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德国留学】
篇一:《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最近总是听到温总理的那句话:“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让我不得自主的想起康德墓碑铭文
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曾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是经常而持久地对它们进行反复思考,它们就越是使心灵充满常新而日益增长的惊赞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突然对星空产生了敬畏。
让我们花点时间来了解康德。
一位传记家赞叹道:“康德的一生就像是一个最规则的动词。”是的,而且这还是一个从不与其他词搭配的动词。康德毕生既没有过远离故土的经历,也没有过结婚生子的愿望。他只知道日复一日地沿袭着自己的时间表,简直像一部最精确可靠的机器。 在哥尼斯堡大学任教的康德的一天是这样进行的:五时康德起床,穿着睡衣去书房,先喝两杯淡茶,再吸一斗香烟。七时康德去教室上课。课后他又换上睡衣回到书房看书。十三时康德再次更衣,与朋友共进午餐。饭后十三时三十分,康德便踏上那条被后人称为“哲学家之路”的小道,哲学家开始散步了„„
康德的私宅是在校任教后不久才买下的,共两层。书房里摆着两张普通的书桌,墙上挂着一幅卢梭的画像。康德的私人书籍并不多,各种书加起来也不过五百本。 正是在这种朴素、单调的环境下,康德度过了他平凡、刻板的一生。名誉、权力、利益、爱情„„,世人渴求的一切都与他终身无缘。海涅甚至下结论说:康德没有什么生平可言。康德直到八十岁时才告别人世,在当时的确是罕见的高龄了。不知道这是否该归功于他那整齐划一,保守而有节制的生活。
然而有一次,康德读到卢梭的《爱弥尔》,简直是如获至宝,不忍释卷,一连几天足不出户,把自己的作息安排表忘了个一干二净。这是一次例外,而且是广为人知的康德的仅有的一次例外。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叔本华认为任何人在哲学上如果还未了解康德,就只不过是一个孩子。
康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生于东普鲁士的首府哥尼斯堡(今天的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康德出身一个家境贫寒,子女众多的马鞍匠家庭。他的祖辈是十七世纪从苏格兰迁来欧洲大陆生活的。1740年康德进入哥尼斯堡大学学习,
1745年毕业。离开大学后康德去乡下一个贵族家庭任职家庭教师。1755年康德重返哥尼斯堡大学,任讲师。1770年康德被评为教授,1786年升任校长。在校期间他先后当选为柏林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和科恩科学院的院士。1797年康德辞去大学的教学工作。1804年2月12日康德逝世。
以1770年为标志,康德的一生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在前期他主要研究自然科学,重点是数学、天文学和化学,主要成就有正负数理论和星云学说,在其他学科方面也深有造诣;后期他则主要研究哲学,还涉及宗教、逻辑学和人类学等领域。
作为自然科学家,康德提出了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宇宙不变论相对立的宇宙发展论,为辩证法奠定了科学上的基础。1754年康德发表《对地球从生成的最初在自转中是否发生过某种变化的问题的研究》,提出地球自转速度因潮汐摩擦而变慢的假说,后来得到证实。1755年康德发表《宇宙发展史概论》,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观点出发,提出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含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向认为自然界亘古不变的观点挑战。后来拉普拉斯也提出了类似的假说,后人合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假说。
尽管康德在自然科学上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但他还是以哲学家的面目出现在大多数后人的心中,或者说他还是凭着哲学论著的影响铭刻在人类文明的史册上。
歌德说:“当你读完一页康德的著作,你就会有一种仿佛跨入明亮的厅堂的感觉。”康德在其三十多年的研究生涯中,留下了三部划时代的杰作:《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另外他还著有《任何一种能够作为科学出现的未来形而上学导言》(1783年)、《道德形而上学》(1785年)和《永久和平》(1795年)等书。
康德在三部批判巨著中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思想。在《纯粹理性批判》中,他把人类的认识能力分为感性、知性和理性三类,分别对应数学、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他认为凭感性可以认识数学,凭知性可以认识物理学,而凭理性却无法认识“形而上学”。数学和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现象世界,而“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是“自在之物”。现象世界是世界的显现,可以认识;“自在之物”是世界的本体,无法把握。他还提出了四组著名的“二律背反”,指出人的认识能力只能认识现象世界,不能认识“自在之物”。所谓上帝、灵魂和自由都是无法确知的,或者说是无法证明的。“形而上学”不能作为一门真正的学问而存在。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提出了道德不是以符合个人或他人的幸福为准则的,而是绝对的,即人心中存在一种永恒不变,普遍适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用的道德律。道德是“绝对命令”,是“应当如此”。道德应该符合正义而不是个人幸福。但他又提出人可以感觉到意志自由,生命长存。上帝永远指导着世间万事万物,上帝万能,灵魂不死,有德之人最终能够得到最大的幸福。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批评并融汇了当时各派的美学观点,开创了独特而复杂的美学体系。他指出艺术源于天才,上帝创造一切。美应该从大自然和人的道德中寻找。可以说,康德在第一部书中否定上帝,却在第二部书中证实上帝,又在第三部书中寻找上帝。康德以他的三部《批判》实现了他理想中的真、善、美的统一,构筑起三位一体的神圣的哲学殿堂。
康德把他的时代称为“批判的时代”。他一方面批判莱布尼兹--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批判封建神学;一方面又批判无神论、唯物论,为神学向科学争得一席之地,试图调和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矛盾。康德创立了德国的古典唯心论,发起了德国的资产阶级哲学革命。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写道:“德国被康德引入了哲学的道路,因此哲学变成了一件民族的事业。一群出色的思想家突然出现在德国的国土上,就像用魔法呼唤出来的一样。”德国的唯心论的发展正是费希特批判康德,谢林批判费希特,黑格尔批判谢林的过程。而黑格尔辩证法的起点也正是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解体后,许多德国大学的哲学又发展为新康德主义,他们的口号是“回到康德”。而十九世纪后期直至二十世纪中现代哲学中的新实在论、现象主义等思潮也可从康德哲学溯源。
篇二:《康德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说的“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的英文原句是什么?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Two things fill the mind with ever new and increasing admiration and awe, the more often and steadily we reflect upon them: the starry heavens above me and the moral law within me.
篇三:《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
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在201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
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校长 申长雨院士2012年7月2日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2届研究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为164名同学授予博士学位,为4638名同学授予硕士学位。在这庄严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向圆满完成学业的各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各位研究生导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各位研究生的家长和亲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在校学习几年来,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刻苦钻研、锐意进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你们在学期间共发表论文2268篇,有1400余名同学分别获得研究生优秀科研奖、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研究生荣誉称号,涌现出了556名省级和校级优秀毕业生。你们当中,还有69位同学成为今年第一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留学研究生,总数居全国高校第29位。你们取得的优异成绩,已经成为学校创建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支撑。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经过几年来的辛勤努力,你们如今已经学业有成,站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一部分同学将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更多的同学将走上社会开始创业,你们将面临人生又一次重要的转折。在这个即将分别的时刻,作为校长和老师,有很多想要说的话,但纵使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对你们的关切之情。在这里,我只想提请同学们深入思考两个问题,这就是西方哲学家康德曾说过的一句名言:世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敬畏,一个是头顶的星空,一个是心中的道德。我想,这句话,有两层深刻的含义,一个是大自然的奥妙无穷、深不可测,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究;一个是人类社会的道德法则、行为规范,需要我们自觉地来遵守。如果再引申一步,就是提示我们一方面要仰望星空,志存高远;另一方面,还要审视自己,严格自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益的人,说到底,就是如何做事,如何做人。这就是我今天想提请大家思考的两个问题。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
首先,是仰望星空。古往今来,不乏仰望星空的仁人志士。老子仰望星空,开始了对大自然的思考,揭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哲理;庄子仰望星空,感悟到了天空的浩瀚,发出了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奇想;哥白尼仰望星空,发现了日心说,使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向着真理迈进了一大步;爱因斯坦仰望星空,发现了相对论,开启了人类探究大自然的新天地。古人仰望星空,有了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方舟救世的神话;今人仰望星空,有了载人航天、人类登月、火星探测的实践。正是无数仰望星空、志存高远的人,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可以说,有没有远大的理想和高远的志向,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将来成就的高低,也关乎着人类的进步和民族的兴衰。我想,在座的各位同学,正是抱着远大的志向,才历经十几年的寒窗,青春无悔地读到研究生。尽管同学们所学的专业各有不同,将来从事的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无论你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要能够经常抬头望一望星空,在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些什么,要尽可能地把在学校储备的知识、掌握的技能和在工作实践中练就的本领,与国家的进步、民族的振兴结合起来,努力做出一番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尽管我们不可能人人都能够成为巨匠大家,但同学们都一定能够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我相信,一滴水同样能映射出七彩的阳光。这是我今天想提请同学们思考的第一个问题。
接下来,我想提请同学们思考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心中的道德。士有百行,以德为先。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可以说,自古以来,以德为先,都是做人用人乃至治理国家的精要。从古代推崇的“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
信条;从“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治国之要,到当代的“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都道出了道德的重要性。关于这一点,大家也都有着深刻的体会,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各行各业招贤纳才,也都讲究“德才兼备”;还有对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都注重“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这些无一不是以“德”为先!德,作为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既包括做人要忠孝仁爱、正直善良、诚信礼貌,还要有坚定的信仰、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就是对国家要有忠心,对父母要有孝心,对人民要有爱心,对事业要有恒心。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序列中的最高学历层次,如今,同学们通过各自的努力,已经拥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和才能,不久的将来,同学们很快也将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社会的精英。因此,你们的个人品德和修养,不仅将会影响到一个单位的风气,而且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社会当下与未来的精神风貌。所以,大家一定要努力提高个人的品德和修养,坚守社会公德,坚持做人操行,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正气和新风尚的引领者、德才兼备的楷模。在这里,我想请同学们记住但丁说过的一句话:“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这是我今天想提请同学们思考的第二个问题。
同学们,毕业典礼之后,你们就要告别学校,奔赴四面八方施展才能。你们的身份也将由同学变成校友,但无论称谓怎么变化,也无论你们在校学习的时间长短,甚至对母校还有着怎样的不满意,我都坚信,你们和母校的情感永远不会改变。从这些天来,同学们身穿学位服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用你们手中的相机,留下满含笑意的身姿当中,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同学们对母校的热爱与眷恋。你们在母校学习和生活的点点滴滴,已经融入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凝聚成为母校的历史和文化,成为母校一笔宝贵的财富。同时,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也都已经深深地烙进同学们的心灵深处,成为你们割舍不断的难忘记忆。由衷地希望同学们,今后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母校,母校也会时刻牵挂着你们,关注着你们的每一点进步。
同学们,“此地一为别,飞蓬万里征。”衷心祝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够:仰天大笑出门去,直挂云帆济沧海!
谢谢!
篇四:《康德名言“在我头上的星空与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读后感》
康德名言[在我头上的星空与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读后感
信息资源室王辉
不同的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世界,他们讨论的重点是世界、宇宙及世界的万事万物对人有什么意义。多种多样的哲学观点将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宇宙及世界的万事万物从不同视角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借着哲学家的眼睛我们就能全面系统地看待世界,看待宇宙,看待社会、人生和事物,我们就能真正懂得人生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中康德无疑是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康德名言“在我头上的星空与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读后感。
康德哲学涉及人类两大最核心的问题:一是人类的知识(数学和自然科学)为何具有普遍必然性?二是自由是如何可能的?康德哲学思想是不朽的,他是西方现代文明的灵魂。特别是对于今天的中国和我们每个人,他的思想是最具有启示意义的。
康德有句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头上的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在我头上的星空与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代表了康德哲学的两大主题,这就是自然与自由、感觉世界与理智世界,前者是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后者是道德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哲学关涉存在的一切,道德哲学则关涉应当存在的一切。面对如此浩瀚的宇宙人是多么的渺小,意思是前者追求物质享受、贪婪、残忍,后者追求精神满足,是真、善、美,所以我们说人性具有双重性和两面性。知识的本质是技术,目的是了解自然、利用自然、统治自然。理性的无限使用为人类控制自然创造了条件。人类知识以几何级数迅速递增与膨胀,知识的增长使人的目的变得极为复杂。更为危险的是,由于知识总是能够满足人们的欲望,所以使人的欲望无限止地膨胀,人的力量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巨大。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的欲望无限膨胀,而人的精神却严重匮乏,造成目前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和经济利益的严重失衡,当今国家遇到的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腐败问题、信仰问题等诸多社会问题,都是人的理性无限膨胀,道德和信仰缺失的所造成的。人与动物真正的区别开来的分界是人有思想,人有道德和信仰追求,而动物则没有。人如果不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思想,缺乏道德和精神追求,人就不成其为人了,就会丧失人的本性。有了思想,人也就考虑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果没有思想,当然人生也就无所谓意义和价值。科学的发展,健全的社会,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思想,幸福的生活归根到底依赖于人的双重性的两端的协调和均衡。
分馆联系方式:010-58278369
上一篇:一只博美犬大概多少钱?
下一篇:跟读书有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