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流浪的诗

| ACCA/CAT |

【www.guakaob.com--ACCA/CAT】

关于流浪的诗篇一
《到一首诗里去流浪》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去一首诗里流浪

八(17)班 王姜怡涵

孤独的背影,伫立在绵软的沙滩上。但我不是寂寞的,有许多的梦想依旧闪着光芒,陪伴着我。 海风,没有了潮气,在我看来,如春暖花开的气息一般,夹杂着的,就只有柔情。

我真的不喜欢小,蜗居在窄小的格子房里,自由和思想都觉得缩小了,只能茫然地走在车来车往、拥挤喧嚣的尘世。

它是不适合我这个爱静喜慢的人的。

海边是多么惬意啊!一望无际的大海,渺渺的海鸥忽近忽远,世界没有的绚丽,只剩我爱的那纯色。 从明天起,我想做一个幸福的人,在青草如茵的土地上,独自牵着一匹马儿,听它马蹄轻踏泥土的松软;在袅袅炊烟升起的村落,掬一瓢清水,品咂着水的甘甜,这样的生活,自适,温馨而又甜蜜。

淡看,那落花流水,笑望,那清风明月,闲适之中,真期望,自己有一个小小的木屋,落于海边,四周围着白色栅栏,屋后,有一小块田地,种些蔬菜,“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自己生火,炊烟袅袅„„ 你不必担心我,这是我所爱的。我会用简短的话语,在信上写下自己的惬意,寄给亲人,寄给心里有我的人,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瞬间领悟的幸福,我要用心去惦记它们。

每一个日出日落,我都要为你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我可以叫今天的日初——新鲜爱。你看,阳光多明媚,穿透着海风,明亮了一切。你看,我的蔬菜长高了,它一定是听见了我的呼唤,不停地突破一切往上冒。我坐在屋子里,透过落地窗,听着海浪时起时落的声音,看着天一点点变亮,覆盖了黑夜,聆听着海风拂过沙粒的声音,它笑了,沙笑了,我笑了„„ 那个忧愁的陌生人来了,他朝着大海默默流泪,静静宣泄着哀怨。

你不必流泪,我会为你祝福!祝你早日走出阴霾,看清世界,看淡愁绪。在红尘中,

找到对的那个人。

你会有着美好的前程,无波无浪,一生平安。

我为什么不踏出红尘?因为我已不再留恋,我这一生就注定要与这大海与这金沙长相厮守。此刻的我,静静地吹着海风,让细沙摩挲着我掌心的细纹,细细体验被幸福抚摸的感觉,看洁白的海浪欢快地在水中翻滚着幸福的白沫,像幸福的花在人生的春天中绽放,这是我要的感觉,亦是我爱的感觉。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嗅到一丝幸福的味道„„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去一首诗里流浪

八(16)班 鲁亦然

突然很想念那片风,我知道此时这个想法很愚笨,我生处现实的世界,而它存于我的记忆里。 ——题记

我随风而来,亦应随风而去。我总是小心翼翼走过时间的蹉跎,生怕惊醒康桥的梦。远处独自招手的是我的心,天际那抹赤红的云霞是我的心悸的红晕„„

我仿佛变成河畔的金柳,风儿吹动我的脸霞,繁衍着醉人的春之香气,我也仿佛披上了春之新衣,在康河的柔波里沉醉,这点点星辰在漆黑的夜幕里眨成一首小令,变换成一首长调,轻吟着„„这里调皮的风儿又来了,吹乱了湖面,泛起涟漪,心河在潺潺,我却没有察觉。

不知为何如此想做一条水草,它明明如此卑微,一旦逝去连痕迹也不会留下。可它却密植着我的心事,因为我知道“水底不会留下草的痕迹,但我已见过。”我想像水草一样,见证过康河的容颜,见证过他的欢乐与苦愁,而也同样能够在康河里休憩,在康河里来来回回搓揉着自己最真的梦。哪怕身体柔软地惊不起风吹雨打,但是,十分的生命里,七分绽开了生命的翠,剩下三分酿成了生命的醉。风儿又来了,穿过水面与水草共欢,它迷乱的摇摆,再一次扰动我的心。

从小便对大人说我一定要抓住彩虹来给你们看,大人总是笑着拍拍我的头,敷衍地对我说“好,好”,却从来没有守护过我的梦想。可今天,在风的指引下,我抓住了它。你,信吗?此刻的它就在我的手里。宁静、淡雅、美丽。它是树荫下的深潭,即使掩盖着也挡不住它的美。我说我的梦碎了,

碎成一地的呢喃,

全都无一遗漏地撒落进这潭底,被封印、珍藏,被淹没在这宁静的河流里,等到它被溶解掉迷恋的颜色,只剩下抽象不能再抽象的轮廓,我再捧一缕放在掌心,插在发迹。我承认,我只是不想忘记你,哪怕梦碎我也心甘情愿,因为只有你,才能让梦之花苍翠在我生命的印记里。

拥着晚风,凝视着天边的颜色,心中竟什么都忘记了,包括我是谁„„

迷惘的人啊,请不要悲伤,因为你还有竹篙,努力划向前方的芦苇,去找寻你梦想的天堂。

我越划越远,风成为我的手帕,为我抹去额上的汗珠,带来一丝宽慰。在不停地划动中,渐渐地我累了,睡着了。可当我再度从睡眼朦胧中醒来,我却身处黑暗的大海中,恐惧地环顾四周,我绝望地抬起头,却收获了满目星辰闪烁的光,我突然很想歌唱,哼出一支爱的小夜曲„„

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

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去一首诗里流浪

八(17)班 吴思纯

天街,雨巷。

醉人,彷徨。

结着丁香般的惆怅,已然走入雨巷。这雨巷悠长、悠长,好似酿着醉人的香,又好似结着哀怨的愁,仿佛间,又好似完全消失,只有神色,在浅浅的交流中,独自彷徨。

在狭窄落满纹路的青石板上,迷茫的雾气如薄幕般裹挟着它,脚尖轻扬,体味雨点轻舞的惆怅。撑起一把油纸伞,独步在这寂寥又惆怅的雨巷。

我踱步,走进这雨巷,没有兴致去观察这小巷,在余光中扫了几眼,又悠然、悠然地走着。地面的泥泞,让我有些许的不快,但从脚底传来的阵阵凉意,早已袭遍全身,或许,这就是雨巷的气息吧,此刻的 我,袭一身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悄然走进了这雨巷。

寻视远望,阡陌纵横,莺影穿柳带,隔着梦影斑斓,在青色的雨烟,袅袅出一幅诗意朦胧的油画,先前的惆怅,似乎被这雨打芭蕉的淋漓,一路飘远„„

袅袅琴音,也在这一刻打破宁静。这琴声,琴韵,或近,或远,或如秋风扫落叶般冲击我的心,像盈盈玉珠落玉盘般颗颗有力。

在琴音绕梁里沉浸,心中一片悠然,走的近了,终于,我看到她一人独自席地弹琴,如葱根般的素手,在琴弦上拨弄着。我悄悄地伫立在一旁,那蘸满情韵的声音,向我袭来,或轻或重之间,这应是心灵的颤动,可她依然默然,心随情动,意随情浓。

听了多久了,我竟有些醉了,不舍的走开,耳畔的琴声渐渐变远,直至悄然消失,烙印我心底的,是那太息般的目光,丁香般的惆怅。

一时间的擦肩而过,终将那纤弱的身影,婉约成昙花已梦,在云雾江南中定格成诗意。

雨巷之美,已悠然铭刻我心,那悠然的身影,在我记忆里慢慢清晰着,又模糊着。

于江南飘渺中,于烟雾迷蒙中,独凭栏,细思量,谱琴音,只缘那一丝一缕的江南情。

关于流浪的诗篇二
《流浪的诗魂》

、《流浪的诗魂(李白)》

那一只骄傲的靴子,至今还落在高力士羞愤的手里,我们的“谪仙”,却早已不见踪影。美轮美奂的皇家庭院,潜得住一代帝王包举宇内、并吞八荒的雄心,却容不下一颗不羁的灵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魂的履印遍布五湖四海,携回的却是一代代人津津乐道的诗篇。“酒入豪肠,三分啸成剑气,余下的七分化作诗篇,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那一颗灵魂,选择了流浪,选择了远离宫廷的纷争和世俗的熏扰,一路流浪一路捡拾山的雄厚,捡拾江的奔腾,捡拾风的耳语,集成册,谱上那一分特有的飘逸浪漫,留给后人一遍遍地心潮澎湃。

例4、《半生的重量(苏武)》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头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样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面对这个话题,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比较与甄别,友谊是朋友之间的相处,首先要明确判断的标准,理解友谊的内涵,才能找准思路。写作前要注意:1、认清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小人之交是利用,君子之交才是能同生死共患难;2、友谊需要双方的付出,一味的索取最终会导致友谊破裂;3、友谊不是一味的认同,有时它需要真诚的批评;4、友谊是双方的互相理解与支持,要同甘苦,共难患!我们抒写的是人世间纯洁、真挚的友谊,不是互相利用甚至狼狈为奸似的“友谊”。当然,这里的友谊也可不仅限于同学间的友情,还可写与陌生人之间、萍水相逢一面之缘结下的深厚友谊,甚至化敌为友。总之,文章要有真情,切忌空洞。

可以采用记叙文的形式,通过对一件具体事情的描述体现友谊的内涵,或者谈友谊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的益处,值得倍加珍惜;可以分析影响友谊的不利因素,可写如何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可写真诚的友谊得来的过程;也可抒发对友谊的赞美、向往等感情„„例如写全班同学为一个即将转学的同学举行的告别班会,细致地描写当时的场景,具体的表情动作,表现相互的眷恋和牵挂,用一个特别的时刻来体现友谊的真挚深厚。也可写成议论文,以“要建立真正的友谊”为论点,首先提出友谊是可贵的,然后列举一些不良现象,并指明这些不是真正友谊,接着阐明真正友谊的内涵,列出判断的标准,然后再论述如何去获得真正的友谊,最后总结全文,得出观点。

友谊是相互的,朋友之间应该尽量保持和谐。但人与人的摩擦总是难免的,而且现代社会中充满竞争,面对朋友之间的摩擦,竞争和友谊的矛盾,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用什么方法去处理?这些都是在我们的作文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流浪的诗篇三
《诗歌《流浪远方》》

流浪远方

我在远方流浪

在下着黄沙的天空下仰望 心在不知疲惫的歌唱

我在远方流浪

在清凉碧蓝的海底徜徉 寻找洒进海底的第一缕阳光

我在远方流浪

在湛蓝清澈的天空翱翔 俯瞰比远方还远的故乡

在流浪、流浪

流浪远方

母亲秀发的幽香

父亲宽阔厚实的肩膀 都在这一刻化为幻想

踩着星光斑斓的月光 寻找梦中的故乡

流浪

流浪

流浪远方

沾化县滨海镇实验学校 八年级 孙永娜 指导教师:卢忠红

关于流浪的诗篇四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

流浪的诗圣——杜甫诗歌印象

(一)

如果把唐诗比作一支交响乐队,那些充满才华的诗人们每个人都奏出了属于自己的乐章,陈子昂的悲慨,王昌龄的雄浑,王维的秀丽,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刘禹锡的清俊,柳宗元的简淡,韩愈的险怪,李贺的冷艳,白居易的轻俗,李商隐的雅艳......而无疑,李白是这场交响乐演奏中飞扬最高、飘扬最远的一支。杜甫呢?所幸有了杜甫,他为这支队伍压住了阵脚。

每读杜甫,总能让我渐渐冰冷的心又渐渐感觉到丝丝温情,那温情不但是由己及人的关注热爱,那温情更丝丝撩拨着人的心灵,让人渴望崇高渴望博大渴望热情,并因这种渴望而温暖了自己。

一个人活着有很多种选择,高尚或卑劣,清雅或粗俗,博大或狭隘,深刻或肤浅,骄傲或萎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而选择之后心灵的感受也只有自己能够体验。是不是,我们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纯粹和幸福?每选择一分高尚,我们就能多一分内心的平静和安然?所以,杜甫是幸福的,他是那样高尚。 这个常常自称“老儒”的老头,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儒家标举的理想人格——人饥己饥,人溺己溺。这种伟大的人格,因有了杜甫的诠释而洗去了“腐朽”的铅华,光彩照人,令人神往。杜甫也在诗歌之外显得愈加巍峨高大,辉耀照天。当代学者傅道彬、陈永宏在《歌者的悲欢》一书中言杜甫为后人建立了一座纪念碑,说:“在这座非人工建立的纪念碑面前,任何一个正直善良的人都会在它的面前低下自己仰慕感念的头颅;任何一个有民族自尊和责任感的炎黄子孙,都会自心底深处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为我们悠久的民族文化能哺育出如此伟大高洁的人格而由衷的自豪。”

艰辛的杜甫终生流浪,流浪的路上,他把人世间所有的苦难都一点一点地拣起,扛在了肩上,装进了心里。而他自己呢?“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即便他已经贫得不能再贫了,即便他已经苦得不能再苦了,贫苦一生,却也从来没有推脱更不躲避。就是在他即将撒手人寰,在他为自己举行告别仪式的时候,在“转蓬忧悄悄,行药病涔涔”的时候,还在关心着“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杜甫是大儒,可他分明又高于传统的儒家,儒家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杜甫却不管穷达,都要兼善天下;儒家提倡“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杜甫却是不管在不在位,都要谋其政,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歌。尽管“身已要人扶”,他却说“拔剑拨年衰”;尽管“处处是穷途”,他还是“不拟哭穷途”;尽管“万国尽穷途”,他依然“艰危气益增”。他用诗歌作为记录,记述了他“穷年忧黎元”“济时肯杀身”的一生。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二)

小时候读杜甫,总觉得这个老头有点太老了,满脑子的苦难伤感忧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哭啼,“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悲叹,“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的凄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独......远没有李白“开怀大笑出门去,我

辈岂是蓬蒿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来得豪迈潇洒过瘾。年长一点再读杜甫,才知道杜甫同样有过凌云壮志万丈豪情,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开元盛世,他同样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的游历日子;即便在二十五岁落进士第后,依然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神驰太虚目骋八极的激昂情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里透露着自己的雄心壮志;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更多的是对自己诗歌的自信。这些诗句,就其豪迈爽快,丝毫不减任何一个豪放诗人。

然而二十年后,他在《南征》一诗中却感叹:“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什么改变了杜甫?世论杜甫诗,“沉郁”一词用得最多,“沉郁顿挫”这是杜甫对自己诗歌风格的概括。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讲到:“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什么叫沉郁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解释:“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今人王明居解释得更加形象,他说:“杜甫沉郁,其体重,其气浊,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慨激荡,回旋纡折。”

是什么让杜甫诗中少了飘逸激荡之气,而多了沉郁顿挫之意?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杜甫《兵车行》

这是一首具有标志意义的诗歌,它既代表着杜甫沉郁诗风的成熟,也代表着杜甫为时代而泣为百姓而哭的诗歌内容的开始,它就像宣言书,从此,杜甫开始了他表达人民思想、情感、要求、愿望的诗歌创作。国家不幸诗家幸,宋人方回说:“唐中叶衰,却只成就得老杜一部诗也。”在这国家不幸的时候,有人放歌山水,有人隐姓埋名,有人自顾自命,更有人趁火打劫浑水摸鱼,杜甫却用他那羸弱瘦削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难国家的不幸,虽然他那肩膀太瘦弱了。他没有力量,却用尽了自己全部的勇气。有人说杜甫的诗中泪水太多,而我想,如果杜甫的泪水仅仅是为了自己的不幸而流,那他也不过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而已,可他不是,或者说他多愁善感,却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他把自己的忧愁和人民的痛苦、国家的前途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从自己的苦难中想到了百姓的苦难、国家的安危。这个时候,杜甫的忧愁就不再是单纯的小夜曲,而是层次丰富、情感深厚的交响乐。“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这种推己及人的高贵情操在杜甫诗中俯拾皆是。

两年后杜甫写了《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自长安回家,杜甫一路看到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回到家听到的是妻子的哭声,原来他们的儿子就在杜甫将要走进家们的

时候饿死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最最普通的对比,成了中国诗歌文化史上最有震撼力量的诗章。这诗句并不华丽,且有孟子“庖有肥肉,厮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的文本,但是就是这句诗却足以震撼了整部唐诗,整个唐朝,整整一个民族。对君国社稷的忧心忡忡,对黎民百姓的深刻关怀,让这十个汉字光耀千秋,也让我们看到了杜甫那一颗善良博大焦虑的心。“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这就是杜甫一生的性格,因为他有着“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的灵魂。

有人说杜甫的“忠”是“愚忠”,甚至拿出“三吏”、“三别”中杜甫勉励士兵“努力事戎行”作为证据。须知,让杜甫在千年前就搞阶级斗争是一种过分的要求啊。杜甫忠君,因为那时候,君就是国。杜甫忠,却并不愚,从《兵车行》中“边庭流血成海水,我皇开边意未已”到《秦州杂诗》中“唐尧真自圣,野老复何知”,从《忆昔二首》中“关中小儿坏纪纲,张后不乐上位忙”到《遣遇》中“贵人岂不仁,视汝如莠蒿”,杜甫对官宦甚至皇上的批判是贯穿了他的一生的。而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的忧乐。决定杜甫思想的,决不仅是“奉儒守官”的儒家教育,还有长安“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十年困守的屈辱和辛酸;还有“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和百姓共尝艰辛的生活;更有“田父要皆去,邻家问不违”的和人民亲密无间的生活经历。这些,才是杜甫思想决定性的因素。

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总是与祖国生死相依,与人民休戚与共的。当代诗人臧克家说:“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无论何时何地,只有具有了社稷胸怀、百姓情结,这个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顺遂时,不沉醉于安富尊荣;贫贱时,不沉沦于一己辛酸,他才担当得起“伟大”二字。杜甫,就正是这样一个伟大的人。 杜甫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国家的关注终生没有放弃,他对人民的热情终生没有冷漠。如果说他很多诗歌中表现了推己及人的伟大,那么他那些舍己为人的诗歌则表现了他的纯粹,更能震撼人,激励人。在杜甫已经艰辛到“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一种升华,这种升华足以让每一个渴望高尚的人为之歌泣肃然起敬,在这种至高至洁的人格面前,每一个人都会为自己尚存的一点私心杂念而羞愧。

而人,毕竟是复杂的人、现实的人、社会的人,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人都达到至高至洁的境界。我只是想,读杜甫的诗,能够唤醒我们心中那一点点的善念,并为我们这点善念做点什么,这也够了。

白居易受杜甫影响颇大,直接沿用杜甫诗意的作品很多,比如“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世人对白居易这类诗歌评价不高,认为矫情。我却想,如果杜甫在黑暗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我们为什么不能向着那灯光进发呢?或者说,为什么允许我们学习杜甫,却不许白居易学习呢?毕竟,在白居易心中,杜甫也是一个圣人呀。历史中,白居易可是首推杜甫之人:“杜甫贯穿古今,尽工尽美,殆过于李。”

(三)

是什么让这个老人如此善良?

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有一个很大的区别,那就是中国哲学更重视“人”,以人为本,以人为出发点,西方哲学更重视“物”,以物为本,以物为出发点。我对哲学是隔山观火,这点感受正确与否要请方家指教,但是作为中国最宏伟的哲学——儒学,的确言物甚少,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所以我愿意把儒学叫做情感儒学。孔子云:“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乎,乐乎,钟鼓云乎哉!”“礼”“乐”不在于“玉帛”“钟鼓”这些物质形式,那么在于什么呢?在于仁心、敬畏和真诚,在于感情的真挚。

这一点对杜甫非常重要,他多次自称“老儒”、“儒冠”、“儒生”,可见杜甫是儒家。而事实上,中国古代文人大都是儒家,不过只是从他们文本的创作成就,最终能够对儒家有大的弘扬的很少罢了。杜甫把儒学的精神深入到了骨髓、融化进了血液。儒家的忧患意识、仁爱精神、恻隐之心、忠恕之道,再加上他那颗敏感博大的心灵,让他成为了人类良心的象征。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这就是杜甫的本色。他在夔州西建一个草堂,草堂旁住有一位老人,因为饥饿老人常到草堂前面枣树下打枣。后来杜甫把草堂让给了远来的一个亲戚吴郎,可能是为了保护好这草堂,吴郎在四周筑起了篱笆,邻居老人也就不能打枣了。杜甫知道了这情况,写了这首《又呈吴郎》。我想起宋朝范仲淹的一句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不是范仲淹为杜甫竖立的一块纪念碑呢?试问天下能有几个人,在自己颠簸流离的时候,深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还忧心忡忡着苍生的疾苦。杜甫给我们立了这样一个榜样:真正用中华文化精神培育起来的人就是这样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大济苍生又竭尽全力。

大哉,杜甫,大儒大爱。我们尽可以学他的诗艺诗学,他的人格精神不更值得我们学习吗?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客至》

从“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可以看出,拜访杜甫的人并不多,而一旦客至,端起酒杯,杜甫却还是想到了隔壁的老翁,“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让隔壁的老翁也来喝上两杯吧。

儒学从人开始到人结束,本来是最应该有人情味的哲学,可是千百年来,儒学却让一些人弄得乱七八糟,死板如枯木坚硬如枯石。这就是杜甫为儒学做出的巨大贡献,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温暖了这门科学。

晚年,在他逃避战乱漂泊湖湘,深感“乱世少恩惠”的时候,他还能“减米散同舟,路难思共济”,并没有因为个人的苦难而减少对他人的同情。在他流浪之时,“岁拾橡栗随狙公,日暮天寒山谷里”,还在悲哀着别人的悲哀,寒冷着别人的寒冷,“伐竹者谁子,悲歌上云梯”,“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但愿,那悲哀之人听到杜甫的歌咏能感到些许安慰,那寒冷之人听到杜甫的关心能感到些许温暖。

杜甫的善良来源于他的文化教养,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虽然“人性恶”还是“人性善”的问题还没有定论,也许永远不会有定论,但是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善念。只是有时候,我们的善念没有抵御过外界的诱惑,没有抵御过私念的泛滥。杜甫却用他一生的勇气,用他那颗敏感多情的心灵,体验着别人的喜怒哀乐。“三吏”“三别”这六首绝唱,哪一首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体验着痛苦,又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诉说着无奈?没有一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灵,这样的诗歌是写不出来的。又因了杜甫的深刻和博大,这种思想感情被他的诗歌固定了下来,让我们这些幸运的后来者,在吟咏诗歌的时候,还能激起自己善良的愿望。

(四)

杜甫还有很多写到“老妻”“稚儿”的诗歌,“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粉黛亦解苞,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苦难中充满乐趣,调侃中充满温情。要知道,杜甫不是“丈夫正色动引经”的那种迂腐角色啊,他是那么热爱生活。

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能热爱这个世界吗?一个不热爱亲人的人,能给别人热爱吗?

杜甫是那样热爱李白,尽管李白对此回应颇少,他还是在一首又一首地写着李白的赞歌,能够查到的,也有十七首之多。而李白呢?两首给杜甫的诗还都没有说到杜甫的诗歌,还有一首署名李白的《戏赠杜甫》更是充满了谐谑的味道,以至被人怀疑了真正作者是谁。“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夸奖李白的诗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感叹李白的才思;“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为李白鸣不平;“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抒发对李白的思念;“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这是对李白的定论吧?在这些诗中,既有对李白诗歌积极的推崇,又有对他诗歌地位崇高的评价,也有对李白郁郁不得志的深厚同情,还有对他真挚的友谊,表现了“诗圣”谦虚的情怀和诚挚的心灵。事实上,李白也从来不吝啬自己的笔墨,他甚至对那些毫无名声的后辈的评价都让人羡慕之至,可唯独对杜甫的诗歌,只字不提。所以我宁可相信,今天我们都在津津乐道天宝元年李杜的那次著名的相见,津津乐道中国诗歌天空最亮的两颗星的交汇,是我们美丽的心愿和一个动人的传说。甚至一个非常喜欢李白的朋友也不忍说了一句话:“他一如既往地关注着李白,一边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地做人,一边感受并深爱着这位狂傲的天才,并不求什么回报。能够这样做的人,不能算作迂腐的人。我们一般人的交往,是达不到那种境界的。”

是啊,我们一般人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不管是他的诗艺,还是他的人格。杜甫不但对当时已诗名高扬的如李白、王维、孟浩然一直恭维有加,对待年轻人也一直极尽赞赏,比如元结,杜甫不但非常热情地夸赞他的诗歌,而且不遗余力地宣扬他的人格,说他“道州犹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而元结呢?他在编唐诗选《箧中行》时,却对杜甫的诗视而不见。杜甫是孤独的,孤独于那颗忧民伤怀的心,孤独于一时不为人知诗情性情,以至到了晚年,杜甫吟出了“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但是这孤独并没有削减他的热情,最终他不但感动了唐诗宋词,还感动了我们这整个民族一千多年。

热爱别人的人,当然会得到别人的热爱。在《羌村三首》中杜甫写到:“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种邻交,能不能温暖杜甫的心呢?杜甫逃难山中,朋友孙宰的那盆水、那盘飧肯定温暖了杜甫:“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众雏烂漫睡,唤起霑盘飧。”还有四川节度史严武、丞相张镐,我多想当面向他们献上我的感谢,感谢他们对杜甫一次又一次的照顾帮助,才让我们今天的诗歌长空多了一颗辉照千秋万代的恒星。

当年“诗家天子”王昌龄在谪迁途中被谯郡太守阎邱晓杀害,后来河南节度史张镐以阎邱晓贻误军机之罪将他乱杖打死,阎邱晓跪地求饶:“家有老母,饶我一命。”张镐掷地有声:“王昌龄也有母亲,谁去抚养?”后来又有李白,李白戴罪流放夜郎,张镐身为宰相却为他寄去了寒衣。然后又有杜甫,杜甫任“左拾遗”才一个月,就上疏营救罢相房琯,唐肃宗大怒,几欲杀之,又是张镐,多面周旋,终于救了杜甫,继贬华州。后来不久,张镐也被贬绌罢相,这和他多次营救朝廷不喜欢的人有没有关系呢?

感谢张镐,他让杜甫多活了十年。而他曾任河南节度使,让我这个一千多年后的河南人,感到了由衷的骄傲。

(五)

杜甫是河南人,祖籍洛阳,生于巩县。

巩县现在叫巩义市,是全国第一批“经济百强县”之一,巩县撤县建市后,在老县城西近十公里处又建了新城,不知道杜甫在天有灵,对他后世的同乡是否欣然。

巩县人现在还习惯把老县城叫巩县,而把新城叫巩义市。杜甫就出生在巩县东二里笔架山下。 陪我同去的朋友就是巩县人,吃过午饭,我们两个迈步向杜甫出生的地方走去。杜甫出生的

关于流浪的诗篇五
《一场远方的飘渺的梦——穆旦诗歌流浪精神探源》

关于流浪的诗篇六
《流浪的诗人,孤独的梦》

流浪的诗人,孤独的梦

作者:孙娜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6期

李白是中国古代自屈原之后最伟大、成就最高的浪漫主义诗人。盛唐诸公,唯有奔放不羁、洒脱飘逸的李白才能契合殷璠定的“盛唐气象”中的诗歌艺术最高境界:“神来、气来、情来”。终其一生,他以横溢的才华,流泻的豪情,“一斗诗百篇”的机敏,创作了大量的绝世诗歌,而“游仙梦”无疑是其中一朵风姿卓越的奇葩。如果想要真正走近李白,读懂李白,就请带上真感情、真体验,来细细观赏这朵奇葩吧。

他是一位游走于天堂和地狱的使者,游离于天上人间,沉浮于人生长河。笔者认为,在那个时代,李白有着绝对的孤独感。纵观整个中国文化史,文人面对自我的机会是非常少的,他们很难做自己,反而一直在文化里被扭曲着、压迫着。然而李白,他做到了,或者说,他一直在努力做到。他抗争,他狂妄,他自负,他无时无刻不在尽情地释放着自我的真性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李白身上带着一种“流浪人”的气质。现实中,他积极入世,渴望实现抱负,但冷酷病态的现实让他一次次心灰意冷,他仿佛永远融入不了“那群人”的世界。于是,他便决定寻仙,开始流浪,“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宇宙对话。梦中的李白寻仙访道,游历名山,如痴如醉,不亦乐乎,但事实上,它深蕴着李白英雄品格中的悲剧性格,崇高感中的孤独感。

一、李白游仙的成因

蜀中是李白的故乡,又是道家发展兴盛的地方。李白从小接受道家的熏陶。他自己说“五岁送六甲”,“十岁观百家,轩辕以来,颇得闻矣”。六甲是道宗末流的一种怪书,轩辕也正是道家所托,所谓黄老。李白又有许多求仙学道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讲,便是“结神仙交”(《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序》)。因此道家思想作用于李白的精神是很深刻的。可以说,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道家气质的诗人之一,道家的美学观也奠定了其诗歌创作的美学基础。后来贺知章就赞美他为“谪仙人”。

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云:“李太白《古风》两卷,近七十篇,身欲为神仙者殆十三四:或欲把芙蓉而蹑太清,或欲挟两龙而凌倒景,或欲留玉岛而上蓬山,或欲托若木而游八极。或欲结交王子晋,或欲高揖卫叔卿,或欲借白鹿于赤松子,或欲餐金光于安期生。”仙境(梦境)是幻想,是人类的一种美好的寄托,也可以说是为了暂时忘却苦难所造的避世之所。因此仙(梦)境在一定意义上是病态社会的产物。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兴,赋到沧桑句便工”,诗人越是把仙(梦)境写的逼真,越能反映出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愤懑。李白的游仙梦正是其在现实中的苦闷仿徨无处宣泄而需要羽化登仙,与宇宙对话的深层心理意识,集中体现了诗人对“真我”的不懈追求。笔者以为,李白一直苦苦探寻的虚幻仙境(梦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他一直在努力追求和靠近的“完美的自我”“完美的世界”。“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送蔡山人》),诗人在自我实现与社会选择的冲突中体味生命与人的二元对

立。于是,只有寄美好理想于虚幻的梦境中,同时在梦中抒发自己的彷徨苦闷之情。最为著名的有《梦游天姥吟留别 》《梁甫吟》《蜀道难》等作品。

二、梦境中的纵情放歌——解读《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可以说是李白借梦陈情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诗似山水之作,又似游仙之作;似梦境,又似仙境。陈杭《诗比兴笺》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卷三)可谓切中题旨。

唐玄宗天宝元年,李白奉旨来到长安,任职翰林。他自以为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是玄宗只将他当作文人对待,同时同僚和权贵又排挤迫害他,最终不得不在失意和愤懑中离开长安。这首诗就作于此阶段。大约天宝五年,李白离开山东,准备南下。在将离开之际,写下了此诗。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完整记录了此次神奇的梦游。李白用其纵横驰越的神思为我们创造出了一个阔大雄奇的境界。然而梦到最缤纷绚丽处,仙境倏忽之间消散得无影无踪,甚有一种繁华落尽的孤独苍凉之感。他通过梦境的非现实性天马行空,妙笔生花,完整地描述了从出发到抵达,从山脚到山顶,从白天到黑夜,从入梦到惊醒的整个过程。诗人以其神驰八极之笔描画了一幅炫惑心目的神仙图景。

虽然李白笔下的梦境如此神奇瑰丽,但着眼点依然是现实。因为神奇瑰丽的仙境只是残酷污浊的现实的对立面。李白入仕翰林,无异于好梦一场;梦中场景,或神奇异美,或热闹纷呈,或阴森恐怖,岂不正是自己入朝得宠与被馋放逐的真实写照。梦醒之后,惊魂未定,唯余无限怅惘:短短两年时间,让他对官场,对政治,对人生明白了许多。重新回味,便知官场虚妄而无足留恋,故在诗的最后,在对人生得出消极结论的同时也喊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铮铮誓言。

我们知道,李白的仕途坎坷使他常常在诗歌中表达自己的失意,但在这首诗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从未看到过的坚定的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是在向世俗宣誓。这不正体现了李白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英雄主义吗!李白,一个时刻都在追寻“仙境”的灵魂,此刻,更是下定了决心,要果断与这个丑陋的官场诀别,跟“那群人”诀别。他虽然没能真正找到永恒的仙境,但他也绝不想继续回到肮脏的人间。因为他明白,回到人间,就意味着离他的“完美自我,完美世界”更遥远。他宁可继续选择孤独的流浪。因为在孤独的流浪中,他还能抗争,还有“真我”,还有李白之所以为李白的精神,如果回到喧嚣的人间,他就湮没了。

三、梦境的超越和现实的回归

诗人用梦幻般的笔触将命运的彷徨化作瑰丽恣意的意象,使其渴求的理想和“完美的自我”以及绝对自由、无所依傍的生存状态在仙境中得到满足。李白大量的做梦,其实是努力让自己回归到那个自我定义的“完美世界”里去。在那里,有他向往的自由、平等;在那里,他能找到“真我”。

李白被视为“疯子”,因为他太狂了,太傲了。所以,在那个时代,李白注定是孤独的,没有任何人能读懂他的心,能做的唯有学庄子那般“独与天地精神对话”,于是,他在梦境中暂时找到自己灵魂的归宿,尽量让自己走向生活的圆满、生命的完整。因为梦,李白的忧愁和愤懑得到了宣泄,心理上获得了暂时象征性的满足。古来圣贤皆寂寞。他的孤独让他高处不胜寒,只能力图通过梦游仙境,来寻找一个精神避难所,以期抚慰那无人知音无人共鸣的孤独的心弦。

但我们不能忘记,梦终究是虚幻的,梦醒时分,便又是面对污浊混沌的现实时刻。所以,李白的游仙梦,无论是寄愁于仙境还是借梦陈情,藏不住的永远是他的那一份傲然于世的孤独和无人能懂的痛苦:明知梦境飘渺虚无,却别无选择。他一次次无奈又执着地将自己沉静于这个幻化的世界中,将自己无所倾诉的情感寄托于虚无,这本身不就是一个巨大的悲哀吗? 浮生若梦,李白看似活得很洒脱,但内心的痛苦又有谁知。梦醒之后,他要超越压抑他个性的客观世界,却又耿耿于怀他那强烈的济世愿望;他要摆脱那屈己于人的痛苦,却又跃入“苟无济世心,独善亦何益”的纠结之中。这种分裂矛盾的人生状态,让他深陷自我创设的痛苦而不能自拔。李白的游仙梦既给予了他精神上的满足与心灵上的慰藉,同时也是他孤独悲剧的人生展示。

(孙娜 金华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321004)

关于流浪的诗篇七
《流浪诗人》

《流浪诗人》

演唱:周杰伦 JAY

海边篱笆 咿呀咿呀 风一直刮

我像枝桠 帮你过滤了风沙

墙上的时差 滴答滴答

还在牵挂 我们都偏爱她的长发

你姐会掐 忾恰忾恰 等来滚掐

轻轻一压 扔好笔冲我gia瓜

假启迪会搓 汐沙汐沙

瞎想鸸鹋 泥工一夜带起我滚嗲

可修理技改 技改

西北按错嘎依稀筛

我真的不该不该

简单一句爱说不出来

经过山丘 嗨呦嗨呦 汗一直流

行李不多 但思念一定带走

等gia刚丢咯 哒啰哒啰

没gia开丢 岁红飘融K汽车

等法医球有球gie

等下义务有低级 等佛妮得有得勒 等休息等落来信勒 春天会优惠勒 等弟媳仓有仓勒

等结局 流浪诗人的回忆

可修理技改 技改

西北按错嘎依稀筛

我真的不该 不该

简单一句爱说不出来

【和声) :主旋律为

海边篱笆 咿呀咿呀 风一直刮

我像枝桠 帮你过滤了风沙

墙上的时差 滴答滴答

还在牵挂 我们都偏爱她的长发

你姐会掐 忾恰忾恰 等来滚掐

轻轻一压 扔好笔冲我gia瓜

假启迪会搓 汐沙汐沙

瞎想鸸鹋 泥工一夜带起我滚嗲

RAP为

可修理技改 技改

西北按错嘎依稀筛

我真的不该 不该

简单一句爱说不出来 】

远方回音 我们迎风边走边弹琴 但奶隐形 一味一开吸引鲸 她的眼睛 打雷一幅翠绿的风景 但奶感情 母修房母亲 End——致H

关于流浪的诗篇八
《中英对照小诗-陪你一起流浪》

陪你一起流浪

Fall in love with a flower

爱上一朵花

Just bloom with her

就陪她一起绽放

Fall in love with a cloud

爱上一朵云

Just go where she want

就陪她一起流浪

Fall in love with wind

爱上风

Just become a kite

就做一只风筝

Fall in love with rain

爱上雨

Just become spring mud

便化作春泥

If I fall in love with you

如若爱上你

How I will be

我的结局又将会是怎样

For whom I would be strong 我可以为谁坚强

And brave enough

为谁勇敢

To go the distance myself

独自走向远方

For whom I would be crazy

我可以为谁疯狂

And obstinate enough

为谁倔强

Would rather to lose myself

宁愿迷失了方向

So far away

在那遥远的地方

Whether there is still a dream 是否依然

有梦在飞翔

Can not find the direction

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Whether you will be disappointed 会不会失望

The great future

美好的未来

Without you

没有你

Who else to share

还有谁能分享

I could go anywhere

只要你愿意

Whether you dare to give me a promise 我可以陪你一起流浪

关于流浪的诗篇九
《金色忧郁里的流浪词语 池沫树诗歌解读》

金色忧郁里的流浪词语——池沫树诗歌解读

来源:新华网

文/冯楚

诗人的某种气质,曾经让我深深着迷和依恋过的,只有俄罗斯贵族诗人、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在我的少年情感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他说过诗人的忧郁都是金色的,那时我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爱与善的柔情,在一个男人的心里,会有如此的美丽与执着,并让自然的美与心灵的细腻,生活的细节及人性的崇高,深切地融合在一起。如果诗人的苦难是一种诗意的承担,一种平静优雅的表述,那么这种诗人的天生丽质的独特心灵感应,是人生所赋予的幸福与自由的真谛。现在,这种诗人的默默的心灵映像,也在东莞这座物欲机器暴虐高压的城市里,明亮而清真的呈现了出来。这就是青年诗人池沫树的诗歌,这些流浪于金色的忧郁之下的深情的语词,再一次激起了我少年时代,对人性自然崇高的贵族化向往。谁能说屠格涅夫与肖邦,仅仅是一种富人和权势的诗意解读,而不是一种平民与草根阶层的理想?在低层苦难中坚韧生长的诗意生命,更能表现出人性趋向光明与美的力量。我曾经在《诗歌、自由及其他》一文中说过,最美丽的鲜花,总是开在最有毒的废墟上,最圣洁的诗人,也总是在污秽的世道里行走。池沫树的生活道路,也正好应验我这种诗意的判断。在当下东莞的诗人群落里,他的行动和咏叹,悄然无声,深入心灵的内部,却不留一丝喧哗的痕迹。他将母语的诗化,深藏于对黑暗机器的诉说中,将优雅的语词,流淌在车间流水线里,把生命的诗意,飘荡于苦难的承担。我从他所寄来的近二十首诗作里,细心的阅读,静静的品尝,在缓慢的生命审美过程里,并能被一种独有的心灵所感知而深感慰藉。

现代语境下的诗意栖居

对于中国诗歌传统源泉的界定,老子是纯朴和自然,庄子是率性与想象,这两个人物的哲学思想,足以影响了中国后代诗人的所有空间。只是传统的原创性,随着漫长的历史革命轮回,已经蒙上了太多的假相与伪劣。我们在世纪的新千年里,再来翻出这些原创的古董,仍旧无法找回生命的直觉与本真的回归,因为自然和人类的进化,已经不再是那个历史的重复了。诗人要找寻的心灵栖居,也已是面目全非。地球已陷入一种物化的大灾变之中,人类却无法停止物化的脚步。诗人在这里要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本真的呼唤,是自然的诉说和拯救。 《比如----》

比如,你走近我时没看见你

你在我的手背上睡着我不知道

你出门就遇见我。思考。

沉入如钟,如井。

半夜里爬起来到井边呼喊你

到渡头等你,哭你

比如,听雨。赏月

听草根的生长。

秋天的湖中深藏着你。

比如,桌上留下一封信

台灯低着头,一只死去的灰蛾。

比如,茶杯忘了盖上----

这首诗的语词平和清静,语境禅意十足,如那一首禅宗悟道的《菩提树》,给出了现代

心灵的一条出路,是对眼前事物的慎独经验。但又具有了当代诗人的特殊性,即这个自然的语境是理性的语境,是诗意的发觉,不是诗人当下真实的处境,这个处境已经不存在了。真实的人在承担另一种处境,它已是非自然。在这里,我们还能深切地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感应,那种十分和谐的理想把握尺度,这是当代很多诗人已经丧失殆尽了的。活在自然里,这是诗人的最高愿望,他用母语构成了这样的一个童话式的世界。在这里融合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男女情长、相会或离散,更多的元素是人在现代自然处境中,而“自我”的映像已被遗失了。这个“自我”就是童话、童年和真美善,它们在随着一只灰色的小飞蛾的死亡,而消失在深秋的湖底。这时诗人的情感是遗忘了将茶杯盖上,细腻的美感在语境中温存溢出。 古钟、水井、渡口、深秋的湖水、听雨、赏月、台灯、桌面上的一封信,一只死去的飞蛾,一只茶杯,都是静态的什物排列,为何又有着如此惊人的动态自然性逼真?这就是所谓“真理就是一种事物的澄明”的罗素经验,不是“真亦假来假亦真”的中国式感性表象。诗人对自然的感受,对爱情人性化的表露,带有了明显的理性思维的发现。这首诗如同一幅莫奈的静物画,色彩质感和音乐性浑然一体,又层次分明,节奏明快。只是画家却深藏于语词的深处,也就是诗人本身被诗化了。这正是现代诗人与古代写意诗人的相通之处。但是语言抒情化的直觉,不再能激起现代心灵的感受,而是要求立体式的感官视觉效果,才能达到语言的高度的容纳性和感染力,而这个立体世界必需是现代理性语境构成。请再阅读下面的一首《旷野或钢琴》。

《旷野或钢琴》

江水,落日浑圆

忘记你,并不能忘记你的歌声

一片薄薄的纸片,紧贴胸口

一个小小的震动,风卷沙扬

皮肤上的盐,和水,一双明眸

秋天的树林攥紧骨头

谁弹奏了一下,风卷沙扬

一双明眸,小径上忧伤的溶汁

哦,马车带走,苹果,山楂树

枯叶蝶,疲惫的农夫

哦,再见,旧时的山坡,灌木丛

河流带走,马车带走----

诗意的立体画面,扑面而来,表现了一种大视野中的平静柔和而细致的美,虽然也是表现大河落日的自然与人的关系,却少有那种的英雄主人的慷慨语气和虚妄,而是将钢琴的交响乐感与旷野的沉静气质,交融在语词的温柔细说里,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无边箫木纷纷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等古诗相比,这一首对自然景物的细微关照,更是体现了诗人浓厚的平等思想与平民精神。很难想象一个整天与流水线、机器、纱布、油漆、润滑油、橡胶等物品厮磨的人,却有着如此细腻的自然情感触觉,并把它表现在母语的诗意承担里。如果没有一种对母语的赤子情怀,对人性的和平祈求,诗人是无法面对机器写诗表达诗意栖居的。从这首诗里,我看到诗人更为热爱人性自然的执着。

与某些诗人反抗物化异化不同,许多诗人都走向了金斯堡式和海子式的道路,在呐喊或嚎叫声里,在虚妄的理想幻象里,以肉体的沉沦来抗争肉体,以物质来抗争物质,结果还是被物化成垃圾或是商品。这是自然理性与人性的一种悖论。我就是这样一个深入其中的诗人,因此解读一种非自然理性的诗歌时,往往带有批判的强烈意识,但在读这些自然伦理和谐的诗篇时,我还是被他金色的忧郁气质所打动,我感受到诗歌在诗人的柔弱躯体内,变得非常的坚韧有力,而不是坚硬和粗糙。心灵之美是内在力量的平和呈现,而不仅仅是没有节制的

愤怒暴动。

当然,对于某些现代物化场景的描述,语言还是需要一种暴发的力量,以揭示出心灵被动的压抑扭曲状态,但诗歌的语意,更多的是在隐约的揭示中,表达自然的美感。斯宾诺沙有言,没有恐怖的美是无力的,没有美的恐怖是邪恶的。这位打磨了一辈子镜片的诗学思想伦理大师,亲身体验到了人性与物化与自然,在互为相处美化过程中,应当达成的一种平衡的可能性。而池沫树的自然诗歌表达,却以独到的现代语境,越过古典的自然主义诗学局限性,而与自我达成了理性的沟通。诗歌的恐怖部分消失了,但美的部分仍然还是有力的。这就是钢琴或旷野与人交融的关系,是诗与美的存在。心灵的诗意栖居就这样实现,这是诗人本身的幸福呈现。

现代语境下的诗意批判

诗人仅有自然或想象的自由表达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对现实假象的批判能力,才能构成立体化的现代意识语境,从而越过诗意本身的局限性,即让诗人走出诗界外,寻求“功夫在诗外”的自我价值。当然,批判的方式也包括揭露、戏谑、讽刺荒诞的真实。这是现代诗人与古代诗人的不同之处,因为人的处境已不是过去的处境了。这个如果不敢面对,就无法回到自然的诘问中去。池沐树对此也有很强的表现作品,比如这首《凉椅》,就是对当代偶像人物中,伪诗意生活的一种诗性批判,有着深刻的内涵。

《凉椅》

空无一人的旷野

置放着你,面对群山

如果陡坡再陡一些

如果草皮再长一些

我想着你该如何变化

但天空是不规则的

划下45度的弯,容纳你

你应该是凉的

色彩冷

无人歇坐

我看着,看着

然后你从广告画里飞了出来

使画面置于自然的虚无

诗人站在山坡上,看一张巨大广告画里的一把凉椅子,它被安置在群山环抱,也就是那种宣传城市生活的广告招牌,是现代人的贞节牌坊。它指示人们必须按照它的意义生活。椅子是人还是物?为什么是凉的?这是再普通不过的现代什物了,但在这里却表现一种独特的荒诞。诗人以此寓言一种自然与人、与物的紧张关系。在自然风景里,诗人独坐旷野,观察椅子随着群山和坡度的变化,但他发现了天空是不规则的,而人的视像是随着坡度的变化而变化,随时会有一种致命的危机袭来,如那把椅子从画面里飞了出来,画面的生活是虚空了。人若按照广告来生活,也是虚无的,甚至也是危机的。人只能回到自然中生活,不是在画面上。这种荒诞性的揭露性表达,也有自我的批判力度,再如下面这首《流浪的词语》。 《流浪的词语》

有人在城市里,一条裤子跟着跑

一根绳子,和一条狗

树叶间闪烁着词语

阳光,水,和一些小精灵

在办公室里不停的沉默

在大会上他的嘴巴掉下钉子

一个词语,和另一个词语

结伴而行,擦肩而过

一只蚊子,一首诗,一只眼

一只无人知道的耳朵

塞满了昆虫,进进出出

拥挤,狭窄,暴燥

忽然一个词语逃了

他的嘴巴掉下一块冰

落地有声,溶解

一只耳朵同时感到众多的

词语,进进出出

飞扬,撞脸,死亡

一个词语逃了

水,溶了进来

这首诗是揭示自我生活,在现代语境里的背叛状态,有点荒诞的抽象化的色彩,可能多少与诗人从对卡夫卡式的发现有关。是一种非理性化的语言组合,也表现诗人本身在里劳作,却让词语变成了流浪者,享受非物化的自由。从嘴里掉下来的不是诗歌,而是钉子,而钉子就是诗歌。钉子飞在头顶,钉子变成了蚊子和昆虫,这是在非自然的环境里,有自然物的出现,它是真实的。而人与狗却无法获得,它们永远都有一根绳子。唯有词语是自由的,它们在诗人的生活里,变成自然的造化。这是诗人沉迷于词语之爱的深厚情结,也是作为一个诗人的基本条件。母语在逃亡,困为自然在沉沦,城市在沉沦,诗人在沉沦,所以诗的主题一下子就被揭示了出来。

在70后诗人中,这种以卡夫卡式的生命经验写作尝试还不是很多。当然也有一些以草根为理念的“安贫乐道式”写作,比如柏桦或杨键,但这已是中国数千年传承了,无有创新和向上的个人思想独立气质。而思想保持独有的贵族理性自由精神,也就是卡夫卡的内心饥饿,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食物,他就一直饿着,饿死诗人,这是一种独有的坚守。因而我说是贵族精神,是纯洁的诗性。在当下诗人中,我还没有发现这样的诗歌表现。“饿死狗入的诗人”,不是这个概念,那是伊沙没有肉包子吃。现在有了,所以不叫饿了。他们更多是一种“温饱足而思淫欲”的物化扩张,诗人张开贪婪的大嘴,对于当下的食物是什么都要吃的。池沫树的词语逃亡,就是一种诗人的批判承担,他默默的写作,饥饿地选择洁净的食物,体现了诗人对黑暗内心的审察力度。

现代语境下的诗意坚守

池沫树的作品每一个阶段都有一种不同的风格出现,其共同的价值取向,还是保持了对事物以诗性的宽容,形成了语词鲜明的自然风格。当打工诗人的命名,在东莞风云涌的时候,他却默默地消失在流水和地下室里。他的笔名也是几易其改,在不同的民间诗刊上出现,没有认清他是同一个人的手笔。这使得那些想命名他的人,也无从找到他的真实。这是否是诗人想逃脱某种束缚,而坚守个人的生活品质,把诗歌的表达融合在流浪语词里呢?从它的诗歌里能找到这种真实的答案吗?

《诉说》

那一年,我把自己锁在家

父母骂我,我也不出去

有一天有个男人来找我

我并不认识他

我的沉默压倒了一片人

他们以为我在抗议

一年的冬天门前的树挂满了雪

我深深的呼吸,再呼吸

我常常看到有女人消失在小巷里

有的手里拿着半截厕纸

在秋天,一对年老的夫妇

扶相勉励。一个学生来找我

但我不能关教室的门

这里,诗人的少年沉默,却变成了对众人的抗争,所以,诗人被放逐在故乡内部的世界中。他进不去,又出不来,只有沉默,沉默太久就是一种抗争,他终于赢了。因而他走出了那个传统的影子。他是一名矿工的儿子,在那里感受生命最原始的压抑和承担。他也从父亲的荣誉里,取得了工人的身份认同。他与这种命运展开博弈,从父辈的承担里学会更多的坚韧和宽厚。伟大的梵高在少年时,就想做一个诗人,他父亲让他做了一个牧师,梵高15岁下矿,与工人讲授圣经里的诗篇,经常是热泪盈眶,但工人们的苦难命运,却与上帝的关爱相去甚远,他发现了教会的伪善,他思考了大量的生死问题。最终还是背离那个牧师职业,而做了阳光与自然的画师,一位旷世纪的诗人画家。不知池沫树是否也有这方面的生死悲悯启蒙,从他早期的诗作里,可以看到一种温厚的宗教情怀。在我的另一篇文章《东莞诗歌的守夜人》里,我提到过他的最初几首诗,也许那是他个人最痛苦迷茫的时期。

《墙》

……

现在,我面对的是一堵墙

你可以想像:金色的或是灰色的

它有宫殿琉璃折射的光芒

也有平民小巷中的简陋和颓废

一个声音来自黑暗,它说进去吧

我不知道该翻越那堵墙摧推毁或是折开

这次面临是否亲自动手,或是

请来工人或机器

于是,我久久站立墙前

一跪下来,我的泪水便开始涌出

上帝啊,请宽容我,请保佑

一个弱小生命……

这是一首让灵魂颤栗的处境诗,它呈现出生命对历史和现实、未来的三种反思和拷问。从时间上又穿插了三代人的努和与承担。面对权威和群体的挤压,有三种可能的选择,历史的虚妄、人性的暴力、机器的冷漠,哪一种可以通向生命的自由之地?但良善的诗人选择跪下,他请求历史的宽容和现实的忏悔。这种跪下是神性的自觉。这首诗提出了人性的善恶、存在与虚无等现代物化之下的选择难题,他以诗人的经验,表达了生命宽容和善良的高贵。其后期的诗作,在悲悯的基础上,又表现得更加从容、缓慢和大度,这是否一种智慧的成长,还是生命老化的开始。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8001.html

    上一篇:关于父爱优美句子

    下一篇:凶得

    【关于流浪的诗】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