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 初三 |

【www.guakaob.com--初三】

篇一:《2014徐汇区初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徐汇二模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都城南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5、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暇甚。 (《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3分)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题)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5、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式。(6分)

18、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21分)

尘世小暖

顾晓蕊

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我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做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有改动)

19、第②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

20、第⑧段划线句“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1、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9分)

(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

A、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D、赞美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

三、综合运用(11分)

(一)根据材料,完成第23-25题(11分)

最近,上海市统计局在本市16周岁及以上常住市民中展开了一次关于时间够不够用的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篇二:《尘世小暖》

题目设计 陈暄和

尘世小暖 顾晓蕊 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满头银发,佝偻着背,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那是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随意聊了几句后,才知道她做清洁工已有些年了,最近刚调到我们楼区负责卫生。 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金黄的落叶映衬着她瘦弱的身影,显得执著而清寂,让我莫名地想起远在家乡的母亲。整理出一摞旧报纸,然后喊她上楼,说:“这些报纸堆在地上挺碍事,你搬走吧,还可以换些零花钱。”她感激得连声道谢。那以后,我经常把一些旧报纸送给她,她见到我会主动微笑打招呼。

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总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

其大半生,可谓命运多舛,令人慨叹。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后来有几次,我整理出女儿穿不着的衣服,拿去送给她的小孙女。老人每回都是既欢喜又过意不去,连声说道:“谢谢,真是谢谢你了。”

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那一刹时,仿佛有千万朵荷在眼前盛开,我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

后来,这样的场景不时出现。她从老家带回的礼品中,有带着泥土和露水的蔬菜,或又甜又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

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从身边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隔了几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

就在我一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心绪迭起,万千奔涌。在这座小城里,除了爱人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如今我已近不惑之年,只有她仍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在哄睡觉,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

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会意地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选自《八小时以外》,有删节)

【训练题目】

1.文中第七段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2.以善良体察善良,是双向的善良。请分别概括文中“我”的善良、老人的善良分别体现在哪里。

3.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的作用。

4.概括老人的性格特征。

5.本文内涵丰富,主题深刻。请从两个角度探究文章主题。

【参考答案】

1.动作、心理、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与爱及“我”内心对老人的感激。表现了两人的脉脉温情,突出老人善良朴实的性格特征。

2.“我”的善良体现在:(1)送老人旧报纸、旧衣服;(2)老人送我新鲜蔬果时,“我”还之以礼。 老人的善良体现在:(1)被撞

后反而先道歉;(2)送“我”玉米面、新鲜蔬果;(3)给“我”送烙馍,叮嘱“我”多吃饭。

3.内容上:运用环境、动作、心理、神态描写方法,渲染了温情美好的气氛,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温暖的互动,传递了脉脉温情。结构上:深化主题

4.老人是一个富有爱心、善良朴实、乐观感恩、勤劳的人。

5.示例:角度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互动,总是始于一些细微的言行,但却敲开了彼此的心扉,传递了最真挚的温情,温暖人的心田。 角度二:含蓄地暗示了要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角度三:赞美了老人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 (联系地址;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彩虹新村中区36号 陈暄和)

篇三:《2014上海初三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徐汇)》

2013学年第二学期徐汇区学习能力诊断卷

初三年级语文学科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014年4月

一、文言文(39分)

(一)默写(15分)

1、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都城南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望岳》)

3、五十弦翻塞外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记》)

4、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陋室铭》)

5、久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暇甚。 (《狼》)

(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6、诗中“孤蓬”喻指_________。(2分)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青山白水的美景。 B、颔联点明了送别友人的主题。

C、颈联烘托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D、本诗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8分)

(甲文)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节选自《核舟

记》)

(乙文)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节选自《口

技》)

8、《核舟记》中的“记”是一种文体,初中阶段学过的“记”还有《____________》(2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段选文突显了核舟雕刻人物繁多而又逼真。

B、乙段选文表现了各种口技声音繁多而又逼真。

C、甲段选文写视觉物品,乙段选文写听觉声音。

D、两段选文都表现了我国古代艺人精湛的技艺。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陆游筑书巢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③,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选自《渭南文集》)

【注释】:①椟: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③槁枝:枯树枝。

1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4分)

(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或至不得行( ) ..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1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

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

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

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

13、文中最能体现“书巢”特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原文语句)(2分)

1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3分)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 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

二、现代文(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题)

尘世小暖的阅读答案

①尼采曾经指出:“良好的母语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的土壤。”可见,母语是教育的基础。

②母语决定了人的基本能力。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母语反映了人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洁癖。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精神生活的严肃态度。因此,母语学习有助于形成严肃对待精神生活的态度。

④母语能体现人的基本素养。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不用说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哪怕是只写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都讲解用词和句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休养,因为修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尼采说: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高贵的热情。各民族都拥有优秀的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唯有从经典作品中去汲取养分,方能形成对母语的“高贵热情”。所以,我提倡,在各种媒体语言充斥耳目的今天,我们依然要让本民族的经典作品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

15、第④段的“不修边幅”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6、第③段画线句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论证,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④段的论证结构是______________式。(6分)

18、下面两段文字中哪一段放在本文第②段更合适?请具体阐明理由。(6分)

A、著名翻译家资中筠女士虽然在英语方面造诣极高,却坚持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你的中文学到什么程度,用中文掌握了多少知识,就决定了你思维的复杂程度和文化程度。”

B、国学大师钱穆说:“读十个字的中国诗,胜似读西方的一部哲学书。”

(1)________段更合适。

(2)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四:《尘世小暖阅读答案》

 

尘世小暖

顾晓蕊

①她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佝偻着腰,脸上的皱纹刻画出岁月的年轮。我是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员,每天衣着光鲜地坐在办公室里,重复着冗繁单调的工作。我们来自不同的天地,只因偶然的机缘,让彼此的生命从此有了交集。

②多年前的一天,我端着茶杯急步去茶水间,把迎面而来的人撞了个趔趄。尘世小暖阅读答案。她是位年长的清洁工,俯身扫地,额头上渗满细密的汗珠。我正要开口道歉,她反而先问道:[姑娘,撞到你了吗?"我笑着摆手说:[我走得太慌了。"

③不久后的一天,我倚窗而立,见她在楼下打扫落叶。她挥舞着大扫把一下一下地扫着,

④时间久了,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事情。她的爱人曾是公司的职工,因病去世,这对一个原本清贫的家来说是雪上加霜。公司为了照顾他们母子,同意让在乡下务农的她到厂里做清洁工兼看自行车棚,两间值班室成了她的居所。一晃十余年过去,她的儿子到建筑工地打工,且已娶妻生子。这时,90多岁的老母亲却又瘫痪在床。为了多挣些钱给老母亲看病,也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原本应安享晚年的她仍在辛苦劳作。然而,说起这些时老人却是一脸的平静,她说:[在我小的时候,吃不饱穿不暖的,现在的生活很好,很知足了。"

⑤有一天临时加班,直忙到暮色四合,当我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厂门口时,见她站在风里眺望。看见我后,她赶紧迎上来说:[我今天从老家回来,给你背了半袋面,等了半天终天等到你了。"她又说:[你对我那么好,我都不知道给你点啥好,这是自家磨的玉米面,烧稀饭可香了。"

⑥那一刹那,仿佛有千万朵荷花在眼前盛开,我的心中涌起一股难言的感动。她没读过几年书,[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道理她说不上来,但她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并把它当做一种感恩。这让我感到羞赧,我给予她的是舍弃的[旧物",而她还报给我的是汗水凝成的[礼物"。我抱着那半袋面离去,如同怀抱着一颗沉甸甸的心。

⑦此后她不时从老家为我带来新鲜的蔬菜或甜脆的瓜果,为了不拂她的好意,我笑着接了过来,之后再用别的方式,悄悄地还之以礼。有时她在清扫地面,看到我走过,会停下手里的活,朝着我温和地笑笑。如果看我不是太忙,还会上前搭几句话。闲聊中,她得知我爱好写作,话语里更多了几分敬重。

⑧一天,她在路上等我,递上一卷透着香气的烙馍。我谢过她正要离去,老人关切地说:[姑娘,写文章很费脑子的,你看上去瘦了,记得多吃点饭啊!"我点点头,认真地说:[好,我记得了。"就在我转身的那一刻,只觉得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万千奔涌。在这座城市里,除了老公和孩子以外,我没有别的亲人。她称呼我姑娘,留意到我的胖瘦,我知道她是真的心疼我。

⑨那天下班路过车棚,看见老人坐在大树下,怀里抱着孙女,一边拍一边轻轻地哼唱。阳光透过树隙散落一地斑斓,我缓缓地从她面前走过,两人相视一笑。恍然间,觉得有点像黑白老电影里面的场景,我多么希望时光停留在这温馨的一刻。

(有改动)

1、第②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第⑧段划线句[只觉心绪如同起伏的波涛"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4分)

3、文中我和老人之间相识交往的具体事件有:(9分)

(1)我和老人在茶水间相撞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本文主旨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  (4分)

a、表达对老人的愧疚之情。          b、歌颂人与人之间真诚付出的美好

c、提醒我们要关心弱势群体。        d、赞美勤劳善良乐观感恩的品质。

 参考答案:

1。(4分)肖像(2分)   细致地写出老人工作时的辛劳。(2分)  

2。(4分)比喻(1分)   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内心的情绪波动非常强烈,体现了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3分,任答出一点得2分)。

3.(9分)(2)我送老人旧报纸;(3)老人送我玉米面;(4)老人给我送烙馍叮嘱我多吃饭。[语言不简洁每点扣1分;答:老人不时送我新鲜蔬果,我还之以礼(2分);老人和我搭话闲聊(1分);我经过老人面前;两人相视一笑(1分)]  

4。(4分)b(4分)  d(2分)  c(1分)

本文来源:http://www.guakaob.com/chuzhong/310563.html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