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游园律诗篇一
《绝句律诗》
《五言绝句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五言绝句 长干行》作者:崔颢
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五言律诗 春夜别友人》作者: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五言律诗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五言律诗 苏氏别业》作者:祖咏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竹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五言律诗 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七言绝句 春日偶成》作者: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七言绝句 春日》作者: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言绝句 春宵》作者: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七言绝句 城东早春》作者: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七言绝句 春夜》作者:王安石
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七言绝句 晚春》作者: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七言绝句 初春小雨》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七言绝句 元日》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七言绝句 清平调词》作者: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花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七言绝句 绝句》作者: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言绝句 清明》作者: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七言绝句 社日》作者:张演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对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七言绝句 江南春》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七言绝句 上高侍郎》作者: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七言绝句 游园不值》作者:叶绍翁
应嫌屐齿印苍苔,十叩柴扉九不开。
游园律诗篇二
《二年级下期末游园活动必备古诗》
二年级下期末游园活动必备古诗
1.春日偶成 2.花影
程颢 苏轼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3.惠崇春江晚景 4.雪梅(其一)
苏轼 卢梅坡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 花 6.
张羽
能白更兼黄,
无人亦自芳。
寸心原不大,
容得许多香。
7. 对月寓怀 8.
曹雪芹
时逢三五便团圆,
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
人间万姓仰头看。
9.登华山 10.
寇准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俯首白云低。
11.送别 12.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3.清平调词三首(其一) 14.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15.绝句 16.
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蓬,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 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 散作满河星。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 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 月照一天雪。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村行 成彦雄 暖暖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送朱大入秦 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17.杨柳枝词九首(其二) 18.微雨夜行 刘禹锡 白居易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19.终南望余雪 20.劝学
祖咏 孟郊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游园律诗篇三
《古诗两首 江畔 游园》
游园律诗篇四
《古诗词阅读知识》
古代诗词阅读
一、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一)诗歌分类
1. 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格律诗—律诗和绝句)
2. 按字数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
3. 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等
(二)律诗和绝句
1、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用韵方面,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五律:每句五字,共八句40个字。
七律:每句七字,共八句56个字。
2、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全诗四句,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用韵方面,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绝句分五绝、七绝。
五绝:只有四句的五言诗,共20个字。
七绝:只有四句的七言诗,共28个字。
(三)词
1、词的分类
按字数:词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小令:58字以内称为小令。
中调:58字——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为长调。
按段落:词的一段叫做一片,也叫一阕。
2、词调:
词牌:词调很多,每种词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四)我国古代诗词的风格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柳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二、古代诗词题材内容及常见主题
1. 写景抒情诗
描摹景物,抒发情怀。表达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等各种思想情感。如: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 即事感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
的作品。
如:杜甫《客至》
3. 咏史怀古诗
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
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标题和诗句中往往含有某个有典故的历史人物、地名、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金陵、柳营、后
庭花、…宫、……怀古等等。
主题:缅怀古人之情,人事沧桑、昔盛今衰之叹,建功立业之志,壮志未酬之感。如:李商隐《隋宫》
4. 咏物言志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是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
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卜算子 咏梅》陆游
5. 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
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等。
主题: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传情明志,或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流露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
抒发对隐逸自由生活的向往,或排遣贬谪不得志的愁苦,或寄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6. 边塞征战诗
描写边塞生活、风光与民族矛盾,以及与边塞有关的其他方面内容。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主题:有对边塞特殊风光的描摹和赞叹,有对战争的责怨、对和平的向往,有思乡思人的愁苦,有壮志未酬的郁闷,有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有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7. 谈禅说理诗
苏轼《题西林壁》 王安石《梅花》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是: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
映衬对比、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具体分析。
(一)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叙事抒情:常见于叙事诗中。
在对事件的记叙过程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等。
杜甫《客至》。
4、借典故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5、借象征抒情
诗词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往往寄托着作者内在的感情,要仔细分析。《蒹葭》、《早雁》等。
6、借举止抒情:言谈举止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色彩。《行路难》、《摸鱼儿》等。
7、借比喻抒情
《虞美人》、《声声慢》等。
8、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得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二)描写手法
1、渲染: 原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在文学
中,渲染就是从正面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烘托:也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文学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烘托分为两种:
①正面衬托:就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
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②反面衬托:就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
涧中。”诗中写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象,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燥,同时又通过
东,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3、白描
在国画中指纯用线条勾画。文学中指对事物进行朴素的描摹,不加渲染烘托。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以小见大,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4、动和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都能传达出无限的韵味。
王维的《鸟鸣涧》中花落、月出以动态写静,鸟鸣是以声音写静,非常生动深刻地表现出山居的清幽闲静。
5、虚实结合(梦境、想象、回忆)
文学艺术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则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实境是逼真描写景、物、事的形态,而虚境则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并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才能升华为含蓄蕴藉的艺术最高境界。
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欲扬先抑
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三)修辞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善于使用不同的修辞叙事抒情,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传达出无尽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把握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拟人、对比、比兴等等。
四、判断诗歌类型和感情的主要方法
1. 知人论世法(阅读诗词第一步,看看是否有注解)诗下注解(除一般字面义等辅助注释外)
①个人特殊生平(仕途、家破、处世、年岁、送别、特殊生活场景经历等)
②时代社会背景(战乱、灾役、亡国、兵败、胜仗、朝代、节日等)
③典故(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在诗中)
2. 标题辨类法 (读诗自题始)
3. 意象象征法
4. 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子: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
度,或婉转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关键词语: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病”之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形容词。如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已在意象象征法里体现) 典故词: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恩遇惜才、思想怀人、生活杂感、离愁别恨、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羁旅闺怨、边塞征战、隐逸出世、即事抒怀、吟山咏水、描摹自然
游园律诗篇五
《古诗词阅读知识》
第四部分 古代诗词阅读
一、古代诗词格律常识
(一)诗歌分类
1. 按格律分:古体诗(古风)
近体诗(格律诗—律诗和绝句)
2. 按字数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等
3. 按题材内容分:写景抒情诗、即事感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谈禅说理诗等
(二)律诗和绝句
1、律诗: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都有一定规格和要求。
全诗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
用韵方面,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五律:每句五字,共八句40个字。
七律:每句七字,共八句56个字。
2、绝句:近体诗的一种体式,在音韵、平仄、句式、对仗上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和要求。
全诗四句,一般认为是“截律诗之半”而成。
用韵方面,绝句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绝句分五绝、七绝。
五绝:只有四句的五言诗,共20个字。
七绝:只有四句的七言诗,共28个字。
(三)词
1、词的分类
按字数:词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类。
小令:58字以内称为小令。
中调:58字——90字为中调。
长调:91字以外为长调。
按段落: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的一段叫做一片,也叫一阕。
单调:不分段的词。往往是小令。
双调:分为前后或上下两阕。
三叠:分为三段。
四叠:分四段。四叠很少,现有的词里,只有莺啼序一调。
2、词调、词谱:
词调:指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
词牌:词调很多,每种词都有特定的名称,叫做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词谱:把前人每一种词调的作品的句法和平仄分别加以概括,从而建立了各种词调的平仄格式,这就是词谱。
后人就按照词谱的格式来填词。
(四)我国古代诗词的风格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二、古代诗词题材内容及常见主题
1. 写景抒情诗
描摹景物,抒发情怀。表达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爱或憎等各种思想情感。如: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2. 即事感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如:杜甫《客至》
3. 咏史怀古诗
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
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标题和诗句中往往含有某个有典故的历史人物、地名、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金陵、柳营、后庭花、…宫、……怀古等等。
主题:缅怀古人之情,人事沧桑、昔盛今衰之叹,建功立业之志,壮志未酬之感。如:李商隐《隋宫》
4. 咏物言志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是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
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 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5. 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
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主题:通过描写山水田园风光来传情明志,或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流露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抒发对隐逸自
由生活的向往,或排遣贬谪不得志的愁苦,或寄托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6. 边塞征战诗
描写边塞生活、风光与民族矛盾,以及与边塞有关的其他方面内容。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
王之涣。
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
主题:有对边塞特殊风光的描摹和赞叹,有对战争的责怨、对和平的向往,有思乡思人的愁苦,有壮志未酬的郁闷,
有杀敌报国的壮志雄心,有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
7. 谈禅说理诗
苏轼《题西林壁》
王安石《梅花》
三、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但常见的不外是: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映衬对比、
伏笔照应、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应结合具体的诗歌加以具体分析。
(一)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1、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3、叙事抒情:常见于叙事诗中。
在对事件的记叙过程中,寄寓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兵车行》等。
杜甫《客至》。
4、借典故抒情:
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把历史上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悠远。
5、借象征抒情
诗词中所使用的象征手法往往寄托着作者内在的感情,要仔细分析。《蒹葭》、《早雁》等。
6、借举止抒情:言谈举止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色彩。《行路难》、《摸鱼儿》等。
7、借比喻抒情
《虞美人》、《声声慢》等。
8、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使得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9、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触目惊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二)描写手法
1、渲染: 原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在文学中,渲染就
是从正面描写。
如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烘托:也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在文学中,指从侧面着意描写。 烘托分为两种:
①正面衬托:就是用相同的东西来衬托。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三四句形象鲜明地烘托出了汪伦对诗人的真挚纯洁的深厚感情。
②反面衬托:就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中写
到了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象,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燥,同时又通过东,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
3、白描
在国画中指纯用线条勾画。文学中指对事物进行朴素的描摹,不加渲染烘托。如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以小见大,仅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4、动和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都能传达出无限的韵味。
王维的《鸟鸣涧》中花落、月出以动态写静,鸟鸣是以声音写静,非常生动深刻地表现出山居的清幽闲静。
5、虚实结合(梦境、想象、回忆)
文学艺术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虚”则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的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实境是逼真描写景、物、事的形态,而虚境则是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是原有画面在联想中的延伸和扩大,并伴随着这种联想而产生的对情、神、意的体味与感悟。“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才能升华为含蓄蕴藉的艺术最高境界。
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欲扬先抑
指不从正面平铺直陈,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而后透露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三)修辞
中国古代诗词特别善于使用不同的修辞叙事抒情,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传达出无尽的艺术魅力。这也是把握古代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夸张、拟人、对比、比兴等等。
四、判断诗歌类型和感情的主要方法
1. 知人论世法(阅读诗词第一步,看看是否有注解)诗下注解(除一般字面义等辅助注释外)
①个人特殊生平(仕途、家破、处世、年岁、送别、特殊生活场景经历等)
②时代社会背景(战乱、灾役、亡国、兵败、胜仗、朝代、节日等)
③典故(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在诗中)
2. 标题辨类法 (读诗自题始)
3. 意象象征法
4. 关键词句法
关键句子:
首句(联):从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
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
重要句:隐含诗歌重要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情感。
关键词语:
情感词:情感词直接表露情感,如“悲”、“愁”、“孤”、“喜”、“闲”、“病”之类。
修饰词:形容词、动词 、副词等,尤其是形容词。如冷暖色调形容词多能表现悲喜心情。
意象词:意象的特殊内涵与诗歌的传情达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已在意象象征法里体现)
典故词:诗人往往借用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五、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建功报国、恩遇惜才、思想怀人、生活杂感、离愁别恨、托物言志、怀古伤今、羁旅闺怨、边塞征战、隐逸出世、即事抒怀、吟山咏水、描摹自然
游园律诗篇六
《古诗文》
古诗文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853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进士,为弘文馆校书郎。后来除在地方上做十年幕僚外,又在黄、池、睦、湖等州做过刺使,还曾在中央任过监察御史,膳部、比部及司功员外郎等职,终于中书舍人。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青年时期的杜牧,怀有经邦济世之志,喜读兵书,为人刚直不阿,敢于指陈时弊。后来,由于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之中,使他的政治主张未得旋展,终于堕入颓废享乐、纵情声色的生活里面。 杜牧在文学方面,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呻吟,片面追求形式。在晚唐追求浮丽柔靡的文坛上,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李杜”,或为李商隐并提,称为“李杜”。杜牧虽然写了一些进步诗篇,但也写了不少消极颓废、趣味低下的作品,这些含有糟粕的诗歌,应引起注意,给予批判。 [注释]
① 郭:外城。酒旗:酒帘,高悬在酒店外的标帜。
②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大概数字。 [译诗]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都有酒旗迎风飘动。 南朝统治者笃信佛教足足建有四百八十座寺庙,如今有多少楼台都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 小叩柴扉久不开 。 春色满园关不住 , 一枝红杏出墙来 。
【作者简介】
叶绍翁 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 【注释】
1.游园不值 : 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2.应:可能,大概,或许。
4.屐齿 :木屐(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3.怜:爱惜,怜惜:这个词在此不是“可怜”, 怜悯,是爱的意思。 5.苍苔:青色的苔藓。 6.小叩 : 轻轻地敲。
7.柴扉 : 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今译】
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所以客人轻敲柴门才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
木兰花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者
宋祁 (998—1061)字子京,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宋天圣二年与兄郊(后更名庠)同登进士第,奏名第一。章献太后以为弟不可先兄,乃擢郊
为第一,置祁第十,时号“大小宋”。历任大理寺丞、国子监直讲、史馆修撰。与欧阳修同修《唐书》,书成,进工部尚书,拜翰林学士承旨。嘉祐六年卒,年六十四,谥景文。范镇为撰神道碑(《宋代蜀文辑存》卷九)。其词多写个人生活琐事,语言工丽,王国维称道其《木兰花》“‘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人间词话》)。清人辑有《宋景文集》。近人赵万里辑有简评
早春郊游,地在东城,以东城先得春光。风和日丽,水波不兴。春日载阳,天气渐暖。以“红杏”表春,诗词习见。词人独得,在一个“闹”字。王国维称道其“境界全出”。而李渔却认为这个字用得无理:“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予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吵’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其实人的视听感觉,是可以打通的。把无声的姿态说成有声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获得听觉的感受。不但使人觉得那杏花红得热烈,甚至还可使人联想到花上蜂蝶飞舞,春鸟和鸣,从而感受到春天带来的活泼生机。 赏析
此词上片从游湖写起,讴歌春色,描绘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鲜明的早春图;下片则一反上片的明艳色彩、健朗意境,言人生如梦,虚无缥缈,匆匆即逝,因而应及时行乐,反映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寻欢作乐思想。作者宋祁因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而名扬词坛,被世人称作红杏尚书。 起首一句泛写春光明媚。第二句以拟人化手法,将水波写得生动、亲切而又富于灵性。“绿杨”句写远处杨柳如烟,一片嫩绿,虽是清晨,寒气却很轻微。“红杏”句专写杏花,以杏花的盛开衬托春意之浓。词人以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过片两句,意谓浮生若梦,苦多乐少,不能吝惜金钱而轻易放弃这欢乐的瞬间。此处化用“一笑倾人城”的典故,抒写词人携妓游春时的心绪。结拍两句,写词人为使这次春游得以尽兴,要为同时冶游的朋友举杯挽留夕阳,请它花丛间多陪伴些时候。这里,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溢于言表,跃然纸上。 这首词章法井然,开阖自如,言情虽缠绵而不轻薄,措词虽华美而不浮艳,将执著人生、惜时自贵、流连春光的情怀抒写得淋漓尽致,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品简介
名称:春夜喜雨 年代:盛唐期间 作者:(唐)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 选自:《杜少陵集》
注释译文
【注解】
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乃:就。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物:雨水滋养植物。 野径:田野间小路。 俱:全,都。
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独:独自,只有。 晓:早晨。
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花重(zhòng):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锦官城: 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诗】
这一场雨好像选好时候,正当春天万物生长时就随即降临。细雨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来到,它默默地滋润万物,没有一点声音。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灯火独独明亮。要是天亮后看看这春雨后的锦官城,那将是繁花盛开的世界。
作者简介
杜甫像杜甫[2] (公元712-770年)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称杜
少陵、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现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作品原文 早春呈①水部张十八员外⑦ 韩愈【唐】 其一: 天街②小雨润如酥③,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④一年春好处,绝胜⑤烟柳满皇都⑥。 作品信息 名称: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1] 年代:中唐 作者:韩愈 体裁:七言绝句 注释译文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给。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绝,绝对;胜,胜过。 ⑥皇都:帝都。 ⑦张十八员外:指张籍(766—830)唐代诗人。在同族兄弟中排行第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作品鉴赏 作者简介 韩愈 (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首。贞元进士,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国子祭酒等职。卒于长安。韩愈在政治上力主加强统一,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以孔孟道统的继承者自居。他大力提倡古文,和柳宗元共同领导了中唐古文运动。其文雄奇奔放,汪洋恣肆,深于立意,巧于构思,语言精练,富有创造性。其诗亦别开生面,勇于创新,工于长篇古风,采用散文辞赋的章法笔调,气势雄浑,才力充沛,想象奇特,形成奇崛宏伟的独特风格。有门人李汉所编《昌黎先生集》传世。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原文 鹧鸪天 陌上柔桑破嫩芽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
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概况 【作品名称】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创作年代】南宋 【作
者姓名】辛弃疾 【作品体裁】词 译文 [译词] 鹧鸪天·代人赋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
芽, 东面邻居家的蚕宝宝,已经有一些钻出蛹茧。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 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枝桠间归栖暮鸦点点。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 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 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作者
辛弃疾 (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
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上饶、铅山一带。韩侂胄当政时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在苏轼的基础上,大大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后人遂以“苏辛”并称。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②,干戈寥落四周星③。 山河破碎风飘絮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⑤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⑥。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⑦。 注释 ①零丁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②“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③、干戈寥落:寥落意为冷清,稀稀落落。在此指宋元间的战事已经接近尾声。南宋亡于本年(1279),此时已无力反抗。四周星:周星即岁星,岁星十二年在天空循环一周,故又以周星惜指十二年。四周星即四十八年,文天祥作此诗时四十四岁,这里四周星用整数。旧注多以“四周星”为文天祥1275年应诏勤王以来的四年,其实本诗前两句应当合起来理解,是诗人对平生遭遇的回顾。 ④、“山河”句:指国家局势和个人命运都已经难以挽回。 ⑤、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县,水流湍急,为赣江十八滩之一。宋瑞宗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在江西空阬兵败,经惶恐滩退往福建。 ⑥、“零丁”句:慨叹当前处境以及自己的孤军勇战、孤立无援。诗人被俘后,被囚禁于零丁洋的战船中。 ⑦、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⑧、“丹心照汗青”衷心永垂史册。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故称书简为汗青。 译文 译文一 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精通了一种经书,终于取得功名,开始了动荡艰辛的政治生涯; 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祖国的大好河山在敌人的侵略下支离破碎,就像狂风吹卷着柳絮零落飘散; 自己的身世遭遇也动荡不安,就像暴雨打击下的浮萍颠簸浮沉。想到前兵败江西,从惶恐滩头撤离的情景,那险恶的激流、严峻的形势,至今还让人惶恐心惊; 想到去年五岭坡全军覆没,身陷敌手,如今在浩瀚的零丁洋中,只能悲叹自己的孤苦零丁。自古人生在世,谁没有一死呢?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译文二 过零丁洋原诗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年。 国家危在旦夕
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身世遭遇好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译文三 遭遇苦难的原因是我精通经书而获官职所致, 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个春秋。 山河破碎得像被风吹散的柳絮, 一生动荡如同被雨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惶恐, 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红心,让它永照史册。 译文四 自己由于数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文天祥画像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 让忠心永垂史册! 作者简介 文天祥(公元1236—1283),男,汉族,吉州吉水人(今属江西),原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文天祥雕像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抗元名将。名著《文山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宋理宗宝佑时进士。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在家乡招集义军,坚决抵抗元兵的入侵。后不幸被俘,在拘囚中,大义凛然,终以不屈被害。他晚年的诗词,反映了他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战斗精神。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的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文山乐府》。
《梅岭三章》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教版小学课本中,印为“原”应为“元”。(附:“元”同“原”) 九州:古人间遍种自由花。 作者简介 陈毅(1901年8月26日-1972年1月6日),名世俊,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第一任上海市长。 参考译文 1936年冬,梅山被包围,我受伤潜伏在树丛草莽中20多天,担心不能脱险,写下三首诗藏在衣服最里面。不久突围出去。 今天要砍头了想些什么?身经百战才创立了这番事业。此次去阴间召集牺牲的同志。用十万大军杀死阎王。 南方已经打了十年仗了,死后头颅要挂在城门,那些还活着的同志要多多努力,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 革命者四海为家,反动派对人民的镇压应该结束了,今天为正义的事业牺牲生命,反动派必将失败,自由幸福的美好理想必将实现。 注释:旋:不久。 泉台:传说中的阴间。 旧部:从前的部下。指牺牲了的战友。 旌旗:指部队。 烽烟:指但是国内革命战争。 诸君:各位同志。诸,许多、各位。君,对人的尊称。 涯:边际,止境。 取义成仁:为真理或正义事业而献身。 招:召集 诗词原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词概述 【作品名称】示儿 【创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陆游 【作品体裁】诗 七言绝句 爱国诗 陆游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 注释译文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某些版本为元:本来;原来。在冀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冀州、兖(yan)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幽州、
雍州(《禹贡》)。这里代指中国。 九州同:祖国统一 同:统一。 王师:国家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头 。乃:你 ,你的 元:原来 但:但是 注: 在冀教版小学课本中,无印为“毋”。故上为按冀教版小学课本订正。 "我"本来就知道人一死世间一切就与我无关了,死去时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看到祖国统一。待到南宋军队收复北方中原的那一天,在家里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
忘记把这件事情告诉你们的父亲。 作者简介 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伟大的的爱国诗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自嘲 鲁迅 运交华盖欲何求②,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③。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④。
躲进小楼成一统⑤,管他冬夏与春秋⑥。 注解 ①《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3日: “午后为柳亚子书一条幅,云:‘运交华盖欲何求„„。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凄成一律以请’云云。”按,十月五日郁达夫在聚丰园宴请其兄郁华,请鲁迅作陪。闲人,(《三闲集·序言》里说:“我将编《中国小说史略》时所集的材料,印为《小说旧闻钞》,以省青年的检查之力,而成仿吾以无产阶级之名,指为‘有闲’。而且‘有闲’还至于有三个„„”,所以把杂文集名为《三闲集》,又自称“闲人”。打油是自己谦称是打油诗。偷得半联,有三种说法:一、郭沫若同志认为即借用钱季重的“饭饱甘为孺子牛”,不是半联而是半句,见注④。二、借用南社诗人完姚鹓雏(锡钩)
的诗句“旧帽遮颜过闹市。”三、熊融同志提供,那天鲁迅赴宴,郁达夫开玩笑
游园律诗篇七
《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游园不值》,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应用语言
教学难点、关键:
1、理解《游园不值》的第一句。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二、教材分析
《游园不值》是九年义务小语教材第十册《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赞美春天的著名诗篇,为宋代诗人叶绍翁所作。诗中描述了诗人原想访友赏花,不料轻敲柴门却许久未开,遗憾之余揣测大概是园主人怕外人践踏青苔,印上痕迹吧!正待离去时,猛然发现一枝粉红的杏花越墙而去,诗人因此而惊喜异常,不遇朋友的惆怅一扫而光。整个诗风流韵藉,情趣盎然。 在教学中,我试图焕发起学生对古典诗歌含蓄凝炼之美的浅浅感悟和深深喜爱,也力求使学生得到诸如自信、合作、尝试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查找有关春天的诗词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是诗的国度,我国诗歌的起源比文字还早,差不多和语言同龄。千百年来,形成了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诗文化„„”
(二)学习古诗
1.投影题目 :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自由说。
2.投影诗文
1) 学生不同形式地读诗
2) 了解诗人(投影诗人简介)
3) 怎么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忆一下,有哪些好的方法?
补省略、换语序、看注释、看插图、查字典
4) 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习这首诗。(投影古诗)
经过自学,你学懂了什么,汇报一下。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得出“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五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是照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种字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3.指导朗读。(投影出示古诗让学生按节奏读)
(1)按节奏读。自由读。
诗人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句话?
(2)引导学生将后句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
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
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之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后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3)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
你们想不想欣赏这满园的春色?(投影出示录像欣赏)
(4)欣赏了满园的春色,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
(三)寻找春天
1.老师这儿也有几首优美的诗文可以用来描绘这满园的春色请大家组成学习小组,一起研究一下。(投影两首诗)
(顺势研读《江畔独步寻花》《绝句》,形成了一种诗中有诗、景中有景的意境,课堂结构呈现出一中曲径通幽,别有洞天的态势,这是和古诗本身的意境幽远相和谐的。)
(1)找到哪几句话可描绘满园的春色?
(2)任选一句或几句,朗读或用自己的话来描绘。
2.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边读边想象。
(朗读指导要从纯粹的技巧性的指导转向“启发语感、训练朗读”之路上来,注重边读边想象,真正读活语言,“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
(四)感悟情感
1.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
2.《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代表作,尤其是诗中后两句广为流传。
指导学生朗读最后两句,方得感悟
热爱大自然,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3.配乐背诵古诗。(投影古诗)
(五)补充古诗
出示《马上作》《折梅》《桂源铺》,比较与《游园不值》的异同并选背
五、教学反思
1.在“激情导入、以旧引新”中倾注学习的热情。
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逐渐培植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在上课伊始,我饱含深情地介绍:老师的语言渲染焕起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激起了他们学习热情。再请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描写春天的诗句,将其头脑中原有的先备知识与新知识建立链接。
2.在“‘咬文嚼字、品悟诗意”中培养善思的品质。
由于古诗文体有特殊性,其每一字、每一词都体现着诗人锤炼语言的非凡功力和高超技艺。我们在学习古诗时,就无法躲避“咬文嚼字”的嫌疑,否则将无法透视其深层意蕴。设计这一环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读读下方提供的注释,争取用它弄明白每一行,每一句的意思,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诗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老师只提供一个方法,而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咬文嚼字”,自悟自得。这一过程中,我没有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而是先让个人充分思考,在其力所不能及时,方可寻求帮助,自学一段后提示“同学们如果哪一处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共同探讨。”
3.在“集体交流、体悟诗境”中展示灵动的想象。
引导学生在自学后汇报成果,“你通过诗中的注释弄懂了哪一行哪一句的意思呢?”让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教师只在学生探究思路受阻时,启发点拨,相机指导。
学生在理解“春色满园关不往,一枝红杏出墙来”时,将其简单地解释为“主人园中的春色是关也关不住的,有一枝红杏伸出墙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想象,“一枝红杏伸出墙来?还有更形象的说法吗?”“窜出墙来”“因为怕主人发现,所以悄悄的跑出墙来,„„。”“探出墙来,想看看外面的春色,比比谁最美。”“跃出墙来,急着留住诗人,想安慰他扫兴的心情,„„。”学生的想象随处闪烁着灵动的光辉,师生渐渐步入了诗所描画的意境之中,并生出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再进一步想象,“小院中会是一种什么情形呢?”学习又是一番奇思妙想。
4.在“拓展延伸、积累运用”中勇于大胆的尝试。
在下课前补充三首描写春天的诗,让孩子比较。学生在更多次的与古诗的接触中一定会越来越容易的体悟到诗的意境,接受到情感的熏陶,也会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
游园律诗篇八
《古诗文鉴赏》
综合复习(二)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释: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古诗鉴赏所必备的一些知识
一、积累一定的知识,学会借鉴。
古代诗歌按体裁可以作如下分类:
(1)古体诗: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诗经、楚辞、乐府诗等。特点是不讲究对仗,平厌和用韵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等。
(2)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上都有严格规定。①绝句,从形式上看是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称五绝、七绝。 ②律诗,从形式上说—般为八句。分四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分五言、七言两体,称五律、七律。还有一种排律,每首至少五韵十句,也有多至百韵的。
(3)词:又称“诗余”“长短句”。其特点:调有定格(自己的句式),句有定数(字数有规定),字有定声(用声非常严格)。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牌名来源:①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②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③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4)曲:又称“词余”,以元代成就最高。散曲主要指元杂剧和散曲。金、元时期大发展的北散曲,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小令和套数。小令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套数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
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按照表达方式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应该掌握各种修辞手法,如古诗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设问、反问、反语、双关、互文等。一些常见的典故和意象内涵也应积累。
还要体会常常提到的感情基调和创作风格:现实、浪漫、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清新、明丽、豪迈、豪放、奔放、刚劲、低沉、幽怨、哀伤、凄凉、缠绵、积极、消极、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华妙艳丽、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等。
二、把握形象,体味意境。
诗歌的形象,指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意象是“意”与“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思的形象。
鉴赏一首古诗的形象,首先要把握这首诗刻画的意象。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意”是诗的主旨,是意境的内核,这种“意”,不是“意念”的“意”,而是“意趣”的“意”,即经过情思的物态化后可看可听可感的“意”。正如诗中之象,也非纯客观的景物刻画,而是情思化后的“象”。 意象一般由单个意象和整体意象两种形态。单个意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最基本的艺术形象,整体意象则是一组或一串意象构成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也称意象体系。
意象的选择是第一步,意象的组合则是第二步。意象组合必须着眼于诗歌意境的创造,这是由诗歌艺术表现的特点所决定的。诗歌的意蕴就蕴含在它们的不同组合中,解读诗歌,首先要搞清楚这些最基本的意象组合,这样才能比较准确地鉴赏诗歌。
所谓意境,是指作品通过意象组合所描绘出的生活图景,与诗人主体审美情感融合为一而产生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能诱联和开拓出丰富的审美想象的空间的整体意象。
三、掌握古代诗歌表达技巧
游园律诗篇九
《古诗文知识精编》
古诗文知识精编--正文 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古诗不足百首。在复习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重点复习:
1、了解背景,能够填空;
2、朗读成诵,能够默写;
3、理解诗句,能把诗句改写成散文;
4、读准字音,能够注意;
5、了解诗人的字和别号;
6、掌握诗歌的修辞方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一声、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限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元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与情感。
诗的语言是经过诗人锤炼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因此,鉴赏诗歌就得感知妙语,从关键词入手。
古诗词知识练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古典诗歌从格律上分,有( )和( )两类。
2、今体诗是格律严格的诗,在字数、平仄、韵脚、对仗等方面有许多讲究。它包括( )和( )两类,律诗又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则分为( )和( )。
3、“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说的是诗人( )写诗时反复锤炼。
4、“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的《咏柳》是一首七言( ),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 )的喜爱之情。
二、选择题,将题号填入题中空格中。
1、“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是一首北朝乐府诗,它属于( )。
A、今体诗 B、古体诗 C、自由体诗 D、格律诗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一首( )诗。
A、五言律诗 B、七言律诗 C、五言绝句 D、七言绝句
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
A、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D、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三、操作题
诗词的诵读有一定技巧,一要读准诗词字音,二要读准诗词节奏和重音,三要注意语速和语调。
1、请按意义单位或音节单位用“∥”画出下面诗的节拍:
(1)绿 树 村 边 合,青 山 郭 外 斜。
(2)几 处 早 莺 争 暖 树,谁 家 新 燕 啄 春 泥。
2、请用“·”标出下面诗词的重音: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背诵练习题
1、 ,红掌拨清波。《咏鹅》骆宾王。
2、天似穹庐, 。天苍苍,野茫茫, 《敕勒歌》递北朝民歌
3、 ,花落知多少?《春晓》孟浩然
4、儿童相见不相识, 。《回乡偶书》贺知章
5、 ,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6、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忆江南》白居易
7、慈母手中线, 。 , 。谁言寸草心, 。《游子吟》孟郊
8、 ,桂树何团团。 ,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李白
9、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 。《元日》王安石
10、 ,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11、 ,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李白
12、两岸猿声啼不住, 。《早发白帝城》李白
13、黄四娘胎家花满蹊,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14、 ,望湖楼下水如天。《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15、 ,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16、尽出耘田夜绩麻,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17、 ,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悯农》李绅
18、 ,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
19、接天莲叶无穷碧, 。《晓了净兹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20、 ,春风花草香。 ,沙暖睡鸳鸯。《绝句》杜甫
21、 ,西出阳关无故人。《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22、 ,一岁一枯荣。 ,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23、空山不见人, 。《鹿柴》王维
24、 ,欲饮琵琶马上催。《凉州词》王翰
25、 ,天下谁人不识君?《别董大》高适
26、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王昌龄
27、 ,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李白
28、停车坐爱枫林晚, 。《山行》杜牧
29、阳春布德泽, ,常恐秋节至, ,百川到东海, ? , 。《长歌行》汉乐府
30、 ,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杜甫
31、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竹里馆》王维
32、墙角数枝梅, 。遥知不是雪, 。《梅花》王安石
33、 ,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 。《石灰吟》于谦
34、独在异乡为异客,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35、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 。《七步诗》曹植
36、 ,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37、 ,春江水暖鸭先知。《惠崇春江晓景》苏轼
38、横看成岭侧成峰, 。不识庐山真面目, 。《题西林壁》苏轼
39、 ,只是近黄昏。《乐游原》李商隐
40、 ,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
41、 ,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42、平明寻白羽, 。《塞下曲》卢纶
43、 ,浪淘风簸自天涯。《浪淘沙》刘禹锡
44、西塞山前白鹭飞, 。青箬笠,绿蓑衣, 。《渔歌子》张志和
45、 ,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江雪》柳宗元
46、 ,一枝红杏出墙来。《游园不值》叶绍翁
47、柴门闻犬吠,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48、 ,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竹石》郑燮
49、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独坐敬亭山》李白
50、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枫桥夜泊》张继
5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 。《寻隐者不遇》贾岛
52、不要人夸好颜色, 。《墨梅》王冕
53、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悯农》
54、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清明》杜牧
5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寒食》韩翃
56、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
57、野旷天低树, 。《宿建德江》孟浩然
58、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59、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
60、 ,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61、白发三千丈, 。《秋浦歌》李白
62、日长篱落无人过,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63、洛阳亲友如相问,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64、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65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寸晚来急, 。《滁州西涧》韦应物
66、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乌衣巷》刘禹锡
67、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江南春》杜牧
68、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 。《竹枝词》刘禹锡
69、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秋夕》杜牧
70、 ,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 。《赠花卿》杜甫
71、 ,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题临安邸》林升
72、 ,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王翰
73、 ,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陆游
74、 ,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75、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
76、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李清照
77、 ,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王安石
78、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79、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春夜喜雨》杜甫
80、 ,不拘一格降人才。《已亥杂诗》龚自珍
古诗词部分常见考题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1)( )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 )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 )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 )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5)( )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 )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7)( )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 )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在括号里填上动物或植物名。
(1)( )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2)故人西辞( )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西塞山前( )飞,桃花流水( )肥。
(4)枯( )老树昏( ),小桥流水人家。
游园律诗篇十
《古诗》
长歌行
qīng 青 zhāo 朝 yáng 阳 wàn 万
qīng 青 lù 露 chūn 春 wù 物
汉乐府
yuán 园 dài 待 bù 布 生 qiū 秋 huā 华 dōng 东 fù 复 bù 不 tú 徒
zhōng 中 rì 日 dé 德 光 jié 节 yè 叶 dào 到 xī 西 nǔ 努 shāng 伤
kuí 葵 xī 晞 zé 泽 huī 辉 zhì 至 shuāi 衰 hǎi 海 guī 归 lì 力 bēi 悲
, 。 , 。 , 。 , ? , 。
shēng guāng
cháng kǒng 常 kūn 焜 bǎi 百 hé 何 shào 少 lǎo 老
恐 huáng 黄 chuān 川 shí 时
zhuàng
壮 dà 大
题 解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敕勒歌
北朝民歌
chì 敕 tiān 天 tiān 天 fēng 风
lè 勒 sì 似 cāng 苍 chuī 吹
chuān 川 qióng 穹 cāng 苍 cǎo 草
, lú 庐 , dī 低
yīn 阴
shān 山
xià 下 gài 盖
。 sì 四 , 。
yě 野
。
lǒng , yě 野 xiàn 见
笼
máng máng 茫 niú 牛
茫 yáng 羊
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 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
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 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 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yǎ。 见:同“现”, 这里不读jiàn。。 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
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
七步诗
zhǔ 煮 lù 漉 qí 萁 dòu 豆 běn 本
dòu 豆 chǐ 豉 zài 在 zài 在 shì 是
燃 yǐ 以 fǔ 釜 fù 釜
曹 植
rán dòu 豆 wéi 为 xià 下 zhōng 中 gēn 根 tài 太
qí 萁 zhī 汁 rán 燃 qì 泣 shēng 生 jí 急
, 。 , 。 , 。
tóng 同 hé 何
xiāng jiān 相
煎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