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统计师考试】
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古城小学 2012-2013学年
小学专任教师学任职条件达标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古城小学 2012-2013学年
小学新任教师学历达标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古城小学 2012-2013学年
xx小学教师学历达标计划
(2011---2012)
一、教师学历现状及分析
我校现有教师14人,其中专任教师13名。目前已取得本科学历的教师3人,现已取得大专学历的教师达11人,占现有教师总数的%,我校教师学历达标情况还是较为乐观的。
二、提高教师现有学历的举措
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要达100%,我校虽然已达标,但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过硬的教师队伍,我校立足于高标准建设教师队伍,仍将坚持一如既往地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学校把重点放在鼓励教师“专升本”的进修学习上,支持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远程教育等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解决教师学习的各种困难。
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上级有关部门关于教师培训的工作部署,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的教师队伍为目标,努力为实现学校新发展奠定师资基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在这一学年里,要继续创造有利条件,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将以教导处牵头组织,以每周一次的教师业务学
习为阵地,以教师自学和集中组织学习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全面创建学习型学校,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具体措施
1、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校长室将在开学初制订学校师德建设规划)。
2、制订青年教师基本功达标计划【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
学校有很大部分是年轻力盛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这是学校教育的希望,大家要自加压力,制订个人近远期成长目标,勤于学习更新,善于思考创新,早日适应,早日成熟。在开学后要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相关要求,制订针对自己的弱点的基本功进修计划。要积极完成第一轮教师读书计划。
3、坚持教师培训制度
教导处要积极为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搭建最稳固的校本培训平台,扎实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参加校外培训,让更多的老师在工作的同时获得自身成长的快乐。今年培训的重点是:课堂教学基本功、语文知识积累、网络资源的运用等。学校积极地创造条件做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学校通过外出学习、专题研讨等形式为教师的学习提供帮助。
三、培训形式:
1、课题推动法。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开学初,教导处安排好各教研组组长和成员,确定校级研究课题一个,各组确定组级研究课题至少一个,制订本组计划并上报教导处。
2、集中研讨式。学校开展集中理论辅导,召开经验交流会,教学研讨会,进行学习和研究,各教研组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在观摩中获得于己有益的信息。每周一晚学后,组织教师集中进行学习和交流活动。
3、自主研修法。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寻找相应的教育理论和相关知识武装自己,实现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学校要求教师用好自己订阅的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年轻教师和年级组长要注册参加新教育在线的教育教学讨论。
xx小学
2011年8月
计划一: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xx中心小学全辅导区共有在编教职工121名,其中一线教师98名,后勤、内退、病退及其他不上课教师23名。
在这121名教师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为100%:中师学历有60名,大专学历53名,本科学历8名。另外还有16名教师正在进行学历提高学习,其中进修大专学历的6名,本科学历在读的10名。
在全体教师中,年龄偏大的教师(男教师50周岁、女教师45周岁以上)的学历基本以中师为多,占到了全部教师的50%。
年轻教师(35周岁以下)中的学历基本以大专为主,占到了大专教师人数的65%。
具有本科学历和在读本科的教师中,有16名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
完小和初小以及不上课教师的年龄较大,大多数教师的学历为中师,占到了中师学历人数的66.3%,中心校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为多,大多数教师学历达到了大专学历及本科学历。
具体措施:
1、积极努力贯彻市教育局关于在职教师学历提高进修的有关政策、待遇。
2、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学历进修体制,从制度上保障教师接受学历进修和学习的权益,学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和解决学历进修教师课务和外出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
3、学校领导以“大培训”理念来支撑。即框架的纵横驰骋:纵要有连续性,动态性,贯彻终身教育思想;横要跳出“师范圈”,“教育圈”,放宽视野,鼓励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接受学历提高的培训,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
4、制定鼓励在职教师学历提高进修有关条例,同时与拔尖人才培养、教师职称晋级、提拔中层干部等捆绑,促进教师在岗学习提高。
5、学校将教师的学历提高进修纳入“十一·五”规划,设定教师个人学历提高进修目标,推出“教师个人学历提高进修目标时限饱和制。”
计划二: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为了全面推进我校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我校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现状分析
根据区教育局和中心学校的要求,小学教师大专学历要达到70%以上,我校绝大多数教师已达到甚至超过此标准,但还有部分教师没有达到此标准,为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全体教师继续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为支撑,以加强教师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为建设教育强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目标任务
经过三年努力,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进一步优化。其中,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90%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建立学历提升工作校长负责制。
建立朱坡中心小学教师学历提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学历提升工作的规划管理、检查评估和总结表彰;在校继续教育中心设立学历提升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学历提升工作的组织实施、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工作;各校直学校,按照校制定的中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规划,建立校长负责制,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在进修时间、学习费用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建立和管理本校教师的学历提升档案。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学历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校要充分认识学历提升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各种媒体和途径加大宣传力度。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向学历未达标、专业不对口的教师集中宣传相关政策,使其进一步认识学历提升、专业成长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建立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三)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参加学历进修。
学校创造条件,采取措施,支持鼓励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电大开放式学历培训、远程教育学历培训等多途径提高学历层次。凡未取得大专学历,男性45周岁、女性40周岁以下的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接受师范类相关专业大专学历教育,45周岁以下的小学教师要全部要进行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教育。
(四)加强组织管理,通过考核奖惩策略推进学历提升工作。
学校要从战略高度抓好这一工作,把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的报考率和通过率作为衡量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指标,要把组织教师参加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和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统一起来,并纳入继续教育考核评估体系中,在进行继续教育验证时,折算一定的学时和学分。
对未能按学校规划及时取得高一层次学历的教师,要分析原因,批评教育,并给予必要的帮助,督促其完成学业。
对于那些得过且过,不思进取,应参加高一层次学历进修,而不报考、不参加学习的教师今年暑期实施转岗分流,转岗为教辅人员,以确保学历达到标准。
学校将于每年年终对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历层次方面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并对先进给予一定的奖励。
计划三: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计划
根据上级有关教师学历培训提高的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青年教师学历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创新队伍,制定本计划。
一、 中青年教师学历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青年教师28人,其中本科学历5人,占17.9%,专科学历23人,占82.1%。所以,现在学校提升青年教师学历任务主要是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本科自考、函授学习。使学校青年教师本科率达到一定的比例,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总体目标
全面增强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科研能力、创新能力。
通过实施该计划,到20xx年,青年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人员比例达到35%,45岁以下的专任教师全部达到专科要求。
三、具体目标和措施
1、作好参加学历提高培训教师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形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培训。
2、作好在职教师学历提高培训规划,并帮助他们解决好工学矛盾。
3、实行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学历培训提高的激励机制,对已达专科学历的教师要求参与更高学历的相关培训,将学历培训与评优晋级相结合。对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在今后的评优晋级中给予优惠待遇。
4、学校推荐县级名师、学区学科带头人、校级骨干教师等必须具有专科学历,同等条件下本科学历者优先。
5、学校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对获得本科学历的教师拿到文凭实施奖励。
四、培训方法
1、学校实行青年教师学历培训提高的登记制度,即每年对教师进行学历的统计与分析,从中了解青年教师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第一手资料。
2、实行学历培训提高与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提高时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
3、积极鼓励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参与学历培训提高,自学考试、函授、电大、业余等都是参与学历培训提高的形式,学校不同意教师离职学习。
4、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较高学历的培训与提高,要求已达专科学历的部分教师参与本科学历的培训与提高,去更新知识。
5、积极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学历培训与提高,让中青年教师在参与学历培训与提高中形成学科的综合性与知识的广泛性,为教师教学提供丰富的综合性基础。
文章标题:在全市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找文章到范文搜网更多原创-(
这次会议,是在“十一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是全面总结2015年的教师教育工作,安排部署06年教师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全市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工程,促进教育强市、教育名市建设深入开展。下面,就全市教师教育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关于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回顾近年来,我市教师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及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及上级有关安排部署,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育工作。特别是进修学校新班子上任以后,进修学校一班人,勇于开拓,务实争先,积极配合全市教育的中心工作,紧紧抓住教师教育这个主题,开创了我市教师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三新一德”教师教育工作思路,针对我市部分教师专业水平偏低,个别教师师德滑坡现象,坚持以师德教育为首要内容,以应急学科培训为突破口,以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以面授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为基本形式,圆满完成了省、市确定的培训目标和任务。一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通过面授辅导、聘请专家学者讲座的方式对我市7000余名教师进行了两轮培训,全市广大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得到了增强,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形象。二是加强教师薄弱学科的专业培训。着眼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网联计划”,制定实施了《2015——2015年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计划》,积极开展以小学英语、音体美等薄弱学科的教师培训工作,通过中、短期培训班、校本培训、专项技能培训、公开课、优质课等形式,举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培训8170人,幼儿教师培训400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130人,美术教师培训150人,初中、小学一年级教师新课程培训2600人,使全市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薄弱学科建设得到了有效加强,新课程改革得到了深入推进。同时,对全市300多名中小学校长先后进行了信息技术、任职资格及提高等一系列的培训,提高了我市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管理、驾驭课改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三是认真开展教师学历达标培训。多年来,我市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教师学历达标培训,积极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截至目前,全市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6.6、76.5,小学教师专科率、初中教师本科率、高中教师研究生率分别达到65、32、8。在教师教育工作中,教师进修学校做出了突出贡献,去年顺利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教育培训中心”的省级验收。可以说,我市的教师教育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看到,距离当前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建设教育强市、教育名市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教师教育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一些教师还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的深刻内涵,“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在一些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二是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现代化应用水平还不够高,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还需要进一步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实施新课程的要求。三是农村学校教师队伍中存在着素质偏低、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师资水平较低、素质较差的问题仍旧比较突出,还不能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四是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学校对教师“重使用,轻培训”,对教师教育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终身教育的理念尚未树立起来,培训与教研结合的还有差距,学校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措施和氛围还需要进一步强化。五是教师学历提高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石家庄市教育局石教【2015】153号文件要求,“到2015年全市小学具有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85%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8%以上,本科率达到85%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具有研究生学位或研究生课程班结业的比例达到20%以上。”我们与上述标准还有一定差距,需要下功夫迎头赶上。对于以上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有清楚的认识,并认真加以解决,始终把教师教育工作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性工作,常抓不懈。二、积极进取,扎实做好教师教育工作教育以教师为本。教育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只有把教师教育搞好了,才能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因此,我们要不折不扣地抓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
在今年的暑假我参与了我市遵义师范学院组织的以“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其间,我们深入遵义市道真县棕坪乡进行了为期1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走访老党员和重走长征路等。其中,我重点参与了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两项。
此次活动使我们当代大学生能够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生产,近距离和农民接触,了解当下农民的生活现状。对中国部分地区的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有了整体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通过此次活动,也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磨砺了意志。对继承和发扬“五四”爱国、进步、**、科学的光荣传统,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活动以支教为主,故所得成果也是与教育有关。现将活动成果汇报如下:
此次“三下乡”活动重点针对棕坪乡的小学、初中学生进行假期补课。授课内容以中学阶段的主科为主,兼办有兴趣特长班。我在这当中担任七年级和九年级的数学老师,支教为期十天,共授课21课时,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其间利用休息时间,对部分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当堂授课、家访以及同当地学校领导座谈,对农村的教育状况有了大略的认识,并为之作了相应的整理和思考,从而得出了一些初步分析结论和建议。
1、存在的的问题: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其次,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多数农村学生并不同城市的学生一样用很多的课余时间来学习,相反,农村的学生自律能力普遍不强,这主要是观念差异所致。所以谈及如何提高成绩这个问题上,学生和家长由切身体会而得出统一的结论是,老师严则成绩高,反之则低。这也合乎眼下应试教育的规律,这种教育体制下,并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的自主发挥,而是看谁肯下功夫,肯花时间,只要拼命做、背,就会成效显著。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试教育在维系城乡升学公平上还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当然,农村学生的基础不牢固早已是路人皆知的,但通过调查下来的情况来看,基础不厚不过是疥癣之疾,劲头不足才是心腹大患。因为基础不足尚可以亡羊补牢,劲头丧失、锐气大减则是釜底抽薪。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农村的生活条件大不如城市,人言:困于心,横于虑,而后作。农村的孩子为改善改变这种状况而奋发读书。但实际考察下来与理想大相径庭。具体是何种原因造成今日之农村学生思想之贫大于物质之贫尚待查明。或许是今日农村的物质生活相对提高,也或许是电视网络的舆论作用。总之,摆在眼前的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此外,地方保护主义也是阻碍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支力量。据了解,当地的初中学生一般不会在中考时填报遵义市的重点中学,其原因并不是没人有那个实力,而是填本县以外的高中,万一落榜,即便是上了本县高中的分数线也不一定能上该中学。所以多数的学生为求稳妥不得不填报本县的一般高中。学生水平有限固然是事实,但当地教育部门为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鼓励也就算了,还如此设置障碍对学生就太不公平了。升学管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地方特色和整体优势,提出以下改进意见:
首先是在学生方面,虽然大多学生基础薄弱且学习积极性不高,但其资质还是相当不错的。山村虽然物质条件不甚丰裕,但基本的能保证青少年健康发育成长的物质所需还是有的。学生大多淳朴可爱,反应敏捷,可塑性强。所以,基于这个还算不错的客观条件,只要老师在学生身上多花心思,严格要求,并且善于引导,积极鼓励,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可以也是一定能够提高的。
另外,在支教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不少专业知识强,敬业程度高的优秀教师。不光如此,也有老师放弃了外调升迁的大好机会,甘愿扎根留在这穷乡僻壤,十几年如一日,从未止息。对于此种难得的教学资源,当地教育部门,当地政府应该加大扶持,重点关照。对这类安心扎根农村的教师一方面提高待遇,另一方面可遣至外地进行培训,促成其更好地为本地教育事业服务。
然而以上两点所能解决问题的范围和程度毕竟有限,这个长期形成的差距必然要用长效的机制才得以彻底解决。在这当中,唱主角的正是国家的相关政策倾向和重点帮扶。农村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穷字,但核心并不是穷经济,而在于穷知识、穷技术、穷观念,归根到底是穷人才。只有想办法让无数的知识人才前赴后继不断地投身到中国的农村建设队伍当中,这个问题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但目前就全国范围的大学生就业去向来看,基本上没有主动积极考虑去到农村就业的。其中责任并不在于大学生,而是在于国家的政策性导引不够。并没有足够的鼓励来弥补其物质条件的匮乏所留下的空白,大学毕业生不愿意投身农村的建设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好在近年来我国对于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强,相信随着城市就业的饱和和相关政策措施的到位,将会不断有大学生到农村去就业、生活,而城乡教育的差距届时将会逐渐缩小。
现总结如下,农村教育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师资配备不足,留不住人才;最严峻的现状是学生学习渐成不够积极主动的氛围。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期间可以尝试加强严看硬管式的应该教育的传统方法,着重要给学生树立起积极拼搏的意识。其根本的和实质性的改善则必须举全国之力而为之,且要坚持下去。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二)一、调研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均GDp的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调研对象
此次我调查的对象就是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现状展开的。基础教育,就是人们在成长中为了获取更多学问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识。基础教育,作为造就人才和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国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基础教育包括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报告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有关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的现状
三、调研目的
1、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网上搜集资料,活的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信息
2、分析农村基础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
3、通过分析具体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现状的案例,切实掌握农村基础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的途径
4、对本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问题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
5、探索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途径,共同探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方法
四、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实施以来,我国的农村基础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农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后天失调,所以农村教育状况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政府投入有限,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中国是个农业大国,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在校生占全国在校生的绝大多数。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合计约1、93亿人,按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70%算,农村在校生约1、3亿人。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中义务教育阶段所占比例过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总投入的比例始终低于60%,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近年还不足30%。而且,在农村义务教育总投人中,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例也不高。尽管近年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向农村义务教育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达到64、9%。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2001年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在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中,乡镇一级的负担竟高达78%左右,县财政负担约9%,省地负担约11%,中央财政只负担了2%。而在国外,中央政府是义务教育资金来源的主渠道,有的国家中央政府投入占整个基础教育投入的比重高达80%。
长期以来,农村义务教育主要以农民投入为主。尤其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前,农村义务教育事实上主要由农民承担。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来源基本是以乡镇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农村教育费附加以及收取学杂费、教育集资等。乡级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全部责任。农民的“合理”负担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也大幅度减收,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经费不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设施十分落后,(
(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教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堪忧
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调查发现,农村教师队伍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师资力量匮乏,农村师资“缺血”
由于农村教师待遇低,生活条件差,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严重,很多人不愿到农村任教。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宁愿在家待岗,也不愿当乡村教师。同时,家里有门路的、教学水平稍高的教师也想办法挤入城市。再加上这几年城市学校扩招,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也开始从农村招聘教师。随着进城教师的择优录取,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流向了城市。由于师资的流失,贫困农村的中小学校里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司空见惯。在农村许多学校美术等方面的教师严重缺乏,无法适应新课改后的需求。另外,造成农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师的单向流动,即优秀教师只具有向上的流动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入编进入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这种带有刚性的评选机制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系统只能得到较差的师资来源。农村师资原本“先天”不足,无奈又遭流失之痛,农村师资严重“缺血”。
2、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农村中小学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以湖南省为例,农村小学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占的比例不到城镇的20%,初中也只相当于城镇的一半,如衡阳市农村学校教师第一学历合格率为22、7%。尽管通过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得到极大提高,但教师素质仍然不能满足义务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农村一些学校的大部分教师是本镇(县)未考上大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一些初中毕业生也当起了教师,很多贫困县还有一部分教师小学毕业。另外,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落后,难以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无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使得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形成不了梯队,专业化程度不高。教师的低素质直接影响、限制了学生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质量不高,农村一些学校的生源逐渐流失。在一些地区,“村小学到中心小学,中心小学到县城小学,优生不断流向县城”已成了趋势。长此以往,学校将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并将随着这种恶性循环而趋于萎缩。
(三)家庭贫困,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
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由于教育投资少,本应由财政支付的教育经费负担转移到农民家庭,义务教育已无义务之实,老百姓需要自己负担学费。农民一年的收入本来就很少,大部分用来支出子女的学费,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现了教育致贫现象。农民不堪教育费用的重负,导致其子女失学、辍学。另外,近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职业教育极不发达,导致学生在大学学的知识在农村派不上用场,使得农村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读书,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出去打工挣钱以贴补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财力的制约,对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连小学都没有毕业。贫困人口失去学习机会,也就限制了他们获得个人发展的机会。
五、营胜村基础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调研我来到了辽宁省丹东市五龙背镇的一个普通的乡村-营胜村,调研结果如下
(一)教育现状
据20**年数据显示该村约有人口1500多,学龄儿童接近200多,全村只有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有教师9名,9名教师中无本科以上学历者,7名专科学历,2名初中学历,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调查发现,该村基础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方面,师资力量缺乏教师不配套和跨年级上课现象严重,很多教师都是上了这门课再上那门,由于照顾不过来,只能让一些班级学生自习或做作业。我们还了解到由于农村教师的待遇低,办公条件差,农村基础教育岗位难留人,老师调动频繁。另一方面,教师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职称低、素质低的“三低”现象。大部分教师为“民转公”教师,由于他们的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在短期内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营胜小学全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由于受政策因素的制约,该村近3年未补充过教师,导致教师严重不足和失衡。而镇上的中心学校和交通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普遍超编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质偏低。同时由于一批学历低、素质不全面的人员进入教师队伍,再加上“民转公”教师,使得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年龄结构也不合理。农村课程改革对目前的农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角色行为必须实行全方位的转变。由于农村教师队伍年龄资历、学识水平、身心状况差异较大,因此转变过程困难很多。
2、学校管理方面有待改进。一是校长结构欠合理,老的老了,工作精力有限;年轻的又过于年轻,没有什么工作经历,更谈不上有较好的工作经验。二是部分校长对学校的管理工作较为片面,只注重学校教学管理,对教学管理以外的,如学校安全管理,学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管理的力度不够。
3、学校经费困难。实施“一费制”和“两免一补”后,人民群众的负担的确减轻了,但学校的办公经费受到一定影响,由于政府财力有限,上面的拨款也难以及时足额到位,使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基础设施建设无法实施,如校舍建设、绿化学校的创建等。
六、关于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出现的困难,今年我国提出了实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国家、社会团体和个人为保障适龄人口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从政策、物质和资金上对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所提供的援助。限于农村的基础,农村地区难以实现教育的自救,因此,积极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及时实施农村地区的教育救助就成为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教育经费方面
1、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同时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保障机制
缓解基础教育投入问题的关键是解决财政乏力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应当由政府承担责任。建议国家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并严格规定农村教育投入的恰当比例。我国许多省在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农村教育集资被取消,县乡财政收入减少,为了保证县乡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中央应确定一定比例的税收进行转移支付,专门用于农村基础教育。切实发挥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在配置农村义务教育资源中的绝对主体作用,构建基础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承担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最终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和保障农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机会的长效机制。
2、拓宽筹资渠道,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支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水平,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农村教育经费完全靠国家长久支付的可能性并不大。要想使农村义务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除了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证外,还应该通过其他渠道尽可能多地筹措经费。比如可以建立“义务教育基金会”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捐助;发行教育彩票,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和支持义务教育。所得的资金由政府根据有关政策统一进行调配,切实定向用于农村教育。同时建议国家出台农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证农村教育的优先发展。
(二)师资方面
1、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
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接受培训的机会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与城市的教师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级政府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国内外教育援助项目,加强对农村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同时在教师继续教育政策方面对农村教师要有所倾斜,比如为农村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适当增强教师培训名额等。对农村教师进行培训,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注重教师实际教育教学素质的提高和教师的实际教学效果,以切实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教师的双向流动。实施“教师交流机制”,把城里的老师交流到农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带动农村的教育;农村教师则到城市学校去实习,充实提高,以解决农村教师单向流动的问题,切实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从而有效控制辍学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必须到农村支教一年,并把支教作为将来评职称的一项条件。同时给予支教大学生提前半年转正的优惠条件。20**年,郑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从20**年起,郑州市将在5年内实现所有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1年。郑州市教育局文件规定:从20**年起,市直学校每年下乡交流人数应不低于全体教职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对农村有所倾斜,比如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巡回授课,鼓励紧缺学科教师的流动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工资待遇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到农村去。他们一是害怕无机会再进城市的学校,二是担心自己到农村会被同化。因为农村教师教育观念落后,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再加上农村学校硬件设施严重不足,新教师难以进行教学改革。为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政府就要给予到农村任教的师范毕业生一定的优惠政策。
4、充分利用农村的现有资源与条件开发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在硬件上相差甚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现状的情况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不能总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农村一切可用的现有教育资源,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开发适合本土的教育教学模式,提高农村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贫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重要途径。贫困家庭在社会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的享有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如果没有辅助性的机制保证他们得到教育的公平,那么贫困本身则有可能成为“世袭”的不幸命运。这种个人命运的恶性循环。最终使整个社会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采取措施,把对贫困学生的教育救助作为农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稳定的教育救助机制
各级政府要成立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贫困学生救助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中小学救助受援捐赠中心”,同时还要增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设立中小学贫困学生救助专项资金,并将助学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协调和指导本地区的经常性助学活动,推进救助贫困学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对贫困学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资金为主,继续执行“两免一补”政策并要落到实处。同时要以经常性捐赠活动为载体,组织和发动各界人士捐款助学,对口帮扶。目前,无论是政府的救助、社会的捐助,还是学校的奖励与减免,总体来看教育救助覆盖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额度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级财政要每年安排贫困学生专项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扩大教育救助范围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逐步实行免费的义务教育已成为可能。20**年1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教育部首次发布《全民教育国家报告》。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时间表:到20**年,使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费),保证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学。到20**年,全国农村地区将全部实行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到20**年,全国将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然而,政府、社会对高中教育的贫困救助问题,相对来说关注不够,虽然有一些相关政策,但执行中存在若干问题。从全国范围看,多数地区至今缺少刚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进行教育救助时,要把救助的范围扩大到高中。
总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为主导、多管齐下的教育救助体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农村教育救助及时性、长效性的重要保证。
七、启示与结语
通过几天时间的调研,我对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有了初步的认识,以上就是这次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一些具体情况,但光了解情况并不够,既然是调研报告,就要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将结合我校在**级学生中开设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程的具体内容,来简单阐述和总结下关于这次对农村基础教育现状的调研活动,以便更好的达到“关注民生,和谐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的目的。
从调研的对象——营胜村以及参考整个中国的农村基础教育来看,我认为,中国农村的基础教育之所以令人堪忧的原因有:一是国家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农村本身的经济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对教育的投资力度不够,教育对经济的促进就体现不出,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中国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二是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和不精。广大农村地区师资稀少并且专业度相比之下严重不足,这对农村教育是严重不利的。三是农村家庭本身的贫困问题致使农村基础教育始终得不到提高,“没钱上学”是广大农村孩子受教育的一个严重的障碍。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的问题是中国的重要问题,而农村的教育问题更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调研的是营胜村而言,他们就亟待靠经济去帮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以此来实现民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才能让营胜村变得富有,和谐,美好,才能让中国更加强大,富强,和谐,稳定!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三)众所周知,中国的经济正日益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仍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
今年暑假在我的家乡甘肃临洮,许多小学中学都在补课,我的不少同学也纷纷加入补课大军,充当假期老师。8月6日在农村的党家墩小学,我对补课学生以及周边补习班学生总共10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对于学生来说,大家都很期待假期,可当假期真正到来时却又不得不奔波于各个补习班。有的是看见同学都去补课,有的是家长的个人意愿,有的是学校的强制要求,那么学生自愿去补课的有多少人呢?为此我做了一个关于补课的调查。
二、调查结果:
1、你的补课形式是?
A、学校统一70%
B、校外补习班21%
C、家教9%
2、你每年都参加补习吗?
A、是65%
B、否35%
3、今年暑假补课是自己自愿的吗?
A、自愿20%
B、学校要求60%
C、家长要求10%
D、看见大家都在补课自己也补10%
4、补课的费用高吗?
A、高10%
B、能接受90%
5、你的补课时间是多长?
A、2个月0%
B、1个月80%
C、10—20天20%
6、你认为补课有用或者有必要吗?
A、有93%
B、没有7%【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
7、你是否支持“农村教育落后,要补课多花时间才能在和城里学生竞争中获得机会”?
A、支持52%
B、不支持48%
8、你认为农村就应该“笨鸟先飞”吗?
A、认为9%
B、不认为91%
9、针对现在的补课热潮,你有何看法?
A、正常25%
B、也许是现在学生学习压力大9%
C、或许是竞争激烈63%
D、没什么必要3%
10、你认为暑期补课盛行的原因是?
A、社会原因17%
B、家庭原因6%
C、综合原因77%
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是自愿的,而是学校硬性规定的,而且每年如此。当然学校假期都是有偿补课,至于费用大多数农村学生都能接受。补课的时间一般都是一个月,也给学生留了半个月的休息放松时间。对于补课的实际操作,学生很大一部分是迷迷糊糊上学,稀里糊涂放学,要么就是老师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玩。或者更有甚者,老师和家长稍有疏忽就溜之大吉。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上述结果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暑期补课都很反感。分析原因有以下两点:
1、学校强迫补课,表面上说是自愿,但实质还是使学生不得不选择补课。老师一般都对学生说:“暑期补课进度直接与下学期连接,不补课的学生老师不再讲解暑期补课内容。”这样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学生只有老实参加补课。如果我们进一步对学校分析,学校不为了赶教学进度,就不会有假期补课一说。当然老师也就不会有额外的奖励(从学生的补课费用中扣取),老师是愿意,而学生只有为了自己的未来无条件服从。如果再进一步深层次分析,学校要不是为了图教学业绩,希望在升学考试中(小升初或中考)能多有几个学生进重点,来提高自己学校的知名度,从而获得更多的教育财政拨款(要知道农村学校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师资都很缺乏,足够的财政能解决很多问题),学校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的违背教育局的规定假期补课。更进一步分析,就要涉及中国的教育体制。教育部每年巨额的教育资金大部分拨给城市重点中学,忽视农村的师资及基础建设,农村学校想获得财政上的补助就不得不提高教学质量。如今中小学补课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教育部有规定节假日不能补课,为什么学校还是要补呢?是因为国家没有真正实施规定,学校当然视之不管。
2、农村家长教育意识不完善,只注重文化成绩的学习而忽视了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很多农村家长和城市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是一味的强调“知识改变命运”而不尊重孩子的意愿,强迫孩子去补习班。我认为这样做抹杀掉了孩子的天赋,只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孩子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最后会丧失学习的兴趣。补课剥夺了孩子们放松休闲的时间,放假比上学还累,孩子们没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他们当然会受不了。如果彻底一点对农村家长分析,会出现这种原因主要是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科学的教育意识。他们通常看问题比较肤浅,其中90%的家长以务农为主,对子女的未来抱有太多的期许,对孩子的学习过于不恰当的关心,从而导致了农村孩子太多的心理压力。
四、调查建议:
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教育现状还不能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
1、针对教育财政资金问题,建议政府在合理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将经费投入到农村学校,使农村的教育硬件设施更加完善,为农村学生提供最基础的学习环境。
2、针对教育部门的政策实施问题,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联合起来把国家的假期规定(如节假日不能补课)真正落实到位。
3、针对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应尽可能的给长期在农村教学一线的老师更多的优惠政策,如提高老师工资等,政策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
4、针对农村教育体制问题,建议教育部门分配更多的年轻优秀师范毕业生去农村学校,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帮村农村老师提升专业化水平,带动农村教育发展,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
5、针对农村学校自身的管理问题,建议学校在假期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任务,对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一些帮助。可依拓展知识面,也可以提前接触社会,积累一些社会实践,对学生以后的自我发展会有益处。
6、针对农村家长的教育问题,即建议学校定期开展家长会,一方面告诉家长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另一方面宣传一些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提高农村家长整体素质,让农村孩子们尽早从补课大军中解放出来,还孩子们一个金色的童年。
五、调查总结:
今年暑假很高兴能有机会进行这次调查,在对《农村教育现状调查》课题中,我通过对家乡当地一所小学的调查问卷作出了上述报告。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对社会的深入了解,也是对自己的一次历练,很期待有更多的机会走进社会,充实自我。
第1篇:教育局人才工作计划
我局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号)和全国、全省、全市人才工作会议及县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县、人才兴教战略,以实施教育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为重点,加快教师
队伍学科结构调整,抓好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结合实际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创新教育系统人才工作机制,为我县教育改革与发展和构建和谐修文教育提供坚定的人才保障。
一、加强领导,完善人才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人事科负责实施日常工作,各科室协同配合、分工落实的工作运行机制。
2、完善工作制度。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完善中小学教师招考、录用调配、骨干教师培养、教师继续教育等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考核、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薄弱学校教师挂职进修、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奖励等制度。
二、加强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3、抓好教师素质提升工程,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加大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力度,不断改进培训方式、丰富培训内容,完善教师素质提升管理认定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以此促进广大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4、认真实施“十二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全面实施国培、省培、市培、县培计划,抓好各类师资培养工作。注重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素质。
5、实施学科带头人锻造工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拔尖人才的示范辐射作用,创造条件支持他们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和教育科学研究,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参加有关学术交流、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同时根据拔尖人才的专业特长组成讲师团,有计划地开设各类讲座,定期到相关学校上示范课和进行专业指导,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教科研和课程改革中的领头雁作用。
6、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抓好各类教师培训,把名师培养、班主任培训和全体教师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起来,完善继续教育校本培训机制,通过教学基本功竞赛、教学公开课评比等“实战型”培训,缩短青年教师成长周期,同时,针对农村教师特点开展一系列专题培训,着力加强对农村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导师制、师徒结对制,对农村青年教师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使每所学校都有一批骨干教师。
7、进一步加强学校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素质,努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本年度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将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远程培训与面授相结合、理论研修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抓好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基础教育干部远程培训等方面的干部培训工作,并不断向学校班主任培训延伸,努力培养一支懂管理、会管理、能管理的学校干部队伍。以提高学校干部队伍的管理水平来推动学校内部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从而有效促进县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三、引进人才,改善师资队伍结构
8、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按《教师资格条例》的要求,依法做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确保职业准入制度的严肃性。
9、不断完善新任教师公开招考制度,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考一批紧缺学科教师,适时适量补充引进新师资,逐步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10、继续推进“名师工程”,不断完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管理和考核办法,加速培养优秀教师群体。认真落实“引得进,留得住,出得去,育得成”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加大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力度,加快教育系统拔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拔尖人才培养。
11、制定和完善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充实到教师队伍。根据全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定期发布人才需求信息,拓宽引进人才渠道,进一步做好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工作。
四、强化改革,合理使用现有人才
12、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学校设岗工作的指导,搞好依岗定员,强化岗位管理,完善学校编制管理办法和教师评聘分开制度,推进教职工岗位聘用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认真落实“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任制,积极引进竞争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3、统筹教师资源,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对新增教师优先满足农村薄弱学校的需求,并采取有效措施,在生活上、工作上、政治上关心农村教师,提高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和表彰奖励中的比例,改善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教师生活待遇。
14、继续实施“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工作,促进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第2篇:教育局人才工作计划为认真贯彻落实《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切实做好20XX年人才工作的通知》(毕教通[20XX]91号)文件精神,为更好地完成今后教育系统人才工作,现结合我县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我县20XX年及今后人才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毕教通[20XX]91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人才服务中心工作为重点,切实加强人才工作,更新人才观念,紧扣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打造一支规模适量、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创新能力的教育人才队伍,为推进金沙教育事业均衡、公平、和谐的方向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具体工作
(一)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等部门关于加强和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意见的通知》(黔府办发〔20XX〕79号)文件重新测算中小学编制,制订本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补充计划。按照新的编制标准对我县中小学、幼儿园编制进行重新测算并报县编委审批。目前,我县中小学共、幼儿园教职工共空编1500余个,专任教师空编近1400个。
(二)开展干部能力提升活动
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干部队伍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力度,逐步形成与教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符合干部成长规律的分层次、分类别、多形式、重实效的新格局和新机制,造就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教育业务能力强,管理理念新,能孚众望,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教育干部队伍。
1、加强培训。按照局党委干部教育培训安排,结合上级有关干部培训任务,分时段、分层次对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各分管行政干部等进行理论和业务提升。今年将分层次开展以下培训:
(1)不定期召开全县各中小学校长会和各县直学校校长会,以会代训。(2)选派校长赴到省内、省外参加高级研修班学习。
(3)举办全县中小学校级干部培训,对全200余名中小学校级干部进行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
(4)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参加省市级中小学干部教育学院培训。
(5)举办全县中小学德育、班主任培训。
3. 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坚持“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采取民主推荐方式,把一批有本事、能干事、干成事、好共事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建立后备干部信息档案。
(三)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活动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了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我局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为目的,按照统一规划、分级管理、按需实施、讲求实效的原则,建立“政府指导、单位为主、个人自愿、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运行机制,根据培训对象、培训条件、培训目标等具体情况的不同,采取短期培训、进修、研修、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外出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1. 创新培训形式,抓好各类教师培训。
(1)不断提升教师的学历水平。继续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做到专业对口、学用一致、按需培训、对口提升。到2015年,各学段新任教师达到大学专科或本科及以上学历,提高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达95%以上;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90%以上,鼓励城镇小学、初中教师向本科化迈进;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98%(职业中学达90%)以上,鼓励向研究生学历提升。
(2)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加强对《新课程: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等继续教育教材的学习,以《贵州教师誓词》、《贵州教育精神》为重要内容,规范办学系列文件和国家、省、市、县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的学习。以“一德”(师德教育)统领“四新”(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特别是师德理论水平。(3)选送中小学各学科骨干教师到省内或省外行专业技能提高培训,送培 500人左右。
(4)举办新教师上岗培训。
(5)举办全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
(6)举办一期教师师德教育专题培训。
(7)举办一期的全县中小学骨干教师新课程理念培训。
2. 加强名师队伍建设
(1)各级骨干教师要认真完成《金沙县名师、骨干教师考核评价表》规定的各项任务,模范遵守《金沙县中小学名师、骨干教师承诺书》。各单位要严格按照《金沙县名师、骨干教师考核评价表》每年七月对他们进行年度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上报县教育局师训办。凡没有在教学一线承担教育教学任务一年以上的名师、骨干教师,教育局将取消其荣誉称号。对骨干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组织名师、骨干教师开展“结对子”、送课下乡活动,充分发挥各级名师的“传、帮、带”作用、示范和辐射作用,以优秀的名师群体带动学校整个团队,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创先争优的进取精神,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做好各级优秀人才的推荐选拔工作。按照各级分配名额,做好全国、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各类优秀人才推荐评选工作。
(3)建立优秀人才信息库。
(4)抓好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引领水平。金沙教师进修学校是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阵地,要创新思路,大力推进其改革和建设。充分发挥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资源效益,积极推进县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室、远教办、电教站、党校、农广校、职校、普通话测试站等相关教育机构的合作,调整定位教师培训机构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构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上挂高等教育机构,下联中小学校的县级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按照国家和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其信息化建设,形成与教育部、省教育厅、地区远程教师培训与管理平台相互衔接、优质资源共享的卫星电视接收和计算机网络系统。
3. 抓好专业技术岗位人员评、聘工作。
(1)协助人事部门做好20XX年初级、中级、高级职称教师岗位聘任工作。
(2)做好20XX至20XX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的年度考核工作。
(3)做好20XX年度教师初级、中高级职称推荐评审工作。
(四)引进、招聘教育人才
以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改善人才专业知识结构,适应金沙教育发展需要为目的,根据金沙教育实际人才需求,积极做好人才的引进工作。
1. 引进新教师。根据我县教育需求情况,按照逐年补充的原则,制订2015年度中小学教师补充计划,并配合人事部门做好公开招聘教师工作。本年需通过面稿社会公开招聘高中教师100名、初中教师100名、小学教师150名、幼儿园教师100名,共计450名。
2. 争取和实施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计划300名。
3.出台优惠政策面向教育部直属重点师范院校引进免费师范生和毕业生,争取能引进优秀毕业生40名(其中免费师范生10名)。
三、保障措施
(一)健全机构。建立相关制度,健全人才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落实人才工作相关措施,为各类人才在其位、尽其职、显其智、倾其力创造良好的内外环境。
(二)加大宣传。要广泛宣传党的知识分子工作政策,宣传我局在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标语等形式,利用重大节日、活动、专题讲座等大力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宣传人才求真务实,报国酬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性,积极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送科技下乡活动。特别要加大对优秀知识分子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3篇:教育局人才工作计划一、人才工作思路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局未来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统筹城乡教育,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全面高质量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结构的要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培养一大批合格人才。
二、主要措施
(一)坚持规模与质量的协调发展,大力实施“质量兴教”行动计划。
第一,积极稳妥地调整中小学布局和结构,按照县政府关于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方案,全面规划,创造条件,分批实施。龙江、田美、天堂山、地派、平陵、沙迳、蓝田等乡镇把村小高年级的学生集中到镇中心小学就读。完成中小学的布局和结构调整。中小学的设置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类是初中和中心小学分设,一类是片完全小学。村小大部分变为初小或教学点。中心小学和片完全小学规模将比目前的村小扩大一倍以上。
第二,积极推进中小学“四有”建设工程。做好规划,筹措资金,全面完成片完全小学以上的学校“四有”建设任务。力争中学和中心小学都有标准化的学生宿舍和饭堂。
第三,积极实施农村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农村小学一部分改为片完小,大部分改变为初小或教学点。列为片完全小学的学校在布局调整时必须按标准化条件达到要求,保留下来的初小也争取三五年内实现标准化建设。
第四,大力实施“质量兴教”行动计划。坚持实行教育教学质量专项考评制度。加强对边远山区小学尤其是撤并后初小(教学点)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指导,每年对中学和中心小学及其负责人进行一次考核。加强实行教育教学质量跟踪检测和随机抽检制度。不断完善检测的内容和方法。坚持实行教育教学质量通报奖惩制度。评先评优、干部选拔任用,实行教育教学质量“一票否决”,表彰奖励教育教学质量成绩优异的学校和教师。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广泛开展中小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每年举行2—3个学科全县性的中小学知识竞赛,鼓动全体师生刻苦学习,认真钻研。建立学生发展目标考核制度,对学生的发展全程考核。实行每年级每学年双差生总量控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技能大比武制度,全员参与。
(二)坚持普高与职技教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示范性学校创建工程。
坚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重,以创建示范性学校为主抓手和龙头,以提高质量和效益增强推动力,创建龙门中学示范性高中。
启动创建县职业技术骨干学校工程。我县职业技术学校已被列入省骨干职业技术学校创建计划。20XX年,要完成机构人员合并工作和中心校区校园发展规划设计,扩大校园征地,动工兴建教学大楼和学生宿舍。争取中心校区接收分校点学生。
龙城二中、平陵中学、永汉中学都要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花更大的力气,以提高质量和高考成绩,增强发展的吸引力。
(三)坚持优质与特色的统一,积极推进创建特色教育工程。
坚持巩固、提高、发展的原则。在落实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创建优质学校,争取所有片中心小学以上小学成为县一级学校,60%以上的中心小学和中学成为市一级学校。打造龙门教育两大特色:
(1)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龙门农民画教学。
一是抓好培训,确保每所学校有1—2名能指导农民画教学的教师。二是认真做好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印中学、小学农民画教程,积极探索农民画在中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方法。三是各中小学组织农民画兴趣班,培养一批农民画苗子。四是建设一批农民画室场(展室)。五是定期举办教师和中小学生农民画大赛,评选优秀作品,使我县中小学农民画走出校园,挂在国外。为我县发展龙门农民画培养一批人才。
(2)积极探索和大力推进初中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模式。
初中课改要突出农村特色,在实现国家规定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适当增加农村职业技术的内容。把适用农村技术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等作为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适用职业技术教育课列入教学计划,学生自主选修一门职业技术课程,学校要加强劳动基地和实用技术场地建设,向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实行初二后分流和初中分层教学。允许一部分学生进入初中后选择职业技术教育方向,或经过两年初中教育后提前分流到职业技术教育学校。实行义务教育证书和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双证书”制。
(四)坚持城乡统筹,积极推进教育网络建设工程。
认真研究学校布局调整后保留在乡村的初级小学,防止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教育不公平。对留在农村学校的学生创造条件让留在农村学校的学生都能接受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的教育,享受优质教育。
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按照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第一步,实现片以上完全小学校校有计算机室和语音室,重点学校力争达到国家生机比标准的要求;第二步,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开通和使用城域网(惠州教育数码网),基本达到校校通和教育资源共享的要求;第三步,建设一批校园网和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学校。兴建科教信息中心,为现实教育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六)坚持教育、办学“两主体”的统一,大力推进人才培养工程。
(1)把培养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层次的教师作为实施“强师兴教”的重点,每年选送一批教师到大专院校脱产学习,每年招进一批本地户籍和外地户籍的师范院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与大专院校联合举办本科函授班,争取五年内全县中学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层次的人数达标。研究生学历占一定比例。(2)切实解决学科教师结构不合理,比例失调问题。采取盘活和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全县一盘棋,全面调整,逐步解决学科不对口问题。对一些虽然学科不对口,但非专业优势明显的教师,可选送到大专院校培训,一些小学教师可选到中学任教。(3)委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举办短期培训班。重点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加快骨干教师培训进程,扩大培训规模。(4)选送一批教师到大专院校进修培训。(5)抓好全县各学科教学成绩后十五名的教师的培训。(6)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爱岗敬业精神,培养一支作风过硬学者型的校长队伍。(7)加大经费投入,减轻教师参加学习培训的经费负担。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1、在用人制度上,要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人才的选人用人机制。
2、在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
3、在人才的合理流动方面,要逐步放宽直至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分、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三支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地区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
4、大力推进“质量兴教”行动计划,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第4篇:教育局人才工作计划20XX年,市教育局系统人才工作的计划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人才发展规划为主线,以实施人才建设创新项目为抓手,以提高人才队伍师德素养和育人能力为重点,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水平,为建设一支适应我市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加快教育强市建设,在关天经济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证。
一、以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加强中小学教师思想道德教育
围绕中小学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中心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师职业道德法规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各类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学校各项中心工作继续在全市教育系统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深化活动主题,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工作,做好创先争优活动总结表彰工作;以组织召开暑期教师学习会、暑期领导干部学习会等为有效载体,扎实开展教育法规及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师依法执教和依法施教的法制意识和水平;认真开展陕西省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及第九批特级教师评选活动,扩大先进典型的示范效果和积极影响。进一步加大师德失范事件的预防和查处力度。
二、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核心,强化教育管理干部和教师培训工作
按照“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工作原则和要求,全面安排部署全市教育系统“万名干部东部行”培训活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年内组织举办四期培训活动,培训副科级领导干部200名。深入落实《中共宝鸡市市委办公室宝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宝市办发[20XX]13号),进一步扩大高级研修和提高培训人员比例,积极选派学员参加国家、省级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专题培训。举办市、县级中小学校长、幼儿园长提高培训和任职资格培训班14期,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400名。加强培训质量监控和日常监管,切实提高校长培训工作质量。继续开展国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全员培训模式改革”试点,落实国培、省培计划,创新市培、县培模式,实施教师全员培训工程,培训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2.3万名,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