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一
《语文重点》

名句积累

课外古诗词

1.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写环境幽静的句子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写出了禅院幽静,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

 运用丰富的联想,借月抒情表达对远方朋友的担忧和挂念。与曹植《七哀》中“愿为西

南风,长逝入君怀”意境相似的是: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描写农家的劳动生活的句子: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名著阅读

《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 飞鸟集 》的影响下写成的。总的说来,《繁星》、《春水》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我们称这部分诗为“哲理诗”。 文言文 《咏雪》

1. 《咏雪》中“寒雪”“內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2. 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表示一种赞扬和敬佩,暗示读者谢太傅更

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3. “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还可以用什么形容飞雪?

“撒盐”好:雪的颜色和下落方向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空中往往上扬,甚至飞的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柳絮”好:因为“柳絮”不仅和雪的形状、颜色相似,而且其轻盈程度也相似,可谓是形神俱似。而且柳絮也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

唐诗中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以“飞花”为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梨花”为喻。还可以把雪比作“梅花”“落花”等或鹅毛、蒲公英等。

4、咏雪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陈太丘与友期》

1. 友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不守信用、粗野蛮横、十分无礼、知错能改

2. 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元方指责客人“无礼”“无信”,可见他懂道义;而他“入

门不顾”则又体现他直率、情感外露的性格特点。

3. 从文中的三个人身上,你分别学到了什么?——元方:遇事要机智善变,并且晓之以理。

元方父亲:守信用; 友人:知错就改

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① 失礼:“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所以,应该给人改错的机

会;另外,友人毕竟是长辈,元方不应该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

② 不失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言语粗鲁的人,其品行是何等的恶劣!这样的人不值得原谅,就应该拒之于千里之外。另外,对七岁的小孩不应要求太多,过于求全责备。

5.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怎样一个道理?做事讲诚信,做人要方正。

6. 古代像陈元方这样的聪颖机智儿童有很多,请你举出两个实例(4分)曹冲称象、杨氏

之子、司马光砸缸 翻译

① 待君久不至,已去。 等待你很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②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您)正午时分还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③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丢下我就走了。 ④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没有回头看。

论语十二章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雍也》——颜回品质:安贫乐道

7.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顶针,兴趣对于学

习的重要性

8.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

而》

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比喻,珍惜时间

11.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对比,志气的重要性

12.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①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 学习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 道德修养和为人处世: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文章翻译

1.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

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吗?”

2.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

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

十岁懂得了那些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不会超出规矩。”

4.

5. 孔子说:“只知道学习却不知道思考就会迷惑,只知道思考却不去学习就会感到疑惑。”

6.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

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

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 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

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11.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

仁德就在其中了。”

 《论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两句话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全国中学生夏令营大连会场开营仪式上,主持人说:“孔子说过:‘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

 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的

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昼夜。

现代文

《我的老师》 1. 作者一共选取几个经典事例?7分

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老师教我们跳舞;③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④老师教我们读诗;⑤我们看老师写字;⑥老师调节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⑦我梦里寻师

2. 第(2)自然段中的“从来不”与后一句中的“仅仅”是否矛盾,作者这样用词究竟是为

了表现什么? 3分

不矛盾。因为“仅仅有一次”这一次也并没有真的打骂我们,与“从来”相符合,体现了蔡老师关爱学生,疼爱学生,温柔善良的品质,所以并不矛盾。

3. 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

思) 4分

“狡猾”是贬词褒用,狡猾本意是诡计多端,不可信任;在这里写出“我”的调皮、机灵,表现了一个淘气的孩子对老师的理解。

4. 课文第七段中的“接近”与“爱好”能否调换?

不能,接近在前,爱好在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产生爱好。如果调换,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调解纠纷

1. 写这件小事的原因: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那时候我却觉得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2. “援助”能否换为“帮助”?不能,因为“援助”不仅有“帮助”之意,还有“支援”

的含义。同时,用“援助”还暗示了我在这件事中,是弱者,是正义的一方。而“帮助”表达不出来这种效果。

3. “心清如水”的含义?有什么作用?含义:内心纯净、淳朴天真的学生。作用:这是老

师对“我”的赞扬,也是老师给“我”的支持和安慰,表现老师的慈爱和育人的艺术性。

4. 文中“小小的纠纷”与“莫大的支持”,“平常”与“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请说

说作者这样写起到了什么作用?

虽然是“平常”小事,但对孩子的影响是“莫大”的。从一个孩子的眼中来看待老师给自己的“援助”,老师的公平、公正处置,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觉得老师伟大,对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表现蔡老师对学生的细致关爱和育人的艺术性。

梦中寻师

1. 一般说,孩子多是期盼假期到来的。为什么作者这时觉得暑假“漫长”?(3分) 因为

作者非常爱戴、敬佩老师,对老师恋恋不舍。

2. 画直线句“看看那块席子”不能删去,原因是——“那块席子”是参照物,自己离开了

那块席子,说明“梦中寻师”是真的,如果去掉,就不符合实际了。

3. 本文全篇对蔡老师的称谓都用第三人称“她”,在“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

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这一句中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 这是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4. 文中“迷迷糊糊”与“模模糊糊”两词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迷

迷糊糊”是对清醒说的,是写神智的,是形容我当时还没睡醒的状态的;“模模糊糊”是对清晰说的,是写说话的,是形容我还没睡醒时口齿不清的样子,所以两词不能调换。

5. 选文中“我才醒了”的“才”和“我才睡熟了”的“才”各说明了什么?这两个“才”

字饱含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6. “我才醒了”说明作者当时在睡梦中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是不清醒的,直

到他的母亲指出,现在已经放了暑假,他才从睡梦中真正地醒了。“我才睡熟了”是说母亲把作者“拉”回来,又“劝说”了一会,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情,他只好睡下来,是在这种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睡熟了。两个“才”字饱含着作者热爱蔡老师到了近乎着迷的程度的深厚感情。 7.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12)段中的“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3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老师对我的帮助和理解比喻成珍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多少年来把这些往事犹如珍宝似的埋藏在心的深处,表达了对蔡老师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8、文章结尾处写道:“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这句话表面是说我想什么时候可以再见见我的蔡老师,深层含义是孩子爱老师竟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作者实在压抑不住自己的感情,便直抒胸臆,强烈地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 文章三次用“悄悄地”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为动作,请琢磨第①段两个“悄悄地”和

第②段中“悄悄地”分别折射出母亲怎样的心理状态? 答:第①段两个“悄悄地”折射出母亲小心翼翼,去留不安的心理状态。第②段中的“悄悄地”,是因为母亲怕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心理变得异常敏感。

2. 第①段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第⑥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第①段母亲说“好好儿活”,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不希望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第⑥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3. 作者反复写“看花”,请揣摩揣摩“看花”有着怎样的蕴涵? “看花”是全文的

中心,“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4. 本文写的是怀念母亲的内容,文题却是“秋天的怀念”,这里“秋天”有什么意蕴? “秋天”是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5. 用简要的话来概括一下母亲的形象。 文章为我们刻画了一位重病缠身、形容憔悴的母

亲,面对双腿瘫痪后暴怒无常的儿子,小心翼翼,悄无声息地诠释这伟大的母爱。

6. 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①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描绘了肃杀悲凉的环境,烘托出了“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情。

②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通过描绘生命了蓬勃的菊花,渲染出悲凉、深沉的氛围,烘托了“我”走出孤独、痛苦、绝望心情谷底后的坚强、乐观精神。

7.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句中“是”写有意的动作还是无意的行为?请说明理由。(3

分)

答:母亲这是有意的动作(1分),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产生伤感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心情,从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1分),并且母亲希望我能正视自己,而不是逃避(1分)。

8. 已悟透生活中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

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答:母亲身体不好,却不告诉我,我的心情不好,经常向母亲发脾气。

9. 末段划线句子通过对菊花绚丽烂漫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秋天特有的情思,请用简洁的语

言写出两点情思。(3分)

10. 答: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

活的勇气。母爱无私,母亲永远是在我们看不见的时候最爱我,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只表露了三分 秋天的怀念并不是说故事发生在秋天,而是我对母亲的怀念和秋天这个季节有共通之处,都是代表了一种惋惜,代表了一种收获母爱,收获生存勇气的信念。

11. 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

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3分)

答: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

12、文中有三处插叙,请找出来,并说说各自在文中的作用。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二
《送东阳马生序》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三
《诗句与人》

诗句与人: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 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 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鲁迅

? 毛泽东称朱自清:“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人。”

? 列宁赞高尔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

? 芭蕾舞的化身:乌兰诺娃。

? 关汉卿被称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六、一句话评书: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⑧旧时代的葬歌:《骆驼祥子》

1、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四
《文言答案》

答案

背景链接(介绍作者):

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

选集,共篇。《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jiá) ( yáo ) 自强( qiǎng ) 兑命( yuâ ) 学学半( xiào ) .....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 虽有嘉肴 即使 ② 弗食 不 ③不知其旨也 甘美 ...

④不知其善也 好,妙 ⑤然后能自强也 自我勉励 ⑥虽有至道 达到极点 ....

⑦教学相长 ⑧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因此 ⑨教然后知困 ....

⑩然后能自反也 反省自己 ⑾然后能自强 ⑿学学半 教 .....

⒀ 其此之谓乎 大概,表示推测 .

4、古今异义。

虽有佳肴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

弗食,不知其旨也 古义: 甘美 今义:主旨 .

教然后知困 古义 :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

学学半 古义:教 今义:学习 .

5、 翻译下列句子。

(1)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

才能自我勉励。

6、(1)《虽有嘉肴》节选自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

各种篇。《学记》是教育史上第一部

(2 合作探究:

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 进而

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

这个结论。(用原文填空)

2.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为引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3、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只有学习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以后才能知道有理解不了的地方。教和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2)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进步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是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二者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 后者则只

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二者关系:前者是全文的观点,后者是引用论据来补充强调观点的,二者是主从关系。

参考答案:

一、文学常识填空

1.《论语》是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二、略

三、解释加点词语

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 .....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

独立做事情)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

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当作)15.人不堪其忧(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代词,„„.......

的人)(喜欢,爱好)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 .....

19. 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承接连词)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21.于我如浮云(对于)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泛指多个,几个)(于此,意思是“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24子...

在川上曰(河流上,河边)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

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多.......

考虑当前的事)

四、通假字

1.不亦说乎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意思是 古人在两位数的整数和零数之间常常加“有”字

五、古今异义词语

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按一定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

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今义:数词,三) ..

3.温故而知新(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 .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 ...

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可能,许可) ..

六、一词多义

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2.而:人不知而不愠(转折连词,却)

温故而知新(顺承连词,不译)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七、词语活用归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懂得) 温故而知新(得到) 4.乐:不亦乐乎(愉快,快乐)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以„„为乐)

1.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

2.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

3.传不习乎(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喜欢,爱好;乐: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以„„为乐。) ..

5.饭疏食饮水(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

6.择其善者而从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指优点长处) .

7.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形容词作名词,新的知识) ..

八、成语归类

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

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瓢饮

九、按要求默写

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其乐。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译文: 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与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五
《六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 六年级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卷首语:思维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每一个成功者都必须在经过所有考验之后

才能赢得正果

请记住

我努力了

我能行!

一、积累运用

37分

1、拼音广角------认认真真读拼音

端端正正写汉字

5+2分

shōu liǎn wú gū hé ǎi yān hóu líng chén

( ) ( ) ( ) ( ) ( )

gài 灌( ) 梗( ) juān 杜( ) ( )秀

2、如果你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字

那么一竖行便是一条成语;而填入的横行又是一句劝诫的话

试试看!3分

( )( )( )( )( )( )

恶 精 图 来 璧 竹

多 于 索 运 归 在

端 勤 骥 转 赵 胸

3、按要求写词语

3分

(3)舍生取义(形容英雄人物3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顷刻间(形容时间短的3个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这段话

然后用"清"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括号里

2分

走进树林

空气格外( )

只见泉水从泉眼里涌出

顺势向远处流去

汇成了一条( )的小溪

我们喝着( )的泉水

听着( )的鸟叫声

真是心旷神怡!

5、用下面的词写一句话

使它充满童话色彩或诗情画意

4分

例:坐----小野菊坐在篱笆的后面

侧着头

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睡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江大河知多少

4分

(1)写出你所熟悉的祖国江河的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和江河有关的成语

看看自己已掌握了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写句子

(1) 仿照例句写句子

赞美一位你所敬爱的人

例句: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纯洁的清流

浇灌花的国土

你用__________

___________;你用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分

(2)之所以我喜欢朗读《三亚落日》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句子补充完整)1分

(3)一路迎着溪流

随着山势

溪流时而宽

时而窄

时而缓

时而急

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用上加点词语仿写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常用"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来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

你能借用古人的诗句来赞美下面的景观吗?2分

大草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庐山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文传真

7分

(1)《长江之歌》一文中反复吟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满怀激情地诵读了《长江之歌》这首诗

你一定会感受到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

(2) "它似乎借助了大海的支撑

再一次任性地在这张硕大无朋的床面上顽皮地蹦跳

""它"指的是____________

"硕大无朋的床面"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

(3)"卢沟桥事变"的时间是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从此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拉开了

(4)历代诗人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诗作很多

如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刘禹锡在《浪淘沙》中写道:" _________________

浪淘风簸自天涯

"登楼远眺

视野更为开阔

自然会想到王之涣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坐在顺水疾驶的船中

两岸景色一晃而过

不由令人想起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二、阅读欣赏

(一)《烟台的海》节选 15分

冬天

深褐色的海面显得很凝(níng nín )重

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经常气势汹汹地掠过这片海域

小山似(shì sì)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

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qiè qì)而不舍地扑向堤岸

溅起数丈高的浪花

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每到这巨浪拍岸的日子

许多烟台人和外地的游客

纷纷顶着寒风跑到岸边

观赏这(蔚 慰)为壮观的景象

还有的不顾被浪花打湿衣服

站在岸边

以那数丈高的浪花作背景拍照留(恋 念)

形成一道壮丽的风景线

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4分

2、解释词语

4分

前赴后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时竟把岸边数百斤重的石凳掀到十几米远的马路中央

"从句中"数百米重""十几米远"你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竟"你读出了作者的______________之情

2分

4、如果把烟台的海比作一个人

那么

春天烟台的海就像个顽皮的孩子

夏天的海宛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烟台的海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5、这段话中把涌浪比作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分

6、烟台的海就是山东烟台北面的_________海

1分

(二)孩 子无 罪 18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讲的是德国二战以后的事情

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了

他的妻子因为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

吊死在了自家窗户外面

第二天

邻居们走了出来

一抬头

就看见了那可怜的女人

窗户开着

她两岁大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

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

人们屏住了呼吸

这时

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

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

她收养了这个孩子

而她的丈夫

是因为帮助犹太人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的 街坊邻居们没有人理解她

( )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 他们让她( )把孩子送到孤儿院去 ( )把孩子扔掉

艾娜不肯

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 辱骂她

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不理解

他们动不动就离家出走

还伙同同伴向母亲扔石头

可是

艾娜始终把那个孩子紧紧抱在怀里

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是多么漂亮啊 你是个小天使

"

渐渐地

孩子长大了

( )邻居们的行动已经不偏激了

( )还是常有人叫他小"纳粹"

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

他变得性格古怪

常常以破坏他人财产为乐

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

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

几乎快发疯的艾娜终于找回了孩子

当他们再一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 艾娜紧紧护着孩子

嘴里喃喃自语:"孩子无罪

"

孩子就是在那时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他痛哭流涕

悔恨万分

艾娜告诉他

最好的补尝就是真心地帮助大家

从此以后

他发愤图强

样样事都做得很好

最主要的是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六
《鲁人版必修四测试题(第一单元)答案》

第四册第一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弊在赂秦(luò) 思厥先祖父(jué) 抱薪救火(xīn) ...

B.暴霜露(bào) 如弃草芥(jiè) 胜负之数(shù) ...

C.燕赵之君(yān) 洎牧以谗诛(jì) 倘与秦相较(tǎnɡ) ...

D.为国者(wèi) 革灭殆尽(dài) 日削月割(xuē)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 ....

B.那位著名学者去年在北京大学所作的关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演讲,观点鲜明,切中时弊,真可谓不刊之论啊! ....

C.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 ....

D.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 ....

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②数见不鲜(成语) ..

B.①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

C.①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

D.①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不咽也 . ②暴秦之欲无厌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 .②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 .

4. 下列句子,书写正确的一句是( )

A.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故不在战矣。 B.以地侍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尽。

C.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与人,如弃草芥。 D.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

A.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患:祸害 B.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患:毛病 ..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速:加速 .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洎:等到 .

6. 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

A.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B.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C.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D.一尊还酹江月

7.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②思厥先祖父 ....

③存亡之理 ..

⑤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④可谓智力孤危 ..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⑦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A.③⑥ B.①⑤⑦ C.②③⑤ D.③④⑥

8. 对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完了) 蜀山兀(比喻山秃) 日益骄固(顽固) ...

B.戍卒叫(呐喊) .

C.爱纷奢(奢侈) .

D.四海一(统一) . 函谷举(被攻破) .尽锱铢(极言细微) ..直栏横槛(栏杆) .管弦呕哑(乐曲弹奏的声音) ..族秦者(秦氏家族) 几千万落(座、所) ..

9. 下列短语中“负”与“负栋之柱”的“负”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负隅顽抗 B.久负盛名 C.忘恩负义 D.身负重任 ....

10. 下列加点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 B.瓦缝差参,多于周身之帛缕 ..

D.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11. 与“夫晋,何厌之有”的“夫”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C.夫战,勇气也。 .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1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都有词类活用现象,按要求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④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⑤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A.①/②④/③⑥/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13.下列各句没有语序倒置现象的一句是( )

A.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B.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二、课内阅读: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

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钉头磷磷, ;瓦缝参

差; ;直栏横槛, ;管弦呕哑,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14.在划横线处补上原文。

15.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②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

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

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

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

16.文中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②南亩:泛指农田

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④呕哑:难听的音乐

⑤独夫:孤单的人; 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

⑦楚人:指刘邦; 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

A.①④⑤⑦ B.②③⑥⑧ C.①③⑤⑧ D.②④⑥⑦

17.“谁得而族灭也”中的“得”字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沿用。找出与这个“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心得体会 B.不得不如此 C.你得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D.得到好处

18.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 )

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 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C.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

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

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

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

19.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

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

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D.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三、课外阅读:

孟尝君失信

泗水之滨多美石。孟尝君为薛公,使使者求之以币。泗滨之人问曰:“君用是奚为哉?”使者对曰:“ 吾君封于薛,将崇宗庙之祀,制雅乐焉,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磐。使隶人敬请于下执事,惟君图之。”泗滨人大喜,告于其父老,斋戒肃使者,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他日下宫之舄阕①,孟尝君命以其石为之。泗滨人辞诸孟尝君曰:“下邑之石,天生而地成之。昔日禹平水土,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庙,以谐八音,众声依之,任土作贡,定为方物②,要之明神,不敢亵之。君命使者来求于下邑曰:‘以崇宗庙之祀’,下邑之人威君之威不敢不供,斋戒肃使者至于君。君以置诸外朝,未有定命,不敢以请。今闻诸馆人曰将以为下宫之舄,臣实不敢闻。”弗谢而走。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孟尝君大怒,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迎石登诸庙,以为磐,诸侯之客闻之皆来,秦、楚之兵亦解。君子曰:“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如是哉!孟尝君失信于一石,天下之人疾之,而况得罪于贤士哉!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齐国复强不亦宜乎!”

——选自《郁离子· 尚诚篇》

[注] ①舄阕:柱脚石 ;阕,通“缺”。 ②方物:土产。

20.对下列各句中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求之以币 币:钱财。

B.惟君图之 惟:只是。

C.命后夔取而荐之郊外 荐:推荐。

D.任土作贡 任:随便地用。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君之石,无以为之磬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位尊而无功

C.君用是奚为哉 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D.诸侯之客闻有之皆去 曾不知老之将至

22.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将以为下宫之

B.于是秦与楚合谋伐齐

C.国君之举不可以不慎也

D.虽然,孟尝君亦能补过者也

2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不能表现孟尝君“贤能”的一组是( )

①以车十乘致石于孟尝君 ②孟尝君馆泗滨人而置石于外朝 ③孟尝君以其石为之

④命驾趋谢客,亲御泅滨人 ⑤迎石登诸庙,以为磬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①④⑤

24.对文章内容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封于薛,他要“崇宗庙之祀”,于是派使者来到泅水滨,“以币”向当地人求取美玉。

B.泅滨人得知孟尝君将用本地美玉制磬后,大喜,告于其父老,举行斋戒肃拜使者,派了辆车把美玉送给送给了孟尝君。

C.孟尝君得到美玉后却食言,拟用美玉作垫脚石。泅滨人得知后,责备孟尝君,不辞而别。诸侯 之客闻有此事,都离去了,招致秦楚伐齐之祸。

D.本段文字告戒统治者凡事不可以不慎,取信于民重要,取信于贤士更重要。统治者一旦失信于人,知错能改,仍不失为贤君。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使来人敬请于下执事。

②命驾趋谢客,亲御泗滨人。

四. 名句默写:

(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8)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

(9)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

(10)戍卒叫,函谷举,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1、选C(A项中“赂”读“lù”,B项中“暴”读“pù”;D 项中“为”读“wéi”) 2、B(A、如数家珍:数:点数家珍:家藏的珍宝如同点数家里的珍宝,言下之意就不能“自己的东西’这是解题重点,比喻对所讲的事情非常熟悉;B、不刊之论,指不可磨灭和不可改动的言论;C、不同凡响,凡响,平凡的音乐形容事物不同寻常,多指文艺作品;D、茹毛饮血,茹:吃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捕到禽兽就连毛带血生吃,比喻处在未开化壮态

二、课内阅读:

14.(略)15.B 16.B 17.B 18. B 19.C 三.课外阅读: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七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

题目:(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题目:(二)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2、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3、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4、关键句子的作用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①点明题旨的句子;

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 ③总结全文的句子;

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

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

(三)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1、总起全文、2、引起下文、3、埋下伏笔、4、作铺垫、5、承上启下(过渡)、

6、前后照应、7、首尾呼应、8、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注意:结合语句在文段中的位置再作选择回答

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渲染气氛、2、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3、点明中心(揭示主旨)、4、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二)语句特色评价用词:

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作品风格: 柔婉 豪放 灵秀 庄严 绮丽 朴实 繁复 凝练生动等

题目: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从另个层面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

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句; 2、现在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题目: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①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②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题目: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

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题目:文段中事例的概括: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某人做某事)

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题目: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层意:

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

题目: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八
《《世说新语》练习》

第二十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建议安排2课时)

[学法导引]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课文所选的两篇是反映古人的家庭教育,家

庭文化生活和亲情观念。《咏雪》叙述了谢家子弟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咏雪”一事的始末,

突出表现谢道韫的咏絮之才,暗示作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陈太丘与友期》记述了年方

七岁的陈纪责备父友“无信、无礼”,表现了陈纪懂理识义的品质,聪颖机智,正直不阿的

性格特点。其中敢于维护父亲尊严,更可以看出其父子亲情。

两文属文言文,文章短小,可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读顺句子,读懂文意。反复诵读,

品味故事的文化内涵,感受家庭温馨的氛围。学习文中运用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

刻画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典题例析]

例题一: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

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解析:此题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评价诗句的兴趣,做学习的主人,所以评价质量的好坏

是次要的,关键在于说出自己的理解,如果同学间出现争议则更好。鉴于此,本题的答案便

是开放的。

参考答案:用“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

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

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因而用“撒盐”喻好。

用“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

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

在有意象。

可用来喻“飞雪”的喻体还有如:鹅毛、蒲公英子等。另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夏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

树万树梨花开”等。

例题二:元方是个有怎样性格特点的小孩?他的“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说说你的看

法。

解析:此题第一句较客观,意在检测学生抓文章关键语句的能力。而第二问则是一道主

观性较强的问题,因此,答案可以是开放的,可以肯定,可以否定。

参考答案:元方以客“无礼”、“无信”为核心进行责备,可见他懂礼识义。对粗俗的客

“入门不顾”又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可以理解为元方并非“无礼”。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对子骂父的人,其品行低劣

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

可以理解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

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

[课时训练]

训练一

一、 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_____(朝代)人________(姓

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

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______”、地点“________”人物____________

事件“________”等要素。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未若柳絮因风起( )( ) 俄而雪骤( )( ) ......

撒盐空中差可拟( )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相委而去( ) 入门不顾( ) 下车引之....

( ) 公欣然曰( ) 太丘舍去( ) ...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

(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

四、下列加点的词解有误的一项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女儿) B.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项是 是

C.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D.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丢弃) ..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

六、下列句子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俄而雪骤 B.即公大兄无奕女

译:突然间,雪下得紧了。 译:就是谢安长兄的女儿无奕

C.待君久不至,已去。 D.元方入门不顾

译:等了很久也没来,已经离开了。 译:元方头也不回地走了。

七、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

所似?”兄子胡儿曰:“ 。”兄女曰:

“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

之妻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 雪骤( ) 差可拟( ) 柳絮( ) 无....

奕( ) .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⑴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⑵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

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

什么?

6、谢太傅一家可谓其乐融融,你的家庭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片断吗?模仿课文,

以简洁的文字记录下来。

(二)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7、这首诗的体裁是 ,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

8、这首诗采用的修辞手法有 、 。这样写的好处是: 。

9、请以“雪”为喻造一个句子:

训练二

一、 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

二、 阅读下列三篇文言,回答文后问题。

(一)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

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

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本文选自余嘉锡《 》。《世说新语》作者 , (朝

代)人。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词。

①期行( ) ②尊君在不( ) ③相委而去( ) ...

④下车引之( ) ⑤尊君( ) ⑥家君( ) .....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学必好问 B、子将安之 C、良愕然,欲殴之 D、投诸渤

海之尾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二)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

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

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类此。

7、解释加点的字。

遗( ) 夜书( ) 说( ) 尚明( ) 以治

( )

8、翻译下列句子。

①云而过书“举烛”。 ②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9、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从中

可归纳出一个成语: 。

(三)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

[注释] 秦青、 薛谭:都是秦国著名的歌唱家。 饯:设酒食送。 衢(q

ú):大路。

10、选出对下列加点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 ( )

A、薛谭学讴于秦青:唱歌 B、未穷青之技:尽、全部 ..

C、抚节悲歌:把住 D、响遏行云:阻止 ..

1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薛谭学讴于秦青饯于郊衢 ..A、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有过于江上者 ..

未穷青之技放之四海而皆准 ..

C D

其邻人之父亦云人皆贺之 ..

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

薛谭乃谢求反其邻人之父亦云 ..

A B

入而徐趋,至而自谢响遏行云 ..

自谓尽之,遂辞归(歌者)贵在中节 ..

C、

停数日,辞去抚节悲歌 ..

13、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14、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训练一

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集 谢太傅与儿女 讲论文义 二、不如 乘 不久、

一会儿 急 差不多可以相比 约定同行 丢下 回头看 拉 高兴地 离开 三、B四、

A 五、C 六、B 七、(一)1.fù zhòu nì xǜ yì 2.D 3.古义:指子侄这一代晚辈

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4.⑴不久,大雪下得急了,谢安十分高兴地问:“纷飞的白

雪就像什么?” ⑵(道韫)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的比喻比胡儿好。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

来的感觉,有一种意境美,而“撒盐”的比喻过于直接,缺乏令人遐想的美感。 6.略

(二)、7.七言绝句 咏物诗 8.拟人、比喻 赋予白雪以人的感情,显得生动活泼。 以

“飞花”喻雪,不仅形似,而且生动形象地写出动态美,与春天的景象吻合。 9.略

《〈世说新语〉两则》训练二

一、A.期 古义:约定 动词 今义:日期 名词 B.去 古义:离去、距离 今义:前往

C.引 古义:拉 今义:引用 D.顾 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二、(一)1.《世说新

语笺疏》 刘义庆 南朝宋 2.①约定 ②通“否” ③丢下、丢弃 ④拉 ⑤对别人父亲的

一种尊称 ⑥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C 4.做人要重礼守信 5.略 6.略 (二)7.送 在

晚上书写 通“悦” 崇高 治理得好、太平 8. ①一边说一边将“举烛”二字误写到了

信上。 ②国家是治理好了,但“举烛”二字却不是郢人写信的愿望。 9.寓意:比喻穿凿附

会,曲解原意 郢书燕说 10.C 11.B 12.B 13.那歌声慷慨悲壮,在树林中萦绕,树林

也仿佛被震动了;那歌声优美洪亮,响彻天空,连云彩也好像伫立静听。 14.寓意 :学无

止境。 满足于一知半解,便不会有成就。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九
《阅读训练》

匡衡年轻的时候十分好学。他家庭贫困,买不起灯油,一到夜晚屋里就( )一片。他想读书,可室内没有亮光怎么行呢?他见邻居家点着油灯,就在墙壁上凿了个小孔,借着微弱的灯光看书到深夜。有一次他到地方上藏书很多的一个大户人家里干活,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却不要一个工钱。主人问他要什么,他说只要能读遍主人家的藏书就( )了,那位主人听了很感动,就把书借给他读,匡衡就是这样( )的。

(1).用“/”划掉括号中不正确的读音。

好学( hǎo hào ) 五更(gēng gâng) 藏书(cáng zàng)

(2).选择下面合适的词语填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知足 漆黑 好学

(3)请为短文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用“ ”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5)短文写了匡衡的两件事:一件是 ; 另一件是 。 我必须去

李丹准备完毕,刚要出门,电话铃响起来了。

“喂,丹丹吗?是爸爸!”电话那头,爸爸的声音很急促,“丹丹,你快点出门,坐3路汽车来中山路下,我在车站等你。”

李丹问:“什么事这么急?”

“我得了两张马戏票,下午两点开演,你不是想看马戏,盼了好多天了吗?”

是啊,李丹多想亲眼看看山羊拉车、小狗算算术、老虎钻火圈啊!可是——李丹犹豫了。

“丹丹,时间快到了。你怎么了?”

“爸爸,我和同学约好了,今天要去敬老院的。”

“必须去吗?”爸爸问。

李丹想起敬老院那些慈祥的爷爷奶奶,想起他们每次看表演时的笑脸,想起同学们在集合地点正等着自己,她对爸爸说:“是啊,我必须去!”

爸爸说:“好吧。丹丹,你做得对,以后还有看马戏的机会,可是你不能对老人、对同学失信。”

(1).李丹为什么没有去看马戏,而是去敬老院了呢?请在短文中找出相关句子,用“ ”画出来。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A.李丹为了不失信于人没有去看马戏。( )

B.李丹很喜欢看马戏,所以她去了。( )

C.李丹是个守信的好孩子。( )

(3)这篇短文表现了李丹具有 的好品质。

秋日低语

俗话说,“秋风秋雨愁煞人”。但我觉得秋风秋雨也有它独特的美。秋风阵阵拂过,吹走了炎热的夏浪,带来了凉爽,它从耳边擦过,“呼呼”的风声,好像婆婆在叮咛那些调皮的小孩子:“入秋了,快多穿些衣服吧!免得着凉。”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滴落在窗上、地上,奏出一首秋的乐章。 秋又给大自然披了一身金黄的新装。树叶黄了,落叶如蝴蝶在空中飞舞,飘飘悠悠地落下来。它经历了冬的孕育、春的萌芽、夏的茁壮。此时,它从树枝上落下来,把生命与泥土融为一体,又开始孕育来年的嫩叶„„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 )的夏浪 ( )的乐章

( )的新装 ( )的孕育

( )的萌芽 ( )的茁壮

(2)短文中画“~~~~~”的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3).短文主要写了( )A.秋风秋雨愁煞人 B.秋风秋雨独特的美。

黄叶

秋风像把大扇子,扇得满地黄叶子。

铺在地上像毯子,阳光一照像金子。

蚂蚁把它当被子,松鼠用它做掸子。

院子里的小燕子,赶紧召集全家子:

“黄叶正在催我们,快回南方过日子。”

(1)儿歌中的“它”指的是 。

(2)儿歌中把黄叶比作 ,比作 ,比作 。

(3)儿歌中对小燕子的描写运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这种修辞方法仿写一句话。

.春天,桃花盛开了。

蜜蜂飞到花丛里,忙碌地采蜜授粉。

所有的桃花都张开笑脸,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它们授粉的酬谢。

它便大叫大 去 别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儿好处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1)在短文第4自然段的方框内加上标点。 (2)文中能够概括这朵桃花品质的词语是 。

(3)短文按 顺序讲了一朵桃花因为 ,所以 。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 你好啊,海南岛

海南岛同大陆隔着一个琼州海峡,最窄的地方只有18千米。天气晴朗的时候,从雷州半岛可以看见海南岛。这宝岛的总面积有3万多平方千米,仅次于台湾,是祖国的第二大岛。整个海南岛像一个雪梨,又像一把打开的伞,中间高,四周的高度逐渐降低。

海南岛是个宝岛,是祖国南疆的一颗明珠。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橡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在五指山区,在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里,有各种名贵的药材,还有珍奇的热带、亚热带动物。在环岛的海洋中,海滩下盛产鱿鱼、马鲛鱼、飞鱼、龙虾、麒麟菜,还有海花石、海盐和五光十色的海螺、海贝。在平原区,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庄稼,水稻一年可收三次。花木四季常绿,鲜花四季常开„„一句话,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这是一座巨大的万宝库。

海南岛不但是美丽的宝岛,还是一个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海岛。

早在1926年,当地的汉族和黎族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成了琼崖游击队,同反动派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精神。

海南岛是如花似锦的岛,是物产丰富的岛,是英雄的岛。

我不禁面对大海高呼 你好啊 海南岛

(1)读一读,数一数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2)请你给短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3)请你进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A.海南岛是祖国的第一大岛。( )

B.整个海南岛中间低,四周高。( )

C.海南岛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庄稼,在那里水稻一年可以收四次。( )

(4)短文是从( )、景色和物产、( )三个方面介绍海南岛的。

(5)短文中画“ ”的句子是( )句,把海南岛比作( ),还比作( )。读了短文,你眼中的海南岛是什么样的?

(6)短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A.表示话被打断。B.表示内容的省略,类似的美景与物产还有很多很多。 夏天,整个白洋淀芦苇密布,一望无边,像是绿色的海洋。湖面上一片荷叶挨挨挤挤,一枝枝荷花摇摇摆摆。那些荷花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红的,真好看!湖中心,渔船三五成群。渔民们一会儿张网,一会儿收网,那些网就在湖中上下翻飞。等到鱼儿满舱的时候,渔船就一个跟着一个向村边划去。

1.文中有两个词与“郁郁葱葱”的形式一样,它是。我能照样子再写四个这样的四字

词语: 、 、 、 。

2.用“”画出描写白洋淀景色的那个比喻句。

3.文中有一句话描写了渔民们打鱼时的情景,用“~~~~~”画出来。

●一只小蚂蚁,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因为人们都称它为“大力士”嘛!

有一天,小蚂蚁来到森林里,它遇到了鸭子,就傲慢地对鸭子说:“你这个大嘴巴的家伙,给我让路,让我先过去。”鸭子低头看了看,没说什么,让小蚂蚁先过去了。

小蚂蚁继续往前走,碰到一只小兔在采蘑菇,就讥笑它说:“我能驮起比身体重几百倍的东西,你能做什么!”小兔瞅了蚂蚁一眼,没理它就走了。

小蚂蚁更神气了,它在草地上遇到一只狼,毫不客气地说:“你又是什么东西,连鸭子和兔子都被我打败了,你还不给我让路,难道也想试试我的拳头?”狼根本不理它,只是摇了摇头说:“你这小鬼,竟然这样和我说话。”

狼正想走,小蚂蚁突然咬了狼一口,这下可把狼惹火了,一脚踩了下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傲慢—— 讥笑——

2.小蚂蚁在森林里遇到了,它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3.“神气”在短文中的意思是( )A.精神饱满 B.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4.给短文起个恰当的题目。

●孔雀本来是能飞的鸟。从前,无论是高山,还是海滨,都能看到它轻轻地扇着双翅,舞着五颜六色的尾巴,在蔚(蓝 篮)色的天空中飞翔,简直像彩霞在飞舞!人们称赞:“孔雀真美啊!”于是,孔雀渐渐骄傲了,它经常逗留在地面上,在人们面前(卖 买)弄自己那美丽的尾巴。日子长了,孔雀的翅膀就变得软弱无力□

(再 在)也不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了□它只好拖着一条沉重的尾巴在地面上晃来晃去□孔雀后悔极了。

1.用“/”划去括号里错误的字。 2.请在文中□内加上标点符号。

3.用“”画出描写孔雀在天空中飞翔的句子。4.用“~~”画出描写孔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原因的句子。

5.这则寓言故事攻速我们什么道理?请选出正确的答案。( )

A.孔雀真美丽。 B.骄傲使人落后。

C.孔雀再也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了。

6.请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7.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想对孔雀说些什么呢?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1.最能反映孩子们回家途中兴致很高的词语是2.金吉娅的表现是

3.为什么金吉娅沉默不语呢?( ) A.金吉娅在心里盘算着花了多少钱。

B.她在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4.当“我”发现金吉娅只买些棒棒糖时,“我”的心情是

捉蟋蟀

去年暑假,我在乡下大舅家度过了一段欢乐的时光,最有趣的要算与表弟在草丛中捉蟋蟀了。

乡村的夜晚,四周静悄悄、黑乎乎的。只能看见天上闪闪的星星和远处村子的灯光。

我和表弟准备好手电、纸筒,踏上了田间小路。没走多远,表弟忽然停住脚步,像是发现了目标。他悄悄地对我说:“附近肯定有一只蟋蟀,我们一来它就不叫了。先蹲下来等一会吧。”他拉着我蹲下来,又叮嘱说:“千万别出声。”我心想,表弟可真在行。忽然,一阵“唧唧唧”的蟋蟀声响了起来,这叫声是那样的清脆、响亮。表弟向我诡秘地挤了挤眼,似乎在说:“怎么样?”我会意地点点头,就和他一同搜索起来。这声音好奇怪呀,像是捉迷藏,一会儿左,一会儿右,一会儿前,一会儿后,听了好半天,也辨不清是哪个方向。表弟像一名有经验的排雷工兵,轻轻拨开小草,一步一步朝前挪动。忽然,表弟打开了手电,我定睛一看,强烈的手电光正照在一只黑色的大蟋蟀身上,它昂着头,晃动着长长的触须,好像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受了侮辱一样瞪着我们。时机已到,我双手迅速地捂上去。“逮住了,逮住了。”我兴奋地叫起来。表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纸筒,把蟋蟀装进去。那只倒霉的蟋蟀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在乡下捉蟋蟀多么有趣啊!

1.下面加点的字该读哪个音呢?请把不正确的用“/”划去。

草丛(cóng chóng) 面纱(shā sā)

蟋蟀(shuāi suài) 侮辱(yǔ rǔ)

2.文中画“

第一句: 第二句: 3.请你用“~~~~~~”画出描写蟋蟀样子的句子。

4.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篇十
《世说新语习题》

咏 雪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 子胡儿曰:②“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③“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本文选自南朝宋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 2、解释加点的字词。 ⑴内集..( ) ⑵儿女..( ) ⑶俄而..

( ) ⑷欣然..( ) ⑸差可拟...( ) ⑹未若..

( ) ⑺因.风起( ) ⑻即.

公大兄无奕女(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

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 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 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

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 词: 、

句:⑴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③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

⑴与友期行( ) ⑵太丘舍去( ) ⑶去后乃至( ) ⑷尊君在不( )( ) ⑸待君久不至( ) ⑹相委而去( ) ⑺家君( ) ⑻下车引之( ) ⑼元方入门不顾(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 ② ③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 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5、有人认为客人既已认错,陈元方就应当原谅他,而陈元方居然“入门不顾”,弄得客人尴尬至极,无地自容,这是否也应算作“无礼”?说说你的看法。

答: 6.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参考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

(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

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

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不久,一会儿)(急)(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不如,比不上)(顺着,随着,趁着)(是)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欢快、轻松、融洽 5、 C 6、D 7、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8、(1)“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2)“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9、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五、1、(约定)(离开)(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通“否”)(您)

(丢下)(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拉)(回头看)2、①、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②、“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③、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不守信用, 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知错能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

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4、无信 无礼,“信”“礼”的重要性 5、肯定: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众骂子的人,语言粗鲁的人,其品行恶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于千里之外,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可能想得太多,只是表示他强烈的义愤,符合儿童的心理。不能用后世的眼光去看待当时的问题,对七岁的小孩不应求全责备。否定:天下人谁无过,知错能改,不失为有识之士,就应该给人改错的机会,不应用同样不礼貌的方法待人。6、司马光砸缸 曹冲称象 王冕四岁画画 曹植七岁做诗 甘罗十二岁做宰相 岳柱八岁指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4865.html

    【形容失信于人的句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