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1] [2] 下一页
大葱种植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众多的大葱品种中,山东的章丘大葱属名、优、特农产品之一,章丘大葱的特点是植株高大,葱白长,质地细腻,甜脆多汁,略有辛辣,营养丰富,闻名于世,被誉为“葱王”美名,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迎。
近几年,章丘大葱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为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求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对大葱进行种植管理,为此根据大葱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自然条件,人们总结出一套特有的章丘大葱种植技术。
一、苗地的选择
育苗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以秋分至寒露之间播种为宜,基地应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地势平坦、地力肥沃,排灌方便,熟土层厚,生态环境良好,最适合无公害绿色食品大葱的生产标准要求的地块。
大葱忌连作,连作会加重病虫害的发生,不论育苗地或种植田,均应选择二、三年内没种过葱,蒜、韭菜,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全氮含量在0.08%以上,全磷含量在0.07%以上,土壤PH值7-8呈微碱性的土壤作苗床。
二、苗地的平整
秋播,前茬收获后应及时整地施肥,浅耕细耙,整平作畦。春播用地,要在冬前施肥翻耕冻垡(fa二声),开春耙细作畦。将平整好的地块按宽一米,长十米左右为一畦,每亩六十畦。为出苗整齐,用细绳拉好直线,沿线刨沟起垄,垄高10厘米左右,在整制苗畦时,从畦田中部开始逐渐往两边作业因为在浇水后待水下渗的过程,正好再从另一端开始作业,这样两边轮番作业即提高了作业效率又可保证播种质量。
在整畦的同时,每亩施入腐熟圈肥3000千公斤左右,也可施用尿素10公斤,磷酸钙30公斤或磷酸二铵20公斤做基肥。
三、选种与制种
为保证大葱的品质,选种很重要,要选择粒大饱满的最好是当年种。要保证种子质量,大葱制种也是很重要的环节,在这里我们特别讲一下大葱制种的技术过程。大葱制种是在大葱收获后,挑选品质好的大葱,将上部分切去,留下大约有三十公分左右的葱段用做制种,将选好的制种地块,整成沟垄状,撒入适当有机肥或复合肥作底肥,将挑好的葱段按行距70厘米,株距3厘米-4厘米,埋入土中压实、浇水、覆土,这里要注意的是葱种不留头要全部埋入土中,以防寒越冬。来年春天,当葱种长出葱球开花时,是授粉的最佳时期,受粉最好以人工方式辅助授粉,大葱是异花授粉作物,但有较高的自交结实率,采用这种人工用手轻握葱球来回轻柔几下的授粉方式,可提高授粉率。受粉时间最好是在每天的上午8点-9点,制种面积大时,可用放蜂来辅助受粉。
四、播种
播种前浇好底水,为了防治地下害虫,每亩施用复合肥3000公斤做底肥,播种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选好的种子直接撒入畦中。
第二种方法,是将选好的葱种用适量的细土搅拌均匀后,再均匀地撒入畦中,两种方式的用种量是一样的,播种后覆上约一厘米左右厚的细土将葱种覆盖好,每亩1.5公斤左右。
五、章丘大葱种植技术之葱苗的冬春季管理:
1、越冬管理
播种7—9天出苗,子叶伸叶前不旱不浇水,以免畦面板结。在封冰前可浇两遍水,然后覆一层细碎的有机圈肥约一厘米厚,确保葱苗安全越冬。冬前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冬前壮苗标准是株高8-10厘米,有真叶两叶一心为好。
2、春季管理
立春后天气渐暖,3月上旬,气温在5℃以上根系开始活动,随即葱叶返青,这时要及时清除杂草,不要着急浇水,因为这个季节气候不稳定,过早浇返青水,易冻伤葱苗。
4月中下旬气温升高,葱苗生长加快,需水量加大,这时可根据苗畦的墒情和当地的气温适时浇返青水,可别忘了浇水前将畦中的杂草除掉,并在水中加施少量的速效氮肥,亩施碳铵约10公斤左右。
5月气温在20℃时正直葱苗盛长期,苗高约12厘米时,要时行间苗,株距在5厘米左右为宜。将过密的葱苗选择其壮苗移补到缺苗的畦中,这样即优化葱苗又保证了全苗。这个期间要加强肥水管理,每亩施用碳铵20公斤。
在移栽前10至15天停止施肥,有利于蹲苗防止徒长。
六、移栽定植
1、整地调沟
芒种前后气温逐渐升高,小麦收获完毕,正好是大葱定植的最适宜时机。将倒茬的地块深耕整平,按行距80厘米-85厘米,深30厘米左右进行开沟,同时每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磷肥或复合肥30-50公斤均匀施入沟内。
2、起苗
起苗时要剔除杂弱苗和病残苗,选用苗高55厘米,白长22厘米以上的壮苗、好苗。要注意不要伤害须根,以免影响产品质量。苗畦要保持20%-80%的水份,不用很费力就能将苗拔出,如天气干旱要提前2-3天浇水,以保持湿度。
3、定植
这里采用的定植方法是:水插法,定植前顺沟浇透水,待水渗下后插葱,用下端带叉的小铁棍压住葱苗的根部,将葱假茎直接插入土中,深度为10厘米-15厘米,以不埋心叶为宜,要求行距80厘米-85厘米,株距4厘米-5厘米,最好是随起苗、随分级、随定植。
七、定植后的田间管理
1、缓苗期的管理
大葱定植后进入了7月份,这个时期是大葱的缓苗期。7月份天气炎热,葱苗生长缓慢,俗话说“旱不死的葱”。天热苗小,宁旱不浇,否则根白腐烂,要注意晒葱眼蹲苗。葱苗水插后在葱白周围留下一个孔眼,俗称葱眼,保留葱眼有利于根系的通风透气。在这个期间主要的管理工作是防涝、除草、治虫。
2、发棵期的管理
大葱发棵时期是8-9月份,这一时期是大葱生长最旺盛,也是管理的最关键的时期,这时大葱的需水、需肥量都大增,应分别在8月份的上旬、下旬,和9月份的下旬分三次加大水、肥的施用量。要求每次追施腐熟鸡粪或其它有机肥50公斤,或生物有机肥25公斤,尿素10公斤,追肥后要及时浇水,使整个发棵期保持土壤湿润。
3、生长期的管理
培土是大葱生长期管理中最关键的环节,章丘大葱种植的特点是:栽
[1] [2] 下一页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议书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申请报告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环评报告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商业计划书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 ,政府批地 ,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 键 词】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 此报告为个
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 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 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
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 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 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分析评价,指出优缺点和建议。为了结论的需要,往往还需要加上一些附件,如试验数据、论证材料、计算图表、附图等,以增强可行性报告的说服力。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
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 经济上的合理性, 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
行性研究报告。 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
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为客户提供国家发委甲级资质
第一章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总论
第一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背景
一、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名称
二、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承办单位
三、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主管部门
四、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拟建地区、地点
五、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
六、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七、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一、市场预测和项目规模
二、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供应
三、选址
四、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五、环境保护
六、工厂组织及劳动定员
七、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设进度
八、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九、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十、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四节 存在问题及建议
第二章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社会宏观环境分析
第二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相关政策分析
一、国家政策
二、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准入政策
三、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技术政策
第三节 地方政策
第三章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第一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及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 行业发展规划
二、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发起人和发起缘由
第二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发展概况
一、已进行的调查研究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及其成果
二、试验试制工作情况【炒货加工技术培顺】
三、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四、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第三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现状与差距
二、发展趋势
三、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四、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四节 投资的必要性
第四章 市场预测
第一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一、国内外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市场供应现状
二、国内外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市场供应预测
第二节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一、国内外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市场需求现状
二、国内外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市场需求预测
第三节 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一、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产品目标市场界定
二、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第四节 价格现状与预测
一、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产品国内市场销售价格
二、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产品国际市场销售价格
第五节 市场竞争力分析
一、主要竞争对手情况
二、产品市场竞争力优势、劣势
三、营销策略
第六节 市场风险
第五章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国内生产企业现状
一、重点企业信息
二、企业地理分布
三、企业规模经济效应
四、企业从业人数
第二节 重点区域企业特点分析
一、华北区域
二、东北区域
三、西北区域
四、华东区域
五、华南区域
六、西南区域
七、华中区域
第三节 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一、产品竞争策略
二、价格竞争策略
三、渠道竞争策略
四、销售竞争策略
五、服务竞争策略
六、品牌竞争策略【炒货加工技术培顺】
第六章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
第一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产销状况分析
第二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
第三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第四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五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七章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
第一节 市场调查
一、拟建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二、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三、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四、替代产品调查
五、产品价格调查
六、国外市场调查
第二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市场预测
一、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二、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三、价格预测
第三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行业市场推销战略
一、推销方式
二、推销措施
三、促销价格制度
四、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第四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一、产品方案
二、建设规模
第五节 年加工500吨炒货食品项目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一、食品的定义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对“食品”的定义如下: 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食品的定义:可供人类食用或饮用的物质,包括加工食品,半成品和未加工食品,不包括烟草或只作药品用的物质。
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噁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我国做过一次关于食品公司的调查:
调查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448153家食品企业
10人以下企业:352815家,占78.7%
证照不全的企业:223297家,占49.8%
无证企业:164149家,占36.6%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层出不穷的一件又一件事情的背后,暴露了太多太多的问题。如此以来,我们应当回头审视,我们曾经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究竟有多少被汲取,又有多少被遗忘。以前经济条件不好“没得吃”,现在生活富裕了反而“不敢吃”,我们苦苦追问:还有什么食品是值得相信的?我们又应该吃什么呢?在达到温饱之后能否解决吃得好、吃得安全的要求?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针对“你最担忧的安全问题是什么”,前一段时间新浪网调查结果显示,30.7%受调查者认为是食品安全,位居第一。据记者走访发现,当前食品安全存在“四宗罪”,最令消费者感到担忧。
一宗罪:“药你命”。蔬菜、水果残留农药超标,部分食品中非法使用、滥用添加剂,危害消费者健康。
二宗罪:“黑心肠”。每年有大量食品从“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黑窝点”流向市场,环境脏乱差,生产不规范,质量不达标。
三宗罪:“假面具”。部分食品生产、销售者“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变着花样对食品弄虚作假,令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
四宗罪:“玩概念”。各种贴着高科技标签的转基因食品、纳米技术食品、有机食品等大行其道,其中不乏模糊标注、不规范产品,往往使普通消费者不明就里花钱,稀里糊涂消费。
谈及如何根治“四宗罪”,受访消费者有“三盼”:一盼杜绝“软监管”。二盼食品行业重建诚信体系。三盼自身提高监督和维权意识。(以上信息来源自2011年9月9日现代快报)
就食品安全问题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难以想象,已到了“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的地步。
(二)产生原因
来自权威部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有关部门共检查各类食用农产品、食品及相关产品生产经营单位3552万户次,查处各环节违法违规行为13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48人,取缔和停产违规企业单位10万余家(来源新华社2011年5月5日电)。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副检察长邱学强介绍,去年9月以来,最高检共对76件重大影响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进行挂牌督办。今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涉及食品安全的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37件57人,其中渎职犯罪者39人(来源自2011年5月23日法制晚报)。由此可见,食品安全的整顿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有毒食品的“生命力”并没有明显衰退的迹象,为何食品安全事件依然频现?
有毒食品层出不穷,完全无视从中央到地方的三令五申,成为“打不死的小强”,这其中既有制度缺失、执法不严、官员政绩等因素,更有道德因素。 经过分析比较,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行业准入门槛,生产经营者良莠难分,特别是原来食品免检制度的存在,放任企业胡作非为,留下了诸多监管空白。加上目前我国的法律对于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较轻,不痛不痒的起不到“杀鸡儆猴”的效果,现在我们是“拔鸡毛给猴子看”,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这使得许多企业存在侥幸心理。
2、多头监管,执行不力。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一种“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模式,导致食品安全管理出现条块分割、沟通不畅。由于这些部门管理体制不同,人、财、物的主管部门各有其主,因此,“机构云集”增加了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管理难度。多个部门监管一个方面的事务往往需要政府协调,提高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卫生部分分合合的历史表明,国家建立独立食品安全监督部门的思路似乎并不十分清楚,这不仅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效力,更造成了问责不明确的弊病。
3、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与国际标准不能接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对标准的深人研究不够,部分标准的实施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等。如7月修改出台的《乳业行业标准》就被专家评价为“倒退了25年,堪称全球最差”,并称中国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
4、政府监管食品安全需要运用法律法规及相应的政策工具,目前政策法规不健全,无法做到法规化,制度化,缺乏长效机制。面对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往往采取“救火”式的治理,哪里发生问题治哪里,事情过后“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从而导致制假售假屡治不绝,屡禁不止,甚全有愈演愈烈之势。
5、财政投入不足,检测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国家财力不足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国家财政投入的不足,引发了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国家急需的部分检测项目能力不足。如食品中不明有毒有害物质的鉴定技术、违禁物品、 激素、农药残留、兽药残留、二恶英、疯牛病的检测、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等,监督检验能力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渐加大,制约了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利益驱动导致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产生偏差。如有的执法机构偏重于有经济利益的执法行为,以罚代刑、以罚代管,一罚了之,监督
执法工作时紧时松,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有的甚至为不法经营者充当保护伞。三是基层食品卫生监督机构的设置和技术人员配备不能适应监督工作开展的需要。
6、食品生产和经营者诚信缺失,道德观扭曲。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眼睛盯着的只有钱,丧失道德底线,他们当中的很多人不顾法律禁令,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屡禁不止。目前,不管政府部门还是消费者掌握企业食品卫生质量的信用状况难度很大,很难起到消除信息不对称、鼓励守信者、打击遏制失信者、追溯责任、形成诚信经营氛围的作用。
白岩松在微博上发表的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现在都是原告,也都是被告。卖猪肉的人用夹杂瘦肉精猪肉挣来的钱,兴高采烈地出来买馒头,没想到馒头被别人染了色;然后卖染色馒头的人出来给孩子买奶粉,里面有三聚氰胺。每个人都在害别人,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我国食品安全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有: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
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传统加工工艺的食品也不断被发现具有安全隐患,如油炸淀粉类食品的丙烯酰、油条中的铝残留等安全性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
6、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滞后。我国有国家、行业、地方、企业等不同的食品行业标准等,数量都超过千项;国家标准又分卫生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组成的国家食品标准体系。但我国的食品标准,无论与食品安全形势的实际需求、还是与国际食品安全基本标准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7、检测水平低,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我国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分布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质检总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多部门从事同一种行为的管理,切入点和管理手段基本相仿,使本来稀缺的资源更加捉襟见肘,影响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和震慑威力。新的快速、灵敏的检测手段,如基因探针、多聚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已应用于食源性病原体检验,但在我国仍主要用于研究单位。
8、食品安全保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与管理机构中懂得食品安全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极其匮乏,食品生产部门、各类农贸市场、食品市场的管理机构中既懂宏观管理又懂得专业知识、能为消费者把好食品安全卫生关的技术人员也极其匮乏。社会对食品安全专业的人才需求是很大的,但高校的相关专业却已经萎缩和消亡,缺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研究和检验检测队伍,科技成果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鉴于此,无法对与食品安全技术有关的法规、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缺乏监测网络和实验室分析手段。
三、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