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

| 初二 |

【www.guakaob.com--初二】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一: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试题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评估试题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二:2014-2015学年潍坊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 历 史 试 卷

八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 1---5 ABCDC 6---10 DCBDD 11----15 CDBDA 16---20 CCBBB

21题参考答案(18分)

(1)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的是图一、图二;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图三;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图四、图五、图六。(3分)

(2)图二:井冈山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图三: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图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图五:三大战役是国民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图六: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10分)

(3)属于国共两党分裂时期:图二、四、五、六;

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图一、三。(3分)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只有精诚团结,才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言之有理即可)(2分)

22题参考答案 (10分)

(1)分别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3分)

(2)詹天佑。京张铁路。(2分)

(3)京师大学堂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卖出了重要的一步。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开展奠定了基础。(4分)

(4)近代中国教育注重“引进来”和“走出去”(注重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进步但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不能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充满了艰辛。(说出一点即可 1分)

23题参考答案(12分)

(1)兴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4分)

(2)张謇。实业救国。(4分)

(3)原因: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一战时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2分)

(4) 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起来。(2分)

24题参考答案 (10分)

(1)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下令不抵抗。(2分)

(2)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1936年12月在西安发表。(2分)

(3)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2分)

(4)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分

25.略。

2014-2015学年潍坊期末调研考试八年级 历 史 试 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答

1.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正常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帯烟发觉,

立正刑诛”。材料表明林则徐

①支持正常贸易 ②反对鸦片走私 ③反对开放口岸 ④维护民族利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有一首诗是这样描述圆明园的:“似挥残臂戟天呼,痛说当年劫火馀。 留得千

秋家国恨,让人来画卧薪图。”此句中“当年劫火馀”说的是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19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太平军起义。为镇压太 平军,当时的满清政府,不得不调离了北方的守边部队。某国趁火打劫,大军 压境,威胁清政府割让东北地区大片领土。该国是

A.英国 B.美国 C.俄国 D.法国

4.洋务派在也创办了一些近代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

A.“民主”与“科学” B.“自由”与“平等”

C.“扶清灭洋” D.“自强”与“求富”

5.某校八(1)班的同学要举行以戊戌变法为内容的辩论会,下列选项中不能作

为辩论依据的是

A.戊戌变法是在帝国主义加剧侵略中国的背景下发生的

B.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等

C.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D.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6.对于辛亥革命,下列看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是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7.“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实现理想的可能。70多年

前,一群衣衫单薄、空腹赤脚的红军却一步一步地丈量出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北上抗击日本侵略者 B.把革命高潮推向全国

C.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D.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8.桥梁不但有连接交通,有的还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下列桥梁中,见证了新

民主主义革命艰辛的有 ①赵州桥 ②泸定桥 ③卢沟桥 ④武汉长江大桥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被美国称为“中国版的《辛特勒名单》”的纪录片《南京》是第一部以外国人

的视角回顾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它控诉了哪国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10.右图是中共历史上一次重要会议的会址,这次会议的召开

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

C.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对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1.1945年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

延安人民欢欣鼓舞,人们潮水般从各个山沟和窑洞涌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保证

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得到外国的任何援助

D.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12.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

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13.1947年4月17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指出:历史事变的发展表现得如此出人 意外,蒋介石占领延安标志着蒋介石的灭亡,人民解放军放弃延安标志着中国 人民的胜利。下列与之相关的事件是

A.重庆谈判

B.转战陕北 C.进入北平城 D.占领“总统府”

14.1945年春在北平西苑机场阅兵时,毛泽东对率部接受和平改编的原北平国 民党守军总司令说:“北平和平解放,宜生兄功不可没。”这里的“宜生”是

A.李宗仁 B.张学良 C.佟麟阁 D.傅作义

15.中国近代生活由于西方科技的传入而丰富起来。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李鸿章用网络通告《马关条约》的内容 B.清政府派大臣坐轮船出洋考察

C.南通张謇的公馆夜晚灯火通明, D.蒋介石乘飞机到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16.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的照片。 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开始穿西装礼服 ②当时

中国已经出现了西方的“文明婚礼” ③中国社会已经

彻底摒弃传统婚礼 ④当时的中国高官显贵都不愿意

穿长衫、旗袍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17.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与北京

大学同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一直到今天,和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举出一个例子,最为恰当的是

A.《中学生学习报》 B.《诗刊》 C.《新华字典》 D.《漫画世界》 18.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天演”“淘汰”“物竟”“天择”等术语铺天盖地地

见诸当时的报纸杂志,许多人甚至用这些词汇给自己或儿女取名,表示信奉进化论。这反映了下列哪位历史人物对中国社会的巨大影响

A B C D

19.某校八年级同学要准备一期“中国近代摄影作品集”,你认为不可能收集到 的历史照片是

A.慈禧太后的宫廷生活照片 B.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留影C.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留影 D.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留影

20.一个外国记者在听了一段音乐作品后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拥有黄河的民

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你认为这是外国记者听了哪部音乐作品后发出的感慨

A.《义勇军进行曲》 B.《黄河大合唱》C.《走进新时代》D.《我的祖国》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5个大题,共60分)

21.(18分)历史影片是历史的加工和再现,它不仅让我们看

到历史人物的风采,而且能够再现重大的历史事件。以下六幅图片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

程”开展探究活动时,搜集到的电影宣传画,请你也参加探究活动。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1)以上六幅影视作品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其中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的是 ;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是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3分)

(2)请仿照例句,对上述图片用一句话进行评价。(10分)

例句:图一: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图二: ; 图三: ; 图四: ; 图五: ; 图六: 。

(3)以上图片也反映了国共两党的关系:其中裂时期; 属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3分)

(4)通过以上探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你认为国共两党应该怎样相处?(2分)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三: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2.1953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发展重工业 B.实行土地改革C.实现农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3.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和歌词描写了中国革命中的一些重大事件,其中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4.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被称为“民族脊梁”,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A.人民政权巩固时期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 5.下图所反映的现象为我们提供的最大教训是 A.大力反对个人崇拜 B.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D.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6.改革是一幕幕散发着时代气息的活剧。中国现代史上实现了伟大转折的改革始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回答7-8题

7.下图中深圳特区的位置是(在图中标出) 8.近30年的沧桑巨变,深圳创造了“东方奇迹”。其主要表现有

①由边陲小镇发展为现代化城市 ②经济指标两年至两年半翻一番

③传统农业迅速向现代农业转化 ④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腾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中国共产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0.制定完整、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法典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其奠定坚实基础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

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1.我国有五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其中最早建立的是 A.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12.“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②少数民族发展完全由本民族自己决定 ③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④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参与国家的建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3.60年前,人民解放军增加了一个新军种。它是 A.陆军 B.海军 C.战略导弹部队 D.信息化部队

14.2001年,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性合作组织成立。它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五国组织 D.世界经贸组织 15.2009年9月18日是世界第28个“国际和平日”。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合作与交流 B.冲突与战争 C.互惠与共赢 D.和平与发展

16.“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中国继四大发明后的“第五大发明”。其发明者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袁隆平 D.钱三强

17.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基础的行业是 A.教育 B.科技 C.高新技术产业 D.农业

18.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文化艺术在创作题材上呈现的趋势是 ①革命化 ②多样化 ③样板化 ④个性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在报刊和杂志上经常出现许多招聘广告和个人求职信息。这种现象出现在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后

20.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 B.文化教育的消费比例下降 C.文化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D.多数人日益重视知识信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7分,第24题16分,共60分。

21.(12分)农业是“三农”的根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下表是我国某一时期粮食产量变化情况,读后回答问题。

时间 1949年 1957年 1960年 1985年

产量 2263 3900 2870 7580 产量(亿斤)

(1)1957-1985年粮食产量总体上呈现什么趋势?(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57年、1960年、1985年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6分)

(3)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4分)

2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国后,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上的某些失误,物质生活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之一,粮票开始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对民众的粮食消费实行定量限制。此后,各种票证接踵而来。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实行票证制度的主要原因。(5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票证制度的实施在当时有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 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市场供应日趋丰富,日常用品琳琅满目,票证的作用越来越小。1983年,国务院发文宣布取消票证。此后,各种票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

(2)票证退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说明了什么?(3分)

23.(17

分)下列图片反映了我国统一大业中的重大事件。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4分)简要谈谈这些事件的重大意义。(4分)

(2)图三中台湾同胞站在长城上高呼“到家了”,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情怀?(3分)

(3)依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识。(6分)

24.(16分)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1)据图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6分)

(2)据图二、图三,分别简述两事件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

(3)综合以上内容,你认为中国为什么会取得这些外交成就?(6分)

2008-2009学年度潍坊市高密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2.A 3.D 4.B 5.B 6.D 7.C 8.A 9.A 10.D 11.B 12.C 13.B 14.A 15.D 16.C 17.A 18.C 19.D 20.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2分,第22小题

15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四:山东省潍坊市09~10年初二期末历史考试真题及答案

2009-2010学年度潍坊市奎文区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人教版 60分钟)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案表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首先规定中英协定关税的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伊犁条约》

D.《马关条约》

2.近代史上,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俄国

3.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下图所示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C.洋务运动破产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4.“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颂扬的收复新疆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李鸿章

D.曾国藩

5.清朝的北洋海军创始于19世纪70年代,覆没于90年代。要想了解北洋海军的兴衰史,寻访历史遗迹,可去下列哪个地方

A.广州虎门

B.福建马尾

C.天津大沽

D.山东威海卫

6.下列人物中,为洋务运动作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有

①李鸿章 A.①②

②曾国藩 B.①③

③康有为 C.②③

④梁启超 D.③④

7.某学堂因废八股、设西学而受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同治帝

8.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孙中山后来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即①民族 ②民主 ③民权 ④民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共争青岛归还,同看陆章罢黜;欢呼学生罢课,庆贺商店关门。”这首打油诗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洋务运动

10.回顾党的历史,我们不能忘记井冈山。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在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C.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D.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始发地

11.某影视剧制作中心准备拍摄电视连续剧《一代伟人——毛泽东》,下列镜头不应该出现的是

A.毛泽东领导南昌起义 B.毛泽东带领军队进军井冈山 C.毛泽东和朱德在井冈山紧紧握手 D.毛泽东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

12.核轰炸的消息传来,爱因斯坦便痛心地说,当初致信罗斯福提议研制核武器,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和遗憾。他甚至懊悔当初从事的科研,“早知如此,我宁可当个修表匠。”上文中所说的“核轰炸”是指

A.日本偷袭珍珠港 C.百团大战

B.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13.解放后,为了纪念淮海战役,国务院决定兴建淮海战役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何地

合适

A.徐州

B.北京

C.济南

D.南京

14.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毅然回乡创办企业的清末状元是

A.张之洞

B.张謇

C.詹天佑

D.侯德榜

15.中国人开始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和跪拜礼应该在

A.洋务运动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16.孙中山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他会要求别人称呼自己为

A.老爷

B.大人

C.先生

D.陛下

17.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清华大学

D.金陵大学

18.下令废除科举制的是

A.清政府

B.南京国民政府

C.孙中山

D.广州国民政府

19.下列现象和近代前期的社会生活有关,其中一项的叙述有知识性错误,它是

A.张某在阅读《申报》时获知日本强占台湾的消息,他悲愤万分

B.刘某乘坐火车,沿着中国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干线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 C.戊戌变法期间,李某在商务印书馆担任编辑

D.《辛丑条约》签订后,王某一家被迫从世代居住的东交民巷搬出

20.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他借屈原之口说出了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怨愤,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他是

A.鲁迅

B.郭沫若

C.聂耳

D.赵树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4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一一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1)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分别对应的是哪些历史事件?(6分) (2)为了实现思想观念上的近代化,在中国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它主要

学习了西方的什么?(2分)在其后期,人们又开始接受什么观念?(2分)

(3)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曲折推进,对此你有何感悟?(2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日友好源远流长。在绵延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中华民族和日本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了各自的进步和发展。„„众所周知,中日两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曾被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所阻断。

一一摘自2007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日本国会上的演讲

材料二 在抗战中,中国人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一摘自《中国历史》教材

材料三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标志着中日关系开始打破政治僵局;2007年温家宝总理访日的“融冰之旅”,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的“暖春之旅”,进一步增强了两国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参加了哪些侵华战争酿成了“近代50多年那一段惨痛不幸的历史”?(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抗战中发生了哪些重要的事变?请列举三例。(6分)当时还发生了哪些“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战役?请举出两例。(4分)

(3)据材料三,用一句话概括中日关系的发展状况。(1分) (4)针对上述战争的失败和胜利,谈谈你的感想。(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

一一毛泽东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2分)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2分) (2)材料二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谈判呢?(2分)

(3)从后来发生的哪些事情可以看出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请列举两例。(4分). (4)为了反击敌人的“内战”,中国共产党和它领导的人民军队进行了哪些重大战役?(请举四个例子)(4分)概括说明这些战役取胜的主要原因。(2分)

24.近代化的过程中,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源源而入。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识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的代表著作是什么?(2分)该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分)

(2)图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最主要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这些理论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3)以上两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是什么?(2分)写出促使他们产生这一主张的时代背景。(2分)

2009-2010学年度潍坊市奎文区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5 BDBBD 6-10 ACBBB 11-15 ABABC 16-20 CBABB

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4分,第22小题16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4分,共60分。

21.答案要点:共14分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五: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人教版历史山东省潍坊市统考八年级期末检测试题真题(附答案)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六:2013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3.6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如用答题卡,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如不用答题卡,则将答案写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

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

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2.祖籍潍坊高密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说:“师,

教人以道者之称……尊师以教民……治政则

无过差矣。”这一主张反映了他

A.潜心整理经学 B.宣传道家思想

C.强调道德教育 D.主张社会变革

3.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4.张择端是潍坊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

《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5.在潍坊青州,至今流传着一个“雪蓑献寿戏衡王”的故事,讲述了一处名胜古迹的由来。这处名胜古迹是

A.云门巨寿 B.驼山石窟 C.十笏园 D.万印楼

6.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潍坊风筝的优美诗句。下列诗句中描写“放飞风筝”的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C.家家画店会点染,户户画工善丹青 D.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2009年2月,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在巴黎拍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8.“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其中在潍坊大地上发生的“阵地战”是

A.五井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潍县战役 D.碾庄战役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1.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

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2.《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

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对

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 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

14.右图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丰富的内

心情感。这主要反映了该画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15.工业革命之初,在英国某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然而到1809年却发展到64家,1830年99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出现 B.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铁路大规模兴建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6.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解释自己的天文学理论时说:“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

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17.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为人类谋福利,并为此而倾注毕生精力。19世纪40年代他取得的

重大成就是

A.发表《人民宪章》 B.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C.领导了巴黎公社 D.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过程中,美国政府给遵守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无“蓝鹰”标

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的抵制。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机会 B.实现经济复兴 C.加强政府权力 D.恢复银行信用

19.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一辆大众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700美元给德国

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美国汽车生产能力下降

C.汽车行业无序竞争 D.欧盟内部生产分工需要

20.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

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等。这说明互联网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②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14分,共60分。

21.(16分)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二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22.(14分)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4分)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2)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4分)

材料三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3)据材料三,“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6分)

23.(1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

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6分)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4分)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6分)

24.(14分)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新课程网

(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4分)

材料二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历史在线网

(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4分)

材料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指出其出现的原因。(6分)

2013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13.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C 3.D 4.C 5.A 6.B 7.B 8.A 9.C 10.B

11.C 12.B 13.C 14.A 15.B 16.A 17.D 18.B 19.A 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

14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6分)

(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4分)

(2)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4分)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

贤才,重视吏治。(2分)

(3)措施: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3分)作用: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

(3分)

22.(14分)

(1)状况: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分)

(2)不足:不敢公开反帝。(2分)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分)

(3)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条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23.(16分)

(1)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4分)

“路”:农业合作化。(2分)

(2)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2分)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

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4分,言之有理,答对四点即可得4分)

24.(14分)

(1)政策:冷战政策。(2分)原因: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2分)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提出与经互会成立;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3)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4分)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七:山东省潍坊市2014年中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意的。

1.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设坛讲学,造福桑梓。他的主要贡献是( )

A.宣传道家思想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D.编辑《郑志》

2.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

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哇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军。”与这一歌谣体现了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 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 D.辽沈战役

10.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 )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

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

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大起义沉重打

击了( )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 C.古块及王国 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

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 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

15.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

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 D.发展近代工业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

力机是( )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

却年代”。“退却”是指(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多极化趋势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

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美苏争霸开始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 D.新经济的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理14分,第23小翅14分,第24小题16分)

21 . (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

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

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

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

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

未掠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

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

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

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

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23. (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

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

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

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天的故事》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24.(16分)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

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1)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杜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6分)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史试题(A)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1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C 3 .A 4 .A 5.C 6 .B 7.D 8.C 9 .D 10.B

11 .C 12.D 13.A 14.B 15.D 16.A 17. C 18.A 19.C 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4分,第 24小题16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 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6分)

(1)加强了东西方联系;促进了东西贸易;传播了东西文化。(6分)

(2)变化:民间海外丝绸贸易发展。(2分)

原因:政府鼓励海外贸易。(2分)

(3)特点:和平交往,公平贸易。(2分)

影响:加强了中外友好关系,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4分)

22.(14分)

(1)鸦片战争(2分)

含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分)

(2)评价:列强侵华打开了中国大门;引起了中国人思想解放,中国人开始了抗争与探索。(4分)

(3)事件: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变化:促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2分)

23.(14分)

(1)背景:新中国成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三大改造;一五计划。(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情感:热爱新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充满激情(2分)

(2)精神:艰苦创业,拼搏奉献。(2分)

意义:激励着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2分)

(3)提出设立经济特区。(2分) 意义: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24.(16分)

(1)错误。(2分)一战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4分)

(2)观点:世界反西斯国家能够联合起来。(2分) 举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开辟欧洲第二战场。(2分,答对一点即可得2分)

(3)反对强权政治;建立合理国际秩序;尊重各国主权和独立。(6分)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八:2013年中考山东省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电子版有答案)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3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 史 试 题

2013.6

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4页,第Ⅱ卷5~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试题和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第Ⅰ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3.第Ⅱ卷如用答题卡,将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如不用答题卡,则将答案写在试卷中。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某中学“魅力历史”社团在研究性学习

中制作的两张学习卡片。据图,你认为其研

究性学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墨家思想 B.韩非学说

C.老子论道 D.先师孔子

2.祖籍潍坊高密的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曾说:“师,

教人以道者之称……尊师以教民……治政则

无过差矣。”这一主张反映了他

A.潜心整理经学 B.宣传道家思想

C.强调道德教育 D.主张社会变革

3.观察右图“身穿汉族服装的鲜卑贵族形象”。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B.穿汉服显示贵族身份

C.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D.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4.张择端是潍坊历史上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北宋市民生活的《清

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人物画 B.山水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5.在潍坊青州,至今流传着一个“雪蓑献寿戏衡王”的故事,讲述了一处名胜古迹的由来。这处名胜

古迹是

A.云门巨寿 B.驼山石窟 C.十笏园 D.万印楼

6.潍坊风筝历史悠久,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描写潍坊风筝的优美诗句。下列诗句中描写“放飞风

筝”的是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

C.家家画店会点染,户户画工善丹青 D.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7.2009年2月,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首、鼠首在巴黎拍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8.“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

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出现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人民解放军已经不但能打运动战,而且能打阵地战。”其中在潍坊大

地上发生的“阵地战”是

A.五井战役 B.孟良崮战役 C.潍县战役 D.碾庄战役

10.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纷纷发表评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此评论的主要含义是

A.国内反动势力被彻底清除 B.人民实现当家作主

C.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1.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

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是指

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2.《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

入中国……”“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3.《马可·波罗行纪》载:苏州店铺林立,商贾众多,苏州人具有商业才能,对

那些来这里经商的异乡人一视同仁。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马可·波罗长期定居苏州 B.边疆各族大量迁入江南地区

C.当时苏州的商业比较发达 D.欧洲商人纷纷来华进行贸易

14.右图是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作品表现了人物美丽的外形和丰富的内

心情感。这主要反映了该画

A.体现人文主义 B.强调写意抒情

C.宣扬宗教神权 D.反对专制王权

15.工业革命之初,在英国某地区只有两家棉纺厂,然而到1809年却发展到64家,1830年99家。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出现 B.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C.铁路大规模兴建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16.17世纪晚期,一位英国科学家解释自己的天文学理论时说:“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

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这位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伏尔泰

17.在中学时代,马克思就立志为人类谋福利,并为此而倾注毕生精力。19世纪40年代他取得的

重大成就是

A.发表《人民宪章》 B.成立共产主义者同盟

C.领导了巴黎公社 D.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过程中,美国政府给遵守法规的企业颁发“蓝鹰”标志,无“蓝鹰”标

志的产品会遭到民众的抵制。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就业机会 B.实现经济复兴 C.加强政府权力 D.恢复银行信用

19.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一辆大众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700美元给德国

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B.美国汽车生产能力下降

C.汽车行业无序竞争 D.欧盟内部生产分工需要

20.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

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等。这说明互联网

①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 ②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③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 ④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

14分,共60分。

21.(16分)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4分)

材料二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6分)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

22.(14分)一百多年前,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陈天华《猛回头》内容摘录

(1)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前中国的社会状况。(4分)

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

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

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

尊重之……

——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2)辛亥革命在耸立起彪炳千秋的丰碑的同时,

也留下了启迪后人的明鉴。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

识,概括分析辛亥革命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4分)

材料三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不久便迎来了五四运动,开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近代历史》

(3)据材料三,“新纪元”是指什么?辛亥革命为“新纪元”到来创造了哪些条件?(6分)

23.(

16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不断创新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1)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这条“路”是指什么?(6分)

材料二 包字万岁!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20世纪70年代末某村宣传标语

(2)据材料二,谈谈你对“包”的理解。据此,你认为农村开始推行什么制度?(4分)

材料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

(3)材料三中,他为实现“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做出了什么贡献?每位中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为实现梦想,你认为应该从他身上学习哪些精神?(6分)

24.(14分)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新课程网

(1)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出台的原因。(4分)

材料二 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历史在线网

(2)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4分)

材料三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3)据材料三,“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什么?指出其出现的原因。(6分)

2013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A)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13.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D 2.C 3.D 4.C 5.A 6.B 7.B 8.A 9.C 10.B

11.C 12.B 13.C 14.A 15.B 16.A 17.D 18.B 19.A 20.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题14分,第23小题16分,第24小题

14分。共60分。

评分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得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的赋分。

21.(16分)

(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4分)

(2)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4分)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

贤才,重视吏治。(2分)

(3)措施: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3分)作用: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

(3分)

22.(14分)

(1)状况:中国遭到列强疯狂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4分)

(2)不足:不敢公开反帝。(2分)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2分)

(3)新纪元:新民主主义革命。(2分)条件: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解放了人们的思想。(4分)

23.(16分)

(1)原因: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避免农村贫富分化;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工业发展。(4分)

“路”:农业合作化。(2分)

(2)理解: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制度: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

(3)贡献:培育籼型杂交水稻。(2分)精神:勤奋敬业、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无私奉献、勇

攀高峰、科学创新、胸怀天下等。(4分,言之有理,答对四点即可得4分)

24.(14分)

(1)政策:冷战政策。(2分)原因:社会制度的差异;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原因: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2分)表现: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

提出与经互会成立;北约与华约的建立;古巴导弹危机等(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2分)

(3)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原因:西欧崛起;中国实力增强。(4分)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九:2014年山东潍坊中考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祺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

“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2.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游学十余年,回到家乡设坛讲学,造福桑

梓。他的主要贡献是

A.宣传道家思想 B.注释《墨子》

C.传播儒家学说 D.编辑《郑志》

3.“农圣”贾思勰的《齐民耍术》既总结了汉族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又记录了鲜卑族的畜

牧经验。这反映了

A.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发展 B.畜牧业居于生产主导地位

C.鲜卑族与汉族习俗相同 D.潍坊成为当时的经济中心

4.在历史长河中,一些重大史实历经时间考验,成为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能够体现这一含

义的是

A.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开创科举,选官取士 D.废除行省,设立三司

5.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反映了中外交往的诗句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日本晃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6.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

畅销不衰。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A.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C.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7.“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舟泛语从容。”王尽美与董必武等革命家一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

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开马克思主义传播之先河 B.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使中国首次出现革命政党 D.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8.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抛头颅、

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

的是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正月里来是新春,赶上了猪羊出了门,猪哇羊哇送到哪里去?送给那英勇的八路军

军。”与这一歌谣体现了同一时代主题的是

A.武昌起义 B.临朐五井战役

C.潍县战役 D.辽沈战役

10.右图的日历定格在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日子。它记载着

A.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中国大陆全部解放

D.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1.1972年,有人对尼克松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

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处交政策 B.苏联干涉新中国外交

C.中美之间没有共同的利益 D.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困

12.被誉为“画中兰亭”的《富春山居图》,因故一分为二,分别存于大陆和台湾。2011年6

月,两部分画作在台湾同时展出,实现了山水合璧。“山水合璧”反映了

A.两岸政治经济交流成常态 B.海协会与海基会开始对话

C.统一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两岸分离阻碍了文化交流

13.电影《斯巴达克斯》再现了爆发于公元前73年的一次奴隶大起义。这次大起义沉重打击

A.罗马共和国 B.雅典城邦 C.古块及王国 D.罗马帝国

14.文艺复兴时期,诗人但丁在其长诗《神曲》中为当时的教皇在“地狱”火窟里预留了一

个位置。这反映了但丁

A.善于创作神话 B.反对封建神学

C.逃避现实生活 D.弘扬古典文化

15.17世纪中期开始,人类历史上三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先后在英国、美国和法国爆发。这

三次革命的共同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B.实现了新兴国家统一

C.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D.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16.19世纪中后期,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其实行“废藩置县”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消除封建残余 C.积极对外扩张 D.发展近代工业

17.飞上天空是人类自古以来的梦想。最早借助“非凡的翅膀”帮助人们实现这一梦想的动

力机是

A.蒸汽机 B.电动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18.《凯歌悲壮》一书认为:苏俄(苏联)在1921—1927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是历史上的“退

却年代”。“退却”是指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现农业集体化

C.“斯大林模式”形成 D.戈尔巴乔夫改革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东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这反映了

A.国家之间的对抗加剧 B.多极化趋势最终形成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

20.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持续增长了112个月,超过了美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增长期。与此

同时,美国经济保持着较低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B.美苏争霸开始

C.科索沃战争的刺激 D.新经济的推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小题16分,第22小理14分,第23小翅14分,第

24小题16分.共60分。)

21 . (16分)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阅

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

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1)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6分)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到宋代,除官方丝

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

的政策原因。(4分)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

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

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3)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6分)

22.(14分)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

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4分)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

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作者认为列强侵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三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

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并获取新的资源,比如俄文版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宝鉴。

——《文明史纲》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获取马

克思列宁主义宝鉴”促使中国革命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23. (14分)歌曲和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风貌的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

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

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百度百科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歌曲表达

了当时人们怎样的情感?(7分)

材料二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

(2)材料二反映了石油工人怎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材料三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

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画了一个圈”有什么重大影响?(3分)

24.(16分)远离战争,拥抱和平,是全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一战”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言论

(1)你认为材料一中毛奇的言论是否正确?结合“一战”的史实说明理由。(6分)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夺目的彩练。……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的观点。“二战”中哪一史实能证明这一观点?(4分)

材料三 由于现实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大国强权主义,由于历史造成的严重的不合理的国际秩序,还由于大批原殖民地半殖民地落后国家刚刚获得独立,它们仍然需要加强自己的主权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使得国际杜会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世界并不太平。

——《血碑——震撼全球的两次世界大战》

(3)据材料三,你认为怎样才能维护世界的和平?(6分)

2014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史试题(A)

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 201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潍坊市初二历史上册期末试题试卷篇十:200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08年潍坊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A、创立中央集权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3、诸城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故乡。他的旷世名作《清明上河图》体现出来的绘画风格是

A、山水画 B、文人画

C、风俗画 D、花鸟画

4、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下列事件发生在清朝前期的是 ①戚继光抗倭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③雅克萨之战 ④虎门销烟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5、自古以来潍坊大地人才辈出。下列人物中,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是

A、燕肃 B、郑玄

C、刘墉 D、郑板桥

6、2008年是中国奥运年。如果你是奥运会志愿服务者,向外国游客或运动员介绍主办城市——北京的历史文化。下列介绍中不正确的是

A、北京是中国古都,元明清三朝在此建都

B、明清时代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宫所在地紫禁城,即今故宫

C、北京城曾见证过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D、可以游览秦长城,实现“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愿望

7、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8、红色旅游是当今旅游的热点。潍坊市某校夏令营计划暑期组织一次红色旅游。他们选择了上海。你认为他们主要是为了了解

A、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 D、中共七大

9、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进行了一系列攻坚战。其中被称为“华东经典战役”的是

A、五井战役 B、潍县战役

C、淮海战役 D、济南战役

10、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和民族资本家。其中主张“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是

A、方举赞 B、陈启沅

C、张謇 D、孙英德

11、国民经济五年计划是报刊上经常出现的一个词。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实行土地改革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进行三大改造

12、右图是《村支书的好榜样——王乐义》,他的主要贡献是

A、推广了塑料大棚技术

B、成功举办了鲁台经贸洽谈会

C、被誉为“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D、举办了首届国际蔬菜博览会

13、潍坊是风筝的故乡,潍坊风筝蜚声海外。1985年,潍坊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建立“风筝节”的决议,每年的“风筝节”是

A、4月1日 B、4月20日 C、5月8日 D、8月15日

14、今年是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他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下列选项不属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的是

A、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平等互利 D、求同存异

15、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它起源于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埃及

16、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与俄国1861年改革相比,日本明治维新最显著的不同点是

A、改变了社会性质 B、保持了民族独立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有利于社会进步

17

、央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中评述,牛顿缔造了工业革命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

大门。牛顿和瓦特的贡献分别是

A、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研制改良蒸汽机

B、创立了相对论、研制成功内燃机

C、创立了电磁学理论、研制成功飞机

D、发明了计算机、制成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

18、1943年2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说:“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

A、萨拉热窝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

19、某同学查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料时,发现了下面的数据表

1950年-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统计表

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家政策的调整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较好

20、20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个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的三次大变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特点是

A、两极格局 B、全球化趋势

C、由政治对峙向经济竞争过渡 D、多极化趋势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4分,第22题18分,第23题14分,第24题14分,共60分。

21、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珠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旧唐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材料二:右图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西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材料三:2008年3月14日开始,我国西藏、四川、青海等藏族聚居区先后发生了多起打、砸、抢、烧暴乱事件,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起事件完全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起来的。”几十年来,达赖集团在反动势力和藏独分子的支持下,从事了大量的分裂祖国的活动。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如何看待达赖集团的这种分裂行为?你认为藏族地区今后继续繁荣进步的保证是什么?(4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125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