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一
《三上语文单元复习题》

12月26日练习 第八单元

1、描写人物外貌的ABB的词语( )、( )、( )。描写人物神态的ABB的词语( )、( )、( )。描写环境的ABB的词语( )、( )、( )。描写颜色的ABB的词语( )、( )、( )。我还知道其他的ABB的词语( )、( )、( )。

2、请默写出《三字经》的几句:

3、( )餐露( ) ( )兼程 ( )大厦

满载( ) ( )偿 没( )打( )

沉默( ) ( )不转( ) 恍然( )

五( )四( ) 举世( ) 应有( )

4、一( )长刀 一( )诗 一( )小学

一( )教育家 一( )井 一( )礼物

5、查理原来是个( )、( )的孩子,是因为杰西的( )让查理有了变化,后来的查理变成了( )、( )的孩子。

6、舍不得离开。( ) 做些让人难堪的事。( ) 很有礼貌。( ) 希望有别人的长处。( )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 ) 让别人先来。( ) 不知道怎么做。( ) 轻视、瞧不起。( )

形容人的兴致很高,情绪热烈。( )

7、 多音字

( )( ) ( )( ) ( )( ) 给 ( )( ) 落( )( ) 调( )( ) ( )( ) ( )( )

晃 ( )( ) 系( )( )

8、在《给予树》中,妈妈首先是( )孩子们没有钱买礼物,后来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便宜的棒棒糖,很( ),后来当她知道金吉娅帮助了陌生的小女孩,她被金吉娅( )了。

9、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 )、( )、( )和( )以及( )。

10、每年的( )是圣诞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 )。

11、实验能成功是因为小女孩的( )和三个学生的( )。

12、我永远不能忘记那( ),因为它使我( ),同学们并没有( )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 ),使我( )。

13、历( ) 姿( ) 烈( ) 险( ) 励 ( ) 资( ) 列( )脸( )

堵( ) 糖( ) 偿( ) 予( )

赌( ) 塘( ) 尝( ) 矛( )

14、反义词

宽( ) 买( ) 危险( ) 成功( ) 吞( )

第七单元

12月27日练习 语文园地七

1、《矛和盾的集合》告诉了我们 ( )的道理。请用别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2、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我明白

的道

理。请说说我们周围还有什么在起着变

化:

3、学习《陶罐和铁罐》我明白了 的道

理。

4、学习《狮子和鹿》我明白了 的道

理。

5、功 攻 集 级 战 站 努 怒 扑 朴 脑 恼 荒 慌

般 搬

( )击 ( )合 ( )立 一( ) ( )劳 班( ) ( )争 ( )家 ( )火 ( )打 ( )怒 ( )凉 ( )力 ( )素 大( ) ( )张

6、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一闪一闪的星星 撒满天空。 翠绿的柳条 在春风中舞动。 秋天到了,落叶 在林间飞舞。

7、坦克把 、 合二为一,在战场上 。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

到 ,吓得 ,乱成一

团, !

8、反义词: 骄傲( ) 繁华( ) 懦弱( ) 丑陋( ) 愚蠢( ) 傲慢( )兴高采烈( )

9、近义词:

愤怒( ) 骄傲( ) 争辩( ) 懦弱( )

10、“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好吵的呢!”这句话

是 说的,“和睦相处”的意思

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

出 。

11、鹿开始对自己的角 ,而对腿却 ;后来

它发现美丽的角 ,而难看的腿

却 。

12、东张西望( )①开,展开;②看,望;③陈设,铺排;④姓。 扬长避短( )①举起,升起;②飘动;③发扬;④传播。

13、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者看待。( )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嘲笑别人。( )

14、骄傲 傲慢 谦虚 朴素 恼怒 美观 没影子 光洁

与陶罐有关的词语

是 、 、 、 。

与铁罐有关的词语

是 、 、 、 。

15、 ( )( ) ( )( ) ( )

( )

称 ( )( ) 撒( )( ) 倒( )( ) ( )( ) ( )( ) ( )( ) 量 ( )( ) 难( )( ) 处( )( )

16、请默写出28课的两个比喻句。

。 。

17、请写出两个拟人句。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二
《三上语文单元复习题》

12月26日练习 第八单元

1、描写人物外貌的ABB的词语( )、( )、( )。描写人物神态的ABB的词语( )、( )、( )。描写环境的ABB的词语( )、( )、( )。描写颜色的ABB的词语( )、( )、( )。我还知道其他的ABB的词语( )、( )、(

2、请默写出《三字经》的几句:

3、( )餐露( ) ( )兼程 ( )大厦

满载( ) ( )偿 没( )打( )

沉默( ) ( )不转( ) 恍然( )

五( )四( ) 举世( ) 应有( )

4、一( )长刀 一( )诗 一( )小学

一( )教育家 一( )井 一( )礼物

5、查理原来是个( )、( )的孩子,是因为杰西的(让查理有了变化,后来的查理变成了( )、( 孩子。

6、舍不得离开。( ) 做些让人难堪的事。( )

很有礼貌。( ) 希望有别人的长处。( )。 ))的 )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 ) 让别人先来。( ) 不知道怎么做。( ) 轻视、瞧不起。( ) 形容人的兴致很高,情绪热烈。( )

7、 多音字

( )( ) ( )( ) ( )( ) 给 ( )( ) 落( )( ) 调( )( ) ( )( ) ( )( )

晃 ( )( ) 系( )( )

8、在《给予树》中,妈妈首先是( )孩子们没有钱买礼物,后来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便宜的棒棒糖,很( ),后来当她知道金吉娅帮助了陌生的小女孩,她被金吉娅( )了。

9、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 )、( )、( )和( )以及

( )。

10、每年的( )是圣诞节,相当于我们中国的( )。

11、实验能成功是因为小女孩的( )和三个学生的( )。

12、我永远不能忘记那( ),因为它使我( ),同学们并没有( )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 ),使我( )。

13、历( ) 姿( ) 烈( ) 险( )

励 ( ) 资( ) 列( )脸( ) 堵( ) 糖( ) 偿( ) 予( ) 赌( ) 塘( ) 尝( ) 矛( )

14、反义词

宽( ) 买( ) 危险( ) 成功( ) 吞( )

第七单元

12月27日练习 语文园地七

1、《矛和盾的集合》告诉了我们 ( )的道理。请用别的事例来说明

这个道理

2、学习《科利亚的木匣》我明白了 的道理。请说说我们周围

还有什么在起着变化:

3、学习《陶罐和铁罐》我明白了

的道理。

4、学习《狮子和鹿》我明白了

的道理。

5、功 攻 集 级 战 站 努 怒 扑 朴 脑 恼 荒 慌 般 搬

( )击 ( )合 ( )立 一( )

( )劳 班( ) ( )争 ( )家

( )火 ( )打 ( )怒 ( )凉

( )力 ( )素 大( ) ( )张

6、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

一闪一闪的星星 撒满天空。

翠绿的柳条 在春风中舞动。

秋天到了,落叶 在林间飞舞。

7、坦克把 、 合二为一,在战场上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 ,吓

得 ,乱成一团, !

8、反义词: 骄傲( ) 繁华( ) 懦弱( ) 丑陋( ) 愚蠢( ) 傲慢( )兴高采烈( )

9、近义词:

愤怒( ) 骄傲( ) 争辩( ) 懦弱( )

10、“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好吵的呢!”这句话是 说

的,“和睦相处”的意思是 ,从这句话可以看

出 。

11、鹿开始对自己的角 ,而对腿却 ;后来它发现

美丽的角 ,而难看的腿却 。

12、东张西望( )①开,展开;②看,望;③陈设,铺排;④姓。

扬长避短( )①举起,升起;②飘动;③发扬;④传播。

13、把两个人或两件事放在一起谈论或者看待。( ) 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 嘲笑别人。( )

14、骄傲 傲慢 谦虚 朴素 恼怒 美观 没影子 光洁 与陶罐有关的词语是 、 、 、 。 与铁罐有关的词语是 、 、 、 。

15、 ( )( ) ( )( ) ( )( ) 称 ( )( ) 撒( )( ) 倒( )( ) ( )( ) ( )( ) ( )( ) 量 ( )( ) 难( )( ) 处( )( )

16、请默写出28课的两个比喻句。

17、请写出两个拟人句。

18、我会写八个字的成语:

。 。

。 。

19、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读一读,再回答问题。

小伙伴们围了上来 都朝着科利亚笑 你的算术不管用啦 也许 法

西斯把你的宝贝挖走了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三
《试题》

命题团体赛四年级语文试题(卷)

4.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时间:90分 满分:100分)

一、口语交际(5分)

现在,QQ农场、开心牧场等网络游戏风靡全国,不少小学生也参与进来。他们白

天上学,晚上“偷菜”、“养宠物”„„很多同学表示:许多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

愿望,都可以在这里实现。作为一名四年级的小学生,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二、基础知识(27分)

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写得正确、工整。(4分)

zhān yǎng dài màn yāo qǐng shì nîng

( ) ( ) ( ) ( )

xuán yá cuī cù tā xiàn xiān ruî

( ) ( ) ( ) ( )

2. 用“ ”画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3分)

晌.午(xiǎng shǎng) 慰藉.(jiâ jí) 埋.

怨(mái mán) 黄芪.(shì qí) 鲜.为人知(xiǎn xiān) 树冠.

(guān guàn) 顷刻间(qǐng qīng) 山冈.

(gāng gǎng) 呕吐(tǔ tù) 3.加偏旁组字,再组词。(4分)

反( ) ( ) 则( ) ( )

卓( ) ( ) 乔( ) ( )

青翠( )滴 ( )( )起伏 不甚( )( ) 目( )口( ) 纵( )交( ) 眼花( )( ) 5.按要求写词。(3分)

描写美丽景色的: 描写说话神态的:

与象棋有关的成语:

6.选词填空。(4分)

珍稀 珍贵 珍视 珍惜

(1)目前,人类正在采取措施,拯救这一( )动物。

(2)一寸光阴一寸金,请你( )时间。

(3)小明送给他一件( )的纪念品。

(4)老师教育学生要( )今天的美好的生活。

7.按要求写句子。(6分)

(1)雨水被森林里的土壤储存起来了。(改为“把”字句) (2)风在花园里捉迷藏...

。(仿照例句写句子) 小露珠在荷叶上 (3)( )王老师( )讲课文。(在括号里填适当的词,使句子意

思更具体。)

(4)这个活动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5)你( )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5法郎,( )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填入

恰当的关联词语)

(6)看着老天鹅勇敢地破冰,谁不肃然起敬呢?(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

三、课内外积累。(18分)

1.青的草, ,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2.“它们”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分)

2.从_____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______;从_______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_____;从______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_______„„(3分)

3.“ ,水村山郭酒旗风。”这句诗出自 (作者)的 (诗题)。写一句你课外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诗 , 。”春天,也是植树的好季节,“多栽一棵树, ;亿万棵树连来, 。”(3分)4.《小儿垂钓》:表现孩童天真的一句是 , 。(1分) 5.写一句表示“合作”的重要性的名言警句。(1分) 6.亮亮吃苹果,总是抢着拿大的。爸爸皱着眉头,用《三字经》中的内容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7.读书的目的在于识人。 本学期,有许多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有 的竺可桢爷爷;有 的祁黄羊;有 的白衣天使叶欣;有 的黄河主人。(4分)

8.《三顾茅庐》这篇课文选自 优秀的古典小说 ,这部小说中有很多人物都为大家所熟悉,你能列举小说重要人物 、 、 。你能写出几个跟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吗? 、 、 。(4分) 四、阅读理解(20分)

(一)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片断) (8分)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敏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既使当它枝枯叶落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制作成家具的时候,它的香气仍然不变。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樟树的高贵之处就在这里。 1.短文中有两个错别字,将它们找出来并订正。(2分) 错字: 订正:

3.“樟树的高贵之处”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在这一片段中,作者表面在讲樟树_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以物喻人

的手法。我们还可以借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3分)

(二)邻里乡亲(12分)

暑假里有几天,整日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大地烤得滚烫滚烫。一阵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的,使人感到窒息。可偏偏就在这鬼天气里,我们小区的总水管坏了,停水已经一天一夜了,小区居民都焦急地盼那,盼那„„ 第二天一大早,一楼的张大妈就气喘吁吁地爬上六楼,叩开了我家的门。她一边擦汗,一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快„„快打水去„„楼下有两税车给咱们送水来啦!” 大妈急急忙忙地边走边说,“我还得打水呢!”妈妈转过脸,吩咐我立刻去打水。 我提了两个水壶直奔楼下。当我冲出楼门的时候,老远老远看到了三条长长的队伍,如同三条长龙,正缓缓地向前移动着。我迅速地站到了“龙尾”,不时地歪着头向前张望,只见队伍中小区居民个个喜上眉梢,有的说:“这回我得好好洗洗这身臭汗了。”有的说:“我家那堆衣服也该卫生卫生了。”„„

这时,前边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您先打吧!”“您先打吧!”我踮起脚身向前看去,噢!原来是一位阿姨和一位老爷爷互相谦让呢!瞧,阿姨麻利地把老爷爷的水桶放到水龙头底下:“您先打吧!您的老伴生病在家还等您打水做饭呢!”老爷爷抢过水桶说:“你不也正急着给孩子洗尿布吗?还是你先打吧!”“不!还是你先打!”阿姨边说边趁老爷爷不注意,又把老爷爷的水桶放在了龙头下,顺水一拧龙头,清水哗哗地流进水桶。“哎呀!你这是干什么呀!”老爷爷反应过来时,已经来不及了,他只好无可奈何地顺水推舟了,然后扭脸憨厚地冲阿姨笑了笑。周围的人都向阿姨和老爷爷投去赞许的目光。一瞬间,我的心里像有一股清泉在不停地流淌,清清的,甜甜的。 这时,我看见老爷爷担着水桶艰难地往三单元移动,我不由自主地奔向老爷爷„„

1.在正确的读音后面画“√”。 (1分)

“我提了两个水壶直奔楼下”中的“奔”应读哪个音?bēn( ) bân( )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3.将文中描写天气热的句子摘抄下来。(2分)

4.判断正误。(1分)“我冲出楼门的时候,老远老远看到了三条长长的队伍,如

同三条长龙,正缓缓地向前移动着。”这句是比喻句。( )

5.简要写出短文是从哪几件事来表现邻里亲情的。(2分)

6.用“﹏﹏”在文中画出表达“我”的感受的句子,并说明“我”为什么有这种感受。(3分) 7.文中最后写到“我看见老爷爷担着水桶艰难地往三单元移动,我不由自主地奔向老爷爷„„”,想象一下后面的情景,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2分) 五、习作园地(30分)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是极为重要的,在现代社会,一个人单打独斗,所取得的

成效是微小的。你一定与别人合作完成过很多事,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件写下来。题目

自拟,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四
《课》

教 学 设 计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五
《五单元主备教师》

主备教师:许晓华 参与教师:王浩淼 黄秀萍 吕冰 张长生 宋经学 张士超 贺进步 课题:长城 本单元第1课时 总第36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型:新授 预授日期:11月3日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长城图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简介─对于长城,同学们了解多少?(请学生先说)

师简介─要点:

知道长城修筑年代的久远,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建筑。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是中国人民的骄傲等。

[设计意图]:揭题,读题。让学生交流信息,对长城形成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交流信息,将最有价值的信息确立下来,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谈谈经历和长城给他们的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读自悟,提出问题

(一)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自学生字新词,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同桌一起读:要求互相正音,读通课文。

(三)读的要求:

思考: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注意一二自然段作者的观察点。)

用笔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等:批注上自己不懂的,想要解决的问题。

同桌之间或四人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反馈学生默读思情况及质疑情况,师视情引导、评价。

让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句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记号。能结合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对照插图,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

[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先自己解决,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不懂的问题,做好记录,学会合作,小组内先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自由读课文学习会写的字。学生书写。(重点点拨:隔、砖、旋等字)

板书设计:

长城

崇山峻岭 屯兵 盘旋

第二课时

主备教师:许晓华 参与教师:王浩淼 黄秀萍 吕冰 张长生 宋经学 张士超 贺进步 课题: 长城 本单元第2课时 总第37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型:新授 预授日期:11月4日

教学目标:

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生字,长城图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谈谈对长城的认识。

学生自由补充。

老师给以肯定。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回顾初读感知的课文内容

[教学策略]:出示长城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顾初读课文内容,对课文进一步的熟悉。

二、再读课文,练写新词

(一)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等。了解“崇山峻岭”“屯兵”“盘旋”等词的意思。

(二)课文:指名读,结合正音。让学生谈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三)写字:再认读生字;简单指导,学生动笔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反复地读生字新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了解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掌握生字词。

[教学策略]:通过多种方式来读,激发学生学习生字新词的兴趣,亲自动手来写一写,巩固一下,简单指导,让学生写规范。

三、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一)让学生图文对照读,自个选择读的方式练习读;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齐读等,适时评价引导。

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男生和女生交替着读,初步了解内容。

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先同桌互说,再指名班级交流(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及构造特点)。

(二)质疑。通过引读,加深理解。

通过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通过引导读,再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不易。

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句子中带点词“多少”“才”,理解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万里长城。”

让学生感受到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

学习第四自然段:

温馨提示:根据课文内容(可引导从一、二、三段找一找)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让学生同桌互说,再在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策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拓展活动。

出示名人赞扬长城的语句,让学生读,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长城的故事、传说和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板书设计: 长城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思: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课堂中我打算抓住“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包含的内容。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教学收获: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不足之处: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今后在这方面还需要改进。

主备教师:许晓华 参与教师:王浩淼 黄秀萍 吕冰 张长生 宋经学 张士超 贺进步 课题:颐和园 本单元第3课时 总第38课时

课型:新授 预授日期:2013年11月5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熟读能诵。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今后想不想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

(二)在出发之前,让我们先观看一下一些颐和园的图片,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展示,可以让孩子直观感知颐和园的美,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教学策略】学生在直观的画面中初次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可以很快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二、自读自悟 提出问题

(一)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出示“初读提示”,组织学生按照初读提示来自学课文:自读课文,字字入目,句句入脑,不认识的字看课后生字表,或者查字典来解决,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正确。)

(二)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三)默读课文,不好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好批注了解课文内容。

(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再不懂的全班交流。)

(四)针对课堂上生成的问题,进行解答。(自行解答,留做思考,下个环节解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初读的要求,保证初读课文的实效,并在长期的训练中能培养学生阅读课文的能力;让学生当老师来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策略】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采用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借助工具书阅读、自主探究及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再读课文,练写新词

(一)自由朗读课文,体会并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段。

(二)每个新词练写两遍。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习惯,为下一节课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趁热打铁,及时练习,保证识字、写字的效果。

【教学策略】采用小组内循环朗读,指名读某些段落,自己默读等读书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练写生字时,教师加强巡回指导,还可以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板书设计:

颐和园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主备教师:许晓华 参与教师:王浩淼 黄秀萍 吕冰 张长生 宋经学 张士超 贺进步 课题:颐和园 本单元第4课时 总第39课时

课型:新授 预授日期:2013年11月5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回顾课文

课件播放颐和园风景图。

(一)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二)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三)(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名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四)说说作者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策略】观看图片,激发情感;教师谈话,创设情境。

二、精讲释疑 品味语(一)自由选择万寿山与昆明湖两处景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说说作者在万寿山、昆明湖看到了哪些景观,他是按怎样的顺序看的。

(二)说说文中那些语句让自己感受到了景观的美。

一读;二谈感受;三讨论分析;四练习朗读,注意语调。

重点分析: “滑过”用得对不对,能不能用“划过”代替。

重点句子: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分号的用法)

(三)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扮成小导游员说说颐和园的景观,并介绍一下他们的特色(随机出示课件)。

(四)学生用欣赏、陶醉、赞美的情调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设计意图】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策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方法习得:

谈谈学完课文,你在写作上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

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一下颐和园景观的特点,填在括号里,谱成一首三字经。

颐和园、(景色美);长廊(长)、画五彩;万寿山、好景观;佛香阁、(耸半腰)„„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例子,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

【教学策略】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板书设计:

颐和园(美、大)

长廊(长、美)

昆明湖(绿、静)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六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下学期期末测试》

小学四年级语文试题下学期期末测试

一、积累、运用(共66点)

1、读拼音写词语。(16点)

hǎi xiào shēn yín táo zuì

塑(

suî sù)像 .

违(wěi wãi)背 .

暂(zàn zhàn)时 .

恶(â ē)劣(liě liâ) ..

jì chãnɡ

3、把成语补充完整。(8点) ( )涛( )浪 目( )口( ) 4、选字填空。(4点)

( )山( )水 手( )足( )

( )工 ( )圈 ( )旦 公( ) 5、划去句子中不正确的字或词。(8个点)

(1)他跨上一匹神奇的(骏 俊 峻)马,越过险(骏 俊 峻)

的山崖。

(2)瓦特(发明 发现)水开了能顶起壶盖,受到启发, 从而(发明 发现)了蒸气机。

6、一学期的学习又结束了,你又开阔了视野,积累了许多知识。回想一下学过的课文中《 》是借种树来喻做人的道理的;还有描写五十年代最可爱的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课文《 》,也有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战斗故事的《 》 。(3个点) 7、有些课文还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像《蛇与庄稼》一课我们就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蛇添足》让我们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4个点)

8、积累情况填空。(4个点)

(1)如果你想用一条名言警句,激励同学们勤奋学习,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字经》对中国世代人民都有着深远影响,相信你也了解一些《三字经》,请试着写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内容填空。(14点)

(1) 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枝红杏出墙来。 (3)不管遇到________还是_______,不管遇到________还是_______,它总是那么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选自《白杨》)

(4)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球往下落的____________跟铁球的没有关系。(选自《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二、阅读段文并回答问题。(共34点)

(一)狐 狸 和 山 羊

一天,狐狸不小心掉进了井里。井不很深,可是井壁平滑,而且长满青苔,狐狸爬了几次,也没有爬上来。

这时,有一只山羊经过,看见狐狸在井里,便好奇地问:“狐狸,你到井里去做什么?”狐狸一见山羊,知道逃出去的机会来了,就故弄玄虚地说:“就你一个人吗?我可不想让大家都知道,这井里的水真是好极了,我简直喝不够,快下来尝尝吧, 你会觉得这水比你以前喝过的任何东西的味道都好。”

山羊一听,便不假思索地跳进井里,低下头大喝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喝饱了,这才抬起头来,看看井的四周,想着怎样出去。

“没有问题,亲爱的伙伴,你用后腿站着,让我爬到你的背上,只要我在你的角上站稳,我就能爬上去,然后我再来拉你出去。”狐狸说。

山羊按照狐狸说的,用后腿站着,狐狸踩着山羊的角,很快地爬了上去,上去之后,狐狸在离开前转身对井里的山羊说:“我亲爱的朋友,如果你脑袋里的见识能跟你的胡须一样多就好了,那样你就会在确有从井里出来的把握时,才会往井里跳。”

1、联系上下文,给“故弄玄虚”选择一个恰当的解释是( )。

(3点)

①故意卖弄本领;②故意装作很神秘、很深奥;③耀武扬威 的样子。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点)

朋友—( ) 毫不犹豫—( ) 3、山羊为什么会上当?(3点)

4、读了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3点)

5、你怎样评价狐狸?(3点)

(二)

夏夜,美丽的景色变得更加迷人。整个村子静悄悄的,只听到小河“淙淙”的流水声。两岸,飘飘扬扬的垂柳枝条,(顽、玩)皮的伸到河里,轻(拂、佛)着白花花、亮晶晶的河水;喇叭花那长长的绿藤,密密的盘在柳梢上,夜来香发出阵阵醉人的(青、清)香。草地上,纺织娘“纺织纺织”地叫嚷,仿佛在为小河伴奏,萤火虫提着灯笼忽闪忽闪地,飞来飞去。夜空中,天河像一条乳白色的飘带,璀璨的繁星调皮地眨着眼„„„

6、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字。(3点) 7、照样子,写词语。(4点)

飘飘扬扬:________ ________ 静悄悄: _______ ______ 8、短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横线画出来。(3点)

9、这段话写了夏夜的美丽景色,写到的景物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4种景物)(4点) 10、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句话是把_______ 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6点) 三、习作天地(20点)

以“╳ ╳,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篇习作。把你想对他(她)

说的心里话写出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在450字左右。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七
《三上语文园地四-八练习》

语文园地四

1、欣然怒放:①生气,愤怒;②形容气势很盛。

含笑一现:①现在,此刻;②表露在外面,使人可以看见。

2、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适合)。

晚上九点左右,昙花向人们(展示 展现)美丽的笑脸。

我们(留心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3、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 ;七点 ;中午十二点左右, ;下午三点, ;傍晚六点,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 、 、 有着密切的关系。

4、( )( ) ( )( ) ( )( )

几( )( ) 尽( )( ) 称( )( )

( )( ) ( )( ) ( )( )

看( )( ) 待( )( ) 磨( )( )

5、听说蜜蜂有的能力,飞到哪里,它

可以飞回原处。 它们逆风而行,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它们确确实实地飞回来了。蜜蜂靠的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我会这样将《蜜蜂》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作者先 ,在实验中发现 ,

最后,他得出结论: 。

6、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它们就会跳们就跳 。

7、《玩出了名堂》中的“小人国”指的是“居民”指的是,“玩具”指的是 。读了列文虎克的故事,我知道了 。微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成员, 、 和 都是微生物。

8、读了《找骆驼》的课文,我们认识了一位的老人,他通过观察发现了商人丢失的骆驼有这些特点: 、 、 、 。他看见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左脚有点跛。又看见路的左边有一些 ,右边有一些 。

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面留下了 ,所以知道它 。

9、

具( ) 侧( ) 正( ) 湿( )

真( ) 测( ) 证( ) 温( )

简( ) 访( ) 播( ) 蜜( )

筒( ) 坊( ) 插( ) 密( )

评( ) 辫( ) 燥( ) 俄( )

坪( ) 辨( ) 躁( ) 饿( )

苹( ) 瓣( ) 操( ) 娥( )

10、“月”旁的字一般和有关,例如。

“ ” 旁的字一般和 有关,例如 。

“ ”旁的字一般和 有关,例如 。

11、 正月 茄子 九月 柿子 五月 萝卜

二月 辣椒 六月 竹笋 十月 韭菜

七月 羊角葱 冬月 白菜 三月 蒜苗

八月 菠菜 四月 葫芦 腊月 黄瓜

12观察带齿的草叶,发明了牛顿观察落地的苹果,发现了; 观察水烧开后的茶壶,发明了 。

语文园地五

1、大家手捧鲜花,在机场( )贵宾的到来。(迎候 等候)

李老师已经在办公室( )多时,你快去吧!

我特地前来( )恩师。( 拜访 拜见 )

孔子不远千里,来到洛阳( )老子。

2、白天黑夜都在加倍赶路。( ) 十分有名。( )

形容旅途十分辛苦。( ) 丝毫没有留存。( )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 长途跋涉后,劳累疲乏。( )

3、孔子,名,字多年前的。他是我国伟大的 。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我知道孔子的名言: 、 、 。 孔子在三十岁的时候,离开家乡 ,去 拜大思想家 为师。

4、学习《孔子拜师》,我知道了,人们敬重孔子的品行,是因为: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 。 5、

( )( ) ( )( ) ( )( )

论( )( ) 曲( )( ) 闷( )( )

( )( ) ( )( ) ( )( )

干( )( ) 降( )( ) 重( )( )

( )( ) ( )( ) ( )( )

作( )( ) 溜( )( ) 乘( )( )

6、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 — )( — )( — )( — )( — )

7、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和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 。他的双眼变成 ,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 ;他的肌肤,变成了 ,他的血液变成了 ,他的汗毛,变成了 ;他的汗水变成了 „„

8、我会按顺序讲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先讲,再讲,最后讲 。

9、

扑( ) 爪( ) 枝( ) 机( )

仆( ) 瓜( ) 肢( ) 肌( )

血( ) 枪( ) 县( ) 跨( )

皿( ) 创( ) 具( ) 夸( )

性( ) 姓( ) 吏( ) 史( )

10、

才能( ) 有名( ) 节约( )美丽( )

牢固( ) 好像( ) 珍贵( )渐渐( )

11、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这座桥不但 ,而且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有的刻着两条 前爪相互抵着 还有的刻着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 真像活了一样。(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波浪线画出。请填好标点符号。)

„„既„„又„„

„„不但„„而且„„

„„有的„„有的„„还有的

12、画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是闹的场面。这幅画已经 多年了。画上的人物有 多个,它使我们看到了 ,看到了 。 13、

( )闻名 ( )相间 ( )倒置

舍( )求( ) 头( )脚( ) 积( )成( )

( )口( )声 ( )邻( )舍 ( )应外( )

14、学了第五单元,我们了解了丰富的传统文化,知道了谦虚好学的、诲人不倦的 和具有献身精神的 ;

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赵县的 ,他是隋朝的 设计和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名画 。

15、

( )( ) ( )( ) ( )( )

高( )( ) 扁( )( ) 方( )( )

( )( ) ( )( ) ( )( )

丁( )( ) 居( )( ) 旁( )( )

16、请按顺序默写出十二生肖:

请按顺序默写出地支、生肖:

17、( )的雷声 ( )的大地 ( )的云

( )的树木 ( )的天空 ( )的草地

( )的湖水 ( )的阳光 ( )的山村

精美的( ) 雄伟的( ) 世界闻名的的( )

热闹的( ) 坚固的( ) 白发苍苍的的( )

宝贵的( ) 辽阔的( ) 奔腾的( )

澎湃的( ) 繁华的( ) 迷人的的( )

18、学习是没有只镜的。( ) 赵州桥非常艰固。( )

他风尘仆仆地赶来,就是为了按时参加这个会意。( ) ( )

语文园地六

1、我能默写《望天门山》

作者是 代(朝)诗人 ,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诗中描绘了巍巍的 、 滔滔的 、还有 真是太壮观了!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朝)诗人写的,写的是西湖和的美景。诗中,他把西湖比作 ,说西湖像她一样“ 。”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我能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 , 。 。

3、《望天门山》的后两句的意思是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前两句的意思是4、

楚江: 天门: 潋滟:

空蒙: 奇: 西子: 欲:

5、

( )( ) ( )( ) ( )( )

将( )( ) 划( )( ) 参( )( )

( )( ) ( )( ) ( )( )

舍( )( ) 爪( )( ) 应( )( )

6、风景 物产 五 十 成群

瑰丽 千 百 光彩 璀璨

7、西沙群岛一带海水 、 :有 , ,

, 。一块块,一 ,相互 。因为海底 ,有山崖,有峡谷,海水 ,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这句话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波浪线画出。海水“五光十色”的原因是什么?用直线画出。)

8、《富饶的西沙群岛》写了 、 、 和 的景物,课文主要是写了 和 两个方面,课文是围绕

这句话来写的。

9、海滩上有 的美丽的 的 的

(请填好标点符号)

10、请默写出几条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

11、 捡( ) 蓝( ) 状( ) 孤( )

拣 ( ) 篮( ) 壮( ) 狐( )

欣( ) 懒( ) 才( ) 刮( )

砍( ) 嫩( ) 材( ) 乱( )

12、春天,树木 新的枝条, 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 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 严严实实,

了人们的视线, 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 乳白色的浓雾里。

13、课文按照 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春天的画面里,

有 ;夏天的画面里,有 ;秋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 ;冬天的画面里,我们看到 。我最喜欢 天,因为

14、照样子,写一写: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我的家乡 ,是 ,也是 。

,是 ,也是 。

15、应该有的都有了,一切齐备。( ) ( )

物品质量好且便宜。( )全世界都知道。( )

吃到很多好东西。( ) 全世界各地。( )

晚上。( ) 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

16、《香港,璀璨的明珠》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分别从

、 、 和 来具体介绍香港的繁华和美丽。香港于 年鸦片战争以后被 占领,

,香港回归,成立了 。

17、请默写24课的两句比喻句。

明喻:

暗喻:

18、与香港有关的词语请画出来:

景色秀美 市场繁荣 商品丰富 地大物博 经贸发达

航运便利 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铁路枢纽 购物中心

19、默写关于祖国河山的诗句:

20、AABB的词语: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又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21、我们的祖国有迷人的风景: 、 ;

、 „„我们的祖国有富饶的物产:

、 ; 、 „„

22、瓜( )( ) 皮( 波)( 波浪 ) 斗( )( )

( )( ) (披 )( 披风) ( )( )

监( )( ) ( )( ) ( )( )

( )( ) ( )( ) ( )( )

23、晴 请 清 青 情 蜻

天 了, 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真美啊!两只 蜓正在商量着保护草坪的事 。它们写了一个公约: 大家不要在

的草坪走来走去。

语文园地七

1、《矛和盾的集合》告诉了我们 (

)的道理。请用别的事例来说明这个道理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八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5

一、积累与运用(50分)

1、我会看拼音,写词语。(12分)

kuān rónɡ yì yuàn wēi xiǎn zī shi

nǎo nù hénɡ kuà pǔ sù pǔ tōnɡ

shénɡ suǒ xīn shǎnɡ zī rùn suí biàn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 √ ”标出。(6分)

铅锤 (cuí chuí) 宿舍(shě shè)

作坊 (zuō zuò) 前爪(zhuǎ zhǎo)

相处(chǔ chù) 祖宗(zōnɡ zhōnɡ)

3、用多音字组词。(6分)

cān liánɡ ɡě

参 量 给

shēn liànɡ jǐ

4、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4分)

风尘扑扑( ) 美观竖固( )

相题并论( ) 大显神危( )

5、照样子各写出两个词语。(6分)

静悄悄:

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6、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两个自己喜欢的含有意思相反或相对的词的成语。(4分)

千里之行, 。

7、读句子,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再用这两个词中自己喜欢的一个写一句话。 “你敢碰我吗?”铁罐傲慢地问。( )

8、按要求写句子。(4分)

(1)写出自己熟悉的一句《三字经》。

(2)写出对自己有影响的一句孔子的名言。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5分)

(1)北宋画家张择端的 画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热闹场面。(1分)

(2)《掌声》这篇课文讲了“英子”因为同学们的掌声而改变了生活的态度,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3)写出《富饶的西沙群岛》或《美丽的小兴安岭》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2分)

二、阅读与思考(30分)

1、把诗句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填空。(5分)

(1)

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描绘的是 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丰姿。

(2) 的景色。

(3)请你写出在本学期积累的一个写景的古诗名句。

2、读下面这段话,回答问题。(9分)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选自《盘古开天地》)

(1) 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2) 你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吗?(2分)

(3) 请你发挥想像,仿照这段文字的写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4分)

他的牙齿变成了

他的头发变成了

他的 变成了

……

(4)《盘古开天地》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读过别的神话故事吗?写出一个你最喜欢的神话故事的名字。(1分)

3、 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我爱花城

我刚到花城,便陶醉在花的海洋里……

春天,那昂立枝头的木棉花,色彩鲜艳,给人以坚定、朴实、凝重的感觉。 怪不得市民们选它为市花呢。

夏天,花城是白兰花的天地。我漫步在白兰花盛开的树下,陶醉在白兰花浓 郁的清香里。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暇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

继白兰花之后,最美的要数凤凰花了。它的花似红云,像彩霞,一枝枝,一 片片,开满了枝头,看上去一片火红,像一团燃烧的火焰。

秋风飒飒,菊花成了花中的姣姣者。当我走进菊花园中,不禁眼花缭乱,目 不暇接。瞧,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还有黑里透红、白里掺黄的……色彩各异,五彩缤纷。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有的羞羞答答,有的昂首怒放,有的倒挂枝头,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千朵成群,有的孤芳自赏……真是千姿百态啊!

一阵北风过后,百花凋零。这时,在每家的阳台上,放着一盆盆盛开的水仙

花。它亭亭玉立,碧绿的叶子衬托着白黄色的小花,散发着芬芳,十分惹人喜爱。 啊,我爱花城,我爱花城一年四季的花,我更爱把花城打扮得如此绚丽的人 们。

(1)认真读短文,然后填空。(5分)

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它分别从 四个不同季节写了花城的美

丽。其中写了春天开 ;夏天开白兰花和凤凰花;秋天开 ;冬天

开 。

(2)哪句话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2分)

(3)在文中找出两个自己喜欢的成语抄写下来。(2分)

(4)请你分别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一下下面几种花的特点。(3分)

木棉花: 凤凰花: 菊花:

(5)读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再写一句话。(4分)

菊花的姿态更美——有的彬彬有礼,有的盛气凌人……

吸引我的不仅是它狭长的枝叶和洁白无暇的花朵,还有它清幽、淡雅的香味。

三、习作(20分)

有许多时候,我们想把自己的想法和别人交流,现在就把你最想表达的写下来吧!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让你快乐的事,自己喜欢的景或物……自己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把句子写通顺,试着用一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期末测试卷4

一、看拼音写词语。9%

zī rùn yínɡ hoù xīn shǎnɡ wēi wǔ

( ) ( ) ( ) ( )

suí bìan bái fà cānɡ cānɡ xìnɡ ɡāo cǎi liè

( ) ( ) ( )

二、给下面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

假装(jià jiǎ) 磨刀(mò mó) 给予(jǐ ɡěi)

富饶(ráo náo) 涨满(zhàng zhǎng) 栖息(xī qī)

山崖 (ái yá) 一应俱全(yìng yīng) 葱葱茏茏(cōng chōng)

三、比一比,再组词。4%

壮( ) 既( ) 绪( ) 辫( )

状( ) 即( ) 堵( ) 辩( )

四、按要求填表。6%

带点字 音序 部首 带点字应取哪种解释(在括号里打√) 深信 1.十分() 2.时间久() 3.厚( )

信封 1.量词() 2.封闭() 3.装东西的纸袋( ) 异口同声 1.不相同() 2.惊奇() 3.分开( )

五、用直线把下面的词语搭配起来。4%

成群结队的 树叶 ※ 增长 能力

密密层层的 大海 ※ 端正 方法

又松又软的 小鸟 ※ 提高 知识

无边无际的 雪花 ※ 掌握 态度

六、选词填空。4%

[爱惜 珍惜 发现 发明]

1.我( )王小华学习成绩赶上来,因为他现在变得( )时间,发愤学习了。

[ 鼓舞 鼓励 希望 盼望 ]

2.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 ),使我对未来充满( )。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九
《颐和园》

一、设计思想

指导思想: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

理论依据:本节课中充分运用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实验的指导理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个性培养,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创设“情景”加强“协作”“会话”最终形成“意义建构”。让学生主动积极获取知识,让其学会,会学,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特色:图片展示,直观感知;感情朗读,读中体会;概括特点,加深印象。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一是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本课内容的组成部分: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课文移步换景,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3、本课内容与小学相关教材的联系与区别:这是一篇游记,与三年级中课文《记金华双龙洞》属同一类型的文章,区别在于写作方法上,本课文让学生了解移步换景按游览顺序写作的方法,并在自己习作时能够运用。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词意句意的理解上还有欠缺。他们在三年级时已学过参观游记的文章,对这一类文体并不陌生。

2、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画面、感受美景的能力不够完善。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课前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工具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熟读能诵。

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表达方法。

3、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运用品读学习型教学模式,产生式教学策略与替代式教学策略交替使用,利用课件演示等手段。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读通课文,理解生字词语,收集颐和园相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好课件,了解颐和园的相关内容,最好对课文熟悉到能背诵的程度。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无

4、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过程

一 导:

1、(师)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游玩?谈谈自己的感受。

大家今后想不想到富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的颐和园去走一走、看一看那里的美丽风光。板书课题。

2、(师)在出发之前,让我们先观看一下一些颐和园的图片,对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二观:

1、(课件播放颐和园风景图。)

(师):看了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吗?

(生自由表述)(师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

2、颐和园很大(课件打出颐和园的平面示意图)景点当然很多,一时半会是游览不完的,所以在去之前,我们得有点安排,才不至于走了半天,还是把最美的地方给漏看了。恰好,有一位作家他也到颐和园去了,写下了一篇游记,就是昨天我们已经读了课文,我们可以参考一下他的游览顺序。

(师)快速浏览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名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说说作者去了哪些地方游玩?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

现在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游览吧,看看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是如何从他的笔尖流淌出来的。

三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自己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

2、师:读了这一段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课件)

3、交流反馈:(1)长廊的长、美

引导:哪些词中看出了长?(七百多米,273间,一眼望不到头。)这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1992年他被认定为“世界吉尼斯记录”,怎样?够长吧。谁能通过朗读让大家感受一下。指导朗读(抽生读、齐读)。

4、比较句子,让学生说说哪一种写法好?为什么?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这条长廊很长,分成很多间。

小结:在这儿作者使用了具体的数字来描写长廊的长和间数的多。运用数字可以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具体、更清楚。这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后大家在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

5、对于长廊,除了长,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哪里看出来的?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读)

师:这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古代的劳动人民真了不起!谁来把这句话美美地读一读?

指读、齐读

小结:颐和园的长廊有着五彩的画,是画的世界,花的海洋,果然名不虚传。谁愿意通过整体朗读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抽生读,齐读第二小节。)

四悟:

运用学习上一自然段学习方法去感悟一下第三、四、五自然段的内容

1、自由选择万寿山与昆明湖两处景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写得优美的句子,说说作者在万寿山、昆明湖看到了哪些景观,他是按怎样的顺序看的。

2、说说文中那些语句让自己感受到了景观的美。

一读;二谈感受;三讨论分析;四练习朗读,注意语

重点分析:“滑过”用得对不对,能不能用“划过”代替。

重点句子:①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②昆明湖静的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③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分号的用法)

五说: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扮成小导游员说说颐和园的景观,并介绍一下他们的特色(随机出示课件)。

六品:

学生用欣赏、陶醉、赞美的情调去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在脑海里再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七练: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及其他风景名胜的图片,文字资料。

2、完成作业本中第六、七题。

3、拓展题:根据课文内容,概括一下颐和园景观的特点,填在括号里,谱成一首三字经。

颐和园、(景色美);

长廊(长)、画五彩;

万寿山、好景观;

佛香阁、(耸半腰);

排云殿、(真辉煌);

昆明湖、(似镜玉);

南湖岛、(葱又绿);

长石桥、十七孔;

三字经里描写美丽景色的句子篇十
《三、四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四单元检测试卷

卷面5%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 字词宝库24%

1、看拼音写词语。10%

qiao men tui jian wu bi xian shu mao se dun kai

( ) ( ) ( )( )( )

pi bei ji yu qin qi shu cai yu jie bing qing

( ) ( ) ( ) ( ) ( )

2、颂读《三字经》。6%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 )读物。“亲师友”的“亲”是( )意思;“孝于亲”的“亲”是( )意思。“融四岁 ”

3、写出四个与诸葛亮有关的成语。4%

例:初出茅庐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4、写出四个含有比喻的词语。4%

例:血流如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 语句长廊15%

1、将下列句子用最简短的方式表达出来,主要意思不变。4%

1)、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病句诊断。(请你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4%

1)、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同学的文明形象。

2)、他在热情的掌声中登上了领奖台。

3、你还记得吗?7%

1)、诸葛亮分析了_______的形式,提出了______ 、_____的策略。刘备听了 、像 。

2)、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温故而知新。

4)、写一句描写山村傍晚美丽景色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片段欣赏26%

(一)、《番茄太阳》17%

那个正午我坐在窗口,看满街的车来车往,眼前总浮现出明明天使般的笑脸。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1、“番茄太阳”代表什么?4%

2、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4%

3、在你的心中,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4%

4、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5%

(二)、快乐阅读 9%

一幅油画

这幅油画真美呀!一排高大的房子,蓝色的瓦,青色的墙,红色的柱子,黄色的大门。 门前是一座大花园,开着鲜艳的花朵。花园里有鱼池,金鱼在池里摆着尾巴。房子右边是一片果园,树上结满了红艳的果子,落着美丽的小鸟。房子左边是一片菜园,园里有青青的菜,翠绿的瓜。房子后面有一条小河,清清的河水缓缓地流着,金色的阳光照在河面上,闪闪发光。

远处,一座高山直入云端,一道瀑布从山顶挂下来,让我想起一句古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1.第一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2%

2.第二段先写了门前的景物,又写了房子 _____的景物,再写房子___的景物,最后写了房子____的景物。是按____顺序写的。5%

3.把第三段中划线的地方,用上我们学过的古诗的诗句,使表达的意思更形象。2%

四、小小作家30%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你一定读了几本好书,请选择其中一本,介绍一下书中的故事或人物,并用几句话谈谈你读过之后的收获、感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7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