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一
《黎明的灯光》
《黎明的灯光(转载)》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我的卧室是朝南的,我的床紧接着北墙,从枕上总能看见前面那一座五层楼的宿舍,黑暗中就像一堵大灰墙似的。 近来睡眠少了,往往在黎明四、五点钟醒来,这时天空沉黑,万簌无声,而我的心潮却挟着百感、汹涌而来……长夜漫漫,我充分地体会到了古人诗文中所说的“秋宵不肯明”的无聊滋味。 这时对面那座楼上忽然有一扇窗户亮了,这一块长方形的桔红色的灯光,告诉我,我不是一个独醒的人!我忽然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白天,我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在我们楼前奔走踢球的男孩子,和在我窗外的松树和梨树之间拴上绳子跳橡皮筋的女孩子,他们和我打招呼时,常常往前面一指说:“我们的家就在那座楼上,你看那不是我们的窗户。” 从这扇发光的窗户位置上看去,我认出了那是央金家的盥洗室,这个用功的小姑娘,一早就起来读书了。 渐渐的一扇一扇的窗户,错错落落的都亮了起来,强强,阿卜都拉也都起来了,他们在一夜充分的休息之后,正在穿衣、漱洗,精神抖擞的准备每天清晨的长跑。 这时天空已从深灰色变成浅灰色,前面的大楼已现了轮廓,灯光又一盏一盏的放心的灭了。天光中已出现了鱼肚白色,灿烂的朝阳,不久就要照到窗前的书桌上了。 灯光已经完成了它的“阳光先行者”的使命,我也开始了我的宁静愉悦的一天。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二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一项是 ( ) A .玄.虚(xuán) 诘.难(jié) 豁.然贯通(huò) B .诓.骗(kuāng) 狡黠.(jié) 开卷.有益(juàn) C .藻饰.(shì) 伦.理(lún) 咬文嚼.字(jiáo) D .滞.碍(zhì) 诚意.(yì) 袖.
手旁观 (xiù) 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诚意 滞碍 吹毛求疵 持之以桓 B.模式 素材 狂忘自大 因小失大 C.汲取 创意 不求甚解 咬文嚼字 D.推敲 怡情 轻而一举 不言而喻
3 .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 六七十岁的老人尚且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___________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呢? ② 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___________。 ③ “神州 6 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__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 A .何况 景观 揭开 B .况且 景致 揭露 C .何况 景致 揭露 D .况且 景观 揭开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受同事们的好评。 B 办公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吃饭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 C 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 .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B .我们必须随时纠正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C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们教育太深刻了。 D .在校篮球比赛中,三班被我们班打败了。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 B.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C.例如打球有利于腰肾,射箭可扩胸利肺,散步则有助于消化,骑术使人反应敏捷,等等„„ D.《大学》本身就说,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使人能达到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的目的,从而追求儒家的最高理想——平天下。
7、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论读书》是一篇杂文,作者是英国的哲学家培根。 B.马南部是邓拓的笔名,《不求甚解》选自《燕山夜话》。 C.《论读书》是论述读书的学习的目的、学习方法,阐述读书的重要作用。 D.《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先破后立,层层论证。
8.根据上下文意,文章开头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_________。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 .一片光明,一片温馨,一片灿烂 B .一份浪漫,一份爱心,一份欣慰 C 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D 一点安慰,一点潇洒,一点启示 9.下列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 ②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
③实验的过程不是毫无选择的测量,它需要有小心具体的计划。 ④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 A.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10 .名句填空。
(1)过尽千帆皆不是,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欲语泪先流。
(3)___________ _,燕然未勒归无计。
(4)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6) ,日高人渴漫思茶。 11.根据句意,再举一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名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一部分人尚可,倘若加之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② 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
能证明作者论点的论据是什么? 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 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秋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
12 .这段文字中,作者明确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
新生路。”这里的“新生路”指什么?
14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法 B .正反对比论证法 C .引用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15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请举出历史上的这些人(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他们有确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中的“他们”都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文中第 1 段“也并非”“只不过”“罢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①“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生蒂固。事实上,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因此,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18.这段文字的观点是什么? 19.文中有一句指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的危害性,请找出这句话。 20.在课堂上,当你发现自己的意见和老师的不同,你会怎么做? 21.这一段文字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中加横线的“这一点”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除他们外,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和文学家的作品? ①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幢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 ③ 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莽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
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的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
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 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 悟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2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 .第 ④ 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 .作者在第 ③ 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 D 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 25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 , “真诚是水” ?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 .第 ④ 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请以“勤奋是”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请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 一、1、B 2、“此”改为“疵” “胜”改为“甚” “帝”改为“蒂” “桓”改为“恒” 3、A 4、C 5、D 6、C 7、(1)千树万树梨花开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差之毫厘 (4)来者犹可追 (5)悠然见南山 (6)必有近忧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略 8、前所未有 9、略 10、略 二、(一)1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A 13、排比、反语、比喻。屈原、岳飞。
14、指并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民,即广大的中国人民。 15、略
(二)16、B
17、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
切误解。
18、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等) 19、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 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三、略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三
《2014初三语文上册第4单元检测题(有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慨叹(kǎi) 脊梁(jǐ) 抹杀(mǒ) 孜孜不倦(zī)
B.玄虚(xuán) 戳穿(chuō) 罗迦(jiā) 根深蒂固(dì)
C.宰相(zǎi) 搽粉(cuō) 倘若(tǎng) 味同嚼蜡(jué)
D.机械(xiè) 诬蔑(wū) 琐屑(suǒ) 吹毛求疵(cī)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空间筛选。
B.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D. 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故宫博物院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5.根据上下文意,文章开头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 (2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_________。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 .一片光明,一片温馨,一片灿烂 B .一份浪漫,一份爱心,一份欣慰
C .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D .一点安慰,一点潇洒,一点启示
6.综合性学习:(4分)
1) 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写两条)(2分)
2) 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几种活动形式来开展?(说出二种 )(2
分)
7.古诗词默写。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1) 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 ,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
(5) ,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8—10题(6分)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 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①对此我完全赞同。②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 而活用知识的态度
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 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 “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二)阅读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回答11—15题.(16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 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
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 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 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确立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12.文章由直接反驳转到间接反驳起过渡作用的是第几段?它在内容上是怎样承上启下的?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
13.联系全文,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的共同特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C.他们前仆后继的战斗。 D.他们总不为大家所知道。
14.文章⑦—⑨段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今天的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国民的自信力,请依照例句按要求续写。(5分 ) 例句:杨利伟,用自信的挥手代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度;
续写: , ;
, . .
(三)阅读议论文《谈自立》一文,回答16—19题.(18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的庇护去自立吧!
16.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6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
2014年秋季期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 单元检测题(B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C(搽粉chá,味同嚼蜡jiáo。) 2.C(至—致。)
3.D(栩栩如生:指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多用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用在
此处不合适。)
4.B(A.“总是时 间和空间筛选”缺宾语,在“筛选”后加上“的结果”;C.前后不一致,应去掉“否”;D.否定词“不”误用。) 5.C
6.1)答案示例:(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塑造我们健康 、美好的心灵。(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让大家喜欢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只要写出其中两条,即可给2分)
2)答案示例:(1)举行一次读书问卷调查 (2)请新华书店到学校搞一次书展(3)请作家作一场“走进名著”报告会 (4)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交流会” (5)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演讲会” 等(只要写出其中两条,即可给2分)
7.(1)村南村北响缲车。(2)人比黄花瘦。(3)生子当如孙仲谋。(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5)官船来往乱如麻。(每个空格1分,共6分。每写错或多、少一个字,该空格不给分)
二、阅读 理解(40分)
(一)8.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2分)
9.不能。改后效果要差些,因为原句是否定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2分)
10.10.放在①②之间最合适。(2分)
(二)11.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2分)。确立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2分)。
12.第⑥段(1分)。内容上先说“自欺”在现在的危害日见明显,承接上文错误观点“中 国人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分),“然而”一转,提出正确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引出下文论证(1分)。 13.D(2分)
14.表达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2分)
15.刘翔,用自信的步伐跑出了110米栏的“中国速度”;李宁,用自信的火炬点燃了北京 奥运的同一个梦想。是当代中国的脊梁 。(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内容相关,末句为总结句。5分,每空一分。)
(三)1 6.论证方式:立论(2分)。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2分)。论证方
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分)。
17.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2分),最后归纳强调论点(1分)。
18.(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2分)(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2分)(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19.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4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四
《初三语文试卷》
九年 级 语文 试 卷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2分)
A、汲取(jí)嗔怪(zhēn) 根深蒂固(dì) B、狡黠(xiá) 诓骗(kuāng) 一抔黄土(póu) C、抽噎(yè) 诘难(jié) 矫揉造作(jiāo) D、劝诫(jiè) 肺腑(fù) 豁然贯通(huō)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 B、三年时光匆匆离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禁潸然泪下。。 C、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D、《红楼梦》是一部脍炙人口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4、根据上下文文意,下面句中横线上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2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 。因为从家家户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B、一种光明,一种温馨,一种灿烂 C、一种浪漫,一种爱心,一种欣慰 D、一种安慰,一种潇洒,一种启示 5、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 。 6、名著导读填空。(2分) 《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 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 7.默写。(8分) (1) ,闻者为悲伤。 (2) ,人迹板桥霜。 (3) ,只有香如故。 (4)池上碧苔三四点, 。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页(共8页) (5)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充分表达了子自己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 。 (6)《渔家傲》正面揭示自己和征人们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
二、综合性学习活动(10分)
班级开展“共建绿色家园”的专题活动,请你参与。 【绿色倡议】(1分)
8、下面是班级倡议书的部分内容,请你找出画线部分有语病的一处。( )
(A)共建绿色家园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我们深刻认识到,(B)环境治理一定要避免不能陷入污染一治理一再污染的恶性循环。这就需要从源头治理南京的山水。为了保护城市的“绿肺”,(C)许多机构已于去年底提交了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方案。作 为中学生,(D)我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为建设绿色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色行动】(2分)
9、下面是赵建同学有感于这次活动写的一篇随笔,请你根据语境为文中空缺处填写恰当的词。 在共建绿色家园的历程中,我们有大多的感动。 责任,感动着我们。改善城市形象,让环境更美好,让生活更舒心,这份责任激励大家迎难而上,负重拼搏。 (1) 感动着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机关干部到普通市民,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共 同诠释“绿色洛阳”的内涵。 (2) ,感动着我们。树上的小鸟多了,水里的游鱼多了;大街小巷整洁多了,邻里相处和睦多了。如果留心,类似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 10、语言运用——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2分) 备选成语:卧薪尝胆 守株待兔 精卫填海 锲而不舍 悬梁刺股 艰苦卓绝 直言不讳 坚持不懈 执着的故事不老——愚公移山,夸父逐日,__________;执着的人物不朽——闻鸡起舞的祖逖,__________的勾践,面壁静修的达摩。执着是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 11、语言运用——(听话要听懂其主要意思,读文章也要能提炼其主要信息。) 阅读下列三则材料,从各个材料中分别提炼出一个观点,再归纳出一个总观点,
并用简明的文字表述出来。 (1)蒲松龄的自勉联:蒲松龄从小就刻苦学习,极富才华,可是多次应试,却榜上无名。他把满腹忧愤化作一腔激情,写下了这样一副对联以自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并没有因考场失意而消沉,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不朽的名著——《聊斋志异》。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一名高考落榜的高中毕业生,来到武汉市的一个老知识分子家中当保姆。她除了干家务外,还利用空余时间向两位老人学习日语。两年后,她考取了留日公费生,东渡日本深造。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2页(共6页)
(3)爱迪生花了整整十个年头,经过了五万次左右的实验,发明了蓄电池。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上述三则材料的总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珍珠项链(13分)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11)“什么事?”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因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3页(共8页) (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您应该去叫保安。”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1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限在25字以内)(2分) 本文叙述了 的故事。
13.这篇叙事散文以 为线索。请细读全文,在下
受赠珍珠项链 —— 感叹珍珠项链 14.本文采用 的记叙方法,其内容从“ ”起,到“ ”止。这种写法的好处是: 。(4分) 15.细心的你已发现第7自然段在人称使用上发生的微妙变化:依据上文,本段的三个“我”应为三个“她”,而作者却让“母亲”改用“我”来叙述。这种人称变化的表达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16.“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这句话的深层含义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17.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二)习惯成自然 叶圣陶 (12分)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再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4页(共6页)
·············
· · · · · · · 线 · · · 号··座··· · · · · · · · · · · · · · · · · · 场··考··· · · · · · · · · · · ··
封 级··班··· · · · · · · · · · · · · · · · · · · 名··姓·················密···
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
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厌”,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18.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句子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9.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1分)?意在阐明什么? (2分)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20.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1.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 (2分)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
四、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0——14题。(共10分)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 晋明帝数岁,坐元帝①膝上。有人从长安②来,元帝问洛下③消息,潸然流涕④。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⑤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⑥?”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⑦。”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⑧?”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元帝:司马睿,其长子司马绍后继位为明帝。 ②长安:西晋的封国,此时的长安已失守。 ③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 ④潸然流涕:不自觉地流下了眼泪。潸(shān),流泪的样子。涕,眼泪。 ⑤东渡:晋元帝为琅琊王时住在洛阳,好友知天下将要大乱,就劝他回到自己的封国,镇守建康,意欲建立一个复兴帝室的基地,这就是所谓的“东渡”。 ⑥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个更远?意谓,认为。 ⑦居然可知:根据这一点可以知道。 ⑧邪(yé):同“耶”。 9.解释句中黑体字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3)明帝问何以致泣____________ (4)元帝异之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具以东渡意告之。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 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12.[甲][乙]两文都主要以 描写来表现人物。[乙]文这个小故事表现了明帝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五、古诗鉴赏(5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27、文中的“ ”字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1分)
2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怎样的一种心理矛盾?(2分)
29、“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6页(共6页)
六、作文(50分)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分____ 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7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8页(共6页)
☆☆☆☆☆☆☆☆☆☆☆☆☆☆☆☆☆☆☆☆☆☆☆☆☆☆☆☆☆☆☆☆☆☆☆☆☆☆☆☆☆☆☆☆☆☆☆☆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9页(共8页) 九年级《语文》试卷 第10页(共6页)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五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一项是 ( ) A .玄.虚(xuán) 诘.难(jié) 豁.然贯通(huò) B .诓.骗(kuāng) 狡黠.(jié) 开卷.有益(juàn) C .藻饰.(shì) 伦.理(lún) 咬文嚼.
字(jiáo) D .滞.碍(zhì) 诚意.(yì) 袖.手旁观 (xiù) 2 .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怀古伤今 吹毛求此 不求胜解 狂妄自大
3 ① 六七十岁的老人尚且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___________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呢?② 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___________。
③ “神州 6 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__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A .何况 景观 揭开 B .况且 景致 揭露 C .何况 景致 揭露 D .况且 景观 揭开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受同事们的好评。 B .办公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吃饭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C .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 .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B .我们必须随时纠正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C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们教育太深刻了。 D .在校篮球比赛中,三班被我们班打败了。
6 .根据上下文意,文章开头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_________。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 .一片光明,一片温馨,一片灿烂 B .一份浪漫,一份爱心,一份欣慰C .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D .一点安慰,一点潇洒,一点启示7 .名句填空。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____________,谬以千里。
(4)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6)人无远虑,_________________。 (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中,以梦幻的形式抒发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表述义。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 56 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__________________。
9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有的歌手演唱水平很高,但因不知陶潜、施耐庵为何许人,或不了解一些历史、政治常识等而痛失大奖。对此,观众评论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句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名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
(一)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一部分人尚可,倘若加之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1 .这段文字中,作者明确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法 B .正反对比论证法 C .引用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1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请举出历史上的这些人(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他们有确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中的“他们”都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第 1 段“也并非”“只不过”“罢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真诚
①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幢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 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秋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
③ 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莽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的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 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 悟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6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 .第 ④ 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 .作者在第 ③ 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
D .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17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 , “真诚是水” ?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第 ④ 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以“勤奋是”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储蓄人生
雁鸣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选自 《 时文阅读 》 ,有改动)
20 .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揣摩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替代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句子。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22 .第四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还可以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请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 一、1、B 2、“此”改为“疵” “胜”改为“甚” “帝”改为“蒂” “桓”改为“恒” 3、A 4、C 5、D 6、C 7、(1)千树万树梨花开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差之毫厘 (4)来者犹可追 (5)悠然见南山 (6)必有近忧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略 8、前所未有 9、略 10、略 二、(一)1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A 13、排比、反语、比喻。屈原、岳飞。
14、指并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民,即广大的中国人民。 15、略
(二)16、B
17、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
解。
18、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等) 19、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 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三)20、亲情、友情、学识。 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
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21、回报(真正的好处) 连友情本身都会失去。 22、不断增加、丰富。 要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 23、略
(四)24、甲:问能解惑知新 乙:生活中需要思索
25、论证方法上的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不同的
是乙文还运用了比喻论证。
26、示例:发明大王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的试验失
败,终于,他成功了。 27、略 三、略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六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卷)
姓名:_____________ 班级 学校
一、基础知识积累(27分)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一项是 (3分 ) A 玄.虚(xuán)诘.难(jié)豁.然贯通(huò)B诓.骗(kuāng)狡黠.(jié)开卷.有益(juàn) C藻饰.(shì) 伦.理(lún) 咬文嚼.字(jiáo) D滞.碍(zhì) 诚意.(yì) 袖.手旁观 (xiù) 2 .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A吹毛求此( )B不求胜解( ) C根深帝固( ) D持之以桓( )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罗迦·费·因格,是美国实业家。 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者丁肇中,是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C.《不求甚解》作者邓拓,代表作《燕山夜话》。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作者鲁迅,原名周作人。 4.对标点符号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破折号表示转折) B.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引号表示讽刺、否定) C.“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省略号表示思考在进行)
D.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问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括号表示解释、说明) 5.下面文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3分)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6 .根据上下文意,文章开头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3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_________。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 .一片光明,一片温馨,一片灿烂 B .一份浪漫,一份爱心,一份欣慰 C .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D .一点安慰,一点潇洒,一点启示 7.按要求修改下面短文。(4分)
勇敢的人才能创造事业。①如果一个人走路怕摔,吃饭怕噎,那还谈什么事业!当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十几个庄稼汉,他们在全国率先搞起了联产责任制。②小岗村的人就是凭敢
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敢,开辟了新天地。记得小泽征尔,这位著名的日本指挥家,在参加一次国际比赛时,③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意错误,他两次直截了当地说:“错了!一定是乐谱有错!”顿时,评委们报以热烈的掌声。④生活犹如激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游过去;⑤事业犹如高山,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翻越。 标有序号的五个句子有两个是病句。 (1) 句(填序号)中的“ ”应改为“ ”。
(2) 句(填序号) “ ”应改为 。
8、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3分) 上联:译著堂未成荫,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二、阅读理解运用( 73分)
(一)(20分)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一部分人尚可,倘若加之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9.这段文字中,作者明确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分) 10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3分)
A .举例论证法 B .正反对比论证法 C .引用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1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请举出历史上的这些人(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 _。(6分) 12.“他们有确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中的“他们”都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3.为什么说称他们为中国的“脊梁”,你如何理解?(5分)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9分)①就读书而言,泛读浏览是不可少的,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选择一部分最重要的著作加以精读和背诵。 ②这是被古今中外许多人的成功经验证明的。
③宋朝欧阳修的散文继承了韩愈等散文大家的风格,语言平易清新,更富于抒情色彩和诗的蕴味。他的后人说他小时候是在背诵了古人许多优秀诗作后才开始写诗的。稍大后靠借书
来读,对有些书则是边抄边读,细细咀嚼,如此,书未抄完,已能成诵。毛泽东曾介绍他五读《红楼梦》的经验:“先当故事读,后当历史读。”并且告诉身边的同志说:“《红楼梦》要读五遍才有发言权。”列宁曾指出:“应该有系统地学习一些东西,否则像这样泛泛地‘读书’是没有什么益处的。”又说:“第一次阅读时不明白的地方,下次再读的时候,或者后来从另一方面来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明白的。”前人的这些实践和论述都深刻地阐明了精读背诵在读书中的重要地位。具体而言,精读和背诵有助于你透彻地理解著作的内容,从而丰富你的学识。
④我自己在十几年的实践中常常感到,对于有些重要著作,必须反复阅读,甚至达到“背诵如流、烂熟于心”的程度,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其中的观点解决教学与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我曾多次有过这样的经验:想用某本书中某一观点说明某一问题时,发现那个观点在自己的记忆中并不清晰,又没有作下笔记,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我后来下决心精读背诵了一批重要著作,这种“找不到钥匙”的现象才大大减少了。
⑤精读和背诵典范著作对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的效果。第一,可以吸取典范作品先进的思想和美学理想,充实自己写作的内容。第二,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式,使自己笔下消去简陋,增添文采。第三,可以学习布局谋篇的技巧,加强自己作品的表现力。古人将这个规律总结为:多下苦功夫读些书,作文时就从容不迫。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5.“但读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句中的“理想的效果”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6分) (1) (2) (3)
16.选出与毛泽东、列宁有关读书的论述意旨最相近的一项( )(3分) A.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B.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D.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7.“那感受就像要开门又找不到钥匙一样”中的“门”和“钥匙”各比喻什么?(4分) (1)“门”: (2)“钥匙”:
18.第三自然段中使用的几个论据是依据什么顺序安排的?用文中的一个短语回答。(3分) (三)储蓄人生 雁鸣(19分)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
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
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
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19.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和___ ____。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分) 20 .揣摩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替代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句子。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______ ________,而且_____ ________。(4分) 21 .第四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2.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还可以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四)(15分)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sì)子可辅,辅之;如其子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胘(gōng)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之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23.翻译句子。“臣敢竭股胘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4分)
译文: 24.请用一个历来为人们称赞诸葛亮的成语,来评价诸葛亮这个人物的高风亮节: 。(3分)
25.我们学过的《出师表》文中最能表达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思想感情的一句是: 。(3分)
26.《出师表》一文中有“深追先帝遗诏”句,请写出刘备给后主遗诏中的一句名言: , 。(5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七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积累及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一项是 ( ) A .玄.虚(xuán) 诘.难(jié) 豁.然贯通(huò) B .诓.骗(kuāng) 狡黠.(jié) 开卷.有益(juàn) C .藻饰.(shì) 伦.理(lún) 咬文嚼.
字(jiáo) D .滞.碍(zhì) 诚意.(yì) 袖.手旁观 (xiù) 2 .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怀古伤今 吹毛求此 不求胜解 狂妄自大
3 ① 六七十岁的老人尚且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___________我们这些年轻学生呢?② 三峡库区蓄水后,人们将看到“高峡出平湖”的壮丽___________。
③ “神州 6 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返回,_________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新篇章。A .何况 景观 揭开 B .况且 景致 揭露 C .何况 景致 揭露 D .况且 景观 揭开 4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受同事们的好评。 B .办公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吃饭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C .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 .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有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我们进一步搞好学习的重要前提。 B .我们必须随时纠正和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C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们教育太深刻了。 D .在校篮球比赛中,三班被我们班打败了。
6 .根据上下文意,文章开头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_________。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 .一片光明,一片温馨,一片灿烂 B .一份浪漫,一份爱心,一份欣慰C .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D .一点安慰,一点潇洒,一点启示7 .名句填空。
(1)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3)____________,谬以千里。
(4)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_____。 (5)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6)人无远虑,_________________。 (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中,以梦幻的形式抒发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写出一句古诗文中描写夏季景物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下列句子的表述义。
这是美国宇航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事故,是美国进行的 56 次载人宇宙飞行活动中发生在空间的第一次大灾难。__________________。
9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举办的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增加了综合素质测试的内容。有的歌手演唱水平很高,但因不知陶潜、施耐庵为何许人,或不了解一些历史、政治常识等而痛失大奖。对此,观众评论不一。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要陈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根据句意,再举两个例子,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有勤,才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佳话,也才有了世界文化史上十大名人之一的名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
(一)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 … 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又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心,用以一部分人尚可,倘若加之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11 .这段文字中,作者明确提出的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这段文字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 .举例论证法 B .正反对比论证法 C .引用论证法 D .比喻论证法
13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请举出历史上的这些人(至少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他们有确信”“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中的“他们”都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中第 1 段“也并非”“只不过”“罢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说真诚
① 曾几何时,我们渴望辉煌与成功,富于幻想与幢憬。然而,当岁月为我们的人生之树又增添一圈崭新的年轮时,我们却愈来愈感到首先需要的是真诚。因为真诚是火,当心与心之间横着樊篱时,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引导心灵共同拥抱美好与真情;真诚是水,当思想里积起种种难以沟通的障碍时,它会洗去一切误解,在不同的思想之间串流一条理解的小溪。
② 真诚的人坚强自信,乐观向上,在他们眼里,困难是胜利的前奏,失败是成功的信号;真诚的人从善如流,热情大方,生活里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实践中乐于助人,行为高尚;真诚的人嫉恶如仇,崇尚真理,他们是现实生活的清洁工,又是良好社会秋序的交通警;真诚的人潇洒自在,人格高尚。真诚像春天的明媚阳光,即使有的地方普照不到,也会把温暖辐射到那里。 、
③ 缺乏真诚,心灵里会生长莽蒂与隔膜,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没有真诚,生活会失去美好,变得虚伪与沉重,社会里也将失去纯真与同情。向往真诚而不知其内涵的人,将永远无法做到真诚。只知真诚却在行动上另是一套的人,只是在关键时期用它来伪饰自己的言行。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是真诚,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也不是真诚。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只有思想上达到并保持一种毫无顾虑、毫无压抑的至高、至善的境界时,方能自然流露真诚。这犹如青春对于人生,只有心中的“天线”不断从天上人间接收美好、欢乐、勇气和力量的信号,才能青春永驻,风华长存。哪怕古稀高龄还能年轻,因为他的思想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
④ 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把虚伪斩断,让非分的欲望、灰色的思想一起付之流水,从而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就像杜甫,身居陋室,喊出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像范仲淹,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而今有多少人,虽然很会使用“外交辞令”,却令人一眼看穿其虚假的本质;又有多少人,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人们终于明白,真诚金钱不换,真诚巧语难当。
⑤ 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真诚是感情里的一支劲歌,真诚是奋斗中的一叶风帆。
⑥ 悟守真诚,它会帮我们创造金色的人生。 16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开篇提出了我们“首先需要的是真诚”的观点,接着具体阐释什么是真诚,然后进一步论述了怎样做到真诚。
B .第 ④ 段画线句“虽然拥有太多的钱财,却不能买到一丝真诚”一句,揭示了真诚与金钱互不相容的对立关系。
C .作者在第 ③ 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诚需要忘我,需要付出”的观点。
D .本文观点鲜明,感情充沛,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语言精练、生动、富有感染力。17 .为什么说“真诚是火” , “真诚是水” ? (可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 .第 ④ 段引用杜甫和范仲淹诗文中的名句论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请以“勤奋是”为开头,仿照“真诚是理想里的一朵白云,真诚是生活中的一泓清泉”写两个句子。
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勤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储蓄人生
雁鸣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选自 《 时文阅读 》 ,有改动)
20 .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揣摩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替代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句子。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22 .第四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文章说“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你认为还需要储蓄什么?请写出一点并简要说明理由。还可以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
有位名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请以“兴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600字。
附:参考答案 一、1、B 2、“此”改为“疵” “胜”改为“甚” “帝”改为“蒂” “桓”改为“恒” 3、A 4、C 5、D 6、C 7、(1)千树万树梨花开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差之毫厘 (4)来者犹可追 (5)悠然见南山 (6)必有近忧
(7)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8)略 8、前所未有 9、略 10、略 二、(一)11、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12、A 13、排比、反语、比喻。屈原、岳飞。
14、指并未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民,即广大的中国人民。 15、略
(二)16、B
17、真诚是火,因为它会焚去所有的阻隔;真诚是水,因为它会洗去一切误
解。
18、真诚就要把心胸扩展(或多一点善心美意,多一些热情奉献等) 19、攀登知识高峰的阶梯 遨游知识海洋的航船
(三)20、亲情、友情、学识。 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
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
21、回报(真正的好处) 连友情本身都会失去。 22、不断增加、丰富。 要用新知识替代旧知识。 23、略
(四)24、甲:问能解惑知新 乙:生活中需要思索
25、论证方法上的相同点是两篇文章都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不同的
是乙文还运用了比喻论证。
26、示例:发明大王爱迪生,在试制电灯的过程中,经受了几万次的试验失
败,终于,他成功了。 27、略 三、略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八
《普通话实训》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九
《语文九年级第4单元》
2014年秋季期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 单元检测题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训练时间: 60分钟,赋分60分)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慨叹(kǎi) 脊梁(jǐ) 抹杀(mǒ) 孜孜不倦(zī) ....
B.玄虚(xuán) 戳穿(chuō) 罗迦(jiā) 根深蒂固(dì) ....
C.宰相(zǎi) 搽粉(cuō) 倘若(tǎng) 味同嚼蜡(jué) ....
D.机械(xiè) 诬蔑(wū) 琐屑(suǒ) 吹毛求疵(cī) ....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B.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C.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至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3.下面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 ...
B.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
了整体。
C.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D.由于作者当过多年中学语文老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栩栩如生。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名著不管是不是够格,总是时间和空间筛选。
B.互联网上的资料不仅丰富,而且查起来方便快捷。
C.同学们对自己能否取得好成绩,充满了信心。
D.为了防止失窃事件不再发生,故宫博物院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5.根据上下文意,文章开头空白处应填入的一组短语是( ) (2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_________。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来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A .一片光明,一片温馨,一片灿烂 B .一份浪漫,一份爱心,一份欣慰
C .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 D .一点安慰,一点潇洒,一点启示
6.综合性学习:(4分)
1) 如果你是“读书活动”的组织者,请你谈谈活动的目的。(写两条)(2分)
2) 如果你来主持本次活动,你会采取哪几种活动形式来开展?(说出二种 )(2分)
7.古诗词默写。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6分)
(1) 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浣溪沙》)
(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
(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南乡子 登
京口北固亭有怀》)
(4) , ,当时奢侈今何处?《张养浩《山坡羊 骊山怀古》)
(5) ,全仗你抬声价。(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读《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段,回答8—10题(6分)
然而,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
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又有哪些必需的要素呢?
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
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六分钟之后,也可能在六个月之后,六年之
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①对此我完全赞同。②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性。③发挥创造力的真正
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④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这方面的典型代表,首推约翰•古登贝尔克。他将原来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
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开发出一种新产品。因为葡萄压榨机用来从葡萄中榨出汁,所以
它在大面积上均等加力。而硬币打制器的功能则是在金币之类的小平面上打出印花来。有一
天,古登贝尔克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道:“是不是可以在几个硬币打制器上加上葡萄压榨机
的压力,使之在纸上打印出印花来呢?”由此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
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交互
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8.选段中列举了约翰·古登贝尔克和罗兰·布歇内尔的例子有什么目的?(2分)
9.第2段中的画线句子能否改为“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各种知识都要精通”?
为什么?(2分)
10.“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是第3段中的一句话,你认为它应该回归到哪一处才能使行
文更为流畅?(2分)
(二)阅读议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段,回答11—15题.(16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
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
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
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
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
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
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
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
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
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
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作者批驳的观点是什么?确立的观点又是什么?(4分)
12.文章由直接反驳转到间接反驳起过渡作用的是第几段?它在内容上是怎样承上启下的?
请结合原文作答。(3分)
13.联系全文,对“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
的人”的共同特征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 B.他们有确信,不自欺。
C.他们前仆后继的战斗。 D.他们总不为大家所知道。
14.文章⑦—⑨段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5.今天的中国正在各个领域展现出国民的自信力,请依照例句按要求续写。(5分 )
例句:杨利伟,用自信的挥手代表了中国航天科技的高度;
续写: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三)阅读议论文《谈自立》一文,回答16—19题.(18分)
谈自立
①常言说大树底下好乘凉,然而庇护在大树底下的小树苗是长不成参天大树的。同样,
人也是如此,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
②自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只有自立才能有发展的前途。世界著名
的大发明家爱迪生的自立本领就很强。他十三四岁时为了建造实验室,常常到车站卖报,同
时还在自己的后院里种植蔬菜,收获时再拿到市场上去卖。他用这些钱为自己建造了一间实
验室,在此基础上他的发明也层出不穷。由此可见,自立对一个人的成功多么重要,要想成
才,先得自立。
③相反,一个人如果不自立,样样都依赖别人,那么他是不会成大器的。球王贝利曾说
过这样一句话:“我能成为球王,而我的儿子是不会成为球王的。”他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贝利能成为球王是因为他有很强的自立本领,而他的下一代却在富足的环境下产生了依赖的
心理,缺乏吃苦的精神,这就决定了球王的儿子永远成不了球王。
④球王贝利认识到了这一点,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庇护子女的现象却十分严重。含
辛茹苦的家长们为子女们样样操心,尽力为子女们减轻一切负担,然而这却使不少少年养成
了过度依赖的坏习惯。殊知我们当代的少年是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视子如宝
的家长们,你们应该还自己子女一份自由,让他们自立,为他们将来建设祖国打下基础。
⑤自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想成才的青年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摆脱别人
的庇护去自立吧!
16.本文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其中心论点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6分)
17.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本文论证的过程。(4分)
18.请以“自立”为比喻的本体,仿照示例写两个句子。(4分)
示例:自立,是那荒山上挺拔的松柏,四季常青。
19.“富二代”指的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一代民营企业家“富一代”们的子女,他们靠
继承家产来拥有丰厚的财富。“富二代”在《鲁豫有约》栏目粉墨登场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
热词,但随着一部分“富二代”的负面新闻事件曝光,“富二代”几乎成了堕落、炫富的负
面词汇。请结合本文思考,你认为当今的“富二代”们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健康地发展?(4
分)
2014年秋季期语文九年级上册第4 单元检测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C(搽粉chá,味同嚼蜡jiáo。) 2.C(至—致。) ..
3.D(栩栩如生:指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多用来形容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用在 此处不合适。)
4.B(A.“总是时间和空间筛选”缺宾语,在“筛选”后加上“的结果”;C.前后不一致,应去掉“否”;D.否定词“不”误用。) 5.C
6.1)答案示例:(1)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升文学素养,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2)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来拓宽视野,丰富知识。(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塑造我们健康、美好的心灵。(4)通过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对读书的意义的认识,让大家喜欢读书,养成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只要写出其中两条,即可给2分)
2)答案示例:(1)举行一次读书问卷调查 (2)请新华书店到学校搞一次书展(3)请作家作一场“走进名著”报告会 (4)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交流会” (5)在全校(或班级)举办“读书演讲会” 等(只要写出其中两条,即可给2分)
7.(1)村南村北响缲车。(2)人比黄花瘦。(3)生子当如孙仲谋。(4)骊山四顾,阿房一炬。(5)官船来往乱如麻。(每个空格1分,每写错或多、少一个字,该空格不给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8.是为了证明作者的观点: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2分)
9.不能。改后效果要差些,因为原句是否定句,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2分)
10.10.放在①②之间最合适。(2分)
(二)11.批驳的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错误观点(2分)。确立了“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一观点(2分)。
12.第⑥段(1分)。内容上先说“自欺”在现在的危害日见明显,承接上文错误观点“中 国人是在发展着‘自欺力’”(1分),“然而”一转,提出正确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引出下文论证(1分)。 13.D(2分)
14.表达出作者怀着深厚的民族情感,充满着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2分)
15.刘翔,用自信的步伐跑出了110米栏的“中国速度”;李宁,用自信的火炬点燃了北京 奥运的同一个梦想。是当代中国的脊梁。(句式要与例句相同,内容相关,末句为总结句。5分,每空一分。) (三)16.论证方式:立论(2分)。中心论点:人不求自立是不会成才的(2分)。论证方 法: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2分)。
17.开篇使用俗语引出论点(1分),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比论证(2分),最后归纳强调论点(1分)。
18.(1)自立,是那石缝间翠绿的小草,坚韧顽强。(2分)(2)自立,是那波浪中高扬的风帆,乘风破浪。(2分)(符合题目要求,符合句式特点即可)
19.要有吃苦的心理准备和精神,要自立、自强,要摆脱父辈的庇护;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感恩社会和报效国家;要学好文化知识,练好创业本领,科学地、发展地继承家业、创新家业等。(能围绕自立自强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4分)
初冬黎明时的灯光篇十
《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初一年级语文试卷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纤维xiān 折服zhã 奢侈shē 躁动不安sào ....
B、迸溅bâng .
C、怅然chàng .
D、无聊.liáo 伶仃líng .踌躇chóu . 薄暮bó . 盘虬卧龙qiú . 晶莹以沫rǔ .yíng 相濡.朦胧mãng 寒颤..chàn 一张一翕.x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稍纵即逝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凶神恶煞
B、枕戈待旦 惴惴不安 赡前顾后 熠熠夺目
C、一瘸一拐 小心翼翼 单枪匹马 穿流不息
D、恣态万千 无足挂齿 南辕北辙 孔武有力
3、“我们大家也都好了”一句中“我们”、“大家”的词性是( )(2分)
A、名词、名词 B、名词、代词
C、代词、代词 D、代词、名词
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着篮子, 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 去。
A、挎 迈 跑 B、提 迈 奔
C、提 跨 走 D、挎 跨 奔
5、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2分)
A、忽然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似的,霎时把天遮得严严的。
B、红红的火柴头聚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C、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
D、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6、“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这是《小橘灯》中对小姑娘的外貌描写,其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表现小姑娘的可怜,引起读者的同情。
B、暗示小姑娘的妈妈生病,她的生活无人过问。
C、表现在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下,人民的生活困苦不堪。
D、暗示小姑娘饥寒交迫的生活处境,为表现她的懂事、勇敢、乐观作铺垫。
7、默写:(6分)
①海内存知己, 。
②晴川历历汉阳树, 。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 。
④ ,两朝开济老臣心。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 。
⑥ ,西北望,射天狼。
8、“取义成仁今日事”一句中“取义成仁”即““”。诗句中的意思是 (3分)
9、《孙权劝学》选自《。文中含有成语的句子是“,即更,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分)
10、《口技》一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1、我校周欣同学将于4月18日去市团委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报告会,请你以学校的名义给他写一份介绍
二、综合阅读(50分) (一)(16分)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 A ,而是冷冷清清, B , C 。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2、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3分)
A、 B、 C、
13、与第①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的句子有句,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 4分)
14、第⑧句是一个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是
。(3分)
15、文中侧面写白求恩的句子是(2分)
16、这段文字的论点是( )(2分)
A、赞扬了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
B、赞扬并号召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C、赞扬了白求恩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D、批评了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对同志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17、这段文字夹叙夹议,其中的“叙”和记叙文的“叙”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
(2分)
(二)(10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②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③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⑤不久,布谷鸟也来了。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⑦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⑧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⑨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18、第一段语序混乱,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2分)
19(2分)
20、如果将“燕子翩然归来”中的“翩然”、“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中的“簌簌”删去,表达效果会有什么不同?(2分)
答:
21、如果去掉第二段中括号内的文字,是否影响原意?为什么?(2分)
答:
22、节选文字的中心句是
2分)
(三)灯光(10分)
冰心
①初冬黎明时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因为从家家窗户射出来的光明,是这片大地上人们醒起的信号,是灿烂阳光的前奏!
②我的卧室是朝南的。我的床紧靠着北墙,从枕上总能看见前面那一座五层楼的宿舍,黑暗中就像一堵大灰墙似的。
③近年来睡眠少了,往往在黎明四点钟醒来,这时天空沉黑,万籁无声,而我的心潮却挟着百感,汹涌而来„„长夜漫漫,我充分地体会到古人所说的“秋宵不肯明”的无聊滋味。这时对面那座楼上忽然有一扇窗户亮了!这一块长方形的橘红色的灯光告诉我,我不是一个独醒的人!我忽然心里感到说不出的快乐。
④白天,我在楼下散步的时候,在我们楼前奔走踢球的男孩子,和在我窗外跳橡皮筋的女孩子,他们和我打招呼时,常常往前面一指说:“我们的家就在那座楼上,你看那不是我们的窗户!”
⑤从这扇发光的窗户位置上看去,我认识了那是央金家的盥洗室。这个用功的小姑娘,一早就起来读书了。 ⑥渐渐地一扇又一扇的窗户错错落落地亮起来了。强强、阿不都拉他们也都起来了,他们在一夜充分的休息之后,正在穿衣、漱洗,精神抖擞地准备每人清晨的长跑。
⑦这时天空已从深灰色变成了浅灰色,前面的大楼已现出了轮廓,灯光又一盏一盏地放心地灭了。天光中已出现了鱼肚白色,灿烂的朝阳,不久就要照在窗前的书案上了。
⑧灯光已经完成了它的“呼日光的先行者”的使命,我也开始了我的宁静愉快的一天。
2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
答:
24、作者为什么说“初冬黎明的灯光,总给人一种温暖,一种慰藉,一种希望”?(2分)
答:
25、找出文中的插叙部分,并说明其作用。(2分)
答:
26、把“精神抖擞地准备每人清晨的长跑”句中的“抖擞”换成“奕奕”好不好?为什么?(2分) 答:
27、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赞颂黎明时的灯光,赞扬
(2分)
(四)(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
”
2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行数十步
异之 ..B A 出焉 狭,才通人 ..
如外人 还家 .. 来问讯 至其家 .
29、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武陵人捕鱼为业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30、根据句意解释句中画线的词语:(2分)
①阡陌交通 交通: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
31、文中甲、乙、丙三处依次补出的省略内容,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渔人 村人 你(指渔人)
B、村人 村人 这儿的情况
C、村人 渔人 这儿的情况
D、渔人 渔人 你(指渔人)
3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33、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在横线上(2分)
→→
34、“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请简要回答。(2分) 答:
三、作文(20分)
35、以“珍爱”为题,写一篇400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完成作文,可填“生命、生活、时间、友谊”等内容;
②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③叙事清楚、完整,有细节描写;
④书写工整,标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