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机变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三国演义机变篇一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机变篇二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张角起义,打到幽州界内,幽州太守贴出榜文,招义兵解围。素有大志的刘备(字玄德。两耳垂肩,双手过膝。汉景帝房下之孙,人称皇叔)看榜文时长叹,引起身后豪爽勇武的张飞(字翼德。豹头环眼,声如巨雷,性如烈火)的斥责“大丈夫不为国出力,为何长叹?”二人投机,同进店饮酒,遇要进城投军的关羽(字云长。髯长二尺,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不怒而威。好读《春秋》,常通宵达旦)。三人共议大事,在张飞的庄后桃园中结拜为异姓兄弟。

• 打制兵器,关羽造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张飞造丈八蛇矛。聚乡中勇士数百人,并得商人资助马匹、金银。投奔太守,迎战黄巾军,大胜而归,并救援青州。不久黄巾军被彻底打败,他们立下汗马功劳刘备任命为县尉。后被推荐任命别部司马。

• 引狼入京董卓篡权 汉灵帝病危,宫中权利相争,有狼子野心的董卓受命进京,与吕布狼狈为奸,杀害了少帝和太后。立刘协为帝,及汉献帝。自当丞相,独揽大权,胡作非为,人们恨之入骨。

• 刺董卓曹操献刀 远在渤海的袁绍,派人进京给司徒王允送了一封密信,商商议灭董卓之计。曹操(字孟德)自告奋勇,要刺杀董卓。结果事不成,曹操机变方躲过一劫。为避祸逃跑。经过中牟县被守关军士抓住,县令陈宫随曹操同逃。夜晚投到曹操父亲的朋友吕伯奢的家里,误杀全家,又故杀伯奢。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陈宫气极而离他而去。曹操到了陈留,找到父亲,同回故乡,招兵买马,决心灭董卓。

• 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曹操写了讨董檄文,十七路诸侯响应。北平太守公孙瓒,会同刘备及其人马一同前去洛阳。大家推举袁绍为盟主。孙坚为先锋直杀过来,董卓的大将华雄连战连捷,关羽自告奋勇,温酒斩华雄。然后盟军在虎牢关与吕布交锋,吕布势如破竹,刘关张赶到,三战吕布,吕布败绩。董卓携宝数千余车,逃往长安。各路诸侯先后进了洛阳。孙坚得一玉玺,离洛阳而去,遇刘表劫杀,逃回长沙。袁绍大怒,要夺回玉玺。曹操见各路诸侯各怀异心,便领自己的人马去扬州了,其余的互相争斗,也散了。孙坚在进攻刘表的战争中中箭而死。孙策护着父亲的灵柩,回到江东,招贤纳士,伺机而动。

• 王司徒巧设连环计

• 董卓在长安修宫殿,骄奢淫逸。王允以养女貂禅为饵,离间吕布与董卓,使其自相残杀。吕布杀了董卓,娶了貂蝉。董卓的四员大将掌权,无恶不做。吕布投袁术去了。西凉太守马腾和并州刺史韩遂举旗引军,讨伐四贼,未成功。

• 陶谦三让徐州 徐州太守陶谦的手下人因贪财杀了曹操的父亲,当时威震山东的曹操进军徐州,掏钱不敌,求刘备来助,共战曹军。此时,吕布已抄了曹操的老窝,曹操退兵。陶谦极力想让位于刘备,刘备不答应,最后只愿在离徐州不远的小沛驻军。后陶谦病重,把徐州委托于刘备。曹操进军吕布,中计险些丧命,故诈死引吕布上当,吕布中埋伏大败,投刘备,刘备把小沛给了吕布。

• 曹操移都许昌 曹操势大后辅佐皇帝,说动献帝起驾许昌。自封大将军、丞相,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曹操使离间计,让刘吕二人残杀,刘不上当。曹操挑起袁术与刘备之战,王命不可违,刘备无奈,向南阳进发,两军打得难分难解。留守徐州的张飞酒后打了吕布的岳父,吕布大怒,杀进徐州,张飞醉中被战将保着杀出,刘备的家属落入吕布的手中。张飞见了刘备后欲自杀,刘备宽恕了他,说宁可妻小死,也不让兄弟亡。吕布采纳陈宫之谏,联合刘备对付袁术、袁绍。于是送还了刘备的家眷,刘备去了小沛,把徐州给了吕布。

• 孙策借兵光复江东 后中毒箭而亡,其弟孙权掌管江东,周瑜举荐鲁肃,鲁肃举荐诸葛瑾。威震江东。

• 刘备无奈投曹操 因张飞夺了吕布手下买的马匹,吕布质问,二人酣战一百余合。吕布包围小沛,刘备突围去投曹操。曹操表奏皇帝,让刘备为豫州牧。刘备在豫州招兵买马,扩充力量。

• 白门楼吕布丧命 吕布给曹操写信,要求授予他徐州牧。郭嘉分析了形势,要先除掉吕布。吕布先打败了刘备,后被曹刘联军围城中,因虐待手下,被出卖被曹操擒住缢死。

• 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向皇帝表奏刘备的军功,经查宗族家谱,刘备还是献帝的叔叔,皇帝想以他来牵制曹操,遂拜刘备为左将军。皇帝联络刘备及西凉太守马腾等密谋除曹操。刘备预防曹操谋害,就在自己住处的后园种菜,隐藏自己的雄图大略。一天,曹操邀刘相会,欲试刘备之野心,席上谈及天下英雄,刘备惊恐于曹操的见识,箸落于地下,好在一声巨雷让刘备掩饰了过去。刘备用计,借了曹操的兵马去劫杀袁术,意在摆脱曹操,郭嘉识破其用心,派人去追未追上。刘关张气死袁术手下大将纪灵,气死袁术。

• 刘备败走投袁绍 玉带诏事发,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很快夺取小沛,因素爱关羽,用计把关羽诱出夏邳,围困在一座土山上。张辽来劝关羽降曹,如此有三便:可保二夫人,不违桃园之约,留下可用之身。关羽又提了三约:降汉不降曹,优待二位嫂子,知道兄长下落马上离去。曹操答应,待之甚厚,把吕布当年所骑的赤兔马也赠予了关羽。袁绍先后令大将颜良、文丑作先锋,攻打曹操,曹操营中此时无大将,无力抵挡,关羽挥刀斩颜良、诛文丑,此时刘备正在袁绍营中,差点被杀,关羽得知消息,向曹操辞行,曹操避而不见,关羽挂印封金,将行之时,曹操赠锦袍一领。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途中收了周仓,斩了追来的蔡阳,方与占山的张飞解除了误会。又收了关平为义子。刘备借说服刘表为借口,从袁绍处逃了出来。路经卧牛山,遇见并收了占山的赵云(字子龙,原公孙瓒手下大将,与刘备等关系甚厚)。赴汝南驻扎。 • 战官渡曹操破袁绍

• 刘备荆州依刘表 曹操和袁绍打的时候,刘备在汝南带兵袭击许都。曹操大惊,留曹洪等在河北虚张声势,自己亲率大军迎战刘备,刘备弃城而走,投奔刘表。立足新野,得子刘禅(乳名阿斗)。刘表宴请,被刘表手下蔡瑁陷害,险些丧命,逃出后遇水镜先生,建议他“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 刘备三顾茅庐

• 败曹军孔明初用兵 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杀得曹军尸横遍野。

• 赵子龙单骑救阿斗 曹操大怒,兵分八路,把刘备杀得大败,四散奔逃。只有张飞护着刘备。赵云杀到天明,丢了刘备家属。就返回杀入曹军中,糜夫人把阿斗托付赵云,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斩杀曹将五十余员,冲了出去。来到长坂桥边,遇张飞来救。

• 张飞大闹长板桥 张飞疑军于树林,独自立马于桥上,曹军不敢上前,张飞大喊:“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退曹军。曹操占了荆州。并不甘心,整顿八十多万人马,水陆并进,沿江而来。

• 诸葛亮舌战群儒 东吴主降派与主战派争执不下,诸葛亮驳得东吴众谋士哑口无言,又背诵曹植的《铜雀台赋》,巧妙地将其中“揽二乔于东南兮”曲解为大小乔,激怒周瑜誓与曹操不两立。孙权任命周瑜为大都督,迎战曹操。

• 群英会蒋干中计 使多疑的曹操杀了刘表降将水军都督。

• 诸葛亮草船借箭

• 七星坛孔明借东风

• 华容道关羽放曹操

• 刘备横扫长沙诸郡 周瑜要取荆州,刘备拖延,诸葛亮两气周瑜。立足荆州,先后夺取武陵、桂阳、零陵、长沙。在长沙,关羽收了老将黄忠。

• 甘露寺刘备招亲 周瑜听说刘备的妻子死了,心生一计,想以招亲为名把刘备骗来囚禁,交换荆州。孔明将计就计,使孙权赔了夫人(妹妹)又折兵。后在诸葛亮的授意下,刘备携夫人逃离了东吴。周瑜引兵来追,诸葛亮三气周瑜,临死之时大叫:“既生瑜,何生亮”。

• 柴桑口诸葛亮吊丧 祭毕,伏地大哭,事毕辞回,刚要下船,庞统拉住他,说在东吴不被重用,要投刘备 。庞统到荆州时,孔明出外未回,刘备见其态度傲慢,让他当了县令。张飞面前显露了才干。刘备将他召回,拜为副军师,与诸葛亮共谋方略。

• 报父仇马超战曹操 曹操杀了马腾,决意南征。孙权向刘备求助,诸葛亮让刘备给西凉马超一封书信,请他兴兵伐曹。马超闻知父亲被杀,与西凉太守韩遂领二十万大军,杀奔长安。郡守退守潼关。马超又领兵至潼关,曹洪、徐晃坚守不住,丢关而逃。曹操率军到潼关下寨,两军交战,马超勇不可挡,曹操几次均败,曹操用反间计,使马超、韩遂互相厮杀,曹操冲杀而来,马超与庞德等往陇西临洮而去。

• 刘备兴兵进西川 汉中太守张鲁欲起兵攻占益州,推翻刘璋,刘璋大忧,谋士张松原上许昌说服曹操兴兵汉中,拖住张鲁。张松偷偷画了一张西川地理图,来见曹操。主簿杨修告诉曹操,张松有过目不忘之奇才,应留下,可曹操看其丑陋,又态度傲慢,将他乱棍打出。张送去投刘备,受到优待。把地力图献给刘备。刘璋请刘备助他。诸葛亮议取益州,有庞统为军师,庞统劝刘备出其不意,夺取益州,刘备犹豫。

• 孙权派人请回孙夫人,阿斗差点被抱走。曹操兴兵四十万攻孙权,庞统欲借兵给孙权,刘璋拨老弱病残军给刘备,刘大怒,用计得了涪关。刘璋大惊,派兵拒刘备,庞统催刘备引兵前进,中计,庞统为救刘备,死于落凤坡。刘备派人去荆州请诸葛亮商议取西川之计。诸葛亮让关羽守住荆州,派张飞杀奔巴州,亲自统兵入川。

• 刘备自领益州牧 张飞智擒巴郡太守老将严颜并说降了他。在严颜的帮助下,顺利进军,路遇刘备被张任追杀,救下刘备。诸葛亮计捉张任,势如破竹,拿下绵竹,成都唾手可得。刘璋向张鲁借兵,张鲁派马超带兵去助刘璋。马超攻打葭萌关,张飞去迎战马超,两人恶战数百合,张飞有点吃不消。诸葛亮用反间计逼马超降了刘备。刘璋投降。

• 关羽单刀赴会

• 曹操西征张鲁,用反间计,招降了张鲁和大将庞德。

• 曹操刘备各称王 曹操接受“魏王”之爵。汉中战事吃紧,张飞与张颌交战,相持不下。张飞用计迷惑敌人,张颌弃关逃命。黄忠与严颜夺了天荡山,曹操起兵四十万亲征。黄忠计斩夏侯渊,夺下定军山。曹操放声大哭,要为夏侯渊报仇。黄忠去烧张颌的粮草,被围核心,赵云救出。曹操又从斜谷小路而来,直取汉中,又中了诸葛亮埋伏,被魏延射掉了两颗门牙。曹操急班师回许昌。汉中已到刘备之手。刘备称王。

• 关羽战败走麦城 曹操派人见孙权,曹吴联合,共取荆州。曹仁与关羽交战,曹军败,关羽夺下襄阳,曹仁带残兵败将回樊城退守。关羽追来,围住樊城,曹操派鱼禁为征南将军,庞德为先锋,要解樊城之围。关羽令廖化攻樊城,自己战庞德,关羽中箭,伤愈后,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在攻樊城时,被曹仁射一毒箭。幸亏华佗刮骨疗毒。曹操一面请孙权暗中起兵,一面派去大将徐晃带精兵配合孙权夹击关羽。

• 孙权决定先拿下荆州,让吕蒙装病,由年轻的陆逊代理,来麻痹关羽。暗中命吕蒙夜袭荆州。曹操亲率大军,与孙权两面夹击关羽。关羽大败,军心已乱,率残兵进入麦城。被围,无粮草,只剩三百余人。突围去西川的路上中了埋伏,被擒斩首。

• 曹操传遗命寿终 曹操头疼请华佗治疗,华佗说要砍开脑袋方可除根,曹操疑忌,折磨死了华佗后自己也死了。曹丕居王位还不甘心,逼汉献帝退位,自己当了皇帝,迁都洛阳。

• 刘备驾崩白帝城 刘备亦称帝,决心讨伐东吴。张飞为先锋,张飞因鞭打兵士被暗杀。关兴、张苞护驾,共报父仇。大军屯于白帝城,吴军望风而降,直逼宜都。孙权派将据之,黄忠迎敌,在追敌中中埋伏,中箭而亡。时年七十五岁。刘备要灭东吴。但吴军坚守不出,刘备屯兵树林,被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在赵云的护送下逃往白帝城。请诸葛亮前来托孤。曹丕在司马懿的提议下,兵分五路进军西川。刘禅大惊,请丞相入朝,诸葛亮称病不出,刘禅亲临,方知孔明已退四路大军,又派邓芝说服孙权,从此蜀吴通好,共同伐魏。

• 诸葛亮七擒孟获

• 伐中原诸葛亮出征 曹丕在位七年,生病而死,曹真、司马懿拥立曹睿为大魏皇帝。诸葛亮认为时机成熟,上书《出师表》,立志平定中原。带领魏延赵云等出师北伐。魏帝派夏侯楙迎敌。赵云连斩五将,杀得魏军尸横遍野。诸葛亮用计夺了安定,令赵云去攻打天水,赵云中了姜维的计策而兵败。诸葛亮连中姜维两计。便想收降姜维。用了反间计,又让姜维的母亲说服了姜维。诸葛亮将平生之学传授给他。在姜维的帮助下,夺取天水,于是整顿军马,兵出祁山。

• 空城计诸葛亮退司马

• 夏侯楙连失三城,曹真出师失利,魏主只得启用司马懿。司马懿和张颌定计取街亭。由于马谡轻敌,街亭丢失,诸葛亮急唤关兴张苞引兵到阳平关。又派五千兵去西城搬运粮草,忽报司马懿大军向西城杀来。诸葛亮险设空城计,吓走司马懿。司马懿退走途中遇关兴张苞埋伏,弃甲逃回汉中,蜀兵连夜奔回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诸葛亮自贬丞相之职。

• 伐魏国诸葛亮再出师 诸葛亮几年准备,又欲出师,赵云病死,举行丧仪后,又上《出师表》,领兵三十万,直奔陈仓道而来。魏军中计,诸葛亮夺了陈仓,出兵祁山,司马懿抵住。诸葛亮初战告捷,张苞身死,诸葛亮大哭,口吐血,卧病在床,暗回汉中养病。病好后,与司马懿对战,经斗兵斗智,司马懿大败。只好在渭南下寨,坚守不出。诸葛亮胜利在望,后主听信谗言,说诸葛亮有称帝之心,急诏其返成都。事经查明,诸葛亮又出师。但得知吴国攻蜀,于是徐徐退入西川。司马懿决定追击,但中了计策,八阵图困住了张颌,中箭身死。

• 陨大星诸葛亮归天 诸葛亮表奏后主,又出师伐魏。出师前,关兴病亡。诸葛亮引三十四万大军,分五路而进。用“木牛流马”计。但诸葛亮劳神年高,病死营中,享年五十四岁。有诗赞曰:拨乱扶危主,殷勤受托孤。英才过管乐,妙策胜孙吴。 凛凛《出师表》,堂堂八阵图。如公全盛德,应叹古今无。

• 分必合三国归大晋 司马懿猜知诸葛亮已死,起兵追击,却中埋伏,见其军整齐有法,不敢冒进。但魏延反了,烧断栈道,屯兵南谷。但诸葛亮死前已知其必反,计斩魏延。刘禅溺于酒色,不问政事。姜维出兵伐魏,遇劲敌邓艾,难以扭转乾坤,最后蜀兵战败。邓艾兵临成都,刘禅投降。姜维自刎而死。司马炎夺位做了皇帝,改国号为晋。发兵伐吴,吴国孙皓投降。正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浊酒一杯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机变篇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艺术特色

《三国演义》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①是对战争的描写。全书共写了大大小小的战役共三百多次,而且写得千变万化、各有特色。最精彩的当数“赤壁之战”,可谓波澜壮阔,气象万千,惊心动魄。

②是对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全书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至今家喻户晓的也至少有十几个。尤其是对曹操、诸葛亮的刻画更是成功,几百年来,曹操已成了奸诈权术的代表,他那种诡诈、残忍、多疑、机变的性格,对人们认识封建社会和统治阶级的本质,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才智超人、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则成了智慧的化身。其他如关羽、张飞、刘备、赵云、周瑜、鲁肃等,也都色彩鲜明,独具个性。 ③是叙事脉络清楚,主次分明,能够比较完美地处理好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

④是语言上“文不甚深,言不甚俗”,通篇运用的是半文半白的浅近文言。

总之,在我国长篇历史小说中,《三国演义》堪称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

主要人物

【刘备】字玄德,人称刘皇叔,被吕布称为“大耳贼”。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为人忠厚,好结交豪杰。书中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叙述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成为千古美谈。

“仁、善”是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志,爱护百姓,从不允许手下扰民。当阳撤退之时,十几万百姓跟随他渡江,虽然情势紧急,但他决不弃民先行,博得了百姓的爱戴。他知人善用,对士能推心置腹,始终信任。在长坂坡,麋芳、张飞都说赵云去投了曹操,刘备却毫不怀疑地说:“子龙从我患难,心如铁石,非富贵所能动摇也。”至于对诸葛亮,从三顾茅庐到白帝城托孤,始终敬爱信任。重情义是他的另一大特点,关羽被东吴杀害后,刘、张旦夕号泣,誓死复仇,必要伐吴,连诸葛亮、赵云等心腹之臣也无力劝阻,导致伐吴失利。

【张飞】字翼德。兵器:丈八蛇矛,被吕布称为“环眼贼”。耿直粗鲁,好酒使性,亦有细谋。嫉恶如仇,粗豪爽直。怒鞭督邮,古城会拒关羽天城门外等情节,都突出地表现了他这一性格特点。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将曹将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

【关羽】字云长,人称关公,美髯公,被曹操封为“汉寿亭侯”。使青龙偃月刀,骑赤兔马。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忠”“义”是他的主要特点。被曹兵围屯土山,张辽劝降时,他提出三个条件:降汉不降曹;保证刘备家小的安全;一旦得知刘备消息,不辞千里万里往投之。在曹营,他始终以刘备为念,金银美女不为所动,凡事必征得兄嫂同意。得曹操赐战袍乃“穿于衣底,上仍用旧袍罩之”,操问其故,他说旧袍是刘备所赐,穿之如见兄面,“不敢以丞相新赐而忘兄长之旧赐”。操赐赤兔马,他再拜称谢,操问他为什么赐金银美女不谢而赐赤兔马则“喜而再拜”,他说这马能日行千里,若知兄长消息“可一日而见兄面矣”。而当他得知刘备在河北袁绍处,立即芦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往而投之。这是他忠的表现。华容道义释曹操则是其义的表现。“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表现其勇;“刮骨疗毒”更表现出他的刚毅。曾围攻曹仁于樊城,又大破于禁所领七军(水淹七军),迫使于禁投降,杀死庞德,一时北方震动,迫使曹操一度准备迁都。但因后方空虚,被孙权袭取了荆州(大意失荆州),兵败为东吴所杀(败走麦城)。

【诸葛亮】字孔明,蜀汉军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智谋过人,是智慧的化身。(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在吴都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祭东风、智料华容道、三气周瑜、巧摆八卦阵、空城计、制作木牛流马等,无不显示其智慧之超人。

【周瑜】字公瑾,东吴水陆大都督。有勇有谋,有儒将风度,但器量狭小。大摆群英会使蒋干中计,使曹操杀了蔡瑁、张允两员大将,且用庞统巧施连环计,使曹军战船相连,便于火烧;又与黄盖巧施苦肉计。因忌诸葛亮之能,多次设计陷害,但都未得逞,结果落得“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故死时长叹:“既生瑜,何生亮!”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自封汉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人奸诈残酷,惯用权术与机诈。杀吕伯奢全家,“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是他信奉的人生格言。另有为报父仇进攻徐州,杀戮百姓,表现其凶残;杀杨修,表现其心胸狭小与奸诈;杀华佗,表现其多疑。

应试训练营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相传施耐庵是他的学生,曾和他一起从事创作。

2.《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长篇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历史演义的第一部。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叙述汉末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晋朝统一的历史故事,从大大小小的政治斗争到军事冲突,是由无数个充满着戏剧因素的斗智斗勇的情节串起来的,写得生动曲折,引人入胜。清代章学诚曾评价《三国演义》是“七分实事、三分虚构”,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这本书取材于历史的实际情况。

3.《三国演义》一书以魏、蜀、吴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以蜀国的人物事件为中心,以描写战争为重点,用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三个大高潮串起大小各种战争。罗贯中对魏、蜀、吴三国自有一套顺逆是非的看法,其基本创作思想是尊蜀贬魏。

4.《三国演义》卷首语的内容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第一回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5.《三国演义》中很多情节都与数字有关,请举几例。

三顾茅庐、三气周瑜、三英战吕布、过五关斩六将、六出祁山、七擒孟获。

6.请写出从《三国演义》引申出的成语、歇后语各两条。

成语:三顾茅庐、三足鼎立、挟天子以令诸侯、赔了夫人又折兵。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语不发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7.《三国演义》里诸侯纷争的战斗中,有不少运用了奇谋妙计,请写出著名的计策三条。

美人计 苦肉计 连环计 空城计 反间计

8.“三国鼎立”说的是哪三国?各自的首领是谁?

魏曹操、蜀刘备、吴孙权

9.《三国演义》中运用火攻的战役较多,下列火攻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①濮阳之火:烧城门 ②乌巢之火:烧粮 ③博望之火:烧山峪

④赤壁之火:烧战船 ⑤猇亭之火:烧连营

人物点击

1.《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人们常把有智慧的人赞为诸葛亮,把奸诈的人骂做曹操,把量窄的人谓为周瑜,把性烈的人叫做张飞,把忠厚的人称为鲁肃,把昏庸的人说是刘禅。

2.《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很多都有绰号,如“水镜先生”是司马徽,“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美髯公”是关羽,“常胜将军”是赵云。

3.曹操曾两次梦见“三马同曹”,前“三马”是指马腾、马超、马岱,后“三马”是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

4.在华容道上曾“三笑一哭”的人是曹操。

5.华佗是被曹操所杀。

6.刘备死于白帝城。

7.诸葛亮将平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

8.孙权杀了关羽。

9.《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绝”的人是: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10.《三国演义》中被称为“三杰”的是孙权、刘备、司马懿。

11.《三国演义》中有两匹千里马分别叫的卢赤兔它们最终的主人分别是刘备、关羽。

二、下列情节与何人有关

刘备 关羽 张飞:桃园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

刘备:跃马过檀溪、三顾茅庐

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挂印封金、败走麦城、义释曹操

张飞:怒鞭督邮、大闹长坂桥、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

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舌战群儒、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火烧新野、骂死王朗、五丈原禳星、造木牛流马、七星坛借东风、弹琴退仲达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割须弃袍、煮酒论英雄

蒋干:群英会中计 庞统:巧授连环计

吕布:辕门射戟、白门楼殒命 夏侯惇:拔矢啖睛

赵云:单骑救主、大闹长坂坡 徐庶:走马荐诸葛

黄忠:计夺天荡山 曹丕:兄逼弟赋诗

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 王允:巧使连环计

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宦官当权,天下大乱。黄巾军农民大起义爆发,各地豪强纷纷建立地方武装,形成割据势力。中国大地呈现出群雄逐鹿的混乱场面。

其中以袁绍和曹操势力最大。孙策在江东招纳了猛将谋臣,称雄江东。后来他中了刺客暗算,毒发而死,其弟孙权接管他的权力。袁绍不久病死,曹操水淹冀州,彻底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他于是腾出手来又对付刘备。刘备屡战屡败,在徐庶的推荐之下,连续三次到隆中拜见诸葛亮,最终见到了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诸葛亮见刘备如此诚心,三顾茅庐,于是与他纵论天下大势说:“天下必定会一分为三”,并定下了称霸西川,与曹操孙权分庭抗礼,再图中原的战略。刘备佩服得五体投地,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从此成为刘备的军师。他上任伊始,便运筹帷幄,用火攻大败来犯的曹军十万大军。看到孙权和刘备的势力日渐增大,曹操觉得已是心头大患,非除不可,于是派出五十万大军南下,想一举扫平江南,曹操的先头部队向新野开来。诸葛亮连施妙计,曹军死伤大半。曹操大怒,亲率大军来攻刘备,刘备投靠襄阳不成,转投江陵。因为他不忍丢下百姓逃命,行动缓慢,结果被曹军追上。张飞奋力保护刘备脱险。赵子龙白马银枪,连杀曹军十八员战将,保护刘备的儿子刘禅脱险。曹军追赵军至长坂桥,却见张飞须发倒立,立马桥头,怒喝一声,活活吓死曹军一员大将,吓退了十万曹军。在关羽的接应下,刘备顺利脱险,不过荆州已被曹军占据。面对曹军的强大攻势,孙权和刘备被迫联手抗敌,在赤壁与曹军隔江对峙。但是孙权部下降曹的论调很高,孙权的决心不够坚定。于是诸葛亮来到江东,舌战群儒,并智激水军大都督周瑜,终于说服孙权与刘备合力抗曹。在诸葛亮和周瑜的调度下,联军火烧赤壁,曹军全军覆没。曹操只带着一百余人逃回北方。赤壁之战,联军大获全胜,从此奠定曹操、孙权、刘备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操、孙权、刘备三方陆续互相征讨,互有胜负,呈相持状态。过了几年,刘备打破这种僵局,兴兵讨伐“汉贼”曹操。关云长受命直指中原,连战连捷,但在攻打樊城时,身受冷箭,才停止攻势。此时秋雨绵绵,水势猛涨,关羽设计水淹七军,曹军大败,关羽再次兵临城下,却被毒箭射中。恰在此时,神医华佗云游到此,于是为关羽刮骨疗毒,期间关羽饮酒吃肉,谈笑弈棋,胆识威震天下。曹操见势不妙,于是派人游说孙权合攻关羽,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最后不屈而死。噩耗传到蜀中,刘备伤心欲绝,发誓报仇。关羽死后,曹操也染上重病,不久一命呜呼。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称帝继位。曹丕继位后,骨肉相残,排除异己,同时迁都洛阳。汉献帝被废后,刘备也在蜀中称帝,并兴兵东征,为关羽报仇,一路过关斩将,直逼东吴。眼看东吴形势危急,孙权起用陆逊为帅,抵抗蜀军。陆逊先消尽蜀军锐气,然后火烧连营,蜀军大败。刘备兵败后,不久即去世,临终托孤于诸葛亮。魏军趁刘备刚死,兵发五路前来进攻,诸葛亮巧计退兵。魏国转而攻打吴国,也大败而归。

刘备死后,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国库充盈,军备充足。他先后六纵七擒,收服了南蛮王孟获,蜀国南方从此平定下来。这时,曹丕去世,曹睿即位。诸葛亮趁魏国内乱,亲率大军出川北征中原,连战连捷,并收得一智勇双全的帅才姜维,后来因马谡狂傲自大,丧失街亭这一战略要地,使得魏军兵临西城。事情来得很突然,西域内只有诸葛亮和千余名老兵,但是诸葛亮临危不乱,利用魏军主帅司马懿多疑的性格,摆了一场“空城计”,智退魏军十万大军,然后从容撤退。他责怪自己用人不慎,误了蜀国大事,于是,挥泪斩马谡。此后诸葛亮重整兵马,连续六出祁山北征中原。居然屡战屡胜,但却因为战将投敌或奸臣误国,总是劳而无功。诸葛亮慨叹时运不济,忧劳成疾,最后病死于五丈原,一代名相含恨而终。 自诸葛亮死后,蜀国国王刘禅软弱无能,宠信宦官,国势日衰,只有大将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愿,屡次出兵讨伐魏国,但都无功而返。吴国此时也宫廷政变不断,国力大不如前。魏国大权此时已被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把持,曹氏旧将心怀不满,不时发生叛乱。司马昭东征西讨,地位逐渐巩固,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统一天下。他整顿兵马,趁蜀国后主猜忌姜维,朝政混乱之机,派邓艾率兵攻打蜀国。邓艾几路夹击,刘禅惊慌失措,只好投降,蜀国灭亡。姜维企图假投降,然后说服魏国大将造反,事败被杀。不久,司马昭中风而死,其子司马炎,逼魏主让位与他,他即位为皇帝后改国号为晋。吴国国主耽于淫乐,不理朝政,很快被司马炎派兵征服。三国鼎立局面终于结束,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机变篇四
《三国演义简述题大全》

《三国演义》简述题大全

第一回:1,请简述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

(细节:刘关张分别打造了什么武器:双股剑;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丈八点钢矛)

2,请简述曹操幼时假中风诈叔父体现他"多机变"的故事情节

曹操小时候游荡无度,其叔父见此曾愤怒地向其父曹嵩告状.曹操受不了父亲的责备,忽心生一计,看见叔父诈倒于地,作出中风情状.叔父信以为真,告之曹嵩.但当曹嵩急视曹操 时,竟发现曹操安然无恙,曹嵩竟相信曹操所言叔父不喜欢自己的谎话,日后但凡叔父言操 之过,都不听.

第二回:请简述张飞怒鞭督邮的故事

第三回:1.请简述李肃说吕布弃义父丁原投靠董卓的故事。

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 董卓,董卓大败而逃.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董卓许之.果不其 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义父.董卓赐之金甲锦袍,赐封他为都亭侯.

2.关于赤兔马.

原是西凉宝马.后来董卓送给吕布. 吕布败手下邳时,部下盗走献给曹操.曹操后又送给关羽.关羽死后,,被马忠所得,献于孙权.孙权赐给马忠坐骑.此马数日不食草料而死.

3.三姓家奴.

吕布本姓吕,五原人。丁原用他做主簿,后他在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的利诱下,杀害丁原改投董卓,先后父事丁原、董卓,因而张飞蔑称他为“三姓家奴”。这体现出吕布性情轻狡反复,唯利是图,注定了其能称雄一时而不能成大业的命运。

第四回:1,请简述曹操献刀的故事

2,请简述曹操误杀吕伯奢全家的故事。

曹操行刺董卓不成与陈宫一道来到成皋,投宿吕伯奢家中.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自己 出庄买酒.不料曹操听闻磨刀声竟怀疑吕伯奢家人要杀自己,遂将其一家八口杀害,随后在 途中又逢买酒而归的吕伯奢,为绝后患,趁其不备,挥剑杀之灭口,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 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第五回:1,请简述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故事;2,请简述三英战吕布的故事 第七回:赵云飞骑救公孙

袁绍想夺取冀州,就叫公孙瓒一同攻打,但实际上他却从中取事.公孙瓒知道后大怒,起兵攻打袁绍.袁绍派文丑出战.公孙瓒被文丑追赶,忽见草坡左侧转出个少年将军,飞马挺枪,直取文丑。二人大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公孙瓒部下救兵到,文丑拨马回去.此少年即是赵云.本是袁绍部将,见袁绍无救民之心才投靠公孙瓒

第八回:1,请简述连环计的故事。

董卓为乱朝政.司徒王允先将美貌的义女貂蝉许给董卓的义子吕布,不久却把她送给董卓. 吕布大怒,在凤仪亭与貂蝉相会,被董卓发现,貂蝉乘机离间董卓和吕布的关系.王允与吕 布联合,诱使董卓离开长安,吕布杀死董卓.不久,吕布被迫出走,而王允也被董卓的部将杀死. 第十回:曹操为何大兴师要报杀父之仇?

曹操派人往琅琊郡接父亲曹嵩。曹家一行四十余人途经徐州,徐州太守陶谦欲结好曹操,

遂设宴款待,并派兵护送。不料所派之人竟然是黄巾军降将,他们杀死曹嵩一家,取了财物,逃窜他处。曹操大怒,于是发誓要向陶谦报杀父之仇。

第十二回:请简述三让徐州的故事

曹操为报父仇发兵攻徐州, 刘备与孔融前往救援陶谦. 陶谦感刘备之德欲将徐州牧之位让与 刘备.刘备辞谢不受./刘备劝退曹军后,陶谦又欲让徐州,刘备亦不受,只答应屯军小沛. /而后陶谦病危,临终再次将徐州托与刘备,刘备还是推脱。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后徐州军队和百姓拥立刘备,刘备才领徐州牧..

第十六回:1.请简述吕布射戟辕门

袁术派大将纪灵进攻刘备住地, 袁术送粮请吕布助战, 刘修书请吕布解围, 吕知助袁不利已, 但碍送粮之面,便在辕门设宴和解.纪灵与张飞斗气,吕大怒,令左右树戟 150 步辕门外, 若一箭中戟小枝,两家罢兵;不中,各自安排厮杀;不从其言者,并力拒之.吕果中,双方罢兵

2.请简述典韦之死

宛城之战中,张绣用贾诩之计夜袭曹营,先让人将典韦灌醉,再命人偷了典韦的短戟,致使 典韦在掩护曹操出逃之时,身无片甲.虽奋力以腰刀砍杀二十余敌,终因寡不敌众,中枪大 叫数声而死.死后半晌,尚无一人胆敢进入.曹操获悉痛失典韦后自称比失去了长子和侄儿 还要悲痛。

第十七回:1.曹操杀粮官.

曹操攻打袁术,相持不下,粮草快完了,曹兵十七万,日费粮食浩大,又荒旱,接济不及。他叫粮官王垕小斗放粮,权且救一时之急。王垕按令去做,将士因吃不饱大哗。为平民愤,以盗窃官粮罪把王垕推出去斩首,借粮官的人头以稳定军心。

2.请简述曹操割发代首的故事

第十八回:简述夏侯惇拨矢啖睛

夏侯惇奉操命征讨吕布以助刘备,行进中遇布猛将高顺,便出马迎战.战四五十合,高顺败 下阵来.夏侯惇追高顺,却被布将曹性偷袭,射中左眼.夏侯惇急拔箭,却连眼珠拔出,大呼 "父精母血,不可弃也",纳于口啖之,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一枪搠透面门而死,夏侯惇纵马便 回.两军闻之骇然.

第十九回:简述白门楼吕布殒命

操淹下邳,吕布恃有赤免马,沉溺酒色不出战.布部下起离心,盗赤兔马献操,插白旗欲献 东门.曹军攻城,吕布迎敌,少憩门楼之时却被叛将生擒.操在白门楼上处置吕布.吕布盼 刘备相助,并愿辅操定天下.曹问备何如,备以布认丁原、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为例,劝曹操杀掉吕布。吕布怒骂备无信.操下令将吕布缢死,割首示众.

第二十回:许田打围。

曹操想通过许田打围来来考察朝廷内外的反应。在打围过程中,汉献帝连射三箭不中,曹操讨天子宝雕弓、金鈚箭射之,正中鹿背,群臣将校,见了金鈚箭,以为天子射中,都涌向献帝呼“万岁”。曹操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众皆失色关羽欲斩曹操,被刘备及时制止。

第二十一回:简述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二十三回:简述祢衡击鼓骂曹

曹操欲使人劝说刘表归顺,孔融荐祢衡.曹操见之,无待贤之礼,祢邃将他手下文武尽数辱骂一番.曹操 恼怒, 命其为鼓吏以辱之. 祢衡于宴上穿旧衣击鼓,后又脱衣裸体,痛骂操污浊. 操不愿负杀戮贤士之名, 遂遣之去劝刘表.想借刘表之手杀他。

(祢衡至荆州又讥讽刘表,刘为免受害贤之名,遣其去见黄祖. 祢衡后被黄祖杀死.) 第二十五回:简述关公约"三事"

曹操率军征讨刘备,刘备投奔袁绍,关羽被曹操围困在土山之上.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 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降汉不降曹;礼待二嫂;一旦得知刘备下 落,便当辞去.操从其言.关公告甘,糜二夫人后降操.

第二十六回:简述关羽挂印封金。

第二十七回:1.简述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关羽得知刘备在袁绍处,于是带着两位嫂子去寻刘备。因为没有曹操的公文,各关的守将均不敢放行,于是关羽就保护两位夫人,千里走单骑,勇闯东岭、洛阳等五座关口,斩了孔秀、韩福等六员守将,夺下渡船,过了黄河,到袁绍地方,一路追寻刘备。

2.简述典故:身在曹营心在汉

(第二十六,二十七回) (这一典故常用来比喻人在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另一方. ) 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侯,但关羽身 在曹宫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 但绝不能背叛刘备.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下落,拜书告辞曹操,"千里走单骑","过五关 斩六将",终于找到刘备. 第二十八回:斩蔡阳兄弟释疑

关羽行至芒砀山,听说张飞消息,十分高兴,立即来到古城会见张飞,张飞误会关公降操,只接嫂嫂,却攻关羽。后来蔡阳追兵又到,为表真心,关公斩操将蔡阳才解开了张飞的疑虑。

第三十回:1。请简述许攸问粮

官渡之战前夕,许攸为袁绍所逼而投奔曹操.曹知许来投,跣足出迎,还先拜于地.攸说明 来由,并问曹军军粮多少.操先答可支一年后改口半年,攸拂袖出帐,操为挽留攸曰"三月 耳",攸笑操果为奸雄.操就附耳说只有此月粮.攸大声道"粮已尽矣",操愕然.而后,攸 出谋取乌巢,使曹军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2.请简述官渡之战

(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 袁绍率十万大军进驻官渡,企图消灭曹操的军队.谋士许攸遭疑投降曹操,并且提供了许多 情报.曹操得知袁绍在乌巢囤积了大量粮草,立即亲率精锐军队夜袭乌巢.袁绍只派少量骑 兵救援乌巢,仍然留主力进攻官渡.由于乌巢粮草被烧光,袁军上下恐慌,官渡前线的大将 亦投降曹操.

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

程昱献“十面埋伏”之计,劝曹操退军于河上,伏兵十队引诱袁绍追至河上,曹军背水死战,必将取胜。操从其计。军分十队,次日埋伏左右,至半夜,伪作劫寨之势。袁绍拔寨而走,在仓亭附近处处有埋伏,袁绍军大败,只得引袁尚等回冀州养病。

第三十二回:请简述许攸献计夺冀州

袁绍死后,其子袁尚兵退冀州.为助曹操夺取冀州,许攸献计,令曹操决漳河之水淹城.守 城审配闻此仅是暗笑,不作防备.不想,当夜,曹操添十倍军力并力发掘,等到天亮,竟挖 出两丈深的战壕.然后引漳河水灌之,水淹冀州.以致城内弹尽粮绝,军士饿死殆尽.终而 被曹军攻破,审配被斩,陈琳投降.

第三十三回:许攸之死。

曹操击败袁绍后许攸居功自傲,口出狂言,当曹操和官兵的面炫耀自己的功劳,说没有他就无法入冀州城门,颇令曹操和众将不满。一日,许攸又背后炫耀功劳,被许诸拔剑杀死,

提头来见曹操。曹操深责许诸,令厚葬许攸,又令人遍访冀州贤士。

第三十四回:1。刘备之"髀肉复生"

[成语解释: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安逸,无所作为.] 刘表邀刘备荆州相会.席间,刘备反对刘表废长立幼,自觉语失,起身如厕.因见髀肉复生 而潸然流涕.刘表怪之,刘备解释说是因为久不骑马,导致髀里肉生,又感慨老之将至,功 业未建.刘表以"煮酒论英雄"之事安慰刘备,不料刘备竟乘酒兴失口言说天下碌碌之辈,不 足为虑.刘表默然.

2.请简述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第三十五回:1。简述刘备的治理新野

第 34-35 回(这是很能说明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 刘备受命屯驻新野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刘备对自己的政治生涯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并 接受"水镜先生"的批评, 更加重视争取民心,为重新崛起准备条件. 他以安民为务,因此"军 民皆喜,政治一新."新野百姓欣然讴歌道:"新野牧,刘皇叔;自到此,民丰足."

2.简述的卢马救主妨主的故事。

这匹马原为刘表手下降将张武所有,后来张武造反,刘备征讨他,大为赞赏此马,赵云斩将夺马给了刘备。刘备又将此马送给刘表。不料,刘表谋士蒯越认为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还说“张武骑此马而亡”就是证明,吓得刘表赶紧找借口还给了刘备。此马曾飞跃檀溪救了刘备。刘备对之极为珍爱。后来见庞统坐骑老弱,为了显示自己对庞统的重视而将自己珍爱的宝马的卢赠送给了庞统。谁知庞统无福消受,刚骑上的卢便被敌人当作刘备在落凤坡被乱箭射死,从此后的卢马也失去了踪迹。 第三十六回:简述元直走马荐诸葛

徐庶之母被曹操取许都,程昱仿徐母字叫徐庶归曹.徐庶接信后念母,与刘备别,刘备置酒 饯行, 泣留不肯相离, 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匆匆离去.后因树林隔断视线,刘备命尽伐之, 以免阻挡自己望徐庶之目.忽徐庶拍马而回,荐诸葛亮后再别刘备,之后刘备便有三顾茅庐 之美谈.

第三十七回: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第 36,37 回 谋士徐庶曾经辅佐刘备大胜曹操.后来,曹操捉得其母,并伪造徐母亲笔信,将徐庶骗去许 昌.徐母得徐庶为尽孝而离开刘备后,痛斥徐庶,并上吊身亡以绝徐庶尽孝之念.从此,身 在曹宫的徐庶便践行离别刘备的誓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

第三十八回: 简述三顾茅庐

第三十九回 简述火烧博望坡

三国前期,势力强大的曹操,统一北方之后南下攻打刘备.此时刘备投靠刘表,驻在新野. 曹操派大将夏侯惇进攻新野.这时刘备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在博望坡设下埋伏,令赵云去诱敌深入,然后火攻.夏侯惇果然中计.大败而归.这是孔明出山后打的第一仗.

第四十回:请简述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 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未知是计,造饭安歇.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 往城里射火箭. 军士飞报火起, 曹仁还言是造饭不慎所致. 后西、南、北三门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东门出城, 被赵云、关羽、张飞截杀,大败而归.

第四十一回:1.请简述刘备携民渡江

[评论:这是最以体现刘备明君"仁德"之心的事例.] 当曹操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刘备被迫向襄阳撤退,新野,樊城之民"虽死,亦愿随使君!" 于是,刘备不顾众将反对,坚持认为"举大事者

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他沿途 收留难民,扶老携幼,含辛茹苦,上演了"携民南行"的悲壮一幕.如此撤退,显然有违于"兵 贵神速"的军事原则,便却使刘备赢得了民心.

2.赵云单骑救主

刘备将一家老小托付给赵云。在混战中,赵云不见刘备一家,便在乱军中寻觅,他找到甘夫人后杀开一条路,直送到长坂城。而后,再回旧路寻找,在一墙下枯井旁寻得糜夫人和阿斗。糜夫人为存子嗣,投井自杀,赵云独自一人,怀抱阿斗,左右冲杀,突出重围。

3.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第 41,42 回 曹操十万大军进攻荆州,刘备带领几千士兵和数万百姓南逃,赵云负责保护刘备家小.曹军 四下涌来,赵云把刘备小儿子阿斗裹在怀中,出生入死,终于杀出重围,回到刘备身边.当 赵云把阿斗递到刘备怀里时,刘备却把阿斗摔到地上,说为这儒子,差点损他一员大将.赵 云见此大为感动,一生尽忠蜀汉.

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这是《三国演义》是最能体现张飞"勇猛"的片断. ) 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这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外交故事. ) 智激周瑜 第四十五回:简述周瑜的反间计(或"蒋干盗书""蒋干中计")

第四十六回 :1.请简述苦肉计

2.请简述"草船借箭"的故事

孙,刘联合抗曹,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便以联军用箭为名,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 万支箭,想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却立下军令状说三天可完成.诸葛亮利用大雾的掩护,以绑 满稻草人的船只靠近曹营,击鼓呐喊,骗得曹军乱箭齐发,箭纷纷射在稻草人上,天明后清 点,箭已超十万支,周瑜之计未能得逞.

第四十七回:请简述"连环计"的故事

(连环计就是让敌人自己牵制自己,然后再去谋取.用一条计谋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再用 一计进攻敌人,两条计谋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摧毁势力强大的敌人.) 赤壁之战前夕,庞统向周瑜献连环计,瑜设计使蒋干邀庞统到曹营.操与统同观营寨,又共论兵法.统对答如流使操敬服.统乘机提出:大江中风浪不息使北兵易生疾病.可将大小船配搭,首尾用铁环连锁,铺阔板以便人马行走.操闻之大喜,派人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这为周瑜火攻曹军提供有利条件. 第四十八回:请简述曹操横槊赋诗

第四十九回:请简述赤壁之战的故事

曹操率领大军南征,处于劣势的孙权刘备联合抗击曹操,并决定用火攻。周瑜行反间计杀了曹操水军将领,又用连环计将曹操的战船相连。诸葛亮做法借来东风。黄盖行苦肉计诈降,他率领船只顺风纵火冲向对岸,火烧曹操的水寨,延及岸上的大营,曹操军队打败。 第五十回:请简述孔明智算华容、关羽义释华容的故事

曹操败走华容道:曹操在赤壁败后,被张辽救上小船,得以脱逃,此时军营战火腾空。曹操急忙率人马撤退,在逃奔乌林的路上,被吕蒙追杀,在去合肥的路上又被太史慈等伏击,在往彝陵逃命时,又遇到赵云、张飞,曹操被杀得胆颤心惊,待惊魂稍定之后,往华容道逃奔。

关羽释曹:曹操一路从华容道逃奔,见没有伏兵不禁大笑并感慨。话还没有说完,一声炮响,两旁刀虎手排开阵势,关羽跨赤兔马,提青龙刀拦住去路。曹操见是关羽,于是求情,关羽听了曹操哀告,又见曹军将是哭拜于地,心中不忍,便勒马回头,令众将士四面散开,放了曹操一条生路。

第五十一回:请简述刘备借荆州,一借永不还的故事

三国演义机变篇五
《浅谈《三国演义》》

浅谈《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

本人很小时就看过小说《三国演义》,近来结合原著又看了新旧两版本的《三国演义》与《三国》的连续剧,自我感觉对三国中曹操的形象了解较透,在此鄙人谈一下吾之浅见。

曹操,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重要人物,被称为"奸绝"。他在《三国演义》中第一次出现,作者就通过许邵的口吻评论他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通过一系列事实,即从政治、处世、用人以及军事斗争等多个层面出色地塑造了曹操的奸雄形象和本质。

一、 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又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封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道:"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接着又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由此可见,幼年的曹操就已表现出了不凡的才能。

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加入了反董大军,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

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建安十五年,曹操下令求贤,大宴铜雀台,收罗了一大批人才。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

陈寿《三国志》高度评价曹操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称其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二、 曹操的"奸"

读过"三国"的人,一提起"奸雄",谁都知道是指曹操。

(一)、政治层面──"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是尽人皆知的。这是曹操"奸"的一个重大表现。

汉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但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无处容身"汉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以城示天子,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等,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当时的刘备与吕布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尽。这回又是荀彧献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后来曹操果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事败。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曹操见"二虎竞食计"不成,又施起了"驱虎食狼计"。一面暗令人往袁术处通报,说刘备上密表,欲略南郡。袁术闻之大怒而攻刘备。然后又明诏刘备去讨袁术。这样,使得袁术与刘备间发生战争,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而转向放肆。

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与二袁为内应,于是密使人巫告杨彪通袁术,将其下狱。

北海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许昌,据理力谏。曹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①如果说以上的陷杨彪、哄孔融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许田打围"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②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悬在身边。

更为甚者,曹操发觉了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二)、处世层面──"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此乃曹操的千古名言,也是曹操处世之道。吕伯奢乃曹嵩之结义兄弟,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后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杀。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陈宫以为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③,乃收拾盘费,弃官而随曹操。行至成皋地方,投宿于吕伯奢家。吕伯奢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让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

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此时又被董卓追杀,听到"缚而杀之,何如?"的话语,以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当搜到厨下缚有一猪时,方知是误杀。于是与陈宫匆匆逃走。可巧路遇沽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于驴下。陈宫大惊,责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却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一语点破了这个千古"奸绝"的真面目。

而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以及杀杨修等故事。 "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拨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中的奥妙,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对杨修更加厌恶,继而起了杀心。

到了后来,曹操对杨修的厌恶之心愈发剧烈,终以"惑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

这一则则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蕴意深刻,把曹操那副奸相刻画得入木三分。

(三)、用人层面──"以权术相驭"

在用人方面,曹操更是"以权术相驭"的能手。这种权术,又是与一定的政治手腕结合在一起的。

1)、打出"仁义"招牌

为了网罗人才,曹操一再打出"仁义"的大旗。在行刺董卓不成外逃后,曹操回家乡竖起义旗,"上书'忠义'二字。这是一面很有吸引力的旗子。没过多久,"应募之士,如雨骈集。其中就有一大批很有才能的人,如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等。为了网罗人才,曹操一再以"忠义"号召于人。2、"施厚恩以结其心"是曹操笼络人心的又一手段。曹操对关羽即是如此。关羽归降后,"操待之甚厚,小宴三日,大宴五日。又送美女十人,使侍关公。"关羽髯长,曹操就以纱锦作囊,与关公护髯。看到关羽马瘦,又将赤兔马送给他。关羽每有战功,曹操还封以重金。如此等等。只为笼络人心。可惜曹操未能留住关羽。

3、"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

在笼络人心方面,"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是很常见的手法。早在战国时代,蔺相如就对廉颇用了这种方法。在廉颇的多次刁难下,蔺相如表现出了他坦荡的襟怀,从而使廉颇自惭形秽。

作为一个有着极大野心的政治人物,曹操也具备了这样的气度。

张绣,在汉末诸军阀中是相当狡猾而又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几次出尔反尔,依了曹操又反了曹操。最后势单力薄走投无路时,曹操派人去招安他。张绣果然赴许都投降。《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有一段简短而又有分量的描述:

"绣见操,拜于阶下。操忙扶起,执其手曰:'有小过失,勿记于心。'遂封绣为扬武将军。" 曹操这样做,也是其运用权术的一种方式。如此一来,那些"有小过失"的各地方势力都会感激他的胸襟和肚量而依附于他。

三、曹操的"雄"--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他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表现出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才能。

曹操出场后,《三国演义》的重点是写他如何精心筹谋、驰骋疆场、统一北方。当时,孙权年少,诸葛亮尚未出山,刘备也只不过是个浪迹天涯、寄人篱下的人。而这个时候,曹操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逐步成长为一个非常杰出的军事统帅。

在讨伐董卓的斗争中,曹操成了领导核心。在他的发动、组织、领导下,那些豪门士族、即十七路诸侯,都响应他的号召,纷纷前来与他会盟。这些事,初步显示了曹操的魄力。以后的斗争中,曹操各个击破徐淮,以弱胜强战官渡,奇兵出塞征柳城等,指挥得尤为妥当。还有以后的日夜兼程击当阳,战术多变讨关西,知己知彼算合肥,离间孙、刘解襄、樊等,无不是其非凡军事才能的体现。

曹操也很重视将士在战争中的作用。每次作战的关键谋略,以及巩固根据地、屯田解决军粮等,他都能充分听取属下谋臣将士的意见。这对战争胜利是极其有利的。官渡之战,是我国战争史上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曹操的胜利,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能听取将士谋臣的意见。在用将截击袁军粮车时,曹操征求了荀攸的意见,将这一任务交由徐晃。"火烧乌巢"的关键行动,他更是大胆采用了许攸之计。诸如这些,都是曹操虚心求取属下计策的表现,也是他取胜的一大动因。

另外,曹操还善于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在统军打仗时,曹操采用集中兵力、力避两面作战。攻、守方向总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如对孙权、刘备作战,或东攻西守,或东守西攻,皆依照实际情况而定,集中兵力对付一方。建安十九年,曹操率军进驻合肥,准备攻孙权,当夏侯渊占陇右的消息传来后,他又决定乘胜西取汉中。命令东线留张辽等七千人守城,大军进攻汉中。结果东西线都取得很大胜利。

曹操指挥作战,常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或使敌自斗,从中获利。在逐鹿中原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精彩。面对众多强敌,先拉谁先打谁,再拉谁再打谁,最后消灭谁,都按实际情况,筹划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地吞掉对方,使大大小小的对手一一倒台。最终奠定了自己称雄的基础。

当然,曹操虽是一个卓越的军事家,也并非完美绝对。他也是凡人,也会犯错误。在统一北方后,他率大军南下,轻取荆州,骄傲自负的情绪日益滋长,终于导致赤壁之战的惨败。虽然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很多,但其骄傲轻敌、自负狂妄的思想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 不管怎样说,曹操晚年的骄傲、自负的弱点,远不能抹杀他作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军事家的光辉形象。

四、 小结

曹操这个人物形象,在我国古典小说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一方面,他是一个"大奸大诈"的集大成者;另一方面,他也是一个知人善任、不记前嫌、极富领导才能与作战方略的军事家。他的"奸雄"本质,也是在那个动乱年代的他之所以纵横中原的重要原因。

三国演义机变篇六
《三国演义幻灯》

三国演义机变篇七
《三国演义3》

浅论《三国演义》人物—曹操

【摘 要】: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小说中出类拔萃的长篇巨著。作者罗贯中在这部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形象,曹操便是其中一位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把曹操塑造成为一个典型的封建统治者形象——既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位奸邪诡诈、善于玩弄权术的阴谋家和野心家。

【关键词】 曹操 阴谋家和野心家 政治家和军事家

【目 录】

一、 曹操其人

二、 阴谋家和野心家

三、 政治家和军事家

一、 曹操其人

曹操(公元155-220年),小字阿瞒,又名吉利,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豪县)人。《三国演义》第一回就写了许邵对他的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公元174年(东汉熹平六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洛阳为郎,始入仕途。后又被任为洛阳北部尉。当时的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摇摇欲坠,董卓入朝作乱,豪强拥兵割据。曹操“散家财,合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并在收编农民起义军中壮大自己,然后挟持汉献帝到许昌,“挟天子以令

诸侯”,占了政治上的优势。于是在徐州灭吕布,官渡败袁绍,牢牢控制了北方。可惜后来因用兵失当,在赤壁之战中为孙刘联军所败。在三国鼎立的前提下,曹操积极发展自己的实力,力图统一国家。他实施了正确的农业政策,广泛开展军屯民屯,这些都有利于安定民生和发展经济。在此基础上,向蜀汉和东吴步步紧逼。建安二十四年,曹操联合孙权击败关羽。第二年正月(公元220年),曹操还军洛阳。当月就病死于洛阳,终年六十六岁。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二、阴谋家和野心家

《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作者罗贯中采用此种方式向世人介绍幼年的曹操,就是想告诉人们曹操的奸诈是天性,与生俱来的。

(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行刺董卓未遂后出逃,一路被董卓追杀,后得到中牟县令陈宫的鼎力相助。陈宫以为曹操是“天下忠义之士”,乃收拾盘费,弃官而随曹操。行了三日,到了成皋地方,投宿在吕伯奢家。吕伯奢乃曹嵩之结义兄弟,该算是曹操的叔父了,见是故人之子来到,吕伯奢自然喜出望外,赶紧去买酒,并让家人杀猪招待曹操一行。曹操是个多疑之人,此时又被董卓追杀,听到仆人“缚而杀之,何如?”的话

语,以为是要杀自己,便先下手为强,一连杀了屋中的八人。当搜到厨下缚有一猪时,方知是误杀。于是与陈宫匆匆逃走。可巧路遇沽酒而归的吕伯奢。曹操一不做二不休,趁其不备,“挥剑砍伯奢于驴下。”陈宫大惊,责操“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曹操却说出了他的处世格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而对曹操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的例子,是之后的“吾好梦中杀人”的诡语以及杀杨修等故事。《三国演义》第七十三回这样写道:曹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拨剑斩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葬之。 至此,不少人以为曹操真的梦中杀人,只有杨修知道其中的奥妙,叹道:“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对杨修更加厌恶, 到了后来,曹操终以“惑乱军心”之罪斩了杨修。他为报陶谦杀父之仇, 兴兵血洗徐州,“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华佗诚心为他治病, 他疑心华佗害他将其下狱致死。这一则则故事,编织得天衣无缝,蕴意深刻,都把他的凶恶残暴刻画得入木三分。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献帝被董卓劫持,后回到洛阳后却发现“宫室烧尽,街市荒芜,满目皆是蒿草。”献帝进退两难。这时,曹操的谋士荀彧出了个主意:“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从其计,将汉献帝接入许昌,“盖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

郭、府库。”这样,汉献帝算是有了安身之地。但是,“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事,先禀曹操,然后封奏天子。”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所有的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个人说了算。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有了汉献帝这块“挡箭牌”,曹操就用“君命”大耍其阴谋。当时的刘备与吕布,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曹操想用“君命”将二人全杀尽。这回又是荀彧献计:“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刘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后来曹操果用此计,只因张飞鲁莽而事败。由此,曹操的面目可见一斑。

所谓“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曹操见“二虎竞食计”不成,又施起了“驱虎食狼计”。一面暗令人往袁术处通报,说刘备上密表,欲略南郡。袁术闻之大怒而攻刘备。然后又明诏刘备去讨袁术。这样,使得袁术与刘备间发生战争,以相互削弱。 随着势力的壮大,曹操的行动由当初的隐蔽而转向放肆。 太尉杨彪是袁术的亲戚,曹操怕他与二袁为内应,于是密使人巫告杨彪通袁术,将其下狱。北海太守孔融刚巧有事在许昌,据理力谏。曹操却说:“此朝廷之意也,吾不知。” 如果说以上的陷杨彪、哄孔融只是小打小闹,那么,“许田打围”则把曹操的奸诈与狂妄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许田打围过程中,曹操用天子的宝雕弓、金鈚箭射死大鹿。群臣见了金鈚箭,误认为是天

子射中,都踊跃高呼“万岁”。曹操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群臣大惊失色,而曹操却神情自若。不将宝雕弓送还天子,竟自悬在身边。更为甚者,曹操发觉了献帝的衣带诏后,大开杀戒,将董承等五人并其全家上下七百余人斩首。至此仍余怒未消,带剑入宫,将已有五个月身孕的董妃杀死于汉献帝面前。至此,曹操的奸诈、野心表露无遗。

三、政治家和军事家

曹操最大的功绩就是统一了北方,消灭了那里诸侯割据的局面,发展了经济,人民得以修养生息,为三国归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是曹操胸怀大志、勇于进取,敢为人先的真实写照。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馀条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董卓作乱,公卿大臣们措手无策、只得抱头痛哭,此时曹操站出来说:“从早哭到晚,从夜哭到明,就能将董卓哭死吗?”群臣异样,曹操便提出了刺杀董卓的主意,并由他自己去执行。不料行刺失败,逃回乡里后,他并没有销声匿迹,苟全性命,过普通人的日子,而是散家财,召义兵,会合各路诸侯讨伐董卓。后奉迎献帝迁都许昌, 挟天子而令诸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到后来的统一北方,曹操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充分表现了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态度。如果他真象其他普通人一样悲天悯地,愤世嫉俗,恐怕就难以成就其后来三国鼎立之业。

三国演义机变篇八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机变篇九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导读(人教版高二必修)

有板书的

《三国演义》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了解《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要点以及整体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2、对比、分析、评价《三国演义》主要人物的形象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把握人物的形象以及作者的思想脉络

2、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借助多媒体资料,以影视作品先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直接引入正题

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中央电视台84集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断(有条件的情况可以将以下片断进行剪接:桃园三结义、三顾草庐、舌战群儒、赤壁之战)

紧接着,老师可以让学生就刚刚看到的片断谈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了解。可以是对整部作品的感知,也可以引导学生就所看到的片断进行阐述。

二、通过老师介绍,整体感知,系统把握《三国演义》框架构思

1、作者简介: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2、作品简介: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一八四)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二八O)约九十七年的历史故事。书的开篇写的是东汉末年统治阶级昏庸、腐败,造成社会危机总爆发,民众生活困苦,纷纷起来反抗,形成以张角为首的“黄巾”农民大起义;同时,各种军阀也拉起军队,相互残杀。军阀董卓的行为引起别的军阀不满,多家联合起来声讨他。董卓被诛后,曹操当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削平北方的抗拒势力,并进兵江南。孙权和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魏、蜀、吴三国互有战争,各有胜负。最后,西晋先后灭了蜀、吴,取代了魏,复归统一。

三、重点篇章人物分析、掌握阅读方法

1、曹操人物形象阅读分析——“奸雄”

第一回合(宴桃园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曹操便出现,更以整段篇幅给予描写。其中作者便把曹操的奸诈形象尽显无遗,并为曹操人物形象作了定位。

重点引导学生阅读:

①“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褒贬参半

②假装中风欺骗叔父,赢取父亲信任——小时即如此,长大后可想而知。 ③“‘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为曹操人物形象定下基调 第四回合(废汉帝陈留贱位谋董贼孟德献刀)曹操杀吕伯奢一家

理解:

之间杀其八口人,若称其误杀;之后又杀吕伯奢,其原因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

下人负我”。充分展现出其奸诈凶狠的一面

第十七回(袁公路大起七军曹孟德会合三将)曹操的马惊起践坏了麦田,违反军规,曹操“割发权代首”

重点引导学生阅读:

曹操践踏麦田后,“拟议自己践麦之罪”,而后“擎所佩之剑欲自刎”,最后“割发权代首”

2、关羽形象阅读分析——“忠义”、“勇猛”

重点回合:

第一回合、第五回合、第二十五至二十七回、第四十五回、第五十回、第六十六回、第七十五回、第七十七回

重点引导:

关羽从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到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释曹操再到单刀赴会以及最后败走麦城。每一个故事和情节都把关羽的“忠义“、勇猛”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

3、诸葛亮形象阅读分析——“智慧超群”、“鞠躬尽瘁”

重点回合:

从第三十七回“三顾草庐”到一百四回“丞相归天”,诸葛亮的形象就贯穿在这将近七十回的演义中,特别从八十七回开始,诸葛亮的形象回回出现,回回鲜明。

重点引导:

诸葛亮形象要一分为二看待,首先从智谋上看,诸葛亮确实有其过人之处,但小说毕竟是小说,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被“神化”了,这一点老师在分析时候必须向学生点明;其次,诸葛亮对于刘备和蜀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是否是封建的愚忠,不再这里作探讨!)

四、全面概括阅读、欣赏小说的方法

(1)首先要理清故事脉络、把握作者整体思想。

(2)小说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人物形象。应抓住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结合文章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行为、心理活动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性格形成原因。

(3)品味精彩的语言,掌握人物形象所反映的人物特?、社会风貌等。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有许多的成语、歇后语出自《三国演义》,比如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探囊取物、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等等

2、《三国演义》中人物并不是人人都有姓名的,有的有名无姓、有的有姓无名、还有的无名又无姓,你能找出几个来吗?

3、古典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你还读过哪些?

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利用课外时间,认真阅读《三国演义》以及相关资料。

《三国演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课程说明:

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阶段学生要阅读5本以上名著,字数达到150万以上。“名著导读”是新教材增设的一个板块,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设想:

教学“导读”应结合文本的视觉和影视的视觉,使学生产生欣赏的欲望,然后以学生的潜心阅读为主。本导读拟设2课时,第1课时以教材中的导读内容为依托,较全面地介绍名著;第2课时让学生通过活动(名著故事会、精彩片段选读),感受名著的艺术魅力。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三国演义》的背景、作者、思想内容、价值等;

2) 识记一些与《三国演义》有关的成语、熟语、歇后语;

3) 复习《赤壁怀古》《蜀相》;

4) 掌握名著欣赏的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1) 语言积累以抢答的形式完成;

2) 理解教材中导读内容,把握要点;

3) 文学作品与历史记载的比较鉴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树立“谋事在人”的积极人生观;

2) 确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的社会历史观;

3) 通过鉴赏典型形象获得精神愉悦。

教学重点:

1、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2、语言知识积累;

3、了解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文学语言与史传语言的比较鉴赏。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 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序幕。

2、 展示篇首词,略作欣赏。

3、 联系复习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二、 展示课题: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一提起《三国演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一个个耳熟能详的英雄我们脱口而出:诸葛亮、关羽、张飞、曹操„„的确,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时代,智谋、权术、机变、口才、勇气„„在三国鼎立的舞台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 导读名著

1、 名著的形成

1) 《三国演义》的编撰者是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元末明初。

2) 《三国演义》的形成,课件展示: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 宋代讲史平话“说三分” 元代讲史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分事略》

明初罗本贯中编撰《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初毛纶毛宗岗整理和评点《三国志通俗演义》

2、 名著的影响

1) 老师讲意思和运用,学生抢答出自《三国演义》的成语、熟语

课件显示:唱空城计,过五关斩六将,说曹操曹操就到,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人在曹营心在汉,扶不起的阿斗。

2)课件显示歇后语前半句,学生抢答后半句。

3)名著其他影响如:京剧“失”“空”“斩”是传统剧目;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易中天《品三国》让经典走向普通民众;教材选编《出师表》《赤壁之战》《孔明挥泪斩马谡》。

3、 名著的价值

1) 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的内容和思想;教师介绍《三国演义》的情节时间跨度、线索、作品倾向。

2) 提问,要求从教材“导读”中找答案:

《三国演义》给予我们人生最宝贵的启示是什么?

《三国演义》表现了一种怎样的社会观、历史观?

课件展示。

4、 名著的欣赏

1) 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

要求学生说出几个《三国演义》故事回目。

2) 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

提问:毛氏父子评点《三国演义》所谓“三绝”是?

课件展示:奸绝——曹操

义绝——关羽

智绝——诸葛亮

课件展示“曹操小档案”,建议阅读长篇小说时,由于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可以通过制作人物档案的方式理顺内容。

谈谈诸葛亮的形象:

诸葛亮是群众智慧的化身,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课件出示武侯祠楹联;复习背诵杜甫律诗《蜀相》

3) 欣赏《三国演义》中《孔明挥泪斩马谡》与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对斩马谡的记载。

a) 分角色朗读《孔明挥泪斩马谡》中孔明“三哭”片段

分5个角色:孔明、马谡、蒋琬、先主刘备及叙述者。

b) 讨论“三哭”各含怎样的感情?

一哭:挥泪 哀伤之哭

二哭流涕 惋惜之哭声

三哭 大哭不已 惭愧之哭

c) 阅读《诸葛亮传》中记载,理解“戮谡以谢众”,意即:杀了马谡来向众人谢罪。 d) 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与正统史书叙事的客观性。

四、 小结:

名著欣赏的方法:

1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抓住小说三要素;

4积累语文知识。

五、 作业:

1) 课后准备“三国”故事会;

2) 阅读《同步作业》中两篇文章《孔明挥泪斩马谡》和《群英会蒋干中计》

六、 在《三国演义》片尾曲声中结束。

附板书提要:

名著《三国演义》导读

怎样阅读名著?

1、 了解名著的形成和影响; 2、 把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3、 通读名著,欣赏精彩篇章; 4、 积累语文知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3245.html

    【三国演义机变】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