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渔业的发展,养鱼网箱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网箱养鱼是用合成纤维网片等材料制成一定形状的箱体,架设在水体中进行养鱼的一种生产方式。它具有放养密度大、成活率高、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以及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等优点,成为广大农民朋友增收致富的一条好路,本期节目介绍深海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介绍深海的常用网箱养殖技术。
深海抗风浪网箱,是针对我国传统网箱养殖业对近岸水域和生态环境日益造成破坏的严重问题,集成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海洋工程、防污涂料、机电与自动控制等多项新技术研制开发的新型海水养殖设施。与传统养殖网箱相比,深海网箱具有抗风浪能力强、应用海域广阔、养殖容量大、成鱼品质好、产量和效益高、不污染水域环境、使用年限长和科技含量与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可应用于水深15m~40m的半开放或开放海域。
采用自主开发的HDPE网箱框架专用管材和六边形网目尼龙网衣,在网箱结构设计、制作工艺、锚泊固定和升降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多项创新性设计和改进。“网箱网具扎制工艺”和“升降式网箱”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浮式养殖网箱”、“网箱骨架”、“养殖网箱缓冲式锚泊装置”等4项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
网箱的主要技术指标:网箱周长可达50米,直径15.92米,网深8~12米,养殖水体1 592~2 387立方米;单网箱可养鱼15~20吨;在10级风浪和1m/s流速海况下,可保证网箱系统和养殖鱼类安全;网箱框架使用寿命8年以上,网衣寿命4年以上;网衣防污期效可达10个月;系统造价可比进口同类网箱降低50%。升降式网箱在20min左右下潜到10m水深,可抵御更大风浪的袭击,并可通过用户手机短信指令远程遥控网箱升降。
网箱箱体除周边配有网纲外,中间要有一定的加强筋。网纲、加强筋与网片相缝及连接处,要先有细绳穿进网目固定,再与网纲或加强筋固定,不得打滑。垂直方向的网纲、加强筋与上、下网纲连接处及网箱上、下边角处都要有加强(或双层)网片。其它网箱产品有:HDPE三浮管圆形浮式网箱、HDPE双浮管方形网箱/单浮管软联接网箱和钢结构网箱等。 养殖配套设施有:网箱水下监视设备、鱼类规格分级装置、活鱼起捕机和网箱投饵机等。
网箱养鱼品种很多,如赤点石斑、巨石斑、青石斑、鲑点石斑、鰤鱼、真鲷,平鲷、黄鳍鲷、黑鲷、尖吻鲈,紫红笛鲷、蓝子鱼等都可以进行养殖。但从目前的市场需求,生长快、产量高和效益好的角度来看,主要还是军曹鱼、卵形鲹鲳、鰤鱼、青石班等,其中军曹鱼生长最快、产量也高、效益也很好。
目前网箱养鱼的鱼种多数是从种苗商或种苗场购进的小规格5~10cm左右种苗,这样小规格的鱼种不适宜近海大网目网箱的饲养,一般通过人工投喂优质的鱼糜、鱼肉小碎块或人工饲料等,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使其达到大规格鱼种的要求不同种类的鱼种要求不同,但总的要求要比网目稍大为宜,再投到大网箱中进行商品鱼饲养。例如,大规格军曹鱼种,先把10cm左右3~5g的小规格鱼种,经过3~4个月的培育,待鱼种达到0.75kg40~45cm以上才投到大网箱中进行商品鱼的养殖。
鱼种投放的密度主要根据海区的环境条件,养殖技术及管理水平,以及对养殖对象的产品规格和产量要求来决定。一般养成产量达20kg/m3,最高可达到30kg/m3。如按20kg/m3产量来设定投苗密度每立方水体的投苗数,一个6m×6m×6m的网箱,养殖产量4000kg左右。以养军曹鱼为例,商品鱼规格要求4kg/尾,成活率95%,那么每箱要投0.75kg以上的鱼种1100尾左右。投放密度为5.5尾/m3。而养殖鱼,商品鱼规格要求为2kg/尾,成活率为90%,那么每箱投放500g/尾左右的鱼种2300尾,鱼种投放密度为11~12尾/m3。
目前网箱养殖的鱼类均为肉食性的鱼类,新鲜的小杂鱼是其生长较理想的饲料,品种有青鳞鱼、园类、脂眼鲱、小公鱼、斑等。虽然低值贝类也是很好的饲料,但是数量少,价格高,难以利用。使用小杂鱼,在大的渔港和渔汛好的季节,小杂鱼饲料比较充足,但在养殖较多的海区和渔汛不好或休渔期,小杂鱼供应困难;同时长期使用小杂鱼又破坏了鱼类资源,因此应开发使用人工配合饵料。目前人工配合饵料已应用于生产,其换肉率为1∶1.3~1.5,可单独或混合使用。
投喂方法:一般鱼种投放1~2天后才能摄食,但由于各种鱼种和规格不同也有差异,最好投苗几小时后,用些饲料试喂一下,如能摄食就进行投喂,投喂量以基本不来摄食为度。投喂方法应掌握"慢、快、慢"的原则。即开始投喂时,应少量慢放,以诱鱼类上来摄食,待鱼群纷纷上来抢食时,则应多量快投;当部分鱼类吃饱散开时,又应该少量慢投,以让小弱鱼类也能吃饱;当绝大部分鱼类不来摄食时,则可停止投喂。
投喂时间:投喂时间最好能在白天的平潮时,若赶不上平潮时,则应在海流的上方投喂,以免减少饲料的流失。在生长旺季3~10月可采用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下午5~6时各投一次,小杂鱼日投饲量为体重的6%~8%,人工饲料的日投饲量为4%。在水温较低的季节11~2月,鱼类摄食减少,可在中午11~12时投喂一次,投量可根据摄食情况而定。
1.定期测定养殖环境的水化因子和测量养殖鱼类的大小。如测定水温、溶氧、盐度等,以了解水环境的变化情况;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测定鱼体的大小,以了解养殖鱼类的大小及生长规律情况和确定它的投饲量,做好饮料的准备和计划工作。同时,平时要做好对环境因子、气候条件,每箱养殖鱼类的品种、数量、大小,投放时间,
2.清洗和更换网箱。网箱系统在海水中浸泡时长了,加上海水透明度大,网箱系统中附着的藤壶、牡蛎等贝类和杂藻,越来越多,堵塞网眼,阻碍了水流的畅通和水体的交换,影响鱼类的生长和降低网箱系统的浮力。因此,在日常管理中,要根据网箱系统附着物的情况和鱼体的大小,经常进行清洗或更换网箱。方法可采用人工或高压水枪喷射。把换下来的网箱,先用淡水浸泡或晒干,再敲打洗刷;另外可采用一些化学药物或防污涂料,浸泡网片,防止或减少附着生物的附着,以减轻清洗和更换网箱的劳动强度。至于更换网箱的次数和时间,要根据各个海区和附着物的附着情况而定,根据我们的试验的情况,在网片没有通过涂染处理的情况下,一般一个月左右要清洗或更换一次。从鱼种养至商品鱼出售,要更换网箱4~5次。
3.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由于网箱设置在海中,常受风浪影响,在水面上不一定能看清楚网箱的损坏、附着和鱼类的活动情况,所以要经常检查观察包括在水面观察和潜水观察网箱的附着情况,有无破损漏洞,网箱系统的固牢以及鱼类的生长活动情况等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意收听气象预报,特别在台风到来之前,采取防御措施,检查和增加锚力,加固网箱的固定系统,如有特大的台风,要适当利用机船把网箱拖到内湾避风,待台风过后再把网箱拖回原来的养殖海区。另外,在网箱周围,鱼类很多,要严禁炸鱼现象的发生。
4.防病害措施。虽然这种模式设在近海,水质条件好,环境稳定,病害较少,但由于网箱养鱼是集约化养殖,密度较大,细菌容易传播,因此须坚持贯切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防病措施。首先,操作要小心谨慎,动作轻巧,不要把鱼体损伤。在平时要及时清除网箱附近的杂物,注意观察鱼群的摄食和活动情况,一旦发现病、死鱼,要及时隔离治疗和捞出销毁、深埋,不要在海上乱丢;同时在投喂时,做到定质、定时、定量,不要投喂霉烂变质饲料,并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鱼体大小、食欲情况定量投饲,最好能在饲料中添加抗菌性药物进行投喂,以减少鱼病的发生;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不被污染,对养殖面积多的海区最好能建立水质监测站,对海区的水质环境进行监测、预报。由于目前的养殖还未有发现鱼病的发生,所以这里对各种鱼病的防治技术不作介绍。
网箱养鱼何时收捕上市,怎样运输商品鱼,由于养殖品种的不同,上市规格也不同,养殖周期更不一样。一般成鱼养殖的时间在6~12个月左右。在海南地区一般上市规格:石斑鱼、鲈鱼、真鲷,卵形鲳、紫红笛鲷等为500g以上,黑鲷、黄鳍鲷为200g以上,鱼1000g以上,军曹鱼4000g以上,达到以上规格,鱼价较高即可收捕上市。收获时将网箱掀起,可全部收完或捕大留小,活鱼运输基本上都是采用活水船来完成,其方法与鱼种运输差不多,即采用活水船舱,加上抽水和充气。一般装载重量为20吨的活水船,夏季可装鱼3吨,冬季能装鱼4吨;冰冻鱼可采用冰冻车进行装运。装载量根据车的装载量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