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三】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选择上强调“综合”,这里的“综合”应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语文自身各部分之间的融会贯通,即听说读写的综合等;二是指打破学科界限,例如语文与历史的综合、语文与艺术的综合,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沟通和融合;三是置语文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中,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强调在生活中学语文。无论是哪一方面的“综合”都不能放弃也不应放弃“语文味”,它们应该是“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特征,我们在设计综合性学习时必须牢牢地把握“语文味”。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同于“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综合性”的“学习”,所以不能与“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等同相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我们强调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强调不要把综合性学习狭隘地理解为“语文课外活动”或“语文实践活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理解其“综合性”,而忽略其“语文”的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不能在学科之间设置森严的壁垒,这无疑是必须坚持的。
明确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般途径
具体地说,组织综合性学习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新课程实验教材一般都专门设有综合性学习栏目,栏目中安排了综合性学习的话题。其中,有的单元是以综合性学习为主进行编排的,如《走近毛泽东》,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展开阅读、探究、习作和口语交际;有的单元是结合单元的专题(主题),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有关实践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中低年级实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大都采用了这样的编排思路。
2.结合语文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学习
比如,结合课文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课外搜集资料,进行探究;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话题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并丰富习作素材。
3.在学科联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内容
可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整合音乐、美术、数学、科学、历史、社会等各个学科的内容,也可在其他学科学习过程中整合语文的内容。
4.在生活中发现综合性学习的专题(话题)
一种是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另一种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开展《为国足喝彩》一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开发各种课程资源,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话题。
(二)要注重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专题(话题),教师参与并引导 综合性学习的话题由学生自主提出,通过讨论,挑选出多数同学
感兴趣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商量、互动,给学生以启发、引导。
(三)活动类型要多样,内容可灵活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的,《课标》中的综合性学习建议和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话题都仅仅是举例而已。综合性学习有着很大的创造空间,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课标》中的建议和教材的提示,创造性地选择和确定综合性学习内容
(四)活动次数和容量要适当,活动主题要大小结合,长短结合 应提倡操作方便而实效性强的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为了控制学生的学业负担,实施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的主题不能安排太多,一般一个学期以一至二次为宜;小型综合性学习活动也不宜过于频繁。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二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三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作者:高貞
来源:《学周刊·中旬刊》2014年第12期
摘要: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整体素质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并且加强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综合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教学资源 教学评价
一、综合性学习提出的背景
(一)社会发展的要求
当今社会对人们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方式,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需要
语文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
语文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学生按照单一的方式进行学习,学到的知识很容易忘记,学习效率不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也难以提高。而综合性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语文综合性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一)教师忽略了小学语文的特点
有些语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味地带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观察和积累,却没有教给学生观察和积累的方法,学生盲目地进行观察,学习效率低。
(二)忽视了学生的阶段性学习
有些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也不会因学生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要求。这种教学方式没有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抑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三)实行综合性学习的方式单一
有些教师在实行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只是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信息,而缺乏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这样,不但难以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且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综合性学习遵循的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但是,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严肃地向学生灌输知识,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是具有多样性及趣味性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二)实践性原则
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掌握的知识才是最牢固的。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资源,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三)导向性原则
学生能否有效地学习,取决于教师的导向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进行正确、及时的引导,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而自主地进行学习。
(四)个性化教学原则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并且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语文基础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地对他们提高一些要求;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将目标定得稍低一些,使之符合他们的知识水平。总之,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五)多样性原则
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并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进行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并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组织教学活动。
1.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因此,教师必须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为开展活动做好准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顺利进行。活动计划可以由教师制定,也可以由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来制定。在实际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与计划的内容不一致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或学生要对计划进行及时修改,保证计划顺利进行。
2.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指导。由于学生知识水平、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知识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加以指导,使学生掌握观察、积累等活动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注重对知识的总结、交流。学生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与交流,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结束后写一篇总结,或者让学生进行一场课堂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自己的心得与体会,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表达能力。
(二)充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教师要经常带学生走出课堂,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让学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陶冶情操,并对大自然进行观察与了解。
2.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要对时政热点进行关注,并留心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在了解社会的同时,积累丰富的知识。
3.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家庭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重要并且很熟悉的一部分。所以,学生要善于利用家庭中的资源。学生在家庭中可以多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并且经常看一些报纸或杂志,或者上网进行查找。当前,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学生要想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找。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尝试自己制作课件,有效利用家庭资源。
4.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学生可以通过向教师询问、去图书馆查资料等形式进行学习。
(三)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有效的评价能够增加学生的自信,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要本着客观公平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评价,不能过分夸奖,也不能随意贬低。评价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 综合性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并且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四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中的“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领域,首次成为语文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这要追溯到几十年来,我国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过于注重学科课程,忽视综合实践活动,削弱了语文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联系,学生学习的空间比较狭窄。而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也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是“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学生也是就课本学课本。。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这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所谓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实施小学语文课程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运用已形成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和掌握的各科知识,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尝试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历练能力、获得经验,逐步形成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摸索与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凭借现有的语文文本开展了大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综合中活化我们的文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改善教学模式,巩固语言积累
有句谚语说得好:“谁也说不准哪块云彩会下雨。”这就说明学到的东西越多,说不定哪天就会派上用场。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让学生多积累些,作文时就会左右逢源,呼之欲出。而单凭课上的朗读,课后的背诵,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失去了兴趣。鉴于此,我们利用课堂,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巩固自己的语言积累。
在教学《半截蜡烛》这课时,我将全班学生自由搭配小组根据课后练习5将故事编成课本剧又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学生要想演好其中的人物,必须认真品读其中的语言文字,感受各自的人物形象。学生从训练到最后的表演整个过程中,既领悟了文本的关键词句,又体验了文中的美好情感。不仅身心得到了愉悦,而且语文素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又如在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时,我利用文本信息,设计“我认识的刘老师”这个环节,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后选择其中的一方面向全班同学介绍刘老师的形象。这是一篇一细节描写为主的回忆性的文章,学生会在这一环节中不仅感悟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和生命的顽强之外,还记住了细节描写中的重点词句。诸如此类,我在课上精心设计各种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二、开展课后活动,深化学生思维
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而非“言说”。 《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部分指出:应该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的能力”。而检验这一素养是否形成的标准就是在实践中的运用,而语文实践活动就成了最好的课堂。学生语文实践能力不是在课堂“言说”过程中形成的,而是在学生课后充分的“践行”中形成的。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每课都会安排一个实践活动,作为教师,还应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打通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的通道,以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能力。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指出,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应该切实抓实每一个综合实践活动,让自己成为活动准备工作中的“参谋”。
如在学完《三亚落日》后,课后就可布置阅读巴金的《海上日出》,以对课文做延伸拓展,还可布置学生观察当地的日出和日落,写一篇日记,可用上文中的一些叠词。再如由《山谷中的谜底》这篇课文延伸开去,建议学生在图书馆,网络中搜集人类解开自然之谜的故事,摘抄、剪贴、下载。完后可以在班级板报、壁报中开辟一个专栏——自然之谜,展示交流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提倡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便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的理想境界,是我们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总之,语文实践是主体的实践,而主体作用要在语文实践中体现。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将“活动”与“语文”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觉地学语文、用语文。教材的延伸拓展可以帮助我们找到综合性学习的更广阔空间。它虽然立足于文本,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文本,让学生可以在掌握课文原有的语言材料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既熟练掌握了语文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三、结合口语交际,发展学生口才
口语交际课是新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新课型。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两大快内容,但它们又是互相融合,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因此,利用好口语交际的内容,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而所谓“口语交际”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运用语音手段,选择适当的内容、方式组成话语,双方互动的信息传递、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特性表明:“口语交际”必须有“适当的内容”,离开了“适当的内容”,“口语交际”就不好进行。这里的“适当的内容”其实就是“话题”。因此,也必须通过具体的“话题”来进行。新教材在每一单元后都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话题,是通过模拟的方式,着力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1.教师引导、规范语言。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更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口语交际”中教师必须从“说话能力”上对学生的言语进行指导、修正,并做好典范。《我来当导游》是一次结合实践活动的口语交际训练,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介绍前教师可先帮理清介绍的思路,指导介绍的口吻。介绍时教师可适当穿插评议和指导,以规范学生的语言。
2.学生互动,发展语言。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在组织《小小辩论会》时,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在电视中看到的辩论赛,知道辩论是怎么一回事。然后组织学生结合班级现状,围绕一个议题,展开辩论,要求人人参与,生生互动。学生在准备的同时,搜集资料,组织语言,最终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
3.扩大互动,巩固语言。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具有长效性。短短的40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如在《与_____对话中》,建议学生就感兴趣的话题,约请有关人士,可以是市长,教育局长,村长,也可以是老师,同学,父母„„要求在对话中,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注意说话文明,尊重他人,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教材中出现的口语交际教学,让我们看到小学语文教学突破自身樊篱,实现与多学科融合的趋势,也使我们重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及口语交际教学研究的紧迫性。
四、突出“开放”,融合各科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重点之一。之所以要这样做,是为了课程资源的深度开发,以有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语文课程标准》又强调:要努力构建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那么,语文学科怎样融合其它学科呢?
1.从发展想象入手。艺术是相通的,在一定程度上语言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二泉映月》中,我让他们边听边思,将音乐情绪与课文内容一一对应起来,感受音乐的内涵。学生根据音乐对应表,选择适当的音乐表现课文中的情绪波动,很自然地他们会选择那委婉连绵乐段表现惠山二泉优美景色,选择跌宕起伏而又高昂乐段表达阿炳对命运的抗争„„从读到到思,再从思中引起情绪波动。此时,几乎不用再分析,讲解,我发现许多同学的眼里闪着泪花,心巳跟着乐曲的旋律舞动。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借助音乐这种直观手段来帮助语言的抽象思维,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从而降低语文教学难度。
2.从学生兴趣入手。譬如对人物或事物的描写,不仅可以用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手段,也可以用绘画去表现,学生在理解人物描写类文章的同时,让他们用绘画形式将人物描绘出来,不但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也为学生提供了绘画素材。如《广玉兰》一课中,有一段是引导学生抓住花开的各种形态“含羞待放”、“刚刚绽放”、“盛开着的”、“凋谢的”,来理解最后一句话中的“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含义。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选择一种最喜欢的形态,可以画一画,然后集中到黑板上。这样一幅形象的图画展现在他们面前,从而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广玉兰那旺盛的生命力。 把语文与美术融合在一起,使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为协作教学开拓了思路、提供了方法,既帮助学生提高了观察能力、,又锻炼了绘画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提高以及发散思维的培养,极大地改革了语文教学。
3.从扩展形式入手。
无论语文学科与哪一学科融合,目的都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进行融合的过程中,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根据课文的教学需要,要使学生感兴趣,为学生所接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加以指导,给予帮助,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要求。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使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这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强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活化教科书这本“小书”,让之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五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作用)》
浅析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策略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体现出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学习目标的综合,还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综合。怎样实现实现阅读教学与识字写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的紧密结合呢?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学生的语文能力低,自主精神差,缺乏学习兴趣,知识面窄。从教学目标看,语文教学缺乏量化的指标,教学随意性较大。从教材内容看,一册课本只有二三十篇课文,12册的总字数只有60多万,作文内容一学期只有8-10篇,学生读得少,写得少。从教学方法看,形式主义多,训练不落实,整体训练少,支离破碎练习多。另外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使学生造成了学习是为应付考试、升学的错觉,因而学习兴趣不高。
相比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局面,多出了以下几个原因:教师只重教授汉语拼音字母的读写而轻指导汉语拼音字母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造成学生发音音质差 、发音不准、 土语化, 大大妨碍了普通话标准音的推广;其次,由于农村小学条件所限,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利用电化手段过少, 故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难发挥电化教学的优势。最后,农村学生的父母双方大部分都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只有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在家,大部分孩子不会主动学习。
因此,为了转变这种局势,我们应该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现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学习。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阅读还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
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在全部语文学习中,识字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教小学生识字,目的在于培养其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要克服单纯识字的做法,指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的听说读写训练结合起来。例如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认识图中的事物,然后再教图中事物的生字。在教学单个生字时,要启发学生用组词、用带有生字的词语口头造句,还要训练学生朗读带有生字的句子。学生可以在多次运用中牢记字音,熟悉字形,理解字义,学会写字。例如在讲《风》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反复阅读,通过阅读中找出不认识的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还可以让他们更主动的去学,记忆的也更深刻。当一篇课文的生字全部教完以后,不仅要进行综合认字、组词、抄写等练习,还要指导学生熟读课文,在反复阅读中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阅读教学中,倡导“以读为本”,它是口语交际练习的一个好方法,不仅可以识字写字,而且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提升。在小学低年级中,要扎实抓好教材中的素材,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积极培养学生的细仔观察能力。如在《秋天的雨》这个案例中,老师播放幻灯片展示出美丽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画面,仔细体会,并互相讨论运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雨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通过这些形象生动的方式,学生就会自然的融入到美的世界中,情感也就丰富起来。再通过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指导学生口语交际时注意口语的连贯性和语句的通顺,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把一个句子或一件事说清楚,说完整。如教学《献给老师的礼物》口语交际时,同学们都能说出桌子上摆放着什么礼物,通过进一步启发,他们懂得还可以用上一些词语使自己的叙述更具体,于是说出了“漂亮的轮船模型”“美丽的花朵”“永不倒下的不倒翁”„„等句子,既丰富了学生的词语,又使口语的内容形象具体。
还可以结合教材让学生展开合理性的想象来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有的课文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再说出自己对阅读后的感受。如在课例《草原》中,老师首先
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抓住关键词语“一碧千里”、“茫茫”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这样美丽的图画。在阅读教学中,还应从课文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巧用文本插图、文本空白点、文本与现实冲突点或学生思维热点等多多种信息进行设计,使学生能“题易想,口易开”。如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最后一个环节时,抓住丑小鸭的“变”引发学生展开辩论:“假如丑小鸭没有变成白天鹅,他能不能获得幸福的生活呢?”这就很好地利用了文本与现实冲突点及学生思维热点。这样安排,不仅使学生能在具体地交际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思辩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倾听不同的声音,见识各种各样的观念,并从中悟出生命的真谛,使语文教学最终实现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价值。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阅读教学中利用文本有机设计“写话习作训练”,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
低年级的看图写话,中年级的片段改写、重组,高年级的填补空白、续写、谈体会,以及低中高兼宜的仿写,都是不错的训练形式。如:《桂林山水》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把桂林山水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是学生学习习作的典范。因此,在引导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充分感受语言的优美、内容的丰富、蕴含的情感后,可以出示黄山风景图片,请学生概括说说对黄山松、石、峰的印象,然后仿照课文写一写黄山(或某个地方)的风光。这就较好地实现了对文本言语的表象积累和对内部结构的抽象认知,并逐步实现由语词到形象的灵活运用和文本到生活的理性迁移。
在阅读教学中,仿写句子也是一种练习写作的方式。所谓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句式、立意、构思、结构或写法等进行作文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从仿起步——模仿阶段,如《第一场雪》中,雪后图文质皆美、情文并茂,很多描写方法值得模仿,特别是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就可让学生再写雪景图,让孩子们也当摄影师,用简笔画“拍”雪景,用文字写雪景。
第二阶段为从仿到创新阶段,如《秋天的雨》中,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说话: 秋天的雨把_____色给了_______,___像__________。并把它写成一首小诗的形式,阅读中创新。
课中批注也是一种方法。这是读写结合最随意的形式,一边读一边在有所感有所想有所思之处做上批注,便于读完后整理自己的思路。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改写,扩写、续写、缩写等方式来进行练习写作。比如在《丑小鸭》的作业布置中,在文中最后,续写丑小鸭变成白天鹅以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这都是很好的习作方式。
而相对于农村教学来说,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他们也自有其开展活动的优势资源:第一,针对农村学生心理需求;农村学生,正因其见识相对狭窄,语文活动相对较少,因而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有着天然的愿想与爱好,因此,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这种强烈的语文心理需求,从教学心理上充分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高度去看待它。第二,挖掘农村学校校本资源;农村小学生绝大多数都在农忙时参加过农事劳动,他们对农事的过程与心理的感受和熟悉是城市学生无法比拟的。作为语文教师,不要认为这是农村学生的劣势,是见识狭窄的一种表现。其实这是一笔丰富的语文资源,可以好好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加以利用。如在《大自然的启示》中,适时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他们熟悉的田间地头,山丘河岸,去感受并熟悉自然,让他们在活动中对自己熟悉的东西进行熟悉、询问、记录,然后教他们以自己喜爱的语文形式表述出来,同样也可以结合农村家务劳动有针对性开展活动,让学生说说农家的温馨与快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有爱好有感情的投入到活动中来。再者,在农村有很多具有生命力的语言,像农村用语、农事诗、俗言俚语、农耕谚语等。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完全可以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特色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第三,利用农村乡土生活资源。农村有美丽的高山田野,清纯的小溪流水,红砖黑瓦的矮屋,朦胧缥缈的炊烟,设计新颖的学校,错落有致的街道。这些丰富的景观既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题材,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思想情感的素材。
总之,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作为农村教师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无限的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自由生长的空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教学,语文的课程基本理念是不变的,提高学生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在阅读教学中实现识字写字、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实现综合型教学。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六
《小学语文教学中综合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性学习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361-02
《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1发挥教材优势,落实“综合性学习”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中,已安排了“综合性学习”
内容。如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一年级下册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有两处。①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自己做一张贺卡,写上一句祝贺的话送给妈妈,带给妈妈一份惊喜。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②收集你喜欢的体育比赛或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在班上搞一个“小小体育窗”展览,同学们自己来做解说员。第一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抓住了3月8日“妇女节”这个特定的教育时机,触及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中华美德教育、审美教育、口语交际、识字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等以往可能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域都在这一刻进行了自然的融合,这是最真切的,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第二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则以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注重学生参与的过程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为主。整个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从图片的收集、小小体育窗的设计和布置、解说词的编写、“客人”的邀请至现场解说,孩子们不仅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培养了他们在集体活动中的“合作”意识,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了学生的经验积累,提高了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当然,学生的成果也许稚嫩,但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全心身地投入了,心灵激荡了,真切体验了,感情融入了,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学生的个性素质获得了发展。 2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和生活紧密相关。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就是生活。”借助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综合性学习,可以使学生主动学语文、用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在综合性学习中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社会教育资源,开展扎实有效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在各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在学校开展演讲、办手抄报、演课本剧等活动。我们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校门,进行参观访问;节假日,鼓励学生与家长外出旅游;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写调查报告,等等,这些综合性学习都有利于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依赖于语文这个工具。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扎根在社会生活这个天然教室,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并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到生活中去实际应用,发挥语文的交际功能、传播功能。比如让学生写广播稿、倡议书、借条、招领启事、办手抄报等,也可以让学生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导游解说词。这样,综合性学习就能把生活与语文紧密相连,把学生今天的学习与未来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3调动各种信息来源,持续生成综合性学习
首先,与生活相衔接,紧扣生活的脉搏。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语文课程应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以此为学习的主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等;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与生活相
关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育活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其次,把写作、口语交际教学融于活动之中。综合性学习过程应该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过程。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整合在一起,既为听、说、写创设了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供了有意义的话题,又为学生课外阅读圈定了内容,指明了方向。在给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设计一系列规模小的活动,把听说读写巧妙地融于活动之中。再次,课程资源开发是“综合性学习”一个不可忽视的课题。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我们发现,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大力开发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最后,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即是财富。人们需要掌握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来随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确定自己新的工作目标。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完成某一课题,需要利用多种手段、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信息,并根据需要处理信息,恰当地利用信息,运用语文的知识完成自己的课题。在这过程中,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得以逐步提高和强化。
总之,语文知识的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锻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是在收集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探究科学知识、自然知
识中完成的。语文的综合性学习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对语言的理解、表达和运用上来, 其他的科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应是为语言的运用服务的,应该弱化。但正因为综合性才使其语文学习形式多样,具有有趣和有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综合素养的人。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七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论文: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及
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的综合性教学
活动。它不仅是一种语文学习活动,也是一种自主、合作和
探究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多元整合。不管学习活动涉及哪
个领域,哪门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在“致力于
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
的语文实践能力”。同时,语文综合性学习,一切均是从语
文学科目标、特点和性质出发来进行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
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小学生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以学习者为中
心,及时、适度地组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与语
文相沟通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自由地把书本和生活中的相
关信息和知识建构起来,探索出更利于儿童全面主动发展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
文、用语文,在更自由的氛围中感受语文的情趣和魁力,而
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标》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
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
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1.以课文编排体系为范例,围绕中心,精心准备,精
心设计
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个学生
都把那珍贵的记忆留住,那不仅仅是对过去美好的的回忆,
也是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
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
远是连接师生、同学情谊的纽带。对此,我们对《班级纪念
册》的制作做了精心的准备。
我将班级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自学、阅读专题课文材
料后,就围绕“班级纪念册“的相关栏目进行了充分的讨
论,确定了具体的准备和实施计划表,供师生参照执行。经
过学生和老师的推敲,我班确定了以下栏目作为我班成长纪
念册的框架结构,之后分工实施材料准备工作。确定的栏目
和说明如下:
(1)封面:确定为图文并茂,封面图画和纪念册标题,
班级纪念册定名为《童真2003——五峰完小2009届毕业班
纪念册》。
(2)前言:简单描述本班级的成长历程。
(3)纪念册主体板块:
a、师恩难忘:学生自写的小学间能铭记师恩的文章或
诗歌。(选择优秀篇目)
b、我的成长趣事:学生自写小学生活中趣事,表现自
己最精彩的瞬间。(选择优秀篇目)
c、我的恩师一览表:小学六年所有上过本班的科任老
师名单。
d、班级同学变动表:学生转入转出记录
e、班级荣誉统计表:班级在小学六年中获得的各种奖
励和荣誉记录。
f、班级综合活动统计表:小学六年中参加过的综合活
动。
g、这就是我,我想对大家说:自我介绍、我的赠言、
我的宣言三个小栏目,说出自己相对同学老师、母校说的话。
h、班级同学通讯联系
(4)后记:说明本次综合活动的历程。
以上栏目确定后,老师立即针对学生的特长对相关栏目
的准备工作做了详细的分工、安排,确保《班级成长纪念册》
在一个星期的课外时间和部分课内时间内按时完成。对此,
学生的准备积极性比较高涨,乐于参与到这个综合活动中。
2.精心评比、选择,美化纪念册,使内容更精彩
老师和同学合作下达分工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回忆相关
栏目的所需信息和材料,结合“难忘小学生活“的学习建议
和阅读篇目,按步骤进行了资料汇总工作。从学生反馈回来
的作品来看,设计比较精美,每页备用纸都能做到图文并茂、
趣味横生,运用了多种技能,体现了学生精妙的构思和创意。
3.展示交流,扩大影响
经过师生的完美合作,简单的《班级纪念册》在6月初
终告完成。这本纪念册涵盖了我班学生自2003年入学以来
的趣事记载,丰富了班级文化的内涵。为了使这一成果不至
于躺在档案盒,由于条件有限,我办组织了分组、分页浏览
的方式进行了展示交流,使学生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增强
了优质毕业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为即
将到来的毕业学业考核做好了信心准备。
课程改革,把综合性学习列为重要内容,体现了学习的
革命,是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它以其综合性、实践性、
自主性、生活性等特点迎来了“语文教学的春天”。正如课
程专家吕达先生在《新世纪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中
所说的:“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
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八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内容摘要:此论文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一、发挥教材优势,落实“综合性学习”二、积极开发和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促进“综合性学习”三、注重多向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又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的:(1)注重学科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2) 注重目标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3)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四、关注学生生活,丰富“综合性学习”
内容摘要:综合性学习 多向整合 挖掘课程资源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性学习必将给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必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实验的深入,有许多具体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尤其是如何操作,老师们更是关注。现抛砖引玉,介绍几种“综合性学习”的具体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一、发挥教材优势,落实“综合性学习”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中,已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内容。如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下册就明确提出了“综合性学习”如:3月8日是妈妈的节日。自己做一张贺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送给妈妈,带给她一份惊喜。不会写的字可以问老师。这一处“综合性学习”的安排抓住了3月8日“妇女节”这个特定的教育时机,触及到了学生与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中华美德教育、审美教育、口语教育、识字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等等以往可能相对独立的教育领域都在这一刻进行了自然的融合,这是最真切的,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二、积极开发和运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促进“综合性学习”
我们知道,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积极开发和运用。同时我们也要时刻提醒自己,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我们应注意开发和运用其他一些课程资源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服务。
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课: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第一题“读书要有选择”时,教者如果仅仅停留在几幅图的分析:“这位同学在干什么”“在图书馆里如何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到你想要的书”等,那是不够的。因为即使你将图画中编者的意图给学生们分析得淋漓尽致,也注意到了学生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就一种习惯的培养而言,离开了一定的情境缺少了实践,那是很难内化和养成的。这时,我们就要开发和利用好图书馆这一资源。“到图书馆借书去!”一方面,图书馆作为学生重要的信息资源中心,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很好地熟悉、使用;另一方面,在活动中,会随着活动的开展生成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教学内容,而这其中有些恰恰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必须关注的,教师就应该在活动中给予引导、激励和帮助,而不能仅仅在活动结束后来作为简单小结,甄别优劣。我们想就本课而言,有了综合性学习的思想和行动,本课教学目标就更丰满了,教学也真正落到了实处。
三、注重多向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
1、注重学科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
学习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秋姑娘的信》时,恰逢秋季。天高云谈,秋风送爽,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被“秋姑娘”摘下,随意洒落在校园和乡间小道上。在上学或放学的途中热爱大自然的孩子总喜欢拣几片漂亮的叶子细细把玩。此时此刻,发动学生采集各种落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令学生开心的事啊!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将采集来的树叶按颜色、形状、采集地点、采集时间进行介绍。在介绍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随即识字的能力,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对树叶进行介绍后,喜欢画画的学生马上想到用树叶贴画,有的学生则画自己喜欢的树叶,有的则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兴趣真浓!经常开展这样的活动,学生的说话能力、识字能力、审美、绘画、想象、创造、探究等能力都会逐步提高,加强了语文学科与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的整合,符合课改理念,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注重目标的整合,进行“综合性学习”
开展综合性学习强调“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有机整合。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科书苏教版第六册《海底世界》第3自然段介绍了5种海底动物的活动方式。教学是,采用综合性学习,使学生既能了解海底动物活动的不同方式,又能促进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而且在活动过程中还能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看一看”录像:1、大海里的动物各种各样,每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都很有趣,同学们想知道文中介绍
了哪些吗?2、请大家欣赏录像,看后说一说录像中有哪些动物是你熟悉的,它是怎么活动的,好吗?(创设情境,引起共鸣。)
“读一读”课文:听同学们这么一说,海底动物真是有趣极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里是怎样介绍这些动物活动方式的,找出来读一读,好吗?
“演一演”鱼类:同学们刚才读得都很认真,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代表这几种动物作一下自我介绍。介绍的时候可以先把他们的样子说一说,然后把它们的活动特点讲清楚,可以边说边演一下动作。老师准备了几个动物头饰,你想表演哪一个动物就挑一个戴上。(由角色扮演切入,凭借教材,贴近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语言因素,让学生在角色转换中进行语言转化、语言运用的练习,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写一写、说一说”:根据课后的学习,模仿课上得的介绍,八海底动物的情况用“海底动物手抄报专辑”、“海底动物介绍会”、等多种形式进行介绍。(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用书面与口头相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锻炼能力。)
2、 注意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整合,开展“综合性学习”
开展“综合性学习”一定要注意将多种学习方式进行有效整合,如数字化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与探究学习方式等。有了数字化学习方式的融入,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逐渐丰富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并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化的过程。有了自主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方式与探究学习方式的融入,则可以体现新课程对学生的尊重、对学习需要的关注和尊重、对重新审视课堂价值后认识的尊重。
四、 关注学生生活,丰富“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内容的来源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生成非常相似,即源于课本,源于生活。只是它较多地从语文的范畴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上面我们已介绍了一些怎样从课本中挖掘“综合性学习”教学内容的做法,其实,从孩子生活中寻找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同样重要,不可或缺。这类“综合性学习”在具体的操作中,可以考虑和“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如有学生在上学途中注意到部分店面在用字、用词上出现了一些错误,产生了一些疑问,这时教师就可因势利导成立“错别字纠错队”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了,对社会的责任感也
增强了,学生与社会、教学与生活更贴近了。我想,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的就在此吧!
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浅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8-06-11 15:37:00 ] 作者:方爱宁 编辑:studa0714
20世纪80年代,面对科技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挑战,世界各国普遍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为此,在世纪之交引发了一场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一类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课程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课型。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加实践机会、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为原则的语文学习过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结构体系之中,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构成语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综合性学习”单元的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和多向性。在教材实验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它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崭新气象和勃勃生机,正如同课程专家吕达先生所预言的那样:“在我国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化将给学校课程带来巨大的变化和新的面貌,但学校教育将要产生和遭遇的问题、难题也是空前的。”确实,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笔者就如何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开展教学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教学思想上,要体现综合性,但应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1.体现综合性。
综合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最主要的特征。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的综合性主要体现为:第一,学习目标的综合性。即同时注重“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三个方面目标的相互渗透,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第二,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强调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倡导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第三,学习方式的综合性。强调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综合,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的综合,提倡观察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探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多种形式。第四,学习资源的综合性。主张课内与课外两种学习资源相结合,主张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关注综合性学习。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应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学习资源等各方面注重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差别。从传统的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2.立足于语文学科教学。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这一特点具体表现为:其一,以语文学科为主开展跨学科的教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与其他科目的学习相结合,这也是新教材中反复提倡的跨学科学习方法。在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已经一改“唯语文”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科知识解决综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但是,在改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在组织教学上出现偏颇,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根据活动提纲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活动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初衷,偏离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虽然倡导语文课程与其他学科在内容上的综合,但无论语文与其他学科综合的程度如何,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是姓“语”,它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开展的前提必须立足于语文学科的发展需要,必须注重学生字、词、句、篇的整体发展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提高。
其二,注重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教学的又一特点为:注重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提倡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这从本质上说是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的工具性教育和人文性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1.它是以让学生在专题性的实践活动中,以内容的人文性为载体,以演讲、辩论、小品表演、合唱等为途径,在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是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开放性、拓展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内容上的开放性和拓展性主要体现为:
1.与生活相衔接,紧扣生活的脉搏。
回归生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区别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的又一特征。从教育的起源看,在学校教育尚未出现前,人类的教育活动寓于生产生活之中,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生产生活的内容。生活是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教育活动越来越正规化、权威化,随之便越来越与生活相脱离。时至现代,在对传统课程审视与反思中,众多教育家提出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生活世界是现代哲学的普遍趋向,是我国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语文课程应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应与生活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倡导学生关注生活,能提出生活中的问题,并能以此为学习的主题,搜集资料,进行讨论等;提倡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与技能;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育活动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本人在生活世界中实践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取决于他对其的感悟和理解”。2.
特级教师张孝纯曾提出“大语文教育”的主张,强调语文教育应把视线扩展到校内外的语文课外活动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的语文环境,这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一脉相承。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当地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校园文化、节日文化都可成为有益的学习资源。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实践证明:紧密联系生活,语文教学就生动有趣。教师乐教,学生也乐学。如一教师上《养花》,正遇上连日阴雨后的艳阳天,教师引导学生
欣赏着窗外的明媚春光,吸吮着窗台上一盆盆怒放鲜花的阵阵香气,景语成情语,情语化文语,效果极佳;一教师上《绿色的卫兵》时,正遇上北方严重的沙尘暴天气,教师就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文字,使学生感受到危险的日益逼近,环保意识也得到强化。
2.以课文为依托,注重内容的引申拓展。
一是文前引。通过引进的材料,或作交待,或作铺垫,或作悬念,或借此丰富将学内容。如《五月端阳》,可选择农历的传统节日及其传说引进;《三顾茅庐》,可先联系学过的课文回顾《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及故事,影视、戏剧中张飞的形象,然后导出本课,看看刘关张三兄弟是怎样请诸葛亮出山的。
二是文后伸。有的课文,文虽结束意犹存,或情节还可延续,或情感还在回荡,或事件还能翻新,或材料还有新证,就可以继续延伸。如《群鸟学艺》,可以假设,如果小燕子成了老燕子,它要教给后代搭窝的经验时,该怎样对它的孩子说;《啄木鸟和大树》,可以“翻新”训练:如果大树忍着痛,配合啄木鸟治病,会有怎样的表现、怎样的结果?
三是文中拓。出于行文的需要,文章不可能像照相一样,将所有主体与背景一股脑儿全拢进来,它是有所取舍的。教学时,可以挖掘这些空白之处进行语文式的发挥。如小英雄雨来凭借水性枪下脱险,文章并未细写,但读者完全可以从文中的寥寥数语搜索信息,想象扩容,写出《雨来水底脱险记》的作文来;《狼和小羊》可以再扩展交锋,让狼再找借口,如“你偷吃了我的骨头”“你家的小兔子在背后骂我”等,让学生想象小羊该怎么回答,把科学常识与表达训练融合在一起。古诗词句凝练,情节语句都是跳跃性的,更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丰富故事的情节或意境。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与传统语文学科教学在内容上的一个重要区别为它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发学习的主题。这里所谓的学生的需要,首先指的是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语文课程标准》从学习者的兴趣出发,把兴趣作为学习者问题提出、讨论、研究的出发点,要求学习者能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讨。如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阶段目标中提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对学习者提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的要求。其次,要尊重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早在古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先哲就已经注意到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学生各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因而对人生划分为若干个年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要求。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揭示了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了教育要按照学习者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的要求。对于语文综合性而言,《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同一要求中在相应的年龄阶段根据难易程度又划分出不同的层次。如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在第二学段要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第三学段的要求是“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第四学段要求学生“选出研究主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三、教学方式上,要体现活动性、探究性
语文综合性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它深受活动课程理念的影响,倡导活动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
1.开展生动多样的活动教学。
一般地说,把课堂教学设计成情节型的、活动型的,因为综合了各种门类的知识技能与表现手法,学生更有兴趣参与,学习效果更好。电视上很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栏目和表现形式都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如“幸运52”“开心辞典”“快乐大本营”“实话实说”“辩论赛”“表情动作猜词(成)语”“倒装句”“戏剧小品”等。支玉恒老师在《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教师做主持人,邀请5位学生当嘉宾,前两排的学生是现场观众,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和现场进行交流。全员调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获得对学习的体验。引导学生把书本、伙伴、老师的丰富学习资源内化为自己的财富,从而形成学力、发展个性。
2.进行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实践活动。
探究学习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在自主学习中探究,在比较观察中探究,在问题解决中探究,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在探究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激趣引题,自主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主探究是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导入要简练精彩,能调动学生情绪,营造氛围。学生的自主探究包括学、思、疑、问等几个环节。从学习专题的提出,到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要把自主探究放在首位。
二是解疑点拨,合作探究。学生自主探究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解决,可让学生用简短的话表述探究的难点,教师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有三种形式:一为生生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二为小组合作,4~6人为宜。在小组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探究者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让每个人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三为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全班同学对话、答辩、争论等。
三是交流成果,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将学习成果物化,比如习作、调查报告、现场采访、资料整理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享受成功的喜悦,将探究学习得到升华。
四、评价方式上,要体现整体性和多元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就要求语文综合性学习在评价方式上,要体现多元性和整体性。
1.评价内容的整体性。
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和交流等。
2.评价标准的多元性。
评价的指标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参与的状态。学生在课上是否精神饱满,师生关系是否民主,小组参与率是否高;二是学生参与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活动的时间(读、思、议、写、辩、论)是否充分;三是学生参与的方式。教师创设多种机会,学生是否能够选择适当的机会和方式参与;四是学生参与的品质。学生是否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意见。
3.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应受到关注:一是学生互评。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学生自主性较大,灵活性较强,他们常常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进行,对学习者能够全程了解的是学生自己和小组合作伙伴,他们对小组的学习有切身的体验,评价起来更有针对性,更加切合实际;二是学生自评。除同学互相评价以外,还应加强自我评价,让每个同学对自己在综合性学习中的经历、体验、表现、成长等进行自评;三是教师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仅是一个参与者,而不是作为一个一言定乾坤的裁判。可采用学分制考核、作业展览、考卷与学生作业论文相结合的方法。在评价中特别要注意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火花。
浅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
口前镇中心校尚淑芬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九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怎样才是自主学习?
一、 书让学生自己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任务的完成最终是体现在学生成长目标达成度上。一道学生读书,培养学习能力应该是语文老师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适时教给学生相应的都市方法,朗读、浏览、默读、跳读等要让学生在读前有一定的认识,并以此为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也许这些方法看是老生常谈,在笔者认为却是最根本、最有效的。我们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读边画,边读边记,让学生切实把学习看做是自己的事,扎扎实实地把读书的事情做好。
二、 问由学生自己提
“发明千千万,关键在一问。”引导学生质疑问,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没有问题的学生就是问题学生。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质疑。具体说来,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可以从矛盾处、模糊处质疑,也可以从同学或者老师的语言寻找疑问。让学生在质疑中产生阅读期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老师在学生的质疑中了解到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即使调整预设方案,把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正在进行的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三、 话让学生自己说
新课程理念之一认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把 自己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说的时候,要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的发言,更不能把自己的理解作为理论性的东西硬塞给他们。尤其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由足够的耐心等待他们,充分信任他们通过学习一定有所收获,尽管表达上不太尽人意。在这过程中老师时而旁敲侧击,时而正面引导,委婉地逼近问题的实质,最终问题解决的表述还是有学生来完成。
四、 是由学生自己做
新课程倡导综合性学习。体现在语文教学方面,我认为主要是语文知识的的综合应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校内校外的沟通、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方面。老师要在相信学生的同时,进行指导,才能在实践综合有效地锤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里,主要说说笔者的一点做法:设置新闻摘抄本。要求学生每天摘抄一至两条新闻,资料的来源可以是报纸,电视,也可以是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还要对页面进行美化。老师的作用只是在于为他们搭建展示口才的平台,而他们准备的过程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过程。 总之,在课改浪潮中,构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乐于合作”的学习方式设每个老师孜孜以求的境界。要使课改做好,并取得实效,就要认真研究课标,谨记学科特点,不忘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为学生学习方式的 转变不断努力,不断探索。
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学习篇十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关键词:兴趣激发、兴趣提高、兴趣诱发、兴趣巩固、兴趣改变、乐于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有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融于感情化、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更应抓住学生心理特征激发好奇心、求知欲,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培养兴趣,从而激活学生潜在的想象力。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灵活运用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 巧妙导课,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可见,要让学生热爱并学好语文,积极、主动、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这个“关键”就靠我们如何在课前的几分钟里紧扣学习内容去激发和点燃。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开放性的现实生活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
趣。利用音乐、图片、录像或实物导课,或一句巧妙的开场白,一个优雅的动作,一个悬念的设置,上课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巧妙的导课,会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起求知欲。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让语文课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 图文对照,提高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插图,这些插图形象生动的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呈现出来。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文对照,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探究课文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对于插图的运用不可忽视。如《海滨小城》一文,作者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介绍了海滨小城景色迷人的特点。教学中先出示海滨小城的挂图,让学生欣赏图画中色彩斑斓的海滨美景和玲珑整洁的小城,再引导他们细致观察,然后将课文中重点的段落以填空的形式呈现现,让学生图文对照进行填空,品味海滨小城的景色之美。学生仿佛置身于海滨小城之中,学习兴趣随教师的激发而逐步提高,他们会带着由衷的赞叹之情去品读课文,想象语言所表现的美景,收到理想的课堂学习效果。
三、 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其全部才能可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当学生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认真地去学习,不再把语文学习当作是一件苦差使,而是把它当做一种真正的乐趣。所以语文学科教学无不把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创设情境,以情激
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有效手段,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诱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现代教学条件下,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提供视频、动画、音响等多种非文字语言素材,其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视听并用的功效,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习者犹如身临其境,心领神会,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领略成年狮子的勇猛和威武,体会小狮子学习本领的重要性。我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母狮捕食的视频,短片虽短,但足以显示出母狮捕食本领的高强。此时学生对于狮子的评价就不只是抽象的文字概括了,在他们的头脑中又多了一个真实的画面。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去体会,兴趣更浓,感悟也更深。
动态演示,可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小白兔和小灰兔》,教学中,利用一些视频资料,将小白兔种菜的整个过程以鲜活的动画形式呈现出来,使教材中静态的文字立体化、形象化、生动化,学生对小白兔种菜辛苦的认识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的体会就更深入了一层,
语文教材中相当一部分课文(如寓言、传说、神话等)故事性强,感染力大,适合少年儿童口味,深受学生的欢迎。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以演助学,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西门豹》时,让学生先自学课文,准备有关资料,再分小组讨论编排课文剧,发挥每个学生的想象潜能,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课文剧的编排和表演,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学得投入。
四、 激励评价,巩固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带来的愉快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是依靠这个力量。”学生的自尊心使之希望展示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激励学生,巩固学生对语文课已有的兴趣。不吝啬一句轻轻的赞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赏识的动作。这样,成功的喜悦会化作一种动力,使学生增强自信,更爱老师,更爱听老师的话、老师的课。他们会感到老师的课趣味无穷。如一堂作文评讲课上,我在总结后让写得好的几个同学当堂朗读,他们的朗读是充满了自豪的。成功的喜悦激发起他们写作的乐趣和热情,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觉得作文并不难且很有趣,因而会越写越好。兴趣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一旦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并巩固下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 提高自身修养,改变学生兴趣 人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人的兴趣亦然。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主要的因素。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自己要热爱语文,对语文有一种深厚的感情。只有自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才能用自己充满激情自己的教学去影响学生。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是一条奔腾的河流,因此必须热爱读书,博览群书,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给学生一种博学多才之感。同时,在新课改的旗帜下,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新课程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要转变角色。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得好:“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教师热爱学生,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才能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关心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课堂上,鼓励学生敢疑、敢问、敢说、敢辩,多
从赏识的角度去评判学生,多以宽容的心态去看待学生。不对学生求全责备,更不能嘲笑、挖苦、讥讽学生。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多给学生表现和创造成功的机会。学生经常在教师的关心、鼓励、帮助下,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对老师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就会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自觉地去参与学习。
孔子说:“知子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乐学境界,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各方面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这才是素质教育的宗旨。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下一篇:高三上学期学期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