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农广天地]鲟鱼标准化养殖技术(2010.8.19)
鲟鱼鲟形目、鲟科、鲟属,地方名叫七粒浮子。它的个体大,肌间无刺,骨头全是软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营养、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本期节目介绍鲟鱼标准化养殖技术。
鲟鱼全身是宝。其肉无肌间刺,食用率高,可做生鱼片、油炸鱼片,也可进行熏制和制作罐头等,其吻、鳍、肝、鳃、骨、胃肠、脊索等均是上等佳肴;尤其是匙吻鲟卵经加工制成的“鱼籽酱”,誉满全球,为世界高档营养食品;其吻、骨和皮可制胶,同时皮还可以制成优质皮革。
鲟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喜生活于流水、溶氧含量较高,水温偏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
据报道,鲟鱼所含的抗癌因子是鲨鱼的10~15倍,长期食用鲟鱼,对防癌抗癌、防胃痛和脱发均有特效。近年来鲟鱼人工养殖已在逐步兴起,水产业内人士对其鲟鱼养殖前景一致看好。
池塘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注意:鲟鱼是一种极爱干净的鱼种。因此投喂饲料以后,一定要及时清除池中的残饵,以防水质变坏,影响鲟鱼的生长。
池塘养殖鲟鱼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苗种培育阶段是关键。
1、苗种获得。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个过程中,孵化器内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刚孵出的带有卵黄囊的鱼仔到孵化盘分批培育。
2、幼苗的培育
阶段一:刚孵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环盘内采用微流水培育。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此阶段鱼苗无摄食行为,其间要保证充足的溶氧,日常操作要格外小心,过4—5天,待仔鱼卵黄囊吸收2/3以后,可投喂饵料。因属驯化阶段,幼苗往往大量死亡。针对这种常见现象,笔者配制出S1、S2、S3号粉末状饲料,(粗蛋白含量≥45%),结合丰年虫、水蚤投喂(不用红虫),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半个月达到45%的转饵率,此时鱼苗已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用饲料S3投喂。
阶段二:3厘米以上鱼苗要转移至培育池培育,此阶段培育池设计为3米×1米×0.5米,池顶进水,排水孔通过垂溢排管排水,池上部要盖顶,以防日光直射、暴雨等危害鱼苗。
投饵量按鱼体重的25%—45%投喂,依照少量、多次原则,日投喂8次,每次投饵前先去污、停气、停水。
阶段三:当鱼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移至6米×4米×1米规格池培育。移入池之前,水泥池先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刷洗干净,搬移鱼苗时用10ppm痢特灵浸洗鱼体3—4分钟,然后下池,当鱼种长至25厘米以上、50—100克重时,鲟鱼种培育阶段算成功了,此时可放心下大塘养殖。
其它鲟鱼养殖技术:
一、鲟鱼在喂食前必须先清水。把污物、鱼粪等排干净,越干净越好,因为水里的污物易粘在鲟鱼鳃上引起缺氧。
二、鱼苗引进来先要驯食。幼鲟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饵料,养到车间里就要从天然饵料慢慢过渡到人工饵料,过渡期主要用水蚯蚓喂养。从引进2厘米到3厘米的幼苗养到1公斤左右的商品鱼,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
三、以流水式水池养殖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占地面积小,水流量容易控制,投喂饲料也比较方便,在供、排水的时候,可以采取每池单注单排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池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导致鲟鱼生病。另外,鱼池的内表面一定要光滑,因为鲟鱼喜欢沿着池壁游动,他的身体又没有鳞片保护,很容易被池壁擦伤。
四、按养殖密度投饲。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最佳,饲喂时实行定时、定量的投喂原则,最好选择颗粒饲料。因为这些配合饲料中含有鲟鱼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将饲料直接投入到水池当中。通常每天喂食4~5次,日投饵率在1%到3%之间。
工厂化鲟鱼养殖致富故事:
鲟鱼让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该村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成渔民合作社,养殖鲟鱼年户平收入达到5万余元。25日,该村鲟鱼养殖基地农户捧着丰收的鲟鱼喜笑颜开。
占地2万平方米的养殖车间内,一排排水泥池中游动着体型巨大的鲟鱼,水泥池中的活水由另一循环水处理车间净化处理后输送过来。4月25 日,记者在宜都市天峡鲟鱼养殖公司看到,庞大的养殖车间养殖了1000余吨鲟鱼,与传统养鱼模式不同的是,养殖车间一切都按标准化生产,养殖池的水温长年控制在15度至25度,饵料按标准化营养配制。该公司负责人彭卓群告诉记者,在室内进行工厂化养殖鲟鱼,一年相当于
[1] [2] 下一页
[每日农经]见怪不怪有商机(3)按克卖的鱼子(20140408)
这种黑色颗粒状的东西吃起来好像十分享受,它像木瓜籽,像奶茶里的珍珠,也像缩小的蓝莓酱,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食呢?
消费者:鱼子酱。
消费者:鱼子酱。
鱼子酱就是鱼卵,但是它身份富贵华丽,与鹅肥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美食,就这样一盒50克的鱼子酱可以卖到五六百元,即使是出手阔绰的食客,也按克量来消费。电影《门徒》中主人公昆哥享用鱼子酱场景奢华,让人咋舌,那么贵到论克卖的鱼子酱到底是什么鱼的鱼子呢?
记者:我现在是在云南玉溪的盘溪镇,听说在这一会儿有大鱼捕捞上来,到底有多大,我也说不好,听说最大的有鲨鱼那么大。据说这种鱼产的卵就能加工鱼子酱。
鱼塘里到底有没有鲨鱼那么大的鱼还不好说,工人在水里一阵忙乎,与其说抓鱼,还不如说在跟鱼搏斗,一会功夫过去依然一无所获,看样子这些大鱼还真是不好对付。
记者:抓半天了,是不是力量特别大啊?
岂止是力量大,脾气也不小。
摄像师:啊啊,打到我胳膊上了,把机器就打飞了, 这鱼的力量太大了。
抓了半天,还没有见着大鱼究竟长什么样,我们的记者决定亲自下水去跟鱼来一次亲密接触。
记者: 在这个池子里也有大鱼,现在呢我就要下水跟鱼亲密接触, 不过不是我,而是我们的摄像师换上了专业的潜水服,带着专业的水下摄影机去一探究竟。
天哪,我们的摄影师骑在了大鱼的身上,这条大鱼至少2米多长100多公斤重,摄影师一米九几的个子在它面前也显得小了。
记者:我们的摄影师一直在跟拍这条大鱼,现在游回来了。
大鱼看似凶猛,性情却十分温顺,它的名字叫鲟鱼,来自于两亿多年前的古老鱼类,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称,是淡水鱼类中最大的种群,最大能够长到一吨多重。
技术员:都是加工鱼子酱的,是史氏鲟和达氏蝗,都是来自黑龙江的鱼。
史氏鲟和达氏蝗属于我国黑龙江流域特有的珍稀鲟鱼品种,能够产鱼子的鲟鱼看来可不是养到一两斤重的那么简单 。
技术员:对我们来说要长到七八年才成熟,只有性成熟了才可以取卵,这个鱼卵才可以做鱼子酱。
养到7年以上才成熟,养殖者必须拥有足够的耐心,饲养的成本会不会很高呢?
技术员:这些都是喂鱼的饲料。
记者:哦,这些都是鱼的饲料吗?这些都是什么做的啊?
饲养员:中药材粉末,这是甘草,这是鱼粉,喂鱼的主要原料。成本很高,一吨达到一万多吧。
如此算来,一公斤饲料在10元左右,成本高不高就要看这些大家伙们的胃口了。
记者:现在这个池里差不多有60多条20公斤左右的鱼,现在我帮忙喂一下这个饲料,看看它们的胃口怎么样?
面对美食,这些来自黑龙江的鲟鱼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胃口,比起江河里自然觅食,它们更习惯这种衣食无忧的生活环境。
记者:像这个池子每天大概吃多少啊?
饲养员:大概是每天5公斤多一点了。
记者:那这样算来,平均一条鱼需要一两,七年下来成本也不少啊
技术员:2500-3000元钱。
这样算来,一条鲟鱼等到饲养成熟,成本真是不低,那么7年以后鲟鱼能够产出多少鱼子,养殖户能赚到钱吗?
诶,正好这边工人师傅正在给鲟鱼取鱼子,他们将取出来的鱼子用水清洗后并不断搅拌,莫非就是要加工鱼子酱吗?
记者:他们正在取鱼子,这个鱼子就是黑色的,就是他们吃的那个鱼子,现在取的鱼子就是加工鱼子酱的吗?这个是加工鱼子酱的吗?
技术员:我们这个鱼卵已经成熟了,打针给它催下来的,不适合加工鱼子酱了。
原来这些黑色的鱼卵是用来孵化鱼苗的,通过人工授精,7天以后这些鱼子就能孵出小的鲟鱼苗来,那么什么样的鱼子适合加工鱼子酱呢?
这边的捕捞工人还在继续忙碌,不过他们好像没有急于将大鱼捞上来的意思,而是跟鱼玩起了太极。
记者:刚才你们在摇晃鱼是什么意思呢?
技术员:主要是把鱼摇晕,把鱼摇晕以后在水里面工人好操作,工人在水里面要取它的卵,看鱼卵的发育情况。
每到4月份左右是母鲟鱼怀孕产卵的季节,这些成熟的母鲟鱼能不能取鱼子加工,工人们必须给它们做孕期体检才能决定,体检也是一项繁杂的工作。
技术员:做鱼子酱之前要到池子里选鱼,通过刚才这个方法选合适的鱼,发育状况最好的才能去加工。
记者:什么样的鱼子才是加工最好的?
技术员:一般一是看卵径,从表面看了一圈一圈的,黑圈,发亮,圈还比较均匀的,那是最好的。
终于捞上来一条大鱼
工人:这条鱼有30多公斤。
记者:这个算大的吗?
技术员:算一般的吧。
记者:来我们量一下多长。
技术员:1.82米
记者:多重啊,称一下。
技术员:20多公斤,我们马上把它拿到加工厂,加工成鱼子酱。
记者:不能停留时间太长。
技术员:对对。
记者:那走吧,去看看!
龙源期刊网 .cn
养殖鲟鱼 寻出致富路
作者:郭全勇
来源:《农村百事通》2015年第02期
【市场前景】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有“水中活化石”之称。鲟鱼类隶属于鲟形目,世界现有鲟鱼2科6属26种。我国分布有8种鲟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黑龙江和新疆等区域。鲟鱼属于低脂肪、高蛋白质肉类,含有比其他鱼类高3~5倍的不饱和脂肪酸和造血维生素——叶酸,鲟鱼的软骨所含的硫酸软骨素具有抗癌、提高免疫力、补钙等作用。鲟鱼的吻部和鼻腔等部位富含胶原蛋白。鲟鱼肉无肌间刺,可食用率高(高达95%),肉质鲜美、香味浓厚,可作生鱼片,也可作火锅材料、熏制品等。而且,由鲟鱼体内的鱼卵制成的鱼子酱营养价值非常高,市场价格高达3000元/公斤,因其卵呈灰褐色,俗称“黑金子”“黑珍珠”,这使得鲟鱼成为深受市场欢迎的高档鱼类之一。 鲟鱼皮具有坚韧耐用、美观等特点,可制成高档皮革。此外,鲟鱼鳃具有清热解毒的特殊功效,鲟鱼油具有治疗烫伤的特效。总之,鲟鱼可以说浑身是宝,集食用、药用于一体,还可作保健品。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需求增大、过度捕捞和修造水电工程,鲟鱼天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使鲟鱼资源大幅度下降,许多种类处于濒危状态。一方面,由于鲟鱼的性成熟年龄一般较晚,资源破坏后难以恢复;另一方面,由于市场对鲟鱼产品,特别是鲟鱼鱼子酱的需求日益高涨,这给鲟鱼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养殖鲟鱼具有广阔的前景。
【项目优势】
经过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证明,鲟鱼作为一个养殖品种具有以下优点:
1.生长快,饲养周期短。当年鱼苗(规格为50克/尾),在18~22℃水温条件下,经过6个月的饲养,就能达到平均尾重0.6公斤以上的规格,池塘养殖2年,尾重可达1.5~2.5公斤,网箱养殖2年,尾重可达2~3公斤。
2.对环境适应性强(南北方均可养殖)。适于各种水体养殖,鲟鱼既可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工厂化养殖,又可在池塘中养殖,还可在大水面和水库中的网箱、网围、网栏中进行放牧式养殖。
3.食性可改变。绝大部分鲟鱼以鱼或其他底栖动物为食,经过人工驯化,鲟鱼可吃人工配合饲料,它要求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在37%~52%。
第24卷第4期2011年12月
水产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FISHERIES
Vol.24,No.4Dec.2011
文章编号:1005-3832(2011)04-0067-04
中国的鲟鱼养殖
孙大江,曲秋芝,张颖,马国军,王念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摘要: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国;鲟鱼;养殖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SturgeonAquacultureinChina
SUNDa-jiang,QUQiu-zhi,ZHANGYing,MAGuo-jun,WANGNian-min
(Heilongjiang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Harbin150070,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alhistoryofsturgeonaquacultureindustryandculturaltechnologicalresearchinChinaweredescribedbyresearchpracticesoftheauthorsandtherelevantdata,anddevelopingtendencywasintroduced,particularlyfocusingontheaquacul-turespecies,aquacultureareas,productionmanners,productionandindustrydevelopmenttrend.Theproposalsontheprimarychal-lengesoftheindustrydevelopmentwerediscussedinthearticle.Keywords:sturgeon;aquaculture;China
鲟鱼(Acipenseriformes)属世界性保护物种[1]。我国有关鲟
鱼的资源及其保护研究始于建国初期,而开展养殖技术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渔业科技工作则相对较晚[2]。
者先后攻克了野生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的幼鱼人工饲
亲鱼培育、全人工繁殖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了我国第料驯化、
一个鲟鱼养殖种类,形成了完整的养殖技术并在全国推广[3-1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国外优良鲟鱼种类(或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11-15];近年来,自主培育出多个适合我国养殖的鲟鱼杂交品种[16-18];建立了养殖鲟鱼籽酱加工生产线,人工养殖的鲟鱼籽酱已进入国际市场[19]。鲟鱼养殖技术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鲟鱼养殖的兴起,强大的市场需求加速了鲟鱼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短短十几年,鲟鱼养殖从无到有,推广到除西藏以外所有的大陆省和直辖市。至2008年,中国的鲟鱼养殖产量达到2.14万吨,占世界鲟鱼养殖总产量的83.3%(FAO资料),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在自然资源无法继续提供高档鲟鱼籽酱产品的今天,我国每年加工出口养殖的鲟鱼籽酱稳步增加。另外,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大了放流鲟鱼的规格和数量,提高了人工增殖保护效率[20]。我国在
2009鲟鱼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年世界鲟鱼大会首次在中国武汉召开。本文回顾了我国鲟鱼养殖研究发展历史的5个主要阶段,分析和介绍了现有养殖种类、养殖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1-05-14
作者简介:孙大江(195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养殖研究.【中华鲟养殖视频】
1我国鲟鱼增养殖研究发展的历史
第一阶段: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鲟鱼研究的重点是自然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在此期间,详细调查了长江和黑龙江的
1956~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鲟鱼资源[21-23],
还对野生施氏鲟亲鱼进行催产,首次成功获得了人工繁殖的鱼苗[24]。
第二阶段增殖放流
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重点研究了野生鲟鱼资源的增殖放流。在此期间,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研究所,黑龙江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建立了施氏鲟增殖放流试验站。通过捕获野生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而获得苗种,向天然水域放流、增殖。
第三阶段人工养殖1990年,湖北省水产部门第一次从美国引进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受精卵,在仙桃市水产研究所孵化,培育成鱼种。随后的10年间,陆续引进匙吻鲟受精卵计100万粒[1],培育的鱼种分别在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养殖,目前,匙吻鲟养殖已推广到10多个省市。
1990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野生施氏鲟驯化养殖和活体取卵技术研究[8],1992年,首次在室内用
·68·
水产学杂志第24卷
人工饲料驯养施氏鲟幼鱼获得成功[3],并向全国推广。
1993年,大连瓦房店与俄罗斯合作建立鲟鱼养殖场,引进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和杂交鲟养殖。
1995年,北京小汤山从德国引进养殖设备和西伯利亚鲟苗种进行养殖。
199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
教学、生北京房山建立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集科研、
示范于一体,对我国鲟鱼养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
第四阶段:养殖鲟的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
2002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采用活体取卵手术方法,使养殖成熟的施氏鲟产后亲鱼存活并再次参加繁殖[4.7]。至今,培育的施氏鲟亲鱼已连续10年重复产卵5次。国内许多养殖场除培育施氏鲟亲鱼、繁殖外,还开展了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和匙吻鲟等人工繁殖。目前,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湖北、黑龙江和山东等地有20多个养殖场,进行鲟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基本摆脱了对野生资源和进口的依赖。
第五阶段:鲟鱼籽酱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鲟养殖群体的不断扩大和陆续成熟,养殖目标转向加
2006年,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工和出口鲟鱼籽酱。
5年累计出口11.2t[19]。目前,次加工出口养殖鲟的鱼籽酱0.5t,
国内已有4家较大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年生产和出口超过10t。
2.1分布在我国的鲟种类
地球上的鲟形目鱼类共约27种[1]。据记载,我国分布有8种,其中黑龙江流域2种,长江流域3种,新疆3种(表1)。长江流域的3种鲟均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人工增殖放流研究外,禁止一切经营性捕捞活动,其中长江白鲟(Psephurusgladus)资源严重枯竭,已经多年见不到活体;新疆的3种鲟分布在与哈萨克斯坦相通的额尔齐斯河和依犁河的支流中,偶有发现,种群数量极少,没有实际产量;只有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群体数量较大,构成我国鲟自然产量的主体,建国后最高
(1987年),目前仍有一定产量。年捕捞产量452t
表1自然分布在中国的鲟鱼
Tab.1ThesturgeondistributionandstatusinChina分布长江流域
种类状况
人工养殖、放流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一级保护,
达氏鲟A.dabryanus一级保护,人工养殖、放流
濒危白鲟Psephurusgladus一级保护,
施氏鲟A.schrenckii人工养殖,放流
人工养殖,放流鳇Husodauricus
西伯利亚鲟A.baeri种群数量少,引进养殖小体鲟A.ruthenus种群数量少,引进养殖裸腹鲟A.nudiventris种群数量很少
黑龙江流域新疆
2我国的鲟及其主要养殖种类
2.2目前主要养殖种类
我国试养的鲟多达十几种(表2),经过养殖条件和市场的选择,目前形成养殖产量的种类主要有施氏鲟、鲟鳇杂交种(A.schrenckii×Husodauricus)、西伯利亚鲟和匙吻鲟,约占鲟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
表2我国养殖的鲟种类
Tab.2SturgeonspeciesculturedinChina
序号12345678910111213
种类
施氏鲟A.schrenckii
杂交种A.schrenckii×Husodauricus
西伯利亚鲟
匙吻鲟Polyodomspathula
中华鲟A.sinensis达氏鲟A.dabryan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i达氏鳇Husodauricus小体鲟A.ruthenus欧鳇Husohuso
杂交鲟(Bester)Husohuso♀×Aruthenus♂
闪光鲟Astellatus湖鲟A.fulvescens
来源黑龙江黑龙江德国、俄罗斯美国长江长江俄罗斯黑龙江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美国
养殖现状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试验养殖试验养殖少量养殖试验养殖
大型水体试验养殖
试验养殖少量养殖少量试验试验养殖
注:此表根据国内主要繁殖场及进口单位资料绘制。
3养殖现状
3.1鲟养殖苗种来源
我国鲟养殖所用的苗种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捕捞野生亲鱼,人工繁殖获得;二是从国外进口受精卵,人工孵化获得;三是通过养殖成熟亲鱼的人工繁殖获得。
1998~2008年,三种来源的鱼苗比例,随着养殖的深入和
):2004年以前,黑龙江野生鲟鱼进口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图1
苗占比例最大,是养殖的主体;养殖初期鱼苗完全是野生和进口鱼苗,2003年以后,养殖成熟亲鱼繁殖的鱼苗开始进入养殖市场,逐步取代了进口和野生鱼苗,2006年,人工繁殖的鱼苗约占养殖用苗的50%,目前约占85%左右。3.2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
我国养殖鲟的人工催产剂是LRH-A,最初采用杀死野
突破了从野生亲鱼活体取生鲟亲鱼后取卵的方法。1994年,
4期孙大江等:中国的鲟鱼养殖·69·
卵[2,8]。2002年,在养殖鲟第一次成熟和人工繁殖操作中成功地选用输卵管切使用了活取卵手术[4]。目前可根据亲鱼的情况,
割和剖腹2种技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100%。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和杂交鲟等养殖种类实现了重复产卵。其中施氏鲟间隔1年产卵一次,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5次;西伯利亚鲟每年产卵,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6次。
25002000150010005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黑龙江
进口
人工繁殖
4我国鲟养殖的发展趋势
4.1养殖目标向生产鲟鱼籽酱转变
1998年,食用鲟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价格为1400元/kg,2001年后,养殖产量的迅速增加,价格降至50~60元/kg,至今基本保持这个价位。而鲟鱼籽酱是欧美传统的高档营养食品,随着世界鲟捕捞产量的下降,国际市场的价格随之攀升,目前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高达600欧元/kg。2006年,
司建成国内第一条养殖鲟鱼籽酱生产线,创立了自主鲟鱼籽酱商业品牌(KalugaQueen),开始连续出口[19]。国际市场的巨大商机和成功出口的事实,使我国鲟养殖的目光聚焦国际市场,纷纷开始扩充亲鱼群体、建立加工厂、疏通出口渠道,已有多家养殖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为鲟鱼籽酱的养殖生产做准备。
4.2养殖向大中型冷水水体发展,生产接近于自然的鲟产品
经过10多年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积累,鲟苗种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不仅摆脱了对自然和进口苗种的依赖,一些养殖场的鲟苗种生产已有剩余。为生产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保产
中型水体(主要是水库)中进品,许多生产和科研单位开始在大、
行鲟的放养。虽然效果尚不明显,但大多数生产者已清楚地看到,在大水面中养殖鲟,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接近自然的高品质鲟产品,是鲟鱼养殖产业康健发展的重要出路。4.3积极开发北方静水土池塘养殖
近年来,出于对大型水体环境的保护,投喂式的网箱养殖
成本高,北方地区积极开发受到更多的限制;流水养殖耗能大、
鲟鱼的静水土池塘养殖,试养施氏鲟、匙吻鲟和杂交鲟等,取得一定成果。近3年,黑龙江省部分鱼场的试验表明,在不用增氧机的情况下,单养施氏鲟食用鱼产量可达400kg/亩。北方养殖鲟有明显的水温优势,只要大规格鱼种培育和越冬技术得以突破,开展静水土池塘养殖无疑是一条可行的生产方式。
图1我国鲟鱼苗种来源的变化
Fig.1ChangesinsturgeonfrysourcesinChina3.3苗种驯养方式
野生幼鱼接受配合饲料是养殖的基本条件。1992年,施氏鲟首次实验室内驯养成功后[3],至1998年,规模化驯养成活率
用于其它鲟的苗种培育:达到62%以上,
3.3.1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交替投喂法鱼苗开始外源营养
再由活饵和配合时,先用鲜活的水蚤和水丝蚓投喂1周左右,
饲料交替,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配合饲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易接受人工饲料的野生种类,如鳇、鳇鲟杂交种、施氏鲟等。3.3.2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法鱼苗开始转为外源营养时,直接用适口的人工饲料投喂。这种方法适用于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等。3.4食用鱼生产
直辖市几乎都有鲟鱼养殖,3.4.1养殖地区我国大陆省、
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四川、福建和湖北。南方地
区商品鲟养殖以施氏鲟和黑龙江的鲟鳇杂交种为主,北方地区以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为主。
微流水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静3.4.2生产方式以流水、
水土塘养殖的很少。为生产鲟鱼籽酱,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已在
北方一些地区开始,但受苗种来源的限制,投放低值的小体鲟为主,试验规模尚小。
5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5.1鲟的良种选育
我国主养的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的成熟时间均在7年以上,加之养殖历史短,生产企业的亲鱼贮备量小、分散,尽管建立了几个不同级别的原、良种场,但养殖种类的系统
有亲鱼的场家都搞繁殖生产和选育工作仍处空白状态。目前,
鱼苗销售,特别是一些引进鲟本身就是杂交种,遗传背景不清,无序杂交的情况也非常普遍,种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规范现有原、良种场的技术管理,查清亲鱼和后备亲鱼的遗传背景,建立亲鱼档案,逐步开展系统选育工作;
2、原、良种场定期补充主养鲟原种,扩大亲鱼群体,实现有选择、有计划地繁育和扩大生产,保证良种供应;
3、建立苗种市场准入制度,严禁没有资质的场家生产和销售鲟苗种。
5.2鲟鱼全雌养殖技术
鲟的全雌养殖是生产鲟鱼籽酱的发展趋势和世界鲟养殖研究的热点,可以通过全雌制种和雌雄早期鉴别实现。培育全
3.4.3养殖产量
25000t20000150001000050000
1999年我国鲟养殖从开始有产量,至
2008年食用鱼产量达2.14万(t图2)。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year
图21998~2008年我国鲟养殖产量变化
Fig.2AquacultureproductionofsturgeoninChinaduring
1998~2008
·70·
水产学杂志第24卷
雌苗种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雌核发育后,经外源激素诱导生产的伪雄鱼与正常雌交配产生;二是在鱼苗性分化早期用组织激素测定、超声波方法、特异性蛋白测定法等直接诱导。笔学、
者在外源激素诱导、组织学鉴别和卵黄蛋白原免疫鉴别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尚无适合规模生产的成熟技术。5.3放牧式养殖的种类
实践证明,鲟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特“三北”和西南地区的大中型水库,是自然生产鲟产品的别是在理想途径。在众多鲟中,匙吻鲟是唯一与鳙鱼相似、食浮游动物
我国虽然在上世纪90的种类,是北方大水面放养的最佳选择。
年代初即引进了匙吻鲟,但由于群体数量少,苗种价格较高以及其它原因,没有在大水面中规模投放,而是主要养在池塘中,有的甚至放在流水池塘或网箱中用人工饲料驯化养殖,效果不佳。发展鲟的放牧式养殖,需要扩大匙吻亲鱼群体,增加繁殖生产能力,加强规模化放养的研究工作。5.4北方池塘鲟鱼越冬技术
止水池塘单季养殖施氏鲟商品鱼已经在黑龙江省取得成功,但距规模化生产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最突出的是鱼种的越冬问题。鲟鱼虽为北方的鱼类,冰下越冬不是问题,但其毕竟多为河道型种类,耗氧水平较常规养殖鱼类高得多[25,26]
,对规模生产下的越冬条件有特殊要求,如水质、溶氧、越冬鱼种规格、越冬鱼池载量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技术标准的充分量化,是发展北方止水池塘鲟鱼养殖的前提,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
5.5行业自律和贸易秩序问题
我国的鲟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空前,但由于养殖分散、技术粗放、集约化程度快速提高,养殖水体的内、外源污染加重,爆发性疾病频率发生,病害防治技术滞后,病急乱用药、禁药不禁现象比较普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实例不少见,行业自律至关重要。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也将成为鲟鱼籽酱生产和出口的大国,这已引起国际鱼籽酱生产商和鲟贸易组织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仍是以企业分散生产和交易的单打独斗。势必潜在着两大隐患:一是鱼籽酱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或贸易纠纷;二是国内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压价、无序竞争,将重创我国的鲟养殖产业。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希望:尽快成立一个由政府引导、由企业(养殖、加工和出口)、科研和质量认定机构组成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鲟行业协会。对内,从政府政策法规、科研(标准)技术、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保护引导企业,规范生产,保证产业自律;对外,形成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有影响力、有诚信的组织,切实保证新兴的鲟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忠明,孙大江,王京树,等.鲟鱼养殖技术[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2.[2]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3]陈声栋.施氏鲟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
1992,49(4):8-12.
[4]曲秋芝,孙大江,马国军,等.施氏鲟全人工繁殖初报
.中国水产科学,2002,9(3):277-279.[J]
[5]曲秋芝,孙大江,宋苏祥,等.人工养殖施氏鲟仔鱼和幼鱼
的试验[J].水产学杂志,1997,10(2):72-75.[6]曲秋芝,马国军,孙大江,等.流水池塘饲养施氏鲟初报
[J].水产学杂志,1996,9(2):27-30.[7]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J].
中国水产科学,2003,10(6):485-490.
[8]曲秋芝,孙大江,赵明华,等.史氏鲟剖腹取卵手术技术的研
.中国水产科学,1995,2(4):94-96.究[J]
[9]尹家胜,潘伟志,孙大江,等.低温环境下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10):1741-1744.[10]潘伟志.史氏鲟人工催产技术及低温早繁对策[J].水产
学杂志,1999,12(2):52-55.
[11]冷希照,曹德福,田希文,等.网箱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
.淡水渔业,1999,29(4):44-45.试验[J]
[12]曹德福,符先飞,田希文,等.网箱饲养俄罗斯鲟的初步研
.淡水渔业,1999,29(11):21-22.究[J]
[13]陈金生,余志堂,唐会元,等.匙吻鲟及其在水库渔业中
.水利渔业,1996,(1):12-14.的养殖前景[J]
[14]廖命忠.匙吻鲟引种初报[J].内陆水产,2000(6):27.[15]何裕康.匙吻鲟的开发前景及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
1999(4):25-27.
[16]刘传忠,来长青,程继鲁,等.杂交鲟苗种培育及养成技
.齐鲁渔业,1999,16(4):8-9.术[J]
[17]吴文化,曲秋芝,邱岭泉,等.施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
对比试验[J].水产学杂志,1999,12(1):33-37.
[18]田希文,于信勇,周长海,等.黑龙江鳇及黑龙江鳇(♀)×
黑龙江鲟(♂)的人工繁殖[J].淡水渔业,1999,29(12):18-20.
[19]林连升,方辉,潘咏平,等.我国鲟鱼籽酱加工产业化开发
.渔业科学进展,2010,31,(5):117-121.[J]
[20]闫新刚,黄硕琳,唐建业,等.当前黑龙江渔业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与建议[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3):367-370.
[21]四川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
殖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
[22]任慕莲.黑龙江鱼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5-10.
[23]Γ.B.尼科尔斯基.黑龙江流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60.18-37.
[24]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中国鲟鱼养殖概况[J].大连水
产学院学报,2003,18(3):216-221.
[25]孙大江,徐伟,刘红柏,等.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
点[J].水产学杂志,1994,7(2):68-71.
[26]SongSuxiang,LiuHongbai,SunDajiangetal.Theasphyxi-ationpointandoxygenconsumptionrateofAmuursturgeon,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C].TheFourthAsianFish-eriesForum,1997,369-373.Beijing:ChinaOceanPress.
第24卷第4期2011年12月
水产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FISHERIES
Vol.24,No.4Dec.2011
文章编号:1005-3832(2011)04-0067-04
中国的鲟鱼养殖
孙大江,曲秋芝,张颖,马国军,王念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摘要: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国;鲟鱼;养殖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SturgeonAquacultureinChina
SUNDa-jiang,QUQiu-zhi,ZHANGYing,MAGuo-jun,WANGNian-min
(Heilongjiang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Harbin150070,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alhistoryofsturgeonaquacultureindustryandculturaltechnologicalresearchinChinaweredescribedbyresearchpracticesoftheauthorsandtherelevantdata,anddevelopingtendencywasintroduced,particularlyfocusingontheaquacul-turespecies,aquacultureareas,productionmanners,productionandindustrydevelopmenttrend.Theproposalsontheprimarychal-lengesoftheindustrydevelopmentwerediscussedinthearticle.Keywords:sturgeon;aquaculture;China
鲟鱼(Acipenseriformes)属世界性保护物种[1]。我国有关鲟
鱼的资源及其保护研究始于建国初期,而开展养殖技术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渔业科技工作则相对较晚[2]。
者先后攻克了野生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的幼鱼人工饲
亲鱼培育、全人工繁殖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了我国第料驯化、
一个鲟鱼养殖种类,形成了完整的养殖技术并在全国推广[3-1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国外优良鲟鱼种类(或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11-15];近年来,自主培育出多个适合我国养殖的鲟鱼杂交品种[16-18];建立了养殖鲟鱼籽酱加工生产线,人工养殖的鲟鱼籽酱已进入国际市场[19]。鲟鱼养殖技术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鲟鱼养殖的兴起,强大的市场需求加速了鲟鱼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短短十几年,鲟鱼养殖从无到有,推广到除西藏以外所有的大陆省和直辖市。至2008年,中国的鲟鱼养殖产量达到2.14万吨,占世界鲟鱼养殖总产量的83.3%(FAO资料),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在自然资源无法继续提供高档鲟鱼籽酱产品的今天,我国每年加工出口养殖的鲟鱼籽酱稳步增加。另外,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大了放流鲟鱼的规格和数量,提高了人工增殖保护效率[20]。我国在
2009鲟鱼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年世界鲟鱼大会首次在中国武汉召开。本文回顾了我国鲟鱼养殖研究发展历史的5个主要阶段,分析和介绍了现有养殖种类、养殖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1-05-14
作者简介:孙大江(195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养殖研究.
1我国鲟鱼增养殖研究发展的历史
第一阶段: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鲟鱼研究的重点是自然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在此期间,详细调查了长江和黑龙江的
1956~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鲟鱼资源[21-23],
还对野生施氏鲟亲鱼进行催产,首次成功获得了人工繁殖的鱼苗[24]。
第二阶段增殖放流
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重点研究了野生鲟鱼资源的增殖放流。在此期间,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研究所,黑龙江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建立了施氏鲟增殖放流试验站。通过捕获野生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而获得苗种,向天然水域放流、增殖。
第三阶段人工养殖1990年,湖北省水产部门第一次从美国引进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受精卵,在仙桃市水产研究所孵化,培育成鱼种。随后的10年间,陆续引进匙吻鲟受精卵计100万粒[1],培育的鱼种分别在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养殖,目前,匙吻鲟养殖已推广到10多个省市。
1990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野生施氏鲟驯化养殖和活体取卵技术研究[8],1992年,首次在室内用
·68·
水产学杂志第24卷
人工饲料驯养施氏鲟幼鱼获得成功[3],并向全国推广。
1993年,大连瓦房店与俄罗斯合作建立鲟鱼养殖场,引进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和杂交鲟养殖。
1995年,北京小汤山从德国引进养殖设备和西伯利亚鲟苗种进行养殖。
199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
教学、生北京房山建立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集科研、
示范于一体,对我国鲟鱼养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
第四阶段:养殖鲟的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
2002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采用活体取卵手术方法,使养殖成熟的施氏鲟产后亲鱼存活并再次参加繁殖[4.7]。至今,培育的施氏鲟亲鱼已连续10年重复产卵5次。国内许多养殖场除培育施氏鲟亲鱼、繁殖外,还开展了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和匙吻鲟等人工繁殖。目前,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湖北、黑龙江和山东等地有20多个养殖场,进行鲟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基本摆脱了对野生资源和进口的依赖。
第五阶段:鲟鱼籽酱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鲟养殖群体的不断扩大和陆续成熟,养殖目标转向加
2006年,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工和出口鲟鱼籽酱。
5年累计出口11.2t[19]。目前,次加工出口养殖鲟的鱼籽酱0.5t,
国内已有4家较大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年生产和出口超过10t。
2.1分布在我国的鲟种类
地球上的鲟形目鱼类共约27种[1]。据记载,我国分布有8种,其中黑龙江流域2种,长江流域3种,新疆3种(表1)。长江流域的3种鲟均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人工增殖放流研究外,禁止一切经营性捕捞活动,其中长江白鲟(Psephurusgladus)资源严重枯竭,已经多年见不到活体;新疆的3种鲟分布在与哈萨克斯坦相通的额尔齐斯河和依犁河的支流中,偶有发现,种群数量极少,没有实际产量;只有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群体数量较大,构成我国鲟自然产量的主体,建国后最高
(1987年),目前仍有一定产量。年捕捞产量452t【中华鲟养殖视频】
表1自然分布在中国的鲟鱼
Tab.1ThesturgeondistributionandstatusinChina分布长江流域
种类状况
人工养殖、放流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一级保护,
达氏鲟A.dabryanus一级保护,人工养殖、放流
濒危白鲟Psephurusgladus一级保护,
施氏鲟A.schrenckii人工养殖,放流
人工养殖,放流鳇Husodauricus
西伯利亚鲟A.baeri种群数量少,引进养殖小体鲟A.ruthenus种群数量少,引进养殖裸腹鲟A.nudiventris种群数量很少
黑龙江流域新疆
2我国的鲟及其主要养殖种类
2.2目前主要养殖种类
我国试养的鲟多达十几种(表2),经过养殖条件和市场的选择,目前形成养殖产量的种类主要有施氏鲟、鲟鳇杂交种(A.schrenckii×Husodauricus)、西伯利亚鲟和匙吻鲟,约占鲟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
表2我国养殖的鲟种类
Tab.2SturgeonspeciesculturedinChina
序号12345678910111213
种类
施氏鲟A.schrenckii
杂交种A.schrenckii×Husodauricus
西伯利亚鲟
匙吻鲟Polyodomspathula
中华鲟A.sinensis达氏鲟A.dabryan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i达氏鳇Husodauricus小体鲟A.ruthenus欧鳇Husohuso
杂交鲟(Bester)Husohuso♀×Aruthenus♂
闪光鲟Astellatus湖鲟A.fulvescens
来源黑龙江黑龙江德国、俄罗斯美国长江长江俄罗斯黑龙江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美国
养殖现状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试验养殖试验养殖少量养殖试验养殖
大型水体试验养殖
试验养殖少量养殖少量试验试验养殖
注:此表根据国内主要繁殖场及进口单位资料绘制。
3养殖现状
3.1鲟养殖苗种来源
我国鲟养殖所用的苗种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捕捞野生亲鱼,人工繁殖获得;二是从国外进口受精卵,人工孵化获得;三是通过养殖成熟亲鱼的人工繁殖获得。
1998~2008年,三种来源的鱼苗比例,随着养殖的深入和
):2004年以前,黑龙江野生鲟鱼进口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图1
苗占比例最大,是养殖的主体;养殖初期鱼苗完全是野生和进口鱼苗,2003年以后,养殖成熟亲鱼繁殖的鱼苗开始进入养殖市场,逐步取代了进口和野生鱼苗,2006年,人工繁殖的鱼苗约占养殖用苗的50%,目前约占85%左右。3.2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
我国养殖鲟的人工催产剂是LRH-A,最初采用杀死野
突破了从野生亲鱼活体取生鲟亲鱼后取卵的方法。1994年,
4期孙大江等:中国的鲟鱼养殖·69·
卵[2,8]。2002年,在养殖鲟第一次成熟和人工繁殖操作中成功地选用输卵管切使用了活取卵手术[4]。目前可根据亲鱼的情况,
割和剖腹2种技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100%。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和杂交鲟等养殖种类实现了重复产卵。其中施氏鲟间隔1年产卵一次,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5次;西伯利亚鲟每年产卵,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6次。
25002000150010005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黑龙江
进口
人工繁殖
4我国鲟养殖的发展趋势
4.1养殖目标向生产鲟鱼籽酱转变
1998年,食用鲟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价格为1400元/kg,2001年后,养殖产量的迅速增加,价格降至50~60元/kg,至今基本保持这个价位。而鲟鱼籽酱是欧美传统的高档营养食品,随着世界鲟捕捞产量的下降,国际市场的价格随之攀升,目前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高达600欧元/kg。2006年,
司建成国内第一条养殖鲟鱼籽酱生产线,创立了自主鲟鱼籽酱商业品牌(KalugaQueen),开始连续出口[19]。国际市场的巨大商机和成功出口的事实,使我国鲟养殖的目光聚焦国际市场,纷纷开始扩充亲鱼群体、建立加工厂、疏通出口渠道,已有多家养殖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为鲟鱼籽酱的养殖生产做准备。
4.2养殖向大中型冷水水体发展,生产接近于自然的鲟产品
经过10多年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积累,鲟苗种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不仅摆脱了对自然和进口苗种的依赖,一些养殖场的鲟苗种生产已有剩余。为生产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保产
中型水体(主要是水库)中进品,许多生产和科研单位开始在大、
行鲟的放养。虽然效果尚不明显,但大多数生产者已清楚地看到,在大水面中养殖鲟,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接近自然的高品质鲟产品,是鲟鱼养殖产业康健发展的重要出路。4.3积极开发北方静水土池塘养殖
近年来,出于对大型水体环境的保护,投喂式的网箱养殖
成本高,北方地区积极开发受到更多的限制;流水养殖耗能大、
鲟鱼的静水土池塘养殖,试养施氏鲟、匙吻鲟和杂交鲟等,取得一定成果。近3年,黑龙江省部分鱼场的试验表明,在不用增氧机的情况下,单养施氏鲟食用鱼产量可达400kg/亩。北方养殖鲟有明显的水温优势,只要大规格鱼种培育和越冬技术得以突破,开展静水土池塘养殖无疑是一条可行的生产方式。
图1我国鲟鱼苗种来源的变化
Fig.1ChangesinsturgeonfrysourcesinChina3.3苗种驯养方式
野生幼鱼接受配合饲料是养殖的基本条件。1992年,施氏鲟首次实验室内驯养成功后[3],至1998年,规模化驯养成活率
用于其它鲟的苗种培育:达到62%以上,
3.3.1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交替投喂法鱼苗开始外源营养
再由活饵和配合时,先用鲜活的水蚤和水丝蚓投喂1周左右,
饲料交替,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配合饲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易接受人工饲料的野生种类,如鳇、鳇鲟杂交种、施氏鲟等。3.3.2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法鱼苗开始转为外源营养时,直接用适口的人工饲料投喂。这种方法适用于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等。3.4食用鱼生产
直辖市几乎都有鲟鱼养殖,3.4.1养殖地区我国大陆省、
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四川、福建和湖北。南方地
区商品鲟养殖以施氏鲟和黑龙江的鲟鳇杂交种为主,北方地区以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为主。
微流水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静3.4.2生产方式以流水、
水土塘养殖的很少。为生产鲟鱼籽酱,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已在
北方一些地区开始,但受苗种来源的限制,投放低值的小体鲟为主,试验规模尚小。
5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5.1鲟的良种选育
我国主养的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的成熟时间均在7年以上,加之养殖历史短,生产企业的亲鱼贮备量小、分散,尽管建立了几个不同级别的原、良种场,但养殖种类的系统
有亲鱼的场家都搞繁殖生产和选育工作仍处空白状态。目前,
鱼苗销售,特别是一些引进鲟本身就是杂交种,遗传背景不清,无序杂交的情况也非常普遍,种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规范现有原、良种场的技术管理,查清亲鱼和后备亲鱼的遗传背景,建立亲鱼档案,逐步开展系统选育工作;
2、原、良种场定期补充主养鲟原种,扩大亲鱼群体,实现有选择、有计划地繁育和扩大生产,保证良种供应;
3、建立苗种市场准入制度,严禁没有资质的场家生产和销售鲟苗种。
5.2鲟鱼全雌养殖技术
鲟的全雌养殖是生产鲟鱼籽酱的发展趋势和世界鲟养殖研究的热点,可以通过全雌制种和雌雄早期鉴别实现。培育全
3.4.3养殖产量
25000t20000150001000050000
1999年我国鲟养殖从开始有产量,至
2008年食用鱼产量达2.14万(t图2)。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year
图21998~2008年我国鲟养殖产量变化
Fig.2AquacultureproductionofsturgeoninChinaduring
1998~2008
·70·
水产学杂志第24卷
雌苗种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雌核发育后,经外源激素诱导生产的伪雄鱼与正常雌交配产生;二是在鱼苗性分化早期用组织激素测定、超声波方法、特异性蛋白测定法等直接诱导。笔学、【中华鲟养殖视频】
者在外源激素诱导、组织学鉴别和卵黄蛋白原免疫鉴别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尚无适合规模生产的成熟技术。5.3放牧式养殖的种类
实践证明,鲟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特“三北”和西南地区的大中型水库,是自然生产鲟产品的别是在理想途径。在众多鲟中,匙吻鲟是唯一与鳙鱼相似、食浮游动物
我国虽然在上世纪90的种类,是北方大水面放养的最佳选择。
年代初即引进了匙吻鲟,但由于群体数量少,苗种价格较高以及其它原因,没有在大水面中规模投放,而是主要养在池塘中,有的甚至放在流水池塘或网箱中用人工饲料驯化养殖,效果不佳。发展鲟的放牧式养殖,需要扩大匙吻亲鱼群体,增加繁殖生产能力,加强规模化放养的研究工作。5.4北方池塘鲟鱼越冬技术
止水池塘单季养殖施氏鲟商品鱼已经在黑龙江省取得成功,但距规模化生产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最突出的是鱼种的越冬问题。鲟鱼虽为北方的鱼类,冰下越冬不是问题,但其毕竟多为河道型种类,耗氧水平较常规养殖鱼类高得多[25,26]
,对规模生产下的越冬条件有特殊要求,如水质、溶氧、越冬鱼种规格、越冬鱼池载量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技术标准的充分量化,是发展北方止水池塘鲟鱼养殖的前提,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
5.5行业自律和贸易秩序问题
我国的鲟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空前,但由于养殖分散、技术粗放、集约化程度快速提高,养殖水体的内、外源污染加重,爆发性疾病频率发生,病害防治技术滞后,病急乱用药、禁药不禁现象比较普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实例不少见,行业自律至关重要。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也将成为鲟鱼籽酱生产和出口的大国,这已引起国际鱼籽酱生产商和鲟贸易组织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仍是以企业分散生产和交易的单打独斗。势必潜在着两大隐患:一是鱼籽酱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或贸易纠纷;二是国内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压价、无序竞争,将重创我国的鲟养殖产业。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希望:尽快成立一个由政府引导、由企业(养殖、加工和出口)、科研和质量认定机构组成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鲟行业协会。对内,从政府政策法规、科研(标准)技术、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保护引导企业,规范生产,保证产业自律;对外,形成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有影响力、有诚信的组织,切实保证新兴的鲟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忠明,孙大江,王京树,等.鲟鱼养殖技术[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2.[2]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3]陈声栋.施氏鲟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
1992,49(4):8-12.
[4]曲秋芝,孙大江,马国军,等.施氏鲟全人工繁殖初报
.中国水产科学,2002,9(3):277-279.[J]
[5]曲秋芝,孙大江,宋苏祥,等.人工养殖施氏鲟仔鱼和幼鱼
的试验[J].水产学杂志,1997,10(2):72-75.[6]曲秋芝,马国军,孙大江,等.流水池塘饲养施氏鲟初报
[J].水产学杂志,1996,9(2):27-30.[7]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J].
中国水产科学,2003,10(6):485-490.
[8]曲秋芝,孙大江,赵明华,等.史氏鲟剖腹取卵手术技术的研
.中国水产科学,1995,2(4):94-96.究[J]
[9]尹家胜,潘伟志,孙大江,等.低温环境下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10):1741-1744.[10]潘伟志.史氏鲟人工催产技术及低温早繁对策[J].水产
学杂志,1999,12(2):52-55.
[11]冷希照,曹德福,田希文,等.网箱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
.淡水渔业,1999,29(4):44-45.试验[J]
[12]曹德福,符先飞,田希文,等.网箱饲养俄罗斯鲟的初步研
.淡水渔业,1999,29(11):21-22.究[J]
[13]陈金生,余志堂,唐会元,等.匙吻鲟及其在水库渔业中
.水利渔业,1996,(1):12-14.的养殖前景[J]
[14]廖命忠.匙吻鲟引种初报[J].内陆水产,2000(6):27.[15]何裕康.匙吻鲟的开发前景及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
1999(4):25-27.
[16]刘传忠,来长青,程继鲁,等.杂交鲟苗种培育及养成技
.齐鲁渔业,1999,16(4):8-9.术[J]
[17]吴文化,曲秋芝,邱岭泉,等.施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
对比试验[J].水产学杂志,1999,12(1):33-37.
[18]田希文,于信勇,周长海,等.黑龙江鳇及黑龙江鳇(♀)×
黑龙江鲟(♂)的人工繁殖[J].淡水渔业,1999,29(12):18-20.
[19]林连升,方辉,潘咏平,等.我国鲟鱼籽酱加工产业化开发
.渔业科学进展,2010,31,(5):117-121.[J]
[20]闫新刚,黄硕琳,唐建业,等.当前黑龙江渔业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与建议[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3):367-370.
[21]四川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
殖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
[22]任慕莲.黑龙江鱼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5-10.
[23]Γ.B.尼科尔斯基.黑龙江流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60.18-37.
[24]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中国鲟鱼养殖概况[J].大连水
产学院学报,2003,18(3):216-221.
[25]孙大江,徐伟,刘红柏,等.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
点[J].水产学杂志,1994,7(2):68-71.
[26]SongSuxiang,LiuHongbai,SunDajiangetal.Theasphyxi-ationpointandoxygenconsumptionrateofAmuursturgeon,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C].TheFourthAsianFish-eriesForum,1997,369-373.Beijing:ChinaOcean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