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 统计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统计师考试】

篇一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盘点那些出狱后东山再起的企业家

   文/商界招商网综合

   11月20日,湖北武汉东星创始人兰世立通过微博平台,和网友侃《东星十八年》等话题,这是他继今年8月出狱后问世的第一部作品。 出狱3个多月后,兰世立一直未出现在公众场合,国庆过后,开始活跃于微博与网友互动,聊聊人生的那些感悟!

   据商界招商网统计,最近十多年蹲过监狱的企业家不乏其人,其中知名者19位。包括“烟草大王”褚时健、曾经叱咤风云的“东方魔水”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只是如今已黯然离开人世,20世纪末中国商业历史不能被遗忘的商界奇才胡志标,这些企业家出狱后,牢狱之灾对他们有怎样的改变,是否重操旧业东山再起?他们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我们来看看这些企业家出狱后的创业故事:

   国企领域:

   5位国企经理人中的4位,出狱后或是不同程度地与体制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是利用自己在体制内的余温获取资源。唯有禇时健这位2002年出狱时,已经74岁的老人,选择远离喧嚣,种起橙子,把果园视为自己一生遇到的最干净的土地。

   褚时健:褚橙励志再造辉煌

   红塔集团原董事长,缔造了红塔帝国,曾是中国有名的“中国烟草大王”。后因贪污被捕被判有期徒刑17年。2002年因患严重的糖尿病保外就医后,与妻子两个人在一个号称“鸟不拉屎”的地方承包了2000亩荒山,种起了“冰糖脐橙”。褚时健种橙子时沿用了以前管理烟厂时的办法,建立了高效的分配与激励机制,并用高标准严格要求橙子的质量。在当地,一般橙子价格是1公斤5元,而褚时健的冰糖脐橙则能卖到1公斤8元,还买不到,常常“有价无货”。

   管金生:做起财经顾问

   18个出狱的企业家当中,有5人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称之为企业家,而只能说是国企高级经理人。管金生于1988年创办万国证券,1992年万国已成为一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公司。与原君安证券公司的张国庆、原南方证券的阚治东,并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中国证券教父”。1995年因“三二七国债事件”从万国证券辞职,1997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 2003出狱后,管金生选择淡出了公众视野。但他作为中国证券界“教父”级的人物,江湖地位还在,有机构向他发出邀请,他答应了。于是一边养老,一边做起财经顾问。他最近罕见的一次公开活动是在7月18日出席了一场讲述万国证券历史的新书发布会。管金生见到多位万国旧部时笑容可掬。

   在这次与旧部会见中,管金生在讲话的最后,还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诠释了他重归社会,经历修炼、融入,又伴随些许孤寂的十年。他说,我“不求东山再起,但求有尊严地活着,不翻历史旧帐,但求一点浩然正气长存心间,默默祈祷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篇二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乌克兰新总统亚努科维奇

  在2月7日举行的乌克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反对派地区党领导人维克托·亚努科维奇以微弱优势击败现任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当选乌克兰新一届总统。

  现年六十岁的亚努科维奇是乌克兰政坛的资深政治家,也是该国近十年来为执掌国家最高权柄而展开激烈角逐的几名老牌政客之一。在乌克兰独立后,他曾先后两次担任政府总理,却两次下野。在2004年乌克兰总统大选时,亚努科维奇曾宣布获胜,但又在“橙色革命”的抗议浪潮中被推翻下台。时隔五年后他抖擞精神,卷土重来,终于险胜对手,登上总统宝座,书写了一段政治传奇。美国《时代》杂志日前盘点了历史上十大成功翻盘的领导人,东山再起的亚努科维奇也“荣幸”入选,与拿破仑、丘吉尔等人一起,成为上榜人物。

  “橙色革命”光环褪尽,尤先科首轮出局

  2009年是乌克兰的最高权力更替年,乌克兰三千七百万选民在全国二百二十五个选区和在七十六个国家的一百一十四个海外投票点投票选举产生乌克兰独立以来的第四位总统。

  总统选举活动于当年10月19日正式启动,共有十八位候选人参加总统职位的角逐,其中包括现任总统尤先科,总理季莫申科,乌克兰最大的反对党地区党领导人亚努科维奇以及乌克兰党候选人、银行家谢尔盖·季吉普科等。这些总统候选人在全国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宣传自己的施政纲领,他们的头像挂满乌克兰的大街小巷,他们的身影也频频出现在电视屏幕上。此次选举是乌克兰自“橙色革命”爆发后举行的首次总统选举,所以,许多分析人士都认为,在很大程度上可将大选结果视为乌克兰民众对那场政治风波是否满意的一种评价。

  为期近三个月的总统竞选活动于2010年1月15日落下帷幕,乌克兰选民们在平静中度过一天后于17日迎来投票时刻。八天后,乌克兰官方公布了首轮投票的正式结果,亚努科维奇的得票率最高,季莫申科位居第二,而现任总统尤先科则一败涂地,被淘汰出局。

  看起来,乌克兰的政局真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常。五年前的“橙色革命”中,尤先科和季莫申科携手出击,风光无限,“闹腾”的结果是一个当了总统,另一个当了总理,但二人的“政治蜜月”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上台不久即陷入权力斗争,直到最后分道扬镳。由于最高领导人之间的“较劲”,乌克兰总统、政府和议会三大权力机构相互掣肘,一直处于对立状态,其中以议会内部的政治斗争尤为激烈,这是导致乌政局长期不稳的重要根源,而内讧的“副产品”,则是乌克兰经济每况愈下。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乌克兰面临着十五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09年第一季度,该国国内生产总值惨跌超过百分之二十,而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下滑百分之十五,成为欧洲遭受经济危机打击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经济低迷和政府内斗令乌克兰人颇感失望,也使“橙色革命”的光环褪尽。无怪乎亚努科维奇可以把尤先科—季莫申科的“双头政治”称为“橙色噩梦”了。

  无可奈何花落去。出现这一结局其实一点儿也不意外。在竞选活动期间进行的多次民意调查结果均显示,尤先科大势已去,亚努科维奇和季莫申科的民意支持率领先,但二者在第一轮投票中直接胜出的可能性不大,举行第二轮投票将不可避免,而不管是谁最终问鼎宝座,都将昭示乌克兰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当然,第一轮投票结束后,最感到高兴的人还要数亚努科维奇。2004年时,亚氏曾遭遇“滑铁卢”,他甚至曾在一次选举活动中被臭鸡蛋砸倒,失魂落魄,狼狈不堪,此番他却扬眉吐气,一跃成为独领风骚的人物。英国《独立报》分析认为,亚努科维奇能够东山再起,与其说是民众认同他的政策,不如说是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这对“橙色革命”盟友执政表现实在太差。

  年轻时代历经坎坷,机械技师脱颖而出

  亚努科维奇是一个人生经历具有传奇色彩的政坛人物。他小小年纪即成为孤儿,被凶恶的后母赶出家门。他在“可以将人碾碎”的贫穷中长大,年轻时还曾两次锒铛入狱。后来经过艰苦努力成为总理,继而参与总统角逐。他的这些经历不仅见诸乌克兰媒体,还曾在两次大选期间被其政敌们一一抖搂出来,有些刻薄的人干脆称其为现代版的“灰姑娘”。

  1950年7月9日,亚努科维奇出生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叶纳基耶沃市郊区的一个工业小镇茹科夫。该镇总共只有两条街,一条叫货运街,一条叫沙土街。亚努科维奇的妈妈是名护士,爸爸是一名铁路机车操作员。他两岁时,妈妈不幸去世。爸爸再婚后,他不堪后母虐待,出了家门,有时和奶奶一起生活,有时住在儿童福利院。

  在叶纳基耶沃度过的童年直至青年时代的生活记忆,对亚努科维奇来说充满苦涩的味道。例如,从他家到幼儿园三公里、到学校七公里的路程,他向来都是步行,而且常常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年轻时他曾无辜蒙冤,坐过两次牢。一次是因为打群架,其实他并没有参与和动手,只是旁观者;第二次则是为了搭救一个落入流氓手中的姑娘。他清楚地记得,出狱的时候,他被折磨得瘦骨嶙峋,体重不到五十公斤。

  1969年,亚努科维奇进入乌克兰叶纳基耶沃冶金厂,先后当过气焊工、汽车钳工和机械技师。他是一个爱学习、肯钻研的人,曾认真研读过卡内基所著的《如何获得朋友和影响力》。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这个好学上进的年轻人还在考虑着如何帮助单位提高经济效益。他首先拿冶金厂下属的矿场马厩小试牛刀,将其变成了汽车运输企业。亚努科维奇的能力和才干引起了奥尔忠尼启则煤炭公司总经理尼古拉·谢姆琴科的注意。谢姆琴科成为亚努科维奇的“保护人”,还资助他读完顿涅茨克工学院。1980年从顿涅茨克工学院的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亚努科维奇又回到工作岗位。十多年后他再度离职,就读于乌克兰外贸学院,并获得国际法硕士学位。亚努科维奇还曾通过进修学习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

  随着在基层的锤炼,亚努科维奇入党提干,并逐渐显露出组织管理才能,走上了企业领导岗位,他先后担任乌克兰顿巴斯运输修理厂厂长、乌克兰煤炭工业运输公司总经理、顿涅茨克州汽车运输联合公司总经理。当然,亚努科维奇之所以“仕途”一帆风顺,除了他自己的努力之外,与包括谢姆琴科在内的一些“大人物”的提携也不无关系。据说,那时回乡探亲时,亚努科维奇就穿上了漆皮鞋,这在当时是富裕的象征。在乡亲们眼里,那个穷小子已今非昔比了。

  亚努科维奇“成名”后,坊间流传着许多有关他的传奇故事。在这次大选中,亚努科维奇的竞选总部就在一本小册子中讲述了他“大难不死有后福”的轶闻:亚努科维奇年轻时曾两次遇险,但都奇迹般地获救。第一次是差点溺死于冶金厂的滤水池,第二次是落入水井中。住院抢救治疗时吃的鸡蛋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带有“复活和重生的味道”。鸡蛋遂成为亚努科维奇最喜爱的食物。不过,亚努科维奇的政敌们又给他“补充”了一条:在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市,大学生扔向亚努科维奇的鸡蛋成为其第三次劫难,致使其昏迷。这个“鸡蛋的故事”也成了亚氏政敌的一种“武器”,经常拿出此话题,借漫画或政治笑话讥讽他。

  投身政坛展示才干,首次竞选遭遇挫折

  

[1] [2] [3] 下一页

篇三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历史典故及相关人物

历史典故及相关人物

历史故事成语:

战国:

完璧归赵(蔺相如)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荐(毛遂) 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千金买骨(郭隗)

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杀妻求将(吴起)惊弓之鸟(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吕不韦)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汉 :

一饭千金(韩信)四面楚歌(项羽)约法三章(刘邦)孺子可教(张良) 背水一战(韩信)破釜沉舟(项羽)手不释卷(刘秀)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十面埋伏(项羽)投笔从戎(班超)马革裹尸(马援) 多多益善(韩信)老当益壮(马援)萧规曹随(萧何、曹参) 无颜见江东父老(项羽)

三国:

鞠躬尽瘁(诸葛亮)三顾茅庐(刘备)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吕蒙) 初出茅庐(诸葛亮)乐不思蜀(刘禅)七步成诗(曹植)言过其实(马谡)

七擒七纵(诸葛亮)宝刀不老(黄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 单刀赴会(关羽)望梅止渴(曹操)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诸葛亮)

晋:

入木三分(王羲之)闻鸡起舞(祖逖)东山再起(谢安)洛阳纸贵(左思) 草木皆兵(苻坚) 凿壁偷光(匡衡)狗尾续貂(司马伦)

南北朝:

画龙点睛(张僧繇)江郎才尽(江淹)

宋:精忠报国(岳飞)东窗事发(秦桧)胸有成竹(文与可)

篇四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人物述评

?1、李白:你,从页页诗篇走来,酒入豪肠,三分剑气,七分月光;你,向历史深处走去,秀口一吐,半个盛唐。仙骨豪情,傲岸不屈,风情万种,仗笔独行。你轻舟一解,整条长江就诗意奔腾;你亮丽的文字,刺痛了一双双习惯黑暗的眼睛。

?

? 2、屈原:世人皆醉,惟你独醒。尘世昏暗,万马齐喑,而君秉持高洁,疏离邪恶,壮志可与日月争光。于是,孤独成为一种伟大的情感;于是,死亡成为一种惟美的跨越。自你归去,汨罗江畔的墨香和正气升腾了千年。

?

3、谭嗣同: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一百年前,这个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奔走呼号的英雄,以青春的挥洒,倔强地挺起民族的脊梁。死何所惧?就在刀锋接近头颅的那一刹那,他已将生命置换成永恒。一种精神执着地闪烁在历史的天空,灿若星辰。

?

4、司马迁:纵观中国历史,不惮于死的文人自古有之,然为了理想而忍受尘世摧残的英雄却少有。司马迁是疏星中最耀眼的一颗。他以肉身的残缺修得了精神与著作的双重圆满,他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凭着一个文人的良心写下一部伟大的书,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包罗历史的傲慢与偏见、光荣和梦想,并从此领跑着中国文化。

?

???5、孙膑: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我们从成语中读你;身残志锐、胸罗兵甲,我们从历史中读你。你是一首无声的歌,流传千年仍气镇风云;你是一部无字的书,演绎着关于智慧的不老传说。

?

6、项羽:滚滚乌江东逝,汇成一段历史。公元前202年,一头雄狮在这里倒下,汉王朝从此抬起骄傲的脚步,一路奔跑。人杰鬼雄,英名千秋难慰一腔热血;拔山盖世,壮歌一曲尽抒万丈悲情。昔日霸王,英雄气未敛,本该东山再起,何言无面?

?

7、诸葛亮:丞相祠堂仍在,隆中旧梦已远。为酬三顾,先生在历史舞台闪亮登场。空城观景,胸藏精兵百万;轻摇羽扇,已成天下三分。然出师未捷身先死,孤忠一片,可叹蜀道寒云。江流石转,千古成败付诸笑谈,先生之名如不坠的孔明灯,永照汗青。

?

8、司马光:砸碎的水缸走出一个重生的生命,也涌出了中国古代政治和史学的一股新泉。司马光一生笃诚好学,以俭为德,清直仁厚,死后“家家挂象,饭食必祝”。所著长篇巨制《资治通鉴》,文字优美,格调古雅,自成一体,为“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

?

?? 9、鲁迅: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你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你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你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若干岁月过去了,你的作品没有化为烟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

10、秦始皇: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你诀世一去,良将劲弩不见当初豪气,金城千里尽失昔日威严。万世霸业,竟从内里崩溃,千古功过,任由世人评说。

?

11、成吉思汗: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戎马倥偬,征战一生,一把弯弓缔造蒙古汗国,不下马背纵横欧亚诸国;有人说他是东方战神,有人说他是千年风云第一人;西方崇拜他的人赞美他是“全人类的帝王”,毛泽东称他为“一代天骄”;这个打破东西方壁垒、书写中国最大版图的巨人,就是史籍上被尊称为元太祖的成吉思汗。

?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12、曹操:三国群雄,首推曹操。文不如曹植,武不如吕布,谋不如孔明,工不如满宠......可是又有谁可以超过曹操?超过这位三国第一人?原因何在?“吾任天下之智力”,曹操如是说。吾无才,天下之才皆我之才,凭着超凡的政治才能,曹操在三国舞台长袖善舞,独领风骚。

?

13、毛泽东:雄鸡一唱,天下大白,旭日东升,一位伟人昂首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天地万物瞬时蒸腾,人民解放的浪潮席卷华夏大地。玉宇澄清,星火燎原,一个将才的睿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一个领袖的激昂。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历史的辉光泻在您的肩上,现代中国从此刻下了一个红色的姓名:毛泽东。

?

14、袁隆平: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15、张爱玲:一个世俗女子,为了金钱而写作;一个脱俗之人,隐居在城市高楼之上。文字在她的笔下,才真正有了生命,直钻人心。她悲天怜人,却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却我行我素;文章里家长里短,生活中却独标孤高。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暗洒一路幽香,任由裙裾飞扬。她的人生,怎一个“传奇”所能诠释?

?

???16、刘禅:“乐不思蜀”,简单的词语竟有如此神力,让一个帝王的名字腐朽。后来人不曾想过,如果不能忘却痛苦,世上还怎会有乐观和幸福?帝王也是凡人,习惯了仰视的人们或许不能容忍贵族的平凡。古往今来,天灾人祸,如果一一记住它们的疼痛,人类早就失去了生存的兴趣和勇气。有些时候,忘却才能催人奋进。【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

17、孔子: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

18、庄子: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赤子之心归于自然,终成南华经。曳尾涂中,逍遥一游于尘世,哲学的巅峰便已铸就。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挡车却又游刃有余。充满血泪的怪诞与孤傲,让后人仰视。 ?

19、王羲之: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博大。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

?

20、陶渊明:他捧着一把菊花走来,带来一阵天人合一的哲学清香。背离庙堂之高,他选择江湖之远,选择了自然的恬适和舒畅。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他追求“阡陌交通,落英缤纷”的理想。他绽放了发自内心的那份自然,并且馨香久远。

?

21、武则天:一朵深宫玫瑰偏偏铿锵有力提起脊梁,一双娇弱素手击碎了男人政治的法则。于是,中国的历史因你的出现而折道绕行。三从四德禁锢不住你的步伐,你默默地演绎着属于你的繁华。

?

22、李时珍:一介农夫,竟神奇地指出医书典籍中错误。不忍乡亲病痛,便发誓编著一部医书。怀揣着执著上路,走进大山,风雨兼程,亲尝百种药草,挥就一部影响世界的不朽医典。而他的名字,也同《本草纲目》一起,刻入历史的记忆中。

?

23、王昭君:你海棠般娇羞的容颜,你菊花般孤高的风骨,你柳絮般飘飞的思念,你桃花般红消香断的泪痕,都在茫茫大漠中消隐。你的聪慧,痴迷着汉赋唐诗的韵律,怎能不如履薄冰?你的深刻,承受着岁月无痕的忧伤,怎能不形销骨立?你默默地随清风而去,为了那永世的安宁;你的英姿,是大漠上最美的剪影。

?

24、俞伯牙、钟子期:双手,木琴,一段旋律;高山,流水,一世传奇。艰难地跋涉于七弦之上,十指轻敲心灵之门,生命因之共鸣。即使远隔千里,即使天上人间,他们人生原始的画卷里都巍峨着山,清澈着水,飞舞着知己的音韵。

?

25、陶行知:“一生清贫,两袖清风”是他一生的写照;“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他毕生的信念和追求,也成为了后来千千万万的教师无怨无悔的不竭动力。他开创了中国平民教育的先河,堪称平民教育第一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不后已。短暂人生虽仅五十五载,却赢得了“万世师表”的美誉。他就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

?

沧山施黛弄风骚, 海燕穿庭送行桡. 一夜风雨十万梦, 鼠擎旌纛裹征袍.

?

篇五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主要人物的悲剧性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菲茨杰拉德的悲剧人生观始终影响着他的创作,《夜色

温柔》无疑是这种影响的最具代表性的产物。众多评论家普 遍认为,菲茨杰拉德的悲剧人生观可以说是出自他本能的悲 剧感。在他致友人的书信中,他将其总结为“一种存在于一 切伟大事业之中的东西,就象莎士比亚与亚伯拉罕·林肯一 样。这种东西可以一直追溯到刚开始出现书本的时候——— 这种人生观最基本的就是认为人生不过是一场骗局,其唯一 的结局就是失败,而让获得补偿的东西不是幸福和快乐,而 是更深沉的,来自继续奋斗的满足。”[1]可以说,《夜色温柔》 充分验证了菲茨杰拉德这种人生体认。

恩格斯说过,“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

而已。”[2]所以,人类的悲剧性历史就是通过无数个体的悲具

性活动来构成的,而促成这种活动的动机便是对自我的超 越。从悲剧的美学角度来看,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望是 人的本性,对于自身现状的不满足,就会导致个体冲破自身 的现实条件去追求更高的生活目的。超越而不得便会造成 悲剧。个体在超越的过程中,必然会与周围的一切发生矛盾 或冲突,一旦冲突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造成悲剧性的结 局。[3]

借着与尼柯尔·沃伦结婚的契机,迪克·戴弗的自我超越 从表面上看已然与爱情相结合。一方面,他为尼柯尔的美貌 与不幸遭遇所倾倒,对她产生了爱情;另一方面,他无法抗拒 沃伦家族能够提供给他的他内心向往的地位和财富。借其 家族提供一切条件成就他的事业的愿望也同时促成他接受 了这个富人世界并充满自信地步入其中,将自己对于爱情和 事业结合在一起的理想当作赌注押在与尼柯尔的婚姻上,实 质上仅仅成为为他人服务的工具,他在爱情与财富的关系中 模糊了清醒的意识,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沦为迷途的羔羊。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盖茨比意图得到财富以实现自我,迪 克却在财富中逐渐失去自我。在温柔富贵的表层下,“一种 质的变化”[4]在发生着,随着尼柯尔病情的逐渐好转,迪克被 沃伦家族继续利用的价值已不复存在,尼柯尔自我意识的恢 复也使得他被抛弃的隐患逐渐显露端倪。在他自身残存的 道德、理性、自持与日渐膨胀的非理性的性爱本能欲望之间, 存在着激烈而持久的矛盾冲突。在这个迷惘混沌的过程中, 迪克精心治疗妻子,迎合上流社会人士,充当理想仆人,“慷 慨地把自己的精力付给尼柯尔,而后付给所有需要他的

人”[4],妻子家族的巨大财富也使他引以为荣的工作变得微 不足道,他逐渐忽略了自己作为精神病医生的事业,从而导 致自身人格、自尊与自我的逐步丧失,造成了消沉堕落的悲 剧结局。所幸他的心智在代表中产阶级新生力量的罗斯玛

丽的狂野、健康、充满激情与活力的爱情“启迪”下豁然开朗, 意识到自己多年苦心营造的只不过是一座空中楼阁,在与妻 子这样一个个体以及整个沃伦家族和整个上流社会离异之 后,他流落至美国中西部各个小镇上。这种对温柔富贵的樊

笼的脱离,是迪克·戴弗为避免盖茨比那样的彻底毁灭所做 的努力,是对具有独立人格的自我以及对一种“更深沉的,来 自继续奋斗的满足”[4]的追寻。

菲茨杰拉德源自本能的悲剧感,与他自身在爵士时代的 生活经历相结合,使他对其时社会本质产生了敏锐、深刻的 见解,也使他对盖茨比所代表的“美国梦”持一种批判和否定 的观点,而对迪克·戴弗的“自我放逐”和救赎[5],对他的抗争 行为抱有赞同的态度。伴随着盖茨比的梦幻的破灭的是他 的身亡,这种毁灭性的悲剧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旨在阐发 “美国梦”彻头彻尾的欺骗性和虚假性。而在《夜色温柔》中, 菲茨杰拉德不再让迪克·戴弗重蹈盖茨比的覆辙,而是让他 走出“每一个现代人都可能困闭其中的温柔富贵却又消弭人 生的精神牢笼”[6],让他“躲避凄惨的失败”[7],而进行自我放 逐,避免盖茨比那样的彻底毁灭。因此,从小说关于幻想破

灭的重心来看,《夜色温柔》是《了不起的盖茨比》意义的延宕 和变异。

菲茨杰拉德在他的一篇自传性作品《崩溃》中说,在他的 文学生涯刚开始时,“所有进入我头脑的故事便都包含着某 种灾祸———在我的长篇小说里,可爱的青年走向毁灭,短篇 小说里的宝石山炸得无影无踪,我的百万富翁也如托马斯· 哈代的农民一样,是美丽的,注定遭到厄运的。”菲茨杰拉德 这种观点与黑格尔关于悲剧与美的关系的论述具有一致性。 黑格尔认为:“悲剧人物的灾祸如果要引起同情,他就必须本 身具有丰富内容意蕴和美好品质。”[8]菲茨杰拉德的悲剧人 物是因为“美丽”而遭厄运,而上演悲剧;黑格尔则要说明之 所以应该认定这种遭到厄运的人物是悲剧人物,正是因为他 们的“美丽”。可见,悲剧人物要具备两个条件:其一,这种悲 剧应该蕴涵丰富的社会意义;其二,悲剧人物要不同凡响,要 有他独特的、一般人不可企及的特征和品质。

迪克·戴弗正是菲茨杰拉德所谓“遭到厄运的”“可爱的 青年”,他的悲剧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意义,证明了爵士时代, 亦即一战结束后20年代中,美国社会道德崩溃和精神荒原 的状况,证明了“美国梦”掩盖下的社会危机,也揭示了上流 社会贵族优雅外衣下隐藏的毁灭人的残酷本质。

在《夜色温柔》中,作为“富人的分析家”的菲茨杰拉德对 迪克进入并身处其中近十年的上流社会和贵族阶层进行了 充分的描绘。虽然迪克借着与尼柯尔的婚姻如愿以偿地步 入富人圈,他仍然未能被上层社会所接受。富人们始终以尼 柯尔的“保姆医生”来定位他,以他们剥削性的道德与价值规 范来影响他,消磨他的意志,并以诱惑、财富、暴力、纯洁等各 种形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打碎他的梦幻,协助社会 吞没他。尼柯尔是作为一个病人嫁给迪克的,她依赖并占有 迪克。而一旦她疾病痊愈,就立刻转身投向其家族财产的怀 抱,她那“白色的钩型眼睛”就代表了有产者对世界的态度, 她俨然就是金钱垄断王朝中的女神。这个女人作为诱惑的 根源,作为榨取和剥削迪克的生命和精力的机器,最终代表

她的阶级抛弃了迪克,另寻新欢。尼柯尔的姐姐贝比·沃伦 更是集权力、冷酷、手腕与财富于一身,是她选中迪克作为妹 妹的保姆医生兼丈夫,并在他们十年的婚姻过程中,用金钱 消磨迪克的斗志,一次次击碎迪克东山再起的梦想,她用自 己的影响和势力使与警察发生冲突而入狱的迪克解脱,更是 又一次加重了迪克已然严重的精神危机。迪克·戴弗这个 “跳水者”(Diver即跳水者之意),处于沃伦家族的金钱海洋 中,只能听任其摆布,而无法驾驭自己的命运。[9]天真纯洁, 依靠个人奋斗成为影视新星的罗斯玛丽一直为迪克所欣赏。 但她后来也为了达到进入上流社会生活,追求虚荣与享乐的 目的而出卖贞操,并老练而世故地终止了自己对迪克的情 感,她打碎了迪克心目中的纯洁、成功青春的偶像,使得“需 要人爱”的迪克完全失去希望和寄托,沉迷于酒精而彻底堕 落。可以说,迪克的悲剧结局与上流社会对他的蚕食是分不 开的。

菲茨杰拉德在作品中渗透了他对富人们,对金钱社会不 动声色、冷静客观的批判和不信任感,使得迪克的悲剧具有 了广泛的社会意义,使他的悲剧具有了一种由个人悲剧升华 到全人类的梦幻悲剧的可能性。

朱光潜先生在《悲剧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心灵的伟大 正是悲剧中关键所在。”《夜色温柔》之所以能够具有震撼人 心和升华人格的悲剧效果,就是因为迪克·戴弗负载和代表 了某种价值,具有美好的品行和心灵,能够引起人们对他的 同情、赞赏、钦佩和爱慕。[3]

迪克与盖茨比一样追求着虚幻的爱并为之而献身,但他 在更多时候显得更象一个殉道者。众多评论家曾论及他身 上体现出的类似牧师般的非凡的几近完美的品性和特质。[6] 迪克高大英俊,一表人才,且具有成为一个出色的精神病专 家的潜力,学术前途无可限量。他之所以接受与尼柯尔的婚 姻,其中固然有对财富地位的渴慕因素起作用,但这也是出 自他对尼柯尔的爱情,是一种爱情的选择。在长达十年的婚 姻中,迪克尽到了做医生和丈夫的职责,精心治疗和照顾患 病的妻子,逐渐使她康复。年轻美丽的罗斯玛丽向他表白爱 情,他虽然动心,却以理智以及对妻子爱情婚姻的忠诚克制 自己。他慷慨、善良、优雅、值得信赖,无时无刻不为别人着 想,成为朋友们的主心骨。他在名声、权力、个性种种因素的 复杂关系中,始终都对自己有正确的判断,因此与尼柯尔、罗 斯玛丽等代表新生力量反叛性的贵族阶层相比,他更多地表 现出恪守传统道德规范的倾向。他在十年内一直是尼柯尔 的精神支柱和依赖,他周围的人也将他视为一位舍己救人的 圣者。尼柯尔要求他的爱情和忠诚,要他把自己从疯狂中拯 救出来;罗斯玛丽要求他满足她对爱情的渴求,同时将他视 为自己择偶的标准;他的富人朋友都期望从他那里获得支 持、帮助和快乐。小说起始通过罗斯玛丽的视角让我们看到 了迪克这个非同寻常的多种情感的复合体:当人们在海滩上 嬉戏玩耍时,“身穿肉色短裤的迪克手持钉耙庄重地舞弄起 来,表面上看象是在清除砾石,而那严肃庄重的脸上却渐渐【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显露出保守着某种奥秘的滑稽感。”[4]他在最终离开沃伦家 族以前还在履行“天职”:到监狱赎救了两个犯了罪的贵妇。 迪克的这一形象正隐示着多年来,他承担着清杂除芜、正本 清源的任务。他也的确是在从事着耙去砾石、留下柔沙之 事,即在生理上、心理上拯救尼柯尔,清洗她父亲的乱伦罪 孽,及医治各种由于社会的患疾而产生的精神幻灭症的任 务。正因如此,他慷慨地把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需要他的人 们,直到情感耗尽。他所遭受的巨大苦难与不幸———尼柯尔 情感上的背叛,沃伦家族及整个上流社会的鄙弃、不兼容,自 身事业的衰败和自我人格的丧失,以及他在与这些不幸的冲 突中通过自我放逐所表现出的坚强和抗争精神,传达出一种 悲剧性的崇高美。[6]

若从探讨菲茨杰拉德的宗教情感入手来分析《夜色温

柔》的话,我们可以发现,迪克的悲剧具有特定神话文化原型 意义,可以与古希腊关于俄底浦斯王的悲剧神话联系起来。 迪克·戴弗的经历虽不似俄底浦斯王,但其结局却俨然 是俄底浦斯的现代式的重演。俄底浦斯在得悉忒拜城中瘟 疫灾难的根源正是杀父娶母的自己时,刺瞎双目,将自己流 放到远方。迪克在遭受妻子背叛、情感耗尽、事业衰败等巨 大不幸之后回到美国西部,流浪于各小镇行医的结局正是俄 底浦斯结局的隐喻。迪克的自我放逐与俄底浦斯的自我流 放一样,都表现出一种面对苦难和不幸的“自虐”式的悲剧抗 争精神[6],这种自我放逐是对失去的自我的重新寻觅,是对 自我的重新审视,也是迪克以及菲茨杰拉德自己的人生认识 的一次重大飞跃。

迪克·戴弗具有现代俄底浦斯意义上的悲剧,渗透了菲 茨杰拉德的宗教情感,也体现出他对金钱社会、上流阶层又 爱又羡,又质疑又批判的矛盾心理。作品和人物,都在一定 程度上是菲茨杰拉德真实生活经历的艺术再现,其中蕴涵的 悲剧性具有丰富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味。

[参考文献]

[1] Andrew Turnbull, ed.The letters of F.S.Fitzgerald[Z]. London:Bodley Head,1964.96.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57.118.

[3]苏煜.梦里不知身是客:《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悲剧意识 探析[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8).

[4]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M].王宁等译.西安:陕西人民出 版社,1986.

[5]阿·密兹纳.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借来的时代的 诗人”[J].世界文学,1986,(6).

[6]张勤,熊荣斌.逃离理想王国走向本体的回归:评《夜色温 柔》的悲剧审美意义[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10).

[7]马库斯·坎利夫.美国的文学[M].方杰译.北京:中国对

外出版公司,1985.59.

[8]黑格尔.美学:第3卷(下)[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288.

[9]方杰.“美国之梦”的结构与解构:试析《夜色温柔》中的 深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1998,(4).

篇六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现代与经典的完美结合

现代与经典的完美结合

——读勒•克莱齐奥《流浪的星星》

袁筱一

1943年夏,法国尼斯后方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艾斯苔尔,小说《流浪的星星》的第一女主人公就是从此时开始慢慢明白过来在二次大战期间,做一个犹太人意味着什么:宁静的少年时代被打破了,接下来

便是恐惧,耻辱,翻山越岭的逃亡,还有父亲的离去。 战争结束后,艾斯苔尔决定和母亲一起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自己的家园:刚成立不久的以色列圣地。在旅途中,在拥挤不堪的船舱里,在风雨飘摇的大海上,在与当地政府的纠缠不清里,她发现了祈祷和宗教的力量。她学会了等待,但是所谓的圣地并没有给她带来所期许的和平;自己家园的建立意味着别人家园的丧失,这是一个孩子所无法明白,无从理解的事情。当她到达圣地时,却在那个梦想中到处是橄榄树、和平鸽、教堂和清真寺的穹顶尖闪闪发光的地方,遇到了

萘玛。这短暂似烟却炽热如梦的相遇昭示了某种命运之外的捉弄——萘玛正处在前往难民营的途中。 艾斯苔尔和萘玛,一个犹太女孩和一个阿拉伯女孩,自此再未相遇。她们交换的只是彼此的一个眼神,还有姓名。然而她们的命运已经注定地纠结到了一起,在她们日后各自的流浪中,她们从未停止过对对方的思念。战争将她们分离,她们在各自的难民营里艰难地生活着,但是她们却在不同的地方齐声控诉着战争,以最低的生存要求反抗着战争所带来的

绝望和死亡的阴影,而这,就注定要流浪。

等待,希望,绝望,死亡,包括宗教,这些都是克莱齐奥的表层主题。人类在这样的“死生契阔”下,竟是永远也完不成寻找自我的梦想,这是克莱齐奥式的绝望和悲情。艾斯苔尔和萘玛都是坚强的孩子,她们靠着她们自己也不甚明白的一种等待生存了下来,并且为了这等待颠沛流离。艾斯苔尔起先是靠一种近似神话的信念,关于耶路撒冷的许诺。虽然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她也不只一次地问过“也许耶路撤冷并不存在?”这真的是只有孩子才敢直面的事实,那就是“也许我们梦想中的精神家园并不存在?”可是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抱着一种不可理喻的固执认为他们的家园就在前方旅程的尽头。所有的疲惫,所有的等待都是价有所值。于是既然人们“这样强烈地想去耶路撤冷,也许有一天我们真的会到那里的。”她这样模糊地想着,等着。然而经历了那么多那么多的折磨和流离以后,圣地弥漫着的竟还是战争的硝烟:“这山脉,这位于法老城市之上的山脉,白骨累累。阳光一点也不温和。它刺痛了人的双眼,它是那么强烈,那么残酷,恐惧就在风

中,在蓝天里,在大海里。” 相较起来,萘玛或许是因为没有这么强烈地希望过的缘故,所以她的绝望是更低层的,是没有生存条件的绝望。在难民营里,只有饥饿、干渴,还有鼠疫。他们只晓得等联合国的运粮车,“在人们的眼里,开始出现一缕轻烟,一片云,让他

们变得越来越轻,越来越漠然。再也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再也没有眼泪,没有欲望,没有焦灼。” 在这样的绝望里,人们似乎无可救药。爱情或者温情都无可挽回地成了战争的牺牲品。艾斯苔尔和雅克,萘玛和萨迪在惘惘的威胁里,也偷过一点好时光。甚或在奴尚难民营里,还有过新生命的诞生以及随诞生而来的愉悦。但是这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于是在漫漫的旅途中,艾斯苔尔不止一次地看到过宗教的光辉。在圣•马丁的教堂里,在翻山越岭的逃亡途中,在土伦的监狱里,艾斯苔尔发现了这种具有神秘色彩的镇痛剂,十几岁的孩子不至于有“上帝死了”的哲学思考,但是她也会问“为什么我们看不见他,为什么他要躲起来,而他在这地球上是无所不能的啊?”哀怨和疑惑亦可窥一斑。写到宗教,作者更多的是用了“神秘”这个词,不可理解,但是“好像有一种源自我们体内的声音在述说着我们所听见的一切。”“有时候我们简直相信我们什么也不曾明白,只有在我们这间牢房的寂静里,听着这神圣语言的词在这里回响。” 显然,宗教也不能阻止人们的绝望,萘玛的那一边,事情似乎更加明了,因为宗教于他们并不比乌伊雅姨妈的神话故事来得更让人透彻。在这些表层的主题后面,是作者对于战争根源的深刻探讨。主宰“死生契阔”的不是命运,这是克莱齐奥作为一个男性作家的严肃的、不宿命的眼光。然而这只黑手究竟是什么呢?或许美国历史学家房龙在他的宽容里有更直接的异曲同工的解答,他说:“是的,我们现在像过去一样惊讶和绝望。现在我们再想扫除席卷了整个地球的瘟疫——偏执和暴徒精神的瘟疫——已经为时过晚。但至少我们应该有勇气承认它们存在的现实,把它们看作某些非常古老的人

类性格在现今生活里的再现。多少年来,这些性格一直在沉睡着,等待时机东山再起。时机一到,它们不仅要凯旋而归,而且由于受了这么长时间的压抑,其狂暴、愤怒和凶残的程度比历史上任何时候更甚。”就是这种“非常古老的人类性格”,只要这一类的人性恶仍然存在,孩子们就会永远沦为战争的囚徒,四周就会永远有对暴力和血腥的需求,艾斯苔尔和萘

玛永远是流浪的星星。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流浪的星星》里,仍然是克莱齐奥关于战争和人性以及由此连带出来的关于欲望、等待、绝望、死亡、宗教的最根本的看法。但是与他其余的作品有所不同的,特别是与他另一部直接探询战争根源、且直接题为《战争》的作品有所不同的是,作者选择了两个年轻的女孩子作为叙述的主视角。情节都是以她们的所见、所感、所

触和所想而展开的。 这或者是作者的第一点精心安排,而且是颇具现代意识的安排。任何一种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都是被置于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内:正是作者,叙述者,小说人物以及读者之间的关系成就了文学。而在这四个因素里,作者往往是隐形的,是另一个隐形因素即读者所努力探求的。于是作品内在的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便要凭借叙述者与作品人物之间的张力来实

现。

E.M.福斯特在其《小说纵横谈》里说过,小说家可以作为公正或者不公正的观察者从外部来描写世界,也可以作为无所不在的人从内部进行描写。克莱齐奥显然在这里更偏向前者,但是他也没有完全地摒弃后者。作品采用的是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交替叙述的手法。然而即使是在叙述者直接在场的第三人称里,叙述者也决没有成为无所不在的上帝。口吻依旧是十几岁孩子的口吻,想法也是十几岁孩子的想法,就连十几岁孩子视野所受到的限制,在这里也是一应俱全。这使我们从这部小说的结构所得到的第一个印象便是它的简洁明快。作者用的是类似流水账的独白,没有心机和花哨。战争在一个孩子的眼里是什么样的呢?“战争进行的时候,那些男人,那些戴着滑稽的羽饰帽子的意大利宪兵和警察就敢到费恩先生家抬走钢琴,抬到旅馆的饭厅里去。然而这架钢琴,费恩先生把它看得比生命里所有的一切都要重要,这是他生活中所留下的唯一的东西。”这种角度的有限性当然需要适当的技巧和暗示来补足,这也就是我们要谈的关于这部作品结

构的第二点。 为了避免过分的浅白直露,作者用了一点曲折。他采用了对称式的写法。在艾斯苔尔和萘玛之间并没有具象的关联,人物的命运是各自展开的。她们没有作为具体的两个人相遇,相爱,或是相离,也没有作为具体的两个人发生冲突。她们

终其一生只有一次构成情节的相遇,就是艾斯苔尔初到以色列,而萘玛踏上流浪征途的时候: 突然,从队伍中脱出了一个很年轻的女孩子。她向艾斯苔尔走过来。她的脸苍白憔悴,裙子上布满了灰尘。艾斯苔尔看到她的皮带和鞋子都已经坏了。年轻的女孩子走近她,一直挨到她的身边。她的眼睛里有种奇怪的光芒在闪耀,但是她没有说话,也没有提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她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站在艾斯苔尔面前,将手搁在她的臂上。接着,她从衣袋里拿出一本没有写过字的黑皮本子,在第一页的右上方,她写下了她的名字,就这样,用的是大写字母:NEJMA。然后她把本子和笔递给艾斯苔尔,让她也写下自己的名字……但是艾斯苔尔从此再也无法从脑中抹去萘玛的那张脸,她的

目光,她那搁在她的臂上的手,还有她把本子递给她时那种缓缓的,凝重的手势。 这是萘玛的第一次出场,小说自此有了第二条主线,情节进入了实质性的第二部分:二战结束,可战争还远远未结束,甚至它将意味着又一场噩梦的开始,萘玛在难民营里的苦难经历成了很好的证明。这种并行不悖的对称写法实际上倒是古典的,有人工的技巧和安排在里面。可是我们看到在《流浪的星星》里,它显然还更具有一种结构暗示的功能。诚如我们在上文中所提到的那样,艾斯苔尔和萘玛并不具有人物的典型意义,也不能够作为情节发展的有力支撑,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在这里还是遭到了淡化的厄运,几乎要被身后那个“死生契阔”的大背景吞了下去。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当然需要一种人为的,甚至带点补拙色彩的技巧来维持作者一向擅长的结合。这唯一一次的相遇写下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纠葛,无论你多么不理世事,命运还是注定要与人纠缠,并且终其一生也难以摆脱。这种纠缠由于人性恶的一面,可以一直衍

生成为一种伤害。 时间的调子,似乎也是作者手法中不可避而不谈的一点。很显然,小说家动笔时,一切已经成为过去了,即使相对于叙述者来说,一切也已成为过去,所以他用过去时。然而小说在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时也会采用现在时,在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整个小说的时间调子还是回到了现在时。作者之所以用这样的交替,无疑是为了表现过去的想忘却而又不可忘却,现在的想开始却又无从开始。未来在这里是没有的,包括想象在内,一切只能是噩梦的再现。在时间上和在视角上一样,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作者几乎未曾转换地使用了另一种对称。它给了小说一种“事实性”(注意,不是真实性),却又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它的可

感性。

三 如果说在结构上,克莱齐奥在《流浪的星星》里仍然是在试图完成一种结合的话,那么在语言上应当说是经典的。我们

在这里没有用“古典”一词,因为经典的含义是“古典,但未过时”。 一个作家的可贵之处往往在于他能够创造一种具有个性标记的语言,而这种语言又往往能够引导本国的语言文字往一个

良好的方向去,这可以补足作家在哲学精神方面的某些缺憾。

克莱齐奥的语言一向是为读者所称道的。大约是因为人们在这个乱哄哄的世界里,一直在潜意识里寻找一种俭约、凝炼、

相对朴素却不乏优雅的美。用这几个形容词可以来概括我们的作家在语言上的四个特点。

一、俭约。我记得罗新璋先生在他的某篇文章里说,他译《红与黑》,每句一般不超过二十二字。《红与黑》的研究是旁的事,可是用在这部《流浪的星星》上,却是不带任何夸耀之意的事实。法语的复杂、精确往往是通过它的从句套从句的句式,仿佛连环套似的,一层层地深入下去。但这决不是克莱齐奥的语言。《流浪的星星》里,从句一半只限于一层,且简单句很多。克莱齐奥善于描摹外部世界,他用艾斯苔尔那双单纯的眼睛去看,所以那世界也是单纯的。“下面传来水流的声音,那是一种沙沙的声音,在山中的岩壁间回响着。天边,白色的云朵在东面聚集起来,在山谷深处幻化成各种奇形怪状,有的像雪峰,有的又像城堡。……她想起她那时候想和云一起走来着,因为它们可以自由地随着风飘来飘去,因为它们可以无优无虑地从山的另一边飘来,一直飘到大海那边。她想象过它们一路上所看见的一切,山谷,小河,那如蚁窝一般的城市,还有那些大海湾,海水在它们的怀抱中闪闪发光。今天,还是同样的云,然而它们却含有某种威胁的味道。它们好像是在山谷深处拦了一道屏障,吞噬了山峰,它们竖起一面白色的墙壁,郁郁的,不可穿越。”如果说长的句式带来的是一种曲径探幽的宛转,那么短的句式带来的则是与它简洁明快的结构相对应的简洁明快的文学风格。

二、凝炼。凝炼除了简洁之外,更令人看中的是一种力量。克莱齐奥文字的力量取决于两点,而这两点都是与词有关的。第一在于词语的重复。克莱齐奥的每一部著作里,几乎都有几个词是反复出现的,几乎可以烂熟于心的。《流浪的星星》里,我们不止一次地看到空茫、回响、闪闪发光、令人晕眩、神秘……第二在于形容词的运用。克莱齐奥一向长于用色彩耀眼的形容词,给人一种刺激的印象。大海是那种要了命的碧蓝,天空是万里无云的苍白,夜是沉沉的黑仿佛能吞噬一切似的。他的形容词没有通融的余地,仿佛他笔下的树,高大,笔直,直走云际。他原本就是一个很在乎词语力量的作家,即便是在《流浪的星星》里,谈到宗教时,他也不止一次地提到过“他起先是用一种神圣的语言在说这些词,慢慢的,每个词,每个音节都在回响……这是上……的词,是他在创造这世界以前悬于天际的词。”词该是第一级具有完整意义的语言单位,它的本身可以相对独立地完成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何况克莱齐奥更重视短的句式,这就无怪乎他这样

地看中每一个词语的实现与完成了。 三、朴素。朴素建立于修辞手段的慎用之上。这里没有猜谜似的大量的隐喻、双关、文学游戏,作者最常用的,反而是修辞里最简单的明喻。一切都在你的面前,在孩子的想象中。作者也并没有跳过孩子去连接两个可比因素的过程。因为真诚,克莱齐奥是不难理解的。只要你有一颗同样简单的心,事情就会同样的明了。因为朴素,克莱齐奥也不是这样难

翻译的。简单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可以沟通。 四、优雅。虽然克莱齐奥的语言句短,词重,修辞手段变化有局限,但这种语言却仍然不失优雅。说克莱齐奥的语言风格具有经典之美,优雅便是其中的一条。在克莱齐奥诗化的语言里,他刻意在追求一种繁丽的意象。这或许是现代某些作家都滤去不用的手法,如杜拉斯,她似乎刻意将一些句子进行破坏与割裂。但是克莱齐奥的语法整齐,规范,意象应景。他描写周围风景简直有雨果的浪漫之风,不惜笔墨。克莱齐奥是不重事件的,但是,他重描写,重“死生契阔”的大背景:“冬天,雪覆盖了整个村庄,房顶、草坪一片皑皑。檐下结满了冰椽,沿着侧梁,沿着树枝滴落下来,汇聚成溪,小溪再汇成河,沿着村里的每一条小路欢舞雀跃,倾泄而下。”克莱齐奥开头的这段描写简直是可以做学习的典范语言。

事实亦复如此,克莱齐奥的小说确实被选进了中学教材之中。

篇七 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许晴刘涛 靠真人秀东山再起的10大女星

许晴刘涛 靠真人秀东山再起的10

大女星【现代,东山再起,人物】

许晴——不褪色的浪漫女人

许晴出演过许多经典形象,甚至是《开国大典》里对宋庆龄短短十几分钟的演绎也能看出她实力派演员的功力。但是许晴是一个宁缺勿滥而且又不喜欢炒作的人,因此在媒体上看到她的机会很少,很多人对她并不熟悉。《花儿与少年》这样的娱乐真人秀却让人们看到了许睛浪漫的情怀,很多网友说她是适合谈恋爱的对象。

[page]

刘涛——从淡出娱乐圈到再回娱乐圈

刘涛也是演过很多电视剧,也有几部让观念熟知的形象,比如《白蛇传》中的白蛇,《妈祖》中的妈祖等,2008年刘涛嫁人又生孩子,一度让人以为刘涛要过富太太的生活。2014年《花儿与少年》这档真人秀节目让人看到了刘涛并没有离开娱乐圈,而且她是个好媳妇、好管家的形象被更多观念称赞。

[page]

郑佩佩——功夫女明星到奶奶级人物

郑佩佩几乎出演的所有形象都有会武打的戏份,她也是大陆人熟悉的功夫女明星,虽然很多是配角,但是许多观众还是喜欢她。随着年龄的增大,人们以为她在家闲赋,没有想到的是《花儿与少年》里她在为了国外百事通的奶奶级人物。

[page]

钟丽缇——性感女神到体贴妈妈

钟丽缇一直是以性感的形象在娱乐圈中出演形象的,她的在《晚娘》、《色戒》中的形象让许多男人把她奉为梦中情人。近几年钟丽缇一直在家相夫教子,2014年人们在浙江卫视播出的亲子类栏目《人生第一次》看到了她体贴妈妈的形象。

[page]

罗琦——从问题歌手到再度回归

罗琦应该算是摇滚界的前辈女歌手,也是参与乐队创建的较早女歌手之一。但是她的冲动让她失去了一只眼睛,也让她成为了毒品的瘾君子。但是她最终占胜了自己成功戒毒,而且还有了一个完美的家庭。《我是歌手》第二季中罗琦洗尽铅华,历尽人间冷暖她的歌声中又有了另一番味道。

[page]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8600.html

    上一篇:正规P2P产品

    下一篇:中国百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