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一
《有关桥的诗歌》
有关桥的诗歌
1).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咏梅》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天下风光数会稽,灵汜桥前百里镜——元稹《寄乐天》
(4).柳疏桥尽见,水落路全通——陆游《柳桥秋夕》
(5).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李绅《灵汜桥》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
造舟为梁,不显其光。(《诗经 . 大雅 . 大明》)
“溪上还珠太守家,小桥斜跨碧流沙。”(华镇)
桥西暮雨黑,篱外春江碧。
桥通小市家林近,山带平湖野寺连。
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对联
1).一线桥光通越水,半帆寒影带吴歌; 春入船唇流水绿,人归渡口夕阳红。
(2).一泓月色含规影;两岸书声接榜歌。
(3).“一门鼎盛,二姓同村,三代展鸿图,四海扬名,五指峰峦钟沛国”; “六朵荆花,七行楼屋,八方齐庆贺,九如献寿,十分声价壮桥溪!”
(4).淑气风光架岭送登彼岸,洞天云汉横梁稳步长堤。
(5).暴雨骤倾万斛珍珠浮水面;长虹多挂一条金带束天腰。
缩千里为咫尺 联两地成一家
水光遥接汉 虹气上凌虚
上下影摇波底月 往来人渡镜中梯
盘旋上下,通连左右,交叉东西南北;
横贯长江,纵接黄河,瞩目红旗宜宾。(开津长江道立交桥)
中华堪称首,铁索斜拉,坦途凌波,淞南沙北横大道;
世界亦数二,众智辉灿,科技结晶,浦东沪西并东流。(上海南浦大桥) 桥的谚语:
(1).桥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2).桥是桥,路是路------一清二楚
(3).桥孔里插扁担-------担当不起
白娘子哭断桥 想起旧情
半夜过独木桥 步步小心
扁担插进桥眼里 担不起
踩着高跷过独木桥 艺高胆大
踩着银桥上金桥 越走越亮堂
船到桥头 不顺也得顺
刺木架桥 没人敢过
灯草搓绳,烂板搭桥 枉费心机
灯草搭浮桥 走不得
掂着猪下水(可食的猪内脏)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顶大风过独木桥 担风险
独木桥 难过
独木桥上踩车 别拐弯
独木桥上钉木板 故意让人过不去
独木桥上扛木头 难回头
独木桥上跑马 冒险;危险
独木桥上散步 走险
独木桥上睡觉 翻不了身
独木桥上遇仇人 冤家路窄;分外眼红
端着鸡蛋过独木桥 提心吊胆
短板子搭桥 不顶用;不顶事
短木搭桥 难到岸
扶着桥栏杆过河 生怕掉进水里(比喻胆小怕事。)
扶着醉汉过破桥 上晃下摇
刚下桥的新媳妇 不好看也爱看
过河拆桥 忘恩负义
过了银桥过金桥 越走越亮堂;越走越明
近视眼过独木桥 小心在意;只顾眼前;迈不开步子
九曲桥上扛竹竿 难转弯;转不过弯来
九曲桥上散步 走弯路;拐弯抹角
九曲桥上拖毛竹 拐弯抹角;难过
枯木搭桥 存心害人
筷子搭桥 难过;路子窄
烂板子搭桥 难过;不顶事
烂汽车过朽桥 乘人之危
烂柱子搭桥 不牢靠
烂板桥上的龙王 不是好东西
老太太走独木桥 难过
卢沟桥的石狮子 数不清
麻秆搭桥 难过;担当不起
芦沟桥上石狮子 数不清
骆驼过独木桥 步步有险;一步三分险
没桥顺河走 绕来绕去
木炭搭桥 难过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互不相干;各不相干
骑马过独木桥 难回头;回头难
骑马上独木桥 回不得头
骑自行车过独木桥 小心翼翼
桥孔里伸扁担 担当不起(比喻负不起责任或不敢当。)
桥上搭碉楼 底子空
桥是桥,路是路 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桥头上跑马 走投无路
牵牛过独木桥 难过
牵牛上独木桥 难过
桥顶上盖搂 上下空
牵牛上纸桥 难上加难;难上难
牵瘸驴上窟窿桥 左右为难
桥孔里插扁担 担不起(比喻负不起责任或不敢当。)
三人过独木桥 有先有后
石板桥上跑马 不留痕迹
天桥的把势 光说不练
天上架桥 想到办不到
铁拐李走独木桥 够戗(够受的);走险
瞎子过独木桥 盲目冒险;死路一条
瞎子过桥 提心吊胆
香签棍搭桥 难过
小脚婆娘过独木桥 摇摇摆摆
朽木搭桥 难过
牙签子搭桥 难过
烟袋杆搭桥 难过
孕妇过独木桥 铤(挺)而走险
张飞撤退长坂坡 过河拆桥
竹竿子搭桥 难过
醉汉过铁索桥 上晃下摇
桥的俗语
船到桥头自然直
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桥归桥,路归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过河拆桥
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结一个仇人拆一座桥。
双桥好走,独木难行
桥的谜语
1 当阳桥下水倒流 (猜 : 语文名词一) 谜底: 夸张
2 双星桥在市中心 (猜 : 字一) 谜底: 帝
3 灞桥折柳 (猜 : 成语) 谜底: 别有用心
4 板桥画意在笔先 (猜 : 成语) 谜底: 胸有成竹
5 板桥复职 (猜 : 成语) 谜底: 郑重其事
6 板桥一手好字句 (猜 : 人名) 谜底: 郑秀文
7 独为前生约,剪烛守草桥 (猜 : 动物名) 谜底: 萤火虫
8 白石洞里架红桥,一头不动一头摇。 (猜 : 打人体器官一) 谜底: 舌头 9 板桥曙色添牛迹 (猜 : 打字一) 谜底: 星
10 春节三日守桥头 (猜 : 打字一) 谜底: 休
11 春香落日入断桥 (猜 : 打电影演员一) 谜底: 乔榛
12 搭鹊桥 (猜 : 打京剧名一) 谜底: 通天河
13 断桥会许仙 (猜 : 打成语一) 谜底: 绝路逢生
14 断桥相会 (猜 : 打京剧名一) 谜底: 白面郎君
15 枫桥渔火 (猜 : 打歌唱演员名一) 谜底: 苏小明
16 两岸盼三通 , 架桥共团圆。 (猜 : 打二字新词语一) 谜底: 非典
与桥有关成语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遇水叠桥:〖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桥是桥,路是路:〖解释〗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船到桥门自会直:【解释】桥:桥梁。比喻事先不必多虑,问题自会得到解决【示例】我不相信~
遇水架桥:见“遇水迭桥”。
遇水迭桥: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舌桥不下:形容惊讶的神态。
过桥拆桥:见“过河拆桥”。
修桥补路:修建桥梁,补好道路。旧喻热心公益,解囊行善。
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过河拆桥: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过桥抽板:比喻目的达到后,就把帮助过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桥有关的故事
1 桥与山水山水本来就是美丽的,桥在这样的天然图画中,真是相得益彰。杜甫诗“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白居易诗“晴虹桥影出,秋雁橹声来”等,就描写了山光水色与桥共同构成的美景。
2 、桥与园林园林里有山有水必有桥,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互相映衬,缺一不可。欧阳修的“波光柳色碧溟,曲渚斜桥画舸通”这两句诗,就是对此的写照。
3 桥与文艺桥在水上山间,凌空越阻,千姿百态,普度众生,历来是文学和艺术中的绝好题材。著名的如苏州的枫桥,在诗歌中,除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外,还有杜牧的“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等。绘画中,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的“虹桥”,结构非常巧妙。戏剧里,光京剧里演出“桥戏”的就不少。最著名的是《长坂坡》,还有《断桥》《草桥惊梦》等。神话传说里“鹊桥”的故事源远流长,张果老倒骑驴过桥的故事也是妇孺皆知。
4 桥的历史故事建于 1937 年的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这一点你也许知道;不过你可知道,这座大桥 1937 年 9 月 26 日通车, 12 月 23 日就被我方自行炸毁,为的是不让它为侵华日军服务 !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石桥是河北赵县赵州桥。隋朝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元年 (595 ~ 605 年 ) 建。
现存最早的也是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江苏苏州宝带桥。唐元和十一年 (816 年 )
始建。
现存最早的十字桥是山西晋祠鱼沼飞梁,北宋崇宁元年 (1102 年 ) 建。
最早的开关活动式大石桥是广州潮州广济桥。明宣德十年 (1435 年 ) 建。
仅有的五亭桥位于江苏扬州瘦西湖。
有关桥新词
商桥是商业沟通的桥梁 ;
书桥是以书来沟通的方式 ;
文化桥梁就是文化沟通的渠道 ;
经济桥梁是指经济上互通信息的手段 ;
连心桥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 ;
生物桥:生物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生物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生物!
象棋桥:象棋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的象棋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象棋
语言桥:语言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语言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语言!
健康桥:健康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健康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健康!
职业桥:职业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职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职业!
医桥:医桥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医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医学!
农桥:衣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农业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农业!
车桥:车桥的大意是连接人与车的了解,通过这种途径了解车!
桥的类型
桥是随处可见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桥的基本用处都是让人、车通过江河湖泊、高山峻岭。
古代有石桥、木桥、拱桥等等,这些桥简直像工艺品一样,绚丽多姿,古朴淡雅。在它们之中,有名的要数卢沟桥,那里桥栏上的狮子数也数不清(据说是有501只),桥头立有清朝乾隆皇帝提写的“卢沟晓月”四字石碑。我在它上面绕过一圈,觉得路很长,但我很奇怪:为什么卢沟桥只有十一孔却比颐和园的十七孔桥长?妈妈说:“桥孔大小还是个问题呢!”我想也是。
现代的桥可就多了去了:有吊桥、斜张桥(斜拉桥)、钢拱桥、混凝土桥,还有短短的梁式桥,这就是桥的几大类。
我们中国有计划2006年竣工的南京第三大桥(斜拉桥),它是上海至成都国道(GZ55)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约15.6公里,其中跨江大桥长4744米,主桥为跨径64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塔钢箱梁斜拉桥。南引桥长680米,北引桥长2780米。南岸接线长3.083公里,北岸接线长7.773公里。
桥,最多的是建在水上的,现在,在城市里一座座立交桥拔地而起,汽车在它上、下飞驰;城市里还有走人的立交桥,人在上面走着,车在下面跑着。在医学方面,还有一种叫“搭桥”手术,专门治疗心脏病。在病人心脏里搭一种桥,可以让病人康复;就像我的语文书里说的:世界上还有一种最珍贵的桥那就是人与人心灵之间架起的沟通之桥,这种桥是以尊重、谅解、关注和信任构筑的无形的桥,这种桥是人类最需要的。如果每个人心中都有这种桥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又和谐又美好。我们现在好好学习就是通往为国效力之路的无形的桥,这种桥越多,我国的人才就会越来越多。
桥对我们很重要,不仅是让我们通过没有路的地方的路,还是通向未来美好世界的路。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二
《说不尽的桥(语文活动、诗词、谚语)》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三
《描写桥最优美的莫过于这一首了》
描写桥最优美的莫过于这一首了: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唐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还有: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描写桥的名句还有:
长桥卧波,不霁何虹? ——《阿房宫赋》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宋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南宋 僧志南《绝句》
心期此日同游赏,载酒携琴过野桥。
——明唐寅(唐伯虎)《春游女儿山图》
(为报仇,唐寅诗集我带身边,牢记此愁不共戴天!^ - ^)
最雄壮的莫过于毛泽东的《水调歌头 游泳》了: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毛泽东诗中还有: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 送瘟神》之二
徐志摩《再别康桥》: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俗语: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评书中经常能听到这样一句:修桥补路双瞎眼,杀人放火子孙全,这是感慨世道的不公,好人没有好报,坏人却往往能得到好的结果。
成语:小桥流水 出自下头的马致远的诗
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
谚语:在摇晃的独木之桥上,激烈的暗流让两面的力量趋于极致。不能平衡的力量将呼唤破坏的暴风雨,悲伤的时代即将来临
诗歌:<<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联:杭州半山桥:欲泛仙槎向何处;偶传红叶到人间。
西湖断桥:断桥桥不断;残雪雪未残。
古诗:元稹《寄乐天》
天下风光数会稽,
灵汜桥前百里镜,
安得故人生羽翼,
飞来相伴醉如泥。
李绅《灵汜桥>>
灵汜桥边多感伤,分明湖派绕回塘。
岸花前后闻幽鸟,湖月高低怨绿杨。
能促岁阴惟白发,巧乘风马是春光。
何须化鹤归华表,却数凋零忆越乡。
华镇(《还珠桥》
溪上还珠太守家,
小桥斜跨碧流沙。
清风不共门墙改,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四
《《古诗三首》——枫桥夜泊》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五
《现代诗歌中_桥_的意象论析》
2011年7-8期
·高教
·ShaanxiJiaoyuGaojiao
文化艺术
现代诗歌中“桥”的意象论析
【摘
要】桥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在文学上已经具有超越了建筑学的价值和意义。尤其
在诗歌当中,桥被赋之以一定的审美意义。桥的意象在现代诗歌中蕴含多重意旨。本文将从具象和抽象两个方面分析桥的意象在现代诗歌中的意旨,阐释桥的多重象征意义。
苏金玲尹光磊
【关键词】诗歌意象桥具象抽象
“一个国家该有多少桥,要和它占有的山河相适应,适应的
[1]
程度是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由此可见,桥梁作为一个国家文
色彩的画面。人生中有很多这样的时候,在执著的瞻仰他人时,或许本身也是别人所向往的。“桥”与“楼”同时作为诗歌中的两个意象,在形成一种晦涩的场面的同时,也说明了一个深刻的哲是通往人生的哲理之桥。理。这首诗歌中的桥,
林徽因在《旅途中》中写道:“前面天空。/山中水那样清,/山
[7]
—/我不知道造物者认不认得自己的图画”。此前桥那么白净——
化的象征,已经是一种功能性与审美性的结合物。功能价值与审美价值的统一,就是说桥梁建筑不仅要表现出结构上的稳定连续、强劲力感和跨越能力,而且要有美的形态与内涵,只有内容换言之,“桥梁工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才能显示出不朽的生命力。稳妥和艺术化。桥梁必须安全、实用、经济和程的工艺就是创新、
[2]
美观。”
刻,这一座或许并不知名的桥不仅仅是诗人所看到的山前的桥,也是尘世中能够通往心灵的净地的途径。
番草的《桥》:“灰白色的宽阔的天后宫桥下,/灰黑色的沉默/日子是水一般地流去,流去,/问不了哪些是的苏州河在流着,
欢乐;/哪些是苦恼,/剩下来的,是这坚固的肉体,/立在时间的
[8]上面,如像是桥。”作者在诗中感慨时光的荏苒和生活的不堪
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建筑学的发展,桥的技术、艺术和学术方面的逐步发展与相互渗透,使桥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一点在关于桥的现代诗歌中得以充分体现。诗歌使用的是一种意象语言,意象作为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事物的结合体,被引入诗歌的最终目的是创造诗歌的意境。桥作为意象出现在诗歌当中时,不再代表简单的建筑,而是具有了复杂的象征意在特殊的情境下,桥被诗人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而极具审美意义。义。
本文将现代诗歌中的桥意象归结为具象之桥与抽象之桥两大类,以希论述桥意象在现代诗歌中丰富的审美意义。
具象之桥
时,也感慨如“桥”一般的东西依然坚固挺拔。“桥”在这里是获得顽强生命力的途径。
在具象之桥中,桥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体。诗人将主观的感情赋予客观存在的桥上,使桥在物理意义的基础上,蕴含了丰富的文学审美意义。
抽象之桥
现代诗歌中也有很多关于抽象的桥的作品。与具象之桥的客观存在性不同,诗歌中的抽象之桥是诗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想象出来的,并不是指生活中某一座具体的桥。它可以是凭空想像出来的,也可以由月光或彩虹一类的现象联想而来。
诗人艾青的《桥》中,“桥”被赋予了伟大的使命。“在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于是产生了桥”,“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
[9]
/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诗人在此强调了站,
现实中的桥,作为一种意象出现在文本中,就是具象之桥。周作人写过很多歌咏绍兴桥梁的诗歌。如《吾家数典》其六:
[3]
“清道桥下百姓家,逸斋遗教是桑麻。”《往昔三十首》中《河与
一诗:“往昔居越中,吾爱河与桥”。[4]“桥”在这些诗歌中,作桥》
为一种客观实在的建筑物,是现实世界中人们自身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作者在诗歌中表达了对桥的这种沟通功能的欣赏和赞美之情,有古诗的韵味。
郑振铎的《卢沟桥》:“卢沟桥———/是我的第一道防线,/也
[5]是我们的墓地。/保卫卢沟桥。”诗中的“卢沟桥”显得分外神圣,
桥的重要作用。表面上看,没有了桥,这个世界的某个地方就会呈现破败的景象,这些虽然都是客观生活中桥的基本作用,深入探究,诗人在一定意义上又表达了桥的更神圣的使命———拯救苦难者。
冯至的《桥》中,“桥”这个意象的出现被视为一种奇迹。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通往理想,到达彼岸的介质。诗人在经历了许多生命的挣扎之后,在获得一块生命的栖息地之后,才感到人的孤单,人与人相互之间的隔离“是海一样地宽广”,“纵使是海一样地宽广/我也要日夜搬运着灰色的砖呢/在海上筑起
[10]
一座桥梁。”至此,“桥”这个意象代表了诗人对“彼岸的奇彩”的
因为它和战争的胜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这首诗中的桥是通向胜利的桥。
在很多作品中出现的桥,并非特指生活中的哪一座桥,而是讲述着一系列的故事。泛指客观的桥。作家在这泛指的桥上,
在中国新诗史上具有自觉哲学意识的诗人卞之琳,善于对日常生活现象进行哲学的剖析与穿透。他的代表作《断章》中“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
[6]
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一幅浪漫版的“蟑螂捕蝉,黄雀在后”
的画面,同时也叙述了相对主义的表现形式。在诗中,“桥”与“楼”同样作为两个泛指的客观建筑物,形成了诗歌中互相对立“桥”、“楼”“看风景的人”、,三者构成了极富戏剧性的两种状态。
34
向往与追求。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愿意为此付出一生的时
(下转37页)
2011年7-8期
·高教
·ShaanxiJiaoyuGaojiao
文化艺术
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获取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料并掌握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以充实、更新课堂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动画制作、图片处理等手段,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尤其是在文字教学部分,利图片处理,可以直观地再现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用动画、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还可以灵活采用设疑法、讨论法、辩论法、模拟教学法等,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让学生时常有成功的体验和喜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开之感,充分挖掘古代汉语的魅力,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古代汉爱学古代汉语。语中的神妙表达方式,使学生爱古代汉语、
愉悦的课堂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又高效。古代汉语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枯燥乏味的特点。教师应该设法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努力营造愉悦的古代汉语课堂,给学生创造一个愉悦、高效的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古代汉语的兴趣重新轻松、
激发起来,使学生想学习古代汉语、爱学习古代汉语、愉快地学习古代汉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古代汉语的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大家小书系列)[M].北京:北京出版
社,2004.
古代汉语时代久远,语言陌生,艰深晦涩。因此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做到循序渐进,既不能重复中学学过的内容,也不能一次性把难度拔得太高,要使学生不断感觉到收获的喜悦。这就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要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如果难度太低,知识重复,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高,超过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会挫伤学生的热情和自信心。同时,教师讲授要做到深入浅理论用最出,挖掘出语言的魅力,力求把陌生的古代汉语知识、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经常产生恍然大悟、茅塞顿
[2]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3]徐超.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4]郭芹纳.训诂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5.
[6]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8.[7]胡安顺,郭芹纳.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作者单位:安康学院中文系
陕西安康
(上接34页)
间去建筑一座桥,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桥》这首诗被诗人注入了太多的浪漫色彩,所以它也被很多人用于表达浪漫的爱情。,这种不懈的精神,这个举动在世人看“我愿几十年内搬运不停”
来能够征服一切,包括贯穿人类生命始终的爱情。不论是追求爱“桥”在这个时候成情,还是追求理想,桥在这里都是必经之途。为了实现爱情理想的唯一途径,只有筑起这样一座桥,才能真正触摸到自己观望已久的,停留在彼岸的爱情之梦。
施蛰存的一首《桥洞》:“桥洞是神秘的东西哪,/经过了它,谁知道呢,/我们将看见些什么?”“穿过了秋晨的薄雾,/幻异地在庞大起来的,/一个新的神秘的桥洞显现了,/于是,我们又给
[11]
忧郁病侵入了。”“桥洞”在这里好像一扇通往外界的窗户。只
桥出现在诗歌当中时,可以是通往过去和回忆的,也可能是拯救苦难通向光明的,可以是通往理想和彼岸的,也可能是通向超脱和自由的……但在这一切意境之中,桥的本质作用仍然能够归结为一点,那就是将人从此岸引向彼岸。
人类始终在追求理想,崇尚美好的事物,而在不能如愿的时此时,精神意义上的桥便随即产生。候,往往要寻找心灵的寄托。通过构建一座精神之桥,从精神上到达自己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金大钧,李明昭,潘洪萱等.《桥梁史话》[M].上海:上海科
学技术出版社,1979.
[2]邓之中.造桥的艺术.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A].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
有通过这个“桥洞”才能看见神秘的东西,正如要走过桥才能到达彼岸一样。
在以抽象之桥为主要意象的诗歌中,桥被赋予的意义更加丰富。诗人在抽象的桥上,寻找理想和光明,追求爱情与自由,使这些抽象的桥更加生动化,更有使命感。
结
语
[3]、[4]周作人.老虎桥杂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5]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新诗选(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6]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新诗选(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7]、[8]、[11]蓝棣.新月派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9]艾青.艾青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10]冯至.冯至诗选[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苏金玲
尹光磊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北京万博汇佳科贸有限公司
陕西渭南北京
诗歌意象的审美内涵极具丰富性。无论是具象的桥还是抽象的桥,在不同诗歌中的审美意义都是极其丰富的。
诗歌意象是诗人用主观的情感对客观事物提炼产生的。桥的意象的产生也是诗人把情感灌输到桥上所激活的一种诗歌语言符号。作为一个实体,桥的任务就是沟通。在相互隔离的两个事物之间,桥的搭建能够使彼此不再遥不可及。作为一种意象,
37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六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关于中国几个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1《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3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七夕
唐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6苏轼《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
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串词
甲:泱泱华夏,悠悠长河,酝酿了许多传统节日,
乙: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甲: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
乙:每个节日都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每个节日有着美好的记忆,
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历代的文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 乙:这些诗词名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诵,
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
甲乙合:诗词中的中国传统节日。
甲:一年中最早的节日就是春节了,
乙: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就描写了一幅春节期间充满生气和希望的画面。 甲:正月十五闹元宵,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打灯笼、吃元宵、看花灯,好一派热闹的景象。
乙:请欣赏唐代诗人苏道味写的《正月十五夜》
甲:清明时节,细雨纷纷,
乙:思绪绵绵,情谊悠悠,
甲:让我们和诗人杜牧走进他的
甲乙:《清明》---
甲:清明时节,我们想起了爱国诗人屈原,
乙:每年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
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我们耳熟能详
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这一天牛郎织女天上的鹊桥相见 甲:八月十五月儿明,中秋佳节人团圆,
乙:古人总爱对月抒怀,玉兔,嫦娥,感慨万千,
合:请听《中秋月》
甲:中秋过去是重阳,每年的九月九日是九九重阳节,
乙:重阳节人们爱登高望远,思念亲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表达了他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甲:一个个传统佳节,一首首经典诗词
乙:诗词中的节日,节日中的诗词,
齐合:祈福迎年是春节,花灯猜谜闹元宵,祭祖踏青在清明,粽子飘香话端午,七夕节上鹊桥会,明月把酒中秋到,九九重阳来登高,来登高。
2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七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答案: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8-9题。(6分)
【双调】寿阳曲
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2分)
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
(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
答案:8.把纷飞的雪花比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表现了“雪乱舞”的景象。
9.(1)《江天暮雪》描绘动态的“雪乱舞”的自然景象和钓后归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绘静态的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钓的人物形象。(2)都通过孤傲的钓翁寄托了作者清高脱俗的感情。
阅读杜牧《赤壁》,回答问题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答案:
(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2分)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
兰州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3分)
兰溪棹歌①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释】①兰溪,在今浙江兰西县西南。棹(zhào)歌:船歌。
8.对兰溪山水的美妙景致,作者主要是通过"□□□"一词启发读者去想象的。(1分)
9."半夜鲤鱼来上滩"一句极为生动传神,写活了诗歌意境,请你发挥想象,对这句诗的画面加以描写。(2分)
8.(1分)镜中看
9.(2分)示例:鱼抢春(新)水,(调皮地)涌上溪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 初中课外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列各首古诗, 然后回答问题。
一、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
二、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鼓励朋友乐观豪迈,积极进取。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开阔,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
三、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映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
敢”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神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四、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
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回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
(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
五、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描画了春天的景象?
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 样不同的情态?
(答案:1、“迟日”、“江山”、“春风”、““花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六、江上渔者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注释】①渔者:捕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
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联系《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对比,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美味,船上渔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对比,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规劝。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
七、送友游吴越
杜荀鹤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八
《关于秋的古诗及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诗的开头两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诗人用大手笔勾画的雨后山村的自然画卷。其清新、宁静,淡远之境如在目前。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诗人隐居于此是何等的闲适,如此描绘山水田园之典型环境流露出诗人的喜爱之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景寄寓客愁乡思。诗人很自然地摄取适于表达旅途孤寂、飘泊之感的眼前景物,采用白描的手法,着墨轻淡地写来,却传达出了真切的情意。诗人先描绘暮霭迷濛的江边洲渚 ,指出夜宿建德江的时间、地点。接着,更具体地描写泊舟烟渚上所见的江天景色。先写远景,再写近景,层次分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两句,是很精彩的景句。因为原野空旷,视野广阔,以致造成远天低于近树的错觉,因为江水清澈,月影浮荡在江中,人在船上,江月仿佛和人更接近了。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景致,诗人只以十个字,便细致、逼真地描绘出来了。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和白描传神的表现力,就不可能把由于野旷和江清而引起的天与树、月与人的关系变化,描绘得那么准确、生动。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首句写秋景,用“冷”字,暗示寒秋气氛,又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凄。二句写借扑萤以打发时光,排遣愁绪。三句写夜深仍不能眠,以待临幸,以天街如水,暗喻君情如冰。末句借羡慕牵牛织女,抒发心中悲苦。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卧看‟两字,逗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 ,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 ,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秋波媚 【宋】陆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这首词以形象的笔墨和饱满的感情,描绘出上至"明月"、"暮云",下至“烟柳”、“池馆”都在期待宋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的情景,具有明显的浪漫主义情调。词中大胆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这首词的韵味。
《长安秋望》【唐】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天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首句点出“望”的立足点。“楼倚霜树外”的“倚”,是倚立的意思,重在强调自己所登的高楼巍然屹立的姿态;“外”,是“上”的意思。秋天经霜后的树,多半木叶黄落,越发显出它的高耸挺拔,而楼又高出霜树之上,在这样一个立足点上,方能纵览长安高秋景物的全局,充分领略它的高远澄洁之美。所以这一句实际上是全诗的出发点和基础,没有它,也就没有“望”中所见的一切。 次句写望中所见的天宇。“镜天无一毫”,是说天空明净澄洁得象一面纤尘不染的镜子,没有一丝阴翳云彩。这正是秋日天宇的典型特征。这种澄洁明净到近乎虚空的天色,又进一步表现了秋空的高远寥廓,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当时那种心旷神怡的感受和高远澄净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第三句转笔写到远望中的终南山。将它和“秋色”相比,说远望中的南山,它那峻拔入云的气势,象是要和高远无际的秋色一赛高低。
《秋风引》【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诗以“秋风”为题;首句“何处秋风至”,就题发问,摇曳生姿,而通过这一起势突兀、下笔飘忽的问句,也显示了秋风的不知其来、忽然而至的特征。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聚焦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首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现在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袭来耳边了。
《秋思》【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这首《 秋思 》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异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第一句说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平平叙事,不事渲染 ,却有含蕴 。秋风是无形的,可闻、可触、可感,而仿佛不可见。但正如春风可以染绿大地,带来无边春色一样,秋风所包含的肃杀之气,也可使木叶黄落 ,百卉凋零 ,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一片秋光秋色、秋容秋态。它无形可见,却处处可见。羁留异乡的游子,见到这一派凄凉摇落之景,不可避免地要勾起羁泊异乡的孤孑凄寂情怀,引起对家乡、亲人的悠长思念。这平淡而富于含蕴的"见"字,所给予读者的暗示和联想,是异常丰富的。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第一句用“寒”字,是为了唤起第四句“霜叶”;每二句写“白云”,是为了用色彩的强烈对比反衬第四句的“霜叶”异常“红”艳,给人以“红于二月花”的感受。更有力的铺垫还是由急于赶路而突然“停车”以及由此突出的那个“爱”字,前面已分析过了。还有“枫林晚”的那个“晚”字,意味着夕阳将落,火红的光芒斜射过来,更使满林枫叶红得快要燃烧。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精神发越。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写秋景,是赠给他的好友刘景文(名孝孙)的。古人写秋景,大多气象衰飒,渗透悲秋情绪。然此处却一反常情,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绝,大约是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该诗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离开朝廷后轻松畅快的心情。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受光多的部分,呈现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却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暮江细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诗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悦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写之中了。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端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是唐朝中期著名诗人刘长卿的一首诗,采用五言律诗的形式。此诗悲壮苍凉,深刻反映了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后荒凉破败的景象,也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心声。这是一首咏怀古迹的吊古诗。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第二联一写近景,一写远景,第三联以夕阳衬旧垒,以寒磬衬空林,旧日辉煌的场所如今是衰草寒烟,十分凄凉。在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里,诗人登上南朝旧垒吴公台。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远望山峦,皆在云罩雾缭之中。傍晚的太阳沿着旧日的堡垒缓缓下落,寺院中传出的钟磬之声慢慢向空林中扩散。秋风四起,这钟磬之声也似带有一种寒意。南朝故迹尚存,人去台空,只有长江之水,在秋日的夕阳中独自流淌。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
《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
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后,蟾蜍亏复圆。
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这首诗中间四句言情谋篇都有特色。在感情上,既说出诗人在秋风中怀念朋友的凄冷心情,又忆念两人往昔过从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亏复圆”,又向下引出了“兰桡殊未返”。其中“渭水”、“长安”两句,是此日长安之秋,是此际诗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衬出“闽国”离长安之远(回应开头),以及“海云端”获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结尾)。细针密缕,处处见出诗人行文构思的缜密严谨。“秋风”二句先叙述离别处的景象,接着“此地”二句逆挽一笔,再倒叙昔日相会之乐,行文曲折,而且笔势也能提挈全诗。全诗把题目中的“忆”字反复勾勒,笔墨厚重饱满,是一首生动自然而又流畅的抒情佳品。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钓罢归来不系船”,首句写渔翁夜钓回来,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不系船”三字为全诗关键,以下诗句全从这三字生出。“江村月落正堪眠”,第二句上承起句,点明“钓罢归来”的地点、时间及人物的行动、心情。船停靠在江村,时已深夜,月亮
一首关于桥的古诗篇九
《为古诗教学架起一座桥》
为古诗教学架起一座桥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意境的教学策略
武定县高桥中学 闫建艳
[摘要] : 诗歌发展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尤其是古诗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它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更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文化的骄傲和表征。在新课改和新教改的过程中,各版本的语文新教材都加大了中外优秀的诗歌作品的比例,再次确定了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这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新的高度和要求。
[关键词] : 诗歌 初中语文 古诗教学 意境
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的古典诗词名篇很多,学生们平时常见和需要背诵的篇目也不胜枚举。但是,由于古典诗词产生和兴盛的时代背景、语言特征与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存在于中学语文诗词教学中的问题也很是不少。在古诗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则干脆认为,社会都进步了,还要去学那些陈旧的“之乎者也”有什么用?况且听不懂。一直以来中学诗歌教学的一个“通病”就是偏重于语文知识和思想道德的灌输,忽视并脱离了“诗歌”本身的教学目标,课堂也因此远离了感性和激情,迷失在凝重的理性和空洞的说教里。比如教杜甫的《春望》,最后只剩下“移情于物”和“思念亲人”八个字,诗歌本身的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不见了。
新一轮的语文古典诗词教学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全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要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深入研究古典诗词的
特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这就要求做中学语文教师的,不仅要有丰富的古典诗词以及古典文化的知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课堂控制能力。教师在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好角度,要有将学习内容重新排列、组合的能力,要站在创新的角度上选择一个“最优”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什么,如何学。
一、把握诗歌意境的重要性
在古诗教学中,把握古诗的意境是教学关键,教师只有紧紧抓住古诗意境进行教学,才能挖掘古诗的艺术价值,把握其艺术真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古诗的兴趣,达到审美教学的目的。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诗歌作为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也必有它自己的语言或艺术的表现行为。诗歌是渴望情感、感受和想象,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诗是把情思融进物象,借助跨越时空的想象,使它的情境与意象具有立体感;我认为这里的情境与意象所共同表现出来的一种空间就是诗歌的意境,一首诗歌如果没有了这种情境与意象所产生出来的境界,是很难给人以美感的。比如唐朝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作于安徽滁州刺史任内,写的是春天涧边的景色。四句诗有静有动,以动衬静,雨前涧边的春景构成一幅幽深的画面,雨中西涧的景色同样也很深邃。两张滁州西涧的画幅,都流露了诗人心情的闲适和恬淡,而读者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受的这其中的体味,其实
就是所谓的诗歌的“意境”。意境是中国美学史上特有的美学范畴,也是诗歌美学中非常重要和基本的审美范畴。
诗词的意境经常运用曲折和折射的方式暗示,常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这就为诗歌鉴赏增加了难度。因此让学生学会如何把握诗词意境成为关键之一。
二、关于意境的含义
关于意境的含义,学术界历来都有争议或分歧。“意境”一词,源自佛经。我国古代学者对“意境”多有阐述:晋代的陆机、《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唐朝的王昌龄,明代的王世贞,清代王夫之,近代的王国维都对“意境”有自己的理解。那到底什么是意境呢?宗白华这样说道:什么是意境?„„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
现在人一般认为,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入其境,在思想情感上受到感染。”我认为,简而言之,意境就是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的空间;亦或是客体的情境与意象在读者头脑中所产生的一种综合的审美境界,有些境界是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的。
三、中学语文古典诗词的意境教学策略
(一)诵读-贯穿审美的各个环节。
由于诗歌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的魅力和意义是和声音分不开的,是和其节奏、韵律或内在的音乐性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自古以来诗乐一体。声调的抑扬起伏,音韵的和谐悦耳,节奏的缓急匀称,构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在音乐美,使诗歌产生了摇荡性情的艺术魅力。
通过诵读,诗的韵律、节奏、语意传导入心灵,唤起读者头脑中早已储存的审美情绪,从而产生某种情感共鸣,形成直觉性的美感。以王维的《鸟鸣涧》为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首先,初读让学生感受该诗二二一型(颈联为二一二型)的音步节奏及偶句用“ong”韵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直觉地感知作品的节奏、音调、韵律所造成的平和舒缓的效果与全诗深幽静谧的情调氛围的和谐,并让学生体会到诗词的音乐美对诗词情感内涵的生成作用。在词语选择上,可让学生体会“闲”、“静”、“空”等都具有一种清幽空灵的质感,这种质感可能暗示着某种明远、澹泊的审美情趣与和谐、圆融的人生哲学。
因此,只有通过朗诵,才能使诗歌从文字符号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才能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诗歌的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所以要以朗诵作为鉴赏手段,通过朗诵扫清语音、语义的障碍,品味语言的肌质,感受意境的魅力,体会诗歌的情感,让朗读贯穿审美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从审美的层面进入诗歌,感受诗歌。
要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注意,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学生与诗歌审美的桥梁,帮助学生扫除语音、语义障碍,当克服了这些语言障碍时,他们的注意力才能集中到审美中去。为此,我要求学生在预习阶段借助课下注释读准字音,读通词义,并且在新授课时先初读课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根据语言的表层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如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教学中,我先指导学生把握基本的朗读技巧,随着对文本理解的逐层深入,我对学生每次的诵读都提出新的要求:读出悲凉与感慨——读出昂扬——读出惆怅而不颓废,感慨而不低沉的特色。每一次的诵读,学生都有新的收获;每一次诵读,都是对学生鉴赏效果的检验。 如杜甫的《望岳》是诗人早期过着裘马轻狂的生活时留下的作品,全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朗读得好,意境不言而喻。“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宜用赞叹、神往的语气读。“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热情澎湃地赞颂。“荡胸生曾云,决眦人归鸟。”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应以豪迈的语气去指导学生朗读。学生在受到感染的基础上,去体会意境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