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关于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的思考和建议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第一篇

关于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的思考和建议

贾 文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特大自然灾害频频爆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今年4月青海玉树大地震,7月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我省永顺、龙山、新化、桑植、石门等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遭到严重的旱、涝灾害,损失十分惨重,作为一名从事扶贫工作多年、对贫困地区农民充满深厚感情的人来说,心中充满了不安和焦虑。如何做好灾后的扶贫工作,及时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贫困灾民的手中,值得我们去好好思考和探索。

一、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三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特别严重。如2008年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出现的冰雪灾害造成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0省区3287万人受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有62.3亿元;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10个省区市,受灾群众达4625万多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今年上半年据统计全国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2.5亿人(次),死亡3514人,直接经济损失2113.9亿元。全国多个贫困县都坐落在这些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如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的41个县中有17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四川29个重灾县中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甘肃8个重灾县中有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陕西4个重灾县中有2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虽然抗灾救灾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指导下,各级政府和扶贫部门大力帮扶

下,灾后重建和扶贫工作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2002—2007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2820万人减少到1479万人;低收入贫困人口从5825万人减少到2841万人。我省在新世纪开局的十年之中,扶贫工作取得了的成绩,2009年全省低收入贫困人口下将到165万人,44个重点县和比照县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7883元、467元、2520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了150%、252%和59%。但是灾害的频发,使多年的扶贫成果毁于一旦,已经脱贫或刚刚走上富裕道路的农民又重返贫困,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打硬仗打持久仗的思想准备,高质量完成各项扶贫开发任务,努力开创扶贫工作的新局面。

二、认真总结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的成功经验

严重的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做好扶贫开发和灾后重建工作各地都有成功经验,主要是:

1、领导高度重视是成功的关键。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果断决策,指导抗灾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灾后农村恢复重建,要注重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尊重农民意愿,以群众自建为主,实行政府补助、社会帮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长期发展创造有利环境。温家宝总理多次深入灾区考察指导,并指出:要把抗灾救灾同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加大对受灾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回良玉副总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理在灾区考察时指出:今后扶贫工作要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工作的结合,推动防灾减灾和扶贫工作的结合,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和扶贫工作结合,进一步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机制,努力完成扶贫开发各项任务。各级灾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领导指示,充分认识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的重要性,成后今后扶贫工作的指路明灯,成为灾后重建工作的关键。

2、多部门协作多机构参与是成功的保证。无论是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大地震,还是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都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灾后党中央、国务院立即组织国务院扶贫办、民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门等政府部门进行重建外,还组织中国妇联及其他国际多边机构、民间组织和国外援助组织积极参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了快速、有效的成就。为扶贫开发工作开创了“实现多部门合作的态势和机制”。

3、灾区农民积极自救、自力更生、群策群力是成功的动力。贫困地区由于地处边远山区、干旱地区、岩溶地区和高原地区,历来就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地区,据统计,灾害发生率是其他地区的5倍,因灾致贫、因灾返贫是贫困地区农民发生贫困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迅速恢复重建、恢复生产是灾民内心最强烈的渴望。灾后各地群众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积极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工作,自力更生,群策群力,村帮村,邻帮邻,户帮户,洪水中多救一人是一人,旱情中多浇一棵苗是一棵苗,在时间上和灾情赛跑,努力将损失减少到最低水平。

三、对我省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有效结合的建议

湖南地处中国中部,既是多灾多难的省份,也是扶贫任务较重的省份,全省现有2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18个省级贫困县,截止到2008年底,这38个县有国土面积9.12万平方公里,人口1954万人,分别占全省相应数的41.8%和28.9%。进入新世纪后,通过实施《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到2007年底,全省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5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7%,低收入贫困人口168万人,占全国的4.6%。这些人大多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石山区、高寒山区和干旱地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因灾致贫和因灾返贫是他们贫困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如何做好我省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有效结合,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借鉴别的省份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始探索:

1、在扶贫开发工作中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扶贫工作与创新理念有机的结合。扶贫要有开发的理念。灾后重建要有求长远的生存,两者必须有机结合,才能丰富和拓展扶贫开发的内涵。二是扶贫工作要与规划编制有机结合。国务院扶贫办正在着手编制《(2011—2020)年扶贫开发纲要》,全省扶贫系统也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要求编制《扶贫开发纲要》。对贫困地区灾后的住房建设和基础设施的恢复重建、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劳动力就业培训等方面的内容都有长远的规划和统一的部署。要相互协作,有机结合,才能使《规划》发挥出其巨大的作用,扶贫开发工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三是扶贫开发要与政策措施有机结合。如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相结合,劳动力技能培训与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灾后重建相结合等等。

2、要用灾后采取的特殊措施实施帮扶。严重的自然灾害是近年来致贫返贫的一个重要因素。党中央、国务院采取特殊措施,使受灾地区迅速恢复重建,采取特殊措施实施扶贫,各地要认真落实,当前要做好:一是把因灾返贫的特殊类型的贫困地区要列入新阶段扶贫战略重点区域,编制和实施5-10年的扶贫与发展规划。二是中央和省的扶贫资金要加大对受灾贫困县的支持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管理过程中的不良行为,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三是发动群众编制好贫困村参与式恢复重建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充分发挥扶贫领导小组的协调及规划整和资源的平台作用,采取果断措施,贯彻落实。四是在灾后重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支持和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注重双重效果。五是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建立灾后恢复重建与预防贫困相结合的机制与模式。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思想、工作重点、阶段性目标提出了明确要求,指出:搞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对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必须做为长期历史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好。虽说路还很长,任务也很艰巨,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扶贫扶贫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开拓扶贫工作的新思路、探索扶贫开发的新模式,扶贫工作尤其是灾后重建的扶贫工作的步伐一定会更快、更坚实,他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作者系湖南省扶贫办机关党委副处长)

关于三正灾后重建二期危房改造的建议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第二篇

关于三正灾后重建二期危房改造的建议

2010年7月9日,分水发生100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三正埠社区老街几百户居民房屋遭受洪水侵蚀,部分房屋倒退,绝大多数居民房屋变成了危房。

三正老街有300多户居民,老街的房屋修建年数很长,以前都是用沙和石灰材料作为灰浆,经过多年的腐蚀分化和洪水的浸泡,加上前年地震影响,强体严重松动,地基下陷,许多房屋变型或者垮踏,更多房屋出现大的裂缝。特别是原三正老政府宿舍大楼地基以下有许多空洞,长年雨水和居民用水浸灌,很容易造成大楼倒塌或倾斜,一旦遇到地震或再次发生洪灾,老街还没有改造的房屋将全部将会瞬间坍塌,居民的财产和生命将受到重创。

“7.9”洪灾后,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从去年10月份开始对老街危房进行分步分期改造。危房改造采取市场运作模式,由开发商投资修建还房后,多余的房屋通过销售现实利润。一期180多户危房新建工程即将完工,二期近110户正着手旧房改造的登记和协议的签定,但有7户居民为了争得更多利益,故意向开发商索取超标准还房面积,造成二期危房改造工作无法开展,也引起一些居民多次到万州、重庆上访,甚至到一期建设工地阻工,发生斗殴而伤人住院。

三正老街二期灾后重建工程不能顺利进行的主要因素

有三个:一是开发商不愿意对原三正老政府宿舍大楼(6楼24套)和老卫生院大楼(6楼)进行改造,因楼层高,开发商重新拆建需要贴补资金近200万元;二是三正目前在大面积修建新房,房屋供大于求,新房销售很困难,开发商担心老街二期新修房屋除还房后的余房无法销售;三是个别居民惟利是图,故意刁难,无理要求改造面积以一还三或者多要门面,导制二期灾后重建工程难以启动。

灾后重建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第三篇

灾后重建,刻不容缓

——南丰县东坪乡洪涝灾情调研报告

2010年从6月14日至6月27日,东坪乡遭遇了长时间持续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482mm),超过1998年洪灾,致使全乡各项设施损毁严重,农作物大面积受灾。经各村汇总和实地调查,直接经济损失预计达746.5万,全乡正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灾害。面对灾情书记和乡长第一时间亲临受灾现场,领导、组织干部下村了解灾情,安置房屋出现山体滑坡的隐情的群众,转移至安全的地方,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大水无情,损失非常惨重

1、水利设施首当其冲。全乡多处水利遭受严重损毁,东坪红旗背水坡出现渗漏,在县水利局技术员指导下,临时修建了一条导渗沟,护河堤被冲毁4处总长达300米;下堡村谢坑小山塘背水坡有冲刷塌方现象;灌渠冲毁9处,总长2500米;冲毁拦水坝4座,另外5座损坏。预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20万元。

2、公路设施惨不忍睹。全乡八条乡村公路大大小小塌方百余处:全乡水泥路路基掏空14处,受损较严重时甘泉乡村水泥公路、南洲乡村水泥公路。出现大量塌方,其中,甘泉公路塌方长25米、宽1米、高10米共计250方。涉及2个村小组,230人;南洲公路塌方20米、宽1.5米高8米共计240方,涉及9个村小组960人。公路修复经费预计达50万余元。

3、地质灾害触目惊心。全乡28栋房屋不同程度倒塌(以

厕所、猪牛栏为主),仍有68栋房屋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其中14栋已出现不同程度地山体滑坡),损失尚无法估计。

4、农作物遭灭顶之灾。全乡各类生产均受不同程度影响和损失,橘树受灾面积280亩,遭水淹的水稻3000余亩,其中1000余亩绝收,水产养殖同样损失惨重,成灾面积达40多亩,流失的鱼3万余斤,另外一处牛蛙特色养殖惨遭毁灭性打击,损失1.6万元,以上总损失约500万元。

5公共设施破坏严重。集镇自来水供应系统因受山体滑坡造成主输水管多处挤压破裂,蓄水池遭受洪水冲刷,蓄水池及其电机设备全部损毁,无法正常供水,亟待抢修。经有关人员初步测算,需¢110PAE管300米,¢60PVE管1500米,¢PVE4600米,重建一座蓄水池,预计总投资14.6万元。下堡小学教学楼屋顶、墙体大面积渗水;屋后还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王田村胡家山新农村建设点出现山体滑坡险情;休闲广场地面塌陷。仅此一项就需60余万元。

二、凝心聚力,组织灾后重建

面对损失如此惨重的灾情,乡政府采取积极措施,组织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恢复生产。

1、及时成立救灾领导小组,使灾后重建工作有条不紊。由书记、乡长亲自牵头,成立救灾小组,要求各部门制定出救灾方案和措施。责任到人,促使救灾工作有序迅速展开。

2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加快受损房屋修复工作,及时排除

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仍有塌方的可能地方进行加固。及时修复供水设施,保障群众正常供水。

3、迅速组织农技人员,帮助群众恢复生产。下乡为群众维修受损的农机具,组织群众补种受损的农作物,免费发放农牧业等灾后生产自救宣传单800余份,力促洪灾给农牧业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4、加快推进基础设施恢复工作。及时组织群众疏通受阻公路,恢复基本交通需求。迅速对受灾桥梁、道路和塘库、堰渠进行安全排查,尽快组织危岩滑坡地带排危。排除存在的公路隐患,力所能及地清理塌方堆积物,设置地质灾害警示牌,以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

5、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及时排查、处置因灾诱发的各类不稳定事件,并组织干部下访慰问活动,尽力消除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加大治安防控力度,维护正常有序的社会秩序。

在组织群众积极生产自救的同时,书记、乡长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争取灾后重建资金,尽快恢复水毁工程和公共设施,使群众的生产生活走上正轨。

做好“四个确保”,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第四篇

嵩市镇做好“四个确保”,

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6.19”特大洪灾发生后,嵩市镇全镇9个村近8000人口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 3亿元以上。灾情发生后,嵩市镇党委、政府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转变观念,不等不靠,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迅速行动起来,自力更生,以“保民生、保畅通、保生产”为目标,着重做好“四个确保”,稳步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1、确保灾情统计真实无误。洪灾发生后,镇党委政府立即成立以镇长余娜为组长的灾情统计领导小组,各挂村干部和村主要领导为成员,专题会议研究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统计工作方案。要求挂村干部全部深入一线实地调查摸底受灾情况,同时要求各村也必须成立灾情统计小组,组员为熟悉情况的各村小组组长,每名镇干部一定配备一名小组长,挨家挨户详细询问村民房屋、农田等受灾情况并全部拍照登记,确保每家每户都走到,不漏一户一人。对于公路桥梁、水陂水坝等基础设施建设则要求干部不仅要统计总数,还应实地拍照、测量并作具体描述,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干部走遍全镇的山山水水,每一个角落。调查摸底的第一手统计数据材料最后全部汇总到镇党政办整理,登记造册,经村干部再次核实并在村里张榜公布确认无误后予以留存。这次洪灾,全镇共倒塌民房830间,总建筑面积约10000平方米,涉及群众160多户700多人。公路桥梁塌方、垮塌总跨度8600多米,冲毁桥梁28座,总跨度约600米,破坏桥梁14座;

冲毁水陂(坝)136座,破坏73座;破坏农田引水渠道16000多米。毁坏自来水取水点36处,破坏管道13600多米。

2、确保救灾物资发放和资金使用工作透明。镇专门成立救灾物资发放小组负责具体工作,通过先前的统灾核灾工作,予以张榜公布后,在救灾物资发放前再次予以公布受助人员名单,在发放后进行第三次公布具体受救助人员名单和物资种类数量。为确保整个过程民主公开,还特邀老党员、村民代表参与监督整个救灾物资发放工作。而救灾资金则主要是通过村务公开实时公布资金去向,使村民能及时了解资金情况。目前,全镇共发放救灾大米、食用油、棉被、各类食品等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0万元。民政资金32万元其中15万元直接打入“一卡通”,用于灾民生活困难补助。另17万元用于各村公路塌方应急清理、购买自来水管并组织群众投劳解决饮用水、购买集中安置点群众生活必需用品等。

3、确保做好重建户安置工作。全镇共有倒房户163户,全倒户72户,已申请46户,预计陆续申请还将有20户。为做好重建户安置工作,经实地考察论证,并召开村民大会民主表决,最后在全镇设集中安置点4个,其中高陂村新型社区设两个安置点安置30户左右,高陂村上街安置6户,三源村黄家山安置10户,其它分散安置。为确保切实做好这项工作,保证重建户在年底全部住进新房,我镇实行党员干部“一对一”帮扶制度,每一户重建户都安排一名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从选址、设计规划、开工建房直至搬进新家进行全程指导。镇里制定帮扶安排表,详细登记结对帮扶情况,年底对照安排表进行验收。帮扶人员除应经常【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性地向镇里汇报帮扶情况和重建工作进度外,还应及时了解掌握重建户的各种实际困难并帮助解决。对于没有能力重建的特困户,村委安排专项资金并由村主要领导结对帮扶,确保每户都能按期迁入新居。

4、确保做好基础设施修复、重建工作。这次洪灾全镇基础设施损毁严重,早在灾后第二天,镇党委政府就号召全镇干部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尽早修复受损设施。抚地村党员干部在支部书记方炳才的带领下,在没有任何机器设备的情况下,用锄头、簸箕,手挖肩挑,及时打通因山体滑坡而中断的入村公路,从而使后面救灾物资能顺利送到灾民手中。针对当前灾后重建工作面临的资金紧缺难题,镇党委政府一方面要求各村把目前所能用的全部资金包括其他项目的捆绑用于灾后重建,其他项目建设全部给灾后重建让道;另一方面努力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资金,其中水利应急资金12万元用于购买沙袋、抽水机及小型水毁设施修复11处,应急自来水全部修复。朱喜桥水坝项目17万元,三口坝9万元,该两个项目正在施工中。交通应急资金10万元用于各村通村小组公路塌方应急清理、购买炸药、修建护路塝等。目前,尚有通往三源村里山、太平庵和彭山村陈坑、下阳四个村小组通村小组公路未通,还在炸石修复中。交通修复资金15万元:用于4座桥梁重建修复,已完工3座,还有一座预计8月底完工。

目前,通过全镇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镇恢复生产及灾后家园重建工作正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开展,全镇未出现一例涉灾上访事件,确保实现了社会稳定,政治安定。

腊市镇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第五篇

【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腊市镇灾后重建工作方案

近期,我镇遭受连续暴雨袭击,对全镇农业、水利、工业及广大群众财产造成严重损害,是近几十年以来面临的最大灾害。为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小,特制定以下灾后重建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灾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保障人民群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认真贯彻市、区政府灾后重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统筹安排、分清缓急、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圆满完成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二、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确保灾后人民生活有序,工、农业生产尽快步入正轨,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腊市镇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文亚萍(镇党委书记)【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第一副组长:汤志清(镇长)

副组长:刘启福、苏海明、文天明、郭自明

成员:胡 辉、钟根祥、刘 波、颜 柳、刘均华、彭水河、邬建锋、黎浩纯、邓飞龙、彭振华、彭龙国、【市,洪,灾后重建,建议】

易 波、糜仁利、彭辉全、邱克萍、刘 飞、刘建金、彭方艳

另外各村设一个指导小组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具体名单见附表1)。领导小组负责全镇灾后重建全面协调工作。

三、工作任务及目标

1、水利设施的抢修。全镇冲毁水渠道38处,4300余米,淤塞10余处;山塘崩岸16口;冲毁河岸1100米。目前正处在水稻生长期,急需用水,因此修复受损水渠、山塘,确保生产、生活用水是当前一项主要工作。责任人要根据各村实情情况,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生产自救,对渠道、水沟等进行清淤疏通(7月15日前完成),需要上级部门支持解决的,分管领导和驻村工作组要积极帮助他们联系,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物资支持,确保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用水。对存在安全陷患的山塘水库安排专人巡防,并做好安全指示牌(具体名单见附表2)。负责人:郭自明及各驻村工作组。

2、农业生产恢复。全镇受淹农田8500余亩,其中绝收面积1850亩;经济作物受淹1500亩,绝收面积900亩。要动员群众对绝收的水稻和西瓜等经济作物抓紧时间改种晚稻和其他经济作物。一是要抓好种子、农膜、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调运供应(7月

15日前)。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防止灾后哄抬生产资料价格,确保群众能够及时、足量得到灾后改种的农资。三是利用好农机灾后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抢抓时机。四是突出抓好粮食生产、确保灾年粮食增产丰收(7月至10月)。负责人:郭自明及农办全体成员。

3、工业企业生产恢复。萍乡市永利鞋厂、东州毛发机砖厂、江西全兴化工填料有限公司、庙岭夹板厂等工业企业受到水同程度灾害,车间、机电设备、仓库材料受到水淹,厂房倒塌等现象严重。要帮助企业组织灾后恢复生产,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及难题,要及时介入帮助,在项目、税收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争取在七月三十一日前日所有受灾企业恢复生产。责任人:刘启福及工办全体成员。

4、房屋倒塌安置重建。据统计全镇房屋受损118户,倒房219间,其中全倒户7户。同时,因受采煤沉陷影响,加上近期强降雨,明塘村间山岭组有20户村民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开裂,面临倒塌的危险。对房屋受损群众本着就近择地的原则做好人员安置,分户包干,责任落实到人(见附表3),要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吃、住等问题,搬出受损房屋,杜绝因灾后房屋受损导致人员伤亡事故。对全倒户在新宅

基地选址上要加强指导,吸取本次灾害的教训,避免地质灾害多发地带,另外在办证、收费等方面向上级争取政策倾斜,给予一定的优惠。责任人:农工办、各驻村工作组。

四、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村、各部门要把大灾作为促进大发展的重要机遇,把灾后重建工作作为当前主要工作任务,增强做好灾后重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责,全身心投入到灾后重建。各村要成立灾后重建组织机构,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实处。

2.严格工作程序,阳光规范操作。灾后重建工作涉及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因此,每一项重建工作都要坚持民主决策,公开透明的原则。各项重建工程的建设方案、补助标准等要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确保灾后重建工作阳光操作、规范操作。

3.加强监督检查,加快工作进度。镇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灾后重建中履职情况的督查,确保政令畅通。对重建工作措施不力、行动迟缓、进度缓慢、工作被动的工作部门及村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失职、渎职行为要严肃查处。

4.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大对灾后重建的先进典型事迹的宣传报道,大力推广灾后重建的先进经验,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灾后重建的浓厚氛围,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

2010年7月3日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62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