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 初一 |

【www.guakaob.com--初一】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一: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二: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集体备课记录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

第(十五)周集体备课记录

一、授课内容: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三单元 测试题

二、主备人:于春辉

三、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从教材看,本单元是对我国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的讲述,主要涵盖了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涉及到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内容较多,覆盖面较广,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本单元重点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复习过程中应通过对比的方式加以比较。

第三单元 测试题,是对学生关于秦汉时期历史学习的全面考察,题量适中,难以区分,题型较新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状况奴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单元重在通过教学活动,令其认识到封建社会大体发展状况,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通过测试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并学会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方法。

五、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复习:1.掌握封建社会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发展脉络,主要是秦汉时期的历史史实了解我国秦汉时期政权的更替和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2.收集、处理、运用资料,提高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学会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方法。

第三单元测试:1.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六、重难点:

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焚书坑儒、秦末农民战争、汉武帝的大一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路线

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概括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

七、突破措施:复习提纲、测试题等

八、教学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复习、精讲点拨

九、教学过程:

第三单元 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 测试题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三:集体备课记录.5

集 体 备 课 活 动

记 录

学 校:横山二中

备课组:历 史

组 长:郜 宏 涛

二零一一年 十一月

二十一日

1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5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四:八年级历史大集体备课记录表

龙门中学历史集体备课记录表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五:集体备课记录.4

备 课 活 记 录

学 校:横山二中

备课组:历 史

组 长:郜 宏 涛

二零一一年 十一月

七日

1

集 体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4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8)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

活动记录(8)

时间:2009-10-26(星期一 第1、2两节课)

地点:学校图书馆

参与者:孙家齐 张道龙 李玉龙 沈 波 陈 飞 杜 亮 记录人:张道龙

主要内容摘录:

一、初中历史主题研训活动通知:

(一)、活动主题

用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来提高“五严”要求下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二)、活动时间

2009年10月30日(周五)上午8:20-12:00

(三)、活动地点

高淳县第三中学

(四)、参加对象

初中历史中心组成员,初中历史教研组长,全县初三历史教师

(五)、活动内容

1、研究课二节

(1)《法国大革命》(执教:三中 陈长福)

(2)《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执教:三中 沈广富)

2、说课与议课

(1)两位开课教师说课

(2)各校参与教师议课

3、讲座

(1)《新形势下的初三历史教学模式探讨》(主讲:三中 李震)

(2)《历史教学的语言艺术》(主讲:中心 沙志援)

(六)活动要求

各参与教师在活动中要结合两节课例思考提高历史课堂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并写出200字左右的心得体会。

二、议课:

(一)、开课人陈述:

(内容略)

(二)、听课人议课:

其他老师(内容略)

张道龙:

我对陈老师这堂课的总的感觉是教学过程顺畅。教学过程中有拓展,有故事,完成了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我计算了一下课堂进程中几个环节的时间:讲五四爱国运动用了25分钟,讲中共的成立用了15分钟,学生练习用了5分钟。建议:练习时间再长一些,讲授知识的时间再短一些。

关于初一、初二的历史教学,我再补充讲一点:为了更好的开展“一课三故事”活动,课堂时间能否这样安排,第一环节用5分钟让学生讲故事,第二环节用30分钟完成知识点的教学任务,第三环节用10分钟进行课堂训练。

老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训练题,训练题做到:(1)具有典型代表性(2)难易适中(3)符合新的中考思路。(4)必须保证学生的训练时间,做到重点问题堂堂清。

三、组内讨论《沧溪中学教师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讨论稿)

(内容略)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

活动记录(7)

时间:2009-10-19(星期一 第1、2两节课)

地点:学校图书馆

参与者:孙家齐 张道龙 李玉龙 沈波 陈飞 杜亮

记录人:张道龙

主要内容摘录:

一、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

促成有效教学的五种关键行为

一、清晰授课

……

二、多样化教学

……

三、任务导向

……

四、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

……

五、确保学生成功率

……

《有效教学方法》(美) 加里﹒D﹒鲍里奇

易东平 译 江苏教育出版社

二、议课:

(一)、开课人陈述:

(内容略)

(二)、听课人议课:

(内容略)

三、讨论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

1、准备复习迎考

第十一周下半周就要期中考试了,初三教学任务比较重,在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针对性的基础上一定要在期中考试前完成九年级上册的教学任务。初一初二在完成期中考试前规定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再上几节新课,准备一次模拟考试训练。

2、讲故事比赛

第一阶段(期中考试前):初一初二的老师要坚持“一课三故事”活动的连续性,平时要根据具体的课文收集故事素材。将有关“一课三故事”的材料形成电子稿,上传到教研组长的电子邮箱存档,资源共享。

第二阶段(期中考试后):教师平时指导学生收集故事、整理故事,在课堂上安排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故事。好中选优,每班选1~2名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比赛时间另行通知。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沧溪中学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

活动记录(6)

时间:2009-10-12(星期一 第1、2两节课)

地点:学校图书馆

参与者:孙家齐 张道龙 李玉龙 沈波 陈飞 杜亮

记录人:张道龙

主要内容摘录:

2009年沧溪中学初三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

试卷满分为60分,与思想品德学科合场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历史学科总题量是22题,其中客观题20题,主观题2题。考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试题的难度结构是7:2:1(由易到难)。试卷取材贴近生活实际,体现历史的人文特性,版面布局科学合理,图文并茂,全卷有7幅图片,2张示意图。试卷突出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重视对学生的审题能力、收集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核。均分44.518,相对难度系数0.742。

一、成绩分析

历史基础比较差,本届学生在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8年级历史期末统测均分为32.21。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差距依然很大,最高分:60;最低分:12。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问题

错误率较高的选择题有:第6题、第11题、第15题、第16题。学生对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理解能力较差,针对有关时间排列题的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非选择题。21题:(1)A、古埃及。B、古巴比伦或两河流域。C、古印度。

D、古中国。E、古希腊。(2)图1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图2中的古代文明产生于沿海地区。学生的读图能力比较差,在示意图中获得有效信息的能力欠缺,导致这个比较容易的题失分率也比较高。 22题:(1)和平交往、暴力冲突。 (2)马可波罗来华、希波战争等。(3)和平交往。理由:和平交往加深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和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暴力冲突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等。学生归纳古代人类文明交往的两种主要方式的能力比较差;而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历史事件时没有注意列举出与这两种主要方式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哪种文明交往方式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请简要说明理由。理由说明得不全面。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七:集体备课记录.6

备 课 活 记 录

学 校:横山二中

备课组:历 史

组 长:郜 宏 涛

二零一一年 十二月

五日

1

集 体

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6次)

2

3

4

5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八:初一历史上册集体备课

何官初中初一历史集体备课

何官初中初一历史集体备课

何官初中初一历史集体备课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九:人教版七下历史1-2集体备课记录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一)(历史)学科

第(一)周集体备课记录

一、授课内容: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第2课 贞观之治

二、主备人:于春辉

三、教材分析: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是初一历史下册的开篇,结束了上学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重新完成了统一,使国家进入隋唐时期,从课题可以看出隋朝的特点:繁盛与短暂。在本单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课当中的隋朝建立、开皇之治、大运河等内容均为学习的重点。

第2课《贞观之治》是唐朝的建立及唐太宗的措施。在推翻了隋朝的统治之后,唐朝建立,统治者吸取隋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国家出现繁荣安定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继续采取措施,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完初一上册之后,对历史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对课堂的要求和环节更加熟悉,对这两课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对其中的人物也非常感兴趣,这些对学习本课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目标:

第1课:1.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2.思考与探究“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3.要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第2课: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史实。2.思考与探究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评价”等问题,培养全面分析问题和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认识到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和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六、重难点:隋朝的大运河、贞观之治

七、突破措施:展示大运河示意图、顺口溜等

八、教学方法: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导学(约5分钟)

一、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方法步骤: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并根据预习完成预习自测题

1.隋朝建立和统一:

①建立时间:_____________

②建立者:__________

③都城:___________

④统一全国的时间: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隋朝的繁盛

①隋朝经济繁盛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隋朝经济繁盛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运河的开通

①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运河的概况:一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隋朝的灭亡

①灭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灭亡时间___________

③亡国之君___________

预习自测题

1.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的人物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隋朝的都城定于

A长安 B开封 C北京 D南京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4.开通南北大运河的隋朝皇帝是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唐太宗

5.大运河的四段当中,最短的一段是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二、合作探讨

▲学习目标:隋朝大运河;

★方法步骤: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进行交流,做好记录,选同学进行总结

1.材料一: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

材料三:“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曾

材料四: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五:大运河开凿图

请思考

①上述材料都介绍了中国历史上哪一伟大的工程?它是哪一朝代哪位皇帝开通的?

②它开通的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

③这位皇帝为什么能开通如此规模的伟大工程?

④材料三的图中A_____ B_____ C_____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⑤材料四反映了什么情况?

⑥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大运河的开凿?

三、精讲点拨

四、达标测评

▲学习目标:提高自己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法步骤: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达标测评

1. “北通涿郡之鱼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对哪一工程的赞美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大运河

2.关于隋朝叙述不正确的

A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重新实现了南北统一

B开通了贯穿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发展

C隋朝只经历了两代皇帝就宣告灭亡,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D开通大运河是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3.隋朝的统治类似于历史上的哪一朝代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清朝

初一历史集体备课记录篇十:初一政治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政治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一、 活动时间:2009.5.19。星期二

二、 活动地点:集体备课室。

三、 活动内容:思想品德下册第四课《少年能自强》集体备课。

四、 主备人:刘春艳。

五、 参加人员:金延江、黄丽娜、朱洪杰、兰宝艳、丁建梅、孙跃平,张立波。

六、 活动过程:

金延江 : 政治组集体备课活动开始,首先由刘春艳本次集体备课的整体预设介绍给大家,我们集思

广益,加以补充完善。

刘春艳:下面我从本课设计理念、教材分析、重点、难点的确立依据以及采取的教法和学法等方面加以

详细说明.

(一)设计理念:当今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只有自强者才能生存和发展。而现在的青少年往往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因此在教学时充分了解学生的自身特点,设计符合他们要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和体验中掌握一些自强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中的第四课第二目从 “理想,自强的航标”“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等三目,分别介绍自强的三个主要方法。依据课标“成长中的我”中的“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形成良好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培养自尊、自立、自强精神,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树立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远大志向,体会自强不息的意义。”和学生自身特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懂得自强要从少年开始,并知道如何做一个自强的人。掌握一些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尝试做自强少年。

2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培养自强的生活态度,并渴望做一个自强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难点:联系学生实际来探讨培养自强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设计

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景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练习四步教学来完成,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来引导、帮助学生学习 理解消化本节知识。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51-57页的内容找出本课的知识点,并对知识点加以说明。然后合作探究: 1你有自己的弱点吗?说一说战胜他的经验和方法。

2求医问药--帮小红出主意她究竟该听谁的意见?

3自强宣言书

(五)巩固练习:

通过选择、探究与实践既达到复习巩固目的。也使知识更系统化,条理更清晰。

黄丽娜::我觉得本课预设科学合理, 学习目标明确,点拨到位.问题设置富有启发性、层次性.并关注学生

的思维训练,达到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促成高效学习.大家谈到板书设计需要加以完善。

朱洪杰:本课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且不适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板书设计这里我也有同感,

需加以改进.

孙跃平:本课设计的探究活动设置,利于学生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我觉得板书需加以改进.。

:金延江:本课设计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训练,问题设置利于学生积级思考,给学生

参与教学的机会.,板书内容应详细一些. 。

兰宝艳:: 本课整体设计详细具体,各个环节全面,落实到位,方法采用恰当.我觉得板书设计需要补充完善。

丁建梅:我认为板书设计应遵循一目了然原则,清晰体现本课知识结构

张立波: 我觉得采用结构图标式更具有条理性.。

刘春艳:结合大家的修改意见,本课板书内容需要补充完善,采用结构图标式板书设计,有利于学生把分

散,孤立的知识提炼、梳理,构建知识结构,揭示联系

金延江:经过大家共同研讨,形成了本课共案,本次集体备课圆满结束。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121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