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恋诗歌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单恋诗歌篇一
《相思意如何——《诗经》爱情诗中的单恋诗浅析》

单恋诗歌篇二
《一个人的单恋》

《诗经·周南·汉广》欣赏

一个人的单恋——《诗经·周南·汉广》

泰戈尔的诗歌中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样的无奈和悲伤情绪,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一直抒写着。在中国古人的心里,也同样有着这种让人几乎无法呼吸的伤痛,这就是《诗经·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萎。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诗歌开头就描述了可见而不可求的景象:高大的乔木,郁郁葱葱,树荫满地,应该是很好的休息地,为何不去倚靠乘凉?只因它不是自己的。同样,对面那美丽的女子,与我隔着一道汉水,即使再热恋,也不能得到她,这道汉水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接下来,诗歌中的男主人公(应该是一位年轻的樵夫),徘徊在大树旁,思绪万千:这条江,我游不过去,对她,我只能是痴心妄想;要是她能嫁给我多好啊!我现在就去喂肥马儿,赶着大马车去迎接她,给她幸福。可是,她能懂我的心思吗?我多想此刻就能长出翅膀,飞过江水,对她表白自己的心声。可是,最终,他要喂马送心爱的女子出嫁,他只能将爱深藏于心底。

一个人的思念是初夏的青色藤蔓上开出的花朵,淡雅而忧伤,这就是典型的单相思。单相思,这种爱情只与自己有关。既然相思太苦,相爱太难,那么就让这种没有说出口的相思保有最初的那种纯真状态,任凭斗转星移、世事变迁,心中的爱,也会化作一种美丽的心念,永远被珍藏。

单恋诗歌篇三
《论戴望舒诗歌的爱情意象及其人生经历》

新诗研究课程论文

论戴望舒诗歌的爱情意象及其人生经历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指导教师

目 录

目录

中文摘要„„„„„„„„„„„„„„„„„„„„„„„„„„„„„„„„Ⅲ 引言„„„„„„„„„„„„„„„„„„„„„„„„„„„„„„„„„„4

一、初恋中的爱情意象„„„„„„„„„„„„„„„„„„„„„„„„„„5

(一)丁香的意象„„„„„„„„„„„„„„„„„„„„„„„„„„„5

(二)单恋者和乐园鸟的意象„„„„„„„„„„„„„„„„„„„„„„5

二、婚后的爱情意象„„„„„„„„„„„„„„„„„„„„„„„„„„„6

(一)家的意象„„„„„„„„„„„„„„„„„„„„„„„„„„„„6

(二)蝴蝶的意象„„„„„„„„„„„„„„„„„„„„„„„„„„„7 参考文献„„„„„„„„„„„„„„„„„„„„„„„„„„„„„„„„8

摘要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突出创作个性和成就的诗人,留下了许多动人的爱情诗篇,但他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却做着“永恒的苦役”。他一生经历了三段没有结局的悲剧爱情,其人生经历也在诗歌中有所展现,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其爱情诗中的意象。本文试论戴望舒诗歌中的爱情意象及其人生经历的关系。

关键字:戴望舒;诗歌意象;人生经历

论戴望舒诗歌的爱情意象及其人生经历

·引言:

艾青在《诗论》中指出:“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情感,而凝结为意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这种艺术是抒情的,是抒写人生经验的。”

[1]而戴望舒的诗歌情调大多哀怨、柔婉、感伤,他诗歌中的意象总是能和他现实的生活

戴望舒是现代诗人中最善于写爱情而又风格清绮秀丽的一位。读戴望舒的诗歌,诗有所联系,都有生活的原型。 歌中的意象总是令人伤感,总是勾起读者心灵深处的回忆,让读者总是在他所营造的感情基调上徘徊和哀怨。诗歌依靠意象来传达思想感情,诗歌中的意象多为诗人的想象。诗打动了我们,也正是这首诗的意象打动了我们。所以,正是戴望舒诗歌中的那些意象打动了我们的心,使我们产生了共鸣。

戴望舒一生深爱过三个女人,但都以其倾尽感情换取叛离而终结。诗人为这三个女人留下过爱的诗篇,把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写进了他的诗里。其中,戴望舒最爱的是其初恋情人。从他留下的爱情诗中可以看出,他把自己一半的感情奉献给了他的初恋情人——他好朋友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戴望舒用他诗中的意象,传递着他的感情,向读者述说着他对爱情的感受。他在爱情上的种种挫折和不幸,化成了苦恋意象;他诗中的苦恋意象总是显得那样贴切,那样动人心弦。

一、初恋中的爱情意象

(一)丁香的意象

戴望舒的代表作《雨巷》写于1928年9月。1928年正是戴望舒认识施绛年的那一年。《雨巷》里多次出现丁香姑娘这个意象,于是很多人推测丁香姑娘就是戴望舒的初恋情人施绛年。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说:“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2]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3]15这样的冷漠,凄清,又惆怅的情感满纸淋漓。那个梅雨时节,江南小镇上一条幽深、狭长、寂静、怀旧的雨巷里,一个孤独落寞的身影,撑着一把油纸伞,在细雨纷飞中彷徨,目光迷离有充满希望。戴望舒把自己的悲伤寄托在这条巷子里,幻想着有丁香一样的姑娘来到自己的身旁。可是他却迷茫“那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所谓伊人,她究竟身在何方?他有充满希望,他希望碰上那个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姑娘。就是她——这个“丁香般的姑娘”,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梦想。这就是诗人戴望舒在《雨巷》里给我们呈现的梦幻般的意象。

历来解读《雨巷》,都将《雨巷》中的意象一一找到象征的对应点。如以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来象征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以“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美好的理想,诗人把她作为梦幻中的情人形象,因而对她的苦苦追寻正象征对理想的上下求索以及求之不得的迷茫和失落;而抒情主人公“我”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地彷徨,象征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知识青年的“歧路之痛”。其实,把《雨巷》视为情诗也许更贴切些。在《雨巷》中的重要意象,就是戴望舒苦恋的丁香意象。

·(二)单恋者和乐园鸟的意象

戴望舒对施绛年的恋情是没有结果的,但戴望舒却无法从这份感情仲走出来。他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单恋者”[3]30。单恋者诗歌寂寥而苍凉的意象。诗人在《单恋者》中的表白:“我觉得我是在单恋着,/但是我不知道是恋着谁;/是一个在迷茫着烟水中的国土吗,/是一枝在静默中零落的花吗,/是一位我记不起的陌路丽人吗?/我不知道。”[3]30诗句中的“迷茫着烟水中的国土”、“静默中零落的花”、“记不起的陌路丽人”,是诗人苦恋着的对象。这些象征着作者精神归宿的意象都是虚无缥缈的,一片模糊朦胧的虚幻意象,衬托了诗人飘忽不定的内心状态,让人感受到诗人心境从内到外渗透出的凄凉。

于是,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生存环境与生命渴求的矛盾冲突中,他开始了艰难的寻梦历程。诗人幻化成拿《乐园鸟》[3]47里的乐园鸟“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然而“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后又问到:“假设你是从乐园里来的,/可以对我说吗,/华羽的乐园鸟,/自从亚当、夏娃被驱逐后,/那天

单恋诗歌篇四
《戴望舒诗歌欣赏》

戴望舒诗歌赏析

一、戴望舒:现代诗派的旗手

戴望舒,本名戴朝寀,1905年生于浙江杭州,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国文学,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曾与同学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法国象征派诗人魏尔伦的译诗;1932年参加施蛰存主编的《现代》杂志的编辑工作;1932至1935年游学法国,进一步领受西方现代派诗歌的精髓;回国后与卞之琳、冯至等创办《新诗》月刊,提倡“纯诗”创作,是20世纪30年代与新格律派、革命诗派鼎足而立的另一重要诗歌流派——现代诗派的领袖人物。以他为中心的现代诗派的崛起,标志着象征派诗歌在中国的彻底本土化和成熟,以对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精华的有效承继和对西方象征派诗歌观念和技艺的有效化用,及两者的完美融汇,大大推进了中国现代派诗艺的发展。出版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诗集。

同样深受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同样致力于更具现代意味的象征诗的创作,与初期象征派诗歌的领军人物李金发相比,二人所受教育的不同、进入诗歌领域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前者的创作只是一次对西方象征派诗艺生涩的、失败的移植和试验,而后者则显然具备了更多博采新旧、融汇中西的能力,使象征派诗歌这一现代诗歌艺术不仅牢牢扎根于中国的国土,而且迅速地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戴望舒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他开始诗歌创作之时,正是新月派极大影响诗坛创作之风时,其成名之作《雨巷》于1928年8月发表于叶圣陶主编的《小说月报》,以其流畅的用韵和古典的音乐美,被盛赞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并为戴望舒赢得“雨巷诗人”的美誉时,我们很轻易就能看到新月派“三美”主张对诗人的影响。虽然后来诗人很快就“开始对诗歌底他所谓‘音乐的成分’勇敢地反叛了”(杜衡:《望舒草序》),但植根于本土的诗创作起程显然使戴望舒在选择更适合表现“现代人的现代情绪”的西方象征诗派的精神和技艺之时有了清晰的指向性,与李金发式盲目的模仿和无选择的移植有了质的区别。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雨巷》为代表,以对我国古典诗歌意象和意境的成功化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及整体的象征意味,显示了诗人良好的古典文学素养和初步整合中西诗歌精神的努力;第二阶段以《我的记忆》为代表,诗人放弃了早期对诗歌韵脚的生硬拼凑和音乐化追求,宣称:“诗不能借重音乐”,“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用内在的情绪的节奏来取代字句的节奏,是具有散文美的自由体现代诗,即“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诗形”,以表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一方面摆脱了新月诗派陷入格律化泥沼的弊病,一方面去除了初期象征派怪异的“神秘”气息,为自己找到了“最合脚的鞋子”,这一时期是他诗歌创作的丰收期;抗日战争开始后,戴望舒的诗歌创作进入第三个阶段,诗人开始为民族的解放战争呐喊鼓呼,创作与民族命运、时代情绪紧密结合,诗风积极明朗,情调较为高昂。

教材所选《寻梦者》及《乐园鸟》均为诗人第二阶段的创作,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如果说李金发的创作还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成分,因完全脱离民族心理和时代美感而不为更多人所接受的话,那么,“现代诗派虽然没有直接反映尖锐而严峻的现代社会现实,但在将现代意识诗化为艺术感觉方面却最终促成了新诗向内心体验与个性自我袒露的转移,将现代人的精神深层揭示得更为绵密、细腻与繁富,打开了比现实生活广阔十倍的心灵空间,在更高层次上开掘了与现实的联系。”(罗振亚:《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史论》,P9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作为现代诗派的旗手,戴望舒真正以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对个体内心的深入探索,实现了对一个群体“现代情绪”的表达:“生在这悲哀的时代”,“像我们这年岁的稍稍敏感的人,差不多谁都感到时代底重压在自己底肩仔上,因而呐喊,或是因而幻灭”(杜衡:《望舒草序》),现实的追求“幻灭”之后,诗人躲进自我内心世界,以文学上的纯艺术追求对抗外界的严酷。在他的笔下,多是一些孤独的失路人的形象:寻梦者、单恋者、夜行人„„,他对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这一知识群体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找不到出路的,悲苦、哀愁、彷徨、迷惘的心灵世界的深入剖解,正体现出这些“小处敏感,大

处茫然”的人们的幻灭和幻灭中仍葆有的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虽然那理想并不明朗,虽然追求的过程中不停地有怀疑,有疲惫,但就象那只“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地飞着的“乐园鸟”一样,不曾彻底放弃过希望。

二、《寻梦者》:孤独而执着的追梦人

现代诗派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出现,有着必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因素,一方面是彻底反封建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整个民族民主自由精神的张扬和个性解放要求的高张,一方面是继之而来的大革命失败所导致的白色恐怖与社会动荡,在血腥的社会现实面前,曾高扬反封建的、民主自由平等旗帜的现代知识分子陷入了普遍的虚无幻灭悲观情绪中,对于社会发展、个体价值都失去了判断力,充满了彷徨无路的失落感。由于缺乏与残酷现实直接对抗的勇气,而退回自我内心,用所谓“纯诗”的构制来抚慰个体“受伤的灵魂”,发出心灵的哀声,然而,这样一群敏感而脆弱的诗人,又不屑于作郭沫若“狂叫”、“直说”式的“自我表现”,认为:“一个人在梦里泄漏自己底潜意识,在诗作里泄漏隐秘的灵魂,然而也只是像梦一般的朦胧的”,诗歌创作的动机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 追求诗情表现的朦胧含蓄美,而诗歌创作充满暗示、象征,对个体情绪的表达“幽微精妙”,充满曲折隐晦的朦胧美的法国象征派诗歌,无疑极大地暗合了诗人们的审美旨趣,成为他们创作借鉴的首选。 《寻梦者》中塑造的这个不屈不挠的、以生命的代价来换取梦想实现的“寻梦者”形象,正是诗人所代表的一部分现代知识分子在当时的情绪的集中体现,他们有自己的“梦”,虽然诗人并不明确地知道这“梦”的确切指向和清晰内涵,但它一定代表着人生的光明、希望和一切的美好:“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并坚信“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经过不懈的、坚韧的追求和探索之后,“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虽然是“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但一定要有“梦”,一定要坚信这“梦”之“花”的“开绽”,这是一个执于理想,且不曾妥协的形象。这个孤独执着的追梦人形象,代表了当时部分现代知识分子在失望中挣扎、在痛苦里求索,既忧郁彷徨、又不懈追求的典型心态。

三、《寻梦者》阅读提示与指导

本诗最大的特色,不仅在于诗歌感知与表述上的情感物象化,更在于全诗叙事框架的建构和对话式情境的设置,此外,朴素纯真的民间意象的引入、清新自然的现代口语的使用和诗人主体现代情绪的渗透,实现了诗歌的整体象征性。也即,诗人将自己的主体生命感悟投射在淳朴的民间意象“金色的贝”之上,并将之衍生为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故事,通过抒情主体与“你”之间的亲切对话,在具体情节的娓娓叙述中,象征性地实现了对抒情主体情感的完美传达。

诗歌共八节,每节三行,以叙述性口吻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框架,甫一开篇,诗人直接表白自己对希望的信心:“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第三句则将自己的理想物化为“无价的珍宝”,即“金色的贝”。以后六节,相继叙述“珍宝”的所在(“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要想找到它,必将经历一个艰辛的旅程(“攀九年的冰山”、“航九年的旱海”),而后才有“珍宝”获得,“冰山”和“旱海”既是自然界的险阻,更象征了人生历程的磨难;“珍宝”的无上价值令人觉得欣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然而寻宝的旅程到此并未结束,要实现“珍宝”的灿烂“开绽”,还需“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四个“九年”,暗示了“梦”的难于获得和实现,在中国民间,“九”代表着至大至极,显然,“寻梦”的旅程是艰辛而漫长的,然只有经历了这曲折和磨难,那“金色的贝”才终于吐出了“桃色的珠”,“寻梦者”的理想终于实现了:“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最后一节与篇首呼应:“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实现了首尾相连的圆圈式抒情,使抒情主体的情感在统领全诗的基础上实现了升华和深化,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无遗。要注意的是,抒情主体在理想的追逐过程中并不一直葆有这乐观无畏,末句“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出现得如此地轻,然而它一下子

连接起前面的“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让人涌起无限的伤感:当理想最终实现之时,这“寻梦者”已经衰老了,付出了近乎一生的代价,这理想的追逐之旅中,也有了那么一点点无奈与疲惫。

诗歌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除了将主体情绪物化为民间代表美好的意象“金色的贝”、“桃色的珠”外,还表现在现代民间歌谣化口语的使用和对话情境的设置上。全诗八节,每节的前两句在结构上、语言上都大体一致,如“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等等,以相同字句的更迭复沓,强化诗歌的音乐性、抒情性,形成民间歌谣般和谐优美的基调,使情绪的表达完美无间地融合在这种基调里。此外,诗歌中设置了抒情主体与“你”之间的一个对话情境,抒情主体使用了平白朴素的日常化口语,以一种平等亲切的叙述口吻,如同长者对晚辈讲述故事般,将“寻梦”的艰辛历程娓娓道来,亲切自如而又含蓄蕴藉,将现代人执于理想不懈追求而又不免彷徨感伤的情绪表现得“幽微精妙”。

四、《乐园鸟》:一只寻求自由和理想的鸟

与《寻梦者》大体创作于同一时期的《乐园鸟》一诗,基本体现了诗人同样的情绪走向:仍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忧伤,仍是在精神的困境中作困兽之斗,期待着有一天能从“永恒的苦役”中突围而出。这一只“乐园鸟”的身上,投射着“寻梦者”的身影,延续着“寻梦者”的灵魂,同样承载着抒情主体的生命体验和内在情绪。如果非要比较,我们得说,这一只“乐园鸟”,在长久的“没有休止”的、“永恒的苦役”般的飞行中,在上下苦苦的求索里,有些倦了,有些“寂寞”了,或者,有些颓废了、迷惘了、绝望了:“翻到那首差不多灌注着作者底整个灵魂的《乐园鸟》,便会有怎样一副绝望的情景显在我们眼前!在这小小的五节诗里,望舒是把几年前这样渴望着回返去的‘那个如此青的天’也怀疑了,而发出‘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的问题来。”作为戴望舒的挚友,杜衡的这一番话,对于我们理解诗人,理解诗人塑造的这只泣血飞翔的“乐园鸟”的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五千年诗骚传统里成长起来的中华子孙,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那瑰丽雄奇的艺术王国,那孤芳自赏、傲骨铮铮的自由人格,那对人生理想无悔地“上下求索”的精神力量,无不在现代诗人的骨子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他们的创作中,来自屈骚的意象、典故、香草美人时有所见,诗人戴望舒甚至其笔名都取自《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足见屈原及其人格力量对诗人的影响之深。《乐园鸟》中,那只“飞着,飞着,春,夏,秋,冬,/昼,夜,没有休止”的“华羽的乐园鸟”,显在的,亦是从屈子的《离骚》中飞出来的:“吾令风鸟飞腾,继之以日夜”,体现出现代诗人对自我理想苦苦求索的内在精神与先哲惊人的一致性。然而虽然这只“乐园鸟”从古代飞来,但既已进入现代时空,自然具备了更多的现代意味,那就是抒情主体不停的自我反省与自审:“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这是神仙的佳肴呢,/还是为了对于天的乡思?”

一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优秀诗歌意象和诗歌精神的继承及继承后的现代性创新,一方面是对西方现代文化及现代意识的引进,西方圣经文化的“原罪”意识、西方人对于天堂的向往和追求,也被诗人引入《乐园鸟》的创作中,这当然不是生硬的捏合与杂揉,而是诗人敏感地寻找到了中西文化两方在此处的精神契合点——都体现出人类对理想的执着探索和不懈追求,以及要达到理想的彼岸人类必将经受的重重艰难和痛苦,中西文化精神就这样被诗人成功地整合起来,诗的意境廓大了。然而,“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人类费力心力想要重返的那片天堂、乐土,“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诗人有对理想彼岸的真诚向往,然而又产生了疑问:自己所追寻的,是否就是那光明的前途?是否一定能到达那幸福的彼岸?诗歌因此更富于深刻的现代意味。

五、《乐园鸟》阅读提示与指导

本诗同样采用了情感物化的感知与叙述方式:诗中那只不倦地飞行的“乐园鸟”恰恰就是诗人自身心灵的外化,是主观情绪的客体对应物。同样要表达对于人生理想的苦苦追寻,《乐园鸟》依旧沿袭了《寻梦者》将主体情感投射于具体物象的艺术手法,同样采用了亲切自然的心灵对话的方式,以抒情主体对“乐园鸟”的“五问”,承续着屈原诗歌精神中的“天问”,完成了现代知识分子主体的心灵自审和情感自剖。

诗歌在形式上的刻意设置无疑有助于强化这种情感自剖和心灵反省的强度与深度:全诗共四节,每节五句,而每节的第三句都成为诗眼,强化出在追求理想的人生旅途中一个苦苦思索着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面对“在茫茫的青空中”不懈追求着的“乐园鸟”——也即诗人自己思想的化身,以“华羽的乐园鸟”这一轻轻的呼唤,开始与“乐园鸟”之间反复的心灵交流,实际上则是主体灵魂的自我反思:这追求理想的过程,“这是幸福的云游呢,/还是永恒的苦役?”个体所追求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是从乐园里来的呢,/还是到乐园里去的?”诗人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回答;而就在这不能确信的理想的追逐中,“在茫茫的青空中,/也觉得你的路途寂寞吗?”由于对时代大潮的脱离,现代个体在这孤独而漫长得似乎看不到尽头的路途中,不禁感受到了心灵的孤寂无依;假使理想就是那真的“乐园”,那么,“自从亚当,夏娃被逐后,那天上的花园已荒芜到怎样了?”个体的理想是否真的有那么的美好?是否真的是那理想的彼岸?在反复的呼唤中,抒情主人公抛出一个又一个问题,情感一层层深入,思索一层层强化,将诗人一方面执于理想的求索,另一方面又不时陷入彷徨悲观的矛盾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杜衡说《乐园鸟》最深切地体现出戴望舒的悲观,诚哉斯言!

六、孙玉石评《寻梦者》

七、刘孟沐评《乐园鸟》

单恋诗歌篇五
《现代文学整理 新诗》

第一个十年

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1、“诗界革命”的演变

梁启超 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 黄遵宪 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 针对梁启超的后退之处。

○1“作诗如作文”

受黄遵宪的启发,比宋诗对唐诗的变革更进一步。

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

“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

“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对“诗界革命”的呼应。于早期象征派获得某种回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

1、新诗阵营的发展

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

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

③刊物:《诗》月刊 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

2、胡适《尝试集》

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摸索、试验新诗形态的艰难过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 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

○1作品

沈尹默 《三弦》《月夜》

俞平伯 《冬夜》 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 《小河》 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 《毁灭》 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

白描手法和托物寄兴。 客观写实和主观意志。 散文化和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1920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

○1成仿吾 《诗的防御战》 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2郭沫若 《论诗三札》诗的本质专在抒情,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3《女神》对新诗发展的贡献 “诗体解放”的极致,“五四”精神的充分体现;诗的抒情本质和个性化的发挥,奇特大胆的想象,重视诗歌本身的艺术规律。

2、湖畔诗人:历史青春期的特色

1922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湖畔》

1922 汪静之 《蕙的风》

1923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 《春的歌集》

天真开朗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时代精神与诗人个性的统一。

应修人《妹妹你是水》、汪静之《伊底眼》

3、小诗体

冰心 《繁星》《春水》 宗白华 《流云小诗》 徐玉诺、何植三

即兴式短诗。日本短歌和俳句、泰戈尔《飞鸟集》影响下产生,表现出对诗歌形式的探索和捕捉内心微妙感受的努力。

4、冯至《昨日之歌》

○1艺术的节制

明净的形象。激情外化为客观物象或蕴涵于简单叙述。 《蛇》《雨夜》

半格律体。整饬、有节度的美

○2哲理化诗情 沉思的调子,幽婉的风格。

○3叙事诗 《帏幔》《蚕马》《吹箫人的故事》

四、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1、前期新月派的理论主张

刊物阵地 主要诗人

《晨报副刊》“诗镌” 闻、徐、朱湘、饶孟侃、杨世恩、孙大雨、刘梦苇

○1新诗的自觉

“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提出要写“中国的新诗”;

把创作的重心从“非诗化”转向“诗”自身 “使新诗成为诗”。

○2“理智节制情感”

“非个人化”倾向。 针对早期新诗中滥用的直书胸臆、极端感伤主义。受巴那斯主义影响,也与传统抒情模式暗合。

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 闻一多《口供》 蕴藉含蓄,鲜明的形象性。

诗歌中叙事成分的加强。 叙事诗,戏剧化、小说化,不露声色的客观态度。

○3新诗格律化

和谐、均齐的审美特征。“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区分新旧格律。

2、闻一多

○1思想内涵

新月派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尖锐的东西方文化冲突。

《红烛》《死水》中西文化冲突引起的内心矛盾与痛苦。东方主义文化观和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感受复杂地交织。

○2个性风格

矛盾的张力。 《春光》自然的和谐与社会的不和谐。 《心跳》生活的宁静与心灵的不平静。《你莫怨我》 言辞的洒脱与情感的偏执。

沉郁的风格。 《发现》郁结已久的火山爆发式的灼人的美。

3、徐志摩

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个性/才华/追求的统一,飞动飘逸的艺术风格。

徐志摩式意象。 《雪花的快乐》《黄鹂》《为要寻找一个明星》《落叶小唱》

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雪花的快乐》

4、朱湘 《夏天》《草莽集》《石门集》

具有“东方的静的美丽”的形象,“古典的与奢华的”美的风格。

《采莲曲》《催妆曲》《摇篮歌》 对形式美的探索,讲究形式的完整与“文学的典则”。叙事诗创作。 《王娇》《猫诰》。

五、“纯诗”与早期象征派诗歌

1、“纯诗”:诗歌观念的变化

从“表达”功能转向“表现”功能。对胡适“作诗如作文”的置疑。康白情、俞平伯。

○1穆木天《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要求“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诗的领域是“纯粹的表现的世界”;诗应有不同于散文的思维方式和表现方式,强调“暗示”与“朦胧”。

○2王独清《再谭诗》 突出“感觉”的因素,强调“色”“音”的交错。

○3早期象征派

将“诗的贵族化”发展到极端。东西方诗歌“沟通”理想。其诗歌观念和表现的“内转”是受西方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也是向传统诗词的靠拢。

2、李金发 《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

“多远取喻”,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新关系”,感官呈像常用省略法。

《弃妇》 联类不穷的自由联想,暗示的力量,选用文言词语的陌生化效果。

第二个十年

一、 中国诗歌会诗人群的创作

1、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1邓中夏 向诗人发出“从事于革命的实际活动”的号召。1923。

○2蒋光慈《新梦》:开创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新诗“平民化”的极端,消解主观性和个人性;注重理性理想的灌输而趋于平实。

2、中国诗歌会的创作:“大众化(非诗化)”创作趋向

1932.9,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

○1“捉住现实”

及时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生活及革命斗争,注重宣传鼓动作用。

殷夫 《1929年的5月1日》 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最初尝试。

蒲风 《茫茫夜》 母子对话揭示农村苦难的根源,战士形象的塑造。

《六月流火》 长篇叙事诗。反映围剿和农村革命的深入。

杨骚 《乡曲》 30年代农村的破产与骚动。

“国防诗歌”

○2“诗的意识形态化”

理性化色彩与主观性加强,强调表现集体的大我。

殷夫 早期《孩儿塔》集中多对爱情与自然的歌咏,投身革命后“我已不是我”。 ○3直接描摹现实和“歌谣化”

抒情因素减弱、叙事因素加强的趋势。 直书胸臆的抒情和叙事诗的发展。

使诗成为“群众的听觉艺术”的努力。 创造诗歌新形式的试验。

○4得失

扩大了表现领域,美学风格的拓展。 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色彩和刚健壮阔美。

忽视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质和创作个性。 题材单一化,诗人主观世界和艺术个性的消失,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3、臧克家

现实主义精神:关注现实和底层人民苦难,艺术上却与新月派相通。

《烙印》《罪恶的黑手》集 “坚忍主义”。农民式苦吟。

二、后期新月派的创作 1928《新月》月刊新诗栏,1930《诗刊》季刊。

1、非格律化倾向和“纯诗”立场

徐志摩 《诗刊放假》 对闻一多格律立场的一种松动。

陈梦家 《新月诗选》 序言被视为后期新月派的诗歌宣言。向自由诗发展的趋向。针对左翼的,自我表现、超功利的。

2、精神危机和艺术探索

○1幻灭的诗感

徐志摩 从《志摩的诗》到《猛虎集》《云游集》

《渺小》《生活》《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向瘦小里耗”。

陈梦家 《一朵野花》 幻灭的空虚,迷茫的感伤。

○2现代化倾向 强调抒情,出现大都市的病态、现代人的精神异化。

陈梦家 《都市的颂歌》《自己的歌》

孙大雨 《自己的写照》

徐志摩 《两个月亮》 以象征和暗示构成隐晦的艺术境界。

3、“商籁体”的尝试 更自觉的试验,发现中西诗体形式的“契合点”。

三、现代派诗人的创作 由后期新月派和早期象征派演变而来。

1、现代派的形成:《现代》杂志创刊 1932.5

戴望舒《雨巷》 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趋向。1927

《我的记忆》 现代派诗的起点。1929

2、现代派诗的主要特征

施蛰存《又关于本刊中的诗》 现代派诗歌的宣言。“纯然的现代诗”。

○1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

“现代都市风景线” 郁琪《夜的舞会》施蛰存《桃色的云》徐迟《二十岁人》

“都市怀乡病” 徐迟《春烂了时》

“现代都市青春病” 戴望舒《回了心吧》《寻梦者》《夜行者》《单恋者》《乐园鸟》 理想失落后无力追回的挣扎的无奈和感伤。

○2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行

文言语词入诗 戴望舒《小病》何其芳《脚步》李广田《灯下》(早期象征派) 诗的散文化 坚持“纯诗”观念。废名《谈新诗》:内容是诗的,形式是散文的。 戴望舒《望舒诗论》:不借重音乐而借重“诗情”生发的韵律。

3、戴望舒:象征派形式与古典派内容的结合 与传统诗歌主流的深刻联系。

《我的记忆》 “有节制的潇洒”,残酷的主观记忆外化为友。日常生活化的意象。 《印象》 听觉视觉意象的叠加,具象的直观与抽象的暗示融合。

《寻梦者》 大时代里个人命运的忧伤,奋斗者心灵的历史,“华美而有法度”。

4、《汉园集》三诗人 1936

○1何其芳

《燕泥集》《预言》 冷艳的色彩、青春的感伤、精致的艺术,交汇着东西方影响。 《欢乐》《爱情》《砌虫》《梦歌》《罗衫》 美丽的诗,天真可爱的忧郁。

○2卞之琳

《数行集》《音尘集》《鱼目集》 醉心于新诗技巧和形式试验,“欧化”“古化”。

新的智慧诗 自觉的哲学意识,具象词与抽象词相嵌合的语言试验。对早期白话诗、 宋诗等“理趣”的回应与发展。《断章》。

诗的非个人化 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诗人主体的退出与模糊。对早期白话诗的反拨,向传统的回归。

○3李广田 《行云集》

5、废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

“诗禅”与六朝文风致的晦涩,现代人的孤洁感。《掐花》《街头》

《十二月十九夜》 思接万仞千里,超越逻辑的瞬间顿悟。与西方现代派相通。

6、林庚

新格律诗试验。转向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历史借鉴。

从《夜》《春夜与窗》到《北平情歌》

第三个十年

一、从同声歌唱到七月派诗人群

(一)、抗战初期的同声歌唱

1、战斗性、宣传性

写实主义诗风,记录抗战初期昂扬乐观的民族情绪。 诗歌题材领域的扩大。 健康浅露的抒情内容,宣言式直书胸臆,议论式陈词,描摹再现的叙写方式。

2、民族化、大众化

用民间形式宣传抗日的热潮。 老舍《剑北篇》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的试验。 诗朗诵运动。 主张使诗重新成为“听觉艺术”,以服务于抗战。高兰、光未然

3、散文化自由诗体

田间 “时代的鼓手”,鼓点式的诗。《给战斗者》 自由形式而有节奏。

(二)、相持阶段的艺术探索

1、形式美的追求与探讨

○1力扬 《我们底收获与耕耘》《射虎者及其家族》 艾青的影响

○2李广田 《论新诗的内容和形式》

艾青《诗论》朱自清《新诗杂话》李广田《诗的艺术》朱光潜《诗论》 ○3卞之琳 《十年诗草》 多方面尝试引起诗坛的讨论和总结。

2、个性化的自觉追求

○1臧克家 《泥土之歌》 洗净铅华的朴素美,更生活化,更纯净。

○2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深沉感情的外化,舒缓中悲壮的情思。 ○3王亚平 《火雾》 以具体形象表现诗人战士的性格与情操。

3、七月诗派 艾青影响下,胡风为中心。

阵地 《七月》《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

诗人 鲁藜、绿原、冀汸、阿垅、曾卓、芦甸、孙钿、方然、牛汉

特色 “突入生活” 的革命现实主义,融入个人体验;散文化自由诗体。 诗集 《七月诗丛》、《七月新丛》《七月文丛》之诗集、《白色花》(81年) 作品 阿垅《纤夫》思辨的力量、绿原《给天真的乐观主义者们》成熟的情思

4、抗战后的讽刺诗和政治抒情诗

郭沫若 《进步赞》 反语中巨大的愤怒。

臧克家 《宝贝儿》《生命的零度》《冬天》 尖锐的政治主题,诗句朴素自然。 学生运动中的“诗朗诵”运动

袁水拍 《马凡陀山歌》 与小市民的深刻联系,怪诞与真实的统一,通俗形式。

二、从校园诗人群到“中国新诗派”

(一)校园诗人群

1、从生命的“沉潜”到艺术的“沉潜”

“知性的提升与融合”和“文本实验”的自觉 逼视现实的“沉思的诗”。

2、冯至《十四行诗集》

生命体验自觉上升到哲学的层次。 西方思潮的影响和东方哲学的底蕴。 《甚么能从我们身上脱落》《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深夜又是深山》 将自然流动的美凝定为有法度的美。 一系列“流动”与“凝定”的意象。

内在诗思与外在形式的和谐。 艺术上相对完美,庄严、单纯与从容。

单恋诗歌篇六
《暗恋的诗句》

暗恋的诗句

清风委婉,星月低垂

酷寒的手指纠集着纷杂的头脑 三年里越来越远的身影 澄清着虚无的安慰

爱上你是我的寥寂

大概,永久只是无停止的思恋轮回 而你仍然在水一方

牵手,是那样的摇不可及 蓦地回首,我才明白:

单恋诗歌篇七
《诗性般浪漫的暗恋》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早上好!

1. 我是。。。。,我的名字比较普通,但却有着非凡的含义,那就是祝愿我们把祖国

早日建设成世界第一强国。接下来,我想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谈过恋爱吗,if yes ,please raise your hands!;Ok,thank you!。我想告诉大家,其实我也没谈过恋爱,但是我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曾经暗恋过一位女生,至今想来还是一个非常非常具有诗意的故事,现在分享给大家。

2. 首先,我想让大家欣赏一首诗歌:《梦里独我》:隐匿了蛐蛐的歌声,和月光柔和

倾泻的庄重,梦里独我的天国,没有任何人与我纷争,只是一切失去了色彩,那些佳丽的欢快,只是为了我的忧愁而起舞。这是在初二的时候,可以说,那时的我对着爱情有着极强的免疫力,我甚至不知道暗恋是怎样的一种感觉;而面对班里的那些正处于热恋中的学生,我虽然有一丝的好奇,但本能的排斥着爱情。但就在此时,我内心深处大概已经对她----一个波可爱,天真的女孩产生了莫名的好感,尽管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出奇的是,在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竟然又在同一个班,我真不知这纯属偶然还是天意如此。刚开始,我与她并没有发生什么故事,我发现我在她的面前是那么的不自然,却有些胆怯,虽然喜欢她,却不敢表白,仿佛少女的忸怩。我在我的《静默》这首诗中这样说:沉默的心灵在夜的喧哗,即将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舞蹈之前,已在风的漩涡的奇点,窥视你欢快的步伐,只是用冷落的心来编织,持久的距离。“只是用冷落的心来编织持久的距离”,我那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不太善于表达感情的男孩,尤其是面对爱情,往往不知所措,仿佛是一种逃避。大家知道,高中时的同学比较喜欢开玩笑,往往因为一些莫名的微不足道的原因就把某个男生和女生撮合在一起:而这个女生便是她,男生,当然,不是我!我当时的感情十分复杂,我突然感觉到一丝的不快,同时又感到惋惜,痛恨

自己没有及时向她表白。我在《错过》这首诗里这样象征的表达了我的懊悔:高高的城墙矗立,蔚蓝的天空,漂浮着白云的影子,低矮的树的手臂,不能伸手触到影子,可惜,叹惋的瞬息,也已错过了城墙外,鲜妍的兰花盛开 。

之后一段的时间里,可谓是“痛苦并快乐地活着”,只要我见到她,我还是那么地开心快乐,仿佛所有烦恼都烟消云散。终于,她和我们班的那位男生之间的故事over,或者说,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故事。后来,我渐渐发现,我对她的好感和归属感愈来愈强,她的晴朗的笑容深深的印在我的心里,我开始喜欢和她一起散步,通常晚上我会等她(也许她并不知道我是故意这么做的),和她一起打乒乓(虽然她的水平超级差);我甚至会在晚上梦到她,我真的彻底被爱情的伟大力量所征服了。然而,她大概对于爱情不太敏感,或者说她根本就是无视我的存在。当然,是前者而已,我当时这样想。可后来证实是两者皆具,不过还不算太打击人。这时我们之间的关系我以《轻风云淡》来描述:我专注着你闪亮的眼睛,你却在遥望,远方美丽的落日风景,白鸟没有成双翻飞,夏季的天空还未响雷,倾听流水的声音,一切只是轻风云淡。我在内心里鼓励自己一定要向她表白,不要怯懦,不要害怕,勇敢起来,在《勇敢去爱》里我这样说:既然你爱的人在这个世界,就举起你的双手,用熊熊烈火,去拥抱爱的纯洁。光阴比流水的逝去更为飘渺,到时一切皆为无力的感叹。于是在一个漆黑的放学路上,我鼓起勇气递给她一本书《鲁滨孙漂流记》,里面夹着我的第一份情书,我这样写到:亲爱的,………在其中附了一首《爱的力量》,开头这样写:假如我可以穿越时空,重回往日,一个幼稚的孩子,调皮地来讨你的欢喜,你美丽的脸庞,会作出愉悦之色吗?我对于她第二天的答复并不确定,但我却十分期待,整个晚上我都是在这样一种兴奋激动的状态中度过。第二天,她回了,然而末尾署名是***绝笔,她这样说:我从没想到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在高中,你应该……不应该……但至少在高中我是不会爱上任何男孩的。当我看到这张纸时,虽然并非特别震惊,但隐隐的失落感和挫败感油然而生。也许《花的泪》这首诗

可以总结我的暗恋经历:有时,沉默比流泪更痛苦,流泪比伤心更凄楚,我等待了多少光阴的人,却在这温馨的夜晚,在窗前的水雾中,变得朦胧,回头叹息,只有那刚开的花儿的叶片流泪,遮掩了我的疲惫,又有谁的泪花那般晶莹夺目。

最终不能鼓起勇气去表白的暗恋是失败的,是遗憾的,在你鼓起勇气对她说我爱你这三个字时,你就成长了,坚强了,挑战了自己的极限;如果你永远不敢迈出这一步,你得到的只会是苦涩,酸楚和无尽的遗憾。

单恋诗歌篇八
《爱情诗之暗恋篇》

三 爱情之暗恋

双眼汪汪 婷婷动人

刹那间 我已不能自拔

凝望你 亲近你

仅此而已

一颦一笑 一喜一悲

牵动着我的心扉

多么想与你说说话

倾听你内心的回答

但是

心弦拨动奏出的鸣曲

却一次次

震颤我的唇牙

于是

回首 已成夏日里的冬雪

冬日里的夏阳

一种奢望

我焦急地询问讨厌我的人

你在何方

他们笑了 惋惜的笑了

无情地指向 天涯海角

知道吗

我放不开 你对我的冷漠

无情的冷漠

我放不开 你对他的微笑

痴情的微笑

微风拂过面庞

你的秀发飘逸透着幽香

你的脸颊红润更显妩媚

夜深了

我的心醉了

心碎了

星光与月光交织的苍穹下

你的倩影翩翩舞动

萦绕于我的脑海中

珍藏在我的心灵深处

梦想过

吻着你

拉着你

抱着你

我和你

只有我和你

一船 两人

于伊甸园的爱河里

仰望星空

倾听潺潺的水声

共谱我们爱的誓言

一眨眼

梦醒了

满地黄花堆积

你已消失在人海

真是 我的一厢情愿吗

我的自作多情吗

不 明明那么真切

明明那么动情

世上 真有天涯海角吗

你 真在天涯海角吗

管不了了 随着心的呼唤舞动吧

众里寻她

苦苦寻觅

是冷漠 是悲情

只为心灵的追问

你动过情吗

对我

哪怕一点点 就足够了

注:2010年8月8日夜,独倚书桌,浮想联翩,不善言辞,不善表达,只能默默地幻想与渴望,祝福你吧,或许我们注定只能漫步在两条平行线上

单恋诗歌篇九
《诗般暗恋情书》

诗般暗恋情书

我想成为你的大树

你开心了我就幸福(满足)

该不该对他说清楚

我好乱我好苦谁能告诉我谁能理解我 只能怪我想成为你的大树

你开心了我就幸福(满足)

该不该对他说清楚

我好乱我好苦谁能告诉我谁能理解我 只能怪自己习惯不说爱慕

暗恋的情书你不懂阅读

我却让时间像烟花一样溜走 没人帮助我没人理解我

只能让自己为爱放下自我

暗恋的情书爱在心深处

为你我尝尽尽青春的酸楚

自己习惯不说爱慕

暗恋的情书你不懂阅读

我却让时间像烟花一样溜走 没人帮助我没人理解我

只能让自己对爱放下自我

暗恋的情书爱在心深处

为你我尝尽尽青春的酸楚

单恋诗歌篇十
《青少年最喜欢的现代诗歌经典_《暗恋》》

作者:晓风い树梢鸣

常常看见的背影是匆忙的,常常看到的面孔是冷漠的我在思考

如果只是偶然,那么她应该早就离去

我痴迷那个背影,我迷恋那张面孔

于是我害怕忘记

不知何时,背影不见了

留下芳香

我的心被掏空

那张面孔变成了我脑细胞的一部分

于是我用回忆试着给她增添色彩

那是最暧昧的思念

她走了

我便感觉这所中学没有了温暖

于是开始变的安静

沉默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

孤独成为我惟一的伙伴

一年又一年

时光带走一切的幼稚和天真

我开始变的成熟

回忆中,她开始模糊

甚至想不起他的模样

秋又和往年一样

似溪水给人清爽

我被这年秋的怀抱带到另一个时代

这里青春焕发,精英荟萃

我已经成为一名大学生

阳光的温度已经大减

带着温柔的光芒

亲吻大地

匆忙的背影

来来去去,去去来来

我又想起她的背影

开始回到那个年代努力寻找那张面孔

清脆的叫声使我回到现实

我回头

那是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

他们走来

她的影子使我可以肯定,她就是当年的她

她竟然能认出我

她身边多了一个人

是文礼彬彬的,帅气的男生

我看清了

那张面孔的冷漠已经被甜蜜的,幸福的笑容所代替那是两个最幸福的影子

没有了感觉

如果说这只是人生偶然的相遇

何苦让我喜欢上她

也许这是上天犯了错误

那么这一切就应该遗忘

幸福的影子在大地并肩而行

被温柔的秋日拉的老长老长

风是凉爽的

化为旋涡,卷入我的心田

卷散了我的酸楚

带走了我初次的暗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3446.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