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一
《曹操诗《苦寒行》》

曹操诗《苦寒行》

作品概况

【名称】《苦寒行》

【年代】东汉

【作者】曹操

【体裁】乐府诗

作品原文

苦寒行(1)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2)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3)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4)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5)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6)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7)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8)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9)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10)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11)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12)

注释译文

【作品注释】

(1)《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

(2)太行山:起于河南北部,向北经山西、河北边境入河北北部。

巍巍:高峻的样子。

(3)羊肠坂(bǎn):地名,在壶关西南。坂,斜坡。

诘(jí)屈:盘旋曲折。

摧:折毁。

(4)萧瑟:凋零。

(5)罴(pí):一种大熊。

啼:号叫。

(6)溪谷:山中低而有水之地,山里人多住于此。这里是说,连溪谷也“少人民”,其它地方更没有人了。 霏(fēi)霏:雪下得大的样子。

(7)延颈:伸长脖子,指眺望。

(8)怫(fú)郁:忧虑不安。

东归:指返回故乡。

(9)中路:中途。

(10)薄暮:傍晚。薄,迫近。

(11)担囊:挑着行囊。

斧:砍,用作动词。

糜:粥。

(12)《东山》:《诗经〃豳风》中的一篇,写远征士卒对故乡的思念。

【作品译文】

向北登上太行山,艰难呀,这山势多么的高耸。 山坡上的羊肠小道弯曲不平,车轮都因此而摧毁。 树木多么的萧条冷清,北风正传来悲伤的声音。 巨熊盘踞在我们的前方,虎豹在路的两旁咆哮着。 山谷中少有人居住,而且正下着大雪。

伸长脖子眺望时,不禁深深叹气,这次远征,内心感触很多。

我内心多么的郁抑不平,想要从这东边回去。

深广的水面上并没有桥梁,路途中我们迟疑不前。 因为困惑而迷失了原来的道路,接近天黑时,还找不到可以过夜的地方。

走着走着已经走了好长一段日子,人与马也都饿了。 我们担著行囊边走边捡取柴火,开凿冰块用来煮成稀饭。 [1]

想起诗经里《东山》那首诗,让我产生连绵不绝的哀伤。

创作背景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袁绍外甥高干,先降曹操,后又叛变。206年(建安十一年)春正月,曹操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西征据守壶关(在今山西长治市东南)的高干,围城三月后攻克。这首诗约作于西征途中。

作品赏析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恩欲一东归。”这种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1][1][1]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称帝后,曹操被尊称为“魏武帝”。 [2]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二
《曹操《苦寒行》另解》

曹操《苦寒行》另解

周宇财

(长江大学 文学院 湖北 荆州 434023)

摘要:作为一个志存高远,欲吐哺天下的戎马英雄,作为从拥护汉室到“挟

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雄才,魏武于此诗之中,是否当另寄他情?若真有

这样的可能,又情缘于何?本文就魏武军旅生涯,为您揭开《苦寒行》有

别于“思乡情怀”的另一面。

关键词:苦寒行,曹操诗歌,戎马英雄,思乡情怀

公元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幹,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然而,作为一个志存高远,欲吐哺天下的戎马英雄,作为从拥护汉室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一代雄才,仅仅写诗抒发“思乡情怀”,恐难令人信服。那么魏武于此诗之中,是否当另寄他情?若真有这样的可能,又情缘于何?本文就魏武军旅生涯,为您揭开《苦寒行》有别于“思乡情怀”的另一面。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区域,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曹丕称帝后,曹操被尊称为“魏武帝”。

纵观魏武一生。熹平三年(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二十三岁迁顿丘令(曹操在给曹植的书信《戒子植》中写道: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曹操被拜为骑都尉,与皇甫嵩等人共讨逆贼,由此开始了其戎马生涯,这一年曹操三十岁。曹操病逝于公元220年,享年六十六岁。入仕四十六载,其中从军三十六年,可谓大半戎马。

汉末是如何一个乱世呢?用曹操的话说当为:“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曹操《薤露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蒿里行》)。王粲言之:“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王粲《七哀》其一)如此可谓“丧乱之象,难以直视”。这段乱世自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始,于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而

终,逾近百年时间。百年间,几乎年年战乱。三国(孙权称帝于公元229年,但实际上三国分立已在公元222年时形成。是时,曹丕于220年称帝,国号魏;刘备221年称帝,国号蜀;孙权名义上降魏,为吴王。)以前尤甚战事,一年几战,民不聊生。

《苦寒行》一诗作于公元206年,距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逾十年时间。其间,曹操已先后平定徐州吕布(公元198年),河内眭固(公元199年),冀州袁绍(公元201-204年),青州袁谭(公元205年)。另诛杀密谋“除曹”者董承,及与谋者吴子兰,种辑,王子服等(公元200年)。可谓“披荆斩棘”,然天下祸乱之象愈演愈烈。各州刺史太守佣兵自立,渐渐放弃了许昌献帝。

在此无需多讨论曹操迎天子(或说挟天子)的动机。董卓之乱开始,曹操于陈留首倡义兵讨伐董卓,可见其是欲“拥护汉室”的,至于其后为何“失其本心”,尚可做些讨论。或说“权利熏心”,或说“迫不得已”。我倒更赞同后者。

综上所述,我们来对全诗进行分析。

首先将全诗抄录于下: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全诗应通篇暗指,虚实结合。即抒发思乡之情,亦多有戎马之叹。

此诗前十二句,多以为写行军时路上所见,体现沿路艰辛,但我以为不然。前十二句虚实结合,其艰辛路途暗指一统之难。行军路上多虎豹,一统霸业又如何不是多些豺狼之辈

呢?(汉时太行如何,今难考证。但如今太行山,并无虎熊一说。)

“远行多所怀”之后开始尽抒胸臆。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此句中“东归”之“东”应为“东都”,即指洛阳。洛阳在董卓之乱时被焚毁,宗庙社稷付之一炬。而“东都”可为“社稷”之指。依此理解,曹操或欲重奉献帝还汉室宗庙于洛阳,或称帝京洛。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此时尚为风起云涌之际,北方并未一统,而南方更为“水深”,有荆州刘表,东吴孙权。此二人未有过失,尚无法攻伐,可谓“桥梁绝”。于是只有于“中路徘徊”,即北方与中原一隅。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前文已说,曹操此时距离奉献帝已逾十载。为何说是奉献帝呢?奉献帝可能是其初衷!即所谓“故路”。十年时间,面对群雄的攻伐,世人的唾骂,曹操有些“迷惑”自己是否失去“故路”,汉室倾颓,正如朽木不可雕,该当取而代之,但觉已失“故路”,进退不能,终有“薄暮无宿栖”的慨叹。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曹操的做法,显然是没有回头路的。天下已乱,不可偏安一隅。(如荆州刘表,益州刘璋,早晚需被吞并取代)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路上多艰苦,缺柴少水,又如何不是现实社会的生动写照?曹操为统一北国,可谓连年征战,若夫汉王室和此前于曹操麾下青州兵于青州农垦的支持,恐怕早就弹尽粮绝了。曹公之征伐,实是倾一国之力,而除天下之害。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东山》是《诗经·豳风》中的名篇,历来被认为是诗经中最出色的一首抒情诗。它委婉细致地抒写了一位服役归来的征人,思家恋妻、渴望和平生活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由此可见末句应为实写自己思乡情切。

魏晋之时,恰逢乱世,时人针砭时弊,抒发感想,多遮遮掩掩,隐晦之辞。或言比兴本就为诗歌当中的常用手法,由此见来,却也不怪。联系曹公生平,当有以上见解,至于对错,不甚了了。

参考文献

[1] 李泉《“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东山》抒情艺术试析》,《名作欣赏》,1983年第01期,北岳文艺出版社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三
《《苦寒行》》

曹操苦寒行何处?郝雪廷最近,武乡石瓮村新编《村志》,乡党约我为之指点,盛情难却,只好相帮。于是,乘假日前往村中作些调查,偶尔听到曹操攻打并州途涉十八盘之说。因而想起读过的曹操名诗《苦寒行》:“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苦寒行》写于太行,首句已定,这是没人否定的,但“羊肠坂诘屈”点到途经“羊肠坂”,查阅资料,虽羊肠坂古有争议,但大多集中于河南沁阳与山西壶关两处。特别是沁阳市常平村石壁上刻着同治初年的“古羊肠坂”,距今已有130多年了。这算是羊肠坂的证物。但著名作家、民族学家张承志曾先后考察沁阳、壶关两处,又颇赞同《苦寒行》出自白陉古道。怎么又与武乡会有牵连?研究历史一靠文物,二靠史料,三靠传说。现在并未发现曹操行军确有价值的文物,史料记载也微乎其微,既然有此传说,我便产生了去走一走十八盘的想法,于是几人结伴在向导的带领下,驱车来到山下,徒步登山,沿十八盘而上。好多人都是因为曹操的那首诗——《苦寒行》而知道曹操曾经来过太行山,有过围壶关征高干的历史。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虽在朝为官,但并无声望,因密谋刺杀董卓未遂,行为败露,亡命天涯,却又成了国中英雄。后组织义军,与各路诸侯征讨董卓,征战中崭露头角,特别是收编了数十万黄巾军,势力大振。灭董卓后,占领许昌。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改元建安,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两年以后,又相继攻杀吕布,逼降张绣,势力扩大到了徐州和南阳一带,成为足以和袁绍抗衡的力量。建安五年(200年),曹操经过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攻占邺城,袁绍死后,其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并。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袁绍的外甥高干驻守并州亦随之降曹,被封高干为并州刺史。但是,并州的高干并没有真心归顺曹操,就在曹操集中兵力准备进攻乌丸的时候,高干趁机反叛并攻陷上党,占据天险关隘——壶关口,企图裂地而王。如果拿不下壶关,曹操就不可能远征乌丸,统一北方的大业就无法实现。于是,建安十年(205)冬,曹操便派大将乐进、李典率军进剿高干。壶关城十分

坚固,曹军久攻不下,曹操很是焦急,建安十一年春节过后,曹操便亲率大军翻越太行山,决心攻下壶关这个堡垒,拔掉高干这颗阻碍他统一北方的钉子。《三国志传操引军渡壶关》载:“操使人探知乐进、李典打并州,高干见守壶口,兵攻不能下。操自引兵前往,与众议破干之计。”此时,曹操平定冀州,任冀州牧。他的兵马主要屯集在什么地方呢?应该是邺城至冀州一带。关于曹军进行路线,我非常赞同张承志先生的意见,“从河北出发攻打晋东南,他不会绕到河南,再从南朝北爬羊肠坂。”因而沁阳虽然将“古羊肠坂”刻于石上,却不免有附会历史之感,不少古诗注释中都将“羊肠坂”标为地名,但笔者认为曹诗中“羊肠坂诘屈”意思是“山路斜陡象羊肠一样盘回崎岖”,并非“羊肠坂道路崎岖”,诗中的羊肠坂并非地名,因为这里“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部队行军去问谁打听此地叫“羊肠坂”呢?关于曹军进攻高干,据史料载是先后两拔,建安十年冬,派大将乐进、李典出后进剿高干。如果说乐、李二将率军经白陉攻壶关口,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从军队驻防的地理位置说这是最近的路线;然而,建安十一年春节后,曹操亲率大军去增援,还走同一条路,是否合理吗?曹操是著名军事家,他明知白陉曲折壶关天险,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势,乐、李久功不能下,已经被阻关东,他要继续沿此路增援,岂不也只有在关东苦望?因而我们可以分析,曹操会选另一条入晋之路,从西而包抄壶关,那就是选择壶口关(即现在的东阳关)进入。这样的话,曹操及有可能选择十八盘翻越太行山,沿漳河而下,近逼壶关。宋代无名氏的《百战奇法》中有“汉末,曹操围壶关,攻之不拔”的记载,可见曹操当时曾围困壶关,那么既然是“围”即环绕之意,即从四周包围起来。壶关口雄居要隘,阻挡了乐进、李典之兵,所以乐李之兵只能在壶关口之东,是无法形成包围之态的,只有曹操引兵从反向过来,才有可能占据北、西、南,形成包围。如此演绎,曹操走过十八盘也就很有可能了。随着公路开通,原来的十八盘已经多年没有人迹了,再加上现在新修一条横向的旅游路,破坏了原貌,来到此地,向导也颇费周折,我们新砌的护坡上翻上去,仰天望去,足有70度的仰角,我心想这那里能有路呀?这么大的坡度人能上去?就怕蛇也费劲,就在这时前面的向导老张兴奋地喊,“上来吧,就在这里!”我们又爬了一段,终于找到了十八盘。虽然山林茂密,树荫蔽日,但脚下依稀有人工开凿的盘山古道。

走着走着突然发现一块石碑,碑已断为两节,碑头上“修路碑记”四个大字十分清晰,可碑体上的字迹已经无法辩认,费了好大劲才看出是“乾隆四年五月望日”所刻。向导老张告诉我们,在前面的石墙上还有石刻文字,于是我们继续前行,一路上,我们几个不惯爬山的友人已经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汗水流的都睁不开眼睛。再看向导确如履平地,他不时地回过头来给我们介绍着。他说这山古时修下十八盘,但由于坡度太大,后来几经重修,现在已经修成了三十二盘,所以我们现在称这里为“三十二个盘圪拐”,石碑上记载的都是几次重修的内容。我为了找到是否有曹操走过此路的记载,急迫想看到前面的碑记,拼命紧跟向导,又走了不知道有几个盘,总算在悬崖上看到了那个石碑,此碑的落款颇为清晰,刻于正德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但正记部分却也风化严重,看不清写的是什么了。不过在前面的道路上,又发现了阶梯、马蹄窝等,从磨损程度看,确实给人历经风雨数千年的感觉。行走在这里,确实有“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的微妙。这仿佛就是曹操率兵亲征高干,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呀。曹操当年率大军翻越太行山,是否真的行走在这里?已经无法考证,但当地百姓上千年的传说,我想不会毫无依据,对于历史,还是交给史学专家去探讨吧,今天,我走在这羊肠古道上,只不过亲身体验了一下当年曹公行至羊肠古道,适逢大雪,道路艰险,山谷荒凉,野兽出没,风雪交加,人马同饥。面对军旅生涯的艰辛和困苦,曹操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苦寒行》情景。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四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测试:第二单元 综合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 Word版含答案]》

综合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共18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①偭规矩而改错A. ②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①槌床便大怒B.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①蒲苇纫如丝C.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①何方圜之能周兮D. 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解析】 A项,①“错”通“措”,②“帘”通“奁”;C项,①“纫”通“韧”,②“于”通“吁”;D项,①“圜”通“圆”,②“匪”通“非”。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苟余情其信芳 .

B.谢家来贵门 .

C.留待作遗施 .

D.适得府君书 .自可断来信 .多谢后世人 .采之欲遗谁 .少无适俗韵 .

【解析】 A项,确实/媒人;B项,辞别/告诉;C项,均为“赠送”;D项,刚才/适合。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不群兮①鸷鸟之.A. 欲遗谁?所思在远道②采之.

为度①竞周容以.B. ②以我应他人.

此时也①吾独穷困乎.C. ②延伫乎吾将反.

覆盖,叶叶相交通①枝枝相.D. 望,知是故人来②怅然遥相.

【解析】 B项,“以”都当“把”讲,介词。A项,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指“芙蓉”。C项,①介词,于,在;②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D项,①副词,互相;②代词,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可译为“他”。

【答案】 B

4.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夙兴夜寐 ③千万不复全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逆以......

煎我怀 ⑥天下归心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謇朝谇而夕替 .....

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解析】 ①⑤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⑧为名词作状语,③⑦为形容词用作动词,④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总角之宴,__________。(《诗经·氓》)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答案】 (1)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言笑晏晏 (2)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长路漫浩浩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8分)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何”好。“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供依托的一枝。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6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从情感上看,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答案】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句诗有景物描写,有人物活动,联系上一句来看,其内容是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8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0.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答案】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11.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答案】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

结发为夫妻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时。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五
《北语秋季中文专业大学语文作业答案1》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六
《大学语文试卷四附答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大学语文》试卷

科目代号: 115

试卷类型: D

注意事项

一、将姓名、学号、科目代号及试卷类型认真填写在答题卡上。

二、仔细阅读题目说明。

三、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四、答案一定写在答题卡上,凡是写在试卷上的答案一律无效。

五、用铅笔(2B型号)这样划答案:

,用其他

符号答题者不记分。

六、如要改动答案,必须用橡皮擦去原来选定的答案,然后再按

上面的规定重新答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0分。)

A型题:说明:每道考题都有A、B、C、D四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择一个最

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1.《 诗经》 中最具民歌特点的部分是( C )

A .大雅B .周颂 C 国风 D .商颂

2 .《九辩》的作者是:( C )

A.屈原 B.李白 C.宋玉 D.无名氏

3.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是( C ).

A 战国策B 左传C 史记D 资治通鉴

4.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C )

A.孟子 B.庄子 C.孔子 D.老子

5.法家的集大成者是(C ).

A 商轶 B 李斯 C 韩非 D 申不害

6.“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D)提出来的

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7.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B )。

A.《龟虽寿》 B.《短歌行》 C.《苦寒行》 D.《观沧海》

8.“在天愿作比翼鸟”下一句为:( B )

A.六宫粉黛无颜色 B.在地愿为连理枝 C.此恨绵绵无绝期 D.回眸一笑百媚生

9.我国历史上,其作品被誉为“诗史”的作家是( D ).

A苏轼B白居易C李白D杜甫

10.被王国维评价为“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词人是:( C )

A.温庭筠 B.苏轼 C.李煜 D.柳永

11.写了大量“无题”诗的唐代诗人是( C )

A.白居易 B.杜牧 C.李商隐 D.张若虚

12.“别时容易见时难”出自( B )

A.柳永的《八声甘州》 B.李煜的《浪淘沙》

C.陆游的《诉衷情》 D.晏殊的《鹊踏枝》

13.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A )

A.李清照 B.苏轼 C.柳永 D.辛弃疾

14.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 D )

A.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B.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C.王维的《终南山》 D.李白的《将进酒》

15. 下列作家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C )

A.钟嗣成 B.王实甫 C.马致远 D.张养浩

16.下列元杂剧中,属于历史剧的是( A )。

A.《赵氏孤儿》 B.《窦娥冤》 C.《墙头马上》 D.《西厢记》

17. 王国维称“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的作品是:( A )

A.《窦娥冤》 B.《墙头马上》 C.《倩女离魂》 D.《牡丹亭》

18 “以文为诗”是( C )的风格特征。

A.李白 B.王安石 C.苏轼 D.寇准

19 下列属于“中兴四大诗人”的是( A )。

A.杨万里 B.王安石 C. 黄庭坚 D.寇准

20. 白居易《长恨歌》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中的“汉皇”指的是( B )

A.汉武帝刘彻 B.唐玄宗李隆基 C.汉文帝刘恒 D.后唐庄宗李存勖

21.《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C )。

A.朱自清 B.巴金 C.钱钟书 D.王小波

22.讽刺知识分子弊病的作品是( D )

A.《青春之歌》 B.《红旗谱》 C.《创业史》 D.《围城》

23.《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作者是( A )

A.海子 B.余光中 C.北岛 D.于坚

24《画梦录》作者是( B )

A.朱自清 B.何其芳 C.巴金 D.钱钟书

25. 下列作品集,不属于鲁迅的是( B )

A.《呐喊》 B.《天狗》 C.《朝花夕拾》 D.《野草》

26. 20世纪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D )

A.巴金 B.郁达夫 C.茅盾 D.叶圣陶

27. 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 A )

A.胡适的《尝试集》 B.郭沫若的《女神》 C.闻一多的《死水》 D之琳的《鱼目集》

28 《霍小玉》的作者是( C )

A.班固 B.苏轼 C.蒋防 D.白行简

29.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D )

A.李清照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30.下列诗集中,属于郭沫若的是( A )

A.《女神》 B.《北方》 C.《红烛》 D.《死水》

31在先秦诸子中,文风以想像丰富、词藻瑰丽、汪洋恣肆而著称的是( B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32.代表沈从文艺术创作高峰的一部中篇小说是( C )

A.《萧萧》 B.《湘西》 C.《边城》 D.《长河》

33.《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C )

A.孔子 B.左丘明 C.刘向 D.司马迁

34.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 A )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庄子

.卞)

35..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 D )

A.韩愈 B.柳宗元 C.元稹 D.白居易

36.“也无风雨也无晴”出自( B )

A.柳永的《八声甘州》 B.苏轼的《定风波》

C.陆游的《诉衷情》 D.晏殊的《鹊踏枝》

37( A )标志着文人传奇的基本确立。

A. 《浣纱记》 B. 《杀狗记》 C. 《邯郸记》 D. 《西厢记》

38.王利发这一人物出自老舍的( B )。

A.《骆驼祥子》 B.《四世同堂》 C.《龙须沟》 D.《茶馆》

39.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 B )

A.《聊斋志异》 B.《儒林外史》 C.《世说新语》 D.《三言》

40.我国现代民族歌剧的奠基之作是( B )。

A.《升官图》 B.《白毛女》 C.《芳草天涯》 D.《兄妹开荒》

B型题:下列每组题有四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

可以不选,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答题卡上。

A.《拜月亭》 B.《桃花扇》 C.《倩女离魂》 D.《牡丹亭》

41.上述剧目中,“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为:B

4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自:D

A.罗贯中 B.蒲松龄 C.曹雪芹 D.高鹗

43.《聊斋志异》的作者是:B

44.《石头记》的作者是:C

A.胡适 B.郭沫若 C.沈从文 D.鲁迅

45.代表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和巅峰的作家是:D

46.出版中国第一部白话新诗集的诗人是:A

A. 雅 B. 赋 C. 比 D. 兴

47“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指的是( B )

48“以彼物比此物也” 指的是( C )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七
《农大网上作业《大学语文》参考答案》

第1套

您已经通过该套作业,请参看正确答案

1、《诗经》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 )时始称《诗经》。 A. 秦代 B.汉代 C.三国时期 D.唐代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2、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作品是( )。

A. 《陌上桑》 B.《孔雀东南飞》 C.《古诗十九首》 D.《观沧海》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3、( )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

A. 《尚书》 B.《论语》 C.《左传》 D.《春秋》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4、主张“兼爱” 、“非攻”的古代思想家是( )。 A. 孔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5、“半山体”是指( )的诗体。

A. 苏轼 B.欧阳修 C.陆游 D.王安石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6、《阳春集》是( )的作品集。

A. 温庭筠 B.柳永 C.晏殊 D.冯延巳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7、《战国策》是一部( )的史料汇编。

A. 编年体 B.纪传体 C.语录体 D.国别体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8、汉代传授《诗经》有齐、鲁、韩、毛四家,唯有( )流传后世。 A. 齐诗 B.鲁诗 C.韩诗 D.毛诗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9、北宋初年诗坛出现的“晚唐体”,主要是学习( )的诗风。 A. 李商隐 B. 贾岛 C.皮日休 D. 杜牧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0、( )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词名家的人。 A. 温庭筠 B.李清照 C.韦庄 D. 李煜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1、“张王乐府”是指张籍和( )的诗歌。 A. 王维 B. 王建 C.王勃 D.王昌龄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A

12、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 A. 李清照 B.苏轼 C.秦观 D.柳永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3、《庄子》中的( )为庄子自著。 A. 内篇 B.外篇 C.杂篇 D.下篇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4、“六一居士”是( )的号。

A. 白居易 B.秦观 C.李商隐 D.欧阳修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5、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作家是( )。 A. 韩愈 B.柳宗元 C.苏轼 D.欧阳修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16、“百戏”是( )的戏剧表演艺术。 A. 先秦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7、“以诗为词”的宋代作家是( )。 A. 李清照 B.苏轼 C.柳永 D.王安石

参考答案:B 您的答案:B

18、被誉为“南戏之祖”的( )

A. 《荆钗记》 B. 《拜月亭记》 C.《浣纱记》 D.《琵琶记》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19、《临川先生文集》是( )的作品集。 A. 杜甫 B.苏轼 C.欧阳修 D.王安石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0、元杂剧《望江亭》的题材是( )。

A. 社会剧 B.历史剧 C.爱情剧 D.隐逸道化剧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1、中国词史上,由苏轼到辛弃疾之间重要的过渡人物是南宋词人( )。 A. 陆游 B.刘克庄 C.张孝祥 D.姜夔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2、《汉宫秋》的作者是( )。

A. 关汉卿 B.白朴 C.郑光祖 D.马致远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23、《漱玉词》是( )的作品集。

A. 李清照 B.苏轼 C.柳永 D.王安石

参考答案:A 您的答案:A

24、下列作品不属于“临川四梦”的是( )。

A.《南柯记》 B.《还魂记》 C.《紫钗记》 D.《紫箫记》

参考答案:C 您的答案:C

25、《朋党论》的作者是( )。

A. 韩愈 B.柳宗元 C. 王安石 D.欧阳修

参考答案:D 您的答案:D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八
《中国古代文学复习题》

论述例题

1、解释《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风、雅、颂(以内容或音乐分类),赋、比、兴(艺术表现手法)。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ei)、鄘(yong)、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bin)

雅:正声雅乐,即贵族飨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多半为士大夫作品,分大小雅,小雅中也有类似风谣的内容,如《何草不黄》、《黄鸟》、《我行其野》、《谷风》。

颂:有周颂、鲁颂、商颂。主要是祭祀时颂神或颂祖先的乐歌,也有阿谀时君的内容。 赋:直陈其事。

比:譬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

2、简析《采薇》主人公对待战争的态度

(1)内容简述

前三章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抒发思家盼归愿望,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

第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

第六章,追昔抚今,写景记时,抒情伤怀。

(2)主题简释

*1,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

*2,将王朝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3,《采薇》主人公的厌战情怀和家国责任感是统一的。

*4,要之,一方面为怀乡情结,一方面是战斗意识。两种情感相互矛盾交织,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3、浅析《卷耳》的内容艺术特色

(1)内容上,《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的情感名作

第一章以思念征夫的妇女口吻,以独白方式呼唤远行男子。

后三章以思家念归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口吻,表达男子满怀愁思。

(2)艺术上

*1,带有变化的复沓

是诗经中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的再现了音乐主题旋律。

*2,语言优美自然

使人能够熟练运用当时民谣套语,《卷耳》首句:“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对应,把民谣用作套语,像一个套子一样放在诗章句首,为诗奠定韵脚、句式的基础和情感思绪的习惯性暗示,这是诗经起兴手法的一例。

*3,诗人善于用实景描画来衬托感情

旅途的艰难是通过对山的险阻的描摹直接反映出来的,诗人用了“崔巍”、“高冈”、“砠(ju)”等词语。而旅途的痛苦则是通过对马的神情刻画间接表现出来的,诗人用了“虺隤”“玄黄”“瘏矣”等词语。而描摹山、刻画马都意在衬托出行者怀人思归的惆怅。“我姑酌彼金罍”“我姑酌彼兕觥”,以酒浇愁,便是正面这种悲愁心态的提示。

*4,全诗以一种己类化的自问自答收场

“云何?吁矣。”它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明“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3)影响

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卷耳》为我国怀人诗开了一个好头,其后,徐陵《月夜》、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元好问《客意》等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都可以回首寻味《卷耳》的意境。

4、谈谈《逍遥游》的艺术特色

艺术上,本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形成独特的风格。 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

寓说理于寓言。

生动的比喻。

文辞用韵,声音铿锵有节奏。

5、分析《郑伯克段于鄢》艺术特点

(1)显示了《左传》极善于写战争的笔法。

《左传》写战争,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叙述,而是深入揭示战争起因、酝酿过程及其后果。

(2)人物个性鲜明,本文共刻画了三个典型形象。

*1,庄公:老谋深算,阴险狡诈。

*2,共叔段:肆宠恣肆,贪婪愚蠢。

*3,姜氏:这位贵妇人毫无原则观念,任性偏心。

(3)叙事线索清晰

明暗两条线索为主,多条线索交叉。

作者紧紧抓住郑工为一方、姜氏和共叔段为另一方的矛盾冲突这一线索,围绕争权夺利这一焦点,安排叙事线索。叙述时以郑庄公一方为主,省去许多笔墨,使文章不仅线索清晰,而且文字简洁。

(4)写法详略得当

详写庄公一方商讨对付共叔段,庄公与祭仲、公子吕的对话;掘地见母。

略写姜氏为共叔段请制、请京和共叔段被打败经过

这样详略得当安排利于突出主体。

6、谈谈《离骚》的艺术特色

(1)《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它发展了我国古代人民的口头创作——神话浪漫主义,成为文学浪漫主义的直接源头。

首先,诗人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位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其次,诗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量采用浪漫想象手法。

第三,诗人常常采用夸张手法突出事物的特征。

(2)《离骚》比兴手法的运用。

(3)《离骚》叙述故事情节丰富感人。

(4)《离骚》兼容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

7、据《魏公子列传》等,试分析《史记》人物传记的写人艺术成就。

(1)叙事精于造材。

(2)刻画人物性格,方法灵活多样。

*1,全文传记刻画了信陵君性格主次分明。

*2,方法灵活多样,刻画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格。

*3,以情缀文。

*4,用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

(3)本篇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根据突出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

8、班固《汉书·朱云传》描写朱云“抗首而清”“云攀殿槛,槛折”,结合《汉书》其他人物传记,论析其妙处。

本篇用三个事例显示了朱云刚直不阿的气节与“狂直”的个性

艺术上:

*1,详略分明

介绍生平学业,入仕以及出仕后均简略,详写和权贵斗争,表现朱云性格特点。 *2,细节描写动人

“抗首而清”“云攀殿槛,槛折”“病不呼医饮药”等,十分生动。

9、简析《鵩鸟赋》的艺术及其在汉赋史上的地位

《鵩鸟赋》是汉初贾谊所作的一篇咏物抒怀赋。

艺术简析:

*1,人鸟对话形式展开,这种形式是受到庄子寓言的影响,同时也开汉赋主客问答体式之先河。

*2,此赋以议论为主,以议论来抒写对生命忧患的思考,来阐发人生哲理,是中国第一篇成熟的哲理赋。

*3,议论中运用类比,来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如为了论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作者云:“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纠错相纷;大钧播物兮,坱圠(yangya)无垠。”

*4,举例论证,举了历史上的三个例子。“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勾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

*5,语言凝练精警,形式上以整齐的四言句为主,也有散文化的倾向,体现着向汉大赋的过渡。

明·薛瑄《读书录》卷九:“太史公作《贾谊传》,不载《治安疏》,载《吊屈原赋》《鵩鸟赋》,亦有感而然。”

何焯《义门读书记》卷四五:“此特借鵩鸟以造端,非从而赋之也。昭明类偏入鸟兽,何哉?”

10、简析《子虚赋》艺术特色

*1,作品中的人物不是简单的个体,他们承载起了群体的感受与意识。司马相如这一变化对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的人物设定都有深刻影响。

*2,虚实相间,辅写有序。

如子虚在吹嘘楚国苑囿广大时,自称“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泽乎?”“‘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这些都是虚写。

其又云:“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隆崇嵂崒。岑崟参差,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下属江河。”

*3,视野广阔,气势宏大。乌有描写云梦,奇草异木,水禽土兽,莫不包罗万象。

《西京杂记》卷二载:

“司马相如为子虚上林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控天引地,错综古今,忽然如睡,跃然如兴,几百日而后成。其友人盛览,字长通,牂牁名士。尝问以作赋。相如曰:合纂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此赋之迹也。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斯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览。乃做合组歌列锦赋而退,终身不复敢言作赋之心矣。”

这也正好用来概括司马相如赋的艺术特色。

*4,空间的极度排比

大量使用空间排比,不止是方位的排比,也包括段落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辞藻的排比。并旨在以空间顺序铺排描述。

空间排比层次分明。

11、简析《陌上桑》罗敷的形象特征。

(1)诗人成功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象。

先写容貌及其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然后揭示其内心情感。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行者、少年、耕者的行为衬托了罗敷的美丽。

行者、少年、耕者的旁观及至有意无意地做出的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动,侧面衬托使君的卑劣无耻。

(2)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

如写旁观者见罗敷时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无不是乡民真趣流露。

罗敷夸婿,使眼前的使君不自在,羞愧难状。

这一寓严肃主题于诙谐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与智慧。

(3)《陌上桑》具有较明显的现实主义,《汉书·艺文志》谓之“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同时,乐府诗又具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

诗中的主人公罗敷,既是来自生活的现实人物,有事藐视权贵、反抗强暴的民主精神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对行者、少年、耕者诙谐夸张的描写,侧面烘托、着力渲染罗敷之美丽动人。

12、分析曹操《苦寒行》思想艺术成就

(1)题目及背景

《苦寒行》属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曹操借旧题写时事,反映严寒时节在太行山中行军的艰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载,袁绍外甥高干先投降曹操后又叛变,建安十一年(206)正月,曹操从邺城西征据守壶关高干,围城三月后攻克,本诗约作于西征途中。

(2)内容

首四句,写太行山之险峻

“树木何萧瑟”以下六句,写风雪严寒和行军环境。

“延颈长太息”以下六句,描述诗人心中思归情怀。

“迷惑失故路”以下六句,写行军活动,再次突出军旅艰难。

最后两句,点明写作本诗主旨。

(3)艺术

采用乐府古题写时事

本诗情感真挚、直抒胸臆

曹操诗风悲凉、其中多跌宕慷慨之气

语言古朴率真

(4)影响

刘熙载《艺概》:“气雄力坚,足以笼罩一切,建安诗子未有其匹也。”

13、简述《白马篇》艺术特色

(1)解题

自东汉末年分裂割据以来,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献身一直是时代的最强音。

时代的这种召唤,加上为国家统一而南征北战的曹操那“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壮志的熏陶,培养了曹植“戮力上国流惠下民”的理想,铸成了他爱国报国的雄心壮志。

金·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可以说,《白马篇》就是曹植的心画心声,寄托了诗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憧憬。

(2)艺术简析

*1,以情统篇

全诗在层层的铺陈叙述中,诗人心中激情步步上升,到最后已汹涌澎湃,“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不得不一吐为快。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等是诗人心声的自然流露。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读来不仅没有空泛之感,反觉句句真切,震撼心灵。

曹植在《与杨祖德书》中说:“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这说明了《白马篇》刚健质朴的艺术风格。

*2曹植浓墨重彩,描绘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为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

诗歌起首即用“连翩西北驰”的画面形象生动地传达出一种勇往直前的精神。

关于“幽并游侠儿”的一大段文字,极尽绘声绘色之能事,写出他的英姿飒爽和高超武艺,笔墨间沸腾着一股激越高昂的情绪。

刻画了一位身手不凡的白马少年,“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大有顾盼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豪迈气概。

诗人不仅以激情的笔调写出了白马少年的英雄行为,而且以精湛的语言揭示了人物的爱国精神。

诗歌的最后几句,道出了白马少年的思想底蕴和壮烈情怀,音哀气壮,声沉调远,大有易水悲歌的遗韵。

*3,诗歌采用了倒叙、补叙、插叙结合的方法

诗歌以“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倒叙突兀而起。以“借问谁家子”十二句补叙“西北驰”的原因。继而又插叙“名编壮士籍”,告别家人时的心情;最后策马“赴国难”的一幕则与开首重合。

(4)影响

何焯《义门读书论》卷四七:“《白马篇》此即所谓‘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者也。” 清·方东树评论曹植此诗:“此时奇警。”又说此篇“实出屈子《九歌·国殇》。”

14、有人认为《洛神赋》使人感到犹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请据赋文分析

此赋以幻觉形式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描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叙写“我”对洛神的爱慕。述说洛神被君王之诚意所感的情状,抒发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全赋多方着墨,极写洛神之美,生动传神,格调凄艳哀伤,词采华茂。

作者运用精妙想象,构思“宓妃”似人若神,如写她“翩若惊鸿„„华茂春松”。 华丽的辞藻增强了艺术效果,如“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灼若芙蕖出渌波”。

采用多种方式,心理、神态、动作、外貌、语言等多种方式传神的描写刻画,如“肩若削成„„皓齿内鲜”,兼用比喻、烘托共享,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读《洛神赋》使人感到犹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

15、《陈情表》抒情特征简析//明·薛瑄《读书录》卷七:“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辞》、武侯《出师表》、李伯令《陈情表》、陶靖节诗、韩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欧阳公《泷冈阡表》,皆所谓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九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必修2)》

第二单元 单元检测(人教版必修2)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积累(共18分)

1.下面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①偭规矩而改错A. ②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

①槌床便大怒B.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①蒲苇纫如丝C. ②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①何方圜之能周兮D. 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解析】 A项,①“错”通“措”,②“帘”通“奁”;C项,①“纫”通“韧”,②“于”通“吁”;D项,①“圜”通“圆”,②“匪”通“非”。

【答案】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苟余情其信芳 .

B.谢家来贵门 .

C.留待作遗施 .

D.适得府君书 .自可断来信 .多谢后世人 .采之欲遗谁 .少无适俗韵 .

【解析】 A项,确实/媒人;B项,辞别/告诉;C项,均为“赠送”;D项,刚才/适合。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不群兮①鸷鸟之.A. 欲遗谁?所思在远道②采之.

为度①竞周容以.B. ②以我应他人.

此时也①吾独穷困乎.C. ②延伫乎吾将反.

覆盖,叶叶相交通①枝枝相.D. 望,知是故人来②怅然遥相.

【解析】 B项,“以”都当“把”讲,介词。A项,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指“芙蓉”。C项,①介词,于,在;②句中语气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D项,①副词,互相;②代词,动作偏指一方,有指代作用,可译为“他”。

【答案】 B

4.下列加点的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屈心而抑志兮 ②夙兴夜寐 ③千万不复全 ④伏清白以死直兮 ⑤逆......

以煎我怀 ⑥天下归心 ⑦固前圣之所厚 ⑧謇朝谇而夕替 .....

A.①③⑤/②⑦/④⑥/⑧

B.①②/③⑤⑥/④/⑦⑧

C.①⑤⑥/②⑧/③⑦/④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解析】 ①⑤⑥为动词的使动用法,②⑧为名词作状语,③⑦为形容词用作动词,④为动词的为动用法。

【答案】 C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总角之宴,__________。(《诗经·氓》)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还顾望旧乡,__________。(《涉江采芙蓉》)

【答案】 (1)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 言笑晏晏 (2)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 长路漫浩浩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7题。(8分)

短歌行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6.诗中多次出现“忧”,这种“忧”是否意味着诗人对人生持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表面看,曹操的人生态度是消极的。但从其产生的原因来看,正因为人生短暂,而诗人自己年岁已高,霸业未成,才更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才更迫切地希望实现自己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宏伟壮志。作者的这种忧思,正是源于内心的焦急、内心的渴求,源于一种发自内心的忧患意识,体现的正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7.“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在《三国演义》中是“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你觉得是选“何”好还是“无”好?为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何”好。“无”字,展现的是往南去的人才没有枝可依,即没有接纳他们的地方,即使投靠曹操,也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而“何枝可依”,展现的是乱世当中,往南而去的人才在徘徊、犹豫中进行一种选择,而此时的曹操,恰似那谦虚的山、博大的海、求贤若渴的周公,成为那些贤才可供依托的一枝。

(二)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8~9题。(6分)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8.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从情感上看,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答案】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9.“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这句诗有景物描写,有人物活动,联系上一句来看,其内容是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人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流露出诗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热爱。

【答案】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8分)

古诗十九首(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0.试分析诗歌中“明月”这一意象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要注意“月”这一意象的常用意义——借明月寄相思。另外,女主人公的“愁”“泪”等也证明了这一含义。

【答案】 古诗中常借明月寄相思,诗歌中的女主人公看见一轮无声明月,独悬空荡天地间,顿生孤独凄凉之感。同时,浓浓的情思,也借助圆圆的明月,随着皎洁的月光流照着远方的亲人。

11.这首诗歌在抒情方面使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因为诗中提到了月亮,所以分析手法时主要应从景和情的关系入手。

【答案】 即景生情。开头写景,把主人公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夜深人静,明月皎洁,月光透过罗帐洒在床上。她一人独守空帏,寂寞凄凉。因此这皎洁的月光便成了诱发物,引出她积郁内心的不尽愁思。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3题。(7分)

结发为夫妻①

汉乐府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②及良时。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篇十
《2008年4月统考大学语文B及答案》

2008年4月统考“大学语文B”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汉乐府民歌流传至今的多为 时期的作品。

2.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是 。

3.“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是清代戏曲《 》的创作宗旨。

4.商务洽谈纪要又称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正确答案)

5.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 )。

A.杜牧 B.李白 C.孟浩然 D.白居易

6.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曹操的( )。

A.《龟虽寿》 B.《短歌行》 C.《苦寒行》 D.《观沧海》

7.范增这一人物出自( )。

A.《史记·项羽本纪》 B.《史记·李将军列传》

C.《汉书·艺文志》 D.《史记·留侯世家》

8.不属于“词”的称谓的是( )。

A.乐府 B.曲子词 C.长短句 D.话本

9.全部属于行政公文上行文的一组是( )。

A.请示、报告 B.批复、意见 C.决定、议案 D.通报、通告

10.明清传奇是( )。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戏曲

11.《西游记》属于( )。

A.历史演义小说 B.英雄传奇小说

C.神魔小说 D.世情小说

12.王利发这一人物出自老舍的( )。

A.《骆驼祥子》 B.《四世同堂》 C.《龙须沟》 D.《茶馆》

13.《写在人生边上》的作者是( )。

A.朱自清 B.巴金 C.钱钟书 D.王小波

14.舒婷《致橡树》的主题是( )。

A.爱情 B.思乡 C.追忆 D. 漂泊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

15.南洪北孔

16.京派小说

四、简答与默写(共25分)

17.简析杜甫《新婚别》一诗借新婚写离乱的表现手法。(6分)

18.简析郭沫若诗歌《天狗》中“天狗”的象征意义。(7分)

19.简述何其芳散文《黄昏》的写作特点。(7分)

20.默写柳永《凤栖梧》(独倚危楼风细细)。(5分)

„„无言谁会凭栏意。 , , 。 , 。

五、论述题(共15分)

21.分析小说《红楼梦·宝玉挨打》中贾政、宝玉父子矛盾冲突的社会意义。

六、作文(共40分)

22.题目:圆梦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2008年4月统考 大学语文B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东汉

2.黄庭坚

3.桃花扇

4.意向书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5.( D ) 6.( B ) 7.( A ) 8.( D ) 9.( A )

10.( D ) 11.( C ) 12.( D ) 13.( C ) 14.( A )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

15.“南洪北孔”指清代康熙年间的杭州人洪昇与曲阜人孔尚任,他们分别创作了传奇剧《长生殿》与《桃花扇》。

16.京派小说是一个远离文学党派性与商业性的小说流派,它偏重表现乡土中国的“常”与“变”,追求纯正的艺术趣味和自由、和谐、稳健的风格,讲求艺术个性和技巧。代表作家作品有沈从文的《边城》、废名的《桥》、萧乾的《篱下》等。

四、简答题(共25分)

17.洞房花烛夜本是人生一大乐事,但新娘子却面临与丈夫的生离死别,这是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巨大痛苦和灾难。诗歌通过新娘子的内心独白,借新婚即别来写时代的离乱和人民的苦难,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这首诗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典范之作。

18.“天狗”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反叛精神的象征,是自由、无羁、破坏和反抗的形象,表达作者要扫荡一切、彻底打破一切的勇气。这种自信又惘然的情绪,是觉醒之后的渴望与焦灼,是典型的“五四”“暴躁凌厉之气”。

19.《黄昏》的写作特点:一是追求散文文字的色彩美;二是丰富的想象与比喻;三是跳跃的意象。

20.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五、论述题(共15分)

21.贾政与宝玉的矛盾焦点在于两种价值观念的取向与两种文化思想的矛盾。

贾政是封建文化的代言人,热衷于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希望宝玉成才,光宗耀祖;宝玉是新的社会观念的代表,热衷于情场、知己,拒绝走父亲为他设定的道路。

宝玉的思想与贾政所代表的封建正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这不仅因为贾政是父亲,还因为贾政是正统,宝玉是异端,正是这样一种世界观的冲突,最后才演变为暴力冲突,形成双方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

贾政认为现在的宝玉在外“流荡优伶,表赠私物,在家荒疏学业,淫辱母婢”,那么将来“弑父弑君”也并非没有可能,因此他打宝玉的出发点是要把宝玉拉回到正统的道路上来。 作者通过家庭父子的矛盾来折射社会政治矛盾,深刻揭示出贾政、宝玉父子之间的亲情是如何被双方社会价值观念的矛盾所取代的真实状况。

六、作文(共40分)

22.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8598.html

    上一篇:现代诗歌乡愁

    下一篇:悼念的句子

    【苦寒行 曹操阅读答案】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