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一
《《始终眷恋着祖国》课堂练习含答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字词文常积累
1.你掌握了吗——根据拼音写汉字。
bài( )读 污miâ( ) áo( )游
2.你了解了吗——钱学森是我国著名 ,文中提及的“庚子赔款”指的是清政府在 年签定的 中的赔款。
二、主题文意梳理
1.你提炼了吗——通读全文,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你发现了吗——李鹏同志曾称赞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课文看,钱学森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三、精彩句段品析
1.你品味了吗——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
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
②他(美国海军次长)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钱学森),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
2.你揣摩了吗——阅读“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凭什么说钱学森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文段中写了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和美国专栏作家评价钱学森的话,起什么作用? ②文中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 ③选段中哪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抓关键句) ④本文要写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在文章开头却用了整整四段文字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否离题?为什么?
四、读写能力拓展
1.你想象了吗——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可以离美回国。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学森会想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你积累了吗——邓小平要我们把钱学森等一批老科学家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那一批老科学家中,除钱学森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四光、钱三强、竺可桢等。课外搜集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感受他们身上“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五、中考题型链接
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奚启新、苏扩善)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刚结束,受中央委托,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立即驱车来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寓所,将中央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送到钱学森手中。
朱光亚、曹刚川、李继耐向钱学森传达了江主席在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和中央的表彰决定,讲述了大会的盛况,并向钱学森获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示热烈祝贺,对他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敬意。
2、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
①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之于世。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
②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他在火焰和浓烟的包围中,仍然坚信:‚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他坚持真理,不畏邪恶,推进了人类文明和科学的进程。
③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人重金留聘面前,毅然选择了归国之路。他名扬海外,身在他乡,但心里想念的是祖国人民,渴望的是祖国繁荣昌盛。他的赤子心、民族情永远感召着亿万中国人。
④科学家高士其,原名高仕錤。当有人问他为什么改名时,他说:‚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为钱。‛改名实为小事,但足以表明科学家那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的。
《始终眷恋着祖国》参考答案
一、
1.juàn gēng hâ 拜 蔑 遨
2.眷恋:深切思念,依恋不舍。 营救:援救。营,救助。
3.科学家 1901 《辛丑条约》
二、
1.第一部分(开头至“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第二部分(“1949年10月1日”至结尾):为回国而斗争。
2.钱学森无比热爱祖国,热爱党;艰苦奋斗,不懈努力。 三、
1.①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②这组关联词不准钱学森回国态度的坚决,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2.①他是“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这些赞扬和评价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为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②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两个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
③ “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④不离题。写这些内容是用来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深切。
四、略
五、
1、朱光亚等受中央委托为钱学森送奖章
2、例:①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家坚持不懈,探求真理,潜心钻研,造福人类。②一个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二
《始终眷恋着祖国课课练答案》
初一语文课课练(30分钟)
课题: 始终眷恋着祖国 命题: 班级: 姓名: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áo 遨 游 juàn 眷 恋 mù 募 集 诬蔑 miâ 英磅 bàng 恐吓 hâ
1、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3、梁园虽好, 不是久恋之家 。4、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5、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8、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四、语言表达与运用。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奚启新、苏扩善)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
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刚结束,受中央委托,全国
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立即驱车
来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寓所,将中央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送到钱学森手中。
朱光亚、曹刚川、李继耐向钱学森传达了江主席在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和中央的
表彰决定,讲述了大会的盛况,并向钱学森获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示热烈祝贺,对他
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敬意。
朱光亚等受中央委托为钱学森送奖章
五、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钱学森是一位科研人员,并没有奔赴战场,也没有参与指挥任何一次战役,为什么
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
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这些赞扬和评价
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为钱学森的
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__
(2)第④段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
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两个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______________
(3)第①至第④段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什么作用?
(4)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钱学森假如不回国会怎样。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下面各题。
高原,我的中国色
(1)他站在一架冲沟纵横,褶皱斑驳的山梁上。
(2)天可真低。他想,一抬手准能碰到老天爷的脑门儿。
(3)残阳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黄。他伸出手臂,出神地欣赏着自己的皮肤。金黄的晖光
从手臂上滑落下去,掉在高原上。一样的颜色。他想,我的肤色和高原一样。
(4)豪迈的西风从长空飒然而至。他的衣襟和裤角同时低唱起喑哑而粗犷的古歌。刹那
间,他获得了人与天地自然、与遥远的初民时代那种无缝无隙的交合。是一种虚空又充实,
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觉。
(5)他不禁微微一笑。
(6)然而,只一笑,那难以言喻的快感消退了。渐渐塞满胸壑的,是无边的落寞,莫名
的苍凉。竟然没有一只飞鸟,竟然没有一丛绿草。只有我,他想。我和高原。于是他又想,
这落寞、这苍凉不仅仅属于我,还属于遗落在高原上的千年长史。
(7)一千年。
(8)畏惧盗寇的商贾们抛离了驼队踩出的丝绸古道。面对异族的武夫们丢弃了千里烽燧
和兵刃甲胄。一路凄惶,簇拥着玉辇华盖,偏安向丰盈又富庶的南方。
(9)南方,绿油油、软绵绵、滑腻腻的南方。没有强烈的紫外线辐射,没有弥漫天际的
黄沙烟尘,没有冰,没有雪,没有能冻断狗尾巴的酷寒,有丽山秀水,丝竹管弦,有妖冶的
蛾眉,婀娜的柳腰,有令人销魂的熏风、细雨„„那叫人柔肠寸断的杏花春雨啊,竟把炎黄
子民们孔武剽悍的魂魄和膂力一并溶化!而历史,却在某个迷茫的黄昏,被埋进深深的黄土。
(10)有多厚的黄土,就有多厚的奥秘的高原,每一只彩陶罐、每一柄青铜剑都会讲一
个先民的故事给你听的高原,沉默了。陪伴它的,是一钩千年不沉的孤月。
(11)唉,南方,南方。
(12)他忽然想到了西方。当黄皮肤的汉子们由于贫血而变得面色苍白时,麦哲伦高傲
的船队刚刚在这颗星球上画完一圈弧线。野心勃勃的哥伦布,正携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皇帝
的国书,横渡大西洋,惊喜地打量着近在咫尺的新大陆。真是一群好汉子。有了他们,西方才后来居上。他感到胸口有一团东西被揪得发疼。
(13)他看到斯文•赫定、斯坦因、华尔纳们,正把成捆的经卷盗出敦煌,正把昭陵的宝
马凿下石壁,而恭立一旁的黄种汉子,手里只有一杆能把自己打倒在地的烟枪!
(14)他想喊。
(15)他想站到最高的那架山梁上去,对着苍茫的穹窿嘶喊:
(16)难道华夏民族所有的武士,都走进了始皇陵兵马俑的行列?
(17)没有风。没有声息。高原沉默着。
(18)一块没有精壮和血性汉子的土地是悲哀的。
(19)他想起了他那些戴着立体声耳机、抱着六弦琴横穿斑马线的兄弟们。他们全都身
条瘦长,脸色煞白,像一根根垂在瓜架上的丝瓜。他们要去参加这一年中的第三百六十七次
家庭舞会吧?他们的迪斯科跳得真好。他们忧郁的歌声真动人。但,他们只从银幕上见过高
原和黄土。他们不知道紫外线直射进皮肤和毛孔时的滋味,更不知道那黄土堆成的高原上埋
着的古中国。
(20)可那才是中国,那才叫中国。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
不是真正的中国。真正的中国是闪着丝绸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长城,开凿出运河,创造
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异族入侵者的中国。
(21)真正的中国是一条好汉。
(22)这裸着青筋、露着傲骨的高原也是一条好汉。
(23)他真想把那些整天价只会怨天尤人的小白脸们都带到这里来,染他一身一脸的国
色──黄帝、黄河、黄土高原的本色。让他们亲近一下泥土的纯朴和漠风的豪气。
(24)他想,要使这片贫瘠的、失血过多的土地复苏过来,需要的是更强劲的肌肉,更
坚硬的骨骼,更热的黄河一般湍急的血流。需要比麦哲伦和哥伦布们还勇健的如守护始皇陵
的武士俑那样的壮汉。
(25)他想,我也该是这样的汉子。
(26)他想,有了这些男子汉,高原,这金子似的高原便不会死去。因为轩辕柏在这里
扎着一根粗大的、深邃的根茎。
1、第(9)段中,对南方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黄土高原形成对比;表现出“他”对统治者偏安江南,失去名族精神的愤慨。
2、如何理解第(12)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 表达了“他”对中国闭关落后的痛心之情。也对中国人失去慷慨悲歌和积极进取精神
感到痛心。
3、第(18)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承上启下,由历史上先民对高原的远离过渡到当代人对高原的疏离,由历史上黄种、
粗壮和血性汉子的匮乏过渡到当代孱弱小白脸的泛滥
4、结合全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中国色”的理解。
答: “ 中国色”即指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三
《8始终眷恋着祖国答案》
第八课《始终眷恋着祖国》
《预习案》
1.庚(gēng) 遨(ào)游 眷(juàn)恋 拘(jū)留 触(chù)怒 募(mù)
捐 诞生( dàn ) 萌发( mãng )诬蔑(miâ ) 遨游( áo )
2.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
营救:设法援救。营,谋求。
据理力争:依据道理,竭力维护自己方面的权益、观点等。
3、成才的简历 无限眷恋之情 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 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探究案》
1.“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等,都说明了钱学森求学期间学习成绩的优异
2.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正面说明有:“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等。侧面表现的有: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还有后来美国海军次长说的话。
3.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4.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5.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并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淮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以此表现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定意志。
6.钱学森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表现了周总理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6月写信,9月回国,表现了祖国母亲对著名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检测案》
1. 略2.摇蓝(篮) 关健(键) 3.A
4.事件先后 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5.科学家 1901 《辛丑条约》
6.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7.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四
《始终眷恋着祖国慧学篇定稿(含答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慧学篇
一、字词文常积累
1.你掌握了吗——根据拼音写汉字。
bài( )读 污miâ( ) áo( )游
2.你了解了吗——钱学森是我国著名 年签定的 中的赔款。
二、主题文意梳理
1.你发现了吗——李鹏同志曾称赞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课文看,钱学森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___________
三、精彩语段品析(你揣摩了吗?)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②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⑤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1.凭什么说钱学森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
_____________
2.文段中写了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和美国专栏作家评价钱学森的话,起什么作用?
3.选段中哪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抓关键句)
四、读写能力拓展(你想象了吗)
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可以离美回国。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学森会想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始终眷恋着祖国》部分参考答案
1.他是“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2.这些赞扬和评价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部分参考答案
1.他是“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2.这些赞扬和评价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部分参考答案
1.他是“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2.这些赞扬和评价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3.“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五
《苏教版语文八上《始终眷恋着祖国》word同步训练》
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同步训练
语段研读
①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②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④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教学界的权威和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之人,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⑤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没有亲自参战当然得益于钱学森的理论成就。
按照逻辑顺序,贡献由重到轻排列。
大胆想象,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1.钱学森是一位科研人员,并没有奔赴战场,也没有参与指挥任何一次战役,为什么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④段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相关的语句在第________段,与钱学森是“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相关的语句是在第________段。
4.用文中现成的语句概括第①到第⑤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至第④段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说说钱学森假如不回国会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那天的风雪真大,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被冻住了。一屋的跺脚声。
②鼻头红红的欧阳老师挤进教室时,等待了许久的风席卷而入,墙上的《中学生守则》一鼓一顿,开玩笑似地卷向空中,又一个跟头________了下来。往日很温和的欧阳老师________;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乱哄哄的教室静了下来,我们________地望着他。
③“请同学们穿上胶鞋,我们到操场上去。”
④几十双眼睛在问。
⑤“我要求同学们到操场上站立五分钟。”
⑥教室外,卷地而起的雪粒雪团呛得人睁不开眼张不开口。脸上像有无数把细窄的刀在拉在划,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脚像是踩在带冰碴的水里。我们挤在屋檐下,不肯迈向操场半步,欧阳老师没有说什么,面对我们,脱下羽绒衣,绒衣脱到一半,夹着雪的狂风帮他完成了另一半。“到操场上去,站好。”老师脸色苍白,一字一顿地对我们说。
⑦谁也没有吭声,我们老老实实地到操场排好了队。瘦削的欧阳老师只穿一件白衬衫,衬褂紧裹着的他更显得单薄。我们规规矩矩地站着。五分钟过去了,老师吃力地说:“解散”。 ⑧就在我还未能透彻地理解欧阳老师这一课时,仅有“中师”文凭的他,考取了北京一所师范大学的研究生。
⑨以后的岁月里,我时时想起那一课,想起欧阳老师课后的一番话:“在教室里,我们都以为自己敌不过那场风雪,事实上,我们不是都顶住了吗?面对困难,许多人戴着放大镜,但和困难拼搏一番后,你会觉得,困难不过如此……”我很庆幸,那天我没有像个别的同学那样缩在教室里,在那个风雪交加的时候,在那个空旷的操场上,我上了终身难忘的一课。
1.在文中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A.丢 今非昔比 惊叹 B.落 神态自若 惊恐
C.栽 一反常态 惊异 D.飘 判若两人 惊诧
2.下边没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个句子是
( )
A.厚实的衣服像铁块冰块。
B.外面像是有无数发疯的怪兽在呼啸厮打。
C.满脸的严肃庄重甚至冷酷,一如室外的天气。
D.大家都在喊冷,读书的心思似乎已被冻住了。
3.文章第①~⑦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注意概括语言,即归纳段意。)
4.文章揭示欧阳老师在操场上给学生上这“一课”用意的一句话
是(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中心进行选择,这是不变的道理。本题中的另一件事,同样丰满中心。)
5.作者在第⑧自然段补充叙述了“一课”之外的另一件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
1.因为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2.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两个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
3.② ①
4.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5.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
6.(略)
1.C 2.D
3.欧阳老师在风雪交加的一天,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了五分钟——上了一节难忘的课。
4.“面对困难,许多人……困难不过如此……”
5.以欧阳老师敢于正视困难、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事实,证明经过努力,困难是可以克服的。使欧阳老师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实了文章的内容,突出了中心。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六
《初二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姜堰区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记者第一时间tà fǎng她的寓所,看到老人满脸yáng yì
着激动与喜悦。
2A.母亲一边“饮泣吞声”;一边又说“打得好”。
B.循着歌声,只见蔡畅面对夜空纵情歌唱马赛曲。
C.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D.《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自《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1989年8月28日《光明日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么多树根在大地里面触类旁通,吸收着大地母亲给予的营养。 ....
B.小明忘记了完成作业,面对老师的批评,他据理力争。 ....
C.深夜,自然界中的各种声响万籁俱寂,孤寂的心更增几分凄凉。 ....
D.一个人的理想可以远大,但假如不努力以赴,那也只是镜花水月,沦为幻想。 ....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 ,霜叶红于二月花。 ②芳林新叶催陈叶, 。
③ ,身世浮沉雨打萍。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诗人常常移情于物,将河流名称巧妙嵌入诗句,以抒发自己强烈而隽永的情感。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的“ , ”和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就是这样的诗句。
5.名著阅读。(6分)
⑴马克·吐温和吴承恩分别在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和《西游记》中塑造了汤姆和美猴王的形象,这两个人物性格的共同点是: ;产生这种性格的内在原因分别是: , 。(3分)
⑵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汤姆共有五次历险,其中一次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检验胆量。
B.《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波莉姨妈,心地善良,担负着抚养汤姆的责任。
C.《西游记》中师徒四人共经历了八十一难,最后一难是“归途师徒落水”。
D.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是因她的儿子哪吒被悟空诱入天罡丛中,被戴上“金箍儿”,
不能妄动。
①帖中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指出错误原因并加以改正。(2分)
②看完帖子后,你想利用网络平台举行一次“电脑让现代人脊椎很受伤”的专题讨论会,做为主持人,请将你的主持词写下来发到首页上。(3分)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已亥杂诗》(龚自珍),完成第7题。(7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7.⑴《己亥杂诗》说:“浩荡离愁白日斜”,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2分)
⑵诗歌中流露出了诗人的两种情感:舍和不舍。诗人想“舍”的是什么?不想舍的又是什么?(3分)
⑶对这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的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B.用“浩荡”修饰离愁,写离愁之苦;用“天涯”映衬离愁,写离愁之多。
C.诗的后两句以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现常用来赞美老一辈对下一代的关心、爱护和奉献。
(二)阅读文言文《韩诗外传·七》(节选),完成8~11题。(10分)
昔者孔子鼓瑟,曾子、子贡侧耳而听,曲终,曾子曰:“嗟乎!夫子瑟声殆有贪狼之心、邪僻之行,何其不仁趋利之甚?”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夫子望见子贡有谏过之色,应难之状,释瑟而待之。子贡以曾子之言告。子曰:“嗟乎!夫参,天下贤人也,其习知音矣。
⒈⒉⒊向者丘鼓瑟,有鼠出游,狸见于屋,循梁微行,造焉而避,厌目曲脊,求而不得,丘以
瑟浮其音。参以丘为贪狼邪僻,不亦宜乎!”
【注】⒈丘:孔子,名丘。⒉造焉:遇到障碍。⒊厌:眯着。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昔者孔子鼓瑟 ( ) ②有谏过之色 ( ) ..
③释瑟而待之 ( ) ④有鼠出游 ( )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参以丘为贪狼邪僻 .
A.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B.船载以入(《黔之驴》) ..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D.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赵普》)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
夫 子 望 见 子 贡 有 谏 过 之 色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子贡以为然,不对而入。(2分)
译文:
(2)圣人非所与熙也。(《宴子使楚》)(2分)
译文:
11.文中孔子评价曾参“天下贤人也”,其理由何在?(2分)
(三)阅读《变色龙的“隐身术”》(秦自民 毛恪成),完成12~14题。(10分)
⒈变色龙与曾经称霸地球1.6亿年的恐龙都属于爬行动物,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有极
其重要的地位。变色龙属于有鳞目避役科,跟常见的晰蜴算得上是近亲。
⒉变色龙赖以在芸芸众生中立足的看家法宝是:身体能根据需要随心所欲地改变颜色。变色龙的颜色可随环境温度、光线、湿度的不同而随时改变,使体色跟周围背景融为一体,难以辨别,其变化速度之快令人不可思议。那么,变色龙的隐身术的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⒊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变色龙的变色是由于其透明的表皮之下的色素细胞的扩展或
收缩,引起不同的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在各层之间交融交换而造成的。不过,瑞士日内瓦大学的生物学家米歇尔〃米林科维奇最近否定了这个说法。他发现,变色龙不是通过色素来改变颜色的,而是靠调节皮肤表面的纳米晶体,通过改变光的折射而变色的。透明的纳米晶体位于虹细胞层,在变色龙的色素细胞之下,变色龙可通过调节虹细胞内的纳米晶体结构来改变光线的折射。当变色龙状态平静时,纳米晶体呈密集网状分布,折射出蓝光。而当变色龙兴奋时,纳米晶体结构会变得松散,因此折射的光线呈黄色或红色等其他颜色。更深一层的虹细胞中有体积更不规律的晶体,可折射强光。虹细胞呈两层分布是进化的新特点。这令变色龙可以迅速在有效保护色和鲜艳颜色间转换,同时提供被动热防护。
⒋自然界最奇妙的特征之一就是“一物降一物”。尽管变色龙能随心所欲地变色,让自..
己的外表更具迷惑性,使自己成为危险的猎手,并躲避大多数敌害的攻击,但它不是非洲树蛇的对手。树蛇最喜爱的食物恰好是变色龙,它能轻易看穿变色龙的伪装,而且树蛇本身也是一个伪装得很完美的伏击者。当变色龙捕食时,也许是因为注意力都集中在猎物身上的缘故,它没有觉察到危险的降临,而其行动又异常迟缓。因此很多时候,树蛇能轻而易举地将坚硬的毒牙插入变色龙的身体,变色龙常常来不及挣扎就成了树蛇的美餐。
⒌科学家受到变色龙随环境自动改变体色的启迪,研制出了一种对光线敏感的变色纤
维,用它做成的变色军装,可随地貌的变化而交替呈现不同的颜色,即使用现代化的侦察仪器搜捕,也将无济于事。我们有理由期待,不久的将来,人类的隐身术将比变色龙更高一筹。
(选自《百科知识》2015〃09A)
12.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介绍变色龙的?(3分)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⑴从语言的准确性角度,分析第④段中加点词“之一”的作用。(2分)
⑵请指出第③段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3分)
14.阅读本文后,你认为地球生物与自然环境应建立一种怎样的生存关系?(2分)
(四)阅读《人要有事做》(尼溪),完成15~17题。(10分)
⒈有承包商来承包田地,给500元钱一亩。有几个老人,家里的田地说什么也不让承包。有人替他们算账,顺算倒算,结果都是自己做很难赚到500元钱;田地包出去,不仅经济上划算,还自己不用做,也不用担风险。可老人们的理由是,把田地都包给了人,我们做什么?老人们不算经济账、风险账、力气账,他们要的是有事情做。
⒉乡下的老农民,从小侍弄田地,很少做别的事情。他们春天把土地翻过来,弄细弄碎,种上稻棉;秋天再把土地翻过去,又弄细弄碎,种上菜麦等。稻棉的行距株距,菜麦的有序的杂乱,是他们手下的画卷;植物吸水拔节的细碎的声音,是他们耳中的乐曲;风中的麦浪、黄的菜花、白的棉花,是他们眼中的美景;种子发芽、禾苗生长,是他们心中的希望……他们苦在其中,累在其中,乐也在其中。这里的苦和累,就是他们心中的愉悦和欢乐。他们行在田地间,心在田地上;思的是播种和管理,盼的是收割和脱粒。有人说,他们歇下不做事就要生病。这话不假。他们生命的根,就深扎在泥土里。他们就是一株棉、一棵稻,离开了土地就要枯死。
⒊人要有事做。人必需做事。不仅为生存,更重要的是精神寄托,身心的本能。
⒋人在劳作时盼休闲,可一旦无事可做,就又感到无聊、空虚、闲得慌。无所事事远比
繁忙劳累难受。我对大妈们跳广场舞,老伯们打牌、下棋、垂钓等的,是支持加鼓励的;甚至对有些退休干部仍想找人谈工作、找事管的心情,是持同情态度的;当然,对老人们的练书法、学绘画等的,更是尊敬加尊重的。一生都做事,劳动惯了,陡的歇下来,是会无所适从、身心不适的。那个难受,怕不身在其时,是难有切身体会的。
⒌村上有几个打工挣了些钱的后生,甚至给自己的老人下了“禁做令”:再要种田就不
给一分钱,就不履行赡养义务!可几家老人都还在暗里偷着把自家的几亩田地种了,在电话里都谎说一分田都没种。有人在夸儿子孝心的同时,骂那几个老人是“贱骆驼”,有福不晓得享。可我是一遇见那几个孝心的后生就劝,他们要做就让他们做点,最大的孝,就是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就是要让他们有牵挂、有寄托、有盼头、有希望,就是要让他们的身心有个恰当的存放处。
15.作者开篇承包商承包土地的故事,其作用是什么?(2分)
16.说说文章第③~⑤段文字是如何来论证的。(4分)
17.阅读【新华时评】,并回答问题。(4分)
【新华时评】标题:应对老龄化更需重视“老有所为”
应对人口老龄化,既需要大力发展养老保障,养老服务,充分保障老年人享有各项合法
权益,也需要重视发挥老年人群体的作用,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这是29日在福州举行的全国老龄宣传和“银龄行动”工作座谈会传达的信号。
我国从今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新华时评】和本文的观点是否冲突,请
说明理由。
(五)阅读《母亲》(纪连海),完成18~21题。(20分)
⒈生我的时候,母亲已经到了四十岁。
⒉我是母亲生下来的第七个孩子,也是活下来的四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孩子。
⒊那个年代的农村,一家六口人当中,有四个娃娃都要吃要喝,而家里面只有一个半劳
力——我的母亲身体一直有残疾,只能算是半个劳力的我家,在那每个劳动日的日值只有五毛钱的日子里,生活起来,不容易啊。
⒋不过,从打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我的母亲非常的溺爱我。
⒌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吃奶一直吃到八九岁上。不过,母亲毕竟是四十岁上才生养了我,故而妈妈的奶头里面,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奶水。但是,居然让我一直吃到八九岁上,这在当时的农村,也算是极为少见的了。母亲对我的溺爱,由此可见一般。
⒍我渐渐长大了,已经上了学的我,实在是到了非断奶不可的年龄了。此时,母亲知道正在长身体的我,需要大量的营养,故而,此时家中所有好吃的,总是我第一个吃——当然也是我吃得最多。
⒎不过,那个时侯也真的没有什么好吃的。在我看来,每天都只能跟玉米、红薯打交道的我,能够每个星期吃上两三顿馒头米饭的,已经非常知足啦。当然啦,对于我而言,哪里的好吃的也不如母亲给我做的鸡蛋饼好吃——因此,每天一个鸡蛋饼,对于我来说,那是必须的。
⒏后来,我上了高中;再后来,我上了大学;再后来,我参加了工作。高中,大学,工作,都只能每个星期回家一次。
⒐可是,这个时期的我,每次回到家,都能在第一时间,吃上母亲做的鸡蛋饼——虽然,此时已经经历过外面世界精彩的我已经知道,母亲给我做的鸡蛋饼,真的并不是这天底下最好吃的食品,可是我还是要高兴地大吃特吃一顿。此时,再看到已经非常苍老的母亲的笑脸,才算是心满意足。
⒑任何一个人,只要你在外面飘,最担心你的安全的,当然是母亲——我的母亲也不例外。
⑾上大学的时候,每当我要乘坐长途公交车离开家时,母亲都会把我送到车站,直到眼看着我上的车走远了,她才步履蹒跚地回了家。而每当我长途公交车回到家乡的车站的时候,远远地,就会看到母亲,在那里等待——此时的我,只是不知道,母亲在这里,已经等了多久。
⑿而我每次劝她,不要这样,她都会说:走走路,不碍事的。然后,每次都是依然故我的,迎啊,送啊的——直到,她再也迎送不了了,才算作罢。
⒀后来,已经参加了工作的我,有了恋人——就是我现在的妻子。我把恋人带回家,母亲热情的张罗着饭菜。此时,我的恋人发现,我的母亲做的西红柿炒鸡蛋特别好吃——当时的我在想:我吃了这么多年,没觉着母亲做的西红柿炒鸡蛋好吃啊。
⒁再后来,每当我带着恋人,结婚以后带着妻子回家的时候,在我们家那并不丰盛的餐桌上,都会有母亲亲手做的西红柿炒鸡蛋。而关于这些,与我结婚已经二十多年的妻子,至今还历历在目。
⒂因为工作单位离我和妻子双方的家都比较远,故而,但是生活非常不宽裕的我们新婚小两口儿,只能在我的单位附近租了房子住。此时,母亲一个人在老家生活。我的父亲,已经与我们阴阳两隔了。
⒃母亲病倒了,而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正当属于我自己的房子已经下来、我正准备装修之际,母亲病危了。 ⒄此时的我,告诉母亲说:您一定要坚持,您很快就会住在属于您儿子名下的房子啦。 ⒅母亲却冷静地告诉我说:我可不住在属于你名下的房子那里!新装修的房子,我住进去了,我死了,这房子多不吉利啊,你不担心,你不害怕,别忘了,你还有媳妇儿啊!咱家可不能这样做!儿子,你放心,我活不了几天啦,这个月,我就会到那个世界找你父亲去啦!
⒆可此时的我,要亲口告诉她的却是:您儿子,有了自己的房子啦!
⒇半个月之后,母亲阖然而逝。 (选自《经典美文》2015〃06)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七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七律 长征
积累与运用1.逶迤 磅礴 2.(1)万水千山只等闲 (2)三军过后尽开颜 (3)
五岭逶迤腾细浪 (4)金沙水拍云崖暖 3.⑴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⑵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⑴寻常,平常⑵欢悦 5.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理解与鉴赏 1.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不怕” 2.从山和水两方面写。如“腾”“走”这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形象地突出了红军的壮举,是红军精神的外显。又如 “暖”“寒”是一对反义词,这两个形容词是诗人精心设计的情感穴位,“暖”温馨喜悦,表现的是战胜困难的欢快;“寒”冷峻严酷,传递的是九死一生后的回味。3.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4.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豪情壮志以及浓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拓展与提高1.片段描写要表现红军的豪迈和乐观。 2.要发扬长征不怕苦不怕难,英勇乐观的精神。要结合具体的学习来谈怎样发扬长征精神。
2* 长征组歌两首
积累与运用1.qián chéng ái zhān 2.突出红军在横断山脉行军的艰难。 3.比喻,形象地写出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4.①逼:形象地展现了红军以凌厉之势对昆明造成的威逼震慑之势。 ②袭:生动地表现了红军出奇不意巧渡金沙江的情景。 5.《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过雪山草地》的中心句是“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或“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解与鉴赏 1.有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主要是从气候寒冷、缺衣少粮这两方面来写的。 2.因为红军“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3.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前三句写景,视野广阔,映衬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又如“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它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如“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一句,对仗工整,写景、记事、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汉”形象。 4.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说到一点理由即可) 5.雪大、天寒、缺粮。凭官兵共同的坚定的理想信念。 6.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衬托了红军官兵蔑视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拓展与提高 提示:可围绕理想、信念、战胜困难等方面写,也可从留给后世的影响来写。
3 老山界
积累与运用1.zhuì yè hān jué chéng là 2.(1)D (2)C 3.C 4.(1)崖 (2)肌 (3)身 (4)冽
理解与鉴赏(一)1.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2.如:只见火把排成 “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3.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4.C 5.感 寒 视 高 听 静
(二)1. 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山势的险峻,这样写能表现红军身处险境而能镇静自若的乐观主义精神。2. DBCA 3. C 4. “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是为了说明吃饭的速度快。“抢”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5. 本题是开放题,不设统一答案。可从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即红军精神入手。
拓展与提高 可以以课文内容为材料,但要口语化。语言要生动形象。
4 草
积累与运用1.C 2.尤-犹 祥-详 青-清 身-生 3.依次选:②①① 4. B 5.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人的精神财富,创造更美的生活。
理解与鉴赏(一)1.周副主席详细了解有毒野菜的情况。2.让部队掌握野菜的有关情况,以避免再次发生食用有毒野菜的事件。 3.周副主席平易近人、关心战士、考虑事情全面周到。 4.从对表现任务形象、表现文章主题等方面谈体会。 5.“医生,快去,去抢救那些中毒的战士。担架,把他抬上,用最快的速度去总部报告,让总部赶快给部队发通报,„不要食用有毒野菜,‟注意,通报上,要画上有毒野菜的图形,加上详细的说明,最好附上标本。”
(二)1.选文通过几件炊事班的平凡而动人的事迹,提示了炊事员献身革命的崇高精神。 2. 环境描写是为了突出草地恶劣的天气,行军的艰难,从而突出人物不怕艰难的光辉形象。 3. 补充交待的情节使我们更全面清楚地了解了老钱的形象,为突出下面人物的精神作铺垫。 4. 语言朴实无华,似乎在与人交谈似的讲述了炊事班的感人事迹。 5. 略
拓展与提高(1)祸兮,福之所倚(2)长大了,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就会提高(3)吃苦不一定是坏事(4)吃苦能培养人的坚强意志。
5* 《长征》节选
积累与运用1.mò yè gōu fèn wǎng liàng qiàng hè xià 2.(1)突然;出乎意料。(2)形容悲惨的样子。(3)形容吃惊。(4)坚决地;毫不犹豫地。 3.能用这些词,并表达流畅即可。 4.略
理解与鉴赏 1.痴痴地、沉吟片刻、毅然、艰难地、全力 2.表现了红军官兵在生死抉择关头都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的崇高品质和巨大的人格力量。 3.这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特定行动,周团长的赴死,不是消极怯懦的回避艰难,而是为他人着想,从大局出发,把生的希望让给年轻战士,以惨烈的壮举来催唤人们勇往直前,鼓足走出草地的革命信心,其行为充满了悲壮的人格魅力。(意近即可)
6* 枣核
积累与运用1.qiāo yīn yān ào tiáo yún chèn 2.“悬”改为“玄” “惨改为“残” “急”改为“及” “茶”改为“荼” “焉”改为“嫣” “概”改为“慨” “尔”改为“而” “励”改为“厉” “记”改为“计” 3.(1)蹊跷 (2)殷切 (3)嫣红 (4)留意 (5)劈头 4.示例:我想戈壁滩,想塔克拉玛干沙漠。只要一看到山,我就想天山。近来,我老是想建设兵团的那段生活。5.B
理解与鉴赏(一)1.借以慰藉思乡之情 2.家乡的温暖 3.乡音无改鬓毛衰。 4.花园布局具有家乡的地方色彩。 5.所想:(1)有地方特色的场所和建筑:厂甸、隆福寺、胡同(2)家乡的风俗习俗:过旧历年(3)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枣树; 所做:(1)堆假山(2)种垂柳、养睡莲、植枣树 6.点明题意,表达这位美籍华人对故土的思念,从而突出了中心思想。
(二) 1. 不管羞辱成败,老家是惟一能接纳你的地方。它是最初的摇篮,又是最终的归宿,是挣脱又是牵挂,是被祝福又是被等待,是最能唤起愁绪,又最能平顺心情的地方。2. 略 3. 对于游子来说,乡音总是寄托着一种特殊的情怀,朋友刚从南方飞回,渴望听到乡音。 4. 依题意,语言通顺,言之成理既可。
拓展与提高1.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要点:(1)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2)祖国欣欣向荣的局面对海外游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7 最后一课
积累与运用1.法 都德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 2.“我”的见闻感受 上学路上 上课 下课 小弗郎士
3.挟 诧 哽 懊 4.hǎo yè qǐ dǎo chéng duó 5.(1)拟人 (2)比喻 (3)反复 6.(1)小弗郎士(2)心理描写(3)对敌人禁学法语卑劣行为的讽刺、轻蔑、憎恨和反抗,表现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7.⑴环境描写,写出了产生《最后一课》的时代背景,也写出了小弗郎士的幼稚。⑵心理描写,不仅表示了小弗郎士要回答好老师提问的决心,同时也反映出他要学好祖国语言的决心。⑶细节描写。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作用意近即可) 8.用上四个词语,语意连贯,语言通顺即可。
理解与鉴赏(一)1.高潮和结局 2.钟声、号声宣告着最后一课的结束,从此将和祖国语言告别。 3.语言、动作 4.表现小弗郎士对韩麦尔先生的无比崇敬。5.韩麦尔先生强烈的爱国心和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6.不好,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他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对法国的感情之深,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放弃自己热爱的祖国。7.(1) B (2) C
(二)1.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语” 2. “恨不得”“一下子”写出了韩麦尔先生的急切心情,更能突出他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3. 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是无法强迫和压制的,包含了“我”对敌人的嘲讽和憎恨。 4. 表现了孩子们的认真,专心,从而突出了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拓展与提高 表赞同或反对都可以,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8 始终眷恋着祖国
积累与运用1.A 2.遨 荐 毙 眷 诞 签 3.A
理解与鉴赏1.因为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2.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两个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 3.② ① 4.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5.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
拓展与提高 语句通顺,要表达出急切盼望回到祖国怀抱为国效力,希望得到帮助的愿望。
9 古诗四首
积累与运用1.xù bó lán liáo huáng 2.(1)B(2)C (3)C (4)C 3.(1)躺着不动(2)还想着(3)夜深(4)泛指兵器(5)指史册 4.D 5.(1)恨别鸟惊心(2)山河破碎风飘絮 (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理解与鉴赏1.唐 杜甫 2.战争 3.残破凄凉 4.因为诗人感时伤怀,加之思乡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会对花溅泪,即便听到悦耳的鸟鸣声,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 5.⑴辛苦遭逢 ⑵风飘絮 雨打萍 6 .表达了作者生前无愧,死后无憾,光明磊落,浩气长存的伟大的民族节操;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忠心为国的一片丹心。(意思对即可) 7. 只知享乐,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8. 运用互文的修辞方法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点出迷茫凄冷的气氛。 9. 凄凉 爱国(意思相近即可) 10. 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收复失地、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
拓展与提高 示例:“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陆游《示儿》) “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0 晏子使楚
积累与运用1.hān yì zhǐ yé fù hé 2.(1)古义:指近侍;今义:左和右两方面。(2)古义:它的果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3)古义:辱;今义:疾病。 3.A 4.(1)见 (2)莫非(3)开玩笑(4)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5)本来 5.⑴劳动力;出使;让 ⑵用;认为 ⑶是;成为 6.⑴今天将要来楚国,我想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⑵齐国人本来喜欢偷盗吗?⑶莫非楚地的水土让老百姓喜欢偷盗吗?
理解与鉴赏 1.齐 楚 不盗之民 盗贼 2.楚王狂妄愚蠢;晏子机智灵活。楚王兴师动众,却显得心劳舌拙,不堪一击;晏子单枪匹马,却具有千钧之力,所向无敌。(意近即可) 3.欲掩饰尴尬局面 4.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5.成理成文即可。
拓展与提高 成理成文即可。
11 背影
积累与运用1.chāi pō shì zhù 藉 簌簌 颓 蹒跚 2.禁 已 籁 藉 咐 付3.(1)A (2)B 4.D 5.D
理解与鉴赏 (一)1.D 2.三次突出“布”字,呼应了前文所述的家境惨淡,衬托父亲买橘的感人举动,从而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3.“攀”“缩”“倾”;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难中见深情,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4.“心里很轻松似的”是因为父亲越是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是感到踏实和满足。其实不轻松,父亲装出轻松的样子,是怕儿子感到心里难过,因此这种轻松的心情正是一种爱心。 5.“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是告别,惦念儿子旅途的平安;“回头”是依依不舍;“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 “望”字,饱含深情,有感激父爱之情,有依依不舍之情,还有悔恨、自责之情。两句话,表现了父子深情。 6.第一次流泪,这是被父亲的爱所感动,是感动的泪;第二次流泪,是因父亲“背影”的消逝,是惜别的泪。
(二)1. 按提示,说出一点即可。 2. 如:父母为了子女可以献出一切。或这样娇惯子女可真的可怜。 3. 写一个细节。适当作点描写。 4. 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5. 没有统一答案。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拓展与提高 要求扣住“爱”,语言简洁流畅即可。
12* 甜甜的泥土
积累与运用1.D 2.B 3.(1)写出了放学后走出校门的学生逐渐稀少,直到没有的过程,表现了“她”找不到儿子的失落与无奈。
(2)表示她见不到儿子非常难过和失望的心情。(3)表示她内心不知如何回答的惶恐心情。
理解与鉴赏 1.因为这一天他吃到了奶糖,感受到母亲的关爱,内心非常甜蜜。2.一要做家务;二要赶去挖他的奶糖。3.“照例”一词表明他天天要承担这些繁重的家务劳动。4.那甜甜的泥土,寄托着“过去的妈妈”对儿子王小亮的至爱亲情,滋润了小亮伤痛的心田;那甜丝丝的泥土,不仅饱含着“过去的妈妈”的母爱,也包含着学校老师、传达室老头对小亮的爱,让这些父母离异后的孩子也产生生活的渴望和动力;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5.略。6.说明小亮向往美好生活。
拓展与提高 要有具体的场景描写,描写要符合人物特点。
13 人琴俱亡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八
《提优补差6 《始终眷念着祖国》》
八语补差练习六
——《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填空题
1、本文是一篇______体裁,课文以_______________为明线以___________________为暗线表现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2、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眷恋( ) 募集( ) 萌发( ) ...恐吓( ) 逮捕( ) 卓越( ) ...4、家是温暖的港湾,国是海外游子魂牵梦萦的地方,自古至今,写思家爱国的诗句很多,请你想一想之后写下来(不少于两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20世纪50年代,海外游子不顾美、英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你能说出这样的科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事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语提优练习六
——《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阅读下面材料结合课文你能发现钱学森有哪些令人敬佩的品质请作简要评析。 材料一 贫弱的祖国沦为常被耻笑的对象。当一位美国学生嘲笑中国人只会抽鸦片、裹小脚愚昧无知时钱学森热血奔涌噌地站起对正在哈哈大笑的美国同学说“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是比美国落后但作为个人你们谁敢和我比到学期末看谁的成绩好”
材料二 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出席开幕式、剪彩仪式不兼任任何顾问、名誉顾问,不到外地开会不出国。钱学森推辞了一切应酬只为能静下心来抓紧每一分钟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专心工作。这是他的乐趣也是他毕生的追求。
材料三 从一万多页科研笔记中选取的这些手稿一串串英文清秀流畅一个个数学公式推导工整严密一幅幅图表规范整洁即使小小的等号也标准得如同直尺画的一样。为解决薄壳变形的难题钱学森研究的手稿长达800多页。到500多页时他写上“不满意”。问题解决后他在装手稿的信封上用红笔注上“最后定稿”接着又加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表达
1、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
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么说?
①言外之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补写一个与划波浪线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 善思则能“从无字句处读书”。读沙漠读出了它坦荡豪放的胸怀;读太阳读出了它普照万物的无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人物通讯 时间的先后顺序 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2、【答案】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
3、【答案】juànmùménghèdàizhuō
4、【答案】①更突出了钱学森高尚的爱国情操。②表现钱学森夫妇回国心情的热切和执著。③体现了周总理和党中央对钱学森回国一事的高度重视。
【详解】分析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方法有一是结合文章中心二是依据人物性格特征三是联系时代背景
10、【答案】钱学森有爱国、自信、专注、勤奋、严谨等令人敬佩的品质。
17、【答案】①批评那位同学松懈拖沓上课了不按时进教室。②略所说的话要亲切平和讲清事理避免讽刺挖苦。
2、【答案】
示例读春雨读出了它润物无声的柔情。
读大海读出了它气势磅礴的豪情。
读石灰读出了它粉身碎骨不变色的清白。
明确: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九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七律 长征》
一、 略 二、 C 三、 1.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2. 暖 寒 四、 1. 七律 毛泽东 1935 10
2.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3. 一个“暖”字,既写出了五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句中“寒”字可以有多样化的理解:不是指天气寒冷,而是烘托泸定桥险恶的形势,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士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烘托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 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像起伏的微波;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却像滚动着的小小的泥丸。形象地烘托出红军的高大,具体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 五、 1. 腾跃五岭 2. 疾跨乌蒙 3. 巧渡金沙江 4. 飞夺泸定桥 5. 喜踏岷山雪 六、 提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展开想象,语句流畅,无错别字,描写精彩即可。 七、 1. 略 2. 略 3. 可以说一些前人还没有做到,而我们正在做的比较艰巨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 4. 不因此一举,广大的民众不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
2. 《〈长征组歌〉两首》
一、 D 二、 略 三、 B 四、 这两个乐章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势的严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拟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过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 五、 1. 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前三句写景,视野广阔,映衬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又如“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它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如“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一句,对仗工整,写景、记事、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汉”形象。 2. 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说到一点理由即可) 六、
1. C 2. 交代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3. 有必要。“天如火,水似银”细写红军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这三句深化了长征组歌的主题。 4. 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七、 1.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的,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首演于北京。 2.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3.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的是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 4.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它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3. 《老山界》
一、 1. B A C 2. A C D B 3. A A B 二、 C 三、 1. 风景 2. 迫使,威胁 3. 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4. 景象 四、 B 五、 1. 涯 崖 2. 饥 肌 3. 斜 邪 4. 洌 冽 六、 (一)1. 时间 2. 山脚 半山腰 3. 陡峭、高峻。 4. 行路十分艰难。 5.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 用赞赏的口吻,抒发了豪迈的情怀。 7. C (二)1. 略 2. 半夜里 山谷 战士 3. B 4. „„还是睡不着。‖
天上„„就是寂静。‖耳朵里„„ 冷 高 静 5.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不屈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突出了文章中心。 4. 《草》
一、 略 二、 1. 副 2. 驱 3. 竟 4. 详 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甜更美的生活。 四、 C 五、 (尤)犹 (祥)详 (青)清 (身)生 六、 B 七、 1. 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了战士们吃野菜中毒后的惨状。 2. 形象地写出了医生对战友的无限关切之情。 八、 1. 高潮 周副主席 2. 一是肖像描写,表现周副主席虽然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二是语言描写,这样说是对自己行动的解释,真实地表现周副主席心系战士生命安危的高尚人格。 3. 提示:联想注意自然合理。 4. 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九、 1. 无名战士把部队最需要的火柴委托卢进勇带给部队。 2.因为无名战士是在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战友,要把七根火柴托付给他,所以他能先发现卢进勇。 3. 略 4.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不,没„„没用了”“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无名战士两次拒绝卢进勇对他的救助,表明他盼同志到来,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而是希望把火柴交给同志带给部队,反映了他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朴素的语言体现了革命战士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5. 党证里的火柴“像一簇火焰在跳”,既象征了无名战士一颗火热的心,也象征着这些火柴将燃起一堆堆温暖的火,给部队带来希望。“像擎着一碗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手“像一只路标”,形象地表明了无名战士临终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 6. “模糊”是因为失去战友的悲痛;“清晰”是指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5. 《〈长征〉节选》
一、 略 二、 B 三、 1. 对自己眼花栽倒感到十分无奈,内心产生了一丝凄凉。 2. 写出了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战马后难过的心情。 3. 指刘少奇因难走及少食等原因走路艰难、摇摇晃晃。 四、 提示:答案只要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符合剧情的发展即可。 五、 1. 这表明红军战士北上抗日的大无畏的坚定信念,他们可以倒下,可以牺牲,但北上抗日的信念决不动摇。 2. 提示:要抓住彭德怀同志当时的矛盾心理进行揣摩分析。 3. 因为彭德怀同志内心非常痛苦,所以说不下去,省略的话可能是“如今他又要为革命献出生命”。 六、 略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一、 1. quán yâ yùn cù 酣 踉 跄 籁 2. 苟—苛 顾—故 濑—籁 彩—采 3. (1)② 将“就是”改为“就要”,去掉“的过程” (2)③ 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有没有”或“能否” 4. (1)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2)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春蚕在咀嚼桑叶 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山泉在呜咽 波涛在澎湃 5. 提示:从长征的艰难、长征的精神等方面谈理解都可以,有中心,语言通顺即可。 6. 提示:开场白要有称呼,点明活动的目的;结束语要说明活动的意义。语言要简明。 二、 (一)7. 翻山的时间 8. 山脚 半山腰 9. 仰视 俯视 10. 行路十分艰难 11. 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 (二)12. 突出了自然条件的恶劣,与军需处长的牺牲有着密切的联系,更衬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与伟大。 13. 动作描写: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语言描写:“——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 细节描写: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14. 通过侧面描写将军的神态、动作的变化,烘托出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和高大形象。 15. 提示:将军对这位已牺牲的伟
大红军战士充满了愧疚及深深的崇敬之情。 16. 表达了将军和战友们心中永存的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后来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 17. “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18. 体现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提示:可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19. 不设统一答案,但碑文要简洁、鲜明。示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0. 提示:不设统一答案,但要肯定“长征精神”。观点正确,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三)21. 大渡河 国民党反动派军队 22. 巧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攻打泸定桥。 23. “飞”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红军战士英勇、迅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敬佩之情。 24. 陡峭的山高高地挺立着。 25.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26. 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第二单元
6. 《枣核》
一、 略 二、 (悬)玄 (急)及 (焉)嫣 (励)厉 三、 1. 表明友人是郑重其事的要求,期望十分殷切。 2. 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显得珍惜。 3. 说明“她”并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四、 D 五、 1. 表现了旧时同窗急不可待地想拿到那几颗生枣核的心情。 2. 用“一„„就„„”的句式强调了旧时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六、 略 七、 要点:(1)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2) 祖国欣欣向荣的局面对海外游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八、 1. 意思 2. (1)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2)每逢佳节倍思故乡。 3. 儿女长大成人,家庭设施齐全,事业兴旺发达。 4. C 5. B 6. 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 这一串动作是人物思乡的动作,饱含着眷恋故土的深情。假如删去这些动作,变为冷冷的陈述,也就失去了句子的表达作用。
7. 《最后一课》
一、 略 二、 法 都德 第一 真实性 心理活动 心理 肖像 语言 动作 三、 1. 拟人 2. 比喻 3. 反复 四、 A 五、 B 六、 1. 韩麦尔先生 2. 动作描写 3. 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七、 略 八、 (一)1. C 2. C 3. 韩麦尔先生带着爱国情感谆谆教诲,“我”怀着爱国情感认真领悟。 (二)1. 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2. 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8. 《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 略 二、 1. 眷恋 2. 求救 3. 颗 三、 A 四、 蓝(篮) 浆(桨) 忙(麻) 五、 B 六、 充分说明钱学森的重要价值,预示钱学森回国道路的艰难,同时反衬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七、 1. 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2. 这组关联词表现了不准钱学森回国态度的坚决,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八、 1. 他是“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这些赞扬和评价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为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2. 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些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 3. “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4. 不离题。写这些内容是用来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深切。 九、 1. 一是美国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他;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2. 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3. 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
房子都只签订一年的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 从侧面表现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 十、 略
9. 《古诗四首》
一、 略 二、 A 三、 1. 文中指战乱 2. 躺着不动 3. 还想着 4. 夜深 5. 泛指兵器 6. 指史册 四、 C 五、 B 六、 D 七、 诗人斥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实用意是讥讽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八、 1. D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3. “感时”指首联的内容,“恨别”指“家书抵万金”。承上启下作用。 4. 忧国思家的情感。 九、 1.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作者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作者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前半句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后半句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4. 前三联书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谓,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孙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 十、 1. (1)自己不感到悲哀 (2)还 (3)守卫 (4)深夜 2. 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为国戍轮台”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3.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4.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之心。
10. 《晏子使楚》
一、 略 二、 1. 出使 2. 对„„说 3. 熟练 4. 将要 5. 用 6. 犯罪 7.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8. 到 9. 偷窃 10. 本来 11. 只 12. 果实 三、 A 四、 1. 近旁的人,指近侍 左和右两方面 2. 它的果实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之意) 3. 辱 疾病 五、 B 六、 1.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2.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七、 1. 曷 何 什么 熙 嬉 开玩笑 2. 略 3. 苦笑。从楚王的语言“寡人反取病焉”可以看出。 4. 好。晏子的回答十分巧妙,用生活中的事物“橘”、“枳”巧妙设喻,极具说服力,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 D 6. 齐 楚 不盗之民 盗贼 7. C 8. 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9.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10. 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1. 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12.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而戏弄晏子。 13.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14.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一、 1.跷 嫣 掐 诧 兜 duó xiã shù 2. C 3. (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或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人生自苦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1)鸭绿江 嘉峪关 (2)蒙恬 孟姜女哭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答案不统一) (3)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 5. 误入白虎堂——林冲 大闹飞云浦——武松 火烧翠云楼——吴用 智赚玉麒麟——时迁 6.已界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 被剥夺使用本国语言权利的亡国者 始终眷恋着祖国 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 二、 (一)7. 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
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高大。 8. (1)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2)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小弗郎士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9. 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了他抱有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的痛苦。 (二)10.《济南的冬天》。 11.肃静庄重、激动悲愤 12. “他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13. 春花是春天的花朵,喻指学生。 14. 外族侵略时课堂上老师的表现 对老师祁瑞宣的感情描写 神态和心理 (三)15. 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陆游听来,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的马蹄声是很相似的。 16. 满腔爱国热忱 17. (1)其/实味/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8.犯罪 听说 本来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19.(1)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吗?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倒自讨没趣了。20.晏子是一位机智勇敢、灵活善辩、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的优秀政治家、外交家。 21. 根本原因是他把国家尊严看得最重要,勇敢捍卫祖国荣誉和自身尊严。
第三单元
11. 《背影》
一、 略 二、 略 三、 略 四、 D 五、 略 六、 1. A 2. B 七、 (一)1. 这里指愚蠢,不懂事。 2. 这里指说话得体。 3. 父亲送“我”上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二)1. 略 2. 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3. “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4. 动词如:探、攀、缩、微倾。它们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5. 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写出父亲惦念儿子旅途平安,爱子情深可见一斑。“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是对儿子不谙世情的担心。 6. 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略。 7. 略 八、 1. 不能。“风雨”指自然现象,词重叠后的“风风雨雨”指生活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2. 表现了父亲对“我”细心的关切(父亲怕钱放不妥帖,怕“我”丢失)。 3. 丢脸,不体面。 4. 说明父亲对孩子尽了责,看到了希望,又是为了不让孩子担心。 5. C 6. “希望”与“期望”都指人的某种愿望。“希望”指对某种目的的向往,或指理想所寄托的对象。“期望”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文中“父亲”想儿子成才是一个不断“希望”的过程,而题目所说的“期望”是“父亲”的目的。
12. 《甜甜的泥土》
一、 D 二、 略 三、 1. 玲(铃) 功(切) 2. 止(住) 3. 框(眶) 仓(跄) 4. 侵(浸) 四、 鼓 低 吮 瞅瞅 埋 插 五、 1. 表示想象、推断 2. 表示想象、推断 3. 表示举例 4. 表示比较(说明:比喻必须在两个不同性质事物之间进行,而“梨”和“萝卜”都属水果,不是不同性质的事物,所以它不属于比喻) 5. 表示比喻 六、 略 七、 (一)1. 小亮好久没有享受到母爱了。 2. 不能去掉。因为上一段已经写了小亮沉浸在欢乐之中的情景,这里再写,所以要用“还”。因此,不能去掉。 3. 文中写“好像又看到”的情景一方面是为了说明小亮在父母离异后所受到的痛苦;另一方面为下文写“埋糖”等情节埋下伏笔。 4. 文中写小亮的梦说明小亮向往美好生活,但这只能是一个梦,不能实现。
13. 《人琴俱亡》
一、 B 二、 略 三、 1. 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 2.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昏过去。 四、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两人都患了重病。子猷听不到子敬的病况,猜测他已死,心里非常难过,“了不悲”“都不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篇十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参考答案》
八年级语文(苏教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 《七律 长征》
一、 略 二、 C 三、 1. 五岭 乌蒙 金沙江 大渡河 2. 暖 寒 四、 1. 七律 毛泽东 1935 10 2. 这两句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远征难”三个字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远征”是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是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 3. 一个“暖”字,既写出了五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句中“寒”字可以有多样化的理解:不是指天气寒冷,而是烘托泸定桥险恶的形势,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烘托泸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士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烘托战斗的紧张激烈,寄托对死难烈士的无限哀思。 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 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连绵不断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只不过是像起伏的微波;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眼中,却像滚动着的小小的泥丸。形象地烘托出红军的高大,具体地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困难等闲视之的英雄气概。
五、 1. 腾跃五岭 2. 疾跨乌蒙 3. 巧渡金沙江 4. 飞夺泸定桥 5. 喜踏岷山雪 六、 提示: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历史材料,展开想象,语句流畅,无错别字,描写精彩即可。 七、 1. 略 2. 略 3. 可以说一些前人还没有做到,而我们正在做的比较艰巨的事情。(言之有理即可) 4. 不因此一举,广大的民众不会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还有红军这样一篇大道理。
2. 《〈长征组歌〉两首》
一、 D 二、 略 三、 B 四、 这两个乐章都是用短句突出局势的严峻。《四渡赤水出奇兵》用短句拟写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自然环境;《过雪山草地》用短句渲染自然环境之恶劣,红军生存危机之严重。 五、 1. 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前三句写景,视野广阔,映衬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不畏艰险的高大形象。又如“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它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既流露出作者对红军战士的挚爱之情,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如“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一句,对仗工整,写景、记事、抒情相结合,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钢铁汉”形象。 2. 不能。从诗题“过雪山草地”看,“雪山”在前,“草地”在后;从红军长征的行动看,也是先过雪山,后过草地。另外,如果颠倒了,也不能押韵。(说到一点理由即可) 六、 1. C 2. 交代红军转战川黔边境所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 3. 有必要。“天如火,水似银”细写红军遇到的严酷的自然环境,“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交代了红军四渡赤水、克敌制胜的群众基础。这三句深化了长征组歌的主题。 4. 这两句突出了四渡赤水河战役中红军巧妙运动、出奇制胜的特点。 七、 1. 《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是1965年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30周年而作的,北京部队战友歌舞团首演于北京。 2. 全曲由十个乐章组成。 3. 这部大型声乐作品,采用的是领唱、重唱、齐唱、合唱及乐队的表现形式。 4. 1975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将它摄制成同名音乐艺术片。 3. 《老山界》
一、 1. B A C 2. A C D B 3. A A B 二、 C 三、 1. 风景 2. 迫使,威胁 3. 干脆,表示直截了当 4. 景象 四、 B 五、 1. 涯 崖 2. 饥 肌 3. 斜 邪 4. 洌 冽 六、 (一)1. 时间 2.
山脚 半山腰 3. 陡峭、高峻。 4. 行路十分艰难。 5. 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6. 用赞赏的口吻,抒发了豪迈的情怀。 7. C (二)1. 略 2. 半夜里 山谷 战士 3. B 4. „„还是睡不着。‖天上„„就是寂静。‖耳朵里„„ 冷 高 静 5.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却能平心静气地欣赏眼前景,细听耳边声,可见红军战士的镇定与豪迈。这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不屈的斗志和乐观主义精神,突出了文章中心。
4. 《草》
一、 略 二、 1. 副 2. 驱 3. 竟 4. 详 三、 “最甜”一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甜更美的生活。 四、 C 五、 (尤)犹 (祥)详 (青)清 (身)生 六、 B 七、 1. 运用排比,具体地写出了战士们吃野菜中毒后的惨状。 2. 形象地写出了医生对战友的无限关切之情。 八、 1. 高潮 周副主席 2. 一是肖像描写,表现周副主席虽然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事业极端负责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二是语言描写,这样说是对自己行动的解释,真实地表现周副主席心系战士生命安危的高尚人格。 3. 提示:联想注意自然合理。 4. 例: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九、 1. 无名战士把部队最需要的火柴委托卢进勇带给部队。 2.因为无名战士是在怀着急切的心情等待战友,要把七根火柴托付给他,所以他能先发现卢进勇。 3. 略 4.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不,没„„没用了”“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无名战士两次拒绝卢进勇对他的救助,表明他盼同志到来,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不是为了自己活下去,而是希望把火柴交给同志带给部队,反映了他把革命事业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记住,这,这是,大家的!”“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朴素的语言体现了革命战士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 5. 党证里的火柴“像一簇火焰在跳”,既象征了无名战士一颗火热的心,也象征着这些火柴将燃起一堆堆温暖的火,给部队带来希望。“像擎着一碗贮满水的碗一样”形象地体现了无名战士对火柴的珍惜,凝聚着无名战士牺牲前为革命事业贡献最后一点力量的心愿。手“像一只路标”,形象地表明了无名战士临终前仍不忘红军前进的方向,体现他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念。 6. “模糊”是因为失去战友的悲痛;“清晰”是指对烈士精神的敬仰。
5. 《〈长征〉节选》
一、 略 二、 B 三、 1. 对自己眼花栽倒感到十分无奈,内心产生了一丝凄凉。 2. 写出了彭德怀忍痛枪杀自己战马后难过的心情。 3. 指刘少奇因难走及少食等原因走路艰难、摇摇晃晃。 四、 提示:答案只要符合人物各自的性格,符合剧情的发展即可。 五、 1. 这表明红军战士北上抗日的大无畏的坚定信念,他们可以倒下,可以牺牲,但北上抗日的信念决不动摇。 2. 提示:要抓住彭德怀同志当时的矛盾心理进行揣摩分析。 3. 因为彭德怀同志内心非常痛苦,所以说不下去,省略的话可能是“如今他又要为革命献出生命”。 六、 略
第一单元综合训练
一、 1. quán yâ yùn cù 酣 踉 跄 籁 2. 苟—苛 顾—故 濑—籁 彩—采 3. (1)② 将“就是”改为“就要”,去掉“的过程” (2)③ 在“青少年时期”后添加“有没有”或“能否” 4. (1)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2)极远的又是极近的 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春蚕在咀嚼桑叶 野马在平原上奔驰 山泉在呜咽 波涛在澎湃 5. 提示:从长征的艰难、长征的精神等方面谈理解都可以,有中心,语言通顺即可。 6. 提示:开场白要有称呼,点明活动的目的;结束语要说明活动的意义。语言要简明。 二、 (一)7. 翻山的时间 8. 山脚 半山腰 9. 仰视 俯视 10. 行路十分艰难 11. 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 (二)12. 突出了自然条件的恶劣,与军需处长
的牺牲有着密切的联系,更衬托出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与伟大。 13. 动作描写: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语言描写:“——听见没有?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上来!” 细节描写:将军两腮的肌肉剧烈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14. 通过侧面描写将军的神态、动作的变化,烘托出军需处长的崇高精神和高大形象。 15. 提示:将军对这位已牺牲的伟大红军战士充满了愧疚及深深的崇敬之情。
16. 表达了将军和战友们心中永存的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无比崇敬,是包括我们在内的后来者,对军需处长和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永远的缅怀。 17. “这支队伍的素质怎么样呢?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18. 体现了军需处长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提示:可结合生活实际来讲自己所受到的启示。 19. 不设统一答案,但碑文要简洁、鲜明。示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0. 提示:不设统一答案,但要肯定“长征精神”。观点正确,表达清楚,语句通顺。 (三)21. 大渡河 国民党反动派军队 22. 巧渡金沙江,安顺场渡江,攻打泸定桥。 23. “飞”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红军战士英勇、迅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由衷的敬佩之情。 24. 陡峭的山高高地挺立着。 25. 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26. 从侧面烘托红军的英勇机智。
第二单元
6. 《枣核》
一、 略 二、 (悬)玄 (急)及 (焉)嫣 (励)厉 三、 1. 表明友人是郑重其事的要求,期望十分殷切。 2. 似乎是在感受枣核的分量,显得珍惜。 3. 说明“她”并不追求、迷恋海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海外高度的物质文明冲淡不了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 四、 D 五、 1. 表现了旧时同窗急不可待地想拿到那几颗生枣核的心情。 2. 用“一„„就„„”的句式强调了旧时同窗游子思乡之情的浓烈和深沉。 六、 略 七、 要点:(1)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 (2)祖国欣欣向荣的局面对海外游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八、 1. 意思 2. (1)急于让别人理解自己的思乡之情。(2)每逢佳节倍思故乡。 3. 儿女长大成人,家庭设施齐全,事业兴旺发达。 4. C 5. B
6. 身在异国,心系故土。 7. 这一串动作是人物思乡的动作,饱含着眷恋故土的深情。假如删去这些动作,变为冷冷的陈述,也就失去了句子的表达作用。
7. 《最后一课》
一、 略 二、 法 都德 第一 真实性 心理活动 心理 肖像 语言 动作 三、 1. 拟人 2. 比喻 3. 反复 四、 A 五、 B 六、 1. 韩麦尔先生 2. 动作描写 3. 韩麦尔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 七、 略 八、 (一)1. C 2. C 3. 韩麦尔先生带着爱国情感谆谆教诲,“我”怀着爱国情感认真领悟。 (二)1. 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2. 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8. 《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 略 二、 1. 眷恋 2. 求救 3. 颗 三、 A 四、 蓝(篮) 浆(桨) 忙(麻) 五、 B 六、 充分说明钱学森的重要价值,预示钱学森回国道路的艰难,同时反衬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七、 1. 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2. 这组关联词表现了不准钱学森回国态度的坚决,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 八、 1. 他是“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他“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并与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
题”。 这些赞扬和评价钱学森的话都是从侧面表现了钱学森在火箭技术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因为钱学森的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美国空军的战斗力。 2. 不能。因为原文是按照钱学森在这些科学领域的作用和地位由轻到重排列的。 3. “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4. 不离题。写这些内容是用来衬托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深切。 九、 1. 一是美国移民局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他;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 2. 这种变相软禁的生活,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3. 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的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 从侧面表现钱学森始终眷恋着祖国。 十、 略
9. 《古诗四首》
一、 略 二、 A 三、 1. 文中指战乱 2. 躺着不动 3. 还想着 4. 夜深 5. 泛指兵器 6. 指史册 四、 C 五、 B
六、 D 七、 诗人斥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实用意是讥讽那些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八、 1. D 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 3. “感时”指首联的内容,“恨别”指“家书抵万金”。承上启下作用。 4. 忧国思家的情感。 九、 1. 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作者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作者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2.“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一指地名,二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惶恐滩头说惶恐”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零丁洋里叹零丁”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前半句写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后半句写个人命运如风吹雨打的浮萍,无所依托。这两句连用,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4. 前三联书写了国破家亡之痛,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尾联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身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慷慨激昂,表明了诗人为国献身的自豪与无谓,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孙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 十、 1. (1)自己不感到悲哀 (2)还 (3)守卫 (4)深夜 2. 前两句运用对比的写法,将“僵卧孤村”的衰老之状与“为国戍轮台”的不减壮志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诗人的爱国热情是终其一生的。 3. 一方面交代了特定而真实的时间和环境,另一方面这种特定的时间和环境又象征着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如同风雨飘摇的海上孤舟,随时都有覆灭的危险。 4. 说明诗人始终有着一颗抗金杀敌、保家卫国的爱国之心。
10. 《晏子使楚》
一、 略 二、 1. 出使 2. 对„„说 3. 熟练 4. 将要 5. 用 6. 犯罪 7. 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8. 到 9. 偷窃 10. 本来 11. 只 12. 果实 三、 A 四、 1. 近旁的人,指近侍 左和右两方面 2. 它的果实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含转折之意) 3. 辱 疾病 五、 B 六、 1.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 2.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七、 1. 曷 何 什么 熙 嬉 开玩笑 2. 略 3. 苦笑。从楚王的语言“寡人反取病焉”可以看出。 4. 好。晏子的回答十分巧妙,用生活中
的事物“橘”、“枳”巧妙设喻,极具说服力,而且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5. D 6. 齐 楚 不盗之民 盗贼 7. C
8. 晏子是一个善于辞令,机敏过人的人。(其他意近也可) 9. 因为他知道晏子很会说话,很会外交,想找机会羞辱他,试探他。 10. 叙述晏子出使楚国,用辞令战胜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表现了他外交上的机智。 11. 让楚王看见并借此侮辱晏子。 12. 先预设抓住齐人偷盗的情境,当晏子到来时,故意带到楚王面前,以此影射齐人都善偷,从
而戏弄晏子。 13. 以橘树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 14. 晏子外交特点:擅长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
第二单元综合训练
一、 1.跷 嫣 掐 诧 兜 duó xiã shù 2. C 3. (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或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人生自苦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4. (1)鸭绿江 嘉峪关 (2)蒙恬 孟姜女哭长城 不到长城非好汉(答案不统一) (3)长城是我心中的彩虹。 5. 误入白虎堂——林冲 大闹飞云浦——武松 火烧翠云楼——吴用 智赚玉麒麟——时迁 6.已界风烛残年的海外游子 被剥夺使用本国语言权利的亡国者 始终眷恋着祖国 维护国家尊严、不辱使命 二、 (一)7. 韩麦尔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我”觉得他形象高大。 8. (1)烘托了教室里的爱国气氛。 (2)刻画出孩子们对祖国语言的热爱。 (3)小弗郎士的联想是他嘲笑普鲁士侵略者强迫他们学德语的愚蠢。 9. 韩麦尔先生的举止和表情一方面表现了他抱有祖国必胜的信念,另一方面表现了他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感到极大的痛苦。 (二)10.《济南的冬天》。 11.肃静庄重、激动悲愤 12. “他一向镇定„„现在,他的手在袖口里颤起来。”做亡国奴的苦痛使他失去了平时的镇静,他痛苦得已经控制不住感情了。 13. 春花是春天的花朵,喻指学生。 14. 外族侵略时课堂上老师的表现 对老师祁瑞宣的感情描写 神态和心理 (三)15. 铁马冰河入梦来 在陆游听来,窗外的风雨声与战场的马蹄声是很相似的。 16. 满腔爱国热忱 17. (1)其/实味/不同。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8.犯罪 听说 本来 到(指到尊长那里去) 19.(1)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老百姓善于偷盗吗? (2)圣人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我反倒自讨没趣了。20.晏子是一位机智勇敢、灵活善辩、不畏强暴、不辱使命的优秀政治家、外交家。 21. 根本原因是他把国家尊严看得最重要,勇敢捍卫祖国荣誉和自身尊严。
第三单元
11. 《背影》
一、 略 二、 略 三、 略 四、 D 五、 略 六、 1. A 2. B 七、 (一)1. 这里指愚蠢,不懂事。 2. 这里指说话得体。 3. 父亲送“我”上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二)1. 略 2. 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3. “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4. 动词如:探、攀、缩、微倾。它们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 5. 如:“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写出父亲惦念儿子旅途平安,爱子情深可见一斑。“进去吧,里边没人”是细心的关照,是对儿子不谙世情的担心。 6. 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略。 7. 略 八、 1. 不能。“风雨”指自然现象,词重叠后的“风风雨雨”指生活道路的艰辛与坎坷。 2. 表现了父亲对“我”细心的关切(父亲怕钱放不妥帖,怕“我”丢失)。 3. 丢脸,不体面。 4. 说明父亲对孩子尽了责,看到了希望,又是为了不让孩子担心。 5. C 6. “希望”与“期望”都指人的某种愿望。“希望”指对某种目的的向往,或指理想所寄托的对象。“期望”指预期要达到的目的。文中“父亲”想儿子成才是一个不断“希望”的过程,而题目所说的“期望”是“父亲”的目的。
12. 《甜甜的泥土》
上一篇:关于一个人孤单的句子
下一篇:一篇优美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