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鲟鱼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鲟鱼标准化养殖技术(2010.8.19)

  鲟鱼鲟形目、鲟科、鲟属,地方名叫七粒浮子。它的个体大,肌间无刺,骨头全是软骨,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一种营养、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本期节目介绍鲟鱼标准化养殖技术。

  鲟鱼全身是宝。其肉无肌间刺,食用率高,可做生鱼片、油炸鱼片,也可进行熏制和制作罐头等,其吻、鳍、肝、鳃、骨、胃肠、脊索等均是上等佳肴;尤其是匙吻鲟卵经加工制成的“鱼籽酱”,誉满全球,为世界高档营养食品;其吻、骨和皮可制胶,同时皮还可以制成优质皮革。

  鲟鱼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喜生活于流水、溶氧含量较高,水温偏低,底质为砾石的水环境中。

  据报道,鲟鱼所含的抗癌因子是鲨鱼的10~15倍,长期食用鲟鱼,对防癌抗癌、防胃痛和脱发均有特效。近年来鲟鱼人工养殖已在逐步兴起,水产业内人士对其鲟鱼养殖前景一致看好。

  池塘鲟鱼养殖技术要点:

  注意:鲟鱼是一种极爱干净的鱼种。因此投喂饲料以后,一定要及时清除池中的残饵,以防水质变坏,影响鲟鱼的生长。

  池塘养殖鲟鱼能否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苗种培育阶段是关键。  
                       
  1、苗种获得。从黑龙江购进受精卵,自行人工孵化。受精卵卵径约2毫米,沉性卵,水温保持在195—20.6℃之间,约经80—120小时,便可全部孵化出仔鱼,孵化率为80%,在整个过程中,孵化器内仔鱼出膜有一定时间差,因而在第一条仔鱼出膜那一刻,便专人收集刚孵出的带有卵黄囊的鱼仔到孵化盘分批培育。

  2、幼苗的培育  
                       
  阶段一:刚孵出来的仔鱼放在孵化环盘内采用微流水培育。放养密度为6000尾/平方米,此阶段鱼苗无摄食行为,其间要保证充足的溶氧,日常操作要格外小心,过4—5天,待仔鱼卵黄囊吸收2/3以后,可投喂饵料。因属驯化阶段,幼苗往往大量死亡。针对这种常见现象,笔者配制出S1、S2、S3号粉末状饲料,(粗蛋白含量≥45%),结合丰年虫、水蚤投喂(不用红虫),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半个月达到45%的转饵率,此时鱼苗已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用饲料S3投喂。

  阶段二:3厘米以上鱼苗要转移至培育池培育,此阶段培育池设计为3米×1米×0.5米,池顶进水,排水孔通过垂溢排管排水,池上部要盖顶,以防日光直射、暴雨等危害鱼苗。

  投饵量按鱼体重的25%—45%投喂,依照少量、多次原则,日投喂8次,每次投饵前先去污、停气、停水。  
                       
  阶段三:当鱼苗长至10厘米以上时,移至6米×4米×1米规格池培育。移入池之前,水泥池先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刷洗干净,搬移鱼苗时用10ppm痢特灵浸洗鱼体3—4分钟,然后下池,当鱼种长至25厘米以上、50—100克重时,鲟鱼种培育阶段算成功了,此时可放心下大塘养殖。

  其它鲟鱼养殖技术:

  一、鲟鱼在喂食前必须先清水。把污物、鱼粪等排干净,越干净越好,因为水里的污物易粘在鲟鱼鳃上引起缺氧。 

  二、鱼苗引进来先要驯食。幼鲟主要以水中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为饵料,养到车间里就要从天然饵料慢慢过渡到人工饵料,过渡期主要用水蚯蚓喂养。从引进2厘米到3厘米的幼苗养到1公斤左右的商品鱼,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 

  三、以流水式水池养殖模式为主。这种模式占地面积小,水流量容易控制,投喂饲料也比较方便,在供、排水的时候,可以采取每池单注单排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池子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是相对独立的。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交叉污染导致鲟鱼生病。另外,鱼池的内表面一定要光滑,因为鲟鱼喜欢沿着池壁游动,他的身体又没有鳞片保护,很容易被池壁擦伤。 

  四、按养殖密度投饲。放养密度以500尾/亩为最佳,饲喂时实行定时、定量的投喂原则,最好选择颗粒饲料。因为这些配合饲料中含有鲟鱼生长发育不同阶段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将饲料直接投入到水池当中。通常每天喂食4~5次,日投饵率在1%到3%之间。 

  工厂化鲟鱼养殖致富故事:

  鲟鱼让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农民走上了致富路。该村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组成渔民合作社,养殖鲟鱼年户平收入达到5万余元。25日,该村鲟鱼养殖基地农户捧着丰收的鲟鱼喜笑颜开。 

   占地2万平方米的养殖车间内,一排排水泥池中游动着体型巨大的鲟鱼,水泥池中的活水由另一循环水处理车间净化处理后输送过来。4月25 日,记者在宜都市天峡鲟鱼养殖公司看到,庞大的养殖车间养殖了1000余吨鲟鱼,与传统养鱼模式不同的是,养殖车间一切都按标准化生产,养殖池的水温长年控制在15度至25度,饵料按标准化营养配制。该公司负责人彭卓群告诉记者,在室内进行工厂化养殖鲟鱼,一年相当于

[1] [2] 下一页

篇二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马鹿的饲养管理技术(上)

  [农广天地]马鹿的饲养管理技术(上) 

   

   

  马鹿是一种体形较大的茸鹿,属于半驯化的野生动物,其适应性强,耐粗饲,生产可利用年限长。饲养马鹿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取鹿茸,鹿茸是传统的名贵中草药,同时,鹿肉、鹿血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因此饲养马鹿的经济效益高,而且全国各地均可饲养。现在为大家介绍 马鹿的饲养管理技术(上),介绍幼鹿和母鹿的饲养管理。

  马鹿的饲养管理技术(上)

  人工饲养马鹿一般使用圈养的方法,圈舍选址要和村庄、工矿企业有一定的距离,最好在500米以外,自行隔离,防止人和其他动物将疾病传染给鹿群,每间圈舍要有圈门、运动场、房舍、水槽、饲槽,圈门一般高1.8至2米,宽1.8米,便于小三轮车进入圈内运送饲料,运走鹿粪。运动场是鹿在圈舍中的活动区域,一般长25-30米,宽15-18米,适合15-20只马鹿组群生活,房舍是建在圈舍运动场一端的有房顶的开放房间,主要是供马鹿休息的地方,房舍一般宽度在2-3米,长度与运动场宽度一样,饲槽一般建在运动场的另一端,紧挨着走廊,通过金属隔栏与外面相通,饲养员可以在圈外走廊处给马鹿投放饲料,槽宽80-100厘米,长度根据养殖密度而定,保证舍内马鹿都能吃到饲料即可,母鹿、幼鹿圈舍中的饲槽也可建在运动场中间。水槽是供马鹿饮水的地方,水槽的位置一般在靠近饲槽一端的角上。马鹿的饮水要使用清洁的自来水。

  圈舍必须用砖来铺地,不能用水泥抹地。用砖铺地可以让鹿蹄适度磨损,避免蹄子过厚,下雨的时候可以避免圈里出现泥泞地面,渗水性较好。不同马鹿往往要分栏饲养,鹿场一般都有多间圈舍,这些圈舍可以并排相连。

  为了防止进出人员传染人畜共患病给鹿只,在圈舍区入口处要设立专门的通道,在通道里要有消毒设施,使所有进入圈舍区的人员都要经过消毒,一般是在地上撒消毒液对鞋底接触消毒,消毒液一般使用3%的火碱溶液,也就是苛性纳水溶液。通道上面还要安放消毒紫外灯,这样当人员经过这个通道时就完成了消毒程序。

  马鹿是反刍动物,有四个胃,消化器官非常发达,凡是牛、羊能采食的各种饲草它都爱吃,尤其突出的是牛羊不能或不爱吃的各种阔叶树的枝叶,不论是新鲜的或是秋季落地的,马鹿都喜爱采食。饲料消化率、肉料比也比牛羊高许多,合理配置马鹿的饲料,是获得养殖效益的关键。

  一般将养殖饲料分为青粗饲料和精饲料,青粗饲料主要有青贮玉米、柞树叶、杨树叶等各种树叶,以及胡萝卜、苜蓿草、玉米秸等,精饲料有豆饼、炒大豆面,玉米面、麦麸、以及白糖、食盐、骨粉(或磷酸氢钙)、添加剂,特别要强调的是:胡萝卜对饲养马鹿是很好的饲料,它不仅富含维生素,还有各种微量元素,精饲料的使用要根据鹿的不同生长时期进行不同比例的配制,具体的配方将在后面详细介绍。

  一、幼鹿的饲养管理:

  六月初就到了母鹿的产期,幼鹿出生之前,就要对圈舍进行特别处理:母鹿产前要在鹿圈里用木板夹出一个隔离栏,注意隔离栏要在鹿圈的最里面,是专门为幼鹿准备的,隔离栏内要保持清洁、干燥、安静、阴凉的环境,便于幼鹿进去休息,有利于小鹿的健康成长。隔离栏的面积要保证每只小鹿平均0.5到2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栏的一侧留有栅栏缝隙,缝隙宽度约为30cm,可让小鹿崽随便的进出,而母鹿进不去,这样小鹿在断奶前可以随意出入,又可以减少母鹿对小鹿的伤害。在隔离栏里垫上柔软的干树叶作为垫圈草,同时还要放入料槽、水槽各一个,用来为幼鹿补充饲料和饮用水。

  在安静的环境下,母鹿都可以自然分娩,每胎一般生一只小鹿,幼鹿的饲养是马鹿一生最关键的饲养阶段,必须精心管理:刚出生的鹿崽很快就可以挣扎着站起来,这时饲养员要加强观察,帮助刚出生的小鹿尽快吃上第一口母乳,母乳中有仔鹿需要的免疫蛋白,  学会吃奶的小鹿成活的几率就很高了,进入哺乳期的幼鹿, 前几天,幼鹿不会采食饲料,只能以母乳为生,幼鹿出生半个月后就可以开始采食精饲料。

  这时就要将隔离栏里的料槽加上精饲料,在水槽中加入清洁的饮水,从幼鹿能够采食开始,就要保证料槽里24小时不断饲料和饮水,幼鹿的饲养方法被专家总结为:丰足饲养,全价配合,直线培育的十二字方针,在整个哺乳期,仔鹿的精料日粮配方为:豆饼25%,炒大豆面10%,玉米粉43.5% 麦麸15% 白糖5% 食盐0.5% 骨粉(或磷酸氢钙)0.7%和添加剂0.3%,另加切碎的胡萝卜,占总饲料的40%,这种配方的饲料要每天更换一次,并保持饲槽里总有精料。同时在小栏里放上鲜嫩的杨树叶或青草,让仔鹿白天、晚上都可以自由采食。

  所谓对幼鹿的丰足饲养,就是饲料充分供给,它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营养的搭配也很全面,昼夜都要有精料、鲜树叶、有水,使幼鹿体重直线增加,根据饲养经验:马鹿从出生后15日开始补料,乳料并重,最初,仔鹿每天每头可采食精料0.1千克,逐渐增加采食量,直到断奶,每天可采食精料1.5千克。哺乳前期是以奶为主;中期是奶料并举;后期以料草为主。仔鹿的哺乳期一般为三个月,在8月中下旬一次性全部断奶,断乳方法是将母仔分圈饲养,将母鹿一次性赶走。

  断乳后的仔鹿开始独立生活,这时的仔公鹿、仔母鹿同圈饲养,由于在哺乳期间已经开始了补草补料,仔鹿肠胃得到了锻炼,断奶后很快适应新的生活,这时精料每昼夜喂四次,上午5点一次,中午11点一次,下午4点一次,晚上9点一次,精料的配方是:豆饼25%、炒熟的大豆粉10%、玉米粉45%、麦麸15%、白糖3%、食盐0.8%磷酸氢钙1%、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添加剂0.2%。同时在饲料中还要加喂胡萝卜,每只仔鹿每天要加喂1千克胡萝卜,胡萝卜是马鹿饲养中很好的饲料,它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还含蔗糖,是很好的调味剂,能够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刚断奶时,每只仔鹿每天吃精料共1.0至1.5千克,随后逐渐加料,到年末12月份每头仔鹿每天能吃到1.75至2.5千克精料。

  另外还要放足青草、青树叶,保证子鹿昼夜都可以自由采食、自由饮水,这样就可以使所有的仔鹿都能吃的饱、长得快,体重直线增长,哺乳仔鹿和断奶仔鹿的可塑性大,这时期幼鹿的生长发育特别快,到年末平均体重可以达到100千克,最高可达130千克,而仔公鹿在12月就可以普遍长出初角茸,在公鹿头部长出的鹿茸是皮肤的衍生物。

  进入冬季后,不论是仔鹿还是成年鹿,在饲养上需要注意一些共同的问题:冬季要注意保暖,可以在鹿群休息的地面铺上厚厚的垫圈草,在北京以及北京以南的地方,马鹿场完全可以用鹿粪作为垫圈草,早餐吃完后要对鹿舍进行打扫,主要是将鹿粪扫到鹿舍的中间,有阳光的地方晒干,在下午收阴的时候再把粪推进圈内,垫在鹿身体下面保暖,越厚越好.鹿粪比较松软,有较好的保暖效果。冬季气温较低,马鹿不爱活动,饲养员要定时将鹿群赶到院子跑几圈,也称为赶圈,上午、下午、深夜各一次,使鹿活动活动,增强鹿的体质和耐寒性,同时便于鹿群到运动场排泄粪尿,不尿窝子,使躺窝的休息区保持干燥。冬季鹿舍里的饮水不能让它太凉,更不能让它结冰,方法是在水锅的下面点炉子,燃料主要是鹿粪,因为鹿粪着的慢,温度也不会太高,保证鹿的饮水温度在摄氏10度左右。 这个季节粗饲料没有新鲜的树叶,要加喂发酵好的青贮饲料和胡萝卜,或者青贮胡萝卜,主要是为了给鹿群补充维生素,这样鹿群在冬季就可以很好过冬了。

  育成鹿是指出生后下一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这期间的幼鹿,育成鹿的精料配方基本与断奶仔鹿相同,每头每天给精料1.5至2千克左右,一天分四次投放饲料,与以前一样丰足饲养,全价配合,直线培育。

  在一月初,育成公鹿一般可以长出3到5厘米的初角茸,这时需要将育成公鹿的初角茸割去一部分,饲养公鹿主要是为了获取鹿茸,怎样让公鹿一年生产更多高质量的鹿茸是饲养的关键,为了让鹿茸的产量更高,这茬初角茸需要割掉,这个过程称为平茬,平茬可以刺激茸基变粗。长出更多的分岔,这样以后产茸期产量更高,平茬一般在幼鹿出生后的下一年一月份进行。

  给育成公鹿平茬需要用到专门的药物和器材,药物有麻药鹿眠宝,和解药鹿醒宝, 工具有注射器、吹管、和钢锯,首先将特制的注射器用酒精消毒,装上麻醉药,用专门的吹管将注射器吹向育成公鹿的臀部,完成麻药的肌肉注射,几分钟后,公鹿就会慢慢倒下,为了让鹿快速昏迷,可以用鹿的耳朵遮盖它的眼睛一会儿,在鹿的身上拍打几下,确信已经昏迷就可以开始操作。将鹿的身体摊平,取较粗的橡皮带,将两只鹿茸的基部交替捆扎紧,取准备好的钢锯在鹿茸的顶部往下1厘米处,锯掉上面的一小段鹿茸,因为鹿茸里面分布了很多血管,尽管茸基被捆扎,锯后依然会流血,但不会给鹿带来身体伤害。锯完后,马上就可以注射解药,将一只解药分两半分别注射到肌肉和静脉中即可。解开捆扎的橡皮带,公鹿很快就可以苏醒并站立起来,因为鹿血中含有特殊的活性物质,如血小板含量比牛羊高出几倍,创伤出血后可以很快的自行止血。鹿茸的生长点是在尖部,与树相同,可以像割韭菜一样,割一茬它还会再长出来,它的生长既有动物属性又有植物属性。

  由于平茬刺激了鹿茸的生长,育成公鹿的鹿茸开始分叉、变粗,迅速生长,这种育成公鹿出生后第二年有时可以收割2至3次的初角茸,而成年公鹿一般一年只收割一次鹿茸。

  按照上面的饲养方法,育成鹿在出生后的第二年9月份就开始发情,在发情之前就要将育成公鹿和育成母鹿分圈饲养了,这时,育成公鹿还没有达到性成熟,育成母鹿完全性成熟,可以同成年母鹿一样参加配种,这时育成鹿和成年鹿的饲养方法就基本一样了,

  需要强调的是:幼鹿是马鹿饲养最关键的时期,采取丰足饲养,全价配合,直线培育,对以后的生产性能起到关键作用。

  二、母鹿的饲养方法:

  母鹿的主要作用是产崽,母鹿每年一般只产一胎,要求产健康的崽,不论是成年母鹿,还是育成母鹿,正常情况下,在9月15日左右都开始发情了,为了配合母鹿发情期的到来,对于成年母鹿,因为六月份已经生产一胎小鹿了,体质比较弱,比较瘦,为了下年的正常生产,一般在8月中下旬将母鹿与仔鹿分圈饲养,目的是为了给母鹿进行短期优饲,这时候开始成年母鹿和育成母鹿饲养方法基本相同,也就是给予丰足饲养,为母鹿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这期间每天每只母鹿需要喂2千克精料,并补充足量的树叶、青贮玉米等富含维生素的青粗饲料,一天喂四次,特别注意夜间要给足青粗饲料,让母鹿自由采食,吃多少给多少。这段时间,每只母鹿每天还要饲喂1千克胡萝卜,补充维生素。

  像这样喂25天,成年母鹿在9月15号左右就差不多都发情了,而育成母鹿的体重可以达到成年母鹿体重的75%以上,可以发情进入配种期。圈养马鹿为了保证品种的优良,让所有的母鹿都可以怀上健康的胎儿,现在科学的方法是使用人工授精的方法配种,由品种优良的种公鹿提供精液,人工采精后速冻保存,再分别给发情母鹿人工受精。

  在对母鹿人工受精之前必须确定母鹿是否正处于发情期,准确判断发情母鹿是提高母鹿怀孕率,减少空怀的关键,由于母马鹿发情时外部表现不明显,一般用公鹿试情的办法来判断,具体方法是:选出一只性欲强、性情温顺、不暴躁的年轻公鹿,每天上、下午各放入母鹿圈内一次,每次1小时。饲养员现场监控,处于发情期的母马鹿有时会主动靠近公鹿,做出求爱的动作,这并不能判断为母鹿最佳发情期,公鹿会逐个嗅闻母鹿外阴部,只有当公鹿爬跨母鹿,母鹿站立不动,等待接受爬跨时,此为母鹿正式发情表现,这时饲养员要严密监控,一旦发现公鹿爬跨成功,应立即将公鹿强行与母鹿分开,严格防止交配,这样就确定了可以受精的发情母鹿。一般一只公鹿可以承担五个母鹿圈,每圈15—20只的母鹿群的试情任务。

  根据实践经验,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当母鹿接受公鹿爬跨时,正是母鹿的卵泡发育处于成熟的时期,为人工受精提供了准确的依据,试情完成后,将公鹿赶走。多年的实践证明,母鹿试情成功后12小时左右予以人工输精,可以获得90%的怀胎率。

篇三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鲟鱼养殖技术介绍(一)

篇四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2012年最新_鲟鱼养殖技术大全

鲟鱼养殖技术

网箱养鲟是利用大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网箱内小水体等特点进行密集养殖。一般选择山谷型水库等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无污染,平均水深达12米。 一、网箱设置规格5米×5米、4米×4米,网衣是聚乙烯结构,网目大小视放养鲟种的规格而定,以不逃鱼和有利于水体交换以及底网片不漏饵为原则,网箱设置应选择水质 鲟鱼 条件良好水深8米以上的地方,同时还应具有微流、避风、向阳和水面宽等条件。大型水库应选择适宜的库湾设置网箱,小型水库应选择离库坝不远地方设置。 二、苗种放养4月中旬把网箱设置好,网衣经库水浸泡已无粗糙感,以减少入箱的鱼种由于环境的改变惊恐窜游,从而被网衣擦伤的机会。放养时间以4月中下旬为宜,水温10-15℃左右,是适于鲟鱼的最佳生长温度。放养规格越大越好,一般为每尾75-150克,放养密度是40-50尾/平方米。鱼种入箱前用3%-4%的盐水消毒,运输水与水库水水温相差不超过5℃。 三、饲料投喂可用人工配合颗粒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45%,主要原料有鱼粉、酵母、血粉、小麦、玉米、蚕蛹等,颗粒料在水中的稳定性要高,保持半小时以上。鱼种入箱后应停止投饵2-3天,以便鱼种适应环境,2-3天后开始投饵,刚开始投喂需少量多次,进行诱食。饵料粒径应随着鱼体的增大适时调整,以达到适口为宜。每天早中晚各投饵一次,鲟鱼有夜间觅食习性,夜间投喂一次,日投饵量为箱内鱼体重的2%-4%,同时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

而定。 四、日常管理要安排专人守护,坚持早中晚巡箱检查。每次喂完鱼后一小时要提箱检查吃食情况,调整投饵量;发现箱内有上浮死鱼也要提箱检查并捞岀箱内病鱼死鱼。每10天左右要清洗网箱,除掉网衣上的杂物与附着过多的藻类,保持箱内外水体交换畅通,随着鱼体增长要及时调整密度。每月换置一次网箱,换置时采用套置法,即先把要换入的网箱经过2-3天的浸泡后把它套置在要被换岀的装有鲟鱼的网箱外面,并固定好,然后要小心地把要换岀的网箱解开拉岀水面。把换岀的网箱冲洗干净修补好,以备换用。注意如果进入高温季节则尽量避免倒鱼,以免造成损失。 五、鱼病防治网箱下水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浸泡处理,提前7-10天下水,鱼种入箱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每隔15-20天每箱用生石灰2-3公斤,化水泼洒箱体及近旁水域,每天1次,连续3天,同时在网箱内四个角用漂白粉与敌百虫穿插挂袋(掌握好漂白粉挂袋的浓度)。消毒时提起网箱四角,减少水体,提高药物浓度,观察应激反应,待岀现应激时放下四角。

池塘养殖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在池塘养殖中应 鲟鱼

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

溶解氧值高,最好在5毫克/升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二、清塘消毒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公斤/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公斤/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公斤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厘米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块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厘米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也很好。 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

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五、饲料投喂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鱼苗刚下塘 鲟鱼 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 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坚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在水质管理工作上,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体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高、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要加强对水质的监测,每天清晨都要测定水体溶解氧。当池塘水色过浓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厘米或溶解氧小于5毫克/升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

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小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真菌性疾病的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鲟鱼

。细菌性疾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危害鱼种,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为首先要进行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无残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药预防。白身病的症状为体表缺乏黏液,鱼体体色变白,可以采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为鱼体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用诺氟杀星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治疗。寄生虫鱼病主要有三代虫、车轮虫、小瓜虫等,防治方法可采用5%的食盐溶液浸泡鱼体1小时,或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黑体病、大肚子病等,该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环境差,饲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管理。

篇五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摘要 从养殖设施配套、苗种放养、饲养投喂、日常管理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以为提高鲟鱼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 鲟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为了提高鲟鱼养殖效益,进行了鲟鱼工厂化养殖试验,到2012年10月共收获成鱼9 975尾,重量6 980 kg(平均规格0.7 kg/尾),养殖成活率为89%。养殖期间共投喂饲料9 077 kg,饲料系数为1.3。总结进行养殖试验以来的经验教训,认为在鲟鱼的养殖生产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饲养人员要懂技术,会管理,有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养殖成败的关键。在生产中饲养人员应能严格按照鲟鱼的生长需求,认真做好日常管理工作,确保鲟鱼健康、快速生长。二是适时分池是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生产中要做好分池工作。适时分池,一方面可防止体质弱小个体因摄食不足,逐渐瘦弱甚至死亡;另一方面降低养殖密度,减少单位面积负载量(一般控制在10 kg/m2),进一步加快鲟鱼生长速度,缩短养殖时间,促进养殖资金的周转。三是要定期检查柴油发电机、罗茨鼓风机、水泵等备用设备的工况,确保备用设备随时能够满足生产需要,防止因停电、设备损坏而缺氧或缺水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1 养殖设施及配套

工厂化养殖厂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房顶设彩钢瓦。房内建有养殖池,养殖池为圆形混凝土结构,内径4.5 m,高1.5 m,池底为锅底形,中间设置排水口,排水口用不锈钢网片设置防逃网,排水口利用75 mm的PVC管连通池外的水位控制管,通过水位控制管的高度控制池水的深度为0.4~0.6 m。养殖池配有独立的进、排水及增氧设施。养殖期间用1台2.2 kW的罗茨鼓风机通过管道及散气石增氧,每个养殖池放散气石10个。养殖用水为经曝气后的地下深井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要求,养殖池进水口常年水温14~18 ℃。另外,配备10 kW柴油发电机、2.2 kW罗茨鼓风机、深井泵各1台备用[1]。

2 放养及管理

2.1 养殖池消毒

在苗种放养前,应提前做好养殖池消毒工作。可用20~25 mg/L漂白粉或100~200 mg/L高锰酸钾浸洗24 h,如果是新水泥池应提前30 d用50 mg/L过磷酸钙除碱。

2.2 苗种放养

放苗时间一般为每年的3—10月,放养规格为10~16 cm。2011年放养时

篇六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中国的鲟鱼养殖_孙大江

第24卷第4期2011年12月

水产学杂志

CHINESEJOURNALOFFISHERIES

Vol.24,No.4Dec.2011

文章编号:1005-3832(2011)04-0067-04

中国的鲟鱼养殖

孙大江,曲秋芝,张颖,马国军,王念民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70)

摘要:以作者的研究经历及国内外相关资料为基础,重点介绍了我国鲟鱼养殖产业和养殖技术研究的发展历史、我国的鲟鱼及其目前的主要养殖种类、养殖地区、生产方式、生产量和产业发展趋势,并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关键词:中国;鲟鱼;养殖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SturgeonAquacultureinChina

SUNDa-jiang,QUQiu-zhi,ZHANGYing,MAGuo-jun,WANGNian-min

(HeilongjiangFisheriesResearchInstitute,ChineseAcademyofFisherySciences,Harbin150070,China)

Abstract:ThedevelopmentalhistoryofsturgeonaquacultureindustryandculturaltechnologicalresearchinChinaweredescribedbyresearchpracticesoftheauthorsandtherelevantdata,anddevelopingtendencywasintroduced,particularlyfocusingontheaquacul-turespecies,aquacultureareas,productionmanners,productionandindustrydevelopmenttrend.Theproposalsontheprimarychal-lengesoftheindustrydevelopmentwerediscussedinthearticle.Keywords:sturgeon;aquaculture;China

鲟鱼(Acipenseriformes)属世界性保护物种[1]。我国有关鲟

鱼的资源及其保护研究始于建国初期,而开展养殖技术研究

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的渔业科技工作则相对较晚[2]。

者先后攻克了野生施氏鲟(Acipenserschrenckii)的幼鱼人工饲

亲鱼培育、全人工繁殖等关键技术,开发出了我国第料驯化、

一个鲟鱼养殖种类,形成了完整的养殖技术并在全国推广[3-10];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对国外优良鲟鱼种类(或品种)和先进养殖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11-15];近年来,自主培育出多个适合我国养殖的鲟鱼杂交品种[16-18];建立了养殖鲟鱼籽酱加工生产线,人工养殖的鲟鱼籽酱已进入国际市场[19]。鲟鱼养殖技术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鲟鱼养殖的兴起,强大的市场需求加速了鲟鱼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短短十几年,鲟鱼养殖从无到有,推广到除西藏以外所有的大陆省和直辖市。至2008年,中国的鲟鱼养殖产量达到2.14万吨,占世界鲟鱼养殖总产量的83.3%(FAO资料),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在自然资源无法继续提供高档鲟鱼籽酱产品的今天,我国每年加工出口养殖的鲟鱼籽酱稳步增加。另外,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加大了放流鲟鱼的规格和数量,提高了人工增殖保护效率[20]。我国在

2009鲟鱼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年世界鲟鱼大会首次在中国武汉召开。本文回顾了我国鲟鱼养殖研究发展历史的5个主要阶段,分析和介绍了现有养殖种类、养殖现状、发展趋势及面临的问题。

收稿日期:2011-05-14

作者简介:孙大江(1954-),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养殖研究.

1我国鲟鱼增养殖研究发展的历史

第一阶段: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试验

上世纪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鲟鱼研究的重点是自然资源调查和人工繁殖。在此期间,详细调查了长江和黑龙江的

1956~1957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鲟鱼资源[21-23],

还对野生施氏鲟亲鱼进行催产,首次成功获得了人工繁殖的鱼苗[24]。

第二阶段增殖放流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上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重点研究了野生鲟鱼资源的增殖放流。在此期间,长江葛洲坝工程局在宜昌建立了中华鲟研究所,黑龙江国营农场总局在勤得利建立了施氏鲟增殖放流试验站。通过捕获野生鲟亲鱼进行人工繁殖而获得苗种,向天然水域放流、增殖。

第三阶段人工养殖1990年,湖北省水产部门第一次从美国引进匙吻鲟(Poly-odonspathula)受精卵,在仙桃市水产研究所孵化,培育成鱼种。随后的10年间,陆续引进匙吻鲟受精卵计100万粒[1],培育的鱼种分别在池塘、水库和湖泊中养殖,目前,匙吻鲟养殖已推广到10多个省市。

1990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开始进行野生施氏鲟驯化养殖和活体取卵技术研究[8],1992年,首次在室内用【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68·

水产学杂志第24卷

人工饲料驯养施氏鲟幼鱼获得成功[3],并向全国推广。

1993年,大连瓦房店与俄罗斯合作建立鲟鱼养殖场,引进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和杂交鲟养殖。

1995年,北京小汤山从德国引进养殖设备和西伯利亚鲟苗种进行养殖。

1998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合作,在

教学、生北京房山建立鲟鱼繁育技术工程中心,该中心集科研、

示范于一体,对我国鲟鱼养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产、

第四阶段:养殖鲟的人工繁殖和规模化生产

2002年,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科研人员首次采用活体取卵手术方法,使养殖成熟的施氏鲟产后亲鱼存活并再次参加繁殖[4.7]。至今,培育的施氏鲟亲鱼已连续10年重复产卵5次。国内许多养殖场除培育施氏鲟亲鱼、繁殖外,还开展了西伯利亚鲟、小体鲟、俄罗斯鲟、杂交鲟和匙吻鲟等人工繁殖。目前,北京、四川、江苏、浙江、湖北、黑龙江和山东等地有20多个养殖场,进行鲟全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基本摆脱了对野生资源和进口的依赖。

第五阶段:鲟鱼籽酱的生产和出口

随着鲟养殖群体的不断扩大和陆续成熟,养殖目标转向加

2006年,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首工和出口鲟鱼籽酱。

5年累计出口11.2t[19]。目前,次加工出口养殖鲟的鱼籽酱0.5t,

国内已有4家较大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年生产和出口超过10t。

2.1分布在我国的鲟种类

地球上的鲟形目鱼类共约27种[1]。据记载,我国分布有8种,其中黑龙江流域2种,长江流域3种,新疆3种(表1)。长江流域的3种鲟均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除人工增殖放流研究外,禁止一切经营性捕捞活动,其中长江白鲟(Psephurusgladus)资源严重枯竭,已经多年见不到活体;新疆的3种鲟分布在与哈萨克斯坦相通的额尔齐斯河和依犁河的支流中,偶有发现,种群数量极少,没有实际产量;只有黑龙江的施氏鲟和达氏鳇群体数量较大,构成我国鲟自然产量的主体,建国后最高

(1987年),目前仍有一定产量。年捕捞产量452t

表1自然分布在中国的鲟鱼

Tab.1ThesturgeondistributionandstatusinChina分布长江流域

种类状况

人工养殖、放流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一级保护,

达氏鲟A.dabryanus一级保护,人工养殖、放流

濒危白鲟Psephurusgladus一级保护,

施氏鲟A.schrenckii人工养殖,放流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人工养殖,放流鳇Husodauricus

西伯利亚鲟A.baeri种群数量少,引进养殖小体鲟A.ruthenus种群数量少,引进养殖裸腹鲟A.nudiventris种群数量很少

黑龙江流域新疆

2我国的鲟及其主要养殖种类

2.2目前主要养殖种类

我国试养的鲟多达十几种(表2),经过养殖条件和市场的选择,目前形成养殖产量的种类主要有施氏鲟、鲟鳇杂交种(A.schrenckii×Husodauricus)、西伯利亚鲟和匙吻鲟,约占鲟养殖总产量的90%以上。

表2我国养殖的鲟种类

Tab.2SturgeonspeciesculturedinChina

序号12345678910111213

种类

施氏鲟A.schrenckii

杂交种A.schrenckii×Husodauricus

西伯利亚鲟

匙吻鲟Polyodomspathula

中华鲟A.sinensis达氏鲟A.dabryanus俄罗斯鲟A.gueldenstaedtii达氏鳇Husodauricus小体鲟A.ruthenus欧鳇Husohuso

杂交鲟(Bester)Husohuso♀×Aruthenus♂

闪光鲟Astellatus湖鲟A.fulvescens

来源黑龙江黑龙江德国、俄罗斯美国长江长江俄罗斯黑龙江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俄罗斯美国

养殖现状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主养种类之一试验养殖试验养殖少量养殖试验养殖

大型水体试验养殖

试验养殖少量养殖少量试验试验养殖

注:此表根据国内主要繁殖场及进口单位资料绘制。

3养殖现状

3.1鲟养殖苗种来源

我国鲟养殖所用的苗种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捕捞野生亲鱼,人工繁殖获得;二是从国外进口受精卵,人工孵化获得;三是通过养殖成熟亲鱼的人工繁殖获得。

1998~2008年,三种来源的鱼苗比例,随着养殖的深入和

):2004年以前,黑龙江野生鲟鱼进口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图1

苗占比例最大,是养殖的主体;养殖初期鱼苗完全是野生和进口鱼苗,2003年以后,养殖成熟亲鱼繁殖的鱼苗开始进入养殖市场,逐步取代了进口和野生鱼苗,2006年,人工繁殖的鱼苗约占养殖用苗的50%,目前约占85%左右。3.2人工繁殖的关键技术

我国养殖鲟的人工催产剂是LRH-A,最初采用杀死野

突破了从野生亲鱼活体取生鲟亲鱼后取卵的方法。1994年,

4期孙大江等:中国的鲟鱼养殖·69·

卵[2,8]。2002年,在养殖鲟第一次成熟和人工繁殖操作中成功地选用输卵管切使用了活取卵手术[4]。目前可根据亲鱼的情况,

割和剖腹2种技术方法,手术成功率可达100%。施氏鲟、西伯利亚鲟、小体鲟和杂交鲟等养殖种类实现了重复产卵。其中施氏鲟间隔1年产卵一次,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5次;西伯利亚鲟每年产卵,最多的已经重复产卵6次。

25002000150010005000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

黑龙江

进口

人工繁殖

4我国鲟养殖的发展趋势

4.1养殖目标向生产鲟鱼籽酱转变

1998年,食用鲟的市场主要在国内,价格为1400元/kg,2001年后,养殖产量的迅速增加,价格降至50~60元/kg,至今基本保持这个价位。而鲟鱼籽酱是欧美传统的高档营养食品,随着世界鲟捕捞产量的下降,国际市场的价格随之攀升,目前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开发有限公高达600欧元/kg。2006年,

司建成国内第一条养殖鲟鱼籽酱生产线,创立了自主鲟鱼籽酱商业品牌(KalugaQueen),开始连续出口[19]。国际市场的巨大商机和成功出口的事实,使我国鲟养殖的目光聚焦国际市场,纷纷开始扩充亲鱼群体、建立加工厂、疏通出口渠道,已有多家养殖企业获得了鲟鱼籽酱加工和出口许可,为鲟鱼籽酱的养殖生产做准备。

4.2养殖向大中型冷水水体发展,生产接近于自然的鲟产品

经过10多年亲鱼培育和人工繁殖技术的积累,鲟苗种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不仅摆脱了对自然和进口苗种的依赖,一些养殖场的鲟苗种生产已有剩余。为生产能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环保产

中型水体(主要是水库)中进品,许多生产和科研单位开始在大、

行鲟的放养。虽然效果尚不明显,但大多数生产者已清楚地看到,在大水面中养殖鲟,即可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生产出接近自然的高品质鲟产品,是鲟鱼养殖产业康健发展的重要出路。4.3积极开发北方静水土池塘养殖

近年来,出于对大型水体环境的保护,投喂式的网箱养殖

成本高,北方地区积极开发受到更多的限制;流水养殖耗能大、

鲟鱼的静水土池塘养殖,试养施氏鲟、匙吻鲟和杂交鲟等,取得一定成果。近3年,黑龙江省部分鱼场的试验表明,在不用增氧机的情况下,单养施氏鲟食用鱼产量可达400kg/亩。北方养殖鲟有明显的水温优势,只要大规格鱼种培育和越冬技术得以突破,开展静水土池塘养殖无疑是一条可行的生产方式。

图1我国鲟鱼苗种来源的变化

Fig.1ChangesinsturgeonfrysourcesinChina3.3苗种驯养方式

野生幼鱼接受配合饲料是养殖的基本条件。1992年,施氏鲟首次实验室内驯养成功后[3],至1998年,规模化驯养成活率

用于其它鲟的苗种培育:达到62%以上,

3.3.1生物饵料和人工饲料交替投喂法鱼苗开始外源营养

再由活饵和配合时,先用鲜活的水蚤和水丝蚓投喂1周左右,

饲料交替,逐步过渡到完全投喂配合饲料。这种方法主要用于不易接受人工饲料的野生种类,如鳇、鳇鲟杂交种、施氏鲟等。3.3.2配合饲料直接投喂法鱼苗开始转为外源营养时,直接用适口的人工饲料投喂。这种方法适用于西伯利亚鲟、俄罗斯鲟、小体鲟等。3.4食用鱼生产

直辖市几乎都有鲟鱼养殖,3.4.1养殖地区我国大陆省、

集中在北京、河北、山东、广东、浙江、四川、福建和湖北。南方地

区商品鲟养殖以施氏鲟和黑龙江的鲟鳇杂交种为主,北方地区以西伯利亚鲟及其杂交种为主。

微流水池塘和网箱养殖为主,静3.4.2生产方式以流水、

水土塘养殖的很少。为生产鲟鱼籽酱,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已在

北方一些地区开始,但受苗种来源的限制,投放低值的小体鲟为主,试验规模尚小。

5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建议

5.1鲟的良种选育

我国主养的施氏鲟、西伯利亚鲟、杂交鲟等的成熟时间均在7年以上,加之养殖历史短,生产企业的亲鱼贮备量小、分散,尽管建立了几个不同级别的原、良种场,但养殖种类的系统【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有亲鱼的场家都搞繁殖生产和选育工作仍处空白状态。目前,

鱼苗销售,特别是一些引进鲟本身就是杂交种,遗传背景不清,无序杂交的情况也非常普遍,种质退化、生产性能下降,影响产业的健康发展。应尽快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规范现有原、良种场的技术管理,查清亲鱼和后备亲鱼的遗传背景,建立亲鱼档案,逐步开展系统选育工作;

2、原、良种场定期补充主养鲟原种,扩大亲鱼群体,实现有选择、有计划地繁育和扩大生产,保证良种供应;

3、建立苗种市场准入制度,严禁没有资质的场家生产和销售鲟苗种。

5.2鲟鱼全雌养殖技术

鲟的全雌养殖是生产鲟鱼籽酱的发展趋势和世界鲟养殖研究的热点,可以通过全雌制种和雌雄早期鉴别实现。培育全

3.4.3养殖产量

25000t20000150001000050000

1999年我国鲟养殖从开始有产量,至

2008年食用鱼产量达2.14万(t图2)。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year

图21998~2008年我国鲟养殖产量变化

Fig.2AquacultureproductionofsturgeoninChinaduring

1998~2008

·70·

水产学杂志第24卷

雌苗种主要有2种方法:一是雌核发育后,经外源激素诱导生产的伪雄鱼与正常雌交配产生;二是在鱼苗性分化早期用组织激素测定、超声波方法、特异性蛋白测定法等直接诱导。笔学、

者在外源激素诱导、组织学鉴别和卵黄蛋白原免疫鉴别技术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尚无适合规模生产的成熟技术。5.3放牧式养殖的种类

实践证明,鲟大水面放牧式养殖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特“三北”和西南地区的大中型水库,是自然生产鲟产品的别是在理想途径。在众多鲟中,匙吻鲟是唯一与鳙鱼相似、食浮游动物

我国虽然在上世纪90的种类,是北方大水面放养的最佳选择。

年代初即引进了匙吻鲟,但由于群体数量少,苗种价格较高以及其它原因,没有在大水面中规模投放,而是主要养在池塘中,有的甚至放在流水池塘或网箱中用人工饲料驯化养殖,效果不佳。发展鲟的放牧式养殖,需要扩大匙吻亲鱼群体,增加繁殖生产能力,加强规模化放养的研究工作。5.4北方池塘鲟鱼越冬技术

止水池塘单季养殖施氏鲟商品鱼已经在黑龙江省取得成功,但距规模化生产还有一系列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最突出的是鱼种的越冬问题。鲟鱼虽为北方的鱼类,冰下越冬不是问题,但其毕竟多为河道型种类,耗氧水平较常规养殖鱼类高得多[25,26]

,对规模生产下的越冬条件有特殊要求,如水质、溶氧、越冬鱼种规格、越冬鱼池载量等。对这些问题的深入了解和技术标准的充分量化,是发展北方止水池塘鲟鱼养殖的前提,有大量研究工作要做。

5.5行业自律和贸易秩序问题

我国的鲟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空前,但由于养殖分散、技术粗放、集约化程度快速提高,养殖水体的内、外源污染加重,爆发性疾病频率发生,病害防治技术滞后,病急乱用药、禁药不禁现象比较普遍,我国水产养殖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实例不少见,行业自律至关重要。

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养鲟国家,也将成为鲟鱼籽酱生产和出口的大国,这已引起国际鱼籽酱生产商和鲟贸易组织的高度关注。而我国目前仍是以企业分散生产和交易的单打独斗。势必潜在着两大隐患:一是鱼籽酱进口国的技术性贸易限制或贸易纠纷;二是国内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恶性压价、无序竞争,将重创我国的鲟养殖产业。

基于以上两点,我们希望:尽快成立一个由政府引导、由企业(养殖、加工和出口)、科研和质量认定机构组成的具有一定权威性的鲟行业协会。对内,从政府政策法规、科研(标准)技术、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保护引导企业,规范生产,保证产业自律;对外,形成在国际市场上有话语权、有影响力、有诚信的组织,切实保证新兴的鲟养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忠明,孙大江,王京树,等.鲟鱼养殖技术[M].北京:中

国农业出版社,2002.[2]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史氏鲟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0.

[3]陈声栋.施氏鲟人工繁殖技术的研究[J].黑龙江水产,

1992,49(4):8-12.

[4]曲秋芝,孙大江,马国军,等.施氏鲟全人工繁殖初报

.中国水产科学,2002,9(3):277-279.[J]

[5]曲秋芝,孙大江,宋苏祥,等.人工养殖施氏鲟仔鱼和幼鱼

的试验[J].水产学杂志,1997,10(2):72-75.[6]曲秋芝,马国军,孙大江,等.流水池塘饲养施氏鲟初报

[J].水产学杂志,1996,9(2):27-30.[7]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养殖施氏鲟的人工繁殖[J].

中国水产科学,2003,10(6):485-490.

[8]曲秋芝,孙大江,赵明华,等.史氏鲟剖腹取卵手术技术的研

.中国水产科学,1995,2(4):94-96.究[J]

[9]尹家胜,潘伟志,孙大江,等.低温环境下施氏鲟的人工繁殖

研究[J].生态学报,2001,21(10):1741-1744.[10]潘伟志.史氏鲟人工催产技术及低温早繁对策[J].水产

学杂志,1999,12(2):52-55.

[11]冷希照,曹德福,田希文,等.网箱养殖俄罗斯鲟商品鱼

.淡水渔业,1999,29(4):44-45.试验[J]

[12]曹德福,符先飞,田希文,等.网箱饲养俄罗斯鲟的初步研

.淡水渔业,1999,29(11):21-22.究[J]

[13]陈金生,余志堂,唐会元,等.匙吻鲟及其在水库渔业中

.水利渔业,1996,(1):12-14.的养殖前景[J]

[14]廖命忠.匙吻鲟引种初报[J].内陆水产,2000(6):27.[15]何裕康.匙吻鲟的开发前景及养殖技术[J].中国水产,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1999(4):25-27.

[16]刘传忠,来长青,程继鲁,等.杂交鲟苗种培育及养成技

.齐鲁渔业,1999,16(4):8-9.术[J]

[17]吴文化,曲秋芝,邱岭泉,等.施氏鲟与杂交鲟幼鱼生长

对比试验[J].水产学杂志,1999,12(1):33-37.

[18]田希文,于信勇,周长海,等.黑龙江鳇及黑龙江鳇(♀)×

黑龙江鲟(♂)的人工繁殖[J].淡水渔业,1999,29(12):18-20.

[19]林连升,方辉,潘咏平,等.我国鲟鱼籽酱加工产业化开发

.渔业科学进展,2010,31,(5):117-121.[J]

[20]闫新刚,黄硕琳,唐建业,等.当前黑龙江渔业管理中存在

的问题与建议[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7(3):367-370.

[21]四川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长江鲟鱼类生物学及人工繁

殖研究[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4.

[22]任慕莲.黑龙江鱼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5-10.

[23]Γ.B.尼科尔斯基.黑龙江流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

社,1960.18-37.

[24]孙大江,曲秋芝,马国军,等,中国鲟鱼养殖概况[J].大连水

产学院学报,2003,18(3):216-221.

[25]孙大江,徐伟,刘红柏,等.施氏鲟幼鱼的耗氧速率及窒息

点[J].水产学杂志,1994,7(2):68-71.

[26]SongSuxiang,LiuHongbai,SunDajiangetal.Theasphyxi-ationpointandoxygenconsumptionrateofAmuursturgeon,AcipenserschrenckiiBrandt[C].TheFourthAsianFish-eriesForum,1997,369-373.Beijing:ChinaOceanPress.

篇七 中华鲟饲养管理技术
鲟龙鱼养殖技术

龙源期刊网 .cn

鲟龙鱼养殖技术

作者:麦丰苗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5年第06期

摘 要:目前鲟龙鱼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文章以池塘养殖为例,阐述了养殖池塘条件,从强化日常管理、饲养管理等方面入手就鲟龙鱼养殖技术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鲟龙鱼;养殖技术;池塘养殖

中图分类号:S832 文献标识码:A

鲟龙鱼也被称为鲟鱼,属于一种珍稀鱼种,也属于大中型经济鱼类。从目前来看,全球共有20多种鲟龙鱼品种,其中中国有8种,中国是鲟龙鱼资源丰富、分布广、品种多的国家之一,目前中国境内野生的鲟鱼主要有:西伯利亚鲟(分布于新疆博斯腾湖、布伦托海、额尔齐斯河)、裸腹鲟(分布于新疆密布察尔、绥定、伊宁等地水域)、匙氏鲟(分布于黑龙江省乌苏里江流域、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中游)、白鲟、达氏鲟、中华鲟(分布于金沙江、长江流域)。目前鲟龙鱼已经实现了人工养殖,文章以池塘养殖为例,就鲟龙鱼养殖技术进行探讨。 1 养殖池塘条件

养殖池塘的水深以2.5~3m为宜,养殖池塘的面积以3335~10005m2为宜。黑壤土是最适宜养殖鲟龙鱼的池塘土质,其具有较为适中的通气性和黏度,有利于分解有机物、保水。为了便于调控池塘水质,塘底少淤泥,尽量保持平坦。池塘水质要无污染、清新感觉,且与水源充足的地方较近,这样才能够确保养殖过程中进水需要。进排水设施务必完善,配备饵料台、增氧机及水泵,还应该准备与养殖必需的其他工具、设备、设施等。

2 强化日常管理

2.1 池塘的消毒和修整

饲养前,务必要清整干净池塘,还要用漂白粉或者生石灰等药物来清塘。

2.2 鱼池注水和施基肥

鱼池注水应该在清塘工作完成之后,注水时为了避免野杂鱼随水混进池中,应该将密网设置在进水口来进行过滤。鱼种下塘前3~4d后,可施入400~500kg/667m2畜禽粪,或者

200~250kg/667m2粪尿,还可施入5~7.5kg/667m2的磷肥和氮肥,对水溶解后,全池遍洒。

2.3 幼鱼放养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4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