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内审师】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一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唐·王维
★ 海面雷霆聚,江心爆布横。——范仲淹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李廊《忆钱塘》 ★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王在晋《望江台》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涛沙》 ★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潮》
★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七绝·观潮》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北宋·王师道《十七日观潮》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钱塘江潮》 ★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催试官考较戏作》宋·苏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一江钱塘两湖酒,三分西子四分妖。
五杯醉卧兰舟上,醒来身后六百桥。
★ 天宝谪仙骑鹤去,诗风大袖月宫寒。
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生纵酒澜。
★ 岳王亦遁荒丘冢,瀚海浮舟陌路哀。
山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大潮来。
★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二
《钱塘江潮的诗句》
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清。 ——唐·王维 ★ 海面雷霆聚,江心爆布横。 ——范仲淹
★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廊《忆钱塘》 ★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久来。 ——王在晋《望江台》
★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涛沙》 ★ 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 ——《潮》 ★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七绝·观潮》 ★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北宋·王师道 《十七日观潮》
★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覆向平流。 任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只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问阳侯。 ——《钱塘江潮》 ★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 ★《酒泉子·长忆观潮》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催试官考较戏作》 宋·苏 轼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屋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风味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 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 一江钱塘两湖酒 , 三分西子四分妖。 五杯醉卧兰舟上 , 醒来身后六百桥。 ★ 天宝谪仙骑鹤去,诗风大袖月宫寒。钱塘每度潮汐猛,疑是狂生纵酒澜。
★ 岳王亦遁荒丘冢,瀚海浮舟陌路哀。山势穷追烟霏尽,悲风怒卷大潮来。
★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钱塘郭里看潮人,直到白头看不足。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三
《钱塘江大潮诗句及图片赏析》
《钱塘观潮》 清 汤金钊
一声初转海门雷,万叠真如雪作堆。 盛气已吞文种墓,余波犹上子陵台。 底教金寇全师去,合借钱王射手来。 欲写壮观愁笔弱,银山饱看只空回。
《八月望日登江楼观潮》 元 钱惟善 白马涛头驾素车,至今犹是诧灵胥。 千年元气淋漓后,八月长风震荡初。 顾兔盈虚端不爽,神龙变化竟何如。 须臾落日明江练,东逝滔滔泄尾闾。
《观潮》 宋 齐唐
何意滔天苦作威?狂驱海若走冯夷。 因看平地波翻起,知是沧浪鼎沸时。 初似长平万瓦震,忽如员峤六螯移。 直应待得澄如练,会有安流往济时。
《十八日观潮》 宋 陈师道
一年壮观尽今朝,水伯何知故晚潮。 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常共客飘飘。
《钱塘江潮》 唐 罗隐
怒声汹汹势悠悠,罗刹江边地欲浮。 漫道往来存大信,也知反复向平流。 狂抛巨浸疑无底,猛过西陵似有头。 至竟朝昏谁主掌?好骑赪鲤向阳候。
《满江红·钱塘观潮》 清 曹溶 浪涌蓬莱,高飞撼、宋家宫阙。 谁荡激,灵胥一怒,惹冠冲发。 点点征帆都卸了,海门急鼓声初发。 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 江妃笑,堆成雪; 鲛人舞,圆如月。
正危楼湍转,晚来愁绝。
城上吴山遮不住,乱涛穿到严滩歇。 是英雄末死报仇心,秋时节。
《钱塘观潮》 元 仇远
一痕初见海门生,顷刻长驱作怒声。 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 远朝魏阙心犹在,直上严滩势始平。 寄语吴儿休踏浪,天吴罔象正纵横。
《钱塘观潮记》 吴 儆
钱塘江潮,视天下为独大。然至八月既望,观者特盛。弄潮之人,率常先一月,立帜通衢,书其名氏以自表。市井之人相与裒金帛张饮,其至观潮日会江上,视登潮之高下者,次第给与之。潮至海门,与山争势,其声震地。弄潮之人,解衣露体,各执其物,搴旗张盖,吹笛鸣钲,若无所挟持,徒手而附者,以次成列。潮益近,声益震,前驱如山,绝江而上,观者震掉不自禁。弄潮之人,方且贾勇争进。有一跃而登,出乎众人之上者;有随波逐流,与之上下者。潮退策勋。一跃而登,出乎众人之上者,率常醉饱自得,且厚持金帛以归,志气扬扬,市井之人甚宠善之;其随波上下者,亦以次受金帛饮食之赏。有士人者,雅善士,一日移于习俗之所宠,心顾乐之,然畏其徒议己,且一跃而上,方随波上下者,有时而沉溺也,隐其身于众人之后,一能出其首于平波之间,则急引而退,亦预金帛饮食之赏,而终无溺沉不测之患,其乡人号最善弄潮者,久之,海神若怒,曰:“钱塘之潮,天下至大而不可犯者,顾今嗜利之徒,娱弄以徼利,独不污我潮乎 ”乃下令水府惩治禁绝之。前以弄潮致厚利者颇溺死。自是始无敢有弄潮者。
《杭州观潮》 唐 姚合
楼有樟亭号,涛来自古今。势连沧海阔,色比白云深。 怒雪驱寒气,狂雷散大音。浪高风更起,波急石难沉。 鸟惧多遥村,龙惊不敢吟。坳如开玉穴,危似走琼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岸摧连古道,洲涨踣丛林。 跳沫山皆湿,当江日半阴。天然与禹凿,此理遣谁寻?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四
《钱塘江大潮》
八年级语文导学案 編制时间: 2013年12月3日 编制:八年级语文教师
《观潮》导学案 NO:28
班级 姓名 组别 评价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译。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
多公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草窗韵语》等。
【自主学习】
1、填空:
《观潮》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著
有等。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 ) 艨( )艟( ) shū( )尔 一舸( ) 善泅( ) .....
倍穹( ) 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 )看幕 如lǚ( )..
平地 鲸波万rèn(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 倏尔: ...
(3)人物略不相睹 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 ..
(5)珠翠罗绮溢目 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
(7)方其远处海门 方: (8)如履平地 履: ..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为: 逝: ..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 .
(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 出没: ....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干: ..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海涌银为郭 古义: 今义: .
(2)吞天沃日 古义: 今义: .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xkb1.com ...
骑:古义: 今义:
标枪:古义: 今义: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
(2)以: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
(3)仅:仅如银线(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
(5)势: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腾身百变( ) ..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课堂练习】阅读下段,回答问题。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
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11、在文中划线处填入引用的诗句,并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3、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塘大潮的诗句吗?
第二十八课答案:
1、《武林旧事》 周密 公瑾 草窗 南宋 《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
2、yǐn méng chōng 倏 gě qiú qióng 绮 溯 僦 lìn 履 仞
3、(1)用水淋洗 (2)突然 (3)微,一点 (4)高 (5)满 (6)农历十六 (7)当„„时 (8)踩 (9)被 去,往 (10)刺着文采 (11)逆流迎着潮水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12)江岸
4、(1)外城 姓 (2)用水淋洗 肥沃 (3)名词,马 动词,骑马 举枪 一种体育器材
5、(1)被 当作,作为 算是 (2)凭借 而,连词 (3)几乎,将近 仅仅 (4)景象 看 (5)气势 阵势 (6)本领 能够 (7)腾起 翻腾
6、(1)被动句 ,其中“为„„所”表被动 (2)判断句 ,“也”表判断 (3)省略句 ,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 (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
7、C
8、(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9、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10、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
1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12、比喻、夸张,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
13、(1)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2)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
14、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五
《观潮含答案》
《观潮》导学案
【学习目标 】
1、了解有关周密的文学常识。
2、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品味文中优美意境。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深入体会课文语言精练、形象生动的特点。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充分预习课文,圈画出观潮美景的句子。
2、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3、要充分预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勾画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和语句,自主进行解释和翻
译。
【知识链接】
《观潮》写的是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全长400多公
里,流经杭州,在杭州湾入海。由于江道狭窄,水势受阻,海潮倒灌,便形成了“钱塘潮”
这一自然奇观,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观潮”遂为古今盛事。
周密(1232—约1298),字公瑾,号草窗,南宋文学家。祖籍山东济南,金兵入侵,
他南渡流寓浙江吴兴,又自号弁阳老人、四水潜夫。宋末曾任义乌(今属浙江)县令。宋亡
之后,隐居不仕,从事著述。他能文善词,是南宋末年有名的词人。其词格律严谨,清丽工
巧,偏重形式美。其诗文亦佳。周密一生著作颇丰,著有《武林旧事》《齐东野语》《癸辛杂
识》《草窗韵语》等。
【自主学习】
1、填空:
《观潮》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代)文学家。著
有 、 、 等。
2、注音或写字:
每岁京尹( ) 艨( )艟( ) shū( )尔 一舸( ) 善泅.....
( ) 倍穹( ) 珠翠罗qǐ( ) sù( )迎而上 Jiù( )赁( )看..
幕 如lǚ( )平地 鲸波万rèn( )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沃: (2)倏尔黄烟四起 倏尔:
(3)人物略不相睹 略: (4)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 穹:
(5)珠翠罗绮溢目 溢: (6)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既望:
(7)方其远处海门 方: (8)如履平地 履:
(9)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为: 逝:
(10)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文:
(11)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溯迎: 出没:
(12)江干上下十余里间 江干: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海涌银为郭 古义: 今义:.
(2)吞天沃日 古义: 今义: .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
骑:古义: 今义:
标枪:古义: 今义: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一词多义):
(1)为: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海涌银为郭(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
为盛( ) .
(2)以:以此夸能( )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 ..
(3)仅:仅如银线( )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4)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势:势极雄豪( )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6)能: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7)腾: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 腾身百变( )
6、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
(1)仅有“敌船”为火所焚 ( )(2)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 )
(3)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 )(4)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
7、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
A: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B: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C:争先鼓勇,溯迎而上 D: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8、按原文填空。
(1)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
(2)写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
(3)写水兵在船上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
(4)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
(5)写声势之大的句子是:
【合作探究】
9、作者在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描写了钱塘江观潮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
上,立足点在“观”上。请分析一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观潮”的?
10、题目为《观潮》,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校阅水军”和“吴中健儿弄潮”?
【课堂练习】阅读下段,回答问题。
11、在文中有引用的诗句,说说作者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
12、从选段来看,作者描写大潮涌来时的壮观,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13、翻译下列句子。
(1)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2)震撼激射,吞天沃日。
14、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不知引来多少文人墨客的赞叹与描绘,你能默写出两句赞叹钱
塘大潮的诗句吗?
第二十八课答案:
1、《武林旧事》 周密 公瑾 草窗 南宋 《武林旧事》、《齐东野语》、《草窗韵语》
2、yǐn méng chōng 倏 gě qiú qióng 绮 溯 僦 lìn 履 仞
3、(1)用水淋洗 (2)突然 (3)微,一点 (4)高 (5)满 (6)农历十六 (7)当„„时 (8)踩 (9)被 去,往 (10)刺着文采 (11)逆流迎着潮水 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 (12)江岸
4、(1)外城 姓 (2)用水淋洗 肥沃 (3)名词,马 动词,骑马 举枪 一种体育器材
5、(1)被 当作,作为 算是 (2)凭借 而,连词 (3)几乎,将近 仅仅
(4)景象 看 (5)气势 阵势 (6)本领 能够 (7)腾起 翻腾
6、(1)被动句 ,其中“为„„所”表被动 (2)判断句 ,“也”表判断 (3)省略句 ,此句承上省略主语“潮”,译时补上 (4)倒装句,“万仞鲸波”是定语后置
7、C
8、(1)艨艟数百,分列两岸 (2)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3)如履平地 (4)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5)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9、作者是从潮来之状、演兵之威、弄潮之技、观潮之盛这四个方面来写的。作者先由远及近写潮来之状,运用比喻,写出潮水涌动的雄伟壮阔,然后写演兵之威,这是文章最精彩之笔。作者生动的描写了南宋水军演习的情景,先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数百条战船摆开的阵势上,以显示演练水军场面的宏伟,又通过描写南宋水军演练过程的一举一动,表现他们武艺高强。作者又写弄潮儿高超的弄潮之技让观众大开眼界:“披发文身”写弄潮儿的外形;“溯迎而上”写弄潮儿的勇猛;“出没于鲸波万仞中”写弄潮儿的矫健;“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作者以“十余里”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车马塞途”写看客之多;以“虽席地不容间也”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10、作者在描写钱塘江潮的雄伟景象后,又写了“校阅水军”和“健儿弄潮”的精湛技巧,既写了风景,又写了民俗,人借水势,人助水势,水助人势,使两者相得益彰,巧妙融合。这样的描写,是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相互映衬,使读者如亲临现场,使中心更加突出。
11、“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对上文进行形象概括,呼应首句
12、比喻、夸张, 把海潮从远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状、颜色、声势表现出来。
13、(1)接着就渐渐地近了,就像玉城雪岭一般从天上涌了过来。(2)震荡冲激摇动喷射,吞没天空,洗刷太阳。
14、例: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课堂练习】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 ”者是也。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六
《天下奇观 钱塘江大潮》
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 (资料)
★ 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全长410公里,流域面积42万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 钱塘潮也叫“海宁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所见到的海潮最为壮观。因钱塘江口呈喇叭形,向内逐渐浅狭,潮波传播受约束而形成。涌潮袭来时,潮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
★潮汐 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海面发生的定时涨落现象。
★潮水 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钱江潮成因
钱塘江海潮的形成与涌潮的壮观景象与杭州湾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关。
杭州湾呈喇叭形,口大肚小。钱塘江河道自澉浦以西,急剧变窄抬高,致使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每逢农历8月18日,来浙江海宁一带观潮的人,成群结队,络绎不绝。这时的岸边,人山人海,万头躜动,人们焦急地等待那激动人心时刻的到来。不一会儿,忽见人群骚动,只见远处出现一条白线,由远而近;刹那间,壁立的潮头,像一堵高大的水墙,呼啸席卷而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震耳欲聋。这真是:“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这就是天下闻名的钱塘江大潮。汹涌壮观的钱塘潮,历来被誉为“天下
奇观”。人们通常称这种潮为“涌潮”,也有的叫“怒潮”。涌潮现象,在世界许多河口处也有所见。如巴西的亚马逊河、法国的塞纳尔河等。我国的钱塘江大潮,也是世界著名的。
唐代孟浩然在他的《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曾经这样描述钱塘潮“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空迥,浮天渤解宽。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刘禹锡也在他的《浪涛沙》里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白居易在他的《忆江南》中说:“江南快,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重重游?”同时在他的作品《潮》中写出了这样的诗句“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可见,钱塘潮久负盛名。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七
《浙江潮》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八
《四年级语文第一单元》
四年级第一组课文复习资料
一、拼音
薄(bó )雾 屹(yì)立 海塘大堤(dī) 闷(mèn)雷
人声鼎(dǐng )沸(fèi ) 风号(háo)浪吼 秘(bì )鲁(lǔ) 屋脊(jǐ) 不可计数(shǔ) 一簇(cù)
树干(gàn) 应(yìng)接不暇(xiá) 一模(mú)一样 笑盈盈(yíng) 恍恍(huǎng)惚惚(hū) 沸(fèi)腾
二词语解释
人声鼎沸 笼 罩 屹 立 恍恍惚惚
人山人海 水天相接 风平浪静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堪 称
咫 尺 神秘莫测 千姿百态 人迹罕至
神来之笔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不容置疑
若隐若现 沸 腾
三、知识要点
1、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
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描写了(潮来时
的壮观景象。)作者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写出了大潮来时的声
音(人声鼎沸、风号浪吼)和形态(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
漫天卷地)。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飞奔而来.(具体地写出了大潮发出的巨响和浩大的声势)
4、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横卧”一词说明了
5、写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
李白《横江词》:
海神东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6、雅鲁藏布大峡谷所处的地理位置──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与珠穆朗玛峰为邻。
7、课文从大峡谷的(雪山冰川、原始林海)和(生物的多样性)等方面描绘了峡谷的奇异景观。
8、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 ,号称“世界屋脊”的是 ,世界上最深最长的峡谷是 ,它河床的平均海拔在 ,长 ,平均深度 ,最深处 。
9、为什么说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
(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第一大峡谷)
10、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哪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
11、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句子体会)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作者从绿色中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12、作者几次经过了鸟的天堂,分别是在什么时间?它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13、文中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榕树。)
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作者亲眼见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们的生活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大榕树是确确实实的鸟的天堂。)
14、第一自然段用了7个“……了”的句子,(展示了栩栩如生的美景,同时渲染了人们欢乐的心境。)
15、(一)火烧云上来后地面发生的变化;
(二)描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变化
(三)写了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16、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
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
意思:少年时期正是读书的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年纪老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
这幅对联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书。)
17、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18、《鸟的天堂》中动态描写的句子 ,静态描写的句子 。
19、描写自然景观的对联 。
四、课文中生字、课文背诵、词语盘点、日积月累等知识略
写钱塘江大潮得诗句篇九
《观潮练习题》
1 观潮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认识“罩、屹”7个生字,正确书写“蒙、薄”等 13个生字。
2.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画面,结合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词语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
【预习导航】
一、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词语,将生字表的字读准音。
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吗?选择一下吧!
堤坝(dī tī) 闷雷(mēn mân) 风号浪吼(hào háo)
二、下面的词语哪些难写,在田字格内写一写吧!
笼罩 薄雾 恢复 蒙蒙 横贯江面 昂首东望 人声鼎沸
四、课文是按照“潮来前”、“ 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的,找
一找有关段落,做上标记,再出声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资料袋:钱塘江旧称浙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中游称富春江,
流经杭州始称钱塘江。钱塘潮是世界著名涌潮之一,国际地理学界将
钱塘江与南美亚马孙河、南亚恒河并成为“世界三大强涌潮河流”。
有关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范仲淹)
2012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1
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王在晋)
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生半夜潮。(李廓)
【课堂探究】
六、自主探究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天下奇观”的“奇
观”是什么意思?你认为钱塘江大潮的“奇”,表现在哪里?
七、品读感悟 1.
“从远处传来隆隆的雷声,好像闷雷滚过。”让我们仔细读这
句话会发现,这句话写出来潮来时的声音特点,这是抓住声音表现钱
塘潮的声势之大。请读读3-5自然段,你还能找到文章描写钱塘潮声
音的句子吗?读一读,将有关词语摘记下来,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可以在书中做批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这条“白线”是
什么?这是抓住了钱塘潮的颜色和形状来表现钱塘潮特点的。默读第
4自然段,你会发现钱塘潮的形状是怎样变化的?又能感受到怎样的
气势呢?然后大声读出感受。
3.课文题目是《观潮》还写了观潮的人们。我们已经了解了钱塘潮的壮观景象,再通读全文,
看一看观潮人们的表现。找出有关的语句,把关键的词语写下来。把
你当做观潮的一员,边想象画面边朗读全文,你会读得更好。
八、我们不仅要读懂课文,还要积累语言,就让我们背一背3、4自
然段吧!
【达标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lǒng zhào yī jiù huī fù
fâi tãng hãng guàn jiāng miàn
二、多音字组词。
bááēn( )
薄号闷bóàân( )
三、查字典。
“鼎”按音序查字法应查( ),再查音节( );用部首
查字法先查( )再查( )画。“鼎”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
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②正当,正
在;③大;④比喻王位帝业
“人声鼎沸”中的“鼎”应选第( )种,“鼎力相助”中的“鼎”
应选第( )种,“鼎盛时期”中的“鼎”应选第( )种。
四、写近义词。
霎时( ) 昂首( ) 颤动( ) 屹立( )
五、选词填空。
平静 安静 宁静
1.房间里非常( )只听见钟表的滴答声。
2.几只小船飘荡在( )湖面上。
3.夜晚,( )的乡间小路上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六、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聚集的人极多。 ( )
2012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3
2.形容隐隐约约。 ( )
3.没有风浪,比喻平静。 ( )
七、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哪些不是不是比喻句,是的打
“√”,不是的打“×”。
1.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 )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 )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
4.我们仿佛感觉到了那种壮观的景象。 ( )
八、课内阅读。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 ),( ),
( )。再近些,只见( ),形成
(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 ),( )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按原文填空。
2.这段话是按照______顺序写的。最能体现这一顺序的词
句是________。
3.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是第___句。请你把它抄下来并背
一背。
4.依照这段话的写法,根据下面的开头写一段话。★
雨越下越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 书写 日期:
2012年秋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4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015年9月16日
第 5 页 共 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