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 经济师考试 |

【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篇一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林蛙养殖技术

  哈士蟆为两栖纲蛙科动物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部地区,但由于野生数量不多,不能满足医药和外贸等方面的需求,故近年来我国已有部分地区进行了人工养殖。       一、林蛙的经济价值       雌性林蛙的整体干制品称“哈士蟆”,具有滋补强壮作用。雌性林蛙的输卵管的干制品称哈蟆油,又名田鸡油,是一种名贵中药材,其成分以蛋白质为主,脂肪含4%左右,糖10%,尚含维生素A、B、C及多种激素,药性平,味甘咸,具有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功效,常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等症。       除药用外,其肉可食用,是著名的四大山珍野味之一。而制哈蟆油后的残体,又可作珍贵动物紫貂、水獭等的饲料。二、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       雌蛙体较长,一般7—9厘米,雄蛙5—7厘米。头部图2"蛤士蟆形态图扁平,长宽大致相等;吻端钝圆而较宽,略突出于下颌,吻棱较明显;鼻间距大于眼间距,与上眼睑等宽。透膜明显;大于眼睛之半,鼓膜处有一深蓝色角斑;锄骨齿小(创业网:     夏秋两季颜色较深,不规则地分布着圆点形、顺条形、小方形的黑色斑点,两眼间有少数黑色横纹,多数在头的后方有1到3个八字形斑,体侧多为灰色或灰绿色,少数带有疣粒;雄性多为乳白色或深黄色,咽下、胸部和后肢腹面股部均为橘红色,或带有浅灰色不规则的花斑,四肢背面有黑色横纹,横纹大小宽窄差异颇大。鼓膜处有一明显的牛角形黑痣。雄性有声囊,婚垫深灰色(图21)。       (二)林蛙的生活习性       林蛙生活于气候寒冷的山区,多栖息于林区山间河流周围开阔的椴树、核桃楸、榆、柞杂林、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林间。林蛙为两栖动物。陆栖生活时期为5月上旬到9月下旬,其间完全离水生活,活动于远离水源的潮湿茂密山林中;水中生活时期从10月中下旬到翌年4月下旬,约有7个月时间,其间进入水中冬眠及产卵、繁殖。       1、陆地生活时期       当年幼蛙和休眠后的成蛙,从5月初开始约5—7天陆续沿小溪、谷沟离水转向森林,进人夏季森林生活期。幼蛙登陆后逐渐远离水面进入山中,开始陆栖生活,早晚活动,在炎热的中午多成群集聚在湿润阴凉处。幼蛙攀登能力强。2年蛙开始繁殖称为成蛙,4—6年的蛙繁殖最盛。成蛙能攀登、跳跃,还可钻人土中。       成蛙和幼蛙均在森林中活动,栖息在离水边2000米以外处,喜生活在阔叶乔木林或针阔混交林,并生有稀疏的阔叶藻木,地表覆有枯枝落叶,空间湿润,隐蔽而有散光,空气不大流通的山坡中上部。       林蛙在陆栖生活阶段有弱趋光性,善于跳跃,当受阳光直射时则逃脱或隐避。遇到天敌时,异常机警灵敏,以逃避危害,保护自己。主要以昆虫为食,幼蛙的食物与成蛙类同。9月末至10月初,林蛙从山上往山下移动,多从傍晚开始,直至深夜。       2.水中生活时期       主要完成冬眠和繁殖后代。       ①冬眠:当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林蛙便选择水源充足的河流深水湾、暖水泉或泥洞等处作为冬眠场所,冬眠时多潜入河底石块下,砂砾或水草间,泥洞里及树根下,多为群居。停留在森林里的林蛙,当气温下降至0℃以下时,便选择向阳的山坡,潜入林下枯枝落叶层和土壤里,进行地下冬眠。       ②繁殖:于4月初前后,林蛙进入附近的泥沼中寻偶,一般是前半夜雄蛙呜叫,雌蛙随鸣声奔去,相会后,雄蛙紧紧抱住雌蛙背部,习称抱对。交配2天左右后,于夜间匍伏于浅水处或水草上产卵。雌蛙产卵后,便潜入泥沼的泥沙或水草里,静止不食不动,呈休眠状态,大约10—15天。       ③孵化:卵粒外包有3—4毫米的胶质膜,相互吸附形成卵块,吸水膨大,增至原来的20倍,吸附于水中的枯草根、树皮、石块上,水温达到6℃即可孵化,最适温度为20℃。5天左右可孵化成蝌蚪,温度低于6℃时,孵化时间长达18天之久。       ④蝌蚪的生长发育:初孵化的蝌蚪,靠自身肠管中的卵黄生活,很少游动,靠外鳃呼吸。3天后,活动量增加,口向原肠裂开。口眼形成,长出鳃盖。开始以卵膜为食,经2—3天鳃盖长成,形成内鳃,外鳃消失,形成宽而透明的尾翼,头腹明显增大,长出后肢、前肢。蝌蚪后期尾部逐渐萎缩、消失,逐步演变成幼蛙,登陆地生活。       三、林蛙的养殖技术       (一)选场建场       人工饲养蛤士蟆有放养与圈养两种方法。放养法为半野生半家养,即人工繁殖幼蛙,然后放养于一定面积的森林中生活。圈养法是用围墙把哈士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饲养。       1.放养场的选建       放养场宜选择河沟的两山间,有水源的山林里。小溪水量不宜过大,也不宜太小,以宽1—1.5米,深30—50厘米为宜,或者有四季流水不断暖泉,以及冬季不能冻干涸的沟塘。修建的繁殖场池,由产卵池、孵化池、蝌蚪饲养池及变态池组成。产卵池选择山间河流或暖泉附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土质以保水性能好的黄土为宜,总面积一般每亩投放以1000对左右,每个产卵池20—40平方米,池型视地形而定。水深30—40厘米为宜。       孵化池应修在繁殖池场水源的中、下游水温较高处,面积不宜过大,4米X6米的长方形为好,水深50厘米左右。饲养池用于饲养蝌蚪,面积20—30平方米,深40—50厘米,入水中及出水口要设在池子的同一侧,并用石块或塑料薄膜加固,防止被水冲塌。为防止池中断水,可在水池中间或边缘修上安全坑,深度为30厘米,上口直径50厘米,呈锅底形或半圆形,坑内铺上塑料薄膜,用石头压上,防止浮起冲走,一旦池中供水中断,蝌蚪可集中到安全坑内,避免因缺水而干死。变态池是放养进入变态期的蝌蚪,修在放养池地里,池型及面积同饲养池。       2、圈养场的选建       一般选择气候冷凉潮湿,有森林、平地、坡地、河流,环境安静处。饲养圈的大小,视饲养量而定,陆地面积每平方米大约容纳10只成蛙或5000只蝌蚪。围墙一般用砖、铁丝网、塑料薄膜或木板修建,墙向内倾斜以70度为宜,高1.2—1.5米,墙基深50厘米。       (二)饲养方法       人工养殖的关键是选择种蛙。一般选择体形大,体况健壮,无损伤,体背有“人”字型黑斑,腹部呈红、黄色,背部呈黑褐色,3—4龄的中国林蛙作种。捕捉种蛙要在产卵以前,一般于春季3月底4月初出水时捕捉,也可以在秋季捕捉。春季捕捉的种蛙放人产卵池内,使其产卵孵化。秋季捕捉的种蛙放人越冬池中,翌年繁殖。       林蛙放养或圈养,均应加强管理,保证种蛙正常产卵孵化及蝌蚪生长发育。       (三)饲养管理       1.产卵孵化期管理       人工繁殖产卵采用笼式或圈式方法。笼式产卵是将种蛙装在笼式篓筐里,强制在笼里产卵,笼子可用细铁丝编织,规格为70厘米X60厘米X30厘米;圈式产卵法,是将产卵池用塑料薄膜圈起来,使其在圈内产卵。孵化期是人工养殖的关键,一定要防止水枯,控制水温。一般在孵化池上搭设塑料保温棚,并保持池内清洁,防止杂草、藻类滋生。       2.蝌蚪期的管理       (1)供应充足的饲料       蝌蚪属杂食性动物,粗饲料为加工后的羊蹄草、椴树叶及蕨菜等;精饲料为谷物性和动物性饲料两类,谷物性饲料为煮熟的玉米面、豆饼粉、麦麸等,动物性饲料为各种动物体及肉类!一般]5—20天左右的蝌蚪,每天饲喂1—2次;25—30天左右的蝌蚪,每天饲喂3—4次。植物性饲料应煮烂后冷却,动物性饲料应切碎,饲喂时沿水池边缘堆放,每堆50克左右。  

[1] [2] 下一页

篇二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林蛙养殖技术资料大全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

......夏季我们圈养林蛙的时候,在饲养圈里面,上层搞一个乔木,高大的树木,没有高大的树木用遮阳设施,来模拟这个环境,把这个郁闭度模拟出来,创造到75%以上的郁闭度,这样的话湿度小,我们有喷雾设施,增湿,温度高了我们用冷水降温,在低一点的灌木层,我们用低一点的遮阳网他俩错开,三米高到一米高,阳光还能进来,最主要是下层,人工饲养林蛙,主要的技术环节就是饲养场的建设问题,饲养场建设实际上最关键的就是饲养场地下面,能不能把它模拟出来森林下,既有枯枝落叶层又能解决林蛙代谢物的场地......中国林蛙属变温性动物,它的体温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对生存环境非常挑剔。当自然状态的气温降到12°C以下时,林蛙会停止捕食,开始寻找冬眠场所,好逃避不良环境。如果将长期处于野生自然状态下的林蛙突然圈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高密度养殖,其动物的适应能力、生理反映、自调反射以及生物钟的节律会发生突变,造成林蛙代谢紊乱,体液失衡。所以,自然状态下的林蛙要经过2——3个世代的驯化繁殖,不断改变环境条件,来逐步改变它的习性,从而适应无冬眠养殖......。重点叙述了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养殖场的建设和种蛙选择、产卵、孵化、变态、放养、回捕、越冬、病害防治等高效养殖技术,还介绍了中国林蛙油初加工、深加工

方法。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在我国的内蒙古的东部、河北、山东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也有人工林蛙的养殖。人工孵育和人工圈养技术也成熟起来。本片向您介绍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蛙圈的选址与设施的修建、饲养前的准备工作、种蛙的配对与产卵、受精卵的孵化管理、蝌蚪期的饲养管理、上岸前的准备工作、幼蛙的管理、成蛙的饲养管理、越冬的管理措施、卫生消毒制度与疾病防治措施。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蝇蛆的养殖技术》蝇蛆就是苍蝇的幼虫.蝇蛆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是经济动物最佳的饲料之一.如果您有大量的动物粪便不知如何处理时,那就养殖蝇蛆吧!养殖蝇蛆即可以提高饲养动物,水产品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的动物蛋白饲料。

《CCTV7农业出版社正版光盘——蚯蚓的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养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学特征、蚯蚓对环境的要求及布局、场地的选择和布局、养殖方式与设施、

引种、蚯蚓的基料和饲料、建池、蚯蚓的饲养管理、鲜活蚯蚓的采收和贮运。

《正版图书——林蛙养殖》图书

出版说明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一、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林蛙养殖的意义

(二)林蛙人工养殖业国内外发展现状

(三)中国林蛙野生资源与人工养殖

(四)中国林蛙人工养殖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五)中国林蛙人工养殖规模的确定

二、中国林蛙人工繁殖技术

(一)种蛙的选择

(二)种蛙的培育

(三)林蛙的自然发情产卵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四)林蛙的人工催产技术

(五)林蛙的同期排卵技术

(六)林蛙卵的孵化技术

(七)林蛙优良品种的选育

三、中国林蛙蝌蚪的培育技术

(一)蝌蚪的放养

(二)蝌蚪的饲喂

(三)蝌蚪的日常管理

(四)中国林蛙的性别控制技术

(五)中国林蛙变态控制技术

(六)中国林蛙变态幼蛙的饲养技术

四、中国林蛙封沟式养殖

(一)封沟养殖的环境要求

(二)封沟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封沟养殖的林蛙繁殖技术

(四)封沟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注意事项

(五)中国林蛙封沟式养殖新方法——沟系改造

五、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

(一)场地选择

(二)场地建设

(三)各种不同养殖方式

(四)林蛙饲养的日常管理

(五)中国林蛙人工养殖的、“三喜九怕、十项”环境措施

(六)林蛙的冬眠方法

六、林蛙疾病的防治

(一)林蛙疾病的诊断【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二)林蛙疾病的预防

(三)林蛙疾病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四)林蛙常见病的防治

(五)林蛙敌害的防治

(六)林蛙疾病防治常用药品的用法及用量

七、中国林蛙人工饵料的生产

(一)黄粉虫的饲养与管理

(二)天然饵料的诱生法

(三)天然饵料的诱集法

八、中国林蛙的捕捞及其产品的加工

(一)林蛙的捕捞

(二)林蛙产品的加工及林蛙油的鉴别

(三)林蛙油的鉴别及化学成分

(四)林蛙油的服用方法

(五)林蛙的食用方法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六)林蛙的其他产品

主要参考文献【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正版图书——如何生态养殖林蛙》图书(购买光盘时赠送)在养殖林蛙的生产实践中,有很多养蛙户由于不注重活饵料的生产,林蛙饿死时有发生。即使没有饿死的,因饵料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有不少农民家里的林蛙长势缓慢,大小不均。能否有充足的活饵料,饲养林蛙成败的一个关健性的问题。林蛙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无机盐类等要求比较严

篇三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林蛙养殖技术,林蛙养殖方法

林蛙的养殖技术

林蛙是怎样交配的

林蛙的抱对仅仅是交配的一种形式。林蛙没有外生殖器,雄蛙前肢的拇指基部,有棕黑色的隆肿突起,称为婚瘤,为抱对之用。抱对时,婚瘤紧紧抱住雌蛙腋部,刺激雌蛙引起排卵,这时雄蛙排精,精、卵在体外水中结合,完成受精过程。

野生林蛙对水源地有什么要求

林蛙的越冬、产卵、孵化、变态都是在水中完成的,所以没有水源就没有林蛙。野生林蛙活动场内必须有水源或常年流水的河流,可大可小,水量适宜,一般宽l~3米,水深20~50厘米,流量在0.05立方米/秒,pH值中性,水源充足、清洁、无污染即可。在河流较深并且冬季冻不绝底的地方,林蛙即可自然越冬。河流流速缓的浅滩,或自然水泡、水坑等浅水处是林蛙产卵、孵化、变态的地方。变态后的林蛙以河流为中心,在其周围林下活动。

野生林蛙对温湿度有什么要求

在东北,林蛙的整个冬眠时间有5个多月,在漫长的冬眠期内,林蛙机体将秋天贮存的营养逐步转化并贮存到卵泡内,为蛙卵的发育和蝌蚪生长初期提供营养,自然情况下在冰层下越冬的温度约1~3℃。从产卵到变态,温度从冰雪融化到28℃之间都能发生生命过程,但28℃是最高极限温度。而在陆地生长阶段,年降雨量平均在600~1300毫米,平均气温在3.5~4℃,夏季林下相对湿度在80%以上,地表温度不能超过32℃,土壤表面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最佳。

林蛙吃什么

林蛙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食物要求不同。蝌蚪时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人工管理时,也可补喂蛋黄、动物血、鱼粉、豆渣和植物性饵料。变态前后到幼蛙,以大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为食,包括圆形跳虫科、菱蝗科、粉虱科、蚁科、小甲虫类、小菱蝗、短星翅蝗虫、黑背蝗若虫以及微型甲虫如孤甲、跳甲、小步甲等。在陆地上的蛙,主要捕食森林内的昆虫、软体动物、环形动物等,如叶蝉、蜡蝉、蝗虫、蟋蟀、蝼蛄、金龟子、鳞翅类、蝇蚊、蚯蚓等。

林蛙的天敌有哪些

林蛙处在生态食物链的底层,天敌很多,解决不好天敌问题,不仅会影响蛙产量,甚至可能导致养蛙失败。繁殖期的天敌主要有以食成蛙的鸟类,其中鸦科以乌鸦和喜鹊的危害最大,鼠类之中的大家鼠、黑线姬鼠都能捕食成蛙。食蛙卵的天敌有剑水蚤等。蝌蚪期的天敌主要有野鸭、鸳鸯、家鸭等鸟(禽)类,各种鱼类,水栖昆虫类等。森林生活期天敌主要有鸟类、蛙类、蛇类、鼠类、兽类等。冬眠期天敌主要有鼠类,在水中活动的水獭等。

目前养殖中国林蛙有几种方式

养蛙方式大体上分为“封沟式养蛙”和“集约式养蛙”两大类。二者的主要不同处表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上。封沟式养蛙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结合林蛙的自然生长,加强人工管护的一种养殖模式。吉林省从1986年起大力推广封沟式养蛙模式,技术成熟,已被广泛采用。而集约式养蛙则是把林蛙圈定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不同程度的高密度仿生态饲养,食物来源全部或部分靠人工饲喂动物蛋白饵料。分半封闭、全封闭等多种方式。有很多专家学者及有识之士一直在研究和探索这种养殖模式,偶有成功的典型,但在技术上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暂不到全面推广阶段,但笔者会对集约式养殖方法作些简单介绍。

林蛙产卵前要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哪些准备

林蛙从卵到蝌蚪再到变态大约两个多月时间都是在综合饲养池中渡过的,因些必须做好准备。一要对池进行检修,同时把池清理干净。二要使清理好的综合饲养池经过最少7天以上的日晒杀毒。三是在灌水前的10~15天,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综合饲养池进行全池消毒,用量标准按池面积计算,生石灰每平方米用量100克左右,漂白粉每8平方米用量100克左右。用过生石灰7~10天后,漂白粉3~5天后才能注水使用。四是向池中及时注水,以利于池水自我净化,再经过日晒,自然增加水温。为减少病害,在综合饲养池用完以后,一定要将其中的水排放干净,做到池干露底,接受太阳的曝晒,然后再经过冬季的冷冻,就能消灭许多病原微生物。

为什么要给林蛙创造临时栖息场所

所谓临时栖息场所是指林蛙由陆地到水中,或由水中到陆地过渡过程中的临时性场所,这种环境对林蛙的生存很有必要,弄不好会造成幼蛙或成蛙的大批死亡。林蛙入池越冬与温度有关,如果气温高于0℃时,已到水边的林蛙不会入水,这时就需要一个临时性的栖息场所;产卵后的林蛙不能直接上山觅食,需要休息10天左右,以恢复体力,这时也需要有临时栖息场所;变态后的幼蛙体质差,适应能力低,这时更需要有临时栖息场所。

如何鉴别林蛙油理化质量?

林蛙油理化性状较其它动物油有较大差别,通过以下鉴别方法可加以识别:

(1)经验法。本品遇水膨胀,膨胀时输卵管破裂,24小时后呈白色棉絮状,边缘呈白绒状,体积增大10―15倍;泡发pH值在6左右,泡发体有微腥味;加热煮沸不溶化,手捏不粘手;脱水干燥后恢复原状,但失去光泽。遇火易燃,离火自熄,燃烧时发泡,并有噼啪响声,无烟,有焦糊气,不刺鼻。

(2)显微法。本品加碘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呈金黄色。腺体细胞肥大,呈长椭圆形,排列整齐,细胞壁明显,并且凸起,靠腺体内腔一侧较窄,细胞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间偏向腺体内腔一侧;腺体底部较宽,上端较窄,呈圆锥形;腺体开口呈

心脏形内凹,腺体内较宽,布满细小纹理。

(3)理化法。①荧光法:A、取未经破碎的本品少量,置紫外灯下(365nm)观察,显棕色荧光,筋膜黄色荧光。B、取本品0.1克,加入3毫升50%乙醇浸渍12~24小时,取上清液滴于白色瓷板上,置紫外灯下(254nm)观察,在浸出液pH值为6时,呈明显的蓝白色荧光。②蛋白质、氨基酸反应:取样品l克,于45℃烘干磨碎,过60目筛。加15毫升蒸馏水浸泡12小时后过滤,取滤液2.5毫升,双缩尿反应为深紫红色,茚三酮反应为深蓝紫色。③薄层层析:取供试品20毫克,用滤纸包紧,置10毫升具塞试管中,加5毫升氯仿于室温下浸泡24小时。取出滤纸包,将氯仿液浓缩至0.2毫升供点样用。取硅胶G板,点样量为10微升,以苯-乙醚-甲醇(10:5:0.8)为展开剂,展距9厘米,取出晾干,喷以茴香醛-冰醋酸-浓硫酸(1:100:2),然后置90℃烘干箱中加温10分钟,即显3个斑点,其中紫灰色和紫色斑点各一个。

林蛙可以集约式养殖吗?

近几年,可供人工封沟养蛙的自然沟壑基本都利用起来了,扩大生产规模受到了资源条件的限制,这时人们就想到了集约式养殖,即人工条件下的高密度仿生养殖。无论采取哪种养殖技术,林蛙的抱对、产卵、孵化、蝌蚪和变态期间的管理技术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主要体现在林蛙的陆地生活阶段。实践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办法,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成功。

集约式养殖林蛙分几种模式?

集约式养殖方法尽管很多,但总体上可分为“围栏养殖”和“全封闭养殖”两种模式。“围栏养殖”是在室外通过对庭院、草甸、山丘等地加以改造,营造出适宜林蛙陆地生长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养殖方法;“全封闭养殖”是在室内或棚内人工模拟自然环境的一种养殖方法,这种方法的环境条件全部由人为控制,饵料全部由人工供给,养殖密度更大。“全封闭养殖”占地虽小,但技术难把握。

模拟林蛙的生态环境要注意哪些?

集约养殖的成功与否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生态环境的模拟程度。无论怎样养,都不能违背林蛙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特性。理论上林蛙陆地生活的最适温度是23℃,相对湿度在75%~90%。林蛙的皮肤有呼吸功能,20%~30%的气体交换是靠皮肤来完成的,干燥会使皮肤丧失呼吸功能,所以温度、湿度、光照、食物、地上隐蔽物等这些条件都能得到满足的地方才是林蛙的理想栖息地。在长白山区,这类环境主要在山北坡的林下,有地上隐蔽物,有昆虫孳生,温暖潮湿,离水源较近的地方。

“围栏养殖”林蛙的准备工作有哪些?

“围栏养殖”林蛙用地少、便于管理,但若使幼蛙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必须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准备:

⑴营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养殖成功的关键是营造郁闭度合理、多层次植被和相对湿度适宜的小气候。

⑵消毒。在幼蛙进入养殖场前,一定要将养殖场地进行全面消毒。消毒前将场地翻一遍,每平方米洒100克生石灰,7~10天后使用,或按每4平方米泼洒50克漂白粉水溶液,3~5天后使用。幼蛙进入养殖场地以后也要定期消毒、杀菌,减少疾病发生。

⑶饵料供应。由于养殖密度高,自然采食不能满足林蛙生长需要,所以要准备多种充足的饵料,定时投喂。

⑷防天敌。最主要的天敌是鼠类,要通过设电猫、挖沟等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减少鼠害造成的损失。

“围栏养殖”林蛙的防护围栏怎样建立? “围栏养殖”顾名思义就是要将养蛙场周围全部封闭起来,以防止天敌进入和林蛙逃逸。

首先要在养殖场的周围挖一条深30厘米的陡沟,作为防护沟,沟外修筑结实的土埂,土埂上钉上木桩,将木桩用横杆连结,作围栏的固定物,最后在木桩间固定上塑料布,下部埋入土中30厘米,防止林蛙钻出和打洞逃逸,地面塑料布高60厘米,要向内倾斜。有条件的养殖户可以修筑砖石结构的墙作为永久性围栏。墙高

1.2~1.5米,内侧用水泥抹光,以防林蛙爬墙逃逸,墙头要砌出向下倾斜的宽15~20厘米的墙头檐,用以防止林蛙攀爬,也可以用石棉瓦作围栏。注意围栏不可用铁丝网或者尼龙网修建,因为林蛙可以攀着铁丝网或者尼龙网爬过逃跑。 林蛙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各省,在我国的内蒙古的东部、河北、山东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也有人工林蛙的养殖。人工孵育和人工圈养技术也成熟起来。本片向您介绍圈养林蛙新技术:中国林蛙的生物学特性、蛙圈的选址与设施的修建、饲养前的准备工作、种蛙的配对与产卵、受精卵的孵化

管理、蝌蚪期的饲养管理、上岸前的准备工作、幼蛙的管理、成蛙的饲养管理、越冬的管理措施、卫生消毒制度与疾病防治措施。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原为粮食、药材仓库及各种农副产品仓库的重要害虫,由于其幼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营养成分高居各类活体动物蛋白之首,故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国内外动物园都用其作为繁殖珍禽,水产的肉食饲料。近年来,逐步为开发为宠物饲料,以及应用于人类的高级营养素。本片向您介绍黄粉虫的养殖技术:黄粉虫特性、黄粉虫的养殖条件、黄粉虫的饲养管理、黄粉虫的疾病防治。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蝇蛆的养殖技术》蝇蛆就是苍蝇的幼虫.蝇蛆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微量元素,是经济动物最佳的饲料之一.如果您有大量的动物粪便不知如何处理时,那就养殖蝇蛆吧!养殖蝇蛆即可以提高饲养动物,水产品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的动物蛋白饲料。

《CCTV7农业出版社正版光盘——蚯蚓的养殖技术》蚯蚓全身都是宝,蚯蚓不仅有松土、产粪、肥田的效果,还是养殖业发展是不可缺少的蛋白质饲料来源,此外,蚯蚓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解热、镇痉、平喘、降压、利尿和通经络的功能。同时蚯蚓粪还是一种高效优质有机肥,富含多种氨基酸。另外,蚯蚓还具有改良土壤,净化环境,处理垃圾等功能。人工养殖蚯蚓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一个新兴的养殖项目,具有越来越宽广的市场前景。本片就向您介绍:蚯蚓的生物

篇四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林蛙养殖技术

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越冬技术林蛙养殖技术 1 入蜇 1.1 入蜇时间 当温度降为6—7℃时,林蛙开始进入位于围栏中央的水池;当温度回升时,它们会再次出水。这种反复进出水池的行为会持续一段时间。当温度一直维持在6℃以下,并且林蛙集堆,不再进食时,可以开始将蛙抓入越冬池。 1.2 捕蛙方式 目前,在铁力的生产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种捕蛙方式: 网捕法:即利用网兜将水池中集堆的蛙捞出,然后放入水桶中。这种方法适合于抓那些进入水池的林蛙。 挖坑法:即在蛙圈中挖坑,然后将盛有水的水桶放入其中,当掉进水桶中的蛙到一定数量时,再将蛙放入用于运蛙的水桶中。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抓取那些不进水池的林蛙。 1.3 蛙的运送 将林蛙从蛙圈运送到越冬池的时间越短越好,速度越快越好,因为林蛙装在水桶内,密度大,氧气不足,时间稍长,容易造成林蛙挤伤或死亡。 2 水越冬方式 2.1自然水系越冬 即利用天然不断流的河流、小溪、山泉等,经人工简单改造而成的林蛙越冬场,其是借助于自然水系供林蛙越冬的一种方式。根据是否挖掘新的越冬池,其又具体分为以下两种方式:自然河道越冬和引入自然水形成流动水体越冬。 自然河道越冬:利用天然河流,将河床加深拓宽,下游设防逃网的越冬方式。河床由石块和砂砾组成,深水区的水深在1.5米以上,以防冻干断流造成林蛙死亡,同时做好天敌的预防工作。这种越冬模式近乎野生林蛙越冬方式,越冬成活率极高。 引入自然水流形成流动水体越冬:在常年流水的小溪、山泉等天然河流旁挖掘越冬池,开通水道,与小溪相连通。越冬池既要有深水区,又要有浅水区,保持溪流常年不断流水。 每年,当林蛙进入入蜇期后,把它们运送到自然越冬场,再分散的放在越冬池的两旁。然后,林蛙就会像野生中国林蛙一样,自行越冬。 对于这种越冬方式,在越冬期间,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工作:天敌预防,防止水老鼠、鼬等进入越冬池;水位观察,要始终保持足够水位(一般不低于1.5米),防止严冬断水。 那些养蛙场附近具备自然水系越冬条件的养蛙户,可以采取此越冬方式。该越冬方式的优点是投资少,越冬效果佳,成活率近100%;不足是入蜇早,出蜇晚,生产周期长。 2.2 室内人工水池越冬 即在保温性能好、能通风的房舍内修建水池,让林蛙在其中冬眠的越冬方式。 2.2.1 越冬所需设备 保温室:即用于建造林蛙越冬水池的房舍。该房舍可采用砖瓦或板夹泥,然后再加保温层的结构,其保温性必须良好,同时安装适当数量的门窗

,以保证越冬适应期能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保温室的面积根据林蛙数量而定。 蓄水池:即用于贮水及水循环增氧的池子。其建在保温室地面的一侧,容积不少于越冬水池容量的1/5。该池可用砖砌,也可用铁板焊接制成,池壁高1.5m左右,池底距地面约 1m 。蓄水池上部预留有迭水管,下部预留有排水管。它们的孔径应一致,宜粗不宜细。实践中,养殖户多采用管径为2-4寸的迭水管和排水管。在蓄水池旁建1平方米左右的空室,用于安装水泵。 越冬水池:即林蛙水中冬眠的场所。在蓄水池排水管一侧挖掘一定面积的长方形越冬池,其深度为1m左右,面积大小根据林蛙数量而定。越冬池四壁用砖砌合,砖表面用水泥抹平。池底用砂石水泥按一定坡度坡向浇筑,以利于排干池水。清洗后,在底部铺一层约5cm厚的细砂,再在细砂上铺设20-30cm厚的作为林蛙隐蔽物层的河卵石。河卵石不宜过小,否则林蛙不易在其缝隙间栖身;其也不宜过大,否则既不利于搬运,又不利于林蛙隐蔽。一般选择长约20厘米左右的河卵石,河卵石可全池平铺,可铺成垄状,也可铺成山丘状。 水循环设备:用于水体循环和增氧的设施。越冬池建好后,在泵室内安装水泵,水泵的抽水管通到越冬池内,抽水管末端接缓冲管(缓冲管为一段两端为盲端,中央部位有接口,接口到两盲端均有小孔的导水管),水泵的出水管与蓄水池的迭水管相连通。蓄水池的排水管通入越冬池后,末端接缓冲管,有条件的养蛙户还可安装水溶氧监控仪,用于监测水中溶解氧,自动控制水泵工作,否则必须人工控制。 增温设备:即保温室内增设的取暖设备。通常情况下,在保温室内搭建简易火炉,温度偏低时能燃煤取暖即可。 在上述设施均已建造后,即可向越冬池内注入清水,接通电源,调试设备的运行状况,确认一切正常后,可备林蛙入蜇之用。 2.2.2日常管理 2.2.2.1 在林蛙适应期,将保温室的门窗打开,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越冬池内注水不宜太多,一般10-15cm深,保持河卵石露出水面10cm以上。待林蛙随外界气温的降低全部入水,且不复出时封闭门窗,随气温的再度降低,再逐渐将越冬池内的水加深到40-50 cm 。 2.2.2.2 经常观察林蛙越冬状态是否安定平稳,溶氧监控仪的数字指数是否灵敏准确,发现异常及时调整。 2.2.2.3 水循环时间每日不得少于4小时,当水溶氧低于下限值 5.5毫克/升时,适当增加水泵工作时间,以保证水中溶解氧充足。 2.2.2.4 严冬时节,池面结冰,其厚度不宜超过5厘米,应适时取暖增温控制。 2.2.3注意事项 对于人工水池的越冬方式,在越冬过程

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各方面:确保新建的各池无渗漏;水泵质量好,不漏油;新建的水泥池注满水浸泡一周后,再反复清洗脱碱,方可放入林蛙;砂石、河卵石等洁净无污染;所用水质要清澈;林蛙冬眠期间,越冬池内的水温控制在0-3℃;林蛙越冬适宜密度为500-1000只/平方米。 那些不具备自然水系越冬条件的养蛙户,可采用此法越冬。实践表明,对于那些采取这种越冬方式的养殖户,只要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管理和操作,林蛙的越冬成活率也相当高,可达95%以上。 3 旱越冬 即在越冬窖中越冬的一种越冬方式。 3.1 越冬窖 越冬窖建在庭院或饲养场内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低的地方。窖深2.0m -2.5m,四周用砖砌成0.5m高的池壁,四个角砌成圆角。窖底铺一层10cm厚左右的砂粒,再在沙砂粒上铺上10cm厚的洁净的天然植物阔叶或农作物秸杆,池面用铁网封罩。池面之上设喷雾装置,以保持窖内湿度在80-90%。窖盖上留有窖口和气眼等。 3.2 日常管理 将窖温控制在1-5℃之间。 定期打开小型风扇,形成微风,适时为越冬窖通风换气,保证氧气供应。 注意天敌预防工作,尤其是家鼠。 注意窖内的湿度变化,当湿度低于80%时,利用喷雾设施进行喷水。 对于小规模养蛙户,为了节约养殖成本,可以采取旱越冬方式。如管理科学,满足林蛙越冬的基本条件,成活率可达90%以上。 3. 出蜇 对于自然水系越冬方式,林蛙是自行出河,我们仅需把出河的林蛙运至蛙圈即可。 对于人工水池越冬方式,当有林蛙露出水面时,我们就开始降低越冬池水位,一般维持在10-15cm,保持河卵石露出水面10cm以上。随着温度的变化,林蛙会反复进出水池。当林蛙完全栖在河卵石上,不再进水时,开始捕蛙,然后移至蛙圈。 对于旱越冬方式,当林蛙从树枝或稻草等隐蔽物中钻出,不再集堆时,将它们移至蛙圈。

篇五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林蛙全人工养殖状况的真相

林蛙全人工养殖状况的真相

陈 夷

(本文实录于笔者在业内的一次对话)

问:

想问问一弓,在上边的帖子中和你以前发的帖子中也看到过你说全人工养林 蛙能挣大钱。还看过你说现在是100%的失败的说法。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呀?你不自相矛盾吗?你要是说全人工养林蛙成功了那我认为你也是骗子。我们屯儿和俺哥家和大伙听说的咋没一个成功挣钱的呢?你说说这天南海北的都谁真成功挣钱了呀?挣钱的都是向靠炒种骗人挣钱的是不是?

答:

全人工养殖林蛙投入产出比目前技术已经证明可以达到1:5,随着自然方法达到雌蛙培育(超过90%)技术的完成,已经具备攻击1:7-8的能力。因此这个项目是能够超越所有工农业优质项目的效益,确实能够挣大钱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这个项目的技术含量很高,投入很大,远不是一般经济拮据的小投资人,或者是没有真实技术支持的大投资人所能够达到的,更不是依靠社会炒作的那些方法所能够达到的。

在相当长时间以来直至今天,参与的人群中却都是经济拮据资金不足、知识掌握程度远低于需要的投资人。更由于长期以来主流技术导向的错误,因此造成几乎是100%的失败毫不奇怪。前两天我还说过,据悉东北几个元老级由于得到一些技术阶层的支持而养得处于最前列水平的人明年也将退出,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这个项目、这个项目技术的含量和这个项目的严酷吗?而这个严酷实际上就是反映了这个项目要独立达到成功所需要具备的知识之深和之广,不是一般局外人或者粗浅接触过的人所能够想象,更别谈了解了。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有一家从09年起步至今仅三年时间5亩地,去年买了小车、今年已经收入了110万!另有一家也是09年起步,据他们在这里公布的信息:到今年已经完全摆脱了以往严重亏损局面,不仅规模到明年将扩大达到8倍,要求投资的达到了200万以上,自己也已经买了小车。

以上就是这个项目冰火两重天的现状及其基本原因。

问:

那你还说“全人工养殖是唯一的出路”这能说得通吗?既然向你说的那么难那啥时候能推广普及呀,如果还总是这么多人失败,那这“唯一的出路”走得通吗?只有少数人能养成就是唯一出路吗?你不自相矛盾吗?请作答。

答:

1.为什么说全人工养殖林蛙是这个产业唯一的出路?

你知道吗,就是按七十年代野生蛙那么多的时候,我国蛙油最高产量才多少?2万斤。而随着七十年代末期在东北发生狂捕滥杀,到了80年代自然野生林蛙资源就不得不被划入了易危物种,要想达到充分的市场供应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半人工养殖的展开,极大制约了狂捕滥杀,林蛙种群密度有所回升。然而以直接赢利为目的的半人工养殖大量收集周边地区的蛙卵超密度地投放到自己的场地,这种做法对周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我们对伊春地区考察看,春季的蛙鸣已经听不到了。据当地半人工养殖户反映,已经找不到足够蛙卵投放到承包区域的问题,产量能够维持当前水平已经不易了。据我们所知,包括最后才发展起来的吉林省,能够承包封沟养殖的都已经承包。因此,自然资源加上半人工养殖产量已经不能进一步增长达到适应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全人工养殖所能够达到的成活率和商品率都是自然条件下0.3%回捕率、半人工养殖5%的最高回捕率所不能相比较的;全人工养殖能够在我国大部分省份展开而半人工只能局限于长城以北,由此从保护自然资源、提高市场供应能力的出路在哪里?除了全人工养殖还有其它出路吗?这是市场供求关系所决定了的问题。

2.成功进行林蛙的全人工养殖,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所组成的,而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是单一的养殖技术。还记得我当初求教于上海农科热线吗?那个时候我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养殖林蛙不是单一知识所能够达成成功的。最明显的是养殖林蛙你必须对林蛙自身(蝌蚪、蛙期)、饲料(最基本的含黄粉虫、蝇蛆、蚯蚓)、疾病防治知识。你不仅是一个多种类动物的养殖员,你还必须是一个多种类动物饲料的营养师、一个高超的动物医生。这些都是在没有基本的化验装备和基本资料参考的情况下,你必须独立胜任的工作。

当走过了这一段路程后回过头来看,要完成多学科的学习已经难以有很多人达成,还要成功地、综合性地运用这些知识,这更是对一个人智力和实际能力严峻的考验。这个项目已经走过了26年,能够走出来的凤毛麟角,这不足以证明了它的严酷和它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苛求吗?所以它确实是一个高科技项目。 这样的人才,自我开始对业内开通QQ、博客以及在这个林蛙吧内与大家沟通,这么多年里在我面前走过的数千人中,我只发现了几个能够具备这个素质的。但有条件介入的只有1个,他成功了(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个人)。这个一比数千的成功的概率,就是这个项目要想独立达到成功的可能性!

没有满足必须相应的要求,就是暂时走在了前列,也会最终被淘汰,这不严酷吗?几乎100%失败还有什么可奇怪的吗?这就是我要补充说明的介入养殖人

的内因问题。绝大多数介入的人不具备这个自身素质去攻击这个高科技项目,独立达到成功,那么大面积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

这里我补充下:我所说的成功,不是能够养出蛙卖钱,而是达到投入产出比1:3及以上。如果达不到这个数据,那么技术和投资小得多的食用菌培育也能够达到1:2.7,冒这么大风险去全人工养殖林蛙对于致富农家来讲就完全没有必要了。

3。既然这个项目要达成成功这么难,那么要实现全人工养殖林蛙业的兴起这条道路走得通吗?这其实就是我长久以来所考虑和进行验证的问题。 注意上面我所说的:要独立达成成功。注意这独立两个字所表达的含义。

事实证明,如果在成功者的正确指导下,如果养殖人能够认真贯彻执行,要达到成功是可行的。但必须是达到两个条件,真实技术和认真贯彻执行。

我09年开始通过网络指导的方式对这个途径进行了尝试,证明是可行的。而上面提到的那个成功者的小范围推广也证明了是可行的。但同时都证明了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充足的资金和诚实踏实的学习态度。

因此我提出了一个整体的构思,就是由战略集团出资建立一个产业级别的核心基地,由此来实施产业形成的基础工作和具体的运作,带动起这个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这必然是可行的。

这就是少数成功人士和广大蛙农能够建立的关系,和产业的出路形式。 目前困难的是,由于商业资本的急功近利性质是难以担负起这个产业重任的,而战略资本在中国现状下就太难实施,我多年来仅遇到一个却还是个华裔,金融风暴破坏了这次合作。

因此你说这个项目到什么时候才能够与一般投资人发生关联并使得他们也成功赚钱,目前来讲既可说是遥遥无期,也可以说近在眼前,就是个缘分吧(别认为是自我暗示,我重申一遍我不接受小投资人和商业投资的合作),业内确实有几个无名高手的。但必须明白的是带动成功一个投资人所花的精力远远超过卖种蛙的经济收益,因此真高手不会把这点炒种收入的诱惑当回事情的。还要提醒学习者一下的是:按这个吧里我所看到的情况来讲,这些人都无缘得到真技术支持的。具体原因自己思考吧,或许哪天懂了你就觉悟了。

回过头来看下这个项目目前也是公司+农户的形式,为什么失败?因为没有满足真实技术和认真贯彻执行这两个必须的条件。首先是虚假技术泛滥,其所谓“推广”的目的都在于骗取投资人买种蛙得到暴利;其次是介入的人盲目自信自负,另行其事,最终导致失败还有什么奇怪的吗? 这个形式已经。走了26年(笔者以全人工发展可查阅的历史记录为据按1985年为起点计算),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以上这也就是我既坚持反行业欺诈,揭露各种骗局手法,规劝一般小投资人不要介入林蛙全人工养殖也反对商业性大投资介入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不绝对地、一概地否定炒作,更不反对成功者使用正当手段进行项目炒作的原因。 因为虚假技术和虚假成功炒作的目的是蛊惑投资人介入为自己炒种谋其不义之财服务的。其结果就是投资人在憧憬中倾家荡产,而炒种者不过获得了暂时的苟延残存。林蛙吧内目前持续的闹剧中,有头脑的投资人就应该已经察觉到这个项目存在的主流风险了。

笔者诚恳欢迎业内同仁对文章观点一起商榷共同探讨。

博客网址:

注:请在浏览器中直接粘贴网址访问(通过搜索引擎难以找到)。

(撰写日期:2011-12-18 13:01)

篇六 林蛙养殖技术大全,官方网站
林蛙养殖的新方法 Microsoft Word Document (2)

林蛙养殖的新方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责任编辑:admin 日期:2012-3-2 15:46:29

野外半人工养殖林蛙是当前东北地区发展较快的一个产业,很多养殖户通过在生产实践中的摸索,掌握了自己独到的养殖方法和经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下面就介绍一些这样的新方法。

一、同时孵化

由于蛙卵产出时间的不一致,在卵团孵化过程中,往往同一池中的蝌蝌大小不一,容易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小蝌蚪吃未孵化的卵团卵胶膜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养殖场一般采用将同期产的卵集中放在同一个池中的办法,但林蛙产卵期长达半个多月,每天产量不等,有的时候一至两天所产的卵团能装满一个孵化池,有时根本不够,这样所需孵化池的数量就要多,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来分池。在饲喂蝌蚪过程中,还要分池投放适合不同阶段蝌蚪的饲料。汪清林业局养殖户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集中管理,同时孵化的办法,效果较好,值得一试。具体如下:在仓库(东北叫仓房)中,掘一深坑(长、宽、深度自己掌握),用不漏气的塑料薄膜平铺在里面,将每天所收集的卵团集中到这里,灌水,水深以浸没卵团为宜,坑上覆盖上不透光的物品,如麻袋等。只所以选在仓库里,是因为仓库不透光,而且温度适宜。只要

不见阳光,这些卵团可以保存长达十几天,等数量足够时,再一起移送至孵化池中,可以实现同时孵化的目的。

二、光盘惊鸭

目前,困扰林蛙养殖户的难题之一是天敌难防,野鸭子就是林蛙蝌蚪期最重要的天敌,成群的野鸭子飞到孵化池中,肆无忌惮吞吃蝌蚪,有时几只野鸭子半天之间可以将整个池中的蝌蚪全部吃光,危害十分严重。而野鸭又是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明令禁止捕捉的。有的养殖户用稻草人、用人撵、下粘网,可都没有用。鞭炮比较有效,但蝌蚪期一般都是森林防火期,严禁用火。有一个方法,不妨一试。在孵化池四周拦上细绳,高度约一米以上,将作废的光盘用细铁丝挂在绳子上,距离不等,一般十米左右挂一个,光面朝向池面。当有风吹过时,池水与光盘相互映射,光辉四射,野鸭子便不敢靠近。

三、不翻卵团

很多养殖户认卵团需要阳光,就经常性地翻动孵化池中的卵团,以使卵团全部都能吸收到阳光,殊不知这是一个错误的做法。卵团在产下时就已经明确哪面朝下,哪面朝上,也有人管朝上的面叫阳极,朝下的面叫阴极,卵团放入孵化池中应当按自然规律,不要人为地改变,否则只会降低孵化率,关于这一点笔者虽没有看过相关文章资料介绍,但很多

养殖户都有这种经验。只有那些沾上泥沙沉底的卵团,才可以翻动以顺应正确的朝向。

四、旱网捕蛙

每到深秋,对于越冬池分布在山上的养殖户来说,比较头痛的就是如何将商品蛙从越冬池中捕捉上来。大量的林蛙从山上下来时,直接就进入附近的越冬池,有的越冬池较深,把水全部放干不太容易,捕捞起来难度大。这时应考虑用旱网,所谓旱网是把原本下到水中的网下到陆地上。具体做法:在距离越冬池1米左右的地方,用地膜将越冬池围起来,立地膜的方法与挡趟子捕捉林蛙的方法一样,支撑木棍放在圈里。并在地膜上留几个口子,留口子的地方以及附近要平坦、附近潮气大、植被完整,也就是平常所说的“林蛙道”。口子的多少视越冬池周围“林蛙道”的多少,一般一千平方米的越冬池留6个。口子宽50公分左右,放上直径60公分,网眼3公分左右,长3米到4米的网,(就是养殖户平常在溪流中捕捉林蛙的尼龙网),网口两侧要与地膜紧密连接,并用木棍支住,底部要平整,最好埋在土下,网除留在陆地上1米外,其余的放在越冬池水里。这样林蛙秋季下山时,就会进入网内,下到越冬池内,小林蛙会穿过网眼进入池中,够大的商品林蛙则钻不出去。下网后要经常检查,特别是雨后要及时收网,将商品蛙移入贮蛙池中,防止网内林蛙过多造成挤压。

五、春天购蛙

有的养殖户刚开始养殖,蛙场自产的卵团不够,每年春天都要购进卵团。其实,购买成蛙效益更高。一些养殖场为满足市场需要或其它原因,春天也大量销售雌蛙,这时可以购入投放到养殖场。春天的雌蛙由于蛙油和卵混在一起,价格不高,一般每公斤不超过120元,每只雌蛙4元钱左右,到养殖场后可产下卵团,每个价值1.5元左右。这种外购的雌蛙产后死亡率较高、当年回捕率低,按60%的回捕率计算,秋季每只雌蛙销售价最低8元,每投放一只外购雌蛙,可获直接产值0.8元,加上一个卵团,可产出2.3元左右。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aijingleikaoshi/86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