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诗

| 会计继续教育 |

【www.guakaob.com--会计继续教育】

战斗诗篇一
《战争诗的知识》

战争诗的知识

(一)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二)抗日战争时期诗歌

当艾青﹑田间﹑臧克家出现在诗坛,新诗已适应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它以多样的形式为现实斗争服务。街头诗﹑传单诗应运而生,诗歌与群众的联系空前密切。诗歌的主题基本转向国难的描绘与国防的呼吁,诗歌的旋律由柔婉变为雄健。倾心于激昂的战斗代替了对于纯美的追求,诗人们多以愤怒而乐观的调子歌赞这场全民族的生死存亡的抗争。何其芳著有《夜歌》,卞之琳写了《慰劳信集》,王统照的《吊今战场》和舒群的《在故乡》,堪称抗战诗歌的代表性作品。柯仲平的《边区自卫军》,具体地展现了现实斗争的人物与场景。这首诗和《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均作于延安,力图以民间熟知的形式表现新的生活。高兰以朗诵诗闻名,代表作《哭亡女苏菲》以个人的哀痛概括了民族的懮患。

抗战期间诗歌队伍有了很大发展。在重庆﹑桂林﹑成都等内地出现了《诗创作》﹑《诗垦地》﹑《诗星》等诗歌专刊和《七月》﹑《抗战文艺》﹑《文艺阵地》等大量发表诗作的文学杂志,吕剑﹑徐迟﹑袁水拍﹑胡风﹑邹荻帆﹑韩北屏﹑苏金伞﹑青勃﹑臧云远等人,创作相当活跃。力扬的长诗《射虎者及其家族》发出劳动家族的苦难历史的叹息,是这一时期有影响的作品。在敌后,以延安为中心,晋察冀边区以及其他抗日根据地,严辰﹑公木﹑光未然﹑朱子奇﹑萧三﹑蔡其矫﹑方冰﹑陈辉﹑魏巍(红杨树)等也都有丰硕的诗作,易琴弦为喇叭,显示了抗战诗歌的严峻﹑力度与真诚。

从抗战后期到整个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政治地图与战争区域的划分,40年代的诗歌活动大致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两部分,且各有自身的特点。但因解放区代表了全中国的新生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起著全局性的影响,解放区的新型诗歌同样成为全国的楷模并对国民党统治区诗歌有潜在的影响。

战斗诗篇二
《战争古诗词》

关于战争的诗句

关于战争的诗句

1、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

3、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4、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和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6、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7、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

田间《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8、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

10、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1、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1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群黄金台上意,但携玉龙为君死。

李贺《雁门太守行》

1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

1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15、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6、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曹刿论战》

17、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18、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杜甫《石壕吏》

关于战争的名言

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

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10、战争是帝王的娱乐(英国)

11、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12、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13、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特赖奇克)

1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5、没有正义的和平就是暴虐(英国)

16、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

17、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18、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俾斯麦)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乔·斯威夫特)

20、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好斗的本能,但它同时还满足了人对掠夺,破坏以及残酷的纪律和专制力的欲望----(查·埃利奥特)

21、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伯恩哈迪)

22、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蒙森)

23、战争是死神的盛宴(欧洲)

24、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贺拉斯)

25、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26、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27、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28、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29、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30、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31、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32、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33、皇帝动刀枪,百姓遭了殃

34、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35、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36、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37、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38、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西塞罗)

39、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40、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41、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42、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43、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4、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45、要和平,就得准备战争(欧洲)

46、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关于战争的成语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坚壁清野、揭竿而起、围魏救赵、四面楚歌、

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

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

再衰三竭、打草惊蛇、坚壁清野、揭竿而起、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余勇可贾。乌合之众,枪林弹雨;硝烟弥漫;

刀光剑影;金戈铁马;炮火连天;血肉横飞,

胡服骑射,纸上谈兵,邯郸学步、负荆请罪、

战斗诗篇三
《战争诗专练》

战争诗总结和专练

【诗词主旨示例】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主旨:本诗极力渲染了战场的悲壮惨烈气氛,热情地赞颂了将士们誓死报效国家的壮豪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主旨: 这首词通过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为国家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出作者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 •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主旨:词人追忆了年轻时雄壮豪迈的军旅生活和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抒发了立志杀敌立功、统一祖国的激情和雄心壮志,抒写了作者因赋闲和年老而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激励和慰勉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例题示例】 从军行 王昌龄 1、读诗,做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征人怨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柳中庸 (1)、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2)、第三句写的是什么内容,它对最后一句起什么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作用?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案:⑴渲染西北边疆空旷凄凉、条件艰苦、环境险(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恶的气氛,借以衬托远征将士战胜艰难困苦的大无情”,请作简要赏析。 畏精神。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⑵点出边境的荒凉,征战时间之久,暗示战争的激烈,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敌军的凶残。第三句的金甲穿破更能衬托将士的报(2)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国壮志没有磨损反而更加坚定。

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逢入京使 2、读词,做题。

岑参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问题:“双袖龙钟泪不干”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

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

答案: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的心情。 答案: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

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

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1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 ),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注]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案:(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 江 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

2

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4分)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4分) 答案: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⑵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个题目。 岁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答案:(1)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境。“别路”的意思是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采桑子.扁舟去作江南客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1)请指出“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作用。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手法,词人以旅雁、孤云自比,形象的表现了自己当时的孤独心境。 (2)抒发了由金兵入侵、中原沦陷而被迫辞乡去国、漂泊江南的离愁别绪。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1)比较本词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与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两句,其中的“空”字所蕴含的情感是否相同?试分析。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技巧?塑造了一

3

【参考答案】(1)相同,“空”有“白白地”“徒然”的意思,都抒发了报国无望的悲愤之情。本词中“空”字点染出这种近乎绝望的失望与痛苦,感情愈发的悲愤,沉郁。陆游认为自诩为塞上长城有何用,年事已高,有心无力,“空”“已”二字相映,写出了无限沉痛,极大悲愤。(回答出相同,且说出相同的情感2分,具体分析两句诗句2分)(2)词人直抒胸臆,把过去的壮志凌云、英姿勃发、渴望建功立业与现实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慨不满作对比。塑造了自己鬓发已白、雄心不减、因时时牵挂边关而痛苦呻吟的爱国词人的形象。

12、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轻寒暮作阴,愁中不觉已春深。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故国江山徒梦寐,中华人物又销沉。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注】屈大均,字翁山,番禺人。早年参加抗清斗争,后退隐不仕。其地位与顾炎武、吴嘉纪相比肩。屈大均一生跋涉山川,结交前明遗民志士抗清,冀求恢复。

⑴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⑵本诗的颔联和尾联表现出怎样的语言风格?请任选一联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 主要抒发了作者反清无望的幽愤和悲怆。(2分)融情于景(或:比喻、对比)(1分) (2)含蓄委婉(或:深沉蕴藉)。(2分) 颔联:作者用垂泪的“落花”比喻受打击的抗清志士,用得意的“啼鸟”来比喻为清廷卖力帮腔的小人,含蓄地表达了深沉悲怆的情怀。(2分) 尾联:“龙蛇四海归无所”,比喻反清志士们因为大业难成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宿;“寒食年年怆客心”,指包括自己在内的前明遗民志士在年年寒食节的时候都会产生悲怆之情,反清无望的幽愤之情表达得深沉蕴藉。(2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 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向来:先前。

(1)诗中“无主”、“茫茫”两个词有什么作用? (2)全诗以写景为主。诗人如何借助景物的描写突

出诗的主旨?(5分)

【参考答案】(1)诗人在盛开的桃花前加上“无主”二字修饰,给乐景平添了凄凉;在繁茂的春草后缀以“茫茫”加以修饰,也暗示了荒凉之意. (2)诗人借对寂寞而开无主的桃花、迷茫的春草和晚鸦的描写,把蓬勃的春景写得如此不堪,不写荒凉而荒凉自现;后两句以“几处”破败的住家为点,又以“一一人家”为面,点面结合,写出战乱后江淮农村的荒凉破败的景象(3分),寄托了诗人对遭受兵乱之苦百姓的同情,对侵敌(战乱)的仇恨。(意思对即可。采分点在能写出具体的景物和分析(3分),答出主旨对老百姓的同情和对敌人(战乱)的仇恨(2分))

14、阅读下面一首隋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 军 行 隋 明余庆

三边烽乱惊,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①,笳喧细柳营。剑花寒不落,弓月晓逾明。会取淮南地,持作朔方城②。注:①常山阵:兵法上将首尾呼应的一种排兵布阵之法称为常山阵。②朔方城:汉武帝时,汉军曾攻占淮南一带,为纪念胜利在当地建胜利之城。

(1)首句“三边烽乱惊”有版本将“惊”写作“警”,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炼字)

(2)有人说这首诗很好地表现了作为大一统帝国的隋边塞诗中特有的“大国之气”“强国之音”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1) 用“惊”好,“惊”是“惊扰”“惊动”之意(1分),写出敌人来势汹汹(1分),①一方面引出下文的我军的英勇抵抗(“十万且横行”),②同时敌人的疯狂进攻与后面我军的沉着应战形成对照,也反衬我军的英勇无畏。(①②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而“警”为预警,只写出了烽火报告军情这一事实。(这点不答也不另扣分) 如果答“警”好,能言之成理,也酌情给分

(2)同意。“十万且横行”“风卷常山阵”“笳喧细柳营”可看出本诗意境开阔,状写行军作战气势雄浑。(点出意境开阔,或气势雄浑占1分)。内容主要表现隋军军容强盛与战士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展望隋军胜利的前景。(内容答出其中两点就可),格调昂扬向上。。确实体现了一种“大国之气”“强国之音”。

16.月上瓜洲 南徐多景楼作 [南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连天何处是神

4

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惟有鱼竿明月上瓜洲。

注释:南徐就是现在江苏镇江,多景楼在镇江北国山上,镇江是南宋和金的交界处。

(1)结合全词,说说作者的“愁”有几方面? (2)最后一句表达了词人的什么心情?

(1)①登楼北望,看见塞草连天的荒败秋景。②山河破碎,神州陆沉,中原地区陷于金兵之手。③年复一年,春去秋来,时光流逝,中原恢复无望。 (2)①有心报国却又报国无门的忧愤、失望之情。②迫于无奈只能逍逼江海的抑郁孤独、无可奈何之情。

战斗诗篇四
《战争诗歌主题》

要求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主题、感情。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作者: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情怀。

《出塞》作者: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

从军行 作者 :杨炯

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其二(白伟)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

用热烈喧闹的场面来反衬人物难以排遣的悲怆沉闷的心境。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者: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距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长征·七律 作者: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诗是对整个胜利长征的概括,是红军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是革命豪情的抒发,是人生哲理精华的浓缩,是长征精神的颂歌。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田间

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了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骨头说:

“看,

这是奴隶!”

《五月的鲜花》 作者:光未然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

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

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如今的东北已沦亡了四年,

我们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也失掉了饭碗,

屈辱地忍受那无情的皮鞭!

敌人的铁蹄越过了长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升平;

“亲善”!“睦邻”!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国家更忘掉了我们!

再也忍不住满腔的愤怒,

我们期待着这一声怒吼;

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副歌)

震天的吼声惊起这不幸的一群,

被压迫者一齐挥动拳头!

游击队之歌 作者 :贺绿汀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

我们都是飞行军,哪怕那山高水又深。

在密密的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同志们的宿营地。

在高高的山岗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

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我们生长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自己的。

无论谁要抢占去,我们就和他拼到底!

哪怕日本强盗凶,我们的兄弟打起仗来真英勇。

哪怕敌人枪炮狠,找不到我们的踪和影。

让敌人乱冲乱撞,我们的阵地建在敌人后侧方。

敌人战线越延长,我们的队伍越扩张。

不分穷、不分富,四万万同胞齐武装;

不分党、不分派,大家都来抵抗。

我们越打越坚强,日本的强盗一定走向灭亡。

看最后的胜利日,世界的和平

《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作者:叶夫图申科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那就请你们去问问/宁静的辽阔耕地和原野,/

还有白桦和杨林。

请你们再去问问/埋在白桦树下的士兵,/他们的儿女将回答你们:/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不仅为自己国家/士兵们在那场战争中牺牲,/也为全世界的人们/能安然地步入梦境。

请你们去问问母亲们,/去问问我的妻子,/你们那时就该明白:俄罗斯人要不要战争?

战斗诗篇五
《战争诗句 名言 成语》

战争诗句

1、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北朝民歌《木兰诗》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

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宋·辛弃疾《破阵子》

4、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唐·杜甫《石壕吏》

5、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怅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7、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唐·李贺《雁门太守行》

8、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家人。南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词》

10、积尸草木腥,血流川原丹。唐·杜甫《垂老别》

1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唐·白居易《自河南经乱》

1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宋·范仲淹《渔家傲》

1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6、当阳长坂日当中,血染征袍透甲红。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1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

18、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毅《梅岭三章》)

19、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

20、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战争名言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牺牲品(海·约翰逊)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威·申斯通)

战争也爱吃精美的食品,他带走好人,留下坏人----(达·汤普森)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老子)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血战乾坤赤(唐·杜甫)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

战争一开始,地狱便打开(英国)

叫喊战争的人是魔鬼的参谋(欧洲)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韦格蒂乌斯)

赢得战争只不过是使和平有一个良好的开端(罗·勃朗宁)

只有胜利者,才能用战争去换取和平(萨卢斯特)

和平孕育着战争,战争孕育着和平(普坦汉姆)

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富兰克林)

战争造就窃贼,和平把他们吊死(英国)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

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

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

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

只有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才是正义的(伯克)

战争是骄傲之子,骄傲是财富之女(乔·斯威夫特)

战争成语

百战百胜、步步为营、四面楚歌、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围魏救赵、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连战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马革裹尸、乌合之众、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惊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备、浴血奋战、背水一战、破釜沉舟、风声鹤唳、风吹草动、战无不克、百战不殆、屡战屡败、速战速决、血战到底、以战去战、背城一战、短兵接战、各自为战、决一死战、明耻教战、南征北战、能征惯战、孤军奋战、休兵罢战、

战斗诗篇六
《2013边塞战争诗歌》

战斗诗篇七
《诗经研究——战争诗》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191968.html

    【战斗诗】相关推荐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