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幼蛇去除内脏的干燥体。它是著名的蛇类中药材。近些年,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和群众的滥捕滥杀,使得我国银环蛇的野生数量越来越少,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用药需要,因而金钱白花蛇养殖成为必由之路。
一、经济价值
银环蛇一身是宝,不仅在医药上有广泛用途,而且在科研、食品工业上广泛应用。它也是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之一,在港台、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其蛇干性温,味甘、咸。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喁、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症、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症。其蛇毒更是具有奇效,价格昂贵,每克蛇毒价格在1500美元以上。
二、生物学特性
银环蛇体长可达1米左右。全体细长,头小,稍带椭圆形。眼小,椭圆形。鼻鳞2片,鼻孔椭圆形,在两鳞之间。无颊鳞。上唇鳞7片,少数6片。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前颞鳞1片,少数2片,后颞鳞2片。体鳞光滑,背鳞15列。腹鳞200—211片。肛片单一。尾下鳞单列,41—45片。体背面黑色,有许多条白色横带,躯干上有35—45个,尾部9—15个。腹部白色,略有灰黑色的小斑点(图26)。
银环蛇多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脚近水处的土穴中。昼伏夜出,活动于田边、路旁、坟地、菜畦等处。黄昏或夜里捕食鼠、蛙、泥鳅、蜥蜴、黄鳝或其他蛇类,吃饱后常在路上,因此夜间走路的人常可以见到它。
银环蛇性怯,很少主动咬人,但是它在产卵、孵化、睡觉时,人太迫近,也会突然袭击,张口咬人。一般每年11月下旬至翌年4月上旬人土穴冬眠,4月下旬至11月上旬是它的活动期(活动的温度范围为8—35C,最适温度为26—30C),在每年8—10月交配,第2年5—8月产卵,每条雌蛇产卵3—20枚不等,经42—48天可孵出小蛇,小蛇3年后性成熟。
三、银环蛇养殖技术
(一)蛇场蛇窝的设计和建造
蛇场宜建在有水源、地势高燥的平地。蛇场平面图如下所示:
上图绘出的养蛇场每1列3个单元,每个单元由一个露天活动场和一组室内蛇窝组成。蛇场中需建几个单元,全据所养蛇的种类和规格决定。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蛇不宜混养。蛇场周围建围墙。为了防止老鼠打洞人内而引起蛇的逃失,围墙墙基应深入地下0.5—1米,可挖下去后灌注灰砂石头之类,然后砌墙于墙基上。墙的内壁应力求光滑,表面可用水泥的本色,不宜刷白,以免反光过强。
墙角应成弧形而切忌作成直角,以防蛇从墙角外逃。墙的高度,一般以1.5—2米为宜。围墙不设门,可在墙内设阶梯,阶梯离墙至少0.7米,墙外可用土垒成了望台。围墙建成后,场内土地应平整成北高南低,有一个自然的斜面。其最南端近墙脚处建水池或水沟。池或沟的深度约30厘米,不宜过深。池或沟内养泥鳅、蛙等供蛇随时捕食。池或沟中的水应清洁无毒无污染而流动,在进出水口处均应加网。网孔宜小而密,以小泥鳅、幼蛇等钻不过为度。场内种些粗生的短小的草,再在场中央种些小灌木。小灌木切忌种围墙边,否则无异于替蛇架设逃逸的天梯。
蛇场内可以放一些砖石,供蛇蜕皮时磨破嘴皮有助蜕出之需。蛇场面积以每个单元30平方米左右较为适宜,一般每平方米可养5—6条蛇。活动场的最北面廾有供蛇出人蛇窝的孔。
蛇窝宜制成多层屉式。屉用木板制成,每屉高10厘米左右,宽约50厘米,长约80厘米。上方蒙有塑料窗纱,其前面部分钉住,后面部分可借助木框打开,以供取蛇。屉前方开两个孔以供蛇出入。使用时可将8—15个堆迭起来,供蛇自由选择栖居。蛇屉置于蛇窝室内南侧靠墙,将蛇屉前方的两个孔紧靠在墙的开孔处,使蛇从屉孔便于进入活动场。蛇窝室除了放置蛇屉外,北侧为一条走道,以便工作人员工作时操作。
(二)种蛇的获得及运输
获得种蛇,可自行捕捉,或到产地收购,以清明后开始最好,不仅便于较多地捕捉或收购到,而且运输途中也不用担心太冷或太热,养之不久正可进入产卵时期。由于银环蛇有毒,徒手捕捉比较危险,从安全考虑,以用些简单的工具为好。常用捕捉方法有:
1.竿压法
用长约1—2米的竹竿作工具,见蛇时,用竹竿揿住蛇身上的任何部位,然后再移竹竿压其蛇颈再捉。这一工作,若有两人相互配合,更为顺当。
2.叉蛇法
取头上分叉、长约2米的木棍,树叉的凹处同蛇体粗细相吻。用树权叉蛇颈后再捉。3.光照法银环蛇畏光,强光照眼则两眼昏。晚上捕蛇时,若用聚光好的手电筒照其眼,有利捕捉。若到产地收购银环蛇,则需注意三点:
①银环蛇的毒牙是否完整。
②胆囊有否。
③有无内伤。外伤易看出,内伤则难察。
查内伤可两手执其头尾自然拉直,或让其在平地上爬,看其伸缩或爬的动作是否协调。不管是自行捕捉的银环蛇,还是收购的银环蛇,作为养殖用的种蛇必须具备体表光滑且具有光泽,黑环明亮夺目,体呈圆筒形,生猛有力,无病无内外伤,具完整的毒牙。
[1] [2] [3] 下一页
长薄鳅养殖技术
长薄鳅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薄鳅属。俗称:花鱼、花斑鳅、花泥鳅、花鳅、红沙鳅钻、火军。
长薄鳅身体美观,极具观赏价值。其体色土黄,头部具不规则的深褐色斑纹,体侧有5-6条深褐色马鞍形的垂直带纹,背鳍和尾鳍各有3-4条褐色带纹,其余各鳍都有花纹。
一、生物学特征
1、形态特征和分布
体长,侧扁,尾柄高而粗壮。头侧扁而尖,头长大于体高。吻圆钝而短,口较大,亚下位,口裂呈马蹄形。上下唇肥厚;唇褶与颌分离,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吻须2对,口角须1对。眼很小,眼下缘有1根光滑的硬刺,末端超过眼后缘。鼻孔靠近眼前缘,前鼻孔呈管状,后鼻孔较大,前后鼻孔之间有1分离的皮褶。鳃孔较小,鳃膜在胸鳍基部前缘与峡部侧上方连接。背鳍和臀鳍均短小,没有硬刺;背鳍位于体的后半部;胸、腹鳍短,胸鳍基部具有1个长形的皮褶;尾鳍深叉状。鳞极细小。侧线完全。头部背面具有不规则的深褐色花纹,头部侧面及鳃盖部位为黄褐色,身体浅灰褐色。较小个体有6-7条很宽的深褐色横纹,大个体则呈不规则的斑纹。腹部为淡黄褐色。背鳍基部及靠边缘的地方,有两列深褐色的斑纹,背鳍带有黄褐色泽。胸鳍及腹鳍呈橙
黄色,并有褐色斑点。臀鳍有2列褐色的斑纹;尾鳍浅黄褐色,有3-4条褐色条纹。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从湖北、湖南到四川西部。
2、生活习性
为山地边缘河流中的底层鱼,主要生活于江河中上游,水流较急的河滩、溪涧。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江河涨水时有溯水上游的习性。人工养殖的长薄鳅其提体色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喜欢隐蔽在青泥苔和水草底下,在透明度大于50厘米的水体中生长良好。当水域周围有惊扰时,就急速窜游。寒冬亦可在室外浅水中生存,是广温性鱼类。
3、食性与生长
长薄鳅的食性较杂,属底栖凶猛鱼类,常以小鱼、虾、水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等为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也摄食配合饲料。
4、繁殖习性
长薄鳅性腺结构雌、雄不同,雄性精巢成对,呈乳白色;雌性卵巢发育早期呈浅肉色,后期为青灰色或浅黄色。
二、苗种生产
长薄鳅人工养殖所需要的苗种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采捕自然中的长薄鳅苗;二是人工繁殖,目前长薄鳅的人工繁殖技术已基本成熟。长薄鳅繁殖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时间
短且集中,正确掌握催情注射时间、种类和量,才能保证亲鱼顺利产卵和排精。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特别是生殖孔附近饱满、柔软、略有弹性,生殖孔红润,雄鱼能出精液,精液呈点状,即可采用。
三、苗种培育
当卵黄苗转到暂养池培育2——3天后,鱼苗已平游开始摄食时,即可下塘进行苗种培育。下塘时注意水温相差不大于2℃,培育水温度最好控制在18——23℃,有利于鱼苗的生长。
1、放养前准备
培育池一般2——3亩左右,选一晴天中午用生石灰60斤/亩进行干塘清塘,2天后施加250——400公斤/亩腐熟的鸡粪或家禽粪,加池水至20——30厘米使其充分发酵。若天气好,水温在18——22℃时,7——8天左右池塘中轮虫量可达到顶峰,这时是鱼苗下塘的最佳时期。
2、苗种放养
鱼苗下池时,水温变幅±2℃,放养密度一般8——10万尾/亩。池塘培育4——5天左右,塘中浮游动物基本不能满足摄食时,可开始投喂适口的粉状料。12——15天后,鱼苗长到一寸左右就开始分池过筛,进行拉网训练。
3、网箱培育
根据网箱大小,水质和水流情况,合理安排放养密度,一般100——200尾/平方米。饲喂要用鲜活、干净的浮游动物,投喂前必须用3%的食盐水进行消毒。鱼苗装箱后,头两天投喂必须用40目筛绢将浮游动物过滤好,选过滤下的小型浮游动物投喂,以增强适口性,两天后可直接投喂,可逐渐开始投喂人工粉状饵料。
四、成鱼养殖
长薄鳅苗种一般培育到2——3寸就可以下塘进行成鱼养殖。长薄鳅的成鱼饲养可在池塘、网箱和流水池中进行,但现阶段以池塘养殖为主。该鱼属于底层鱼类,在池塘养殖和流水池养殖时要特别注意改善底质,应经常用生石灰清塘;长薄鳅在弱光条件摄食为最好,投喂时间应在黄昏后和黎明前,养殖期间不能太惊动鱼,以免影响其生长。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根据当地条件而定,一般5——10亩范围内均可养殖,要求池底平坦,淤泥少,进、排水方便,出水处的深度要低于进水处,以便于池水交换和清塘。进、出水口需设置过滤设备和防逃设施,以免进水过程中野杂鱼进入和长薄鳅逃跑。
2、放养前准备
放养前10——15天,池塘水深保持在10厘米左右,每亩池塘用漂白粉15——22千克或生石灰100千克清塘。2天后灌入新水至70厘米,可适当施加有机肥或者无机肥,提早培育出蚤类等浮游动物。一般7——10天后放养长薄鳅苗种。放苗前,池水透明度应保持在20——40厘米。最好先试水,确定长薄鳅苗种能适应水体后再下种。
3、放养量和饲喂
长薄鳅养殖靠群体产量,1——2寸鱼苗放8000——15000尾/亩。放养后的前一周内可以不投喂饲料,池塘内的天然饵料可满足长薄鳅苗种的摄食。而后必须投喂人工饵料或追施肥料,以保证长薄鳅有足够的食物。投喂饲料时应注意投喂量和时间,应该做到“四定”。并根据池塘和养殖情况制定合适的投喂方式。
4、饲养管理
每天必须巡塘,观察水质,适时施肥和投饲,控制水质,防止水体缺氧。定期清理食台,并在食台边用漂白粉挂袋消毒。水质管理是水泥池养殖长薄鳅的关键环节。水要爽、活,水的溶氧量必须达到4毫克/升以上,pH值要求在7.5左右。一般可以定时换水或平时保持一定流量的微流水。此外,还应该经常检查食台,了解摄食情况,以便控制投喂量和及时捞出残余饲料,防止水质变坏。
狐狸养殖总结20130202WENG
1、驻马店附近养殖场: 遂平县和兴乡惠农养殖场农民王永波,利用在外打工学到的技术回乡开办了遂平县惠农养殖场,进行狐狸等特种动物养殖。2011年,该场实现产值近50万元,并带动了十几户养殖户共同致富。
2、行情:
2006-9-16蓝狐其中以条子路销售较为活跃。90-95cm价格在450-500元左右,95-100cm价格在500-550元左右。领子路蓝狐也逐渐进入销售旺季。85cm价格在310元左右,90cm价格在360元左右。预计条子路蓝狐的价格将会维持一段时期,领子蓝狐的价格将会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而上升。
2013年1月4日
尚村生皮交易市场上发现,市场人员减少很多,皮张交易缓慢,首先蓝狐皮干板销售迟缓,改良蓝狐高质量价格在900-950元,改良蓝狐一般质量价格在750-850元,改良蓝狐皮低质量价格在550-600元,地产蓝狐高质量价格在600-650元,一般价格在450-500元;银狐皮干皮销售明显的迟缓,个别少数能销售,高质量银狐干板价格在600-650元,一般价格在550元左右;银蓝狐干板高质量成交价在700-750元,一般价格在550-600元; 3、狐狸:
狐狸气味很大,不能像狗那样洗澡;很难驯化,就算你对它再好,还是会咬人的(所以必须用笼子养);吃的很讲究、吃的东西特别挑剔,一般要吃好几样如海鲜(小鱼小虾打成酱,还要配上药片),一天喂养3次;要每年打疫苗。陌生的环境里,它很会怀疑,而且一点点小事就可以吓到它,很难驯化。狐狸平时单独生活,生殖时才结小群。每年2月--5月产仔,一般每胎3只--6只。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谁发现了它窝里的小狐,它会在当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测。
狐皮是较珍贵的毛皮,毛长绒厚,灵活光润,针毛带有较多色节或不同的颜色,张幅大,皮板薄,适于制成各种皮大衣、皮领、镶头、围巾等制品,保暖性好,华贵美观,深受国内外客户喜爱。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觅食,到天亮才回家。由于它的嗅觉和听觉极好,加上行动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和蠕虫等,也食一些野果。。因为它主要吃鼠,偶尔才袭击家禽。故事中虚构的狐狸狡猾形象,绝不能和狐狸真正的行为等同起来。
4、养殖狐的主要品种
1)蓝狐又称北极狐; 2)银黑狐又称银狐;3 )赤狐又名火狐狸4 )彩狐是银黑狐、赤狐和蓝狐在野生状态下或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毛色变种。
人工养殖的狐主要有蓝狐〔亦称北极狐〕和银黑狐,另外还有一些毛色变异的狐,称为彩狐。狐的体温在38.8-39.6 ℃,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1-30次。成年狐每年换毛1 次,每年的3- 4月份开始,7-8月全部脱完,新的针绒毛开始同时生长,11 月份形成长而厚的被毛。蓝狐的寿命为8-10年,繁殖年限为4-5年,赤狐分别为10-14年和6-8年、银狐分别为10-12年和5-6年。
5、建议
养殖狐狸属于特种养殖,风险大。需要至少与一家养殖场建立联系,进行经验交流。
农村创业怎样养殖狐狸
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我国狐狸存栏数已猛增到近200万只,其中黑龙江省40万只,山东省70万只左右,河北、河南、江苏、辽宁养狐总数也已超过70万只。所以农村创业养殖狐狸有利可图
步骤/方法
1 准备配种期的饲喂
经过实践证明,公狐从配种结束,母狐从断乳以后,幼狐从8月末就进入下一个繁殖季节的准备配种期,是一个长期准备过程。因为公狐在配种期和母狐在产仔哺乳期体力消耗很大,要有一个恢复体力阶段,从8月末到9月初,公母狐(包括当年幼狐)的性器官开始发育,以迎接下一繁殖季节的到来。为了加快种狐体力恢复,种狐配种结束后,种母狐断乳后10-15d 以内,饲料营养水平仍要保持原来标准。从8月末到9月初,公狐睾丸和母狐卵巢开始发育,饲料水平要有所提高。无论是银黑狐还是北极狐按重量比动物性饲料不低于65%,并补加维生素E5~10mg。只有保证上述营养水平,才能使性器官正常发育。银黑狐从11月中旬开始,北极狐从12月中旬开始,已进入准备配种期的关键阶段,饲料营养水平要求可提高,按重量比,动物性饲料要达到65%~70%。每只每日需维生素E10~15mg,接近配种期时要达到30mg。同时为保障狐群饮水的供应,每天最少要喝2~3 次。
2 配种期的饲喂
每年的2月中旬至4月中旬为蓝狐发情配种期(其他品种狐狸或早或晚)。此期是狐狸年度管理的第一个关键环节。①发情配种期,每天分早晚对母狐进行一次全面查看,根据发情情况做好配种前的发情记录,并编好公母狐笼号。如到了发情期,要在饲喂前适时放对配种。为达到配种确切的目的,当初配成功后,然后要再复配2~3次。近年来,由于受暖冬气温高【哪里可以学银环色养殖技术】
的影响,个别母狐有早发情现象,因此养殖户切不可掉以轻心,春节前对所有母狐特别是经产狐进行一次检查,做到“特事特办”。②在发情配种期要适当对公母狐添加些新鲜的肉蛋乳肝鱼等营养丰富的饲料,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其次不要喂的过饱或饲喂酸败食物,并保持食具和场内清洁。③在发情配种期要保持场内安静,尽量不让外人进入狐场,给狐狸造就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保证供应充足的清洁饮水,并做好防暑降温。其次,无特殊情况不要抓狐,以免造成母狐流产。④除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外,还要在饲料中添加些适量的维生素E 丸和鱼肝油乳剂,以保证母狐和胎儿正常发育的需要。
3 怀孕期的饲喂
配种结束后,母狐处于怀孕期,公狐则进入体质恢复期。母狐怀孕期的饲养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保证胚胎正常发育,是决定生产成败的最关键时期。妊娠母狐喜安静,所以要保持养殖场安静。怀孕后期胎儿发育快,需要大量营养物质,切忌饲喂霉烂变质和冰冻饲料,以防造成流产。妊娠期营养水平是全年最高时期,在日粮安排上要做到品质新鲜、营养全价、品质稳定、易于消化、适口性强,并依据妊娠期的进程,逐步提高水平。此期饲料重量比为:
鱼62%、肉23%、谷物10%、蔬菜5%;干饲的总克数每日每只平均450g,另加23.7%的水。另外每日每只添喂酵母8g、羽毛粉3g、食盐0.5g。同时,还要及早做好产前准备工作,推算出每只母狐的预产期,并记在小室侧壁,从最后一次配种日期向后推算52d,即为预产期,在产前一周要将产箱清理干净并消毒,铺上垫草,保持环境安静,准备接产。 4 哺乳期的饲喂
狐狸在产仔哺乳期饲养的中心任务是提高母狐泌乳能力,提高仔狐成活率,促进仔狐生长发育,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母狐由于产仔、哺乳身体消耗很大,需加强母狐的饲养,最好是少喂勤添,3d后日喂3次,定时定量。而仔狐生后3周全是母乳来保证仔狐的生长发育,所以母狐的泌乳量及品质直接影响仔狐的发育。而仔狐发育也是很快的,出生仔狐重100g 左右,生后10d体重可达到500g断奶分窝就能达到1820g,同时在各个阶段补给不同量的饲料。仔狐在出生时有短而稀的胎毛,50-60日时胎毛生长停止。仔狐出生20—25d 以后母狐泌乳量开始减少,满足不了仔狐的需要,因此仔狐长到3 周左右就应进行补饲,一般每日补饲2 次,这样一是可以减轻母狐的哺乳负担,二是可以满足仔狐生长发育的需要。仔狐的饲料应当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可将新鲜的鱼、肝、蛋、乳等调成糊状,让仔狐采食。
5 育成期的饲喂
适时断乳分窝,有利于仔狐的生长发育和母狐体质的恢复。仔狐一般在45日龄左右断乳分窝,将全部仔狐从原笼内移至幼狐笼,生产中可根据仔狐的生长发育情况灵活掌握,身体强壮的,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应早分窝;身体较弱的应推迟分窝时间。断乳分窝前,应根据狐群的数量,准备好笼舍、食具、用具、设备等,并且要严格进行消毒和清洗。断乳太早,由于仔狐独立生活能力差,易出现生长受阻;断乳过晚,仔狐间常出现争食咬架现象,会影响弱仔的生长,且浪费饲料。断奶后前10d的日粮,仍按哺乳期补饲的日粮标准进行饲喂。在2-4月龄期间,日粮必须含有足够
量的营养物质,以保证幼狐快速生长的需要。7-23周龄的幼狐,必须提供占饲料干物质重40%以上的蛋白质,饲料中应补充适量鲜血和增加脂肪供给量,以提高狐的毛绒质量。当育成期的日粮中可消化蛋白质量低于代谢能28%~30%这一标准时,幼狐虽体重增长正常,但体长增长速度减慢。饲料中的脂肪要新鲜,脂肪氧化会降低必需脂肪酸的营养作用,育成期幼狐易出现黄脂肪病。
6 防治疾病
狐狸很少闹病,但仍要做好预防接种。狐狸的疫苗一般都在分窝2~3周后根据狐群的状况,注射犬瘟热、狐脑炎、病毒性肠炎等疫苗,也可注射二联苗或多联苗。育成期幼狐从母体接受的免疫力逐渐减弱,机体免疫机能还不够完善,因此,要加强防疫工作,防止通过饲料和饮水传播疾病。狐狸常见的疾病主要是肠胃炎,多由食物不清洁或不新鲜引起的。病状是排稀便,严重影响食欲和精神。投给磺胺药类,如碳胺消炎片等即可。其次,狐较容易感染蛔虫,可定期加强消毒,即可防治。此外,有的还感染外寄生虫,主要是疥癣虫。发现后,要隔离治疗,加强消毒,以免传染。 养殖狐狸需要哪些技术
一般所说的狐狸,又叫红狐、赤狐和草狐。它尖嘴大耳,长身短腿,身后拖着一条长长的大尾巴,全身棕红色,耳背黑色,尾尖白色,尾巴基部有个小孔,能放出一种刺鼻的臭气。
狐狸生活在森林、草原、半沙漠、丘陵地带,居住于树洞或土穴中,傍晚出外觅食,到天亮才回家。由于它的嗅觉和听觉极好,加上行动敏捷,所以能捕食各种老鼠、野兔、小鸟、鱼、蛙、蜥蜴、昆虫和蠕虫等,也食一些野果。因为它主要吃鼠,偶尔才袭击家禽,所以是一种益多害少的动物。故事中虚构的狐狸狡猾形象,绝不能和狐狸真正的行为等同起来。
狐狸平时单独生活,生殖时才结小群。每年2月--5月产仔,一般每胎3只--6只。它的警惕性很高,如果谁发现了它窝里的小狐,它会在当天晚上“搬家”,以防不测。
银狐全称银黑狐,原产北美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地区,是目前主要饲养狐种之一。银黑狐因其部分针毛呈白色,而另一些针毛毛根与毛尖是黑色,针毛中部呈银白色面而得名。银狐嘴尖、眼圆、耳长,四肢细长,尾巴蓬松且长,蓝狐也称北极狐,原产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北部高纬度地区,北冰洋与西伯利亚南部均有分布。蓝狐形似银黑狐,但体型略小,喙短,耳宽,嘴圆长,四肢短小,体态圆胖,被毛丰厚。体色有两种,一种是浅蓝色,且常年保持这种颜色;另一种是冬季呈白色,其他季节颜色较深。成年公狐体长4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5.5—7.5公斤,母狐体长55—75厘米,尾长25—30厘米,体重4.5—6公斤。
狐皮是较珍贵的毛皮,毛长绒厚,灵活光润,针毛带有较多色节或不同的颜色,张幅大,皮板薄,适于制成各种皮大衣、皮领、镶头、围巾等制品,保暖性好,华贵美观,深受国内外客户喜爱,狐狸也因此惹上了杀生之祸。
狐属于食肉目犬科动物。人工养殖的狐主要有蓝狐〔亦称北极狐〕和银黑狐,另外还有一些毛色变异的狐,称为彩狐。
一、养殖狐的主要品种
1 .蓝狐又称北极狐,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的高纬度地区。蓝狐吻部短,四肢短小,体圆而粗,被毛丰厚,耳宽而圆。蓝狐体长60-70厘米。尾长25-30厘米,有两种基本毛色,一种冬季呈白色,其他季节毛色加深;另一种常呈浅蓝色,但毛色变异较大,从浅黄至深褐。
2 、银黑狐又称银狐。原产于北美和西伯利亚,是野生状态狐的一种毛色突变种。银狐体型稍大于蓝狐,吻部、双耳背部和四肢毛色为黑渴色。银狐针毛颜色有全白、全黑和白色千黑色3种体长60-75厘米,体重5-8千克。
3 、赤狐又名火狐狸,是狐属动物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体重5-8千克,体长60- 90厘米,体高40-
50厘米,尾长40-60厘米。赤狐体形纤长,脸颊长,四肢短小、嘴尖耳直立、尾较长。赤狐的毛色变异幅度很大,标准者头、躯、尾呈红棕色、腹部毛色较淡呈黄白色,四肢毛呈淡揭色或棕色,尾尖呈白色。
4 、彩狐是银黑狐、赤狐和蓝狐在野生状态下或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毛色变种。
二、狐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活习性
狐在野生状态下主要以鱼、蚌、虾、蟹、蛆叫、鼠类、鸟类、昆虫类小型动物为食,有时也采食一些植物。狐的体温在38.8-39.6 ℃,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1-30次。成年狐每年换毛1 次,每年的3- 4月份开始,7-8月全部脱完,新的针绒毛开始同时生长,11 月份形成长而厚的被毛。蓝狐的寿命为8-10年,繁殖年限为4-5年,赤狐分别为10-14年和6-8年、银狐分别为10-12年和5-6年。 养狐者一般在管理上要留心狐的异常变化,及时发现病狐,及时治疗,
三、狐发病的一般观察方法是:
(一)整体观察
整体观察主要包括体况和营养姿势和动态性情被毛及精神状态等情况变化。
1、体况和营养狐发病后,营养体况开始下降,有的迅速消瘦,如急剧腹泻;有的渐进消瘦,多见于慢性病。
2、姿势和动态姿势不正或异常是发病的重要表现,如躺卧不起、强迫性站立及强迫性运动等状态。则是发病的症状。
3、被毛健康狐的被毛有光泽,毛绒生长正常。发病时则出现被毛蓬乱无光,长短不齐,以及掉毛、脱毛、卷毛与色素变化等异常现象。
4、精神状态病狐多表现精神不振、沉郁,但患有狂犬病等则表现狂暴和不安。
(二)食欲和饮水
病狐初期多表现食欲不振。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拒食;有的出现亢进现象。当狐出现下痢、大叶性肺炎等情况时,病狐虽拒食,但渴欲增强。
(三)粪便性状观察
发生便泌时,大便干结,腹泻时便稀,出血性肠炎粪便带血;卡他性胃肠炎粪便稀薄,带有不完全消化的饲料和剥落的肠粘膜上皮,有的混有血液,即脓便和血便,气味恶臭。
(四)体温检查
狐的正常体温是38.8—39.6℃,凡属超出正常体温者均系发病症状。体温升高称发热,较正常体温升高1℃为微热,升高2℃为微热,升高3℃以上为高热。有的体温低于正常体温者称低下热,如饲料中毒、大失血等。体温测定方法是:由一人保定或机械保定,先把体温计水银柱吹回原有位置,涂上润滑剂后从肛门慢
家禽养殖技术
家禽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饲料利用率高,能在短期内生产大量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为蛋白质食品的理想来源。一只肉用仔鸡出壳重40克,56日龄屠宰时可达两公斤,为初生重的50倍;每增长一公斤体重,只需消耗两公斤饲料。北京鸭初生重约50克,56日龄屠宰时可达三公斤,为初生重的60倍。饲养蛋鸡,每产一公斤蛋,只需消耗饲料2.7公斤。所以,养禽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一、家禽的主要品种
家禽的种类很多,但我国当前饲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还是鸡、鸭和鹅。
(一)鸡的主要品种
鸡的品种很多,一般按其用途的不同,把鸡分为蛋用型、肉用型和肉蛋兼用型三个品种。
1.我国鸡的优良品种
(1)九斤黄,产于北京近郊,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大、头小、颈粗而短,胸宽而深,背的后部向上拱起,外形成方园形。皮肤和腿脚部都是黄色,全身羽毛颜色有黄、白、黑等多种,而以黄色者为多。公鸡体重4.5—5.5公斤,母鸡体重3—4.5公斤。它的特点是:性情温驯,易于育肥,性成熟晚,一般在8—10个月龄才开产,年产蛋量80—100枚,就巢性强,耐寒冷。
(2)狼山鸡,产于江苏省如东县和南通县一带,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高、腿长、颈部昂起,背部呈显U字形,胸部很发达。羽毛颜色有黑色与白色两种,而以黑色者最为普遍。喙和腿脚为黑色,皮肤为白色,公鸡体重3.5—4公斤,母鸡体重2.5—3公斤。它的特点是:性情温和,行动比较灵敏,找食能力强,能适应较差的生活条件,抗 1
病力比较强。年均产蛋120—150枚,就巢性强,善于带小鸡。
(3)青脚麻鸡,是近年来我国培育肉蛋兼用型的一个新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大、头小、胸部发达,羽毛颜色麻色,喙和腿部也为麻色。皮肤为白色,公鸡体重3.5—4.5公斤,母鸡体重2.5—3.5公斤。它的特点是:性情温和,行动灵敏,适应性强,就巢性差。
2.由国外引进鸡优良品种
(1)来航鸡,产于意大利,为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也最有名的蛋用型优良品种,该鸡体型小,成熟早,活泼好动。羽毛纯白色,喙和脚为黄色,耳垂白色,公鸡体重2—2.5公斤,母鸡
1.5—2公斤,产蛋年均250枚。
(2)洛克鸡,产于美国,是蛋肉兼用型品种,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优良品种,在育成过程中也引进过九斤黄鸡的血液。就其羽毛颜色可分芦花、白色和黄色等数种,其中以芦花洛克和白洛克两种最为普遍。
①芦花洛克,简称芦花鸡,体形成椭园形,背宽而长,胸宽深而满,后躯发育良好。喙、腿脚和皮肤均为黄色,全身每根羽毛呈黑白相间的斑纹。公鸡体重3.5—4公斤,母鸡2.5—3公斤,特点是:生长发育快,性情温顺容易育肥。
②白洛克,已由洛克品种分化出来,为一个独立的品种,以增长迅速而出名,产蛋性能也很好,是国内外用来生产肉用仔鸡的一个重要品种,羽毛白色,喙和腿脚部呈黄色。公鸡体重4—5公斤,母鸡3.5—4公斤,比较容易衰老,第二年产蛋量迅速下降,抗病力较弱。
二、家禽的孵化
(一)孵化前的准备
孵化前的准备工作是孵化成功的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孵化室和孵化机的检修,试温和消毒。
无论土法孵化还是机器孵化都要有一个保温严密、通风换气良 2
好,利于消毒、操作方便的孵化室。孵化前应检修,符合要求后,将墙壁刷上石灰并和地面用消毒药消毒。
孵化机是胚胎发育的外界环境,使用前应详细检查孵化机的严密程度,各控制部件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热源的可靠性,经修理、校正后方可使用。
孵化机和所有用具均应经过碱水清洗,有条件的须清洗消毒后再连同孵化室一起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其方法是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30毫升,高锰酸钾15克,一定要先将高锰酸钾盛于糖瓷器内,不能用金属器来盛消毒剂。然后注入福尔马林液(加药的顺序不能反过来)立即关闭门窗,经30分钟后打开门窗,排除剩余气味,为了提高消毒效果,消毒时温度应升到25—27℃。
2.种蛋的预温、消毒。
入孵前应将种蛋置于25—27℃室温下预热6—8小时,这样可使种蛋较快升温,胚胎发育,破壳和出雏比较整齐。
消毒大体分为两种,一是洗涤消毒法,由于它简单、方便、安全、故采用较多,二是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少。采用洗涤消毒应注意,水温一般在43.3—48.8℃之间,若低于这个温度消毒效果降低。在上述水温条件下,种蛋洗涤时间不能超过3分钟,超过对胚胎有损害。方法是:将高锰酸钾配制成0.01—0.05%水溶液,水温43℃左右,浸泡3分钟,洗去蛋壳上的污物。
(二)孵化需要的条件
孵化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天然孵化,一种是人工孵化。人工孵化有:炕孵、煤油灯箱孵、平箱孵、温室孵、温水缸孵、机器孵等。人工孵化不论用那种方法,首先要求符合脴胎发育的外界条件。从一个蛋变成一个小鸡,这是一个很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要完成这一变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指种蛋本身的内在条件,外因是指孵化过程中应具备的外界环境条件而言,这些条件不仅直接影响着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也影响着雏鸡体质的强弱。孵化需要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通风、翻蛋、凉蛋五个方面。
1.温度,正确掌握温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首要条件。适宜的孵化温度应当相对稳定在37.8—39℃之间。孵化温度与胚龄、家 3
禽种类、孵化季节以及孵化机具的类型和孵化方式有密切关系。一般地讲,胚龄小、胚胎发育处于细胞分化、组织形式阶段,物质代谢水平较低,本身产生的热量少,因此需要稍高的温度。胚龄大,随着胚胎的发育,物质代谢日益增强,本身可产生较多的热量。所以需要的温度比较低。蛋用型稍低,兼用型稍高,早春稍高以后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可稍低。所谓孵化的温度高与低之间变化幅度不能大,一般在0.3—0.5℃。
2.湿度,孵化湿度与胚胎发育,特别是增重和长毛有关,对水分的蒸发有直接的影响,并且水分是热的良导体,可使胚胎受热均匀。胚胎发育不同阶段,需要的湿度也不一样。孵化初期(1—6天)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65%之间,中期(7—19天)一般保持在57—53%之间,后期(20—21天)是雏鸡出壳期为防止雏鸡粘壳,湿度相应增大,达到65—70%为宜。
3.通风,通风的目的,在于送进新鲜空气,供应胚胎发育对氧气的需要,排出胚胎的气体代谢产物—二氧化碳。同时有均温和湿的作用,为此要注意风速和气流的方向和路线。通风换气量随着胚龄的增加而增加,土法孵化,应保持孵化室的空气新鲜。
4.翻蛋,翻蛋的目的是更换蛋的位置,防止粘壳并调节受热面,使种蛋各部受热均匀,促使胚胎发育整齐。机器孵化时,每两小时翻一次,土法孵化时翻蛋次数视温度情况而定,一般每四小时一次。
5、凉蛋,凉蛋可剌激胚胎发育,增强对外界气温的适应能力,还可排除孵化机器的污秽的空气和多余的热量,维持正常温度,提高孵化率。
(三)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
1.种蛋的选择
用于孵化的蛋称为种蛋。种蛋的品质是影响孵化的内在因素。它不仅决定孵化的成绩好坏,而且影响到雏鸡的健康以及今后生产性能的优劣。因而应在孵化前对种蛋进行严格的选择。
(1)种蛋的来源,应来自健康、生产性能高的鸡群,有正确的饲养管理,适当的配偶比例,才能保证受精率和孵化率以及 4
鸡的品质。
(2)种蛋要新鲜清洁,应当愈新鲜愈好。
(3)蛋形要正常,壳质要均匀。
(4)内部品质要好,正常新鲜蛋的气室较小且在大端,蛋黄呈球形在整个蛋的中间,位置固定。
(5)蛋的大小和颜色要符合品种标准。
2.种蛋的保存
种蛋在不能及时入孵时应妥善保存,要特别注意保存的温度和湿度,适宜温度视保存期长短而定,短期为18.3℃,超过一周为12—15℃,超过14天,以10.5℃较好,相对湿度以75—85%为宜,并注意通风,蛋的小头应始终向下放置。
3.种蛋的运输
种蛋运输时若受到震动、晃动,高速运输时就会适成系带震断,卵黄下沉或造成流动气室等。运输时应用蛋盘将蛋固定或直接装在有格的蛋箱中。无论用何种方法包装要求用具及垫料清洁卫生。
三、家禽的饲养
(一)家禽的消化特点
家禽的消化道的构造与家畜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因而家禽的消化过程与家畜有所不同。
1.家禽的消化器官与消化功能。
家禽的消化器官由喙、口腔、咽、食管、嗉囊、胃、肠道以及泄殖腔组成。它的结构和消化过程与其它家畜是不完全一样。 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按精料计算,生长鸡和产蛋鸡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是4小时,非产蛋鸡8小时,就巢鸡则需12小时。
5
豪猪的养殖技术
豪猪又名箭猪,是啮齿目动物中的一类。也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动物。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豪猪是国家三级保护动物,已濒临灭绝状态。豪猪具有食用、药用、观赏、工艺等多方面经济价值。国家允许科学人工训养及开发推广(必须具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训养繁殖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对保护原始野生豪猪生态资源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人工养殖豪猪这一新起养殖产业的开发,有着特殊的经济价值和独特的市场前景,中央电视节目曾多次进行了推广报道,大力提倡豪猪养殖,促进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豪猪的认识
(一)豪猪的体态特征
豪猪的体型较粗壮,看上去有些笨头笨脑。体长可达343毫米,体重10至20千克左右。
全身呈黑色或黑褐色,头部和颈部有细长、直生而向后弯曲的鬃毛;全身长满粗而直的硬刺,由体毛特化而成,容易脱落。体背的棘刺特别长,最长可达35厘米。这些棘刺呈纺锥形,中间是空的,两端为白色,中间为棕黑色,刺上有许多细长纹。体侧色渐淡,棘刺渐变短腹部棘刺呈灰白色,棘刺细、短且柔软。全身的棘刺都以3—5枚一排生在体表厚厚的“肉鳞”弧形面上,以5枚一排的居多,刺下的皮肤上生有稀疏的白毛。尾极短,隐藏在棘刺的下面,尾端的数十个棘刺演化成为管状,顶端膨大,形状好像一组“小铃铛”,俗称“尾翎”,走路的时候,这些“小铃铛”相互撞击,发出响亮而清脆的卡嗒、卡嗒的声音,在数十米以外就能听见,常常使凶猛的食肉兽类也不敢靠近。
整个头部的外形既与老鼠相似,又与兔子相像。耳朵很小,呈半圆形,听觉不灵敏;鼻垫位于吻端,鼻孔大而潮湿,嗅觉灵敏;眼小,视觉不很灵敏,但曈孔能随光照强弱而变化。四肢矮短,前足和后足上都具有5址,脚底下较为平滑。趾端有爪,爪长而坚硬,善于打洞。
(二)豪猪的生活习性
豪猪生活在林木茂盛的丘陵山区,常以天然石洞居住,也自行打洞,夜行性,活动路线较固定。在靠近农田的山坡草丛或密林中数量较多。豪猪行动缓慢,反应较迟钝。在冬季有群居的习性,在宁静的夜晚,可听到豪猪走路时背上
粗刺相碰发出的沙沙声。
豪猪在与猛兽搏斗时,能迅速地将身上的锋利棘刺直坚起来,一根根利刺,如同颤动的钢筋,互相碰撞,发出唰唰的响声;同时嘴里也发出噗噗的叫声。箭猪在怒吼了,它要以自己特有的御敌绝招,把凶恶的敌害吓倒、吓跑。如果敌害在这种刀枪林立怒不可遏的情形下,仍不听警告继续向豪猪进攻,那么豪猪就会调转屁股,倒退着长刺向敌人冲去。豪猪在雄狮猛虎面前,还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对手。它最利害的一手,就是善于用尾巴猛击敌人的头部,使尾巴上短而粗的刺密布敌人面部。针毛上长着带钩的刺,敌害如果被刺中,针毛就会留在肌肉里,疼痛难忍。狼、狐狸和大山猫等碰上豪猪,都不敢轻易去惹他。
豪猪身上原来也只有鬃毛,后来有的个体偶尔长出几根硬而长的角质化棘刺,在大自然的长期生活中遇到强敌时,棘刺发挥了御敌的主要作用。这种特征在后代繁殖中逐渐遗传下来,久而久之,棘刺便长满了全身。豪猪身上的棘刺,是由鬃毛逐渐转化的结果。
二、人工养殖管理技术 (一)豪猪的驯化
由于豪猪长期处于野生状态,形成了性野凶猛、胆小怕人,孤僻急躁、机警敏捷等野生习性,故给开展人工饲养、繁殖等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因此,豪猪的人工驯化显得尤为重要,豪猪的驯化工作必须贯穿饲养管理过程的始终,必须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驯化方法。
1、分龄分组驯化法
豪猪入场后,先将豪猪按体型大小分为4个年龄组,体重在13千克以上的豪猪为成年组,体重在5—13千克的豪猪为亚成年组,体重在1—5千克的豪猪为幼年组,体重在1千克以下的豪猪为仔豪猪组根据野生豪猪群居的习性在同一个年龄组内又将个体大小差不多的豪猪按1雄1雌或1雄2雌为一组饲养在一个饲养池内,然后分别进行饲养和驯化。
2、循序渐进驯化法
根据野生豪猪穴居的习性,在驯化的初期,用黑布遮盖饲养室的窗户,保持饲养室内的黑暗,再在饲养池的上面加盖盖板,模拟与豪猪的穴居环境相似的暗室环境。同时,保持饲养室的环境幽静,并由专门的饲养员进行管理。
3、建设条件反射驯化法
饲养员在给豪猪投喂食物和进出动物房舍时要发信号,逐步让动物熟悉饲养员的声音、气味及脚步声。禁止惊吓和他人参观,这样,对豪猪进行定时、定量、定点投食的驯化,使豪猪在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吃到定量的食物。在投食前【哪里可以学银环色养殖技术】
还伴以口哨等声音,促成条件反射的形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豪猪有计划、有步骤地增加各种刺激的强度,扩大适应范围,逐渐改变豪猪胆怯、孤僻、急躁、攻击性强等野生习性,以建立起稳定的条件反射。
(二)繁殖与哺育
1、繁殖 豪猪的理论寿命为12至15年。可繁殖的年限为2至8年。人工养殖最佳繁殖年龄段为2至6年。雌豪猪宜在(10~12)月龄,雄豪猪宜在(14~
16)月龄进行配种。繁殖高峰期雌豪猪为(3~5)龄,雄豪猪为(3~7)龄。对超过繁殖年限的老龄和体弱病残的种豪猪应及时淘汰。雌雄的配种没有固定的繁殖期,但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是繁殖高峰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豪猪每年能生2胎,每胎产1至2仔,少数能产2仔以上。豪猪怀孕期约为110天左右。在自然条件下,豪猪约1年左右性成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10月龄时便有一部分达到性成熟。
目前豪猪的人工养殖繁殖主要以自然交配为主。将豪猪按公母1:2或1:3的比例混养在同一个养殖圈舍内。而它的品质包括皮毛、体型、体重、抗病力、繁殖力等重要遗传性状,又分为同质和异质选配两种方法。
同质选配:选择主要性状优点相同的公母豪猪交配,目的在于使其后代巩固并发展这些优良品质。
异种选配:是选择主要遗传性状优点不同的公母豪猪交配,目的在于使其后代能获得兼有双亲不同的优良性状,以一方的优点纠正或补充另一方的缺点或不足,或者结合双亲的优点培养出新的品种或品系。
2、哺育 刚出生的仔豪猪全身长满柔软的棘刺和被毛,体表具有黑白相间的条纹,但没有纺锥形的硬刺。仔豪猪一生出来,眼睛就能睁开。体重平均为200克,体重最大可达300克。出生后10分钟左右仔豪猪就能站立行走,30分钟左右就能在母豪猪腹侧找到乳头并允吸初乳。出生一周左右刺逐渐变硬,幼仔长至体重约1千克时,硬刺才基本形成。豪猪的哺乳期为30—35天。但哺乳30天后,仔豪猪的平均体重为800克。
(三)饲养与管理
1、人工圈养: 建有屋面顶棚,养殖圈舍分内外窝室。并铺有坚固的水泥地面(地面上放置垫草)内外窝室建筑面积一般宽为2米,长3米,高
1.2—1.4米。内窝是豪猪栖息和产仔的处所,外窝室是供其活动和晒太阳的场地,外窝室靠铁门的一侧砌有饮水池。圈舍地面应保持一定倾斜度,并在较低一侧修建一条小沟,以便于排水排污。饲料放置,雨天放在内窝
室,晴天则可放在外窝室。
2、人工饲养豪猪饲料来源广,养殖成本低,劳动强度小。豪猪为夜行杂食性动物,人工饲养以农家饲料为主,喜吃玉米、小麦、稻谷、红薯、白菜、萝卜、南瓜、花生等多种农作物,豪猪的胃消化能力特强,故在人工饲料条件下,除可投入上述饲料外,还可投放少量松树根,冬青树枝等。每日投放食量为两次,投放饲料的总量以每晚基本吃完略有剩余为度,少量未吃完的饲料第二天全部清除干净。 3、日常管理
第一,饲养房舍和饲养池在每天上午9:00以前清扫一次,料槽在每次投料前应清扫干净,水槽每3天刷洗一次。
第二,观察和记录豪猪群的采食及活动情况,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第三,加强防寒措施,防止寒风侵袭,保持饲养舍内温度在0℃以上。 第四,在炎热的夏秋季节,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保持饲养内温度不超过35℃。
第五,经常保持饲养舍和饲养池内干燥,尤其是在梅雨季更要做好除湿防潮工作。
第六,保持饲养舍内的安静,尤其是在繁殖高峰期,应杜绝外来人员和其他动物进入饲养舍内。
第七,及时淘汰和更新不合格或者已经达到繁殖年限的种公豪猪和种母豪猪。
4、提高技术和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及时吸收和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豪猪养殖技术和生产经验,提高豪猪的出生率和成活率,加强哺乳仔豪猪、母豪猪的护理和饲喂,避免仔豪猪死亡,从而降低培育幼豪猪的成本。
(四)疾病防治
豪猪生命力强,几乎不发生疾病。但春末夏初投喂青绿饲料最好仅占日粮总量的30%,以防胃气膨胀和亚硝酸盐中毒。同时,每天更换一次清水,并在饮水中间隔投入0.5%的环丙沙星(粉剂)定期进行肠道驱虫、更换垫草和场地消毒。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及时清除场内残食粪便。
(五)安全防范措施
饲养员应配备工作服,上班应着装,饲养员下班更衣后工作服用紫外线灯消毒,每次照射时间10—20分钟;饲养员应是健康者,每年体检一次,有疫情的豪猪养殖场,每年体检两次,发现患病者应立即调离。
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避免豪猪的出逃。随时防止人为偷窃及投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三、豪猪的经济价值
(一)食用价值 豪猪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并富含钙、磷等多种矿物质营养成分,素有动物人参之美称,作为肉食品原料,无论蒸、煮、炸、炖、炒等何种工艺,都可烹饪出醇香可口,风味独特的美味珍品佳肴。能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不同口味的饮食需要,是真正绿色的“山珍野味”。下面介绍几种豪猪特色菜谱的烹饪方法:
① 麻香豪猪脯:
特点:色泽酱红,咸鲜麻辣,香酥味美耐嚼。
主料:豪猪净肉500克 配料:芝麻10克
调料:葱10克、姜10克、黄酒15克、花椒3克、干辣椒5克、辣椒油3克、酱油15克、食盐2克、白糖8克、味精4克、生油700克。
制作:豪猪肉浸泡于清水中2小时,除净血水,沥干后,切成厚片,用酱油、盐、黄酒腌制1小时。将芝麻洗净,炒熟待用。锅上火,倒入油烧至六成熟,下豪猪肉炸成金红色,捞出沥油。锅内留少量油,炸花椒、干辣椒,起香后捞出。下姜、葱煸炒出香味,再下豪猪肉,放酱油、白糖、黄酒及适量水,烧开后用中火焖至肉软,用旺火收汁,加味精。汁干时淋辣椒油,撒芝麻,翻炒均匀,起锅装盘(可冷却后食用)。
② 清炖枸杞豪猪汤:
特点:肉嫩汤鲜,具有滋补作用及润肠的功效。主料:带骨的鲜豪猪肉750克。
配料:枸杞25克
调料:食盐10克、味精3克、猪油5克、麻油2克、料酒7毫升,八角、陈皮、葱段、姜片、香菜末等少许。
制作:将鲜豪猪肉剁成4厘米见方的小块,放入开水中焯一下,捞出控净水分。再放入高压锅内,加入开水,再加入料酒、枸杞、食盐、葱段、姜片、猪油、八角、陈皮等配料和调料,放在火上煮10分钟左右。然后,连汤倒入汤盆内,加入味精、麻油和香菜末后,即可食用。
③ 子姜豪猪肉: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6-7-2 7:27:17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如果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从我收到的上千封来信中可以了解到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如果没有把其根本点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现在我们不仅在山区养成功,而且在平原地区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建有石蛙示范场。为了不使更多的养殖户劳民伤财,特将我们的石蛙养殖技术介绍给大家。
1 石蛙的生物学特性
1.1 形态特征
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g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常见类型:①背面呈黑色;②黑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③棕黄;④暗红;⑤花色等不同类型;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团,腹部淡黄色。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 石蛙的生活习性
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石蛙在自然界中一
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2 石蛙的饵料
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蝇蛆等。有关它们的养殖方法在很多书本上都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3 石蛙池的建设
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 养殖场址的选择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哪里可以学银环色养殖技术】
3.2 蛙池的规格要求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 种蛙池
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 孵化池
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 蝌蚪池
面积3~4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 幼蛙池
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4 石蛙的人工繁殖技术
4.1 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从种蛙冬眠复苏开始,做好种蛙的选择和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蛙,雌蛙体重达200克以上,雄蛙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 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4.2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好坏,直接影响配种、产卵率、受精率、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石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m,面积4~10m2。池底铺垫鹅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利于种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3∶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15cm左右,水质清新,pH值6~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准备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安全越冬。种蛙培育除要求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飞蛾、蝇蛆和其他昆虫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摄食量5~9月最大,发情期间减少,产卵后期增大。
饲料供应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量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酌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傍晚(依太阳刚要下山时为准),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4.3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份、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 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只。雄蛙叫声“咕咕咕”,雌蛙以“咔咔咔”、“咔咔”声应和,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后抱对,拥抱刺激对配种母蛙是必要的,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延至9~10时,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 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 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造成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4.4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mm,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18~28℃,pH值中性为宜,同一窝卵不可分开孵化。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石蛙卵的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1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状,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5%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 孵化率达85.3%。如果孵化水温为25~29℃时,孵化时间只需7~8天,孵化率达85%。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如果做到温度适宜、 水质无污染等技术要求,其孵化率就可达90%以上。在水温适宜时孵化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水质和水中的溶氧量,水质越好,溶氧量高,孵化率可达100%。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完整性。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动物极朝上(即有黑色的一端),植物极朝下,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外,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30℃以下,水深15cm左右,pH值6~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溶氧,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25~26℃的水温对孵化非常有利,时间短,孵化率高,温度再往上升,孵化率则下降,30℃以上基本孵不出蝌蚪来。
5 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很大损失。石蛙的幼蛙,是蝌蚪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而成。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生长率的关键。
5.1 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一般8~ 15天可以孵出小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黄色,体部长0.6~0.8cm,尾长1cm左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根据试验观察,可
把蝌蚪生长发育过程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5.1.1 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黄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导致其死亡。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两鳃盖完全形成时开始觅食,按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蛋黄标准定时投喂,并适当加入一些水中天然浮游生物,如水蚤、藻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 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
8。 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一般以10~15cm为好,每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棚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体长可长到1~1.5cm。
5.1.2 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蝌蚪开始寻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主要以营养丰富的糊汁饵料为主,如蛋黄、玉米粉、4号粉,并辅以细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1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投喂一个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cm,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处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在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cm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5.1.3 生长中期(20~50天)。 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某一特定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除投饲糊汁饵料外,应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浮萍。这一时期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开始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逐渐过渡到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的增加会加速蝌蚪的变态,植物性饵料则能促进其个体长大,故平时应混合饲喂。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每平方米300~500尾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育,到50日龄时,有些蝌蚪长出后脚。到这一时期蝌蚪成活率可达95%,如果水温偏低,该期的时间将会更长。
5.1.4 生长后期(50~78天),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期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0日龄左右,体长达4cm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2周(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长出后,尾部开始被吸收,此时石蛙蝌蚪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的活饵饲料。在管理上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浅水区只有3cm左右的水位),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天左右,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5%左右。
蝌蚪应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 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