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贻贝养殖技术

  贻贝是软体动物门贻贝科动物。在我国沿海有30多种贻贝,其中经济价值较大的约有10多种。目前已经人工养殖的主要是贻贝(又名紫贻贝、厚壳贻贝、翡翠贻贝)3种。贻贝是世界性养殖贝类,它在我国的贝类养殖生产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养殖对象。

  一、经济价值

  贻贝又名壳菜,我国北方称海红,可鲜食或加工成干制品“淡菜”。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驰名中外的海产品,雅号“东海夫人”。据测定,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59.1克、脂肪7.6克、碳水化合物13.4克、钙277毫克、磷864毫克、铁245毫克、维生素马0.46毫克、碘1.2毫克。贻贝除食用外,还可药用,具有滋阴、补肝肾、益精血、调经之功效,常用于治疗眩晕、盗汗、高血压、阳痿、腰痛、吐血、崩漏、带下等病症。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贻贝:贝壳楔形,中等大,一般长60—80毫米。壳薄而短,前端尖细,后端宽广。壳顶位于壳之最前端,前方具有淡褐色菱形小月团。壳腹缘较直,背缘与腹缘构成30。角自壳顶向后背方延伸,约延伸至背缘中部时又形成一钝角向腹缘延伸,故整个背缘为弧形。壳后缘宽而圆。壳表面呈黑褐色,具光泽,有时壳顶及腹缘处呈淡褐色,贝壳内面灰色或淡蓝色,具珍珠光泽。

  厚壳贻贝:壳形近似贻贝,壳重而厚。壳面为棕黑色,较粗糙,壳长为壳高的2倍。壳顶部常磨损呈白色,壳内面为紫色。

  翡翠贻贝:贝壳大,楔形,较贻贝长,壳质中等厚。壳前端尖细,后端宽广。壳顶呈啄状,位于壳的最前端,腹缘直或略弯,背缘与腹缘成30。角向后方或抛射状延伸,但至壳后半部时则较直。壳后缘圆,壳表呈翠绿色,前半部常呈绿褐色,光滑具光泽,内面呈白瓷色,具光泽。

  (二)生活习性

  贻贝喜群栖在潮流急速、盐度稍高、水质澄清的海区。用足丝附着在固形物上,营附着生活。贻贝有缓慢的移动能力,这种现象常见于幼小个体。成体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不移动,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对其不利时,会折断足丝移往别处,重新分泌新足丝附着。贻贝对温度适应能力随种而异。紫贻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潮间带的种群可忍受—lOC的低温;对高温适应能力较差,夏季水温达到30C时,可造成大批死亡。紫贻贝生长最适温度是14—23C,5C以下或2312以上几乎停止生长。紫贻贝可以在盐度为18%o一32%o的海水中生存,最适盐度是30%o。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能力较差,低于16~时,会出现不正常现象;低于135"oo时,能引起部分死亡;下降到10%o时,3天内就全部死亡。

  贻贝是滤食性动物,滤食方法是较被动的,对食物的选择性较差。贻贝主要摄取海水中微小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常见的有:圆筛藻、硅鞭藻、舟形藻、盒形藻、双尾藻、直链藻、角毛藻、菱形藻等。此外还有少量的原生动物、贝类幼体、细菌和有机碎屑等。贻贝的食物组成有地区性和季节性,随着海区浮游生物组成的变化而不同,大小在10—30微米的浮游生物都是贻贝的良好饵料。

  (三)繁殖

  贻贝一般为雌雄异体,少数雌雄同体,从性腺颜色能区别性别。雌贝性腺呈橘红色或橙黄色,雄贝性腺呈乳白色或淡黄色。成熟的性腺分布在内脏团、腹嵴、外套膜上。贻贝的繁殖季节随种类和地区而异。在辽宁,紫贻贝的繁殖期为4—6月,5—6月是繁殖盛期,1年繁殖1次;在青岛、烟台,繁殖期从10月至翌年5月,繁殖盛期是4—5月和10—11月,1年繁殖2次。

  贻贝为多次成熟多次排卵。雌贝一是产卵量可达2500万粒。紫贻贝繁殖最适水温,春季6—1812;秋季水温下降到20C时,性腺成熟,1812时开始产卵。精子全长约47微米,分头、尾两部分。

  成熟的卵子为圆球形,直径约70微米。在16—1712的水温条件下,卵受精后经9小时左右,囊胚体细胞逐渐分化成一圆管状的原肠,进人原肠胚期。以后胚体逐渐变为梨形,顶端膨大,细胞加厚,长有一丛纤毛,其中有一或二根鞭毛,胚体背部下隘cyone.com.cn/,胚孔闭合区内陷,形成凹口,进入担轮幼体期。担轮幼体继续发育,胚体两侧覆盖两层透明的半圆形幼虫壳体并在背部绞合,发育成面盘幼体。半个月后幼体壳顶隆起,壳的后缘生长快,贝壳变成前后不对称,逐渐呈扁平状,形成足丝腺,足神经节和眼点。幼虫经过一段时间的浮游和匍匐阶段,附着变态为稚贝。此时幼体壳的边缘长出成体壳,并分泌足丝营附着生活。

  三、养殖技术

  (一)苗种生产

  贻贝苗种来源有两个途径:海区半人工采苗和人工育苗。所谓海区半人工采苗就是在贻贝繁殖季节,投放附着器,使幼苗附着在人工设置的附苗器上,从而获得大量贝苗。目前生产上以海区半人工采苗的方式为主得到苗种。

  1.海区半人工采苗

  (1)釆苗场

  必须选在亲贝较多的海区,这样才能保证获得足够的幼虫,达到高度密集采苗的目的。海区地形以半圆形海湾为好,海湾外有岛屿屏蔽风浪,湾内潮流畅通,海水理化性质稳定,附近无大量淡水注入,无污染。雨季盐度不低于18l,夏季水温不超过29℃,海区饵料丰富,敌害少。

  (2)附苗器材

  应具备经久耐用、附着面大、不含毒性、易釆易收、来源方便等条件。目前贻贝采苗都用红棕色绳、白棕绳、稻草绳、油草绳、竹皮绳、聚乙烯绳、旧车胎、松木棒、石块和01壳等。使用前加工成串。制成一定形状供采苗用。此外也可以利用海带育苗帘采苗,效果也很好。

  (3)采苗期

  为了能采到更多的苗种,采苗器应在繁殖盛期之前投入,这样不仅可以采到大量的苗种,而且可以避免因采苗器投放过早被其他生物所占据,影响采苗效果,由于我国各地沿岸的水温等条件有差异,各地贻贝产卵时间不同,就是同一海区,也因年份不同、海况条件的差异,致使附苗期各年也不同。所以,应视每年水温变化情况,作好采苗预报工作,确定采苗期。

  (4)采苗器投挂方法

  投挂采苗器要避免绳索互相缠绞,要便于收苗分养和操作管理。主要采用单筏垂挂,也可用联筏垂挂、单筏平挂、筏间干挂等方法。釆苗器投挂的数量要考虑到整个浮筏的浮力大小及采苗器的种类、粗细、长短等。一般以25厘米左右挂一条,每台筏子挂200—250条,垂挂于3米以内水层。

  (5)附苗后的管理

  附苗后要经常下海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检查附苗量,及时消除浮绠和采苗器上附着的杂藻及有害动物。随着贝苗生长要及时增加浮力防沉。

  (6)收苗

  幼苗附着后,经2个月左右,体长可达1厘米。此时贝苗的附着力增强,离水后流失率低,有利于收苗分包。收苗时间一般在8月中、下旬。有些地方在台风季节来到之前,提前收苗。

  2.人工育苗

  (1)基本设施

  人工育苗的基本设施包括蓄水池、水塔、育苗室、饵料池、育苗池等。

  供水系统:人工育苗池必须选在海水不受污染的海区,要防止工业废水、油类、酸类、碱类、农药等污染。育苗池要配备抽水机、进水管道、蓄水池和水塔、过滤池,以保证海水水质和数量。

  育苗池:一般深1—1.5米,容水量4—5立方米。

  饵料池:根据育苗池的大小而定,其容积一般应为育苗池容积的1/8—1/4,以保证足够量的饵料供应,单个饵料池一般以2—3平方米,深40—50厘米。空气要流通,光线要充足。饵料池应有玻璃屋顶,池内铺白瓷砖。

  (2)催产

  亲贝的选择和处理:亲贝要选择性腺成熟好,个体大,没有受伤的个体。个体越大产卵量越大,一个l一2龄体长5—6厘米的雌贝,每次产卵量可达300—500万;一个3龄体长7—9厘米的雌贝,则可产卵1000万左右。选择亲贝的时间,应在人工产卵的前一天或当天。亲贝釆回后,要剪去足缍,洗刷净贝壳上的附着物和污泥,以保持采卵海水的清洁,亲贝要尽量当天取回当天处理使用,离水时间太长会影响精子和卵的排放和质量。

  催产:催产的目的是使亲贝集中而大量排放精子和卵。亲贝能否正常地并大量排放精子和卵的关键,在于性腺成熟程度,性腺成熟好,不用催产,也能大量排放;性腺成熟稍差的,经人工刺激催产,才能大量排放。催产的方法有物理刺激、化学刺激和生物刺激。比较有效而又简单的方法是阴干刺激和结合变温刺激。具体操作是把处理好的亲贝放在阴凉处干燥一至数小时,然后转入常温海水中或比常温高2—3E的海水中,不久即可大量排放精子和卵。如果仍不排放,可再把水温升高2—3度,一般经1小时升温刺激后即可大量排放。

  (3)受精与孵化.

  产卵后,将亲贝捞取出来,然后加入其水体的0.1%一0.3%的精液,搅动海水,即可使卵受精。在卵子受精后,将过剩的精子和排放精子和卵带来的粘液、粪便等清洗掉。具体操作是先用网目为80微米的筛绢过滤一遍,滤去粪便和不成熟的卵块等,再将水体静置40—60分钟,然后用虹吸管将上层海水吸出1/3—2/3,再加入新鲜海水,待卵沉降后,再吸出海水,反复2—3次,即可将卵洗干净。

  洗卵后,将卵子分散到各池中孵化,以水底有薄薄一层为宜,定时轻轻搅动海水,以提高孵化率。在水温16—17℃的条件下,卵受精后7—8小时开始转动浮起,19小时发育成担轮幼体,40小时发育为面盘幼体。此时可将上层发育良好的幼体移到幼体培养池中进行培育。

  (4)幼体培育

  适宜密度:一般受精卵阶段500—800个/毫升,壳顶幼体阶段10—20个/毫升。

  添水与换水:幼体刚入池时,水深应保持在30—40厘米,以后每天添加10厘米,直至满池后才改用换水方法,每天换出总水量的l/3一l/2。

  饵料:在D形幼体前是自身营养,在水温为18—19.512条件下,受精后48小时发育到壳长100微米的D形幼体时,便开始摄食。选用饵料以小新月菱形藻、三角褐指藻、微球藻或全藻等。当幼体进入壳顶幼体阶段后,因摄食量大,可投喂个体较大的扁藻和盐藻。如投喂小型硅藻时,早期要求每毫升池水中达7—8千个,随幼体的增长逐渐增加到1—2万个;如投喂扁藻时,初期每毫升池水3—5千个,晚期7—8千个。幼体附着后,可增至每毫升池水1—2万个。

  如果活饵料不足,还可用酵母粉(磨碎),每升池水投入0.5一l克,或用豆粉,每升池水投入2.5克左右,先将豆粉煮熟,再过滤沉淀,取上层液体投喂。投喂时间一般在每天换水后进行。

  氧气:为保证幼体发育正常,必须保证充足氧气,可用增氧机向池内充氧,或用长柄木耙经常缓慢搅动,促进气体交换。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光照:在培育过程中,应避免强光和不均匀的光照,室内培育池表面的光照强度,一般可控制在500勒克司以下。过强光照强度,使幼贝沉底集聚死亡。

  盐度、酸碱度和温度:盐度适应范围为25%o一30%o(相对密度1.019—1.021)。酸碱度pH为7.2—8.2,不宜超过8.8。适温范围10—20r,尤以12—1812最为适宜。

  预防敌害:

  幼体的主要敌害是纤毛虫和鞭毛虫,培育用海水一定要严格过滤。如发现敌害,可换水,或用适量药物处理,如用新鲜的大叶桉树叶100克,加淡水1升,煮沸5分钟,取清液以5%的比例加入藻液中,4小时后便可杀死小白虫,而对扁藻无影响。以每升海水中加入5万单位的青霉素和50毫克链霉素的混合液,亦能起到抑菌效果,还能促进幼体生长。

  日常管理:

  在育苗期间,每天必须记录气温、水温等,必要时还要进行海水相对密度、酸碱度、溶解氧等的测定和光照强度的检查,并定期检查幼体的生长和摄食情况。

  变态附着期的工作:

  幼体进入变态时,要及时投放附着器,一般在l/3左右的幼体出现眼点时,便可投放附苗器。投附苗器时,要加大换水量,将池内培养水浓缩,充分搅动池水冲刷池壁,使幼体分布均匀后便可投放。投放时,先铺池底层,再挂池四壁,最后挂中间。附苗器投好后,停1—2小时再慢慢加满池水,1—2天内便能有幼体附着。

  如果在池内培养时,可加大换水量,增加投饵晕,并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在池内培养20—30天后,01苗壳长达到1毫米以上寸,池内环境已不能适皮其生长需要,即可移到海上养殖。

  (5)海上培育

  贻贝幼苗从室内移到海上暂养保苗,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骤变,相当一部分的幼体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脱落、移动,造成掉苗的情况很严重,风浪是造成掉苗的重要因素,同时强烈的光照也可能刺激稚贝的迁移和脱落。

  保苗措施:

  ①加强稚贝下海前的锻炼,幼苗出池前尽量使池水水温、相对密度接近自然海水的条件,并适当振动苗帘,增加稚贝的附着能力。

  ②加强活水培养,附苗后改用流水培育,搅动海水促进足丝的分泌,增强稚贝附着力。

  ③加大投饵量,促进稚贝生长,投饵量加大到附苗前的一倍以上。

  ④增加光照,由于育苗池的光照较弱,一旦移人海水不能适应。骤然加强光照容易引起迁移和脱落,所以必须逐渐增加光照强度,使其接近海上的自然光强度。

  ⑤下海时间要适宜,过早容易掉苗,过迟影响生长,一般从附苗后20—30天的时间里下海较好。

篇二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马氏珠母贝养殖及珍珠育成技术

  贝科动物马氏珠母贝外套膜受刺激可形成珍珠。马氏珠母贝是我国主要养殖的珠母贝,又称海水珍珠,它手术植入方便,受核率高,育成的珍珠粒大且圆,光彩美丽,享誉海内外。

  一、经济价值

  珍珠自古以来被人们视为珍贵的宝物,价值昂贵,既可药用,又可作为装饰晶。珍珠性寒味甘、咸,具有安神定惊、明目消翳、解毒生肌的功效,主治惊悸失眠、惊风癫痫、目生云翳、疮疡不敛等症。目前,世界上对珍珠的需求量很大,我国产“南珠”在国际市场上备受青睐,有西珠(西欧产)不如东珠(日本产)、东珠不如南珠之说。

  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贝壳两片不等,右壳较干,左壳稍凸,壳呈斜四方形,壳顶位于前方,后耳大,前耳稍小,背缘乎直,腹边圆,边缘鳞片层紧密,末端翘起。右壳前耳下方有一明显的足丝凹,足丝孔大,足丝呈毛发状。壳面暗褐色,同心生长轮纹极细密,成片状,薄而脆,极易脱落,在贝壳中部常被磨损,在后缘的排列极密,延伸成小舌状,末端翘起。贝壳内面中部珍珠层厚,光泽强,边缘淡褐色。闭壳肌痕大,长圆形(图3)。

  (二)生活习性

  1.栖息深度和底质

  马氏珠母贝属暖海性品种,一般生活在较宽的外海性海湾海岸和沿岸自低潮线以下至10米水深左右的海底。各海区马氏珠母贝的垂直分布与该海区的风浪、底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在风浪较大,底质不够稳定的海区,栖息较深;反之,在风浪较小,底质比较稳定的海区栖息的深度较浅。幼贝分布的水层从低潮线开始至水深5米,以下就很少见,其中以3米左右的深度栖息密度最大。

  幼贝随着身体的成长而逐渐向深水处移动。马氏珠母贝一般在沙泥混有石砾及贝壳碎屑的底质处生长,有的则附着在其他贝类如江珧、贻贝等的表面生长。而在珊瑚礁或马尾藻生长繁茂的海底,珍珠贝的附着少。纯泥质的海区,缺少附着基地,又会引起海水过度混浊,影响珠母贝生活、繁殖,引起病虫害,一般没有马氏珠母贝分布。

  2.水温和水质

  水温和马氏珠母贝的分布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求有较高的水温。马氏珠母贝适温范围为15—30℃,最适水温为23—25℃。同时要求海区海水有较高的相对密度,马氏珠母贝正常生活的适宜相对密度范围为1.015—1.028,最适相对密度为1.02——1.025。

  3.食性

  马氏珠母贝是通过鳃的纤毛运动造成水流,当海水经鳃时,海水中的悬浮物质被鳃过滤下来,其中一部分则成为它的食料。常见的食料是较小型的浮游植物和圆筛藻属、菱形藻属、针杆藻属的硅藻和甲藻,以及小型的浮游动物,如甲壳类的无节幼体、一些贝类的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有机碎屑、浮泥。

  (三)繁殖

  马氏珠母01几乎全年都可繁殖,但主要的繁殖期集中在每年5—10月份,水温上升至22℃时就有小部分个体开始进行繁殖,进入繁殖盛期的水温一般都在25℃以上。

  第1年出生的马氏珠母贝到第2年的繁殖期已具有繁殖能力。马氏珠母贝的性别一般认为是雌雄异体,但它的生活史中有性转变现象,因而也可以找到一些雌雄同体的个体。性转变现象多见于幼龄的个体,3—4龄的个体性别比较稳定。在繁殖季节,雌雄珠母贝的精卵在体外结合,即成受精卵。受精卵大约在受精之后24小时发育成为面盘幼虫,贝壳越来越明显,由原来的马鞍形发展成为D字形。此时的面盘幼虫称为D形幼虫。发育比较快的个体在受精后的第了天,由于壳顶的隆起使原来的D形贝壳变成略带圆形,这种幼虫称为早期壳顶幼虫。壳顶幼虫经过7天的发育变成成熟的幼虫,成熟幼虫2—3天后在面盘的后方生出足部,接着面盘逐渐萎缩退化,这就是变态期的开始。变态期的幼虫用足部匍匐爬行一段时间之后,就分出3—4条足丝附着在其他物体上进人附着生活。

  三、马氏珠母贝养殖技术

  (一)采苗

  幼苗是培育成贝的基础,可通过两种途径获得。一种为海区采集天然幼苗,另一种室内人工育苗。

  1.海区采集天然幼苗

  (1)采苗时间

  采苗时间应是马氏珍珠贝的繁殖季节。马氏珍珠贝的繁殖季节在4—10月,其中5—7月是盛期,一般出现2—4次的产卵高峰,因此采苗工作以5月上旬开始进行为宜。

  (2)采苗器的种类及投放

  采苗器除了来源广泛经济耐用和附苗率高外,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更为理想,还要以不致影响采苗场的底质,轻便耐用,以及便于收幼苗为原则。目前常用的采苗器有聚乙烯网笼(网目2—3毫米)、树枝、贝壳(贻贝、牡蛎、蚶等)。采苗器投放水层以1.5—3.5米为好。在海况比较稳定的情况下,采苗器投放水层可浅一些,-一般可采用1—2.5米水层。

 

篇三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东极厚壳贻贝养殖群体表型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龙源期刊网 .cn

东极厚壳贻贝养殖群体表型性状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作者:陆雅凤 赵晟 徐梅英 吴常文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03期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摘要 [目的]为厚壳贻贝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浙江省舟山市东极养殖区的厚壳贻贝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量壳长(SL)、壳宽(SW)、壳高(SH)等10个形态性状以及总体重(GW)、壳重(KW)和软体重(RW)这3个重量性状,采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 [结果]所测的表型性状之间均达到显著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233~0.975。建立了形态性状与总体重、壳重和软体重的回归方程,分别为GW=-34.511+10.058SH+5.844SW+2.121OC

(R<sup>2</sup>=0771);KW= -8.209+4.482SH+2.082SW (R<sup>2</sup>=0.771);RW= -

9.549+2.274SH+1.648SW+1.025CD (R<sup>2</sup>=0.625)。[结论] 东极养殖区厚壳贻贝的人工选育可以壳高为选择目标,重视对壳宽的协同选择。

关键词 厚壳贻贝;形态性状;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

中图分类号 S944.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03-147-04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on the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Mytilus coruscus Population in Dongji Culture Region

LU Yafeng, ZHAO Sheng, XU Meiying, WU Changwen*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Mariculture Facilities,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Zhejiang 316022)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breeding of Mytilus coruscus. [Method] Selecting Mytilus coruscus in Dongji culture reg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en morphological traits (including shell length, shell width, shell height and so on) and 3 weight traits(total weight, shell weight and tissue weight) of M. coruscus were measured. The effects of morphological traits on the weight traits were discussed by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path analysis and path analysis. [Resul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mong 13 measured phenotypic traits(P<0.05),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anged from 0.233 to 0.975.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between total weight(GW), shell weight (KW)and tissue weight(RW) and morphological traits of M. coruscus were as follows: GW=-

34.511+10.058SH+5.844SW+2.121OC(R<sup>2</sup>=0.771); KW=-8.209+4.482SH+ 2.082 SW (R<sup>2</sup>=0.771); RW= -9.549+2.274SH+1.648SW+1.025CD

篇四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7第六章 贻贝养殖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篇五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厚壳贻贝人工苗种海上暂养试验

篇六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冻生厚壳贻贝肉项目

附件1:

嵊泗县科学技术局

县科技富民强县计划项目合同书》。 注:(1)附电子版;(2)项目可行性报告;(3)项目可行性报告电子版。

科 技 富 民 强 县【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项目名称:冻生厚壳贻贝产品开发及工艺研究项目单位:嵊泗翔远水产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 项 目

可 行 性 报 告

0一一年四月十三日

目 录

一、项目可行性

二、主要研究内容

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四、预期效益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五、计划进度

六、经费预算

七、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

八、结语

一、项目可行性

嵊泗县地处东南沿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我县的贻贝养殖已经超过2万亩,贻贝年产量在5万吨,是浙江省最大的贻贝养殖基地,有“贻贝之乡”之称,目前养殖的贻贝主要有紫贻贝和厚壳贻贝,由于厚壳贻贝价格在紫贻贝的2倍之间,成为贻贝养殖业、加工发展的产品和科技攻关的品种。 2010年厚壳贻贝产品加工量约为800吨,厚壳贻贝产品几乎都是加工成半壳。出口市场以韩国、台湾、乌克兰等国家和地区为主,按目前销售和加工的形势来看,未能有效的解决贻贝养殖户的销售,提高厚壳贻贝的价值问题。2010年实际可收割的量远远大于加工的量,使部分养殖户只能仍旧在海里养着。为了解决目前贻贝加工存在的品种单一,解决鲜销贻贝中不能保持长时间的存放,保持贻贝的原味,减少产品加工过程中对食品的污染和降低贻贝蒸煮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推动企业的产品升级,我公司对贻贝产品进行研究开发,采用国外的先进工艺,一改过去加工进行蒸煮的加工工艺,对活厚壳贻贝剖去壳,鲜肉单冻后用真空包装或普通包装,消费者购买后稍微漂洗下可与其他菜配在一起,经烧煮后直接食用,解决了有些消费者不会去壳,保持贻贝原有口味和营养成份,迎合人们对餐饮“绿色、生态、健康、营养、便捷”的消费理念需求,为市场提供放心食品。

二、主要研究内容

1、贻贝鲜销产品的加工工艺:

根据我国和进口国家的产品卫生标准,目前工艺方面大概从产品的清洗、剥壳、取肉、去脚丝、清洗、分规格、单冻定型、速冻、真空包装或旁通包装、冷藏。

2、剖壳取肉的工艺研究:

篇七 厚壳贻贝养殖技术
厚壳贻贝亲贝及苗种培育技术要点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30921.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