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一
《形容时间过得快话语好句子大全》

形容时间过得快话语好句子大全

一、词语 1、日月如梭 2、光阴似箭 3、转瞬即逝 4、风驰电掣 5、岁月如流 6、白驹过隙 7、昙花一现 8、日不暇给 9、时光飞逝 10、光阴如水 11、稍纵即逝 12、一日三秋 13、尺璧寸阴 14、一日三秋 15、流光瞬息 16、呼吸之间 17、日往月来 18、 只争朝夕 19、倏忽之间 20、俯仰之间 21、 乌飞兔走 22、 急景流年 23、斗转星移 23、 时不我待 24、昙花一现 25、 光阴荏苒 26、人生如梦 27、浮云朝露 28、一日千里 29、不舍昼夜 30、 日不移影 二、句子 1、想成事业,必须宝贵时间,充分利用时间。 2、.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的悲哀。 4、.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时间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5、.时间是伟大的导师。 6、时间就是能力等等发展的地盘。 7、指缝很宽,时间太瘦,悄悄从指缝间溜走。 8、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过去,只是这个过去,离我们很近很近而已。 9、在所有的批评中,最伟大、最正确、最天才的是时间。 10、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11、没有方法能使时钏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1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3、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14、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5、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16、节约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17、忘掉今天的人将被明天忘掉。

18、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9、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2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2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22、劝君惜取少年时。

2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4、年难留,时易损。

25、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26、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27、稍纵即逝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28、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29、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30、天波易谢,寸暑难留。

31、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32、欢娱不惜时光逝。

33、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34、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沉。

35、人寿几何?逝如朝霞。

36、时无重至,华不在阳。

37、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38、“未来”“现在”“过去”是时间的步伐:“未来”,犹豫地接近;“现在”,快如飞箭地消失;“过去”,永远地停止。在伟大的宇宙空间,人生仅是流星般的闪光;在无限的长河里,人生仅仅是微小的波浪。珍惜时间吧,它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

39、辰光是手中的金子。

40、古往今来,有不少人惋惜:时间易逝,于是长叹曰:“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的确,时间的流速真另人难以估计,无法形容。

41、尽可多创造快乐去填满时间,哪可活活缚着时间来陪着快乐。

42、快乐时光去如飞。

43、浪费时间是所有支出中最奢侈和最昂贵的。了聪明没有别的财产的人,时间是唯一的资本。

44、青春一去不复返,事业一纵永无成。

45、人们常说:“时间在流逝。”其实不对,时间是静止的,是我们在流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6、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时间悠悠无边;猛回首,方知生命挥手瞬间。

47、失败的人正因为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是漫长和无谓的, 而当他们回过头之后,才发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才发现时间的可贵,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48、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这又正告诫我们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

49、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50、时间是最平凡的,也是最珍贵的。金钱买不到它,地位留不住它。“时间是构成一个人生命的材料。”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属于一个热闹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它一分一秒,稍纵即逝。

51、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52、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

5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里过去。我觉得时间去的匆匆了,伸出手摭挽时,它又从摭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它伶伶俐俐的从我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当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新来日子的影子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这句话写出了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流逝,我们应该好好把握逝去的瞬间。

54、人生百年,几多春秋。向前看,仿佛时间悠悠无边;猛回首,方知生命挥手瞬间。

55、失败的人正因为抱着“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思想得过且过,消磨时间,在他们眼里时间是漫长和无谓的, 而当他们回过头之后,才发现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才发现时间的可贵,可谓“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

56、时间就这样一步一步,永不返回。而这又正告诫我们莫把宝贵的光阴虚掷,要珍惜时间,爱护生命,利用每分每秒,不要虚耗它。

57、时间是宝贵的。虽然它限制了人们的生命,但人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可充分地利用它。鲁迅先生说过,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二十四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劳的人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58、时间是人的财富,全部财富,正如时间是国家的财富一样,因为任何财富都是时间与行动化合之后的成果。

59从指尖划过还来不及感受,将所有的一切化为绕指柔。木然回首,头上似霜雪,脸上似山川 。

60、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尡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二
《《匆匆》阅读作业答案》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阅读《匆匆》1、2自然段完成下面作业。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 有再青的时候 ;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①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②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时谁?③又藏(cáng zàng)在何处呢?④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jǐ gěi)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kōng kîng)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用影子。我不禁(jīn jìn)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用“——”标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给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2、联系上下文,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⑴杨柳枯了:A、植物失去水分。B、河流变得没有水。C、没有生趣;枯燥。 .

⑵花谢了:A、感谢。B、认错;道歉。C、辞去;拒绝。D、脱落。 .

3、用“——”在原文画出一句排比句,然后仿照其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这样的话。

太阳西下了,有再东升的时候;月亮残缺了,有再圆的时候;星星消失了,有再现的时候。 4、你认为这个片段作者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5、俗话说,时间就是生命!你是怎样珍惜时间的呢?

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要珍惜一分一秒。

6、摘录两句你最熟悉的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1)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2)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宋·朱熹) 7、“是有人偷了他们罢”中的“他们”是指

8、文章第一段用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9、文章拿、、跟时光作对比,写出了的特点。 10、“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11、在原文用“~~~~~~~”画出表明作者失去时间急,为时间一去不复返而伤心的句子。

12、读下面句子,把你理解到的意思写下来。

“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13、文中运用了大量叠词,仿例子写词。

匆匆: 慢慢 、 悄悄 、 茫茫 、 轻轻

头涔涔: 光秃秃 、 绿油油 、 红彤彤 、 毛茸茸

伶伶俐俐: 干干净净 、 整整齐齐 、 马马虎虎 、 高高兴兴

14、找出你认为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并写出原因。 喜欢的句子: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因为这句子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奈何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15、默读这段话,领悟它的主要表达方法,然后填空。

作者运用 反问 和设问句的手法发出一连串问题;还运用了 排比 、 比喻 、拟人的修辞手法。

16、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话主要写了时间来去匆匆,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何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

17、作者在这段里提出了几个问题?是哪些问题?作了答复吗?从文中找出来,标上①②③④⑤„„

18、读下面句子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个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19、“裸”用音序查字法查,其音序是(L ),音节是( luo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是( ),再查( 8)画,这个字的意思是(露出,没有遮盖)。“徘”和“徊”都是(左右)结构,其部首都是( ),其意思都是一样的:(不停地来回起动)。

20、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告诉我们要珍惜一分一秒。

21、文中破折号是( A)。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语意递进;C、表示意思转折。

22、选择正确理解,在括号里打“√”。

(1)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A、作者在文中深入思考日子一去不复返的原因,因而在文章开头提出这个问题。( )

B、这个句子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惋惜。( √ )

C、作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这个问题,却并未作出回答,因此,这是一个疑问句。( )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用影子。

A、时间多的是,像汪洋大海。( )

B、在时光的大海里,属于我的时间太少了。表现了作者的哀伤。( )

C、过去的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 )

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

一、阅读《匆匆》第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作业。

去的尽(jín jìn)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zhuàn zhuǎn)。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盘 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biàn pián)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jué jiào)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垮 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 留)走了一日。我掩着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 映)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把括号里的不正确的字和读音划掉。

2、用“——”画出一句排比句,然后仿照句子的写法写一句话。 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3、你认为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段话主要写了时间来去匆匆,在不经意的时候稍纵即逝,一去不复返。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4、找出课文中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语句抄下来,然后仿照这样的写法联系自己的生活,写出“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摘录句子: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句子:梳头的时候,日子从我的发梢轻轻地滑过去;谈笑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欢语中悄悄的溜走了;奔跑的时候,日子从我的汗水里飞走了。

5、用“~~~~~~”在原文画出一句拟人句抄下来,并按要求填空。

这拟人句写出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6、读最后一句话,体会这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7、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请你大胆谈谈。 时光宝贵,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切莫万事成蹉跎。

8、写近义词:旋转( ) 确乎( ) 挪移( ) 遮挽( )

9、找出表示太阳匆匆而去的动作的词。

、、、

10、从文中几个例子说明太阳他有脚:A、B、

去C、默默时从双眼前过去D、从遮挽的手边过去E、从我身上跨过F、从我脚边飞过过去。

11、选词填空。

渐渐 默默 轻轻 悄悄 匆匆

A、时间(悄悄)地从我们身边溜走。B、时间来去(匆匆),稍纵即逝。

C、在父母的关爱下,我们(渐渐)地长大了。

D、他这种( 默默)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E、春风(轻轻)地吹过田野和村庄。

12、默读了这段话后,你一定领悟它的主要表达方法,请你按你领悟到填空。

作者巧妙地把无形的时光化为有形的对象进行生动具体的描写 ;还运用了排比、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

13、读下面句子,然后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体会句子的内涵。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提问:太阳在挪移,我为什么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呢?

回答:因为我感受到时间瞬息消逝,来去匆匆,我无法挽留而感到无奈。

14、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告诉我们要珍惜一分一秒。

15、领悟下面句子的表达方法后再仿写一个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

二、读读下面的新闻,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成语。

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该地震波及范围之广,强度之大,在新中国建国史上是史无前例 的。灾情就是命令,党中央、国务院立刻行动起来。温家宝总理身先士卒,亲赴灾区,慰问灾民。人民子弟兵数十万大军整装待发,从空中、陆上、水上向灾区集结。在医院,义务献血的人络绎不绝;在单位,自愿捐款的人不计其数。在海外、华人、华侨也纷纷解囊相助,向灾区献爱心。我坚信,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特大自然灾害。

三、语文实践。

汽车后面常贴着一些字条,很有意思,如“别老跟着我了”、“别想打主意超我的车”等,如果你是一名汽车司机,你想在车后贴些什么字呢?

“请别吻我” “请保持车距”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三
《匆匆》

《匆匆》教学设计之八 作者: zouxianping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的六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三)德育渗透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谈话法,导读法。 (二)学生学法 自学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 (二)难点

由于人们语言习惯的变化,把句子读通顺成为这篇课文的难点。 (三)解决办法

通过小组讨论,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师相机点拨,以有感情的朗读促进理解。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从问题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介绍作者,便于学生的理解。 2.启发学生交流自学成果,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 3.有重点的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机点拨。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解决。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题目

2.读了课题,你是怎么理解的?你有什么问题? (二)介绍作者

朱自清:我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不是第一个用白话文写作的人,但是他的著作是十分有特色的,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走上生活道路,开始文学生涯,直至逝世。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散文集《踪迹》。《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三)自己读课文,思考问题

(1)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想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2)文章每一段讲的是什么内容。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四)自由读课文

(1)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要记住,一会准备交流。 (2)你有哪些读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准备讨论。 (五)交流 1.第一自然段

(1)第一自然段作者提出了什么问题? (2)作者是怎么提出这个问题的?

(用一个排比句,以比喻的方式提出问题。十分新颖,引人入胜)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第二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

①读第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

(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话。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读第三自然段,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

(1)这一段讲的是什么意思。(时光在不知不觉中从我的眼前消失了。) (2)“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这句话跟后面有什么关系?这句话采用的是什么手法?) 日子是怎样来去匆匆的?作者是怎样具体讲的? (3)出示句子

“洗手的时候——日子……吃饭的时候……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时……掩面叹息时……”

①日子是怎样溜走的?

②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④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 (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4.读第四段,解决问题。

(1)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六)小结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些什么,你想说些什么?

(想到自己不珍惜时光,想到自己贪玩,浪费时光,想到今后应该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掌握本领。)

2.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写一篇读后感。 (七)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领悟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从理解重点词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从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光着头

一、悲惨生活 大年夜 又冷又饿 赤着脚 火炉——温暖 二、抱回孩子 烤鹅——食物 圣诞树——欢乐 奶奶——爱抚 三、冻死街头:坐、捏、微笑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词语组织近义词填空 课外: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第一部分,了解小女孩的家庭情况。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作者“安徒生” 2.简介作者

安徒生是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作家,被称为“世界童话之王”。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中部的一个小镇上,祖父是个农民,父亲是个鞋匠,他们常给幼年的安徒生讲故事,这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1835年初,安徒生决心为孩子写作童话。自此,每年圣诞节,他都献出一本“给儿童们看的童话”。你们看过安徒生写的哪些童话?(《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丑小鸭》等) 3.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课文插图,这个坐在雪地里的小女孩就是大年夜还在卖火柴的小女孩。请大家根据图想象这个小女孩在干什么,这篇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请大家都来关心这个小女孩的命运。 二、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

1.读“预习”,理解“预习”要求。

·《走向生活》教学设计,教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 ·《将相和》教学设计,教案 ·《拉萨古城》教学设计,教 ·《古代寓言两则》《矛与盾 ·《难忘的一课》教学设计, ·《矛与盾》、《郑人置履》 ·《詹天佑》教学设计,教案 ·《清明上河图》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教案 ·《积累·运用六》教学设计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有的人》教学设计,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教案 ·《穷人》教学设计,教案 ·《世纪宝鼎》教学设计,教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人教版课标本 浙教版 语文版(S版) 语文A版 湘教版 长春版

2.边自学,边把每次擦燃火柴的起止位置画出来,注明每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内容。 3.检查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指导理清脉络。

1.卖火柴的小女孩所看到的五次幻象,课文中从哪里到哪里?

2.刚才我们从课文的主要内容入手,抓住了主要段落,请大家再想一想,其他部分与这个主要段落有什么内在联系?其他部分应该怎样分段呢?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想想你读了知道对小女孩有了哪些了解? 2.指名说说

3.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用“”在课文中注明。(可怜的小女孩)

鄂教版 教科版 冀教版 西师大版 沪教版 鲁教版

4.围绕中心句展开讨论

(1)这一段怎样写小女孩“可怜”?

(2)小女孩的确可怜,主要是因为她家里很穷,书上是怎样写她的家的? (3)朗读体会。

5.小女孩在这种情况下会怎么做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 2.体会作者由现实生活所展开的合理想象。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学习第一次擦火柴的内容 默读思考:

(1)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擦燃第一根火柴的? (2)理解“终于”

(3)擦一根火柴为什么还要鼓足勇气呢?

(4)“奇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奇异的火光?

(5)透过火柴的亮光,小女孩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6)结果怎样? 指导朗读。

2.自学第二三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学指导:写小女孩第一次擦火柴的经过可分为哪三个阶段?(擦——燃——灭)这三个阶段分别表现了哪三个内容?(现实——幻象——现实)以下几次擦火柴。请大家运用这个方法,自学第二三两次擦燃火柴的内容。

(2)自学提示:第二三次擦火柴,她从火柴的亮光中分别又看到了什么?她为什么会看到这些东西? (3)检查自学情况。相机指导朗读 3.学习第四五次擦火柴的内容。

(1)自由读,思考:小女孩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奶奶的?她看到的奶奶是什么样子的? (2)通过朗读加深理解。

(3)学生读完师接着读:“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问:她为什么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开头擦一根还要经过思想斗争,这时她毫不可惜地擦了一大把,想想这又是为什么?

(4)指导朗读。

(5)这里的“光明”和“快乐”指的是什么意思?“飞走了”指什么?为什么又说“她俩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呢?

(6)表达朗读。读前指导:见到奶奶,小女孩的心情是多么高兴,因为奶奶是唯一疼她的人,这种高兴的心情集中在“奶奶!”这一感叹句上,所以这一句声音要响,音要上扬,带着惊喜。“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这些话表现出小女孩害怕火柴灭了,见不到奶奶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些。她擦着一大把火柴后,得以看到奶奶,以及奶奶的“抱”“搂”,要读出美好的感受。至于最后一句关于“飞”的内容,要读出既快乐又带渺茫的感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激起对资本主义社会里贫苦儿童悲惨生活的同情。 2.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习了《卖》的第一二部分,这两部分讲了些什么? 2.小女孩后来怎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学习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出示: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理解两个“幸福”的意思。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感情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

1.课文中说“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作者知道不知道? 那么作者是怎么写出小女孩五次擦火柴,看到火炉、烤鹅、圣诞树和奶奶的呢? 2.这篇课文是童话。童话的内容来自于生活,但具体情节往往是要根据想象虚构的。 这篇童话作者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

3.请同学们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联系这篇文章想象一下: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你们中间,你会怎样做?

四、作业

再找一些安徒生的童话读一读。 >

请将本页地址发给你的同事好友,让祝福永远存在:

《凡卡》教学设计之三 襄轴小学 曾海玲 一、教学目标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四
《《匆匆那年》经典语句》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再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

·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方茴说:“我们都以为长大以后就能真正的永远相伴,于是不惜一切代价地拼命成长,但是当真的长到足以告别青春时,才突然发现,原来长大只会让我们分离„„”

·方茴说:“ 长大了之后总会学不一样的功课,走不一样的路,遇见不一样的人,我们根本避免不了分道而行的命运。”

·方茴说:“年轻时总是爱做互相伤害的事,最后我们都很绝望,因为我们知道,能拯救彼此的只剩下分开这一种选择。”

·方茴说:“我真的很爱过,也真的很恨过,可是那些爱啊恨啊就那么匆匆过去了,现在想想我其实并不后悔,如果再让我选择,我还会这么来一遍„„”

·在永远的黑暗里,一直走,就是天荒地老。

·遥想起当年怎样怎样,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然长大,也有了所谓的曾经,也有了故事可讲。

·我不怕被人骗。撒谎可以,但一定不要让我再知道真相.

·“没什么如果当初。”陈寻望着喧嚣热闹的大街说,“不管重来多少次,人生都肯定会有遗憾。”

·方茴说:一个人的快乐,快乐有可能是假的,一群人的快乐,快乐已经分不出真假。他们尽情挥霍着自己的青春,恨不得就此燃烧殆尽,那架势就像末日前的狂欢。

·两个都难过的人,究竟谁舍得谁..

·年轻时我们总是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肺。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开始的勇气。

·原以为不管多少次的爱,总是会把曾经珍藏在心的,但事实却是,新的爱寄长在旧爱

之上,吸取其中的养分完成之前所有成长的同时,盛开出更加鲜艳的花,而过去随之凋零,变成枯萎的尸体。

·不是不爱,是因为爱的太狠,彼此都很疲惫

·流年辗转,只因年少

·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对感情而言,足够结束也足够开始。

·数学中最牢固的三角形状,在感情上恰恰是最脆弱的关系。

·感动产生的感情和爱情不一样,我不甘心,在还没有经历爱情的时候就选择感动。

·忘川河畔盛开了多少朵红莲 轮回中我们擦肩了多少个百年

·而在十几岁的时候,比爱浅上几层的喜欢,却足以把心装满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五
《匆匆》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六
《匆匆》

《匆匆》教学设计

《匆匆》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一)情感态度:通过学习本文,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怜惜之情,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唤起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

(二)知识要求: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手法及紧扣主题的写作方法。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

(三)能力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培养感受、理解和分析的综合能力,提高阅读水平与欣赏水平。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2.感悟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思想意识。

(二)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清除阅读障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段落大意。

3.了解作者朱自清及他写作时的社会背景,感受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及惋惜之情,初步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二、 教具准备

本课的朗读录音,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录音。

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边老师曾经教同学们唱了一首歌,叫什么名字?(生:《虞美人》)下边,请同学们演唱一下怎么样?(好)唱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吗?(生谈)

师:是啊,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一切都过去了,一切都发生了改变。真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啊!往事不堪回首:同学们,看来我们得抓住今天,别让明天垂泪呀!

生甲:老师,人的一生太短暂了。

生乙:我算了一下,我这一生按80岁算,有3万天左右,我已活了十几年,已过了四千多天,真是匆匆啊!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你想到了那些时间方面的名言诗词? 生展示收集的内容,并说出感受。

师:是的,时间总在不知不觉转眼流逝。80多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及当时的社会背景。(播放录音)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他的作品很有特色,尤其是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而著称,读后能引人无限的遐思,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他的文不仅仅是文,还是画,更是诗,诗情画意,成就极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景》等。

时代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20年代的作品。那个时候,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贫穷落后,受人侵略欺辱,新民主主义革命又没有取得成功。作者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看到日子在匆匆流逝,想要有所作为,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文章反映出旧时代的年轻人虽有觉醒,但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苦闷的复杂心情。

2.播放本课朗读录音。

(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工具书自主清除阅读障碍。)

3.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指名回答,老师小结,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知的能力。)

(1)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课件出示)

师:谁能把这句话读一下吗?

师指导朗读,生读。板书:一去不返

(2)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学生甲:作者用细腻而独特的笔触,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来,抒发了作者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惋惜之情,表达出作者无奈的愁绪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

老师小结: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作者思绪万千,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展开叙述,由景及人,形象地描述了时光的来去匆匆,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慨,流露出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采用小组结合、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

(1)指名说出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全文共有5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 运用一个排比句,采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提出了问题。

第2自然段 写作者自己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消失了,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感慨。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七
《匆匆》

匆 匆

(六年级语文上册 2012年3月)

授课人:汪少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欣赏文本独特的文学形象,感受作者的心理,背诵喜欢的部分。

(4)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看作者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具体描写“日子匆匆过去”的句子,从中懂得时间的宝贵。 教学难点:由于时空跨越较大,人们的语言习惯不同,要把句子读通顺。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孩子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匆匆》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的?谁知道这篇课文是谁写的?(朱自清)谁能来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朱自清?把你课前收集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一下。让生说后板书:朱自清

二、那么文章写了什么匆匆呢?请学生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件出示)

1.作者是如何描写时间这一无形的东西呢?

2.面对流逝的时间,作者有怎样的感受呢?

3.匆匆流逝的仅仅是时光吗?是什么?

三、读课文,合作学习,集体思考。

1、指名大声读第一自然段。

(1)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能让我们一下子就喜欢这个开头,好吗?(学生朗读)

(2)你喜欢这样的开头吗?为什么?喜欢哪些句子?(说说你的理由)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生朗读、跟着读)

(3)齐读:让我们带着无奈和留恋之情,一起朗读第一段?(板书:时间一去不复返)

2、齐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把你喜欢的句子画起来,再说说为什么喜欢?(生说)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八千多日子大概多少年有多长时间?会算吗?那你来到这个世界有多少日子了?为什么用“八千多日子”?

(2)出示句子:“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们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地算着,24年的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真让我大吃一惊。”

师:如果把这一段改成这样写好不好?说说你的看法——

(3)比较:24年——八千多日子(作者以日来计算,让人感到溜走的日子实在是太多了)

作者没有用大吃一惊,而是用:头冒冷汗,眼睛流泪(“头涔涔”

“泪潸潸”)来具体写时间流失之快的震惊的表现

师:抒发了朱自清怎样的感情?(对时间无声无息溜走的无限感慨):

3、精读第三自然段

(1)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这一段,谁愿意读这一自然段?愿意读的同学就站起来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请你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2)问:作者怎样具体描述日子的去来匆匆?用笔划出有关词语,分4人组谈感受。

抽生答后板书:溜、跨、飞、闪(匆匆)

(3)想不想再读?配乐齐读。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的伤感。还想读吗?

(4)、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请你们放声读,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5)、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生回答: (…… 的时候,从 …… 过去 。)

(6)、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朱自清先生告诉我们:时间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你我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溜走的。像以上所说的洗手、吃饭、睡觉的时间是必要的 ,可朱自清却认为这些时间是浪费了 , 可见他有多么珍惜时间。

是呀,作者为时光匆匆而逝感到痛苦,并发出不甘虚度此生的呐喊。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在日常的生活中也有许多时间白白地浪费了,比如:在 …… 的时候,从 ……过去 。 能仿照这样的写法说几句吗?能写上几句吗?让学生在本子上试写,然后全班交流。

让学生仿照(在 …… 的时候,从 …… 过去 。)的结构说出几句话

4、默读第四自然段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你觉得这句话该怎样读?能读读吗?(抽生读)评价,谁能读得更好? 你是怎样理解“如轻烟”、“如薄雾”?又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的?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抽小组读然后问,这句话什么意思?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具体地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去来匆匆和稍纵即逝。他甘心这样度过每一天吗?抽生答。

小结:是呀,时间这么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浪费,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珍惜时间。板:珍惜

5、集体读第五段。

(1)学生提问质疑

师:这一段写得美吗,美在哪?你觉得那句话深奥不理解?

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23岁,他留下了这么优美的篇章,11、12年后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吗?每个人都应该留下痕迹。再读这句话,作者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间)没别的意思吗?(对生命的感悟,对人生价值的感悟),带着这种感悟读这句话:“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作者又一次强调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你觉得文中回答了吗?你又是怎样理解的?

生答后小结:

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这一糟吗?我们能让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在闲聊中,在嬉闹中消磨打发掉吗?学到这里,大家一定对时间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去读吧!

四、总结课文、拓展,有感情地朗读。

学了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一起来朗读课文。

附板书设计:

匆 匆

时间一去不复返珍惜

过去 (惋惜、感慨…)

匆匆 溜、跨、飞、闪

未来 (追求、向往……)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八
《匆匆》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九
《《匆匆》课后习题答案》

《匆匆》课后习题答案

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参考】:

(1)教师朗读指导:本文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朗读基调是幽怨舒缓的无奈和惋惜,语调低缓,语速稍慢。

(2)这篇课文围绕“时间匆匆,一去不返”展开叙述,先写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然后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最后写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叹。

二、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参考】:如:“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我的成长历程也是如此,几度风雨,几度春秋,我从一个咿呀学语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即将步入中学的少年,六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无声无息,无影无踪。(找句子谈自己的独特的感受)

三、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

【参考】:作者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细节,表现出了日子的来去匆匆。如:“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同学们可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如“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随着笑声漂流;跑步的时候,日子也在脚步声中逝去……”

四、背诵课文,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参考喜欢的句子例如:

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篇十
《匆匆》

《匆匆》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把看不见的时间用看得见的事物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并仿写几句话。

3、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思、议结合,获得对文本的体验、感受。

2、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仿写几句话。

课前准备

有关朱自清的资料、小黑板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小黑板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1.感悟作者细腻的写作手法:第一句话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排比)这两句话作者又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恋。)

3.指导朗读。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小黑板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小黑板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间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特点。

2.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3.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小黑板出示):仿写句子:于是——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 过去; 的时候,日子从过去。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做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总结全文、结束本课

1、 学习《匆匆》一课,我们体会到了课文用发问的句式作为连接全文的纽带,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自己对流逝时间的无限感慨,表达珍惜时间的心声。同学们朗读方面很有进步,我们也学习了如何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匆匆流逝的时间用具体的事物表现得栩栩如生,大家写得也很精彩。

2、 同学们,40分钟无声息,2600秒将逝去。我们把课文中关于匆匆的描写浓缩在一起,也是一首优美的诗。

匆匆,昰花谢花开;

匆匆,昰燕去燕还;

匆匆,如薄雾蒸融;

匆匆,如轻烟飘散;

聪明的,告诉我

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是有人偷了他们? 不,不——

就在每个转眼即逝的瞬间 挽住他们,

就没有白来这一遭的遗憾!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9034.html

    【时间匆匆过去的句子】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