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像怎么比喻篇一
《怎样写比喻句》
怎样写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3、深秋时节,片片树叶如纸屑,在空中飘荡。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3、這羣學生都是猴子,把課室弄得亂七八糟的。
4、最早出现的启明星是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5、太阳变成了火球,照得路人汗流浃背。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三、借喻。即本体与喻体均不出现,而由喻体直接替代本体出现。例:
1、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凡卡》)
2、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开国大典》)
例1用“小崽子”比喻老板的儿子,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凡卡对老板一家人的憎恨;例2用“红流”比喻游行队伍,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
3、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愈来愈多。
4、天上的银盘皎洁明亮。
5、他摇曳着一头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
6、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和色情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
借代:
1、一对蓝帽子到球场外维持秩序。
2、大耳朵来了!我每次见到他的大耳朵都忍俊不禁。
3、所有的东西都要留下来,不要强拿别人的一草一木。
4、「老馬當然認得回家的路。」花白鬍子風趣地說。
运用比喻要注意:
1、感情鲜明。如“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小英雄雨来》 )这个比喻把日本鬼子那可憎可恶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2、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如(1)拖拉机像汽车一样在公路上来回奔跑。(2)小明长得跟他爸爸一模一样。
例1拖拉机和汽车同属机动车,不能做比喻。例2不是比喻句。
3、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之处。如“这堆草垛像石头一样挡住了我的去路。”草垛和石头虽然不同类,但没有相似之处,比喻不当。
4、做比喻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知,运用比喻时要力求在构思上有创新。如“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妖怪一样逃跑了。”妖怪是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的东西,极为费解,因此不能达到比喻的艺术效果。
根据以上所提的格式和注意事项,同学们不妨试写几个比喻句。
1、入夜,街道两旁的路灯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挨了一顿批评,心里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说要去春游,同学们高兴得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那_________________般的眼睛多么像
像怎么比喻篇二
《1阅读下面带像好像的句子选出全是比喻句子的》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入学测试模拟卷
(适用高中起点201103批次起的学生)
测试科目:语文
一、单项选择题
1、阅读下面带“像”,“好像”的句子,选出全是比喻句子的一项( )
(1)各种想法在他脑子里像火花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2)人需要真理,就象瞎子需要明眼的引路人一样。
(3)这几分钟的动摇好像使他更坚定了。
(4)这个孩子长得多么像他父亲。
A.(1)(2) B.(2)(3) C.(3)(4) D.(1)(4)
2、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A.秀才(科举考试初考合格者) 秀而不实(秀美但不实在)做秀(展示外露,含装模做样意) 秀外慧中(外貌秀丽,内心聪明)
B.经年(满一年) 荒诞不经(荒谬,与正统思想不合)经纪(经营管理) 满腹经纶(比喻人很有学问和才能)
C.稽留(停留) 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稽首(古代的叩拜礼节) 有案可稽(有证据可查)
D.款待(诚恳地招待) 款步而行(快步行走)落款(题写名字) 款关而入(打开关口进入 )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鱼船 竭泽而渔 直言 仗义执言 B.勉励 再接再厉 提名 金榜题名
C.辐射 幅员辽阔 桃园 世外桃源 D.废弛 风驰电掣 退化 蜕化变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___。真正重理的人,决不应轻文;___,真正重文的人,也决不应轻理。___志趣不同,在某一方面一般地认真学习,而在另一方面特别多下功夫学习,这种情形是自然现象。___,“重”一样,“轻”一样,是不正常的思想和心理的反映。( )
A.相反 由于 因此却 B.同样 由于 但是却
C.同样 可是 但是只 D.相反 可是 因此只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到了高中,他这样的发明已经有了20多件,其中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的就有15件。1999年,他的《高效率板手》、《易拆卸钉书钉》、《定量倒药瓶》三项发明几乎同时获得国家专利。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C.吸取爸爸的教训后,他自己发明了一种“自动晒衣架”,其“科技含量”明显高出老子一筹,
真是“后生可畏啊!”
D.昨天的作业太多了,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只不过占全班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6、下列句子中语序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李说,前几天他观测到大角星本来应该是淡红色的,现在变成白色的了,据他分析,可能是木星遮住了大角星造成的。
B.第二年,又出人意料地发生了一次地震,在老村长带领下,乡亲们好不容易重建起来的家园再次毁于一旦。
C.那时的道里去已完全没有中国味儿,街上满眼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
D.影片《花样年华》正在我市各大影院上映,这部电影不但我看过,还为它写过一篇影评。
7、以下句子和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___。今天,大家在讲科技的时候都要讲创新,___。究竟怎样才可鼓励创新呢?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
A.在中国非常流行的一个名词是“创新”,在报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B.“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报上也经常提到“创新”。
C.“创新”在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名词,在报上也经常可以看到。
D.在中国非常流行的一个名词是“创新”,报上也经常提到“创新”。
8、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赵本山炮轰央视是炒作。 B.部分影院学生推出优惠票招揽顾客。
C.雅虎新浪合资网上拍卖。 D.当事科长领导出面道歉。
9、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个比喻句是( )
熏风阵阵,一望无际的麦田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___。
A.像铁骑驰骋在无边的草原。 B.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像正在草坪上穿梭的剪草机。 D.像列队正在扬帆出海的小船。
10、下列字的注音都正确的是( )
A.裨(bí)益,苑(yúan)囿,收敛(liǎn),骸(hái)骨
B.殷(yīn)实,隽(jùn)秀,后裔(yì),芜(wú)杂
C.狡黠(xiã),啜(chuî)泣,胆怯(qiâ),拙(zhuō)劣
D.倔强(jiàng),赘(zhuì)述,靡(mí)费,驯(xún)熟
11、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最后获胜。
D.这哥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 )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 )疾病。
③见到这情景,她那满腔怨恨似乎一下子都( )了。
A.窜改,驱除,融解 B.篡改,祛除,融解
C.窜改,祛除,溶解 D.篡改,驱除,溶解
1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A.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B.此地天裸露的多些,故觉夜来的独迟些,从清清的水影里,我们感到的只是薄薄的夜——这正是秦淮河的夜。
C.一到冬天,我便会发生一种奇异的感想——不,与其说是感想,毋宁说是一种感觉。
D.我看过一本小说——《大明湖》——在“一?二八”与商务印书馆一同被火烧掉了。
14、依次填入下面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位作家说,要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要让它( )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 )什么都不得不( )。
A.装载,徜徉,致使,割爱 B.承载,徘徊,导致,舍弃
C.装载,徘徊,致使,舍弃 D.承载,徜徉,导致,割爱
15、从修辞上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家有凯歌,幸福欢乐。(凯歌牌收录机广告)
B.海鸥表,中国计时之宝。(海鸥牌手表广告)
C.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北京牡丹牌电视机广告)
D.你喜欢露美吗?露美将使您容貌焕然一新。(露美牌化妆品广告)
16、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成绩较差的同学,不应该妄自菲薄,甘居下游,应奋起直追。
B.现在有些国家干部,不求廉洁奉公,只讲礼尚往来。
C.勤能补拙的例子,在古代是不胜枚举的。
D.看着他走路的样子,大家都忍俊不禁,甚至有两个笑得前仰后合。
17、根据上下文判断,填入下面句子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 ),还骂个不休。
A.二诸葛把她拦回去 B.被二诸葛拦回去
C.她被二诸葛拦了回去 D.被拦了回去
18、与“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A.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B.摸一摸衣袋,硬硬的还在.
C.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D.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19、下列句子哪一句能变为被动句( )
A.这些谈话常常引起我好几天的深思。
B.包身工由带工老板带进厂。
C.他们还为孩子们制作了小手枪、万花筒和滑冰用的小冰车。
D.我又不禁想到一些岛屿上的人民战士。
20、填入下文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生中能有这样的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很幸福了。(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 )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 )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肤浅地研究的。
A.尽管,但是,甚至,而且 B.甚至,可是,即使,况且
C.尽管,可是,即使,而且 D.即使,但是,甚至,而且
2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
A.那些谬论已被我国的各项建设的胜利,驳斥得体无完肤。
B.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把乱蓬蓬的花白胡子。
C.参加国庆典礼的优秀影片:《风暴》、《青春之歌》、《林则徐》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D.许多艺术大师把平凡的事物写得很不平凡,真是“点石成金”了。
22、下面句子由于关联词语位置变化,表意受到影响的一组是( )
A.他虽然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虽然他远离家乡,但一直惦记着家乡人民。
B.我们即使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即使我们取得了很大成绩,也不能骄傲自满。
C.如果敌人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敌人如果敢来侵犯,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
D.不仅我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23、填入下面句子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 )。
A.树也缥缈,山也虚无,淡如烟,淡如雾 B.淡如雾,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
C.山也虚无,淡如烟,树也缥缈,淡如雾 D.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
24、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25、下面句子中,括号内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近年来苏南地区地面沉降加快,防汛能力持续下降,这种情况表明超采地下水的行为亟须(遏
制)。
B.中国电信已经扬帆起航,他们以先进技术为依托,正(亦步亦趋)驶向新的征途。
C.春节晚会上丰富多彩的节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对之(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D.这场涉及三省五市多家企业的债务纠纷,经省中级法院多次(斡旋),终于圆满解决了。
26、选出下列比喻句中属于借喻的一项是( )
A.山色逐渐变得柔和,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B.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C.他的精神,现在只在包能够,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儿„„
D.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要被岔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
27、下列词语中相同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
A.累赘 连累 累积 危如累卵 B.休想 收诡 栖身 锲而不舍
C.险峻 骏马 竣工 怕恶不俊 D.马厥 灵枢 内疚 咎由自取
28、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叨念 叨姑 叼走 唠叨 B.空暇 余暇 微瑕 瑕疵
C.弯屈 委屈 歪曲 曲折 D.溶液 溶炉 熔化 消熔
29、下列词语中括号中的字,与所给注音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
A.qiào 俊(俏),讥(诮),陡(峭),刀(鞘)
B.qiāng 自(戕),声(腔),牵(强),襁(褓)
C.qī休(戚), (期)待,(蹊)跷,(栖)息
D.gěng 田(埂),(梗)概,(鲠)直,(哽)咽
30、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样( )装这套设备,至少要花一个半月。
②这虽不算机( )文件,可的确是祖传的( )本。
③建设现代化强国,是历史赋( )我们的重任。
④他一毕业就分配到这个省的水文考( )队。
A.按,秘,密,予,查 B.安,秘,密,与,察
C.安,密,秘,予,察 D.按,密,秘,与,查
31、下列作品与作家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长恨歌》 《儒林外史》 《猎人日记》 《悲惨世界》
A.白居易,蒲松龄,屠格涅夫,狄更斯 B.李商隐,吴敬粹,契何夫,雨果
C.李商隐,蒲松龄,契何夫,狄更斯 D.白居易,吴敬粹,屠格涅夫,雨果
32、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予严厉打击。
像怎么比喻篇三
《如何判定比喻句》
如何判定比喻句
比喻分为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
先说本体:
有人认为本体、喻体都是一个词,其实不然,本体、喻体不一定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或句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也不一定是一种静止的事物,也可以是一起运动着的情景;可以是一种状态。确定比喻的本体和喻体的根据是看句子的表达意图。
例如:
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第七册《观潮》)
有人说这个句子是用“白色战马”来比喻钱塘潮的,也就是说,本体是“钱塘潮”,喻体是“白色战马”。这样分析不符合句子的愿意。从这个句子所处的上下文来看,整个自然段是从形状、颜色、气势、声响四个方面来描写钱塘潮的,这一句描写的是钱塘潮向人们涌过来的气势,比喻的本体是“那浪潮越来越近”的气势,比喻的喻体应是“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只用“白色战马”是表现不出钱塘潮的气势的。 再说比喻词:
在比喻这种修辞中,“像”字是常用的一个比喻词,我们一般依据它来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但是,这里所说的“判断”只是就句子的形式而言,而且是在一般的情况下。换句话说,“像”字只是推断比喻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确定比喻句的标准。我们分析语言现象时,在这个问题上常会出现一些偏差。要纠正这些偏差必需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用“像”字的不一定就是比喻句 下列几种类型的句子虽然都使用了“像”字,但它们都不是比喻句:
1、表比较
①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
②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
句①中将“他们”与“我”两代人作比较,希望下一代要融洽相处,不要再彼此“隔膜起来”;句②中将“这一切”(《评注图像水浒传》中的一幅幅插图上的景象)和“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的景象进行比较,说两者的状貌很相似。
辨析这类句子是否比喻句,主要看句中两个事物是否同类。比喻句中用来打比方的两个事物一般不是同类事物。
2、表想像
①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句①中把阳光斜射使薄雪色彩发生些微的变化想像成薄雪害羞了;句②中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想像成万物睡醒了。这两句赋予“薄雪”、“一切(春天的万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态,其实属于比拟辞格中的拟人手法。
辨析这类句子是否比喻句,主要看是否用另类事物(或人)的特征来描述这类事物,且另类事物(或人)在句中是否出现,不出现的是比拟(拟物或拟人),出现的才是比喻。如果句①在“害了羞”后加上“的大姑娘”,那就是运用了比喻的辞格了。比喻与比拟都是由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细心分辨。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赶集似的聚拢来。(三年级下语文园地三)
3、表猜测
①她(把枣核)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
②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下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只要仔细揣摩一下句①就不难发现,这里并没有把枣核比喻成珍珠玛瑙,而是从托在掌心的动作猜测她对枣核的珍惜程度胜过珍珠玛瑙;句②则是从树木的排布情势所作的富有情趣的一种估猜。 这类句子中的“像”是表示推测、估猜的副词,而比喻句中的“像”是动词。如果句中的“像”可以用“大概”、“也许”、“或许”、“可能”等表猜测的词取代的则肯定不是比喻句。
4、表举例
①像大熊猫这样的珍稀动物,要加以保护。
②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
句①是从珍稀动物中举出一个大熊猫的例子,句②是从在北平住惯了的人中举出一个“我”的例子。这两句显然不存在打比方的因素。 这类句子中的“像”字都是表举例的“如”的意思,辨析时只要将“例如”、“比如”等词代入,能取代“像”字的肯定不是比喻句。
二、比喻句不一定就用“像”字 在比喻句中,“像”字是一个比喻词;但是比喻句有三种形式,明喻、暗喻和借喻。 暗喻是把本体直接说成是喻体,用的比喻词是以“是”字为代表的“成为”、“成了”、“变成”等,如:
①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②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
借喻则是用喻体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以下两例中括号里的即为本体),也不用比喻词,如:
②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雨道),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雨帘)。
就是在明喻中也不是只有“像”这一个比喻词,除“像”字以外还有“好像”、“好似”、“有如”、“仿佛”、“……似的”等等。如:
①远近高低,树木枝缠藤绕,密不分株,沉甸甸的湿绿,犹如大海的波浪。 ②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③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④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说本体喻体之间的联系点:
鉴于以上所言判断比喻句的复杂性,要准确判断比喻句还应弄清比喻这种修辞的实
质,从根本上加以辨别。
一般看是不是同类事物,如果是同类事物,就不能构成比喻。如:
如果你用上特质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 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和蜜蜂、小鸟、小狗的声音是同类 事物,故不是比喻句。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只有相似,才能构成比喻;只有不同,比喻才有意义。因而在辨析时,要弄清句子表达的思想内容,掌握比喻修辞的实质,特别是“相似”与“不同”这一特点,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
但把“是否同类”作为判断比喻句的标准有时也说不通,因为所谓的"类“是相对的,牡丹与小麦不属于同类,但是他们同属于植物,动物与植物不属于同类,但是同属于生物。用是否同类判断比喻句尺寸很难把握,标准的不确定性会使人的思想产生混乱。
例如:
那哗哗的水声变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水声与大合奏同属于声音,但无人会怀疑这是比喻句。
那么用什么来判断呢?
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提到两个必须留神的重要点:一,两个事物之间必须有一点极其类似。二,两个事物又必须在整体上极其不同。这里没有提到”同类“和”不同类“,但是讲到了连个其其重要的概念,一是极其相似,二是极其不同,极其相似就是尽可能地接近,极其不同就是尽可能地远离。这看起来十分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远离是从整体上看两个事物是不同质的,是两码事,接近是指两事物在某一方面有相似、相通之处。既远离又接近,是构成比喻缺一不可的条件。把两个相似事物联系起来,造成互相对照、补充、相应成趣的美感,句子获得极大的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看,比喻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比喻句,离得很远(让人想象不到)有靠的很近(让人感觉确实如此)
例如:
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千盈百的孩子,闹嚷嚷的从颐和园门内挤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把“颐和园”和“魔术匣子”,联系起来是让人想象不到的,但是”变”的感觉是相同的,相似的。把“孩子”和“天使”联系起来,可以很好的表现孩子们的活泼可爱、惹人喜爱的特点。
从这个角度再看海底那一段文字,同样是声音,远近是有不同的,之所以不能算是比喻,就是因为海底声音的本身就是那样的,这个句子就是用人们熟悉的声音来认识没听到的声音,两种声音非常接近,甚至就是同一回事。而织布机的声音和水声虽然是同属声音类,但是他们是不同的,有不小的距离,极其不同的,这个句子也不是要让人认识声音的物理特性,而是要让人感受到瀑布的宏大气势,获得某种修辞效果。
从形式上来说,任何比喻句都能借助于典型的比喻词“像”字化成明喻“甲像乙”的形式,但化作这种形式并不能确保判断无误。在套用时还要注意两点:一看甲、乙是否具有相似点的两种不同的事物,二看内容上是否表达的重点。
且看下面的例句:
①她姐姐成了许多人眼中的西施,是一朵明艳的鲜花。
②篝火渐渐化作一轮火红的朝阳,夜幕中的草地又迎来了彩霞绚丽的一天。
句①可以化作“甲(她姐姐)像乙(西施)”,“甲(她姐姐)像乙(鲜花)”的形式。但前者因都是人物,虽有相似点但只构成两个人之间的比较,不是比喻;后者人与鲜花不同类,内容上用花的明艳来形象地表达她姐姐的漂亮,无疑是比喻。句②似乎也可以化作“甲(篝
火)像乙(朝阳)”的形式,且两者有相似点又不同类,但句子表达的重点却是时间的推移,是说黑夜过去了黎明到来了,篝火被朝阳所取代,说它是比喻句就是误判了。
比喻的作用: 比喻作为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能把道理说得更加浅显易懂,能把事物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三四年级教材中的句子(幻灯片上蓝色的不是比喻句):
1. 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7)
2. 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
(9)
3.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10)
4. 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13)
5.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13)
6.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那扇那,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43)
7. 海底的岩石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87)
8. 有的周身像插着好些扇子,游动起来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88)
9.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
(91)
10.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101)
11. 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111)
12. 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绿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的。(137)
13.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138) (上册)
14.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2)
15. 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2)
16.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3)
17.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8)
18.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9)
19. 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上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11)
20. 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
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么像串串彩色的珍珠啊。(12)
21. 头上的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18)
22. 燕子在车厢里叽叽喳喳,仿佛在向人类致谢。(23)
23. 在这条路应该伸延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颗高高的橡树,他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像草原的哨兵一样。(28)
四年级:
1.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3)
2. 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8)
3. 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11)
4.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11)
5.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象是天空着了火。(14)
6. 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29)
7. 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63)
8. 每根细丝嫌蜗牛的触角。(26)
9.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82)
10.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是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82)
11. 正面,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88)
12. 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91)
13. 我虽未见叶老先生,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了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127)
14. 阳光都变成绿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127)
15.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43)
补充材料: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九种。
◇明喻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类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体)。常用:像、好像、比如、仿佛、宛如、仿佛、好比、比方说、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一样、……似的等喻词来联系。
◇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暗喻又叫隐喻。
例如:
①何等动人的一页又一页篇章 !这是人类思维的花朵。(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②她是夜明珠,
暗夜里,
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像怎么比喻篇四
《如何辨别比喻句及答案》
如何辨别比喻句
什么是比喻?根据两种事物之间相似的特点,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的辞格,叫比喻。钱钟书先生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根本,是文学词藻的特色。”这话深中肯綮。比喻句语言的优美,并非仅仅是语言的技巧,而是作者美的情感推动了美的想象,是美好心灵美好情愫的彰显。故而,语文教师比较注重比喻句的教学。
但是,由于比喻句的形式多样,小学生很容易与几种句式混淆。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种辨别比喻句的方法:
1、缩句法。比喻句一般都有“本体”、“喻体”和“喻词”,这种简单的比喻句好找。如《桂林山水》一文中“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是一句典型的博喻,本体是“山”,喻体是“老人、巨象、骆驼”,喻词是“像”。但是句子长了就比较难找,所以,要将长句缩成短句,这样就容易了。如“无数的水池在灿烂的阳光下,闪耀着各种不同颜色的光辉,好像是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可以缩写成“水池闪耀光辉,好像是宝石。”它的本体、喻体、喻词的特征就很明显了。
2、换词法。暗喻是以“是、变成、成为”等作喻词的,与含有“是、变成、成为”的句子容易混淆。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换喻词的方法加以区别。句意变化了,就不是比喻句。如:“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是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我们把“是”换成“像”,变成“生活像一面镜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生活像一首诗,有抑扬顿挫,也有平平仄仄;生活像一首歌,有低沉忧伤,也有激昂欢乐。”句意没变,就是比喻句。又如“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换成“他像救死扶伤的医生。”句意改变了,所以就不是比喻句。
3、添加法。当句中只缺少喻词时,我们添加上喻词,就可以辨析此句是不是比喻句了。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加上喻词“好像”后,就变成“弯弯的月儿好像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这样,就可以确定此句为比喻句了。
4、删词法。比喻句中的喻词是不能删掉的,非比喻句的喻词却可以删掉。如“气垫船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驰。”删掉“好像”,变成“气垫船离弦的箭一样飞驰。”不通,是比喻句。反之,“那个人好像是他的妈妈。” 删掉“好 像”,变成“那个人是他的妈妈。”通,则不是比喻句。
5、问答法。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它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而是直接把喻体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例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可这对学生来讲是难点。这时,就可以自问:这轮晓日指的是什么?再联系上下文及文章中心思想回答此问,指的是“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 , 因此而轻而易举地判断出它是否为比喻句了。
再给个参考:
一、什么是比喻句?
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二、如何辨别比喻句?
1、本体和喻体不是同一类的事物。
①小明长得很像他的爸爸。小明和爸爸是同一类事物,是将小明与爸爸作比较,不是比喻句。
2、这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1> 把一种事物比作另一种事物。举例:
①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这里将平静的湖面比作一面硕大的银镜。相似点:
形态
②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这里将抱在一起的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相似点:形成、颜色。
2> 一种情境比作另一种情境。举例:
①我得到了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这里将刘备得到诸葛先生,比作鱼儿得到水。相似点:重新焕发生命活力。
②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里将春天的花草竞相开放比作众人约好了去赶集。相似点:热热闹闹。
③阿联酋的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将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比作爱护孩子。相似点:都很精心。
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
句中用“像”字引发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
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高个儿”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
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
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
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 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 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 句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像怎么比喻篇五
《有像的句子一定是比喻句吗》
“像”字句一定是比喻句吗?
江苏省兴化市大营中学 赵兰珍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格,它主要可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借喻。“像”、“好像”是明喻句常用的喻词,因此有些同学一看到“像”、“好像”一类词,就断定它们是喻词,用这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其实不然,“像”“好像”不一定是喻词,带有这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如:
(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2)线绕在锭子上,线穗子一层一层加大,直到大得沉甸甸的,像成熟
了的肥桃。
(3)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是一个模子里浇出来的。
(4)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5)周总理正亲切地注视着我,目光中充满了关切,充满了爱护,像在询问:同志,碰着了吗?受伤没有?
(6)“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人群里有人说。
(7)我们家乡有许多特产,像板栗、油桐,都是驰名全国的。
(8)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1)、(2)句是比喻句,“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
体,“线穗子”是本体,“肥桃”是喻体,它们本体和喻体之间都有相似之处。(3)一(8)句不是比喻句。(3)、(4)句表示同类事物之问的比较,而比喻句中的本体和喻体在本质属性上一定是非同类事物。(3)句中的“女儿”和“ 娘”都是人,属于同类性质。“娘”是比体,不是喻体。(4)句中的“好像父亲死了似的”同样是比体,也不是喻体。(5)、(6)句表示猜测、推断。“像”、“好像”并不联系两种事物。(7)、
(8)句表示举例,“像”字只起引例作用,分别引出“板栗”、“油桐”和“这样的老师”作为例子。
由此可见,有“像”、“好像”的比喻句的特点是:(1)本体和喻体都出现;(2)本体和喻体必须本质不同或类属不同;(3)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尽管有“像”、“好像”这一类词但不符合上述三个特点的句子则不属于比喻句。
(发表于《少年智力开发报》)
像怎么比喻篇六
《如何写好比喻句》
像怎么比喻篇七
《如何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如何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什么叫比喻句?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如:露似真珠月似弓。(明喻)
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
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四、表示联想
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句中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
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句中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
五、表示说明
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句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句中用“像”
来指出某种情况。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比喻句举例
1.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3.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4.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5.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6.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7.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8.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9.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10.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11.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12.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3.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14.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15.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6.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17.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18.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19.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20.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1.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22.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23.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24.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25.书是智慧的钥匙。
26.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
27.企业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
28.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
29.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 。
30.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
31.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
32.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 。
33.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
34.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35.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3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8.这几天的天气真是太冷,寒风吹在脸上好像刀割一样.
39.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40.那个人骨瘦如柴 .
41. 这个人壮硕如牛.
42.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43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44.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45.棉花像雪一样。
46.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47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48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49.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50.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5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5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54.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一只恶狼。
55.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受了惊的小鸟飞也似的逃跑了。
56.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57.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58.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59.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60.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61.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62.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63.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64.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65.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66.北极星橡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67.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68.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69.我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 ,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70.荷叶像一把小伞。
71.顿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一样,夺眶而出。
72.花儿绽开了笑脸
修改病句
何为“病句”?
顾名思义,“病句”就是有病的句子。句子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基本语言单位。想叫句子充分发挥交际作用,起码的要求是“字从文顺”,合乎语法规范。如果一个句子文不从,字不顺,不合乎语法规范,那它就有语病。通俗地说就是,凡是读起来不通顺,感觉别扭、含混不清的句子都是病句。
如何辨析病句。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修改病句的主要方法:
(1)增——残缺的成分要增补上
2)删——重复多余的词语要删除
(3)调——语序不当的要调整
(4)换——搭配不当的词语要更换
修改病句的原则是:对症下药、原意不变、多就少改。
小学语文六年级修改病句(病因及例子)
病因:
成分(份)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对于此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横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知道缺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如: 少先队员们和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改: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巩固练习:
⑴通过游览长城,使我受到了教育。
像怎么比喻篇八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一些常用的比喻句
1)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 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9)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0) 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1)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2) 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3)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4)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15)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16) 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18)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9) 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20) 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21) 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2)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3)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24) 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25) 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26) 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
27) 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
28) 金黄的向日葵,碧绿的白杨树,紫红的喇叭花,还有数不尽的鲜花嫩草,都像俊俏的小姑娘戴上了美丽的珠宝,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29) 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30) 石头就是书。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31) 荷叶上有几颗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32)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33) 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 34) 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 35) 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6)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37) 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38) 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
39) 读一本好书等于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40) 选书应和交友一样谨慎。因为你的习性受书籍的影响不亚于朋友。
41) 书是智慧的钥匙。
42)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企业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不开口的老师";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
43) 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44) 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幸福是迎面的清风,能吹来落叶,也能吹走沙砾;能在广阔的大海吹荡起一波涟漪,也能拂走心中所有不愉快的感觉。
幸福是暖炉,能融化坚固的冰块,给寒冷的人以温暖,给失魂落魄的人以安慰;幸福是清泉,能滋润干燥的沙漠,给饥渴的人以清凉,给奄奄一息的人以生命。
45) 生活就像爬大山,生活就像淌大河。
46)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47) 这莲花,好似亭中妩媚的女子,在轻歌曼舞。
48) 教育家说:"书是智慧的钥匙." ;史学家说:"书是进步的阶梯." ;政治家说:"书是时代的生命." ;经济家说:"书是致富的信息." ;文学家说:"书是人类的营养品." ;学生们说:"书是离不开的老师." ;迷惘者说:"书是心中的启明星." ;探索者说:"书是通向彼岸的船." ;奋斗者说:"书是人生的向导.";急于求知者说:"书是饥饿时的美餐."
49) 仙人掌,正在用它的“武器”,与太阳作斗争。
50)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51) 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中选,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
52)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53)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54) 就像根,永远是树叶的家;家就像红布条,永远系着游子的心,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55) 顿时,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夺眶而出。
56) 在图书馆扒着睡觉的时候流口水,就像晚年石钟乳一样。
57) 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像放长线的风筝。
58) 西湖像一块碧玉,一面镜子。
59) 我像风筝一样, 不能远走高飞 ,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 荡了出去又回来。
60)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枯燥了。
61) 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62)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像高大的山神,像神秘的古堡,像沮丧的巨人,像一条连绵不断的地毯。
63) 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64)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65) 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
66)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一只恶狼。
67) 他打破了一块玻璃,吓得像受了惊的小鸟一样逃跑了。
68)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69) 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70) 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71) 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72)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73) 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74) 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75)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76) 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77) 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78) 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79) 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80) 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81)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导着我们。 82) 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83) 像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季,像飘落的白茶花一样铺在大地。 84) 我的眼泪像断了线似的掉了下来。 85)豆大的雨点像鞭子一样毫不留情地抽打着一切。 86)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安塞腰鼓》) 87)心像玻璃一样碎了。 88)敌人的子弹像雨点般的向我们的阵地射来。
像怎么比喻篇九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如何判别是不是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
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 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 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上一篇:一句话描述海边景色的句子
下一篇:开源节流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