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一
《描写风景的古诗》

描写风景的古诗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春思——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春寂——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春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

春恨——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和月。

春归——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迟迟:缓慢。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样子。仓庚:莺。喈喈:鸟鸣声众而和。蘩:白蒿。祁祁:众多。

《诗经•小雅•出车》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变鸣禽:鸣叫的鸟换了种类。两句写冬去春来,鸟儿已经替换了。

南朝宋 谢灵运《登池上楼》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覆春洲:落满了春天的沙洲。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芳甸:郊野。

南朝梁 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洛城:洛阳城。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唐 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海曙:海上日出。梅柳渡江春:梅柳渡过江来,江南一片春色。淑气:春天的和暖气息。转绿苹浪:使水中苹草转绿。四句意谓:彩霞伴着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绿柳把春意带过了江面,黄鸟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阳光催绿了苹草。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

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

唐 杜甫《春运》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对雨》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腊日》

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

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唐 钱起《春郊》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伦《苏溪亭》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未匀:参差不齐。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别曲》

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时节的景色描写。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两句写白雪等不及春天到来,已穿树飞花装点早春之景。

唐 韩愈《春雪》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遥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点细芽,远看一片新绿,近看却似不见。绝胜;远远胜过。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韩愈《晚春》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唐 杜牧《怅诗》:“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一夜风:一夜春风。

唐 王涯《春游曲》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飒飒:风声。唐 李商隐《无题四首》

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唐 史青《应诏赋得除夜》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唐 丘为《题农父庐舍》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二
《描写景物的古诗》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认识的字】

闻 景 苔

【诗中名句】: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译文】

空寂的山谷中看不见人影,

却能听到人讲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反射入幽暗的深林,

斑斑驳驳的树影映在青苔上。

春 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认识的字】

眠 晓 啼

【诗中名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

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

醒来时只听见窗外一片鸟鸣啁啾。

回想起昨夜好像下过雨又刮过风,

庭院石阶上一定铺满缤纷的落花。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认识的字】

闲 静 涧

【诗中名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在我空闲的时候来到山里,正好碰上桂花凋落的时候。 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

月亮出来了,小鸟竟然被月光惊动,

时而发出的鸣叫在山涧中回响。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认识的字】

新 照 清

【诗中名句】: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

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洌,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认识的字】

鸠 斧 锄 巢

【诗中名句】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译文】

屋上有一只喜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的白色杏花。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认识它的旧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三
《随便说一两句关于院子的诗句》

黄色网站 a100831.yiyunnet.com lcplee

无论怎样说,有个小阳台,对于这时还正在孩提时代的咱们来说,是个好玩的中央,咱们能够无须象外人家的小伢,要扒正在巷子的地上或者许正在街道上打珠子,跳房屋。

站正在窗前,抬头望着楼下大厦围成的天井一样的,开拓商名之为花园的的阳台,突然,我想起我已经住过的老屋的那小院。起初,政法大停滞,经济大跃进。

容易的生活,狂风大作的时分多。

生活好了简单怀旧。随意说一两句对于于阳台的诗句,比方:庭院深深,院径廻曲,小园秋色,幽园闭苔,之类的诗情画意,我回忆的小阳台是相对于没部分。想起那阳台,总未免想眩耀一回,千万也由于那小阳台迎接了我多少十年,即便现正在寻小院也经是过来式了。如是有记。思维家突然悟出而有文字是思维高深的体现。鲁迅时常有突然悟出的大作。比方。最触目惊心的是有人来抄过街坊的家,把那家的老婆婆头发剪稀烂。

小阳台是失踪了。居民车间发动自己抓老鼠,打苍蝇。说起某个小阳台,我也无为了忘记的留念,固然自己没有是官吏,记忆没有政体意思,现正在也没有兴旺,没有是精英,这里没有冒青烟。 就是那样一想。记忆也没有是想注明这里是我的发源之地,但是由于住过,我现正在还活着,如是有所记忆。

想兴起,咱们和小孩儿正在一同渡过了许多寻常,却到老了都还忘记的吉时良宵夜。夏天繁华,各家都把竹床转椅搬到阳台里,小孩儿小孩消夏夜卧,仰看天街放牛郎鹊桥会织女星,戏说盘古

开天地,三皇五帝,佳人骗子,柴米油盐,瞎扯一些毫有意思的闲谈。

想兴起,咱们正在那小阳台过的生活也太过平淡,平淡得没有一件不值尤其能够载入青史的事情。那小院但是四面都墙的一度小天井。

我住过的老屋,是老武汉老朽正街一度叫愚庄里的中央,现在曾经早已从武汉市的地质图上失踪了,这里现正在是联接汉口熙熙打胎集家嘴和汉阳萋萋芳草晴川的晴川大桥的位址。

生涯就是历史。自己都做得很仔细的。要说回忆最深的事,是居民车间的老婆婆正在小阳台里召集巷子里各家各户休会搞保健,机构自己用硫黄、六六六粉一致薰沟(天上排污的沟),小半火,四处是呛人的药味,众人都跑到河边去。如是阳台里,除非共用的水车把和上水道,就是光光一片。我回忆中住过的阳台该当忘却,它没有诗意,没有借景以供移步观景漏窗,没有鸡栖其上的泥栅,那就是一块隙地罢了。

固然那回忆中的小阳台既陃又平淡,正在50,60时代,据我坐井观天,最少是正在我住的汉正街,这里很少房屋有小阳台的。阳台里独一的绿色,就是阳台是有一棵高没有过二楼窗户的小树,并且已没有忘记什么时分种的,什么时分又被挖走了。还忘记:那一年正在阳台里焚过说是封资修的书,开过斗五类成员的会,居委会的群众给说是咱们某个里分的地富反坏右的家眷讲过话。我突然悟出,那只没有过安分守己的有所遐想,想的是那些

曾经没有明晰的浅薄的鳞爪的记忆。

看着窗外的花园小院,有树,有曲径,人来人往,车来车往,融洽安祥,有空是该当多下楼去花园里走走。没有对于,有时各家的煤核儿,自天车,一些没有必的杂品也放正在阳台里。要是碰到卖国保健涯动来了,阳台里就又干腌臜净了。除非冬天或者许下雨天,黄昏各家都正在阳台里吃夜饭。忘记:有一年阳台里垒起了炉灶,大锅起火,一度巷子的人天天正在一块吃,没有要钱。咱们那老屋的小阳台是多少家租户共享的。咱们那小阳台容留了一些难忘的的大事。

想兴起,那老屋的阳台着实是太过粗陋,粗陋得太粗陋了。那阳台曾举行过数没有清的团聚。乡村大拆迁,众人大搬家,起初咱们也搬了家,起初那小阳台就再也没有去过,再起初那小阳台正在某个社会上找没有到了。众人这时保持无产阶层的人生观,没有兴小资咀嚼,都没有兴养花弄草。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四
《八年级下语文古诗词默写试题(附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古诗句默写检测

班别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名句识记(2*11=22)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 , ,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 。

6.山气日夕佳,

7.金樽清酒斗十千, 。

8.安得广厦千万间, 。

9.瀚海阑干百丈冰, 。

10.浩荡离愁白日斜, 。

二、理解背诵(2*39=78)

1.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2.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之精细,令人赞叹的两诗句是

3. 《相见欢》中描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的句子是

,。。

4. 《清平乐·村居》中最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是 , 。

5.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 。”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7.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

8.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 ”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9.《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 ,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

1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13.李白的《 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 。

14.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

1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 。

16.李白也有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是:“ , 。”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出自 (作者)的作品。

答案:

一、名句识记: (参考课文)

二、理解背诵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最喜小儿亡赖 溪头卧剥莲蓬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7、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五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

博物馆研究 2010年第3期(总第111期)  ·古代民居院落研究·  赵 琳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以木构建筑为主,它来探讨如下三方面的问题:一、唐宋民居院

从唐宋诗词看唐宋民居院落

相对于砖石建筑的弱点是不利于保存,因此目前保存下来的传统建筑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唐宋的很少。而与宫室和宗庙建筑相比,民居建筑则更加未能得到保存。因此要了解唐宋时期的民居,除了唐宋绘画和考古实物,兼以尚存明清民居为参照系数,剩下的唯一途径,就是要到古籍文献中去探寻踪迹了。

然而可以想见的是,古籍文献中的正史或官方史料,对于民居、尤其是本文将要探索的民居院落,是很少提及的。值得庆幸的是,唐宋时期的众多诗词作者,却以一个个普通的民居居住者和使用者的身份,对其包括院落在内的居住环境、生活空间以及居住感受,都进行了细致深入的描绘。因此唐宋诗词可以成为我们探索唐宋民居院落情况的珍贵资料。

本文所引用的唐宋诗词除非特别说明,都来自《古诗海》和《唐宋词鉴赏辞典》。还需要说明的是:一、本文所涉指的“民居”概念,是指除宫室、宗庙和贵族府邸、高层官邸以外的,自最基础最普遍的农家茅舍到中下层官员的住宅,或高层官员退隐后的乡间住宅。这方面的信息或者可以根据诗词内容本身判断,或者可以从书中对诗词的背景资料介绍中获取。二、关于“院落”,又有院、园、庭等多种叫法,对于这一民居中由建筑、墙(或篱)、门等元素合围起来的空间,本文就用“院落”一词进行指代。本文将通过对唐宋诗词中有关院落内容的梳理,

1

2

落的基本构成;二、唐宋居住者对院落的使用情况;三、院落在居住者心目中的地位。

一、院落的构成 (一)围合系统:

建筑理论家拉普卜特认为:“人类住宅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领域的界定。”“人们在大地上打下自己的木桩,围护出他们的一小片土地。无论它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也希望能让自己的领域突显出来。在其中,他感到安全和幸福。”可见圈定界域作为个人与家庭的安身之处是非常基本和重要的。唐宋时期的民居就是由建筑、围墙和大门围合起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其中院落可能处于房前屋后,也可能处于住宅中心,它的围合元素除建筑以外,主要包括门和围墙。

1、门

门是民居的起点,犹如戏剧的序幕和文章的开头。作为入口,它是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分界线上的重要结点。南宋叶绍翁在《游园不值》诗中说:“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柴扉”和“柴门”在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应是最普通的民居大门。诗人即便对于“柴扉”,也只是“小扣”;“久不开”,才遗憾离去,可见人们对于门这一结点是十分尊重的。北宋苏轼有《浣溪沙》词,描写他担任徐州地方长官时往东郊求雨,途中的农家姑娘们拥在院门边争看他的场景:“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排踏破蒨罗裙。”是一个非常热闹有趣的场景:

- 69 -

4

3

姑娘们囿于社会礼俗,不能象男人孩子那样自由自在地出来观看,于是纷纷拥在篱笆门边,相互推攘中把裙子都踩破了。由此可见,门在人的心理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暗示意义,它是内与外、私与公、行为的可与否之间的一个界定。

美国拉普卜特先生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十分强调人工建构物的暗示作用,他认为“环境线索为我们确定了情境和脉络,并有助于指导我们遵循预定的途径采取行为”。人在不同场合中会有不同的行为,而门就是一种对于行为的提示,表明情境的转换和场所的改变,人通过门从而进入自己家中,心理上会变得轻松。所以我们才会看到这样的词句:“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其中“金铺”原本为门上的铜铺首,这里指代门;这种装有铜铺首的大门,自然是比前面的农舍更为考究的住宅之门。从词中可以看出,关掩上门的院落,为居住者提供了一个十分安全自在的心理环境。

2、围墙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界墙者,人我公私之畛域,家之外廓是也。”围墙的存在,进一步带给居住者以领域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围墙可由多种材料构成。唐宋时期的农家院落通常是由篱笆围合,因此“篱”字在诗词中经常出现:“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

7

落尽槿花稀。”“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

8

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而北宋秦观在《行香子》中写道:“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这里“篱”字虽未明确出现,但由词意仍可判断其“围墙”即是通透的篱笆墙。相对于篱笆,砖石的院墙具有更强的私密性。“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

9

卷。”这类民居一般是更有财力或社会地位

- 70 -

6

5

更高一些的人家的居所;其规模大小不等,

往往以院落为单位,四周围以建筑,每一个院落为一进,层层铺开。“庭院深深深几许”10

,这类院落的封闭性更强一些。

另一方面,虽然围墙最原初和基本的功能是起边界、屏障作用,但居住者随后往往将其功能扩展到了环境美化方面。如“野人篱落豆花初”,篱边种豆,有豆可收获,篱墙又得到美化,农家此举可谓一举两得。“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这种白色的院墙如同白色的宣纸,院中的其他事物映衬在上面,能产生造景的效果。唐宋许多民居采用这种粉白的院墙。不少人家在院中靠墙栽竹种花,其效果宛如国画小品;而即便不如此,日光月影在院落内的丰富投射,也能使墙上常常布满花影树影,如同南宋周密《疏影·梅影》词中所写:“素壁秋屏,招得芳魂,仿佛玉容明灭。”词中梅花投影在素净的粉墙上,产生了美妙迷离的光影效果。

除了单纯的院墙以外,在比较大型的民居院落,还常常在前后建筑之间,沿着院墙筑成廊的形态,起遮阳、避雨、交通之用。许多廊在面对院落的一侧设有低矮阑干,考究一点的还在阑干里边装设长椅及靠背供人倚坐。这种廊的形态介于建筑之封闭和院落之明敞之间,丰富了这一方小天地的空间层次,成为居住者很喜欢逡巡的一个场所,他们常在这里散步、消闲、沉思或赏景。在唐宋诗词中,“廊”和“阑干”的出现是大量的,如:“密锁重关掩绿苔,廊深阁迥此

1314

徘徊。”“尽日阑干倚遍,昼长人静。”“栏

15

外扑来罗扇小,谁在风廊笑语。”而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的《海棠》诗了:“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当然在园林式住宅中,廊已不仅仅靠墙而建,而是更自由地布局。 (二)院内铺筑与设施:

12

11

1、路

不论大小院落,其中必有道路。它可称为院落之脉络。不同的院落道路布置往往不同,或多或少,或曲或直,或整饬或自然。

道路的基本功能是交通和导向。唐代贾岛去拜访隐居的朋友李凝时有“草径”导向:“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李白则在终南山与朋友至山家畅饮,院内有竹径导向:“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院路不光具有实用功能,还具有审美意向,这在唐宋诗词中有大量体现。当时的人们常常在院路两旁设置花圃,栽草种花,起到院落的美化作用。唐代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草堂时,有一天外出散步,见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景色;这个花满蹊径的院落,莺歌蝶舞,美不胜收。在唐宋院落中,道路常常成为院落中不可或缺的一景,在意境营造和审美体验上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诗词很多:“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春风只在园西畔,……香径落红吹已断。如同北宋晏殊在《浣溪沙》词中所描写的活动与感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院中道路往往成为居住者散步徘徊、体察自然和思索沉吟的绝佳之地。

2、井、水池

“井”在唐宋诗词中反复被提到,可见当时院落普遍有井。根据中国传统的五行相生说法——“金生水”,唐宋诗词中提到井时往往以“金井”一词出现。当时人们喜在井边种植梧桐,因此“井”与“梧桐”又总是两两出现,如“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2223“月照古桐金井。深院闭,小庭空”;“槛

24

菊萧疏,井梧零乱”;“枕簟凉生。井桐一

25

叶做秋声”等。

2120

19

18

17

16

水池在民居院落中可能不是家家都有。但根据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中所记:“高室芳树,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北魏尚且如此,比北魏更为富庶的唐宋时期,至少城市中的民居院落,或较有经济实力的人家院落普遍拥有水池是可以想象的。所以有关“池”的诗句很多,如“秋“晴雪小园春未到,池边馆池亭荷叶歇”,

梅自早”等。中国民居多为木构建筑,院中设池有助于防火;水中倒影还能扩大庭院的视觉空间,并且增加美感,如“浮萍破处,帘花檐影颠倒”,通过水面,院落景观得到进一步丰富。池上可种荷、池内可养鱼,使院落平添生趣。一些院落中设大水缸蓄水,既可防火,又可作为“盆池”种花——“盆池小,新荷蔽。”唐代韩愈还专门赋诗《盆池》:“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且待夜深乘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以小池见大天地大宇宙,这是中国古人的传统。

3、农家的猪棚鸡舍

在农家院落中,往往饲养畜禽,因此普遍布置有简易的猪棚与鸡舍,这在唐宋诗词中有不少描写;有的是明写:“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

30

家家扶得醉人归。”有的虽未明写,但是可以想象其存在:“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

31

自北。”“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

32

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4、秋千 “秋千”一词在宋代诗词中反复出现,说明它在宋代应当是民居院落中的普遍设

33

施,如“黄昏疏雨湿秋千”,“人去秋千闲

34

挂月”等。秋千主要是女性娱乐玩耍用的设施;宋代李清照的《点绛唇》就描绘了一位院中荡秋千的少女,十分细腻传神:“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不光有

- 71 -

29

28

27

26

身份的人家院落中设有秋千,就算在普通的农家院落,也不乏秋千的身影,北宋王禹偁《寒食》诗中有这样的描写:“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

从唐宋诗词可以看出,唐宋民居中已经出现了园林式建筑,在这样的院落中,道路可能布置得更多更自由,池水开凿得更宽广自然,有造山,有亭台水榭等,因此在诗词中也见到了“亭”、“轩”、“桥”、“石”等字眼,但总体而言它们的出现不如“井”、“秋千”等词为多,可见这些是当时更为基础或广泛的院落设施。 (三)院落的小生境:

有关风水的明代《阳宅十书》中说:“凡宅不居草木不生处”,“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这一理念实际上是中国古人根据长期的居住经验积累得来的,正如蔡达峰先生所说:“择居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所得到的关于居处各因素作用的感性认识。”唐宋诗词中所描写的唐宋院落,也无不是花草葳蕤、树木繁茂。而有树有草有花的环境,又使院落吸引来各种鸟雀、小动物和昆虫,形成了一个自然而宜人的小生境。

1、院落中的植物 (1)果蔬

首先,许多农家院落原本就会负担起一部分果蔬生产的任务。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场圃”二字,“场”为可晾晒谷物的空地,“圃”则很可能是菜圃。也有在院落中种植药草的:“绕

37

舍惟藤架,侵阶是药畦。”种植果树的院落十分普遍:“鹧鸪惊鸣绕篱落,桔柚垂芳照

38

窗户。”苏轼专门作有《浣溪沙·咏橘》一词:“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除了农家以外,院落对于避世的隐士或落难的文人来说,也具有辅助生计的现实意

- 72 -

36

35

义。早在东晋的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中,就写着:“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而唐代杜甫居住在成都的草堂时,其南邻是一位隐士,杜甫对他家有这样的描写:“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39

晚年隐居庐山的北宋周敦颐也有诗云:“窗前即畴圃,圃外桑麻林。芋蔬可卒岁,绢布足衣衾。”可见对于个性的独立与尊严的保持,院落园田也贡献着自身的一份功劳。 (2)花木

拉普卜特先生在《建成环境的意义——非言语表达方法》中说:“如果考虑种植,根据花园中不同的植物配置很容易识别特定的种族群体,这一事实足以暗示文化的变唐宋民居院落中的种植,异性。”的确如此,一方面反映出中国的地理、气候条件和植物品种等客观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此基础上,受特定文化心理的影响,人们对院落花木的栽种是有选择的,对某些植物有着特别的偏好。

首先,松、竹、梅、兰、菊是中国人十

分喜爱的五种植物。从唐宋诗词可知,当时民居院落里常见它们的身影:“松拂疏窗竹

4243

映兰”;“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一

44

丛萱草,数竿修竹,几叶芭蕉”。关于梅花的诗词更多,有许多专门描写梅花的作品,如北宋林逋《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南宋郑域的《昭君怨·梅花》词:“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其他还有南宋姜夔的《疏影》、《暗香》,南宋周密的《疏影·梅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除了松竹梅兰菊和前文所述井边梧桐,芭蕉也是唐宋人钟爱的院落植物,在诗

41

40

词中被反复吟咏,如“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45

还有一些专门为芭蕉所赋的词作,如南宋张镃《菩萨蛮·芭蕉》词。唐宋人对芭蕉和梧桐一样,有着特别的审美体会:如“更闻

46

帘外雨潇潇,滴芭蕉”与“梧桐更兼细雨,

47

到黄昏点点滴滴”,所反映的意趣就是类似的。

此外,唐宋院落中还广泛种植其他植物,常见的树种还有槐、柳、杉等,花卉则更多:如“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庭下丁香千结”;“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等,不胜枚举。还有专门为海棠、蔷薇等赋诗的,如宋代李清照《如梦令》咏海棠和周邦彦的《六丑·蔷薇谢后作》。这些都反应了当时的院居者对花卉和自然美的敏感性。

2、院落中的动物

院落中的动物包括人工畜养的动物,和自然界的野生动物。在农家院落中除了猪、牛、鸡、犬以外,也养蚕,如唐代李郢《春日题山家》:“漠漠蚕生纸,涓涓水弄苔。丁香正堪结,留步小庭隈。”描绘了春日一个宜人的农家院落,蚕蛾正在纸上产卵的景象。

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燕子这种亲近人类的禽鸟,常常将巢筑在住宅建筑的房梁中间,与人的生活关系极其密切,所以在唐宋诗词中有大量对于燕子的描写,如“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南宋史达祖专门作有《双双燕·咏燕》词:“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把一对燕子在房屋和院落中穿梭忙活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细致。

院落中的花草树木不光能起绿化、遮

52

50

51

49

48

荫、清洁空气和美化作用,它们还能吸引许多野生动物逡巡前来,为住宅主人营造出一个十分自然动人的小生境:在树间、廊前,鸟雀们自在忙碌:“蒲萄架上春藤秀。曲角栏干群雀斗。”“水满池塘花满枝。乱香深里语黄鹂。”“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这里也是小昆虫的天堂:“寂寞闲庭户。粉蝶双双穿槛舞”;院中鸣蝉吵醒了午睡的主人:“绿槐千树西窗悄,厌厌昼眠惊起。”而在花荫下、墙角根,有蟋蟀等鸣虫在低唱:“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萤火虫也是院落里的常客:“月移花影西厢。数流萤过墙”;还有一些专门描写萤火虫的词作。

二、唐宋居住者如何利用院落 (一)院落对于室内活动的意义: 院落对于居室的功能,除了上文提到的交通、遮荫等,还有两项最为重要和基本的功能:采光和通风。唐宋时期民居建筑的门窗通常开在院落一侧,风与光线都通过户门和窗子进入室内;同时也使这里具有了纳景的功能。因此对于室内活动的人来说,靠近门窗之处是尤为重要和敏感的地带。白居易就这样讲过他居家时的方位爱好:“坐爱前檐前,卧爱北窗北。窗竹多好风,檐松有嘉色。”

1、户门与门帘

唐宋民居的正房中间一般为厅堂,其门

通常采取隔扇的形式,尤其在气候温暖的南方是这样。刘枫先生在《门当户对:中国建筑·门窗》中认为,隔扇作为厅堂的大门起

61

源于唐宋时期,于宋代尤盛,它可装可卸,十分方便。这个十分灵活的半开敞空间,是从最开放的院落到居住者最隐密的卧室之间的过渡。唐代储光羲的《新丰主人》诗中写:“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樽色泛南轩竹。”描绘的应该就是在一个敞开的厅堂里,宾主欢宴

- 73 -

60

59

5857

56

55

54

53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六
《古代诗歌的写景角度》

古代诗歌的写景角度分析

景物描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几乎翻遍每一首古代诗歌,我们都能看见它们的身影。所以在高中生的诗歌考试题目中,我们常常能见到如此一类的题目:①诗歌的××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简要分析。②诗歌的第×句写了什么景物,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其描写特点如何?③这首诗歌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④请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这首诗如何写×种景的。⑤本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手法上加以分析。⑥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⑦请简要分析本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在解答上述诗歌题目的时候,问到诗歌写了些什么景物,不少同学大多能答出来,只是有时概括的不完整,表述语言欠美丽;但一问到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写景主要用了什么手法(或从表现手法角度分析诗歌是如何写景的,是如何写×种景的),以及要求答出诗歌的写景角度是怎样的(或怎样变化的),不少同学就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或一答就错。

应对方法:要做此类题目,关键在于掌握写作时表现手法有哪些,常见的运用于如何写景方面的表现手法又有哪些。

归纳如下:

① 着眼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角度来写景。

如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第二联“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上句从视觉的角度写景,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下句从听觉角度,以细微的草声衬托出环境的宁静。这一联从视和听的角度将“西溪无相院”环境的清和静极佳的写了出来。

② 从空间(上下远近)角度写景。

如袁枚的《春日郊行》首联“二月郊行最有情,青山带雨画清明”从远景写起,写的是二月郊外出行时所见到的“清明”远景,远处的“青山带雨”好像是一幅有意要画出的清明美景;颈联下句“老牛牵犊学春耕”写的又是近景,将田园风光中那幅“老牛牵犊(小牛)”学着春天耕种的融融怡怡的甜美写了出来。诗歌用远近结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快、生机盎然的春日图画,也于诗歌的结尾“劳劳官走江城北,争怪长条日相迎”中将对宦游奔走的厌倦很好的表达了出来。作者于诗歌中流露了两种主要情感,一是对田园生活的爱,一是对宦游生活的倦。

③ 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方法去写景。

如李商隐的《微雨》“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问:这首诗是如何去写雨的?答:四句诗没一句写雨,却处处写雨。诗歌没有从正面去写雨,而是从侧面,运用了侧面描写去写雨。写了刚开始下雨的时候,雨是随着林霭一起飘落的;后来,到了晚上,雨又随着夜色侵入人家里,将它的凉意同夜的凉意一起带给了万千家;灯虽然离窗户很远,但因为天下了雨,人坐在灯边也感觉到了雨水带来的

冷意;空荡的庭院中雨水掉落下来的声音听起来是那么近,那么清晰。

④ 运用白描的手法写景。

如张养浩的《【中吕】朝天曲》“柳堤,竹溪,日影筛金翠”“看鸥鹭闲游戏。农夫渔翁,贪营活计”,运用的即是白描的手法写景,以简洁的景物刻画和堆叠,以及人物形象的简笔勾画,给读者描写了一幅闲适、悠远的乡村图画。表现了作者对山水隐逸生活的喜爱之情。

⑤ 运用虚实相生(结合)的手法写景。

如李商隐的《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诗歌运用虚写,从想象的角度,将雨想象成了白玉堂前飘浮下的帷幕,天空这张碧牙床上卷下的簟席,更把雨想象成了楚女(神女)沐浴后飘散下的长发。整首诗歌想象奇特而切合雨的特点,把一场普通的雨写得浪漫而美丽。这是一首运用虚写手法写景的好作品。当然在有些诗歌中的写景,有时是既有虚写,也有实写的,往往虚实结合运用,这一点要同学自己去判断,并能指出诗歌中哪些句子是虚写,哪些句子是实写,以及它们带来的好处。

⑥ 色彩烘托、对比、渲染的手法写景。

如杨万里的《过杨村》中间两联“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诗歌从绘色的角度,运用色彩的对比,描写了田园风光中的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为我们勾画了一幅优美、静谧、绚丽的田园风光,也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⑦ 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

如范仲淹的《御街行》中“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诗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动的是“坠叶”,静的是“明月”。其实就全词来看,该词就在这动静的结合写景里于秋夜的寒冷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

⑧ 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写景。

如左纬的《送别》“骑马出门三月暮,杨花无赖雪漫天”中写杨花飘飞的景色,就用了拟人、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自己的送别情极好地融入到了对杨花的描写中,说自己的别情就像那无赖的杨花一样充满了整个的天际。

古代诗歌的描写离不了景色,景色描写也往往在古代诗歌中很容易碰见,读懂了古代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在某种程度上同学们也就读懂了古代诗歌中的情感,因为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很多的情感古人也在诗歌中借用对景物的描写或直接或间接的表达了出来。希望同学们能对古代诗歌多读多归纳,于学习中不断感悟我国的古代诗歌。

鉴赏古典诗歌写景特色的五个角度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大家都知道,我国古典诗歌或借景抒情,或触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要想读懂一首古诗,关键是读懂其写景特色,写景特点能把握住,就能把握住一首诗歌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就可以析形象、品语言、赏技巧。我们平时做古典诗歌鉴赏题时,经常也见到这样一类问题:

(1)你认为这首词写景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请就其中一个方面作简析。

(2)这首诗在写景方面有哪些特点?

(3)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

(4)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5)这首诗是如何描写春色的?

(6)试从“静”“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以上问题问法不同,但无论开放还是限制都是要求对古典诗歌写景特色做赏析。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这句话也强调了写景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是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的感情。既然写景在创作时重要,那么在鉴赏时也很重要,究竟该如何去鉴赏诗歌的写景特色呢?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五个鉴赏的角度:

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

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

(1)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

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

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

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

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

古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

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

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

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

五、从修辞手角度赏析

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看到写景的诗句如果能从以上五个角度赏析,那么,一首诗就能读懂,读懂诗句不管从哪个角度发问,都可以自如地回答问题。

当然,欣赏诗歌写景的角度还有其它,无论从哪种角度入手,都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色,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字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七
《八年级下册古诗句默写检测题》

一、生字注音

烂熳( ) 绯( )红 油光可鉴( ) 芦荟( ) 不逊( ) 匿( )名 诘( )责 抑扬顿挫( ) 深恶( )痛疾 磨磨蹭蹭( ) 迢迢( ) 文绉绉( )

宽恕( ) 庶( ) 黝黑( ) 禁锢( ) 侏儒( ) 尴尬( )

炽热( ) 粗制滥( )造 藏污纳垢( ) 正襟( )危坐 颔( )首低眉 黯( )然失色 广袤( ) 无垠( ) 髭( ) 鬈( ) 锃( ) 滞( )留 酒肆( ) 搓捻( ) 繁衍( ) 迁徙( ) 觅食( ) 郁郁寡( )欢 花团锦簇( ) 小憩( ) 冥( )思遐想 奁( ) 朔( )方 胭脂( ) 褪( )尽 粘( )连 凛冽( ) 灼灼( ) 慷慨( ) 伫立( ) 睥睨( ) 污秽( ) 咆哮( ) 鞺鞺鞳鞳( ) 迸( )射 播弄( ) 虐待( ) 雷霆( ) 鞭挞( ) 踌躇( ) 祈祷( ) 彷徨( )

罪孽( ) 霁( ) 眷( )念 荷戟( ) 稽( )首 旸( )谷 一撮( ) 翡翠( ) 蜿蜒( ) 胆怯( ) 执拗( ) 馈赠( ) 真谛( ) 璀璨( ) 镶嵌( )

酷肖( ) 长吁( )短叹 千山万壑( ) 心扉( ) 憔( )悴( ) 馈( )赠

蓬蒿( ) 咫( )尺 美味佳肴( ) 萧瑟( ) 和煦( ) 干涸( ) 吞噬( ) 裸露 ( ) 媲( )美 挑衅( ) 相形见绌( ) 缄( )默 窥探( ) 凋( )零 哂( )笑

香蒲( ) 啮( )齿类 狩( )猎 牟( )取 蹲( )踞( ) 酬和( ) 即物起兴( ) 譬( )喻 熹( )微 淳( )朴 龙吟凤哕( ) 呈贡( ) 咂( )摸 门楣( ) 苋( )菜 囊( )萤映雪 车胤 ) 籍( )贯 腌( ) 喧嚣( ) 招徕( )

铁铉( ) 铂( ) 荸( )荠( ) 马趴( ) 合辙( )押韵 囿( )于 饽饽( ) 秫( )秸( )杆 钹( ) 家醅( ) 如法炮( )制 挑剔( ) 枸杞( ) 薏( )米仁 橄榄( ) 蔫( ) 怵( ) 抠( ) 缥( )碧 轩( )邈( ) 嘤嘤( )

鸢( )飞戾( )天 横柯上蔽( ) 疏( )条交映 短褐( )穿结 箪( )瓢屡空 晏( )如 衔( )觞( )赋诗 硕( )师 叱( )咄( ) 俟( ) 负箧( )曳( )屣( ) 皲( )裂 衾( ) 珮( )环 篁( )竹

坻( í) 清冽( ) 蒙络摇缀( ) 参( )差( )披拂( ) 斗( )折蛇行 犬牙差( )互 浩浩汤汤( ) 霏霏( ) 悄( )怆( )幽邃( ) 山岳潜( )行 隐曜( ) 樯( )倾楫( )摧

忧谗( )畏讥 琅( )琊( ) 暝( )

繁阴( )弈( ) 觥( 筹交错 阴翳( ) 浅鬣( ) 红装而蹇( 者 汗流浃( )背 曝( )沙之鸟 呷( 浪之鳞 二《综合性学习》

(一).《献给母亲的歌》

1.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名人名言,并写出作者或出处。

2. 请写出2则有关母爱的俗语。

3. 写出有关母爱的古诗。

4. 请写出冰心的《繁星•春水》中有关母爱的诗句

(二).《寻觅春天的踪迹》

1. 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的6个节气,并解释“惊蛰”的含义。

惊蛰:

2. 请写出两个有关春天的农谚。

3. 请写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三)《中国传统节日》(以农历时间为准)

• 春节( 月 日) • 元宵节( 月 日)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 月初七) • 中元节( 月 日) • 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 月 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 腊八节(腊月初八) •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 (四)《科海泛舟》

阅读下面材料后请写出你的观点,要求言之有理。

1.现代科技正在飞速的发展之中,人类用科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登上月球,克隆羊,信息时代,人类总是在不断尝试着新的东西。

2. 如今,越来越多的环保技术已经运用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当人类变得理性时,技术之剑所开辟的将是一条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新技术使今天的冰箱比20年前节电70%,使汽车耗油量比100年前降低了80%以上,而尾气中的有害物质不到100年前的1%。奥斯陆机场就有着巧妙的采光设计,通过自然采光大量节省了电能。当今,新型能源也在造福着人类,如:风能、太阳能、核能、沼气等等。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要人类加以合理利用必然会惠及后代!

3.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不断深入,有关克隆的话题不断升温,还出现了相关的影片如《侏罗纪公元》、《勇闯克隆岛》等。

我的观点:

四.《到民间采风去》

1.请写出你搜集的也是你最喜欢的民间谚语2则。

2.请在课文《吆喝》、《俗世奇人》中找出带有地方特色的语言,并说一说写作中使用方言的好处。 北京方言:

天津方言:

1

好 处:

五.《古诗苑漫步》 分门别类辑古诗

要求:1.本学期我们共积累了20首古代诗词曲,请按照下面条目编辑整理诗句。

2.除以下条目外,也可根据自己独特的角度再加条目。(各两句) (一)写景 1.春:

2.夏:

3.秋:

4.冬:

(二)送别

(三)爱国

(四)高尚的理想、远大的抱负

(五)哲理

(六)寓情与景

六.《背起行囊走四方》

根据下面对联猜我国的名胜古迹。

1、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何如

2、十年幕府悲秦泪 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 一卷唐诗补蜀风 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3、爱国尽忠,武穆英灵长在奇祸陷风波,南宋山河才半壁 旧容新貌,西湖美景增辉精忠贯日月,西湖俎豆足千秋

4、甲兵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 忧乐观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5、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

6、心悬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连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躬 三、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1、《与朱元思书》文中总说的句子是: ;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 。写出富春山全貌的句子是:

2、《五柳先生传》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与其相呼应的是

2

“赞语”中 ,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归纳出五柳先生生活状况的句子是: 。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 3、《马说》(韩愈)一文中的主旨句是: ;描写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写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或怀才不遇的人时常感叹的句子)是: ;能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有: 。食马者的愚蠢无知的表现:

4、《岳阳楼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及滕子京政绩的背景是: 。; 具体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句是: ;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句是: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 ; 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 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句

5《醉翁亭记》文中描写早晚四时的句子。 早: 晚:

春: 夏: 秋: 冬: ;

奠定全文抒情基调、贯穿全文主线的千古名句(破题句)是:

美国攻打伊拉克是别有用心,用《醉翁亭记》中的一句话概括就是: 主旨句是: ;

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6(1)、《酬天乐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一诗中,包含诗人无限心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诗中运用典故的诗句是:

“ 。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6(2)、《赤壁》作者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议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6(3)、《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

6(4)、《水调歌头》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词中乐观旷达、与亲人共勉的名句是( )。直接写明月的诗句是: ”;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是:“ ”。“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指: ”和 ;写出词人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 6(5)、《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以动写静、暗示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 ),这也是本文的主旨句。 7(1)、《饮酒》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原因是( )。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此句被王国维誉为“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

7(2)、《行路难》中表现诗人内心愁苦、无所适从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欲行无路,心绪茫然的句子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暗用典故的诗句是: 。表现诗人不怕困难,充满信心,有远大抱负和坚定信念的名句是:: 7(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博大宽广胸襟的诗句是:( )。

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诗:( )2002年我国人均住房面积已超过20平方米,如果杜甫再生,就不必感叹:( ) 7(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7(5)、《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表现老一辈革命家鞠躬尽瘁,甘愿牺牲自己,培植新生力量的高尚品质的诗句是:( ) 课外古诗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课外古诗2 —《无题》(李商隐)

课外古诗3 。 —《赠从弟》(刘桢) 课外古诗4 。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课外古诗5 —《登飞来峰》(王安石) 课外古诗6 。” ——《相见欢》(李煜) 课外古诗7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八年级下册古诗句默写检测题(一)

一、名句识记

1. ,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 。 3. ,零丁洋里叹零丁。 4. , ,此事古难全。

5.伤心秦汉经行处, 。 6.山气日夕佳, 。 二、理解背诵

1. 《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 。

2.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体现诗人观察景物的句子 3. 《相见欢》中描写庭院中的清幽景色的句子

是 , 。 。

4. 《清平乐·村居》中最最能表现童真童趣的句子是 , 。 5.咏雪,古今多少人,惟唐代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写得最绝:“ , 。”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 7.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

8.赠别诗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占有相当的比率。不少诗句至今仍被人们广为传诵。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通过“ , ”来表达对友人的深挚感情;王勃更是乐观,他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用“ , ”寄语远方朋友。 9.《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 。

10.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

是: , ,此事古难全。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 。

11.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 ,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1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表明,他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 , 。

13.李白的《 行路难(其一)》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 , 。 14.李商隐的《无题》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

3

15.〈〈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且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 。 16.李白也有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在《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是:“ , 。”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出自 (作者)的作品。

八年级下册古诗句默写检测题(二)

1 山水之乐, 。 2 怀旧空吟闻笛赋, 。 3 登斯楼也, , , ,感极而悲者矣。

4 不戚戚于贫贱, 。 5 ,干戈寥落四周星。 6 越明年,政通人和, 。 7 居庙堂之高则忧民; 。 8 醉能同其乐, ,太守也。 9 今日听君歌一曲, 。 10 东风不与周郎便, 。 11 金樽清酒斗十千, 12 , ,山河表里潼关路。13 ,将登太行雪满山 14 八月秋高风怒号, 。15 ,松柏有本性! 16 念天地之悠悠, 。 17 相见时难别亦难, 。

18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咏雪的千古名句是: 。体现边塞将士苦寒生活的句子是: 情景交融、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感情的语句是: ;

19 《己亥杂诗》中托物言志,表现作者关注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句子是:

20 《送元二使安西》中表现送别时依依惜别之情的语句: 21 《登飞来峰》中表现作者抱负,蕴含站得高、看得远之意的句子是: ;杜甫的 ,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22 《登幽州台歌》中作者感叹历史、抒发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

23 《赠从弟》中作者借物喻人,表现劝勉之意的中心句是:

24 《与朱元思书》中概括富春江美景的句子是: ;作者在自然景物中表现了对政治生活与名利的厌倦,这一句是: ;在《五柳先生传》中则表现为: 。

25 《送东阳马生序》中开篇即指出了作者对于学习的偏爱: , 。 26 《醉翁亭记》中作者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在文中表现为“ ”

27 《醉翁亭记》中表现四季景物的名句依次是: 。文中表现酒醉与山水间关系的名句是:

28 《行路难》中最能表现诗人李白抱负远大、执着自信的诗句是: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与其风格相近的句子是: 。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其烦忧苦闷的体现是: ;继而消极避世: 。

29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采用比喻手法表现早春景物特点的句子: 。

30 古人擅长用比喻的手法来表现离愁别绪。如李商隐的《无题》中的

“ ”又如李煜《相见欢》中的“ ”。

3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劝慰友人不要哀伤,表达出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 )

同窗好友将随父去西藏就读,请选择古诗名句赠别留念,以示万水千山隔不断真好友谊:( )

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送别则略显伤感,不妨用王勃的诗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3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描写早春的细雨蒙蒙,春色若隐若现的诗句是:

37、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是:( ) 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 38、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诗句是:( ) 写出诗中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 )

26 《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 (4)描写溪流曲折悠远的语句:

(5)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6)课文中“ ”的句子跟《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水的清澈见底,透明可爱,鱼儿自由游弋,似与人们相乐的情趣。 27 《岳阳楼记》范仲淹

(1)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2)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 ”的阔大情怀和“ ”的政治抱负。 (3)写出分别与“以物喜”“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 “以物喜”: “以己悲”:

(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 “退” (5)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6)《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于是: (7)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 (8)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9)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⑽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

文中的成语有: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⑴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⑵写出文中的成语:

⑶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⑷文中作者描绘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⑸文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⑹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 ⑺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文言文课内阅读篇

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7题

风烟俱( )净,天山共色。从(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 )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 )天者,望峰息心;经纶( )事物者,窥谷忘反( )。横柯( )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段中加横线的词。 2.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

4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4.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 5.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6.翻译句子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

7、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①造饮辄尽( ) ②箪瓢屡空 ( ) ..③短褐穿结( ) ④衔觞赋诗 ( )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3、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 ,作者 , (朝代)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期曾学过他的散文《 》。

5、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6、“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5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八
《古诗歌鉴赏试题》

古诗歌鉴赏试题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2《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1)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3《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2)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4《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多家认为是唐玄宗时的著名琴师,音乐圣手。具体身世末详。②高适(700—765),唐诗人,诗与岑参齐名,同为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并称“高岑”。③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暗景色。

⑴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具体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色?有何作用?

⑵送别诗多凄婉缠绵,而这首诗则别开生面。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后两句诗:

5《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 ( );从抒情手法看,李诗( ),王诗 ( )。

(2)诗人的禀赋个性不同,诗歌的感情色彩也不同,试比较这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

6《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和“独上”描写了词中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2)二、三句是摹画词中人所见楼外之景,按什么顺序写景,景中渗透了一种什么心情?

(3)第三句中哪个词是传神之笔?清说说它的妙处。

(4)下阙与上阙相比,在抒情方式上有没有不同?

(5)“离愁”是抽象,难以言状的,为何词人能将它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7《观书有感》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 “半亩方塘”“一鉴开’分别比喻什么?这一句诗该如何理解?(2)“天光”“云影”又比喻什么?

(3)结尾两句是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暗含了什么哲理?

古诗歌鉴赏试题答案

1、明确:结尾借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

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作者。

2、(1)答案要点: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2)答案要点: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而且蕴含了一种理趣,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3(1)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乐观豁达的心境。是将古人的悲秋与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2)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目的是借托鹤冲天的形象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厄运面前决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

4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的荒寒壮阔的景色;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灰蒙蒙,答少于三点扣1分;荒寒壮阔,1分;烘托了送别友人凄凉悲苦之氛围,1分)

⑵而后两句,作者一扫前两句的落寂悲苦,表现出昂扬的精神,豪壮的气概,(1分)劝慰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一定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同时,也是诗人对自己有这样好的朋友的而感到自慰。

5(1)送别;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李诗豁达(旷达,乐观),王诗离愁中带洒脱(只答“离愁”“洒脱”“伤感”亦可)

6(1)明确:“无言”“独上”,让人看到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推怀”的孤影。由此可以想见其人处境的孤寂,心境的萧索。

(2)明确:从仰望之景、天空之景写到俯视之景、地面之景。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这些词中人眼中之景,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的色彩,虽没写一个“愁”字,但寂寞哀愁之情自见。

(3)明确:“寂寞”者,非梧桐深院,乃人也;被“锁”者,非“深秋”,亦人也。人间秋色,无所不在,如何能锁住!这一个“锁”字,是传神之笔,是词中人“以我现物,放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产生的主观印象。被锁于深院之人悲愁无尽,只有“清秋”相对,怎能不深感寂寞。

(4)上阙寓情于景,下阙借助比喻直抒离愁。

(5)以“剪不断,理还乱”为喻,是形象地描绘离愁的绝妙之笔。这里暗用丝作喻体,离愁余绕心头,如丝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纷繁和难解,正是由于“离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写,使这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7(1)明确:“半亩方塘”比喻书,因为书是长方形的。“一鉴开”,以镜子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意思是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2)明确:比喻书中的内容。这一句诗写清澈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意思是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3)明确:结尾借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2009年古典诗歌鉴赏试题精选含答案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请简述理由。

要求:所答内容不少于80字。评分参考: 如果认为以“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好,则从情景交融的间接抒情含蓄特点论,可举“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等例。

如果认为以“一声长叹”作结好,,则从直接抒情,感情激烈饱满、爱憎分明角度论,可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例。

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这是元曲作家张可久写的一首被后人称为“清而且丽”的散曲。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题有关?

答: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倦客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戒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这恰是主题的最好表达。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上互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

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汉江临泛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个词用得极妙,找出来并简析。

(3)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出的感情是

答:(1)江水的流长邈远和两岸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的特点。

(2)“浮”和“动”。“浮”表面上写城郭在水面上飘动,实是所乘之舟上下波动,“动”表面上写天空在摇荡,实言波涛汹涌,浪拍云天。(意思对即可)

(3)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

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 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 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答: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此诗的核心字是什么?围绕这个字共写了几幅画面?散文创作有“形散神不散”之说,请用这个说法分析这首诗歌中的“散”与“不散”。

答:核心字是“归”字(也可说是“羡”)。围绕“归”字写了五幅画面: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鸡唤伴侣、蚕儿造窝、农夫絮语。

散:从人物来看,写了倚杖的老人、荷锄的田夫,从写景来看,写了“墟落”“麦苗”“桑叶” “雉雊”“ 蚕”等,看上去非常零乱,但是,这一切却统一在一种情感下,那就是对归隐、闲逸羡慕之情,从这个角度讲,文章并不散。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两题(6分)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楼 旧 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内容:(1)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2)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写法:(1)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2)都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

(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4分)

答:(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2)精于练字,巧用衬托。“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诗人见到了苏武庙的古祠高树。先是想到了苏武“魂销汉使前”的故事,想象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将其羁留匈奴十九年的种种难以言状的情感,尽写入“消魂”二字。颔联继而追思苏武当年,用工整的句子绘成了两幅画面:一是望雁思归图,二是荒塞牧归图,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颈联想到苏武归来,宫殿楼台已非,人亦早已衰老。尾联遥想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本诗“见”是发端,而后全是想象,追思历史。抒发了对苏武的崇敬之情和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13、阅读下边一首唐诗,完成(1)——(2)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檞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征铎(duò):装在车马上的铃。檞(jiě),又读(xiè),树名。枳:树名,又称臭橘、枸橘,开白花。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篇九
《古诗理解性默写》

古诗理解性默写

●古诗(10首)

1、《次此北固山下》(王湾):小景与大景互相映衬,为后人所称道的名句: , 。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名句: , 。集中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点明主旨的句子: , 。

2、《赤壁》(杜牧):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的句子: , 。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的名句: , 。表明诗人有感而发的两句: , 。诗人感慨英雄成败的句子: , 。设想与历史事实相反的结果,借史倾吐胸中抑郁之气的句子: , 。

3、《浣溪沙》(苏轼):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句,感叹老当益壮,体现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的句子: ? , 。

4、《十五夜望月》(王建):诗人写中庭月色,给人以积水空明、澄清素洁之感的句子: , 。使人不禁想起李白的名句: , 。用他人对月相思来暗写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句子: , 。诗人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的句子: , 。运用抒情的方式,表达诗人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的诗句: , 。

5、《水调歌头》(苏轼):对月抒怀,道尽千载离人心声的名句表达作者豁达胸襟的哲理句: , , 。想象绮丽,描绘仙界空灵的名句: , , 。 表达作者美好的愿望的名句: , 。借咏月表达思念、祝愿之情的千古名句: , 。 写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无可奈何的发问的句子:,下阕开头描写月光流转的句子: , , 。 表现苏轼对人生的感悟的句子: , , 。表达自己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并体现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 , 。用月亮也会有“阴晴圆缺”,来表现人的“悲欢离合”是自然的常理,揭示了不必为不如意的事情而伤感的人生哲理的句子:,,。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写出细雨蒙蒙,春草乍生,似有似无的诗句:,草的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全诗最为精彩的一句: 。以对比的手法,议论抒情,突出早春的可爱的诗句: , 。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的句子: , 。诗人巧妙运用数字入诗写景的句子: , 。与“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相近的句子: , 。描写山乡骤雨将至的诗句: , 。

8、《秋词》(刘禹锡):通过对动物的描写揭示秋日胜过春天的诗句: , 。诗人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图景:“ ”,并由此引发了诗人“ ”的豪情。 “ , ”

直抒胸臆;“ , ”写出了秋天胜过春天的原因。 运用对比手法,表现诗人对秋不同于古人的独特看法的句子: , 。运用特写镜头,融合诗人引发的豪情,创造出美妙的诗情画意的句子: , 。抒发作者壮志凌云的诗句: , 。

9、《迢迢牵牛星》:突出织女美丽而勤劳的诗句: 织女手弄机梭,却织不出布莱,而且哭得泪如雨下,其原因是: , 。写织女牛郎虽只有一条清浅的银河之隔,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相视不能相语的句子: , ? , 。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离愁的诗句: , 。写景兼点时令,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的句子: 。而“ ”句写闻讯,暗含悲痛之意,表现旅途艰难。

诗歌赏析

①体味诗歌的遣词,应从诗歌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用词的精妙之处。②体味诗歌的意象(意境)。所谓“意”,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境”,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即意中有景,景中含意。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想象和联想把握诗歌所写的情怀。③体味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旨趣、情物之美、含蓄之妙。④体味诗题的要求,把握解答的切入点,把握试题的侧重点。

●一、《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名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整体赏析(课本):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

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3、主题:作者借写长江的风景,表达他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他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

4、解释词语:“次”:路途中的停宿。“客路”:作者要去的路,这里指旅途。

5、本诗的景物描写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什么样的情景?

“阔”表现出了春潮上涌,江水与岸齐平的浩渺广阔之景。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了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6、“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赏析:以小景与大景相互映衬,画面非常精彩。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衬托的更加恢弘阔大。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赏析:(1)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去;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2)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的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4)两句对仗工整,形象生动。

8、“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点明了主旨。

●二、《赤壁》唐 杜牧xkb1.com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名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整体赏析(课本):此诗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

4、《赤壁》是一首怀古咏史之作,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是由什么引发“怀古之幽情”的?

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慨。(在那次大战中,遗留下来的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沙中,经过了六百多年还没有时光消蚀掉,经过自己一番磨洗,鉴定了它的确是赤壁之战的遗物,不禁引发了“怀古之幽情”。)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5、有人认为这首诗的第四句可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你怎么看?

不合适。原诗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讽喻当朝统治者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正是此诗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三、《浣溪沙》宋 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名句: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2、整体赏析(课本):溪水尚可倒流,谁说人老不能焕发青春?这首词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主题:这首词上阙写景,写清泉寺幽静的风光和环境。下阕抒怀,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山下兰芽短浸溪”一句中的“浸”字既写出小溪流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5、词中的对偶句是“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6、“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

7、赏析“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这几句诗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喻抒怀,体现出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而最后一句反用白居易“听唱黄鸡与白日”其意,更表现了他进一步自勉:虽然自己年老,但仍是可用之材,

用不着为衰老叹息!写作此词时,苏轼正是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时,但他积极地态度、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却跃然纸上。

8、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山下溪水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生出嫩绿的芽儿。松林间的沙路,仿佛刚洗过,一尘不染,异常洁净。蒙蒙细雨中传来了子规清脆的鸣叫。描写了一幅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画面。

9、 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也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名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整体赏析(主题):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达得非常委婉动人。

3、、暗写诗人望月,点题之笔的诗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请赏析。 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净素洁之感,使人不禁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练,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的寂静。“冷露无声湿桂花”,这里的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望月,正是全篇的点题之笔,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无声”二字,细致的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带给我们丰美的联想。

4、简要解释“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说说这两句诗的妙处。

普天之下,有谁不望月思乡,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谁的一边。诗人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境界高远;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秋思落谁家?”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

5、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6、有人认为“桂花”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简要说明。

桂花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现了更丰富的美的联想。因而“桂花”有点题之妙。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向人间似的。而“在”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

8、这首诗前两句写景,你能看出当时诗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样的?

当时诗人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凄凉。

●五、《水调歌头》 宋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

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名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整体赏析(主题):这首词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3、这首诗上阙写诗人饮酒问天,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下阙写词人问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愿。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赏析:包涵着人生哲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5、试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解释并对这两句进行赏析。“婵娟”,这里指月亮。只希望人人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赏析: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主题,因而自解自叹了。

●六、《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名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整体赏析:诗人如画家设色作画,描摹早春特有的景致: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人们怎能不珍惜早春这一最美好的时光?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细雨蒙蒙,春草乍生,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走近细看,却又看不清有什么颜色。以此景描写早春再恰当不过。

4、“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句诗? 写早春之景,用“如酥”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

5、赏析“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远胜过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这句诗揭示了以下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7859.html

    【古人赞美庭院景色诗句】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