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农民走向市场,根据实际通过小种养、小打工、小贩卖、小加工,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做活了致富奔小康的大文章。
小种养增收“养上几头猪,养上两头牛,种上几亩经济作物,不愁发家致富”。它是农民刘福生常挂嘴边的一句话。3年前,老刘先后种植了蚕豆、葵花等经济作物,还利用家里的闲置庭院饲养6头母猪,每年这几项收入都达2万多元。据他测算:去年他家仅蚕豆、花芸豆、荞麦等小杂粮的收入就超过了1万元。
小打工挣钱古城乡农民王吉华,农忙时在家里干农活,农闲时到家门口的天和市场卸货,一年下来收入七八千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养殖规模的扩大和一些招商引资企业陆续落户该乡附近的两个工业园区,一些生产季节性强的企业,需要大量的临时工人。为此,许多农民不再盲目外出务工,而把农忙时干自己的农活、农闲时走进附近企业打工当做一项挣钱的理想模式。像王吉华一样,仅古城乡就有400多人。
小贩卖生财近几年,一些县不断改善农村交通和通信条件,全力抓好农产品的销售服务工作,农村商贸日趋活跃。于是,一些农民纷纷购买了摩托车、三轮车、小货车,常年往返于城镇、邻镇各农贸市场,巧做贩卖生意。长期做蔬菜生意的农民李世和,用摩托车收购本乡各村的时令蔬菜运到县城里或邻镇各农贸市场出售,多时一个月跑上20多趟,每趟都可赚30~100元。
小加工增值素有“土豆粉条之乡”称号的七户乡,从前年起,乡村干部从更新土豆品种入手,引进了高产优质品种,引导农民对土豆进行深加工和反季节销售。如今,地处山区的七户乡农民纷纷建起了小作坊,生产土豆粉条和淀粉,产品很受市场欢迎。■ (李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