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guakaob.com--初二】
篇一:《鱼的形态特征》
鱼的形态特征
初二(3)班 李家乐
为什么鱼能在水中生活,而我们人类不行呢,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鱼的形态吧。
我拿了一条鲤鱼,发现鱼的身体构造很奇特,于是我根据生物课与课外书上知道鱼的构造.
1.身体分部:请学生观察水槽中的鲫鱼,找出身体各部分的界限。然后告诉学生正确的身体分部。
2.鱼的体形:鱼的体形像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这样的体形对水生生活有何意义呢?引导学生联系船只、舰艇的造型特点进行思考并得出鱼的体形呈梭形,有利于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3.鱼的体色:请两位同学配合观察鱼的背面和腹
面,发现了什么?背深腹浅。这样的体色与水生生活有何关系?通过分析得出背深腹浅的体色有利于保护自己,不易被敌害发现。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的特性。
4.鱼的体表:引导学生用手触摸鱼的体表,较粘滑。因为鱼体表覆盖鳞片,上有粘液。鳞片和粘液对鱼的身体有保护作用,粘液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
5.鱼的侧线:鱼如何感觉外界的各种变化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鱼的两侧,发现了什么?原来有两条线(学生会显得非常惊奇,因为平时不会去注意)。如
果用放大镜仔细看,还会发现它们由鳞片上的小孔组成。这两条线是鱼的侧线,它们与神经相连, 有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
6.鱼的鳃:请两位同学配合,剪开鳃盖,对发现的结构进行描述。教师重点分析鳃呈鲜红色的原因和鳃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掌握鱼的呼吸器官是鳃。
7.鱼的鳍:问:鱼靠什么运动?请同学找一找鱼的背面、腹面及尾部的一些结构,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摆动。如果没有这些结构,鱼会怎样?激起学生的好奇心,面对各种回答(即假设),请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保留尾鳍)。教师巡回指导,由于人人动手,获得的知识非常直观和深刻。使学生分清偶鳍和奇鳍,掌握鳍的稳定和游动作用。
由于刚才剪去了鳍,鱼的游动显得困难,如果用
筷子和线绑住鱼的躯干部和尾部,会怎样呢?实验结果很快出来:鱼不能前进。说明鱼游动时,身体两侧肌肉轮换着收缩和舒张使得躯干部和尾部左右摆动,
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着重讨论尾鳍的三大作用:稳定身体,推动身体前进,控制游动的方向。接着教师拿出鱼的骨胳标本,介绍鱼骨胳的结构和作用。重点描述脊柱的组成和作用。
鱼靠鳍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鱼的上浮和下沉又靠什么呢?原来鱼的体腔背侧有一个白色的结构叫鱼鳔,里面的空气可增减,从而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由于肌肉、骨胳、鳍和鳔的协调作用,鱼在水中
便可以自由自在地运动了。
1.鱼的生活习性:终生生活在水中; 体温不恒定; 食性多样化。
体形:梭形,减小水的阻力
体色:背深腹浅,有保护作用
2.鱼的形 体表:鳞片和粘液,有保护、减小阻力作用 形态特征 侧线:测定方向、感知水流
鳃; 呼吸器官
鳍: 运动器官
3.鱼的 尾鳍:稳定身体、推动前进、控制方向
运动 骨胳:保护和支持身体
鳔: 帮助鱼在不同的水层间游动
原来我们人的形态与鱼的形态不同啊,怪不得鱼
能在水中活动,我也好想像鱼一样在水中自由活动.所以我们要探索生物的乐趣!
篇二:《鱼类形态学》
第一部分 鱼类形态学
绪论
第一节 概述
《鱼类学》(Ichthyology, Ichthyo 是希腊文“鱼”的意思,logy是拉丁文中“学说”的意思如:Biology, zoology)是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要掌握这门学科,一定要分清研究对象---鱼(什么是鱼?)
鱼类学的定义:它是动物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以鱼类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鱼类的形态构造、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生理机能和地理分布,以及化石鱼类和现生鱼类的系统分类的科学。
鱼类学的范畴:它有许多分支学科,如:鱼类形态学、鱼类生态学、鱼类分类学、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古鱼类学、经济鱼类学、遗传学、组织学、鱼类行为学等。 鱼类形态学: 研究鱼类的外部特征与内部结构,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几机能,阐明各器官的发展规律。
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习性,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素(如水温、盐度、饵料、溶氧量、光线等)的关系。
鱼类分类学:研究各鱼类在鱼类分类系统中的地位,掌握鉴别鱼类的方法和步骤,探讨鱼类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
鱼类学的发展史:
一门学科的发展总有它的过程,总是从“未知”到“已知”,从“浅识”到“深究”,从“表象”到“追根溯源”的历程,《鱼类学》从普通动物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而系统的学科,是近二百年左右的历史。
国外:最早从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记录了115种爱情海鱼类 十八世纪-----在分类和形态学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学者 如瑞典的林奈(),法国的勃洛赫
十九世纪------随着海洋调查的发展,分类学有了很大发展,奠定了现代鱼类
分类学的基础,有许多经典著作如:《鱼类自然史》(G.Cuvier and A.Valenciennes 法)、《东印度鱼类志》(P.Bleeker 荷兰)
二十世纪----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向宏观和微观发展(包括我国) 宏观:从大陆版块的漂移、气候的变迁来研究某一区系鱼类类群的演变
微观:向分子生物学方向发展,研究DNA的结构来分析各类群的亲缘关系、分类地位,其结果可能与传统方法分析的结果存在分歧,但结果更令人可信。比如:RAPD技术、SINE(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 短分散元件,利用它进行鲤科鱼类的分类),还有其它方面,如转基因鱼等。
国内:我国对鱼类的研究有悠久的历史,早的“养鱼经”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了,但近代鱼类学的发展是近百年左右的事,我国学者自二十年代后期才开始的,经过艰苦努
力,作了许多工作,涌现了一批著名的鱼类学者如:
朱元鼎:1986年91岁病逝
伍献文:水生所
方炳文:鱼的形态描写。
张春霖:
王以康:(水大)1956病逝
鱼类学的迅猛发展是在建国以后:
分类方面:对各海区和内陆水域进行了调查,写出了许多鱼类志如:《长江鱼类志》《东海鱼类志》《南海鱼类志》《中国软骨鱼类志》《新疆鱼类志》《广西鱼类志》《福建鱼类志》《湖南鱼类志》。《中国动物志》鱼类部分已全部定稿,已有几本正式发行,完成《中国动物志》是朱元鼎先生的遗愿。
生态方面:对海、淡水的主要经济鱼类如:大、小黄鱼,带鱼,鲇鱼,四大家鱼等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产卵场、产卵环境等,写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科学报告;《鱼类生态学》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鱼类生态学教材,殷名称编写1995正式发行。
形态学方面:对白鲢、鲤、大黄鱼12种代表性鱼类的解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总体上我国《鱼类学》的发展,在许多方面同世界水平相比,是有很大的差距,希望大家多加努力,尽快缩短这个差距。
鱼类学与我们专业的关系:是养殖、捕捞专业的基础,是食品加工、饲料专业服务的对象,是水生生物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类的经济价值则是不言而喻的,除了食用,它还是很好的补品与医药与工农业的重要原料,深海鱼油实质是含有大量的DHA与EPA,又称脑黄金,对人的智力发育很有益处,海马是名贵繁荣中药,带鱼体外的银色层,经研制可化学合成咖啡因,河豚毒素是很好的止痛药,低值鱼可制成鱼粉(现需求量极大,仅上海一年需3万吨,其中进口2万吨,耗外汇1200万美元,受小杂鱼捕捞量的影响,现全世界鱼粉极短缺)
第二节 鱼类的特征和进化
提个问题“什么是鱼”,请描述一下。鱼类是最低等的脊椎动物。
人们习惯称呼中,将许多不是鱼的水生动物也称之为鱼,看以下:
一. 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的区别:
鲍鱼、墨鱼 (软体动物)
鲎鱼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星鱼(海星) (棘皮动物)
娃娃鱼(大鲵) (两栖动物)
鳄鱼、甲鱼 (爬行动物) 脊椎动物
鲸鱼、人鱼(儒 ) (哺乳动物)
1. 通常以鳃呼吸(+辅助呼吸器官)
2. 用鳍帮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3. 大多数体被鳞片
4. 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
二.鱼类的进化
鱼类属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主要特征:具脊索、神经管背位、具鳃裂、心脏腹位
1. 鱼类分类的概况:
鱼类分类有多个系统,如“拉斯、纳迩逊等”但大致有
圆口纲
软骨鱼纲
硬骨鱼纲
圆口纲:最原始的类别,无上下颔,有的称之为鱼形动物,数量不多。如:七鳃鳗、盲鳗,全世界仅七十余种
软骨鱼纲:内骨骼全为软骨,全世界共有七百余种,我国产200种左右
硬骨鱼纲:内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绝大多数鱼属此类。
2. 鱼类演化图谱 (此图根据来源于教材,有改动,可能在不同系统中有出入)
此图说明:
(1).初生时代(志留纪到泥盆纪出现鱼类,即3.6--3.1亿年左右),各类别的鱼类均已出现,如圆口纲、软骨鱼纲、硬骨鱼纲各纲均有,但不是所有种类都以出现。
(2). 中兴时代(侏罗记到白垩纪,即1.6--1.3亿年左右),现生鱼类各类别均已出现。
(3).全盛时代(第三纪到新生代第四纪,7千万年到1百万年)鱼类十分繁茂,成为脊椎动物中最大的一类。
(4).图中虚线部分表明未发现此时代相应的鱼类化石,在以后年代(实线部分)又有发现活体如:总鳍鱼类在2亿1千多年前已在地球上消失,可在1938又发现此类鱼如:矛尾鱼。
地球出现生物有30多亿年历史,而在5亿多年前大量出现许多类别的无脊椎动物(寒武纪)。生物是经过长期演化而产生各种各样物种的,其实,早在奥陶纪的初期距今约4亿三千万年,已留下支离破碎的鱼化石,在志留纪,距今约3亿6千万年,留下较完整的鱼类化石。
第一篇 鱼类的形态构造
第一章 鱼类的外部形态
鱼类生活在水中,它的外形十分适应于各自所栖息的环境,由于鱼所生活的环境十分复杂,有浅海、深海、远洋等,生活方式也各不相同,有些活泼、泳迅速,有些底栖、缓慢活动,有些在洞内穴住,有些埋在沙泥底里的。鱼生活在不同环境,行各不相同
的生活方式,从而产生了各种不同的体型。
你们所熟悉的鱼类体型有哪些,举例
第一节 鱼类的外部分区
一.鱼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头部:自吻端开始到最后一对鳃孔(无鳃盖的圆口类和板鳃类)
自吻端开始到主鳃盖骨后缘(有鳃盖的硬骨鱼类)
注意鳃盖骨后缘的定义
躯干部:自头部以后到肛门或生殖孔的后缘
自头部以后到体腔末端或最前一枚具脉弓的尾椎为界(肛门前移的比目鱼类)
尾部:躯干部后面部分为尾部。
二.鱼体长度的测量
鲨类图片 鳐类图片 真骨鱼类图片 1. 鲨类
全长:吻端到尾鳍末端
体长:吻端到尾部最后一椎骨
头长:吻端到最后一鳃裂上
躯干部长:最后一鳃裂到泻殖孔后缘
尾部长:泻殖孔后缘到尾鳍末端
吻长:吻端到眼前缘
眼径:沿身体纵轴方向量出眼的直径
眼后头长:自眼后缘至最后一鳃孔
口前吻长:吻端到上颌前缘
口长:上颌正中到口角的垂直距离
体高:体最高处的高度
背鳍长:背鳍前缘的长度
背鳍高:背鳍上角到背鳍基的垂直高度
尾柄高:臀鳍与尾鳍间最低处的高度
尾鳍长:尾鳍前端到尾鳍末端的垂直
三. 头部上各部分的划分
吻部:头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
眼径:眼的前后水平长度
眼后头部: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主鳃盖骨后缘
眼间距:两眼间的垂直距离
颊部:眼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
鳃盖膜:鳃盖骨后缘的皮褶
喉部:两鳃盖骨间的腹面鱼的形态描写。
颌联合:下颌左右齿骨在前方会合处
颏部:紧接在下颌联合后方
峡部:颏部与喉部之间
第二节 鱼类的体型
一.体轴
头尾轴(主轴)-------沿鱼体从头部到尾部的主轴
背腹轴(纵轴)-------贯穿身体背部到腹部的纵轴
左右轴(横轴)-------横贯鱼体左侧到右侧的横轴
二.体型
四种代表性体型
1.纺锤型: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这种体型鱼特点:体梭形,游泳最迅速,多属中上层鱼的形态描写。
如:金枪鱼、鱤鱼
2.侧扁型:头尾轴>背腹轴>>左右轴
这种体型鱼特点:体侧扁而高,多属中下层鱼类
如:鲳、马面魨、团头鲂
3.平扁型:头尾轴≈左右轴>>背腹轴
这种体型鱼特点:体宽而扁平,多栖息于水底,不大活泼如:魟、鰩
个别生活在上层如:鰏鲼
4.棒型(鳗型):头尾轴>>左右轴≈背腹轴
这种体型鱼特点:体形似棍棒,多栖息于水底泥沙中,具有在沙石、泥土中穿洞的本领,能穴居,或躲藏于岩缝间如;鳗鲡、黄鳝、海鳗
其它特殊体型:
带型:带鱼
箱型:箱魨类,体外被骨甲
球型:刺魨
海马型:海马(头似马型)
不对称型:比目鱼类
第三节 头部器官(外部)
外部:口、眼、鼻、鳃盖
内部:脑、内耳、鳃
头部形态:圆形、方形、侧扁、平扁、箭型 T型
一.吻 是头最前方的部分,有口和鼻
篇三:《鱼类的形态观察》
浙 江 海 洋 学 院
海 洋 生 物 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鱼类的形态观察
指导老师: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名:
同组者姓名:
实 验 日期:
气 压:
温 度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解剖工具的使用方法,熟悉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的外部结构、常用分类“特征”、基本生物学数据测量;了解消化、呼吸、排泄、繁殖等主要内部构造;熟练分类检索表的编制。
二.实验材料及器具:
解剖镜、显微镜、放大镜、常用解剖器具、量具。
三.实验方法:
测量计数长、宽、高、重、个、枚;观察外形结构、特征;主要部位解剖,观察内部结构。
四.实验结论:
1、黄鲷 Evynnis tumifrons(Temminck & Schlegel, 1843)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鲈形目 鲷科 牙鲷属
形态特征:体卵圆或椭圆形,侧扁而高,背缘轮廓凸。头大。口小或中大,端位,稍能伸缩。颌齿发达,圆锥状或门齿状,有些种类具臼齿;锄骨和腭骨无齿。主上颌骨大都或部分被眶前骨所覆盖,末端延伸至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缘平滑;体被栉鳞,颊部及主鳃盖骨亦被鳞;侧线完整。单一背鳍,X—XIII棘及8—15软条;臀鳍III棘及8—14软条;背鳍及臀鳍的最未端软条均分二叉;胸鳍尖长;腹鳍具腋鳞;尾鳍呈叉形,或稍内凹形。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湾分布于北部、西部、东北部、南部及澎湖海域。
黄鲷 Evynnis tumifrons(Temminck & Schlegel, 1843)
2、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鲽形目 鲽科 木叶鲽属
形态特征:体高宽,呈菱形,侧扁,背缘及腹缘均隆起;两眼均位右侧,眼大,且前方均各有一短棘。吻甚短钝;眼间隔颇窄,两侧各具一强棘。口小;唇厚,具横褶;上颌骨短,仅达眼睛前缘下方,下颌不突出;无副上颌骨;盲侧之颌骨齿较眼侧发达,盲侧具2-3列,呈绒毛状,眼侧细小或无齿;锄骨与腭骨无齿。鳃膜与峡部分离。体两侧被小圆鳞,背、臀鳍鳍条被鳞;两侧侧线均发达,侧线鳞98-110。背鳍起始于上眼中央,软条数76-82;臀鳍起点在胸鳍基下方,软条数54-62;两侧均具胸鳍,中央软条分支,眼侧者较盲侧长;腹鳍在前鳃盖缘后方;尾鳍圆形。体红褐色,头部、躯干部及各奇鳍下方均密布深褐色圆点或不规则点,胸鳍及尾鳍后半部黑褐色;盲侧乳白色。 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由朝鲜半岛、日本北海道以南至台湾。台湾西部、北部及东北部与澎湖海域均有产。鱼的形态描写。
木叶鲽Pleuronichthys cornutus (Temminck & Schlegel, 1846)
3、条鳎Zebrias zebra(Bloch, 1787)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鲽形目 鳎科 条鳎属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甚侧扁;两眼均位头之右侧,两眼相邻,无黑褐短触须,眼间隔处有鳞片。前鼻管单一,达下眼前缘之后。口小;吻圆钝;上下颌眼侧无齿,盲侧具绒毛状细齿;腭骨无齿。鳃膜与峡部分离。体两侧皆被栉鳞;侧线单一,几成直线,侧线被圆鳞。背鳍与臀鳍鳍条均不分枝,尾鳍完全与背﹑臀鳍相连;盲侧无胸鳍或不发达,眼侧具胸鳍,鳃膜与胸鳍上半部鳍条相连,胸鳍不分支。眼侧体黄褐色,由头至尾有12对黑褐环带或20-23条横带;尾鳍为黑褐色,有白斑点。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西起泰国湾,北至日本,南至澳洲。台湾西部及北部、东北部及澎湖海域有产。
条鳎Zebrias zebra(Bloch, 1787)
4、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Gray, 1834)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鲽形目 舌鳎科 舌鳎属
形态特征:体长舌形,极侧扁;两眼均位于左侧。口小,下位,口裂弧形;眼侧无齿,盲侧具细小绒毛状齿;锄骨与腭骨无齿。鼻孔两个。眼侧唇缘无触须或穗状物。鳃膜与峡部分离。两侧皆被强栉鳞;仅眼侧具侧线三条,侧线鳞数115-125;两侧线间鳞数19-20。背鳍、臀鳍与尾鳍相连;无胸鳍;腹鳍与臀鳍相连;尾鳍尖形;背鳍软条数 125-130;臀鳍软条数 100-104;腹鳍软条数 4;尾鳍软条数 7-8;脊椎骨数 60-62。眼侧黄褐色,鳍亦为黄色,有些具黑褐色小点;盲侧白色,常具不规则之褐色斑,鳍淡黄色。与窄体舌鳎(Cynoglossus gracilis)极类似,但其口角缘稍近于吻端,且体高较高,标准体长为体高4.3倍或不及;头较大,吻较尖突,鳞片较小。
分布: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由印度尼西亚至日本及韩国等。台湾西部及澎湖海域有产。
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s(Gray, 1834)
5、小眼绿鳍鱼 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McClleland, 1844)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鮋形目 鲂科 绿鳍鱼属
形态特征:体延长,稍侧扁。头背面及侧面全被骨板。颊部具强棱。吻突较圆短, 其上有小棘。 后颈棘、鳃盖棘、以及肩胛棘均较眼径为短。背鳍基底两侧有小棘盾板。鳞小、圆鳞;头部、胸部及腹部前方均无鳞,侧线鳞孔数64-66。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胸鳍较短,仅延伸至第二背鳍基底前端部位的下方。背侧面红色,腹部白色;胸鳍内面暗橄榄绿,下半部散布许多蓝色的斑点(保存的标本为白色或灰白色) ,另具蓝色缘,黑色的斑块偶然会在下半部出现。
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区,由日本北海道南部向南至南中国海。台湾分布于澎湖海域。
小眼绿鳍鱼 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McClleland, 1844)
6、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 (Brevoort, 1856)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鳗鲡目 康吉鳗科 康吉鳗属
形态特征:身体延长,尾部侧扁渐细,头部扁平且背侧具白色斑点排列呈「北」字形,头部及身体呈暗色,偶呈淡色,全长为鳃孔位体高及肛门位体高之14.9-19.1及16.0-22.8倍;肛门位于全长中点之前,肛门前长占全长的37-40 %;尾长延长,其长度约为肛门前长的1.5-1.7倍;尾端柔软,易弯折,尾部末端鳍条正常;背鳍起点位于胸鳍基部后方;奇鳍具有黑色边缘,鳍条分节;胸鳍发达,靠近基部具暗色斑点,胸鳍位于体高中点,胸鳍基部上缘约位于眼睛垂直中点水平线之下方;侧线孔位于白色斑点中心,两侧侧线孔与背鳍间各有一列白色斑点,斑点之间的距离大于侧线孔间距;鳃孔几乎为圆弧状,位于身体侧边中点之下方;全长为头长之6.8-7.6倍,吻端延长略为尖状,口裂末端约到达眼睛后缘之下方,上颚略长于下颚,吻长大于眼直径,吻长为眼直径之1.9-2.1倍;眼睛大,约占头长的12-13 %;嘴唇具上、下唇瓣;前鼻孔为短管状,靠近吻端,后鼻孔为圆形,位于眼睛垂直中点水平线之上方。上眼窝有4个感觉孔,下眼窝有5个感觉孔,前鳃颚有8-9个感觉孔,颞骨接合处有1个感觉孔;胸鳍鳍条数为14-15;背鳍前侧线孔数11-13,胸鳍前侧线孔数5-7,肛门前侧线孔数39-40;背鳍前脊椎骨数14,肛门前脊椎骨数42-43,血管闭合处前脊椎骨数53,总脊椎骨数143-145。此种背鳍与侧线之间的白色斑点于其它物种皆无观察到,浸制处理后的标本斑点依然存在,为此种相当独特的特征,可利用此特征轻易的区分此种与本属其余种类。
分布: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台湾海域目前出现在东部、东北部及西南部海域。
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 (Brevoort, 1856)
7、日本鰧Uranoscopus japonicus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 鲈形目 龙鰧亚目 鰧科 鰧属
形态特征:体延长;头粗大,前端平扁;背面与两侧被粗骨板。吻短;眼小,位于头背。口中大,几垂直;眶前骨前下方具2个突棘; 上下颌、锄骨与腭骨均具绒毛状齿;下颌具蠕虫状附属瓣隐于口内舌下方,并与下唇相连。前鳃盖下缘具3尖棘。后鼻孔具管状突起。鳃膜与峡部分离。体被小圆鳞,头、颈背与胸部裸露;侧线上侧位。背鳍两个,第一背鳍具IV-V弱棘;第二背鳍软条数13-15;臀鳍条数14-15;尾鳍截形。体背侧褐绿色,具黄斑;头具黄纹;体下半部浅色。第一背鳍黑色;胸鳍黄白色;臀鳍白色;尾鳍前部黄色,后部黑褐色。
分布:分布于西太平洋区,由日本南部到南中国海。台湾分布于北部、西南部、东北部及澎湖等海域。
篇四:《描写鱼的句子》
1、这些可爱的小金鱼已经是我的好朋友了。我每天都会给它们食物,陪它们聊一会。小金鱼在水里不停地吐着泡泡,就像小朋友们在玩吐泡泡游戏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着。那鼓得大大的眼睛就像颗颗黑宝石;鼻子小小的;当它们吃东西的时侯,嘴呈“o”字形,它们那又长又大的尾巴,在水里摇摇摆摆,就像小泵娘那漂亮的裙子在随风飘动一样,好看极了。描写鱼的句子。
2、鱼缸里的小金鱼可真多呀!有红色的、有黑色的、还有金黄色的。它们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动着,可爱极了!有的摆动着尾巴,仿佛在展示自己那漂亮的尾巴;有的在晃着身子,一摇一摆,样子看起来很娇气;有的眼睛一直盯着我们,仿佛在向我招手;瞧!那只鱼正在喝水呢,他喝得可真痛快;还有的两条鱼在一起肩并肩地游着,3、雄性鱼全身是白色的,有两颗又黑又亮的大眼珠,只有眼睛上端的“额头”有块红色,特别的鲜艳,像天上那红色的朝霞。它游泳的速度很快,像一个敏捷的小伙子。
4、金鱼们在鱼缸里快活地游来游去,它们六个一群,三个一伙,有时还顽皮地将头探出水面吐出一串水泡;有时在水草里穿来穿去,好像在捉迷藏呢。
5、爸爸给我买了两条小金鱼,一条是红白相间的,另一条是金色的,它们喜欢自由自在地在鱼缸里游来游去。我往鱼缸里放了一些鱼食,一条金鱼有点害羞,扭着脸,不敢看那鱼食,而另一条小金鱼小心翼翼地向那美食游去。它首先是围着鱼食团团转,看看周围很安全,才放心地一口吞下去。描写鱼的句子。谁知它马上又吐了出来,我有点纳闷了,是不是它不饿呀!随后它和另一条小金鱼互相追逐着,它们好开心哦!
6、雌性鱼除了头顶有一块红色的“帽子”,全身都是金灿灿的,金色的鳞片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漂亮,它总是喜欢躲在水草的下面,像一个害羞的小泵娘。这两条金鱼时不时就从嘴里吐出一串串泡泡,好像在说:“小主人,我们饿了,快点给我们喂食物吧!”
7、这些小金鱼可真是“馋嘴猫”,还会使“美人计”。每次我拿饲料来喂它们,我都一大把一大把地放进盆子里,可没到两个小时,饲料已经被吃光了,有时候,我拿饲料来喂它们,把饲料放在盆的上方。金鱼们好像有灵性似的,感觉到我来喂它们,就开始耍“花式”。甩着尾巴到处游动……
8、爸爸买了几条金鱼回来。它们的颜色好看极了。有橙色的、黑色的、橙白相间的。我最喜欢的是其中两条名叫“潜水艇”的小鱼,它们恍眼看起来像一条黑色大蝌蚪,两只圆溜溜的小眼睛嵌在大大头上的左右两边,常常不停地转来转去。鼓起气来身子跟皮球一样圆。它们的尾巴和其它金鱼的尾巴不大相似,小小的像一把尖角向后的三角形小扇子。“潜水艇”全身布满了与奶牛身上类似的黑色斑点。头顶上黑色斑点之间闪着绿光,而其它地方则闪着白光。两只不注意还看不见的鱼鳍颤动着游得可快了。它们时而沉在水底,时而又浮在水面,怪不得人们叫它“潜水艇”。
9、我的小金鱼很胆小,每当我走进鱼缸,小鱼们就会潜入缸底,这时,我就取一、两粒鱼食投进去,不一会儿,小鱼们闻到香味,马上浮到水面,你争我抢的吃起来。吃完后,小鱼们在我的面前游来游去,好像在感谢我。
10、我家养了许多条金鱼,有红的、黑的、金黄的、花的……其中我最喜欢那条花金鱼了。你瞧,它全身五颜六色的,就像穿了一件花衣服,美丽极了!它的眼睛鼓鼓的,亮亮的,但眼珠却一动不动,像是望呆了一样。爸爸说:“那是水泡眼!”它的尾巴像枫叶,每天吃东西的时候,尾巴一摇一摇的,可好看了!
11、小金鱼的大小不一,大的有手掌那么大。小的大约只有五厘米。小金鱼背部铺满了许许多多的鱼鳞,阳光射到小金鱼的金鳞上,闪闪发光。
12、小金鱼还爱吃饲料。我经常拿着饲料去喂它们。我一边数一边喂:“一、二、三……”那条花金鱼总是一张口吞一颗,再张口又吞一颗。当我数到二十时就不喂了,这时它才依依不舍地缓缓游走了。
13、我家的鱼缸里养着两条小金鱼,圆圆的眼睛,红脊红尾,肚子附近的鳞片是金色的,()远远望去像两团小火苗在燃烧。
14、晚上,游玩一天的金鱼们都静静地休息了,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偶尔受惊才晃动一下身子。尤其是那两条“潜水艇”,懒洋洋地睡在宽阔的水草叶上,令人惊叹它们的聪明!
15、我养了四条小金鱼,颜色都很鲜艳。一条最大的颜色是由红色和黑色组成的一条可爱小金鱼,比最大那条要小一点的金鱼全身都是红色的,不大不小那条是全身都是黑色的,我给它取名叫“黑妞”,最小的一条是由红色和白色组成的,我叫它“白小红”。
16、金鱼吃食的样子很可爱。它先绕着食物转几圈,小心地打量着四周,直到觉得没有什么危险后,才张开小嘴把食物一口含进嘴里,津津有味地嚼着食物,嘴角一动一动的,真讨人喜欢。吃饱后的金鱼十分悠闲,有的互相嬉戏,有的独自散步,有的浮在水面晒太阳,还有的躺在角落里休息,真是其乐融融。
17、买来的其中一条鱼是黑色的,它鼓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样子十分可爱,我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黑,还有一条又红又大的金鱼它身披一件红外衣,样子十分漂亮,像一位美丽的小泵娘,我还给她取了个名字叫红姐,虽然这两条金鱼我都很喜欢,我尤其喜欢头上戴着:“小红帽”的一条,它身上还穿着一件大衣呢!它的尾巴像一条白色的裙子,我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红一点。
18、我家的鱼缸里养了几条金鱼。金鱼全身布满了橙黄色的鱼鳞,它的嘴巴总是一张一合,在吸收水中的氧气。嘴巴旁有一对乌黑的小球?哦!原来那是它的眼珠,可神气了!胀胀的肚皮下面有一对小小的翅膀;长长的身子后一条扇子似的尾巴不停地摆来摆去,仪态万千,像在跳着一支优美的舞蹈。
篇五:《描写鱼的排比句》
1、我又来到海底动物园区,里面有许许多多怪模怪样的鱼,有虎斑鱼、有神仙鱼、有象绳子一样长长的带鱼,有象雨伞一样的瑶鱼……上一篇:描写篮球比赛的片段50
下一篇:描写人外貌的一段话初二写同学