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ACCA/CAT】
华山的诗句篇一
《描写华山的诗句》
描写华山的诗句
洪垆作高山,元气鼓其橐。俄然神功就,峻拔在寥廓。 灵迹露指爪,杀气见棱角。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托。 天资帝王宅,以我为关钥。能令下国人,一见换神骨。 高山固无限,如此方为岳。丈夫无特达,虽贵犹碌碌。
华山黑影霄崔嵬,金天□□门未开。 雨淋鬼火灭不灭,风送神香来不来。 墙外素钱飘似雪,殿前阴柏吼如雷。 知君暗宰人间事,休把苍生梦里裁。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亲破蔡州回。
客路瞻太华,三峰高际天。夏云亘百里,合沓遥相连。 雷雨飞半腹,太阳在其巅。翠微关上近,瀑布林梢悬。 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徘徊忘暝色,泱漭成阴烟。 曾是朝百灵,亦闻会群仙。
琼浆岂易挹,毛女非空传。 仿佛仍伫想,幽期如眼前。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莲华峰下锁雕梁,此去瑶池地共长。 好为麻姑到东海,劝栽黄竹莫栽桑。
乃悲世上人,求醒终不醒。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冷白石枕 ,疏凉黄葛衣。 开衿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华山的诗句篇二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
人生态度
作 者 :赵 亚 宁
单 位 :岐山县枣林镇贾家小学
写作时间:2011年7月 联系方式:13571789267
论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的人生态度
姓名:赵亚宁 单位:岐山枣林贾家小学 电话:13571789267 邮编:722404
【内容摘要】:本文从诗人所处的环境、际遇、时令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唐代诗人崔颢、王昌龄、李白、刘长卿、杜甫、孟郊、韩愈、刘禹锡、郑谷等的咏华山诗,论述了崔颢等唐代诗人咏华山所流露的两种人生态度:即超脱人世,摆脱世事束缚的出世思想和积极投身社会,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关键词】:艺术风格、艺术想象、人生感悟、入世出世
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余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它以丰富深厚的生活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反映了唐代三百年来的社会现实,从而赢得了国内外普遍的赞誉的高度的评价。唐代诗人在“精骛八极,心游万仞”①的艺术创作中,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情景交融,诗意盎然的生活画面,给人以广阔的艺术想象天地。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书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各异的艺术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歌颂赞美了壮丽山河,抒发了不同的人生感悟。本文拟就管见所及,选取唐代诗人咏华山诗数篇,从诗人所处的环境、际遇、时令等方面对唐代诗人咏华山诗所流露出世、入世两种人生态度加以探讨。
一、华山的地貌、形态特征
西岳华山,位于秦岭东端,陕西华阴市境内,雄踞关中,东临潼关,西窥秦川,南依秦岭,北瞰黄河,扼中原进出西北五省之门户。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山海经》说:“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②这是对华山形态的准确而形象的描写,讲出了华山的险、徒、高、大、之特点。
千百年来,华山以其直耸云霄,削拔险峻的独特风姿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来此寻幽探险、附属歌颂。唐代诗人崔颢曾有诗云“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行经华阴》)就为我们描绘出华山石峰耸立、气势磅礴、俯视咸京之势,其主峰落雁、朝阳、莲花三峰鼎峙耸立,直插云外,真乃鬼斧神工所造!《华山记》载登华山落雁峰“俯视三秦,旷莽无际。黄河如一缕水,缭绕岳下”③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句“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赞颂华山的高俊雄伟以及登山俯视黄河的壮观景象。在王昌龄短暂的一生中,他的足迹也曾=到过华山。他被华山的高山云影所吸引,遂赋《过华阴》一首,以“云山互明灭”写出华山云影相互显影,突出华山之高;以“欣然忘所疲,永望望吟不辍”来衬托华山诱人的景物,使人高兴的忘了疲倦长时间的观看,还称赞不已。华山苍龙岭上至今流传着韩愈投书的故事。据《唐国史补》记载“韩愈好奇,与客登华山绝顶,顾视其险绝,恐栗,度不可下,乃发狂恸哭,欲遗书为诀,华阴县百计取之乃下。”④今苍龙岭上端的逸神岩,相传是韩愈投书处。韩愈不仅到过华山,而且还为我们留诗一首《古意》颂赞华山:“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藉如船。„„”相传华山中峰似玉井,生千叶白莲,吃了可成仙。韩愈借助神话传说,写了华山古迹的灵异,唐代诗人通过对华山不同的艺术描绘,颂赞了华山石峰耸立,翠黛接天,气势巍峨,悬崖陡峭,出云表,傲群岭,鬼斧神工,风姿独具的风貌;同时也抒发出他们对人生道路的不同感悟和思索,流露出了不同的人生态度。
二、 唐代咏华山诗流露出的超脱人世、摆脱世事束缚的出世的思想。 首先我们分析唐诗人崔颢(704-752)一首非常有名的咏华山诗《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诗人在雨过天晴之日,路过华山,由远而近,起句即气势逼人,以神仙岩穴的华山压倒王侯宝贵的京师,一个“俯”字显示崇山压倒之势;“迢峣”二字突出华山石峰耸立,气势巍峨。接着诗人便以超迈之笔,选取“三峰”为着眼点,“天外三峰削不成”写出了三峰非人间刀斧可成,必为鬼斧神工所造之意。
颔联二句由远望而近观,写雨过天晴之后武帝祠前无限烟云聚而欲散,仰望仙人掌上一片青葱、翠黛接天,都是雨过天晴的醒目气象,使人顿觉沁人心脾,令人神清目爽,已为结局“学长生”营造了一个美妙的自然环境。
颈联诗人在直观的基础上通过想象,以拟人手法为我们描绘出一幅雄浑的画面:黄河从潼关城角下奔腾而过,南枕华山岭,蜿蜒向东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势非常险要,驿路直通“汉畤”。(畤谓“神灵所止之地”,即后世神坛之类)王国维《人间词话》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⑤诗人在此联中着一“险”一“平”,不仅映衬出华山的高峻,同时也似乎暗示了长生之道比名利之途要来的平稳坦荡一些。何去何从也由诗人胸中流溢于诗句中。
通过以上六句由远而近、的景语描绘之后,结尾两句自然而出。诗人行走在“名利”之途,仰望了华山直耸云霄、翠黛接天的崇高形象和飘逸出尘的仙迹灵踪,移性动情,感叹仕途坎坷,发人深思的以问作结,劝喻“路旁名利客”到“此地学长生”。这十分明显地展露出诗人脚踏名利路上,见华山之奇景而厌恶仕途之险,心仪长生之道的思想,折射出诗人超脱人世、远离名利的出世思想。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的盛唐诗人王昌龄过华阴时咏华山所流露出的思想。诗题是《过华阴》,原诗如下:
云起太华山,云山互明灭。
东峰始含景,了了见松雪。
羁人感幽栖,窗映转奇绝。
欣然忘所疲,永望吟不辍 。
信宿百余里,出关玩新月 。
何意昨来心,遇物遂迁别。 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
王昌龄一生沉寂下僚,屡遭贬黜,尝尽羁人之苦,最后死于地方官德淫威之下。此诗当为世人又一次远离故乡路过华阴时所作。
前十句世人通过对华山变幻时隐时现的神奇景色描写,感叹羁留他乡之苦,遂心生寄居华山的羡慕之情。诗人一路走来,且行且宿,虽经百里之遥,眼睛始终不离华山,吟哦不停,步出关外赏一弯新月。
后四句谓华山诱人的景物变幻无穷,不断转移了诗人的情怀感受,诗人感到万事无常,无法掌握,不由得感叹道“人生屡如此,何以肆愉悦”对少对人生的无常和苦闷有一些无奈。综观全诗,诗人以“云山互明灭”的华山喻人生无常、沉浮不定,当诗人仰观华岳,见其盎然天外,云山变幻无穷后,不禁迁移了诗人的情怀感受,似有退隐之意。
我们不妨看一看诗人刘长卿的《关门望华山》所流露出的思想。下面抄录原诗 :
客 夏 雷 翠 爱 徘 曾 琼 仿
路云雨微此徊是浆佛
瞻亘飞关众忘朝岂仍
太百半上容暝百易伫
华里腹近秀色灵挹想
,,,,,,,,,
三合太瀑能泱亦毛幽
峰沓阳布令漭闻女期
高遥在林西成会非如
际相其梢望阴群空眼
天连巅悬偏烟仙传前
。 。 。 。 。 。 。 。 。
金天有青庙,松柏隐苍然。
为便于论述,我们将此诗分作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十二句,后八句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是说:羁旅他乡的诗人行走在关门(潼关)西望华山,展现了夏日华山晴雨交加美妙神奇景象:只见华山三峰插天,云亘百里,连绵不断;山顶太阳高悬,山腰却雷雨急飞。接着诗人用通感手法,描绘经雷雨冲刷之后的华山显得更加苍翠欲滴,如在眼前,令人油然而生喜爱之情,诗人也感到华山离自己所在位置都近了许多。由于诗人离华山较远,诗人眼中“瀑布林梢悬”更映衬出华山之高。“爱此众容秀,能令西望偏”二句是诗人通过望华山“三峰高际天”千研竞秀,云雨飞瀑,亘连不断的迷人景色后的主观感受,诗人眼中景、胸中意于此合盘托出。这里“西望”者当指长安,长安是唐代的京城,当然是政权、经济、文化的中心,必为万众瞩目。诗人被华山美妙的自然风物所吸引,西望长安的视线也偏向一边了,这里也明白表露出诗人留连于华山景物,而生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因而诗人“徘徊忘暝色”从“太阳在其颠”望到“泱漭成阴烟”。
第二部分后八句是诗人望山不见后的所思所想:华山曾是百仙群神会聚之地,玉井之水难挹,毛女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最后两句“金天有清庙,松柏隐苍然”是说庄严清净的金天王祀庙隐没在苍苍松柏里,诗人的仰慕清净脱离世事的出世思想进一步折射流露了出来。其他如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华山云台观》:“华岳独灵异,草木恒新鲜。山尽五色石,水无一色泉。仙酒不醉人,仙芝皆延年。夜闻明星馆,时韵女萝弦。敬兹不能寐,焚柏吟道篇。”则表露了诗人虔诚地歌颂仙佛,专门地敬慕神灵,希望长生的出世思想。
再如晚唐诗人郑谷的诗《华山》前十六句纯然写景,后八句“淡泊生真趣,逍遥息世机。野花明涧路,春鲜涩松围。远洞时闻磬,群僧尽掩扉。他年洗尘骨,香火愿相依”亦十分明显地折射出诗人的人生感悟,流露出淡泊、逍遥远离世事的出世思想。限于篇幅,在此不一一罗列。
三、唐人咏华山诗所流露出的积极投身社会、忧国忧民、渴望建功立业的入世思想。 先分析杜甫的《望岳》全诗如下:
西岳岭嶒竦处尊 ,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 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 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和2华山,这一首诗望西岳华山。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六月至乾元二年(759)秋杜甫被贬到华州任司功参军。”初到华州,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时常仰望华山,此诗当是诗人心情郁闷却又“济时敢爱它,寂寞壮心惊”(《岁暮》)对祖国无比热爱的写照。
首联诗人仰观天际,西岳主峰插天,鼎峙耸立,主峰之下的云台、白云、毛女诸峰如儿孙一般起伏环拱于主峰的周围,“嶒竦”二字突现西岳华山崖威壁绝、峡谷深邃、陡然挺拔的壮丽雄姿,“耸处尊”意为世人仰望华山盎然天外,足见华山在诗人胸中实气魄宏伟、无限崇高的,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
颔联诗人由仰望华山转而想往上攀登。“自古华山一条路”主要是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险道,攀登这千米危崖,须经多重险关,无数险道。但是诗人心志弥坚,不怕艰险,要借助“仙人九节杖”而“拄到玉女洗头盆”去。洗头盆据记载,中峰的玉女祀前有5个石臼,号玉女洗头盆。
颈联诗人进一步联想进入车箱谷(二仙桥西)路线曲折,似乎已无“归路”,然而在诗人心中,却有着更为高远广阔的“通天门”。此联笔者认为是一语双关,名为写登山之苦,实为暗蕴诗人虽处穷途,却又壮志弥坚,在诗人心目中虽至穷途末路,但他仍会不屈不挠抵达“箭栝通天有一门”。
尾联“稍待秋风凉冷后 ,高寻白帝问真源”写的颇耐人寻味。似可解为肃宗一时恼怒,贬谪诗人,诗人要待“秋风凉冷后”再去“白帝问真源”。此处“白帝”是管辖华山的天神,当为借指肃宗皇帝,诗人是要等到唐肃宗的怒火凉冷之后,再去献自己的一片忠耿之心。
统观全诗,诗人通过仰望华山,以拟人、想象、暗喻、借喻的艺术手法,托物言志,巧妙地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却壮志未泯,对自己的祖国怀着无比崇敬之心。此时诗人尽管遭遇不幸,但却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折射出诗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投身社会的入世思想。759年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动,感慨万千写下了不朽的诗篇—“三吏”和“三别”就是其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例证。
再分析李白的诗《古风》“西上莲花山”全诗如下: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华山的诗句篇三
《《咏华山》资料》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说课稿
水富县博爱小学 吴泽芬
小学语文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咏华山》,它是苏教版小语教材采用古诗教学的新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根据课文叙述寇准跟老师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我为本课制定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是: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从而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自主学习,培养创造力。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是提高课堂主体参
与,拓宽学生情感交流的一种渠道。在教学中,我更多地采用了让学生自主、合作的方式去学习、交流、检查读课文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等,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评议,深化理解了课文内涵,在交流中提出不同的创新见解,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了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培养,使得双向互动的交流得以实现。
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因此,我这堂课的教学也注意到这一点:新课伊始,我先出示一幅华山挂图来创设情境,让生首先对华山有感性的认识,再激发学生去爬山的欲望,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七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这样,学生便会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而去自发性进入阅读。同时鼓励学生在读书时,利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去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水平。
三、拓展,体情悟道,突破“文包诗”难点。
“文包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诗文联系,借文悟诗。因此我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品描写华山高、雄伟壮丽的句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贴图的形式,理解华山高耸入云的壮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在充分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华山巍巍,耸入云霄的特点后,
出示诗句,让生读读想想,“看谁能自己读懂这首诗”,充分地相信学生,让他们在读中自悟、诗文对应,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 一)、复习导入
1、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 咏华山 (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 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 出示词语
3、 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 (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
(二)、精读二——四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 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
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看了这么高的华山,相信这句话现在你一定能读好!谁来读?(你读得真好,把华山读得那么高!)
B: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这么长的路,这么高的山,爬上去一定非常(吃力、困难、累、不容易……)书中用了一个词,写出了这种感受,就是(艰难)指导读好这个词。读得真好,奖励你把这句话完整地读一读。
(指导读好这句话)(你把登山的辛苦都读出来了,真棒!) (你们真会读书,从登山的艰难感受到了华山的高。) C: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相机提问:蓝天在哪儿?远远近近的山在哪儿?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到了脚下?
指导读好这句话。(他读得怎么样?谁来和他比比?)
D: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相机提问:平时看到的太阳在什么地方?太阳怎么会显得那么
近?
我们平时看白云在哪儿?现在白云在哪儿?
指导读好这句话。
(2)小朋友们都很会读书,很会动脑筋,从这些语句感受到了华山的高大。其实这些也就是蔻准登上华山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我们把它连起来读一读好吗?
出示: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啊!华山真高哇!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自由练习读;b、指名读;c、齐读。
(3) 读得真好!奖励你们看几幅华山的风景图。(展示图片) 看到这些美丽的华山图,我看到许多小朋友都不由自主地发出了赞叹声,这就是情不自禁啊!
看完后,你想怎么样来赞美华山?(啊!华山真 !)
(4)看到华山这么高,这么美,小朋友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些感叹。寇准看到这么高、这么美的华山后,心情非常激动,再夜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但他赞美华山的话不是“啊,华山真美啊!”,也不是“华山真高哇!”。而是一首诗(出示图、文):“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教师范读,学生闭起眼睛仔细听,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华山的诗句篇四
《古诗咏华山课件》
华山的诗句篇五
《华山景区导游词最详细》
华山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真诚欢迎各位来华山旅游!我是华山海航乐游旅行社导游XXX,大家叫我小X就行,很高兴今天能为大家做讲解服务,作为景区的一名导游,首先我代表华山景区向大家表示诚挚的问候!华山景区所在地为陕西省华阴市(县级市),隶属渭南市管辖(地级市)。下面,我向各位简略介绍一下渭南市和华阴市的文化与旅游概况:
地处陕西关中渭河平原东部,东濒黄河与山西、河南毗邻,西与西安、咸阳相接,南倚秦岭与商洛为界,北靠桥山与延安、铜川接壤,南北长182.3公里 ,东西宽149.7公里,总面积约13134平方千米,人口556万。辖临渭区和大荔、富平、白水、澄城、合阳、蒲城、华县、潼关8个县以及华阴、韩城2个县级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农业基地,工业以电力、煤矿、木材为支柱,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钼矿储量位居全国第二。
渭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距今约80万年前的“蓝田猿人”、约20万年前的“大荔人”曾在此繁衍生息,刀耕火种。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名将郭子仪、宋代名相寇准、清代状元王杰、爱国将领杨虎城、新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习仲勋、著名政治活动家屈武、著名作家杜鹏程„„这些历代名人都成为渭南的骄傲。西岳庙、太史祠、仓颉庙、韩城两周古墓群、桥陵、魏长城、潼关十二连城、党家村历史遗存,述说着岁月的久远。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秦腔、同州梆子、碗碗腔、眉户、阿宫腔、老腔、提线木偶等多种戏曲剧种源远流长,陶艺、石刻、木雕、面花、皮影、剪纸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蕴积着文化的厚重。
渭南山河锦绣,风光旖旎。境内文物古迹荟萃,自然风光宜人。除西岳华山外,还有风景秀丽的洽川湿地,是黄河流域最大最完整的干流湖泊型湿地风景区;韩城秦晋黄河大峡谷,素有“北国小三峡”之美誉;享有“桥陵石刻甲天下”的唐睿宗桥陵气势恢弘;新开发的富平陶艺村被确定为:“国际陶艺文化交流中心和国际陶艺期刊年会永久举办地”。富平又是习仲勋故里,红色旅游呈一大亮点,黄河、洛河、卤阳湖流光溢彩,少华山、石鼓山青翠灵秀,吸引着众多游客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我再为大家介绍一下华阴市的概况:华阴因居华山之北、渭河以南而得名,华山雄居其南而得名,地处关中东部,渭河流域下游,总面积817平方公里,人口近26万,华阴夏、商时属雍州,西周属豫州,春秋置阴晋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首设宁秦县,西汉高祖八年,也就是公元前199年,因其地处华山之北,渭河之南,山之北,水之南为阴,改称华阴,1990年12月27日撤县改市称华阴市,华阴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农业生产发达,是陕西粮仓之一。
“自古杨氏出华阴”,这里也曾出现过被尊为“关西夫子”、“四知先生”的杨震,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杨修,完成统一大业的隋文帝杨坚及隋炀帝杨广,唐初“四杰”之一的杨炯,唐明皇贵妃杨玉环等。古往今来,这里又是名人荟萃之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咏华山的诗篇。宋代的隐士陈抟,明清时的学者顾炎武都曾隐居于此。清末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民国期间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杨虎城等一大批将领登临华山。新中国成立后,朱德、郭沫若、李铁映、钱其琛、李鹏、张震、李瑞环、乔石等国家领导人先后都来过华山,其中朱德元帅写下了“华山直挺黄河边,雄视东方函谷关,西接昆仑成一脉,千峰万壑护中原”的诗篇赞美华山。还有“华山论剑”的金庸老先生,大家并不陌生,他老人家也于2003年10月8日亲自登临华山,当时老人家已年近80高龄。历代名人给华山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各位在华山游览期间,我将竭诚为大家服务,使大家在华山玩得开心,吃得舒心。愿华山“奇、险、峻、秀”的独特风光给大家留下美好而难忘的记忆。
在上山之前,有几个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问题先给大家讲解一下。第一,就是安全。华山以险闻名,不论是走路还是看景,首先要注意安全。华山上的安全措施是非常有保障的,但大家要记住这么一句话:“走路别看景,看景须停步”。不要游离登山道,翻越护栏,不要走到悬崖边等危险的地方去游览或者拍照。带小孩的游客,一定要把小孩看护好,不要让他们随处乱跑。第二,就是要遵守景区的管理规定,服从工作人员的劝导。进入景区不要吸烟、点火,不要乱刻乱画、随意攀折花木,要注意保护
环境,不要随地或者向悬崖下抛扔垃圾;第三,就是要注意时间,按时到预定地点集合,以免误了您的行程。好了,我的电话号码是XXX,请大家记住,随时保持联系。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华山的概况。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雄居陕西关中平原东部的华阴市南,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临潼关,南依秦岭,北环渭水,以山势险峻著称于世,自古以来就是负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华山有五大峰,即东峰朝阳,西峰莲花,中峰玉女,南峰落雁,北峰云台。五峰中南峰最高,海拔2154.9米,为五岳中最高峰,西峰最险,海拔2082米,北峰最低,海拔1614.7米。高峰耸立,远眺如同一朵盛开的石莲花,其四周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景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现可游览面积30平方公里。华山山体倚天拔地,四面如削,更有千尺幢、百尺峡、苍龙岭、鹞子翻身、长空栈道等十分险峻之地,被誉为“奇险天下第一山”,“自古华山一条路”,温家宝总理在二O一O年三月十四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与中外记者见面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提出了“华山再高,顶有过路”,寓意在国家面临诸多问题困难时,用这样一句话来表明攻坚克难,奋勇向前的决心和意志,给全国人民以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众所周知,“自古华山一条路”这句话,一方面说明了华山山势险峻,只有一条路可走,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使山再险再高,人们也能开辟道路到达顶峰。
华山是五岳之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位于东周京城洛邑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西岳。后来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华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西”是指地处中原的西边,而“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华山是五岳中最年轻的山脉,据地质部门1984年观测,目前它还在继续增高。
千百年来,华山以它的雄姿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华山有“其高五千仞,削成而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的描绘。古代“花”与“华”相通,可见华山之名实际上得自于形状。关于华山得名,还有另一种说法,因华山顶上生长着白莲花,故而得名。韩愈的《古意》诗中所写的“太华峰顶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就是依此而作。
华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其他三座道教名山是: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山东崂山。道教文化在华山源远流长。道教以清静无为为宗旨,重生恶死,以追求长生不老为目的。创立于东汉时期,源于殷商的鬼神崇拜和战国秦汉的神仙信仰,崇奉天地之神仙人,追求理想境界仙境,认为得道成仙就可以超脱于生死之外,到达极为高尚的境界,超脱自在,在仙境过仙人的生活。华山著名的道观有被列入全国重点道教宫观的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著名道人有陈抟、贺志真等,原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先生就是从华山走出来的。现华山道教协会会长邹通玄是陕西省道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委员,也是一位爱国爱教、信仰虔诚、洁身自重、风格清高、通晓中国道教经史、音律的高道。华山与道教有关的神话传说更是丰富多彩,美丽动人,有《吹箫引凤》、《博台对弈》、《巨灵擘山》等,到山上我再给大家详细讲解。
1982年华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在创“三山”活动中被评为国家级“卫生山”、省级“文明山”、“安全山”。1990年10月被列入全国十大文明风景区示范点。2000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2006年被评为“最值得外国人旅游的50个景点”之一。2002年5月华山已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为了华山的环境保护工作能够得到持续改进,希望各位同我一起来保护华山的自然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景区环境的污染,为我们创造一个优美的旅游环境。
华山东线旅游讲解词
现在我们行驶的这条路是黄甫峪进山公路,它是华山索道的配套工程,1992年11月开工,1994年4月建成,公路全长7.66公里,其中山外段长1.66公里,山内段长6公里,山外段宽25米,数辆车可以并驾齐驱,北端与310国道相连,山内段宽6.5米,全程设有4座桥,6个大回弯和8个涵洞,共花费3000万人民币,这条路的开通,方便了游客登山,缓解了登山难度,为华山的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黄甫峪,古称黄神峪,因春秋战国时黄芦子隐居而得名,黄芦子姓葛名期,春秋战国时楚国人,
精通医术,乐善好施,与人治病,无需见病人面,千里之外,患者只需通其姓名,便能收到药方解除病痛,黄芦子好道家吐纳之术,能以气禁止飞禽猛兽飞翔走动,还能使河水倒流,并且说他行步如同奔马,头顶常有一丈多高的五色云气。天旱时,黄芦子能召唤潭中之龙上天耕云播雨,以解百姓燃眉之急。后来,有位樵夫看见黄芦子骑着黄龙腾空飞去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听完了故事,我们可以透过车窗,欣赏一下两边的原始山貌,就是华山的主体山脉。
请大家往右边看,前面这条便道就是“智取华山路”,全程长2公里,共有3999级台阶,直达北峰。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来到了索道下站,接下来我们就要改乘索道登山,请大家跟我来,华山索道是由华山景区与武汉三特公司合作经营,购置奥地利多贝玛亚公司的设备,耗资8909万元人民币,历时三年,于1996年4月10日开始营运。索道全长1524.9米,垂直落差755米,平均坡度59.2度,技术难度之大,国内罕见,人称“亚洲第一索”。华山索道的开通,标志着华山旅游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程。
有了索道,我们很轻松就登上了华山北峰,请大家看一下这块“智取华山纪念碑”,碑文记述的是:1949年5月25日,华阴解放,国民党保安旅旅长韩子佩带领残部400余人逃上华山,负隅顽抗,我人民解放军为全歼残敌,刘吉尧等八位勇士从两岔口出发,攀悬崖、越峭壁、过猩猩沟、老虎口,占领北峰,创造了“神兵飞越天堑,英雄智取华山”的奇迹。今天,人们为纪念英雄们的丰功伟绩,立下此碑,碑后有“军魂”二字。6月13日是解放华山纪念日。几乎每年的6月13日“八勇士”中唯一健在的侦察参谋刘吉尧老先生,都要登临华山缅怀已作古与自己并肩战斗的七位战友。华山北峰之巅,面对这位已八十高龄的老人,听他娓娓地讲述着当年面对危险和艰难险阻,智取华山的传奇故事,感慨之情油然而生--那是怎样的一种壮烈情景啊!
现在,我们所处的位置是北峰顶。北峰因处于华岳主峰之北而得名。又因华岳三峰远望若花,北峰顶上时有白云围绕,就像是白云托莲花而起的台子,所以又称为“云台峰”。李白诗中有“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的诗句就是描写华岳三峰被白云托起的景致。这里是观景揽胜的最佳之地。南望有“天外三峰”之称的东、西、南三峰浑然一体,直插云霄;北眺黄河,飘忽如丝,远在天边,便有“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的千古绝唱。
站在北峰之巅请大家向北望,那座峰叫公主峰。相传,汉元帝刘爽的女儿南阳公主,曾在此修道,东汉末年,外戚王莽专权,南阳公主厌倦争争杀杀的宫廷生活,便叫其夫王咸一起来华山修道,王咸不从,公主便只身一人来华山公主峰。等到王咸在朝中吃尽明争暗斗的苦头后,来华山寻找公主,在这里只找到公主的一只绣花鞋,俯身去拾,鞋已化为这座大山。
我们再往西边看那两处天然的石块,都非常生动形象,左边景观是狮子观宝,右边是金龟戏玉蟾,栩栩如生!来,请大家拍照留念!。再往东看那起伏的山峦——仙人仰卧奇景,传说巨人为神话故事中开山导河之巨灵神,功成力疲后在此休息,久而久之化为这座山峰。
好,现在讲一下眼前的这块碑石 “华山论剑碑”吧!2003年10月8日,一代武侠大师金庸来华山,与北大教授严家炎、“巴蜀鬼才”魏明伦、“武侠导演”张纪中、编剧杨争光、“北大醉侠”孔庆东在这里坐而论剑。金庸先生一生先后完成“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等14部小说,在华人世界影响深远。金庸在我国的千山万水中寻找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侠客擂台——华山,因为华山雄伟的山势就象挺立在中华大地中心的倚天之剑,华山论剑就是在剑尖上的挑战。在金庸的小说中,华山论剑举行过3次。王鲁湘说:金庸三次华山论剑的描写,是他对武侠境界的三次理解不同,可以说是认识的深入和递进。第一次华山论剑就是把天下的武林高手选出来到华山顶上比武功,五大高手事实上没有高下之分。第二次华山论剑事实上没有一个结果,因为到底谁是天下第一,在描写当中看不出来。第三次华山论剑,中心是老顽童,他武学天下第一,和欧阳锋正好是两极对立。老顽童千方百计忘掉他所学的武学,求而不得。这表现了金庸先生对武学当中某种境界的思考。
朋友们,现在我们整装待发,准备上山!
擦耳崖——是从北峰到天梯下的一段险道,这里一边是悬崖绝壁,一边是万丈深渊.。明代袁宏道曾在诗中这样描写到“欲知悬径倚危甚,看我青苔一面痕。”这里的摩崖石刻很多,真象是一个天然的书法屏廊。现在路已经拓宽,并加设有护拦,游人上、下也无需贴面擦耳了。回想古人的满面青痕,而现今从容而过,可谓“人定胜天”。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一巨石,叫“卧牛石”,相传是太上老君的青牛开通犁沟后,曾卧在这里休息。所以叫它卧牛石。
这里就是著名的险路“上天梯”,倾斜度几乎为90度,垂直上下,犹如从天上掉下的一个梯子,又因为上边是日月崖而得名。因此崖上有有红白相同的的日月形状,故名日月崖。旧时,这里东临深渊,西傍危崖,梯下回旋之地仅存一线。原来这里只有一道天梯,1985年,又新开辟了一条复道,减少游人的等待时间。这里虽然险,但只有丈余高,所以不仅不觉险峻,反而增加了游览的情趣。好,我们就从这里上天吧!
我们眼前的宫观,便是王母宫,里面供奉着王母娘娘,大家谁有兴趣可以进去拜拜。眼前这一孔大石洞,人称“三元洞”,也称三宫洞,它是供奉天官、地官、水官、尧、舜、禹的地方,三元为道教术语,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之气,说三元之气方生成人伦,长养万物,洞内所供奉的三人塑像,则被称为三官大帝。
前边,就到御道了。相传,汉武帝刘彻和唐玄宗李隆基,曾来华山由此上主峰,所以称之为“御道”。汉、唐两位天子游山时,地方官员为了圣驾的安全,就在道旁设置石栏,并且用帷幔遮护,以保天子通过。现在道路两旁所留的小石臼就是那时立栏用的。明初刘伯温诗中的“石屏御道鸟飞回,汉帝亲封玉简来”就是指此事。今天,我们踏石而过,肯定会有一番吉样的感觉。
站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见苍龙岭的全景了。因为这条岭脊青黑,蜿蜓盘旋,就像苍龙腾空,因而得名。岭脊上、下高差约500米。在唐代以前,此路初通,仅凿石窝,两边并未加栏,登岭多是爬行,如骑龙背。到了明代,这里虽比唐代好些,但仍然很危险。解放后,1964年,将原岭鱼脊形凿平加栏,1985年,又继续下凿,才将岭道拓宽。现在游人至此便不觉有多危险了。苍龙岭尽处便是逸神岩。
相传,唐代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宪宗遣吏到凤翔迎佛骨入宫,韩愈阻谏,得罪宪宗,欲置他于死地,后来经百官求情,被贬为潮州刺史。到第二年夏,韩愈在赴任途中登华山,曾在西峰等地方留下了诗篇。但下到苍龙岭时,因畏惧其险峻,又慨官场之残酷,自己失意,而放声痛哭,将所带诗书抛向山下,并写下遗书与家人诀别,华阴县令知道后亲自带人接他,这才下得山来。后有好事者在“逸神岩”刻有“韩退之投书处”六个大字,以记此情景。
后到清朝时有一位山西武乡人赵文备百岁游山至此,站在苍龙岭,听说了韩愈投书求救的传说后,放声大笑,笑韩愈胆小,不如百岁一老者,就在“韩退之投书处”留下题刻赵文备先生百岁笑韩处”。清代有一名士李柏站在岭上有感曰:山之险,岭为要,韩老哭,赵老笑,李柏不哭也不笑,独立岭上但长啸。以追古忆今,缅怀韩赵二老。
逸神崖顶刻有“云海”二字,落款题“萧X X”字样,颇令人费解,大家猜猜看,它是什么字,这四个不同的日字其实是两个字,上边的“⊙⊙”是两相并,为“日日 ”,音“喧”意,明也。下边的“⊙⊙”二字是左小右大,乃日月相并,为“明”字,由此可知,“云海”二字为萧日日明所题。
这里是五云峰,每年秋夏季节,峰头常有云雾缠绕,而且山光与云彩融为一体,尤如五色云彩,故称“五云峰”,也是大家休息的好地方。
站在这里,大家看前面的峭壁上有一个巨大的手掌,这便是“关中八景”第一景华岳仙掌。相传,山西首阳山和华山相连,黄河水流到此,被山脉阻挡,于是,华山下的华阴、潼关、朝邑等县,便成了一个湖泊。是河神巨灵脚蹬首阳山,手推华山,才将两山推开一条峡谷,黄河水便向东奔腾而去。巨灵神的手掌便留在这块峭壁上,人称“仙掌”。李白有诗云:“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现在我们爬到了华山最后一道关:金锁关。“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这里,气温骤降,清风徐来,脚踩万山,白云缭绕,鸟鸣青松,如临仙境。回头望这边一块石头,叫锦鸡守玉函。相传,华山有个道士阴长生把点石成金的秘诀放在玉函里。派锦鸡来把守,天长日久,鸡和玉函就化成石头,现在匣盖与体虽已错落,但却没人能挪动它,所以,也就没有人知道点石成金的秘诀了。
金锁关,又名“通天门”,是通往中、东、南、西四峰的咽喉要道。所以杜甫《望岳》诗中有“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括通天有一门”的名句。道家言,华岳为仙都,朝山拜圣者,登关门,抵中污,经仙水冲涮,圣洁在心,俗念不生,方能超尘脱凡,真正领会仙乡的妙处。过通天门,主峰嵯峨在目,别有洞天,故有“过了金锁关,另是一重天”之说。
金锁关的原门楼建筑为明末道士胡真海所造,后来被毁。现在的关门为一九八五所重建。中峰,居东、西、南三峰中央,是华山主峰之一,相传这里曾是玉女隐居之地,故又称玉女峰,海拔约为2042.5米。
据史志记述,玉女是春秋战国时期五霸之一秦穆公的女儿,名叫弄玉,生得姿容绝世,聪颖过人,通晓音律,喜爱吹笙。穆公便使能工巧匠剖美玉,雕成一架“碧玉笙”。弄玉吹之,声如凤鸣。穆公还为女儿筑凤台,建凤楼,供女儿习笙居住。
有天夜里,长空如洗,明月皎洁,弄玉依栏赏月,吹奏凤凰鸣的曲子。悠扬的乐声,迥荡夜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笙声,从空而来。起初,还以为是自己所奏的回音,细一听,是从东方飘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这样,有天弄玉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吹奏完毕,便回房睡了。忽然觉得东南方天门大开,五光十色,倾泻楼台。只见一个童颜仙骨,眉目清秀的少年男子,身跨彩凤,飘飘然从空而来。他手持紫玉箫,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化雨细柳丝丝,似白云悠悠,似小溪柔柔,弄玉听得心神荡然,好似置身在云雾之中,曲毕,便问“此何曲也”?那少年答曰:“华山第一弄!”并说:我叫萧史,居住在华山明星崖,因有缘,才应曲而来。说毕,又飘然乘凤而去。弄玉想把他招回来,刚一伸手,碧玉笙掉地,她从梦中醒来什么也没有,而梦中所见还历历在目„„第二天,便把梦中之事告诉父亲,秦穆公即派大将孟明,依梦中的形象去华山寻访。孟明到华山明星崖下,果见一男子有超尘脱俗之姿,问其姓名,答曰萧史,便邀与同见秦穆公。秦穆公知此人正是女儿梦中之人,便择日为其完婚。婚后,箫笙和鸣,夫妻和美,弄玉请萧史传导避谷之法,逐渐绝粒,不食不饮。一日,二人正于凤台合奏,忽有龙凤飞来台前,于是他们便乘龙跨凤,腾空来至华山。穆公失去了女儿,心痛欲裂,立即差人追上华山,却未寻访到半点踪迹,只好在中峰明星崖下建玉女祠以示记念。
关于这一段奇事,《东周列国志》中有“弄玉吹箫双跨凤,赵盾背秦立灵公”的详细记载。至今,这一神话故事还在民间广为流传。如今,峰上有玉女祠、玉女洗头盆、龙窝、引凤亭等胜景,让人浮想连翩。
大家再跟我往前走,这儿有一座石亭,名叫引凤亭,是传说中萧史和弄玉乘龙跨凤飞升之处。大家再往这里看,这条陡峭的路叫云梯,云梯的意思,就是梯子挂在云端,登梯入云。这处道路凿于东峰绝壁,两端垂直,中间突出,非好汉不能登临。这是通往东峰观日出的一条捷径,并非必经之路。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华山第三高峰东峰,因其方位居东而得知,又因为东峰是五峰中看日出的最佳位置所以又名“朝阳峰”,海拔2082米,现在我们站的地方就是观日出的最佳地方“朝阳台”,每天清晨日出前这里便挤满了人,日出景象非常壮观,每一瞬间千变万化。我们看到的这座塔叫杨公塔,是杨虎城将军所建的,东峰一个,西峰一个,两塔遥遥相对,塔上的“万象森罗”为杨将军的亲笔题写。
现在我们便来到了华山险道:鹞子翻身。崖高十余丈,手攀铁索,脚踩石窝,附壁而下,两边都是万丈悬崖,中途又须侧足转身故称鹞子翻身,为华山第二天险,过了奇险,从怪石林立中间穿行就到了“博台”,也叫下棋亭,亭内石桌上有棋局,据说是赵匡胤输华山的残局,至今千年仍然无解。这里便是宋太祖赵匡胤以华山为赌注输给陈抟的故事发生地。现在我们可以使用高空险走安全带系统的保险带,安全、顺利过险道,达仙境。
现在,我把下棋亭有关的神话传说讲给大家。相传宋太祖赵匡胤,幼时家贫如洗,过着流浪的生活,有着一身好武艺,爱好赌博。有一年不知他闯了什么祸,官府派人四处捉拿,为了避难来到华阴。赵匡胤跑得又饥又渴,看见一个卖桃老汉挑着两筐水灵灵的桃,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桃一个接一个吃,这位老人当然就是陈抟的化身了。吃完赵匡胤转身就走。“壮士,还没给我钱呢”,“多少钱,一文钱”,他心想吃了那么多的桃才一文钱,急忙从腰包掏钱,可是囊中羞涩,一文钱也没有,陈抟说没钱打个滚,赵匡胤毫不犹豫地打了个滚,陈抟叹气笑到:“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这句话也许就源于此吧。陈抟为赵匡胤指路说柴荣正在潼关招兵买马,为啥不去投奔,平息战乱,为民造福。赵匡胤作战勇敢,不久便当上了总兵。为了答谢老人他来到华山走到玉泉院,发现一老道在石桌边沉思,石桌上放一盘棋,赵匡胤看到棋盘赌性发作,要求和老人下棋,后经过一翻赌拼,赵匡胤身上所带的银两所余不多,后陈抟提议华山山上苍松翠柏,山青水秀,无人打扰,不如上峰顶做最后一决,赵匡
华山的诗句篇六
《咏华山(优秀教案)》
25.咏华山(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这里我们不难发现,感悟是积累和运用语言的前提,感悟是训练语感的重要文法。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根据本课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从而学会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前活动:背诵关于山的古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师生写课题)
2.复习生字,认读词语
(1)听写词语:中间 古代 七岁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都还记得吗?下面我来检查一下,拿出生字本,坐正写字姿势,准备听写。
学生听写——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对照检查
(2)复习读词
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小朋友,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寇准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情不自禁 (学生开火车认读)
师: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一起登上山去。(男女生合作读)
2..检查读文
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在山顶小寇准还情不自禁地写了下了一首诗呢!知道他写了一首什么诗吗?《登华山》
二、以诗引文,借文悟诗
1.
师:这首诗你们会读吗?谁来读?你来读。(指名读诗)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读得好!还有谁再来读?(再指名读诗)
师:正确、熟练还很有节奏呢!还想读吗?
师:好,想读是小朋友一起来读吧!(学生齐读)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的“高”
师:这首诗你们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那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地方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师: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就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吧!还可以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这首诗的意思找到了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谁找到了?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的意思谁找到了?请你来读读。
师:嗯,不错,都找准了!
(3)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同学们看,课文中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这首诗的意思,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过渡:读了这些句子你感觉华山怎么样啊?(指名回答:高)你从哪儿读出华山高的?
3.逐句指导朗读,感悟华山的“高”。
(1)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指名发言)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这间多媒体教室,高不高?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六七十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指名读,评价:“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我想,你的头脑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再指名读,评价: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评价:我想,这高高的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
师:大家一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儿读出了华山高?
(2)生读句子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远处的山,(师在黑板上画远山)师: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上台指)好,我就画在这儿。(师画好近处的高山)
① 指导读词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远远近近的山”)你来。(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刘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想读的一起来读吧。(齐读)
②指导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指名回答,感受华山的高。)
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华山比这些山都高?(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 师:哎呀。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谁再来读?(再指名读)
过渡:还从哪一句也读出了华山的高?
(3)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更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该画在哪儿呢?看看书上怎么说? (指名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边画边说:太阳离华山顶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一起说:山腰间。)
师:山腰间的位置就是---谁来指给我看。(学生指在山的中部)
师:同意吗?(师指在半山腰)这儿就是山腰间。
师边画上朵朵白云边说: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师: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吗?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同桌练习)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想读,你来读。(再指名读,师: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景色啊?)
师:好,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请坐。还有谁能这样读?你来试试看。(再指名读)
过渡:多美的华山,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会激动得赞叹。
4.再次感叹华山的高,理解“艰难”
(1)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得比刚才好。你来试试看。(指名读)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谁还想来再赞叹赞叹?(再指名读)
师:了不起,你把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谁还想读一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大声赞叹。(齐读)
(2)理解:艰难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华山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华山不仅很高,而且山路又陡又窄,可难爬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山的高和险。(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词?一起告诉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艰难并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谁能读好?自己先读读试试看。(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指名读,评价: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师:你再来。(再指名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模样了。)
师:大家一起来爬爬华山,读。(齐读)
过渡: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想不想欣赏欣赏?
5.欣赏美景,朗读背诵
华山的诗句篇七
《咏华山》
课题:25咏华山
总课时:3课时 本课时:第1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学习本课的18个生字,朗读课文。
(2)能正确认读各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初读,体会华山的高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记住生字的形。
对策:利用生字卡片进行认读,并借助以前的知识进行记忆。
难点: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对策:先对课文中的长句进行练读,读通、读顺之后在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
修改:(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1、板书: 华(huà)山,领读“华”,第四声。
2、简单介绍华山:在陕西省的东部,华阴县城南,远远望去,它的样子好象花,所以叫华山„„
修改:(出示华山风景图)指导看图。
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图意。
3、板书:咏(yǒng )(拼读)
4、齐读课题
“咏”有两个意思:(1)声调抑扬的念(2)用诗词等来抒写。咏华山的“咏”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是什么意思呢?
修改:“咏”是赞美的意思。“咏华山”就是赞美华山。
过渡:那这篇课文赞美华山什么呢?
二、初读指导
过渡:谁咏华山?为什么要咏华山?他是怎样咏华山的?请听老师朗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
2、提问:谁咏华山?(寇准)为什么要咏华山?(华山高)他是怎样咏华山的?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寇准的这首诗的题目叫《登华山》]
3、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1)全文一共有4个自然段,《登华山》在文章中排成两行的,但它属于第二自然段的一部分,所以不另外计算自然段。出示:
huà sîngdài suì yǚ jí chēngzàn jiān
华 山 宋 代 七 岁 山 于 齐 称 赞 间
yán jiān nán dǐng yín song kîu zhǔn jīn
沿 着 艰 难 山 顶 吟 诵 寇 准 情 不 自 禁
(3)各自拼读,找出平翘舌音和前鼻音的字。
平舌音的字:岁 诵 赞 宋
前鼻音的字:赞 沿 难 禁 吟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5)理解词语的意思。
(6)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形状。
①让学生自由交流,然后老师小结:
修改: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熟字换部件法记:“花”去掉草字头,在下面加上一个“十”字底,就是华山的“华”;“你”去掉单人旁,加上禾字旁,就是“称”;“多”去掉上面的“夕” 加上一个“山”,就是“岁”
加一加:“门”加“日”是“间”;“文”加撇与竖是“齐”
去部件法记“写”去掉上面的秃宝盖是“与”。
②学生各自进行记忆。
4、朗读课文。
(1)出示课文中的长句,提示停顿,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将它们读通顺、流利。
(2)指名分小节进行朗读课文,朗读时出现问题,在读完一小节之后进行纠正。 修改:片断训练。
给括号中的拼音加调号。
华( hua )山 中华( hua )
好( hao )听 好( hao )学
只( zhi )有 一只( zhi )
三、作业
1、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2、练读课文,将句子读通顺,将课文读流利。
板书 25 咏 华 山 (寇准)
│
华山的高
修改: 25 咏 华 山
登 ——→ 咏 ——→ 赞 ——→ 点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课题:25咏华山 总课时:3课时 本课时:第2教时
主备人:龚雪红 授课人:沈敏娅 授课时间:2010年6 月 10 日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1)巩固字、词,学习课文。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华山的高大,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
对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从反复练读中理解课文。
难点:对课文中的诗句的理解。
对策:图文结合;诗句、课文结合起来进行理解。
[教学准备]课文的插图 生字卡片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括号中的拼音加调号。
华( hua )山 中华( hua )
好( hao )听 好( hao )学
只( zhi )有 一只( zhi )
2、出示生字卡片进行拼读,巩固生字的字形。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修改:出示图一,指导看图,要求学生用“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的句式说出图意。课文里是怎么写的呢?
(1)出示图1,引导学生讲清图中的时间、人物、事情。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①学生仔细看图。
②指名逐一进行回答。(古时候 小孩儿和先生 登华山)
③将几个问题连起来进行回答。
(2)我们去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先生去登华山。 (练读,体会写法)
(3)小结:这一小节用一句话向我们叙述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以及起因。
2、学习第二自然段。
修改:华山那么高,他们是怎么登上山顶的呢?自读课文第二段,能找到有关句子吗?
学生按要求自读第二段。
学生装交流,读读有关句子。
a、读句子,理解“艰难”的意思。
b、读句子,“艰难”读重音。
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指导学生看图理解。
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修改:下面两句是他们爬上华山后的感叹。提问:这两句都用了什么标点符号?从这两个感叹号可以想象出他们的惊讶程度。自由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a、朗读,体会两个感叹号的作用。(感叹号表达强烈的感情。“啊!华山真高哇!”应当读出惊叹的语气。)
④画出写华山高的句子。
学生交流后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a、这里分别写了什么?(蓝天 山 太阳 白云)
b、引导学生读句子,然后画简笔画。(突出蓝天 山 太阳 白云这几样东西,特别注意它们的位置)
修改:在山下看,白云高不可及,现在却在山腰间,如果你就是图上的孩子,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释词“情不自禁”。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版权所有 网站地址:南京市湖南路1号B座808室
华山的诗句篇八
《咏华山》
咏华山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古诗; 2 学会12个生字,理解本课生词;
3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鼓励学生努力学好语文,用好语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华山)、小黑板、录音
一、 谈话导入:
1、 谈话:
小朋友看过动画片《宝莲灯》吗?
小沉香劈开大山,救出了自己的妈妈,还记得这座大山叫什么吗?
板:华山
2、 说一说华山的特点:(高)
板:(简笔画)
二、 初读课文:
1、 自由轻声:
要求:1)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2)读通每句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3)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 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登华山 山路远 远近 近山 腰间
艰难 情不自禁 吟诵
3、 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4、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爬一次华山,看看到底有多高
三、 精读全文
(一) 第一自然段:
出示图一:
1、 什么时间,谁去干什么?
2、 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3、 师引说: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二) 第二自然段:
1、 老师有首诗就是介绍了华山
出示:
只有天在上,
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
回首白云低。
自由读,指读,齐读
2、 师边画边述:
1)小孩儿跟先生就是沿着这条山路爬上山顶的。
2)爬这样的山路感觉怎么样?
①理解:“艰难”
指名读,读出“山高路险”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3、 为什么爬华山如此艰难?(高)
4、 华山到底怎么个高法?
带着问题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有关句子
5、 出示图二:
让我们一起跟他们到华山顶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
6、 学习第四、五句
1)指名读
2)说一说句子意思
3)动手比划一下“山腰间”
4)与小朋友一起将句子用间笔画来体现
5)讨论:
①白云不是在天上,这儿为什么写在山腰间? ②白云画在山的什么位置?
7、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会用一句什么话来评价华山? “啊,华山真高哇!”
指名读,齐读
8、 如果你在华山顶上,你想说什么?做什么?
9、 小朋友们都忍不住了,这就叫“情不自禁”
出示“情不自禁”,指名读
10、 这个小孩儿跟你们一样也情不自禁了,吟诵起了一首小诗
板:(完整课题)咏
读题
这首诗的意思就蕴藏在课文中,你能找到吗?
11、 交流
1)出示相应的两句句子
2)师读诗,生接句
3)指名读诗
4)点拨
举头——抬头回首——回头
5)要求给诗句配上动作读一读,背一背
(三) 第三自然段:
1、 这首诗吟诵得怎么样?听后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2、 这个老先生的反应跟大家一样
边读边配动作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 第四自然段:
1、 这个小孩儿真不简单,谁来介绍一下他是谁?
2、 为什么要用“才”七岁,(年纪小)
3、 这样的好诗竟然是一个刚7岁的寇准吟诵的
你知道他怎么吟诵出来的吗?
(认真学习语文)
4、 小朋友们想向寇准学些什么?
5、 师小结:
寇准能吟诵出这样的好诗,全是他平时认真学习语文的结果,我们班小朋友也应向寇准那样从小学好语文,长大后用好语文。
四、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让我们跟小孩儿和先生再去华山看一看
22咏华山
只有天在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
更无山与齐。的山都在华山脚下。
举头红日近,太阳显得那么近,山
回首白云低。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五、 学习生字
1、 认读生字、正音、质疑
2、 给生字找朋友
3、 分析字形
沿:右半部分,上边是“”,不是“几”
近:先写“斤”,再写“辶”,第二笔是竖撇
与:熟字去偏旁记忆,“写”去掉“冖”
齐:撇捺要伸展
4、 描红、临写
六、 课外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
《咏华山》是“文藏诗”的一篇课文,也就是把一首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中,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启发。
1、围绕诗展开讨论.学习。
古诗是全文内容所在,先出示古诗设疑,围绕古诗学习课文,展开讨论。
2、借助文来解诗。
诗句蕴藏的意境就在文中,通过阅读课文绘制简笔画,简明.形象化古诗。
华山的诗句篇九
《咏华山》
25.咏华山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中第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竖起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
(2)复习读词
师:小寇准登的是华山,我们就登词语山,有信心登上去吗?那我们就开小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吧!
课件出示:宋代 七岁 寇准 沿着 艰难 山顶 吟诵 称赞 情不自禁 (开火车认读)
师:孙老师建议,女生读一个,男生读一个,我们一起登上山去。(男女生合作读)
2..检查读文
师:词语读得这么棒,课文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读得正确又流利。)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一个小孩,名字叫---寇准!(生齐答)有一次,他和先生一起去登---华山。(师在黑板上画一座山)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在山顶小寇准还情不自禁地写了下了一首诗呢!知道他写了一首什么诗吗?
二、以诗引文,借文悟诗
1.出示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师:这首诗你们会读吗?谁来读?你来读。(指名读诗)
师:字字正确,句句连贯,读得好!还有谁再来读?(再指名读诗) 师:正确、熟练还很有节奏呢!还想读吗?
师:好,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吧!(学生齐读)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华山的“高”
师:这首诗你们读了这么多遍,都读懂了吗?那谁来说说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自由质疑,教师注意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
师:其实这首诗的意思就藏在我们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下面请就请大家打开书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一找吧!还可以用笔划下来。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划句子。(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2)全班交流找到的句子。
师:小朋友们,这首诗的意思找到了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谁找到了?来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指名读句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的意思谁找到了?请你来读读。
师:嗯,不错,都找准了!
(3)课件出示:啊!华山真高啊!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同学们看,课文中主要就是这些句子告诉我们这首诗的意思,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过渡:读了这些句子你感觉华山怎么样啊?(指名回答:高)你从哪儿读出华山高的?
3.逐句指导朗读,感悟华山的“高”。
(1)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啊!华山真高啊!
师:华山有多高呢?有谁知道?(指名发言)老师告诉你们,华山有两千两百多米高。小朋友们,抬头看看这间教室,高不高?华山比它高多了,大约有一百六七十座这样的教室那么高,你们说,华山高不高?
师:谁来读读华山的高?(指名读,评价:“真高”这两个字读得好。我想,你的头脑中一定出现了这高高的华山,是吗?)
师:一边读,一边想画面,这是非常好的读书习惯。我们每个小朋友都要这样读书。谁也能这样读?(再指名读,评价:嗯,你让我看到了高高的华山。)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评价:我想,这高高的华山肯定是出现在你的眼前了,对吗?)
师:大家一起读。(齐读)
过渡:你还从哪儿读出了华山高?
(2)生读句子相机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师:这景色很美,我想来画一画这远远近近的山,我先来画远处的山,(师在黑板上画远山)师:那么近处的山该画在那里呢?谁来指给老师看?(学生上台指)好,我就画在这儿。(师画好近处的高山)
① 指导读词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些山,有远也有近,有高也有低,一座连着一座,可真多啊。谁能读好这个词?(出示词卡“远远近近的山”)你来。(指名读,相机指导读好:这么多的山,这么快能把它看完吗?这样,孙老师来读给你听。你的眼前,你的头脑里,就在想,啊,这么多的山。听!师范读:“远-远-近-近的山”有没有看到这些山啊?你再来试试看。)
师:嗯,头脑中出现这些山了。谁还想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山,越来越多了。谁,还能读?想读的一起来读吧。(齐读)
②指导读句子
师:读到这儿我有个问题,(指着黑板上远处的山)这些山原本也很高,可为什么到了这儿就变得矮小了呢?谁知道?(指名回答,感受华山的高。)
师:对,“都在自己的脚下”就是说,这些山都没有华山高,华山是最高的,除了蓝天高高在上。谁能用朗读告诉大家,华山比这些山都高?(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就站在高高的华山顶上。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
师:哎呀。这些山,不但多,还很美呢!谁再来读?(再指名读)
过渡:还从哪一句也读出了华山的高?
(3)生读句子相机出示: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师:这景色更美了。我也想来画一画。太阳该画在哪儿呢?看看书上怎么说? (指名生读:“太阳显得那么近”)
师边画边说:太阳离华山顶太近了,好像一伸手就能摸到似的。
师:我还想画白云。白云该画在哪儿?(一起说:山腰间。)
师:山腰间的位置就是---谁来指给我看。(学生指在山的中部) 师:同意吗?(师指在半山腰)这儿就是山腰间。
师边画上朵朵白云边说:这儿一朵,那儿一朵,这就叫朵朵白云。你们看,华山都已经在白云的上面了。它真是--太高了!
师: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吗?同桌之间先练习练习。(同桌练习) 师:谁来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眼前仿佛就出现了高高的华山,红红的太阳。还有谁想读,你来读。(再指名读,师:我想问问你,你在读的时候,眼前仿佛看到什么景色啊?)
师:好,你已经会边读边想画面了!请坐。还有谁能这样读?你来试试看。(再指名读)
过渡:多美的华山,多高的华山啊!难怪小寇准会激动得赞叹。
4.再次感叹华山的高,理解“艰难”
(1)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师:谁再来读读这句话?要读得比刚才好。你来试试看。(指名读)
师:听出来了,你比刚才更激动了,谁还想来再赞叹赞叹?(再指名读) 师:了不起,你把两个感叹号表达的感情也读出来了,谁还想读一读?你来。(再指名读)
师:这就是发自心底的赞叹!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大声赞叹。(齐读)
(2)理解:艰难
师:这样高的华山,如果让你去爬,你会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
师出示华山图片: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华山不仅很高,而且山路又陡又窄,可难爬了。“自古华山一条路”,说的就是山的高和险。(出示句子: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这句话中就有个词,是说爬山不容易的,找找看,哪个
词?一起告诉我。(根据学生发言相机出示:艰难并指名读,齐读)
(3)指导读;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师:把这个词放到句子中谁能读好?自己先读读试试看。(自由练读)
师:谁先来读?(指名读,评价:两千多米的华山很不容易爬,能读得再“艰难”一些吗?)师:你再来。(再指名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你爬山时艰难的模样了。)
师:大家一起来爬爬华山,读。(齐读)
过渡:华山很高,也很难爬,但爬上山顶以后就能看到不一般的景色。书上有一副插图,画的就是刚才我们看到的景色。想不想欣赏欣赏?
5.欣赏美景,朗读背诵
师:请看图画。(投影出示)
师: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你觉得这景色怎么样啊?(很美)
师:那就请你再美美地读一读吧!(生读:啊!华山真高哇!远远近近的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的那么近,山腰间漂浮着朵朵白云。)谁还想读?(再指名读)
师:不看文字,只看图画,还能把这几句话说出来吗?(自由练,一起背诵。) 过渡:站在华山顶,看到了这激动人心的景色,此时,你最想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小寇准站在山顶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就情不自禁地吟诵了这首诗。
6.理解诗意, 读演内化
(1)出示诗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向云低。 师:请小朋友再来读读这首诗,想一想刚才不懂的地方现在都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指名刚才质疑的学生说说 对“与齐”“举头”“回首”的理解)
(2)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读懂诗的意思。现在我也想来吟诵吟诵这首诗,你们想听吗?那要听仔细了。(师配乐读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
我在吟诵的时候,就好像看到了这样高高的华山,同学们,你们也能像我一样,一边吟咏,一边想画面吗?自己练习练习。(自由练习)
上一篇:2015的最后留言
下一篇:周星驰电影的经典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