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邈相关的成语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一
《与哲学相关的成语》

1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它的惩罚

2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5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组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6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看问题

7不入虎穴,耶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8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9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0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1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12白马非马: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主观任意的玩弄概念的诡辩论

13画龙点睛:做事物要善于抓住重点,抓住主要矛盾

1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物都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5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一起质变

16近朱者赤,近朱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

1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18画蛇添足: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原本怎样,人们就应该如实地反映它,决不能主观的。任意地歪曲它。

19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是荒谬的。 20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终将一事无成。

21凿壁偷光;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22舍本求末;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23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情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25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2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情的发展从量变开始,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户转化为它的对立面。

27百闻不如一见:实践出真理。

28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情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

29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情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

30田忌赛马:事情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量的变化,会引起质的变化。 31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 32胸有成竹:认识了事情的规律,就会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3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情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情。

34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5: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情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36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37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局部联系有时能够影响整体理想的成败。

3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情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

39东施效颦:只单纯的仿效形式,不研究学习实质的结论。

40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4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认识对象的理解和反映会有差别。

42相反相成,相辅相成: 矛盾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43人山问樵,人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防微杜渐:事情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45好事多磨: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4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定的结果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47年年岁岁花开落,岁岁年年人不同: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4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4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此事要躬行: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5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情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51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事情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52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对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两分法。

5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办事情要善于抓主要矛盾。

5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

55邯郸学步:共性的东西可以借鉴,但不可不顾个性,一味仿效,生搬硬套。 5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的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的认识事情。

5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无因之果;事情只要在不断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

58知己知彼,百战百殆:经常两点论,全面的看问题。

59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60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二
《成语与相关的人物》

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人物

煮豆燃萁(曹植) 破釜沉舟(项羽) 纸上谈兵(赵括) 背水一战(韩信) 指鹿为马(赵高) 围魏救赵(孙膑) 卧薪尝胆(勾践) 负荆请罪(廉颇) 闻鸡起舞(祖逖) 三顾茅庐(刘备) 望梅止渴(曹操) 完璧归赵(蔺相如) 惊弓之鸟(更赢) 程门立雪(杨时) 毛遂自荐(毛遂) 胸有成竹(文与可) 草船借箭(诸葛亮) 铁杵成针(李白) 精兵简政(毛泽东) 四面楚歌(项羽) 草木皆兵(符坚)

滥竽充数(南郭)

明镜高悬(秦始皇)

班门弄斧(梅之滨)

百步穿杨(养由基)

不寒而栗(火纵)

唇亡齿寒(宫之奇)

道扬镳(元志)

骄奢淫逸(州吁)

洛阳纸贵(左思)

破镜重圆(徐德言)

如火如荼(夫差)

望洋兴叹(河伯)

叶公好龙(叶公)

一目十行(萧纲)

以德报怨(孔子)

易如反掌(褚遂良)

众叛亲离(邹吁)

入木三分(王羲之)

乐不思蜀(刘禅

赤壁之战(周瑜) 约法三章(刘邦) 老马识途(管仲) 老骥伏枥(曹操) 逼上梁山(林冲) 草船借箭(诸葛亮) 开门见山(寓公) 名落孙山(孙山) 悬梁刺股(苏秦) 纸醉金迷(孟斧) 按图索骥(伯乐) 暗箭伤人(公孙子都) 杯弓蛇影(杜宣) 鞭长莫及(伯仲) 病入膏肓(缓) 车水马龙(马皇后) 出尔反尔(孟子) 出人头地(欧阳修) 打草惊蛇(王鲁) 大义灭亲(石 鹊 ) 东山再起(谢安) 分风声鹤唳(符坚) 汗流浃背(曹操) 鸡鸣狗盗(孟尝君) 口蜜腹剑(李林甫) 口若悬河(郭象) 鹿死谁手(石勒) 门庭若市(邹忌) 南辕北辙(季梁) 怒发冲冠(蔺相如 ) 骑虎难下(杨坚) 巧取豪夺(米芾) 日暮途远(伍子胥) 投笔从戎(班固) 兔死狗烹(范蠡) 退避三舍(垂耳) 嫣然一笑(宋玉) 偃旗息鼓(赵云) 阳春白雪(宋己) 夜郎自大(夜郎)一败涂地(刘邦) 一筹莫展(蔡幼学) 一窍不通(纣王) 一丘之貉(杨恽) 一日千里(周穆王) 以身试法(王尊) 越俎代庖(许由) 亦步亦趋(颜回) 朝三暮四(狙公) 中流砥柱(大禹) 趾高气扬(屈瑕) 自惭形秽(王济) 捉襟见肘(曾参) 鞠躬尽瘁(诸葛亮) 精中报国(岳飞) 江郎才尽(江郎) 凿壁偷光(匡衡)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三
《四大名著相关的成语》

四大名著相关的成语、歇后语、谚语

《三国演义》

(一)成语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割须断袍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足鼎立 过五关斩六将 乌合之众 缓兵之计 死心塌地 虚张声势 步步为营 锦囊妙计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吴下阿蒙 才高八斗 如入无人之境 对酒当歌 煮豆燃萁 七步之才 八斗之才 老骥伏枥 望梅止渴 单刀赴会 木牛流马 鞠躬尽瘁 (二)歇后语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的江山--白送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赵云大战长板坡--大显神威. 吕步见貂禅--丢了魂!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红楼梦》

(一) 成语

骨肉分离 太虚幻境 曲径通幽 鸳鸯在梁 摸着石头过河 风水宝地 寻花问柳 耳鬓斯磨 锦衣纨裤 饫甘餍肥 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晨夕风露 阶柳庭花 了然不惑 自怨自叹 高谈快论 人非物换 静极思动 消愁破闷 追踪蹑迹 好货寻愁 (二) 歇后语

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 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借剑杀人—不露痕迹

引风吹火—费力不多 站干岸—-不沾事(湿) 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 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

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家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 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 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 状元痘儿灌的浆儿—又满是喜事 聋子放炮仗—散了 梅香拜把子—都是奴儿

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 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 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 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

顶梁骨走了真魂—吓得要命 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 小葱拌豆腐—清的清白的白 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 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 含着骨头露着肉—吞吞吐吐 焦了尾巴稍子—绝后

《水浒传》

(一) 成语

腥风血雨 心满意足 一马当先 逼上梁山 不识泰山 飞檐走壁 一箭之遥 人困马乏 改邪归正 徇私舞弊 积草屯粮 天诛地灭 探头探脑 有头有尾民穷财匮 指手画脚 (二) 歇后语

老虎扑食——三股劲 史进认师父——甘拜下风 林冲上山——官逼民反

孙二娘开店——谋财害命 石迁偷鸡——不打自招 潘金莲给武松敬酒——别有用心 李逵升堂办案——乱打一通 李逵上阵——身先士卒 梁山兄弟--不打不亲 武松看鸭子——英雄无用武之地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 梁山的军师——无用(吴用) 潘金莲不在家——没人伺候武大郎 武大郎敲鼓——懵了点子 武大郎上墙头——上不来下不去 武大郎攀杠子——够不着 武大郎玩夜猫子——啥人玩啥鸟

武大郎趴在桥底下——瞅空 李鬼的板斧——冒牌 杨志卖刀——英雄末路

《西游记》

(一) 成语

三头六臂 拖男契女 三五成群 长年累月 福星高照 一本正经, 万事不求人, 好自为之.好吃懒做 神通广大 呼风唤雨 普度众生 法力无边 (二) 歇后语

猪八戒摔耙子—不干了 猪八戒啃猪蹄—不知自觉(脚)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孙猴子的屁股—没定性 唐三藏的书——本正经 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猪八戒见了白骨精—垂涎三尺 猪八戒拉着西施拜天地—压根不配 猪八戒招亲—凡心难丢 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蛇头上苍蝇—自来的衣食 乍入芦芋—不知深浅 皮笊篱—一捞个罄尽 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 磨砖砌的喉咙—又光又溜 尖担担柴—两头脱 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 狗咬尿泡—空欢喜

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 大海里翻了豆腐船—汤里来,水里去 和尚拖木头—做出了寺 贩古董的—识货

苍蝇包网儿—好大面皮 三钱银子买个毛驴—自夸骑得 皮肉粗糙,骨骼坚强——各有一得可取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四
《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细雨敲窗

1,抱薪救火(谋士苏代) 2,势如破竹(杜预) 3,高山流水(俞伯牙) 4,望洋兴叹(河伯) 5,负荆请罪(蔺相如) 6,投笔从戎(班超)

7,江郎才尽(江淹) 8,对牛谈琴(公明仪) 9,图穷匕见(荆轲)

10,破釜沉舟(项羽) 11,指鹿为马(赵高) 12,纸上谈兵(赵括)

13,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14,叶公好龙(叶子高) 15,退避三舍(重耳)

16,洛阳纸贵(左思) 17,草木皆兵(秦王苻坚) 18,按图索骥(孙阳)

19,后来居上(西汉汲黯) 20,邯郸学步(寿陵少年) 21,如火如荼(夫差)

22,望梅止渴(曹操) 23,请君入瓮(周兴) 24,胸有成竹(文同)

25,唇亡齿寒(晋献公) 26,鸡鸣狗盗(孟尝君) 27,枕戈待旦(祖逖)

28,精卫填海(精卫) 29,不学无术(霍光) 30,不寒而栗(义纵)

战国:

1.完璧归赵(蔺相如) 2.围魏救赵(孙膑) 3.退避三舍(重耳)

4.毛遂自荐(毛遂) 5.负荆请罪(廉颇) 6.纸上谈兵(赵括)

7.一鼓作气(曹刿) 8.千金买骨(郭隗) 9.讳疾忌医(蔡桓公)

10.卧薪尝胆(勾践) 11.杀妻求将(吴起) 12.惊弓之鸟(更羸)

13.高山流水(俞伯牙)

秦 :

1.一字千金(吕不韦) 2.指鹿为马(赵高) 3.焚书坑儒(秦始皇)

4.穷图匕见(荆轲) 5.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1.一饭千金(韩信) 2.四面楚歌(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孺子可教(张良) 5.背水一战(韩信) 6.破釜沉舟(项羽) 7.手不释卷(吕蒙) 8.金屋藏娇(刘彻) 9.暗渡陈仓(韩信) 10.十面埋伏(项羽) 11.投笔从戎(班超) 12.马革裹尸(马援)

13.多多益善(韩信) 14.老当益壮(马援) 15.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16.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1.鞠躬尽瘁(诸葛亮) 2.三顾茅庐(刘备) 3.煮豆燃萁(曹植) 4.刮目相看(吕蒙) 5.初出茅庐(诸葛亮) 6.乐不思蜀(刘禅) 7.七步成诗(曹植) 8.言过其实(马谡) 9.七擒七纵(诸葛亮) 10.宝刀不老(黄忠) 11.才高八斗(曹植) 12.一身是胆(赵云)

13.封金挂印(关羽) 14.单刀赴会(关羽) 15.望梅止渴(曹操)

17.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1.木三分(王羲之) 2.闻鸡起舞(祖逖) 3.东山再起(谢安) 4.洛阳纸贵(左思)

5.草木皆兵(苻坚) 6.凿壁偷光(匡衡) 7.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1.画龙点睛(张僧繇) 2.江郎才尽(江淹)

宋:

qínguì 1.精忠报国(岳飞) 2.东窗事发(秦桧) 3.胸有成竹(文与

可)

成语与人物

(1)四面楚歌:项羽 (2)破釜沉舟:项羽 (3)约法三章:刘邦

(4)项庄舞剑:刘邦 (5)一饭千金:韩信 (6)胯下之辱:韩信

(7)运筹帷幄:张良 (8)借箸代寿:张良 (9)才高八斗:曹植

(10)煮豆燃萁:曹植 (11)洛阳纸贵:左思 (12)断虀画粥:范仲淹

(13)韦编三绝:孔子 (14)一字千金:吕不韦 (15)东床坦腹:王羲之

(16)学富五车:惠施 (17)一毛不拔:杨朱 (18)一箭双雕:长孙晟

(19)小时了了:孔融 (20)不求甚解:陶潜 (21)如鱼得水:诸葛亮

(22)江郎才尽:江淹 (23)投笔从戎:班超 (24)刮目相看:吕蒙

(25)卧薪尝胆:勾践 (26)家徒壁立:司马相如 (27)杀彘教子:曾参

(28)割席绝交:管宁 (29)图穷匕见:荆轲 (30)呕心沥血:李贺

(31)扑朔迷离:花木兰 (32)举案齐眉:梁鸿 (33)咏絮之才:谢道韫

(34)引锥刺股:苏秦 (35)凿壁借光:匡衡 (36)目不窥园:董仲舒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汉语中的不少成语和历史人物有关,“舌粲莲花”便是说的诗人李白。李白有:“天才俊逸之誉,每与人谈论,皆成句读,如春葩丽藻,粲于齿牙之下。时人号曰李白粲花之论。”

1、四面楚歌(项羽) 2、初出茅庐(诸葛亮) 3、望梅止渴(曹操)

4、投笔从戎(班超) 5、画龙点睛(张僧繇) 6、完璧归赵(蔺相如)

7、卧薪尝胆(勾践) 8、三顾茅庐(刘备) 9、程门立雪(杨时)

10、墨守成规(墨翟) 11、一字千金(吕不韦) 12、萧归曹随(萧何、曹参)

13、口蜜腹剑(李林甫) 14、双管齐下(张燥) 15、指鹿为马(赵高)

16、入木三分(王羲之) 17、负荆请罪(廉颇) 18、前度刘郎(刘禹锡)

19、目不窥园(董孝景) 20、铁杵成针(李白) 21、纸上谈兵(赵括)

22、闻鸡起舞(祖逖) 23、图穷匕见(荆轲) 24、背水一战(韩信)

25、痛饮黄龙(岳飞) 26、鸡鸣狗盗(孟尝君) 27、广陵绝响(蔡邕)

28、投鞭断流(符坚) 29、马革裹尸(马援) 30、举案齐眉(孟光)

31、煮豆燃箕(曹植) 32、围魏救赵(孙膑) 33、高山流水(俞伯牙)

34、一诺千金(季布) 35、覆水难收(姜子牙) 36、坦腹东床(王羲之)

37、衣锦夜行(项羽) 38、江郎才尽(江淹) 39、暗渡陈仓(刘邦)

40、洛阳纸贵(左思)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五
《与月亮有关的成语》

与月亮有关的成语

冰壶秋月 不日不月 霸王风月 百星不如一月 闭月羞花 残冬腊月 嘲风弄月 嘲风咏月 春花秋月 长年累月 成年累月 蹉跎日月 蹉跎岁月 得月较先 戴月披星 二分明月 月夕花朝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风花雪月 芳年华月 风清月皎 风清月朗 风前月下 风情月债 风云月露 光风霁月 花残月缺 海底捞月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荒时暴月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镜花水月 积年累月

经年累月 近水楼台先得月 九天揽月 今月古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落月屋梁 抹月秕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弄月嘲风 披星戴月 清风明月 穷年累月 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日东月西 日就月将 日积月累 日居月诸 日升月恒 日往月来 日削月割 日削月朘 日省月试 日新月异 日月重光 日月蹉跎 日月合壁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日月交食 日月丽天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月参辰 十冬腊月 舌端月旦 三月不知肉味 岁月蹉跎 水中捞月 跳丸日月 停云落月 田月桑时 无边风月 五黄六月 吴牛喘月 五月披裘 五月粜新谷 晓风残月 犀牛望月 月白风清 语出月胁 月旦春秋 月地云阶 迎风待月 吟风弄月 吟风咏月 月黑风高 猿猴取月 月里嫦娥 月露风云 月落星沉

月明千里 月下花前 月下老人 咏月嘲风 映月读书 月晕而风 月盈则食 月章星句 峥嵘岁月 止谈风月 众星捧月

与月亮有关的谚语

初二三的月亮——不明不白

初七八的月亮——半边阴

大年初一没月亮——年年都一样

大年三十盼月亮——痴心妄想;妄想

三十晚上盼月亮——没指望

上弦的月亮——两头奸(尖)

十五的月亮——完美无缺;圆圆满满

月亮跟着太阳转——沾光;借光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中秋节的月亮——光明正大

与月亮有关的宋词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采桑子》宋〃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雨霖铃》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与月亮有关的古诗

《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竹里馆》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山居秋螟》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 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 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 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于是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了!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六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一些成语和相关主人公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卧薪尝胆(勾践)

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杀妻求将(吴起) 一鼓作气(曹刿) 千金买骨(郭隗 kuí) 讳疾忌医(蔡桓公)

惊弓之鸟(更羸)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一字千金(吕不韦) 指鹿为马(赵高) 焚书坑儒(秦始皇)

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一饭千金(韩信) 四面楚歌(项羽) 约法三章(刘邦)多多益善(韩信)

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 破釜沉舟(项羽)老当益壮(马援) 手不释卷(刘秀)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马革裹尸(马援) 十面埋伏(项羽) 投笔从戎(班超) 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鞠躬尽瘁(诸葛亮) 三顾茅庐(刘备) 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 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 才高八斗(曹植)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 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入木三分(王羲之)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yáo ) 江郎才尽(江淹)

宋: 精忠报国(岳飞) 东窗事发(秦桧) 胸有成竹(文与可)

战国: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七
《包含-”然”-字的成语》

1▲蔼然可亲 △ǎiránkěqīn △典故:形容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 △出处:清·李渔《十二楼·夺锦楼》:“小江的性子,在家里虽然倔强,见了外面的朋友也

还蔼然可亲。” △例子:早有那般世谊同年,见他翩翩风度,~,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清·文康《儿女英

雄传》第三十八回)

2▲蔼然仁者 △ǎiránrãnzhě △典故:对人和善的有仁德的人。 △出处: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例子:子恺为他家华瞻写的文章,真是‘~’之言。(朱自清《儿女》) 3▲安然如故 △ānránrúgù △典故: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 △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

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4▲安然无事 △ānránwúshì △典故:犹言平安无事。 △出处:《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然无事,除非把你两

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 △例子:要得~,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第九回)

5▲安然无恙 △ānránwúyàng △典故: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出处:《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例子: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四卷)

6▲黯然伤神 △ànránshāngshãn △典故: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出处: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子:篝灯询母,如秋蝶~。(清·淮阳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 7▲黯然失色 △ànránshīsâ △典故: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失色:因惊恐而变以脸色。本指心怀不好,

脸色难看。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李善注:“黯然,失色貌” △例子:所有同类题材的绘画和它比较起来,都~。(秦牧《艺海拾贝·〈最后的晚餐〉》) 8▲黯然销魂 △ànránxiāohún △典故: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

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出处:梁·江淹《别赋》:“黯

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例子:“无言独上西楼”,深闺的空寥,弥漫在漠漠的冥色里,离情别绪,~!(郭枫《且饮

一杯寂寞》)

9▲昂然自得 △ángránzìdã △典故:自得:自己感到舒适。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 △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 10▲傲然屹立 △àorányìlì

△典故: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例子:抽茎了,长叶了,铁骨青枝,傲然屹立。(古华《芙蓉镇》) 11▲勃然变色 △bïránbiànsâ △典故: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出处:《孟子·万章下》:“(孟子)曰:‘君有大过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变

乎色。” △例子:重耳~,搁杯不饮。(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四回) 12▲勃然大怒 △bïrándànù △典故: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例子:周瑜听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13▲勃然奋励 △bïránfânlì △典故: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勃然奋励,不可恐慑也。” 14▲不期而然 △bùqīãrrán △典故:期:希望;然:如此。不希望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外。 △出处: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例子:名山大川之间,赤县神州之外,无远勿届,不期而然。(清·吴研人《糊涂世界·序》) 15▲不期然而然 △bùqīránãrrán △典故:没有想到是这样而竟然是这样。 △出处:宋·郑樵《与景韦兄投宇文枢密书》:“盖磁石取铁,以气相合,固有不期然而然者。” △例子:大家有了这样的一个安心,所以~的便全部响应了。 16▲不以为然 △bùyǐwãirán △典故: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出处: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

执政不以为然。” △例子: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17▲冁然而笑 △chǎnránãrxiào △典故: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出处:《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18▲怅然若失 △chàngránruîshī △典故: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象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例子:忠泣诉父名,主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 19▲超然物外 △chāoránwùwài △典故:超:高超脱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为置身事外。 △出处:宋·苏轼《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

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例子: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说风凉话了。(鲁迅《而

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20▲超然象外 △chāoránxiàngwài △典故: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以外。指诗文的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

脱离现实的空想。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雄浑》: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例子:人倘能够“~”,看看报章,倒也是一种清福。(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21▲超然自得 △chāoránzìdã △典故:超脱世事,自觉快乐和满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东土祖师》:“光自幼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而

不事家产,好游山水,后览佛书,超然自得。” 22▲超然自逸 △chāoránzìyì △典故:超脱世事,安闲快乐。 △出处:汉·袁绍《与公孙瓒书》:“故为荐书恳恻,冀可改悔,而足下超然自逸,矜其威诈,

谓天罔可吞,豪雄可灭。” 23▲处之泰然 △chǔzhītàirán △典故:处:处理,对待;泰然:安然,不以为意的样子。若无其事的样子。形容自理事情

沉着镇定。也指对待问题毫不在意。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

赞》:“爰初发迹,遘此颠沛,神情玄定,处之弥泰。” △例子:大赤包听出瑞宣的讽刺,而~,她尖声的咯咯的笑了。(老舍《四世同堂》四十八) 24▲春意盎然 △chūnyìàngrán △典故: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 25▲嗒然若丧 △tàránruîsàng △典故:形容懊丧的神情。 △出处:《庄子·齐物论》:“仰天而嘘,嗒焉似丧其耦。” △例子:欧阳业在他挟持之下,状似木鸡,~。(梁羽生《牧野流星》第五十四回) 26▲怛然失色 △dáránshīsâ △典故:怛:畏惧,恐惧。指因害怕而变脸色。 △出处:宋·苏洵《送石昌言舍人北使行》:“闻介马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人者

怛然失色。” 27▲大谬不然 △dàmiùbùrán △典故:谬:荒谬,错误;然:如此,这样。大错特错,完全不是这样。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夫。” △例子:从表面看,似乎既称红军,就可以不要党代表了,实在~。(《毛泽东选集·井岗山

的斗争》)

28▲大义凛然 △dàyìlǐnrán △典故: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

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例子: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

第二十二回)

29▲淡然处之 △dànránchǔzhī △典故: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30▲淡然置之 △dànránzhìzhī △典故:很冷淡地放在一旁。形容毫不在意。 31▲荡然无存 △dàngránwúcún △典故: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32▲道貌岸然 △dàomàoànrán △典故: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例子:因看见端甫~,不敢造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33▲幡然改途 △fānrángǎitú △典故:幡:通“翻”;幡然:很快而彻底;途:途径。指迅速地完全改变原来的道路。 △出处:《孟子·万章上》:“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途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

尧舜之道。’” 34▲翻然改进 △fānrángǎijìn △典故: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出处:《孟子·万章下》:“汤三使往聘之,既而幡然改曰:‘与我处畎亩之中,由是以乐尧

舜之道。’” △例子:„„不是采取排斥态度,而是采取规劝态度,使之~,弃旧图新。(毛泽东《中国共

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35▲翻然改图 △fānrángǎitú △典故:图:计划,打算。比喻很快转变过来。另作打算。 △出处:《三国志·蜀志·吕凯传》:“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土何足

宰哉?” 36▲翻然悔悟 △fānránhuǐwù △典故: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

醒悟。 △出处:唐·韩愈《与陈给事书》: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 △例子:虽始行不端,而能~,改弦易辙,以善其修,斯其意固可嘉,而其功诚不可泯。(鲁

迅《中国小说史略·元明传来之讲史(下)》)

37▲防患未然 △fánghuànwâirán △典故:患:灾祸;未然:没有这样,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祸害于尚未发生之前。 △出处:《周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例子:各单位必须加强防火措施,以~。 38▲斐然成章 △fěiránchãngzhāng △典故:斐、章:文采。形容文章富有文采,很值得看。 △出处:《论语·公冶长》:“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载之。” △例子:一二小友以为此虽不足以饷名家,或尚非无稗于初学,助之编定,~。(鲁迅《小说

旧闻钞·序言》)

39▲废然而返 △fâiránãrfǎn △典故:本指怒气消失,恢复常态,现在形容失望回来。 △出处:《庄子·德充符》:“我拂然而怒,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 △例子:要他包饭,而馆中只有面,问以饭,曰无有,~。(鲁迅《两地书·八一》) 40▲忿然作色 △fânránzuîsâ △典故: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

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41▲怫然不悦 △fúránbùyuâ △典故:怫然:忧愁或愤怒的样子;悦:愉快,高兴。愤怒,很不愉快。 42▲怫然作色 △fúránzuîsâ △典故:怫然:愤怒的样子。脸上现出愤怒之色。 △出处:《庄子·天地》:“谓己谀人,则怫然作色。” 43▲功到自然成 △gōngdàozìránchãng

△典故: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例子:师父不必挂念,少要心焦。且自放心前进,还你个“~”也。(明·吴承恩《西游记》

第三十六回)

44▲故我依然 △gùwǒyīrán △典故: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说这次必要高中了。究竟到了出榜还是个依然故

我,也无味的很。” 45▲果不其然 △guǒbùqírán △典故: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例子:我说姑老爷今非昔比,少不得有人把银子送上门去给他用,只怕姑老爷还不稀罕哩,

今日果不其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46▲果然如此 △guǒránrúcǐ △典故:果真是这样。指不出所料。 △出处:《三国志·魏志·张既传》:“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格,以为必见杀,今果然

如此。” 47▲悍然不顾 △hànránbùgù △典故:捍然:凶残蛮横的样子。凶暴蛮横,不顾一切。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十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杀人身、破人家,悍

然不顾。” △例子:张佩纶~,照自己的决定行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48▲浩气凛然 △hàoqìlǐnrán △典故: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

畏。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

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

义与道;无是,馁也。” 49▲浩然之气 △hàoránzhīqì △典故: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例子: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元·汤显祖《牡丹亭·言怀》) 50▲赫然而怒 △hâránãrnù △典故: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51▲环堵萧然 △huándǔxiāorán △典故: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52▲涣然冰释 △huànránbīngshì △典故: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

消除。 △出处:《老子》第十五章:“涣

兮若冰之将释。” △例子:误解和偏见并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53▲焕然一新 △huànrányīxīn △典故: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鉴识收藏购求阅玩》:“其有晋宋名迹,焕然如新,已

历数百年,纸素彩色未甚败。” △例子:依中国法度,造作旗帜大纛,~。(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一回)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八
《成语相关的人名》

成語相關的人名

四面楚歌─劉邦

才高八斗─曹植

東窗事發─秦檜

望梅止渴─曹操

紙上談兵─孫臏

約法三章─劉邦、韓信

請君入甕─來俊臣、周興

在唐朝武則天當權的時期,有兩個非常受武后賞識的大臣:來俊臣和周興。他們兩個之所以為武則天所重用,全是因為他們設計了種種慘無人道的刑具,任何人只要栽在他們手上,少有不屈打成招,也因此冤枉了許許多多無辜的大臣。

後來,武后接獲密報,指稱周興暗中陰謀造反,於是便指派來俊臣逮捕周興,並查出所有的同謀。這個差事,來俊臣覺得非常之困難,並非因兩人是好朋友,而是來俊臣深知周興對於種種刑罰非常在行,要他老實招供,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一日,來俊臣找來周興吃飯,來俊臣以請教的口吻問道,『這些罪犯是越來越狡猾,種種刑具都用上了,還是不肯招供,不知周兄您有什麼好辦法?』

周興洋洋得意地說,『這個容易,我最近又想到一個讓犯人非招不可的妙方,只要用一個大甕,裝滿水,將囚犯放入甕中,用炭火燒,不需多少時間,那囚犯不招都不行。』

來俊臣聽了周興的話,露出狡詐的笑容,拍桌讚道,『妙啊!這可真是一個妙招。』接著,馬上叫屬下搬來一個大甕,按照周興的辦法,在底下燒起熊熊烈火,不一會兒,甕中的水都冒出蒸氣來了,周興這時便自鳴得意的說:『你看,有誰可以坐在甕中而不乖乖招供?』

這時,來俊臣翻臉比翻書還快,收起笑容,指著周興道:『大膽周賊,你陰謀造反,已被皇上所知悉,我奉密詔辦你,還不老實招供的話,我可是要請君入甕。』

完壁歸趙─藺相如

負荊請罪─廉頗

載,戰國時代,趙國有兩個賢臣,一個是藺相如,一個是廉頗。藺相如因為在與秦國的兩次外交攻防戰中,憑藉著勇氣與機智使趙國處於不敗之地,所以官階升至上卿,朝廷朝會時的位置還在大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因而十分不滿。他認為自己一直以來在戰場上出生入

死,屢屢建功,而藺相如只不過會逞口舌之能,便從一個出身卑賤、微不足道的門客,官至上卿,實在讓人無法忍受。廉頗於是宣稱:一定要找機會羞辱藺相如。藺相如聽說了以後,便刻意迴避廉頗,常常以生病為由不出席朝會。在路上遠遠地看到廉頗,也要車夫先把車拉開躲到一邊。結果,大家都認為藺相如畏懼廉頗,廉頗因此十分得意。藺相如雖然不以為意,但他的門客、親信卻對他怯懦的行為感到不滿,引以為恥,紛紛求去。這時藺相如才解釋說:「我敢公然地在朝廷上叱責秦王和羞辱他的臣子,又怎麼會怕廉將軍呢?只是想到秦國之所以至今不敢出兵攻打趙國,是因為對我們兩個人有所顧忌。如果我們互相爭鬥,有任何一方傷亡,都可能會使國家遭致兵禍。國家的安危當然重於私人的恩怨,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忍讓啊!」後來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覺得非常慚愧,於是脫了上衣露出臂膊背負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認錯。藺相如並不怪罪他,兩人反而從此成為生死與共的好朋友。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負荊請罪」,用來比喻主動向對方承認錯誤,請求責罰和原諒。

指鹿為馬─趙高

投筆從戎─班超

東山再起─謝安

圖窮匕見─荊軻

舉案齊眉─樑鴻、或他的妻子孟光

鴻鄉里孟氏女,容貌醜而有節操,多求之不肯。父母問其所欲,曰:「得賢婿如梁鴻者。」鴻聞乃求之。女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鴻大喜,曰:「此真梁鴻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將妻之霸陵山,耕耘織作以供衣食,彈琴誦詩以娛其志。鴻將之會稽,作詩曰:「維季春兮華阜,麥含金兮方秀。」

適吳,依大家1>皋伯通2>廡3>下為賃舂4>。每歸,妻為具食5>,不敢于鴻前仰視,舉案6>常齊眉。伯通察而異之,曰:「彼傭賃,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典故說明◥

東漢有個讀書人梁鴻,個性耿介。因為世道混亂,不願侍奉權貴,所以

放棄作官。娶了妻子孟光後,兩人就移居吳地,依托在大戶人家皋伯通

家中,受雇為人舂米。每當梁鴻工作結束回到家中,妻子總是準備好了

食物,用食盤端到他面前,並高舉至與眉齊,不敢與丈夫平視,充分表

現出對丈夫的敬愛。由於她這樣的舉動,也讓皋伯通察覺到梁鴻的人品

必有過人之處,絕非泛泛之輩,而對他另眼看待。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

成「舉案齊眉」,用來比喻夫妻相敬如賓。

破釜沉舟─項羽

奇貨可居─呂不韋

樂不思蜀─劉阿斗

聞雞起舞─祖逖

東床快婿─王羲之

臥薪嚐膽─勾踐

枕戈待旦─劉琨

晉朝的祖逖和劉琨都以雄豪著名於世。他們在司州主簿任內,因為意氣相投而成為好朋友,常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就起來練劍,並且經常說起自己的抱負,想在國家動盪之際以有用之身報效國家。後來祖逖當汝南太守時,國都洛陽被匈奴人占領,他率領百姓往南搬遷到泗口這個地方。等安頓好之後,他向當時尚未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伐,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

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來形容殺敵報國之心急切,隨時準備作戰。亦用來形容人全神戒備,絲毫不敢鬆懈。

風聲鶴唳─秦苻堅

嘆為觀止─季札

脫穎而出─毛遂

焚書坑儒─秦始皇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對批評朝政、法令,因此建議除了秦 記、醫藥、卜筮、種樹等書外,一律燒毀,及談論詩書或以古非今者皆誅戮。次年,方 士、儒生盧生等為始皇求不到仙藥,之後,盧生、侯生不滿始皇剛愎暴戾而逃亡,始皇 大怒,於咸陽坑殺四百六十餘名儒生。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

一字千金─呂不韋

奇貨可居─呂不韋

據《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列傳》載:戰國時有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呂不韋,他雖然事業有成,但深感商人社會地位太低,所以萌發了從政的雄心。當時,秦安國君有一個兒子名叫子楚,他被送到趙國當人質。由於秦國屢次攻打趙國,所以趙國對子楚很不禮遇,生活用度也不寬裕,經濟拮据,日子過得很不稱心。當時呂不韋正好在趙都邯鄲做生意,看到子楚的特殊背景和處境,認為「奇貨可居」,於是就去求見子楚。呂不韋對子楚說:「我能光大你的門庭。」子楚聽後笑著說:「您還是先光大自己門庭,然後再光大我的門庭吧!」呂不韋說:「您有所不知,我的門庭是有待您的門庭光大後才能光大啊!」子楚心知呂不韋所說意思,便和他促膝深談。呂不韋告訴子楚自己的計畫:秦昭王死後,安國君得立為

秦王,如果安國君華陽夫人能立子楚為繼承人,那麼子楚就可爭到太子之位。後來呂不韋的計畫果然成功了,子楚被立為太子,繼位為國君,於是拜呂不韋為丞相。呂不韋果然因為子楚這個奇貨,而得到了數不盡的名與利。後來「奇貨可居」就用來比喻利用某種專長或有價值的東西以謀利

馬革裹屍─馬援、孟翼

退避三舍─晉文公/重耳

孺子可教─張良

鑿壁偷光─匡衡

本指漢代匡衡鑿穿牆壁,藉由鄰家燭光照讀的故事。見西京雜記˙卷二。後比喻刻苦勤 學。元˙喬吉˙金錢記˙第三折:枉了你窮九經三史諸子百家,不學上古賢人囊螢積 雪,鑿壁偷光。或作穿壁引光、鑿壁透光。

陽春白雪─宋玉

「陽春白雪」是古代的樂曲名,傳說為春秋時晉師曠或齊劉涓子所作。陽春取其「萬物知春,和風淡蕩」之義。白雪則取其「凜然清潔,雪竹琳琅之音」之義。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記載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對話。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讓我先講一段故事。」楚襄王答應了,於是宋玉便說道:「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比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優雅的歌曲,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九
《《三国演义》相关成语》

《三国演义》

(一)成语

桃园三结义

三顾茅庐

草船借箭

割须断袍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三足鼎立

过五关斩六将

乌合之众

缓兵之计

死心塌地

虚张声势

步步为营

锦囊妙计

七步成诗

三顾茅庐

初出茅庐

危急存亡之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吴下阿蒙

才高八斗

如入无人之境

对酒当歌

煮豆燃萁

七步之才

八斗之才

老骥伏枥

望梅止渴

单刀赴会

木牛流马

鞠躬尽瘁

(二)歇后语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刘备编草鞋--内行

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关羽看《春秋》--一目了然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关羽做木匠—大刀阔斧

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孔明挥泪斩马谡—执法如山 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孔明弹琴退仲达--临危不乱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张飞扔鸡毛--有劲难使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菜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张飞讨债--声势凶

张飞上阵--横冲直撞

张飞戴口罩--显大眼

张飞卖秤砣--人强货硬

张飞拆桥--有勇无谋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阿斗的江山--白送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周瑜谋荆州—陪了夫人又折兵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隔门缝瞧诸葛亮--瞧扁了英雄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庞统当知县--大材小用 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赵云大战长板坡--大显神威.

吕步见貂禅--丢了魂!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煮豆燃豆萁—自家人整自家人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许褚斗马超—赤膊上阵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蒋干过江—净干失着事

和邈相关的成语篇十
《有关月亮的成语》

有关月亮的成语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食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月黑风高 日月入怀 日月如梭 日居月诸 日就月将 日新月异 日往月来 日省月试 日积月累 春花秋月 晓风残月 晓月残星 水中捉月 流星赶月 田月桑时 花容月貌 年头月尾 松风水月 镜花水月 清风明月 岁月如流 皓月千里 镂月裁云 风月无边 风花雪月 风清月朗 嘲风弄月 风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将 闭月羞花 月白风清 月明星稀 月圆花好 月晕而风 月明如水 月盈则亏 月满则亏 月缺重圆 月下花前

有关月亮的诗

水调歌头

作者: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有关月亮的歌曲

1.何静 - 月亮偷着哭

要怪就怪那一场大雪 ,让你迷了回来的路 ,爱叫人想的两眼模糊 ,我竟然不知,停在何处 ,要恨就恨那一次赌注 ,让我分享太多的苦 ,爱叫人盼的痛心刻骨 ,何时回来我不停倒数 ,天上海上没有路 ,月亮在偷着哭 ,想要满足无从弥补 ,思念如风吹不散心头的孤独 ,天上海上没有路 ,月亮在偷着哭 ,想要飞度不够技术 期待如酒醉不出梦中的幸福

4苏芮 - 一样的月光

什么时候儿时玩伴都离我远去 , 什么时候身旁的人已不再熟悉 , 人潮的拥挤拉开了我们的距离 , 沉寂的大地在静静的夜晚默默地哭泣 , 谁能告诉我 , 谁能告诉我 ,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 一样的月光 , 一样的照着新店溪 , 一样的冬天 一样的下着冰冷的雨 , 一样的尘埃 , 一样的在风中堆积 , 一样的笑容 , 一样的泪水 , 一样的日子 , 一样的我和你 什么时候蛙鸣蝉声都成了记忆 , 什么时候家乡变得如此的拥挤 , 高楼大厦到处耸立 , 七彩霓虹把夜空染得如此的俗气 , 谁能告诉我 , 谁能告诉我 , 是我们改变了世界 , 还是世界改变了我和你

玉兔捣药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 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 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 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 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 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 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于是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了!

天狗蝕月

神箭手后羿為民除害,射落了九個太陽,普天下的人都感謝他的恩德;王母娘娘為了獎賞他,便帶著眾仙女前往后羿打獵的山頭來見他。

當時后羿正帶著他的獵犬黑耳,在深山裏打獵,王母娘娘把后羿喊到跟前,命令一名仙女捧出一個光彩奪目的小匣兒子,取出兩顆芳香異常的凡藥,囑咐后羿說:「回去時將凡藥煮熟吞服即可以成仙。」后羿接了靈藥謝過王母娘娘便歡天喜地帶著黑耳回家去。

后羿十分的愛他的的妻子,於是決定與妻子嫦娥有福同享,一起升仙;回家時他便把事情向嫦娥交代一番,留下獵犬黑耳,前往鄉親父老處,準備向他們道別。

嫦娥遵照后羿的囑托,把凡藥放在水裏煮熟,等后羿回來一起吃。但饞嘴的她聞到仙藥煮熟的香味,便忍不住用勺兒搯吃一粒,吃後只覺渾身舒泰,美味非常,不禁把最後一粒仙丹都給吃下。

天黑了,嫦娥見丈夫還未回來,就出來看看。誰知剛出門,身體便隨風飄動,門外的獵犬黑耳眼見嫦娥偷吃仙丹,獨自升天,就吠叫著撲進屋內,牠聞到香味,便一爪抓翻了鍋,把剩下的人蔘湯舔盡,然後朝天上的嫦娥追去。嫦娥聽見黑耳的吠聲,又驚又怕,慌忙躲進月亮裏。而黑耳毛髮直豎,身體不斷變大,一下子便撲了上去,一口把嫦娥連著月亮吞了下去。

當時玉帝及王母娘娘正在天宮賞月,忽見天色昏暗,連忙派夜遊神一探究竟。夜遊神回來報告說月亮被一條黑狗吞吃了,是以才會天昏地暗;玉帝一聽,便生氣的下令天兵天將去捉拿那隻黑狗;當黑狗捉來的時刻後,王母娘娘認得牠是后羿的獵犬黑耳,於是一問,得知了事情原由,就心生憐憫,封牠為天狗,讓牠守護南天門。黑耳受到恩封,便吐出了月亮和嫦娥,而嫦娥則被罰永遠的居於月亮的廣寒宮上。

数据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中秋节的由来.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 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 欢”。从此,

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那么,中秋节的由来演变如何?诸家说法不同,主要有下列几种: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近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这就是中秋节的来历。《长安玩月诗序》记裁:“秋云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赡魄团,放曰中秋。”这就是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恰是三种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问俗称八月节。是夜,月亮最明、最因;月色也易美好,千家万户围坐在一起观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叫做“团圆节”。

不过,汉代的中秋节定在立秋之日。这天,王者出猎,以所获祭宗庙包。到了唐代,各种类书中备载四时十二节令,单单没有中秋节的故事。而在宋人的笔记中,中秋节的记载就屡见不鲜了。宋代的中秋节,不用说富贵人家,就是贫穷的市民也是“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中秋节晚上,“膂力儿童,连宵嬉戏”。由此可见,中秋节在宋代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敦礼臣著《燕京岁时记》云:“京师之日八月节者,即中秋也。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把以毛豆鸡冠花。此记作于四十年前,至今风俗似无甚变更,虽民生凋敝,百物较二年前超过五倍,但中秋吃月饼恐怕还不肯放弃,至于赏月则未必有此兴趣了罢。本来举杯邀月这只是文人的雅兴,秋高气爽,月色分外光明,更觉得有意思,特别定这日为佳节,若在民间不见得有多大兴味,大抵就是算帐要紧,月饼尚在其次。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0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