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阅读历程 历程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历程篇一
《我的阅读历程》

我的阅读历程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终身的事情。一个作家这样说过:“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的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要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个人首先要进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目标,有一种追求,不是泛泛的去读书,有目的的选择读书,这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认识到阅读对于一个人来说,走向思想和工作的高境界,离不开学习——这个学习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阅读,无论是什么样职业的人,都要有这样的认识。更何况作为一名大学生呢?

从识字开始,到今天大约也读了20几年的书了。读书的习惯,大概是在童年时期就形成了。那时,刚刚识字的我,就开始搜寻家里的连环画来读。对有关图画类的书籍都很感兴趣,一本本图文并茂的“小学生之友、卡通书籍等”使我结识许许多多书中的朋友:神通广大的孙猴子,可笑可气又可爱的猪八戒,武艺高强的武松,力大无穷、倒拔垂杨柳的鲁智深,点将台上的韩信,机变灵活的陈平,足智多谋的张良„„这些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我都是从连环画中看来的。那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连环画就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那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简洁干净的文字叙述,使我对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典雅迷人的文学艺术有了最初的认识,这也是我对书籍阅读历程的开始,至今想起来还是那样亲切,记忆犹新。

在我小学时期,阅读的书籍主要是关于图画之类的书籍,对其中的人物都很感兴趣,虽然小时候的阅读都只是潜意识的阅读,并不是

像现在那样的咬文嚼字,但这些阅读的往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小时候吵着向妈妈要钱买那些卡通类的书籍,因为多次要钱还被妈妈骂过,说天天看些这样的书,会影响学习,现在想想,我记得在童年时代的阅读经验中,除了一些卡通类的书籍外,印象深刻的还有几本书籍——《少年文艺》、《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等这样的辅导性读物,自从上了初中以后,我的学习条件就提高了,在我们学校有个图书馆,每个星期都有一节阅读课,我们可以在图书馆中翻阅任何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最让我感兴趣的一本书就是《世界未解之谜》,从阅读那本书后,我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让我了解到了好多我从未见过的一些稀奇事情,那里面的事让我很是好奇,现在我也会去阅读,这也让我明白了人为什么要不断学习和探索。这时也让我真正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让我感受到在书中不仅仅可以学习知识,还可以让我们开拓视野,了解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文化。

随着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我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提升,从初中踏入高中的那个阶段,我阅读的书籍也更多样化了,更喜欢阅读的书籍有励志方面、哲理方面、医学常识方面以及一些娱乐方面的书籍。通过阅读那些书籍,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课外知识丰富了不少,也让自己从中找到了很多乐趣,记得一本书—— 《智慧背囊》曾让我百读不厌。我由此熟悉了好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那些名人的成功之道,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至今,有些话我都是铭记在心的,这为我成长的道路铺平了道路。

我的家人都是没有读过很多书的人,这让我的爸妈都很看重我的

读书,只要我事说买书,我的爸妈都会给钱,这让我在童年时期也留下了不少书籍,至今都还留着,比如《小学生作文》、《初中生作文》、《读者文摘》、《意林》等,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对书很有感情,从小学到现在的书籍我都是一直保留收藏着,舍不得卖。记得有一次妈妈说这些没用的书放都没有地方放,说给卖了,但是我却很不舍的把他整理藏起来了,说实在的,虽然我阅读没有什么大技巧,但我就养成一个习惯,就是看书杂、看杂书。这一习惯的养成,使我知识、眼界比较开阔,兼收并蓄,知识结构较为全面。

但另一方面,也造成我阅读太杂,精力无法集中,对于专业知识经常是浅尝辄止,不求深入。高中期间,面临高考压力,我不得不放弃其他课外书籍的阅读。高中三年最大的阅读收获就是我几乎是阅读来自语文课本和一些资料的书籍,这让我对文言文和一些诗歌有了很大的了解,让我感受到古代的文学的现代文学的魅力。也让我感受要想从书本中获取知识,阅读是无止境的。

曾有位名人说过“书是人类几千年智慧与文明的结晶。如果不读书,不与大师对话,很多事情你就必须从头开始,你就面临着你的前辈甚至前辈的前辈他们的那种起点。”只有不断阅读,你才有更多的积累,也才能与社会发展同步,也才不会落后。作为当今的一名大学生,阅读可见是多么的重要。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每个大学校园中都创建一个庞大的图书馆。只有通过阅读才能陶冶人的情操,只有学习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我觉得这句活一点都没有错,所以不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

的综合学习能力,为此我在踏入大学的校门起,我就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大学阅读计划,平时借阅的书籍都会通过自己的一本小册子记录下来。从进入学校以来,除了睡觉和吃饭的地方外,和我呆的时间最长的就是图书馆了,在那里,我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以及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快乐。我想在我毕业的那一刻,让我最不舍的地方就属图书馆了。

我阅读,我快乐。

历程篇二
《公司及产品发展历程介绍》

历程篇三
《走过的历程》

走过的历程

生活在喧嚣的城市中,我更喜欢在自然之中走过,享受自然中的那一片清新,品尝自然带给我的那一份感悟。从自然中走过,触摸着它的肌肤,聆听着它的语言……

我从风的身边走过。那风在林中穿梭、跳跃、舞蹈、歌唱,如精灵般起伏飞翔。一棵棵小草,一片片树叶因它而舞动,它就那么环绕着每一棵树,向着它的方向。我听见了,风说: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如果不能改变结果,那就完善过程。

我从雨的身边走过。那雨从空中飘飘洒洒地落下,落在土壤中,空气中就弥漫着泥土的芬芳。落在水塘中,溅起一团团的涟漪,周围的空气都湿润起来,充满了清新的气息。我听见了,雨说:哪怕生命只有从天而降的一回,也要美丽一次。

我从海的身边走过。看它拍打着岸边的礁石,冲刷着沙滩,迎接各地的支流在它的体内汇集。我听见了,海说:包容这世间的一切,用宽容的心对待,生命会更加精彩。

我从闪电的身边走过。那夏季的雷雨来临,乌云遮挡了一切,使天空昏暗起来,一道闪电划破长空,直指苍穹,我听见了,闪电说:坚持自己的信仰,哪怕周围是昏暗的天际,也一定要闪亮。

在自然界中我一次次走过,它是那样的美又充满神秘,聆听它的语言,每一次都使我受益匪浅。我愿意在自然的怀抱中走过,沉醉其中,享受那一片清新,那一片宁静。

一同从自然中走过,你愿意和我一起吗?

评论:这篇文章独辟蹊径,选材新颖。小作者写了走过风,雨,海,闪电这四个景物以及借这些事物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而且作者还巧妙的把景物的特性与哲理结合起来。文章之美不仅在内容美,还需要有形式美,本文运用排比段式的并列结构,显得层次清楚,结构匀称,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历程篇四
《党的发展历程》

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星光闪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90年不平凡的历程。90年来,历经风雨的中国共产党,从当初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近8000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党和国家的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顾梳理党的历史,那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栩栩如生,刻在我们心里的那一些记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1、从五四运动到“南湖会议”(党的创立时期 1919.5.——1921.7.)

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和“救亡图存”斗争的屡遭失败,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社会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政治上的觉醒,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十月革命的胜利和马克思主义的传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思想基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干部基础。在各种条件具备后,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成为了历史的必然。

2、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到“七.一五分共”(国民革命时期 1921.7.——1927.7)

1924年的第一次国共合作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推动了北伐战争的顺利进军,但由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妥协退让,放

弃了对同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致使国民党右派势力得逞,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

3、从挺进井冈山到“七七事变”(土地革命时期 1927.7.——1937.7.)

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两次生死攸关的大转折:第一次是从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中国共产党在失败中总结教训,成功的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第二次是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停止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领导地位,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4、第二次国共合作到抗日胜利(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8.)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芦沟桥事变”,点燃了全面侵华的战火。在全国人民抗日热情地推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并历经八年艰苦抗战,打败了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5、从重庆谈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解放战争时期 1945.8.——1949.10.)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反对,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和各民族党派的支持下,最终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6、从争取国民经济恢复到“三大改造”完成(向社会主义过度时期 1949.10.——1956.12.)

1949年到1952年,面对满目倡痍、白废待兴、茅盾重重的困难局面,中国共产党遵循“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成功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从1952年开始,又展开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7、从“大跃进”到“八字方针”制定(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 1957.——1965.)

从195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也出现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

8、从批“海瑞罢官”到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3)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指导下,加之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破坏,出现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历时十年的全局性内乱,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和损失。

9、从“两年徘徊”到十一届六中全会(拨乱反正时期 1976.——1981.)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使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不前的局面,党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思想路线,并开始了全面的拨乱反正工作,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的制定并通过,标志着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完成,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实现了第三次转折。

10、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六大(改革开放新时期1982.——)

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两代领导班子的顺利交接,在对毛泽东思想继承的基础上,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体系,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82年9月12大: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四化和高度文明、民主);

1987年10月13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路线;

1992年10月14大: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15大:明确跨世纪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2002年11月16大:提出三大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在十六大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明确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党的目标和加强当

历程篇五
《心理历程》

心理历程

对自己来说,以前真的没有好好的思考自己的心理发展情况,上了发展心理学以后,我对自己以及其他人的心理发展都有个大致的认识。

还是婴儿的时候的事情当然使自己记不清的,但是经常听父母说,我在当时特别乖,总是贪吃。呵呵,对母亲属于安全型依恋。母亲在的时候比较比较大胆,母亲不在的时候就比较小心。但是我不像其他小孩一样有事没事就哭。我很少哭的,所以我妈现在都经常说我但时特别容易带,只要捉一条蚯蚓给我玩一天都不会哭。呵呵。。。。 这段时间我表现得极强的“好学”,我总是学父母做事情,说话等。比如学习使用筷子吃放等,不过当时总是打坏许多碗,这不得不使父母弄一个木碗使用。同时不管父母还是周围的邻居的一大乐事就是教我说话。据说当时教我说话闹了很多笑话。

进入幼儿时期以后,我就记得很多了,感觉这时期自己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了,比如说以前穿衣服还要父母帮忙,现在都不乐意他们帮忙了,都自己捣鼓了,不过很多时候的结果现在来说就是太有创意了。都不知道衣服可以那样穿的。哈哈。于此同时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也初步产生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愿望。真的小的时候对很多东西都觉得好奇,感觉每样东西都那么有奥妙。就说自行车来说,都不清楚为什么会那么转,总是缠着父母问,还有就是一个当做发动机一样在不停地转动轮胎。和父母出去到田里玩的时候总是很热情找工具所谓的帮忙,但是很多时候就是破坏。同时我的父母也教我一些常识,及其一些道德问题。比如说不要去碰火,尽管总是

在吃了亏以后才记住。还有就是看到比较年长的长辈应该主动问好,这段时期应该是人生的前缘塑造时期吧,现在我都习惯向长辈主动问好。特别值得提的是当时村上有很多小孩,因为比较穷所以玩的游戏都是过家家,和捉迷藏,男孩还有弹珠游戏。当时我特别厉害,其他的小孩子总是输给我,感觉自己很有成就感。还记得早上很早就起床一个人练习弹珠。

快乐的幼儿时期过去了,开始上学了。这段时间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行为还是心理的发展上都得到系统的规范和指导。在学校有很多孩子在一起学习,大家都差不多大,都有好强心,比如说小红花的奖励,这极大的刺激了我们孩子按老师要求的做。动机很明显就是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和在同学面前显耀。这段时期学校在德智体各方面都会对孩子进行教导。这时期孩子都有自主的意识和想法了,在学校还是外面都有自己的圈子了。大家总是一起玩,对不是自己圈子的同学就是排挤或者就是挖墙脚,把他们拉到自己的阵营里。这也许就是小帮派吧,呵呵。这时期的孩子占有欲特别强,总是霸占一些比自己弱小的零食和笔什么的。而且也逐渐的认识到性别的差距。和女同学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但是这些行为都是父母和老师愿意看到的,所以在父母和老师知道以后都会批评和叫我们改正。这段时期我们所做的很多事情感觉不同了,以前父母总是赞成或者鼓励的,但是现在有的太多的是批评或责骂。你会觉得父母“变了”。这也就为以后的叛逆埋下伏笔了。

进入中学以后,是孩子们生理发育的高峰期。身体成熟与心理的

幼稚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希望能像成年人一样,但是心里的不成熟极大的不协调。这让这一时期的我们产生很多烦恼。还有这一期由于生理的发育,对异性也表现出极大地好奇。对有好感的女生会有极强的爱慕心理。这一时期我们会有很强烈的自主意识,极力的想表现自己。这个时期我们一切不愿意顺从,不愿提取父母,教师及其他成人的意见,在生活中,常处于一种与成人相抵触的情绪状态中。但是内心深处则希望从父母处得到精神上的理解与支持。 在这一时期我们大家都学会保护自己了,心理生活丰富了,但表露在外的东西却很少了。我们会常常感到孤独和寂寞,希望能有人来关心和理解我们,我们会不断地寻找朋友,一旦找到,就会推心置腹,豪不保留。

进入高中以后,告别了所谓的小孩时期。我们自主意识更加强烈,我们总是强调个性,要活的有特色,有自己的特点。一切问题即既是以自我为核心而展开的,又是以解决好自我这个问题为目的的。由于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我们的价值观也逐渐确立,对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等都带有根本性的总观点。我记得当时我们大家都有个这样的经历就是对人生的疑惑,我们读高中究竟是为了是什么?高考就是为了考上好的大学吗?考大学又是为了什么?人来到这个世界又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在那段繁忙的高中生活里困扰了我们很久,特别是在我们比较低落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想这个问题。高中,我们都相对来说比较成熟了,所以呢高中老师不会像初中那样比较严格的管我们,这需要我们有较强的自治能力,克服困难。这一时期,我们在交友方面不再像初中那样,豪不保留,我们泛交,但是只有觉得可以深交的

朋友我们才会推心置腹的交流。这一时期我们都有个明确的简单的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好的大学。我们都在为这个简单的目标在不停地努力着,我们繁忙而又快乐!

进入了大学以后,我们感觉我们变老了,我们的话题不再是以前的这个题怎么做,考试考了多少呀,什么的。我们的话题一直围绕着一个就是工作,将来在哪工作,做什么工作?能拿到多少工资?我们在大学更加的伪装自己,使自己不容易受到伤害。我们看问题变得更加的现实。还有一个变化就是我们变得更加的沉稳,不会像高中那样容易发火,冲动。

这就是到现在我的一个简单的心理发展过程,期间发展很多故事,对我的人生思想态度的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不管怎样改变我觉得只要跟着自己的心声走下去就应该不会后悔。

历程篇六
《成功的历程》

云南建工安装股份有限公司

读《塔木德》谈犹太人成功秘笈

------二分公司 李道远

提起“犹太人”,人们会想到共产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股神巴菲特、爱因斯坦和基辛格„„。这些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功人士。对犹太人而言,他们的历史和成就都是那么的令人景仰。然而,我们除了敬佩犹太人并且尽可能地向他们学习之外,别无他法。

犹太人何以那么成功呢?读完《塔木德》后我从中总结出了犹太人的四条成功秘笈。

成功秘笈一:成功是一种习惯。用这样一个故事来阐述最具生动。 传说有个穷人用几个铜板在市场上买了一本记载“点金石”秘密的书。点金石是一块小小的石子,但它能将任何一种普通金属变成金子。据此书解释说,在黑暗的海滩上能找到点金石,它外观上和普通石子没有区别,但它摸起来很暖而一般石子是冰凉的。于是这个穷人卖了所有的财产,买了些简单的装备,在海边扎起帐篷,开始寻找点金石。为了避免重复捡起同一块石子,当他捡起摸着冰凉的石子时,他就将它扔进大海里。他就这样捡了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三年。但是他还是没有捡到点金石,但是他坚持了下来,继续着向海里扔石子的工作。终于有一天他捡起了一块石子,而且这块石子摸着十分的温暖„„最后他还是把他随手扔进了大海里。因为他已经形成了把石子扔进大海里的习惯,以至于当他捡到点金石的时候,他还是将它扔进大海里!他的失败源于他养成了一种“坏”习惯,反之要想成功就必须养成“好”的习惯。

成功秘笈二:成功需要确立正确的目标

成功永远是相对于一定范围而言的,没有人是在任何方面都成功

的。具备了成功的习惯,我们还应当明确我们奋斗目标 。百发百中的射手漫无目地乱射的话也必将有愧于“神射手”的美誉。

拿爱因斯坦来说,他举世瞩目的成绩和他一生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是分不开的。他出身在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小学、中学时成绩平平。他从小有志于进军科学领域,但种种条件表明他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他对自己进行了正确的分析:虽然整体成绩不行,但物理、数学成绩较好,而且自己也很感兴趣,只有在物理和数学方面确定目标才有出路,其他方面自己不具备优势。因此在读大学时他选读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物理学专业。正是由于他选择了正确的奋斗目标,爱因斯坦的潜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6时就发表了科研论文《分子尺度的新测定》并一举成名。以后几年他又相继发表了四篇重要科学论文,发展了普朗克量子概念,提出了光量子的粒子特性,解释了光电效应,宣告狭义相对论„„取得了光辉的成就。爱因斯坦确立目标的重要性我想也就不言而喻了。

成功秘笈三:成功需要顽强的意志力 举个和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例子。在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依靠顽强的意志力夺得银牌的中国年轻组合张丹/张昊震撼了世界。当被问到当时的情况具体如何的时候,张昊表示:“当时我看着她已经忘记了所有的动作,我当时就只想着扶起来她。当时我就问她能不能继续,她当时没有回答。大概过了一分多钟,她表示将重返赛场,我们重新回到了冰面,完成了比赛。”虽然他们未能获得冠军,可是他们顽强的意志力打动了世界。我想若干年后人们或许会忘记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的冠军得主,但绝不会忘记那对从摔倒又爬起的中国组合张丹/张昊! 他们是人们心中永恒的成功者!

成功秘笈四:成功需要把握机遇而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

还拿“点金石”的故事来说。撇开“习惯”不说,如果那个穷人

没有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他就绝不可能坚持那么久,也就不会有后来触摸点金石那种暖暖的感觉。点金石的出现对于这个穷人来说绝对是他人生中的莫大的机遇,可惜他并没有把握住。这就是我要说的把握机遇的重要性。我想如果那个穷人继续坚持下去并做好了足够的思想准备,点金石早晚一天还是会出现在他面前,到那时有过前一次教训的他必将会牢牢地抓住„„。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是毕竟成功只属于少数人。我相信我们犹太人的差距不在于他们的血统有多么的优秀,也不在于他们的智商有多么的高,而是在于他们有着一套独特的成功“秘笈”。从《塔木德》中总结出了以上四条供大家共同学习。我想只要我们对他们的智慧加以学习、吸收并落实到行动中去,我们也是可以获得成功的!

历程篇七
《浅析城市发展的历程》

理论研讨中国市场2012年第1期(总第664期)

浅析城市发展的历程

马云林,吴

1

2

(1.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云南昆明650021;

2.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云南昆明650021)

要]探讨城市的定义和特征,进而对城市的几个发展阶段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分析现代城市面临的问题,

发现城市发展及演变过程中的规律,针对城市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提出因应之道。

[关键词]城市;历程;发展;城市病;应对[[中图分类号]TU-098.1文献标识码]A我们熟悉城市生活,了解城市环境,我们在城市中工作、生活、生老病死。如无意外,会在城市中度过一生。但城市究竟是什么?城市如何产生、发展,因何衰落、被遗弃?我们如何应对伴随城市发展带来的诸多挑战?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0112-03

[摘

2城市的特征

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城市具有物质特征。其物质领

域主要由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两大部分构成。前者是社会公众能够共享的物质环境,属于公共投资和开发的范畴,是城市物质领域的主导,为后者的存续提供支撑和约束。非公共领域指社会成员占有和使用的个体物质环境,是城市物质环境的基本组成单元。城市的物质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作用,其中既有积极影响(如交通、景观等)又有消极影响(如耗能、污染等)。

作为容纳人类各种活动的环境,城市具有空间性特征。城市本身是一个巨大的集群空间,它是由众多个体空间整合而成的复杂作用系统。空间与空间必须进行相互联系,空间联系的便利程度,与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有关。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是城市空间组成的骨骼。

城市作为社会活动的中心,还具有基本社会特征。现代城市的社会构成特征主要表现为:家庭核心化;人口老龄化;生活闲暇化。

同是人类的生存聚落,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存在明显差别。农村的社会认同基础是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具有同质性。城市社会人际关系主要以社会分工为基础,不同经济、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在聚居方式和空间分布上表现出多样性。城市社会的异质性远远高于乡村社会,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别。

1城市的定义

城市的定义,从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生态、政

治、军事等不同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诠释,这些各种各样的定义,数量众多。

地理学上的城市,是指地处交通方便环境的、覆盖有一定面积的人群和房屋的密集结合体。经济学家则认为城市是各种经济市场如住房、劳动力、土地、运输等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网状系统。按照社会学的传统,城市被定义为具有某些特征的、在地理上有界的社会组织形式。此外,还有人口学、政治学、建筑学等学科的关于城市的不同角度阐述。因此,给出城市准确的定义,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人类用了5000多年的时间,才对城市的本质和演工作

变过程获得了一个局部的认识,也许要用更长的时间才能。西方学者对城完全弄清它那些尚未被认识的潜在特性”

市的定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以居民人数作为城市概念的标准;②以行政区划的建制规定作为标准;③以城市居民密度的大小作为标准;④以拥有的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作为标准。

国内关于城市的定义,我国《城市规划法》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规定

”市、市、镇。

因此,对“城市”进行定义,应该超越现有各学科的局限性,对城市的一般性特征进行抽象和归纳。可以将其定义为:城市是某个环境区域范围内承载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人口等的聚居中心,并与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紧密同步的一种有别于乡村的高级聚落。法国著名:的城市地理学家什梅尔认为

“城市是景观环境集合体,

”经济空间,人口聚居区,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

3城市的历程

最早的城市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中东,早期城市大

部分出现于五六千年前,主要分布在西亚南部、古埃及尼罗河下游三角洲、印度河流域和中国黄河流域等地区。城市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稳定的区域商品生产和货物交易,是产生城市的经济基础,也是城市存续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政治、战争则属于历史条件的主要内容。

城市的基本概念包含“城”与“市”两项内容。“城”是聚落应对自然力量侵袭和敌对部落攻击的具有防

马云林,等:浅析城市发展的历程

。“市”指商品交换的商业功能性御措施的行政地域聚落

场所。城、市功能的综合,导致城市的形成。城市是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根据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功能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一般将城市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阶段。3.1古代城市

城市出现直至18世纪工业革命前的这一时期,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农业和手工业,商品经济极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社会生活中占着主导地位,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城市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很小。至18世纪初,世界城市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左右。这一时期城市的功能主要是军事据点、政治和宗教中心,同时也是手工业和商业中心,经济功能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不具备地区经济中心的作用。古代城市的结构较简单,普通城市一般无明显的功能分区。通常以政治或宗教建筑占据中心位置。古代城市形态上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有坚固的城墙或城壕环绕,这些防御设施的限制,古代城市规模一般都不大,主要分布在灌溉条件良好的河流两岸或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3.2近代城市

18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促使城市发展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工业革命终结了手工业生产方式,以工业化生产取而代之,从而推动产业化和地区分工,加速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工业化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金融业、信托业的兴起;同时,工商业集中的城市,需要相应的支撑系统,文化、教育、交通、通信、医疗等基础设施以及各种服务行业都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一过程吸引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成为经济中心,对国家和地区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城市结构日趋复杂化,出现明显的功能分区,同时,作为城市必要物质条件的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由于工业化进程存在差异,城市分布的地区差异十分明显。3.3现代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部分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陆续进入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世界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技术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殖民统治,相继独立,发展中国家政治地位得以不断提升,经济蓬勃发展。许多发达国家掀起了整修和重建城市的浪潮,城市发展向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延伸。科学技术发生革命性进步,新技术革命促进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巨大变化。社会经济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社会产品空前丰富。城市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现阶段城市的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特点:

(1)城市发展进程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发展速

理论研讨

度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据统计,1950—1980年,世界城市人口增加了2.5倍,其中发展中国家增加了3.6倍,城市人口年递增率为4.2%,大大超过发达国家1.9%增长速度。

(2)大城市规模继续扩张,出现大城市群或大城市带。大城市以其空间优势和集聚效益吸引人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目持续增多。出现了如墨西哥城、圣保罗、纽约、东京、伦敦、上海等超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城市范围不断扩展,大城市同周边中小城市组成城市群或城市带。这样的城市群或城市带,在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出现。如我国的长三角城市群、京津唐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

(3)现代城市功能综合性较强。随着产业集中、规模扩大,城市功能日趋复杂。在城市中,由于生产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对环境支撑系统的要求日益复杂。以服务性为主要特征的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成为推动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城市功能趋于多样化,城市不仅是工业生产中心,也是商易、交通、通信、金融以及科技文化等中心。

(4)城市环境空间组织发生新的变化。早期城市规模小,生产区和生活区毗邻,没有明显的地域分工。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活动日益繁盛,城市功能分区也日趋明显,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如中心商业区、住宅区、近郊工业区等。而且由于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用地紧张及环境质量下降等原因,同时受益于现代化的交通进步,促使居民和企业不断向城市周边地区扩散,引发了城市发展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等倾向。进而促使单一城市发展为组合城市。

现代城市,无论其职能、成分或者形态,都已极大地复杂化、多样化,城市拥有极繁复的内涵。但不论是哪种类型的城市,都是具有相当规模,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是人的社会活动的空间聚集地。

4城市问题和城市病

现代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一系列严重负面影响,这就是“城市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含四类:或称之为“城市病”

(1)城市人口问题。城市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城市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超负荷运行,随着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屋的不断建设,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伴随老龄化社会的降临,失业现象的加剧,城市人口问题日益严重,引发了其他负面后果。

(2)城市支撑系统问题。城市人口过度膨胀,对城市支撑系统(包括道路、供水、供电、能源、土地、空气、森林、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的需求与消耗与日俱增,造成城市资源短缺,城市支撑系统不堪重负,结果令房地价不断攀升,水资源和食物供应不足等。

(3)城市环境问题。城市人口密集,工业设施集中,产生大量废弃物,对水体、空气造成污染,使得环境恶

113

理论研讨

化,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4)城市社会问题。城市人口数量巨大,引发过度竞争,导致失业现象严重。生活的重压,造成城市人群心理失衡,群体意识淡漠,社会责任感降低,人际关系冷淡,道德沦丧,犯罪率上升等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具有普遍性,是现代城市阶段急需解决的棘手问题。

中国市场2012年第1期(总第664期)

量,有效利用资源,把城市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建立积极友善的社区场所,丰富城市文化生活,缓和城市人际关系。这些宏观方面的应对措施和原则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但真正实施起来并不容易,我们在城市环境中都不可避免地扮演着各种角色,改善城市环境,解决城市问题,不仅仅是管理者、设计师的责任,这也需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我们城市的未来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5因应之道

城市化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础,方便人类的生产、生活,提升人类生活质量;资源的集约化利用,极大地提高了各种环境支撑系统的利用率。这些优点决定了未来城市化的进程还将持续进行。既然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无法逆转,作为城市的使用者、创造者和管理者的人类,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控制单个的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尤其应避免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使城市人口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这些是保护城市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充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及城市间的复合交通体系,通过卫星城等多种形式疏散城市人口。努力建立城市多中心布局,避免城市支撑系统的不均衡聚集。适度引导改变城市生活方式,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注重城市资源的再生利用,减少城市废弃物的排放(上接P105)

第四,循序渐进,有重点、分阶段稳步推动政务微博建设。

微博在中国的兴起不过两年多的时间,政务微博的运用、管理更是政府部门面临的全新课题。在这个过程中,从保证运作实效,保障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应避免“一哄而上”,而是有重点、稳步地向前推进。重点部门先行先试。政务微博的两大基本点在于服务与互动,那么,在发展过程中,应该优先推动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承担社会管理服务职能的一些部门先行先试,在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一定的规律和好的经验做法,然后再推广会比较稳妥。当前,公安微博可谓是一枝独,《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显示,全国政府微博机构秀

十强榜全部来自公安部门。相比之下,党政机关、司法、交通、旅游等部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相比庞大的党政机构构架层级和公职人员数量,2400多个微博还。显得过于“单薄”

突发事件、热点事件设立专门账户。沟通交流的内容越是涉及具体事务,风险会相对小一些,取得的效果也会比较好。针对突发的公共事件、公众关注的热点事件,甚至是某一个单独的刑事案件,相关政府部门可以独自或相互协调开设针对性的账户,客观公布事件最新进展、政府应对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

[1]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赵和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3]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3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吴良镛.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5]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作者简介]马云林(1973—),男,云南人,讲师,建筑学学士,研究方向:建筑学;吴蕙(1973—),女,江苏人,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建筑学。

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檵

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及时与民众互动联络。假如我们在面对一些社会关注的重大事件时,能够及时在新浪、腾讯等平台建立相应的账户,就能够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评估网络舆情、疏导公众情绪、提高回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光宁.公民参与理论视角下的“微博问政”[J].社会主义研究,2011(3).

[2]王军杰.微博问政:人大当率先垂范[J].人大建设,2011(6).

.新闻大[3]瞿旭晨.政务微博的管理风险及运营策略[J]学,2011(2).

[4]姜胜洪.我国“微博问政”的发展状况与完善路径[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8).

[5]邓遂.“微博问政”热潮的冷思考———当前政务微博发展.对外传播,2011(8).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6]谢良兵.政府机构与官员的微博热[J].理论导报,2011(8).

[7]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R].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2011-04-24.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作者简介]连志慧(1981—),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科学社会主义专业博士,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任中国法学会网络编辑。

历程篇八
《英语发展历程》

【摘要】 英语的 发展和 “遭遇” 非同一般。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 “卑贱” ,在其 发展过程中 ,她又饱受了多种磨难 ,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 “全球性” 语言。原因何在 ? 这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 启示。

英语的 发展和 “遭遇” 非同一般。她原是日尔曼语族的一个小语种 ,出身可谓 “卑贱” 。在其 发展过程中 ,她饱受了多种 “磨难” 。公元 597 年罗马人对英国的基督教化(christenizing)使这个岛国接触了拉丁文明 ,自此大量的拉丁词汇进入到 英语之中;斯堪的纳维亚入侵使两个民族和语言混杂在一起;诺曼征服则使 英语在长达两个世纪的岁月中沦落为底层群体的主要语言 ,而法语则成了几乎所有场合贵族及其生活圈的必用语言。当 英语再次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使用的语言时 ,她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词汇方面与 1066 年的 英语已经有着天壤之别了。同样 ,百年战争 , (发挥重要作用的)中产阶级的崛起 ,文艺复兴 ,英国作为海洋强国的确立 ,英帝国的扩张 ,工商业和科技的发达都以相应的方式 ,在相关的方面为 英语的 发展做出了贡献。在这期间 , 英语有两次差点儿被消灭 ,而如今却成了一种公认的 “全球性” 语言。原因何在 ? 对此我们不想枉下结论 ,只想通过对 英语 发展的简略回顾 ,阐释清楚自己的观点。

一、 英语的 发展历程

英语在其 1500 多年的 发展中 ,由词形多变化的综合性语言逐渐演变为接近汉语和越南语的词形无变化的分析性语言。现在 , 英语词形的变化仅限于名词、 代词和动词。在欧洲诸语言中 ,只有 英语没有形容词词形变化。 英语动词的词形变化也比较简单。这与德语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可以说 英语的这些变化是其成为 “国际性语言” 的重要原因之一。 英语的 发展历程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古 英语(Old English , 450 - 1150) ;中古 英语 (MiddleEnglish , 1150 - 1500) ;现代 英语(Modern English ,1500 —) 。语言学家亨利• 斯威特把这三个阶段分别称为“词形变化完整期”(period of full inflec2tion) , “词形变化消减期” (period of leveled inflec2tion) 和“词形变化消失期”(period of lost inflec2tion) 。

(1)古 英语

英国人的远祖第一次立足不列颠岛是在公元5世纪。早在公元前 55 - 54 年罗马大将凯撒就入侵了这个岛国。一个世纪之后 ,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在内有严重分裂、 外有强敌压境的关头 ,罗马人于公元406 - 407年撤走了最后一批军团。不列颠最强大的敌人 — — — 日尔曼海盗:朱特人、 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趁虚而入。其所讲语言是西日尔曼语的三种不同的 ,但却能互相听懂的方言。这三种方言汇合成为古 英语。由于盎格鲁人(An2gles)人数最多 ,不列颠群岛逐渐用盎格鲁称之。England(英国) 来之于古 英语 Engla - land (意为land of the Angles ,盎格鲁人之地) ;而 English ( 英语) (古 英语拼写为 Englisc)明显是指 “盎格鲁人的语言” 。这一征服是漫长而曲折的 ,中间曾有几度较长的间歇 ,直到公元7世纪才完成。古 英语不是统一的 ,其主要方言有:盎格鲁(Anglen) (包括莫西亚 (Mercien) 和诺森伯兰(Northambrien) ) 、 (西) 撒克逊、 肯特( K entish) 。由于多方面原因 , (西)撒克逊方言逐渐成为一种通用的文学语言。但是 ,严格说来 ,现代 英语的真正祖先是莫西亚方言 ,即伦敦方言。 从总体上讲 ,古 英语与现代 英语的区别主要有读音和拼写 ,语法和词汇。 从5世纪开始,古 英语的元音就有一种由 “开”向

“闭” 的 发展趋势。从9世纪起, 英语的辅音系统是稳定的,而元音系统一直在变动。入侵不列颠的部族没有草体字(即现在的书写体) ,他们使用的是一种碑铭文字(亦称秘符体字母)。后来,英国人想用自己的语言写作,就跟爱尔兰僧侣学会了使用拉丁字母。对于不能用拉丁字母作标记的语音,就加上几个字母,仿佛抓住什么用什么。当时没有拼写规则,没有现代的所谓 “正字法” 。直到18世纪,即所谓的 “光明世纪” ,正字法才建立起来,并成为必须遵守的规范。古 英语有着完整的曲折变化,如名词变格有强变格、 弱变格、 小变格;

动词分为强动词和弱动词。古 英语词尾的重要性保证了词的更大的独立性,如主语、 动词和补语,依其相互关系可有6种意义不同、 频率差异的排列法:SVC , SCV , VSC , VCS ,CVS , CSV。古 英语的基本词汇是西日尔曼语的共同词汇。外域对古 英语词汇的影响主要有: (1) 凯尔特影响(The Celtic In fluence) ,如地点、 河流名词 K ent、Lond on、 Thames和其它借词,其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是clucge (clock) 。

(2) 三次拉丁(罗马)影响(The LatinIn fluence) ,即拉丁前期影响(Latin In fluence of the Z eroPeriod) ;拉丁影响第一时期( Latin In fluence of theFirst Period )和拉丁影响第二时期( Latin In fluence ofthe Second Period )。欧洲大陆上的日尔曼部族在入侵不列颠之前就已经和罗马人有所接触,其语言中也就有了许多拉丁词汇,如strata (street) ,vallum(wall)等,故这些词汇被称为大陆借词(C ontinental Borrow2ing)。第一时期的拉丁词汇是通过凯尔特人传入的,据估算这样的拉丁词汇约有600个,但延传入古 英语的只有五个,外加地名中的某些成分,如port (harb ortown港口城市) ,Manchester 等。第二时期的借词又分为早期借词— — — 多半和基督教、 教会有关,且在阿尔弗雷德大帝之前的文学作品中就已经使用,如(angel 天使) , abb od(abb ot 男修道院长)和晚期借词(公元16世纪以后) — — — 多半是书面语,如paper (pa2per纸) , istoria (history 历史,叙述,故事)。第二时期的拉丁影响作用广泛,意义深远,标志着将外来词融入其词汇系统的 英语习惯的开始。

(3)斯堪的纳维亚影响(The Scandinavian In fluence)。这其中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87 - 850) ,第二阶段(850 - 878) ,第三阶段(878 - 1042)。如现代 英语中后缀是- y的地名, lagu(law法律)。一些古 英语的词被古诺斯语(Old Norse) (斯堪的纳维亚语的代表是古诺斯语)替代,如byrd(birth ,出生)被birth、 descent (出身、 血统)替代。进入 英语的斯堪的纳维亚语词汇不仅有名词、形容词、 动词,而且有代词,如they , their , them,介词、副词,甚至动词。在语法和句法方面,斯堪的纳维亚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s (动词现在时、 肯定句第三人称单数词尾)和ing(分词词尾)等。

(2)中古 英语

中古 英语是从古 英语转变为早期现代 英语的过渡阶段。这期间(1066 - 1200)首先是诺曼征服(Norman C onquest)并造成 英语处于从属地位(theSubjection of English) ;继尔是 英语地位的恢复和再确立( the Reesta

blishment of English 1200 - 1500) 。1066年的诺曼征服改变了 英语 发展的方向 ,在这之后的200年 ,法语成了英国上层社会日常交流的语言 ,主要原因是在这期间英国和大陆联系紧密。自此 ,在英国法庭和上层社会的交际圈中讲法语成了身份和时尚的象征。 英语则退步为从属语言 ,即只在大众(口语)的交流中使用。由于当时的统治者没有把征服者的语言强加于英国的政策 ,对 英语采取了无所谓的态度 ,加之民众把学会点儿法语认作是受人尊敬的重要标志 ,两种民族的人通婚现象又很多 ,诺曼底人和英国人 “就一般平民而言 ,简直说不出谁是英国血统 ,谁是诺曼底血统” 。从13 世纪开始 ,一些其他因素促使统治者对法语逐步疏远和脱离 , 英语由此进入了再确立时期。 英语和大陆链接第一环断裂的标志是1204年约翰国之失去诺曼底。百年战争或许可以认为是对法语的致命一击 ,当时法语被看作是敌人的语言而遭到排斥。促使 英语恢复其先前威望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广大民众状况的改善、 中产阶级(甚至包括工匠和商人)的崛起以及新兴城市的出现。在英国的这段 发展史上 ,1250 - 1400 年被认为是 英语全面取代法语的标志时期。到 14世纪 , 英语再次成为英国的主要语言。1356 年伦敦市长和郡长签署命令:伦敦和米德尔塞克斯郡的地方法院的诉讼记录使用 英语。由此承认并确立了 英语的官方语言地位。1349 年之后 , 英语开始在学校里使用 ,到1385年使用 英语已成为平常现象。 英语完成其地位恢复的最后一步是书面语的使用。15 世纪见证了 英语用于乡镇和协会的卷宗以及中央政府很多部门。

1423 年之后 ,议会文献、 卷宗也常常用 英语书写。亨利五世(1413 -1422)的统治被认为是书面 英语使用的转折点和标志。中古 英语经历了 “大悲大喜” 的变化 ,而这种变化比任何时期都更加广泛和深刻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曲折词尾腐化(decay) ,语法性别差异消失 ,句法(屈折转向词序) ,法语词汇激增。由上层社会传入 英语的普通法语词汇主要涉及到如下的领域:政府和管理词汇 ,教会词汇 ,法律词汇 ,军队词汇 ,时尚、 饮食和社交词汇 ,艺术、 学识、 医药词汇。法语对 英语的影响范围有名词、 形容词、动词和短语等。1905 年 ,Otto Jespers on 对从法语借入的1000 英语词汇进行了一项统计研究 ,根据其在 英语中首次记录的日期划分 ,并按半个世纪进行分组 ,其情况如下:被征服后100年 ,无增长;12世纪后半期 ,稍有增长;1200 - 1250 年 ,速度加快 ,但直到 1250 年之后才真正称得上大量;14世纪末 ,达到顶点 ,到 1400 年激增之势已经缓解;15世纪 ,急速下降 ,随之是逐渐减弱。在中古 英语时期 ,进入 英语的法语词汇的总数目是 10 ,000 ,其中的 75 % ,现在依然在使用。诺曼底人征服英国为 英语更快地演化创造了条件 ,但 英语本身的结构并没有被改变 , 英语还是一种日尔曼语。中古 英语有四种方言:北方方言、 中东部方言、 中西部方言和南方方言。由于合力的作用 ,首都伦敦所在的城市方言 ,构成了普遍认同的 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之标准 英语的基础。到 15世纪后期 ,伦敦标准至少在书面语方面 ,被英国的大部分地区广泛接受。

(3)现代 英语

现代 英语始于1500年。在这一时期英国参与了当时许多重大的文化活动,先是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然后是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 殖民主义、 工业革命、 帝国主义、 现实主义,它们均以各自特有的方式给 英语留下了痕迹。我们可以大致作这样的划分:第一阶段是文艺复兴(1500 - 1650) ;第二阶段是求助权威(The Appeal to Authority 1650 - 1800) ;

第三阶段是 19 世纪及之后(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after) 。在第一阶段, 英语面临着三大问题:地位确立、 “正字法” 和丰富化。古典文艺复兴运动到达英国是相当晚的。人们在学习希腊语的同时,摒弃了中世纪的拉丁语,热情地学习西塞罗(Cicero)的拉丁语。拉丁语课程从 14 世纪末起是用 英语教授的。这在当时已是一大进步。至于教授 英语,在那时还谈不上。虽然如此,第一批使用本族语著述的人却是提倡研习古典语文,满脑子尽是柏拉图、 弗吉尔的学者。这在当时使用拉丁语比 英语方便的多的情况下— — — 因为所需术语拉丁语皆可提供— — — 他们使用 英语表达抽象概念的努力是多么值得称赞。在经过了激烈的论辩和争论之后,许多人,如莫尔开始用 英语写作、 出书。此外,为使更广泛的民众了解重新发现的古代文化珍宝,古典学者做了大量的编译工作。文艺复兴可以说是翻译工作的黄金时代。从此,人们越来越多地用 英语来读古典作品了。宗教改革促使 英语成为了不仅是古代学术和文艺的表达工具,而且是神学家的语言、礼拜祈祷的语言、 宗教的语言。 “钦定圣经译本”(Authorized Version ,1611)和 “通用祈祷书” (The Bookof C ommon Prayer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acraments)使英国广大民众,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学人志士,都感受到其语言之庄严宏伟。随着神学布道、 著书立说频频使用 英语, 英语在各个领域都大获全胜。 英语拼写的固定是与撒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 on)和其在1755年出版的词典前言中的观点紧密相连的。拼写是 英语在16世纪开始有意识面对的问题之一,只是到了最后三十多年才有人第一次致力于正字法。马尔卡斯特(Richard Mulcaster)主张简单的拼法规范:严格的按发音拼写和随便拼写之间的妥协办法。马尔卡斯特是 英语正字法的奠基人,之后 英语正字法便沿着轨道很快地 发展,大约从1650年就固定下来了。另外,大约从1400年开始, 英语发生了 “元音大变化(The G reat Vowel Shift )” 直到1750年才完成。可以说从 18 世纪末起, 英语的读音是稳定的。约翰• 沃克在 英语读音方面做出的贡献可与约翰逊在正字法方面做出的贡献相媲美。为了满足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和文化 发展的需要, 英语又从其它语言借入了大量的词汇:相当一部分新词借自拉丁语;一些词汇

借自希腊语;很多来自法语;一小部分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语;甚至还借了一些地方方言词汇。这期间,除了翻译家 PhilemonH olland之外,在 英语作家中莎士比亚的用词量是最大的,他对待借词的态度无疑是很包容的,其词汇的读音也已经非常接近当代 英语。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人们渴望稳定,早期的个人主义和独立精神让步于对系统和规序的期盼。18 世纪的学者们努力使 英语标准化、 优化、 并且定型。人们的注意力首先转向语法,但却发现 英语根本没有语法。因此,人们希望赋予 英语完美的理性的和永久的形式: (1)找出语言规则确定正确用法的标准; (2)优化、 清除缺陷,适时进行完善; (3)按所期望形式永久确立下来。在创办 “国家学院” 的建议一推再推之后,约翰逊编写的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2guage等和开始于1760年及之后半个世纪早期语法学家们的著作,特别是林德利• 默里(Lindly Murray)的 《 英语语法》 (1795)满足了当时的需要。科技进步,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汽车工业等的 发展,以及一战的爆发都对 英语突飞猛进的 发展,特别是词汇的激增产生了重大影响。 英语新词的来源可概括为如下方面: (1)借入; (2)自释 - 复合词( self - ex2plaining compound) ; (3)拉丁语和希腊语成分组成的复合词; (4)前缀和后缀; (5)造词; (6)专有名词转化为普通名词; (7)旧词增添新义; (8)新闻影响;(9)意义变化— 词义扩大、 词义缩小、 词义蜕变、 词义恢复; (10)俚语。 英语演变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词汇 “门户大开,来者不拒” ,从而成为了当今世界语言中最丰富的一种,且看下列数字:

随着英国经济、 军事、 商贸文

化及综合国力的增强 ,其在海外的侵略和扩张也就成了必然 , 英语也就随之传入了很多地区和国家 ,主要有:澳大利亚和新西亚 ,南非 ,东西非 ,南亚 ,新加坡、 马来西亚和香港 ,加勒比地区 ,加拿大。全世界总共有近125种鄙准语(pidgin)和克里奥尔(creole)语(人数多达900万) ,35种是以 英语为基础的。 在 英语语言群系中 ,英国 英语和美国 英语是影响最大也通常被认为是最标准的 英语。但从 英语的长远前途来看 ,发挥更大作用的将是 英语。138年前 ,歌德就法语曾说过这样的话:个旅行者如果会了这种语言 ,就可以到处旅行而不需要翻译。现在 ,可以用于 英语了。

二、 英语 发展之哲学思考和 启示

英语的 发展经历了三大阶段 ,词尾变化逐渐消失 ,从综合性语言逐渐演变为分析性语言。如果我们比较以下 英语和同属一支的德语 , 英语易学、 易用 ,越来越 “大众化(popular)” 的特点就愈加凸显。除此 , 英语还吸收了几乎世界各地的各种语言的词汇。对于征服者的语言 ,如法语 , 英语不但没有排斥 ,反而将大量表达融入其中。这种 “海纳百川” 的 “豁达” 和 “包容” 个性铸就了其今天无可争议的 “第一语言” 地位。我们知道 ,从 18 世纪起 ,法语被公认为唯一的外交语言 ,这种特权 ,随着一战结束和凡尔赛和约的签署 ,不得不与 英语共享。只要看一下如下几十年欧洲主要语言使用人数的变动情况就能明了 英语的这一重大胜利。

从该表可以看出 ,法语几乎停滞不前 ,而 英语却跃进283 % ,其次是俄语跃进了 268 %。这就像一个人 ,只有 “宰相肚里能撑船”,才能成就大事。又像一座城市 ,只有吸纳各地精英聚此创业 ,她才会充满活力 ,永葆青春。 英语世界性的扩张开始于 19 世纪。这是其内、 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 英语本身来看 ,她已成为一种完整的、 成熟的语言 ,这为其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但更为重要的是 ,英国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的提高 ,抬升了英国及 英语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加之其在海外的占领和扩张 ,加速了这一国际性的传播(笔者无意吹捧海外扩张;相反我们坚决反对侵略) 。由此不难看出 ,经济实力及国家

实力对于语言地位的强大支撑作用。

世界上的语言千姿百态 ,且其变体多种多样。语言没有优劣和贵贱之分 ,但却有强势和弱势之分。语言的重要功能是为了便于人们更顺畅地交际 ,某些语言是土语、 “混血儿” 或词汇少、 结构简单 ,这些都不能成为被认定是不标准的理由。它们都是现实、 鲜活的语言 ,都能满足其特定群体在特定环境的需要;在思想表达需要的情况下 ,也能通过其自身的机制进行充实和完善。因此 ,不同的语言 ,都是平等的 ,都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语言的 发展是其内部机制和外部力量不断磋商、 协调的结果。现代 英语几乎没有了曲折词尾 ,语法结构大大简化 ,但其发音和拼写之间仍有一定距离 ,还有大量的习语。由此审视一下我们的母语 — — — 汉语 ,我们应该好好地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 ,恰如其分地进行改革 ,以使汉语的学习和传播更加容易。同时我们也应该不失时机地加强这方面的宣传。最近读报 ,有一篇杂谈 ,很有见地。大致是说 ,北京举办 2008 奥运会 ,北京人及相关部门人员为了和国际接轨 ,正在加紧努力学习 英语 ,以便能在2008年轻松地与外国朋友交流。对于办好奥运会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殊不知 ,2008奥运会也是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最佳契机 ,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 ,促成并帮助外国朋友学习汉语 ,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 文化和传统。例如 ,我们可以印宣传册发给外国朋友 ,上面有汉语和 英语并排的常用表达(注意 ,汉语在先) ,并配以优美的名胜风景(有汉语和 英语翻译) 。这不是宣传中国和汉语的绝佳的方法吗 ? 据华侨讲 ,这种小册子在国外很少、 很少 ,为什么我们总想和国际接轨 ,而不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应该怎么样展示、 宣传自己的母语和文化呢 ? 一个其语言和文化被别人了解甚少的民族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民族吗 ? 在这方面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 Albert C.Baugh &Thomas Cable. 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F ourth Edition)

[M] . London :Routledge ,1993.

[2 ] Ralph Fas old.社会语言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 Ronald Wardhaugh.社会语言学引论(Third Edition)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 ] 费尔南德· 莫塞著. 英语简史[M] .水天同,刘世沫译.北京:外国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 ] 李赋宁.英国史[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 ] 伍铁平.语言和文化评论集[ C] .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历程篇九
《我的奋斗历程》

我的奋斗历程

——陈迪萌同学“自强之星”评选材料

“如果自己没有努力过,就永远不要说做不到。”简短的一句话却鼓励着我在人生的征途中自强自立,永不放弃。

我叫陈迪萌,来自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从过去的一片空白到现在的丰富多彩;从过去的手足无措到现在的胸有成竹,就这样,我一步步的走来,身后的脚印印证了我的成长。我深深地感到,这一切的一切是辛勤和汗水的结晶,是自强,又是永不言败的见证!任何成就和辉煌都离不开我们坚定不移的信念,离不开我们顽强拼搏的精神,更离不开我们那颗自强的心。我相信,每一次风雨的磨练总会酝酿出绚丽的彩虹!

一. 求学之路

曾经我一直对自己说,绝望的边缘就是希望。

2005年的那个夏天,在我的记忆里只有泪水和失望。面对手里的那张成绩单,我独自默默的背过身,望着天空,失望、茫然、悔恨瞬间充满了我整个心间.我强忍着没有让泪水涌出,是因为不想看到父母那失望的眼神。我不敢面对自己的父母,父亲脸上的皱纹已经越来越多了,粗糙的双手爬满了老茧,那是长年辛劳的见证,还有我慈爱的母亲,先到她我就充满愧疚。多少个夜晚,她走进我的房间,轻轻捂好我的被子。每一次,总这样对我说,不要有压力,只要好好考就行了。可是,我知道这只是他们用来安慰我的话语,一直以来,他们都对我抱有很高的期望。而今,我却让他们失望了。我真的不忍心回

首去看他们的眼睛,慈爱而憔悴。我不愿意,我是真的不愿意再看到他们为了我而四处奔波,日夜辛劳了。那时的我似乎真的绝望了,但我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因为一直以来我都相信自己是一个自强的人。苦与累对我来说从来都不是退缩的理由,我需要用自己的努力带给他们希望。带着自信和父母的期望,我再次踏进高中的大门。父亲临走前对我说,好好学吧,别担心,也许努力了不一定都会有回报,但是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放松心态,你永远都是咱家的骄傲。我点点头,转过身,眼泪终于还是流了下来。废寝忘食的奋斗,三点一线的生活,日日夜夜……终于在绝望的边缘,我看到了希望。于是,在收获的九月,我跨进了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大门。上了大学,我依然严格要求自己,困难面前,我会想起曾经支撑起灰色天空的那句话:绝望的边缘就是希望。终于“丙等奖学金”“乙等奖学金”等诸多荣誉的获得成就了我今天的自强、自信、自立,自我!

二. 工作历程

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学生组织的热爱,我走进了班委会,走进建筑与艺术学部学生会,进入大学生志愿者协会。

作为一名班干部,可以选择忙碌或者清闲,但我总这样对自己说,如果你都不愿意去做,那么还有谁愿意去做呢?从开始到现在,一直以来我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本着诚恳的为同学服务的态度来管理大家,服务大家。只希望大家能团结友爱,班级能更加优秀。一年的班干部经历,对我而言最让我自豪的,不是获得全院仅有的两个名额的校级“优秀团支部”称号,而是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帮助和肯定。

当我真正走进学生会,我才深深的感受到,这里与班级管理的不同。在这里组织者不仅需要肩负更大的责任,而且还要面对更艰巨的挑战。院学生会干部的座右铭,特别能学习,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工作,特别能奉献。积极与老师沟通,与同学交流,短短几个字不仅是记在了心里,更是认真落实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一直以来我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竭力为大家服务,用真心赢得同学与老师的信任和理解。从学生会干事到部长,再到学部学生会主席,我并没有高傲自大,而是在加压的过程中让自己一步步成长起来。回想学部学生会建立初期,我们学部可以说就我一个“光杆司令”,所以对各种工作,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困惑和挑战。没有学生干部,我就不停的在各个班级寻找各方面有所特长的学生,通过交流与了解,鼓励他们加入学生会为学生服务,有时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为了加强学部管理,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或团组织生活会时间到学部班级与学生交流,听取班委会的意见与想法,并针对各个班级不同的情况为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指导班干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做大家的“知心人”。

我知道,在大家眼里,我是一个忙碌不停的人。是的,这些历程虽然坎坷劳累,但对我来说,却是如此的快乐和充实。每天单调的办公室、教室两点一线的生活。几乎都快让我麻木了,又曾几何时为了组织一次活动而推掉了同学聚会,为了工作只能吃冷饭……

可是,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我也会寻找生活中快乐的点滴。作为广播台的一名播音员,我喜欢随着音乐记录下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体味聆听的幸福;作为院篮球队员,我喜欢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体验激情的碰撞;作为学院晚会的主持人,我喜欢在聚光灯下让自己炫目绽放;作为学生干部,我喜欢让自己的团队更加出色,享受收获的幸福。在人生的舞台上,我将用我不懈的努力去展示自己的风采,真心的去面对每一个人。我相信,每一次风雨的磨练总会酝酿出绚丽的彩虹。

三.社会实践时光

一直以来,我都坚定的认为,一个真正自强的人不仅应具有优异的成绩,工作的热情,更应该具有丰富的社会阅历。2007年4月,为了给身患白血病的小孩明月献爱心,我搭桥组织了学生“义务卖报”活动。与最初的想象不同,其实一次简简单单的卖报很复杂也很累。除了要与报社签协议。还要各方面的协调,人员分工,报纸的接收等一系列工作。好几次我曾想过要放弃,但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坚强,要有毅力。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这次经历却人我终身难忘。

同时,我还带领大家探访了武汉儿童福利院,和这些幼小的儿童度过了快乐的一天。感动之余,带给我的则是更多的深思。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关心他们,更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整个社会。

组织同学去家乐福超市发宣传单,体验工作的艰辛,我们除了活动前详细的安排、策划,更得在骄阳中一站就是大半天。但我们的脸上依旧带着灿烂的微笑。做到把最美的微笑留给顾客。几天的经历不仅让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服务,更让我再一次理解了自强的真谛!

曾经,我满怀希望的用辛劳播种了一颗自强的树种,如今它已枝繁叶茂,并且开出了七彩斑斓的花朵,朵朵炫目。

赤色的花:丙等奖学金、乙等奖学金

橙色的花:院级“优秀共青团员”

黄色的花:院“风云学子”

绿色的花:校军训“优秀个人”

青色的花:2007年“红色经典”文艺比赛中获得“优秀奖” 2008年5月,主持学院“五四”文艺晚会

2008年“颂改革,迎奥运”演讲比赛获得“优秀奖” 蓝色的花:院“优秀学生干部”“文艺活动先进个人” 紫色的花:校级“志愿者先进个人”

院级“优秀大学生志愿者先进个人”

我深知,再美丽的花朵也有凋零的时刻,我更不会被缤纷迷了眼,辉煌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我依旧会脚踏实地的走好未来人生的每一步。

结语:青春无悔。认真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自强,自信,不放弃不言败,我们就是夜空中那颗最闪耀的星!

历程篇十
《万科发展历程》

一、万科企业发展史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5月,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是中国大陆首批公开上市的企业之一。

1.从贸易起步,由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阶段(1984-1991)

万科的起家并非是房产公司,更不是专业的房产公司,而是以电器设备起家的一家国营电器器材经营单位。在这一阶段,也即我们提到的地产前期摸索期,万科并没有太多的涉足房地产业,但也的确为万科的地产发展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84年,当时的万科以“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的名称注册,国营性质,经营办公设备、视频器材的进口销售业务,王石任公司经理。当时公司员工共67人,平均年龄24.5岁。公司开发大陆专业视频器材专业市场,成为深圳市最大的进口销售商。同年,公司成立了第一家内联企业“现代医学技术交流中心”(现名深圳万科协和有限公司)。

1985年,由于进口机电产品市场严重萎缩,公司多方拓展销售业务,形成了深圳本部调汇、进货,广州点储运,北京点销售的“三点一线”销售模式,营业额一度占国家计划外市场的60%。当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05人。

1986年,公司在专业销售顺利的情况下加强企业管理,引进办公自动化设备,聘请中华会计事务所为财务顾问,为树立企业形象赞助大型文艺演出和文化刊物。同时,为摆脱僵化体制,筹措发展资金,公司决议在两年内完成以公开发行股票为目标的股份化改造。同年年底,公司成立了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深圳国际企业服务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人数共增加至123人。

1987年,万科缩减公司称谓,更名为:“深圳现代科仪中心”。当年,万科改整机进口为散件引进,国内组装、销售,业务进展顺利,与日本SONY等公司建立了密切联系。同年,万科兴办了第一个工业投资项目“精时企业有限公司”。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至135人。

1988年,万科再次更名为“深圳现代企业有限公司”。政府批准股份化改组方案,原公司的1300万元资产国家占60%,职员占40%,公开募集社会股金28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为特别人民币股,由境外投资者购买。定名为“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11月,以2000万元的价格投标买地,万科开始正式进入房地产业。然而,这一年公司员工增加较少,年末人数为137人,比上一年只增加了2人。1988年是万科发展历程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公司完成了两件最具深远意义的事:一是进军房地产业;二是对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公开融资。从万科1988年年底投标买地开始,万科正式开启了地产经营的新纪元,这一举动也正式标志着万科以地产为专业,多元化发展经营阶段的开始。

1989年年初,万科招股顺利完成,第一届股东例会召开,成立了由王石等11人组成的第一届董事会。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了工业生产、进口贸易和房地产开发。深圳万科地产有限公司于1989年成立。这一年,由于走私市场的冲击和计划经济僵化,使公司摄录象器材的销售业务日趋萎缩,但工业服务、房地产发展良好,创造了新的利润来源。

1990年,万科决定向连锁零售、电影制片及激光影碟等新的领域投资,初步形成了商贸、工业、房地产和文化传播的四大经营架构。1991年初,公司确定集信息、交易、融资、制造于一体的“综合商社”发展模式。

2.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全国扩张阶段(1991-1994)

万科的第一轮扩张期指的是1988年到1994年,尤其是1991年确定“综合商社”发展模式后,实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经营战略,实现急速扩张的过程。

万科能实现第一轮扩张,与1993年以前发行A、B股以及增资扩股有密切关系。为适应公司业务扩张需要,1991年1月29日万科A股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交易。进行增资扩股,总股本增加至7796万股。本次所募集的资金主要投向房地产开发、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及连锁商贸、影视文化等领域。

1992年是万科“遍地开花”的一年。在贸易方面,公司成立贸易经营本部,万佳在武汉和乌鲁木齐开办商场,并增设大连公司、珠海公司、武汉公司、新疆公司和北海公司;在地产方面,香港银都置业、青岛银都花园、天津万兴和万华、上海万科房地产、北海万达房地产等分公司相继成立;进行股权投资的国内公司达到13家;成立万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展电影、广告、卡拉OK影碟等制作和发行业务。当年万科确立了以房地产为核心业务的发展战略,重点开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房地产和股权投资业务。同时,上海、青岛、天津等地项目发展顺利,为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1993年是万科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当年1月,本集团向上海市民正式推出中档城市居民住宅---上海万科城市花园,受到市场欢迎,给刚刚启动的上海房地产市场以积极推动作用。该项目占地面积37.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0.3万平方米,为万科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房地产项目之一。此时万科在内地的投资项目大多采用“0.4投资法”,意图以小搏大,迅速扩大经营规模。(0.4投资法在1993~94年作为扩张的经验推广,而到了95年收缩战线时已作为教训案例。0.4投资法不在发挥当地积极性,而是在以下3个方面发挥作用:①发挥派到一线拓展业务的老总积极性,寻找合作伙伴,项目中的60%由合作伙伴投入;②发挥银行的融资杠杠作用,投资的总额中的60%通过银行贷款;③挖掘消费者的资源,项目投入的60%依靠销售回款,如此循环下来,万科占40%控股权的项目实际投入资金量只是总量的12%。如此的好处是少量资金快速扩张,问题是:①投资主题杂,诉求不一致,指挥很难统一;②投资的股东是一线老总物色,容易形成诸侯割据,尾大不掉;③资金链绷的很紧,市场旺盛没有问题,一旦市场销售不畅就会出现财务危机。)

在 1993年4月1日的经济情况通报会上,中央提出了“防止经济过热”的警告。从5月起,人行不断提高相关利率,清理整顿金融秩序。1993年中央6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措施,主要包括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整顿金融秩序、控制投资规模、增加有效供给、运用进口调剂国内市场、整顿流通环节、加强价格监管。“6号文件”的刹车效应非常明显。7月到9月,全国的工业增长速度回落,投资膨胀得到控制,新开工项目大幅度减少。房地产行业感觉到寒流的到来。 此时万科已迅速地扩张到拥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大城市,业务分为五个大类。万科感觉到资金短缺的压力。幸运的是,1993年3月,万科成功发行B股,筹资4.5亿港元,对渡过银根紧缩的难关至关重要。万科公司与以渣打(亚洲)有限公司、君安证券有限公司为主组成的承销团签署了公开发售4,500万股B股的承销协议,每股发售价为港币10.53元,本次发行B股共集资45,135万港元,主要投资于房地产开发,房地产核心业务进一步突显。万科B股于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这也是万科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笔,标志着万科融资渠道真正走向了国际化。

1993年的宏观调控没有阻止万科北海万科城市花园、成都万兴苑、石家庄银都大厦、深圳海神广场和鞍山东源大厦项目的开工。进入1994年继续上马天

津城市花园、北京城市花园、武汉万科广场、沈阳城市花园和大连邮电大厦。发行B股成功募集到资金后,万科盲目地扩大地产项目,地产跨地域的扩展到了1995年才噶然而止。由于投资过于分散,成都万兴苑、深圳海神广场、福景大厦、武汉万科广场、天津金刚桥高级公寓、鞍山东源大厦都因资金短缺而濒临烂尾工程。

3.房地产主营业务范围收缩与调整阶段(1994-2001)

这种四处开花的多元化经营给万科带来了困境。项目成立了,资金投了之后,才感觉到人力资源上不去,资金分散等弊端。由于资源分散,企业的经营规模在12~15亿之间徘徊,利润到了1.5亿也上升乏力,万科1991年到1994年几年下来的结果是:集团资源分散,形不成主导行业。

万科为多元化“踩刹车”的转折点是1993年的上海务虚会。在会议上,放弃综合商社的发展目标,确定了城市居民住宅开发为主导业务,并提出加速资本积累,形成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方针。

1994年在房地产经营品种上,万科提出以城市中档居民为主,从而改变过去的公寓、别墅、商场、写字楼什么都干的做法。

1995年底,万科提出回师深圳,由全国的13个城市转为重点经营北京、天津、上海特别是深圳四个城市。

公司于2001年将直接及间接持有的万佳百货股份有限公司72%的股份转让予中国华润总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全面完成了专业化调整战略,成为单一业务的房地产集团。

4.快速扩张期(2001-2003)

2001年,先后攻入武汉、南京、长春、南昌等4城市;2002年进入佛山、大连等城市,年新增土地储备建筑面积276万平米。短短三年间,万科先后进入了12个城市。在管理上,万科此时不仅形成了稳定的人力资源体系,而且在业务管理上也提出了完整的办法,这为其快速扩张奠定了基础:2001年,万科任郁亮为总经理、莫军为副总经理,形成了新一代管理团队;2002年,实施了高管年度述职办法,并引进了平衡评分卡评估和优惠的购房政策等激励政策。在业务上,2001年提出了名为“专业集成”的业务流程,使得其业务流程得到了极大的完善;2002年,针对工程质量的问题,又提出了“磐石行动”,并明确了三级采购体系。在品牌上,此间的万科更是超前:2002年,提出了“建筑无限生活”的品牌概念;2003年,万科又对客户忠诚度进行了调查,这在内地房地产公司中,对客户端关注是较早的公司。在中国内地房地产公司中,万科是第一个将自己的品牌作为一整套体系,来宣传和推广。与此同时,万科在扩张过程中,对宏观调控政策也非常关注,针对不同的政策,在公司发展战略上也进行了不失时机的调整:2002年,土地出让实行“招拍挂”政策,还有针对2003年又出台的121号文件、18号文件等政策,万科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如“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考虑合作开发模式”和“加强市场和政策的研究,辅助经营决策”。这轮扩展,使万科的营业额由2000年的37.84亿元跃升到2003年的63.8亿元。

5.战略指导下有质量的扩张(2004年至今)

2004年后,万科提出了明确的扩张战略——由专业化到精细化,提出有质量的增长,这与之前的扩张是完全不同的。这里的质量是指,在稳健的财务下,有效益、有回报的增长。这个效益型的增长更具体的来说,万科不仅要加快扩张的步伐,还要扩大规模和效益,这样才能使得资金的回报率迅速提高,而且万科还对整个行业环境和每一年的政策做了详尽的分析,并提出了“战略领跑未来”

的策略。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2005年,万科迎来了激烈的变化。“这一年的万科,是一个颠覆、引领和共生者。” 而在2006年,万科提出了企业公民战略。实际上,万科战略之所以具有超前性,是因为其对自己价值取向和行业分析后,得出的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模式。万科从财务的角度,对自己的增张做了一个定性的说明。2000年以前,万科的扩张算不上成功,如“0.4法则”导致其无法控制子公司。这样一来,上面的一些想法根本就实现不了,更不能上下一条心地形成共识。2004年万科提出的激励行业资源整合项目,实际上是公司从财务增长、资产增长的需要,作出的定性说明。因此,有了现在的多元化融资及细分客户战略。” 而在具体目标上,万科提出,到2014年其营业收入要达到1000亿元。同时,在融资合作上,万科此时采用了多元化融资方式:2004年,发行了19.9亿元可转债,与老竞争对手招商地产进行合作天津的项目;2005年,发行信托资金、成立基金并与国际资本(如RIP)合作;2006年与万通、中粮等开发商合作开发项目。对此,王石也曾说:“所有的商业在于合作,合作必须与时俱进。” 而且在土地上,万科也加大了合作与并购的力度:2004年,万科的土地储备量是450万平方米,到2005年这一数字增加到1101万平方米,特别是与南都的并购,完成了其在长三角的战略布局,仅2006年,其新增土地面积就高达1000万平方米,这与万通、中粮的合作及并购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在客户战略上,万科继续实施细分策略:2005年,成立了客户品类部,将营销、设计等部门合并为研发部,同时,对产品进行了五类细分——身份型、首次职业、望子成龙、老年家庭、价格敏感型;紧接着2006年,又提出了客户需求个性化和品类开发战略,并成立了物业服务中心。同时,万科对产品的创新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05年,在深圳推出“原创现代中式住宅”。“这些产品在业内影响非常大,在沈阳做的新榆公馆采用‘成熟产品复制’将其施工期缩短了8个月。” 2006年,实施生产模式标准化和工厂化,向规模效应更显著的产品结构转化,更推进了其产业化的发展。在进行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万科也不失时机地研究政策的变化,对其政策也在不断地调整。当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完美,虽然万科在其强大的战略下迅速发展,但作为一个企业,万科也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以前在扩张中,曾出现过区域整合的碰撞,那么,今后能否消除这个问题;合作与并购也面临着企业文化的融合问题和管理统一的挑战等等。但总体上来说,万科正处于增长的高峰期。

二、王石如何领导万科走向成功

1977年,毕业于兰州铁道学院;

1980年,参加某招聘考试,进入广东省外经委,负责招商引资工作;

1983年,只身南下闯深圳,当工人、做司机、搞推销,后抓住时机,冒着极大的风险做饲料中介商,倒卖玉米赚来第一桶金,为其奠定原始积累资金;

1984年9月,成立以贸易为主、兼营工商业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任总经理,利用特区在进口方面的优惠,“倒卖”起当时非常走俏的录像机,公司规模和利润急剧膨胀;

1988年起任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89年初,万科完成企业发展历史上重要的一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成功募集到2800万元资金;

1991年1月29日,万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挂牌上市,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1999年辞去公司总经理一职;

2003年5月22日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2004年7月28日完成世界七大最高峰的攀登。

2011年,万科确认王石已赴美游学。

王石身上有一种野性的精神,一种对生命行走的强烈渴求,登山更是从童年就开始的爱好。王石形成了重义轻利、广开言路、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搞个人崇拜的领导力特质,是一个富有个性的领导者。

王石提倡领导者应该到一线体会酸甜苦辣。他带头率领万科总部的高级职员,在繁忙时段,分批到万佳卖场的收银台旁边,为顾客的商品装袋。

王石属于实干家型的领导者,以达到战略目标为导向,能够依靠团队有效实现目标,能够平衡管理职责和市场需求。他给自己的定位是职业经理人,“我的志愿不是当所有者,而是当管理者。中国目前缺少职业经理阶层,但现在的年轻人更想当老板,既当所有者又当管理者。我只想当后者。”“作为管理者来讲,我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个,决策,就是事做不做,这是王石来决定的,否则当董事长、总经理就失职。第二个,要谁去做,就是用人的问题。第三个,他一旦做错了,得承担责任,无论他是什么原因做错了,都得承担责任。这是我作为管理者的原则。”

(一)战略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减法理论”,王石摒弃“多元化”战略。此后,万科的战略路径非常清晰,在推行区域化的同时,从专业化过渡到精细化,进而推进产业化。

创业初期,万科有4大支柱、9大行业,王石把万科当时多元化的做法形容为“大兵团”作战。1992年,王石认识到了多元化经营并不能使企业长久地发展下去,于是下定决心走专业化的道路。

万科按照专业化的发展战略对非核心业务进行了调整,开创了万科著名的“减法理论”,也就是对下属的非核心企业关、停、并、转。总的来说调整的目标是:以房地产为主业,以住宅为核心,调整业务,盘活存量。

减法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个就是从多元化经营向专营房地产集中,第二个就是从多品种经营向住宅集中,第三个就是投放的资源由13个城市向北京、深圳、上海和天津集中。这样做的理由是资源集中,只做一个房地产,就是房地产范围也只做住宅。唯此,才能形成资源优势,形成竞争力、做强做大。

专业化最终是精细化。在推行区域化的同时,万科产品从专业化过渡到精细化,从单纯追求开发量和结算面积的粗放式经营,转到注重品质和利润贡献率的集约化、精细化经营。进而,推进产业化。

产业化不仅仅是扩大规模的方式。产业化对误差要求非常严格,直接的结果就是产品质量的提高。等到产业化成熟了,施工和能耗都会降低,施工周期会缩短一半以上。成本降低的速度会非常惊人。

在未来10年,万科的战略目标是:有质量增长。这一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以下标准:1.保持30%高速增长;2.提高增长的质量,衡量标准包括三方面:占用资源回报率(投资回报率、人力效率)、客户抱怨度/客户忠诚度、产品与服务创新率。

如何实现有质量的增长?万科为实现这一目标提出了三大策略:客户细分策略,城市圈聚焦策略以及产品创新策略。

(二)投融资方面

20世纪90年代初,王石的投融资管理理念已经基本形成。万科的投资方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3475.html

    【我的阅读历程 历程】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