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统计师考试】
果树的盛果期过后,果农通常都会把它挖掉当柴烧。据统计,我国每年淘汰的果树少说也有几百万棵。山东农民李培智靠一个奇妙的创意,不仅使这种毫无用处的淘汰果树身价倍增,还有效解决了我国北方大规格观赏树短缺的难题,带动了一个绿色新产业。
山东临邑的李培智今年44岁了,当年5000元创业,做过不少生意。当年做液化气配送时,在经过潍坊市区的路上,他看到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施工。与苗农攀谈后得知,“一亩苗木收入一两万元,是小麦、玉米收入的几十倍。”此话让李培智心中一动。
很快,他承包了一大块荒地搞苗木种植。投资60多万元从南方购进了6000棵雪松。哪知,一场多年不遇的寒灾让雪松冻死大半。此后,李培智开始有重点地选择国槐、法桐、白腊等适合北方生长,管理费用较低、利润空间较大的乡土树种。
这年春天,临邑县电业公司决定让李培智承建该单位的绿化项目,整个工程造价20多万元。但对方要求,绿化树木要选择胸径8厘米以上、能开花的观赏树种,这成了一个难题。当时,李培智种的都是小树苗,培育成大规格树种至少需要10年。他到外地求购,但跑了一个多月后更加茫然了。因为这样的大型苗木价格高得惊人,比如红梅,胸径10公分的要1500元一棵,而且数量很少,成活率还不敢保证。【华天园林不发工资】
正当李培智为买不到合适的大规格观赏树焦灼时,他听到一条好消息。当时村里有上百亩的老化果园要招租。那些又粗又壮的果树有的已经长了十五六年,有的甚至有20多年,水果产量很低,已经被淘汰。尽管价格低廉,但没人愿意接手。道理很简单,要挖掉这些大树是个大工程,再栽新树苗几年后才能挂果见效益。“能不能在这些要淘汰的果树身上做点文章?”李培智产生了一个奇妙的创意。他主动找上门来,接下了这块“烫手的山芋”。
这个“愚蠢”的举动遭到周围人的嘲讽。但让村民们吃惊的是,自从他承包下这个荒废的果园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令人琢磨不透的神秘之地。周围架起高高的铁丝网,还养了五六条狼狗,晚上还有人巡逻。【华天园林不发工资】
更令人惊讶的是,第二年秋天,李培智竟像变戏法似的从这里运出很多漂亮的大规格观赏树,直接用在了电业公司的绿化项目上,顺利通过验收。随后,李培智又承包了400亩荒废果园,建起第二个苗圃,并成立一家园林公司,短短几年盈利上千万。他到底施展了什么魔法?
地处鲁西北部的临邑县,是山东省著名的水果种植区,盛产苹果、雪梨、杏、桃等。可果农在尝到种植甜头的同时,也遇到了一些困惑。过了盛果期,一些品种需要更新换代,每年都要淘汰很多果树。处理这些“老树”一度成为果农最头疼的事,除了当柴烧几乎没什么用。可是这件令当地果农头疼的事,很快就被李培智给解决了。他不但以每棵30至50元的价格买下淘汰的果树,还领着工人直接来果园挖走。李培智要它们到底有什么用呢?
原来,这些淘汰果树被李培智买走后,经过巧妙地嫁接培育,摇身一变就成了紫叶梨、红梅等当地少见的大规格美丽观赏树。他最初的灵感来自于用桃和杏的小树苗嫁接的紫叶梨以及红梅等苗木,成活率高、生长旺盛。于是他突发奇想,能不能用果树直接嫁接大规格观赏树呢?如果能成功的话,那些荒废的果园就是一个“铺满金子”的藏宝洞。
经过向济南的果树专家请教,李培智选了几百棵胸径10公分以上的杏树和桃树做实验。先砍头让其发新条,然后在发出新条上,再嫁接上紫叶梨,红梅。当时做的时候没什么把握,没想到第二年表现特别好,树冠经控制后比较丰满,移植成活率很高,令李培智大喜过望。“当然,在里面独创的核心技术还是有的!”
李培智介绍:“一棵树上嫁接30个条。一棵树上能嫁接多个品种,花期较长,很适合观赏。像这种树如果自然生长的话,10到15年胸径才能长到12公分左右,在我手里1年就能长这么大。”几十元一棵买来的淘汰果树,嫁接成彩色观赏树后,立马就变成了宝贝,每棵要卖到1000—1500元,增值几十倍,在市场上还颇受青睐。
8日,《青桐创业周刊》举办暑期特别活动——与本土创业名家面对面。本次活动由长江日报与市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团市委联合举办。首期对话创业名家为“大汉口”热干面创始人刘海元。其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积水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彭浩等5个青年创业项目进行了现场路演。
刘海元是创造了热干面传奇的人,他在上世纪90年代从国有企业“下海”,让武汉人手工加工了千年的热干面进行了工业化生产,走出了江城,销往欧美、日本等近40个国家。
不新锐、不时尚,双鬂微霜的刘海元与大学生面对面谈创业经历时,竟有几分紧张与生涩。谈及创业之艰辛,刘海元说,是梦想给了自己往前走的源源力量。
“不服周” 立志要让方便热干面“武汉造”
【华天园林不发工资】刘海元骨子里有武汉人“不服周”的气质。
1997年之前,刘海元还是武汉一家主营食品流通的国有贸易公司的经理,正赶上国有企业改革,他便和三位老同事辞职下海创业。凭着国企积累的人脉,他们取得了“南方黑芝麻糊”、“必是饮料”等8个产品的销售代理资格,创建了武汉冠利达必是有限公司。2001年公司销售额过千万元,但是,利润有限。
2003年,武汉本地媒体报道了河南一家企业率先生产方便热干面,半年在汉销售了2000万。作为地道的武汉人,看见了这个报道,刘海元心里非常不是滋味。“热干面是武汉特有小吃,多少代武汉人都对热干面有着很深的情结,作为热干面的发源地,武汉人没有自己品牌的方便热干面,却被河南人在市场抢了先。”刘海元说,那一刻,他就下定了决心,把方便热干面作为自己的项目,一定要做出特色地道的武汉方便热干面,与河南热干面一较高下。
不服输 资金链断掉时贱卖住房和门面
千年以来,热干面都是手工制造,如何变成方便面?刘海元邀请了武汉三所大学的多名食品专业教授进行项目研究。研发耗时两年半,其中,6个月仅面粉损失就超过了百万元,购买的多款设备都因无法生产被当作废铁卖掉。
当技术终于取得突破时,资金链也完全断掉了,员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工资都无法发放,企业濒临破产的边缘。
为了尽快聚集资金购买设备,刘海元把自己的住房和商业门面房低价卖了。当时有一个做生意的朋友劝诫他,商业门面房以后拆迁会升值绝对不要卖。刘海元说:“如果有办法我根本不愿意卖房子,既然选择了方便热干面项目,我不服输,产品要工业化生产,设备必须上马,没钱怎么办,只有卖房子了。”
2005年1月,刘海元将非油炸风味方便面及其制作方法研制成功,并申报了发明专利。通过此专利技术,向厂方订制了专门的生产设备,此款自制设备终于让热干面在生产线上复原成功,拌上芝麻酱等佐料后,无论色香味还是入口的那股韧性就跟手工做出来的味道不相上下。
不满足 把汉产热干面销往近40个国家
“大汉口”方便热干面面世了,销售又成了难题。想进超市卖场,当时刘海元根本拿不出进场费。为此,他就在写字楼楼梯旁摆摊卖,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看的人多买的人少。
通过分析,大学生是方便面主要消费对象,刘海元便到学校销售,没想到武汉高校来自四面八方上百万的大学生,通过品尝他们的产品,逐渐成为了忠实的消费者,同时也无形中成为了“大汉口”热干面品牌的传播者。
2006年,刘海元的“大汉口”热干面初次在食博会上露面,引起了很多商家极大的兴趣,产品随后在国内多个城市落地开花。3年前,他盯上了海外市场,把大汉口热干面卖到了美国“第五大道”。目前,公司已在3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热干面销往美国、墨西哥、日本、新加坡等近40个国家。
[互动]
共渡难关的老员工
每年企业年饭坐上席
8日现场,近50位创业者与刘海元就创业的困惑和烦恼进行了互动。在“团队精神”还未普及的年代,创业困难时如何留住人?刘海元说,创业者要有信心,对人要有感情。“这么些年过去了,企业做大了,但是,每年企业的年夜饭,那些共渡难关的老员工都是要坐上席的”。
问:您创业时半年都发不出工资员工还依然不走,您在用人和留人上有何心得和建议?
刘海元:我的做法是老板自己首先要有创业的信心,就像我研发方便热干面时不到最后决不放弃,员工也受到了感染,他们有了信心自然也很少会有动摇。此外,平时也不要把自己当老板看待,而是当作他们的一员,多去关心员工加强凝聚力,当时我做研发的时候都是和员工同吃同住,大家拧成一股绳。
问:企业发展通过什么途径向互联网转型?
刘海元: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向互联网转型,但很多人又对互联网的运行规律不太了解,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传统企业。拿我们企业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不可能适应现在市场需求,未来我们将采取o2o模式(线上和线下销售模式),除了线上销售,同时计划增加实体体验店。
问:很多企业有好的产品,但是打开渠道很困难,如何进入各大渠道?
刘海元:很多产品对渠道的依赖很严重,我的建议是,先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调查,掌握市场的情况,根据自己产品的特点,选择性的进入相关渠道。如果费用太高,可以尝试自己建渠道,可以免去渠道受制于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