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三】
篇一:《2013年临海市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2013年临海市九年级语文学业考试模拟试卷
考试说明:全卷共6页,有4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5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书写。(5分)
答题过程中请认真、规范书写;你本题的得分与卷面情况有关。
2.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这是一个充满遐思的季节,每一片土地都在酝niàng( ▲ )一个季节的故事,每一叶绿芽都
在méng( ▲ )发一个蓬勃的希望。这个季节,满目春色,你会忘记流年的沧桑。流动的乐章,让
飘零的容颜焕发炫目的光彩;盎然的绿意,让混zhuó( ▲ )的目光随春光流转灼灼闪亮;飞舞的
歌声,让日益迟钝的灵hún( ▲ )轻灵自由„„
3.古诗文默写。(10分)
⑴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 。(《诗经》)
⑵ 老骥伏枥, ▲ 。(曹操《龟虽寿》)
⑶ 采菊东篱下, ▲ 。(陶渊明《饮酒(其五)》)
⑷ 几处早莺争暖树,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⑸ 今夜偏知春气暖, ▲ 。(刘方平《月夜》)
⑹ ▲ ?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
⑺ ▲ ,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
⑻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⑼ 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 ▲ , ▲ ”寄寓了虽已辞官但仍系 念国家前途命运的情致与追求。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2012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共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2.5万多起,其中醉酒后驾驶2200多起,2239
人被依法判刑;发生酒驾事故92起,导致死亡26人,事故主要集中在晚上7时至次日凌晨2时。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材料二
新修正的《刑法》及《交通安全法》自2012年5月1日零时起开始实行,其中对“酒驾、醉驾”
有如下规定:
1.酒后驾驶,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此前曾因酒驾被
处罚,再次酒后驾驶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
证。
2.醉酒驾驶,由公安机关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
取得驾驶证。
3.酒后或醉酒驾驶,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
——摘自新修订的《刑法》和《交通安全法》
材料三 2013年第一季度,浙江省共查处酒后驾驶机动车1.7万多起,其中醉酒后驾驶1500多起,1200
多人被依法判刑;发生酒驾事故48起,导致死亡14人。
——根据相关资料整理 ⑴ 用图表呈现材料二的信息,以帮助人们更直观地了解新交规对“酒驾、醉驾”的处罚。(4分)
提示:答题卷中图表的大框已经画好,你只要在此基础上设计图表即可,尽量画直些,但线直与否..
不会成为老师评分的因素。
▲ ⑵ 从上述材料中你读到的主要信息什么?(3分)
▲
5.名著阅读。(6分)
⑴ 在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中,宋江刀笔精通,吏道纯熟,仗义疏财,平生好结各路江湖好汉,人
称“及时雨”。请将以下与他有关的三个故事按顺序排列(只填序号)。(3分)
A. 三打祝家庄 B.私放晁盖 C. 怒杀阎婆惜
① ▲ ② ▲ ③ ▲
⑵ 当A躺在手术台上,手术刀割开A的颈子,切除一侧的副甲状腺时,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
触及到A。然而A的生命力非常顽强。B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以后,她看见丈夫的脸
色像死人般惨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往常一样平静温存:
“好姑娘,你别担心,我可不会这么容易就进棺材的。我还要活下去,哪怕有意跟那些医学权威的预言捣捣蛋也好嘛。他们对我病情的诊断完全正确,但是写个证明,说我百分之百失去了劳动能
力,那就大错特错了。我们走着瞧吧!”
A坚定的选择了一条道路,决心通过这条道路回到新生活建设者的队伍中去。
① 选文中A是 ▲ (人名),B是 ▲ (人名)。(2分)
② A人物在此之前经历了什么不幸?请简要概括。(1分)
▲
二.现代文阅读(32分)
(一) 雨中的男孩(17分)
葛昕旭
⑴春鳅夏鳝冬至狗。老天爷也知道这几天该吃狗肉了,天气骤然地就冷了下来。
⑵晚上,坐在值班室里,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细雨,同事们想吃狗肉的念头一下就活蹦乱跳地
冒了出来。有了念头,第二天,我就和一位同事去山下寻狗。谁知,我们走了几户农家,却一直没
有结果。我们知道,喂大一条狗不容易,农民和狗早已有了感情,不是有特别紧要的事情,谁也舍
不得卖。但我们不死心,继续在村里寻找。
⑶又走了几户农家,终于,在最偏远的一户里,我们看见了一条壮实的本地土狗。那土狗的样赠黄鲁直阅读答案。
子,特别惹人喜欢。我们找到狗的主人。主人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大约四十岁左右,但一脸的
皱纹,却跟树杈子没两样。当我们上前说明来意,农民的头立马就摇得像拨浪鼓。我回头看了一眼
同事,摊摊手,做了一个无奈的表情。此时,同事的两眼,正死死地盯着那条土狗。我回过头,看
了一眼农民,说了一个平时我连想也不敢想的价钱。
⑷农民先是一愣,随后看了看屋里,顺着农民的目光,我们看见屋里的床上躺着一位面容憔悴
的妇女。那妇女干生生的脸上,竟没有一点儿肌肤应有的光泽。我知道农民的心动了。看来还是钱
能通神。我的脸上,溢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
⑸这时,农民再次看了一眼床上躺着的妇女,取下嘴里含着的烟杆,走到了拴狗的柱子前。我
接过拴狗的绳子时,农民的儿子放学走进了院子。农民的儿子十岁左右,虽说穿得有点破,却是一
个长得很阳光的小男孩。
⑹男孩听说我要买狗,一下呆住了。片刻,男孩反应过来,蹲下身子,一把抱着狗,嘴里大喊
着不卖不卖!农民看男孩的样子,身子僵了僵,也慢慢地蹲下去。农民在男孩的耳边不停地说着什么。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⑺我和同事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那天,我和同事牵着狗上山时,谁也没说话。
⑻回到站里,看见狗,站里的同事全欢呼雀跃起来,整个小站一下就焕发了生机。我把狗拴在
厨房门口的树上,一个人悄悄地回了宿舍。
⑼谁知,吃过晚饭,同事跑来说,狗不见了!我一听,翻身起床,到拴狗的地方一看,狗是扯
断绳子跑的。我知道,狗肯定又跑回去了,狗是通灵性的,认识路。
⑽此时,雨,忽然大了起来。
⑾回到值班室,听着外面越来越大的雨声,想到丢失的狗,同事们开始互相埋怨。坐在那里,
我没说话,脑中闪现的,是小男孩抱着狗流泪的样子。忽然,门外传来了汪汪的两声狗叫。我心里
一惊,跑出门看,上午的男孩,牵着狗,站在门口,浑身被雨水淋得透湿。
⑿男孩看见我,脸上露出一丝憨厚的笑容,说,叔叔,你们买的狗跑回了我家,我爸叫我给你
们送来。说完,男孩把手中的绳子递到了我的面前。 ⒀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好一会儿,反应过来,我忙叫男孩进屋坐坐。
⒁男孩把绳子塞到我手中后,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转过身,跑入雨中。
⒂屋里的同事愣在了那里,谁也不说话。
⒃第二天,杀狗的师傅上山时,狗,早已不知了去向。
(原载2010年2月8日《文学报》)
6.作者把“小男孩送回狗”这一情节安排在雨中来写有什么用意?(3分)
▲
7.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6分)
⑴ 男孩双手抱着狗,瞬间,一串串泪珠,就在男孩的脸上,落雨一样地婆娑了起来。 ..
▲
⑵ 我站在那里,傻了似的,目光虚虚的不敢去碰男孩的眼睛,心里的愧疚软软地堵着,就像泡......
了水的豆子,胀胀的透不过气来。 ...
▲
8.若把文章题目改为“买狗”,与原题相比你认为哪一个更好?请说明理由。(4分)
▲
9. 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你根据人物特点、主题思想写出狗“不知了去向”的原因,并说出理
由。(4分)
▲
(二)关于“雾霾天气”的主题阅读(15分)
【事件回放】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及华北出现了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雾霾天气。1月13日发布
的首个雾霾橙色预警则让这一空气污染危机达到顶峰,部分区域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极值500,
PM2.5指数逼近1000。
【各方声音】
林伯强:说中国油品差是雾霾祸首,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有效缓解雾霾的途径并非在石油产品
质量改善上,而是应彻底改变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雾霾频发虽然激起了社会普遍的抱怨和
不满,但也唤起公众对解决环境污染的诉求。
王元丰:对于这场在中国“史无前例”的空气污染事件,我们应尽快对灾害损失进行评估。有人会
说,这次空气污染事件中,没有看到房屋倒塌、似乎也没见到什么人由于这次雾霾而直接死亡。这
恰恰说明更需要把这次雾霾污染所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调查清楚,用惨痛的事实让人们认识到空气
污染的危害性。
宁波市新闻办:空气质量关系民生,政府有责推动环境保护,宁波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着力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国家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二轮公开征求意见已结束,根据各方意见,拟将PM2.5
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据悉,包括上海、南京等许多城市将率先发布PM2.5监测数据。
【知识链接】
PM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的首字母缩写。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不是单一物质,来源比较复杂,自然
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植物花粉等。但主要来源还是人为排放,一部分来自工厂、
城市生活和机动车直接排放的烟粉尘,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大气中的污染物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
次污染物。PM2.5主要对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
10微克/立方米,那么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
8%。
虽然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
能见度的能力更强。能见度的降低其本质上是可见光的传播受到阻碍。当颗粒物的直径和可见光的
波长接近的时候,颗粒对光的散射消光能力最强。可见光的波长在0.4-0.7微米之间,而粒径在这个
尺寸附近的颗粒物正是PM2.5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论计算的数据也清楚地表明这一点:粗颗粒的消
光系数约为0.6平方米/克,而PM2.5的消光系数则要大得多,在1.25-10平方米/克之间,其中PM2.5
的主要成分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消光系数都在3左右,是粗颗粒的5倍。
(摘自《北京青年网》等)
10.根据材料,分析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及华北出现雾霾天气的成因。(3分)
▲
11.雾霾事件发生后人们有哪些积极的思考与应对?请简要概述。(3分)
▲
12.下列对PM2.5颗粒物的认识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
A.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人的肉眼是看不到的。
B.PM2.5颗粒物可以是尘土、花粉、二氧化硫、餐饮油烟等任一物质组成。
C.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心肺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至少达到6%。
D.PM2.5中的硫酸铵、硝酸铵和有机颗粒物的粒径估计在0.4-0.7微米之间。
13.判断下列雾霾天气的应对措施是否正确,并分别简述理由。(6分) ..
措施一:减少出行,多开窗通风。
措施二:淘汰划定区域内的810台燃煤锅炉,电厂和热电厂建成脱硫、除尘设施。
▲
三.古诗文阅读(26分)
(一)赠黄鲁直(4分)
﹝宋﹞ 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14.一、二句中写出好友重逢无限欢喜之情的词语是 ▲ 。(2分)
15.诗的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
(二)小石潭记(12分)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
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篇二:《答案》
第二十一课 1、huò yǎn qiān mò tiáo yāo jǜn jì yì jiān
2.古今词义: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
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连词)不足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满 开朗 古义:开阔明朗 今义:性格乐观
3.一词多义 舍: 舍弃 房子 寻:寻找 不久 志: 做标记 标
记 乃:于是,就 竟 才 遂:于是,就 最终,终于
4、要——邀:邀请
5、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相互听到;老人和小孩都非常
快乐;问他们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不值得对外人说起。
合作探究:
(1) “美”的世界:环境幽雅;风景秀美;资源丰富;和谐安宁;
(2)“乐”的世界:平等和睦;安定;丰衣足食;民风淳朴;
(3)“奇”的世界:景物奇特;人奇特;踪迹奇特;
6、陶渊明 东晋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8、对„„感到惊异 详尽 穷尽 计划 到 不久
9、沿着 整齐的样子
10、渔人对此感到惊异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有肥沃的田地、
美丽的池塘、还有桑树、竹林之类。
11、豁然开朗 鸡犬相闻 怡然自乐
12、C
13、①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
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14、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
可
15、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
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第二十二课
自主学习:1、著名。 2、灵异。3、这。4、博学的人。 5、指没有什么学
问的人6、指琴瑟、策管等乐器,这里借代奏乐的声音。7、官府的公文。8、使身体劳累。 9、是有何陋的倒装句,有什么简陋的呢?10、 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11、唯独。12、很” 13、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译 14、更加 15、认为。16、少
精读精练:1.xīn tái rú dú
2.⑴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⑵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
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⑶①有龙则灵;②苔痕上阶绿;③惟吾德馨 ⑷对偶 ⑸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 ⑹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⑴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⑵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
没有粗俗的人。 ⑶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⑷有什么简陋的呢?
4.⑴E ⑵A ⑶B ⑷B ⑸A ⑹A ⑺A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6.B
7.因为一是隐没前半句,语意却在全句;二是作者要隐含“陋室”主人以
“君子”自居之意。
主题阅读:8.说长道短
9.接受别人的东西不要忘记 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
10.(1)羡慕 (2)如果
11.A
12.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拓展提升:略
第二十三课
自主学习
1. wǎng xī jì yǐ xū zhuàn yòu jī qū
2. (1)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某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
情姿态.
(2)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成的小船,刻得应当是苏东坡泛舟于赤
壁的情景.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打开窗子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卷横幅书画。
(6)他们紧靠着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面的衣褶里。
(7)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8)字像蚊子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9)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不满一寸。
(10)应该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精读精练:1、诎——屈;衡——横;简——拣
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3.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它们,足以见构思的巧妙。
4、和谐、专注
5、大苏泛赤壁,说明是在泛游赤壁
主题阅读:(一)1、(1)于是,就 (2)对,对于(3)临帖,照着字画模仿。(4)有时
2、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它,不怕麻烦。
3、文征明习字告诉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 既要坚持不懈,又不能马虎草率 ;只有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如果希望一蹴而就,或者敷衍潦草,都不会成功。我们学生学习知识也应该像文征明习字一样,才会取得优秀成绩。
(二)《薛谭学讴》 1.(1)唱歌 (2)于是,就 (3)阻止,止住 (4)同“返”,回来
2、A(A.于是;B、C、D的意思皆为“才”)
3、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4、(1)(薛谭)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2)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
5、有。是他知错能改,变骄傲为虚心的态度。
第二十四课
1、jǔ guān fèn
2.通假字。
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3、词类活用
不独亲其亲:①亲:以……为亲,意动用法;②亲:亲人。
不独子其子:①子:以……为子,意动用法;②子:孩子,儿女;
4、理解重点句子:
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给大家办事) 讲信修睦:(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物,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5、成语: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精读精练: 1、① 通“举”,推举 ② 以……为亲 ③ 职份,指职业、职守 ④因此 ⑤ 发生 ⑥ 从
2、 ①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 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3、就是说,政权(或者包括社会财富)都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4、有三条基本特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有。《桃花源记》其实就是“大同”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就体现出文中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主题阅读:(一)1、①(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 ② 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什么原因呢?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用了两个事例,一是“挟泰山以超北海”,一是“为长者折枝”,说明一个人是否想有所作为,关键要看他有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4、尽管孟子提出的这一主张有其进步的倾向,但从“天下可运于掌”来看,其主要目的还是为统治阶级称霸天下服务的,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第二十五课
精读精练:1.(1)泰山 (2)不尽 (3)指天地、大自然 (4)登、乘
2.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登岳 雄心和气概
4.远 近 朝 暮 望 登
5.泰山 衡山 华山 泰山
6.老翁逾墙走 存者且偷生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7.a 8.三男邺城戌 二男新战死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9.……新战死‖……无完裙。‖……第一层:三男全被征。第二层:家中情况。第三层:老妇自请服役。
10.安史之乱中,差吏的横暴、人民所遭受的苦难。
篇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中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
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B.“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B.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拥有了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D.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赠黄鲁直阅读答案。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B.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C.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D.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解褐”说的是脱去粗布衣服,指初入仕为官。
B.“代还”指朝廷出任外官者被调回朝廷任职。赠黄鲁直阅读答案。
C.“领”在汉代以后指地位较高的官员同时掌管、兼理较低的职务。.
D.“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土地户口、财政赋税、屯田水利等事宜。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赠黄鲁直阅读答案。
A.刘综见解深刻,敢于发表个人意见。他预见到蜀地将会大乱,进谏皇上要慎重用人;灵州处境孤危时,有人建议放弃灵州,他认为灵州是重要屏障,应该固守。
B.刘综执政为民,一心为百姓着想。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他奏请皇上改变了这一现状;有人建议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他表示反对。
C.刘综能力突出,深受大家称赞。担任太常丞时,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得到多人称赞举荐;担任河北转运使时,处理繁杂而紧急的事务,被称为周到熟习。
D.刘综忠于国家,积极建言献策。他建议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针对御史人员过少,遇事需借用其他部门官员的情况,他建议增加御史人员。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
(2)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送人游岭南
戴叔伦
少别华阳万里游,近南风景不曾秋。
红芳绿笋是行路,纵有啼猿听却幽。
赠黄鲁直
徐积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注:黄庭坚,字鲁直。
8.徐诗结尾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做简要分析。(5分)
9两首诗都写到别情,但有所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永无穷尽的浩瀚长江,苏轼在《赤壁赋》 中用 , 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2)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 , ”来表现琵琶女内心的怨愤,即使在演奏间歇仍能使读者感受至深。
(3)屈原在《离骚》中用“ , ”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三、选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栗子·立子
许福元
这是一个傍晚。我这个五十五岁的汉子,要守株待兔般,等一个小王八蛋子。
就在昨天的傍晚,路灯初上的时候,石园农贸市场东,一家一家网吧西边的辅路上,我从一个小王八蛋子手中,买了半口袋栗子。
车就停在辅路上,我刚要开门,一个留着公鸡头的小伙子却站起身奔向我,还喊了一声“大叔!”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的发型怎么看都不像人的发型。两耳的上侧,剃得很光,唯独从前额至头顶直达脑后,一丛黄发耸立着。脸型是夹板脸,头型是醋葫芦,发型是公鸡头。 ①
篇四:《赠黄鲁直阅读答案_赠黄鲁直翻译赏析_作者徐积》
<赠黄鲁直>作者为唐代文学家徐积。其诗词全文如下:
不见故人弥有情,一见故人心眼明。
忘却问君船住处,夜来清梦绕西城。
[译文]
没有见到老朋友时我更加觉得有情,一见到老朋友我顿时心眼通明。赠黄鲁直阅读答案_赠黄鲁直翻译赏析_作者徐积。仓促间忘了问你,你的船泊在何处,整个晚上都在梦里找你,魂绕着西城。
[鉴赏]
诗题中的黄鲁直指黄庭坚(字鲁直)。徐积的年岁略长于他,但对他的才学很推重,他曾评黄庭坚的诗说:“鲁直诗极奇古可畏,进而未已也。”(江端礼<节孝先生语录>)这首诗就是他写赠黄庭坚的作品。
黄庭坚于途中过访徐积,畅叙之后又匆匆分别,诗即写在黄庭坚别去之后,从未见故人写到既见故人,再写到分手后的思念之意,全诗纯以时间为次,
篇五:《月夜忆舍弟阅读答案_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月夜忆舍弟>作者为唐代文学家杜甫。古诗全文如下: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月夜忆舍弟阅读答案_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前言]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杏无音信,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注释]
舍弟:家弟。月夜忆舍弟阅读答案_月夜忆舍弟翻译赏析_作者杜甫。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戍鼓:戍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一雁,比喻兄弟分散。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一个夜晚。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长:一直,老是。
不达:收不到。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译文]
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鉴赏]
在古典诗歌中,思亲怀友是常见的题材,这类作品要力避平庸,不落俗套,单凭作者生活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表现手法上匠心独运。杜甫正是在对这类常见题材的处理中,显出了他的大家本色。
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所以王得臣说:“子美善于用事及常语,多离析或倒句,则语健而体峻,意亦深稳。”(<麈史>)读者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杜甫化平凡为神奇的本领。
诗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五、六两句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读了这首诗,我们便不难明白杜甫为什么能够写出“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那样凝炼警策的诗句来。深刻的生活体验是艺术创作最深厚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