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浅析庞氏骗局原理与防范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第一篇

浅析庞氏骗局原理与防范

刘嘉敏 指导老师:崔彩周

摘要一夜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正是人们追求一夜暴富的心态造就了庞氏骗局的产生。庞氏骗局总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高额的收益回报以及低风险甚至零风险掩盖其金融诈骗的本质。本文主要分析庞氏骗局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掩盖起来的简单经济学原理、其骗局运作所需要的元素以及其收益的产生原理,为大众提供一些防范的方法。

关键词 庞氏骗局 高额收益 低风险 防范

引言

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为传销,就是利用人们想一夜暴富和稳赚不赔的心理来骗取人们的钱财。面对这样的诱惑,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假,了解庞氏骗局的原理从而加强人们对这些骗局的的防范意识,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庞氏骗局的由来

“庞氏骗局”源自于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Charles Ponzi,1882-1949)的人, 他是一个意大利人,1903年移民到美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世界经济体系一片混乱,庞齐便利用了这种混乱。受到美国发财梦几十年熏陶的庞齐便设计了一个高额投资计划,向美国大众兜售。开始人们并不相信,但是在庞齐向人们展示了第一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里拿到庞齐所承诺的报酬后,出现了大批的“投资者”跟进。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差不多有4万名波士顿市民,傻子一样变成庞齐赚钱计划的投资者,而且大部分是怀抱发财梦想的穷人,庞齐共收到约1500万美元的小额投资,平均每人“投资”几百美元。当某个金融专家揭露庞齐的投资骗术时,庞齐还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驳金融专家,说金融专家什么都不懂。 1920年8月,庞齐破产了。他所收到的钱,按照他的许诺,可以购买几亿张欧洲邮政票据,事实上,他只卖过两张。此后,“庞齐骗局”成为一个专门名词,意思是指用后来的“投资者”的钱,给前面的“投资者”以回报。

二、庞氏骗局的原理

(一)、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

“庞氏骗局”的维持需要众多的投资资金,因此需要不断地发展“下线”来吸纳更多的资金来支付前期投资者的高额收益回报而形成的金字塔式的投资者结构。往往是通过亲戚和朋友来发展“下线”,就这样通过人传人的方式,一个“下线”成为了另一个“下线”的“上线”,而位于金字塔上层的人或者知情人通过榨取金字塔中层和底层投资者的钱。就是这种“下线”发展“下线”的模式构成了滚雪球式金字塔模式。在本世纪最大的金融骗案中,即便是高深莫测的纳斯达克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也免不了拉拢下线的俗套,大量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下线”又发展新“下线”,组成了麦道夫骗案里的庞大投资者金字塔。

(二)、低风险和高回报的反常投资规律

众所周知,风险和回报是成正比例的。风险越大回报越高,但是在庞氏骗案中往往会出现低风险,高回报的反常投资规律。骗子们常常许诺给投资者高额利益回报,例如庞齐许诺45天可以获得50%的回报,麦道夫则给出了10%的回报而且从来不强调投资的风险,保证稳赚不赔。 (三)、拆东墙、补西墙的资金腾挪回补特征 因为骗子们所给的投资计划是虚构的,根本就没有收益的产生。只是通过旧的投资者介绍新的投资者加入,增加了资金的规模以获取足够的资金挪回空间,从而能够支付给旧的投资者高额的回报,减小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使骗局持续时间变得更加久。

(四)、投资诀窍的不可复制性和无投资周期影响 骗子往往会大力宣扬投资诀窍的不可公开性,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天才或者专家的形象。但事实上是由于缺乏真实生产的支持,骗子只好保持投资的神秘性来躲过外界的质疑。而且庞氏骗局的投资往往会表现出不受投资周期的影响,收益是持续增长。正确的投资是会受到投资周期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基本上稳赚不赔的买卖并不存

在。

三、庞氏骗局的防范

一、投资者应该学习相应的金融知识:所有的庞氏骗局都存在大量的反规律性,只要投资者细心的去分别,骗子们就没有可乘之机。

二、投资者应该建立风险防范意识:投资者必须意识到没有投资是零风险的。即使是被人们称为股神的人都不可能做到不受外界的因素影响稳赚不赔的买卖。

三、完善相关的市场管理监督机制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管理:大多数私募产品和对冲基金没有强制的信息披露要求,也不受官方的外部监管。但通过有效的契约安排,基金托管方和外部审计机构仍然有效实现对投资理财产品的市场监管。首先,应保证有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托管基金资产,以确保客户资金、证券等资产不被侵占或挪用;其次,应保证有独立的专业审计机构定期对投资理财产品的运作情况作出审计,并向监管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公正的审计报告;此外,与该项投资产品存在交易关系的中介机构应履行尽职调查义务,审慎审查投资管理人的资信、投资策略的可行性和投资可能遭遇的风险。

四、结论

庞氏骗局自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很多的形式,但是它当中的特征本质是从来不变的。通过对其本质特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一个以高额收益作为诱饵的骗局。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提高我们对投资的认识,从而防止由于对投资的一窍不通而上了骗子的当,受到金钱上的损失。政府要大力宣传传销的危害和金融监督机构要加大对私募产品和对冲基金的监督和管理。相信在人们、政府和金融监督机构共同努力下,庞氏骗局会在中国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大英百科全书出版社.大英百科全书

[2]傅利民.庞氏骗局——美国政府与华尔街的全球阴谋

庞氏骗局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第二篇

庞氏骗局

在现代的中国,庞氏骗局比较多,尤其出现很多新花样,名字起得很神奇,很有诱惑性,但是实质上还是属于庞氏骗局。

过去在中国,有个典故叫拆东补西,和庞氏骗局实质差不多,说的就是这道理。

据说有很多大学生参与传销组织,传销组织里面有很多洗脑的过程,据说有名的歌曲《感恩的心》就是来源于此。歌曲本身并不能让人吸取什么,只是让人进入到组织的状态,人听了会产生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听从了组织里的话,感觉自己听了话后能出人头地。

我们来探讨一下传销、P2P、项目融资、社保基金等,他们其实都有庞氏骗局的影子。我们将从理论上解释这个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起源于一个故事,有个意大利人名叫庞氏,1882年在帕尔马出生,在罗马大学读过书。21岁到了波士顿,因为支票冒名签名被捕。出来以后又在亚特兰大做贩卖人口的生意,又被捕入狱7年。35岁时又出狱,回到波士顿。恰逢一战结束,英国战败,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老大。那时,流行一种叫代金券的东西,当时存在两个市场,一个是正常的货币市场,而另一个就是这个代金券市场。在正常的货币市场上1英镑等于4美元,而在代金券市场1英镑也等于4美元。当时因为英国战败,英国汇率受到下挫,在正常市场中1英镑等于2美元,但是在代金券市场上就不一样了,1英镑还是等于4美元。所以人们就有机会套利了。假设人们从正常市场借入100美元,换成50英镑,然后买等值代金券,从代金券市场再换成200美元,这样钱就从100美元变成200美元了,实现了套利。

但是出现这个商机以后,庞氏在1920年准备集资做这个进行套利。他在《波士顿邮报》上发布消息,称能让人在3个月资金翻一倍,45天给50%的利息。消息一传出去,整个波士顿的人民都疯狂了,投资人很多,庞氏集资了大量现金,数钱能数到手抽筋的地步,半年就集资了1500万美元。在他最为巅峰的时候,波士顿很多人都崇拜他,一个意大利伟人啊,虽然他只有155cm的身高。哥伦布发现了新美洲大陆,马可尼发明了无线电,但是那些都不重要,庞氏发现了钱,

这个才是关键。

但是庞氏集资了巨额款项之后,并没有做什么,而是买了一百多套西服,兜里也塞满了钱。他的女秘书兼情人也是如此,衣兜里都是钱。他几乎没有进行实质上的套利交易,全部用于自己大肆挥霍。《华尔街日报》一个编辑揭露他,说他并没有做实质上的套利操作,只是找了个借口吸引投资人的钱,然后用于自己的挥霍。一经举报,大量投资人就去庞氏那里挤兑,但是他拿了4万多人一生积蓄的钱跑了。后来,查出一共集资1800万美元,他花了300多万美元,情况还是可以接受,剩下的钱被追查回来,返还给投资人。如果,庞氏他拿集资的钱做交易的话,理论上能做1.8亿次邮汇交易,但实际上他只做了2次。此次骗局,一共经历了7个月左右时间,庞氏再次被捕入狱。完事了,他出来以后,还要搞这种事情,一辈子都不闲着。

后来,他遇到墨索里尼,到了意大利航空公司去做,但是二战以后意大利航空公司关了,他又去了巴西教英语,一个意大利人在巴西教英语,很悲催。最后,庞氏又是以悲剧结尾的,在贫民医院里死了,兜里留下了75美元。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老婆,无论在他人生大起大落的时候都是不离不弃的,说明这个人身上还是有点魔力的。

了解完这个故事后,我们看一下庞氏骗局的特征。首先,庞氏骗局强调的是低风险、高回报,只要投资肯定赚钱。然后,就是给投资人设计一个投资思路,怎么样投资,收益会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很有道理,就是差价套利,这跟我们的ETF和封闭式基金存在差价很相似。最后,他不会强调这个方式到底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哪怕可行风险有多大,他不会讲的。总是强调一点,就是只要做就会有高收益。显然,金融学原理告诉我们,要想获高收益,就得承担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市场是有效的。

做了个统计,近4年的A股市场上的股票风险和收益都是成正相关的,收益越高,风险也越高。收益提高1%,相应的风险提高大于1%。这两天,创业板和主板的投资价值谁高。从统计上来看,创业板的收益高,但是风险也大。

既然投资回报难以实现,那怎么回报客户,那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不断发展客户数量,集资同时给老客户回报,但是风险很大。直到全部人都深陷于此,或者当人们意识到问题时,大家都不在参与,那么庞氏骗局就此破灭。【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关于投资行为的可知和不可知性,庞氏骗局中会说这是基于个人的技术或者能力而言的。一个人可以并不代表所有都行,个人的方法是不可复制的。但这个都是假象,只是借口而已。另外一点就是,他拒绝了别人的质疑。比如他会告诉别人说他自己就是可以,怎么了。

还有就是庞氏骗局的金字塔结构。为了能赚取收益,就必须吸引更多的下线客户参与进来。只有部分塔尖的人真正赚钱。其他人都是没利可图的。那么怎么发展下线客户呢?那就是找朋友,找朋友的朋友。有个理论就是地球上任何两个人通过6个人就能联系起来。这样就能产生滚雪球效应来发展下线。假设一个人设局集资另一个人的100元,一个月后还给他本金100元,而且还给他100元,那么如果这个人第一次骗到两个人,到下个月他就要给两个人回报,但是没钱付,那么就要通过那两个人再骗4个人才付得起,第三次就得骗8个人,如此一来就是2的N次方。33个次后要80亿人,全世界才71亿人。实际上不到33次,一般6、7次便会破灭。庞氏骗局其实很简单,就看能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然后在骗局破灭之前,设局人成功逃跑。问题在于,大家都知道庞氏骗局是个骗局,但是大家都愿意参与,认为自己能在破灭来之前顺利逃脱。跟现在股市一样,泡沫很大,但还是人有人敢进去。

我们再从融资视角分析庞氏骗局。一个企业发展需要钱,那就要融资。跟庞氏骗局非常相似的融资就是项目融资。比如说,我想修个高速公路但没钱,我可以贷款但比较麻烦,需要抵押一些物品。我通过未来的收费站收入来弥补项目的所需资金。我将项目作为抵押来获得贷款,靠项目未来的收益来还钱。最典型的是3P模式,政府和私人合作模式。政府想修什么,有私营企业投资,最后收益两方共同承担。一般项目都是30年后都归政府所有,像高速公路就是收费满30年后不再收费,但是现实生活中还是会收的,这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北京的地铁4号线,这条线就是典型的项目融资。这条线花了3年时间造完,总投资153亿,107亿由北京市政府投资,另外46亿由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特许投资。地铁公司贷款一部分,一部分再成立项目,由香港地铁公司和北京首创集团再投资。最后地铁的未来收益投资股东一起分,30年后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地铁未来收益主要有票务收入和非票务收入,一年票务收入9亿,非票务收入有广告和店铺,这些归京港地铁公司所有,还要收地铁隧道的收入。这个就是

典型的项目融资。这个就是投资了一个项目,但是不是直接从项目中给你回报,而是用项目将来产生的预期收益来回报投资者。

庞氏骗局跟其他融资的区别。当然我们讲庞氏骗局不好,即使不违法也是不好的。我们讲些比较好的融资方式,可能参与投资庞氏骗局的人都是些不理性的人,“大妈”级别的。从融资者角度来讲,看的是你到底想干嘛,如果你单纯想挣钱做点事,那么还是可以的。投资工具上讲,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来给投资者谋取收益。投资标的上讲,投资的风险和未来的持续收益是关键。从监管者角度讲,当然不希望出现庞氏骗局,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等等都是不愿看到这局面的。洗钱能被查出的很少,只有万分之三的概率,这些监管机构的人很少,但是他们的事情却很多。还有一点就是银行不配合调查和监管,银行不管钱的来源是什么,只要进行资金的融通银行就有利益。

庞氏骗局跟项目融资有什么关系?这个很难回答,因为有些事后被证明是庞氏骗局的项目在开始的时候根本无法被看出来,事前很难判断出来。都是凭经验,项目是否可行、有无风险、回报方式如何,用什么钱来回报投资者,是拆东墙补西墙还是借新债还旧债,还是真正通过项目产生的业绩收益回报投资者。所以对几乎所有投资者来说庞氏骗局是亏损的。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对于项目融资,比如北京地铁4号线,通过稳定的运营,票务收入的增长,北京交通运输的发展,给投资者以正当的回报收益确实很好,这个项目确实是发展的很好。通过以上这种方式,给投资者带来的收益是可观的。但是到底什么是庞氏骗局和项目融资我们不是很清楚,很难给出一个鉴定。

比如说从2000年到2007年,在辽宁省就发生过一个比较大的庞氏骗局事件——养蚂蚁,就是说有个叫蚁力神的公司,说蚂蚁是好东西,吃完蚂蚁身体强壮,公司开发蚂蚁产品。但是因为土地很贵,所以就让人们在家里面养蚂蚁。蚂蚁很大,一箱蚂蚁5000块,然后养一年,只喂给蚂蚁一点面包、糖水就行了,基本没什么成本,一年之后,公司用一万元回收蚂蚁,多出的5000块就是这一年养蚂蚁的酬劳。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不敢干,觉得不靠谱。但是有人做了之后,公司的确给了酬劳。一开始是百分之百的利润,后来百分之七十、六十,最后百分之三十了,大家觉得百分之三十也很好,于是全都参与了。的确,公司运营了七年。但是公司拿那些钱去干嘛呢?公司投资了房地产,当然,他也投资这些蚂蚁

保健品,不过保健品成本很低的,保健品百分之七十以上甚至是百分之八十都是营销成本,比如我们众所周知的脑白金,它几乎没什么成本,主要是靠营销成本。

这公司到2007年就不行了,因为当时中国的股市非常的好,大部分人觉得这百分之三十太低了,当时随便买一支股票就百分之百的收益,另外,房价在2007年稍微低了点。所以,公司的钱就不够了,于是公司就给不起养蚂蚁的人的钱了,当时有两万多人到辽宁省政府门口开始闹事,2007年底的时候马上就开奥运会了,辽宁和北京还很近,辽宁政府就怕这两万多人从山海关到北京闹事,后来就把蚁力神公司的负责人抓起来的,调查发现钱基本都被花了。当时是有100多万人参与了,然后,马上奥运会就要开了,这么多人有的倾家荡产了。后来政府决定,如果你有单子,政府就给你百分之六十五,当时08年的股灾,从6100点跌到1600点,大家一看股票跌了百分之六十,政府给了百分之六十,就可以了。我们看这个蚁力神的故事,到底是庞氏骗局还是项目融资?通过养蚂蚁给你钱,劳务费,挺好的,还搞了七年,那我们事实上很难判断到底是庞氏骗局还是项目融资。

那我们讲庞氏骗局很多种形式,最明显的就是非法融资,各种非法融资。我们感觉赌博也是庞氏骗局,为什么赌博是呢?它也是坐庄,吸引很多人参与,给予那些比较幸运的人超额回报,当然那些钱从哪来的?就是那些大部分的其他参与赌博的人。所以我觉得赌博也是个庞氏骗局。只不过庞氏骗局明显是纵向的,时间比较长,新的人给旧投资者钱。而赌博是横向的,同一时期,一般的人给那些极少数幸运的人的钱。

还有传销,传销很典型的,在1997年,那个时候传销在中国还是合法的,到了1998年就是非法的了。如果当我们遇到一个人,又不太熟悉的时候,对方突然表现出与我们很熟,我们还是当心点。对方把我们喊过去,说我们关系很好,说自己赚钱不能把兄弟给忘了,他说你发展两个人你就回本了,你要是发展三个人你就赚钱了,然后发展四个人,一百个人你就够了。学过指数的人都知道,地球上的人也不够他发展的啊,他解释道,很多人,大约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半途而废了,我们就要做那百分之零点一的人,只要坚持最后总能成功。

但是我们最好不要去传销,因为你能想到的那些疑问,都被他精致的谎言所欺骗,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靠近他们。但只要你参与其中,你就被他们圈进

庞氏骗局的数学模型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第三篇

庞氏骗局的数学模型

这篇文章其实没有结论,标题也是我拍脑袋想的,目的是抛砖引玉。

最近的麦道夫,去年的蚁立神。在他们成名之后倒闭之前,都是商业英雄大众偶像,是信誉化身和不败传奇。再牛的操盘手和证券经纪都不能保证稳赚不赔,但是他们能。在最后一次的溃败之前,看起来的确如此。

蚁立神欺骗了一个城市,麦道夫欺骗了一个国家。那么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个倒立的金字塔能建多高?我很想知道这样一个具体的数据化模型。假设骗局的上限跟麦道夫一样是500亿美元,每位投资人付出10w美元。按最原始的庞氏骗局参数来计算,每三个月付给投资者40%的利润回报,那么他是如何做到财务平衡,他最大可能为维持多久?骗局发明人查尔斯·庞兹在七个月内吸引了三万名投资者并持续一年,远远比不上麦道夫维持40年之久的记录。想来是麦道夫的回报率是每年20%左右,相对来说比较安全(接近于正常的投资收益,偏偏遇上金融危机了)。

以我有限的数学知识就只能说到这个份上。数学达人乱入,坐等该模型。

图:麦道夫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网络释义:

互动百科: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齐的投机商人“发明”的。

维基百科:

庞兹骗局,在华人社会又称为非法集资、“非法吸金”,在台湾的俗称叫作老鼠会。是层压式推销方式的一种。参与者要先付一笔钱作为入会代价,而所赚的钱是来自其他新加入的参加者,而非公司本身透过业务所赚的钱。投资者通过吸引新的投资者加入付钱,以支付上线投资者,通常在短时间内获得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骗局泡沫爆破时,最下线的投资者便蒙受金钱损失。

# Comments by iamiam:

假设这样一个简单的模型:所有新加入的成员都把本金放入组织的本金库,每年给每个人派发利润。如果是维持20的利润,也就是说,不算复利的话,5年时间当前所有成员都可以收回自己的本金,那么五年之

后,如果没有新成员加入,本金库就会被派发一空,利润体系崩溃。如果在第五年有和当前同等数目的新成员加入,那么2.5年后本金库会消耗完,以后每2.5年,组织成员数目需要翻一番才能维持模型的持续发展。

一开始是一个人,5年后变两个人,维持40年的话,人员还要翻倍35/2.5=14次,也就是说,在模型崩溃的时候组织成员至少有2*2e14=32768人。这时第一个人的利润是20%*40=800%,貌似也不是很多... 如果记复利,两年左右成员数就要翻倍一次,模型崩溃的时候成员有2*2e18=524288人,第一个人的利润就变成了120%^40-1=146877%,很是惊人...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下的模型,实际情况下不会是到本金库快空的时候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下线,而是慢慢发展的,而且各个阶段下线发展速度也是不等的,更接近于一个积分模型。

# Comments by wirx:

旁式现象个人觉得是行业潜规则了

旁式在泡沫时期的竞争力很强的,可以吸收到更多的资金,就可以左右牌局,获得稳定的收益,这些优势一定程度弥补了麦道夫的高回报,作为一种经营策略,投资者和金融公司都本能的愿意玩这样一局。 在设计公式时,应该要加入这些因素,先说两个(吸收到的资金的正常投资回报,一个是投资者将所谓回报追加投资)

参与者,其实未必不清楚其拆补的手段,不过,当泡沫在膨胀时,所谓优质投资者,本能的寻找看上去资金力量更雄厚,回报预期更大的投资公司。至于风险,谁管他呢,我们交给专家了,让我们享受生活吧。 这次破产的真正原因是资金追求资金的裂变塌陷本能,再强大的太阳总会有烧光后塌陷的。再强大的美元帝国,也有承担不住其内在疯狂的金融流转和工具敛财,泡沫破灭的。

# Comments by dedge:

经济学中就直接有Ponzi-game-condition,实际上一般政府发债就是一种庞氏骗局,只要把债务放在无限远期,债务就变成了净利润了。数学上可以写成limit_{s rightarrow infinite} exp{-R(s)} K(s) <= 0,其中s是时期,K(s)是s时刻的资本存量。【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所以说经济学都是鬼扯的事情 囧

你这个骗子~~必看的十大经典金融骗局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第四篇

有句话叫太阳下没有新鲜事儿,骗局也一样,经常把人放倒的都是一些传统的老骗术。今天推荐此文,愿各位看好自己的钱袋子。

近年来,金融诈骗的案子屡屡发生,诈骗的花样也层出不穷。“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如果知晓了敌人的布阵,在日常理财中破解敌人的骗局也就容易多了。

“是谁制造了钞票,你在世上称霸道,有人为你去卖命呀,有人为你去坐牢……”一首体现金钱诱惑的歌词,道出了古往今来,多少人因它而身陷囹圄,迷失自己。骗子为骗钱设下种种骗局,百姓为获更多利益而踏入骗局,无数事实告诉人们,除了要抵挡金钱的诱惑,如何慧眼识破骗子的诈骗手段也尤为重要。

骗局:庞氏骗局

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很多非法的传销集团就是用这一招聚敛钱财的。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奇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庞氏骗局在中国又称“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简言之,就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钱。查尔斯·庞奇1920年开始从事投资欺诈,大约4万人被卷入骗局,被骗金额达150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

1.5亿美元。庞奇最后锒铛入狱。

此文爱财君(微信号:aicaijun668)为您提供,了解跟多赚钱、省钱,投资、理财的那些事儿请加aicaijun668

骗局:连环信骗局

戴夫·罗斯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连环信的始作俑者。20多年前,第一封格式化的连环信从邮局发出,连环信的标题是“快速赚钱”,信中要求收信人将一定数额的钱寄到信中列出的几个名字名下,然后将这封信复制寄到其他地址。连环信中许诺,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用小投资赚大钱,在60天内就能赚到4万英镑。在中国,常在短信、QQ群、微博、论坛里见到“转发并能话费增值”、“把此消息传给10位好友,将加上10元话费。我刚试过是真的,试后请查费。”遇见此类信件和帖子,大可不必理会。

骗局:传销诈骗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2001年,一个名为“女人授权给女人”的金字塔传销诈骗案成为世界报纸重点报道的对象,这一诈骗案席卷整个英国,令许多英国妇女遭受巨大损失。这一骗局采取交纳入会费的方式,鼓励女性投资,许诺投资3000英镑,就可以得到2.4万英镑的回报,还竭力从会员那里套取其家人和朋友的联系方式。很多人因此失去了3000英镑的入会费。

骗局:“419诈骗案”

你是否收到过一封英文电子邮件,写信人自称是尼日利亚政府某高官的家人,因政变或贪污行为暴露,其银行账户被冻结,需要有人帮助,才能将数千万美元转移出来,然后要求你提供资金以及银行账号的细节,帮助他们转移这笔资金,并许诺给你丰厚的回报,但实际上他们会取空你的账户。这就是尼日利亚“419诈骗案”。据调查,尼日利亚骗子每年在网上行骗钱财达4000万美元。

骗局:征婚骗局

人们常说,爱情会遮蔽人的眼睛。这或许是越来越多爱情骗子通过互联网交友中心诈骗的原因。去年7月份,6名中老年妇女假扮成建筑商、海归商人或丧偶留巨额遗产之人,在各小报、杂志刊登征婚虚假广告,专门骗取文化程度不高的中老年男子,骗取金额高达数百万元。当然,也不乏“高富帅”骗“多金女”的案例。

骗局:彩票骗局

加拿大的有组织犯罪团伙给一些英国家庭打电话,告诉他们中了加拿大的彩票大奖,而要兑奖,必须先缴纳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尽管手段很拙劣,但仍有很多英国人上当,有人甚至被骗走4万英镑。去年就有媒体报道,贵阳多人在路边捡到“刮刮奖”中二等奖26万元,兑奖方式是传真身份证复印件和银行卡账户。这样的骗局,老年人最容易上当。 此文爱财君(微信号:aicaijun668)为您提供,了解跟多赚钱、省钱,投资、理财的那些事儿请加aicaijun668

骗局:金字塔传销骗局

上世纪90年代,70%的阿尔巴尼亚家庭在5年时间里,将相当于这个国家一年国民生产总值30%的10亿美元投入到这个无底洞中,这些骗子承诺给投资者支付高达20%—30%的月息。阿尔巴尼亚2/3的人口在最具破坏性的金字塔传销骗局中失去了自己的毕生积蓄,引发街头骚乱,导致数千人死亡,在这个贫穷的国家差点掀起了一场内战,最后导致政府垮台。因为从一开始,这一骗术就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骗局:克洛斯骗局

巴洛·克洛斯骗局是英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骗局之一。上世纪80年代,巴洛·克洛斯公司吸收了1.8万个私人投资者的资金,这些受骗者都认为自己投资的是没有风险的政府债券。实际上,大笔资金进入了公司的创始人彼得·克洛斯的私人账户。他把这笔钱用来购买私人飞机、豪华汽车、豪宅和豪华游艇,过着奢侈的生活,直到被揭发出来,锒铛入狱。

骗局:白血病骗局

一些骗子颇懂得触动人们的心弦。几年前,美国印第安纳州一对夫妇称自己的孩子患上白血病,希望能在孩子死前满足她的梦想。整个小镇都被调动起来捐款,最后筹集了

1.3万美元。结果事实是他们的孩子很健康,而他们带着骗取的钱,飞到佛州的迪士尼乐园大玩了一场。【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此文爱财君(微信号:aicaijun668)为您提供,了解跟多赚钱、省钱,投资、理财的那些事儿请加aicaijun668

骗局:虚拟银行骗局

风靡全球的在线游戏《第二人生》中出现了一个虚拟银行“Ginko Financial”,它声称可以给投资者带来高额回报。但该虚拟银行很快倒闭,导致许多人无法拿回自己的投资。之后,《第二人生》上又出现了一个银行,它在吸收了众多虚拟货币——林登币之后,关门大吉,而银行的两位开办者把250万林登币兑换成了现实中的货币——5000美元,再也不在《第二人生》上露面。

此文爱财君(微信号:aicaijun668)为您提供,了解跟多赚钱、省钱,投资、理财的那些事儿请加aicaijun668

由社会保险是最大的庞氏骗局谈起
简单的庞氏骗局案例 第五篇

由社会保险是最大的庞氏骗局谈起 王皛鸢

两位诺贝尔经济学的主萨缪尔森和弗里德曼在所有的经济、社会问题上几乎全都意见相左,但在谈到社会保险问题是却有段出奇一致的议论,他们都曾说过社会保险是庞氏骗局。这种议论几乎要颠覆社会保险制度,而且确实有人对此种观点深信不疑,主张全面取消社会保险制度。我今天就由这些议论谈起。

一、什么叫“庞氏骗局”

所谓庞氏骗局是指骗人向虚设的企业投资,以后来投资者的钱作为快速盈利付给最初投资者以诱使更多人上当。庞氏骗局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是金字塔骗局的变体。简单说来,庞氏骗局就是不断发展下家,拉拢新人进入所谓的投资领域,不断的用新进场的人缴纳的资金来维持需要对老人给付的资金,而不再有新人进入的时候,整个资金链就发生断裂,从而骗局崩盘解体。

比如,我告诉A说,我有很好的项目,他只需要投资100元,一个月后我就能给他50元的收益,但是本金暂时不能撤离,我承诺在约定的时间点可以允许他要求返还本金(在那时我早就有很多下家了)。于是在他加入一个月后,我拿出他给我的100元中的50元,给他作为‚收益‛,他对收益效果赞叹不已,拉动B、C加入,这样我就有更多的钱来给他们‚收益‛,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实际上,我并没有高收

益的项目来投资,只是不断的用新钱还旧账,那么当然,当再无人加入的时候,我就无法负担巨额的支出了。

二、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观点

知道了什么叫庞氏骗局,再让我们看看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论述。萨缪尔森1967年撰文指出‚社会保险是运行良好的庞氏骗局。社会保险制度美好之处就在于其统计学角度的不合理性。每个达到退休年龄的人都可以享受远远超过他自己付出的养老金待遇,这是由于国内生产总是以复利形式增长,而在我们看不到的未来也仍将如此增长。在人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年轻人总是比老年人多。更重要的是,随着每年实际收入增长率约为3%,基于利润的税收在任何时期都比当时已经退休的那一代人所支付税额高得多,不断壮大的美国民族使庞式游戏达到了最为完美的境地。‛

弗里德曼1999年在《纽约时报》上发表的《社会保障的幻象》指出‚工资税和福利支付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社会保障局诱骗公众相信他们的手段之一,他们吹嘘社会保险计划不亚于私人保险,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雇员通过定期投资共同基金来为他们自己准备未来的退休福利。’这简直是胡说八道!现有的雇员们支付的税金都用在现有的退休人员身上了,如果能有钱剩下来,那也会用于其他政府支出;尽管这样,为了维系这个‘保险故事’,他们还是给这个既是政府资产又是政府负债的‘信托基金’创立了一堆文件条目。在不远的将来,当到期需要支付的福利金额超越了工资税收入时,为了填补这个差距就只能加税、借钱、印钱或者削减其他政府开支了,无论这个‘信托基金’有多大,情况都只能是这样。这个关于雇员将在退休时享受福利的承诺,不是

依赖于某项专门资助该项福利的税收或者任何‘信托基金’的,它其实依赖于对继任国会的期望,期望他们承认前任国会所作出的承诺--这种期望,被支持者们称作‘各代人之间的契约’,被反对者们称作‘庞氏骗局’。‛

两位学者的论述其实就是在强调以下几点:

1、社会保险所宣传的人们只需要缴纳部分工资在退休后就能享受很高的退休金(甚至能高过工作时的工资),这在经济学和统计学角度是行不通的。试想,有这么一种基金,你只要交少量的钱若干年后就能拿到超过投入的回报,那么这只有这个基金有着收益非常高的项目才能实现(而社保基金为了安全考虑增值比较困难)。否则,基金的运行着就只有不断的扩大‚下家‛也就是投资人的数目来维持基金的运转。但问题是‚下家‛的数目也不是无限的,到了再难找到‚下家‛的时候就有全面崩盘的可能。

2、在一国人口结构是劳动年龄人口多于退休年龄人口时,退休人员的高福利是可以实现的。很简单这是因为缴费的人多,领钱的人少,当然可以发的钱就多,也就保证了人们退休后可以享受较高的退休待遇。但现在老龄化成为全球问题,且我们将在很长时间维持老年人口比重大的人口机构中,社会保险的危机显而易见。

3、对于给人民的福利,一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再试图削减是难若登天的事情,而上面所说的社会保险的支付危机应对起来基本只有靠削减退休福利或者增加资金投入两种路径。削减福利很难做到,如果进行削减所造成的社会动荡甚至可能比保障待遇不高、福利不好所造成的动荡还要凶猛和剧烈。这就像我承诺每天都给你钱,第一个月我每天都给

一万元,你很高兴,第二个月我和你说,我资金出现了问题,只能每天给你一百元,那么你肯定没那么高兴了。而社保待遇更是这样,和我做一样工作而在我之前退休的人每个月可以拿五千元,而到了我退休的时候却只能拿三千,我不管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什么我都不可能开心的。

对于上述几方面的危机,说到底就是社会保险待遇维持高水平和社会保险资金负担能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险基金自身增值能力不足,靠自身增值不能维持支付能力。老龄化使得领取保费的人增多,交保费的人渐少。而高水平的福利又难以削减,而维持高福利靠加大投入也是有限度的,不能无限的让‚新人‛(参加社保正在缴费而未领取的人)增加缴费来维持,也不能让政府无限的用财政支持,无限的财政投入会造成社会效率低下,政府不堪重负,北欧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况且政府财政补贴实际上也是在用纳税人自己所缴纳的资金来贴补不足的社保基金,这和增加参保人缴费实质上是一回事。

三、反驳,社会保险的真实意义

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断绝对不是无的放矢,目前的社会保险,由于自身制度的局限加之一些现实发展的偏离确实有些像是一场‚庞氏骗局‛。因此,有人说应该取消社会保险制度,以免发生资金断裂后的崩盘。但是,我认为这种观点有些过于绝对了,社会保险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首先,社会保障首先要保障的是人民的基本生活能够得到延续,而福利的增长是发展的目标。上文曾经提到,现今社保资金的种种困境根本是由于维持较高的待遇水平和资金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而由于政治竞争、制度过度宣传、

福利的难以逆转性等种种原因,社会保险的发展如今有背离制度设计初衷的趋势。正如前文两位学者所说,每个人都缴纳很少的钱,却能领取到很多的钱,这样社保资金是不可能长久维持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认为社会保险是‚庞氏骗局‛的根本原因。但其实,社会保险最初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这样的能让很少的钱翻倍的神奇功能,它的初衷在于强制个人留存一部分劳动收入用于年老后丧失劳动能力时作为保证基本生活的资金。让每个人缴纳一小部分钱然后在退休的时候能享受到比劳动时还要好的待遇,这是一个美好却难以实现的畅想。如果社会保险是老老实实的履行自己的本分——保障基本生活,也不至于会发生现在资金压力巨大的情况。社会保险不是神奇的,不是万能的,它不能维持每个人都得到超过自身缴费的高待遇;恰恰相反,社会保险作为强制性、政府责任的保险形式,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能进行高风险的投资,能够保持基金的保值就已经是不错的成就了。

第二,社会保险同样遵循‚大数法则‛。社会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保险同样也遵循‚大数法则‛,参与的人越多也就越安全,保障的能力也就越强。直白的说,在参加社会保险的人中,有些可能还没有达到领取条件就发生了不幸而去世,有些则将企业和自己缴纳的保费全部领回之后仍然很好的生活了许多年,正是因为这样的个体不同情况的差异,才使得保险金能够收支相抵而维持下去,而参与保险的人越多也就越能均衡这种个体情况差异所导致的保金收支的个性差异。

第三,人类注定是短视的,如果政府不承担社会保险责任而是完全放任,那就绝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为自己长远的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787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