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经济师考试】
第一次听说波普尔是在得到专栏《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薛老师在第20周问答《为什么人类的未来不可预测》中引用波普尔1944年出版的专著《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的三段论:
哪怕那些坚信人类的未来已经被决定了的人也会同意,人类的知识、人类对世界的看法,都会对人的行动有所影响。
人类的知识本身是增长的,总有一些事情是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
这个只有明天才知道、今天不知道的知识增量,也对人类的行为有影响,既然知识增量不可预测,人类的未来就不可预测。
这个三段论逻辑严密,令大学时代的薛老师读之叹为观止。我之所以也很喜欢这个三段论,并对这位思想大师产生了兴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不太相信预测,有点儿偏执地认为预测的本质就是猜 —— 猜对了就是能力,猜不对再寻找客观原因。
之后我搜了一些波普尔的著作和相关介绍,于是有幸读了《卡尔波普尔的贡献与意义》,文章作者刘擎,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教授。这篇文章虽是一篇学术性的论述,但并不难读懂。与某些对波普尔作品一知半解、不提具体例证只空泛贬低的学者不同,本文论证严密,论据详实具体,可以判断其对波普尔作品经过了认真研读。
下面是对《卡尔波普尔的贡献与意义》这篇文章的一个提炼。通过反复地琢磨一篇文章并提炼出文章梗概,使我对作者的论证过程以及作者眼中的波普尔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 虽然作者之言未必完全客观公正,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本了解,我才更有兴趣去亲自探究和验证作者的观点。
《卡尔波普尔的贡献与意义》是一本名为《20世纪的教训》的波普尔访谈录的导读。本文介绍了波普尔的生平和波普尔作为思想家、哲学家的贡献及成就,并试图澄清外界对波普尔的两个普遍误解。
一、波普尔生平
卡尔波普尔(1902~1994),犹太裔思想家,出生于维也纳,1919年爱因斯坦在维也纳的演讲对其一生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他曾坦言自己的许多工作实际上只是对爱因斯坦思想的一种哲学表达)。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44年发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45年出版《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其他有名的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想与反驳》、《无穷的探索》等。
生前拥有白金汉宫授予的爵士和勋爵头衔,20所大学颁发的荣誉博士学位,著作被翻译成40种语言,可以说获得了一个学者可以想象的最高世俗荣誉,去世之后却又迅速被学界淡忘,影响力明显衰落。
二、作为思想家的风格与意义
对绝对真理(以及各种决定论)的普遍至信,到对其根本性的质疑和警惕,这是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一个最为重大的事件。
在挑战决定论的阵营中,波普尔不是第一个甚至也不是最激烈的斗士。西方思想史自苏格拉底开始就有着悠久的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传统,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绝对真理观和决定论的攻击。但波普尔的学说,特别是他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等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对20世纪这场历史性的转折做出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作者认为原因有三:
在波普尔之前,人文学家无法深入现代科学内部,只能从外围边缘发出异议,因此科学奇迹创造的绝对真理观不但未被抑制还更强盛。而波普尔的批判恰恰是从现代科学内部开始,甚至是从其 “硬核(现代物理学)” 进入,从中心颠覆 “科学定律” 的绝对确证性和可靠性,然后向外拓展到历史的、社会的和政治的种种 “科学”,对各种形式的绝对主义与决定论予以清算。
以往对科学真理的攻击,无论具有怎样的颠覆性,都无法解释科学知识的发展与科学奇迹的 “铁的事实”。而波普尔 “猜想+反驳” 的证伪主义,在肯定知识成长有效性的同时,瓦解了其绝对真理性。在思想史的意义上,是 “审慎的理性” 对 “理性的自负” 的一次胜出。
普尔反潮流的新科学观念赢得了许多自然科学家——如爱因斯坦以及多位获诺奖科学家——的支持和肯定。这说明,证伪主义学说(即科学陈述不能被证实而只可能被证伪)不只是一个天才性的逻辑洞见,波普尔具备进入复杂而深奥的科学知识内部的能力。
如果没有来自科学家的支持,对绝对真理观的颠覆以及对决定论的批判最多是哲学圈子内部的议论或牢骚,而不可能成为思想史的一次转折——波普尔的贡献正在于此。
三、作为哲学家的成就
波普尔倾向于将自己视为哲学家,但在专业哲学领域,他却不被大多数人承认。所以作者认为,对波普尔哲学成就的评价是困难的,并推断这与波普尔的研究领域和个人风格的独特性有关。
1. 研究领域:
波普尔的学术生涯开始于对 “归纳问题” 的批判性研究,但这一方向并不是他原创。在他之前,是休谟提出此问题,而罗素和维特根斯坦对此也有论述。波普尔的贡献在于他对于归纳问题提出了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证伪主义。
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精神领袖的维也纳学派坚持以 “观察-归纳-证实” 的 “逻辑实证主义” 解决归纳问题,波普尔 “证伪主义” 主张以 “问题-猜想-反驳” 的试错机制代替维也纳学派的实证机制。最终维也纳学派解体,波普尔在自传中声称自己 “扼杀了逻辑实证主义”。作者认为虽然波普尔此番说辞有自夸之嫌疑,但对于 “归纳难题” 的解决,没有其他学说可以与波普尔的 “证伪主义” 相竞争。然而 “证伪主义” 难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日常经验中仍然大量依赖归纳法解决问题。
波普尔的研究领域大多横跨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他有能力深入自然哲学内部),其论文在爱因斯坦、哈耶克等自然及人文科学小圈子内获得盛赞,但大多数哲学家却不解其义。因此作者说,波普尔在当代是没有多少同行的,也难以获得哲学界承认。
2.个人风格:
波普尔本人非常偏执和固执,雄辩,不谦逊,这多多少少影响了哲学家对他的评价。比如声称自己已经完全解决困扰哲学家200年的休谟难题,比如对维特根斯坦的攻击不能被专业哲学家所接受,比如对柏拉图的公然冒犯遭到哲学界的全面抨击(虽然也有少数哲学家如罗素认为波普尔对柏拉图的解读是成立的,甚至有牛津哲学教授指出波普尔的解读是深刻而富有原创性的),又比如因不能容忍学生对自己的批判性继承而与其决裂。
波普尔以其著作《历史决定论的贫困》和《开放社会及其敌人》获得国际声誉,但他的人格中有着与他自己所倡导的开放与宽容精神十分矛盾的独断特征,因此他也被戏谑地称为“开放社会的敌人” —— 对于这一点,读之感到心头一惊:知行合一,知易行难。
四、对波普尔的两个普遍误解
第一,由于波普尔对科学与非科学的划分标准做了大量细致的解释,有人认为他是一个 “科学至上论者” 或 “伪科学主义者”。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误解。
事实上,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只有 “经验可检验” 的逻辑与科学命题才是有意义的。波普尔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在于经验上是否可证伪,但他不认为 “是否可证伪” 是区分 “何为有意义何为无意义” 的标准。相反,波普尔认为宗教、神话和形而上学这类命题虽然不是科学陈述,但它们具有自身丰富的意义和价值,甚至有些还是科学猜想的源头。波普尔认为科学不是有意义或有价值的同义词,也不是正确或真理的同义词,而科学也不是人类唯一有意义的事业。
因此作者论证,与流行误解恰恰相反,波普尔是 “科学至上论” 的批判者。
第二,很多人根据波普尔某些著作中的部分片段,推断其在政治上持 “右倾” 立场。根据作者的论证,波普尔虽然自称自由主义者,但他与哈耶克等 “右倾” 自由主义思想家有相当大的不同。
虽然波普尔在《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多有批判,但他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在当时是科学的,提出了大量可以被事实检测的预言,只是其中许多重要的预言已被历史证伪。他主要批判的是 “不管社会实践中出现了多少与理论相悖的事实,仍然要坚持理论教条并不懈为之辩解” 的伪马克思主义者,并认为这种伪马克思主义不再具有科学品格。
此外,波普尔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社会实践做出整体和长远安排的历史决定论,而他自己倡导在不断尝试中修正错误的 “渐进社会工程” —— 二战后全世界计划经济的失败以及中国经济30年的探索之路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波普尔对马克思关于人类平等与自由的道德理想抱有很深的认同,但他后来意识到力求实现平等可能危及自由,自由比平等更重要。即便如此,他又明确反对极端自由主义和市场原旨主义,支持国家对经济的干涉。
由此作者说,波普尔至少称得上一个 “自由左派”。
结尾
尽管波普尔备受学界误解,作者却认为 “他是一位深刻而清澈的思想者,卓越而独特” “他以最有力的方式告诫人们知识的局限性,以警惕理性自负的危险” “对于20世界人类经历的灾难与恐怖来说,波普尔是一位诊断思想瘟疫的医生” “如果他的告诫已经成为今天的常识,那么他被淡忘也正是他的成就”。
上一篇: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