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林蛙养殖效益高,草原大棚养蛙真赚钱

  为什么要做成饵料棒呢?原来林蛙的视力不是很好,饵料棒的高度正好和林蛙的眼睛高度比较接近,能很快地引起林蛙的注意。

  据了解,林蛙并不是一年四季都吃饵料的。在一年当中,十月份到来年的三月份,林蛙处于冬眠期,是不吃饵料的,四五月份林蛙发情产卵也不吃饵料,六月到八月需要的饵料比较多,九月份准备冬眠,需要一小部分的饵料。

  王立军:一只林蛙饵料的投放成本基本上是0.5元左右。

  有了养殖户和技术员的精心护理,再加上有充足的饵料,林蛙在大棚里生活还算不错。据了解,林蛙从它从出生到长成商品蛙上市大约需要两年的时间。

  记者:王大哥,公蛙和母蛙怎么分辨?

  王立军:就是公蛙的前爪上有一个明显的小疙瘩,我们叫婚垫。

  记者:啊,你看,这前爪上有一个小疙瘩,像沾了一点小泥巴,母蛙是没有的。

  王立军:对。

  养殖户出售林蛙的时间一般在深秋或初冬时节,那林蛙的卖价怎样呢?

  王立军:公蛙基本不分大小,1-2元一只,母蛙分几个档次,20-30克,是5元一只;30-40克,10元一只;40-50克,20元一只;50-60克,40元一只。

  记者:为什么价格相差这么大?

  王立军:因为林蛙主要值钱的地方取决于林蛙油,只有母蛙有林蛙油,公蛙没有林蛙油。

  林蛙油一般是从母林蛙的干体中提取,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院长朱志明:这个手往下压,这个手也往下压,看到没,用劲往后剥离。

  记者:哎,这个露出来的黑色黄色的是什么啊?

  朱志明:黑的是它的籽,黄色的就是所说的林蛙油。

  记者:你看,这就是林蛙油,它是呈黄色,半透明状,这闻起来有点腥味,有点像那个咸鱼干的味道。你跟我说说,林蛙油到底是什么?

  朱志明:实际上是林蛙的输卵管。

  没想到吧?林蛙油并并不是脂肪,而是母林蛙的输卵管。一般来说,两年的母林蛙就可以取油,但量很少,通常只有一克左右,

  朱志明:如果是两年的林蛙,大约需要400只左右,如果是三年的,大约需要300只左右,如果是四到五年的,需要100-200只。

  记者:一斤林蛙油卖多少钱?

  朱志明:1500-4000元一斤。

  据了解,林蛙油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市场欢迎的养生补品。《中药大辞典》指出:林蛙油具有“坚益肾阳、化精添髓、泽润肺脏,为虚寒,气不化精之药”。那么它究竟怎么食用呢?

  朱志明:像产区都是清蒸林蛙、红烧林蛙司空见惯,一般要进入宾馆就不一样了,比方说木瓜炖雪蛤。

  木瓜炖雪蛤是家喻户晓的一种美容补品,而被人称之为雪蛤的食材,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林蛙油。 把干制的林蛙油搁凉水里浸泡12小时以上,基本上就能蓬松开了,我们可以看见,雪蛤由浅黄色还原成了雪白色。

  做木瓜炖雪蛤这道菜时,先把选好的木瓜进行造型,并把里面的籽去掉。

  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酒店厨师:木瓜和林蛙油加在一起美容养颜,效果非常好,再一个两个搭在一起,容易造型。

  把木瓜上锅蒸四五分钟备用。接着把泡好的林蛙油上锅稍稍加热,然后把林蛙油倒入蒸好的木瓜里就可以吃了,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一些枸杞和冰糖。

  记者:这雪蛤吃起来感觉有点像吃螃蟹蟹膏的感觉,黏黏的,味道呢,很爽滑,甜甜的,微微带点腥味。

  每年在五月份到九月份,市场上很难见带籽带林蛙油的鲜蛙,而在呼伦贝尔市当地,消费者却能品尝到这种鲜蛙,那么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

  记者打开手电:啊,这里好冷啊,这是一家养殖场的冷库,这里面有很多的泡沫箱,你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吗?我打开给你看看。你看到了吗?这里面好多的林蛙啊,你知道吗?这些林蛙还活着,反映有点迟钝,有的还在动呢。

  曹凤山:在现有的温度零下两度的情况下,带籽带油能够存放十四个月,外界环境必须安静,不能随意地惊扰它。

  这些冬眠的林蛙一旦受到人的惊扰,便开始活动起来。如果把它们放到室外,它们很快就会适应新的环境和温度,变得活蹦乱跳起来。

  在当地的一些星级酒店,红烧林蛙也很有特色。林蛙原材料既有公林蛙也有带籽带油的母林蛙。

  于永恒:林蛙不像别的蛙类,不用断开,因为体积比较小。

  于永恒:这个林蛙是在冷库里冷藏的,不进食,所以肚子里面什么也没有,非常干净,直接入口没问题。

  记者:我今天真是有口福了,这是一盘带籽带油的林蛙,蓝看看,这个黑色的就是林蛙的籽,这白色的胶状的就是林蛙的油,我先尝尝这个籽是什么味道,嗯,这个林蛙籽吃起来又软又绵,有点像那个煮烂的小米的感觉,我再来尝尝这个肉,这个林蛙肉吃起来很细嫩,比较鲜美。

  消费者1:这盘菜988元一盘,平时我们都舍不得吃,就是来特别尊贵的客人我们才舍得点一盘。

  消费者2:味道特别鲜美,肉质非常嫩,而且营养也特别丰富。

  消费者3:听说有美容养颜的效果,我偶尔也会吃一点。

  在我国北方,林蛙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采用大棚养殖外,还有湿地养殖、庭院养殖等,随着林蛙被广泛应用于餐饮、保健及制药等各个领域,有不少养殖户开始人工养殖林蛙,并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养殖户刘海军:10个大棚,200多万只。

  王立军:基本两年上市,平均下来一个大棚时收入二三十万元。

  记者:这养殖林蛙虽然效益不错,但它毕竟是一种特养项目,存在一定风险,所以我在这儿提醒你,如果你想养殖,最好了解好市场,掌握好技术,找好销路,再下手也不晚。

  联系电话:0470-3251648/0470-3254557

上一页  [1] [2] 

篇二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大棚养殖林蛙年赚百万

  [每日农经]三年才上市的林蛙(20121106)

  东北林蛙,也称为哈什蚂(哈士蟆),它的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而蛙油也就是雪蛤,是林蛙的精华,药用价值极高,所以价格也是很贵,据了解,林蛙油每市斤达到1800元,在国际市场近期林蛙油(干品)每公斤最高达500美元。林蛙一般采用野生养殖,时间比较慢,一般要3~5年才能达到成熟,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稀缺,为此很多年前,养殖户已经尝试模拟野生环境来人工养殖,成熟时间提前到2~3年。而近两年,有养殖户养殖的林蛙,一年就上市了,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一年上市的林蛙和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有区别吗,为此,我们的记者到养殖基地一探究竟。

  原来这林蛙是采用大棚养殖模式,搬到棚里的林蛙不仅避开了风吹雨淋、衣食无忧,最主要的是大棚里的恒定的温度,林蛙不用再有5~6个月的冬眠期,一年体重就能达到18~20克,个别的可达30克以上,据分析化验证明,一年上市的林蛙与野生林蛙在体态构造和林蛙油的质量上均无大差别。

  时间上的提速,带来的可以惊人的效益,据了解,很多养殖户改用棚养林蛙,年赚百万元以上。

  联系人:柴秋泉

  联系电话:15943091953

  经销商:老弟,来点蛤蟆。

  记者:咱这有林蛙吗。

  经销商:林蛙,活蛤蟆,全是林蛙。

  记者:这不是蛤蟆?怎么又是林蛙了

  经销商:咱这儿林蛙就叫蛤蟆,蛤蟆就叫林蛙。

  记者:这么回事啊。

  经销商:对对。

  经销商:你看,来点公狗子还是母豹子?

  记者:不是林蛙,怎么狗跟豹子都出来了?

  记者:这里头说道这么多呢。

  经销商:有点蒙圈了是吧?

  记者:还真是。

  经销商:你先慢慢看,有什么需要再招呼我。

  记者:行,我先看着。

  林蛙是它的学名,当地人都叫它蛤蟆,有人还叫它哈士蟆,油哈蟆,雪蛤等,估计听了这些叫法,小孙会更晕。但是林蛙属吉林省重点保护动物,这么大张旗鼓的销售林蛙,这合法吗?

  记者:你看我还预备好了登山的拐杖,再看我周围的环境,没错,我现在就要去爬山,而且爬的还不是别的山,就是长白山。就在这个山里头,就有养林蛙的,我已经联系好了,现在就上山找林蛙去。

  在山上养林蛙?莫不是把养殖场建到了山上,使养殖环境更接近野生状态,可是小孙走了半天,完全看不到一点传统养殖场的影子。

  记者:我想可能应该就是人工垒一些水泥的池子养蛙,但是发现咱们这儿基本上就是野生的环境,这怎么能说是人工养蛙呢?

  场长:我们吉林省长白山林蛙放养,模式就是人养蝌蚪,天养蛙,人所参与的就是蝌蚪的管理和蛙场的管理建设,林蛙变态之后,完全是生活在野生的环境当中。

  记者:所谓咱们养出的蛙,其实基本上跟天然生长的没有什么区别?

  场长:完全是天然生长的。

  原来这是闹了个误会啊,小孙经过调查发现,林蛙养殖户和经销户都是具有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的,完全符合国家规定。另外,这种养林蛙的方式是半人工养殖,就是人工孵化蝌蚪,从蝌蚪变态到幼蛙的一个半月时间里,需要人工喂食。然后天然放养林蛙,这个天然养殖场需要很大,小到100公顷,大到一两千公顷,您说在这莽莽无边的大山中,能找到不起眼的林蛙吗?

  记者:场长 咱这一路走过来,也没见过有这种蛙?

  孙场长:这个林蛙有一个活动规律,中午的时候由于气温高,它基本上都躲在枯枝落叶下,树丛下面,隐秘起来,咱们得认真找一找。

  这满山的枯枝落叶,还有烂树根,看起来实在苍凉,这样的环境,适合林蛙的生长吗?

  场长:林蛙养殖必须这种环境,上面有乔木层、中间有灌木层,下面有草本植物层,再往下还有枯枝落叶层,这是林蛙生存必须的四个层次,就能保持湿度,水分不至于被阳光蒸发掉,因为低于75%生存不了。

  林蛙体表有一层黏液,为了保持身体湿度,经常隐藏于避光的地方,看来,找到林蛙还真要费些功夫。

  场长:掀开看 看到了吗?

  记者:这个是

  场长:一只、二只、三只、四只。跑了。抓 抓 看小孙会抓林蛙吗

  记者:这么多。

  记者:尤其这一只,刚才你要不指着它,我都发现不了。

  场长:对,因为土是黑色的,它的背就是黑色的,保护色。

  这种保护色可以有效避过天敌,那么威胁林蛙生命的天敌都有哪些呢?

  男1:林蛙的天敌太多了,最主要是鼠,各种鼠对他的危害最大,据说一只老鼠一年能咬死200只林蛙。

  记者:这么多。

  男1:鸟、蛇,凡是食肉的动物都是他的天敌。

  林蛙处在生态食物链的底层,天敌自然多。林子大了,人工看护是看不过来的,那总该投放点吃的给林蛙吧?

  场长:它吃虫,在长白山区有50多种的昆虫和小软体动物供它食用。它的眼睛是近视,不活动的东西它看不到,虫只要一活动它就能看到,几乎无选择的。

  记者:林蛙被称为森林的卫士,这一林蛙,一年大概就能吃掉三万只的虫子,这个重量能有一斤左右,这么多林蛙给撒到林子里面,无形当中对森林就是一种保护了。

  这些“森林卫士”每年也只能在山上值班四五个月,因为进入十月份,天气转凉,它们就要下山猫冬了。

  记者:林蛙从山上下来之后,就要进到这个水里,那你可能说我怎么没看见啊,你别着急,马上我就有办法让你看见这个林蛙。

  记者:你要想看见林蛙,要往这里瞅,您好。

  张朝亮:您好

  记者:咱们的林蛙都在这里吗?对,这不就是个地笼吗?

  张朝亮:对。它是一种捕林蛙的方式之一。

  记者:是怎么起的作用?

  张朝亮:它就从这个窟窿进去,两边都有窟窿,从哪边走都要进到笼子里边,一进到这里以后,它是戗岔的出不来,然后它就在里头来回一串,串到头,就到这了。

  记者:估摸着有多少斤?

  张朝亮:这个能有五六斤。

  进入地笼里的林蛙,就如瓮中之鳖,抓起来容易多了。当地人称公蛙为公狗子,母蛙为母豹子。两者是怎么区分的呢?

  男1:公蛙显著特点他的前爪很粗、很短,像大手指头似的,你看有这么一个黑疙瘩,我们管它叫婚垫,它交配,抱住母蛙的时候就不滑,你看母蛙就没有。母蛙的前肢比较细,最主要的特点,你看下面的两个颜色差别非常大,你看母蛙的这两只都很深,它发白。这个蛙最重要的特征,两边的肚子有点发绿,也就是说长白山林蛙和其他的蛙最明显的差别的地方。

  这捕上来的林蛙有大有小的,怎么才算达到商品蛙的标准呢?

  张朝亮:只有三年以上的才能作为商品蛙,你像这一只这就是三年以上的。

  记者:这是一年的?

  经营者:对。

  记者:这是今年蝌蚪变成的?

  经营者:对。

  记者:这是第二年?

  经营者:对。

  记者:然后这是三年长这么大?

  经营者:对。

  记者:那这个三年的体重能达到多少克?

  张朝亮:三年一般达到30~35克左右。

  林蛙从蝌蚪变态成幼蛙,再到商品蛙,需要三年才行。不够标准的放回到水里冬眠,来年开春继续上山觅食。这来来回回的折腾,加上自然天敌的威胁,不会有什么损失吗?

  记者: 100只一龄蛙等到秋天下山的时候也就剩下20只左右了,剩下的20只到了第二年上山然后再回来,到了秋天的时候,按照这个比率,这20只最后只剩下三四只,到了第三年能够收获这个商品蛙,所以林蛙的珍贵程度,从数量的递减上也就可见一般了。

  半人工养殖的林蛙回归率只有3%左右。所以养殖户不会局限于地笼这一种捕捉方式。

  记者:吓我一跳,大晚上突然开这么的亮灯真有点不适应,其实要说有我这么一直手电就足够了,你说这大晚上在这溜达什么呢?你往这瞧,你看见这个了吗?用木棍和塑料薄膜围成一个网,在当地叫做趟子。

  趟子捕捉法,比较适合寻不到水源的林蛙,趟子边挖几个陷阱,林蛙沿趟子走的时候,掉进陷阱,任凭天大的本事也出不来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更彻底的捕捉方式呢?

  张朝亮:把这个池塘的水都放掉,下成网,水顺着河流走的时候,网就把蛙 顺水一走截住了。

  记者:今年的收成怎么样?

  养殖户:今年我们承包1000公顷,今年母蛙大概在3000斤左右。

  公蛙在5000斤左右。

  这样算来,按公蛙15元一斤,母蛙130元一斤的价格销售,承包1000公顷林地,销售额就达到了40多万元。那么两者的收购价格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又是怎么消费呢?

  养殖户:公蛙几乎都上餐桌了,母蛙有20%上餐桌,80%都扒油了。

  记者:扒油,你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我是一知半解,得了,你接着往下看,看这个扒油到底是怎么回事?

  母林蛙的收购价格之所以比公林蛙高,原因在于母蛙有林蛙油,所谓扒油也就是人工采集蛙油。

  记者:咱们收上来的林蛙要把它挂起来,一般要风干进行七天左右,这样林蛙才能够完全干透,干透之后咱们就可以取所谓的林蛙油,林蛙油到底是什么东西,咱们还得把它弄出来看看,所谓林蛙油就是油吗?

  男1:是蛤蟆的输卵管。

  记者:不是咱们平时说得脂肪?

  男1:对。

  记者:平时咱们怎么取?

  男1:多数掰腿 掰腿就可以。

  记者:干了以后比较完整了。

  男1:对。

  记者:这一块都是。

  记者:像一个蛤蟆掏出能有多少?

  男1:得有三克左右。

  记者:按照这个来算一斤蛤蟆油大概得

  男1:用一百五六十个。

  记者:现在像一斤干透的林蛙油价格在多少钱?

  男1:价格现在一斤在2000元左右。

  这价格还真不是一般的贵,那么它到底有哪些营养呢?

  专家:林蛙油是首载于《本草纲目》,文献中记载林蛙具有补虚劳伤,利水消肿,优于产妇,林蛙油作为药材,它是一个补药,而且是补阴之品,是补肾阴不足、肺阴不足。从现在医学来说,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此外他还能降血脂,这样能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这对人体有益的。

  正是认识到林蛙油的营养价值,林蛙油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大,但是市场上,真假林蛙油鱼龙混杂,作为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呢?

  专家:正品林蛙最大的特点是成块状,他会自然形成摇窝状,这是最大的鉴别点。目前市场上的混乱品这种我们叫小油,是黑龙江的林蛙油,由于黑龙江林蛙个头比较小,产的油比较小,青蛙油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由于青蛙的大小和林蛙比较接近,特别是当破损之后,鉴定有一定难度。大家购买的时候最好选用块状的。大蟾蜍的输卵管,这个在市场上非常常见。由于个头比较大,整个的块状也相对要大一些。

  进行鉴别的时候,我们除了从性状上进行鉴别,大家也可以泡发以后进行鉴别,我们看到,正品林蛙泡完以后明显成絮状、团块,很疏松,颜色比较洁白,这是正品林蛙,所以大家在购买林蛙油的时候,可以先少量购买回家泡发试一下。

  看来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不难买到货真价实的林蛙油,那么林蛙油该如何食用呢?

  厨师长:头一天晚上把雪哈稍微挑一下,搁凉水泡24小时,基本上能蓬松开了。

  咱们做的是木瓜清汤雪蛤,先烧开水,把冰糖下锅里,把冰糖煮化,然后冰糖熬化以后,把雪蛤往锅里一放就行了,你需要多少就放多少雪蛤。

  记者:一般煮这个雪蛤要多长时间

  厨师:下完雪蛤,沸腾就好。

  能吃到林蛙油,不仅动脑还要动手,相比较而言,当地人更喜欢省事的食用方法,那就是洗洗就下锅的酱焖林蛙,不仅简单,而且营养不输林蛙油。

  消费者1.一吃到嘴里头,鲜香的感觉。

  消费者2. 尤其女士非常愿意吃林蛙,针对女士来说,美容养颜效果非常好

  消费者3.把内脏剔除,然后就可以吃了,因为这个是林蛙的油,整只林蛙进去,放到嘴里,最后出来的就是林蛙的骨头。

  因为当地人对鲜食林蛙的热衷,销售林蛙的店铺很多,而且只要温度保持在零上1摄氏度左右,林蛙可以卖半年之久,即便存上很多,也不愁卖不掉。

  经销商:现在是刚下来,活的林蛙卖得好,一般个人买点吃的,公的一天能卖七八十斤,母的能卖五六十斤,价格公林蛙卖20元钱一斤,母林蛙卖150~160元一斤。

  这种半人工养殖方式,使林蛙更接近野生状态,随着林蛙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及制药等各个领域。更多的养殖户加入到林蛙养殖的大军。

  孙站长:现在我们省适合养林蛙的自然沟壑大约有一万多条,应该说从事养殖林蛙的人员大约有1.4万多人。最近这几年连续建立了几十个优质的生产示范园区,建立了几十个种蛙生产示范基地,正在培育优质长白山林蛙品种,我们的林蛙油已经销往沿海城市,特别是东南亚一些国家。

  经销商:又回来了,兄弟。

  记者:回来了。看林蛙,我得挑一点。

  经销商:会挑了。

  记者:这回不蒙圈了,这里面不错,给我两点这个。

  经销商:这里真不错,要多少?

  记者:给我来二斤。

  经销商:好了,

  记者:你看,这回不光我不蒙了,相信看完今天的节目,你到买林蛙的时候也明白了。

篇三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林蛙养殖可行性报告

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中国林蛙

— 0 —

目 录

一、总论 1

(一)申请项目概述 1

(二)项目预期目标 1

1.总体目标 2

2.阶段目标 4

3.资金投入及使用计划 5

二、项目技术成果的先进性分析 6

(一)简述 6

(二)项目创新点 9

(三)知识产权状况 13

三、项目实施方案分析 14

(一)项目的转化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二)项目组织实施方案 15

(三)项目产品市场调查与竞争能力预测 17

(四)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18

(五)项目实施风险评价 19

(六)项目实施计划 20

四、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22

(一)成果转化目标分析 22

— 0 —

(二)经济效益分析 22

1.产品成本分析 22

2.产品单位售价与盈利预测 23

3.经济效益分析 23

4.项目投资评价 23

(三)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分析 23

五、项目支撑条件分析 23

(一)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23

(二)单位转化能力论述 24

(三)单位职工队伍情况 24

(四)单位管理情况 24

(五)单位财务经济状况 25

(六)合作单位研发能力 25【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22

规模化立体生态养殖中国林蛙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总论

(一)申请项目概述

本项目经过我中心15年来研究,根据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习性,采用“模拟森林生态环境,立体生态养殖”先进技术,解决了高密度养殖条件下的环境控制,场所净化,林蛙活饵料立体养殖加工,林蛙冬眠期温氧调节控制,以及林蛙防逃跑,防天敌、增湿降温、种蛙驯化选育,病害防治等方面的难题,使养殖成活率由20-30%提高到80%以上,回捕率由10%提高到60%以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根据目前多数养殖者缺乏标准化养殖模式和饲养技术,而养殖成功率低下的现状,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全人工养殖林蛙中试基地,对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熟化,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养殖确立一种新的生态养殖模式。

(二)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建立一个年产10万对优良中国林蛙驯养育种繁殖基地,培育出生长速度快,产油量高,抗病力强的优良蛙种。同时,建立一个年出栏20万只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示范基地,使养殖

23

存活率达到80%以上,回捕率60%。确立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推广技术,带动和指导广大养殖户,来提高林蛙规模化人工饲养的效率,为今后中国林蛙养殖业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在林蛙资源日益锐减,林蛙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我们大力开发林蛙资源,培养、扶持林蛙养殖业,对于繁荣我国农村经济,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总体目标

该项目总体目标计划投资209万元人民币。通过模拟林蛙栖息繁衍的生态环境,进行集约化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及示范。建立20万只林蛙养殖示范场以及配套立体生态养殖畜禽,畜禽粪便育昆虫,昆虫喂林蛙。其中建立中国林蛙孵化场一座,占地面1200㎡;建设林蛙饲养圈40个,占地8000㎡;建立林蛙越冬场一个(设备一套)400㎡,建立绿色环保能源生产装置一套,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沼气,剩余物繁育昆虫做为林蛙活饵料。从而确立标准化、规范化立体饲养林蛙模式。建立人工养殖林蛙繁育技术体系,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林蛙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区域分化技术,进行林蛙的系统选育。达到年驯养优良种蛙8万对,年产商品蛙15万只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优良品种蛙种,逐步扩大养殖规模,使林蛙养殖逐步形成产业化。为林蛙产业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利用不同区域中国林蛙进行选育,形成优良的种群,并结合生态养殖配套技术,使其2年生蛙产卵数达800-1200粒;3年生蛙产卵1200-1800粒。产油量(干品):2年生蛙产油1.4 -1.8g;3年生蛙产油2.0-3.0g;冬眠成活率95-98%, 30日龄蝌蚪体重达0.9-1.2g,变态幼蛙达0.9-1.1g,一年生幼蛙7-15g,两年生雌蛙35-40g,雄蛙25-35g;三年生雌蛙40-50g,雄蛙35-40g。育种基地年产种蛙8万对,示范基地养殖林蛙20万只,出栏商品蛙15万只。

项目完成时,将获得林蛙深加工系列产品;发表学术性论文5~8篇。

预期成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林蛙养殖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高附加值的项目,从蛙卵孵化到成蛙一般需18个月时间,

24

篇四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龙源期刊网 .cn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作者:郑佳瑞 王国平 王涛 吉志新 张权良

来源:《河北渔业》2015年第01期

摘 要:为了提高林蛙生长速度,在冬季利用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共进行了三种植物大棚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桃树大棚、西红柿大棚、韭菜大棚中林蛙存活率分别为78.32%、80.88%、18.76%、平均生长率分别为44.1%、50.0%、11.8%。【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关键词:温室大棚;养殖;林蛙;存活率;生长率

东北林蛙,是中国东北山区纯野生动物,亦被称为哈什蚂。自然生活于山林、沼泽、水塘、水坑和水沟等静水水域及其附近,常在没有强烈光照、湿润凉爽的环境中生活。以多种昆虫为食[1]。9月下旬至 10月初从山坡林区迁到河沟附近,陆续进入水底集群冬眠,次年清明前后复苏[2]。因其专摄取昆虫类食物又称“纯绿色食品”,林蛙油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滋补强身、抗疲劳、抗衰老的神奇功效[1]。2008年引入河北昌黎,经过驯化,进行人工养殖,冬季在温室大棚养殖林蛙,可延长其摄食时间,加快生长速度。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们在昌黎县靖安镇永良林蛙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野生林蛙的人工驯化,并在昌黎靖安蔬菜大棚种植户进行了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大棚规格

大棚宽度为7~8 m,长度50~80 m,背高28~3.2 m,后墙高1.6~1.8 m,后坡长1.5 m,后墙与两侧的墙壁通常采用干打垒土墙,厚度为60~80 cm,立柱为水泥支柱,骨架为竹木结构,骨架间距60~80 cm,棚膜采用新型的聚乙烯无滴膜。棚面与地面夹角23度左右。在后墙上开三个小洞,作为通气孔。在温棚角落挖一个小池塘,注水。

1.2 植物栽培密度

1号桃树大棚,桃树按南北行栽植,定植的株行距为2 m;2号西红柿大棚,西红柿垄作株行距为60×(27~30)cm;3号韭菜大棚,韭菜株行距15~20 cm,每穴8株左右。

1.3 林蛙放养

10月初把当年生林蛙放入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规格为平均体重约6.8 g/只,放养密度为每个大棚5 000只。

1.4 饵料投喂

篇五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养殖林蛙的骗局解读

林蛙养殖骗局手法解析2010-08-31 16:34   林蛙养殖骗局主要集中在使用欺诈手段进行炒种从而谋取暴利。凡行业的炒种者除了刻意营造林蛙养殖简单,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巨大的行业舆论氛围外,主要就高举着三样东西骗取市场信任和掏钱的。一是高喊着自己有“基地”、公司,最不济的是说自己有场地,暗示市场自己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二是拿出了一些照片、视频,好像硕果累累自信满满;三是打着参观考察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系列服务的旗号,让人觉得技术全面效益有靠。   笔者无意说凡以这三项来展示自己的就是炒种者,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如下几点就能够发现刻意炒作欺诈者的面目:   1.什么称之为“基地”?是有那么几亩地几个蛙棚几间瓦房就能称作是基地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约所有养蛙的地方都能够称之为“基地”了。 所谓“基地”,指的是出发点,大本营。那么这些自诩为“基地”的进取前沿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考察下,这些自诩为基地的地方,是否有“前沿”;是否有切实可信的战略发展计划;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与前沿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这些战略的有机关系。 比如说,这个“基地”发展有养殖户,那么这些养殖户为什么发展的,和“基地”的战略发展关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战略纽带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买卖种蛙和回收合同的,这仅仅是交易关系而不是战略关系。不少人认为发展推广养殖了,就能够称为“基地”了。这不是对“基地”有意的炒作,就是在有意的炒作误导下形成的定向思维结果。事实上凡有客户和合同,作为一般的贸易公司就是日常的业务内容,完全不能作为“基地”的范畴。  所以当考察发现名不副实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对方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那么有公司,有场地是不是就等于有实力和推广的资质呢?其实这是前几年的主要炒种旗号(这两年的牛皮是越吹越大)。在全人工养殖总体失败的格局下,略思考下就能知道,借贷度日的、负责累累的、苟延残喘的、靠另外的产业支撑的、仅有微薄利润勉强糊口的等等不利处境情况下,只要还不到关门清算的地步,公司名号和场地都会存在的。所以有公司名号和场地并不说明就是具备实力和资质。因此,仅仅反复把自己有实体进行强调的,都要加以警惕。 但是,高举这杆旗子的好处是让不知情的圈外人产生一个遐想:这些公司或场地是怎么存在下来的?不赚钱能存在下来吗?这种简单的遐想甚至成为很多人上项前“考察”对方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去看看是否有这个公

司、这个场地,看上去是不是还象那么回事。那么好极了,炒种者就会精心布好了一个外表光鲜的局来等你上钩,并且让你切实感受到他们是运转着的。因为在你的思维中,“存在着”就说明了一切,那还有什么能够阻挡炒种的成功呢! 好些投资人除自己亲自去看外,在这之前还会到处打听哪里是真的好的,于是争夺舆论渠道就成了这些炒种者必然的选择。除了打出虚假广告、在各自的网站、博客、空间甚至是QQ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进行虚假宣传、造谣诽谤他人以外,业内比较著名的交流渠道“百度林蛙吧”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吧”中,各路炒种者采取不同的手段,甚至雇佣一批人采用造谣、诽谤、谩骂等下流手段,长期盘踞,攻击真实的发言,干扰正常的探讨交流,美化自己,掩盖真相。更有甚至与政府农科热线黑专家狼狈为奸,互相利用、各得其所。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科学态度坚持劝阻一般经济薄弱的小投资人介入,于是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其中被主要围攻的“大骗子”。如此打着“反骗”的旗号进行欺诈性舆论宣传的行径,与直接或间接推荐炒种实体、宣传林蛙项目“投资少效益高”交替利用,在百度这个重要的行业交流窗口已经成为一种主旋律。还要注意的是某些居心不良者怕公开行骗容易被揭露(尤其是近年来笔者坚持在林蛙吧这个渠道不断揭露行骗言论情况下),就建立各种所谓“技术交流”的QQ群,而在这种群中组织几个“托”来搞气氛、交朋友,怂恿加入者介入林蛙养殖从中达到炒种牟利目的。 在这种有实体幌子、有舆论配合的氛围下,很难有真心介入投资的人能够逃脱被蒙骗的厄运。今年还不到入秋,笔者所知道的投资人,其中不乏规模达千万级别的,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其实要识别这类骗术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关注市场上这些“推广”者是否在秋季打出广告欢迎别人去考察。因为无论从推广方展示养殖成果技术实力,还是学习者进行场地准备两方面来讲,这个时间考察学习都是最佳的,而根本不是春季(早春林蛙就开始产卵,学习再加建设来得及吗?再参见第三节。)。 2.为了加深初步查阅资料的人的可信度,炒种者会在自己的网站等宣传渠道中,打出一些照片、视频之类的东西,并且拼命加以渲染和在各种舆论渠道里加以强调。让人看着这些东西就觉得对方确实把蛙养成了。这种手段实际上非常成旧,只是骗骗刚接触项目的人而已。 实际上,只要养过蛙会拍照的都知道,不管你的规模有多大,只要选好了角度就都能够把小蛙圈拍成大蛙场,拍出那些“累累硕果”的

。所以有照片和视频本身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只有包含着技术含量的照片才具有意义。但一般外行能够看出技术含量吗?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仅仅拍几只蛙在地上跳跃或者是聚堆打盹的照片或视频,是不能作为技术实力凭证的,把它们作为观赏倒可以。这样的照片和视频只要圈里还有蛙活着,大家都能拍到。所以,把观赏价值的东西当成技术实力的展示并加以强调和渲染,其目的就不言自明了! 3.至于考察参观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等,实际上是让客户产生系列服务完整的联想。但仔细看下,为什么这些单位或个人不在每年的9-10月份“欢迎考察”?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技术领先”、“国内最大”等等自诩的场地上已经“惨不忍睹”甚至已经死得没有什么蛙了。而只要避开这个时间段,早了就还有蛙,晚了那蛙就“入水了”、“冬眠了”、“还不到产卵期”,你自然就看不到蛙了。 很多人简单认为,考察亲眼目睹就不会被骗,眼见为实嘛!其实这样的投资人忘了魔术的障眼法。最低限度,这些地方的蛙圈里面都是草,你能看清楚还有多少蛙在那里吗?笔者曾应邀对某蛙场进行技术评估,他们有8个大棚,每个棚有近200平方。对方号称还有6万余当年蛙,5000余二年蛙。而实际上呢?笔者观察分析后,当场要求进行抓捕集中。结果经过两天搜寻找到当年蛙2000余只,二年蛙仅25只!!其实在更多地方除了开春炒种一直到小蛙登陆后的一个月左右才开放,其它时间里是进不去的(让你进去干吗?),尤其是到了该收获的秋天。你一定要进去怎么办?开个天价参观费就能把你难住。 一般来讲,因为考察人常千里迢迢去的,也是在事先选择过的。经济上和精力上都没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所以基本上是抱着对方“基本可以”就进行“合作”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考察者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总相信自己是独具慧眼,不会轻易否定选中的对象的。 所以,对于处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炒种者,只要给对方一个合适的解释就行了。比如今年不巧遭灾;今年饲料没有跟上;比如今年孵化时间晚了;比如现在蛙多数都在草里面;比如今天气温低些,蛙不愿活动都隐藏不出;更有甚者还振振有词:我这里太出名了,小蛙都给卖走了!你要养就快下决心,把定金交了合同签了,迟了我的订户都满了,你要养我也没蛙给你了。其实内行的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而外行就很容易信以为真。最终大不了死猪不怕烫,信不信由你吧! 培训就简单多了,没接触过养蛙的人哪里知道对方是胡说八道还是真有能力?所谓浑水

摸鱼,谁能分辨真和假?只有当养起来后才发现根本不行。笔者曾撰文分析过,由国家专利评估所确定的价格,一套系列的养殖技术其价位在数十万,甚至一个蛙场建设的无形资产就达到了数百万!那么这个几千元的培训你认为真有含金量,真能帮你把蛙养成吗!最多只能教你怎么开始养殖林蛙。实际上,把这个价格包装成全部技术投入,不仅是出于无奈(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真正能养出蛙并达到自诩的效益的技术),更是为急于提高收入的一般小投资人量身定做的,而重点的收入是放在炒种上。歪打正着的是一些规模化投资人也中了这个圈套,以为林蛙养殖技术就那么回事,派几个人学习一下,最多再请一个养过蛙的“技术员”或者叫做“养蛙老师”,回头就数百万、数千万地投入下去,实实地笑翻了炒种方! 供种才是所有运作的核心,这个里面利润炒作成功的话极大。这就是养蛙人纷纷趋之若鹜的原因。这个里面一般人常拿价格说事,笔者不认为是这样。一方面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确定的。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以野生成年林蛙冒充人工选育种蛙的话,真正的种蛙其培育的成本也确实是极高的。炒种其实不仅通过抓捕普通野生成年林蛙(甚至是刚达性成熟的)冒充培育的种蛙卖出高价,最重要的是通过不合理的数量供给来达到暴利的目的。炒种者常以多于现场实际需要几倍、十几倍的数量让养殖者购买种蛙以谋取暴利。有个场子引种就花了8万,足以使蛙场密度达到700只/平方!更多的则是利用引种人不了解这个项目技术难度,为对方构造出一个美好前景后,就以几百万、过千万的投放量计划生产,由此成千上万对地卖出“种蛙”,达到暴利目的。在高于市场商品蛙价格数倍、超过实际容量数倍(乃至十几倍)、超高生产计划这三个因素的集合下,大家算一下,其中的暴利达到了多少?(注意这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乘法!!) 在这里,笔者顺便说一下。有些规模化投资人认为,既然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那么就用数量换商品量。就是投入10倍的养殖量换取最后的商品量,照样发财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因为既然使用了不成熟技术,预计会造成90%的损失,那么你是用什么来保证还能剩余10%呢!这么干全过程的成本是多少(请参阅本博《林蛙养殖最低成本大约在什么范围》一文)?笔者这么多年来,听说了不少规模化投资人这么干,却还没有见到有谁达到预期目标的。大家可查阅下近几年来,初期通过新闻、电视、百度林蛙网页广告等舆论渠道宣布建立了庞大的什么基地或者公司的单位,是否还有后继报道?据

笔者所知,除去死个精光外,当年就只剩下2-3%倒是有那么几起,连放养靠天长的成活水平都没有达到!笔者曾专文分析过,目前不要说不成熟的技术,就是对于一般极少部分还能盈利的人群来讲,投入产出比仅1:2以内,如果着重用数量换商品量的方法去掉成本以后,冒这么大风险和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能有多少?与在正常投放的情况下,目前已经能够达到的投入产出比1:3--1:5相比,其中又相差了多少? 关于回收是最诱惑刚介入养殖林蛙的人的一项内容。其实对方早就知道你是必败无疑的,谁还会怕和你签署回收合同?对周边就有野生林蛙的地方,有人就琢磨万一死亡了就去收野生林蛙拿过去换钱。其实自己看看这个回收价格,不就等于是野生林蛙的市场价格甚至还更低些呢!路程稍远的还得贴上运输费,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养成了会有得赚吗! 技术支持等是让客户放心的关键招数。这里说说技术支持的必要条件吧。 除了建设方法和基本的技术培训外,其实养好蛙更重要的是现场的调理和对疫情的防治。而对于现场的调理是根据当地情况的变化,依据林蛙的生物特点进行随机的处置的,并无一定之规。同时,从笔者领导团队由南到北横跨浙、苏、皖、鲁、豫、川、辽、黑、上海,约十余个点的研究,以及与无数的养殖户信息交流反馈情况看,各地疫情特点均有差异,并且与当地的地理气候及其管理水平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就是同病也广泛存在着不同病菌感染造成的情况,同时不同病却可由同一种病菌引发,还存在着不同病程中不同的病理反应。至今为止笔者虽自酌对林蛙疾病防治的研究居于领先,但每经一地,病例档案还在继续增加!决不敢说蛙病种类到此为止不会再有新的案例出现。 那么请思考一个基本问题,作为常偏隅于一地却又面向全国的推广方,他们是怎么知道各地地理气候特点,并掌握养殖规律和疫情特点的?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导?面对对深层次知识还极其缺乏的客户,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蛙情或者疫情呢?缺乏严格训练的养殖户极其容易发生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林蛙发病,如果支持方接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表达的,那么如何正确进行技术支持呢?显然这种技术支持是靠不住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技术支持必须能够可信地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即为假。 对于现在满目的炒作,有些人很幼稚地认为投资人失败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可根据合同文本去告他们欺诈!其实这些朋友自己看看这文本上的条款,当你养殖了就知道是霸王条

篇六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养殖林蛙的骗局解读

养殖林蛙的骗局解读

林蛙养殖骗局手法解析2010-08-3116:34

林蛙养殖骗局主要集中在使用欺诈手段进行炒种从而谋取暴利。凡行业的炒种者除了刻意营造林蛙养殖简单,投资小,风险小,收益巨大的行业舆论氛围外,主要就高举着三样东西骗取市场信任和掏钱的。一是高喊着自己有“基地”、公司,最不济的是说自己有场地,暗示市场自己有着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二是拿出了一些照片、视频,好像硕果累累自信满满;三是打着参观考察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系列服务的旗号,让人觉得技术全面效益有靠。

笔者无意说凡以这三项来展示自己的就是炒种者,但只要经过仔细观察如下几点就能够发现刻意炒作欺诈者的面目:

1.什么称之为“基地”?是有那么几亩地几个蛙棚几间瓦房就能称作是基地的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大约所有养蛙的地方都能够称之为“基地”了。

所谓“基地”,指的是出发点,大本营。那么这些自诩为“基地”的进取前沿在什么地方?大家可考察下,这些自诩为基地的地方,是否有“前沿”;是否有切实可信的战略发展计划;战略发展计划中的方方面面以及与前沿的关系,是否存在着这些战略的有机关系。

比如说,这个“基地”发展有养殖户,那么这些养殖户为什么发展的,和“基地”的战略发展关系是什么?他们之间的战略纽带是什么?如果仅仅是买卖种蛙和回收合同的,这仅仅是交易关系而不是战略关系。不少人认为发展推广养殖了,就能够称为“基地”了。这不是对“基地”有意的炒作,就是在有意的炒作误导下形成的定向思维结果。事实上凡有客户和合同,作为一般的贸易公司就是日常的业务内容,完全不能作为“基地”的范畴。

所以当考察发现名不副实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个问题:对方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那么有公司,有场地是不是就等于有实力和推广的资质呢?其实这是前几年的主要炒种旗号(这两年的牛皮是越吹越大)。在全人工养殖总体失败的格局下,略思考下就能知道,借贷度日的、负责累累的、苟延残喘的、靠另外的产业支撑的、仅有微薄利润勉强糊口的等等不利处境情况下,只要还不到关门清算的地步,公司名号和场地都会存在的。所以有公司名号和场地并不说明就是具备实力和资质。因此,仅仅反复把自己有实体进行强调的,都要加以警惕。

但是,高举这杆旗子的好处是让不知情的圈外人产生一个遐想:这些公司或场地是怎么存在下来的?不赚钱能存在下来吗?这种简单的遐想甚至成为很多人上项前“考察”对方的出发点。实际上就是去看看是否有这个公

司、这个场地,看上去是不是还象那么回事。那么好极了,炒种者就会

精心布好了一个外表光鲜的局来等你上钩,并且让你切实感受到他们是运转着的。因为在你的思维中,“存在着”就说明了一切,那还有什么能够阻挡炒种的成功呢!

好些投资人除自己亲自去看外,在这之前还会到处打听哪里是真的好的,于是争夺舆论渠道就成了这些炒种者必然的选择。除了打出虚假广告、在各自的网站、博客、空间甚至是QQ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进行虚假宣传、造谣诽谤他人以外,业内比较著名的交流渠道“百度林蛙吧”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在这个“吧”中,各路炒种者采取不同的手段,甚至雇佣一批人采用造谣、诽谤、谩骂等下流手段,长期盘踞,攻击真实的发言,干扰正常的探讨交流,美化自己,掩盖真相。更有甚至与政府农科热线黑专家狼狈为奸,互相利用、各得其所。笔者长期以来坚持科学态度坚持劝阻一般经济薄弱的小投资人介入,于是成为“众矢之的”成为其中被主要围攻的“大骗子”。如此打着“反骗”的旗号进行欺诈性舆论宣传的行径,与直接或间接推荐炒种实体、宣传林蛙项目“投资少效益高”交替利用,在百度这个重要的行业交流窗口已经成为一种主旋律。还要注意的是某些居心不良者怕公开行骗容易被揭露(尤其是近年来笔者坚持在林蛙吧这个渠道不断揭露行骗言论情况下),就建立各种所谓“技术交流”的QQ群,而在这种群中组织几个“托”来搞气氛、交朋友,怂恿加入者介入林蛙养殖从中达到炒种牟利目的。

在这种有实体幌子、有舆论配合的氛围下,很难有真心介入投资的人能够逃脱被蒙骗的厄运。今年还不到入秋,笔者所知道的投资人,其中不乏规模达千万级别的,无一不以失败告终!

其实要识别这类骗术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关注市场上这些“推广”者是否在秋季打出广告欢迎别人去考察。因为无论从推广方展示养殖成果技术实力,还是学习者进行场地准备两方面来讲,这个时间考察学习都是最佳的,而根本不是春季(早春林蛙就开始产卵,学习再加建设来得及吗?再参见第三节。)。

2.为了加深初步查阅资料的人的可信度,炒种者会在自己的网站等宣传渠道中,打出一些照片、视频之类的东西,并且拼命加以渲染和在各种舆论渠道里加以强调。让人看着这些东西就觉得对方确实把蛙养成了。这种手段实际上非常成旧,只是骗骗刚接触项目的人而已。

实际上,只要养过蛙会拍照的都知道,不管你的规模有多大,只要选好了角度就都能够把小蛙圈拍成大蛙场,拍出那些“累累硕果”的

。所以有照片和视频本身是不能说明任何问题的。只有包含着技术含量

的照片才具有意义。但一般外行能够看出技术含量吗?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仅仅拍几只蛙在地上跳跃或者是聚堆打盹的照片或视频,是不能作为技术实力凭证的,把它们作为观赏倒可以。这样的照片和视频只要圈里还有蛙活着,大家都能拍到。所以,把观赏价值的东西当成技术实力的展示并加以强调和渲染,其目的就不言自明了!

3.至于考察参观培训供种回收技术支持等等,实际上是让客户产生系列服务完整的联想。但仔细看下,为什么这些单位或个人不在每年的9-10月份“欢迎考察”?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很多“技术领先”、“国内最大”等等自诩的场地上已经“惨不忍睹”甚至已经死得没有什么蛙了。而只要避开这个时间段,早了就还有蛙,晚了那蛙就“入水了”、“冬眠了”、“还不到产卵期”,你自然就看不到蛙了。【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很多人简单认为,考察亲眼目睹就不会被骗,眼见为实嘛!其实这样的投资人忘了魔术的障眼法。最低限度,这些地方的蛙圈里面都是草,你能看清楚还有多少蛙在那里吗?笔者曾应邀对某蛙场进行技术评估,他们有8个大棚,每个棚有近200平方。对方号称还有6万余当年蛙,5000余二年蛙。而实际上呢?笔者观察分析后,当场要求进行抓捕集中。结果经过两天搜寻找到当年蛙2000余只,二年蛙仅25只!!其实在更多地方除了开春炒种一直到小蛙登陆后的一个月左右才开放,其它时间里是进不去的(让你进去干吗?),尤其是到了该收获的秋天。你一定要进去怎么办?开个天价参观费就能把你难住。

一般来讲,因为考察人常千里迢迢去的,也是在事先选择过的。经济上和精力上都没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所以基本上是抱着对方“基本可以”就进行“合作”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考察者有一种虚荣的心理,总相信自己是独具慧眼,不会轻易否定选中的对象的。所以,对于处在各种不利情况下的炒种者,只要给对方一个合适的解释就行了。比如今年不巧遭灾;今年饲料没有跟上;比如今年孵化时间晚了;比如现在蛙多数都在草里面;比如今天气温低些,蛙不愿活动都隐藏不出;更有甚者还振振有词:我这里太出名了,小蛙都给卖走了!你要养就快下决心,把定金交了合同签了,迟了我的订户都满了,你要养我也没蛙给你了。其实内行的一听就知道怎么回事,而外行就很容易信以为真。最终大不了死猪不怕烫,信不信由你吧!

培训就简单多了,没接触过养蛙的人哪里知道对方是胡说八道还是真有能力?所谓浑水

摸鱼,谁能分辨真和假?只有当养起来后才发现根本不行。笔者曾撰文

分析过,由国家专利评估所确定的价格,一套系列的养殖技术其价位在数十万,甚至一个蛙场建设的无形资产就达到了数百万!那么这个几千元的培训你认为真有含金量,真能帮你把蛙养成吗!最多只能教你怎么开始养殖林蛙。实际上,把这个价格包装成全部技术投入,不仅是出于无奈(因为自己根本就没有真正能养出蛙并达到自诩的效益的技术),更是为急于提高收入的一般小投资人量身定做的,而重点的收入是放在炒种上。歪打正着的是一些规模化投资人也中了这个圈套,以为林蛙养殖技术就那么回事,派几个人学习一下,最多再请一个养过蛙的“技术员”或者叫做“养蛙老师”,回头就数百万、数千万地投入下去,实实地笑翻了炒种方!

供种才是所有运作的核心,这个里面利润炒作成功的话极大。这就是养蛙人纷纷趋之若鹜的原因。这个里面一般人常拿价格说事,笔者不认为是这样。一方面价格是由市场供需关系确定的。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以野生成年林蛙冒充人工选育种蛙的话,真正的种蛙其培育的成本也确实是极高的。炒种其实不仅通过抓捕普通野生成年林蛙(甚至是刚达性成熟的)冒充培育的种蛙卖出高价,最

重要的是通过不合理的数量供给来达到暴利的目的。炒种者常以多于现场实际需要几倍、十几倍的数量让养殖者购买种蛙以谋取暴利。有个场子引种就花了8万,足以使蛙场密度达到700只/平方!更多的则是利用引种人不了解这个项目技术难度,为对方构造出一个美好前景后,就以几百万、过千万的投放量计划生产,由此成千上万对地卖出“种蛙”,达到暴利目的。在高于市场商品蛙价格数倍、超过实际容量数倍(乃至十几倍)、超高生产计划这三个因素的集合下,大家算一下,其中的暴利达到了多少?(注意这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是乘法!!)

在这里,笔者顺便说一下。有些规模化投资人认为,既然现在的技术还不成熟,那么就用数量换商品量。就是投入10倍的养殖量换取最后的商品量,照样发财了。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幼稚的。因为既然使用了不成熟技术,预计会造成90%的损失,那么你是用什么来保证还能剩余10%呢!这么干全过程的成本是多少(请参阅本博《林蛙养殖最低成本大约在什么范围》一文)?笔者这么多年来,听说了不少规模化投资人这么干,却还没有见到有谁达到预期目标的。大家可查阅下近几年来,初期通过新闻、电视、百度林蛙网页广告等舆论渠道宣布建立了庞大的什么基地或者公司的单位,是否还有后继报道?据

笔者所知,除去死个精光外,当年就只剩下2-3%倒是有那么几起,连放

养靠天长的成活水平都没有达到!笔者曾专文分析过,目前不要说不成熟的技术,就是对于一般极少部分还能盈利的人群来讲,投入产出比仅1:2以内,如果着重用数量换商品量的方法去掉成本以后,冒这么大风险和投资所得到的回报能有多少?与在正常投放的情况下,目前已经能够达到的投入产出比1:3--1:5相比,其中又相差了多少?

关于回收是最诱惑刚介入养殖林蛙的人的一项内容。其实对方早就知道你是必败无疑的,谁还会怕和你签署回收合同?对周边就有野生林蛙的地方,有人就琢磨万一死亡了就去收野生林蛙拿过去换钱。其实自己看看这个回收价格,不就等于是野生林蛙的市场价格甚至还更低些呢!路程稍远的还得贴上运输费,这种情况下你就是养成了会有得赚吗!

技术支持等是让客户放心的关键招数。这里说说技术支持的必要条件吧。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除了建设方法和基本的技术培训外,其实养好蛙更重要的是现场的调理和对疫情的防治。而对于现场的调理是根据当地情况的变化,依据林蛙的生物特点进行随机的处置的,并无一定之规。同时,从笔者领导团队由南到北横跨浙、苏、皖、鲁、豫、川、辽、黑、上海,约十余个点的研究,以及与无数的养殖户信息交流反馈情况看,各地疫情特点均有差异,并且与当地的地理气候及其管理水平具有密切的联系。另外就是同病也广泛存在着不同病菌感染造成的情况,同时不同病却可由同一种病菌引发,还存在着不同病程中不同的病理反应。至今为止笔者虽自酌对林蛙疾病防治的研究居于领先,但每经一地,病例档案还在继续增加!决不敢说蛙病种类到此为止不会再有新的案例出现。

那么请思考一个基本问题,作为常偏隅于一地却又面向全国的推广方,他们是怎么知道各地地理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气候特点,并掌握养殖规律和疫情特点的?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够进行正确的指导?面对对深层次知识还极其缺乏的客户,如何能够清楚地表达蛙情或者疫情呢?缺乏严格训练的养殖户极其容易发生操作不规范而导致林蛙发病,如果支持方接受的信息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表达的,那么如何正确进行技术支持呢?显然这种技术支持是靠不住的。

也就是说,真正的技术支持必须能够可信地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即为假。

对于现在满目的炒作,有些人很幼稚地认为投资人失败了,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就可根据合同文本去告他们欺诈!其实这些朋友自己看看这文本上的条款,当你养殖了就知道是霸王条

款,根本抓不住把柄的。其次,这个官司你打得起吗?首先要告就是违

法者当地的法院,整个过程不会短于半年,你千里迢迢去干这个?这就是二十多年来失败者可谓“横尸遍野”却没有人去告的原因!

可悲可叹的是更多的失败者只要还撑得住,也卷入了炒种的行列,以达到“生产自救”“反败为胜”的目的。这些人的介入,更进一步强化了“唱多”的“行业舆论”,加剧了美化项目掩盖失败的“共同语言”。这种背景下,有谁去揭破这个局,谁就会被围攻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吗?那些讲真话的人,哪一个没遭到过诽谤和谩骂攻击?炒种人和他们雇佣的打手们在理论学术、现场技术上均无知透顶,自知无法正面交锋,除了纠集几个人伪装成各种人各种身份进行谩骂诽谤外,更是采用造谣的方法。这场较量(严肃地讲是一场斗争)会长期存在下去,这是广大投资者在投资考察中需要认真加以识别和思考的。

由于全人工养殖处于长期的总体的失败中,通过炒种以维持自身的生存成为一种商业性选择。这种风气处于没有制约地蔓延,已经严重毒害了投资的环境。再望投资人对这个项目介入前要仔细分辨,慎重抉策。

篇七 目前大棚林蛙养殖效益
2016-2020年中国林蛙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目录

2016

ZERO POWER INTELLIGENCE GROUP

●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推荐指数★★★★★★)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是中研普华依托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经济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海关总署、全国商业信息中心、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提供的最新行业运行数据为基础,验证于与我们建立联系的全国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组织的权威统计资料。凭借中研普华在其多年的行业研究经验基础上建立起的完善产业研究体系,一整套的产业研究方法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目前国内覆盖面最全面、研究最为深入、数据资源最为强大的行业研究报告系列。

《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充分体现了中研普华所特有的与国际接轨的咨询背景和专家智力资源的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为主线,全面整合行业、市场、企业等多层面信息源,依据权威数据和科学的分析体系,在研究领域上突出全方位特色,着重从行业发展的方向、格局和政策环境,帮助客户评估行业投资价值,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寻找最佳营销机会与商机,具有相当的预见性和权威性,是企业领导人制定发展战略、风险评估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

我们的优势:

丰富的专家资源和信息资源:中研普华依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信息中心系统丰富的数据资源,建成了独具特色和覆盖全面的产业监测体系。同时,与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专家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全部由国内一流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作为顾问,由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资深研究员撰写,他们长期专门从事行业研究,掌握着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加上我们严格的审稿制度,使报告的质量都有充分的保证。

行业覆盖范围广、针对性强:中研普华《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的入选行业普遍具有市场前景好、行业竞争激烈和企业重组频繁等特征。我们在对行业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还对其中重要的细分行业或产品进行单独分析。其信息量大,实用性强是任何同类产品难以企及的。

内容全面、论述生动:中研普华《中国行业研究咨询报告》在研究内容上突出全方位特色,报告以本年度最新数据的实证描述为基础,全面、深入、细致地分析各行业的市场供求、进出口形势、投资状况、发展趋势和政策取向以及主要企业的运营状况,提出富有见地的判断和投资建议;在形式上,报告以丰富的数据和图表为主,突出文章的可读性和可视性,避免套话和空话。报告附加了与行业相关的数据、政策法规目录、主要企业信息及行业的大事记等,为投资者和业界人士提供了一幅生动的行业全景图。

深入的洞察力和预见力:我们不仅研究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也一直在进行职业的观察和分析,因此我们更能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我们有100多位专家的智慧宝库为您提供决策的洞察这些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技术标准、市场规模、潜在问题与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

有创造力和建设意义的策略:对行业或具体产品的投资特性、市场规模、供求状况、行业竞争状况(结构与主要竞争企业)、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和论证,寻求规律、发展机会、现存问题的解决方案、做大做强的对策等等。

2016-2020年中国林蛙养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及投资风险预测报告

【出版日期】 2016年1月

【中文全套】 RMB 9500

【英文全套】 USD 5500 【报告页码】 300页 【中文电子】 RMB 9000 【英文电子】 USD 5000 【图表数量】 150个 【中文印刷】 RMB 9000 【英文印刷】 USD 5000

【版权声明】 本报告由中国行业研究网出品,报告版权归中研普华公司所有。本报告是中研普华公司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获得中研普华公司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研普华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中研普华公司是中国成立时间最长,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咨询研究机构,公司每天都会接受媒体采访及发布大量产业经济研究成果。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一种“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

目前捕捉野生林蛙的人越来越多,人为的滥捕乱杀,使野生的中国林蛙资源越来越少,甚至面临着灭绝的危险。林蛙和林蛙油越来越缺乏,价格非常昂贵,国际市场目前每千克500美元,国内市场林蛙及林蛙油价格2002年比2001年翻了一翻。林蛙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一直呈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市场需求成蛙和林蛙油量很大,在国内市场食用的林蛙每只雌成蛙售价8元,林蛙油每市斤达到1800元,在国际市场近期林蛙油(干品)每公斤最高达500美元。

本研究咨询报告由中研普华咨询公司领衔撰写,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主要依据了国家统计局、国家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行业研究网、中国海关总署全国及海外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以及专业研究机构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对我国林蛙养殖行业及各子行业的发展状况、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市场供需形势、新产品与技术等进行了分析,并重点分析了我国林蛙养殖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中国林蛙养殖行业将面临的挑战、企业的发展策略等。报告还对全球林蛙养殖行业发展态势作了详细分析,并对林蛙养殖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是林蛙养殖行业生产、经营企业,科研、投资机构等单位准确了解目前林蛙养殖行业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不可多得的精品。

第一部分 行业发展综述

第一章 林蛙养殖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林蛙养殖行业概述

一、行业的定义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作用及地位

第二节 林蛙养殖条件分析

一、温度和湿度

二、饲料

三、设备

第二章 中国林蛙养殖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全球经济环境分析

一、全球宏观经济形势

二、全球贸易环境

三、全球经济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二、消费价格指数CPI、PPI分析

三、全国居民收入情况解读

四、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 社会环境分析

一、人口环境分析

二、教育情况分析

三、文化环境分析

四、中国城镇化率

五、生态环境分析

六、居民消费观念和习惯分析

七、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第四节 政策环境分析

一、行业政策法规

二、行业监管体制

三、行业未来规划

一、林蛙养殖技术发展现状

二、林蛙养殖技术人才现状

三、林蛙养殖技术发展趋势

第三章 中国林蛙养殖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中国林蛙养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二、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三、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节 林蛙及其产品的价值分析

一、食用价值分析

二、药用价值分析

三、美容价值分析

第三节 林蛙养殖的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二、生态效益分析

第四章 中国林蛙养殖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林蛙养殖行业市场现状分析

一、行业市场特征分析

二、市场发展方向分析

三、市场占有率分析

四、细分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第二节 2014-2015年林蛙养殖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二、企业市场规模分析

三、企业集中度分析

四、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林蛙养殖行业市场特性分析

一、盈利性

二、成长速度

三、附加值提升空间

四、行业周期

五、竞争激烈程度指标

第四节 2014-2015年市场供需分析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63399.html

    上一篇:蔬菜播种机

    下一篇:生地的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