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笋壳鱼视频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养殖笋壳鱼视频
笋壳鱼饲养技术

 [农广天地]笋壳鱼饲养技术

  笋壳鱼,学名云斑尖塘鳢,为暖水性经济鱼类,主产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在广东及东南亚地区,被华人俗称为笋壳鱼。因该鱼最早由泰国进口至国内,又习惯地被称为泰国笋壳鱼,泰国笋壳鱼肉质细嫩、刺少,味道鲜美,己经成为了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进口的主要淡水鱼产品,是产地国效益较高的大宗出口水产品。在本期的节目当中,主要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了笋壳鱼养殖技术,成鱼的养殖技术一般是在每年的2至3月份投放鱼种,饲养到8月份分塘,年底即可捕捞上市。希望通过收看本期视频能对想饲养笋壳鱼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笋壳鱼为底栖穴居性鱼类,常栖息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江河、水 库、池塘的底部沙泥或草丛中,也常栖息于岸边的沙石缝隙、洞穴及杂物中。游泳能力不强,不能快速和长距离游动。性温驯,对低氧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多在夜间活动,白天喜藏进泥里。适温范围15-35℃,最适温度25-30℃,10℃以下大量死亡。可适应pH值为5的酸性水体及15‰的咸淡水。  

  一、笋壳鱼养殖技术 

  1 鱼塘要求。养殖四大家鱼的普通鱼塘都可开展笋壳鱼的养殖,一般要求鱼塘能够保持1.5~1.8米的水深,面积3~5亩较为理想;在养殖前期,鱼种相对较小,鱼塘水深保持在1.2米左右生长较为良好,随着鱼种的生长和水温的升高,逐渐增加水深至1.5~1.8米,这样有利于促进鱼种的生长。 

  2 水质要求。笋壳鱼养殖要求水体的透明度不能太高,保持在25~30厘米即可,透明度高生长较慢,还会造成相互之间的残杀;以pH值在6~7较为理想,略酸性水有利于提高笋壳鱼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pH值过高会引起鱼体表黏液脱落而造成死亡。 

  3 放苗前的鱼塘处理。放苗前10天回水20~30厘米,用茶麸加生石灰全塘泼洒,杀死塘中的的杂鱼和寄生虫。 

  4 放苗。从周边地区目前的养殖情况看,放苗的成活率大约在60%~80%。因此放苗量一般都较大,规格为3~5厘米,放苗量以4000~4500尾,亩为宜;规格为5~7厘米,放苗量以3500~4000尾,亩为宜;规格7厘米以上,放苗量为3000~3500尾,亩。购本地繁育的鱼苗,养殖成活率较高,养殖风险相对较小。 

  5 饲料的投喂。泰国笋壳鱼可用鲜活鱼或冰鲜鱼投喂,由于用冰鲜鱼投喂,冰质容易恶化,成功的少,目前在三水区一般采用鲜活鱼投喂的方式来养殖。养殖实践证明,笋壳鱼苗在12厘米之前。投喂足量、适口的活饵料有利于促进生长,提高其养殖成活率:活饵料有红虫和鲮鱼“水花”,投喂“水花”的方法是;投放笋壳鱼苗前一个星期,

  6 分级养殖。大部分种苗达到12厘米左右时,应进行一次分规格放养,否则大小相差会越来越悬殊,还会出现残杀,影响养殖成活率。如果只有一口鱼塘,在未放苗前将鱼塘分成两份,把笋壳鱼苗先放在一边培育,养殖至12厘米左右时,再把大规格(或小规格)的鱼苗分到另一边放养。这样有利于促进鱼苗的生长,提高成活率。 

  7 越冬。笋壳鱼养殖周期一般都超过12~15个月,当年苗不能达到上市规格(400克/尾),这样在冬天水温降至10℃以下时,笋壳鱼就会被冻死,因此养殖至10月下旬必须搭保温棚,覆盖整个鱼塘,使鱼塘水温保持在15℃以上,笋壳鱼才能安全越冬。 

  8 日常管理。笋壳鱼能呼吸空气中的氧气,耐低氧能力很强,很少发生缺氧死亡的现象,但适当开增氧机,保持溶氧充足,对促进其生长有利。笋壳鱼对环境的突然变化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死亡,保持良好的水质,维持鱼塘水环境相对稳定,对促进笋壳鱼的生长、提高成活率有重要作用。 

  9 越冬期的管理。鱼塘覆盖后,鱼塘内湿度较大,空气不流通,容易滋生真菌,引起水霉或烂鳃而造成死亡,也有可能亚硝酸盐过高引起中毒死亡。可用光合细菌、EM菌等微生物制剂调节鱼塘水质。保持透明度在20~30厘米。越冬期间应减少饲料的投喂,防止大量的粪便及食物残渣产生过多的有毒、有害物质。越冬期过后不宜太早拆除越冬棚,防止“倒春寒”,或温度较低的雨水直接入塘。导致鱼塘水温急降而冻伤,发生这种情况没有药物可控制,笋壳鱼会长时间慢慢死亡,一般到4月下旬拆除越冬棚才会比较安全。 

  二、笋壳鱼养殖技术常见病害 

  1 体表性疾病。由于笋壳鱼的,鳞片呈梳齿状,倒刺性极强,在捕捉时相互摩擦,造成表皮操作不易察觉而致病,这是在运输、转塘和分养过程中造成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擦伤的鱼可用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小时,消毒伤口,并用水产用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 

  2 水霉病。该病常发生在苗种培育期、鱼种和亲鱼的越冬期。防治方法:苗种培育期间,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损伤;在越冬期搭保温棚,最好进行加温,维持水温17℃以上,对已发病的鱼塘,全池泼洒亚甲基蓝。使池水亚甲基蓝含量达0.2克/立方米。隔2天再泼洒1次。 

  3 寄生虫病。笋壳鱼对寄生虫不敏感,少量的寄生虫不会对其有太大影响,但如果寄生虫大量繁殖,会引起细菌性疾病。笋壳鱼耐药物毒性能力强,常用的各类水产杀虫剂均可使用。敌百虫可使用浓度1~1.5克/立方米。 

  三、笋壳鱼养殖技术注意事项 

  1 捕捞操作。在养殖过程中,分塘或捕捞操作不细致,造成笋壳鱼损伤,都会引起大量死亡,因此一般用笼装的方法捕捞。 

  2 认真注意种苗质量。笋壳鱼养殖成功与否,最大的原因是种苗问题。以前养殖的种苗都是进口苗,大小悬殊,种苗损伤严重,造成大吃小,或放塘即死亡,成活率低,最后养殖失败。因此养殖笋壳鱼最好购买本地孵化的鱼苗,容易适应本地的气候、环境,能大大提高养殖成功的机会。另外,笋壳鱼种类多,有泰国笋壳、澳洲笋壳和杂交笋壳,三种笋壳鱼由于习性有差异,卖相和肉质也不同,市场价差别很大,农户购买时必须

[1] [2] 下一页

篇二 养殖笋壳鱼视频
泰和乌鸡养殖技术

  [农广天地]泰和乌鸡养殖技术(20131009)     泰和乌鸡因原产地在江西省泰和县武山之麓,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养殖历史。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通过比较原始的方法选拔,培育出来的稀有家禽。泰和乌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其中胆固醇含量极低,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高级补品。泰和乌鸡是集药用、食用、观赏为一体的乌鸡品种。在本期的节目当中,就将向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泰和乌鸡的养殖技术。本片将从泰和乌鸡的特征特性、孵化、育雏期、育成期、种鸡以及商品鸡等方面来向观众朋友们一一介绍,其中重点介绍了泰和乌鸡在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泰和乌鸡,源于泰和县武山,又名武山鸡。它有区别于其他鸡的八大特征为:紫色凤冠、绿耳、五爪、胡须、白丝毛、蓝缨头、乌皮、乌肉。因此,有的地方以其部分特征取名为丝毛乌骨、羊毛鸡、绢丝鸡、竹丝鸡、松花鸡、墨脚鸡等。它的饲养历史有1300多年。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见泰和乌鸡不仅外貌超群,而且肉质细嫩,奇香味美,视泰和乌鸡为奇品异珍,并赐名“武山鸡”,列为“贡鸡”。从此,泰和乌鸡名声远扬。1915年泰和乌鸡作为名贵鸡种参加美洲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在会上展出获得各国人士高度赞扬和一致好评,列为“观赏鸡”。泰和乌鸡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药用功效,而且对人体有滋补功能。     泰和乌鸡的饲养管理       1.泰和乌鸡雏鸡的培育  雏鸡的培育简称育雏。育雏是整个养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着整个鸡群的成活率、体质状况及生产力等。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育雏过程中着重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温度:雏鸡羽毛短稀,其御寒能力特别差,加之其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极差。因此,在育雏工作中应特别注意保持育雏温度。到育雏中、后期,随着其全身羽毛的生长,其御寒能力不断增强,加之其体温调节机能的发育完善,对外界温度的适应性不断增强。这时可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逐渐降低育雏温度。       (2)湿度:刚出壳的泰和乌鸡雏鸡,体内含有76%的水分,如果将其转入湿度过低(太干燥)的育雏室内,雏鸡就会由于体内水分的大量丧失而致脱水,进一步导致剩余卵黄的吸收和利用障碍,同时,雏鸡因口渴而大量饮水而影响消化。因此,在育雏前阶段可用水盘供水,使育雏室内保持相对湿度达60%~65%;但在育雏的中、后期,由于雏鸡通过呼吸和排便排出大量水分,室内湿度将会逐渐增加。如果湿度过高,不利于雏鸡体内水分和体热的放散,影响雏鸡的正常代谢,细菌也易于繁殖得病。因此,育雏中后阶段应加强室内通风和勤换垫草来调整湿度,保持室内相对湿度为50%~55%。       (3)通风:泰和乌鸡雏鸡体温高,呼吸快,代谢旺盛,呼吸时排出二氧化碳多。加之雏鸡排出的粪便中含有许多未被消化利用的物质,而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会分解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氨和硫化氢。使育雏室内有害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如不及时排出,将会严重影响雏群的正常呼吸和健康成长。同时,如表12育雏温度与湿度外界的空气不能进入室内,将会引起雏群缺氧,甚至导致大批雏鸡的窒息死亡。因此,在育雏过程中,为保证雏鸡的健康成长,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4)光照:光照可提高机体的新陈代谢(      (5)密度:密度是指育雏室内每平方米所容纳的雏鸡数。密度过大则雏鸡采食不均,运动不足而使雏鸡生长慢,发育不整齐,易感染发病和出现食羽、啄肛等恶癖;相反,密度过小则设备费用大,饲养成本高。因此,应根表13不同日龄泰和乌鸡雏鸡光照时间雏鸡日龄  每天光照时间(小时)据雏鸡舍的结构,饲养方式和饲养日龄的不同,确定一个合理的育雏密度。     (6)饮水:泰和乌鸡进入育雏室后应及时给予充足的饮水,应安排在开食以前,最晚不能超过出雏后24小时。因为,雏鸡出壳后腹部卵黄囊内尚剩余部分卵黄物质,开食前给予饮水可加速其卵黄物质的吸收利用,对不同日龄育雏密度雏鸡日龄,每平方米只数发育有重要作用。并且雏鸡在育雏室高温的条件下,体内水分随呼吸大量蒸发,也必须通过饮水来维持体内水分的不足。如果长时不给饮水,使雏鸡过度干渴,饮水时会暴饮,而造成嗉囊水胀或因抢水而淹死。总之,雏鸡出壳后及时给予饮水非常重要。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并且要喂给温水,最好是温开水,初次饮水可在饮水中加入0.01%的高锰酸钾,以防止胃肠感染。       (7)饲喂:泰和乌鸡雏鸡的第一次喂食叫开食。开食的时间应在饮水之后,一般安排出壳后24小时左右为佳,开食过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开食过晚则会使雏鸡过度消耗而虚弱。若经长途运输,雏鸡休息不好,运到后可先让雏鸡休息几个小时,最晚不超过出壳后36小时才开食。开食的饲料种类应根据各地情况,如北方可喂小米或粉碎的玉米粒,南方可喂碎大米,也可喂给配合饲料。无论选用何种饲料,都必须要求饲料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适VI性强并便于啄食。喂小米或碎米时,一定要先用热水浸泡后再喂。头几天最好加喂些煮熟的鸡蛋,有条件时还可加喂些鲜牛奶,可按每百只雏鸡加喂鸡蛋3~5个、牛奶0.5~0.75千克。可将鸡蛋捏碎与牛奶拌入饲料中饲喂。也可将牛奶混入饮水中供鸡饮用。3~5天后应逐渐改喂泰和乌鸡配合饲料。

篇三 养殖笋壳鱼视频
养笋壳鱼利润高初现养殖小热潮

【养殖笋壳鱼视频】

篇四 养殖笋壳鱼视频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笋壳鱼养殖技术

笋壳鱼生活在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层和草丛中,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适温15℃到35℃,最适温25℃到30℃,10℃以下死亡;能在pH为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的咸淡水中生长。幼鱼以水中微生物为饵,成鱼捕食小鱼虾,耐饥能力强。人工养殖可驯喂下杂鱼及合成饲料。

一、池塘条件

池塘面积以0.15~0.4公顷为宜,水深1.5米以上,淤泥少、有换水条件、水质良好。水面可适当放养些水仙或浮萍,塘底放置筒状物、旧轮胎等物件做成的“鱼屋”。

【养殖笋壳鱼视频】

二、投苗

目前笋壳鱼种苗大多是从东南亚国家引进。投放鱼种应在天气稳定、水温20℃以上的时候进行,每亩投放2000~3000尾,投苗前可用10微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分钟以消毒防病。鱼苗先在池塘的一角用密网圈养2~3周,以后再撒网放养到大塘中去。

三、投饲

笋壳鱼为肉食性鱼类,幼苗期摄食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长至2厘米以后开始捕食鱼虾幼苗、小昆虫。故人工养殖投放鱼种前的塘水,应培育有一定数量的浮游动物,并适当投放些鱼花。鱼种进入

大塘后,可继续投喂大小适当的鱼苗(虾苗),也可以在鱼种标粗阶段驯食冰鲜及下杂鱼,直至养成。每日投喂量约为鱼体重的3%,故投喂量为早餐占1/3、晚餐占2/3。

四、水质管理和分塘养殖

笋壳鱼耐低氧,目前亩产数百公斤的密度可不必使用增氧机,水色以偏肥、绿爽为好,pH值在7以上。养殖后期可适量换水或每月用5~10公斤/667平方米生石灰全塘泼撒。鱼苗期过后,每亩混养20~30尾花白鲢和30尾鲫鱼,有利于调整水质。

篇五 养殖笋壳鱼视频
笋壳鱼总结

笋壳鱼

一、简介

尖塘鳢俗称笋壳鱼,属鲈形目、虾虎鱼亚目、塘鳢科、尖塘鳢属。分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Marbled sleeper)、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 和杂交笋壳鱼三种。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其体色漂亮,市场卖相好,由于引入时间相对较晚,目前还未完全驯化和适应当地水土气候,不及澳洲笋壳鱼高产、好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异将很快消失,该品种可能是今后主要的养殖品种。澳洲笋壳鱼(线纹尖塘鳢),主要分布在东南亚诸国及澳洲大陆,底柄肉食性鱼类,喜穴居,性温顺,不善跳,耐低氧。体色深,市场卖相不及泰国笋壳鱼,容易养殖,产量较高。杂交笋壳鱼由上述两种笋壳鱼杂交而成,特征介于两者之间,体色深但可隐见斑纹,容易养殖,目前售价比澳洲笋壳鱼稍高。体表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

当年繁育的粗苗(体长4cm~10cm )经过幼苗培育阶段,开始投喂鱼糜拌合鳗料,投喂时间越长则鱼苗驯化越好,成活率也越高,容易养成,这类种苗适合直接放养。但是此类幼苗的价钱也相对较高,目前每尾幼苗的价格通常用以下公式计算:体长A 厘米×0.A 元,例如:体长4cm 规格的鱼苗每尾价格为4 ×0.4 元=1.6 元,如此类推。【养殖笋壳鱼视频】

循环水放养密度50-100条/m³,规格8-9cm,温度28℃以上,盐度10‰以下。体长8cm放养密度8000尾/亩;越冬前进行分稀,放养密度6000尾/亩;越冬后再次分稀,放养密度3000-5000尾/亩。人工配合饲料要求:4cm鱼,蛋白49;10cm鱼,蛋白46;鱼16cm,蛋白43;鱼25cm,蛋白40。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以1h内吃完为宜。在笋壳鱼整个养殖过程中,分稀2-5次为宜,一般越冬前和越冬后必须进行分稀。

二、生物学特性

尖塘鳢形似笋壳, 前段粗壮呈圆柱状,向后渐缩延长。头稍宽略扁平。吻短而钝;口前位,下颌稍突出;口裂大斜;眼小,不突出,上侧位;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有小鼻瓣,后鼻孔小,长圆形。

云斑尖塘鳢体长为体高的2.0~2.4倍, 头长的3.1~3.8倍;头长为吻长的

2.9~3.9倍,眼径的4.8~6.5倍,眼间距的 1.4~1.8倍。上、下颌齿多行,细小,中间处具4~5个较粗大尖长细齿。犁骨及腭骨均无齿。舌端宽圆、游离。鳃孔大,侧位。峡部较宽。鳃盖膜发达。头背及腹部被圆鳞,体被栉鳞;无侧线,体侧有若干条类似于侧线鳞的横向突起条纹。纵列鳞60~102个。背鳍2个、分离;胸鳍大,呈扇形;腹鳍胸位;尾鳍圆型。DVI1I -11~12,VI- 5~6,AI-9~10,C18~19,P18~20。体色常为黄褐色,体侧具 5~6 个纵向大深褐色斑块,腹部淡黄色,鳍上常有纵向的深褐色条纹或小的深褐色斑点。云斑尖塘鳢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肝、胰脏、胆囊和肛门。胃发达,I型,壁厚,贲门、幽门部分界不明显,无幽门盲囊;肠粗短,消化道长为鱼体全长的36.46%~36.73%,肠曲2个并有5~6个小曲。闭膘,从腹腔延伸至臀鳍起点。肝脏一叶;胆囊卵圆型,深绿色;胰腺为弥散性腺体,分散于胃及肠体表面。脾脏圆型。生殖腺2叶,雌雄异体。

线纹尖塘鳢体型与云斑尖塘鳢相似;具奇偶鳍吻短而钝。头宽大而扁平。眼小而高于头背高处。口上位,下颌突出,口裂大,上下颌齿多行、细小,犁骨无齿。体长为体高4.03~4.85倍,头长的 3.12~3.59倍;头长为吻长的3.86~4.49

倍,眼径的6.73~8.09倍,眼间距的 3.51~4.04倍。舌宽圆、游离。鳃孔大、侧位。峡部宽。鳃盖膜发达。体被栉鳞,头腹部被圆鳞。侧线不明显,纵列鳞62~

65。奇、偶鳍与云斑尖塘鳢相似,鳍式为DVI.I-9-10,VI-5,AI-9,P16-17,C18-19。体色常为黑褐色或深褐色,背部有暗绿色线纹,随生活环境变化而改变。体侧具不明显纵向线纹,尾柄上方也无眼状斑。线纹尖塘鳢的内部构造与云斑尖塘鳢也相似,不同的是消化道长与鱼体全长几乎相等,肠长与鱼体全长比为0.95~1.06,肝重与鱼体重比为4.0%~6.5%。

笋壳鱼为底栖、畏光、喜穴居性鱼类,体表的的颜色会随着周围水质和环境而变化。喜栖于水质较清或有微流水的沙泥底层、草丛或石头缝隙中,性温顺,不凶猛,不善跳,平时静静呆在水中,只有当它的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食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有较强的耐低氧习性,离开水体可存活15 h 以上,在潮湿淤泥中24h后仍能存活。耐饥能力强,一次饱食可多天不食。适温范围在15~33度,最宜温度在 25~30 度,人工养殖要求18-32度,水温低于15℃有冻死的危险,10 度以下死亡。适合 pH值7.0~

8.5之间,能在pH = 5及15 ‰的咸淡水中生活。

笋壳鱼的特点是前期生长速度较慢,从2cm长到10cm需要60~70天时间。这段时间必须投喂活饵料。个体重达75~100g以后,生长速率加快。尖塘鳢引进国内后的试养结果显示,在珠三角地区全长6.3cm、体重2.9g 幼鱼经120d生长期的饲养体重可达119.3~150.6g;全长 4~5cm的幼鱼,经120d 养殖,均体重可达 100~150g;全长15.5~16.5cm、体重55.0g,经130d养殖,均体重可达 250g 以上;体重 30~50g 的过冬幼鱼,经180~210d的养殖,个体均重达412g;体重50~75g过冬幼鱼,经180d 生长期养殖,个体均重达500g。觅食时间主要在清晨或黄昏后。不宜投饵太广,要定点投喂,最好设置食台。不需设置鱼巢。在温度适宜条件下1.5cm左右鳞片完全变色的苗种,培育成50-80g/尾规格的可放养幼鱼,需 5-8个月,50-80g/尾幼鱼经过6-10个月的养殖即可达到400-500g/尾上市规格。【养殖笋壳鱼视频】

成鱼主要以水中的小鱼虾、软体动物和 甲壳类为食,人工养殖也可投喂配合饲料。由于它摄食饲料营养好,故长得颇为肥美,一般成鱼个体为200-400g左右,最大个体可达60cm,5kg以上。0.3kg即达上市规格。

笋壳鱼自相残杀行为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即鱼苗阶段最弱,鱼种阶段最强 ,成鱼阶段偶有。笋壳鱼在鱼种阶段,尤其在2.5~ 1O厘米规格时, 自相残 杀行为特别突出,因此损失百分之几十至过半甚至全池覆没的情况均发生在这个时期,这是养殖笋壳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鱼苗阶段和成鱼阶段自相残杀的行为则较少。

三、繁殖习性

尖塘鳢2龄性成熟。体长25cm,体重285g雌鱼怀卵量约13万粒,相对怀卵量470粒/g。成熟最小个体为雌鱼体长15cm、体重75g;雄鱼略小于雌鱼。繁殖季节,成熟的雌鱼体色浅,体表粗糙,腹部膨大而柔软,生殖突膨大,微红,呈扇形, 孔周无色素点。成熟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明显,体表稍光滑,生殖突小而呈三角形, 孔周有少许黑色斑点。在珠三角地区,生殖季节为4~10月,属多次分批产卵型鱼类,每次产卵间隔30~40d。尖塘鳢一年产卵2~4次,每次产卵1~2 万粒,较大个体可产卵数万粒。产卵适宜水温25~31 ℃。线纹尖塘鳢在水温连续一个阶段达 22 ℃以上 , 云斑尖塘鳢在 25 ℃以上时,开始产卵。繁殖季节会选择附着物, 一般多在其栖息的洞穴或人工搭设的巢穴中产卵。产卵前,雄鱼选择鱼巢,然后诱

引雌鱼进入巢穴产卵, 产卵多在夜间或凌晨进行。产卵受精结束后,雄鱼独自守护在鱼巢中,直到仔鱼孵出。

Roberts等就笋壳鱼在不同盐度中卵的孵化和幼鱼的生长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淡水中的孵化率最高达93%。23日龄后的幼鱼在淡水中的死亡率却最高,60日龄后幼鱼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在盐度为10的水平下最高(分别为96%,88%,1.94cm)。7日龄的笋壳鱼具有在陆地上短暂运动的能力,也可以把身体埋在底泥或洞穴中,在1m深的底泥中生活长达10h。3日龄的仔鱼开始以浮游植物为食;6日龄仔鱼以臂尾轮虫为食;7日龄摄食剑水蚤;10日龄摄食裸腹蚤;15日龄以卤虫无节幼体为食;35日龄的幼鱼开始具底栖生活习性。

1.亲鱼的选择

亲鱼选择好坏是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要选择2龄够成熟的亲鱼,雌雄亲鱼按1:1放入产卵池中。成熟的雌鱼体色较浅淡,体表较少粘液,手膜有明显粗糙感;腹部丰满有明显的卵巢轮廓;外生殖突稍膨大,呈淡红色,基部较宽,游离度深,外观外生殖突呈扇形;泄殖孔较大,位于生殖突的次末端,两侧稍隆起,无黑色素点。成熟的雄鱼体色较深,斑纹更加明显,体表粘液多、手摸感觉较光滑;腹部不明显丰满;外生殖突比雌鱼小得多,呈白色的三角形;泄殖孔开口于最末端,孔周有少许黑色素点。

2.诱导产卵

催产剂和剂量为雌鱼(体重75-100克),每尾注射鲤鱼脑垂体1个(约等于3毫克重)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700国际单位,催产注射为一次注射。注射后的亲鱼按雌:雄=1:1的比例放入设置有可供穴居和产卵巢穴的产卵池中。供穴居和产卵的巢穴用瓦片或木板叠成。巢穴宽约30厘米,高约20厘米。产卵池水深40厘米。产卵池的池水用经净化的自来水。注射后的亲鱼入池后会自行选择巢穴和自行配对,大约24-48小时后便会在巢穴中自行产卵;产出的成片附着于巢穴壁上。催产成功率均在70%左右。

【养殖笋壳鱼视频】

催产采用二针法,总剂量HCG为900—1000IU/kg 或 LRH—A2+DOM为40~50g+10~15mg/kg,催产药剂采用HCG和LRH—A2+DOM合剂二种,注射部位为胸鳍基部,效应时间从第一针开始算起,第一针和第二针之间间隔11—12h,催产水温28.2—29℃,平均 28.6℃。效应时间5O~54 h。精卵在盆内均匀混合约半分钟后,将受精卵均匀撒在孵化箱内。因笋壳鱼卵为粘沉性卵,所以将网箱沉人孵化池中流水充气孵化。自然产卵则先做鱼巢,因笋壳鱼喜穴居,则将鱼巢做成三棱柱形,产卵巢两头是三角形钢丝架,中间用竹子连接起来,长约40cm,三面用棕榈片缝起来。每个鱼巢能足够容纳两尾亲鱼。第二针注射后约10h,可看见每组亲鱼钻进一个产卵巢中,等过了效应时间轻抬鱼巢,看见棕榈片上均匀分布着许多鱼卵。产完卵后,一般雌鱼先离开鱼巢,而雄鱼有护巢的习性,在巢内不断扇动胸鳍。

3.人工孵化

产卵后,可将附有鱼卵的木板或瓦片(卵的附着器)移至有清水的水池中孵化。此时可以根据孵化池条件和根据育苗方式控制适宜的密度。在水温为27-32℃时,受精卵孵化历经时间约84-108小时,孵化率80%左右。

笋壳鱼未受精的卵呈圆形,卵径在0.5mm左右,受精卵吸水后变长,呈玉米棒状,卵径长约为0.64mm,仔鱼刚出膜时,体无色透明,无色素,体长约为 2mm;孵化后第三天,口器、食道开始作用,肠蠕动明显,卵黄几乎全被吸收,鳔开始形成,进入平游阶段。

线纹尖塘鳢的受精卵卵径0.8mm, 云斑尖塘鳢为0.5mm。受精卵浅金黄色均匀附着在鱼巢表面, 略呈椭圆型, 长径2mm, 短径0.8mm, 在26~26.5℃水温下, 经36h孵出仔鱼。再经48h左右卵黄囊消失,开始平游,进入稚幼鱼培育期。 初孵出仔鱼常浮于水面,呈跳跃状态,这可能与卵黄囊内具分散小油球有关; 进入异营养期后,开始下沉至池底,发育成稚鱼营底栖生活,活动力逐渐减弱。

【养殖笋壳鱼视频】

4.苗种培育

初孵化的仔鱼全长2.3-2.6毫米,全身透明,腹部有一个颇大的卵黄囊,卵黄囊前部有多个分散的小脂滴。仔鱼沉于水底,不时做间歇性螺旋式的上下游动。孵化二天后的仔鱼,全长3.2-3.4毫米。卵黄囊变为长椭圆形,卵黄囊中的分散多个的小脂滴汇合为单一个颇大的油球,位于卵黄囊的前上方。消化道开始分化,口凹、肠管、肛门出现,眼球开始充积黑色素;奇鳍褶进一步发育扩张,仔鱼能做快速上下窜游。孵化出膜四天后的鱼苗,卵黄囊大部分被吸收,仅残留前上方小部分和油球,上下颌分化形成并能张合,肠管出现分节。此时鱼能做水平游动和觅食食物,可以开始投饲食物。

这时将稚鱼移往5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培育到1厘米规格大约需一个月时间,这个阶段的成活率平均20%左右。体长1-3厘米规格放60吨容量的水泥池培育,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80-90%。培育稚鱼的水泥池要三分之一遮光,放养密度为每池5000-6000尾。

达到3厘米规格的稚鱼要转移到中间育成土池中培育,大约培育2-3个月,便可达到出售种苗的规格7-8厘米。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为60-70%,其中有的个体达到100g规格。

鱼苗培育成活率的高低,关键是饲料,其次是精细的管理。虾虎鱼孵出后约3天,卵黄消化便开始摄食。这时稚鱼的开口口径只有100-200μ。其开口的饵料是:将生的鸡蛋充分搅拌,然后将约150cc的热水冲注入内,用100目的生物网过滤,然后进行投喂。投喂的第一天要投喂四次,从第二天开始,蛋和浮游生物一天交替地投喂三次。第15天止,要投喂60-90u的浮游生物(轮虫)。或者改用蛋黄和过滤的水蚤或摇蚊幼虫混合使用。由于鱼苗弱小,应及时适量,每天分多次投喂,以保证幼鱼的需要。

从第16天到30天之间,每天投喂三次淡水枝角类。以后可投喂海洋杂鱼做成的鱼糜、枝角类、轮虫等。

在育苗过程中要注意水质的变化,经常排除污物和适时更换新水,才能获得高的成活率。培育10-15天的鱼苗体长可达5-6毫米,鳍条开始出现,游泳能力增强。仔鱼主要以水蚤和水中的水生昆虫幼体为饵料,鳃发育也完善,可以转入大池进行鱼种的培育。

四、养殖技术

澳洲笋壳鱼

1.池塘条件

面积3-8亩,以5亩为宜。透明度30厘米左右,溶氧3.5~8毫克/升,pH6.5~

8.5。水深1.2-2米,1.5米为宜。盐度5以下,以纯淡水为宜。适宜水温25-32℃,低于16℃停止摄食,低于9℃大量死亡。

2.网箱结构与规格

网箱由聚乙烯网片缝合而成,规格为4米×2米x 2米。网箱依网目20目、1厘米、2厘米分为三级。一级网箱:网目20目,用于饲养2.5~5厘米的笋壳鱼。二级网箱:网目1厘米,用于饲养5~10厘米的笋壳鱼。三级网箱;网目2

厘米,用于饲养10厘米以上的笋壳鱼。

3.移植水浮莲

池塘中可放养一些水葫芦或水仙花,水葫芦放养的面积占池塘面积1/3或1/2。水浮莲去除枯叶后带根洗净。然后以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再移入池塘,水浮莲的覆盖面占池塘面积的70%~80% 水浮莲既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又能为澳洲笋壳角提供隐蔽遮荫场所,有利于澳洲笋壳鱼的栖息、摄食和生长。

4.鱼种放养和消毒

2~3厘米的澳洲笋壳鱼苗,用l0克/升的食盐水浸浴5~10分钟。

5.饲料与投喂方法

笋壳鱼一级网箱养殖投喂活性饵料,主要为鲮鱼苗、小虾,以及水生昆虫蝽、黾等,个体大小为笋壳鱼体长的20~50%,以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10分钟后投喂。澳洲笋壳鱼苗种进入池塘养殖时,投入的活饵数量与笋壳鱼数比为50倍,在后继养殖中维持活饵数量与笋壳鱼数比为20倍以上,澳洲笋壳鱼进入二级池塘养殖后投喂鱼肉糜,头两天以新鲜鲮鱼打成肉麋并添加10%的鳗鱼料和复合维生素投喂,此后则以普通的冰鲜鱼代替新鲜鲮鱼。投料方法是在每一池塘中设置以直径50厘米的密眼竹篮作为饲料台,往篮内放入饲料后沉入箱内,饲料台距箱底20~30厘米,每天分2次投喂,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4%~6%,上午6时投喂量为日投饲量的20%~30%,下午6时投喂量为日投饲量的70%~80%。以1小时内食完为标准 ,饲料不足时,下次投喂适当加量,饲料过剩时及时捞起,并适当减少下次投料量。每次吃完后把竹篮取出放于塘基曝晒消毒,下次投料时再放入水中。

6.日常管理

6.1笋壳鱼易惊行为主要在两种情况下尤为突出。一是在苗种阶段突出,其中又以鱼苗为最,鱼种次之。建议其严格控制巡塘次数,严禁用强光照射观鱼,同时采取培肥水质、降低透明度等措施。二是笋壳鱼在陌生环境中易惊行为突出,因此,对处在陌生环境中的笋壳鱼,应尽量为其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尽可能地避免因惊扰而带来的损害和损失。

6.2根据笋壳鱼的集群行为及其分布特点,一是饵料台的设置以沿池边四周布局为好,而在池中央就没有必要设置饵料台了。这样投饵和观察摄食情况都很方便。二是放养笋壳鱼的鱼池面积不宜过大,每口池400~ 500米即可,而且鱼池以长方形为好。

6.3澳洲笋壳鱼对活饵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较喜摄食虾类,其次为水生昆虫蝽、黾等,其后才为鲮鱼茁。养殖池水宜为弱酸性,养殖期问不适宜施放生石灰等强碱性药物。水体pH过高时会引起鱼体表粘液脱落,容易引发疾病死亡。

6.4早、晚澳洲笋壳鱼的摄食特别旺盛。一般5:00-6:00占1/3,18:00-19:00占2/3。投喂时分散多点,因为澳洲笋壳鱼有很强的地域性,只有当饲料在它附近时才极速突发短距离向前捕食。一定要用软性饵料投喂,硬性和干性饲料不合适 。投喂时间要视水温而定,水温低于24℃时喂1餐就可以,水温高于24℃时就要喂两餐。

6.5鱼苗开包后,先倒人塑料盆中或其它适用的容器中,用饮料瓶做成的簸箕状漏水的自制专用工具以后分鱼苗时常用将规格差异大的鱼苗分检归类。测量塑料盆中水温,按每半小时调温2℃缓缓加入已配专用消毒剂的育苗池水,使鱼苗适应新的水质,二者水温相接近即可将鱼苗缓缓倒人池中,如水温相差大,调温

篇六 养殖笋壳鱼视频
泰国笋壳鱼人工养殖技术

篇七 养殖笋壳鱼视频
泰国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67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