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范文

| 德国留学 |

【www.guakaob.com--德国留学】

  辛德勒的名单再现了德国企业家奥斯卡·辛德勒(Oskar Schindler)与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倾家荡产保护了1200余名犹太人免遭法西斯杀害的真实历史事件。中国招生考试网精心为大家整理了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的名单》让世界感到震惊——这部深刻揭露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恐怖罪行的电影,于1994年3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首映,德国总统亲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一部黑白影片,展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的的心都灰色的,无论是未来毫无希望犹太人还是杀人如麻纳粹党!

  二战。犹太。人类历史中笔墨最浓最黑的几页。兴许这一题材的电影早已铺天盖地,各种侧面写罢,各色千秋演尽。淹没于时间消逝于记忆的非林胶片无数,这张名单何以独树一帜?个人认为,极富艺术感的表现手法、巧妙的情节主线选择、以及真实丰满的人物塑造是其脱颖而出的部分原因。当然,轻柔却近乎震撼的配乐,“于无声处听惊雷”般拨动着观众情感之弦,确保了在漫长的195分钟里必定有一次动人的喷发——或许在那一袭红衣出现的一景,或许在淋浴笼头涌出生命之水的一刻,或许在犹太歌声再度飘荡于奥斯维辛上空之时……

  关于人物,最震动我心灵的,还是这样一个人物:辛德勒的犹太会计,stern。 stern,人如其名般,严谨到刻板,刻板到木讷——却有着清醒的头脑,不仅在经济方面。绝对的理智。从一开始,他就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命运,意识到没有国没有家的他只能是战争风雨中飘摇的一支脆弱却坚忍的芦苇,意识到无论他与辛德勒多少亲密他们终究是两个世界的人——辛德勒,出入舞会派对;他,只能在犹太聚居区里挣扎,朝不虑夕。几次辛德勒将他从虎口救下,他只是淡然,至少表情上。怕是心绪复杂到无法用清晰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吧。也难怪,在一切开始之初,辛德勒举杯感谢他,他会显得那样的不自在。想来,时间和事件,真是改变人最高效的方式——一切快结束之时,同一间幽暗的办公室,stern手捧名单,说太好了,这名单太好了。他是个犹太人,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幸存的犹太人,一个见证了这一时代洪流的犹太人,一个将犹太民族所面临的困境与矛盾聚于一体的犹太人,一个幸运的、传奇的犹太人。 关于音乐,在《辛德勒的名单》中,约翰 威廉姆斯采用了与以往不同的创作手法,不再以景,而是以情入乐,采取浪漫乐派的传统写法,用柔和简练的旋律将影片所要表达的一个民族复杂而沉重的内心世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加上画面、情节的配合,套句俗话说——很煽情。

  配乐中有着许多小提琴独奏的乐段,演奏者是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大师——伊扎克 帕尔曼(itzhak perlman),一名犹太人,由他来演绎这样一部电影的配乐自是最合适不过。钢琴部分则由作曲家亲自上阵,同时还有合唱团的声音。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看完《辛德勒的名单》,眼泪又一次不住的落下,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可是仍然有种揪心的感觉。看着喻示犹太人悲惨命运的黑白画面,听着夹杂在犹太儿童清澈无比的圣歌歌声极其不协调的枪声,整个影片默默地展示着那段哀伤的过往。特别是那个红衣小女孩懵懂地穿行于人群,与再次出现在运尸车上的对比更是让人悲伤。犹太民族遭遇的是一段阴暗的历史。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的第三帝国期间,根据粗略统计,约600万犹太人、数千万其他人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绝政策而被杀。每次读到那段历史,我读有种莫名的恐惧。但是这种恐惧却并非来自于大规模屠杀本身,而是屠杀是在极其有秩序的组织之下进行的,尽管屠杀对于人类来说确是恐怖的梦魇。不仅仅屠杀是流水线作业式的,就连从区分犹太人到送入集中营的所有程序都是国家机器高效率运转的结果。而最悲哀的是,每张把犹太人送进死亡工厂的证件都有法官的许可。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纳粹时期的司法机关都无法摆脱助纣为虐这一污点。因为纳粹所有残酷对待犹太人的法律都是在司法机关的运作中得以顺利的执行。也许有人会辩解到,因为德国法官所受到是实证主义法学的严格训练,所以只能依照法律严格执行,哪怕有违本性。可是真实中的德国法院却经常跨越制定法的界限适用法律,如1939年4月法兰克福地方法院判处仅看了一德国少女一眼的犹太画商马克斯构成“进行侮辱和当众伤害”罪,其侮辱仅由看了一眼构成,远远超越了其司法依据《保护德国血统和德国荣誉法》里对于侮辱的界定。也许还会有人辩解说,在纳粹的思想宣传下无法辨别这样的法律是不正义的恶法,更无法拒绝适用违背正义的法律,因为没有一个足以使其忽视自身可能遭受迫害的危险,义无反顾进行公正审判的环境。无可否认在很多时候确实是形势比人强,不得已而为违心之举。然而这个理由可以用于普通的德国人,却无力抹去司法的污点。的确,当时架构于优生学基础上的纳粹法学理论对于屠杀有着充分的理由,但是作为正义守护者的司法机关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对于人类个体的尊重,这一法律的终级价值目标。在强权之下,也许无法拒绝不正义之法,却至少可以逃避,至少可以选择不同流合污。明明知道纳粹进行的是屠杀,却仍然助纣为虐,这比直接杀人者更加恶劣。无论有着怎样冠冕堂皇的理由,即使是作为执法者在执行实实在在的法律,依然最终要为此承担责任,接受制裁。

  影片的主人公辛德勒为营救犹太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生命的尊重,对于每个个体犹太人的尊重,正是司法机关在整个纳粹统治期间的审判里最重要的缺席者。处于纳粹疯狂鼓吹的优生学理论中,再加上战争的背景,受到同化是难免的。但是就连影片里喜欢拿集中营里犹太人做活枪靶的阿蒙,亦可以从对犹太女仆说“谢谢”和“我不想把感冒传染给你”等不少细微情节中感到些许温情。而最讽刺的是,纳粹司法的判决里连这种极小的人性温情都没有,只有冷酷与漠然,不仅对于犹太人,亦包括波兰人等一切所谓的劣等民族。最让我觉得讽刺的案例发生在1943年2月18日,14个波兰农夫因屠宰了自家的猪被控“非法屠宰罪”,9人被关进集中营,3人被判死刑。此案的司法逻辑竟然是人命不如猪命。只要此案的法官稍稍尊重一下人的生命,哪怕只是怜悯,怎会有出现如此可笑的判决呢?毕竟恶法消极执行与积极执行之间的效果是大不相同的。纳粹法官之所以恐怖,是因为其对屠刀下的弱者生命的漠视与轻蔑。正是这种漠视让法官的黑袍不再是守护者的象征,而化身为恐怖阴影的一部分。

  对每个个体的人的尊重不仅仅只是一种人文精神,一种人文关怀,对于法律人而言,它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无论是公平也好,正义也好,最终都必须在每个个体人的身上体现,甚至整个司法体系都离不开通过对个体人的适用而建立。公平、正义、民主这些美丽的梦想如果离开人,也不过只是抽象的词汇象征。法律也许看起来是冰冷而无人情味的,可是那种对人的尊重却渗透在法律精神之中,从几千年前的古希腊就已经开始。正是出于这种尊重,才有了英国大宪章里“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名言,才有了威廉一世与磨坊的故事,才有了三权分立而筑起的权力的堤坝,才有了“无罪推定”的刑法原则,才有了程序重于实体的实践……从苏格拉底到柏拉图,从伯林到德沃金,从古希腊到后现代,从自然法学派到女权主义法学,这种尊重都有意无意的表现在几千年来各种学派不同学说的字里行间。学习法律两年了,感觉自己与普通人最一样的地方并不在于学到的法律知识,而是感受到的一种法律的精神——平等,尊重,宽容。我想,对于一个合格的司法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法律知识的深厚与技巧的纯熟,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尊重司法实践中所遇到的所有当事人。如果所有的司法人员都可以秉持这种态度的话,至少不会出现如此之多的刑讯逼供与佘祥林式的悲剧了。

  《辛德勒的名单》的人性光辉反衬出纳粹时期司法的恐怖,提醒我们必须用对生命的爱与尊重去驱散那些法官黑袍下的阴影。不仅仅对于恶法如此,对待优秀的法制体系时,亦当如此,因为尊重每个个体的价值就是尊敬法律本身。缺乏这种尊重的法官极其有可能将制定良好的法律在执行里变为“恶法”。也许这部电影并不是有关法学的,但那段历史的厚重却透过黑白的影像紧紧地抓住了我们的心,勾起了我们对正义的渴望与希冀,唤醒了和辛德勒一样的情怀。如同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所说的一样,“《辛德勒的名单》具有回顾历史、发人沉思的艺术效果,我迫切要求你们去看看这部影片。”希望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被《辛德勒的名单》所感动,象辛德勒一般尊重每一个人。

  辛德勒的名单观后感

  辛德勒,生于1908年,德国投机商人,好色、生活糜烂,是纳粹中坚分子。战争期间辛德勒雇佣犹太人,因为犹太人是波兰最便宜的劳工。1943年,纳粹对犹太人的疯狂屠杀,使辛德勒最后一丝希望破灭。他开始用一切办法,拯救犹太劳工。他的军火厂有七个月没生产一件合格的武器,而且他倾其所有养活厂里的犹太人,并贿赂党卫军官。他的觉醒,始于人性,始于心底的一种震颤。这与民族、政治、军事毫无关系,只是人道主义,为了保护那些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犹太人。他没有获取任何一点好处——散尽家财、随时被党卫军怀疑,而且在战后还有可能被捕。但他在做这一切的时候,一往无前,从不后悔。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辛德勒没有读过孔孟典籍,但他做的事情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心都是相同的,他们只有一个理念——做正确的事而不求回报,尽自己的一切努力。辛德勒在救赎,他所做的一切,不求报答,不求闻名于后世,只求于心无愧。他没有公开地反抗纳粹,没有走到街上散发传单,但他做了更伟大的事业,因为他,1200个犹太人的生命得以延续。犹太人敲掉自己的银质假牙,送给辛德勒一枚戒指,上面用希伯来语刻着铭文:凡救一命,即救全世界。那是最朴素的礼物,象征了犹太人纯洁而质朴的心,但他还在为自己保留一枚金质勋章而懊悔——虽然他已经拿出了全部积蓄来拯救犹太人的生命,但依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够。

  中国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结局,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辛德勒战后的恋爱、生意都受到挫折,晚年靠犹太人的接济维持生活。好人不一定有好报,但我们依然希望所有人都做好人——只有大家都成了好人,这个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辛德勒不会后悔,因为生命比财产更重要。在他敲出那些名字的一刻,就已经做出了抉择,他拯救了生命,也救赎了自己曾经堕落的灵魂。

  影片结束时,黑白的屏幕转为彩色,已经步入暮年的犹太人,或者它们的后人,在墓碑上留下代表感恩的石块……每一个石块,都代表了当年的鲜活生命啊。没有哪个民族是优等的或者劣等的,我们只知道任何一个生命的存在,都该受到尊重,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存在下去的资格。所以,辛德勒的救赎,才显得充满意义,那是战争中善良的人性。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guoliuxue/934837.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