蚓的养殖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蚓的养殖
常见的几种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俗称曲蟮,中药称地龙,其经济价值很高,世界的蚯蚓约有3000余种,我国常见的为巨蚓科的环毛蚓属。蚯蚓是一种夜行性环节动物,喜静怕光,白天栖息在温暖、湿润、疏松、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喜食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等。蚯蚓除了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有改土肥田和修复、净化环境的作用外,还因其蛋白含量高(CP60%以上)、氨基酸含量丰富(每100mg含有19种)[1]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在畜牧业和医药领域。我国养殖蚯蚓大概是从96年以后开始的,目前,全国已有大型蚯蚓养殖场上百家,小型养殖场(户)近2万个(户),遍布全国各地,蚯蚓养殖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更好地引导蚯蚓养殖业朝着正确的、良性的方向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提高养殖效益,本文就当前关于蚯蚓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养殖技术和在畜牧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合概述,以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养殖企业、养殖户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1 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养殖方法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有室内养殖、田间放养及工厂化养殖。

  1.1 蚯蚓室内养殖主要包括箱,筐养、坑养和棚养等

  1.1.1 箱、筐养法 可利用废弃的包装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但不能用已装过农药、化学物质的箱、筐等容器饲养,也不能用含有芳香性树脂和鞣酸的木料来加工养殖箱具,也不用含有铅的油漆或酚袖等材料制造饲养箱,这些材料对蚯蚓有害。箱、筐的大小和形状,以易于搬动和便于管理为宜,面积以不超过1m2为宜,为便于搬运,可在箱两侧安装拉手把柄,在箱底和侧面均应设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2cm为宜。箱中小孔面积部分占箱底和侧面积的20-30%。箱内料高16cm左右为宜,装料过多会导致箱内通气不良,装料过少容易干燥。每箱蚯蚓的投放量约5000-10000条。如果饲养规模较大,可进行立体箱式饲养,即将箱叠起,一般4-5层为宜。这种方法不但可以节约饲养面积和减少人力,同时也方便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为了避免木制箱筐腐烂,可用塑料来制作箱框。

  1.1.2 坑养 坑养蚯蚓一般选择在阴凉、有一定自然坡度的地势进行,坑池可以新建或利用与自然沟渠相通的水沟改建,修建面积按饲养规模而定,坑的面积一般在3-5m2为宜,坑深300-400cm,坑底和坑壁应夯实后用水泥浆封面,底部应留排水孔,以防坑内积水和达到流通空气的目的(

  1.1.3 棚养 养殖棚的规格大小、养殖床宽、床面高因蚯蚓养殖数量多少而设计,棚中应留1-1.5m的作业通道,通道两侧为养殖床,养殖床四周用单砖砌成围墙,床面两侧设排水沟,棚两侧用砖砌或泥土夯实做棚壁,棚壁两侧设置通气孔。棚养蚯蚓易受自然界气候变化影响较大,主要是在夏冬季节,蚯蚓的适宜温度为17-28℃,当夏季气候炎热时,尤其在盛夏高温时,必须采取降温措施,如可将透明白色塑料薄膜改用成蓝色塑料薄膜、棚顶加隔热层、放风降温、喷洒冷水等方法,一般棚温不超过35℃,而床温又低于棚温,床温不高不能超过30℃,在一般情况下,可保持在17-28℃范围内。总之,采用棚式方法养殖蚯蚓,虽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但是只要做好环境控制工作,除冬季1-2个月和盛夏以外,全年床温均能保持适宜于蚯蚓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

  1.2 田间放养

  选择地势平坦,能灌能排的菜园或庄稼地,在作物行间挖沟槽,施入腐熟有机肥料,再覆盖10cm左右的细土,投入蚓种进行养殖。要注意土壤的湿度,含水量保持在30%左右为宜。冬季用塑料薄膜覆盖保温,增强蚯蚓的活动和繁殖能力。蚯蚓大量活动可以疏松土壤和增加土壤的肥效,对促进田间植物增产还能起到辅助作用。

  1.3 工厂化养殖

  工厂化养殖需要有专用的场地和设施,包括饲料处理场、控温车间、养殖床、卵茧孵化床、蚯蚓加工车间、肥料处理及包装车间、成品化验室和成品仓库等一整套设备。

篇二 蚓的养殖
养殖蚯蚓也赚钱,一亩投资5万可赚4万元

  蚯蚓在很多人眼里只能作为鱼饵、饲料等使用,事实上蚯蚓还有很多用途,如药材、清理污泥、工业、食品……现在在南方地区养殖蚯蚓赚钱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商机,感兴趣的投资者不妨看看下面的文章!

  养殖蚯蚓每亩5万元成本投入,可净赚钱4万元

  北京蚯蚓技术研究所介绍,以普通田地为例,一亩地大约需要80斤种蚯蚓,一斤种蚯蚓(约1000条)的采购价约300元,一亩蚯蚓一年大约吃掉20吨饲料,年费用约1万元,若算上田地租赁费、人工费用,每亩每年的成本支出约5万元。

  一亩地每年可以产蚯蚓8—12吨,市场最低收购价约6元/斤,若蚯蚓全部销售,每亩的年收入约9.6—14.4万元,扣除全部成本(除了上述支出,还包括包装费以及其他杂费),每亩最低净利润约4万元,最高接近9万元。

  另外,蚯蚓的粪便也能销售,其是不错的饲料,目前其收购价格约300元/吨,不过若是单亩饲养,其产量不高,年净利润约数千元。

  注:上述数字参考云贵地区养殖户的投入产出数据,其他地区数据略有变化。

  虽然养殖蚯蚓的初期投资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农副产品的种植,但是其收益也比较高,而且市场需求价格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态势,连续三年收购价格平均上涨了12%,而且基本上不受天气的影响,后期销售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蚯蚓养殖技术不算难学,

  并非所有蚯蚓是“黄金虫”

  目前国内蚯蚓的种类大约有160多种,但是很多蚯蚓并不适合人工养殖,以珠海当地为例,有一种名为广地龙的蚯蚓,其体积巨大,但是其天性活跃,根本没有办法人工饲养。时下适合人工饲养的蚯蚓大约有“太平二号”、“印度正蚓”、“ 赤子爱胜蚓”等几个品种,其中“太平二号”、“ 赤子爱胜蚓”两个品种是市场中普及度最高的品种。

  养殖技术并不是很难,主要是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一般适合人工养殖蚯蚓的温度是20℃—25℃,湿度是60%—80%。单从这个自然环境,人工养殖比较适合南方地区,但是北方地区并非不能饲养,只是需要在大棚里,但是每亩的成本要比南方地区大约多出3000多元——大棚的搭建成本。

  另外,标准生存环境下,蚯蚓生长2个月左右就能上市销售,若以自然田地养殖为例,每年3—9月是销售旺季,进入秋冬季之后,温度偏低,蚯蚓就不爱吃饲料,生长缓慢,销售进入淡季。

  多个产业有需求,需求逐年在增长

  据业内人士介绍,人工养殖的蚯蚓目前可在多个产业应用,像北京地区,已经开始兴建了20多个大型蚯蚓养殖场,为了处理城市垃圾;而像安徽、江苏等地,很多药业、食品企业都在大量收购蚯蚓,目前批发商出货价格约50元/斤(干蚯蚓),比2011年同期大约上涨了30%。虽然这与进入冬季,蚯蚓供给量偏少,导致出货价格偏高有关,但是也和整体市场需求量增大有关(创业网

  目前在城市垃圾处理、药品生产、食品深加工三个领域是人工养殖蚯蚓的最大销售渠道。因为蚯蚓体内有一种水解蛋白酶,它有抗凝血和溶栓的作用,叫蚓激酶,是不可多得的治疗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药品的原料之一。同时其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占干体重的50%—67%,以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健康食品8种必须氨基酸的标准相比较,蚯蚓蛋白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此外蚯蚓体内还含有5%—8%的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40%以上。

篇三 蚓的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

蚯蚓的养殖技巧

一、蚯蚓的生活习性及生态条件

蚯蚓(俗称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无脊椎动物。世界上蚯蚓的种类很多,约有2700百多种。我国的蚯蚓品种有160多种,•全国广泛分布的有环毛蚓,爱胜蚓,异唇蚓,杜拉蚓等品种。要开展人工养殖蚯蚓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蚯蚓有哪些种类?哪些是属于野生种?哪些不适合人工养殖?哪些品种适合于人工养殖?把问题了解清楚了,我们就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人工养殖的品种。

1.威廉环毛蚓

俗称青蚯蚓。巨蚓科,环毛属。个体较大,一般体长150--250毫米,宽8--12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5.2克,体色为青黄色或灰青色。卵包呈梨状,每一卵包有一条幼蚓,极少数有两条,这种蚯蚓吞土量大,是一种土蚯蚓。喜欢生活在蔬菜地或饲料地里,喜欢吞食肥沃的土壤,野生习性较强,•江苏省海安县有这种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参环毛蚓"适于人工养殖(北京的环毛蚓,•个体较大,野生习性强,不适于人工养殖).

2.赤子爱胜蚓

俗称红蚯蚓。分类上属正蚓科,爱胜蚓属,属于粪蚯蚓。个体较小,一般体长90-150毫米,宽3-5毫米.性成熟时,平均每条鲜体重0.50克。生殖带在X节.体色为紫红色,尾部浅黄色。卵包较小,呈椭圆形,两端延长,一端略短而尖,每个卵包内有3-4条幼蚓,少则2条,多则8条。•这种蚯蚓喜欢吞食各种牲畜粪,倾肥性强,在腐熟的肥料堆或纸浆污泥中可以发现,是属于粪蚯蚓,适合于人工养殖。(1)北京条纹蚓北京本地良种,属于粪蚯蚓。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从野生赤子爱胜蚓中,选育出来的。体长100-60毫米,体宽4-6毫米.鲜体重每条平均0.70克,最大的可达1.8克。条纹明显,生殖带在X节。适应性强,繁殖率高。•喜欢吞食纸浆污泥,牲畜粪,蘑菇渣等。要求饲料湿度在70%-80%.是北京本地良种,适于人工养殖。(2)北星2号 日本引进品种,属于粪蚯蚓。天津市科委1979年从日本北海道引进。体长90-140毫米,体宽3-5毫米,鲜体重平均每条0.5克左右。生殖带在XXV-XXXIII节,生育期70-90天,喜欢吞食牲畜粪,倾肥性强,适合于人工养殖。(3)重庆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4)眉山赤子爱胜蚓 是重庆市第一师范学校选育出来的,适合于人工养殖。

3.参环毛蚓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选出的"参环毛蚓",适合于人工养殖,•是广东省的优势种。个体较大,体长120-240毫米,宽6-12毫米,鲜体重每条20克左右,青灰色,每平方米可收蚯蚓10-20千克.另外,广西,福建等省(自治区)均有分布,也适于人工养殖。

4.背暗异唇蚓

北京市和德州市都有这个品种,体长90-260毫米,宽3-6毫米,•鲜体重量每条0.7-1.3克。环带为马鞍形,在XXVI-XXXVI节。体色为暗粟色或灰褐色,喜欢生活在含有机质丰富而湿润

的土壤中,是一种适合于人工养殖的品种,但繁殖率较低.另外,河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选出"异唇蚓"虽能繁殖,但繁殖率不如赤子爱胜蚓.

我场养殖的“大平二号”蚯蚓,“大平二号”是日本研究人员前田古彦利用美国的红蚯蚓和日本的花蚯蚓杂交而成。 此蚓一般体长50~70毫米,体腔直径3~6毫米,个体大的体长可达90~150毫米,成蚓体重0.45~1.12克。体上刚毛细而密,体色紫红,但随饲料、水份等条件改变体色也有深浅的变化。这种蚯蚓除体腔厚,肉多,寿命长,能适应于高密度饲养外,还有繁殖率高,适应能力强,易于饲养等优点,非常适合人工养殖。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蚓的养殖】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蚓的养殖】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臵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臵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臵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

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二、饲料及基料的配制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料堆的温度也逐渐上升,达到60度时,低温细菌就会被高温细菌代替。此阶段被称为前熟期。

第二,纤维素分解期;当饲料堆内的温度上升到70度时,好气性细菌和放线菌大量繁殖活动,饲料内纤维素外围的一层木质素壳遭到细菌的破坏后,纤维素紧接着被分解为有机酸。这个时期系高湿低温发酵阶段,含水分大约70%之间,纤维素细菌开始分解纤维素,经过半个

篇四 蚓的养殖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养殖全过程技术细节介绍

蚯蚓性喜温暖潮湿。在自然条件下,除严冬或干旱外,一般在暖和季节都能繁殖。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一年四季都能繁殖。蚯蚓从卵茧产下至发育成熟并开始产卵作为一个生育周期,其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有很大关系。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由于蚯蚓喜食细,烂,湿的饲料,•尤其是它要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对蚯蚓来说,保持一定的水份供应特别重要。•蚯蚓抗急剧干燥的能力很差,其生育环境的最适湿度为70-75%。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4、盐度

有人做了蚯蚓对盐度忍耐的试验,分别把威廉环毛蚯蚓置于0.02%、0.1%、0.4%、0.8%、1.6%的食盐溶液中,置于0.01%、0.02%、0.04%、0.08%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蚯蚓死亡时间。食盐度为0.8%和1.6%的溶液中的蚯蚓死亡时间分别为145分钟和52分钟,其余食盐溶液中的蚯蚓24小时未死亡,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4种硫酸铜盐度溶液中的蚯蚓全部死亡,死亡时间分别为50分钟、76分钟、75分钟、57分钟。这说明硫酸铜溶液对蚯蚓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因此,在蚯蚓的养殖中,要注意盐度对蚯蚓的影响,尤其是防止某些农药、化肥等有害污染对蚯蚓的毒害。

5、通气

蚯蚓是靠大气扩散到土壤里的氧气进行呼吸的。土壤通气越好,其新陈代谢越旺盛。不仅产卵茧多,而且成熟期缩短,蚯蚓不能在二氧化碳、甲烷、氟、硫化氢含量大的环境中栖息。如栖息场所的硫化氢,甲烷过量,蚯蚓会逃亡甚至大量死亡。如在北方有的地方为了保温,在蚯蚓养殖场、养殖室内烧火炉,由于管道漏烟气,致使蚯蚓大量死亡。这是因为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等有害气体的缘故。在饲料发酵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的含量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毒害蚯蚓。试验证明:当氨超过百万分之二十时,就会引起蚯蚓粘液分泌增多,集群死亡;硫化氢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蚯蚓就会发生神经疾病而死亡。甲烷超过百万分之十五时,会造成蚯蚓血液外溢而死亡。因此,饲料喂前要充分发酵。发酵后的饲料最好经过翻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喂。

6、光照【蚓的养殖】

蚯蚓尽管没有眼,但全身被有感觉细胞,以口前叶及首数节分布较多,腹面则全无.它对光十分敏感,能辩别强光与弱光。其感受范围从紫到绿,最敏感

的是蓝光。蚯蚓用通过蓝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3小时后即死亡。用通过橙色滤色片的日光照射二,•三天后才死亡。蚯蚓怕直射光,强光下十分钟即死亡。

蓝光对蚯蚓有刺激,红光则没有,紫外光有害。所以养殖场地应避免太阳光直射,最好在室内饲养并点亮一盏红色日光灯。

7、密度

所谓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容积中的蚯蚓的数量。养殖密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环境的变化,从而对整体蚯蚓产量及成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密度小,虽然个体生存竞争不激烈,每条蚯蚓增殖倍数大,但整体面积蚯蚓增殖倍数是小的,产量低、耗费的人力、物力较多;若放养密度过大,由于食物、氧气等不足,代谢产物积累过多,造成环境污染,生存空间拥挤,导致蚯蚓之间生存竞争加剧,使蚯蚓增重慢,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高,幸存者逃逸等。因此,掌握最佳的养殖密度是创造最佳效益的一大关键。

蚯蚓的放养密度与蚯蚓的种类、生育期、养殖环境条件(例如食物、养殖方法和容器)、及管理的技术水平等有密切的关系,以箱式养殖放养密度最高,在一平方米面积,25厘米高的培养基中可放养密度为:种蚯1.5—2万条,孵出至半月龄,可放养8—10万条,半个月到成体可放养3—6.5万条。若增大养殖密度,就会限制蚯蚓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在养殖蚯蚓时适时扩大养殖床,调整养殖密度,取出成蚓,这是提高产量的有效措施。

8、食物

食物是影响蚯蚓的一个长期的、关键的生态因素。食物不足会使蚯蚓间竞争激烈,特别是在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个体间对食物的竞争加剧,往往导致生殖力下降、病虫害蔓延,死亡率增加,一些蚯蚓逃逸等。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体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例如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所生产蚓茧数,比以粗饲料(如野草)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十几倍到几百倍;以腐烂或者发过酵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比植物性有机物的饲喂效果好;又如,喂含氮丰富的食物(如畜粪)比含氮少的食物(如桔杆)使蚯蚓生长繁殖更好些。

蚯蚓系杂性动物,家畜,工农副业,公共场所的许多有机废弃物均可作为它的饲料。它喜食蛋白质,糖分多的食物,特别喜食腐烂的东西;不喜食生的和含单宁,•酸质多的食物。食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

蚯蚓的繁殖率和蚓粪的成分,如赤子爱胜蚓,•以牛粪,马粪或泥炭为

食物的,与以垃圾,麦秸,堆肥等为食物的相比,•其产卵数后者为前者的1/10,差别很大。日本配制蚯蚓饲料是以碳素为依据(即饲料,有机物中碳和氮的比率),氮源主要是蛋白质(分解后成为氨基酸,尿素,氨);碳源主要是纤维素,淀粉,糖类,他们的经验是碳素率以20-30%为好。

第一节 饲料的调制及投喂

1、饲料的消化与利用

蚯蚓有发达的消化系统和强大的消化能力(这与蚯蚓消化管道中有大量帮助消化的微生物共生是分不开的),使蚯蚓吃下的饲料能充分得到消化和利用。为了达到增产和丰产的目的,饲料的调制是关键工作。因为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数量上,

同时也体现在质量上。无数事实已证明,不同的食物对蚯蚓产出蚓茧的数量和繁殖的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例如,用牛粪来饲喂蚯蚓比以粗饲料和稻草来喂养所产出的蚯蚓茧数量高出几倍到几十倍。说明以腐烂或经发酵后含氮丰富的动物有机粪料比含氮少的植物有机食料能更快促使蚯蚓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其效果是最佳的。

2、饲料的种类

蚯蚓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只要是无毒的、酸碱度不过高或过低、盐度也不过高,能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的有机物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但是,蚯蚓一般不吃生长着的植物有机体)。任何畜禽粪便、酿酒、制糖、食品、制纸和木材等加工的有机废料,如酒糟、蔗渣、锯末、麻皮、废纸桨、食用菌渣等;垃圾、生活有机废物(如蔬菜下脚、剩余饭菜、米汤、废血、鱼的内脏等),以及昆虫的幼虫、卵、动物的尸体、各种细菌、真菌都可以作蚯蚓的饲料。

蚯蚓不大吃太酸、碱、涩、苦、辣的饲料,在自然界里,蚯蚓主要选食枯枝落叶等含有丰富钙质和蛋白质的有机物。例如赤子爱胜蚓类的大平2号多选食发酵腐熟的畜粪、堆肥、蛋白质、糖源丰富的饲料,尤其是腐烂的瓜果、香蕉皮之类具有甜香味的食物,更易被其选食。【蚓的养殖】

3、饲料发酵加工与发酵的条件

蚯蚓的饲料一般可以分为基础饲料和添加饲料两种:基础饲料是蚯蚓长期栖息和食取的基本饲料;添加饲料是作为蚯蚓的补充饲料。无论是基础或添加饲料,在堆制发酵前都必须进行加工,如将植物秆秸进行切碎以利发

酵,剔除饲料中的橡胶塑料、金属、玻璃等无机废物和对蚯蚓有毒、有害的物质。

饲料发酵的方法比较多,但一般多采用堆沤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可大规模进行。但在堆沤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必须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因为分解饲料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依靠好气性细菌来分解发酵,有良好的通气环境,氧气供应充足,可促使好气性细菌的生长繁殖,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饲料的发酵速度。

第二,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在堆沤饲料时,应当保持湿润,因为通常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是喜欢潮湿的环境。饲料发酵最适当的水分为60%~80%,即以手紧握饲料,指逢滴水为宜,或以木棍插入饲料堆内再拉出,看插入部分是湿润为好。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直接影响到饲料分解发酵的速度。当饲料堆里的水分含量达80%~95%时,就有利于厌氧性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而不利于真菌和放线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50%~75%时,适宜于真菌和好气性纤维菌的活动和繁殖,有利于饲料的分解木质素;当水分在10%时,各项细菌的分解作用就停止。可见各种微生物的活动和繁殖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饲料发酵完成后,也需要补充适当的水分,以防止饲料因干燥而引起硝化(生成氨而挥发掉),但也不能补充水分过多,以防氮素流失。过多或过少均会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所以一般保持饲料湿润即可(含水量在50%~60%)。

【蚓的养殖】

第三,在发酵饲料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微生物的数量和营养。通常在饲料中,碳素和磷钾等均有,并以有足够的含量。对于微生物最缺少的是氮素。一般的做法是加入“EM”有效微生物菌种补充饲料中的微生物数量,同时加入适量的尿素以补充氮源。

第四,在饲料发酵的过程中还应当特别注意饲料堆的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微生物分解饲料的效果。一般饲料堆的温度保持在20~65度左右为佳,所以冬季时应该考虑到饲料堆的大小和形状以及遮盖物。如果堆得太薄或太小,就难以保温,让饲料充分分解发酵腐熟。

4、饲料发酵的生化过程

饲料发酵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在适宜的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交错配合作用,将有机质逐渐分解。其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前熟期(糖类分解期);当饲料堆的温度达到20~40度时,有机物中的糖类、蛋白质、氨基酸等首先被细菌分解,随之细菌就大量繁殖生长,

篇五 蚓的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

养殖技术: 北方地区养殖蚯蚓2012-02-18 9:3615℃-25℃为最佳温度,为了创造最佳温度,冬季扣塑料大棚或盖塑料布, 夏季盖稻草,多洒水降温,0℃-5℃冬眠,0℃以下冻死,40℃以上死亡,32℃以上停止生长,北方地区10月25日扣棚,盖塑料布,第二年4月10日揭掉,这样蚯蚓生长到12月20日,以后至第二年2月10日,基本上处于休眠,从2月气,防止因温度过高,蚯蚓逃亡,注意及时揭开10日以后,逐渐转入最佳温度,这时要特别注意高温天塑料布。这时最辛苦,白天把塑料布四周揭开,早晚及时盖好,并要及时浇水保湿,这样从3月到6月10日是蚯蚓生长的春季产卵高峰期,高温期,要防暑降温,最好每天浇一次水,8月10日至8月20日是夏季日以后至逐渐进入休眠。9月末,是蚯蚓第二次产卵高峰期。 养殖实例: 北方蚯蚓养殖场 立体种养殖带来高效益 工作人员正在捡拾蚯蚓 提起蚯蚓,您一定不新奇,可有人在同一个大棚里既养殖蚯蚓又种植水果蔬菜,而且效益是普通种植蔬菜水果大棚的2到3倍,您一定觉得新鲜吧。 近日,记者走进了下朱庄街柳河村的北方蚯蚓养殖场。养殖场里,地上全是一堆堆隆起的土,几个工人正在里面寻找、捡拾蚯蚓。旁边有一个8米宽、42米长的大棚,就是这个面积相当于一般大棚面积一半的“小棚”却创造出了年纯收入4万元的经济效益。走进大棚,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和一垄垄油菜便映入眼帘。仔细观察,便会发现种植葡萄、油菜的土地有些特别,稀松的土地隆起许多小包。 据该养殖场负责人雷箭介绍,她从事蚯蚓养殖已经4年了。由于单纯的蚯蚓养殖方式资源浪费严重,2年前她便开始摸索立体种养殖相结合的种养方式。起初她尝试建大棚种葡萄、养蚯蚓。大棚内的温度、湿度都很适合蚯蚓生长,但是高湿度却不易保持。善于研究的雷箭又在养殖蚯蚓的土垄上加了一层薄膜,大大提高了大棚内土垄的保湿能力。现在,她又开始在葡萄架下种植油菜、生菜,弥补了大棚只有夏天才能收获水果的不足,而且蚯蚓排出的粪便还能促进葡萄和油菜、生菜的快速生长,是名副其实的环保肥。现在雷箭的大棚一年四季都能收获蔬菜,出售蚯蚓,每年到了6月份还能收获抢先上市的葡萄,为她创造了较好的效益。 书籍资料: 《蚯蚓养殖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德牛研究员等编著。内容包括:概述,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蚯蚓的生物学因子,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蚯蚓的天敌侵害、病害及其防治,蚯蚓的采集及处理,

对发展我国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蚯蚓是家禽养殖、淡水鱼类养殖饲料的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 编辑推荐   《蚯蚓养殖技术》内容丰富,技术先进。适合蚯蚓养殖专业户和从事畜牧、水产、饲料、食品、制药、环保工作者阅读。 编辑本段目录   一、概述   二、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   (一)传统药材,沿用至今   (二)畜禽、水产养殖的优质蛋白质饲料   (三)处理有机废物,消除环境污染   (四)优质肥料,改良土壤   三、蚯蚓的形态结构牲   (一)外部形态   (二)内部器官   四、蚯蚓的生物学因子   (一)对生活环境的适应性   (二)生长、繁殖习性   五、我国主要蚯蚓的种类和分布   (一)天锡杜拉蚓   (二)日本杜拉蚓   (三)参环毛蚓   (四)秉氏环毛蚓   (五)威廉环毛蚓   (六)湖北环毛蚓   (七)保宁环毛蚓   (八)直隶环毛蚓   (九)通俗环毛蚓   (十)河北环毛蚓   (十一)长异唇蚓   (十二)绿色异唇蚓   (十三)背暗异唇蚓   (十四)暗灰异唇蚓   (十五)微小双胸蚓   (十六)八毛枝蚓   (十七)深红枝蚓   (十八)正蚓   (十九)红正蚓   (二十)蓝色辛石蚓   (二十一)赤子爱胜蚓   (二十二)红色爱胜蚓   六、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   (一)饲养设备和方式   (二)饲养基的制备   (三)饲料的营养成分及其效果   (四)蚯蚓与蜗牛混养   七、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   (一)蝗蚓饲料的投喂方法   (二)幼蚓的管理   (三)蚓茧的孵化管理   (四)防逃   (五)越冬保种   (六)做好饲养管理记录   八、蚯蚓的天敌侵害、病害及其防治   (一)天敌侵害及其防治   (二)病害及其防治   九、蚯蚓的采集及处理   (一)容器引诱采收方法   (二)光、热刺激采收方法   (三)机械分离采收方法[1]   (四)蚓粪的采收   (五)蚯蚓粉和蚓粪的加工处理   十、对发展我国蝗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领导,科学地发展蚯蚓养殖业   (二)综合利用,避免单一经营   (三)建立蚯蚓育种场和繁育体系   (四)科学养殖,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增殖率   (五)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蚯蚓资源   (六)开发和利用蚯蚓,务必注意安全

篇六 蚓的养殖
蚯蚓高产养殖与利用新技术

蚯蚓高产养殖与利用新技术

生产步骤:选择场地→建设养殖房→发酵粪料→引进蚯蚓种→提纯复壮→扩大种蚓群→循环生产

操作步骤:发酵调制粪料→把发酵调制好的粪料装箱→放入种蚯蚓→20天分离种蚯蚓→把粪和卵块堆成堆孵化→幼蚓分条降低密度养殖→加入新粪料→保水保料→幼蚓约40天长大后分离→成蚓→利用→重复循环生产。【蚓的养殖】

本技术所讲叙的蚯蚓养殖技术,为我实验场独创,比一般养殖技术有较大区别。本技术主要介绍陆生蚯蚓的赤子爱胜蚓类,特别是针对本场新一代杂交蚯蚓种。对于其它品种,本资料可以用来借鉴。

第一节 蚯蚓养殖的经济意义

表1 母土与粪土内各种物质含量的比较

蚯蚓含有很多的蛋白质,在干物质内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高达70%左右,一般分析 结果也可以得到41.62-66%的粗蛋白质。据报道,在蚯蚓的蛋白质中含有不少的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是畜、禽和鱼类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其中含量最高的是亮氨酸,其次是精氨酸和赖氨酸等。蚯蚓蛋白中精氨酸的含量为花生蛋白的2倍,是鱼蛋白的3倍;色氨酸的含量则为动物血粉蛋白的4倍,为牛肝的7倍。

不仅蚯蚓的身体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就是在它的粪粒里也同样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曾经对蚯蚓粪进行过分析,在含水量只有11%左右的时候,蚓粪内所含的全氮约3.6%,以此换算粗蛋白为22.5%。因此蚯蚓与蚓粪均可共畜、禽和鱼类食用。用蚯蚓粪做饲料时,添加量一般为15%---30%,不会影响饲料的质量,对于养猪、养鱼来说还会提高动物的适口性,饲喂的方法最好用来发酵或制作成颗粒后投喂。我们采用蚓粪养泥鳅、田螺、鲢鱼、鳙鱼、鲤鱼、鲫鱼等,用量80%—

100%,鱼类生长良好,成本大幅度降低;在蚯蚓粪里面加少量化肥等,制成颗粒就是优质的复合肥料;也可用袋装成1公斤1袋作花肥出售,每袋可卖1——2元;或直接卖给花卉场和菜农、果农等,每吨可卖200元以上。

用蚯蚓喂养的猪、鸡、鸭和鱼,长得快,味道又鲜美,主要原因是蚯蚓蛋白质多,而且容易被畜、禽和鱼消化与吸收,很合他们的口味。畜禽和鱼均喜欢吃混有新鲜蚯蚓的饲料,混合的用量要根据畜、禽和鱼的种类以及个体的大小而定,以占饲料总重量的5%左右较好,但有时可多达40--50%。用这种混合饲料喂养幼小的畜、禽或鱼苗,效果特别好,它们吃了蚯蚓以后生长快,色泽光洁,发育健壮,不生病或少生病,还减少死亡。据初步报道,每头猪每天喂以2-4两蚯蚓(按猪的大小而定),每天可增重0.5- 1.0市斤,而不喂蚯蚓的猪,每天只能增重0.3-0.7市斤。用蚯蚓喂蛋鸭,可使每只鸭每天都产蛋,而不再间隙停产,并且每个蛋比原来的平均增重10克(即2钱)。 据资料表明:在饲料添加2——3%的蚯蚓粉,猪生长速度可提高74、2%以上;喂鸡产蛋量提高17—25%,生长速度加快30——100%;用鲜蚯蚓喂鳖增产30%到60%以上;用鲜蚯蚓喂养黄鳝,任何其它饲料都不能相比,且增长40%;用蚯蚓喂对虾、河蟹、鳗鱼等名优鱼类,均增产30%以上,饲料成本下降40—60%。

也可以在配合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蚯蚓,即可制成优质高效饲料。这样,蚯蚓既是优质饲料,又是理想的摄食促长物质,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摄食强度、饲料利用率。

为什么用蚯蚓喂养动物(特别是水产类)有如此好的效果呢?因为蚯蚓不但富含氨基酸,且含量极高,组成齐全,几乎所有氨基酸类均有,完全具备鱼类及其它名贵水产动物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并且,对鱼类还具有强烈的刺激取食功效。

 然而,富集了农药和有害重金属的蚯蚓是不能再作为畜、禽和鱼类的饲料或饵料了,否则将引起畜、禽和鱼类的疾病,甚至将导致中毒死亡。因此,利用蚯蚓造福于人类必须做到既除去有害物质,又保护了畜、禽和鱼类的安全。

在我们的学员中,把蚯蚓用来饲喂黄鳝、蛙及其它鱼类等,蚯蚓粪用来饲喂泥鳅、田螺、鱼苗、鲤鱼、鲫鱼、鲢鱼、鳙鱼等。特别是喂养田螺,爱吃,生长快,约3.5——5斤蚯蚓粪可生长1斤田螺,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各位学员可以通过实践,把蚯蚓、蚓粪发挥更大的用途,使用养蚯蚓这一项目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第二节 蚯蚓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

蚯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需要适宜的生态条件。不同的蚯蚓所需的条件也有差异。本技术仅着重介绍大平2号和我基地新一代杂交蚯蚓的生活习性与生态条件。

养殖蚯蚓,为了获得高产,必须研究熟悉所养蚯蚓的生活习性以及所需的生态条件,了解其对蚯蚓的影响。

1、温度

蚯蚓是变温动物,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一般比恒温动物更为显著,环境温度不仅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而且温度也对其他生活条件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蚯蚓。因此,温度是蚯蚓最重要的生活条件之一。

一般来说,蚯蚓的活动温度在5—30℃范围内,0—5℃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死亡,最适宜的温度为20—27℃左右,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28—30℃时,能维持一定的生长;32℃以上时生长停止;10℃以下时活动迟钝;40℃以上时死亡,蚓茧孵化最适18—27℃。可见蚯蚓的最高致死温度低于其他无脊椎动物。养殖场最好在室内,在南方地区,夏天通风保湿,冬天只要关窗保温就能全年正常生产(这里的温度指基料的温度,因为空气的温度与基料的温度是不一样的,比如:当空气温度0℃时,基料温度有12℃左右;当空气温度为38℃时,基料温度却只有28℃左右,这是因为粪料含有极高的水分)。

2、湿度

蚯蚓没有特别的呼吸器官,它是利用皮肤进行呼吸的,所以蚯蚓躯体必须保持湿润。如果将蚯蚓放在干燥环境中,蚯蚓的皮肤经过一段时间就不能保持湿润,因而不能正常呼吸,蚯蚓马上会发生痉挛现象,不久就会死亡。蚯蚓体内水的成份极大,占体重的75%以上,因此,防止水份丧失是蚯蚓生存的关键。当然,土壤过 于潮湿对蚯蚓的生长发育也是不利的。

蚯蚓对不利的湿度条件也有暂时的忍受能力,为了求等得生存,它们有时通过运动,转移到适宜的环境里去,有时通过休眠、滞育、降低新陈代谢强度等,以减少水份的消耗。

3、酸碱度(PH值)

蚯蚓对酸碱都很敏感,因为蚯蚓体表各部分散布着对酸、碱等有感受能力的化学感受器官,蚯蚓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但对弱酸、强碱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大平2号蚯蚓生长在PH值6—8的范围内较好,在PH值7—7.5的范围产蚓茧最多。

这里应注意,调节蚯蚓养物的PH值不能使用硫酸、盐酸、硝酸等强酸,也不能使用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强碱。只有下列弱碱、酸可作为中和剂:

碱性中和剂:碳酸钙等;酸性中和剂:有机酸(醋酸、柠檬酸等); 具体测试方法见蝇蛆养殖技术内容。

篇七 蚓的养殖
蚯蚓养殖的效益分析

蚯蚓养殖的效益分析

作者:admin 文章来源:web 点击数:

效有蚓蚯业料,还迅大购上,

99279 更新时间:2005-11-3

我国蚯蚓养殖虽起步较晚,但一开始发展就受到极为重视。近几年动物性蛋白缺乏,饲料价格猛涨。多数养殖场经济益不佳,甚至连年亏损,严重影响了养殖业发展。蚯蚓是以机质废物为食的腐生性无脊椎动物,众多的研究已证明蚯(粉)营养价值较高,完全可作为饲料代替鱼粉。同时,蚓中所含的丰富氨基酸及特殊成分,又是鱼类等众多养殖所需要的极佳诱食剂。养殖场利用自身或附近养殖场的粪大量生产蚯蚓供应养殖其它动物,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可明显提高养殖效果。近年来由于黄鳝等特水产种养殖的速崛起,加上休闲农业(尤其是钓鱼场)的兴起,急需使用量的蚯蚓。湖北仙桃等地的黄鳝养殖户,在养殖初期大量买蚯蚓用于驯化黄鳝吃食,购买价格每公斤高达15元以很多养殖户购买到的还是冻蚯蚓;蚯蚓养殖户将养殖的蚯

蚓用自封袋分成小包,每包20条,以每包0.2元左右的价格批发给周围县市的渔具销售商,每公斤价格折算达30元以上。据我们了解,渔具销售店以1元钱3包对外销售,一般一个店一个月可以销售4000包左右,以一个县有五家渔具店算,仅此一项,一般一个县一年就需要蚯蚓钓饵1~2吨,一个养殖户占领几个县市的钓饵市场,效益便非常可观。

效益分析:(按占地1亩计算)

一、年投入支出:

1.用饵料(牛粪,猪粪,鸡粪,养蘑菇下脚均可) 100立方米 每立方米20元 计2000元 2. 自繁蚓种100公斤 每公斤按成本20元计 共2000元 3.占地费1亩 每亩600元 计600元 4. 水电工具计500元

合计:5100元 二、年收入::

1、蚯蚓 一般年亩产鲜蚯蚓2~3吨,高的达5吨,我们按最低两吨算,目前市场价每吨均在10000元以上(作钓饵销售每吨可达30000元以上),我们按最低每吨10000元计算,也可收入20000元。 2、蚓粪 40吨 每吨150元 计6000元 。

合计:26000元 三、纯利润:

26000-5100=20900元 ,若是雇佣工人开展规模养殖,则还需要支付工人的工资。一般一个劳动力可以管理两亩地的蚯蚓养殖,我们按月工资1000元计,则每亩地需要支付工资约6000元,实际可得利润为15000元左右。

实践证明,每天30头牛所产的粪可养蚯蚓一亩,每亩可年产蚯蚓2~3吨,蚓粪40吨,可增收入15000元。每头牛可增收500元,在一个县,如能用1.5万头牛,所产牛粪养殖蚯蚓,即可增加收入7百万元以

上。可形成一种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可使2000户农民,每户增收近4000元。养蚓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养牛、养猪、养鸡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双方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