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甲午海战后感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一
《甲午海战观后感》

愿碧水蓝天 硝烟不再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蛇年的春节过的可谓别致,我家四口到了祖国的心脏——北京,来一次旅游过节,游览了魂牵梦绕的皇家园林颐和园,踏上了日思暮想巍峨壮丽的八达岭长城。伫立在波光粼粼的昆明湖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湖水的浩淼与澄澈,不是皇家园林的庄严与气派,登临长城,心头涌起的也不是“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自豪与喜悦,相反,一种凝重的情绪郁结在心中,久久不能散去。湖光山色间,不断闪现的是我刚刚看过的一部影片的特写镜头,那就是《甲午海战》中的那个石头船!还有威海炮台上横七竖八遍布炮台的清兵尸体„„

矗立在昆明湖中那个雕刻精美的石头船,确实给昆明湖增色不少,也能给不明就里的游客增添游兴,但是如果你看过了反映近代中日战争的影片《甲午大海战》,你就会明白,它不只是让你大饱眼福的大件艺术品,它也是清政府腐朽的见证者,它满载中华民族一百多年饱受欺侮的屈辱与泪水,它是一部写满民族创伤的血泪史,打开它的扉页,扑面而来的是笼罩书页的浓浓的战争硝烟,这大片大片浓重的硝烟来自1894年的中国黄海„„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9年了,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经成为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就要与时俱进,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重新回到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朝当权者骄奢淫逸,老百姓麻木愚昧,西方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逼迫中国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历经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内忧外患,国内的有识之士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兴国强兵的热潮,统治阶级内部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北洋舰队正是此次运动的产物。

1877年,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了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在那里他们登上了最新式的军舰,学到最先进的知识,并亲自驾驶着清政府用重金购买的铁甲舰驶回祖国,而日本同样有一批留学生,同样带着强国之志,同样驾着日本的军舰驶回日本。

可是不同的是,年轻的日本天皇号令全日本民众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体制及科学技术,甚至细微到衣食住行,并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社会变革“明治维新”;

而清政府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统治阶级,死守着腐朽封建制度不放手。 日本天皇为发展海军率先捐款,每日只吃一顿饭,筹得巨资买到新式的快速炮舰,使日本海军实力迅速提高;

与日本隔海相望的中国,为了给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寿,一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而修园的费用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园中那艘雕刻精美的石头船是那样触目惊心,难道它带给人们的只是简单的嘲讽?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中国北洋水师用重金买来的铁甲舰竟然成为给皇宫运送荔枝的大铁舰,有了它,慈禧再也不用发愁荔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味变”了,而舰上的军备却是每艘铁甲舰竟然不足一发炮弹。

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军士们是可歌可泣的,可是我不能不说,甲午海战一开始就注定要失败的。

在八达岭长城上我看到了泛着铜锈的大炮与古老的炮台,而日本舰队用快速炮猛烈炮击旅顺炮台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而当时的北京颐和园却是一片欢歌,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寿寿典在一片恭祝“万岁,万万岁”的祝寿声中进行„„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的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割让给日本,赔银二亿五千万两。

电影画面最后定格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季,光绪皇帝面对大雪弥漫的昆明湖失声痛哭:“一千八百里江山啊„„”

站在八达岭最高峰,祖国的大好江山尽收眼底,是啊,人类要和平共处,人类拒绝战争,可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有时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和平与尊严,我们祖国正走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上,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如果个别别有用心的国家胆敢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现在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不怕战争!

愿碧水蓝天间,永远不会再有硝烟。

合肥市蜀山区八一高中高二(8)班 作者:王磊 指导教师:焦文立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二
《甲午海战有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

观《甲午海战》有感

学期:2013-2014(2)

班级:11土木工程1

学号:20110590124

姓名:姚元明

教师:王桂梅

对于甲午大海战我有深深的感情,我特别喜欢这个电影,不仅场面宏大,而且人物表演的也很细腻,非常有那时候的感觉,当然,这些也是我猜的。

甲午大海战演的是中国海军与日本海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所以胜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中国北洋水军一败涂地,到此,中国海军沉寂了近一个世纪。

作为当时的内务大臣,李鸿章作为汉臣坐到那个位置是相当的不容易的,他不像和珅那样贪腐,也不像那些腐官一样胆小怕事。他认识到只有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保住大清的江山,经过几十年的辛苦经营,中国的装备制造业可以说有了质的飞越,想一些点单的枪炮还是可以制造的,但是军舰还是要靠别的国家制造。当时的北洋海军可以说是有模有样,军舰的吨位是亚洲最大的,数量是最多的,就是人员素质可能会低一些,毕竟中国当时的教育不可能出很厉害的人才。但是,决定一场战争绝不是拼武器装备的,这些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是决定一切的。由于当时清政府由上到下的腐败无能,北洋海军败得一塌涂地,李鸿章的洋务运动也就此夭折。

当时北洋海军中,直属最大的官是提督丁汝昌,他是一名合格的军人,我们应该感到庆幸,还有好几名较好的管带(舰长),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福音对于腐败横行的大清帝国来说。在大战之前,有过一次演戏,当时李鸿章也在,当邓世昌的船开过的时候,居然没有开炮,有的人以为是邓世昌依然对李鸿章不满,可谁知是因为炮弹全装的是沙子,一个军队的腐败程度到此,有何胜算。

在战争中,指挥的旗舰被击伤,大旗被无情地击落,邓世昌立即下令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吸引住敌舰。他指挥的“致远号”在战斗中最英勇。邓世昌命令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日舰包围过来,“致远号”受了重伤,开始倾斜,炮弹也打光了。邓世昌坚定地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这大无畏的气概把日本人吓呆了。这时,一发炮弹不幸击中“致远”号的鱼雷发射管,使管内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致远”舰沉没。200多名官兵大部分牺牲。邓世昌坠身入海,部下抛给他救生圈,他执意不接,他的爱犬“太阳”飞速游来,衔住他的衣服,使他无法下沉。可他见部下都没有生还,狠了狠心,将爱犬按入水中,一起沉入碧波,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享年45岁。这一幕惊天泣地,壮烈至极!连日军也肃然起敬。

这是多么悲壮的一幕。在甲午战争中,虽然有不少官兵浴血奋战,但仍因为不少官员贪生怕死和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清政府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主义横行,我们终于在卖国的条约上印下了屈辱的标记。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真的应该惭愧,我们为何败得如此惨烈,真的是敌人太强大了吗?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套用央视的一句话,因为珍爱和平,所以回顾战争。现在的中华民族已经真正站起来了,我们不会再让一百年前的悲剧再次发生,侵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三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王春晖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98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化的程度。

始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行建立了当时号称亚洲第一的中国海军,以北洋军队为主力的清朝海军当时拥有包括镇远舰在内的2000吨以上的战舰7艘,总吨位27000多吨 ,而日本就仅仅只有五艘,总吨位约17000多吨。 到了甲午海战前夕,日本海军拥有军舰32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72000吨,超过了北洋海军,不仅如此,清朝的海军的军舰只是拥有一个空壳而已,炮弹量严重不足 ,而且大多为训练弹,杀伤力根本不够,部分穿甲弹和炮弹与炮台也不兼容,这也为我们甲午海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电影中的长崎事件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天皇率先捐款,全国一心发展海军,尤其发展新式的快速炮,使海军实力迅速提高,而在隔海相望的中国,一座富丽的园林——颐和园已近完工,为了讨好慈禧太后六十大寿,用来修建颐和园的钱竟是中国海军的军费!如此这般腐败,甲午海战岂能不败,堂堂大清王朝号称天朝大国,却连军费都拿不出来,巨资修建颐和园,仅仅只是为了自己贪图享乐,置国家的国

防于不顾,康乾盛世的强大军事实力已经不复存在,等待中国的将是灭国的危机,如今颐和园的那艘大船依然存在,向我们叙说着甲午海战那耻辱的历史,历史的教训必须铭记,我们不能遗忘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作为当代的中华儿女,我们依然肩负着祖国复兴的重任,我们必须勿忘国耻,强我国防,复兴我中华民族。

甲午海战最终以清朝的战败而告终,划地赔款,一场耻辱的惨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如今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日本对我们的领土领海虎视眈眈,现在每天我们看新闻在头条上都可以看到关于钓鱼岛纷争的各种信息,然而我们已经不是百年之前的清政府,我们如今有实力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如果有谁胆敢侵犯,我们一定会誓死捍卫,我们绝对不允许有谁侵犯我们的底线,当那一天来临,我们必将誓死报国。

我们珍爱和平,所以我们回首战争,中华民族是一个包容的民族,我们怀柔并济的外交战略展现了我们大国的风范,我们爱好和平,但是我们绝对不害怕战争,如果必须要战争才能捍卫民族的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一定会誓死捍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之林。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四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____强我国威,振兴中华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已经过去118年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早已成为过去,然而就在人们渐渐忘却国仇家恨的时候,《甲午大海战》再一次为过着幸福安定和谐生活的我们敲醒了警钟——勿忘国耻,落后就要挨打。

1867年某一天清晨,李鸿章上书光绪皇帝奏请兴建新式学堂,发展海军,得到慈禧太后的批准。随即清政府下令建立船政学堂,由洋人讲授西洋海军知识。年纪尚小的邓世昌前来报考,一张试卷彰显其无与伦比的才华和振兴祖国的雄心壮志。1877一批少年学子怀着强国之梦登上海轮远赴英国,进入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在那里,他们学习世界一流的海军技术。与他们一同学习的还有日本的海军学员。四年后,邓代表清政府来英国接同学及新购的军舰回国。同样,他们的日本同学也带着新购的军舰归国。 随着中日之间的矛盾加深,中日甲午海战终于爆发,但是北洋舰队武器装备十余年未更新,弹药不够充足,在战争前夕就暴露出极大的不足。 海面上炮声隆隆,水柱冲天,在这场决定两国命运的决战中,日本的快速炮显出绝对优势,而中国海军的炮弹却经常命中敌舰而不炸!泱泱大国,四万万国人,竟因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而在战争中输的一败涂地。北洋舰队的军舰竟用来为慈禧太后运送鲜果,八旗军队竟然派系林立在战争紧迫关头停滞不前,最后竟因叛逃军官的谎话而临阵退兵。真是为后世人所耻笑啊,大国尊严何在?

不仅在战场上清政府连连失败,就是再谈判桌上竟然也惶惶如丧家之犬, 影片中,李鸿章屈辱地踏上码头,昔日威风的总理大臣如今却低头俯首的哀求对手,却不知日本早已破译了中国的电报密码!历史的天平就这样倾向了日本,中国则走向了苦难的更深处。

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其原因有很多,求不论中国政府腐败无能,就军事力量对比及战争策略而言,中国远远落后与日本:

(一) 甲午海战中, 北洋舰队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即铁甲舰2艘:定

远、镇远;巡洋舰11艘:即经远、济远、来远、靖远、致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炮舰6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练习舰3艘:威远、康济、敏捷;运输舰2艘:利运、海镜。舰队总排水量为4万3千吨。日本联合舰队则有松岛、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吉野、秋津洲、高千穗、浪速、金刚、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筑紫、爱岩、赤城、岛海、大岛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山城丸共26艘军舰,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很明显日本舰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吨位上都优于中国,而且日本军舰大多为新式军舰,在火炮数量上和射速上都远远大于中国。并且,日本工业比中国发达,可以实现军舰维修和弹药自给自足。

(二) 在战略战术上,广岛大本营则有明确的作战目的和方案。并对战

争结果作出合理的评估并准备好应对措施。反观中国,北洋海军处于极其被动的位置,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和战略目标。甚至在

旗舰被击伤,没有指挥的情况下各自为战。战争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是没有明确的概念。更何谈指挥机制,战略部署。

由此看来,甲午海战中国失败是十分正常不过的事了。那么在和平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国耻,要牢记当年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以历史为鉴,无论何时,都不能忽略国家安全建设,军队的一切行动都应以打赢战争,保护国家安全及利益不受损害为目标。温总理曾说过,寸寸山河寸寸金,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我们应当自立自强,无论如何,不能失祖先寸土。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五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风云》观后感

---高云龙

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7月。它的发生是日本密谋已久的。观看《甲午风云》,我深深地被邓世昌那伟大的爱国精神感动了。

1894年,蓄谋侵华已久的日本帝国在中国领海内肆意挑衅、制造事端。北洋大臣李鸿章及其亲信“济远”号管带方伯谦等极力主张求和。日寇击沉中国商船。以“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和威海百姓,坚决要求对日作战,但两次请战均拒绝。并因揭露方伯谦而被革职。日寇不宣而战,民愤四起,李鸿章被迫起用邓世昌。

邓世昌和那些爱国将士虽然牺牲了,但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我十分痛恨那些贪生怕死的清朝官员,他们虽然是中国人,却不想为人民的利益而战,贪生怕死,遇到战争就退缩,他们的罪行让他们失去了当中国人的资格,和邓世昌等爱国将士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邓世昌是一个愿为国家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愿为民族牺牲自己的人,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甲午风云》影片展现甲午海战这一历史事件,悲壮地歌颂了海军将领邓世昌、水兵王国成等英雄们威武不屈的英雄气概,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侵略本质和清廷的昏庸腐朽。

曾经我们一厢情愿地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结果1840年的一声炮响,将我们的梦击的粉碎。这还不算,中法战争、甲午战争西方列强的铁蹄,一次又一次地践踏着国人。 曾经我们没有资本谈论梦想,因为我们被“三座大山”压迫者,被《中英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者。我们食不果腹,面黄肌瘦,没有过多的力气去想那些虚无的东西。曾经我们不敢妄谈梦想,因为我们拖着长长的辫子,被世界嘲笑为“东亚病夫”。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 这使我知道了,国家不富强,就要挨打,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靠这些民族英雄的汗水和鲜血换来的。也知道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英勇的民族,从来不屈服任何外来势力的欺压。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饶的斗争。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可靠保障。为什么军国主义敢于发动侵华战争?为什么侵略者能在中国的土地上长驱直入?为什么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如此巨大的民族牺牲?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的中国积贫

积弱,军力衰微。国弱则军衰,军衰则挨打。一个民族要维护尊严,一个国家要维护主权与领土完整,就必须有一个巩固的国防和一支强大的军队。建设一支与国家地位相称、与形势发展变化相适应、能够在多领域行使职责使命的武装力量,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已经成为牢牢把握国家安全与发展主动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需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军担负的任务更加艰巨,肩上的责任更加重大。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不忘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不移地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家发展利益相称的强大军队,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要以履行新的使命为天职,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岗位和打赢的目标联系起来,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六
《《甲午海战》观后感》

观《甲午中日战争》有感

姓名 学号:

首先,是很感谢老师为我们放了这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影片,让我有幸能够认识历史,从而更加了解历史。我没有在看完影片后立即写下观后感,纵使当时的我是那样的内心澎湃,血肉奋张。之所以是在几天之后来写这个观后感是因为,我觉得只有经过时间沉淀,最后留在我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是影片真正给我带来的感想

现在回想细节,仍然留在脑海中的情节应该都是该影片的经典之处,至少在我看来是经典之处。

仔细想来,似乎影片在给我诉说的是关于血的教训。对中国当时统治者的教训,对全中国的教训。该影片利用中日领导者之间的对比。为了建设海军,日本统治者一身作则可以一日只吃一顿,并且要求其他官员的工资捐献十分之一来建设海军。与此同时,中国的领导人慈禧太后却因为她个人的60大寿而放弃了再次投入银两去建设海军,而此时的朝政也是从内而外的贪污腐败,一个鸡蛋就是一两银子。从最高领导人,到下面部门领导人,关于海军买弹药的官员,也是通过内外勾结,将买弹药的银两据为己有。最终导致我军在最后的海战中全军覆没。

当然,时事造英雄,在甲午海战争中还是有很多英雄的身影,其中邓世昌以及和他一起从外国学成回国的战士们都英勇殉国,“与舰同生死”是他们内心的信念。可是可悲的是,纵使有万千英雄的丹心,还是无法摆脱失败的命运。是的,这就是中国当时

的悲哀,因为没有一个好的领导人。

所以,要想一个国家强大起来,就要有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愿意与民同在的领导者,一个可以为了人民而牺牲自己的领导者。当然这个不仅仅是对历史的总结,更是对发展的总结。一个组织机构想要强大、想要发展。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好的领导人。

欢甲午海战后感篇七
《甲午海战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2012-8-15 10:08:07 来源: 作者:施寅跃 阅读:43973次 字体:大 中 小

本网讯 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甲午大海战》经典台词 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距今已经118年了,战火的硝烟早已消失,丧权辱国的时代也已成过去,就在人们渐渐忘却百年前的国仇家恨之时,《甲午大海战》再一次地为过着安定幸福生活的我们敲响了警钟——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永远不变。

跟随着历史的脚步,我重新回到19世纪末期的中国。清政府当权者骄奢淫逸;地方政权割据混战;底层老百姓浑浑噩噩;外国列强肆意侵略中国,逼迫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割地成为了中国唯一的选择。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场景,令人感到多么悲愤和焦急。不犯同一个错误的方法就是牢记上一个教训,牢记教训的最好方法就是不忘历史。

甲午大海战,我们拥有当时世界领先的海洋舰队,但是结局却是一败涂地,全军覆没。个人愚见以为:一、一味求和,丧失战机,只会被动挨打;二、腐败盛行,国库耗尽,军力丧失。

俗话说,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变幻莫测的战局中,战机很重要。清政府一味求和,保存实力,寄希望于列强调停,来避免战争的想法,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当敌人准备充足,谋划得当时,才发现自己的军队还没开始准备,那时已经晚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个教训,我们不穷兵黩武,但是我们的军队会时刻准备,整装待发。如今,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同时,军队建设也不能落下,面对主权问题,亮剑、迎战是我们第一、唯一的选择。

“腐败”是每一个政府都要面对的问题。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清官就有贪官,贪官就像蛀虫一样隐藏在社会这棵茂密的大树里。暴风雨来临之际,大树出人意料的轰然倒下,全拜他们所赐。所以反腐倡廉是我们党执政的永久方针。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近年来,多位部级、厅级干部相继落马,这也正体现了我党严厉打击腐败分子,保证党员队伍纯洁、可靠的决心和恒心。

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国家,要想团结统一,一致对外,就应该首先团结各个民族的人民,在全国团结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全身心的抵御外侮,没有后顾之忧。民族的大团结,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很重要,中国之所以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幸存的国家,离不开祖先们淳朴、厚重的文化精神,以及一脉相承的文化氛围。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基本外交策略,刚柔并济中充分表现了一个大国的风度和情操。我们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但是我们不害怕战争,如果必须通过战争获得和平和尊严,新时代的我们也一定会像先烈们一样用生命去保卫我们的祖国和人民。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89956.html

    上一篇:米3换屏幕多少钱

    下一篇:盗亦有道造句

    【欢甲午海战后感】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