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僵蚕药效

| 价格鉴证 |

【www.guakaob.com--价格鉴证】

僵蚕
炒僵蚕药效(一)

僵蚕

僵蚕英文名称:Bombyx Batryticatus(拉);stiff silkworm定义:蚕蛾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 而致死的干燥体。

药物简介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 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鼻咽癌 僵蚕、蜀羊泉各15克,苍耳子、辛夷、连翘、蒲公英、夏枯草各12克,白芷、川芎、

僵蚕的图片(20张)黄芩各3克,半枝莲30克,牡蛎60克水煎服,并冲服:木鳖子0.3克,全蝎1.5克,日1剂。能使头痛鼻塞等症状缓解,癌肿逐渐缩小。

唇癌 僵蚕、藿香、甘草、栀子各9克,全蝎3克,蜈蚣6克,防风、生石膏各12克水煎3次分服,日1剂。同时用乳香、没药、雄黄各15克,轻粉9克,朱砂、巴豆霜各6克,冰片3克,蟾酥1.5克,麝香0.3克共为细末,以陈醋调为蟾酥饼润敷癌肿了,隔日换1次。迄硬结缩小,溃疡修复。

喉癌僵蚕、白药子、板蓝根、玄参各9克,升麻3克,山慈姑、桔梗、生甘草各4.5克,藏青果6克,石仙桃30克切碎,水煎服,日1剂。迄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恢复、颈部肿块缩小。

食管癌 僵蚕60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蜈蚣、生山甲各24克,炙马钱子、全蝎、守宫各12克,碌黄、蜂房各9克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2次。迄癌肿缩小,阻塞消除,吞咽顺利。

乳腺癌 僵蚕、全蝎、威灵仙、木鳖子各30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狠毒9克,阿魏、五灵脂各15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蜈蚣40条共为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另用6克捣烂,水润湿外敷患处。能使癌肿软缩,溃疡修复。

肝癌 僵蚕60克,硫黄、蜂房各9克,炙马钱子、全蝎、守宫各12克,生山甲、蜈蚣各24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

克共研细末,水泛为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2次。另局部于肝肿硬处外敷蟾蜍鲜皮,隔日1换,3个月后肝区疼痛明显减轻,肝肿大缩小,症状好转,食欲增加,延长生存期。

宫颈癌 僵蚕、蜂房各15克,生麦芽、熟麦芽各4.5克,全蝎,女贞子、冬瓜子、竹菇各6克,旱莲草12克,薏米18克,蝉蜕、蜈蚣各1枚切碎,水浸泡30分钟,滤取上清液1次服。渣再加水煮20分钟,滤取上清液1次服。渣再加水煮20分钟,滤取上清液再服1次。同时用僵蚕、全蝎、山甲、蝉蜕、蜈蚣、地龙各15克共研细末,为六将粉,加入麝香3克磨匀,用适量外敷宫颈处,隔日1次。迄癌肿缩小,溃疡修复,宫颈光滑。 绒毛膜癌僵蚕、蛇蜕、全蝎、蜂房各等分共研细末,水泛为丸,每服3克,日2次。可使诸种症状缓解,阴道流血停止,妊娠试验转达为阴性,X线复查肺部阴影消失。宜于晚期有肺转移者。

(2)祛风解痉,用于诸风痉搐:

风热咽痛僵蚕。荆芥。防风各6克,薄荷、生甘草各4.5克,桔梗9克切碎,水煎服,为六叶汤。

脾风慢惊 僵蚕、人参、白术、茯苓各9克,木香、白附子各3克,天麻、全蝎各6克共研细末,早、晚分2次用温开水送服。

【炒僵蚕药效】

(3)散结消肿,用于结核肿块:

症瘕结块 僵蚕适量用白马溺适量捣敷患处。

重舌木肿 僵蚕3克、黄连(蜜炒)6克共研匀,掺之涎出可消。

药量

煎剂:6~15克。丸散:0.3~9克。外用:适量。

僵蚕的临床应用【炒僵蚕药效】

1.僵蚕治疗风热头痛,目赤,咽痛,风疹瘙痒。

僵蚕辛散,入肝、肺二经,有祛外风、散风热、止痛、止痒之功。僵蚕用治肝经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等症,常与桑叶、木贼、荆芥等疏风清热之品配伍,如白僵蚕散(《证治准绳》);僵蚕用治风热上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者,可与桔梗、薄荷、荆芥、防风、甘草等同用,如六味汤(《咽喉秘集》);僵蚕治疗风疹瘙痒,如《圣惠方》用僵蚕为末,内服,治风疮瘾疹,可单味研末服,或与蝉蜕、薄荷等疏风止痒药同用。【炒僵蚕药效】

2.僵蚕治疗痰核,瘰疬。

僵蚕味咸,能软坚散结,又兼可化痰,故可用治痰核、瘰疬,可单用为末,或与浙贝母、夏枯草、连翘等化痰散结药同用。僵蚕亦可用治乳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疔疮痈肿等症,可与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黄芩等清热解毒药同用。

3.僵蚕治疗惊痫抽搐。

僵蚕咸辛平,入肝、肺二经,既能息风止痉,又能化痰定惊,故对惊风、癫痫而挟痰热者尤为适宜。治高热抽搐者,可与蝉衣、钩藤、菊花同用。僵蚕治急惊风,痰喘发痉者,以僵蚕同全蝎、天麻、朱砂、牛黄、胆南星等配伍,如千金散(《寿世保元》);僵蚕若用治小儿脾虚久泻,慢惊搐搦者,又当与党参、白术、天麻、全蝎等益气健脾,息风定惊药配伍,如醒脾散(《古今医统》);僵蚕用治破伤风角弓反张者,则与全蝎、蜈蚣、钩藤等配伍,如撮风散(《证治准绳》)。

【炒僵蚕药效】

4.风中经络,口眼喎斜。

僵蚕味辛行散,能祛风、化痰、通络,常与全蝎、白附子等同用,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2]

编辑本段

用药禁忌

1、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

2、《药性论》: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

3、《本草经疏》: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4、《本草新编》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不良反应

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

药方选录

1.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5克(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2.5克 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2.治慢脾风阳气未甚脱者:胆南星、直僵蚕(炒)、地龙、五灵脂、全蝎(焙)各5克.上为末水煮半夏糊丸麻子大.每服五丸姜汤下.(《直指小儿方》白僵蚕丸) 3.治中风口眼歪斜: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份并生用.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热酒调下 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4.治瘫缓风手足不遂 言语不正:白僵蚕(炒)、乌头(炮裂、去皮、脐)、没药各50克蜈蚣(炙)25克.上四味捣罗

【炒僵蚕药效】

为末 酒面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 薄荷酒下日三.(《圣济总录》僵蚕丸)

5.治破伤风身肿 牙关不开:白僵蚕(直者)不拘多少生研为末.每用生姜自然汁调 以鸡翎于伤口上扫之勿令干;仍以生姜汁调2.5克服.(《圣济总录》白僵蚕散)

6.治首风 每遇风时即发头痛:白僵蚕(炒)、菊花、石膏(研)各200克.上三味捣研为末 用葱白细研绞取汁一大盏 同拌和少入面糊 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茶或温酒下[3].(《圣济总录》白僵蚕丸)

7.治冲风泪出 白僵蚕(直者,去丝、嘴炒)、粉草、 细辛、旋覆花(蒸熟,焙)各25克,荆芥0.5克,木贼25克,黄桑叶50克。上锉散。每服15克,水一盏半煎,食后温 服。(《世医得效方》白僵蚕散)

8.治风壅牙痛 僵蚕、藁本、白芷各等分。上为细末。每用少许揩牙痛处,用盐水灌漱。(《普济方》僵蚕散)

9.治重舌、木舌 僵蚕5克,黄连(蜜炒)10克。为末,掺之,涎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10.治喉痹口疮,腮颊肿痛 白僵蚕(炒去丝、嘴)、牛蒡子(微炒)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每50克作十五丸。每服一丸,含化,食后。(《杨氏家藏方》消毒丸)

11.治喉痹失音 瓜蒌皮(炒)、厘蚕(炒)、甘草簿(炒)各10克。共为末。每服15克,姜汤下。(《疑难杂避症简方》)

12.治缠喉风,气息不通 白僵蚕(直者,去头)25克,枯白矾50克。上为细末。每服15克,生姜蜜水调匀,细细服之,不拘时候。(《御药院方》开关散)

九虫御金方-僵蚕功效
炒僵蚕药效(二)

九虫御金方-僵蚕功效

(一) 僵蚕:

a) 《中国药典》:僵蚕

【拼音名】 Jiānɡ Cán

【英文名】 BOMBYX BATRYTICATUS

【别名】 白僵蚕、僵虫、天虫

【来源】 本品为蚕蛾科昆虫家蚕Bombyx mori Linnaeus.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als.)Vuillant而致死的幼虫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性状】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个。气微腥。味微咸。

【鉴别】 本品粉末灰棕色或灰褐色。菌丝体近无色,细长卷曲缠结在体壁中。气管壁碎片略弯曲或弧状,具棕色或深棕色的螺旋丝。表皮组织表面具网格样皱缩纹理以及纹理突起形成的小尖突,有圆形毛窝,边缘黄色;刚毛黄色或黄棕色,表面光滑,壁稍厚。未消化的桑叶组织中大多含草酸钙簇晶或方晶。

【炮制】 僵蚕:淘洗后干燥,除去杂质。

炒僵蚕:取净僵蚕,照麸炒法(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黄色。【炒僵蚕药效】

【性味】 咸、辛,平。

【归经】 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皮肤瘙痒,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

【用法用量】 5~9g。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 《中国药典》

制僵蚕技术及原料情况
炒僵蚕药效(三)

第一节 僵蚕定义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 Bombyx mori L. 4~5龄的幼虫感染(或人工接种)白僵菌 Beauveria bassiana(Bals.) Vuill.而致死的干燥体。多于春、秋季生产,将感染白僵菌病死的蚕干燥。 本品略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cm,直径0.5~0.7cm。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头部较圆,足8 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分歧状。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 4 个。气微腥。味微咸。

第二节 制僵蚕技术

一、僵蚕养殖技术

一、成蚕饲养。饲养和加工药用僵蚕,全年都可以进行。所喂的饲料,除少量桑叶外,可多种些月见草、剑蚕草、白三叶、串叶松香草等替代桑叶,以补充桑叶的不足,降低饲养成本。对成蚕的饲养管理技术,与常规养蚕相同,需一直养至四眠。 二、制作菌种。取50个500毫升的空输液瓶,装入凉开水将白僵菌试管母种一支,接入10个瓶中,静置1小时后作原种,再将每瓶原种分别接入5个瓶中,即制成液体菌种。如无试管母种,可用凉开水淘洗自然染病形成的僵蚕,将淘洗后的凉开水,也可作为液体菌种使用。 三、喷洒接种。在成天四眠脱皮苏醒后,用喷雾器将液体菌种均匀地喷洒到蚕的身上,以皮肤见湿为度。若菌株活力差,则应在制成液体菌种后1小时内必须接种。 四、加强管理。在接种菌种15分钟~20分钟后,开始喂草,每5小时~6小时喂1次。一般在接种菌种20小时~24小时,蚕开始厌食,行动呆板,体表渐呈青褐色,有不同形状的黑斑点;到第3天~4天,开始死亡;5天~6天,死亡量达70%,7天~8天,全部死完,在蚕死过程中,要及时挑出死蚕摊放在饲养室内,保持同样的温、湿度,让其充分僵化,以提高成品率及药素含量。

二、僵蚕加工技术

僵蚕的加工十分容易,并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但晒干的僵蚕应及时加工处理,防止霉变

和虫蛀,降低药用价值。传统的僵蚕加工分净制和炮炙两种,净制就是将僵蚕去杂洗净,用石灰粉拌均吸干水分,充分晒干。炮炙就是将僵蚕倒入热锅内用文火翻炒,至表现呈黄色即可,为防止受热不均出现焦糊,可用麸皮拌炒,僵蚕与麸皮比例为101:,炒好后筛去麸皮即可。 一般合格品呈圆柱形,多弯曲皱缩,长2~5厘米,体径0.4~0.7厘米,体表微黄色,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平,色或棕或黑,多光亮,有4个褐色亮圈;微有腐臭味,微咸。 注意事项: 僵病是蚕茧生产,特别是秋蚕饲养中的多发病种,其真菌孢子的主要传染介质主要是空气和桑叶,因此养蚕比较集中的地区尽量不要出现丝茧、药蚕混育现象,僵蚕晾晒要远离蚕室,尽量在野外进行,从药蚕育转变成丝茧育,要对蚕室及周边环境进行严格消毒,配制防僵粉要适当加大漂白粉的比例,可加大到1.5%,以提高防僵效果。

三、僵蚕的形成

白僵菌的分生孢子附着在家蚕蛾幼虫的表皮上,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6~8小时产生芽管,侵入到蚕的体腔。芽管充分分枝成有隔膜的菌丝,由菌丝形成圆筒形孢子。圆筒形孢子成熟后脱离菌丝并游离在体液中。圆筒形孢子在体液中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产生球形小孢子;另一种是产生隔膜,以后再产生菌丝。菌丝在体液中繁殖,并逐步侵入脂肪组织和肌肉组织中,摄取养分,致蚕逐渐衰弱,出现病斑、发生死亡。蚕死后,菌丝很快繁殖并侵入其他组织。由于菌丝在繁殖过程中吸收蚕体养分和水分,同时菌丝分泌的草酸钙成结晶体堆积在蚕尸体内,使蚕体逐渐硬化。菌丝在蚕幼虫尸体上充分繁殖后,从气门及各环节的交界处穿出尸体表面形成气生菌丝。气生菌丝再形成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柄和分生孢子。当分生孢子布满蚕体时(生产上称为充分发僵),便可进行灭菌、烘干或晒干成为产品僵蚕。由于加强消毒防病工作,我省养蚕地区基本消灭了危害家蚕的白僵病。在家蚕极少发生自然僵死的情况下,我省曾用人工接种方法培育僵蚕,以解决药用需要。 建场 人工培育僵蚕的场地必须远离蚕桑区。选靠近水源、方便清洗蚕具及有一定耕地面积可种植桑树的地方建场。蚕场应分别建造1~4龄期的小蚕房和5龄期的大蚕房。大、小蚕房应相距500米以上,而且蚕具要分开使用,以免小蚕感染白僵病。小蚕饲养 按家蚕饲养技术进行蚕室、蚕具清洁消毒、收蚁、给桑、除沙、眠起处理、调节温、湿度等工作,以获得发育良好、蚕体肥大的材料蚕,供接种发僵之用。

附录:白僵菌相关信息

白僵菌是一种半知菌类的虫生真菌,具有营养器官--菌丝和繁殖器官--分生孢子,菌丝有横隔有分枝。白僵菌的分布范围很广,从海拔几米至2000多米的高山均发现过白僵菌的

存在,白僵菌可以侵入6个目15科200多种昆虫、螨类的虫体内大量繁殖,同时不断产生白僵素(大环脂类毒素)和草酸钙结晶,这些物质可引起昆虫中毒,使体液发现机能发生变化,打乱新陈代谢以致死亡。

白僵菌分类

常见白僵菌共有三种:球孢白僵菌、小球孢白僵菌、布什白僵菌。球孢、小球孢、布氏三种白僵病菌,其不同发育阶段,虽具有共同的形态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区别是:球孢和小球孢白僵菌,分生孢子虽都为球形或卵形(约各50%),均生于对称成直角的茸状产孢细胞顶端,分生孢子梗呈直角分支聚成集团。所不同的是前者孢子大,一般2.5—3.0微米,菌落呈平绒状,在明胶培养基本逐渐从白色变到乳白色,而在马铃薯琼脂培养培养的底部无色或淡黄色。后者孢子较小,一般为2-2.5微米,菌落白色至乳白色初为疏茸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乳粉状的孢子层,不使马铃薯琼脂培养基斜面变色,但在清淅明交培养基上呈粉红色,颜色很不显著,而且10天后便消失。布氏白僵菌不同于前两种的主要特征,是其分生孢子大多是亚园形或椭圆形,而且分生孢子开差较大,一般为2.0-6.0×1.5-4微米,生于产孢细胞顶端新延伸的“乙”形丝形器上,菌落表面高低不同,白色,初为茸毛状或棉絮状,后期形成粉状,在明胶培养基的底部呈深红色至桑色,某些菌丝命名马铃薯培养基呈不同程度浅紫色至红色。 目前在农业部登记的白僵菌有松毛虫白僵菌和蝗虫白僵菌两种,同属于球孢白僵菌,登记剂型为油悬浮剂: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为微生物杀虫剂。原药外观为乳白色只至淡黄色粉末。分生孢子主要通过表皮降解酶作用,笌管穿透昆虫体壁,在昆虫体内增殖,吸收昆虫体内营养和水分,进而致死目标害虫。 所谓白僵虫就是白僵菌的分生孢子落在昆虫体上,在合适温湿条件下,即可发芽直接侵入昆虫体内,以昆虫体内的血细胞及其他组织细胞作为营养,大量增殖,以后菌丝穿出体表,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从而使害虫呈白色僵死状,称为白僵虫。白僵菌拉丁名 Beauveria bassiana 半知菌纲 Fungi Imperficti 链孢霉目Moniliales链孢霉科Moniliaceae 是一种真菌性杀虫剂,其孢子接触害虫后产生芽管,通过皮肤侵入其体内长成菌丝,并不断繁殖使害虫新陈代谢紊乱致死。白僵菌制剂对人、畜无毒,对作物安全,无残留、无污染,但对蚕有毒害。编辑本段活性成分

白僵菌分生孢子在寄主表皮或气孔、消化道上,遇适宜条件开始萌发,出生芽管。同时产生脂肪酶、蛋白酶、几丁质酶溶解昆虫的表皮,由芽管入侵虫体,在虫体内生长繁殖,消耗寄主体内养分,形成大量菌丝和孢子,布满虫体全身。同时产生各种毒素,如白僵素(Beauvericin),卵孢白僵菌素(Tenellin)和卵孢子素(Oosporein)等。白僵素为含N-甲基氨基酸的环状肽。白僵素为针状无色晶体,加醋酸铅于水溶液中可产生絮状白色沉淀,对茚三酮显正反应。

作用机理

主要通过昆虫表皮接触感染,其次也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侵染的途径因昆虫的种

类、虫态、环境条件等的不同而异。 扫描电镜或荧光染色观察发现,球孢白僵菌高毒菌株在棉铃虫幼虫体壁上短暂生长即形成入侵结构,而低毒菌株在幼虫体壁上产生细长的匍匐菌丝,这些菌丝会从害虫体内吸收营养,最终导致害虫死亡。 在浸染黑尾叶蝉时有两种方式,第一是通过皮肤侵染。萌发的分生孢子在虫体体壁几丁质较薄的节间膜处长出芽管,芽管顶端分泌出溶几丁质酶使几丁质溶解成一个小孔,萌发管进入虫体。这时大概感染24小时。萌发的芽管借酶的作用,不断溶解体壁几丁质向前伸长,直至体壁上皮细胞才生成的菌丝也进入体壁,然后侵入血淋巴组织,菌丝起初延着细胞膜发育生长,再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于是原生质和细胞核失活,养料被耗尽,大量解体消失。大量皮下细胞层的破坏是由于体腔内菌丝侵染的结果,此时菌丝受到昆虫、体内的血细胞的包围,血细胞出现空泡,着色力降低。同时菌丝产生许多芽生孢子。芽生孢子萌发后,产生新的菌丝,以此反复不断增殖,冲破血细胞屏障进人体腔。在体腔内又以芽生孢子、分生孢子等方式繁殖,扩散到虫体所有组织.如消化道、马氏管、脂肪体等,这时约侵染48~72小时。感染96小时后,昆虫组织器官大部分被破坏,菌丝成束穿出体表,形成气生菌丝,并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侵染120~118小时,虫体表长出大量气生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并释放出来,此时除部分体壁处,其他组织皆被破坏,养料亦被耗尽。 毒性 : 用50亿/g活孢子制剂大白鼠腹腔注射和灌胃LD50分别为0.6±0.1g/kg及10.0g/kg,而用纯孢子腹腔注射大白鼠LD50为128士12mg/kg,为低毒类微生物农药,对人、畜无致病作用,属弱的变态反应源,无“三致”问题。该制剂对人畜无毒,对果树安全,但对蚕有害。编辑本段质量标准

高孢粉1000亿/克,粉剂为平均活孢子80亿/g,幅度50~120亿/g,孢子萌发率90%以上,水分5%以下。颗粒剂,含活孢子50亿/g。油悬浮剂100亿/ml。编辑本段主要剂型

可湿性粉剂、粉剂、油悬浮剂、颗粒剂。 防治对象 可防治蛴螬、蝗虫、马铃薯甲虫、蚜虫、叶蝉、飞虱、多种鳞翅目幼虫如玉米螟/松毛虫/桃小食心虫/二化螟等。编辑本段使用方法

(喷菌法、喷粉法、活虫传病法、撒原菌粉) 1、防治森林害虫,目前在生产防治上,主要采取地面或飞机喷洒白僵菌制剂的方式进行施药。也可在雨季从林间采集森林叶部害虫活幼虫集中撒上白僵菌原菌粉,或配成含量为5亿孢子/ml的菌液,采活虫在菌液中沾一下再放回树上任其自由爬行。这些带菌虫死后,长出很多分生孢子,即形成许多白僵菌流行点,逐步促成林间害虫白僵病流行。 2、菌粉用水溶液稀释配成菌液,每毫升菌液含孢子1亿以上。用菌液在蔬菜上喷雾。 3、苗粉与2.5%敌百虫粉均匀混合,每克混合粉含活孢子1亿以上,在蔬菜上喷粉。 4、将病死的僵尸虫收集研磨,配成每毫升含活孢子1亿以上(每100个虫尸加工后,兑水80-100公斤)即可在蔬菜上喷雾。 5、松毛虫:用孢子150~180万亿个,可直接对水喷雾。也可将菌粉与防治松毛虫的化学杀虫剂的粉剂如敌百虫混合,使含孢1亿/g,用混合粉22.5~30kg/hm2。也可采集发病死亡虫尸,放到松林中,扩大染病面积。 6、防治玉米螟可向喇叭口撒颗粒剂(按1:10与煤渣混合),每株

约2g,或灌菌液。 油悬浮剂可用超低量喷雾。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炒僵蚕药效(四)

僵蚕的功效与作用:僵蚕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虫。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僵蚕的功效:
僵蚕别名天虫、僵虫、白僵虫。有祛风定惊,化痰散结的功效。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别名:僵蚕、天虫、僵虫、白僵虫。
科属分类:蚕蛾科
性味:辛咸,平。
归经:入肝经、肺经、胃经。僵蚕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祛风解痉,化痰散结。
主治:中风失音、中风口嘴眼斜、惊痫抽搐、头风、喉风、咽喉肿痛、瘰疬、痄腮、风疹、疮毒喉痹、瘰疬结核、风疮瘾疹、丹毒、乳腺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来源: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虫。
炮制方法:
1、炒僵蚕:用麸皮撒于热锅中,候烟冒起,
2、白僵蚕:拣去丝毛,洗净灰土,晒干。

僵蚕的作用:
僵蚕别名天虫、姜蚕。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品,它又名白僵蚕,是家蚕幼虫在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涸硬化虫体,由于其体表密布白色菌丝和分生孢子,形似一层白膜,故名,主要用于惊风抽搐,咽喉肿痛,颌下淋巴结炎,面神经麻痹,皮肤瘙痒等病症。
僵蚕是一味常用中药,味辛、咸,性平,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治热咳,痰喘,吐血,崩,带,跌打损伤,风湿痛,疮毒等,近年来其应用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
白僵蚕含有氨基酸和活性丝光素,有营养皮肤和美容作用。僵蚕所含蛋白质有刺激上皮脂腺,调节性激素分泌的作用,因而对女性性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黄褐斑有一定疗效。僵蚕含维生素e9。89%,能清除自由基,抗脂质氧化形成的老年斑。其所含的活性丝光素能促使皮肤细胞新生,调节皮脂,改善皮肤微循环,可增白防晒,消除色素沉着,保持皮肤弹性。日本人就十分喜用蚕丝保健品。若无僵蚕可用蚕茧、蚕蛹代替。
白僵蚕含有草酸胺,还有蛋白酶,壳质酶,脂酶等水解酶可消化角质,分解色素防疤痕去粉刺治瘀斑的作用。
1、白僵蚕一般情况下炙用,散风热宜生用。
2、小儿脾虚久泻之慢惊,可与党参、白术、天麻等相配。
3、小儿高热惊风,其轻者,可与桑叶、钩藤配伍;重而痰喘欲死者,可与牛黄、朱砂、全蝎、南星等同用,以镇惊化痰。
4、若热盛痰壅气粗者,可与牛黄、天竺黄等并用。
5、惊痫中风,抽搐痰鸣者,可与全蝎、天麻、胆星等相伍。
6、 临床多与蝉衣、薄荷等同用,能退疹止痒、疏散风邪。
7、癫痫发作手足抽搐,神志不清,口吐痰涎者,可配天麻、全蝎、半夏、石菖蒲等。
8、白僵蚕与白芥子、肉桂、莪术等配用,治腋窝淋巴结结核、胸避结核、胸前疽、腋疽等多种阴疽症。
9、痰气捕结颈项而致瘰疠核者,可与浙贝母、夏枯草、牡蛎等配伍,以增化痰软坚散结之功。

1、僵蚕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各等分(并生用)。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2、僵蚕治小儿惊风:白僵蚕、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钱(微炮过)。为细末。每服一字或半钱,以生姜温水调,灌之。(<本草衍义>)
3、僵蚕治重舌、木舌:僵蚕一钱,黄连(蜜炒)二钱。为末,掺之,诞出为妙。(<积德堂经验方>)
4、僵蚕下奶:白僵蚕末两钱。酒调下,少顷以脂麻茶一钱热投之。(<经验后方>)
5、僵蚕治小儿撮口及发噤:白僵蚕二枚。为末。用蜜和,敷于小儿唇口内。(<小儿宫气方>)
6、僵蚕治头风:白僵蚕(去丝、嘴)、良姜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白梅茶清凋下,临发时服。(<百一选方>)
7、僵蚕治肠风下血:僵蚕(炒,去嘴、足),乌梅肉(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汤下,一日三服。(<卫生杂兴>)
8、治瘰疬:白僵蚕,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9、僵蚕治空洞性肺结核:白僵蚕、白芨各等分。共研细末;每次二钱,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10、治缠喉风并急喉闭喉肿痛者:白僵蚕一两(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黄色)、天南星一两(炮裂,刮去粗皮,锉)。为细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许调药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时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蚕散)
11、僵蚕治喉闭牙关不开者:白僵蚕,微炒为末,生姜自然汁调下一钱。(<中藏经>)
12、僵蚕治风,遍身瘾疹,疼痛成疮:白僵蚕,焙令黄色,细研为末,酒服。(<圣惠方>)
13、治野火丹从背上两胁起:僵蚕二七枚,和慎火草捣涂之。(<产乳集验方>)
14、僵蚕治妇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鱼、僵蚕等分。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僵蚕用药禁忌:
心虚不宁、血虚生风者慎服僵蚕。僵蚕恶桑螵蛸、桔梗、茯苓、茯神、萆薢。凡中风口噤,小儿惊痫夜啼,由于心虚神魂不宁,血虚经络劲急所致,而无外邪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产后余痛,非风寒客入者,亦不宜用。多服则小腹冷痛,令人遗溺,以其性下行而成寒也。
僵蚕内服可致过敏反应,出现痤疮样皮疹及过敏性皮疹,停药后均能消失。少数患者有口咽干燥、恶心、食欲减少、困倦等反应。由于僵蚕有抗凝作用,故对血小板减少,凝血机制障碍及出血倾向患者应慎用。僵蚕、僵蛹均含草酸铵,进入体内可分解产生氨,对肝昏迷患者慎用。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429328.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