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压抑什么意思篇一
《压抑作用》
压抑作用、投射作用、反向作用、移置作用、升华作用、倒退作用、心力内投、抵消作用、合理化、固着、以攻击者自居、利他主义、否认作用、禁欲主义、自我约束作用、
在介绍各种自我防御机制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焦虑这个概念。由出生而产生的分离感(出生创伤)是一切后来出现的焦虑情感的基础,焦虑的功能是防护主体心理安全,可以称为“心理痛觉”。焦虑可以帮助我们避开或者降低对于心理安全的危害,但是过度的焦虑将会妨碍我们正常的心理活动,从而是我们的心理健康发生问题。而自我防御机制则是主体消减道德性焦虑的主要手段,所以是否过度频繁使用自我防御机制也是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的依据之一,同时通过一个人对于自我防御机制的使用我们也能够分析其无意识层面的一些信息,从而更完整全面的理解这个人的行为,因为人的思维是不可观察的但是一个人使用自我防御机制的行为是可以观察的。
虽然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并在著作中提出多种自我防御机制,但是真正系统总结并拓展自我防御机制的是其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她在归纳其父提出的十种防御机制的基础上又补充了她自己提出的五种防御机制。接下来让我们一一介绍 这十五种防御机制并分析其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形式。
压抑作用:指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和经验等,在不知不觉中拍迟到潜意识中去,使他们无法进入意识层面,以免造成焦虑、忧惧、愧疚等情绪压力或痛苦。压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始的压抑。即防止那些从未进入意识的本能性对象被选择变成意识;另一类是真正的压抑,即把某些引起焦虑的知觉、记忆等驱逐会潜意识系统中。安娜认为,压抑等够控制强有力的本能冲动,它是最有效也是最危险的机制,因为意识从全部本能生活和感情生活中退出所造成的自我分裂会永久的毁坏人格的完整。
压抑是主体最常使用的自我防御机制,但是却也是最不安全的防御机制,因为压抑并备有消耗掉本能冲动的能量,而仅仅是将其压至意识阈限以下,但是一旦这些冲动积累到一定程度那便将爆发,从而可能会导致神经症等一些心理问题。压抑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表现行为便是遗忘,我们忘记的往往是我们希望忘记的。
投射作用:指把自我不被接受的冲动、意念、态度和行为推向别人或周围的事物上。一般来说,自我这样做的目的是想把神经性焦虑或道德性焦虑变为客观性焦虑,以减轻内心焦虑的心理历程。
投射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人们往往将自己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动推到别人或周围事务上,比如我们尝尝嘲笑别人一些特质或是爱好,其实这也是我们所具有的但不希望被外界知晓的。我们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我们听到我们想听到的。
反向作用:即个人有些隐藏在潜意识中的欲念不愿显露,除了压抑之外,在行为上采取与欲念的方向来表示。反向作用是对焦虑的非理性适应,他扭曲现实,使人格变得刻板僵化。反向作用和真实行为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前者比较夸张,二是前者具有强迫性。
反向作用在生活中常见的表现形式就是夸张的表现出与自己欲望完全相反的行为,例如那些禁欲主义的宣扬者往往都会有频繁的自慰行为;那些过分强调公正廉洁的官员可能有重大的腐败行为。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他在学术上是一名泛性论者,但是生活中他却是一个私生活极为严谨的人,或许正是由于发现了自己欲望和行为的反差他才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
移置作用:指个体将对某人或某事物的情绪反应(多属负面情绪如愤怒、憎恨等)转移对象、
借以寻求发泄的历程。
举两个例子:如对某人憎恨,因无法正面与之敌对,转而破坏其财物以泄愤的情形;又如一个孩子受到父母责备后就向自己的小妹妹或玩具出气。简而言之就是找自己惹得起的“出气筒”。
升华作用:是把某些本能(包括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冲动和欲望用社会许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表达出来。
运动、艺术等社会活动或文化性的创造活动的能量都是源于升华作用。通过升华可以是自我改变冲动的目的和对象而不抑制它们的表现,这是最富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它可以把人受挫折的本能欲望转变为崇高的社会活动,而其他各种防御机制。
倒退作用:是指个人遭遇挫折时以较幼稚的行为应付现实困境,借以惹人注意或博取人同情以减低自己的焦虑。 生活中常见的倒退作用有抽烟、酗酒、哭泣、毁坏财物等等,说白了就是以孩子气的行为逃避现实。
心力内投:是指一个人吸收周围世界的各种感觉、欲望、观念和情绪态度,并内化而形成超我的一种心理历程。
生活中的表现即我们常常吸收他人的观点和理念作为自己观点和理念,我们吸收的是我们想吸收的。
抵消作用:指用某种想着活动或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借以赎罪补过。在这样的历程中,个人一方面希望弃置过去所做的一切,希望事情没有发生;另一方面希望自己按自己的愿望把事情重做一遍。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犯错后便采取忏悔、苦修、个人牺牲、造福他人等形式,使潜意识中的罪恶感得以解脱,消除来自超我与外界的压力。
合理化:是用一种自我能够接手区、超我能够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合理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酸葡萄机制,即希望达到的某种目的未能实现时,便否认该目的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另一种是甜柠檬机制,即凡做希望的目的未达成时,便认为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生活中平民往往痛骂社会和上级的黑暗,但是心底里却是希望成为“黑暗”的一份子便是显著的酸葡萄机制。而某些国人在出国无望时大肆的诋毁某些发达国家兼一味的盲目爱国宣扬“国粹”何尝不是两种机制的综合表现呢。而反观早期精神分析学派的各位大家,在人格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缺陷,其各自理论也可以看做是其最各自人格缺陷的合理化。
固着:是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及习惯反应的刻板化。
每个人在开始一项新的尝试时,都不免感到顾虑重重;在离开自己熟悉的旧事物或就旧环境而接触陌生的新事物或新环境时。免不了产生焦虑。如果这种焦虑过强,人们则可能会倾向于固定在原来的生活方式上,重复着原来的行为模式与反应习惯,而不愿走向新的生活。生活中常见的咬手指甲、酗酒、烟瘾、贪吃等行为都是固着的典型体现。(有兴趣的读者可参阅有关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理论的众多书籍。)
以攻击者自居:是对自己所恐惧的人或对象的行为进行模仿和学习,使人在心理上感到他就是那个令人恐惧的人或对象,以此来消除他自己的恐惧心理。安娜认为这种自居作用适合投
射作用同时起作用的。
生活中那些有严重暴力倾向的人往往其内心都是脆弱了,他们的暴力行为只是为了掩饰自身的恐惧。
利他主义:也是一种投射作用。在利他主义中,或至少在利他主义的一种形式中,一个人放弃了她自己的一些愿望,为此他必须面临愿望的挫折。利他主义的解释有两层意思:意识通过自居作用使满足代替挫折;二是把遭到拒绝的被动角色换成恩人的主动角色。 当代80后的父母将被时代践踏的梦想施加给其子女身上延续便是典型的利他主义。
否认作用:是把发生的不愉快事情加以否定,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它和压抑的区别是它是对于拒绝事情的发生但不是将其遗忘。小孩砸坏东西后,用双手将眼睛蒙住;在配偶去世后还保留着和她在一起时的生活习惯等行为都是否认作用的体现。
禁欲主义:表现了青春期的一种心理,安娜认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本能的冲动不断增加,青少年常为此感到不安,而采取克制一切欲望和快乐的做法来保护自己。他们往往放弃许多多娱乐活动,有的甚至限制每日的摄食及睡眠,以此来达到禁欲目的。
自我约束作用:是把冲动向内转成自我,而不是向外转成某一对象。其结果会导致心理不适、罪疚感、忧郁以及受虐癖的情感。
所谓的受虐狂便是自我约束作用过度使用的一种极端个体。
以上便是精神分析的所有十五种自我防御机制,介绍这些防御机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使大家对看似玄奥深邃精神分析理论产生兴趣,并通过分析自我防御机制的使用来更好的理解人,更宽容的看待别人,而不是仅仅拘泥于理论字面上对于人们行为的那些泛性、“病态”的叙述。
压抑什么意思篇二
《为什么会感到压抑、郁闷》
为什么会压抑、沉闷 一、什么是压抑:受到挫折后,个体把意识不能接受的冲动、矛盾、情感等排斥到意识之外,压抑到潜意识之中,推迟满足需要的时间。或者主动忘记自己的不幸与痛苦,轻松地迎接再次的考验。从而避免焦虑、紧张和冲突,解除心理压力。
二、压抑的影响(对个人、对公司):1、对于个人来说作为心理防御机制形式的压抑,有积极的作用,也具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在于控制某些不适当的冲动,减轻不愉快经验的打击,避开暂时的困难,以图东山再起。其消极作用表现在如果过于频繁地压抑,超过了意志控制的能力与心理忍受力,就可能出现心理失常,严重的还可能出现心理疾病,人格变态,直至郁闷而死。2、a、对于公司来说,整个公司的气氛压抑的影响显而易见,会使整个公司的员工都不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都不能开心的工作,这种情况下就会导致良禽择木而栖的现象产生,这时候公司就不能一味的想着怎么招人、管人了,这是侯就应该想想该怎么养人、留人,这就是公司制度的问题了。b、一个人由于压抑会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由于压抑的人可能就会脾气不稳定,给人的感觉就是别人都欠她的,整天抱怨、埋怨,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会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会让周围的人也感觉不舒服,这样的情绪会慢慢的扩散,进而影响整个公司的所有人员。
三、什么人会感到压抑:因为压抑是在受挫后,个体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在公司中什么样的人会产生压抑,分为两种情况,一个就是大家普遍感觉到压抑;第二个就是少数个人觉得压抑。当一个公司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大家都普遍的感觉到压抑,那么这时候公司就应该反省,就应该查找原因,因为这已经不是员工分问题了,例如富士康的十几连跳,那么这都不再是员工承受能力差,或是自己感觉不能跟上企业的步伐,这就是公司制度的问题,因为大家都感觉到公司的压抑,如果公司想要继续发展,那么就不得不有所调整。第二种情况就是大家都感觉还好,只有个别的员工感觉特别压抑,感觉没有办法开心的工作,这种情况就是这名员工不适合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跟不上公司的发展的步伐,他已经达不到公司对他的要求了,这时候的他会感觉到公司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是针对他的,自然而然的就感觉不舒服,压抑。
四、为什么会压抑:压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心理学上专指个人受挫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转出去,而是将其压抑在心头,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压抑能起到减轻暂时焦虑的作用,但不是完全消失,而是变成一种潜意识,从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那么在公司上班为什么会
有人感觉到压抑呢,这可能就分为两种原因,一种就是公司的制度的问题,这种情况下的表现就是公司大部分员工都感觉到压抑,第二种就是自身的原因,自己没有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没有达到公司的要求,自身处于公司的标准线之下,这就使他感觉到公司的规章制度都是针对他的,使他感觉在工作中很吃力,很小心翼翼的,担心出错,这样长期以往不能够快乐和以平常心对待工作,总有一天会在压抑中出错。
五、压抑的特点:内向性当个体与外界现实发生矛盾时,个体不是积极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而是退缩、回避矛盾,退回到个人的主观世界,自我克制、自我约束、以求得心灵上的安静,在工作中可能会表现为,发现了问题不去主动地沟通,而是试图隐瞒实情。消沉性回避矛盾不等于解决矛盾,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个体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这种感情与日俱增,逐渐使整个心理消沉下去,心理压抑者自我感觉往往是不好的,这样会导致个人不自信。潜意识性受挫的思想与情感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动机,例如一个事业上屡遭失败的人很想干一件一鸣惊人的事情,如制造一出事端等;又如越是禁止的事物,人们越是想去打听其奥秘等等。心理压抑与自我克制不同。自我克制是在理智支配下,在一定场合对自己的情绪、行为作适当的控制,这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心理压抑则是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对自己的情绪、思
想、行为所作的过分的压制,其结果往往导致行为的异常。因此有必要对压抑的成因进一步的分析。
六、压抑了我们怎么办:(1)、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要知道社会是一个由多元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社会有光明,也有阴暗面;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看到社会成员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待遇上的差距。人与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差别、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2)、让快乐进入你的工作和生活 (1)、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我们因该先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不要习惯性的抱怨,这样只能让问题更加复杂,我们针对公司的严格要求,或是上级的任务,我们怎么才能做到开心工作,做到不压抑,我们只有将自己的标准建立的比别人给我们定的标准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才不会感觉大压抑,才能够开心的工作。(2)、许多沮丧的人放弃了他们最喜爱的业余活动,这只会让事情弄得更糟。为了扭转你目前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激烈的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朋友联欢会、聚餐或看电影等。让微笑常写在你脸上。心理学家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行为能够影响情绪。当你感到压抑时,不要拖着双脚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风一样疾走;
不要躬背坐着,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笑脸,这样做本身就能够让你感觉良好。
(3)、要正确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勤能补拙",用自己的勤奋特长去弥补不足之处;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只要积极有为,长善救失,"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较,不要担心不如别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
(4)、多读些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
圣贤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能从挫折中走出来。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到达成功的彼岸?圣贤们的思想与足迹能予以我们许多启示。孔子讲学"三虚三盈",但他不气馁,不断努力,终于培养出"三千弟子"。南非现总统曼德拉为反对种族歧视坐牢26年,终于取得斗争的胜利,这些都能给人以希望和勇气。
七、什么是沉闷:沉闷就是心情不舒畅,感到烦闷。
八、沉闷的影响:一个沉闷的气氛就会让大家不舒服,影响大家的工作情绪,影响大家的工作效率,影响整个公司的士气。当你感觉很沉闷的时候可能会不大愿意与别人沟通,这就造成了沟通不畅,不能让
压抑什么意思篇三
《压抑的来源》
为什么日子过得好好的,却突然变了调,开始走下坡呢?有人的生活像云霄飞车一般高低起伏,今天很开心明天却情绪低落。为什么生活有时候似乎充满压力,我们对自己的能力或目标,又怎么会变得没有把握呢?这种状况其实是有理由的,而且跟运气或命运无关。受到压抑,也就是说有人试图要压垮,限制,让其失败。事实上,有一些人正积极地采取行动,要阻碍其他人的发展。甚至如果你有一个目标或梦想,他们会扼杀你的梦想。我们该怎么辨识这些人呢?其实,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社会人格者和反社会型人格者。研究发现,这两种人的行为模式非常不同,但却可以辨识,例如社会人格者自然会想让自己生存的好,也想让别人生活的好。而反社会人格者,却认为别人都是敌人,应该被公开或悄悄的消灭。他们对别人的不信任已经到了惊恐的地步,会神经质或者敏感,觉得身边的人都是针对他孤立他等等。反社会人格者会犯罪,做违法的事情,所以这第二种人才是多数祸害的根源。不幸的是,你经常察觉不到他们。他们虽然在刻意制造伤害,却显得相当理性,他们可以很有说服力。他们的基本意图就是压抑别人,所以他们专门这么做而且手法巧妙。艺术家特别会吸引这种人,因为这种人的眼里容不下艺术品,他们假装是你的朋友来压抑你。如果梦想莫名其妙的破灭了,找找看,那里一定藏着反社会人格者。虽然这种人只占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却能带来毁灭性的的灾难。如果我们可以认出这种人,就可以避免许多的失败与心碎。幸好,研究发现这种人是可以辨识的,你只要观察他们的行为,有几项明显的特质,是所有反社会人格者都具有的,而这些特质反过来就是社会人格者的特质。比对正反两面,你就会知道你遇到的是哪一种人。例如,反社会人格者的财产观念很差,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东西真的属于谁,社会人格者知道财产是属于某人的,他不认同偷窃和不当使用的行为。再举个例子,社会人格者急切的想要转达好消息,他们通常会说出消息的来源和确切的内容。反社会人格者处理沟通的方式却完全相反,他们不会转达好消息,好消息会被挡下来,他们会使用概括性的字眼,像是“他们说”,“大家都认为”。但是社会人格者会鼓励他周遭的人,反社会人格者会把重点集中在坏消息,还有批评和攻击的言论。此外反社会人格者还会更改内容,使沟通恶化。因此,反社会人格者身旁的人常常会不快乐,只能在生命中蹒跚而行,他们比别人更容易生病,另一方面,社会人格者身边的人,朋友及同伴通常都健康,
快乐,而且士气高昂,由此可见,能够辨识这些压抑者有多重要,一旦你发现是谁在背地里造成那些无法解释的失败和不幸,你就可以改善生活,并运用这些答案,让人生不再有低潮。这些知识会让你明确选择朋友和同伴,为自己和他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一旦拜托了压抑的重担,每个人都能抬起头来,在生活中重享健康和快乐。具备了这项知识,我们每个人的前途都是无可限量的。并不是说传达坏消息或者不支持你就是反社会人格者,而是他们会注重坏消息,不传达好消息,并且添油加醋的歪曲消息而不是列出具体的数据用具体的分析来说服你,只是朦胧说“大家都觉得”“现在的行情”“每个人都知道的事情”等概括性的哦你关系。反社会人格者总是会做一些损人利己或者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些事情通常都很小,但是累计起来总是对你造成伤害,而每一件事情你都没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长期下来你承担了损失,并且一直压抑。你受到所有好人标准的约束,要有风度,不能计较,要正常与人相处,但是心情一直压抑,反而反社会人格者在下意识或者有意识的给别人造成伤害的同时,还是继续我行我素的生活,而社会人格者则会受到压抑,并持续好长时间。具体的例子:1,你在公交车上,有个人下车,你没有注意而没有让路,他就充满敌意的撞了你一下,然后下了车,你无奈,突然看到地上有个钱包,你追上去还给他,他却满脸狐疑的看着你,觉得是你偷的,转身查看钱数,打开才发现钱包不是自己掉的,于是他拿走了里面所有的钱,却把钱包和证件一起丢进了垃圾桶。<他们对别人的不信任已经到了惊恐的地步,并且做些违法的事情>2,美剧里经常出现的镜头,女主买了件新衣服,舍不得穿,女主的舍友在没经过她同意的时候就把衣服穿了,女主发现了,她舍友却很“冷静”的说:“冷静点,这只是件衣服,没什么大不了的,你总是喜欢因为一点小事而大惊小怪”。女主反而向她舍友道歉。。。。后来有人通知女主好消息,女主恰好出去带饭,好消息被她舍友挡下来,并且在女主问她的时候不告诉女主。女主忘了带辣酱,她舍友就开始指责:“哦,这点小事都忘,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个马虎鬼”。<反社会人格者的财产观念很差,他们认为没有什么东西真的属于谁;他们虽然在刻意制造伤害,却显得相当理性,他们可以很有说服力;他们不会转达好消息,好消息会被挡下来,他们会使用概括性的字眼,像是“他们说”,“大家都认为”。但是社会人格者会鼓励他周遭的人,反社会人格者会把重点集中在坏消息
,还有批评和攻击的言论。>3,新锐艺术家,办画展,普遍被资深艺术家看好,但是表示略显青涩,于是画展的经手人就会歪曲信息跟艺术家说:“没有人喜欢你这个愣头青的画”。<反社会人格者会把重点集中在坏消息,还有批评和攻击的言论。此外反社会人格者还会更改内容,使沟通恶化>4,反社会人格者会做坏事,在被人抓住之后还是会振振有词的为自己辩解,比如“不就是xxx嘛,谁稀罕,我也有,这点屁东西赔给你,<把钱扔在地上>;我喜欢,你管的着么”他们甚至会做出使自己陷入麻烦的事情,从而让身边的同伴感到压抑并且要为反社会人格者来解决一系列问题,当然,最后也不会受到感恩,说不定还会说“谁要你多管闲事”。
压抑什么意思篇四
《压抑》
Hold住影响女性情绪的5大因素
来源: 龙虎健康 编辑:王蓓 2011-12-19 09:13 进入论坛
女人的情绪变化是非常快的,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就立马变得心情烦躁,情绪低落,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影响女性情绪的因素都有哪些?影响人们情绪的因素很可能是非生理的,因此要在生活中多注意调节。
1、生物钟
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起落有常,这就是生物钟。
人体的血压、体温、脉博、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都要受生物钟规律的支配,从而产生生理活动的高潮和低潮,高潮时期情绪往往比较饱满,工作效率高。
而低潮时期情绪比较低落,容易表现出不耐烦等不良情绪反应,办事效率低下,容易出差错。
一般来说,中午和黄昏以后这两个时间段生物钟处于低潮,人们互相之间应尽量避免打扰,特别不要安排重要的活动内容。
2、大自然变化
一般来说,阴雨天气人们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如果天气转晴,心情跟着也就好多了。特别是连天的阴雨,人们容易烦躁不安,对人对事极不耐烦,处理事物欠考虑。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的自然电磁压力在满月时会发生变化。对月亮敏感的人,大脑右半球的电磁压力在满月时期会增加,其后果是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
有关专家建议,在满月的日子里对月光敏感的人工作不要太紧张,要多休息。
3、颜色刺激
大家可能深有体会,到了春天,大自然就像一扇敞开的画屏,人在画屏中行走,烦恼的情绪一时也被荡涤殆尽。
于是到了阳春三月,人们便养成了到郊外踏青的习俗。一般来说,鲜艳的颜色能驱赶人的不良情绪,心情易于发生好转。所以“浓妆艳抹”的春天,人们的情绪往往非常好。
4、不良生活习气
美国专家数项研究结果表明,情绪低落与吸烟密切相关,这是由脑化学机理引起的。每天吸烟的人发生情绪低落的可能性相当于不吸烟或偶尔吸烟的人的两倍。
5、女人月经
女人处在月经期,往往情绪很不稳定,易暴易躁。有时遇到极细小的不顺心事情,甚至三言两语不对头就容易发脾气,摔东西。在这个时期作为男人应该多忍让,尽量避免争吵。
评论:《山楂树之恋》性压抑还是最纯净?(图)
预告片长度只有两分半,却勾勒出静秋和老三相识、相知以及经历考验的故事轮廓,画面质朴纯净。从预告片中传递的信息来看,《山楂树之恋》有点像《我的父亲母亲》——相似的特殊年代、相似的知青情事、一样放眼天地间的纯爱、一样干净明媚的少女,甚至连周冬雨对着镜头露齿一笑,也和当年章子怡的神态非常神似。 《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纯净的爱情”,既说明两人爱得唯美,也暗示两人的爱情是形而上的情感,没有形而下的动作。从预告片来看,张艺谋把握住了《山楂树之恋》纯爱的方向,但走向偏左,处理得过于诗情画意。无论是大时代背景的渗透,还是在文革中一对年轻恋人对同伴、对自身、对爱、对性的希冀与压抑,都淹没在静秋纯洁的眼神中,毕竟从观众对于张艺谋的期望值来说,纯爱不是建构世界的基石,无辜也不能解释一切。 为什么张艺谋拍惯了浓墨重彩的大制作、大手笔之后,在此时此刻选择拍摄《山楂树之恋》这种清纯小品?记者听到几种说法。最官方的说法来自张艺谋,他说被《山楂树之恋》的剧本打动,看过剧本后甚至感动落泪,这是10多年没出现过的事情,而且故事中的背景年代又是张艺谋的青春岁月,于是愈发有感情。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经历过《三枪》,观众对张艺谋品牌的期望值暴跌到谷底,后又有《金陵十三钗》,在这个空档老谋子急需一部影片重塑个人形象,给票房一剂强心针。于是,类似于《我的父亲母亲》这种放下姿态、朴素踏实讲故事的小文艺题材,不仅让观众对老谋子讲故事的能力重新找回信心,或许张艺谋本人也需要这么一部影片重新建立自信。而且本片无论是制作成本还是演员都物美价廉,很适合“危机公关”。
其实,纵观张艺谋的影片史,他对这种单线索的小品式影片并不擅长,要不是捧红了章子怡,《我的父亲母亲》恐怕也很难再被人提及。不说影像风格,单说故事,张艺谋对大戏剧性冲突、男权社会中被压抑的女性描摹更加熟稔,而《山楂树之恋》中,就算有压抑,也是时代强加给所有人的压抑,没有等待救赎或自我救赎的女性,张艺谋的强项很难发挥。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在于,正如《我的父亲母亲》一出,便有“张艺谋精神自传”的传言,如果在《山楂树之恋》中,张艺谋能把自己的世界观以及青年岁月的印记投射到这对恋爱中的男女,那也还会有点儿回味。
中国人终生性伴侣数世界倒数第二 忠诚or压抑
2012年05月18日 09:07
来源:凤凰网综合
字号:T|T
2679人参与201条评论打印 转发
中国人性伴侣个数较少 是压抑还是忠诚
导语:著名性学专家李银河在其微博中说,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的性伴侣数居世界倒数第二。他感叹中国人很压抑啊。
[本期关键词:性压抑] [往期回顾]
事件还原:中国人终生性伴侣数世界倒数第二
李银河在其微博中说 :今天看到一个当代英国人性调查的统计数字,英国男性终生性伴侣数为15.64人;女性性伴侣数为14.56人,相当震惊。英国人一向是以谨言慎行性格拘谨著称的。记得前几年看到中国人均终生性伴数是1.3人,其中还包括离婚再婚的情况。全世界倒数第二。好处是我们的性病传播比较慢,但是中国人很压抑啊。
调查显示:“忠诚与压抑”数据比较
根据《中国婚姻忠诚度调查》的数据显示
忠诚度:96%的伴侣间互相“投入”达到了高水平。95%的人首先关心对方是否幸福,愿意给对方自由的空间。88%的人“愿意竭尽全力地使伴侣满足”。75.9%的人约束伴侣,不允许对方拥有情人。90%的调查者自我约束力很好;93%的调查者责任感较强。
压抑度:98.86%的人发觉自己非常容易生气和激动;70.94%的人长时间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76.22%的人认为生活过得不是很有意思;60%的人对于婚姻幸福缺乏很强烈的渴望;53.2%的人对将来不抱希望;51.7%的人经常会感到不安和忧虑;
调查整体呈现的抑郁程度为“中度”。
专家解读:忠诚不是压抑的诱因
关于忠诚和压抑的关系,有的人或许会有一些先入为主的认识,比如忠诚是痛苦的,严重束缚和压抑个性,他们觉得不忠诚是顺应所谓“人性”,甚至标榜自己“现代化”。其实,高忠诚度不会必然导致高压抑感,忠诚是婚姻幸福的根本所在,也是一个人快乐的基础,它不是压抑感的诱因。下面是著名心理医生刘军对“忠诚与压抑”这一话题的解读。
对调查结果的评价
看到调查结果,我想很多人会感到关于忠诚度的数据要比想象得好,人们往往从自己比较小的生活范围和经验里,对于婚姻和忠诚会有自己的感受,当这种感受是消极的时候,就会把它们夸大化。但是,如果我们跳出了“小”的范围和生存体验,就会客观地看到生活的真实情况,从而有助于自己内心的成长。
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出很多积极方面的意义,我对此感到比较乐观,没必要悲观,我们完全可以把婚内压抑感调适到正常的范围。
婚内压抑感的来源
说起婚姻的压抑感来源,其实有很多种,大致上可以分为家庭外部的和家庭内部的两大类。
首先我们现在是多元化的社会,在这个社会大背景下,每一个家庭都会面临着比较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每一对夫妻都会有就业的压力,有买房、买车、买保险等具体的生活问题,以及子女教育、上学和就业问题,这些都是婚姻以外的压抑感来源。
压抑感的婚内来源又有哪些呢?幸福的婚姻往往是夫妻之间能够彼此协调,有效沟通,对同一问题两个人可以从近似的方向去思考,和谐的夫妻关系要强调“一致性”,但是有的婚姻中,事实却往往不是如此。
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会造就多元化的价值观,夫妻两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受教育往往是不一致的,两个人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具体到夫妻的生活细节之中,往往就会对同一问题产生距离很大的分歧,由此就会导致大量的摩擦和冲突,所以,婚姻伴侣间的失望、克制、妥协、忍让都会引发压抑感。
婚内压抑感有性别之分
婚内压抑感有性别之分,由于男性和女性的价值取向不同,丈夫往往在个人事业发展、家庭经济保障等方面感到压抑更加明显和强烈,而女性在子女抚养、持家理财等方面承受到更多的压抑。
根据统计,婚姻中,女性压抑感明显的人数是男性的2倍,但是,男性却在压抑感程度上高于女性,比女性更为强烈,简单地说,女性压抑者的数量比较多,而男性的压抑程度比较深。
为什么在婚姻里,男性比女性更为压抑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在起“作用”,传统文化要求男儿有泪不轻弹,无论有多大压力,男性都不能轻易表露,更不能低头,心理上只能硬撑,男性在婚姻中缺少发泄和疏导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所以,男性自然比女性更为压抑。
不渴望幸福与压抑成度高有关
我们有些年轻人往往都把婚姻当作“自然而然”的事情,认为一个人到了什么年龄就该去做什么事情,到了适婚年龄就应去谈恋爱,考虑婚嫁大事。其实,这样的理念是不成熟的,很多年轻男女即使到了适婚年龄也未必真正懂得“到底什么才是真正婚姻”、“应该怎样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年轻人往往没有把握住婚姻的真谛,更多的是思考琐碎的细节,虽然细节也很重要,但是婚姻生活的“方向”问题更为重要,有的人对婚姻的“方向”始终比较模糊,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有的年轻人认为婚姻是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梦想自己无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会通过结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正如一句俗语讲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一旦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这些回报,就会认为婚姻是不幸的。
结婚不单单是为了“穿衣吃饭”,这些是婚姻的伴随产品,在婚姻生活中,真正的伴侣之间的关系应当更多的是彼此在精神方面的“依恋”与个体独立之间形成的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动态平衡关系,更多地给人以精神上的满足感和安全感,两性在婚姻中融合,但强调个人的独立存在。混淆彼此的界限亦是不可取的,婚姻中的亲密是不能失去自我的空间的。
婚姻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非常亲密的两性“关系”,两人共同为这种亲密关系做贡献,进而双方也从这份关系中获得精神和物质的收获。但是决不能将婚姻变成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把握住这个“方向”,夫妻之间再来进行平等地沟通,耐心地交流,用妥协、让步来和对方进行“谈判”。用夫妻的“合力”来应对压抑感。而不要在夫妇双方关系内部爆发争斗,其结果只能产生内耗。
但是,完全消除婚姻里的压抑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不可能在生活里不遇到任何问题和挑战,我们的婚姻也不是在“真空”中存在着的,所以,我们不要期望在婚姻里自己完全不会有压抑感,我们只需要把压抑调适到正常范围就可以了。
忠诚并不束缚人性
忠诚并不束缚人性,它是婚姻生活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婚姻不是简单到好像小朋友之间玩过家家,有的人这么说“我爱你了就结婚,不爱你了就离婚吧。”这种对婚姻“无所谓”的很轻率观点,在心理学看来,是他(她)没有真正成熟的婚姻心理。
对于离婚,我们通常会统计它的物质成本,财产分割、房产归属、股权分配、抚养费多少等等。但是,离婚也有一个“精神成本”,那就是情感的丧失和孤独!双方分开意味着“失去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感支持体系”。比如即使两个人争吵的时候,你有一个发泄的对象,这对于你来讲非常重要,因为你的活动是有回应的,这种回应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至少它会证明你在这个关系中是存在的。人是社会化的动物,孤独对于我们来讲是很可怕的。人是有感情的,彼此离开了,就会立刻失去自己的“情感支持体系”而陷入孤独感之中。
对待婚姻我们要在了解其本质后再进入是比较成熟的做法,既不轻易进入,遇到问题也不轻言放弃,夫妻双方要把处理婚姻中的困难当作自己成长的机遇。所以,在婚姻中忠诚是需要提倡的。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是可以通过婚姻长大的,通过婚姻生活来实现自己的成熟,忠诚有助于塑造一个人的心理成熟。
刘军:中山医科大学儿科硕士,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医学博士。师从于国内著名儿童精神病学家苏林雁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青少年情绪与行为障碍的研究。 先后参与并主持国际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2项、广东省卫生厅课题以及医院课题5项。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儿童多动症》、《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等著作2部。 擅长儿童、青少年行为与情绪障碍诊断、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治疗、亲子教育咨询、儿童社会技能培训等。
压抑什么意思篇五
《压抑心理调适》
压抑心理的调适
人的一生有成功、顺利、快乐的日子,也有失败、曲折、压抑的时候。主观上讲,每个人都希望一帆风顺,幸福快乐。但在客观上,人生路上却坎坎坷坷。面对曲折,有人把它当作成功路上的插曲,一路高歌继续前进。然而,也有人把曲折当作沉重的包袱,心情压抑,无所作为。由于每个人都会遇到挫折,都要承受挫折的压力,压抑心理很容易产生。特别是在年青人中,压抑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疾病。正确认识压抑心理,开展积极的心理疏导与调适,是帮助青年官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一、压抑心理的定义及表现
(一)什么是压抑心理
压抑心理是指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来,而是将其抑制在心头,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
(二) 压抑心理的表现
压抑心理有很多外在现象,一般来讲,有“闷、忧、虑、呆、变、懒”六大特征。
1、“闷”。具体表现在不主动和他人说话,言语很少。有人搭话时,也是三言两语,言词消极,答非所问,思维迟钝。喜欢独处,闷闷不乐,沉默寡言。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闷葫芦”,是压抑心理最典型的外在表现。
2、“忧”。具体表现在意志消沉,忧郁悲观,无信心,无
活力,有万念俱灰之感;心情压抑,忧愁苦闷,常哭泣、叹气,对一切事物都没有兴趣,常有“看破红尘”、“生不如死”的言行,好象天要塌下来一样,这就是忧伤情绪的明显体现。
3、“虑”。具体表现在焦虑不安,一筹莫展,吃不香,睡不着。对一些小事苦思冥想,钻牛角尖,把一点小错看得过于严重。过多考虑将来的事,杞人忧天,遇事往坏处想,人为设想很多不存在的障碍。
4、“呆”。具体表现在动作减少,行为呆木。记忆力下降,丢三拉四。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走神;理解力明显减弱,反应迟钝。有的人经常一个人发呆,对周围的事充耳不闻,连叫几声才能反应过来。
5、“变”。具体表现在性格变化明显,前后判若两人。很有自信心的人,变得自我感觉很差;开朗大方的人,变得谨小慎微;喜欢和人交流的人,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平和的人,变得急躁不安。
6、“懒”。具体表现在总觉得疲乏无力,打不起精神,缺乏朝气和活力,什么都不想干,甚至连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工作都懒得应付。比如,有的战友在心情压抑的时候,衣服懒得洗,家信懒得写,话也不想多说,工作更不想多干,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
二、 压抑心理产生的原因
压抑心理既来自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外在压力,但
更主要的产生于个人的性格、思维、意识等内在因素。
(一) 外在原因
一是工作压力较大。参军到部队后,要学习地方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有的战友一下子难以接受。有的战友急于求成,订的目标过高。有的家长期望值高,不切实际地对子女提出过高要求。这都会造成压抑心理。
二是纪律约束严格。部队要求整齐划一,纪律严明,有严格的行为规范。有的战友在地方比较散漫,在短时间内难以适应纪律的约束。特别是在军容风纪、请销假、清早起床、按时熄灯、遵守队列纪律等方面,更易产生压抑感。
三是人际关系紧张。有的战友集体生活经验少,特别是部分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较重,不会处理个人与集体、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弄得人际关系紧张,处处受到冷遇,感到孤独无援,从而在心理产生压抑情绪。
四是发生意外变故。比如,家庭发生亲人亡故,父母离异等重大不幸,一下子接受不了事实;有的战友突然患重病,怕治不好,影响将来的生活。这些意外变故,也会造成心理压抑。
(二)内在原因
1、个性缺陷。压抑心理往往发生在性格内向的官兵中。属抑郁质的官兵,性格比较内向,过于抑制自己的情绪,胆小怯弱,不愿和他人交往,有想法也不讲出来,对一些烦恼
事一直耿耿于怀,很容易产生压抑心理。
2、缺乏自信。一遇到挫折,便失去自信,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自己做错了一件事,便认为其它工作也难干好。过低估计自己的能力,自己看不起自己,总觉得自己的脑袋不如人家聪明,知识没有人家丰富,综合素质没有人家高。想和人家比,又不敢和人家比;想做点事,又怕做不好,因而造成压抑心理。
3、认识偏激。看问题办事情不讲辩证法,喜欢走极端、认“死理”。遇到困难后,过多地考虑消极因素,甚至认为只有消极因素,没有有利因素。发现不了困难中的机遇,看不到在曲折中也有前进,觉得前途暗淡,导致心情压抑。
4、怕丢面子。有的人过份注重自己的脸面,出现失误后,生怕别人知道而看不起自己,不敢向他人倾诉心中的烦恼,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装做没事一般,“外甜内苦”,使自己的低沉情绪长期得不到缓解,从而在心理上、思想上产生压抑感。
5、自我封闭。受到挫折后,总觉得他人靠不住,不相信人,总认为他人在愚弄自己,从而不愿和他人交往,自我封闭,致使自己找不到倾诉的对象,无法交流被压抑的情感。
三、压抑心理的危害
压抑心理其实质是回避矛盾,没有积极地调整自己与外界的关系。回避矛盾,表面上可求得一时平静,但矛盾并没
有解决,内心依旧很压抑。当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长期的压抑便会在“沉默中爆发”,危害自己、家庭,甚至危害社会。
(一)影响身心健康
1、影响心理健康。压抑心理产生后,其消极情绪首先会让人饱受精神折磨。比如,有的人变得焦虑不安或郁郁寡欢,有的人变得消极厌世或孤僻离群,有的人变得思维呆滞或精神恍忽。长期处在压抑状态,会使人产生生不如死的念头,想以死解脱压抑带来的痛苦,从而产生轻生的想法。
2、影响生理健康。随着压抑情绪的延续和发展,压抑心理还会产生生理上的不良反应。研究表明,压抑会导致失眠、头痛、厌食、疲劳无力、溃疡、皮疹、神经过敏、无固定位臵的疼痛感、消极系统功能紊乱、消化不良、体重减轻,等等。
(二)失去生活乐趣
压抑心理除危害身心健康,还会使人失去生活乐趣,主要体现在使人失去朋友,失去幸福的家庭生活两方面。
一是失去交友乐趣。压抑心理容易使人自我封闭,其结果是你不愿意和他人交往,别人也不一定愿意和你交往。你不想关心他人的事,你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关心。没有朋友,你享受不到交流情感的乐趣,在困难面前只能孤军奋战,你感受不到朋友多了路好走的快乐。
压抑什么意思篇六
《内郁的压抑形式》
内郁的压抑形式。
内郁的压抑形式是专业技术人员群体最常见的消极性心理挫折心理挫折反应。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
(1) 冷漠。受挫后,对挫折情境不关心、无动于衷,这是一种找不
到适当的外泄方式排放情绪之后的一种复杂的受挫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是在个体遭受挫折后,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方法时发生时发生的。冷漠反应的实质是个体受挫后心里上的压抑与攻击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最终攻击转向压抑的一种表现。这种反应表面上看起来虽然经攻击或自杀更为明智,有时也可以帮助受挫者渡过困境。能起到平缓情绪,防止过激行为的作用,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结果是掩盖矛盾,自我欺骗,自暴自弃,对自我的损害更大。
(2) 焦虑。焦虑是个体对当前或预见到的挫折表现的一种十分复杂
的消极情绪状态。包括自尊心的损伤、自信心的丧失、失败感和愧疚感交织而成的紧张、不安、忧虑、恐惧等情绪状态。这种情绪多是在个体的强烈欲求遭到多次失败,慢慢丧失了自信心出现的。实际上,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产生焦虑的情绪是非常普遍的。
(3) 逃避与幻想。逃避是指受挫者避开挫折源的一种消极挫反应。
多数情况的逃避是放弃原有的目标追求,退隐到与此无关的现实中。另一种逃避、受协的受挫反应是幻想。其表现为在情绪苦闷时凭借自己的主观想象而构成的一种梦幻般的情景中去实
现自己的某种需要。如果说,逃避可以使人置身事外,是一种心理防卫。幻想则是自欺欺人,往往会导致更大的心理挫折,甚至产生精神疾病。
压抑什么意思篇七
《情绪的发泄与压抑》
情绪的发泄与压抑 二十一世纪,社会开始了迅速的发展与变革,人们的观点、态度、希望也随之变化,在这个快节奏、高效率、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出现情绪上波动和生理上变化,从而产生心理压力,而这些心理压力的外部表现便是情绪。
人不可能永远处在好情绪之中,生活中既然有挫折、有烦恼,就会有消极的情绪。美国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南迪·内森的一项研究发现,一般人的一生平均有十分之三的时间处于情绪不佳的状态,因此,人们常常需要与那些消极的情绪作斗争,学会合理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要认识情绪。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也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过程。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而不良情绪指当期望与现实之间有较大差距时,当面临始料不及的精神打击时,往往会失去理智的控制,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愤怒和对立的情绪。不良情绪包含两种情形:一是过于强烈的情绪反应,二是持久性的消极情绪。不良情绪的表现包括愤怒、嫉妒、恐惧、焦虑、忧愁、悲伤、惊恐、痛苦等。
情绪对人有以下作用: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健康的积极情绪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消极情绪则会给人的机体带来损害。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导致疾病;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其次,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最后,情绪还具有感染性。正是因为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控制消极情绪,并尽可能地将之转化为积极情绪。 那么,情绪低落、消极或者压力大的时候都有哪些行为表现呢?一是总是显得不耐烦、暴躁、焦虑、易怒;二是睡眠品质变差,出现失眠、打哈欠、发困的症状;三是健康指数下滑,表现为免疫力降低、消化不良、记忆力下降等;四是总是体验到神经性抽搐或肌肉痉挛,非常难放松,腰酸背疼;五是情绪容易沮丧、低落,波动大、情感倒错,对现状与未来常感到无能为力,有挫折、空虚的感受;六是人际关系变得不和谐,容易与人发生冲突、不快,说话冷言冷语,感情迟钝,
对自己或他人的评价、谈话都倾向负面的描述。
通过上面的论述,我们应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当我们情绪低落、消极时,我们不能一味地压抑自已的坏情绪,也不能没有限制地发泄自己的坏情绪,而是学会合理地调节情绪。情绪调节是对情绪情绪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包含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汤普森指出,情绪在两个方面是可以被调节的,其一为情绪类型,即反应主要心境特点的具体情绪(如快乐、悲伤等);其二为情绪的动力性,即情绪的强度、范围、稳定性、潜伏性、发动时间、情绪的恢复和坚持等特点。情绪调节既帮助个体实现自己的目标,又使个体能适应性地应对。那么,有哪些调节情绪的方法呢?
方法一:尽可能的变化生活环境。环境对于人而言,不能直接地将人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好的心境是积极情绪发生的必要场所。 一般而言,较大的空间对于人而言总是有利的,因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是有直接联系的,通常人们都不喜欢太过于拥挤的地方,外界空间的拥挤会导致人的烦恼和压抑。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经常去这样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熟悉程度来达到类似的效果。一般而言,新鲜的环境对人总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布置环境来达到创设良好心境的目的。有的人改变居室的布置,有的人放音乐,有的人养花种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的有效措施,能够对于情绪的调节有一定的帮助。
方法二:表情训练法。根据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感觉,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
方法三: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来调节情绪。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导致情绪的极大不同,这个观点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的。他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
绪及行为的后果。通常认为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例如,当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作对,故意刁难他;而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关心教育他,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不同,人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前面一个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而后一个学生会觉得和老师的关系更为亲密。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例如,考试失败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唯独我不能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人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你当然也不例外。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当我们遭遇关于情绪低谷或非常愤怒、伤心的事情时,一味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也是不正确的事情,这不仅不会缓解消极情绪,反而会使这种坏的情绪愈演愈烈。此外,压抑情绪还可能伤害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所以,在采用情绪调节的方法仍没能缓解消极情绪时,我们便可以适当发泄坏情绪。情绪的宣泄也有很多科学的方法,下面给大家介绍几个。
1.倾诉。当遇到不愉快的事时,不要自己生闷气,把不良心境压抑在内心,而应当学会倾诉。每个人都有几个知心朋友,当产生不良情绪时,找些自己的朋友,把积郁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开导和安慰。
2.高歌释放。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特殊的作用,而音乐疗法主要是通过听不同的乐曲把人们从不同的病理情绪中解脱出来。殊不知,除了听以外,自己唱也能起同样的作用。尤其高声歌唱,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当人们不满情绪积压在心中时,不妨自己唱唱歌,歌的旋律,词的激励,唱歌时有节律的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紧张情绪。
3.以静制动。当人的心情不好,产生不良情绪体验时,内心都十分激动、烦躁、坐立不安,此时,可默默地侍花弄草,观赏鸟语花香,或挥毫书画,垂钓河边,这种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独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这种方式往往是知识型社会成员的选择。
4.痛哭。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现实生
活中除了过度激动外,哭总是由不愉快引起的。因此从医学角度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施。因为人在情感激动时流出的泪会产生高浓度的蛋白质,它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的压抑情绪。不过只是在内心受到委屈和不幸达到极大程度时才哭,如果遇事就哭,时时哭哭啼啼,反而会加重不良情绪体验。
5.求助医生。宣泄只能缓解压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要想彻底解决问题,还是要找心理医生,请他帮助疏解。通过心理医生的分析,往往能帮助我们找到不良情绪的根源,从而化解心理矛盾。 6.亲近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灵,当心情不好时,不妨去登山、看海,震撼、美丽的风景会令人顿感心胸开阔,忘记了那些不愉快的事情。
发泄情绪的方法也不止上述几种,积极的自我暗示,转移注意力,看电影、逛街、运动、吃东西等都是能够纾解情绪的方法,这就要看每个人的兴趣了。
总之,“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应该学会忘怀,学会调节,把不愉快的事放在一边,多想些开心的事,多做点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带着愉悦的心情迎接每一天。
压抑什么意思篇八
《正确处理性压抑》
正确处理性压抑.txt蜜蜂整日忙碌,受到赞扬;蚊子不停奔波,人见人打。多么忙不重要,为什么忙才重要。正确处理青春期性压抑问题一、关于青春期性压抑问题的研究概述青春期正处在性的萌发和成熟过程中,体内性激素分泌突然增加,由此引起的生理感受和心理体验都十分显著,其程度远较性成熟后的正常情况为甚。尤其是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各种文化价值体系激烈交锋,国外形形色色的性理论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性观念,同时,社会上的五花八门的性刺激因素日益增多,更是诱发了青少年的这种性需求和性冲动。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也深感道德和法律的力量,因此,这种欲望便被理智限制和约束着。这样,在性需求和性满足之间便出现了尖锐的冲突和矛盾。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欲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人失去心理平衡;而如果不能通过别的途径达到心理平衡,就可能导致压抑。在一般情况下,青少年可以通过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社交途径等使自己的性生理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从而减弱、转移性的生理冲击力,使之渲泄、代偿和升华,并逐渐恢复自己的心理平衡。但是,这种恢复心理平衡的能力有很大的个体差异。这样,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程度的性压抑,有的甚至是比较严重的性压抑。作为个体对待自己性欲的传统的、最普遍的反应方式,作为性欲不能满足而又无法解脱的结果,性压抑的程度也有着性别差异。我国学者马建青等(1989)的研究表明,男性青少年的性压抑比女性青少年更为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一、男子性欲最旺盛时期大约是18~20 岁,而女子则在30 岁左右。换言之,当女子处于性欲高峰时,已经通过结婚获得性满足,而男子则不能。二、从有性要求到结婚之间的时间跨度,男子要比女子更长。若男子的结婚年龄为26岁,女子为24岁;男子有性要求的年龄为18 岁,女子为18岁,则男子的这种时间度为8年,而女子为6年。三、在引起性反应方面,男子大多易被视觉刺激引起性欲望,而女子多被触觉刺激引起性冲动。在性的视觉刺激因素不断增多的今天,男子比女子更容易唤起性冲动,从而会更多地感受到性挫折。四、男子的性成熟虽比女子晚一些,但成熟过程比女子剧烈。如所谓青年性欲亢进,多是男子的特征。反之,女子的性成熟过程较为缓慢、渐进。五、男子在性反应方面比女子更强些,更具有冲动性。马建青等在福建、浙江等省的大学生中的调查材料证明了这一点。据他们调查,男性大学生有压抑感的占62.4%,女性大学生则为33.6%,有显著性差异。作
为青春期相当普遍的一种性心理现象,性压抑既是合理的、必要的,也是有害的应该解除的。说它是合理的、必要的是因为适当地压抑性欲是符合社会安定和发展需要的,是人类和社会进化的前提之一。因此,一个社会化的人,应当学会恰当地压抑自己的性欲,掌握科学的方法,运用意识的力量,使压抑性欲造成的心理不平衡降到最低程度。为了适应社会行为规范,对成熟性欲的适当压抑是合理的,对非成熟性欲压抑也是必需的。这种压抑虽与性本能相抵触,但不论对社会还是对本人健康都是有益的。而且,其本身也是纠正偏离的一种有利措施。说它是有害的、应该解除的是因为,一方面,许多临床资料表明,性压抑可引起躯体症状,如夜晚失眠、恶梦不断、头晕头痛、腹痛复泻等,一般认为这是性欲能量躯体转换的结果。另一方面,在心理上压抑性欲多伴有痛苦体验,其强度与性欲强度是一致的。对微弱性欲的压抑基本上不会引起感情痛苦,而对强烈性欲的压抑引起的感情挫折则十分明显。依莫林斯基指出,长期性压抑会出现情绪和性的失调——常导致在提高了性兴奋基础上的性神经官能症,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性偏离。他检查了146例男女的性神经官能症,发现由于抑制而引起的占71.2%。并且,性抑制并非是导致性神经官能症的唯一原因,它往往与别的一些致病因素结合起来发生作用。这正像物理上的“弹性疲乏”所说的那样,有弹性的物体若受力超过它的弹性极限,就会失去弹性。人的心理也是如此,受压过久过强,也会产生“弹性疲乏”,丧失或损害了相应的功能。所以,在谈到过分性压抑的危害时,弗洛依德认为:性压抑会导致性冷淡,是心理症的根源。他认为禁欲抑制了个性的发展、创造力的开发、大无畏精神的发扬和对人生的积极进取的态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无道理。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性压抑作为一种制约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演化层次因素,尤其对两类人心身健康影响较大:一类是性冲突感明显、强烈而心理素质又较脆弱,难以找到宣泄、转移、代偿等途径的人,他们往往焦虑不安,苦闷烦恼,形成一种压抑情绪,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心理异常,以及出现一些生理上的不良变化。另一类是对性抱有反感、厌恶、冷漠态度的人,这种人会背离正常人性心理发展的规律。他们心理上对性的这种态度,会导致生理上的感应失灵,从而陷入无法获得性满足的不幸之中,并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这类人以女性为多。在这两类人中,前者是能为个体(也包括外界)所感知的压抑,即显压抑;后者则是一
种变相的压抑,是性发展不健全的结果,但这种压抑甚至本人都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故称稳压抑。二、青春期性压抑的调节策略综上所述,既然过分地压抑性欲对人的身心健康非常不利,那么,我们就应该既看到性放纵所带来的恶果也要重视性压抑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对青少年的性压抑加以科学、合理的调节,这种调节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1.性教育。许多研究资料表明,青少年的性压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他们缺乏必要的性教育,包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尤其是缺乏性道德、性情感的教育,缺乏处理两性关系和处理性问题的方法指导及帮助,因而他们在性问题上往往是自我摸索。他们对性问题既好奇又迷茫,既有兴趣又有罪恶感,既感到神秘又感到恐惧。他们生理成熟的提前与心理成熟延缓之间的矛盾更加剧了在性问题上的困惑。性教育的意义就在于让青少年对性问题有一个与其年龄相适应的清楚而又理智的认识。实践证明,这对帮助他们解除性压抑,促进性心理健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据马建青(1988)报告,在大学进行性心理卫生教育后,大学生普遍认为非常需要这方面的指导。他们说,过去缺乏这种教育,常胡思乱想;现在搞清楚了一些过去迷迷糊糊的东西后,将有利于自己正确对待这一问题。如前所述,手淫是青少年宣泄自己性压抑的一种手段。马建青在授课前后曾用同一张表格对手淫问题进行调查。授课前调查时,有些学生不敢承认自己手淫,不少人把手淫看成是可耻、堕落、下流的事。听完课后,有些同学对此种观点作了修正,正视了自己的手淫问题,改变了对手淫的不正确认识。当然,性教育不仅仅是性生理、性心理的教育,也包括性道德、性卫生、性情感等方面的教育。当青少年接受了这方面教育后,就可为他们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用渲泄、转移、升华等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性冲动打下良好基础。2.性转移。所谓性转移,是指通过学习、工作、文体活动、男女交往等多种合理的途径,使其生理能量得到正当的释放和有效的转移。转移之所以有利于解除性压抑,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性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一般日常生活压力与性驱力呈负相关性。生活压力越重,性驱力越低。所以,给青少年以适当的学习、工作等压力,对于避免性压抑的不良影响是有利的。其二,对异性的爱慕和向往是青少年性心理的正常表现,两性交往其实也是满足性欲望的一种方式,交往双方都可以从中减缓性紧张。两性交往其实也是满足性欲望的一种方式,交往双方都可以从中减缓性紧张。两性交往也有利于彼
此了解自己之外的“另一半”,有利于消除性神秘感,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不言而喻,这些也将有利于恋爱的顺利进行和未来的家庭幸福。反之,与异性关系处理不好,往往有可能导致性挫折而引起压抑。3.性升华。性升华是性欲限制下难以发泄时,当事者使其转化为另外一种积极的、建设性的欲望,即使其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得以发泄。性心理卫生学的研究表明,性欲转化为其他欲望或被其他欲望替代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确实可行的。歌德在遭受失恋痛苦、不堪压抑企图自杀之际,终于抑制了这种轻率的行为,以自己破灭的爱情为素材,写出了世界著名《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一例。概言之,性升华可使青少年的性欲转化为进取的动力,成为工作热情和创造性的源泉,它可以把满足性心理需求和社会公众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因而不失为解除性压抑的最佳方法。
压抑什么意思篇九
《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
2008年9月第5期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SuzhouUniversityfPhilosophy&Social
Sep.2008
Science)
No.5
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略论
李涛,刘锋杰
(苏州大学文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摘要: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于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性灵”不同于“性情”,它是在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双重影响下出现的,具有去伦理、反理性、追求绝对自由的意味。晚明时期,国家和知识分子之间在生产关系上的裂缝,导致知识分子游离国家意志,在文学领域中倡导“独抒性灵”,使得“性灵”文学思想具有非同寻常的冲击力,促使明代文坛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关键词:晚明;性灵;人性;文学思想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403(2008)05.0056-05
都曾频繁使用“性灵”,但影响甚微,直到公安派倡导“性灵”,才引起世人的关注。
以上描述,可以说明两个问题:其一,“性灵”与“性情”仅为一字之别,但由于形成于两种不同的历史语境而具有词义与词义域(即决定词义的意义)的差别;其二,“性灵”一词显隐沉浮的命运,意味着它同“性情”这个主流性的概念的确存在着某种差异,可能正是这一差异导致它在初次登上文学批评舞台之后又迅即被边缘化。根据这两点,结合中国古代的人性想象,从中不难发现晚明作家捞起“性灵”这一概念的动机与意义:通过文学行动,打开桎梏人性的文化枷锁。
“性”字晚出,金文不见,从心从生,它表示的是观念世界中关于生命品质的设想与想象:“生之谓性”(《孟子・告
文学是人学,人学的核心是人性问题。但人类究竟有没有人性,具有什么样的人性,依然是困扰现代人学的重要问题。不过,中国古代关于人性的多元想象,关于文学表现人性的激烈论争(怎么表现人性与表现什么样人性),都留下非常丰富的遗产。本文将根据中国古代文学表现人性论争的话语踪迹与历史编纂,把以公安派为代表的晚明“性灵”文学思想,还原到中国古代人性的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中,以期求得对“性灵”文学思想的新理解。。,—”、。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
l
、
1l不肯下笔。”(《叙小修诗》)…畚4袁宏道评小修(中
t,道)诗的这句话,是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的精炼
表达。尤其“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士人中间广为传诵,竞相效仿,给晚明文坛以巨大冲击和影响,形成晚明文坛的新气象,“性灵”文学思想于是形成。那么,“性灵”究竟是指什么?是我们应当首先予以回答的。
“性灵”这个词,不是晚明的发明。从先秦到两汉,人们主要使用的是“性情”(或“情性”)这个词。“性灵”的发明,始于社会思想和人文精神大变革的魏晋南北朝,谢灵运、颜延之、刘勰、钟嵘、颜之推、庾信等作家与批评家都曾频繁运用“性灵”,使用“性灵”逐渐成为一种风气。隋唐以后,情况急转直下。唐宋时期,除元稹、杨万里、谢深甫等少数人偶尔使用“性灵”外,文学批评和诗学理论中较少用这个词的踪迹。到明中叶以后,“性灵”又逐渐回归文学批评。在公安派之前,与“后七子”有关的王世懋、屠隆、李维桢等,
子》)。但是,具体到人的生命品质——人性的想象,问题就
复杂化了,因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同时又是社会存在物”。"¨67’¨9儒家以“社会存在物”的视角想象人性,道家以“自然存在物”的视角想象人性,而后来的佛教则是以纯粹的宗教视角想象人性,从而形成中国古代三种人性论:一种旨在维护伦理普遍性、社会秩序性的德性论;一种重视以天合天、顺应自然的天性论;一种强调“一超直入如来地”的佛性论。但是,不管哪种人性论,人性的想象最终要落到现实的层面,接受现实的检验,要么修正想象的人性以适应真实的人性,要么压抑、改造真实的人性以适应想象的人性。儒家选择教化、文化,坚持改造真实的人性;道家反
收稿日期:2008---01—20
作者简介:李涛(1969一),男,苏州大学在站博士后,皖西学院教师;刘锋杰(1956一),男,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56・
一
万方数据
教化与文化,修正想象的人性;佛教则是超越教化、文化和人。否定人性。由此而来,衍生出关于人性的两套基本评价体系:侧重于人性想象社会功能的善恶体系(儒)和侧重于人性想象表征功能的真假体系(道、佛)。儒家的人性论,尽管不否认“食色,性也”,但十分关注善恶体系而回避真假问题,走的是压抑、改造真实人性的道路:
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势以临之,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o“这样,一旦儒家的人性想象被移植到文学活动中,乃至被想象为文学的根本,文学自发、自在的纯朴时代就终结了。自孔子开始,经汉代的努力,通过《诗经》阐释,儒家确立起“吟咏情性”的文学观念。“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既承认文学是人性的表现,也赋予文学配合政治改造人性的使命,“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毛诗序》)H旧,即文学持人情性又化人情性。汉代儒家这种以“情性”(也用“性情”)为核心的人性文学观,为后世儒家论文学定下了基调。
到魏晋时期,随着佛教的本土化和玄学思潮的兴起,儒家人性论受到思想界的质疑,其人性文学观也遭到严重的冲击,文学批评中开始出现“性灵”这一概念。“性灵”的诞生。表面上冲击的是“情性”(性情)在文学批评话语中的一统性,实际上是支撑话语的深层观念之间的分歧和对抗。以刘勰为例,尽管总体上没有突破儒家的文学立场,但在论文学时兼收并蓄了道、佛思想。《文心雕龙》中多处使用“性灵”,论文学发生时不用“性情”而用“性灵”,并且特别强调“心”的作用:
仰观吐耀,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原道》)‘5
31
如果“性”还依然着眼于生命品质的想象,那么“灵”已经超越了生命的概念化和伦理化,它关乎感知、认识、表达等一系列主观心理机能,具有活泼、灵动的意味。刘勰使用“性灵”,强调的不仅是文学表现人性,还有作家如何表现人性以及表现的审美效果,这与汉末、魏晋以来露才扬己的文艺风气和纵情恣性的士人风气相一致,是对作家创作个性的充分肯定和强调。同时,“灵”和“性”的结合,说明“性”所表示的人性想象开始向道家人性论的微妙滑动,已经包含着对道家所持的前文化状态的自在、自为、自然的个性化的人性观的肯定。刘勰论“虚静”,就是从审美创造心理的
角度解除伦理文化对创作个性的束缚,其逻辑依据主要来
自道家“涤除玄鉴”、“心斋”、“坐忘”的反文化思维路径。这一现象,还可从其他人使用“性灵”中得到同样的说明,比如南朝(宋)的颜延之:“含生之氓,同祖一气。等级相倾,遂成差品。遂使业习移其天识,世服没其性灵。”【61所谓“业习移其天识,世服没其性灵”,不就是指传承中的世俗伦理文化系统消灭了人的自然、灵动、活泼的个性与天机吗?因此,“性灵”与“性情”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不把文学讽谏经
万方数据
世、移风易俗的教化功能置于首位,而是关注每个作家能否运用自己的创造才能真实、自然、活泼地表现出独特的人生感悟和生命真迹,与这个时期出现的“味”、“韵”、“神”等批评范畴一样,具有以个性化反对普遍化、以审美化反对政教化的性质。不过,这一“异端”人性文学观,很快就遭到正统儒家及其政治力量的批判与压制,可从卒于隋朝的颜之推见出一斑:
每尝思之,原其所积文章之体,标举兴会,发引性灵,使人矜伐,故忽于持操,果干进取。今世文士,此患弥切。一事惬当,一句清巧,神历九霄,志凌千载,自吟自赏。不觉更有旁人。【71
话语系统打击“性灵”,遮蔽“性灵”,并不能够真正取消人性需求。后来的文学史表明。宗法制的国家只是在意识形态上剥夺了文学批评使用“性灵”的话语权力,但无法真正杜绝文学反抗人性压抑、表现真实自然的个性化追求。明朝立代伊始,出于权力建设的需要,动用国家的一切力量,在修人伦、理风俗上大做文章,宣扬“存天理,灭人欲”,启动了一场压抑、改造真实人性的运动:
初,以北方丧乱之余,人鲜知学,遣国子生林伯云等三百六十人分教各郡。后乃推及他省,择其壮岁能文者为教谕等官。[8]2314
朱元璋君临天下,痛斥夷族统治“废坏纲常”,诏令天下“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州9J挪。从洪武到永乐之间,郡县立学、每里置塾、开科取士、惩处朱友季、编篡《性理大全》等,一系列重整意识形态的文化事件,都含有压抑、改造人性的目的。即使在晚明时期,国家这种“一道德,同风俗”的改造人性意图仍然非常鲜明。万历七年(1579)正月神宗采张居正之议,诏令“不许别创书院,群聚徒党”,毁天下书院64处,改为公廨衙门。与此相应,文坛上先是“台阁体”。再是前七子i后七子,都不同程度地配合了人性改造这一政治运动。
但思想和文化的专制,往往只意味着话语在宏大层面上的统一。有明一代,当国家正在以程朱理学大规模改造人性、重整社会生活方式的时候,思想界中亦在酝酿着与宏大话语的分道扬镳。陈献章的亦儒亦道,王阳明的心学,凿开了明代儒家文化的内部分裂,为“异端”思想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尤其是后者.经过王畿(字龙溪)以及泰州学派王艮、罗汝芳(字近溪)等一路发挥,推出李贽非孔践经、替日用之道与自然人性而辩护的思想。与此同时,文学的“牛耳”也逐渐从前、后七子手中旁落,唐宋派的“直摅胸臆”、徐渭的“本色”、李贽的“化工”、汤显祖的“唯情”等,蜂拥叠起,为“性灵”重返文学舞台造就了条件:
夫文者,华也,有根焉,则性灵是也。士务养性灵而为文,有不巨丽者否也,是根固而华茂者也。¨叫
诗非他,人之性灵之所寄也。¨¨
不过,屠隆、焦弦等人重提“性灵”,虽然引入了道、禅之风习,但终究没有完全走出文学改造人性的阴影。文学真正发出反对人性压抑的声音,则是公安派(尤其是袁宏道)在吸收“异端邪说”的基础上,经过自己的独特揣悟,形成“独抒
・57・
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清代学者钱谦益描述:
万历中年,王、李之学盛行,黄茅白苇,弥望皆是。文长、义仍,崭然有异。沉痼滋蔓,未克芟薤。中郎以通明之资,学禅于李龙湖,读书论诗,横说竖说,心眼明而胆力放,于是乃昌言击排,大放厥辞。¨21
所谓“昌言击排,大放厥辞”,正是从反面描述公安派“独抒性灵”主张反对人性改造的思想动机和文学实践。袁宏道与张幼予的一次学术交流。可以明证:
余(按:张幼予)观古今士君子,如相如窃卓,方朔俳优,中郎醉龙,阮籍母丧酒肉不绝口,若此类者。皆世之所谓放达之人也。又如御前数马,省中阔树,不冠入厕,自以为罪,若此类者,皆世之所谓慎密人也。两种若冰碳不相入,吾辈宜何居?袁子(宏道)日:两者不相肖也,不相笑也,各任其性耳。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是谓真人。今若强放达者而为慎密,强慎密者而为放达,续凫项,断鹤颈,不亦大可叹哉!(《识张幼予箴铭后》)¨懈4
“各任其性”、“性之所安,殆不可强,率性而行”,这就是袁宏道等人对人性的诉求。而他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已经完全背离儒家从善培德的人性论,抛弃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理想,滑向庄子以天合天、贵于自适的人性观和狂禅非心非佛的超越观:“圣人之于生也,无安排,无取必,无侥悻,任天而行,修身以俟,顺生之自然,而不与造化者忤,是故其下无伤生损性之事,而其上不肯为益生葆命之行。”(《广庄・养生主》)…軎23因此,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与传统“性情”文学观的区别在于:
“性情”:持其性,化其性一压抑、规范一提升(伦
理方向)一“修”(儒家)
“性灵”:任其性,率其性一顺应、任天一还原(自然方向)一“适”(道、禅)
一旦回到中国古代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整体语境,就不难看出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举一则袁中道所记资料:
先生(宗道)官翰院,求道愈切。时同年汪仪部可受,同馆王公图、萧公云举、吴公用宾,皆有志于养生之学,得三教林君艮背行庭之旨,先生勤行焉。¨列翰林院是隶属于朝廷的最高学府,是皇帝诏令天下士人的机构,国家文化与政教的喉舌,但此时这里的知识分子,捧着朝廷的俸禄却心有旁骛,志于养生,并且已成风气,实在是背离了翰林院的文化性质和政治职能。这种历史上都较罕见的现象,怎么能仅以反复古、阳明心学和经济决定论等原因而单一地解释它呢?它表明:推行国家意志的知识分子与国家意志之间出现了不可调和的裂缝与冲突。导致冲突的原因主要是国家“一道德,同风俗”的政治意志和文化意图,已经严重地脱离了社会现实,与社会发展的趋势背道而驰,造成体现国家意志的主流思想被现实架空,成为宏大的、谎言式的律令,巨大的思想空洞,使得知识分子无所适从,刺激他们寻求新的信仰,新的思考路径。如果说明初国家以程朱理学改造人性与统一社会生活方式具有一定
・58・
万方数据
的合理性,那么,随着政权的逐渐巩固和稳定,尤其到明中叶以后,这一合理性已荡然无存。商人的崛起,城镇的发展,士、商之间的广泛融合,特别是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已经形成人们社会身份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而国家仍然试图以理学统一社会生活方式,以人性的压抑与改造来否定、取消业已存在的差异,必然促成它自身的解体和崩溃。这才是晚明时期“思想/知识”生产领域极为动荡的根本原因,也是“性灵”文学思想得以产生的主要原因。
“性灵”文学思想是在晚明人性压抑与反压抑的语境中产生的,是运用文学这一审美实践来冲击、动摇人性压抑和改造这一强大的历史传统与
文化机体,表达反人性压抑的合理需要,恢复文学顺乎人性、合乎人性的原生性质。
1.文学性质:崇“适”
周作人曾经根据中国古代文学“载道”和“言志”之间的此消彼长,认为晚明时期的文学是“言志”的文学。¨4。这虽有新意,但与事实有所出入,因为“言志”一说后来也逐渐被“载道”污染,晚明作家也不大用“言志”这个词,他们用的比较频繁的词是“适”。“适”是晚明作家关于文学性质的理解,崇“适”是他们基本的文学倾向性。
最早阐发“适”这个词的是《庄子》。《庄子》一书把“适”分为“适人之适”、“自适其适”、“无适之适”三重境界,按照“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哲学精神,向人们宣扬“适”的精神。在《庄子》那里,“适”虽然是指人生的一种性质与境界,但这一性质与境界具有审美性,构成人们后来谈论文学之“适”的根本思想和方向。袁宏道说:“苏子瞻酷嗜陶令诗,贵其淡而适也。凡物酿之得甘,炙之则苦,唯淡也不可造;不可造,是文之真性灵也。”(《叙禺氏家绳集》)…巷35因此,所谓“适”的文学,就是不掺杂修、齐、治、乎之意图,不担当“明道”、“宗经”、“征圣”之使命,不带有“道气”和“方巾气”,任性而行,适性而开,自然自娱的文学。晚明“性灵”文学思想,推崇“适”的文学,目的是拉开文学与明道培德、补时救世之间的距离,恢复文学随情适性、平淡自然的审美性质。
中国古代不缺乏“适”文学的谱系,但总体来讲它是受到压抑的,晚明“性灵”文学思想只不过借助于有利的语境,接上这一谱系,光大这一谱系。公安派十分推崇阮籍、渊明、白居易、苏轼等人的文学,袁宗道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白苏斋”,袁宏道则称赞苏轼为“有天地来一人而已”(卷二十一《与李龙湖》)…7”,他们通过重新阐释,把这些作家和作品演绎为气脉相接的传统,尤其认为苏轼的随笔、尺牍,把“适”文学所具有的随心而运、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另外,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中这一“适”文学的倾向性,与作家主张“适”的人生姿态、实践“适”的人生境界,是分不开的。袁宏道把世间人分为“玩世”、“出世”、“谐世”与“适世”,他的理想是“适世”:“独有适世一种人,其人甚奇,然亦甚可恨。以为禅也,戒行不足;以为儒。口不道尧舜周孔之学,身不行羞恶辞让之事,于业不擅一能,于世不堪一务,最天下不要紧人。虽于世无所忤违,而贤人君
子则斥之惟恐不远矣。弟最喜此一种人,以为自适之极,心窃慕之。”(卷五《徐汉明》)…211可见,“适”就是非儒非释,与世不忤,任性而为,顺乎自然,令身心得以自由、舒适的伸展。
2.文学精神:“不拘格套”
与文学史上使用“性灵”相比,晚明公安派“性灵”文学思想的突出特点之一,是他们在主张“性灵”的同时,把凝聚于“性灵”这一概念中较为隐秘的异质性和反抗性,公开化与明确化:“不拘格套”。这里的“格套”,词面上当然指
的是文学“格套”——即文学在历史语境中逐渐累积而成、
表现为程式与规则的一系列审美传统,它们常常给人以天经地义的错觉,因而具有强大的约束力。“不拘格套”,就是不为文学“格套”所拘,解除文学“格套”。此外,“格套”的
深层含义。是指非文学的“格套”——即把文学中的各种偶
然性塑型为程式和规则的意图观念和文化机制。文学虽然具有自律性,但其自律性是有限的,甚至是有条件的,文学从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完全独立的温室。从这一点看,“不拘格套”,主要是解构那些编织文学“格套”的非文学的意图
观念和文化机制——对于晚明来说,主要是拆解、反抗压抑
人性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现实。袁宏道曾谓:“凤凰不与凡鸟共巢,麒麟不共凡马同枥,大丈夫当独来独往,自舒其逸耳,岂可逐世啼笑,听人穿鼻络首!州”1袁宗道虽然居京官,反对非文学“格套”的锋芒不及宏道,但也肯定他“举世皆为格套所拘,而一人极力摆脱”¨纠0
就文学的层面来说,所谓“不拘格套”,也表现为文学观念、创作、欣赏、批评等多个方面,其中的关键是文学创作,主要集中于“写什么”(内容)和“怎么写”(形式)这两点。对于“写什么”问题,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直接要面对的是文学表现内容上的限制,主张“任性而为”、“从自己胸臆中流出”的抒写一己之性灵。儒家文学理论虽然持“言志”、“缘情”的总体性认识,但“止乎礼义”的“明道”、“载道”目的,却给文学在表现内容上划定了范围和尺度,设置了禁区。因此,“不拘格套”就是要突破这些禁区,扩大文学表现内容的范围。在“性灵”作家的笔下,生活上的声色欲望,社会上的黑暗阴霾,心态上的狷狂放诞,性情上的奇癖怪丑,这些与传统文学标准相左的内容,堂而皇之地进入了文学世界。对于“怎么写”问题,晚明“性灵”文学思想积极追求新奇,鄙视所谓的程式与法则,尤其反对文学复古主义的守古与拟古,认为“有一派学问,则酿出一种意见;有一种意见,则创出一般言语”【l川。袁宏道说:“文章新奇,无定格式,只要发人所不能发,句法字法调法,一一从自己胸中流出,此真新奇也。”(《答李元善》)…譬岔一切的法、格、式等形式问题,只是在自己的性灵抒写中诞生,因袭就没有生气。若哭若骂.如嗔如笑,颠倒反覆,皆为一己一时之性灵流注,自然而出。即“迫而呼者不择声”。(《陶孝若枕中呓引》)…引5
在“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晚明,“不拘格套”是“性灵”文学思想“另类”色彩的集中体现。从理论上讲,“不拘格套”是写什么都行、怎么写都行的意思,但实际上“性灵”作家却竭力回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文学中庸,也不
万方数据
涉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庙堂文学,他们逃避文学的严肃和严肃的文学,喜欢笔走偏锋,发前人之未发。所以,尽管“不拘格套”是在诗歌批评中提出来的,但它的精神在诗歌中体现得并不充分,而是在散文上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晚明人不仅把自古以来不受重视、富于随意性的小品文,推举为这个时代的文学新宠,也把通俗的小说、戏剧,从民间的阅读视野推进到知识分子的审美视野。
3.文学情感:贴近日常生活
中国文学是以言志、抒情为主的文学,但所言之志、所抒之情,往往是主题化的,人们感受到多为审美升华后的理想形象,很难感知到日常生活中的真实形象。尤其在理学被意识形态工具化以后,文学更是疏离了Et常生活,缺乏对日常生活的观照。这一特点,也是人性压抑在文学中的必然体现。但是,晚明“性灵”文学思想却冲破了这层藩篱。使得情感的触角伸进了日常生活,敢于展示自己的生活趣味和真实形象。
明代中叶以后,国家对知识分子的需求转入低谷,迫使大部分知识分子社会化、民间化,不得不进入真实的生活世界。这产生了两种效果:一是知识分子参与商业,在一定程度上使知识与商业的传统隔阂得以改善,客观上刺激了商业的发达;二是知识分子的观念世界逐渐发生转变,真实的生活世界使他们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知识体系产生警惕和疏远,转而肯定日常生活,贴近El常生活。王学最终发展到所谓“满街皆圣人”,颠覆了颜回高洁的固穷形象,可谓是历史的必然。而到李贽说得就更为直接:“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答邓石阳》)¨副4
这一观念世界的大转变,也颠覆了文学对于El常生活的偏见。在“性灵”文学思想中,文学不再以宏大的话语和唬人的姿态,通过“视而不见”的方式消灭Et常生活,引导人们进入高尚的人生境界,文学应该与日常生活打成一片,在零乱的碎片和平凡的场景中,发现真实而会心的情趣,引导人们进入普通的审美境界。这主要有两种体现:其一,文学视野的扩大和文学趣味的增加。文学不仅开始描写人们的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日常生活,而且多以欣赏的眼光而非批判的姿态来真实表现人们在生活中的需要和感受。即使袁宏道写为官,也是非常生活化的、细节化的,“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内,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丘长孺》)…岳5其二,民间文学赢得士人的尊重,其草根的性质和情感表现的率真、通俗、戏俚等特点,被士人文学所采用。晚明“性灵”作家认为,只有民间文学,才真正属于日常生活中的文学,保留着文学的原生性质,“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间巷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如无闻无识真人所作……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叙小修诗》)…制
4.审美原则:贵“真”尚“趣”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品评作品的标准,也与前人大不相同。美刺、比兴、中和、雅正、虚实、情景等一系列的概念,
・59・
似乎都从“性灵”作家的视野里消失了,他们仅仅喜爱用两
个概念来衡量作品:真与趣。贵“真”尚“趣”,成为“性灵”文学确立起来的新的审美原则。
+‘“小修称中郎诗文云率真。率真则性灵现,性灵现则趣生。即其不受一官束缚,正不蔽其趣、不抑其性灵处。"【伸J陆云龙的理解,大致是准确的。“性灵”文学的审美原则由“真”与“趣”构成两翼。“真”是创作标准,主于判断,是“独抒性灵”的前提;“趣”是接受标准,主于体验,是“独抒性灵”的审美效果。不过,“真”与“趣”也不是公安派的发明,只是一种有意识的发挥。“真”出于《庄》,“趣”起于禅,两者具有非常相近的先验的心性哲学基础,具有反传统、反礼教、反权威的绝对自由性质,起初都用来描述人生的一种理想境界,后移之于文学批评。
晚明“性灵”文学思想强调“真”与“趣”,直接的思想资源是李贽的“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的“童心说”。旧Ⅲ人有先验的、前文化的本心,它是自为自在的自然,因而是绝对的自由。人一旦进入文化,各种礼义、闻见、道理就开始污染、束缚这一本心,人就失去了真我与自由,现实中的人重返自由的家园,就在于驱除各种礼义、闻见和道理,让本心得以显现。李贽的这种思想路径,与左派王学和晚明的狂禅,基本上是一致的。这种哲学思想,决定“性灵”文学思想中的“真”与“趣”,在人生和文学两个方面,都具有对抗人性压抑、舒展自我的性质。“真”,就是作家不可矫情作态,应该把一切既定的尺度、规范抛掉,任心而为,率性而发,
自自然然,无拘无束,写出自我面目。因此,“真”实际上就是“不拘格套”文学精神的美学价值。“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叙小修诗》)…科
作家做到“真”,作品就自然有了“趣”。所谓“趣”,与宋人言“趣”不同,不是建立在道理识见上的“理”趣,尽管袁宏道说它是“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其实也就是作者从自己胸中自然流出的情感、天马行空的个性以及无拘无束的手法在作品中的综合体现:“夫趣,得之自然者深,得之学问者浅。当其为童子也,不知有趣,然无往而非趣也。”(《叙陈正甫会心集》)¨J蔷m
总之,在人性压抑与反压抑语境中形成的晚明“性灵”文学思想,以其反抗人性压抑的锋芒,把中国自古以来正经的、严肃的文学形象,搞成“一点正经都没有”。不能把它拔高为个性主义、启蒙主义或者浪漫主义,后者毕竟是打上了西方科学与民主的底子,虽然李贽与利玛窦见过两次面,但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在思想上成为其俘虏。更不能粗暴地把它贬斥为闲情逸致、世俗主义等:一者文学是情感的练习场,基本的入场券就是时间与生命,两者在缺乏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语境中,各种类型的“造神”运动,未必就比“去神”的真实生活高尚,一点也不带世俗的味儿。也许人
性的根基,本就如弗洛伊德的发现——“一点正经也没有”,
也许理想的人性被历史和现实粗暴地“念歪了经”。总之,只要承认文学说到底是人学,那么,“性灵”文学思想的人性诉求,依然值得人们心平气和地去总结。
参考文献:
[1]钱伯诚.袁宏道集笺校[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王先谦.苟子集解・性恶[M].北京:中华书局,1988.
[4]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1册)[G].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祖保泉.文心雕龙解说・原道[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6]颜延之.庭浩[G]//严可均辑.全宋文: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5.[7]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M].四部丛刊本.
[8]张廷玉,等.明史・选举志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明太祖实录:卷四十六[G]//明实录.台北:历史语言研究所,1968.[10]屠隆.文章[G],/鸿苞节录:卷六.清咸丰七年刊本.[11]焦弦.雅娱阁集序[M]//澹园集:卷十五.金陵丛书本.
[12]钱谦益.袁稽勋宏道[M]//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13]袁中道.石浦先生传[M]//珂雪斋集:卷十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4]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M].北京:北平人文书店,1932.
[15]袁中道.吏部验封司郎中中郎先生行状[M]//珂雪斋集:卷十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16]袁宗道.大人书[M],,白苏斋类集:卷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7]袁宗道.论文・下[M],,白苏斋类集:卷二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8]李贽.答邓石阳[M]//焚书・续焚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19]陆云龙.叙袁中郎先生小品[M]//袁宏道集笺校:附录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责任编辑:王英志)
・60・
万方数据
压抑什么意思篇十
《精神分析之对压抑的评析》
精神分析之对压抑的评析
应心1班 18号 葛莉莉 摘要
弗洛伊德认为我们的无意识心理中会有一些可怕的想法,而自我会将这些无意识的东西控制在意识之外,以试图减少或避免焦虑。自我有着许多处理非期望想法和欲望的技术,这些技术总称为防御机制。本文要讨论的就是防御机制中的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即压抑。本文就压抑的概念、产生的机制以及其起到的效果进行了一点讨论,事实证明,压抑是一种直接、简单但是却不经济的防御机制!
正文
弗洛伊德把压抑称为是“整个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是因为他认为压抑是一种最重要的防御机制。它是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那些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弗洛伊德还认为压抑的理论是我们认识神经症的一块基石。人身上的精神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它一般会经历这样两种过程:本能和抵抗这两种动力的量,在完全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一番较量,直到本能受到排斥,能量贯注收回以后才会平定下来,这个是解决冲突的一条正常的途径。然而在神经症中,精神冲突找到了另外一条排遣的途径:“自我在与讨厌的本能遭遇时刚一交锋便退缩回来,于是它阻止本能冲动接近意识,也不让冲动直接释放出来,但本能冲动却依然贯注着满满的能量。”弗洛伊德把这一过程称为压抑。
本能冲动的变化之一就是在抵抗中使冲动不起任何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冲动便进入了压抑状态。我们发现,被压抑的本能是很有可能获得满足的,而且,在任何情况下,满足就其本身来说都是愉快的,但它与其他的目标和要求都是不相容的,于是便导致了有时愉快有时不愉快。这种情况的后果是为压抑创造了条件,即由不愉快招致的动机力量超过了由满足而带来的愉快。其实压抑起初并不是一种防御机制,只有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出现明显的“裂缝”之时它才会出现,它的本质也很简单,就是抗拒作用或将某种东西摒弃在意识之外的一种功能。通过压抑,自我试图把心理中的某些倾向不仅从意识中排斥出去,而且还从其他效应和活动的形式中排解出去。
在人格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的心理不知道可能与不可能,有利与有害,允许与不允许的区别。它只具有一个原则,即“唯乐原则”。在人的内心发展的初期,心中自由而随意地产生着感情和欲望。在儿童的心中,“一切都是允许的”。对他的心灵来说,不存在不道德的欲望和情感,它不知道任何羞愧与任何恐惧。在精神发展的下几个阶段,唯乐原则在心理中失去了特殊的统治地位,因为和它一起出现的“现实原则”开始无视它,而成为经常活动着的心理生活的新原则。这时候,当人们产生了某种欲望或观念的时候,就不会仅仅从唯乐原则出发,而
要经过一定的“检查”,没有通过检查的就会被压抑至无意识中,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认为压抑是一种自我否定,即企图把自认为邪恶的,至少是不应该的欲望从根本上消灭,压抑对欲望采取镇压态度,企图从根本上否定它、消灭它。虽然压抑看似有效,但是它也并不是无需付出代价的。要知道我们在使用压抑的时候,压抑的客体并没有被取消或者减为零,恰恰相反,它们在坚持,其动力甚至可以增大十倍。(方迪,1993)
弗洛伊德认为作为一条规则,压抑仅是暂时性消除,它很快就会恢复,因为它具有极度的动态性,并且它是一个稳定的、主动的过程。压抑的过程决不能被看作是一次性的,它的结果也不是永久性的,不会像被杀死的生物一样会永远消亡。压抑需要持续的能量付出,被压抑的观念在意识的持续压力下进行活动,要平衡这种压力就必须有持续的反压力。弗洛伊德还认为只要一种观念仅代表很小的心理能量是,那么它就不会受到压抑,尽管其内容会增强它与意识中主导观念的冲突,观念的数量对冲突具有决定性,一旦一个基本的有害观念超过某一力度,冲突便确定无疑了,并必然导致压抑,因此对压抑而言,对潜意识贯注的能量越多,那么,将其从潜意识中移开或曲解的力量就越少。
压抑在最初的时候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却不够坚定,并且随着时间的进展失败也愈发地明显起来。矛盾通过反向形成导致了压抑,而被压抑了的矛盾又成功地将矛盾复归。消失了的情感又以社会焦虑、道德焦虑和良心谴责的转换形式出现,被拒绝的观点用移置到非常小的、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去。卡伦.霍妮也认为所有的无意识的试图,并不能阻止被压抑的冲动发生作用或表现出来。比如说有一个人压抑了一定的敌意,那么这些被压抑的敌意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就可能以不同的猛烈程度爆发出来,表现为不时的恼怒和情绪的恶化;最后,假如他被压抑的敌意聚集了足以引起无名怒火的力量,就可能会导致他身体机能某方面的失调。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都要使用压抑,因为我们所有人的无意识中都有不愿意带入意识的想法。我们甚至独自用内心语言,都不能承认无意识的欲望,从而使它们没有任何出路,不能够变成行动。对压抑的使用也要有一定的度,虽然它对自我起到保护作用,但却也具有明显的负面效应,如过度的压抑会使人寡言少语,显得畏缩、紧张和呆钝。在遇到问题时,我们最先或最多使用的就会是压抑,除了压抑之外,还有一些防御机制,不过这些防御机制中就只有升华是真正成功的一种方法,所以在运用压抑的时候就一定要加以注意!
参考文献:
1.《心灵深处的王国--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熊宏哲著 湖北教育出版社 P68-70
2.《弗洛伊德心理哲学》 弗洛伊德著/杨韶刚等译 九州出版社 P244-255
3.《精神分析文论》 陆扬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 P79-193
4.《弗洛伊德文明的代价》 何仲生 余凤高编著 辽海出版社 P62-65
5.《精神分析引论》 弗洛伊德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P291-308
6.《马克思、尼采、弗洛伊德、胡塞尔 现代思想的源流》 P137-143
7.《我们内心的冲突》 [美] 卡伦.霍妮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P6-27
8.《弗洛伊德主义批判》
版
苏] M.M.巴赫金 B.H.沃洛希诺夫著 中国文联出 [
上一篇:最常见的分手对白:分手话语
下一篇:发说说的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