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1 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试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内容摘要 :

中小企业不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且还在为我国解决就业问题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当前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在遭受着严重的发展问题?因为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而导致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以及在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导致中小企业的外部经营条件的恶化以及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上出现了停滞的状态,严重的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这些问题的存表明如何从理论上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的问题,并能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以说政府、企业必须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全面发展相结合,坚持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与推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相结合,引导广大中小企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中小企业 存在问题 措施 发展战略

试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 1

关键词:中小企业 存在问题 措施 发展战略...................... 1

第1章 中小企业现状分析 ............................................ 7 对中小企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

则不包括微型企业。.................................................. 7 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可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定量界定试图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划分中小企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销售收入三方面进行界定。这些数量标准是相对的,会因国家、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一般把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销售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企业,称之为小企业;而欧盟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界定的中小企业为从业人数300人以下或资本金l亿日元以下的工矿企业,从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的商业批发企业,以及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的零售和服务企业。而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试图从本质上判断其在竞争中是

否具有先天的弱势地位。.............................................. 7 我国对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1978年,国家计委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综合生产能力”。1988年,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企业规模分为4类6档;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中型一档、中型二档)、小型,具体标准共计150个行业标准。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1999年,再次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将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串型、小型4类。其中,午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2003年再次修改,将销售额、企业职工人数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根据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求,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其中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的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国家统计部门据此制订大中小型企业的统计分类,并提供相应的统计数据;国务院有关部门据此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不再制订与《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一致的企业划分标准;对尚未确定企业划型标准的服务行业,有关部门将根据2003年全国第三产业普查结果,共同提出企业划型标准。于是便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其作了划分。一般说来,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或销售额在 3 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2011年,再次修改,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制定本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本规定中,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一般来说,除了因行业不同人数有差别外,资产总额在 4 亿元以下,销售额在 3 亿元以及2亿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型、微型企业。制度中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资产合计代替。本规定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各类所有制和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国家经委等五部委1988年公布的《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及1992年公布的该标准的补充标准同时

废止。.............................................................. 7

1.2中小企业的现状与问题 ............................................ 9

1.2.1中小企业的现状 ................................................ 9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计划经济和国情的影响,我国企业之间长期存在着不公平现象,因为这是在一个在上有国际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下有多如牛毛的个体工商业者相互挤压的过程中生存和发展的企业群体。然而在其他的方面表现中,中小企业还受到在政府政策扶持、技术进步、银行贷款、税收等方面,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无法享受到与大型企业、国有经济的同等待遇。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在经

济中独特的位置决定了它在夹缝中生存、发展的艰难。.................... 9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这二十多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在其中发展的过程中也反映出中小企业是一个缺乏个性的群体。中小企业的开办、关停犹如走马灯,当然,由于大势所趋,总体发展势头尚好,此亦是经济势头良好

的一大根源。........................................................ 9

1.2.2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因素 ................................ 9 中小企业在从中小企业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剖析了制约着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大部分经营者均认为是外部环境因素造成的。一是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偏重于大型企业,地方政府为解决城乡大量富余劳动力,则偏重于发展那些投资更少、见效更快、就业更广的个体工商业;二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等制约;三是市场疲软,

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竞争白热化,制约了企业扩大再生产。................ 9 但是倘若我们作进一步考察将会发现,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只是对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真正瓶颈还是在于企业内部,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在于竞争发展战略的普遍趋同。两个常见表现是:产品开发不够主动,亦步亦趋钻进市场成熟产品的围城得过且过,与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市场不相适应;营销策略不够灵活,抱住拉关系找客户搞回扣的老皇历不放,与现代企业营销信息化网络化步伐不够合拍。这与我国中小

经营者素质多半较低密切相关,该问题且不做论。........................ 9 中小企业的战略趋同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衡,产品重合度奇高,造成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产品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

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此。.......................... 9

1.3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10

1.3.1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 10

1.3.1.1首先是由其自身存在的劣势决定的,其中在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存在

如下劣势:......................................................... 10

1.3.1.1.1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制度 ............................... 10 随着企业的发展、市场多元化及竞争的日趋激烈,家族决策就很难保证在所有决策上都能够做到科学合理。事实说明,决策质量与决策者的素质能力紧密相关。企业家的才能可以归纳为经营能力和创新能力,经营能力维持企业稳健地运营,而创新能力则提供了企业向前发展的动力,两者兼备才有利于企业长期持续地发展。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家只偏重于前者。中小企业家在才能上的问题,往往使决策产生失误。这种做法的直接结果就是过分相信了企业家的能力,限制了员

【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工积极性和创造件的发挥。........................................... 10【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1.3.1.1.2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处于

劣势。 ............................................................ 10 很多中小企业由于在刚开始缺少资本,后台服务强度不够,导致在大型企业中很

难立脚,受到很大的排斥。........................................... 10

1.3.1.1.3中小企业由于资信较差,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成本

高、难度大。 ...................................................... 10 我国现行的金融远行机制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各专业银行重点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中小企业仍主要属于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但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资金用求量远远超过了信用社发放贷款的能力。—些中小企业只好转而寻求民间借贷等

途径融资,从而使不少中小企业感到资金缺乏,影响发展。............... 10

1.3.1.1.4人才缺乏 ................................................. 10 大部分中小企业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企业的经营仅、管理权、决策仅局度集中在投资者尤其是企业主手中,—些中小企业领导者文化层次不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使分化的投资经营决策存在较大风险。此外,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缺乏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份调查显示,目前民营中小企业中员工学历以初中以及以下水平为主,其次是职高、中专、大专学历。大学本科毕业的寥寥无儿,高层管理人员中,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所占比例仅

为40%。 .......................................................... 10

1.3.1.1.5 技术创新能力差 .......................................... 11 与融资困难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问题更为严重。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

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11

1.3.1.1.6中小企业的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 ... 11 上述劣势在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成为其成长性弱的内在原因。其中

管理体系和能力不能随集团扩张而有效提升更成为制约各中小企业集团发展的

“瓶颈”。......................................................... 11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更应该在发现问题的同时相应的找出解决的措施,以及

未来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 11

第2章中小企业战略与措施 .......................................... 11

2.1.1改进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 ....................................... 11

2.1.1.1民营企业应该在管理制度上跟上现代企业的步伐。 ............... 11 它包括了人事制度、财务制度、生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市场营销制度等,同时任何管理制度都应该随着公司的发展和变化而作必要的创新和修改,从而使家族中人进一步服从于企业规章制度,从企业家族十哄变为民营企业化。... 11

2.1.1.2企业带头人应注重管理制度的实施。 ........................... 11 民营企业的创始人在企业中有难以想象的影响,一举一动都对他人的行为产生很大效仿作用。所以,企业带头人在制订各种管理规则的同时,也要身体力行,带

头实施。做到所有的制度对事不对人,真正做到制度在人面前人人平等。... 11

2.1.1.3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实施。 ........................... 11 包括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创新意识等。要通过强化战略管理、管理制度、组织结构、企业品牌等方面的建设来形成鲜明的企业理念和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注重企业整体形象和整体竞争优势,使员工有强烈的归

属感和敬业精神。................................................... 12

2.2争取得到国家的支持,坚持与大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战略 ............... 12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并且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坚持依法维权,主动向银行披露法人治理结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等。购买先进设备保障一年内保修量小、工作效率高的机器,选择有发展前景的产品,

和有便利交通的厂址。............................................... 12

2.3系统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对策 ..................................... 12

2.3.1政府选定部分商业银行作为实施扶持中小企业的政策平台。 ......... 12 鉴于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如投资基金、税收、补息、贴息等优惠措施,最好不要采取传统方式成立专门机构来实施,这样会出现新的市场行为之外的“寻租”现象。可以考虑将这一揽子优惠扶持政策,委托给二至三家商业银行为代理行,并要求代理行对选定的企业给予配额的信贷资金。委托代理行的选择,可以采用招投标的方式,对所属地区的商业银行进行招标。代理行以经济手段和政府给予的扶持政策,对政府选定的企业进行帮助,并接受当地政府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是对所划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

是否按政策落实到位,一经发现没有落实到位,立即取消其代理资格。..... 12

2.2.2、中小企业加强诚信建设 ....................................... 12 中小企业要增强信用观念,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对信贷资金的吸引力。信用是企业生产经营、生存发展的生命,中小企业坚持诚信、履约守信,提高自身的资信

度,靠良好的信用、真实的资讯,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 12

2.4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 13

2.4.1突破家族制,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 ............................... 13

2.4.1.1企业主对职业经理人的信任问题。 ............................. 13 民营企业引人职业经理人最大的制约因素在于不同观念的碰撞和家族对职业经理人的不信任。在不少人的思想观念里,家族式企业理所当然的应该由家庭成员来掌管,由外人来掌管不放心,认为职业经理人不是自家人,对其忠心和可靠性

表示怀疑。......................................................... 13

【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2.4.1.2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的忠诚度问题。 ............................. 13 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一定的制度环境下形成的,它反映一定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约束制度不健全,多数仅靠口头承诺建立合作关系,没有成文的协议固定下来,这会成为日后分歧和分手的隐患。因此,要避免职业经理人不忠诚的问题,除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外,必须完善相应的制度,从制

度上加以约束。..................................................... 13

2.4.1.3如何激励和约束职业经理人问题。 ............................. 13 在激励机制方面形式很多,除工资、奖金、绩效挂钩,以及其他诸如住房类的重要物质激励外,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如年薪制、风险收人机制、人力资本信誉机制等激励其行为长期化,而且依据长期的经营业绩支付报酬的比例要大,真正起到

促使他们行为长期化的作用。......................................... 13 在约束机制方面,主要是健全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充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对经理人行为的制衡作用;同时建立健全企业的规章制度,通过契约形式明确经理人的职责和义务,强化经理人的责任意识,并要求职业经理人提供一定的财产担保,若没有完成职责或损害了委托人的利益时,可以直接追究其责任

或用私人财产补偿,使其承担一定的代理成本。......................... 13

2.5中小企业要发展必须加强经营管理 ................................. 13 我国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注重改善经营模式,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优势产业及发展战略路径。要使中小企业摒弃传统的以价格为主要手段的营销模式,避免无序低效的重复投资生产,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以“做优”、“做专”、“做特”为原则,进入到相对应的细分市场中,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寻找生存

空间。笔者认为以下几种主要战略路径值得我国中小企业探讨和选择。..... 13

2.5.1重点集中战略路径 ............................................. 14 每个企业只能在一个领域,一定的行业形成优势,不可能在多个方向都有竞争力。而且,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往往无法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难以形成规模性生产和销售,难以有较强的研究开发能力,质量、技术、信誉以及市场营销一般都不如大型企业。所以,明智的中小企业就要善于“并兵相敌”,坚持“有所不为而后有为”的原则,运用市场聚焦策略,扬长避短,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力量集中到能够形成自身优势的领域和目标上来。在形成竞争优势后,要乘胜而行,

使企业在该目标区域内形成核心竞争力。............................... 14

2.5.2生存互补战略路径 ............................................. 14 这是根据中小企业力量单薄,产品单一的特点而制定的一种经营战略路径。大企业为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必然要摆脱“大而全”生产体制的桎梏,求助于社会分工与协作。这在客观上增加了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依赖性,为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中小企业在决定自己的生产方向时,不是着力于开发新产品,而是接受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长期固定的订货,与大企业建立紧密的分工

协作关系........................................................... 14

2.5.3差异化战略路径 ............................................... 14 差异化是将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标新立异,形成产业内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差异化的方式可以是设计品牌形象、技术特点、客户服务、经销网络或其它方面的独特性。坚持差异化的原则可以利用客户对品牌的忠诚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价格敏感性的下降使中小企业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它可以增加利润。我国中小企业同质化生产的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无个性造成中小企业这个群体内部行业布局、产品结构严重失控,产品重合度极高,造成了目前市场绝大部分供过于求的态势,经营者众口一词的市场疲软,生意难做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此,所以说我

们要明确中小企业在未来发展的过程中适应环境以及企业转型的准备。..... 14

2.6主动适应环境,明确战略发展方向 ................................. 15 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惟一的选择就是适应环境。环境的剧烈变迁使中小企业经营者们凭借过去的成功经验不足以应付未来的挑战,只有在客观把握环境和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基础上,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积极进行战略变革,才能拓宽自身发展空间而获得更加强劲的发展动力。首先,要避免与大企业进行正面竞争。跨入新世纪后,我国市场形势和竞争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流产业相继进入成熟期,市场空白微乎其微,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将决定企业成败。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它们不具有与大企业相抗衡的资金、技术、生产和营销能力,与同行大企业竞争难免处于劣势。明确自己的经营领域是中小企业要解决的基本方向性问题,“鸡蛋碰石头”只能落得“伤痕累累”的结局。再者,应按照差异化战略的要求,通过专门化经营来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所谓差异化战略,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充分发挥和运用其产品或服务独特的不同于其他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优势,来支持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的战略。中小企业多是市场补缺者,应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精心服务于市场的某个细小部分,选择大企业易于忽视而又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充分发挥自己灵活性和适应性强的优势,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场空间。中小企业要找准市场的差异并为我所用,打破思维定势,集中力量填

补市场需求的不足。................................................. 15

2.7明确中小企业转型的方向 ......................................... 15

2.7.1.战略的转型。 ............................................... 15 可以说战略转型是中小企业转型遇到首要问题。以前很多企业依赖国外订单,国外市场,而在外部经营环境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之时,企业必须作出重大的战略调整。将战略重点从外销型战略向内销型战略进行调整,并且考虑调整企业的业务

篇二: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摘要]中小企业在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如果考虑到未来15年内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国中小企业至少有三种发展战略可供中小企业选择。第一,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第二,联盟的战略。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第三,地域集群战略。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可以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

中小企业的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而是一个世界各国都普遍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世界各国确认中小企业的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制订政策保护和扶持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不仅户数众多,是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渠道和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由于规模小,又是市场竞争的弱者。政府扶持中小企业正是为了弥补市场缺陷、保护公平竞争,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对于我国而言,由于转轨经济和二元经济的背景,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又具有特殊的意义。

一、如何认识我国的中小企业?

1.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与现状

在社会认同和制订扶持政策的实践中,对中小企业也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的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

一般而言,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可以有定量界定和定性界定两种方法。定量界定试图通过一定的数量标准来准确划分中小企业,主要包括从企业雇员人数、资产额以及销售收入三方面进行界定。这些数量标准是相对的,会因国家、地区、行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例如,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一般把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销售收入不足500万美元的企业,称之为小企业;而欧盟规定雇员在500人以下,固定净资产在7500万欧元以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日本《中小企业基本法》界定的中小企业为从业人数300人以下或资本金1亿日元以下的工矿企业,从业人数100人以下或资本金3000万日元以下的商业批发企业,以及从业人员50人以下或资本金1000万日元以下的零售和服务企业。而定性界定一般从企业质量和地位两方面进行界定,试图从本质上判断其在竞争中是否具有先天的弱势地位。一般定性界定标准包括三个特征,要看是否是独立所有(如要求业主持有50%以上的股权)、自主经营(要求业主本人控制自己的企业)、较小市场份额(如要求在其经营领域不占垄断地位、不能以资本市场融资等)。

我国对企业的界定先后经过几次调整。建国初期,曾按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

业规模。1962年,改为按人员标准对企业规模进行划分。1978年,国家计委把划分企业规模的标准改为“综合生产能力”。1988年,按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分别划分,划分的依据主要有以实物产量反映的生产能力和固定资产原值。企业规模分为4类6档:特大型、大型(大型一档、大型二档)、中型(中型一档、中型二档)、小型,具体标准共计150个行业标准。当时中小企业一般指中二类和小型企业。1999年,再次修改,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考察指标,将企业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4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参与划型的企业范围原则上包括所有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工业企业。据悉,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将于2002年出台,国家经贸委将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重新确定,将会考虑企业的就业人数和行业特点,还要把非公有经济考虑在内。

基于1999年的标准,据最近国家经贸委提供的材料表明,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总数的60%和4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在我国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约60%来源于中小企业。按经济地带划分:东部地区是我国中小企业最为发达的地带,42%的小企业分布在这里,全国小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6%由这里产出。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东部是中部的2.5倍,是西部的3倍。按所有制结构划分:全国已形成多元化的结构。在小型企业总量中,个体和私营企业占到77.7%,集体企业占20.1%,国有企业占1.4%,三资企业占0.6%;而在产值上,集体企业占51%,个体、私营企业占23.3%,国有和三资企业各占13.1%。小企业已成为县及县以下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

从上述国内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可以看出,中小企业作为单个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在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等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然而,作为中小企业整体在国家整个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支撑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中国企业联合会在《中国企业发展报告》中,将中小企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归纳为: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来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政府集中精力抓“大”的保证和必备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的重要载体,发展和建设小城镇的主体,等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至少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第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主要依赖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我国出口的许多大宗商品,如服装、玩具、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基本上都是由中小企业生产的。第二,对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促进作用。一是表现为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改革的试验区。中国企业改革和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基本都来自中小企业,承包、租赁、兼并、拍卖、破产等方面的改革,均是在国有小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集体等中小企业中率先试验和推广。二是表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国有大型企业提供了一个竞争的环境,促进国有大型企业改革进程。许多民营中小企业迅速发展,极富竞争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生存和发展构成了重要威胁,从而形成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压力和动力。第三,中小企业解决就业、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无论国际上的经验,还是近年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实践,都表明中小企业已

成为各国就业的主渠道。世界上主要发达的国家,中小企业通常占全部企业数的90%以上,50%至80%的就业人口是由中小企业吸纳的。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存在和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单位投资容纳的劳动力和单位投资新增加的劳动力,要明显高于大型企业,大多数领域要高出一倍以上。中国中小企业不仅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吸收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这一点对于具有转轨经济和二元经济双重特点的中国经济意义十分重大。1978至1996年间,从农村转移出的2亿劳动力大多数在中小企业就业,仅1998年中小企业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达460万人。单单这一点,无论怎样强调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都是不过分的。中小企业在保证中国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方便群众生活、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如果考虑到未来15年内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就业压力,那么,中小企业的发展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什么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在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的对经济发展具有消极影响的问题,如在一些小企业中存在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产品伪劣、不注意安全生产、破坏市场秩序等问题。二是阻碍中小企业良性发展的自身缺陷和环境因素,如政策不公平、管理体制不顺、融资困难、资产负债率高、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差、信息和人才缺乏等问题,这些因素严重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2001年8月7日,政府各部委公布了与中小企业相关的三个名单,一是国家经贸委公布了已经关停和将要关停的“五小”企业名单,涉及钢铁、石化、制糖、糖精、水泥、玻璃等6个行业,4964家企业。二是国家经贸委、财政部、质检总局等联合发出通知,公布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两次不合格的20家中小企业“黑名单”。三是国家经贸委公布了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范围的第一批104家担保机构名单。实际上这一天所公布的三个名单,正反映出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在阻碍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各类问题中,融资困难和技术创新能力弱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软肋”。

1.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中小企业易受经营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不可避免地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采取各种措施,给予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的支持,但这仍解决不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对广东,辽宁、湖北、云南4省所作的中小企业问卷调查显示,改善融资难的状况是企业的最迫切要求。大多数被调查企业都认为资金不足是阻碍企业发展最重要的问题,在对经营环境的评价中,资金环境(融资的难易程度)的负面评价比重最高。另外,对于“当前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在哪些方面最需要政府的扶持”等问题,回答最多的是“资金不足”、“缺乏流动资金”、“需要政府在获取贷款方面给予扶持”等。由此可见,通过改善融资难的状况缓解资金缺乏的困境,是中小企业一项最迫切的需求。国家计委2001年9月份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虽然近几年,各级政府部门以及金融系统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目前中小企业信贷仍存在很多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成为贷款的主要方式,信用贷款比例极小。据调查,温州乐清市2000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占60%,担保贷款占33.7%,信用贷款仅占6.3%。另一个问题是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贷款期限越来越短。例如,温州市2000年上半年存贷款增量中,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与企业、居民定期存款比是34:100,而短期贷款与企业、

居民活期存款比是132:100,信贷资金期限普遍较短。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问题

【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弱,技术创新任务紧迫。对于我国中小企业长远发展而言,与融资问题相比,技术创新问题要更为根本和关键。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多数还属于半机械化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我国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面对加入WTO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如果中小企业不进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不使产品水平有一个大的提高,就很难生存和发展。虽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进行创新,例如,自1997年以来政府已选择了8个城市作为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建立了主要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服务的区域性、专业性技术中心,1999年由政府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中心4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500多家、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器100多家、大学科技园30多家、留学生创业园20多家,试图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撑和载体。但是,我国还缺乏有效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尤其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更有赖于与外界的合作和支持,更需要有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撑。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任重而道远。

三、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发展?

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企业、研究人员的共识。面对加入WTO后的国际激烈竞争,政府将出台更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中小企业也要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

1.中小企业政策展望

加入WTO将对我国政府的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从长期看,我国将逐渐建立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政府扶持政策体系,建立包括政策扶持体系、资金融通体系、信用保证体系、创新促进体系等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社会化促进体系。

在近期政策方面,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的配套措施将陆续出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将初步形成。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将加大,中小企业的准入领域将会进一步拓展,实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将成为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关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行业管理办法》、《关于中小企业担保再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管理规定》、《关于加强中小企业信用管理的意见》、《关于中小企业质量工作的意见》、《关于鼓励创办中小企业的意见》等文件的配套实施措施,可望近期出台。《中小企业促进法 (草案)》中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和部门利益的色彩会大大淡化,并将在吸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加以丰富与完善。近期《中小企业促进法(草案)》可望进入立法审议程序。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将通过融资渠道多元化来逐渐解决。各国对中小企业资金援助的方式主要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贷款援助、风险投资和开辟直接融资渠道等。其中政府的资金支持是中小企业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各国的情况来看,政府的资金支持一般能占到中小企业外来资金的10%左右。

2.中小企业的三种发展战略

中国加入WTO,是对世界市场原则和经济运行体制的引进,中国将走向全方位开放,中国经济将完全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战略环境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具体而言,无论中国企业是否选择进入国际市场,是否进行国际化经营,除国家继续垄断经营的极少数行业外,各个行业中的企业所面临的竞争都将是国际性的,都将遭遇到具有强劲实力的国际竞争对手的挑战。当然,加入WTO也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带来机会。例如,打破了原来中国企业所面对的各种不公平的关税征收、配额制度,使中

小企业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又如,各国大型企业的进入,也为这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系列加工配套的商机,创造了新的市场。面对加入WTO给我们带来挑战和机遇。中国中小企业至少有三种发展战略可供中小企业选择。

第一,专精战略。“小”并不代表“弱”,“大”也不代表“强”,只有“专”才能“强”。中小型企业就是要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有竞争力的企业。现代战略理论说明,企业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企业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独有的、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能力。中小型企业应该彻底抛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围绕自己的核心能力进行经营,将非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专长的部分,通过“外包”等形式,交给其他厂家去做,自己则专心致志地做最专长的业务。这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战略。

第二,联盟的战略。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自己在某个时期的战略目标,通过合作协议方式所结成的松散的联合体,以达到资源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组建战略联盟的基本出发点是弥补单个企业战略资源的有限性。任何企业,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总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区域受到自身资源有限的束缚,而组建战略联盟可以拓展企业可配置资源的范围,实现优势互补,产生更大的综合优势。因而战略联盟成为众多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选择。由于小企业自身的劣势,战略联盟就更为必要。中小企业不仅要与国内大企业组建国内战略联盟,更要重视与国外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参与国际分工体系,学习跨国公司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第三,地域集群战略。所谓地域集群,是指以地域为中心(可以是都市、城镇)大量同业中小企业有机集中所形成的集合。地域集群,不仅仅是中小企业的简单聚合,而且形成了大量相互联系的中小企业有机体,是通过地域集中成百倍地对中小企业专业能力的扩大,通过地域集中弥补中小企业规模的劣势。我国浙江中小企业的发展的成功经验就是对这种战略的最好的注解。所谓衬衣之乡、鞋袜之乡等等,都是采用这种战略。无独有偶,意大利小企业的成功也可归于这种集群战略。据统计,全意大利专业集群地有 199个,分布在15个州,集群地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其中,纺织品集群地有69个,占34.7%;皮鞋和鞋 27个,占27.3%;家具39个,占19.6%;机械32个,占16.5%;食品17个,占8.6%。此外,还有金属制品集群地1个,化学制品集群地4个,造纸与印刷集群地6个,首饰集群地4个。

篇三: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2016中小企业调查报告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一)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16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6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16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16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6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值税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值税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当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1.乡镇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所提税可按应缴锐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国家在信款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2.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新办法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人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征所得税2年。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脱离技术转让及发生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4.支持贫因地区发展改革政策。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5.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1)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3)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税;4)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锐;5)新办独立核算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6.福利企业政策。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不足35%,减半征收所得税。

7.小型企业所得税政策。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为照顾小型企业税赋能力,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企业,减按18%征收所得税;3至10万元企业,减按27%征收所得税。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的小型商业企业,增值税率由6%调减为4%

促进我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

(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bsp;应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三)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国内外知名度。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二)

中小企业的地位

1、中小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正逐步成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生力军。

2、在农村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

3、中小型企业是大型企业不可缺少的伙伴和助手

经营特点

(一)生产规模中等或微小,因而投资较省,建设周期短,收效较快

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强;机制灵活,能发挥“小而专”,“小而活”的优势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经营范围的广泛性,行业齐全,点多面广;成本较高,提高经济效益的任务艰巨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

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积极推行技术创新战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所谓企业的竞争优势,说到底是由它所能为客户创造的价值决定的,但这种价值的多少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技术创新力。市场竞争与其说是产品竞争、服务竞争,不如说是技术竞争。因为通过服务及产品质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所带来的价值增加毕竟是有限的,只有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的新产品所带来的价值才是无限的。

鉴于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面临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因此,通过技术创新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中小企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焦点。具体来讲,中小企业应从自身的人才、资金相对不足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应积极利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研、技术优势,通过共同分享研究开发成果来促进科技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缺乏自主开发新产品的条件和经费,因此要注意扬长避短,专注发展自己的核心专长。

例如,充分利用国内外现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还可以在不根本改变产品性质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改良。例如,变化其外形、包装,色彩、附属物件等,对其生产加工过程进行改变、革新,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竞争能力的目的。

培育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发展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还必须通过合理产权结构和制度设计,引导企业走向一条良性发展的道路。大部分中小企业属于个人或家族私营性质,由于权力的高度集中,企业的工作经常是命令代替计划,随意性太强;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管理层级的增加,产权制度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

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构建"参与型"企业文化,能够促进企业形成高度的团队精神,减少决策失误,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是多样化的,中小企业在具体作战略选择时,要遵循一条原则:“适者为优”的原则,即中小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适时、适度、适合企情、适合环境的战略选择才是最优的战略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生存还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长远发展来看,只要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状况,科学地制定发展战略,控制经营风险,化不利因素为有利条件,就能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金融危机下,搜索引擎营销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推广方式。

在已经开展搜索引擎营销的企业中,九成企业表示将在09年加大或保持在搜索引擎方面的营销投入,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很大的企业中间,这一比例也高达81.7%,表明搜索引擎营销正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和认可。

被调查的企业经过改制后,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地等待政府的拨款解决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它们在新的体制、新的经营理念下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积极筹集资金。

除了仍然积极主动地与银行进行沟通取得其支持外,企业将精力更多地放在自身的发展和内部资金的积累上,通过内部留存利润灵活地运用自有资金。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企业群体正在茁壮成长。他们在信息化方面最迫切的需求就是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基本的管理规范,这需要有中小企业专属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支持,而不能采用粗放型管理或者延续以往传统的大型企业模式。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成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加入到信息化的行列中来。

中小企业调查报告(三)

篇四: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2014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

2014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一:

在市主管局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工作目标任务开展工作。一年来,全局干部密切配合,团结一致,真抓实干,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我区中小企业概况

1、基本情况

截止XX年12月底,全区共有中小企业153家,比去年同期增加8家。其中区属规模以上企业15家,规模以下企业137家。分布情况是:永和镇58家,金河镇35家,和平彝族乡13家,共安彝族乡22家,永胜乡19家,吉星乡6家。

在153家企业中,第一产业企业9家,占全区中小企业的5.88%;第二产业企业115家,占全区中小企业的75.16%,其中大小水电站72座;第三产业企业29家,占全区中小企业18.95%。

全区中小企业从业人数5021人,其中:规模企业3271人,占从业人数的65.15%。规模以下企业1750人,占从业人数的34.85%。农业企业184人,占从业人数的3.66%。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为解决我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中小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XX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37037万元,完成目标101%,同比增长20.69%,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35185万元,完成目标100.53%,比去年增长14.7%;实现营业收入164820万元,完成目标100.5%,同比增长13.05%;实现利润11005万元,完成目标100.05%,同比增长17.89%;实现上交税金13013万元,完成目标100.1%,同比增长13.16%;实现工资总额7508万元,完成目标100.1%,同比增长10.41%。

3、全面并超额完成乡镇企业各项目标任务

XX年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14269万元,完成目标101.92%,同比增长24.64%;营业收入完成62830万元,完成目标103%,同比增长18.55%;利润总额完成1845万元,完成目标102.5%,同比增长17.89%;实交税金完成2438万元,完成目标106%,同比增长23.63%;工资总额完成3605万元,完成目标103%,同比增长11.27%。

二、一年来中小企业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我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重点项目突破年"的总体目标,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小企业法》和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方针、政策、措施,转变观念,从宏观着手,特别是为克服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积极配合国家一览子计划,为企业搞好各项服务工作,中小企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各部门积极为我区中小企业对上争取资金

XX年各部门积极到中央、省、市为企业争取项目资金431.44万元。其中:⑴教科局争取科研项目经费86万元;⑵农口系统争取地方产业特色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91万元,万人帮扶资金7万元,产业化生态养殖资金20万元,合计118万元;⑶本部门为企业争取的农业产业化贴息资金127.44万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40万元,节能技术改造资金60万元,合计227.44万元。以上共计431.44万元,全部用于我区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些资金的注入,为我区中小企业增添了新的活力,使我区中小企业迅速、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

2、XX年中小企业招商引资情况

今年我区出口中小企业1户,创汇1510万元,折合外汇256万美元,比去年480万元折合外汇80万美元增长了320%。

XX年招引争取的用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共28200万元,用于企业扩建、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设、附属工程建设等。

3、XX年我区中小企业享受优惠政策情况

XX年地税局根据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和"三废"利用优惠政策,对我区4家企业进行了减免税,减免金额463万元;国税局对我区23户企业进行了税收减免,比去年减免18户增加了27.78%,减免金额412.67万元,比去年减免155.05万元增加了166.15%

4、努力为中小企业搭建融资平台

融资难依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资金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今年按照省、市、中小企业局的要求,为帮助中小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使企业走出低谷。积极与省、市中小企业局衍接汇报,通过填报各种调查表、推荐表、对接表等融资准备工作,使我区7家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集团协作配套对接,促成我区6家中小企业进入融资超市,一家企业当时对接成功,实现融资880万元。

5、做好预警平台工作

去年省上为完成国家一览子计划,提供宏观调控的有效数据,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成立了中小企业预警平台。我局积极配合省中小企业预警平台工作,将我区成长型8家企业进入预警平台。今年我区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了两家,共有10家中小企业进入预警平台,每月按时督促企业点击预警平台填报调查表,圆满完成了预警填报工作。

6、安全生产工作

我局在抓企业生产中,始终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成立了组织机构,落实了分管人员及责任,并对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具体的目标和要求。今年上半年和防洪期间,由局长带队,率企业安全科、统计科同志对全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排查安全隐患3处并限期责令整改,并对"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三项"活动进行月月小结,其间及时报送安全信息,确保了全年乡镇企业、中小企业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死亡和重伤人数为零。

7、切实搞好信息调研工作。今年上半年,我局对我区农产品加工小企业抵质押情况进行了调研,完成乡镇企业小企业融资调研报告,中期对农产品加工业"xxx"规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下半年对我区农产品加工业进行了"十二五"规划调研。按时上报我区乡镇、中小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及时反映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市、区两级领导对我区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正确指导。

8、做好乡镇、中小企业统计工作。一是针对部分乡镇统计人员变动的实际,我们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对其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增强他们干好乡企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加强对各乡镇贯彻落实《统计法》的监督,指导和督促各乡镇加强对辖区内中小企业的统计调查,并建立各乡镇中小企业数据库,夯实了统计基础;三是各乡镇和重点企业的统计数据必须按规定程序上报,切实规范了报表的上报,我局同时加强了对各乡镇及重点企业报送的统计数据的汇总、评估。每季对全区乡镇、中小企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障了市上、区上及领导各种经济指标的需要。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意见

(一)存在的问题

1、企业规模小,管理相对粗放,仍存在缺乏技术、人才,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等问题。面对金融危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2、部分中小企业经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总量小,扩张缓慢。高耗能企业偏重。

3、资金投入不足的瓶颈难以打破,融资难依然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4、企业经营管理有待加强。

5、提高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

(二)建议意见

1、着力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抓好政策落实。完善中小企业政策法律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扶持力度,落实和完善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企业社会负担。第二,解决融资难题。全面落实支持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第三,搞好要素保障。一是土地,二是能源,三是人才。第四,建好服务平台。

2、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支持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提高企业协作配套水平,引导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与布局,立足市场,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自主创新,不断强化科技支撑;"以小做大",大力发展规模以下企业;聚集发展,培育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大力开展对中小企业各类人员的培训,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

3、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市场,努力改进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支持引导中小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国际市场,提高自身市场开拓能力。加快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指导协调工作,建立中小企业统计监测制度。完善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服务。

2014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二:

2014年,我市中小企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中小企业局的倾心关怀和大力指导下,以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为契机,坚持以常规工作抓规范、创新工作求突破为统揽,不断强化经济运行监控,有序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切实优化发展环境,中小企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1、总体运行质量良好。1-9月,全市中小企业增加值达到43.6亿元,利税总额10亿元,出口交货值1.5亿元,新增就业23.5万人,各种主要指标均大幅增长。规模企业发展势头强劲。1-9月,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214家,比去年同期净增34家;增加值37.1亿元,增长30.6%。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截止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数已达51个,同比增长15.3%,实现增加值4850 万元,同比增长11.4%。

2、项目推进进展顺利。1-9月,全市23个市列重大工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8亿元,完成年投资计划的78.2%;全市工业技改项目完成投资13.7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省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3个,完成投资1.83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77.2%。

3、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大力开展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建设。1-9月,全市工业集中区建设完成投资12.14亿元,其中财政投入资金3.62亿元,建成面积达到6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达104户,其中新引进28户,集中区共完成工业产值29.75亿元,产业集群初具规模。

4、节能减排初见成效。1—9月,41户重点用能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同比下降7.2%。按省政府要求,关闭了4户落后生产力企业,全面完成了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二)重要工作举措

1、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全市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十一五”规划,提出工业人才培训工作计划。创新培训模式,成功组织17名工业管理人才赴浙开展学习+考察+挂职“三位一体”培训活动,有效提升了我市工业人才队伍素质,目前受训人员均已成为全市工业管理骨干人才。组织两期“惠民创业”公益讲座,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现场授课,500余名人员接受培训,社会反响良好。开办加油等专业技能培班1期,170人接受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了专业人员专业素质。

2、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筛选23个投资在7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进行重点推进。建立项目、市级领导、市级联系部门对口联系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及时、有效地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具体问题。深入开展推进重大项目调研活动,及时准确撑握项目实施中存的具体问题,出台了对全市工业项目推进具有指导性意义的《推进全市重大工业项目的意见》。进一步强化建设过程监管,建立督查通报机制,注重服务与协调,快速推进项目建设进度。科学筛选重点技改项目,按2014年四川省技术改造投资导向要求,精心组织筛选27个项目申报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 11个项目申报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6个项目申报农业产业化重点项目,7个项目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项目。我市共36个项目获得省上支持,其中利万步森水泥公司水泥生产余热发电已被确定为国家发改委国债资金项目。

3、切实开展融资工作,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按照“一体两翼多层次”发展总体要求狠抓融资担保工作。一是规范担保机构管理。在广泛宣传动员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5户担保机构按要求进行备案。二是引导担保机构大力开展担保业务。1—9月,备案担保机构共实现担保贷款额4537万元。三是狠抓会员制担保机构的组建。3月,市政府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到资阳、乐山、遂宁等市州进行融资担保考察。8月,我委组织市内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及对会员制担保机构建设有意向的企业赴遂宁进行具体业务考察。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具体会员制担保机构建设方案,目前正在抓紧实施,并已初步形成框架,力争年底前全面完成省局下达的3户会员制提保机构,并正常开展业务。四是狠抓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在全面调查摸底基础上起草了 “广安市企业上市培育规划”,列出培育重点,制定培育措施,该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并正式发文。策划企业上市专家咨询活动,举办上市基本知识专题培训,搭建企业与中介机构联系平台,将于11月中旬实施。五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目前完成244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信息采集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小企业网站建设和中小企业信息数据库建设。

4、狠抓集中区建设,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将区市县工业集中区管理与指导纳入工作总体安排,在工业布局、园区规划、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切实加强监管与指导。建立定期通报和目标考核机制,实行按月通报、按年考核,有效地调动了区市县工业集中区工作积极性;组织人员对集中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探索集中区发展新模式,及时协调解决集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推进了集中区建设进度。引导中小企业按产业布局入园,现已建成专业集中区7个,有效推进了产业集群发展。

5、深化治乱减负,创优发展环境。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按市委、政府要求将所有审批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大厅统一办理,进一步规范了政务服务行为。规范行业管理,以煤炭、电力、机械、建材、冶金、食品等行业日常监管为重点,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行业规范,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情况通报和信息反馈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委管行业健康发展。积极协调交通、公安等部门于2月开通了工业品运输绿色通道,为重点监控的50户企业近400辆货车办理了工业运输绿色通行证,优化了公路运输环境,确保重点企业原燃材料、产品及设备运输畅通,切实减轻了工业品运输成本。有序推进涉煤收费改革试点。由减负办牵头,对2014年市级相关部门涉煤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制作、发放企业负担明白卡,做到明白收费。指导邻水县开展涉煤规费统一征收试点工作,进一步规范涉煤收费行为,减轻煤矿企业负担。

6、以活动为载体,狠抓招商引资。积极策划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利用大工业网络优势,积极联系江苏南通市经委共同策划经贸洽谈活动,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通过洽谈,已有10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其中南通泰禾化工有限公司等4户企业与我市相关企业在化工、粮食加工等领域达成合作意向;华蓥、邻水、武胜、岳池分别与南通海门等市达成劳务培训与输出协议,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积极筹备、参与第八届西部博览会、第四届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洽谈会及第四届中博会,共组织13户企业参展,有效展示、宣传了广安企业,共签约6个项目,协议资金3.4亿元。

7、合理运行调度,切实保障生产要素。强化原煤调度。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深入实施电煤调运“两统一”制度,科学合理测算电煤指标,进一步规范外调煤的管理,既确保了广安电厂电煤供应,又确保了大批中小企业正常的煤需求。做好电力调度。出台全市电力行政执法指导意见,规范供区管理,按照季节性电力调度预案,采取合理移峰填谷、错峰避峰等有效措施,保障枯水期用电需求,未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确保了中小企业用电需求。加强成品油管理。针对我市成品油资源紧张,运输困难的严峻形势,积极争取中石油四川销售公司支持,增加资源计划,强化宣传引导,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了中小企业生产用油需求。

8、以实施“五个一”工程为契机,深化企业服务。为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帮助洽谈引进一个新企业、主动联系推进一个在建项目、切实为企业解决一个具体困难、提出一个好建议、努力为社会办一件实事”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密切与企业联系,真正做到了服务到企业、服务到基层,收到了较好成效。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开通了中小企业网广安分网,强化网站管理,及时更新信息,点击率稳步提高。完善企业基础资料,将企业信息上网公布,有效拓宽信息宣传平台。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筛选100户成长型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平台,已审定7个服务机构作为全市中小企业重点服务机构,有效拓展了中小企业服务领域。

9、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工业产能减排工作领导,成立相应机构,落实目标责任,做到职责明确,目标清楚。加强政策指导,先后代市委、政府起草政策性配套文件7个,指导全市节能减排工作。强化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41户重点用能企业实行了目标管理,建立能源利用月度统计监测系统,开展节能审计和节能监察,指导、帮助企业加强节能管理和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开展专项检查,对高耗能行业进行清理,依法关闭岳池罗渡火电厂、邻水鑫光电厂等落后生产力企业。加强节能宣传教育及培训,开展工业节能集中宣传,组织重点用能企业和行政管理人员分批次到省节能中心接受业务知识和能源统计知识培训。切实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督促企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大隐患整治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有效地扼制了重特大安全事故。

10、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发展氛围。今年年初,全市工业大会期间,我们积极组织稿件,配合广安电视台、广安日报等媒体对十大突出贡献企业进行集中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工业强市社会舆论氛围。5月,衔接广安日报社开辟了“工业强市新跨越”专栏,对广电三期、龙滩煤矿、北新建材、桂兴水泥、44户煤矿资源整合等全市重点项目进行连续专题宣传报道,有效地推进了重点项目建设。10月,组织市内强势媒体开展民营经济发展集中宣传活动,对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及重点企业进行集中宣传,再造民营经济发展社会舆论氛围。组织开展十佳民营企业评选及工业企业30强评选活动,有效提升了广安本土企业品牌意识。

(三)存在主要问题

1、中小企业经济总量较小。虽然我市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日益扩大,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增加值仅55.3亿,今年1—9月中小企业增加值仅43亿元,与省内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

2、中小企业整体实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档次偏低,科技含量不高,无核心竞争力;经营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管理手段落后,家庭式、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相当普遍,企业内部缺乏民主与约束机制,决策随意化,企业缺少创新;部份中小企业在政策法律观念、资信、劳资状况等方面也不同程度存在一定问题。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县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不健全,民营企业管理部门间信息资源沟通渠道不畅,资源未得到有效整合,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信息资源需求;融资担保服务作用发挥欠佳,担保机构8运作普遍存在政策性障碍,专门的企业管理咨询专家队伍尚未建立,技术培训资源分散,师资力量弱,层次较低,水平不高。

4、发展环境仍需优化。政策执行中“梗阻”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吃、拿、卡、要、报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个体及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还需细化落实;民营经济进入垄断性领域力度太小,效果还不明显。

5、中小企业发展制约因素未得到根本性破解。中小企业未能享受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处于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地位。受土地、资源配置政策影响,中小企业新征土地程序复杂、成本偏高;能源供应紧张,尤其是一些资源性的电、煤长期处于供不应求;中小企业贷款门槛较高,据统计,全市中小企业短期融资缺口高达5亿元左右,大量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难。

2014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三:

xxx年,我市以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为主线,继续深入推进优化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创新、“三大体系”建设、培育产业集群等重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x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876.6亿元,同比增长25.5%,其中:工业增加值667.2亿元,同比增长26.7%;入库税金101.2亿元,同比增长30.5%;利税总额204.8亿元,同比增长32.0%。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91.9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659.1亿元,同比增长29.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9%,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 。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半壁江山”的格局已经形成。

xxx年,我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取得新进展

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加快实施“三年千家”规模企业培育计划步伐,中小企业经济规模继续扩大,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成效显著。一是优先安排列入“三年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计划的企业参加“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等培训活动,努力提高中小企业职工素质。市和区(市)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受训人员近500人,并为60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了创业诊断、管理咨询、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创业指导服务。二是建立了 “三年千家”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企业信用档案,并积极推动信用产品使用,为中小企业融资和交易提供针对性服务。三是政策性担保机构、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对列入培育计划的中小企业,采取“小项目、小额度、多笔数”的办法,为列入培育的企业量身定做担保贷款方案,确保了优先给予担保、优先安排贷款扶持措施的全面落实。四是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各大专院校共建技术开发中心,推进产学研结合,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增强。五是市和各区(市)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建立完善了上规模企业运行动态信息库,为全市列入培育计划的500多户小企业建立了信息档案,对中小企业运行动态的监测分析及协调工作进一步加强。xxx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3148户,新增517户,超年计划217户,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980.48亿元,增长26.3%,创历史新高。

二、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根据《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2014-2020年)》精神,按照“分层发展、圈层递推”的思路,结合全市三个圈层的特点,编制并积极组织实施了《成都市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工作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全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进一步优化。年内向国家发改委申报xxx—2014年小企业创业基地项目22个;组织申报省级小企业创业基地13个、省级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3个、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43家;组织区(市)县参加了四川省农产品加工、化工等产业集群配套协作项目对接会,推介配套协作、招商引资项目共98个;组织申报xxx年度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类项目5个,获扶持资金514万元;组织申报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2个,获扶持资金357万元,获批项目数和金额均列全省之首;组织12家龙头企业申报四川省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贷款贴息资金,获扶持资金231万元;推荐成都川路塑胶集团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获得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四川省工商业联合会授予“xxx年四川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称号;收集汇总并向四川省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库报送农产品加工业建设项目86个、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13家,均列为重点扶持对象。组织实施市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79个、技改项目95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项目46个),投资总额达108.1亿元,预计营业收入可达234.9亿元,上缴税金14.2亿元,利润23亿元。

三、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继续推进

以培育和打造年销售收入总额过30亿、50亿、100亿的特色产业集群为目标,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打造知名品牌和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为抓手,积极建立和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特色产业的集聚发展。新都、彭州、崇州的“家具产业”,郫县的“川菜产业”、“印刷包装业”,新津的“精细化工产业”,双流、新津的“光伏产业”,蒲江、邛崃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以及龙泉、双流的“机械汽摩配件产业”、“医药产业”等区域特色产业由“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转化,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武侯区的“女鞋之都”,美誉度继续提升,规模继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已达到10%,西部鞋业龙头和全国重要的制鞋基地的地位日益明显,与温州、广州、泉州一同被业界誉为“三州一都”。同时,与崇州、金堂密切合作, “一都两园”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中小企业信用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

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服务“三大体系”建设工作,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三大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提出了深入推进“三大体系”建设的工作意见,工作思路更加明确。二是向银行和担保机构推荐了244家信用评级为A级以上的企业,进一步促进了政、银、企、中介机构的密切合作。三是继续推进重点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工作,汇集整理2014年以来获得政策性担保贷款企业的信用信息534户,建立规模企业信用档案2296户。四是对企业信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信用网站进行了升级改版,其建档、维护和查询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五是中小企业信用产品推广使用取得新进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成都市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将企业信用等级达标列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资金申报的必要条件。

五、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成效明显

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龙头的多形式、多层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巩固和发展。一是全市担保机构发展步伐加快。截至11月底,温江、大邑、都江堰、郫县、双流、金堂以及高新区已成立了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或设立了担保委托资金,全市担保机构已发展到93家(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7家,民营担保机构86家,年内新注册成立10家)注册资本金已达25.49亿元。二是财政扶持力度加大。市财政设立担保风险补偿专项资金2000万元,全市22家担保机构获得中央及地方各级中小企业担保扶持资金共1205.33万元的支持。三是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龙头作用越来越明显。为推动“三个集中”,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和市商业银行与双流等9个区(市)县签订了《工业集中发展区中小企业担保融资合作协议》, 9个区(市)县工业园区内的企业获得担保贷款共16亿元;为推动重点产业发展,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分别与高新区和成华区合作设立了“软件企业担保风险资金”和“现代服务业互助担保资金”,落实担保贷款9000万元; 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性担保重点向涉农企业倾斜,金堂、邛崃等远郊县市的涉农企业共获得担保贷款8990万元。成都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还创新工作方式,在双流、新津、高新区等区(市)县设立了办事处,为中小企业服务提供“零距离”服务,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民营担保机构合力创业担保公司、澳滨投资担保公司也由于成绩显著受到省、市表彰奖励。xxx年全市中小企业累计获得担保贷款达95.8亿元,比上年增加33.8亿元,比较有效地缓解了制约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六、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为了满足中小企业发展的共性需求,积极探索创新,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是积极推动市和区(市)县联动,加快服务资源整合步伐,建立纵横连接、功能较全的全市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各区(市)县共申报服务平台建设项目28个,经初审上报省中小企业局8个。二是继续推进中英合作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体系建设项目试点,积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咨询计划”。建立了小企业咨询补贴政策及对咨询服务行业的监督评估机制;按照英国专家提出的培训建议和培训提纲,选定10家管理咨询机构、50多名管理咨询顾问,进行了咨询技巧、诊断工具使用及案例研讨方面的培训;对申请管理咨询的37户小企业提供了管理诊断服务,对20户小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改进、生产现场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税务策划、企业绩效改善等多项咨询服务。此项试点,为国家制定中小企业发展扶持政策及确定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的具体方式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新鲜经验,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充分肯定。

七、民营经济发展态势良好

继续深入贯彻《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措施,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民间投资速度加快。xxx年,全市民间投资完成1461.5亿元,同比增长39.2%;民间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61.0%,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截至年底,全市私营企业已达12万户,新增1.97万户;全市个体工商户已达50.36万户,新增5.46万户。二是民营企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继续推进,“领头羊”作用日趋明显。在4月份召开的全省民营经济工作会上,我市的蓝光实业集团、新希望集团、通威集团、科伦集团等4家民营企业被评为四川省十佳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蓝光实业集团等企业分别进入了四川省民营企业销售收入20强和纳税20强行列,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全省民营经济综合测评我市继续位居全省第一。三是积极探索民营经济发展新路子取得新成果。我局与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及西南财大联合开展专题调研,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了题为《关于当前成都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考》调研报告,提出了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受到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好评;我局会同省工商联、成都日报社在《成都日报》上举办了为期近1个月的“创富精英高峰论坛”,并评选出了“2014成都十大创富精英”,获得了广集民智、激励创业、促进发展的良好效应。四是制定了《成都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10年行动方案》。紧紧围绕推动试验区建设的总体要求,确定了未来10年我市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保障措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xxx年底,全市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19.5万人,新增18.1万人;全市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已达96.7万人,新增13.0 万人。民营经济为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有效缓解城乡就业压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安全生产及燃煤源头整治取得新进展

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政府有关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年度工作的安排部署,圆满地完成了全市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生产、关闭小煤矿、型煤(蜂窝煤)企业整治等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认真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方针政策,积极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全面完成了关闭全市3万吨以下小煤矿共48对的目标任务。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安全生产条例》,紧紧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大力开展“百日安全活动”和安全生产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安全质量标准,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切实落实煤炭生产企业领导人下井带班作业制度,继续搞好打基础抓防范为目的的瓦斯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煤炭安全生产,全年事故件数、死亡人数均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安全指标之内。三是国有煤炭企业以转换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三项制度”改革步伐加快,实现了减亏工作目标。四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对城区大气环境整治工作的安排部署,制定并实施了《成都市五城区及高新区蜂窝煤生产厂(点)燃煤污染整治工作方案》,五城区及高新区蜂窝煤生产厂(点)由年初的88户调整减少到29户,有效地减少了城区大气环境污染源,为我市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城市复检达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九、依法行政和企业减负工作继续深入推进

继续深入推进“五·五”普法教育、依法行政和企业治乱减负工作,机关公务员行政行为的规范和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全市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合法经营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进一步增强。我局被评为依法治市工作先进单位,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以学习《公务员法》和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等为法律法规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了机关依法行政,全面完成了市政府安排部署的行政法规、政府规章清理工作,会同市安监局等部门完成了依法关闭小煤矿以及整治五城区、高新区三环路以内型煤加工企业的任务。 以“法律进企业”活动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业务骨干法制培训达1450人(次),企业合法经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依法经营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严格控制对企业的检查和农产品加工业专项治理为重点,以开展“三查”(查基层、查薄弱环节、查突出问题)、“三抓”(抓典型、抓查处、抓暴光)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入地开展了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促进了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大环境进一步优化。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仍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一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扶持激励措施仍有所不足;二是融资难、贷款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三是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四是规模以上企业仍然偏少,培育产业集群和名牌产品的速度还不够快,按试验区建设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将在以后工作中加以认真研究解决。

2014年中小企业项目小结四:

2014年,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局的业务指导下,在各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按照全市经济发展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贯彻落实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以实现突破发展为目标,紧扣全年目标任务,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产业带动和项目带动,转变作风,强化服务,落实政策,优化环境,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努力提高发展质量,全市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主要经济指标完成较好。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年任务*亿元的*%,占全市gdp的*%,比全年任务*%提高了*个百分点,同比增长*%,比计划增长速度12%提高了*个百分点。预计上缴税金*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64亿元,是全年任务*亿元的*倍。非公有制经济总数发展到7.6万户,其中,私营企业*户,个体工商户7.3万户,从业人员26.5万人,累计注册资金85.41亿元,当年新增私营企业21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864户,新增从业人员4897人,新增注册资金13.16亿元。

发展特点:

1、运行质量显著提高。通过采取增产提效措施,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发展质量提高,增速较快,预计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工业企业上交税金*亿元,同比增长4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3.5%。通过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高新技术应用,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特别在生物医药和材料技术等技术密集型领域表现突出,全市已有各类科技型企业100多户。部分企业推行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无公害化,改进装备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产品的质量、品种、档次、功能、包装等方面均有较快提高。

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的三产内部结构调整效果显著,一、二、三产比重达到16.11∶42.82∶41.07,优于全市整体水平。第一产业突出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兼营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第二产业围绕发展主导产业,通过调整经济结构,改造传统产业,矿产建材、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等传统行业质量提升,旅游、房地产、物流、信息和社会服务等行业发展很快。各县区涌现出的一大批具有优势和潜力的中小型企业,进一步促进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3、规模企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企业预计完成总产值47.94亿元,同比增长37.76%,实现营业收入40.04亿元,同比增长22.3%,完成增加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0.87%,占全市非公经济增加值总量的20.26%。非公有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产值78%。

4、重点项目建设投入加大。全市建成投产重点建设项目52个,其中投资规模在500—1000万元项目17个,投资规模1000万元以上项目35个。按建设性质划分,新建项目33个,技改项目10个,续建项目9个。建设项目总投资40.16亿元,本年度完成投资17.46亿元,这些重点项目的建成投产将新增营业收入*亿元,新增税金3.24亿元,新增利润5.36亿元。

5、外向型经济稳步发展。非公有制出口企业通过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出口产品数量和品种,出口创汇突破亿元大关,预计全年实现出口产品交货值*亿元,占全市出口交货值的80%,同比增长39.07%。我市产品出口市场区域不断扩大,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由以往的韩国、日本等周边国家,已延伸到美国、俄罗斯、荷兰、西班牙等欧美国家。

二、工作措施

(一)大力营造经济发展环境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今年以来,我们以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工作会召开为契机,加大了对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工作宣传力度。市、县区局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并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现场咨询等方式,宣传报道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政策、重点产业、行业动态和创业典型。与市电视台合作,深入7县区和重点企业调研采访,历时3个月,完成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专题片制作,着力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县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成就,分

篇五: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2015追求就业最大化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微观经济的重要目标;追求就业最大化,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两者是矛盾的,但又必须统一于发展之中。当中国经济出现可喜增长势头,就业问题又十分尖锐地凸现在我们面前,这就迫切需要国家努力推进就业最大化,促进经济与就业双增长。

推进就业政策是导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表明,经济的高增长,未必就会带来高就业。就业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符合实际的创造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在当代,发达国家以及众多发展中国家都把提高就业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以求经济与就业双增长。我国做为经济不够发达、人口众多的国家,也必须树立“双增长”新理念,适时确立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一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应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的方针;在产业政策上,要坚持扩大内需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相融;在资金使用上,要尽量调动民间资本投入的积极性等。二是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就业是许多国家的普遍做法,我国急需加快建设促进就业的法律体系。要抓紧出台《促进就业法》,为促进就业奠定法律基础;要认真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用加快发展的办法促进就业;要完善《劳动法》,稳定劳动就业关系,尽量避免或减少失业下岗人数;要加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保障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等。三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成为促进就业的责任主体;把就业指标与GDP、财政等经济指标一并列入各项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列入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就业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宏观调控、部门全力支持、企业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努力扩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四是要出台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上出台支持促进就业的具体办法,让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企业受益,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人员提供政策支持等;要制定统筹城乡就业的有力措施,促进协调发展。

扩大就业岗位是关键

广开就业门路、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治本之策。一是现有企业,要通过做大做强自身,以减缓职工下岗失业的势头,并增强吸纳新劳动力的能力。据现有数据表明,企业每投入100万元可提供就业岗位为: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二是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其发展经济和吸纳劳动力的重要作用。自贡市作为国有企业独大的老工业城市,近三年改造后,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GDP由28.5%上升到49.5%,就业人员占全市城镇从业人员由15%上升到25.7%,说明发展非公经济是促进“双增长”的明智选择。三是中小企业成为推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力量。1999年,美国2/3的就业岗位是由小企业创造的,德国中小企业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68%。2001年,我国工业小企业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75%。按最低计算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具有40户中小企业/千人的水平,而我国只有6.4户/千人的水平,按此发展,那么,我国就会产生5000万个中小企业,提供4.5亿多个就业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就业空间狭小的局面,因此,我国应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作为推动“双增长”的基本国策,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以开创广阔的就业天地。四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该产业具有投入小、见效快、吸纳就业多的特点。我市下岗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再就业占75.5%,城镇失业人员在第三产业实现就业占59.3%。据统计,目前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为2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0%的水平,如果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增加700万个就业岗位。五是大力探索发展社区服务,构建社区就业广阔平台。社区就业潜力大,发达国家社区就业份额为20%—30%,发展中国家的社区就业份额为12%—18%,而我国只有3.9%,如果提高到12%,就大约可增加2000万个就业机会,因此,社区就业要成为扩大就业的突破口。六是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允许区域间流动性竞争就业。从我市目前来看,劳务输出达52万人,年收入达24亿元。

篇六: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2015企业调研报告范文

第1篇:中小企业调研报告

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XX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zhí shuì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zhí shuì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现行政策

目前实行的一些优惠政策,虽大部分并不是专为中小企业制定的,但从受益主体来看,基本上或相户,活跃在市场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中小企业虽然单个实力较弱,但就整体而言,已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撑力量。

1、中小企业创造的增加值约为全省GDP的40%。2015年,中小企业实现增加值4279、34亿元,占全部企业增加值的68、4%,占全省GDP总量的38、4%,这表明,每1亿元GDP中,约有0、4亿为中小企业创造,中小企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0%。

2、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5年,中小企业共完成利税总额2718、62亿元,占全部企业利税总额的77、5%。

3、中小企业占据了城镇就业岗位的半壁江山。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能创造相对较多的就业机会,因此更是扩大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的主渠道。2015年中小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609、22万个,占全部企业从业人数的89%,占全省城镇就业年平均人数的53、7%,即全省1134、78万个城镇就业岗位中,有一半以上为中小企业提供。

相对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改革成本低,操作便利、社会震荡小、新机制引入快。因此,在改革进程中,中小企业往往是实验区,是突破口,是马前卒。中小企业的各项改革成果,为大企业的改革实践提供了有益经验,也为创造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作出了贡献。

我国中小企业的主要特点

1、投资主体和所有制结构多元,非国有企业为主体,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工作要以发展为重点。中小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在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还积极投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调整,使改革前单一所有制结构状况有了根本性改变。以工业企业为例,在独立核算的中小工业企业中,国有企业的户数、资产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仅占总数的14、85%、38、5%和22、8%,即85%的中小企业均是非国有企业。另据调查,目前国有小企业改制面已近80%,余下20%大都是救不活、卖不掉、破不了的极度困难企业。应当说,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同样重要。但改革对象主要是国有小企业;而发展则要涵盖城乡各类所有制中小企业。因此,无论从中小企业的主体构成还是改革进程而言,当前,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应是中小企业工作的重点。

2、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重在“二次创业”。中小企业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和就业投资弹性均明显高于大企业。据统计,目前中国大、中、型企业的资金有机构成之比分别为1、83:1、23:1;资金就为率之比为0、48:0、66:1,即中小企业比大企业单位资金安置劳动人数要高,有的要高出一倍,正因为如此,在前10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所以没有出现严重的社会就业问题,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但是,今天的市场背景变了,“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总量需求不足与结构性供应不足共生,使中小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即由劳动密集型带来的就业优势将变为竞争劣势。企业两级分化,中小企业将首当其冲。为此,提高中小企业的有机构成和科技含量,实现“二次创业”是当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3、发展不平衡,优势地区集中,决定了当前中小企业推进要区别特点,先易后难,以点带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中小企业分布与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据有关数据,按照经济地带划分,中小企业数量东部、中部各占全国总量的42%,西部占15%;而相应的工业总产值东部占66%、中部占26%、西部仅占8%。这表明,在企业规模上,东部中小企业的平均产值规模大于中部和西部,大约是中部的2、5倍、西部的8倍。实践也表明,选择东部中小企业作业重点试区,就为试点的成功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外,中小企业还可划分四大区,即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广东、福建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

居多,中小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很重,应主要解决国有中小企业规范改制和与大型企业专业化分工及配套问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江苏以乡镇企业为主。浙江以私营个体闻名,工作重点是规范引导、扶持发展;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中小企业欠发达,推进第三产业和科技环保型中小企业发展是重点;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企业区位优势明显,可借助“老乡”、“老外”发展中小企业的“两岸三地大中华圈”。

此外,地方产业为主体,决定了中小企业的支撑层面在地方;中小企业自身基础薄弱,决定了其要么成为大企业的摇蓝(即小巨人);要么成为大企业的伙伴。

综上所述,促进我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要注意调整好五大关系;一是改革与发展的关系;二是吸纳劳动力与科技含量的关系;三是点与面的关系;四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五是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关系。处理好上述关系,把握好重点才能在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小企业的经营特点

(一)“小”、“灵”、“快”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但凡是小企业,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治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轻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二)“小而专”和“小而精”

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既无力经营多种产品以分散风险,也无法在某一产品的大规模生产上与大企业竞争,因而,往往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向那些被大企业所忽略的细小市场,专注于某一细小产品的经营上来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以求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获得更大的发展。从世界各国的类似成功经验来看,通过选择能使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的细分市场来进行专业化经营,走以专补缺、以小补大,专精致胜的成长之路,这是众多中小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此外,随着社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摆脱了“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形式。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生产同大型企业建立起密切的协作关系,不仅在客观上有力地支持和促进了大企业发展,同时也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三)小批量、多样化【中小企业从业人数】

一般来讲,大批量、单一化的产品生产才能充分发挥巨额投资的装备技术优势,但大批量的单一品种只能满足社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当出现某些小批量的个性化需求时,大企业往往难以满足。因此,面对当今时代人们越来越突出个性的消费需求,消费品生产已从大批量、单一化转向小批量、多样化。虽然中小企业作为个体普遍存在经营品种单一、生产能力较低的缺点,但从整体上看,由于量大、点多、且行业和地域分布面广,它们又具有贴近市场、靠近顾客和机制灵活、反应快捷的经营优势,因此,利于适应多姿多态、千变万化的消费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业领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种多样的消费需求都可以通过千家万户中小企业灵活的服务方式得到满足。

(四)中小企业是成长最快的科技创新力量

现代科技在工业技术装备和产品发展方向上有着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向着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又向着小型化、分散化方向发展。产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产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非凡是在新技术革命条件下,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是大企业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员、或者大学教授,他们经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发明者于一身,对新的技术发明创造可以立即付诸实践。正因为如此,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技术型的中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它们在微型电脑、信息系统、半导体部件、电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有许多中小企业仅在短短几年或十几年里,迅速成长为闻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软、雅虎、索尼和施乐等。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湖南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具备一定的规模和实力,目前又有较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政府已认识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湖南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已制定或正在制订各项政策法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二是目前我省仍有较好的发展中小企业的资源优势,如丰富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廉价的劳动力资源、旅游资源等,故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在信息、技术、人才、融资等方面还处于劣势,加上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还不长,政策环境也不尽完善,使得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又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困难

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资金短缺是长期以来困扰和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资料表明,我国87%的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主要源自于自有资金,24%的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取贷款,13%的企业以民间集资方式获取资金。调查还显示,超过70%的企业感到生产资金不足。从2015年某省金融机构对1096户企业的问卷调查看,全省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满足率较低,其中企业贷款户数满足率为20、7%,企业贷款需求金额满足率为24、5%。这些都说明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对于我省这样一个经济还不太发达的中部省份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就更加突出。融资难的原因:一是我省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发展时间短、自有资产少、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而且资信水平较低,财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难以达到金融机构贷款要求,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惜贷”;二是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和金融支持系统不健全。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以中小企业为受保主体的担保机构不多,另一方面,直接融资体系发展严重滞后,在发行股票和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大部分受规模小、知名度不高、信用等级较低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达到上市条件,导致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很大程度上依赖银行贷款。

(二)中小企业“小,散,乱”,抗风险能力弱

一是小企业占有绝大多数,经营规模小,经营业绩不稳定。2015年,我省13万多家中小企业中,中型企业只有2793家,所占比例只有2%,98%的企业是小型企业。作为大型企业成长的摇篮,中型企业数量显然偏少,存在断层,同时从单位平均规模看,我省小型企业平均从业人员为33人,平均固定资产为289、5万元,平均营业收入为888、03万元,分别占全部企业平均水平的68、3%、45、8%、57、6%。由于规模小,业绩不稳定,亏损、倒闭、关停现象时有发生。二是产业集群化发展不够,分散化经营现象严重。我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在园区外分散经营,主要靠单兵作战,没有充分利用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和园区的辐射作用。三是家族式企业多,经营管理方式落后。由于我省中小企业的主体是私营企业,家族式企业多,经营者素质和员工素质低的现象较为严重,管理方式大多脱胎于家族式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组织管理混乱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企业运行不畅。

(三)中小企业以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服务低层次型为主,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和发展,我省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已有一定改善,但与市场需求的矛盾依然突出,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发展。首先,从三次产业结构看,我省中小企业依然是明显的“二、三、一”分布,其中二产业约占65%,服务业所占不到35%;其次,从占中小企业比重高达56、7%的工业内部看,资源开发型、产品初加工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产业仍然占较大比重,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行业比重较低;第三,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中小企业仍然集中在传统和低层次的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高端的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

(四)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而我省面向中小企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全,尚不能系统地提供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创业指导、管理咨询等多方面的社会化服务,致使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另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五)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够公平。在税收政策上,国有企业可先缴后退,非国有企业无此待遇;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往往是小额纳税人,增zhí shuì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负增加;个私企业存在双重纳税等。在土地政策上,国有企业可享本土地使用权出租、增zhí shuì减免政策,而非国有企业无此改革成本参与改组;特别是在银行呆坏帐准备金核销上,大企业可列入国家计划及时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中小企业无此厚遇。在行业准入上,中小企业尤其是个私企业还受到诸多限制。此外,市场交易规则缺乏,市场次序混乱,致使中小企业正常经营困难重重。

当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1、乡镇企业政策。乡镇企业所提税可按应缴锐款减征10%,用于补助社会性开支,不再税前提取10%;国家在信款上重点支持乡镇企业的出口创汇、东西部合作和农村适用技术转让(星火计划项目)三个方面。

2、鼓励安置城镇待业人员就业政策。新办法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人数60%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查批准,可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3、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经有关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按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新办的高新技术企业,自投产后年度起征所得税2年。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转让脱离技术转让及发生的相关技术咨询、服务、培训所得,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所得税。

4、支持贫因地区发展改革政策。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地区新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后,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民族自治地方企业,需照顾鼓励的,经省政府批准,可定期减征或免征所得税3年。

5、支持和鼓励第三产业政策。1)为农业生产的行业企业,其提供的技术服务或劳务所得免征所得税;2)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技术成果转让、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3)新办独立核算的咨询、信息、技术服务企业或单位,开业之日起,第一至二年免征所得税;4)新办独立核算的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所得锐;5)新办独立核算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报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6、福利企业政策。民政部门举办的福利生产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盲、聋、哑和肢体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的35%以上免征所得税;安置“四残”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不足35%,减半征收所得税。

7、小型企业所得税政策。1994年税制改革确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的比例税率。为照顾小型企业税赋能力,对年利润在3万元以下企业,减按18%征收所得税;3至10万元企业,减按27%征收所得税。1998年7月1日国务院决定,年销售额180万元以下的小型商业企业,增zhí shuì率由6%调减为4%

促进我省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中小企业既是大企业成长的摇篮,更是新形势下促进我省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强财力,保障社会稳定的主导力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

(一)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系统,切实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一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二是要健全担保风险的分散、补偿和激励机制,完善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满足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需要,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机会。三是要积极构建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使具有创新能力的优质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局。四是要明确各类金融机构在中小企业信贷制度中的作用和功能,制定中小企业贷款的具体管理方法和鼓励措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

(二)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bsp;应建立以zhèng fǔ 部门为龙头,各类民间商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机构为依托的多方社会资源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要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切实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中小企业人才培养基地,进行上岗培训、再就业培训、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新技术专业人才的培训。在技术创新方面,对进行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其新产品的开发、员工培训等活动提供无偿资金资助,并以贴息贷款的方式优先为这些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性融资。在信息化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内部管理系统与外部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相互融合,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应对贸易全球化趋势。

(三)发展产业集群,实施品牌战略,加速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

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今后一个时期中小企业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快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抓紧抓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一是要发展产业集群,引导产业结构调整。集群化发展,是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推动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配置,引导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集中培育发展一批规划科学、主业突出、特色明显、规模大、链条长、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加快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到产业园区集中,发展专业化、有特色的工业园区,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二是要加快技术创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引导中小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人才,发展专业技术服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强技术合作,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信息化水平,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鼓励和支持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产业集群中,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模具中心、产业信息中心、人才培训中心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努力满足企业的共性技术需求和公共服务需要,实现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共享。三是要实施品牌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名牌产品企业扩大品牌经营规模,促进名牌产品企业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合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名牌培育和推介力度,促进名牌产品升级晋档,以名牌企业、名牌产品为依托,着力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国内外知名度。

第2篇:企业调研报告

为贯彻县党政联席会关于手套行业发展问题的有关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我镇及时组织经贸委人员对全镇手套生产企业进行调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产企业的个数、经营情况、市场情况及发展趋势。现报告如下:

一、手套生产企业现状

全镇手套生产企业可以说只有济宁三园工贸有限公司一家,其余均为作坊式加工,不能称之为企业,为此,只能以这家公司为例进行分析。

济宁三园工贸有限公司位于疃里镇前贾村327国道南侧。公司成立于2001年5月,6月正式投产。公司占地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现有职工150人,主要生产防滑手套等产品。设备齐全、配套,固定资产475万元。通过调查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

1、思想不够解放。在全县上下“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下,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给全县经济注入了活力,激发了企业内部潜力。作为三园公贸内部,还存在着发展定位不高、怕担市场风险的错误认识,没能把握住机遇,导致企业发展不快。

2、产品科技含量底。三园公贸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年轻工人。但随着近几年青岛、胶东等地的快速发展,工人报酬高,大部分工人都远赴外地打工,导致我们当地劳动力市场人员不足,使现有的设备不能全部正常运转,影响了企业的高速度发展。

3、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现在的私营企业的管理大多还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企业内高素质、经营理念先进的管理人才较少,加上企业疏于对人才的培训,导致企业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队伍,使企业负责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较多的时间研究市场、充电学习,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

二、下步工作的打算

1、发展思路是:用足用好县委、县政府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促进生产机制的高效运转,提高产品数量,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权的优势,使产品迅速打入国际市场。全力推进外贸出口,扩大出口创汇额,使三园工贸成为疃里镇的知名龙头企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

工作目标是:按照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预计年产品数量达到15万打,产值突破500万元,实现利税80万元,出口创汇突破20万美元。

2、具体工作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抢机遇、大发展的意识。县委、县政府对企业发展越来越重视,对企业制定的政策越来越优惠。各级领导对企业发展越来越关心,为企业出谋划策,增强了我们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给我们企业的发展、招商引资提供了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增强压力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加大企业投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我县全力推动招商引资的优势,与韩国客商积极洽谈、合作,投资150万元新上一条牛仔裤服装生产线,把企业发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装生产多个品种共存,互助互补的企业集团。

(3)积极推进外贸出口。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业实现了外贸出口10万美元,但其余的多为代理出口。明年,将充分利用已有的自主出口权积极向国外市场进军,打出产品品牌,使代理出口变为自主出口,增加企业效益。

(4)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向发达地区、县内的先进企业学习,努力探索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训提高现有人才,引进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质量,向先进机制要产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

第3篇: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我县地处腹地,源头,地理位置特殊,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金属、非金属矿产27种,矿藏的潜在经济价值5000亿元以上。其中支柱矿种铅锌资源已探明储量450万金属吨,远景储量在800万金属吨,约占全省储量的80%,是全国“四大铅锌基地”之一;已探明黄金资源储量108金属吨,远景储量在150金属吨以上;已探明石灰石储量7、79亿吨;已探明可开发的大理石石材50wm3,远景开发储量150wm3;已探明的石墨矿储量1000万吨。

近年来我县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围绕“铅锌、黄金、新型材料”三个百亿集群,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工业企业419户,2015年完成现价工业产值228、64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83、4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8户,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218、64亿元,占全县现价工业总产值的95、6%;实现工业增加值81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了73、1%,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主导力量。

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特别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现出持续快速的发展趋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40、28%,为我县争创全省“十强县”和西部“百强县”起到了关键性的拉动作用。但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逐步显现,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发展和经营上出现较大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结构不优。在这4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从事铅锌、黄金及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共39户(其中,从事铅锌资源开采和选矿的企业31户,从事黄金资源开采的企业2户,从事非金属资源开发的企业3户,从事铅锌、黄金冶炼的3户,从事水泥生产的2企业户),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新型建材、植物化工等产业还未形成规模,电子工业、机械制造、日用品加工,以及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引进难度大。导致工业产业结构和工业产品结构单一,经济结构不优,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

二是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铅锌、黄金等主导产品市场价格持续下跌,铅锌价格较去年5月同期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1568元和465元。特别是今年2月与4月相比,0#锌、1#锌及1#铅的价格,月均价每金属吨分别下降了947元、977元和1020元,黄金价格也下降了50元/克。同时,矿山企业用工、原料成本、开采费用均有所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虽然我县大多数企业的产品产量较去年同期相比略有增加,但由于市场价格下跌,企业生产、销售同样数量的产品,现价产值和利税等指标较去年同期均出现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下滑趋势明显。

三是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增大。一方面由于我县在有色金属资源开发产业缺乏大项目的支撑,在探矿增储方面没有实现大的突破,加之受土地及环境保护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中泰黄金和省矿建5、5万吨铅冶炼项目由于环评等问题停产、银母寺等老矿山企业的原有探明资源已开采殆尽,面临停产的局面,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量面临缩减。另一方面,由于铅酸蓄电池、锌空蓄电池等产业下游延伸产品开发及深加工项目发展相对滞后、石墨矿精深加工、尾矿综合利用、九子沟磷矿综合开发等非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发展缓慢,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难度凸显。

四是企业销售渠道出现萎缩。自去年年初铅锌精粉外运费由100元/毛吨调整到200元/毛吨后,由于采购成本的加大,使株洲冶炼厂、白银有色集团驻采购站纷纷撤离县,导致全县铅锌精粉销售渠道出现萎缩,销售量持续下滑,我县铅锌精粉销售由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积压的铅锌精粉近3万金属吨。

五是发展环境不够优化。由于资金短缺,政府支持企业发展的一些政策措施还没有完全到位;个别部门服务企业的意识还不够强;矿山爆破服务费偏高等一些收费项目给企业压力较大;企业融资难和bàn zhèng难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下一步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1、进一步理清工业发展的思路。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把“围绕工业强基础”作为事关全县经济命脉的根本性决策来落实,坚定发展新型工业的决心和信心。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理清阻碍工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新型工业健康发展。

2、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步伐。我县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是围绕铅锌、黄金和建材等资源开发发展起来的,已形成了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产业和产品关联度较高,下一步要围绕形成资源配置做文章:一是积极创建紧密型(或松散型)的铅锌、黄金、建材、风电等四大产业联盟(或协会),以抱团发展,逐步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二是支持探、采矿技术力量薄弱、安全风险控制不良的小型矿山企业,逐步退出矿产开发行业,转型到其他领域,为大企业、大集团搞好产业配套(

3、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结合我局工作职责,积极同财政、安监、质检、环保、发改、电力、林业、水利等涉企部门的协调力度,进一步优化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加大工业转型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扶持和兑付力度,开展涉企检查备案审批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谏言、献策,为优化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4、努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力争10月份挂牌运行;加强县、镇两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不断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积极扶持、培育成长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逐步扩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推动全县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5、着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加强企业管理和企业家队伍建设,及时组建“县专家服务团”,积极推行“对标管理”“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普遍提升。合理引导非公规模以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推行成本、资金、质量、安全等基础管理工作,强化财务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不断完善企业内部各类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规程,健全企业监控体系,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

6、认真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目前县农行为企业融资18630万元,工行为企业融资2000万元,信用社为企业融资389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向驻金融机构上级推介,适时组织召开银企座谈会、对接会、签约会,努力协调驻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争取下半年增加贷款额度1、2亿元,积极督促、协调邮政储蓄银行给鑫海矿业、秦华贸易签订的融资协议得到及时落实,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积极加强与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的联系,协调解决超顺铸业公司、万禄工贸公司、天盛矿业公司道路、河堤修建问题;加快和电力局联系为隆泰石墨矿、岩湾石墨矿、南方矿业和嘉陵再生资源利用等企业解决用电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4篇:大学生赴企业调研报告

一、实践调研目标与思路

20XX年以来,受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问题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着响应上级团委组织号召,为提高实践能力并且同时力争做出有意义的实践成果这一目的,我院开展了以“走进航空企业,实践成就就业”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力争为我院及相关专业毕业生提供一份客观准确的参考数据。目前,越来越多的同学徘徊在毕业与考研的决策之间,一方面是因为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对企业的不了解也是影响其判断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希望此次对我校毕业生在航空企业的就业形势和工作情况进行的调查和了解能够让在校生提前了解就业情况,增强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这也是我们此次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所在。

本次活动以走访我校航宇学院毕业生面向的沈阳市两所航空航天类企业―沈飞公司和黎明公司―为主线,以走访、调研、参观为主要形式。通过与公司相关工作人员沟通,了解各公司近年来在我学院的招聘情况(如招聘对象、招聘人数、特殊要求等),并且对各公司未来一到两年内在我院的招聘计划做出合理客观的预测。与此同时,我们还将参观企业的工作环境和了解企业的文化底蕴,并对在公司工作的我院往届毕业生进行走访,对其工作状况,特别是毕业生关注的待遇、福利、发展空间等方面及生活状况进行深人的了解。

二、实践过程

1、了解企业概况

(1)沈飞公司

被誉为“中国歼击机摇篮”的中航工业沈飞集团于1951年6月29日正式创建,被命名为“国营112厂”。1957年6月15日,启用厂名―国营松陵机械厂。1979年6月5日,改称国营松陵机械公司。1986年1月1日,更名为沈阳飞机制造公司。1994年6月29日,经国家经贸委批准,在原沈阳飞机制造公司的基础上,裂变组建了沈飞工业集团,公司更名为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飞集团公司)。近年来,沈飞集团公司不断深化改革,加强企业管理,迈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形成了军品、民机、民品、第三产业“四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公司先后荣获了“国家全面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58年来,沈飞共研制30多个型号数千架歼击机,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我国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58年的拼搏,春华秋实,沈飞人实现了从建厂初始到飞速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在“十五”期间,沈飞公司销售收人以平均每年36%的速度持续、快速和健康增长,连续数年高居行业榜首。

跨入新世纪的中航工业沈飞,以志在超越的激情,提出了“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领军企业,跨人世界先进飞机公司行列”的公司愿景,构建了以“航空报国,追求第一”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框架体系,成为引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强劲引擎和不竭动力。构建企业文化框架体系,以全新理念引领公司改革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中航工业沈飞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切人点,逐步拓展延伸到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由表及里,系统运作,循序推进。由于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和行之有效的载体活动,逐步完善体系,深化推进,强化落实,实现文化在基层的落地,才能取得实效。为此,中航工业沈飞将2015年确定为企业文化认同年,编写了《沈飞集团公司企业文化框架宣贯培训教材》、《员工手册》及《行为规范》,建立了培训师队伍,组建了企业文化爱好者沙龙,通过多种形式的宣贯培训,同时充分利用公司内外网、《走进沈飞》内刊、《今日沈飞》报、电视台、信息揭示板、电子显示屏等各种媒体,广泛进行企业文化宣传。经过多年实践,中航工业沈飞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与企业中心工作、学习型组织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彼此融人,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建设与型号攻坚相结合,以文化力推动生产力,企业文化建设与推进自主创新相结合,以文化力激发创新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学习型组织建设相结合,以文化力提升学习力。

技术特点:具有先进的计算机中心和软件开发研究室,高水平的数控加工中心配有大型计算机、测量机、绘图机及各种数控设备。还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工艺、新材料生产线,如金属和非金属蜂窝结构、整体壁板成型、钦合金加工、复合材料生产等。在热表处理、饭金加工、特种焊接等方面有很强的能力,在各种检测计量方面也具有较大优势。

主要产品:公司生产的各类产品已达200多种,形成了航空类、汽车类、大中型机械类和金属结构类等4大系列。航空类产品包括多种型号的歼击机、波音757、A320等飞机的零部件;汽车类产品包括各种型号的高级旅游车、团体客车、城市公共汽车、轻型越野车等;大中型机械类产品包括烟草机械、健身机械、食品机械、电厂设备、彩管玻壳生产线、汽车生产线、纺织机械等;金属结构类产品包括铝合金门窗、玻璃幕墙。各种密封间、高级铝箱、全钢通路地板;仓储物流设备包括回转立体库、系列档案装具等。

(2)黎明公司

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4年,是国家“一五”时期建立的第一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2001年12月,由中国一航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合资重组,成立中航工业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沈阳黎明)。

建厂50多年来,公司依托核心技术专长,走过从修理、仿制到自行设计生产的全过程。新中国第一台航空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地对地导弹液体火箭发动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气轮机、第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发动机均在这里诞生。公司被誉为“中国航空发动机的摇篮”。黎明公司已经被国家定点为中国大型航空发动机科研生产基地和燃气轮机制造总基地,并已形成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产业发展布局。公司企业占地面积237万矽,其中厂区面积118万泞了在岗职工总人数10590人,其中生产工人5639人,工程技术人员1353人,管理人员2441人,二线辅助人员1157人。公司目前拥有各类配套设备5000余台套,其中达到国际水平的数控加工中心、精铸中心、热表处理中心及理化、计算检测的A类设备占总量的5%。

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太行”航空发动机,“昆仑”航空发动机,重点型号机修理,系列燃气轮机和航空转包产品等。

中航工业黎明有着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黎明之歌,黎明“三观”:黎明人的质量观、客户观、行为观、以忠诚、敬业、勤奋、自强的企业精神和“航空报国,追求第一”的企业理念,为了企业的明天、国家的明天奋斗着。

对于人才,中航工业黎明也有着自己的选择标准:

选人:千甄万别,广纳良才;

用人:创造条件,尊重选择;

留人:营造环境,体现温馨;

育人:以人为本,竭尽全力;

目标:以人为本,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2、对公司招聘及毕业生工作情况的调查

参观调研期间,公司还安排了几位从我校毕业工作一两年的学长与我们进行了交流。通过与学长们的交流,我们了解到沈飞和黎明近年来的一些用人情况。用人对象主要是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其中本科生约占60%-70%。而且他们在校期间主攻的都是机械制造类专业。公司根据应聘人员的学历以及相关情况,制订了相关的用人政策,承诺:大学本科毕业生从事行政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1000元;从事车间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1300元。大专毕业生从事行政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800元;从事车间工作,月均收人不低于1100元。员工一旦进人企业,还必须经过严格的文化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考试择优录取,试用期六个月。即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教育,然后下基层,在一线向老员工学习技能,尽快提高新进厂职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公司深人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从积极吸引外部人才和加强内部人才的管理两方面人手,加大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公司鼓励职工再学习、再深造,对技术工人着重进行技术培训,对管理者,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交流管理经验,不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到其他企业进行观摩和学习。企业内部也有很多员工在职参加自考和电大学习深造。这些充满着科学性的创举不仅给公司带来丰厚的经济利润,而且也使广大职工的职业技能和发展空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在干部的提拔和考核方面,沈飞公司开始试行“竞争上岗,末尾淘汰,待岗培训”的用工制度。一些年富力强,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员得到提拔和重用。对在职人员进行年度考评,即在同一岗位上根据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劳动纪律、现场卫生等内容制定100分制考核,用考核结果决定奖金的发放,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积极性。

职工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丰富的,相关团体机构经常组织一些歌唱比赛,各种类型的竞赛和大型晚会,这不仅加强了不同单位之间的互动,而且也增进了员工之间的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三、实践成果及分析

此次“赴沈阳航空企业单位调研”实践活动不仅仅让我们对航空企业和今后从事工作都有了一定了解,其实更重要的,也是此次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和意义,就是从中了解、获得一些有用信息来修正我们在校生的发展方向、明确当前我们存在的问题、确定奋斗目标。

几乎所有的航空企业甚至其他一些先进的大型企业都鼓励职工再学习、再深造。对技术工人着重进行技术培训,对管理者在不同企业不同部门间交流管理经验,对在职人员根据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劳动纪律、现场卫生等内容进行年度考评,用考核结果决定奖金的发放。

而且这类企业的业余生活也十分丰富,有很多社团组织,各种比赛和文艺晚会也相当丰富。

另外,我们也对我校在沈飞工作的毕业生作了一项自我调查。通过这张来自就业学长们的自我调查再加上对个大航空企业的调查和分析,似乎可以很容易地看出我们在校大学生的不足和有待加强的方面。

(1)提高身体素质,丰富个人兴趣爱好,培养专向特长。

(2)努力提高外语水平。

(3)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

(4)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5)学会展示自我,增强自信心,善于交流和表达。

(6)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努力学好专业课。

(7)培养勤奋、踏实、肯干、敬业的工作精神。

(8)要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另外,航空公司也对我们的在校大学生做了几点评价:

(1)毕业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吃苦耐劳精神差些,与老师傅沟通差,人际关系不好处。

(2)一部分毕业生眼高手低,不安心工作,大活干不了,小活又觉得大材小用,毕业生应从小事做起。

(3)用人单位希望一般院校的大学毕业生能到可以发挥自己能力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不要去沿海、研究所等地,总跟在研究生、重点院校毕业生的后面走,这样不利于自己的发展。

总的来说,本次实践活动完成得比较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真正地了解了航空企业,了解了就业,为我院及相关专业的在校生提供了一份可靠而且有力的参考和依据,为我们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

第5篇:企业党建调研报告

一、我市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我市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如雨后春笋,总量已达766家,其中规模以上60家,已组建党组织42个。各级党组织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有以下“五难”:一是思想认识统一难。特别是有的企业业主担心成立党组织后碍手碍脚,影响其生产经营;二是地位职责界定难。目前在由谁建、如何建,该谁管、如何管等方面尚无明确规定,缺乏衔接沟通、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三是组织设置难。非公有制企业规模参差不齐,党员人数多少不均,业主热情高低不等,相关部门步调不一,都使组建企业党组织工作难度增大。四是优势作用发挥难。有的党组织还习惯于过去依靠

行政方法开展党的活动,工作方法上缺乏创造性、实效性,党的组织优势难以体现;有的党员不愿公开身份,不愿参加组织活动,党员先锋模范难以发挥。五是活动经费保障难。

二、组建党组织是在非公企业开展党的工作的基本前提

1、建立健全党的组织,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首先,各级党组织必须高度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从思想上和工作部署上把组建党组织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和指导;其次,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分类组建,不搞一刀切。凡正式党员达3人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生产经营活动比较稳定的企业,一般采取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方式。对不足3名党员的企业,按照“有利于党组织开展活动,有利益加强党员管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原则,可以行业类似或地域邻近联合建立党支部。同时,选配好领导班子,尤其是选好党组织书记。在班子人选上要突出广泛性、代表性,在选拔方式上尽可能实行兼职,减轻企业负担。

2、正确处理好与业主的关系。一是强化共识,端正业主心态。党组织应对业主加强教育,以政策引导人;加强沟通,以理服人;搞好服务,以情感人,逐步在思想上实现“要我建”到“我要建”的转变。二是准确定位,扮好角色。做到“四不干预四协助”,即不干预行政职能,协助建章立制;不干预员工聘用,协助培养教育;不干预经营决策,协助贯彻实施;不干预财务核算,

协助开源节流,建立起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和谐关系。三是讲求实效,赢得业主支持。党组织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团结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发展,让业主切实感受到党建工作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是一致的,从而自觉接受和支持党在企业的工作。

3、因势利导及时理顺党组织的隶属关系。结合我市实际,原则上以属地管理为主,对规模较大、党员较多、影响较强的企业,可提高管理层次,甚至由市委直接管理;对行业特征明显的企业,可委托业务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党组织管理;对规模较小、党员较少、相对分散的企业,可实行乡镇、街道社区为主的属地管理;对非公有制企业较为集中的工业园区、开发区,由区党(工)委实行统一管理。

三、探索完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党组织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按照“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党员所欢迎,为员工所拥护”的要求,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第6篇:xxx企业群众路线调研报告

按照《关于认真做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调查问卷工作的通知》(*组部发2015年**号)要求,我们对照调研提纲,采取个别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现有非公有制企业***户,个体工商户****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家,至目前,共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个,共有党员***人,党组织组建率达到**%。

二、主要做法

1、培育党建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以“扩大覆盖面、推进规范化、发挥组织优势、促进增产增效”为主题,深入开展了争做创业发展先锋、爱岗敬业先锋、诚信经营先锋、促进和谐先锋和奉献爱心先锋“五个先锋”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实施了以“目标同向、发展同心、活动同步;要事党员先议、大事党员先知、难事党员先行”为主要内容的“三同三先”活动,有力激发了广大非公企业党员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在推进企业发展中建功立业的工作热情。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明星党员排行榜”、“一个党员一面旗”等活动,培育形成了既具时代特征又具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旗帜,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各项工作自觉跟进,知行合一,夯实文化底蕴,增强企业活力,努力实现企业党建和企业发展的互促共赢。

2、创新实践载体助推企业发展

以“招商引资年”、“政策落实年”、“全民创业年”、“作风转变年”和“党风廉政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按照县委“3+1”发展思路,全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非公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不断增强。在招商引资上,不断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包挂对接落实机制,狠抓招商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和资金到位率,为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政策落实上,企业主管部门积极抢抓各类政策叠加机遇,狠抓政策落实、协调资金、服务保障等重点环节,最大限度地将市场准入、税费减免、财政补贴、信贷投放等优惠政策用足用活,激发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和活力。在为企业服务作风转变上,坚持集中整治办实事、综合治理出实招、建章立制求实效,机关党员干部广泛接受党性、廉政、警示教育,扎实开展“效能风暴”行动,机关工作更加规范、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干部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宗旨意识和廉洁意识明显增强,行政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在原有基础上缩短了**%以上,全县上下呈现以风清气正、务实高效、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

3、强化制度建设服务企业发展

建立健全了县级领导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和基层党(工)委抓企业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等制度,进一步深化了非公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和向非公企业党组织派驻专(兼)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先后选派**名优秀科级党员干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分别联系**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定期深入到企业,做好党组织筹建等工作;分两期选派县直单位党组织书记、享受政策离岗、退休干部、副科级后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共**名,入驻**户非公企业,分别担任非公企业党建指导员和党建联络员,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作用。以“双述双评”制度为抓手,结合年度考核,对党政部门、驻金单位在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效、积累的经验在大会上作出报告,接受服务对象、上级领导、同级党员和基层群众的点评、评议,听取宝贵意见,学习先进经验,改进自身不足。通过各项制度的健全,切实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存在问题

新时期新形势,社会群体多元化和利益诉求多样化对我们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新的挑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政府职能转变仍显滞后

建设服务型政府,转变职能是抓手。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政府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能型政府正在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zhèng fǔ 部门以切实履行投资项目审批、市场准入、价格调控等宏观管理职能为企业的微观经营活动保驾护航,但相对于企业需求,zhèng fǔ 部门的超前服务、创新服务仍显滞后,干部服务企业发展的能力水平仍跟不上形式需要,提供的服务多为“无差错服务”,缺少“出精品服务”。

2、群众利益协调难度加大

收入分配是职工最关心、最敏感的问题。总体看,职工的收入在稳定、持续提高,但收入增长的幅度、速度各具差异,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企业经营追求利益最大化、管理高效化,另一方面一线职工收入普遍较低,工资涨幅与职工期望值有很大差距,企业党组织“边缘化”和群团组织不健全,职工思想工作难以深入,直接影响了劳动关系和谐及职工队伍的稳定。

3、企业党建工作缺少抓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对企业党组织建设必要的考核和管理体系,部分企业负责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态度冷漠、存在戒备心理,党组织负责人没有独立工作条件,身份仅是“政治荣誉”,缺少报酬待遇和精神奖励,不能找到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表现为重视抓生产促经营,轻视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和党建工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长远规划,致使企业党建工作停与表面,流于形式。同时,由于大多数企业都没有把党建工作经费列入企业预算,已建党组织普遍存在党员活动无场地、教育培训无经费、党建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由于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党员队伍很不稳定,党员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健全,不能充分保障“主人翁”地位,企业对困难党员的走访慰问带有福利性质,不能切实调动党员为企业谏言献策的积极性。

四、对策建议

1、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要深入开展“排查整治突出问题,服务保障跨越发展”活动,全力提升政府形象,打造优质外部环境。一要重点解决破坏企业生产秩序、干扰企业经营活动的问题;二要重点解决政令不畅、作风漂浮的问题;三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负担过重、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问题,建立健全监督检查、举报反馈、跟踪落实等行之有效的制度,通过信息公开共享平台和机关效能监察平台,坚决杜绝违规检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以及强制收费、随意罚款、“吃、拿、卡、要”等违法违规行为,真正使zhèng fǔ 部门做到无事不扰、有事不推,全力为抬商引资和企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2、着力完善工作制度,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要把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负责人正当利益相结合,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到“能力关怀、情感关爱、心理关注、成长关心、利益关切”上。一要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制度,完善以平等协调集体合同制度为基本内容的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创新以扶贫帮困、激励关怀为主要载体的救助服务制度,通过制度体系的整体合力和综合效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利益;二是健全群团组织,创新工作方法,发挥职能作用,建立群众利益诉求制度,拓宽维权途径,增强维权实效,让企业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三是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设、群众性活动,为广大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搭建平台。

3、着力夯实工作基础,发挥基层组织作用

要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推进“支部心连心、党员手拉手”活动,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种形式的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行为,加大不正之风的查处力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增强群众满意度。要大力推行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规范建、逐步建等企业党组织组建方式,进一步提升企业党组织的组建率,保障组织功能有效发挥。要重视和加大对企业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力度,把企业中的管理人员、生产技术骨干和有一定影响力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对象,把企业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企业生产经营骨干,把企业生产经营骨干中的优秀党员培养成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积极创新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广泛开展企业党员“建言献策”、“三同三先”、评星定级等主题实践活动,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充分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挑大梁、走前列、树标杆,搭建党员与企业管理层、党务工作者与职工沟通的桥梁,激发党员服务企业的热情。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584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