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受伤的人

| 内审师 |

【www.guakaob.com--内审师】

安抚受伤的人篇一
《安抚受伤心灵的语句》

1、假如有一天,你丢失了爱情,请打开你的双手,左手是过去,右手是未来,合在一起,中间的就是你自己的现在。你在一开一合中存在,所以又有什么悲哀,过去的总是一面,未来的才另一面。请不要让右手孤单,生命没有太多的时间浪费在开合之间。过去了就把它合上,开始新的诗篇。

2、有个懂你的人,是最大的幸福。这个人,不一定十全十美,但他能读懂你,能走进你的心灵深处,能看懂你心里的一切。 最懂你的人,总是会一直的在你身边,默默守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的委屈。真正爱你的人不会说许多爱你的话,却会做许多爱你的事。

3、每个人的初恋,大都十分纯情,跨过初恋,爱情就生出很多姿态:有人变得风流,见一个爱一个;有人冷漠,再不会拿出真心爱第二个人。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和你白头到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起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谁是你拿来爱的人,蓦然回首,你寻见了吗?

4、千万别轻易爱上一个路痴,因为他一旦走进你的心底,就很难再走出去

5、在无数睡不着的晚上,我相信会有很多人,习惯性的开始闭上眼睛,安静的想念一个人,想念一张脸。在他们心里,能够有这样一个人可以想念,也许就够了。有些人,等之不来,便只能离开;有些东西,要之不得,便只能放弃;有些过去,关于幸福或伤痛,只能埋心底。

6、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汪国真

7、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8、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知道时光的涵意,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珍惜。这世间并没有分离与衰老的命运,只有肯爱与不肯去爱的心。

9、你要相信,有一个人正向你走来,他会带给你最美丽的爱情。你要做的只是在那个人出现之前,好好的照顾自己。我知道这世上有人在等着我,但我不知道他究竟会是谁,所以,我每天都会很快乐。我们不能指望从生活中得到我们明明知道得不到的东西。生命只是一个播种的季节,收获是不在这里的。 10、其实…… 一个人可以带着过去的创伤继续,只要他把悲伤放在心里的一个圈圈里,不要让苦痛浸染了他的整个生命,他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快乐的生活。当一个人悲伤得难以自持的时候,也许,他不需要太多的劝解和安慰,训戒和指明。他需要的,只是能有一个在他身边蹲下来,陪他做一只蘑菇。

我可以蹲下来,陪你做一只蘑菇。我愿意分担你的不快乐,只是当你的世界下雨时单纯的为你撑起一把伞。请你不要封闭自己的心,一个人承受那么多。你知道的。只要你睁开眼,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我是你的蘑菇…也希望在我无助的时候,你能蹲下来,陪我一起做一朵蘑菇。

安抚受伤的人篇二
《如何安慰受伤的朋友》

 如何安慰受伤的朋友?

经常会听到男生说最害怕的事情就是看到女生哭泣,每当他们看到女生哭的时候都会局促不安,不知道该做什么,连手脚都不知道该放在哪里。其实不只是男生,很多女生面对这样的场景也会不知所措。有的时候我们会不知道该说什么,有的时候又笨拙的说这说那,收获不到什么实际作用。其实这些都是不懂得安慰技巧的表现,那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正确的安慰别人呢? 第一、不要代入自己的主观猜想或经验

曾经小时候的我,自以为看过一些书见过一些人,总是喜欢扮演知心姐姐的角色,我喜欢倾听朋友们的烦恼,有一些不能和父母和老师说的话,她们也愿意和我说,我总是会认真地倾听,再装出一副小大人的样子给朋友们出谋划策。有人和父母吵架了,我会告诉他该站在父母的角度考虑问题,体谅他们,不要任性;有人偷偷喜欢上了隔壁班的男生,我会告诉她帮她分析那个人性格、人品怎么样,该如何与他相处„„可笑的是,在那个时候我并没有和父母吵过什么厉害的架也没有谈过恋爱,更有趣的是,被我劝过的人都会很相信我那些貌似很有道理的言论,但是是否真的去实施就不得而知了。我喜欢知心姐姐这个身份,也因为总是可以成功的安慰朋友们而自豪。认真想想,那些纸上谈兵的建议能不能真正安慰到他们还真说不准。或许不过是因为当时发生的事情很小,我作为一个倾听者,为他们提供了倾诉的机会,而且有些事情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既关心了朋友们又体现了自身价值,因此我总是很满足和骄傲的。

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我通俗一点说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或许并不是真的百分百的从朋友角度出发帮助他们,起码应该有一部分是沉醉于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着帮助别人的乐趣。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人如小时候的我一样在安慰别人,他们说出的话给出的建议其实是从自己的主观出发,并没有真的去了解朋友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并不能收获很好的效果。

比如当你的朋友失恋痛哭的时候,你可能会说:“我完全能够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没什么的,我当时失恋的时候„„”然后就开始大谈特谈你当年如何走出失恋的阴影并希望借此能够引起她的共鸣让她好起来。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每对恋人的故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恋人有不同的回忆,也是因为不同的问题分手。在你还没了解他们的真正症结之前就盲目的兜售自己的经验,只会事倍功半,其实你帮助的并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假想出来的人。这个时候不如说:“你现在一定很痛苦,我没法真正体会到你的感受,你愿意跟我说说嘛?”

现在的我,因为真的经历过一些事情,开始明白世界不是除了黑就是白,很多事情不能只用对与错来解释,很多人背后都有难言之隐,很多问题也不是仅仅靠那些看似明智的建议就能解决的。因此如果现在朋友们遇到了问题来找我,我总会默默地听他们讲完自己的故事,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和顾虑,再给出我能力范围以内的建议。

第二、不要急于使他们摆脱苦难

人们在很多情况下做事情是为了解决问题,尤其是学理工科的人,他们一直受到的训练就是:发现问题—寻找机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是我们往往忽视有些时候朋友向我们倾诉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只是想找到一个倾诉的渠道。

你的朋友遭遇了痛苦的事情心情沉重向你倾诉,你在因为朋友的信任而感动不已的同时也一定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感,因为你觉得他在向你诉说他的烦恼,你一定要想出办法来解决才行。可是事实上,他可能并不期待你的解决方法,有些事情甚至根本没法解决。

比如,半个月前,我的好朋友在宿舍门口的水果摊前买完水果后回到宿舍发现书包拉链开了,再仔细一找发现钱包不见了。细细一想,可能是在买水果回来的路上丢了,于是又飞奔回到水果摊去。整个过程我都陪着她,当冲回去询问水果摊老板有没有看到她的钱包时,老板说有两个黑衣服的男子一直贼眉鼠眼的在我们身后晃悠。这样一听就全明白了,根本不是什么掉在路上了,就是被偷了。我的朋友把书包一扔,蹲在地上哇的一声就开始哭。我当时也赶紧蹲下来安慰她,我说“没事,没事,明天陪你补办身份证和银行卡,还好钱包里的钱不多,谁谁谁钱包都丢了两次了。”可不管我怎么劝都不管用,她还是一直哭,路人纷纷驻足侧目。因为在宿舍门口经常会碰到钱包失窃的事件,这种偷钱包的事情即使报警了也是很难抓到人的。我的安慰苍白无力,她根本都听不进去。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后来班里几个男生看见了,了解了情况以后才一起把她架回宿舍去了。那天晚上她一直没和我们说话,本来说好的一起去洗澡,她自己一个人默默地去了又默默的回来了。然后又一言不发的早早的睡下了。我和其他舍友们说:“她心情不好,让她一个人呆一会儿吧,过一阵就会好的。”我们没有打扰她。果然,第二天上午,她就顶着肿了的眼睛让我陪她一起去银行挂失,中午的时候又一如既往的和我们一起吃饭说笑,虽然席间还是会痛骂窃贼,但是显然她已经接受了丢失钱包这个事实,并且开始积极地进行补救工作了。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所做的事承担后果的权利和责任,当朋友们深陷痛苦中的时候,不要急于解救他们出来,因为如何应对苦难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就好像只有破茧才能成蝶一样,只有经历过那个历程,才会有深刻的体悟。更何况通常情况是我们提出的建议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默默地陪在他们身边,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一个拥抱,并且告诉他们:“没关系的,不管你正在经历什么,我都会陪在你的身边。”记住,我们要做使他们走出痛苦的桥梁而不是引渡人。

第三、不要什么都不说

虽然在朋友难过的时候要给他们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自己解决,但这不代表你漠不关心。你要做的是给他精神上的支持和温暖,让他感受到被重视和关心,这将会是莫大的精神支持。当朋友们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他们情绪低落、彷徨无助,容易钻牛角尖,甚至会怀疑自身的价值。这个时候,身为朋友的你就一定要尽可能的给他们鼓励和支持。千万不要因为羞耻于不知道该说什么而真的一直沉默或是什么都不做。即使你的朋友平日里是个敏感的人,在那种情况下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他也不会理解你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会认为你并不关心他,甚至认为没有人愿意关心和喜欢他,这样更会加深他沮丧的情绪。

我就曾经犯过这样一个错误。上个学期的时候,我有一个舍友得了胃病,她平时是一个很要强的人,很多事情不会轻易说出口,也并没有跟我说太多生病的事。那个时候我们正好有好几门考试,大家都很忙,熬了好几个晚上的夜,终于考完试了,她说她下午要去看医生,希望我们谁能陪她去。其他人都有事,有一个和她平时玩得很好的男生说陪她去,因为我当时虽然没什么事但是很累也没有应声。中午的时候我回宿舍就睡下了,等我醒了的时候,她已经回来了,我问她病怎么样?她说没什么事。我也就没当回事了。后来的一个多礼拜,我们的关系就变得很奇怪,她对我非常冷淡,我们几乎尴尬的都不说话了。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去问其他舍友,她们说那天因为是那个男生陪同有些检查很让人尴尬,后来还是舍友们去医院把她接回来的,回来的时候就看到我在睡觉。我想她一定是认为我是一个自私的人,为了自己睡觉就不陪她去看病,让她那么尴

尬的和一个男生一起去。可是我真的不是不愿意去,只是看到有人愿意陪她了,就不需要我了。如果她开口问我,我一定会去的。我并不是不关心她,只是她平时很强势,我以为她不需要我的帮助,我没想过她也只是一个生病了需要人关心和照顾的女孩子,这才造成了我们之间的误会。 其实,当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让我们想要帮助的人知道我们是怎么想的也是无妨的。我们甚至可以老实的说:“我不知道你的感受,也不知道我该做什么,但是你要知道,我真的很关心你,在你需要我的时候我一直都在。”有时候你觉得没有任何意义的废话,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种关心的信号。有些时候,我们虽然不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我们能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可以为他们提供心理的疏导和慰藉。

安慰朋友并不是只要有一腔热情就可以办好的事,还需要讲究技巧。如何能给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温暖,又不妄加揣测和评论;如何让他们真心的讲出痛苦,帮助他们渡过难关,这些都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才可以。

热情的心,倾听的耳朵和思考的头脑,拥有了这些一定会让你在朋友需要的时候提供最大的帮助。

安抚受伤的人篇三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时刻往往是我们受伤的时刻,内心翻涌着无力,疲惫,痛苦,孤独等等复杂的情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类本能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我们免于孤独和冷漠的侵扰,获得温暖和宁静。如同缺乏食物会感到饥饿一样,我们的身体进行了这样的生物设定。 我们体内有一个“依恋系统”,它的正常运转能够帮我们应对危险和压力。关于依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刚出生的恒河猴们在面对用毛巾包裹的机器人妈妈和冷冰冰的可以喂奶的妈妈时,会喝完奶后紧紧地抱住比较温暖但不会提供食物的那个。科学家们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的心率和“压力激素”的水平高于安全依恋个体,就是说,对身边信赖人的依恋,以及来自他们的安慰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害。

安慰是一种能力,是心与心之间力量的传递

说到安慰,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这也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共情就没有安慰。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前者是对他人目的、企图、信仰的理解;后者指的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人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这是进化的选择。有共情障碍的人往往出现交往困难,甚至反社会行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些缺乏准确了解对方观点和情绪的人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或者不能找到盟友,或者不能很好的判断形势。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情感共情的发育很早,伴随情绪相关脑区的成熟而成熟,比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而认知共情则与顶额叶的发育一致,顶叶额叶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科学家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他人悲伤的时候被激活,并且和我们自己悲伤时激活的脑区部位一致。

情感共情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情感共情能够让我们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认知共情则告诉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去帮助对方。镜像神经元就是最小的共情单位。

共情让我们摆脱孤独,参与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共情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存在个体和性别的差异的。给予相同的情绪刺激,有些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要低一些。而且从日常经验来看,似乎女性更容易对人产生共情一些。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当然,总不能给你做一个脑成像扫描再判断你适不适合安慰别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那些比你不幸的人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感同身受而且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如果内心有些幸灾乐祸或者觉得又到了展示自己高瞻远瞩英明神武的时候,内心好为人师的念头蠢蠢欲动。还是先打住,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朋友离你更远。

好,现在假设我们的共情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待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浓浓的悲伤气息,而且打心底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想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安慰:空间 vs 陪伴

在希伯来人的语言中,安慰是对心说话的意思。人伤痛时,未必需要听一番大道理,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心与自己说话,需要一个人走到空旷安静的地方跑步、思考,听一听内心最深处的细微话语。当你察觉出你的朋友突然不愿意说话,或者情绪有些低沉时,可以先试探性的问一下:“发生什么事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表示自己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但不要强求对方,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探。如果他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意愿,那就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可能仅仅需要一点空间来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步,倾听与表达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水平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向心理咨询师们借鉴一些小技巧,来学习如何在对方需要我们的时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安慰。陪伴和理解是安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你的伤痛我都懂”,也可以尝试超越情感共情的水平实现成长的目的。

美剧《扪心问诊》(In Treatment)

下面这些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常用的倾听技术。

1.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有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1)语言方式: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

(2)非语言方式: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语词性的“嗯”“哦”、“噢”等。

耐心倾听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询师理解并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咨询师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3.总结和探索。简短总结谈话要点,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保证谈话按一定方向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分析对方所处环境。

4.自我表露。从对方需要出发,与其分享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观念、经历,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开放”或“自我暴露”。“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来访者感到晤谈中双方地位的平等可以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的真诚、坦率,从而增强对咨询师的信任;可以增加来访者的自我开放程度。

5.解释。它指咨询师运用某种咨询理论或自身的经验,观察、描述、分析来访

者心理问题的实质、原因和发展过程。运用解释时应注意要适度,解释方式要因人而异。咨询师解释的理论依据应尽量与来访者已有的理论取向吻合,这样有助于来访者对解释的理解和认同。

6.对质。它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觉、经验与行为深刻了解后所作出的反应。咨询师就来访者言行中的矛盾、歪曲及逃避的部分,通过询问技术,向其提出问题,协助来访者觉察自己的感觉、态度、信念和行为上不一致或欠协调的地方。对质技术强调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咨询师采用对质式询问时,应注意,①对质应在高度共情的基础上进行,②对质应该用投入的态度,③对质应该是试验性的,即要用假设的态度,用和缓且具有弹性的语气来提问,④对质要用渐进的方法,从来访者能接受的层面开始,再缓慢导入更深的层面。

安慰这件小事并不简单

总之,安慰这件看似简单的事也是需要练习的,但基本的原则不外乎尊重、共情、理解和支持。更多时候也是一种人格魅力的自然流露。

本文只是简单地介绍朋友之间的相互支持的策略,不能完全等同于亲密关系中的支持,因为后者要涉及到不同的依恋类型。

安抚受伤的人篇四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时刻往往是我们受伤的时刻,内心翻涌着无力,疲惫,痛苦,孤独等等复杂的情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类本能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我们免于孤独和冷漠的侵扰,获得温暖和宁静。如同缺乏食物会感到饥饿一样,我们的身体进行了这样的生物设定。

我们体内有一个“依恋系统”,它的正常运转能够帮我们应对危险和压力。关于依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刚出生的恒河猴们在面对用毛巾包裹的机器人妈妈和冷冰冰的可以喂奶的妈妈时,会喝完奶后紧紧地抱住比较温暖但不会提供食物的那个。科学家们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的心率和“压力激素”的水平高于安全依恋个体,就是说,对身边信赖人的依恋,以及来自他们的安慰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害。

安慰是一种能力,是心与心之间力量的传递

说到安慰,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这也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共情就没有安慰。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前者是对他人目的、企图、信仰的理解;后者指的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人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这是进化的选择。有共情障碍的人往往出现交往困难,甚至反社会行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些缺乏准确了解对方观点和情绪的人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或者不能找到盟友,或者不能很好的判断形势。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情感共情的发育很早,伴随情绪相关脑区的成熟而成熟,比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而认知共情则与顶额叶的发育一致,顶叶额叶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科学家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他人悲伤的时候被激活,并且和我们自己悲伤时激活的脑区部位一致。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情感共情能够让我们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认知共情则告诉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去帮助对方。镜像神经元就是最小的共情单位。

共情让我们摆脱孤独,参与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共情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存在个体和性别的差异的。给予相同的情绪刺激,有些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要低一些。而且从日常经验来看,似乎女性更容易对人产生共情一些。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当然,总不能给你做一个脑成像扫描再判断你适不适合安慰别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那些比你不幸的人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感同身受而且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如果内心有些幸灾乐祸或者觉得又到了展示自己高瞻远瞩英明神武的时候,内心好为人师的念头蠢蠢欲动。还是先打住,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朋友离你更远。

好,现在假设我们的共情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待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浓浓的悲伤气息,而且打心底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想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安慰:空间 vs 陪伴

在希伯来人的语言中,安慰是对心说话的意思。人伤痛时,未必需要听一番大道理,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心与自己说话,需要一个人走到空旷安静的地方跑步、思考,听一听内心最深处的细微话语。当你察觉出你的朋友突然不愿意说话,或者情绪有些低沉时,可以先试探性的问一下:“发生什么事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表示自己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但不要强求对方,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探。如果他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意愿,那就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可能仅仅需要一点空间来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步,倾听与表达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水平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向心理咨询师们借鉴一些小技巧,来学习如何在对方需要我们的时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安慰。陪伴和理解是安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你的伤痛我都懂”,也可以尝试超越情感共情的水平实现成长的目的。

下面这些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常用的倾听技术。

1.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有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1)语言方式: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

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

(2)非语言方式: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语词性的“嗯”“哦”、“噢”等。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询师理解并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咨询师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安抚受伤的人篇五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悲伤的人? 如何安慰一个伤心人啊?

每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脆弱时刻往往是我们受伤的时刻,内心翻涌着无力,疲惫,痛苦,孤独等等复杂的情绪。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归属和爱的需求是人类本能需求之一,这种需求的满足可以使我们免于孤独和冷漠的侵扰,获得温暖和宁静。如同缺乏食物会感到饥饿一样,我们的身体进行了这样的生物设定。

我们体内有一个“依恋系统”,它的正常运转能够帮我们应对危险和压力。关于依恋,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刚出生的恒河猴们在面对用毛巾包裹的机器人妈妈和冷冰冰的可以喂奶的妈妈时,会喝完奶后紧紧地抱住比较温暖但不会提供食物的那个。科学家们发现不安全依恋的个体的心率和“压力激素”的水平高于安全依恋个体,就是说,对身边信赖人的依恋,以及来自他们的安慰能抚平我们内心的伤害。

安慰是一种能力,是心与心之间力量的传递

说到安慰,就不得不提心理学中另外一个重要的概念——共情,这也是情商的核心能力之一。如果没有共情就没有安慰。共情包括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前者是对他人目的、企图、信仰的理解;后者指的是对他人情绪状态的感受。人人都有共情的能力,这是进化的选择。有共情障碍的人往往出现交往困难,甚至反社会行为。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那些缺乏准确了解对方观点和情绪的人已经在一轮又一轮的战斗中倒下了。他们或者不能找到盟友,或者不能很好的判断形势。

在脑成像的研究中,情感共情的发育很早,伴随情绪相关脑区的成熟而成熟,比如边缘系统和杏仁核。而认知共情则与顶额叶的发育一致,顶叶额叶是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区。科学家们还在大脑中发现了一种“共情神经元”——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他人悲伤的时候被激活,并且和我们自己悲伤时激活的脑区部位一致。

在安慰人这件事上,情感共情能够让我们对对方的情绪感同身受,认知共情则告诉我应该选择哪种方法去帮助对方。镜像神经元就是最小的共情单位。

共情让我们摆脱孤独,参与维系着人与人之间各种复杂的关系,不过,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共情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是存在个体和性别的差异的。给予相同的情绪刺激,有些人的情绪相关脑区的激活程度明显要低一些。而且从日常经验来看,似乎女性更容易对人产生共情一些。因此,也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扮演安慰者的角色,当然,总不能给你做一个脑成像扫描再判断你适不适合安慰别人,可以想象一下,当你看到那些比你不幸的人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你是否能够感同身受而且完全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理解问题。如果内心有些幸灾乐祸或者觉得又到了展示自己高瞻远瞩英明神武的时候,内心好为人师的念头蠢蠢欲动。还是先打住,因为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让朋友离你更远。

好,现在假设我们的共情系统已经被激活,正在待命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从对方身上传来的浓浓的悲伤气息,而且打心底想要帮助他而不是想显示自己优越感的小火苗越烧越旺。接下来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先判断他需要怎样的安慰:空间 vs 陪伴

在希伯来人的语言中,安慰是对心说话的意思。人伤痛时,未必需要听一番大道理,可能需要的是自己的心与自己说话,需要一个人走到空旷安静的地方跑步、思考,听一听内心最深处的细微话语。当你察觉出你的朋友突然不愿意说话,或者情绪有些低沉时,可以先试探性的问一下:“发生什么事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表示自己的关心以及愿意提供帮助的意愿,但不要强求对方,更不要因为好奇而打探。如果他表现出回避的态度,或者没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意愿,那就克制住自己想要帮助他的心情。他可能仅仅需要一点空间来想清楚一些事情而已。

第二步,倾听与表达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水平都非常高,我们可以向心理咨询师们借鉴一些小技巧,来学习如何在对方需要我们的时候合适的表达自己的安慰。陪伴和理解是安慰的基础,当然我们的最终目的,不仅仅在于“你的伤痛我都懂”,也可以尝试超越情感共情的水平实现成长的目的。

下面这些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时常用的倾听技术。

1.耐心而积极的倾听。所谓积极倾听,即指有明确的目的定向,不断获得信息作出判断、决定反馈,并且保持有持续的高度注意。直接表达积极倾听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语言和非语言方式。

(1)语言方式:补充说明、提问、提出共同点、简单重述对方谈话的内容、表明自己的见解、尝试性地以完全符合或相似的语言反映对方的陈述内容。

(2)非语言方式:点头、手势、目光接触,身体前倾,伴随非语词性的“嗯”“哦”、“噢”等。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询师理解并反馈来访者所表达的情绪情感,是一种重要的参与技术。情绪情感以言语或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言语主要是指言语表情,而非言语则主要指面部表情和身段表情(即体语)。言语表情是指通过词语(名词、副词、形容词、动词等)、语气语调等方式表达的情绪情感,如“美好”、“可爱”、“伟大”、“向往”、“战斗”、“伤害”、“厌恶”等。面部表情是指肌肉变化、眼神变化而表达的情绪情感,如高兴时,嘴角上扬;烦恼时,眉头紧锁;吃惊时,眼睛瞪大等。身段表情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们识别情绪的重要方向,如愤怒时,身体僵硬;害怕时,全身颤抖;沮丧时,摇头叹气等。

咨询师反馈来访者表达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增共情和双方感情疏通,有助于来访者对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对问题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咨询师对来访者表达的准确理解。

3.总结和探索。简短总结谈话要点,引导对方的注意力,保证谈话按一定方向进行,同时也有利于从更深层次、更新角度分析对方所处环境。

4.自我表露。从对方需要出发,与其分享自己的个人情感、态度、观念、经历,即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开放”或“自我暴露”。“自我开放”(self—disclosure)在心理咨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来访者感到晤谈中双方地位的平等可以使来访者感到咨询师的真诚、坦率,从而增强对咨询师的信任;可以增加来访者的自我开放程度。

5.解释。它指咨询师运用某种咨询理论或自身的经验,观察、描述、分析来访者心理

安抚受伤的人篇六
《如何有效安慰受伤的心灵》

电话这头的我,也有着相同的困惑。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世的变迁,遇到让人难过事的几率越来越高——好友经历婚变、同事婆婆中风、岳父突然死亡、好友的年少至亲得了绝症„„人生的生老病死,是我们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的东西。我们能帮什么忙?应该帮忙吗?怎么帮,才算有效?要帮到什么程度?

而当别人痛苦无语时,该如何压制自我内心的不安和疑问,耐心聆听,安抚他的苦痛和焦虑?而当自己遭遇困难、濒临绝境时,该如何救援?我们具备坦然接受别人帮忙的能力吗? 这个时代,有家庭的好处就是亲情能够缓解很多焦虑。然而 离婚率攀升,单身族群越来越多,好友之间的互相鼓励、安慰,变得越来越重要。怎样安慰人,仔细想想,还真是一个问题。对许多人而言,目击别人的伤痛,是件煎熬的事情。人的趋吉避凶本能,会使我们想快速解决它,然后获得解脱。

有人采取不说,害怕说错话,有的人则是言不由衷,绕了一大圈还是没有切入重点。总之人害怕自己的不合适表白、不合适行为大过安慰本身。怎样开启发自内心的深层对话?而不是体面的,花心思的表面对话?该如何整合身、心、灵,以自然之姿来做最有效的对话,不妨看看专家怎么说吧?

用心聆听 学会停顿

聆听,不是保持沉默,而是用心仔细听对方说了什么,没说什么,以及真正的涵义。聆听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出主意,或者发问。通常我们会急于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者询问对方问题,获得事情的真相,以为这样就是聆听该有的姿态。然而,聆听应该是用我们的眼、耳和心,去听对方的声音,而不要急于了解真相,立刻对事件下结论。这样会造成误会和伤害,好心办坏事。

正确的方法是找个相对隐蔽放松的空间,准备一些缓解压力的饮料,有些动人但不吵人的音乐很不错。你们坐得很舒服,开始谈话的氛围是轻松的,私密的。

是朋友 不是救世主

帮别人度过难关,不等于将他们从痛苦处境中“拯救”出来。你不是他的英雄,他也不是你的奴隶。人们有权利和责任,去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及其所带来的困境。我们认同他们的痛苦,让他们去感觉痛苦,并且不试着快速驱散痛苦。我们试着提供让他们越过“恐惧之河”的桥梁。当别人身陷苦痛时,支援他们最基本的法则是:允许对方哭泣。哭泣是人体尝试将情绪毒素排出体外的一种方式,而哭泣是疗伤的过程。所以,别急着拿面纸给对方,只要让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就好。

感同身受 但不等于他人

面对别人的苦痛,我们时常会想起自己的一些类似的经历,应该找到合适的时机表达——让他觉得这个痛苦,并不只“青睐”他,曾经也让你痛苦。也许说出你的那段往事,会给他一些解决的提示。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我们不仅分担对方的痛苦,也需要忍受自身的煎熬。不论面临的处境如何,善意的现阿你也可以采取写字条,发短信来表达,有时候,书写的感

觉,可以让人更重视。“疗效对话”尚有许多不同的形式,让对方温暖不失面子的做法最可取。

安抚受伤的人篇七
《安慰伤者应该说的和不应该说的》

安慰伤者说的和不应该说的

在灾难发生后,许多人很想马上冲过去安慰受伤害的人们,但由于没有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却适得其反,或是让伤者更加悲恸,或是完全无效的说教,那么该如何去做呢?百度知道心理专家、首医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首医精神卫生学院临床心理教研室主任杨蕴萍告诉我们,当灾难刚刚发生时,在努力去理解和感受灾难幸存者的基础上说话一定要注意以下技巧:

要说:

• 对于你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我感到很难过。

• 你现在安全了(如果这个人确实是安全的)。

• 这不是你的错。

• 你的反应是遇到不寻常的事件时的正常反应。

• 你有这样的感觉是很正常的,每个有类似经历的人都可能会有的反应。

• 看到/听到/感受到/闻到这些一定很令人难过/痛苦。

• 你现在的反应是正常的,你不是发疯了。

• 事情可能不会总是这样的,它会好起来的,而你也会好起来的。

• 你现在不应该去克制自己的情感,哭泣、愤怒、憎恨、想报复等都可以,你要表达出来。

不要说:

• 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

• 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

• 你能抢出些东西算是幸运的了。

• 你是幸运的,你还有别的孩子/亲属等等。

• 你还年轻,能够继续你的生活/能够再找到另一个人。

• 你爱的人在死的时候并没有受太多痛苦。

• 她/他现在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更快乐了。

• 在悲剧之外会有好事发生的。

• 你会走出来的。

• 不会有事的,所有的事都不会有问题的。

• 你不应该有这种感觉。

• 时间会治疗一切的创伤。

• 你应该要将你的生活继续过下去。

经历了如此巨大的灾难,灾区的群众们失去了至亲至爱的家人,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同伴同事或同学,失去了最真诚的朋友,失去了自己身体的健康,失去了自己熟悉的家园,失去了积聚多年的财产……人们会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这都是正常的。面对灾难,我们除了保障身体上的健康,更要学会做自己的心灵按摩师。

强烈恐惧感和不安全

由于地震灾难的突然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灾民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惧,这种恐惧主要包括害怕地震的再次到来,或者担心幸存下来的亲人或朋友再次失去,恐惧感会使自己出现一些感知觉过敏的反应,譬如对与地震相关声音、图像或气味非常敏感,这种过度的敏感

甚至可能引起一些诸如地在摇动、听见地震的声音或者闻到地震时的气味等幻觉,这些都是对非正常灾难的正常反应,不必过度担心,一般会自行消退。

对策:承认自己的心理感受,不必刻意强迫自己抵制或否认在面对灾害和突发事件时产生的害怕、担忧、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另外,一定要大胆的宣泄出来,多与周围的人沟通,使这种恐惧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切不可以烟酒来排遣压力,更不可以攻击性等不良行为发泄。

自罪感

地震过后,灾民也许会有一些自责的想法,譬如为什么没有及时的救出家人,为什么死的是他或她而不是我等等,当想起遇难的亲人时,这种幸存下来的罪恶感是正常的,因为你爱他们。

对策:这种自罪心理是想挽回亲人生命的一种表现,是爱他们的一种表现,是经历过灾难后人们正常的表现,但自责过久是非常有害的,会影响我们身心的康复。你要做的是面对这个事情发生的不可预测性,事实的不可改变性;其次要勇敢把这种罪恶感说给身边的人,一可以减缓压力,二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得到一些不同的想法。

巨大的悲痛

每一段哀恸的历程对我们来说都是沉重的,尤其对亲人的突然离去更是如此,其冲击力让人难以承受,这种悲痛的影响可能会持续很久,同时使你滋生出一些其他的情绪问题,譬如情感失落、绝望、孤独等等。

对策:亲人的突然离去,悲痛是我们表达对亲人感情的情绪表现,没必要刻意的压抑,合理的把悲痛表达出来是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但发泄要有方法,个人孤独的发泄会使自己陷入越来越无助的境界,最好与身边亲戚朋友共同地回忆和掉念亲人的点滴,既有利于释放这种情绪,又有利于使自己得到支持,获得从悲痛中站起来的力量。

愤怒感

地震过后,面对重大的变故也许你会有很大的愤怒,譬如为什么救灾的动作那么慢, 为什么老天对我这么不公平,为什么没人能理解我的感受,人在这个时候愤怒的情绪是非理性的,很容易走极端,做出极端的行为。

对策:把自己的愤怒向周边的人或者向相关的心理援助人员以言语的形式宣泄出来,听听他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然后使自己冷静下来,分析是不是这次地震只发生在你一个人身上,是不是只有你的亲人在地震中丧失,是不是只有你失去财物等等。

绝望与自杀

地震带给你的感觉可能确实很糟糕,各种悲剧的场面至今可能让你无法相信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但就算你不信,这些事情仍然在你脑海中盘旋不去,让你感到绝望和痛苦。想到这些,人们可能有些轻生的念头。

对策: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首先要敢于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即灾难发生了,悲剧也确实的发生了,也许这样会让我们很痛苦,但这是无法逃避的,你需要去理性的认清你所经历的事实,与周围的人表达这种绝望的感觉,这样会使自己好过些;如果在绝望的情形下,产生自杀的想法,那么也是很正常的,但要引起警惕,尤其是自杀的想法越来越频繁时或无法控制时,那么请立即寻求专业协助。

幻想

经历过地震巨大的灾难后,很多事实让你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形下,你仍希翼着你的亲人会安然无恙的回来,即使地震已经过去好些天了,也许你依然沉溺在这种无尽止的幻想中,这使你有了一种遥遥无期的期待。

对策:处于这种幻想的人们,是由于还不敢接受地震这个现实所造成的,属于很多人的正常反应,但一味的沉浸于这种幻想之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需要理性的认识到,事实已经发生,想要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事情。埋葬幻想是你面对难题里最难的一项,但仍然需要你能够勇敢坚强去做出这个选择,以助于你重新建构属于你的现实。

压抑

在地震后,很多人都想与人沟通交流,发泄情绪,减缓压力,但碍于各种原因,不愿去主动与人谈论自己痛苦,把自己痛苦都憋在心理,独自黯然伤神。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但对自己的身体无益。

对策: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自己的一些情绪或经历说出来,并且让家人或亲人一起分担悲痛。最好在鼓励释放情绪或压抑的同时,也不要勉强自己和他人去遗忘痛苦,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伤痛不是一两天就能消退的,但需要时间。

认识自己的其他心理反应

除了以上的现象外,也许你还会有一些脑中出现怪异的念头、失眠、做噩梦、沮丧、记忆力减退、情感冷漠等症状,这些现象的出现也是地震灾难后的心理反应,虽然这些现象看似疯狂,但在你目前的处境看来,也属于很正常的反应。

对策:不要太在意这些反应,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会自然消失,再就需要注意有规律的休息,保证基本的饮食。

生理上的不适感

生理上也会表现出灾后的一些特殊症状,譬如说疲倦,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晕眩、头昏眼花、发抖或抽筋,心跳加快等等,这生理上的不适感出现后也不要恐慌,都要把它视为正常的灾后反应,不必要太过于担心。

对策:注意休息,多做一些必要的活动,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对疾病的免疫力。

我们不难看出,对于灾难后各种不良情绪的调适,我们可以归结为“坦然面对、自由抒解”几个字。让我们把援爱的手伸向他人也伸向自己,关爱他人,善待自己,让爱行走于每一颗受伤的心灵,行走于每一颗需要关爱的心灵,行走于世界各地!

安抚受伤的人篇八
《贴心的安抚》

贴心的安抚

【摘 要】本文是一篇真实的安抚案例,文章通过陪当事人有技

巧地聊天和活动,帮助做些小事情等事件,真实呈现了对在南平

“3.23事件”中受伤的学生及亲人的安抚经历和体会,在受伤孩子

的身心康复中起了一定的作用。贴心的陪伴才能使当事人感到真心

的呵护和温暖,从而达到非医疗手段的辅助治疗目的。

【关键词】南平“3.23事件” 受伤学生 贴心 安抚

2010年3月23日,南平实验小学发生了一起凶残的伤害小学生(8

死5伤)事件。我奉命做受伤学生及亲人的安抚工作,此时我知道

贴心的安抚就是良药。我的主要工作是陪伴一个受伤的男孩小勇、

他的父母和外婆张阿姨,以下是我的一些主要做法。

一、特别关心老人家

张阿姨今年六十多岁,从小勇在母亲肚子里,就来照顾母亲肚子

中的他一直到现在,事件发生后,张阿姨是吃不下、睡不着,有一

次她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我悄悄地递上纸巾,并抓住她的手说:

是呀,谁碰到这事都会这样,可是为了孩子得保重身体,等孩子出

来后(暗示孩子会转危为安),你就有体力和精力去照顾他。我担

心她会坚持不住,所以她走到那,我就跟到那,走到人多的地方,

我就靠人多的一边走,以便挡住人群,避免她被人流撞倒,有时还

扶着她的手(担心她晕倒),直到家人陪她回家休息为止。即使张

阿姨在家休息,我也特意交待孩子母亲,要她告诉老人家:为了孩

子脱离危险后更好地照顾他,要保重自己的身体。这样做的目的:

一是暗示孩子会转危为安,以减轻她的心理压力;二是确实需要他

们安慰一下老人家,她跟这孩子的感情很深,她不需工作,这么多

年来她生活的全部寄托就是这孩子,而且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

弱;三是让孩子的父母通过劝说老人达到提醒自己的目的。

二、把受伤的孩子及亲人当成自己的亲人

陪伴中我一直是把小勇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的,因此做起来很

自然,他也不会觉得别扭。一次小勇要小便,我用尿壶帮他接尿,

开始他觉得不好意思不肯,我对他说:妈妈已经很累了在休息,阿

姨也是当过妈妈的,就跟你的妈妈一样。他听懂了我的话,也许是

感觉到我确实像个亲人一样吧,他肯了,有了第一次以后这种事就

不用解释了。虽说医生要求孩子要故意多咳嗽,可有一次孩子咳个

不停,比平时咳嗽多了许多,我担心他是感冒了,跟孩子母亲沟通

后,孩子母亲就去找医生,我和孩子坐在椅子上等候着,我一手拥

着孩子一手按住孩子胸前的衣服(为防止孩子再受凉,孩子手上吊

着绷带,无法穿衣服)。为了减轻家长的压力和负担,我一到病房

就尽量让孩子家人休息,我常对他们说:“放心有我在”。为了使孩

子家人吃饭和安心休息,我常提醒他们说:“积极的情绪会传递给

孩子,同时反馈给自己,良性循环的结果对孩子的康复有极大的好

处。如果他看你们心情轻松,有笑容,他就会觉得自己的病情没什

么,心理也会轻松起来,这对他的康复有好处,如果你们整天是焦

虑的,虽然你们嘴上没说什么,他也会感觉出来,那他就会认为自

己的病情很严重,导致他情绪不好,影响身体的康复”。

三、创造机会帮助孩子恢复身体功能

愉快的心情对身体的尽快康复是有很大作用的,我决定采用特殊

的心理陪伴方法:把自己当成小孩跟他们玩,陪他们做游戏,而且

不断地变着花样活动,给他们讲故事以及做脑筋急转弯等一些有意

义的活动。如把苏东坡“红烧肉和竹子”的游戏改进成“一人右手

手掌张开,另一人把右手食指顶在对方的手掌心,当数到8及8的

倍数时,手掌张开的人去抓另一人的手指,另一人要把手指快速抽

走,被抓住手指就输了,手指没被抓住的话,张开手掌的人输”。

之所以用一支手是因为孩子的左手被砍伤无法活动,之所以用数字

是因为他刚学乘法口诀,目前口诀还不熟悉,除了玩8的倍数,我

们还玩其它数字的倍数,既玩得开心又复习了乘法口诀,此时往往

是说话声、笑声、孩子的咳嗽声不断,从而达到让他笑、让他咳嗽

的目的。医生要求孩子们吹气球,这对恢复他们的肺部功能有好处,

这样我们又多了一个玩具——气球,顶气球是我们玩得最多的游

戏,我们把气球当排球玩,开始孩子在床上用右手或双脚推或踢,

当需要活动时孩子就下地玩,有一次我们正专注地推气球,“啪”

的一声响,把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气球被拍破了,只好再吹一个,

孩子的气好足,不一会儿气球就被吹得好大了,“啪”好大一声响,

又把大家吓了一大跳,原来气球在孩子的嘴边破了,继续吹气球、

推气球,玩着玩着,我一时疏忽,气球飘到了窗外,看到这情景孩

子们“哈、哈、哈”开怀大笑,看到他们那爽朗的无忧无虑的笑声,

父母们也特别的高兴,整个病房的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那气氛让

人觉得我们不是在医院,而是在儿童乐园,这无形中给孩子及亲人

传递一种了力量,一种安全感,帮助他们树立面对此次危机的信心!

四、寻找有益“工具”帮助孩子度过医院的时光

医院是个很压抑的地方,对于长期在医院治疗的孩子来说时间是

很难熬的,于是我买来了适合孩子们的书、五子棋和小地球仪送他

们,女孩小萱对下五子棋乐此不疲,有一天晚上分别跟她母亲、两

位值班老师和我下,每人都跟她下了好几盘。小地球仪对无法下床

的孩子及高年级的孩子更有益处,可以利用养伤的时间好好地看看

我们的家园和世界。

近一个月的陪伴工作,好像就是跟他们聊天,陪孩子活动,帮助

做些小事情等,但做这些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她是一种有技巧的

安抚,贴心的陪伴往往就从这些有技巧的陪伴中体现出来,只有这

样才能使当事人感到真心的呵护和温暖,从而达到非医疗手段的辅

助治疗作用。

安抚受伤的人篇九
《人伤题库》

人伤题库

一、填空题

1. 案件中的门诊医疗费在交强险医疗费项下理算,一次性赔偿费用在交强险死亡伤残项下理算。

2. 人伤跟踪岗人员应在接到人伤跟踪任务 24小时内,电话联系被保险人。

3. 人伤跟踪岗人伤探视人员接到任务后,应在调度后 48 小时内开展首次人伤探视工作。

4. 人伤后续跟踪主要包括损伤治疗跟踪、伤残评定跟踪、案件处理跟踪。

5. 丧葬费是按照 受诉法院 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 6个月工资总额计算。

6. 残疾辅助器具按照 普通适用器具 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7. 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 或 出险地 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8. 护理费是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护理人数和护理期限。

9. 人伤首次跟踪岗人员应在接到人伤跟踪任务 24 小时内,电话联系被保险人,安抚客户、收集案件信息,告知被保险人交通事故处理、保险理赔的注意事项及流程、理赔所需资料、赔偿的项目和标准等。

10. 医疗审核人员负责对小额人伤案件处理质量进行复核。

11. .在《误工损失日评定准则》中,重型颅脑损伤相当于广泛的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急性颅内血肿,深昏迷在 小时以上

12. 闭合性损伤,按受伤机制和表现形式的不同,通常分为挫伤、挤压伤、扭伤、冲击伤和震荡伤。

13. 骨折的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和康复.

14. 人伤探视人伤案件电话跟踪中了解受伤人员为重伤或住院治疗的,应在确认伤者住院信息后 24小时 内开展首次探视(出险报案后的3日内),并根据案情需要开展后续探视。

15. 《交强险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机动车肇事后逃逸的,由救助基金垫付受害人人身伤亡的丧葬费用、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

16. 交强险保险责任:使用被保险车辆致使受害人遭受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法应由被保险人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17. 因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交通事故的损失,属交强险除外责任。

18. 医疗跟踪审核,应以提前介入作为手段,即医疗跟踪,以达到在合理控制赔付率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维护客户利益,达到双赢的作用。

19. 一般锁骨骨折伤残鉴定达到 十 级。

20. 脾切除伤残鉴定达到八级。

21. 伤残等级达到五级以上,才能赔偿被抚养人抚养费。

22. 前臂双骨折易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

23. 保险人应当自收到被保险人提供的证明和资料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对是否属于保险责

任作出核定,并将结果通知被保险人.

24. 急性硬膜外血肿最常见的伴随损伤是颅骨骨折.

25. 《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公路载客汽车载客的具体规定是:在载客人数已满的情况下,

按照规定免票的儿童不得超过核定载客人数的10%

26. 面部疤痕面积达6cm2以上可评定为十级伤残6.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是指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27. 处理客户投诉,须遵循原则包括:透明性原则、便利性原则、及时性原则 (公平性

原则 合法性原则 满意性原则 )

28. 限时立案车险赔案从报案到立案的时间应在3个工作日之内,非车险赔案从报案到立案

的时间应在5个工作日之内。如果车险超过10个工作日、非车险超过20个工作日仍未立案,业务系统将自动关闭,不能再进行立案处理。

29. 根据2012年理赔工作重点,按照《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理赔质量指标体系

(修订版)》,以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30. 确定《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一条第四款规定的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级别时,可以根据受害人在 进食、翻身、大小便、穿衣洗漱、自我移动等五个方面的护理依赖程度,并考虑受害人配置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将护理级别确定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31. 某案件涉及两名伤者,前期一伤者前期已来索赔,该伤者费用已费用审核通过;第二名

伤者为补报案,来索赔时需新增加人伤跟踪任务,该伤者的人伤跟踪任务应在调度环节发起。

二、单项选择题

1. 理算人员收到客户交来材料时,按照条款及实务有关的规定,认为有关的证明和资料不完整的,应当 ( B ) 通知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补充提供。

A.及时 B.及时一次性 C.一次性 D.随时

2. 医疗费根据( C )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

A. 省级以上医疗机构 B.市级以上医疗机构

C. 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D.乡镇级以上医疗机构

3. 郑某投保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回家的路上被汽车轻微擦伤送往医院,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因心肌梗塞而死亡。在这一死亡事故中的近因是( B )。

A.被汽车撞倒 B.心肌梗塞

C.被汽车撞倒和心肌梗塞共同作用 D.被汽车撞倒导致的心肌梗塞

4. 投保交强险的车辆发生以下 ( B )情形交通事故,交强险不负责赔偿和垫付

A、因超载造成的事故 B、受害人故意

C、驾驶人醉酒驾驶 D、保险车辆发生事故后逃逸

5. 受害人76周岁,残疾赔偿金计算 ( C )

A、20年 B、10年 C、5年 D、4年

6. 关于盗抢保险,说法正确的是 ( B )

A、 车上零部件、附属设备被盗窃,保险人可予以赔偿

B、 保险车辆全车被盗抢,经县级以上公安刑侦部门立案证实,满60天未查明下落的,由保险人负责赔偿

C、 保险车辆与驾驶员同时失踪,保险人可以赔偿

D、 被保险机动车被盗窃、抢劫期间造成人身伤亡或本车外财产损失的,保险人 可予以赔偿

7. 以下 ( B )项目不在交强险医疗费用赔偿限额项下赔偿

A、住院伙食补助费 B、护理费 C、后续治疗费 D、医药费

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根据伤残等级、按照( A )计算

A、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 a) B、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或者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

C、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

D、以上都不正确

8.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因抢救受伤人员需要保险公司垫付抢救费用的,由 (B)通知保险公司

A、被保险人 B、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C、救治医院 D、第三者家属

9. 预赔案件是针对(B)而言的,理算员录入理赔系统后,需在赔案流转备注栏中注明预

赔情况,以便后续操作员查询。

A、交强险

B、商业险

C、交强险和商业险

D、抢救费用

a) 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发起追偿处理。( B )

A、支付抢救费用

B、垫付抢救费用

C、预付赔款

D、第三者责任险赔款

10. 伤者已发生一次性门诊医疗费用,门诊记录上有阳性体征,且门诊记录上有需要清创、

拆线等手术或需要住院治疗,或全休天数在7天以上等医嘱的,除已发生医疗费外,一次性结案金额在(D)元以内。

A 300;

B 500;

C 1000

D 2000

11. 对一小时通知赔付服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要求,自正式实施之日起,各省级分公司针对电

网销客户一小时通知赔付案件按时达成率达到以上;(A)。

A 98%

B 理算

C 核赔

D 支付

12. 公众责任保险对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负责赔偿,但这些受害人必须是( D )。

A、受益人 B、被保险人 C、被保险人的雇员 D、被保险人的客户

13. 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 C )。

A.定残日前一天 B.定残日后一天 C.定残日当天 D.以上都不对

14. 以下交通费用中,( )是不可赔付的。

A. 受害人转院就医时的交通费用

B.受害人调解前到保险公司咨询的交通费用

C. 护理人员(陪护人员)的交通费用

D.受害人死亡后其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时的交通费用

15. 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

纯收入标准,按( )年计算。

A. 18 B.15 C.20 D.25

16. 理赔管理,考核车险核损报价管控成效和非车险赔案质量,权重为( B )。

A 5%、10%

B 5%、5%

C 10%、5%

D 10%、10%

17. 按照‘机动车辆保险理瞎实务,(2009版)育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关于交强险支付/

垫付抢救

费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抢救费用只能通过银行转账方式向医院支付或垫付,不以现金形式进行支付或垫付

B、根据被保除人应负的事故责任,在医疗费用赔偿限额或无责任医疗费用赔偿限额内审核支付抢救费用

C、对于垫付的抢救费用,应依法向致害人追偿

D、对于支付的抢救费用,应依法向致害人追偿

18. 不属于交强险死亡伤残赔偿项目是( D )

A.死亡补偿费 B. 康复费 C.护理费 D、营养费

19.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标准,是参照( A )。

A、《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事项强制责任保险条例》的规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2626.html

    上一篇:带黄的成语

    下一篇:卡特教练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