离开⑽还能够 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 6.A 7.B

8.C 9.⑴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⑵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10.倍,则;完结;再

11、A 12、三男邺城戍 13、二男新战死 14、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 15.(1)长安城(2)抓(3)简直(4)战争 16.感时花溅泪,家书抵万金。 17.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

18.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津、人、邻、巾;in

2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4、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25、邻居 26、D 27.⑴莲叶⑵荷花⑶菊花⑷梨花⑸早莺⑹新燕⑺白鹭⑻桃花 28.C 29.略 30.诗仙、诗鬼、诗佛

第四部分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与 、 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 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三
《七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唐朝人,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原籍湖北襄阳。一生坎坷。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其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等,皆为古今传诵。

注释译文:

岳:此指东岳泰山 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发音词,无实在意义,强调疑问语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

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齐鲁青未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

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

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

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不仅表现了诗人要

攀登泰山的誓言,也写出了作者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上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①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4分)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和气概?(2分)

答:

参考答案

9.①4分;泰山是什么样子?(1分); 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1分),

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2分)。

②2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和登上绝顶、俯瞰一切的气概。

(答案不求同一,意思对即可。)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7-8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2分)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8.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参考答案

7.①不尽②终要,终当

8.D(上句是虚写,下句是实写。)

(湖北省襄樊市) 阅读古诗《望岳》,完成10-11题。(4分)

10.诗中加点的“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 样,

突山了泰山 的形象。(2分)

11.名句恒久远,千古永流传。请谈谈你对千古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2分)

参考答案

10.遮天蔽日(或“巍峨高大”、“高大雄伟”)。(2分)

11.这里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

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或“这句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或“这

句话抒发了诗人的壮志情怀:昂扬向上、积极进取、

勇于攀登、俯视一切„„”若从诗句字面含义去理解也可。2分)

(山东省枣庄市)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5-6题。

5.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参考答案

5.“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

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6.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l7~18题。(5分)

(海南省) 望 岳

[唐]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7.“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景色。(2分)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3分)

答:

参考答案

17。神气秀丽(2分,只答“神奇”或“秀丽”亦给满分。学生若用其他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18.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3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满分)

(江苏省宿迁市)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6分)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2分)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4分)

参考答案

7、(1)满头白发,愁苦不堪。(2分,每点1分。)(2)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粹,春天的凄凉景象。(2分)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2分。意思对即可,只抄写诗句不得分。)

(山东滨州市)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2分)

8.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

(2分)

参考答案

7.体现了诗人担忧国家前途的思想感情。

8.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点: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齐鲁青未了 未了: ②会当凌绝顶 会当: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3、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岱宗夫如何”是什么意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答:“岱宗夫如何”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2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

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6.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阴阳割昏晓”一句,突出了泰山__________怎样的特点? “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 _________ 的景色。

9、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10、对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二、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经常出现的考点: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2、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到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4.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其内涵却能相通,一是触景生情,另一则是移情于物,可见诗内涵之丰富。

练习:

1、颈联除写战火愈烧愈炽,百姓惨遭杀戮外,作者用_____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___的强烈思念。

2、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春望》紧扣一个"望"字,感情细腻感人。"望"的内容是:____,____;"望"中所想的句子是:_____, 。

答案: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5、《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表达了作者感伤心情的句子是: 。

答案:伤感国事,怀念家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6、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所展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答案: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含义: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7、对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爽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四
《《石壕吏》练习题》

阅读《石壕吏》 姓名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一、注音

逾( )戍( )妪( )衰( )咽( )炊( ) 二 、形声字分类

①壕 ②啼 ③致 ④逾 ⑤裙 ⑥暮 ⑦晨 ⑧邺

上形下声( )上声下形( )内声外形( ) 左形右声( )左声右形( ) 三 、解词

暮投.石壕村( ) 老翁逾.墙走( ) 吏呼一何..怒( ) 三男邺城戍.( ) 二男新.战死( ) 死者长已.矣( ) 听妇前.致词( ) 天明登前.途( ) 独.与老翁别( ) 请.从吏夜归( ) 急应.河阳役( ) 犹得..备晨炊( )

四 、翻译句子

1.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回答问题

1、本诗的前四句所提到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表示时间的词有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3、诗中描写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战争需要大量人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侧面反映老妇被带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夜深了,作者听到的哭声是________发出的.

7、反映战争使人民生活贫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表现差役凶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是一首_________诗,作者是____朝诗人_______,字_______,本诗选自________

、本诗讲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五
《《石壕吏》等诗词五首习题精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练习。

(-)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显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曹操,字_______,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烈士”在这里是指什么人?

3.开头四句连用两个典故,目的是什么?

4.这首诗中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5.诗人体现在全诗中的进步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________诗(体裁),以____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组词

(1)妪________ 讴________ 呕________

(2)孤________ 狐________ 弧________

(3)炊________ 吹________ 欢________

(4)暮________ 幕________ 慕________

5.解释句中的词语。

(1)老翁逾墙走逾

(2)三男邺城戍戍

(3)老妪力虽衰妪

(4)急应河阳役应

(5)夜久语声绝绝

(6)如闻泣幽咽幽咽

6.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7.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孟德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3.说明生命终会消亡这一自然规律。 4.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人命不全由上天决定

(二)1.叙事时间先后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4.(1)老妪讴歌呕吐(2)孤独狐狸弧形(3)炊具吹牛欢呼(4)暮色幕布仰慕 5.(1)越过(2)防守3》年老的女人(4)应征(5)停(6)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6.“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7,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六
《_望岳_春望_石壕吏》同步练习题》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

习题

第一部分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dài) 决眦(zì) 溅泪( jiàn) 簪(zhān ) ....

逾墙(yǘ) 戍守(shù) 老妪(yù) 幽咽(yè) ....

2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新安吏》和《潼关吏》。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山色不尽 )

⑵造化钟神秀(钟: 聚集 )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心胸摇荡 )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终要,终当 )

⑸家书抵万金(抵:值 )

⑹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

⑺老翁逾墙走(逾: 越过 )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多么 )

⑼有孙母未去(去: 离开 )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还能够 )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答: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B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C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信 )

二男新战死(新:则 )

死者长已矣(已:完结 )

室中更无人(更:再 )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三男邺城戍。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二男新战死。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写三男全被征

②家中情况

③老妇自请服役

(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烽火连三月,。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1)城: 长安城 (2)搔:抓

(3)浑: 简直 (4)烽火:战争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

18.颔联寄情于物,表达悲切之感,运用了 对偶、拟人 的修辞。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本文以望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思亲悲己之情。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决眦(zì) 老妪(yù) 不胜簪(zān )

泣幽咽(yè ) 邺(yè)城戍(shù) 青未了(liǎo )

2.解释下列诗句中红色的词。

(1)决眦入归鸟( 眼角几乎要裂开 )

(2)浑欲不胜簪( 简直 )

(3)老翁逾墙走( 越过 )

(4)犹得备晨炊( 还能够 )

(5)吏呼一何怒( 多么 )

(6)死者长已矣( 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

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

语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

(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 / 山河 / 在,城春 / 草木 / 深。

(2)造化 / 钟 / 神秀,阴阳 / 割 / 昏晓。

(3)存者 / 且偷生,死者 / 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 课内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作者:杜甫

课外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作者:李白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七
《古诗文赏析带答案》

古诗文赏析

一、阅读杜甫的《望岳》,按要求答题。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 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远、近 朝、暮)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_。(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 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秀美、虚;高大、实)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_____,颔联是_______ ,颈联是______,尾联是________ 。(远望、近望、细望、俯视)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7、 "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8、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从山的背面看来,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象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

1、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选用搔发这一下意识动作把满腔的愁情变成了可见可感的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2、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种说法虽

然不同,但其内涵却能相通,一是触景生情,另一则是移情于物,可见诗内涵之丰富。

3、《春望》一诗的主题是____;

答案:感时伤事,念家悲亲。

4、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

评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

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

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一联,不仅流露诗人强烈的忧患意识,而且使他的忧国

感情不断得到深化。

6、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

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

忧国思家的情怀。

三、阅读杜甫的《石壕吏》,按要求答题

1、《石壕吏》是一首____诗(体裁),以____为顺序。中心人物是____,事件是______。

2、《三吏》《三别》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正确译文是:_____

4、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5.、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

6、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叙事 时间先后 老妇差役捉人,老妇应役2.《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

别》《垂老别》3.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进进出出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4.“三

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5、有吏夜捉人6略

四、阅读杜甫的《使至塞上》,按要求答题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最新战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

扣。

B.第二联描写塞上秋景:随风而去的枯蓬飘出塞外,南飞的大雁掠过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上空,

画面静谧而温馨。

C.第三联描绘了烽火台上笔直的狼烟,蜿蜒曲折的黄河映衬着浑圆的落日,景色雄奇壮观,气

势恢宏。

D.第四联写途中遇到侦察骑兵,得知都护在前线与敌军作战的军情,显示出朝廷使臣对边疆战

事的关心。

2、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重点笔墨在于写景,以大漠、秋景为背景,用征、归雁、孤烟、长河、日圆等景物,组

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

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

美感受。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雄浑开阔,诗中有画,堪称千古绝句,体现这首诗歌哀婉

消沉的艺术特色。

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二句叙事,写诗人以使者的身份,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西北边塞去慰问将士。

B.第三、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 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C.第五、六句"直"" 圆"两字精炼传神,线条简约,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D.第七、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4、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

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

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

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5、这首诗作于王维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赴边途中。诗题“使至塞上”中“使”

的意思是 ,“征蓬出汉塞”一句中“征蓬”的意思是 。

6、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

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4 B D D B

5.使:出使; 征蓬:飘飞的蓬草

6.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

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五、阅读杜甫的《归园田居》,按要求答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五言律诗,语言朴素,意境恬淡,体现了作者悠然的心境。

B.颔联描写的是作者自己的躬耕生活,这种生活虽然辛苦,但却充实愉快。

C.带月荷锄、夕露沾衣的农耕生活,实情实景,生动感人,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D.作者沉溺于美好的田园生活中,乐于做一个隐士而忘却一切的世俗的烦恼。诗的最后两句表

现了作者无欲无愿的心境。

2、赏析“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案:

1、D

2、赏析。“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六、阅读杜甫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答题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

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

水”?“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记叙。地点、目的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

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月亮,“海

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

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

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七、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按要求答题

(1)的情感。

(2)、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 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 参考答案:(1)、夕阳迟 欲暮时 (2)、B(3)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破败、动荡之忧;

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八
《诗歌鉴赏试卷(含答案)》

高三暑期古代诗歌检测答案

一 、默写:(28)

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心非草木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8、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9、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10、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1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14、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5、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1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二 、填空题:

(一)文学常识:

1、词是在________时期产生,从中唐后流行起来的一种新诗歌体。词是________的简称,就是歌词的意思。(隋,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2、杜甫字________,自号________,是唐代著名的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三吏”分别是《石壕吏》、《新安吏》、_______; 三别:《新婚别》 _______《垂老别》。(子美,少陵野老,现实,《潼关吏》,《无家别》)

3、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他的诗歌具有________的创作风格,奇特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瑰丽的意境,形成了 的诗人风格。(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豪放浪漫。)

4、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 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客观景物)

5、第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用“ ,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分析诗歌的内容和主旨,第二单元则是怎样以“置身诗境, ”的方法来把握诗歌的意象,体会和品味诗歌

特有的意境美。(以意逆志,缘景明情)

(二)诗歌鉴赏填空:

1、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句诗歌运用了—————手法,表达了——————的哲理。(比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句话运用了————手法,表现出祠堂—————的景象,诗人——————的情感。(以乐景

3、“世事艰”暗指—————,与下文————照应,“气如山”是————意思。“出师一表”指————(人名及作品),表达诗人——————的感情。(投降派把持朝政,空自许,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诸葛亮《出师表》,以诸葛亮自况,表明至死也不会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此句表达了————————的哲理。(生命就个体而言短暂易逝,就整个人类而言,犹如自

5、《夜归鹿门歌》从时间上来看,写从————到————,从空间上来看,写从————到————,从实际意义上来看,写从————到————。(日落黄昏,月悬夜空,汉江舟行,鹿门山途,尘杂世俗,隐逸寂寥)

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吟”表示————诗歌体裁,“留别”是

————意思。首段运用了————和————手法表现天姥山的地理位置和地势之高。第二段以————反衬现实,诗眼是————,表达诗人——————的情感。(歌行体,写诗赠别,正衬,反衬,梦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反抗现实)

7、《登岳阳楼》的感情基调是————(一个词)。其中意境的转变是从————到————再到————。(悲壮,宽阔,狭窄,开阔)

8、《将进酒》中的“将”读音——,意思——;“呼儿将出换美酒”中的“将”读音——,意思———。“钟鼓馔玉”的意思是————,陈王指————,“径须沽取对君酌”中“沽”的通假字是——,解释——,“取”解释——。(qiang,请,jiang,拿,形容富贵豪华的生活,曹植,酤,买,语助词)

三、诗歌鉴赏选择题:

1、对陆游的两首律诗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A、《书愤》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气如山”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不仅总挈了全诗,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空怀爱国热忱,却不知世事艰辛;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书》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首联写过去,本联写现在,首联写暮年。“空自许”与“世事艰”相对应;“已先斑”与“气如山”相对应。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而且诗脉贯通,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世味”,“薄似纱”,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人情淡薄;其隐含信息,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诗人慨叹:在如此的环境中为官,会有什么作为?

D、《临安春雨初霁》诗颈联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到了京城,不屑去结交权贵以求攀升,却独自待在客馆以“作草”、“分茶”消磨时光。对生活细节的这种描写,既是个人心迹的剖白,又是对污秽的官场生活的否定。

(B本项犯了理解错位的毛病——“已先斑”与“气如山”无论从内容或形式的角度审视,均形不成对应关系。)

2、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为同期诗作,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前者,情调严肃而激越,正面凸现一个“愤”字;后者,情调诙谐,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书愤》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临安春雨初霁》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素衣莫起征尘叹”,既是自砺——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陆游的《书愤》与杜甫的《蜀相》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出师”的伟业,借以自勉;同时又将崇敬、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九
《杜甫诗三首测试题答案》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 。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

2.默写:

(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横线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

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

7.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朝著名诗人,他与 合称为“李杜”,是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石壕吏》

与 、 一起合称为“三吏”,其中 诗是作者在早年时期的作品。

(2)《春夜喜雨》也是杜甫的名作,诗中 , 这二句为后人沿袭赋予它特殊的含义。你还会杜甫的其它诗句吗?请写二句:

二、教材探究

1.《春望》中写尽诗人心系亲人的诗句是哪句?

2.《春望》中哪句诗是写诗人的感受?

3.《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4.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5.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6.《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岱宗( ) 决眦( ) 溅泪( )簪( )逾墙( ) 戍守( ) 老妪( ) 幽咽( ) ........和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

⑶荡胸生曾云(荡胸:

⑸家书抵万金(抵:

⑺老翁逾墙走(逾:

⑼有孙母未去(去:

4.填写:

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

。 。 ) ⑵造化钟神秀(钟: ) ) ) ) ) ) ⑷会当凌绝顶(会当: ) ⑹浑欲不胜簪(浑: 2.杜甫字子美,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 ⑻吏呼一何怒(一何: ) ⑽犹得备晨炊(犹得: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

读下列选文,回答问题:

(一)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

二男新战死(新:

死者长已矣(已:

室中更无人(更: ) ) ) )

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③(二)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烽火连三月, ..

(1)城: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2)搔: (3)浑: (4)烽火:

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

18.颔联寄20.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之情。 的修辞。 。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恨别鸟惊心。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第二部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2、本诗押韵的字是。

23、这是一首送别诗,交代送别地点的句子是24、“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什么?

25、“天涯若比邻”中“比邻”的意思是26、对本诗首联赏析有误的是( )

A、“城阙”指长安,送别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长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实写,这是诗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气象宏伟。

C、既“望”中可见,则此行并非远别,因而有不必伤别之意,这两句为全诗奠定抒情基调。

D、这两句承题,叙将别之时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第三部分

27.在下列诗句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花、鸟名称。

⑴接天 无穷碧 ⑵映日 别样红

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⑷驿路 处处开

⑸几处 争暖树 ⑹谁家 啄春泥

⑺西塞山前 飞 ⑻ 依旧笑春风

28.以“鸡声茅店月”为上句,选出能与之组成对偶的下句( )

A、燕语似讥人 B、野旷天低树

C、人迹板桥霜 D、郝郎明月夜

29.请举出三名唐代著名诗人并各写一篇作品。

30.杜甫被誉为“诗圣”,请写出下列作者的雅号:

李白 李贺 王维

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3)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5)如闻泣幽咽(6)老翁逾墙走

3.C 4.C 5.C 6.B

7.(1)唐、李白《潼关吏》《新安吏》《望岳》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朵万朵压枝低

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

4.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分三层。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

6.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1.略 2.唐、《新安吏》《潼关吏》 3.⑴山色不尽⑵聚集⑶心胸摇荡⑷终要,终当⑸值⑹简直⑺越过⑻多么⑼离开⑽还能够 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⑶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反映了诗

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意近即可) 6.A 7.B 8.C 9.⑴加重感情色彩,渲染出差吏横蛮气势,并为老妇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⑵含蓄地表现了老妇被捉,百姓实在灾难深重。 10.倍,则;完结;再 11、A 12、三男邺城戍 13、二男新战死 14、写三男全被征;家中情况;老妇自请服役。 15.(1)长安城(2)抓(3)简直(4)战争 16.感时花溅泪,家书抵万金。 17.写长安城破败萧条的景象,看到国破家亡之后十分悲痛的情怀。 18.情;物;悲切;对偶、拟人 19.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望;忧国伤时,思亲悲己 2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22.津、人、邻、巾;in 2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4、只要四海之内有知心的朋友时刻关怀自己,即使远隔天涯,也会觉得跟近邻一样。 25、邻居 26、D 27.⑴莲叶⑵荷花⑶菊花⑷梨花⑸早莺⑹新燕⑺白鹭⑻桃花 28.C 29.略 30.诗仙、诗鬼、诗佛

石壕吏阅读答案篇十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含答案)》

25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预习。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望岳

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春望

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

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衰败的祖国,诗人杜甫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感时恨别、忧国思亲的五言律诗——《春望》。

2、朗读诗歌,探究:

(1)“春望”这一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2)诗中哪几联照应了题目中的“春”字?

(3)诗的第一联为借景抒情,你能具体说说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吗?

(4)你怎样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

(5)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6)“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应怎样理解?

(7)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春望》与《望岳》比较,诗歌风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石壕吏

朗读诗歌,合作探究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怎样理解这句话?

(2)老妇“致词”一段可分几层?层意是什么?

(3)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4)《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

(5)《石壕吏》一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6)老妇人对战争的态度怎样?

课后练习

一、按课文原句默写。

⑴《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雄心壮志,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诗句是: , 。 ⑵《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 ⑶《石壕吏》中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的句子是: , 。

(4)

描写战争之惨烈的诗句是 。

(5)《石壕吏》诗中写出了官吏的凶狠的句子是: , 。

(6)

二、选择题

1、对《春望》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

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

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

2、对《春望》诗句理解分析错误观点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望中所见,"草木深"写出了景色的秀美,令人赏心悦目。

B、颔联分写,诗人融景生情,见了花鸟反而坠泪惊心。

C、颈联写因战火不断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D、尾联用一个细节写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心情。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望岳》与《石壕吏》都写于“安史之乱”前期,分别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望岳》、《春望》都是律诗,前者为五言律诗,后者为七言律诗。律诗与绝句主要区别在于:律诗共八句,绝句共四句。

C《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全文无一句直接议论、抒情句,却在叙事中饱含了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

D《石壕吏》反映了诗人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他歌颂石壕老妇人承担苦难的精神,表明他支持唐王朝的平叛斗争;但他又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惨遭遇,表明他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而深感悲痛。

4、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诗是诗人远望所见。是借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齐天耸立的形象。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诗是诗人细望所见。“荡胸”即心胸摇荡,“决眦”即眼角几乎裂开,写出诗人长时间睁大眼镜观赏美景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美景的喜爱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是诗人近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实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写。虚实结合,写尽泰山之风韵。

D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望”,距离由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最后顺理成章

地表达了要登上顶峰俯瞰众山小的豪情。

5、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作于诗人陷在被安禄山占领的长安城之时,诗中充分的抒写了诗人伤时恨别、忧国思家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借物抒发忧国之情。本来人们平时喜爱花鸟,但在“国破”、“草木深”的今天,却见之而垂泪,闻之而惊心。

C“烽火连三月”写出战争时间之长,“家书抵万金”写出跟家人通音信之艰难,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唐王朝发动战争的憎恨。

D全诗结构严谨、对仗工整,语句凝练,情景交融,是五言律诗的典范之作。

6、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

7、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

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三、赏析

1、“阴阳割昏晓”

“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如此强力的反差怎能不使人触目惊心呢!一座繁华似锦的城市,曾几何时,竟被毁坏到了“无余物”“无人”的地步,是何等可悲啊!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是拟人写法,意思是由于战乱,都城破败,仿佛话、花也像人一样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世间的离别而惊心。还有一种通行的解释是:花、鸟在春景中是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因为感伤时事,所以看到花开反而黯然泪下;因为久别家乡,所以一听鸟鸣反而倍觉心惊。

25 杜甫诗三首(答案)

【学习目标】

1、总体感知诗歌内容,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了解诗人杜甫的生平,分析他的诗歌风格变化的原因。

3、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一、预习。

1、资料积累——走近杜甫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大胆地揭露了当时统治集团的腐朽,广泛而尖锐地反映出人民的苦难和社会矛盾,内容深刻。他的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被称为“诗史”。现在我们要集中学习的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三首诗歌,从中可我们以看出作者思想的发展变化和当时的社会状态。

2、杜甫“三吏”指:《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3、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造化钟神秀 钟: (2)阴阳割昏晓 阴: 阳:

(3)会当凌绝顶 会当: (4)浑欲不胜簪 浑:

(5)吏呼一何怒 一何: (6)老翁逾墙走 逾: 走:

(7)急应河阳役 应: (8)独与老翁别 别:

望岳

1、创作背景: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时 ,诗人正“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当他游历到山东 ,被泰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望岳》诗。

2、朗读诗歌,探究: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览众山小)。

(2)有人说“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用得极妙,你能说明理由吗?“割”字用的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的人生顶峰、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4)赏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含义: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这首诗热情的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春望

1、写作背景: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不久,唐都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唐玄宗带着倾国佳人杨贵妃偷偷向四川逃去。756年唐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前去投奔,被叛军掳至长安,被迫留居在沦陷的都城,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第二年(757年),春回大地,鸟语花香,草木茂盛,生机勃勃,但此时,因为战乱,昔日繁华的都城,却已被叛军抢掠一空,践踏得破败不堪,满目荒凉。想起与家人久别,存亡未卜,看到破碎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0813.html

    【石壕吏阅读答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